家里有两个小孩子经常打打闹闹,互不相让,鸡飞狗跳,妈妈头疼!那有两个小孩子或三个小孩子,我们怎么带他呢?
我家有苗苗和典典两个孩子,在平时大家都觉得我们家的宝贝是比较乖的,也会有朋友问我你们家两个孩子打架吗?打,她们俩也经常打的,只是现在大些了是以和谐为主。其实家里有两个小孩儿,他们之间打打闹闹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兄弟姊妹之间的打打闹闹,这叫做同胞间的竞争又叫做抢夺式竞争,这是一种基因就注定必须要出现的。
兄弟姊妹之间的竞争打闹跟很多因素相关。
首先年龄
一般来说相差三岁以内的兄弟姊妹之间的。竞争会非常的强,两人打闹的会非常凶,尤其是在年纪小的时候会经常出现。你抓我脸,我踢你腿。
第二个是性别
同性别的他们的竞争力度更大一点,异性别的竞争力度要小一点,同性别当中的女孩子竞争也会更加复杂一点。所以有建议您的计划生育最好是两胎相差三岁以上。
当然两个小孩之间他的相打相闹,有时候令人头疼不已,但是我觉得一般来说。等到四到六岁以上他们之间应该是以和谐为主,打闹为辅了。如果他们超过四到六岁之间还是以打闹为主,和谐为辅。那说明妈妈教育非常有问题。
第三个原因教育不当
教育不当当中头号教育不当可以叫做中国式教育不当,那就是你是姐姐,你让一让!你是哥哥你要照顾她!如果你不断地对大小提出你要让一让你要退一退。结果是什么结果是小小小孩儿会任性,大小孩儿会委屈,而委屈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会激发出他更大的暴利回馈。
处理好大宝和二宝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因为一个人在他幼年时期的家庭模式影响到他成年以后的社会交往模式,一个人跟兄弟的相处跟父母的相处模式,将来会投射到跟江湖朋友跟公司领导之间的相处模式。所以无论是亲子关系,还是兄弟姊妹关系,都是我们必须要重视的家庭关系。
那我们可以怎样来教育两个小孩?
01 树立角色感
角色确立也有些基本的方法。假如两个小孩相差比较大,我们就要对大小孩确立一种榜样感。让他觉得这是一份贡献,是一份榜样,十分光荣,我们要对小小孩儿灌输学习的理念,让他感谢哥哥姐姐。这时候他们之间的互动大的就会愿意牺牲一些,忍受一下。小的也会有一个榜样和目标。
如果两个小孩年龄相差比较小,相差一岁两岁,两人之间互相没有所谓的榜样,这个时候我们的角色感定义应该定位在定义在互相帮助,互相肯定,今天你给他做的什么帮助!他又对你做了哪些帮助,我们要肯定他们所有的积极正面行为,我们给他哥哥分享你真是一个好弟弟。他跟你穿的鞋拿了鞋子,你真的做的很棒。这个是我会经常用的一个方法,我发现我经常这样的引导,两个孩子慢慢的就会吵架打架少了。
树立角色感的方式肯定有很多,我们可以通过讲故事,通过绘本,通过游戏,通过各种的方式来树立我们的角色感。让他自己钻入到那个套子里面去,这是一个有弹性的,富有变化的,有意思的,他乐于接受的钻一个套子。
02 确认感情,保证陪伴
如果您的小孩在弟弟妹妹没有出生之前,我们没有提前做好铺垫,没有给他树立起一种自我认可的角色感,那么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现在马上要做的事情就是给大小孩儿确认感情,告诉他,妹妹出生了,弟弟出生了,我对你的爱还是那样多,还是独一无二的,还是非常充分的。
这种确认我们要把小孩拉在一个安静的地方,一对一的抱着她或者看着她的眼睛,非常郑重的告诉他,你仍然是妈妈最爱的那一个。
同时。我们要去学会倾听他的声音问问他现在有什么感觉,对妹妹是什么感觉,对弟弟是什么感觉,为什么是这种感觉,要倾听他,然后再确认感情让他减少那种损失感。
并且我们每一天可以抽出那么一点时间,哪怕五分钟,十分钟,跟他好好的相处给她一个拥抱,给他一个肯定的回答。肯定他的角色做的扮演的非常好。保证陪伴让他彻彻底底的有一份安全感,而不是觉得弟弟妹妹的到来,让他损失巨大。
当然,我们说的确认感情不一定是只对大小孩。有的时候根据需要,我们可以对两个小孩都分别去确认感情,并且告诉他们,你们俩都是独一无二的,父母给你们的感情都是一样的,如果大小孩或者小小孩一时不能接受这个,我们可以暂时的单独对他确认我们的感情。然后缓慢地过渡到告诉他,你们既是同等级是平等的。但同样又是独一无二的。父母给的感情永远都是一样的。
