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辉煌战役

岳飞辉煌战役,第1张

岳 飞

岳飞(1103—1142),字鹏举,相州汤阳(今河南汤阳)人。宋朝著名将领。曾于绍兴年间两次镇守江州,将近四年,占其从军生涯三分之一,并在江州购置田、地、房屋安家,母亲死后,亦安葬庐山。岳飞生前在其故里被金人侵占后,即择居江州,为其身后选定终老之处。

岳飞出身雇农家庭,家境贫寒。少时沉默寡言,有志气,而且“生有神力”,未成年时,就能拉得开三百斤的劲弓,并能引发八石(约合一千斤)的腰弩。初随汤阳枪手陈广学“主技”,无所不精。后随同乡人周侗学骑射,攻读《孙子兵法》,是一位文武双全的少年,深受乡人赞赏。

宣和四年(1122年),岳飞十九岁,应河北真定(今河北正定)宣抚使招募,当上了一名“敢死战士”。靖康元年(1126年)应枢密官员刘浩招募,在相州(今河南安阳)参加赵构大元帅府的部队。靖康二年,经河北招抚使司干办公事赵九龄的引荐,得与河北招抚使张所晤谈,张所见他对兵法、军事形势,燕云山地理了如指掌,任为统领。不久张所被谪病死,所部在南岭山被金军包围,岳飞领一军杀出重围,辗转归附东京留守宗泽。宗泽赞赏岳飞的才能与勇敢,即任为“踏白使”,令其率骑兵五百抵抗进犯汜水关(今河南汜水镇西)的金兵。岳飞用疑兵之计,大败金兵,被提升为统领,旋又提升为统制,宗泽死,随开封留守杜充南下。建炎三年(1125年),金将兀术率军南下侵宋,建康行营留守杜充不战而降,金军乘机攻占杭州、取越州(今绍兴)、攻明州(今宁波),企图乘势捉拿皇帝赵构。面对将帅叛逃、士卒溃散、皇帝流亡、金军席卷而来、百姓惶惶呼救的局面,岳飞集合部队,刺血激励部下说:“我辈当以忠义报国,立功名、书竹帛,死且不朽。”士卒为他的爱国精神所感动,表示愿意随他抗战到底。于是,他先后移军驻广德军、宜兴县,安定地方秩序,收编散兵游勇,壮大军队实力,并随时率领部队,出外袭击金兵。四年,南侵的金军因遭到南宋军民的抵抗,准备率部北撤。岳飞在摸清敌情后,率领部队主动出击,大败金兵于常州、镇江,迅速收复建康(今南京),就任通泰镇抚使,由此名声大振。

绍兴元年(131年),南宋王朝任命张俊为江淮路招讨使,要他负责征讨大江南北军贼游寇,镇压农民起义。并下令给驻扎在江阴的某些部队,包括屯在江阴军境内的岳飞的部队在内,一律听从张俊的节制。当时,江淮一带有李成、张用、曹成等游寇,其中李成拥兵十万,割据六七个州郡,称孤道寡,大有席卷江南之势。这年正月,其大将马进又攻占江州,三月,岳飞率军至洪州(今南昌市),与张俊会合,正值马进率军进攻洪州,连营西山。岳飞自请担任先锋,领兵由赣江上游的生米渡过江,出其不意,打败了马进的先锋部队,乘胜追击,直逼筠州(今高安县)。张俊亦督锐师至城下,两军夹击,敌力不支,乘夜逃至南康(今星子县),收复了筠州。李成不甘心失败,从南康调兵十万进扑,又被岳飞战败于楼子庄(属今永修),张俊引兵随后掩杀,一直追至江州,李成、马进先后北奔蕲卅(今湖北蕲春县),遂于三月十八日收复江州。张俊、岳飞军队,因粮草缺乏,在江州休整两个月,到五月下旬,引兵渡江,攻打李成、马进。马进为追兵所杀,李成率领余众,投降了伪齐。六月,在李成一支游寇基本平定之后,张俊大军进入鄂州境内,由张用率领的另一支游寇,见大军压境,便离开咸城,渡江东下,移驻江西的瑞昌、分宁(今修水县)一带。张用,河南江阴人。岳飞曾于建炎三年正月,率兵二千,大败张用于东京南薰门外,建立了以少胜多的奇勋。张俊派遣岳飞带领人马前往分宁招安,岳飞即致书张用:“吾与汝同乡,南薰门,铁路步之战,皆汝所患,今吾在此,欲战则出不战则降。”张用接书后,踌躇不决,开始布置抵抗,及至交锋,又接受了招安。张用被留在张俊军中作统制官。七月,岳飞以功擢升神武右副军统制,后又提升为都统制,驻军洪州。在张用接受岳飞招安之后,曹成拥众十余万,离开江西吴仙镇,向湖南的浏阳、广西的道贺(今广西贺县)两州一带流窜。二年正月,南宋王朝委岳飞代理湖南安抚使和潭州知州,前往征讨曹成。岳飞率军从洪州出发,经湖南、广西、广东境内,跟踪追剿曹成,于闰四月到达岭南的贺州,在蓬头岭击败曹成十万之众,迫使曹成接受招安。岳飞以功得授武安军承宣使。

绍兴二年六月,岳飞在讨平李成、张用、曹成三股游寇后,奉命第一次驻军江州。这时岳家军约有二万三四千人,供应极为匮乏,然而军纪严明,秋毫无犯,士兵忍饥,不敢扰民,托宿街市商店,黎明即起,为主人打扫门宇,洗涤炊具,然后离去。留下“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的美名。江州百姓为感谢岳飞的功德,建岳飞祠,并塑其像于祠内,朝夕礼拜。死后,又将生祠改为岳王庙,庙旁建有“洗马池”、“岳公井”。至今九江市仍有许多岳家军的传说,如庐山西北麓的岳家市,传说是岳飞特准驻军与当地百姓集市贸易的地方。市内锁江楼一带,旧名“岳司门”,相传是岳飞驻扎水师的地方,现在岳司门虽不可见,然其名犹存。

绍兴三年三月,岳飞奉命镇压虔州(今赣州市)、吉州(今吉安县)的农民起义军。四月初,岳飞的部队到达吉州,农民起义军的首领在龙泉县(今遂川县)境内武陵、烈源、陈田三处结扎了无数大小营寨,由十八大王分别管领。岳飞采取各个击破的办法,半个月后大部分被击破,李满据险抵抗的最后一个营寨,不久也被攻破,彭友,李满先后被俘。接着,岳飞又率军转向虔州,在兴国衣锦乡一带,同起义军交锋,由于起义军勇气有余,战斗经验不足,几百座营寨,很快被岳家军攻破,其首领全部被俘。于是岳飞奉命留五千兵驻虔州,选三千人马移驻广州,以精兵万人戍守江州,九月,岳飞抵达杭州,朝见赵构,赵构赏给他衣甲、马铠、弓箭,战袍等物,并奖给军旗一面,上绣“精忠岳飞”四字。并擢升岳飞为镇南军承宣使,江南西路舒、蕲州制置使,继续屯驻江州,将原先在江州的傅选的部队;并入岳飞部队,江西安抚使司所管的各项军马,都听岳飞抽调使遣;驻扎在江北舒、蕲两州的部队也一律归岳飞节制。这时岳飞部队真正壮大、强盛起来。从此,沿长江的中下游,由岳州、鄂州而东到江州;湖广的山陵地区由岭南而到虔、吉二州,全都感受到岳飞军队的威慑力量。这时岳飞驻扎的江州,和驻扎在上游的王燮、驻扎在下游的韩世忠、刘光世形成了牢固控制沿江的四大重镇。

绍兴四年三月,岳飞奉命收复襄阳,遂从江州移驻鄂(今武汉),又从鄂州渡江北上,亲自率领一支部队,攻打襄阳。六年二月,岳飞在鄂州措置驻军襄阳府,拟作直捣中原之计,不幸其母于三月二十六日病死鄂州军营。岳飞立即奏报南宋王朝,随带眷属,跣足徒步,扶柩葬母于庐山株岭北端之“卧虎舔尾”,建“叠翠亭”以悼母。南宋王朝接到岳飞奏报之后,就以御前金字牌降诏要他“起复”(孝服未满,而复起用,谓之起复),令岳飞日下返回鄂州主管军马,措置边事。还派一名宦官到庐山进行慰问和敦促。迄五月中旬,南宋王朝尚未得知岳飞返回军营的消息,除继续降诏本人敦促外,还由三省枢密院下令给岳家军全体属官将佐,要他们共同敦请,如因迟延贻误军机,他们也要受到处分。因此,岳飞只好“移孝作忠”,返回鄂州军营,措置军务。七月下旬,岳飞移军襄阳,收复伊(阳伊)、洛(洛阳)、商(州)、虢(州)等地,继而围攻陈、蔡地区,大败齐伪军,捷报传到朝廷,御旨赐封,官拜太尉。

襄阳大捷之后,皇帝赵构和宰相张俊,对岳飞十分倚重,在解除刘世光兵柄后,有意把这支部队并到岳家军中,并在《御扎》中提出以“将雪国家之耻,拯海内之穷”的重任交给岳飞。时刘世光部队的兵马将佐是岳家军的两倍,将这两支部队合并之后,则岳家军的数量,全国首屈一指。有了这支部队,岳飞就可以实现他立志报国的理想。但是到真正要实行合并军队时,赵构、张俊又改变了念头,他们认为:既已罢斥了刘世光,就决不应有任何其他大将因此而得以加强威势,造成将来难以驾驭的隐患。于是,他们推翻前议,决定把刘世光的军队仍作为一支独立的部队,并提王德为都制,归都督府(即张俊)统领。谋划已定,赵构写了《御扎》通知岳飞。接到这封《御扎》后,他首先去找张俊,然后求见赵构,为实现并军一再作出努力,却一再遭到拒绝。在七年三月,岳飞怀着极端灰心失望的心情,离开了建康,溯江而上,路过江州,便回到庐山东林寺旁他的府第中去,写了一道奏章给南宋王朝,但又不敢对皇帝表露怨怒之情,只好说因与宰相张俊意见不合,请求解除兵权,留在庐山,为他的母亲侍完孝服。鄂州军营一切军务,他都委托张宪处理。此时,他内心矛盾,百感交集,曾写《寄东林上人》诗一首,抒发当时的心情。诗云:“湓浦庐山几度秋,长江百折向东流。男儿立志扶王室,圣主长征灭土酋。功业要刊燕石上,归林终作赤松游。殷勤寄语东林老,莲社从今着力修。”这一次,岳飞一再写了三道奏扎,请求辞职;赵构也一连写了三道御扎,催他返军,经力辞未允,前往建康朝见赵构请“罪”,赵构命其回军视事,镇守江州,为淮浙援。岳飞遂于七年秋后,第二次驻军江州,这期间,岳飞曾施行反奸计,使金国废掉伪齐刘豫。并与韩世忠联合要求北伐,于八年,移镇鄂州。

绍兴十年,金军分四路南下侵宋。岳飞于六月再次从鄂州出兵北伐,大破兀术“拐子马”于郾城(今河南郾城),乘胜进军朱仙镇(今河南开封市西南)。两河义军纷纷响应,士气高涨,以“直捣黄龙府与诸军痛饮”相激励。正待渡河之际,高宗、秦桧以十二道金牌急令班师。岳飞接到诏令,痛心疾首,悲愤万分,高呼:“十年之功,毁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复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岳飞回临安(今浙江杭州)后,被解除兵权,任枢密副使。不久,被诬入狱,于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即1142年1月27日),以“莫须有”(也许有)罪名被杀害,时年三十九岁。宁宗时,追封鄂王。有《鄂忠武王文集》,所收诗词大都慷慨激昂。

  发布时间:2005-07-09 22:03:13 点击:4350 次

  洪承畴(1593—1665年)

  〖家世、总督三边、松山之战、降清、事清、夏允彝、夏完淳之死、评说〗

  字彦演,号亨九,出生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九月二十二日,泉州府南安县二十七都英山霞美乡(今英都镇良山村霞美)人。