确认感情包含两个方面:第一是包含我对他的感情是非常深,我对他的感情不能少于对另外一个小孩的感情,小孩子对于不公平是非常敏感的。我家两个小孩经常是这样子的,我经常不断的在生活中给他们两个确认。包括她们画一幅画需要想要获得我的肯定和赞美,两个一起画,而我需要对两个孩子各自进行肯定和赞美。做为父母一碗水端平,真的也是非常非常重要。
我们确认感情的时候给确认小孩的感受,最近的感觉是什么,对弟弟妹妹的感受是什么,他不会描述,我们可以问问他的感官是什么颜色,是什么形状,当他把自己的负面情绪,也可能包含正面情绪都向我们非常充分的表达的时候,我们多愿意侧耳倾听的时候,他会觉得心里很舒服,觉得我们是重视他。我们感受到她所感受到的东西,我们痛着他的痛,我们爱着她的爱,她会心里非常舒服,这是我们建立连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03 划清界限,确认主权
两个小孩他们所有的能量,所有的感情资源基本上都是来自于家庭。所以他们共处就是存在一定的资源竞争性,就是基因,我们都告诉我们兄弟之间的强度是竞争,是非常正常存在。那我们如何从制度上来确保他们之间有一个规则,那就是要划清界限,那里我们是大宝的东西,那里是二宝的东西,我们买上一个筐子写上她的名字放在他的位置。这是他的主权,他说了算。
我们人有非常强的主权意识。同时也有非常强的自由意志,所谓自由意志就是你得尊重我的主权。你得确定我的主权,你的尊重我的个人意志,这是我的东西。你的经过我同意这一点非常重要。
不要说你是哥哥嘛,让弟弟玩玩又怎么了,这就叫做没有确认他的主权。主权没有确定下来界限就不清了,弟弟想拿就拿给你想弄就弄,哥哥不开心了,可是妈妈要打压他怎么办?要么就愤怒打弟弟妹妹,要么不敢打,得爸妈不在的时候再打,要么它就变成了没有自我,一切以弟弟妹妹为中心,讨好父母。
大家可能听说过有一个词叫做伏地魔,说的是传统家庭里面爸爸妈妈对姐姐的要求就是要让着弟弟,扶持弟弟。所以这种姐姐在那种高压的环境之下,慢慢的丧失自我,哪怕他结婚之后他都会潜意识的下都想这样帮帮弟弟。最有意思的是这种伏地魔出生的家庭里面通常是弟弟是没有出息的。而且还有点小出血,或者大出血,有时姐姐不断的去扶持弟弟。这是一个非常诡异的模式。
所以对某些家庭来说,我们要特别注意不要让家中的姐姐或者是哥哥一般是以姐姐为主变成那种伏地魔似的,没有自我的人格。
04 守住底线,人人平等
兄弟姐妹之间闹了矛盾,其实正常,小孩子之间打打闹闹,其实没关系。但是有的东西不能碰她的名字叫底线。对低年龄段的小孩的说底线就是打。
第一号底线就是打,如果你允许他们之间一旦出现冲突就要打。那么接下来就会有好几年会打个不停。所以我们告诉他不准打。谁出手就要做饭。司仪来闹钟拿过来按下去,三分钟妈妈坐你对面,你好好想一想,通了也想三分钟,没想通也得要呆三分钟,通过之后过来跟我承认错误,道个歉,我给你一个拥抱。
这就是行为主义的管教方式,底线不能破。不能让他们随便打来打去。甚至有些小孩在父母不在的时候他会打的非常厉害,我们却无从知晓。这个时候,我觉得我们要让他们树立这种底线概念,你们之间有冲突,我们可以通过玩游戏来枕头大战。把这种情绪宣泄到游戏当中去,但是不准你们一不开心,一言不和就打起来。
当然了,我觉得这个底线也还包括我们对我们划清界限的支持,我们不能中途退缩,是谁的东西就是谁的东西,我们可以引导他们互相分享,鼓励他们互动,但是首先一定要尊重所有权,尊重个人意志,这也是守住底线。
做到以上四点守住底线,给小孩一片坚硬的大地不会再摔到泥土里面去。我们要确认好感情,保证和陪伴的时候就给了小孩一份动力,让他不断向前。到我们划清的界限,确认主权,尊重意志的时候,他就会顺着正确的轨道不断的向前。
我们为他确立一个良好的角色,在平时不断打磨这种角色感,演一种角色的时候,就是给了小孩之间互相的一份美丽的天空。
多孩家庭的家长时常要解决孩子之间的矛盾,若是有解决不公平的情况,很容易让其中一名甚至多名孩子感到委屈;
而若是不解决孩子之间的矛盾,将导致孩子们积怨越来越深,也不利于兄友弟恭、姐妹和睦。
除了自家孩子之间会发生冲突外,孩子与其他人家的孩子也可能发生冲突。
若是不插手解决,很容易让孩子感到委屈;而若是插手解决,很容易让人说以大欺小。因此当孩子之间出现冲突时,家长到底该不该介入呢?