  家世

  洪承畴出身望族后裔,是武荣翁山洪氏第十二代孙,属东轩五房,书香门第。到了他的曾祖父辈,已是家道中落,并不富裕。

  曾祖父洪以诜,痒生(秀才)。

  祖父洪有秩,贡生。文章有名气,早年卒于赴考途中。夫人戴氏在有秩死后生下遗腹子洪启熙(字尔朝,号幼迹公),就是洪承畴的父亲。戴氏孝事姑婆,抚孤成长,被朝廷表节孝烈女,累赠一品夫人。

  父洪启熙也中秀才,性格庄重,以至孝名闻乡里。娶妻傅氏,是名门闺秀,教子极严。生子三,长承畴,次承畹,三洪承畯。承畹早逝。承峻是名闻泉郡的书法家。

  出仕

  洪承畴童年入溪益馆读书。因家境贫寒,11岁辍学,在家帮母做豆干,每日清晨还要到英圩埔走街串巷叫卖豆干。当时西轩长房的才子洪启胤在水沟馆办村学,洪承畴叫卖豆干之余,常在学馆外听课,偶尔也帮学生做对子。洪启胤发现洪承畴极有天份且抱负不凡,免费收洪承畴为徒,重返校门。

  洪承畴学习用功,博览群书。启胤老师的《史记》、《资治通鉴》、《三国志》、《孙子兵法》等书都被他借来认真研读,从小就表现了治国平天下的愿望,甚得洪启胤赏识。洪启胤曾在洪承畴的一篇文中批下“家驹千里,国石万钧”的评语。

  洪承畴在水沟馆读了五年书后,又到泉州城北学馆读书。

  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23岁的洪承畴赴省参加乡试,为乙卯科中式第十九名举人。次年,赴京会试,连捷登科,为丙辰科殿试二甲第十四名,赐进士出身。

  总督三边

  洪承畴初授刑部江西清吏司主事,历员外郎、郎中等职,在刑部任事6年。明·天启二年(1622年)擢升浙江提学佥事,以才高识士,所选人才皆俊奇,为朝廷所器重,2年后升迁两浙承宣布政左参议。

  明·天启七年(1627年),升陕西督道参议。

  明末政治腐败,农村破产,压迫剥削日益加重,陕西又逢旱灾,人民无法生活。崇祯元年(1628年)七月,王嘉胤、杨六、不沾泥等在陕西府谷等地首举义旗,全陕响应。从崇祯元年(1628年)至崇祯三年间,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等先后起义,陕境共有义军100余部。一部份官军边兵,因缺饷哗变,亦加入义军,并成为骨干。

  明廷令三边总督杨鹤“剿抚兼施、以抚为主”。

  崇祯二年(1629年),农民军王左挂、苗美率兵进攻韩城。陕西总督杨鹤手中无将,情急之下,令当时还是参政的洪承畴领兵出战。洪承畴斩杀敌兵三百人,解了韩城之围,顿时名声大噪。

  崇祯三年(1630年)六月,洪承畴被任为延绥巡抚。作为杨鹤手下干将,本该支持上司的“招抚政策”,可是洪承畴没有,他反而大力剿匪。而且不仅剿匪,且并“杀降”!当时被其杀掉的投降“贼军”多达数万,这也是洪承畴出现在每本历史书上都是“反动人物”的原因。其实如果读过明末“贼军”史就不难发现,李自成、张献忠曾多次诈降,养精蓄锐一段时间后再反。明朝多次对“贼军”剿而不死,就是因为这种诈降。由此可见,洪承畴在这方面是颇有先见之明的。

  明廷无力养活大批饥民,已就抚者,纷纷再起。崇祯四年(1633年),三边总督杨鹤为此被罢官入狱,洪承畴继任陕西三边总督。洪承畴改杨鹤的“边剿边抚(诱降)”为“全力清剿”、“以剿坚抚,先剿后抚”方针,集中兵力进攻陕西农民军。崇祯五年(1632年)春天,一股农民军由于顶不住官军的压力,向庆阳突围。洪承畴亲赴庆阳,指挥会战。双方在西澳激战数十次,农民军损失惨重,首领杜三、杨老柴被斩杀。此战一扫多年官军之颓气,被朝廷称为“西澳大捷”。

  各部义军先后东进,崇祯四年(1631年)至六年(1633年),活动中心移至山西。作战亦由极度分散,各自为战发展为相对集中,互相呼应。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罗汝才等部20余万人,号称36营,一度破大宁、隰州、泽州、寿阳等城。

  崇祯六年(1633年)冬,高迎祥、张献忠、罗汝才、李自成等24营10余万人突破官军包围,经渑池县突破黄河防线,转进至明军力量薄弱的豫西楚北,以郧阳为中心,分部来往穿插于豫楚川陕之间,利用官军分兵守境,互不协同的弱点,进行游击性质的流动作战。明军不得不分兵把守要隘,穷于追剿,陷入战线过长,兵力分散的困境。洪承畴为改变被动局面,以重兵包围起义中心地区,实施重点进攻,高迎祥义军接连败于确山、朱仙镇(今河南开封市西南)等地,被迫转入西部山区。

  明廷为改变“事权不一、相互观望”被动局面,改用“集中兵力,全面围剿”方针。崇祯七年(1634),以陈奇瑜为五省总督,统一指挥陕晋豫川及湖广官军,由四面分进合击,企图一举尽歼各部义军。义军相继转进汉中,围剿落空。

  明·崇祯七年(1634年)十二月,明思宗朱由检撤陈奇瑜,洪承畴仍任陕西三边总督,以功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衔,总督河南、山西、陕西、湖广、四川五省军务,成为明廷镇压农民起义的主要军事统帅。当其调动官军入陕,重新组织围攻时,当时农民军聚集在陕西的有20余万人,其中以闯王高迎祥,及其部属李自成的力量最为强大。洪承畴命总兵贺人龙、左光先出兵夹击,义军突围东走,转进灵宝、汜水(均在河南)。

  崇祯八年(1635年)一月,洪承畴率主力出潼关,在河南信阳大会诸将,准备对起义军实行大规模的军事围剿。

  义军于崇祯八年初,分三路分进:一部西返陕西,一部北进山西,一部东入凤阳,焚毁皇陵。洪承畴军三月间至河南时,义军已大部又集中于陕西。洪承畴匆匆回军关内。李自成在宁州、真宁两歼官军,破咸阳,逼西安。高迎祥、张献忠等乘官军被牵制于陕之机,三度进入河南。

  明廷认识到在义军流动作战情况下,全面围剿,势难成功,又改用分区负责,重点进攻的方针。崇祯八年(1635) 八月,以卢象升为五省总督,专治中原;洪承畴专治西北,各自负责,相互协同。当年冬及九年春,高迎祥、张献忠在河南连续失败,兵力损失过半,残部再返陕西。此时,李自成在兴平等地亦多次失利。

  明廷为加强陕西攻势,令孙传庭全力进攻汉中的高、张各部,令洪承畴专力进攻陕北的李自成等部。崇祯九年(1636年)七月,洪承畴率军在临潼大败农民军,起义军被围困在丛山之中长达3个月。高迎祥率部从陕西汉中突围,遭陕西巡抚孙传庭埋伏,在整厔(今陕西周至)被洪承畴俘虏,并将其解京磔死。高迎祥余部走归李自成,起义军推戴李自成为闯王。

  此时,清军入边,破昌平等16城,朱由检急调卢象升率军驰援,中原压力减轻。张献忠乘机复起,联合罗汝才等部20余万人,沿江东进,分散活动于蕲州、霍山一带。

  崇祯十年(1637年),朱由检再命熊文灿为五省总理,增派禁军1200人,组织新的围剿。李自成进军四川,一度破城l0余座,并攻克甘肃的宁州、羌州,入七盘关,但在十一年(1638年)返陕时,在洮河一带遭洪承畴及孙传庭军袭击,败走岷州。与此同时,张献忠在南阳亦为左良玉军击败,负伤退谷城。熊文灿遂改围剿为招抚。刘国能、张天琳、张献忠、罗汝才先后降明或就抚。李自成率残部活动于川陕边境山区。

  崇祯十二年(1639年)十月,陕西最后一股“贼军”——李自成部在流窜途中,被洪承畴令总兵马科、左光先领兵截击。李自成回师转东,洪承畴又令曹变蛟潼关设伏邀击,李自成大败,仅余18骑走入陕南商洛山中,农民起义陷入低潮。

  洪承畴治军有方,镇压农民起义连连胜利,俘杀高迎祥,又多次打败李自成,统治阶级内部颂声大起,称洪承畴的军队为“洪军”。在取得一定战果之后,洪承畴向崇祯皇帝上书请求留饷银20万两,一部份作军费,一部份赈济贫民。

  松山之战

  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九月,清军两路南下,陷真定、广平、顺德、大名(均在河北)等地,高阳失守,大学士孙承宗殉职,卢象升在巨鹿阵亡,京师戒严。两面受敌的明朝,不得不从西线把主帅洪承畴调来,与孙传庭率军入卫。

  清太宗皇太极即位以后,清政权机构日臻完善,国力军力都有很大增长。但是它的地盘,仍限山海关以东。而且在这个有限的地盘中,还有几个明军困守的据点,比如锦州、宁远、松山、杏山、山海关等等,这些据点是清军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为了统一东北并把势力扩展到内地,必须拔除这些据点。为此,皇太极下决心要攻克山海关和锦州,打通去往关内的交通要道,为灭亡明朝、夺取北京创造条件。1938年秋,皇太极领兵攻占义州,以此为基地,展开对锦州的围攻战。

  明·崇祯帝也极力加强对山海关和锦州的防守。 崇祯十二年(清·崇德四年,1639年)初,洪承畴调任蓟辽总督,领陕西兵东来,与山海关马科、宁远吴三桂两镇合兵。锦州有松山、杏山、塔山三城,相为犄角。

  崇祯十三年(1640年)冬,清军攻锦州及宁远,洪承畴派兵出援,败于塔山、杏山。

  崇祯十四年(1641年)春,为挽救辽东危局,明廷遣洪承畴率宣府总兵杨国柱、大同总兵王朴、密云总兵唐通、蓟州总兵白广恩、玉田总兵曹变蛟、山海关总兵马科、前屯卫总兵王廷臣、宁远总兵吴三桂等所谓八总兵兵马,领精锐十三万、马四万来援,集结宁远,与清兵会战。

  明·崇祯十四年(清·崇德六年,1641年)三月,皇太极发大兵围攻锦州,采取长期围困方针,势在必克。清兵逼城列营围困,明锦州守将祖大寿告急。对明朝来说,这些据点所形成的一条防线,是拱卫大门的生命线,要不惜一切代价守住。

  洪承畴是一位富有实战经验的统帅,他所率领的明军,是分别由八个边镇临时调集起来的。兵虽是精兵,但明末的将帅是骄横出了名的,临阵能否服从洪承畴的统一号令,这是洪承畴难以充分发挥指挥才能的最大障碍。因此,洪承畴主张徐徐逼近锦州,步步立营,且战且守,勿轻浪战。洪承畴控制了松山至锦州的制高点,以凌历攻势重挫清军,锦州局势开始好转。

  但明廷政治极端腐败,崇祯皇帝又性多疑忌,用人不专,片面听信新任兵部尚书陈新甲的促战意见,同时又密敕刻期进兵。陈新甲还派兵部职方郎中张若骐作监军,到前线督促洪承畴速战速决。张若骐虽是五品小官,但职权很大,使洪承畴以守为战把清军拖疲拖跨的作战方略无法实施,迫不得已,即进师松山。这是洪承畴难以充分发挥指挥才能的又一障碍。

  七月,洪承畴领兵援锦州,与辽东巡抚邱民仰驻军松山北。洪承畴将骑兵布置在松山东、南、西三面驻扎,将步兵布置在离锦州只有六七里地的乳山岗,准备与清军决战。

  八月,皇太极得知明·援兵已到,便亲率大军从盛京赶来赴援,驻扎在松山、杏山之间,部署在明军的南面,济尔哈朗军攻锦州外城,截断松、杏间明军的联系,切断明军粮道,断绝洪承畴归路,在明军的背后形成一种大包围态势。明·锦州守将祖大寿不敢出战。随后,皇太极又派兵夺了塔山之粮。明军的战略意图是在松锦之间与清军决战,现在却被清军切断后方粮道供应,存粮只剩三日,造成了心理上的恐慌,“欲战,则力不支;欲守,则粮已竭,遂合谋退遁。”洪承畴主张决一死战,而各部总兵官主张南撤,最后集议背山突围。