1、弄清楚事情的经过、起因
家长在介入孩子之间的矛盾前,应该先了解事情的起因以及经过,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孩子处理冲突,化解矛盾,更好地明确谁是谁非。
若是家长不顾青红皂白地偏袒某个孩子,很容易让另外的孩子感到寒心。
而这种光明正大的偏袒很容易引来另外孩子的不满,不仅无法解决孩子间的矛盾,还为下次争吵、动手埋下了铺垫。
因此,家长在遇到争执的孩子时,应该公平公正地听完两个孩子讲解事情的经过,然后再考虑是否需要介入孩子的冲突中,若是需要介入,就需要从客观的角度上帮助孩子们化解矛盾。
2、要清楚到底该不该介入
若是孩子之间的冲突只是平常的打打闹闹、推推嚷嚷,这时家长可以任由孩子解决,这样不仅能让孩子锻炼与人交往的能力,也能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
若是一昧地介入孩子间的争执中,很容易让孩子养成遇事就找家长的心理,不利于孩子独立成长,更不利于孩子未来的人生发展。
家长在教导孩子时,要明确的告诉孩子不怕事,若是遇到其他孩子随意欺负自己时,也要大胆反抗,不能忍受对方欺负。
若是反抗不过,可以寻求家长的帮助,让家长帮忙找对方家长处理事情。如此一来,不仅能培养孩子坚强的性格,也能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
若是孩子时常打架斗殴,那就需要家长紧急介入处理,还需要联系对方的家长,共同处理打架斗殴的事情。
若是孩子受伤严重,要及时将受伤严重的孩子送往医院治疗,再根据孩子受伤程度谈各种医疗费等等。
若是孩子伤势比较轻,也要将孩子送往诊所或医院消毒和包扎,以免病菌感染。无论如何家长在发现孩子受伤时,都要注重孩子的受伤程度,并和对方家长认真处理孩子打架斗殴的情况。
3、不偏袒任何一方
家长在解决孩子间冲突时,要懂得不偏袒任何一方,让孩子从各自的角度上讲解出冲突的经过,然后家长站在公平公正的角度上处理问题。
若是自身孩子有错,那家长要及时引导孩子赔礼道歉;
若是对方孩子存在过错,那么家长要为孩子讨要公道,这样才能为孩子树立榜样,也可以震慑对方不再随意地欺负人。
若是双方都有错,双方家长都应该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这样才能让孩子意识到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除此之外,还要定期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这样他们才会成为遵纪守法的人。
4、引导孩子大事化了,小事化了
家长在介入孩子冲突,并化解二人的矛盾后,还应引导他们要大事化了、小事化了,要有一颗原谅他人的心。
若是一昧地将彼此之间的争执放在心上,很容易变得小鸡肚肠,也不利于两人之间的友谊,更不利于孩子三观的塑造。
人与人之间发生冲突是一种正常现象,如果彼此都能够接受最后的处理结果,也愿意原谅对方,那么成为朋友的可能性会很大。
5、若是孩子时常陷入冲突中,要警惕校园暴力
家长若是发现孩子时常陷入冲突中,就要开始警惕孩子是否陷入校园暴力中,可以通过孩子的言行举止调查,也可以推心置腹地询问孩子在学校的情况。
并告知孩子若是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向家长寻求帮助,家长永远是他们最有利的港湾。
总结
面对孩子出现冲突时,家长到底应不应该介入,这需要看孩子冲突的情况是大是小,有无介入的必要。
在介入冲突后,不应偏袒任何一方,应公平公正处理解决问题,这样才能让两方的孩子明白事情的对错,也能帮助他们更好地解决矛盾与冲突。