  两军交战后,洪承畴背松山列阵,派兵冲击清营,一冲不破,便决定撤退。因军中乏粮,诸将各怀去志,遂不待军令,大同总兵王朴乘天黑率部遁走,马科、吴三桂两镇兵也争相率军逃奔杏山。清军趁势掩杀,前堵后追。当他们逃到杏山时,又决定撤奔宁远,结果再次遭到伏击,部卒伤亡惨重。洪承畴由于事先没有决战的决心,明兵两镇六总兵败溃,十数万人土崩瓦解,先后被斩杀者五万三千多人,自相践踏死者及赴海死者更是无计其数。剩下自己带领的残兵万余人,被清军团团围困在松山,饷援皆绝。

  九月,皇太极回盛京,留多铎攻城。洪承畴突围失败。

  十月,清军豪格部驻松山。洪承畴战败,明兵不能回城,多半降清。

  崇祯十五年(1642年)一月,洪承畴听说朝廷援军赶到,又派6000人马出城夜袭,被清军战败。败兵欲退入城内,但洪承畴见后有追兵,竟下令关闭城门,因而败兵大部被歼,其余的逃往杏山,后遭伏击全被歼灭。洪承畴不敢再战,而朝廷援军也因害怕清军不敢前来。就这样,松山一直被围困了半年之久,城中粮食殆尽,松山副将夏承德叩请清军,愿拿儿子夏舒做人质约降。

  三月,清军应邀夜攻,松山城破,洪承畴、巡抚邱民仰被俘,总兵曹变蛟等被杀。

  洪承畴被俘后,久被围困的锦州明军已筋疲力尽,粮尽援绝,又见松山、杏山的明军已败,待援无望。四月,锦州守将祖大寿,便走出内城,率众出降(这可是他的第二次降清了)。 塔山、杏山也相继落入清军之手,明军的锦宁防线,实际上已不复存在。

  松山失陷对明朝影响极大,从此明朝在关外已不能再战,完全无力应付辽东局面,除宁远一地外,全部落入清军手中。皇太极曾自负地说:“取北京如伐大树,先从两边砍,则大树自仆。现在明朝精兵已尽,我再四周纵掠,北京一定可得。”这年10月,他派贝勒阿尔泰率清军入关,大扰河北、山东,攻破3府、18州、67县,俘人口36万,牲畜50万头。(再努把力就可以与李自成会师了)清军中经北京时,明军毫不阻挡,放其回盛京。 关内方面,李自成农民军迅速发展,明军也失去了主动地位。在清军与农民军两大势力东西交攻之下,明朝已处于覆灭的前夕。

  降清

  洪承畴是大明祟祯皇帝的肱股之臣,文武兼备,谋略过人,是不可多得的良才。洪承畴被俘后,清·太宗为今后逐鹿中原计,一心争取洪承畴归顺,以“满汉之人均属一体”的政策笼络他,下旨以礼护送洪承畴到盛京(沈阳);同时,皇太极命斩一同被俘的巡抚邱民仰等人,以威吓洪承畴。

  到得盛京,太宗派满汉文武官员 轮流劝降,均遭拒绝;清将发怒,举九刀威胁,他“延颈承刃”,始终不屈。洪承畴住大庙而科头跣足,肆意漫骂。

  洪承畴绝食数日,拒不肯降。皇太极得知洪承畴好色,每日派10多个美女陪伴,也没效果。皇太极无计可施,特命最受宠信的大学土、吏部尚书范文程前去劝降,看他是否果有宁死不屈的决心。范文程至,洪承畴则大肆咆哮,而范文程百般忍耐,不提招降之事,与他谈古论今,同时悄悄地察言观色。谈话之间,梁上落下来一块燕泥,掉在洪承畴的衣服上。洪承畴一面说话,一面“屡拂拭之”。范文程不动声色,告辞出来,回奏太宗:“承畴不死矣。承畴对敝袍犹爱惜若此,况其身耶?”皇太极接受范文程、张存仁意见,对洪承畴备加关照,恩遇礼厚。

  当夜,一位仪态万方的丽人,密携人参汤款款地走到洪承畴的榻边。洪承畴闭目面壁,毫不理睬。丽人娇嗔地说道:“洪将军,您对大明江山如此赤胆忠心,实在令人敬佩。将军即使绝食,难道就不喝口水而后就义吗?将军,您还是喝一口吧!”洪承畴望着这迷人秀色,听着这温柔劝话,闻着这诱人香味,顿时心神激荡。丽人不断劝饮,同时以壶承其唇。洪承畴不知这“水”是人参汤,便出乎意料地喝了一口。丽人又如此再劝,洪承畴竟连饮了几口。

  隔日(五月四日),皇太极亲临太庙,洪承畴立而不跪。皇太极问寒问暖,见洪承畴衣服单薄,当即脱下自己身上貂裘,披在洪承畴的身上。《清史稿》载:“上自临视,解所御貂裘衣之曰:‘先生得无寒乎?’承畴瞠视久,叹曰:‘真命世之主也!’乃叩头请降”。 随即剃发易服,归顺大清。皇太极大喜,说:“我今获一导者(向导),安得不乐!”委以洪承畴重任。后来,当得知那天夜里把壶劝饮的丽人是当今皇上最宠爱的庄妃博尔济吉特氏时,洪承畴不胜惶恐。可是皇太极和庄妃待他态度如常,好象根本没有发生此事一般。洪承畴越发感激,死心踏地为满清效劳。

  洪本是明朝能臣,位高权重,口碑也不错,既为皇帝倚重,也受同僚和部下的推崇爱戴。松山兵败,举朝大震,都以为洪承畴必死无疑,崇祯皇帝极为痛悼,辍朝3日,以王侯规格“予祭十六坛”,七日一坛,于五月十日亲自致祭,还御制“悼洪经略文”明昭天下。祭到第九坛时,消息传来:洪承畴降清了,御祭始罢。