人一生下来内心都是纯洁的、干净的,不为世俗困倦,没有斗争。但是往往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一些事就会让自己变得暴力无法控制,是内心坏吗?当然不是,有些人受尽了世人的伤害,却也变得温柔;而有些人在孩子时经历一些事后会造成性格暴力,不能冷静下来。
越年幼的孩子就越容易把**电视剧的场景当成真实发生的事情,更何况年幼的孩子亲身经历自己家庭的暴力下生活,这已经让孩子在有声中养成用暴力解决问题的坏行为。
邻居哥哥张飞飞,没什么特别的嗜好,唯一的就是喜欢喝酒,都说喝酒见人品,我从小到大见过他喝醉过无数次,闹过无数次,不是动刀就是谩骂要不就是自己撞墙。而张飞飞却也走运娶上媳妇还生了娃,对他来说自己有孩子可能是走好运了,对于孩子来说投胎到这样一个家庭,却是祸不是福。
老大大毛还在他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隔着肚皮经历过大大小小的酒醉谩骂撕打。都说孩子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已经开始懂了些事情,可以做胎教。胎教有好的也有不好的,但是你想想孩子没出生就隔肚经历自己父母长期的谩骂撕打,或许就已经让孩子存在了轻微的暴力倾向。
大毛四、五岁左右,有次他爸爸喝醉酒开始对家里人发脾气,后面不知是什么原因孩子爸爸跟孩子叔叔打起来了,爷爷奶奶劝不住,大毛用很绝望的语气大喊:“你不要理他,不要打了!”
四五岁的年纪应该在干什么,或许很多小朋友都是开开心心的玩,而这个经历暴力家庭的孩子内心已经没有那么纯粹,或许在他喊出那一声的时候性格就已经被暴力冲击。你问他什么是和睦,或许他会认为没有酒醉后的谩骂撕打就是和睦、平静。
李玫瑾教授:二胎家庭孩子打架时,家长说:大的让小的!都错了由于二胎政策的开放,在大毛六岁的时候,不怕打的妈妈却怀上二胎,给大毛生了一个弟弟二毛,弟弟年幼,爸妈多半的耐心、精力都花在了弟弟身上,而对这个六岁的大毛说得更多的是,“多让着点弟弟,你不能这样做……”在孩子受到一次次的谩骂、冷落后,大毛忍不住对二毛动起了手,一次用脚踢二毛时太重了,二毛嗷嗷大哭,被爸爸妈妈发现了,爸爸打了大毛一顿,还让他在房间跪上了一个小时。
心理学教授李玫瑾“二胎家庭两个孩子发生矛盾时怎么办?不要把精力放在护着小的上面,而是放在大的上面。”所以父母应该考虑自己是否做得正确。
从言语的暴怒到手脚并用,孩子会有不对,可是父母并没有正确引导,造成孩子易怒施暴。
现在大毛上小学了,三天两头就被老师投诉,和同学一言不合就挥拳相向,和一群小朋友玩的时候也是这样,而每次大毛打人之后回来就被自己的老爸揍,但是转头被揍的伤还没好,又开始和别人动手了。
搞得周围的家长都和自己的孩子说:你们不要和大毛玩了,他总是打人,不能和他玩了。
一对暴力的父母没有耐心地教他,做事只会吼、骂,你让一个孩子怎么安静、不暴力。要是少些暴力生活,多些温馨和睦的场景,孩子就不至于只会用暴力解决问题了。
暴力生活只会毁了这个孩子,即使他不犯法,他也会立起一道心理防线拒绝与他人交流,但是要是一直用暴力解决问题就会一步步走向错误的方向,到那个时候一切就已经来不及了。
从此可以看出,父母的坏脾气是很容易给孩子带来性格上的残缺,但是现实中很多父母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他们总是打着为你好的幌子,对自己的孩子大声辱骂、不信任,但是往往这时候辱骂孩子就变成了一把利剑,直戳孩子内心。
他们总认为这样的教育方式可以让孩子长记性,以便不会再犯。可是恰恰相反,越暴力的教育方式往往会引起孩子的反抗、叛逆,造成收不住的残局。