  事清

  洪承畴降清后,清太宗命隶镶黄旗汉军,表面上对他恩礼有加,实际上并未放松对他的防范,使其在家,不得任意出入。终皇太极一朝,除咨询外,也没有任以官职。

  清·顺治元年(明·崇祯十七年,大顺·水昌元年,1644年)四月初九日,洪承畴从睿亲王多尔衮率军l0万大举南下攻明,十一日至辽河,得知大顺军已攻占北京、明思宗自缢,遂用洪承畴之谋,“出其不意,从蓟州、密云近京处,疾行而进”,直趋北京。四月十三日,李自成亲自统领6万兵马,进攻吴三桂,企图夺占山海关。十五日,多尔衮率清军行至翁后所(今辽宁阜新境内),接吴三桂乞求合兵攻李自成书,立即改变进军路线,日夜兼程,急驰山海关。二十一日晨,李自成军抵山海关,以6万对吴三桂 8万兵力,在石河及东、北、西三面全线发起进攻,吴军濒临危殆。二十一日夜,多尔衮率清军抵达关外的威远城,击败大顺军唐通部。二十二日晨,吴三桂剃发称臣,开关出迎清军。中午,蓄势伺机的清军骑兵在英王阿济格、豫王多铎率领下,突然从吴军阵右杀出,农民军猝不及防,最终失利,由水平(今河北卢龙)退回北京。二十九日,李自成率大顺军仓促西撤。多尔衮命吴三桂向西追击,自统清军直趋北京。

  洪承畴建议:“我兵之强,流寇可一战而除,今宜先遣官宣布王令,示以此行特期于灭贼,不屠人民,不焚庐舍,不谅财物之意。仍布告各府县,开门归降,官则加升,军民秋毫无犯。若抗拒不服,城下之日,官吏悉诛,百姓仍予安全。有首倡内应者,破格封赏。此要务也。”多尔衮采纳他的建议,于山海关击败李自成的农民军后,向明朝官民发布出师告示,结果大军所过州县及沿边将吏皆开门款附,收到极大的政治效果。

  清兵入京后,顺治帝对洪承畴十分器重,以洪承畴仕明时的原职衔任命他为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入内院佐理军务,授秘书院大学士, 成为清朝首位汉人宰相。

  洪承畴建议清延采纳许多明朝的典章制度,完善清王朝的国家机器,献计甚多,大多被顺治采纳,加以推行。

  如恢复明代的内阁票拟制度,以便大学士对用人行政等要务能有所指陈,六科也可以据以摘参,从而达到杜渐防微的目的。他还建议九卿科道会推督抚提镇官员实行保举连坐法,慎重用人行政。

  为了巩固清政府的统治,洪承畴建议统治集团也须“习汉文,晓汉语”,了解汉人礼俗,倡导儒家学说,逐渐淡化满汉之间的畛域。顺治帝和洪承畴的一则对话:“上曰:‘朕试人之法,倍难宰( 相 )、 ( 督 ) 抚 ,何术方不受欺 ’对曰:‘敷奏以言,明试以功。’立论最为宏通,可以为法。上曰:‘ 如此看来,岂《虞书》还是不可不熟读。’对曰:‘岂《虞书》而已哉 ! 五经皆治天下之大宝也。’”

  此外,他还举荐许多明朝官吏,倡兴北方水利,对当时政局的安定,经济文化的发展,都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清·顺治二年(1645年)五月,豫亲王多铎率师攻占南京,福王被擒,南明弘光政权覆灭;随即占领常州、苏州、太仓、嘉兴等地,址分顺利。多尔衮被胜利冲昏头脑,悍然下“剃头令”:“反对者,杀无赦”。这一带有强烈民族征服性质的命令,立即激起江南汉族人民的强列反抗,抗清浪潮风起云涌。危难之中,多尔衮于闰六月忙派洪承畴取代多铎,授予“招抚江南各省总督军务大学士”,敕赐便宜行事。

  洪承畴采取以抚为主、以剿为辅的策略,及一系列减轻百姓负担、刺激经济发展的措施,尽量避免过多的武装冲突和流血,为促使国家迅速统一和安定社会秩序起了积极作用。如招抚、 举荐大批明朝降官,请求清政府蠲免钱粮、停征漕运税等,缓和满汉之间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促进形成安定局面。他以“原官、司留任,不念旧故”为条件,用和平方式招抚宁国、徽州、九江、南昌、袁州、南康、吉安、广信等十三府,使这些地方免遭兵火洗劫。

  当然,洪承畴受命招抚江南,也镇压屠杀许多江南抗清义军,斩杀了明王室内的一些顽固势力,如左佥都御史金声、大学士黄道周、明宗室长乐王朱谊石、瑞安王朱谊防、金华王朱由产、高安王朱常淇、瑞昌王朱谊贵等人领导的抗清武装。洪承畴遭到抗清人士的一致唾骂和谴责,金声、黄道周被俘时都痛斥他无耻变节,连他的母亲和亲弟弟洪承畯也面责他的不忠,但从促进清王朝完成统一中国大业的角度来看,其功绩是主要的。史称“开清第一功”。

  顺治四年(1647年),洪承畴因父丧,回乡守制。顺治五年(1648年)四月奉召返京,再次入内院佐理机务。摄政王多尔衮对其慰劳备至,宠信有加,一连数日召见垂询各省应兴应革之事,所有建议,无不采纳。

  顺治八年(1651年)闰二月,洪承畴兼管都察院左都御史事,甄别诸御史为六等,有的起升,有的外转或外调,有的降黜,得罪一批朝官。御史张宣等弹劾洪承畴与尚书陈之遴屡集议火神庙密谋反叛,又未请旨私送其母回闽。洪承畴辩白:火神庙集议即为甄别御史差等,非有他故;送母未先请旨,自甘服罪。上谕:“以庙议事,不必悬揣;为亲甘罪,情有可原。着仍留任,以观后效。”

  顺治九年(1652年)五月,洪承畴母丧,奉旨私居持服,照常入值。

  顺治十年(1653年),孙可望、李定国所率领的几十万农民起义军在云、贵归附明宗室桂王朱由榔,抗清出现新高潮。五月,已任内翰林弘文院大学士、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佐理机务,兼任《大清太宗实录》总裁官的洪承畴,又被任命为“太保兼太子太师,经略湖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五省,总督军务兼理粮饷”,“吏、兵二部不得掣肘,户部不得稽迟”,事后报闻。此时洪承畴已61岁,临行前,顺治帝设宴饯行,赐宝马、宝刀。

  洪承畴入湖广后,制定了严防重镇,互为犄角,先安湖广,后平云贵的方略,基本上停止了大规模的攻势作战。他以湖南为中心,实行屯田、备粮、修城防、设水师,作长期计划。而对西南一带多年战乱,民不聊生,人民需要安定,国家需要统一的时局,洪承畴坚决反对穷兵黩武。他审度时势,实行军事上“以守为战”、政治上“广示招徕”、经济上“开垦田亩”等一系列方针政策,为靖南疆促进国家统一立下了历史性功劳。

  顺治十二年(1655年)五月,孙可望攻岳州(今湖南岳阳),为洪承畴设伏所败,撤回贵州。

  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洪承畴经略湖南时,驻于长沙黄兴北路又一村明代吉藩四将军府(今青少年宫),并建集思堂。署之东有真武宫,明吉藩建。清初,真武宫成为关押“反清复明”人士的监狱,著名学者陶汝鼐即下狱于此。后又因“洞庭举事”一案,株连湖湘名士300余人,会审真武宫。俟洪承畴到长沙,才平释此案。

  顺治十四年(1657年),桂王的永历政权内部发生矛盾,孙可望在与李定国的内战中失败,穷蹙请降。世祖一面命洪承畴率所部相机进取,一面命平西大将军吴三桂自四川、征南将军卓布泰自广西分道进兵贵州。

  顺治十五年(1658年)二月,世祖又命信郡王多尼为安远靖寇大将军,统军南征。九月,清兵各路会师入云南。

  顺治十六年(1659年)正月,清军攻陷昆明,云南平定。洪承畴上疏说,云南地方险远,少数民族众多,不易治理,要留兵驻镇,于是顺治以吴三桂为平西王留驻昆明。他又看到云贵地区地瘠民苦,疏请发内帑赈济贫民,建议暂缓向逃亡缅甸的桂王余部进军,使战乱之后的云贵地区的社会秩序渐趋安定,生产开始恢复。

  顺治十六年(1659年)八月,洪承畴因年老体衰、目疾加剧,请求回京;翌年正月,奉旨解任回京调理。因洪承畴功大、位高、权重,遭满州贵族和一些汉族大臣的猜忌,并受到冷落。

  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顺治死,子玄烨(康熙)嗣位。这时洪承畴业已69岁,仍任大学士,却感孤独,于五月疏乞休致。朝廷几经争论,康熙才授以三等阿达哈哈番母(轻车都尉)世袭。

  康熙四年(1665年),洪承畴病逝,享年73岁。赠少师,谥文襄,赐葬京师,立御碑。洪承畴的墓地在北京海淀区车道沟。文物部门曾进行过挖掘;“文革”期间墓地被破坏殆尽,但仍残留有石碑、龟趺、石人等雕塑,古木也很多;现仅存一对石狮子。

  洪承畴于明·崇祯年间,曾辑有《古今平定略》12册。后人又辑有《洪承畴章奏文册汇辑》及《经略纪要》24卷。

  夏允彝、夏完淳之死

  明·弘光政权瓦解后,东南沿海一带的抗清力量继续战斗。1645年六月,明朝官员黄道周、郑子龙在福州另立明朝宗室、唐王朱聿键即位,史称隆武帝。另一部分官员张国维、张煌言在绍兴拥戴鲁王朱以海监国。这样,就同时出现了两个南明政权。

  为对付抗清力量,清廷派洪承畴总督军事,招抚江南。这时,在松江(今上海市)有一批读书人也在酝酿抗清,领头的是夏允彝和陈子龙。夏允彝十五岁的儿子夏完淳,是陈子龙的学生。夏完淳能诗善文,在父、师影响下,也参加抗清斗争。

  夏允彝有个学生吴志葵,是吴淞总兵,手下还有一些兵力。他们说服了吴志葵一起抗清,派出一支人马担任先锋攻打苏州。一开始打得挺顺利,先锋队攻进了苏州城,但吴志葵临阵犹豫,没有及时增援,结果进诚的义军被围牺牲,吴志葵的主力在城外也被击败

●南京上高宗书略

  陛下已登大宝,黎元有归,社稷有主,已足以伐敌人之谋而勤王御营之师,日集兵,势渐盛。彼方谓“吾素弱,未必能敌。”正宜乘其怠而击之,而黄潜善、汪伯彦辈不能承陛下之意,恢复故疆,迎还二圣;奉车驾,日益南。又令长安、维扬、襄阳,准备巡幸,有茍安之渐无远大之略,恐不足以系中原之望。虽使将帅之臣戮力于外,终亡成功。为今之计,莫若请车驾还京,罢三州巡幸之诏,乘二圣蒙尘未久,敌势未固之际,亲帅六军,迤逦北渡,则天威所临,将帅一心,士卒作气,中原之地,指期可复。

  ●乞复襄阳札

  镇南军承宣使神武后军统制江南西路舒蕲州制置使臣岳飞札奏:

  臣窃惟:善观敌者,当逆知其所始;善制敌者,当先去其所恃。今,外有金人之寇攘,内有杨么之窃发,俱为大患。上轸宸襟然。以臣观之,杨么,虽近为腹心之忧,其实外假李成,以为唇齿之援,今日之计,正当进兵襄阳,先取六郡,李成不就絷缚,则亦丧师远逃,于是加兵湖湘,以殄群盗,要不为难,而况襄阳六郡地为险要,恢复中原此为基本。臣今已厉兵饬士,惟竢报可指期北向。伏乞睿断,速赐施行,庶几上流早见平定,中兴之功次第而致。不胜天下之幸。取进止。

  ●乞出师札

  臣伏。自国家变故以来,起于白屋,实怀捐躯报国,复雠雪耻之心,幸凭社稷威灵,前后粗立薄効,而陛下录臣微劳。擢自布衣,曾未十年,官至太尉,品秩比三公,恩数视二府。又增重使名,宣抚诸路。臣一介贱微,宠荣超躐,有逾涯分。今者,又蒙益臣军马,使济恢图。臣实何人,误辱神圣之知如此,敢不昼度夜思以图报称。