我也希望父母减少暴力,不要让孩子留下不美好的经历,更不要让孩子自己叠起保护壳,这样的硬气与孤独真的一点也不好。
孩子用暴力解决问题,主要是家长教育出了问题,希望你没有中招1、 父母要以身作则,不要暴力,控制自己,保护孩子
能控制自己的人可以说是一个很厉害的存在,因为在这个大千世界中肯定会遇到让自己不顺心的人和事,但是你能所有时候都爆发出来吗,当然是不能的,更何况在孩子面前,更要学会控制自己,保护孩子的内心成长。
2、 孩子做错事,尽量轻言轻语
当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不要过多的谩骂他,因为父母的每句话都会影响孩子,父母应该轻言轻语地指出孩子的错误,让孩子明白不再犯。
3、 融洽的家庭环境
其实不管是孩子心理、性格还是行为都离不开一个家庭的影响,一个好的家庭,一个融洽的家庭大部分培养出来的孩子都是有素养,温柔礼貌的,拒绝暴力,拒绝破散家庭。
4、 拒绝棍棒出才子
中国普遍是棍棒式教育,但是棍棒下的教育我是拒绝的,因为在我认为棍棒虽然能止住一个孩子暂时的听话,却也会使其滋生出暴力的心理,因而在引导孩子时要拒绝棍棒教育。
“你或许拥有无数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没有我快乐,因为我有个好脾气的家庭而你没有。”
心理学教授李玫瑾在育儿教育时就说过:“孩子的问题往往是成年人造成的。孩子的每种行为和心理,一定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系。”
所以孩子的暴力行为离不开父母的功劳,那么作为父母就要有父母的样子,要保持好整体,给孩子树立榜样,引导其成长。
我家也是两个孩子,但是我妈通常在买一些玩具等东西的时候,一般都会买两份一模一样的,这就能很有效的避免两个孩子因为玩具打架,另外在孩子因为玩具打架,这件事情发生之后,你一定不要打骂孩子,更不要去批评孩子,但是一定要让他们知道他们做错了,让他们相互冷静一下,互相给对方道歉。
最有效的解决方法就是给老大和老二买一模一样的东西,这样是很有效的解决办法,假如在两个人有一模一样的东西之后,仍然有兄弟会因为想要兄弟的玩具的而打架,那么注定有一方是错的,假如有一方是错的,那么就要对一方进行批评了,但一般情况下孩子都是很知足的,在有自己的玩具之后,就不会再非得要求要哥哥或弟弟的玩具。
还有就是在孩子因为玩具打架被你看到之后一定不要打骂孩子,此时应该让兄弟双方都去安静的去想一想自己有没有做错,然后将玩具没收,假如两人想玩的话,就应该相互给对方道歉,并且握手言好,而且要说明将来玩具应该怎么玩,两个人怎样保证不再因为这种事情打架,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可能以后孩子们很多次打架就会被避免掉,那么就能。让兄弟两个和平友好的去相处。
其次在给孩子们讲故事的时候,要注重去讲一些手足情深的故事,例如孔融让梨之类的,在孩子的耳濡目染之下培养哥哥对弟弟的爱护,以及弟弟对哥哥的尊重,由此一来,兄弟两人的感情就会更加的好,这应该是父母更应该做的。只要这样做,可能随着孩子他们的意识逐渐被强化以后就会更加的听话,并且避免去发生这种事情。
除此之外,家长也应该反省自身,看自己是否在孩子的教育道路上有做的不太好的地方,如果有的话应该及时的避免,这样才能更加好的将两个孩子培养成栋梁之材。
综上所述,大宝和二宝因为玩具打架,首先父母应该通过在源头解决问题,也就是说给大宝和二宝以后买玩具时买相同的,另外要在打架事情发生之后让兄弟双方都去冷静一下,在问题解决之后,再允许他们玩这个玩具,另外在平时的教育当中应该多多给他们讲一些描述兄弟情深的故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