  臣揣敌情所以立刘豫于河南而付之齐秦之地,盖欲荼毒中原生灵,以中国而攻中国。尼堪因得休兵养马,观衅乘隙,包藏不浅。

  臣,不及此时禀陛下睿算妙略,以伐其谋,使刘豫父子隔绝,五路叛将还归两河,故地渐复,则金人诡计日生,他时浸益难图。

  臣愚,欲望陛下假臣日月,勿复拘臣淹速,使敌莫测臣举措。万一得便可入,则提兵直趋京洛,据河阳、陜府、潼关,以号召五路叛将,则刘豫必舍汴都而走,河北、京畿、陜右,可以尽复。至于京东诸郡,陛下付之韩世忠、张俊,亦可便下臣,然后,分兵濬滑、经略两河,刘豫父子断可成擒。如此则金人有破灭之理。为陛下社稷长久无穷之计,实在此举。假令汝颍陈蔡,坚壁清野,商于虢洛,分屯要害,进或无粮可因,攻或难于馈运。臣须敛兵,还保上流,彼必追袭而南。臣俟其来,当率诸将,或挫其锐,或待其疲。敌利速战,不得所欲,势必复还。臣当设伏,邀其归路,小入则小胜,大入则大胜,然后徐谋再举。设若敌见上流进兵,并力来侵,淮上或分兵攻犯四川,臣即长驱,捣其巢穴,敌困于奔命,势穷力殚。纵今年未尽平殄,来岁必得所欲,亦不过三二年间,可以尽复故地,陛下还归旧京,或进都襄阳关中,惟陛下所择也。

  臣闻兴师十万,日费千金,邦内骚动七十万家,此岂细事。然古者命将出师,民不再役粮不再籍,盖虑用足也。今臣部曲,远在上流,去朝廷数千里,平时每有粮食不足之忧。是以去秋,臣兵深入陜洛,而在寨卒伍有饥饿闪走,故臣急还,不遂前功,致使敌地陷伪,忠义之人旋被屠杀,皆臣之罪。今日,唯赖陛下戒敕有司,广为储备,俾臣得一意静虑,不为兵食乱其方寸,则谋定计审,仰遵陛下成算,必能济此大事也。异时迎还太上皇帝、宁德皇后,梓宫奉邀,天眷归国,使宗庙再安,万姓同欢,陛下高枕,无北顾忧,臣之志愿毕矣。然后乞身还田里,此臣夙昔所许者,伏惟陛下,恕臣狂易,臣无任战汗。取进止。

  (高宗批答云:“览。奏事理明甚。有臣如此,顾复何忧!进止之机,朕不中制,惟敕诸将广布宽恩,无或轻杀,咈朕至意”。)

  ●乞出师札

  逆豫逋诛,尚穴中土。陵寝乏祀,皇图偏安。陛下六飞时巡越在海际,天下之愚夫愚妇,咸愿伸锄奋挺,以致死于敌,而陛下审重此举,累年于兹,虽尝分命将臣,鼎峙江汉,仅令自守以待敌,不敢远攻而求胜。是以天下忠愤之气日以沮丧,中原来苏之望日以衰息。岁月易久,污染渐深,趋向一背,不复可以转移。此其利害,诚为易见。臣待罪阃外,不能宣国威,灵致神州,隔于王化,死有余罪,敢逃司败之诛?陛下比者寝阁之命咸谓圣断已坚,何至今日尚未决策北向?臣愿因此时上禀陛下,睿算不烦济师,止以本军,进讨庶少塞瘝官之咎,以成陛下寤寐中兴之志,顺天之道,因民之情,以曲直为壮老,以逆顺为强弱,万全之效,兹焉可必,惟陛下力断而行之。

  ●辞镇南军承宣使第三奏

  窃念臣将天威而远讨,致敌巢之一空,妙策奇谋,悉遵圣训,破坚却敌,咸得士心。

  臣实何能,辄膺殊赏,既惭过量,复付重权。是诚叨冒以逾勋,非谓谦辞而避宠。况九江,乃控扼之重地,连武昌为襟带之要冲。用得其人,周瑜所以败曹公于赤壁;御失其策,隋何所以取黥布于湓江。

  难使非才滥膺此寄,伏望吝此嚥喉之付以属大臣。俯从蝼蚁之诚,使安愚分所有。上件恩命,乞赐寝罢。干冒天威,死有余罪。谨录奏闻,伏候勅旨。

  ●乞侍亲疾札

  镇南军承宣使神武后军统制江南西路舒蕲州兼荆南鄂岳黄复州汉阳军德安府制置使臣岳飞札子奏:

  臣辄具危恳,仰渎睿聪。臣愚戅之迹,奋身单微,初无尺寸之先容,独赖圣明之特眷,虽捐躯致命,曾不足以仰酬恩遇之丝毫,思报之心宁有穷已。

  臣近者奉命,复收襄汉,去家远涉,六月余日。臣老母姚氏,年几七十,侵染疾病,连月未安。近复腿脚注痛,起止艰难,别无兼侍,以奉汤药,人子之心,实难安处。伏望圣慈,察臣悃愊,无他规避,暂乞许臣在假,以全侍奉之养。将本军人马权,暂令统制官王贵、张宪主管,候臣老母稍安,依旧管干职事。恭听驱策,结草衔环,誓图报効,冒犯雷霆之威,臣无任战惧,激切之至。取进止。

  ●辞开府札子贴黄

  臣待罪二府,理有当言,不敢缄黙。夫敌情奸诈,臣于面对已尝奏陈切,惟今日之事可危而不可安,可忧而不可贺,可以训兵饬士,谨备不虞,而不可以行赏论功。取笑中外,事关国政,不容不陈。

  初非立异于众人,实欲尽忠于王室。欲望速行追寝,示四方以不可测之意。万一臣冒昧而受将来强敌叛盟,则似伤朝廷之体。仍望以此贴黄,留中不出,保全臣子。臣不胜至情伏乞睿。

  ●辞开府第四札子

  镇宁崇信军节度使神武后军都统制荆湖南北襄阳府路蕲黄州制置使臣岳飞札子奏。

  臣已三贡辞章,出于诚悃,冒犯天威,罪不容赦。圣恩广大,一赐温诏,两降札命,扪心揣分,感极涕零。伏念臣草芥,固陋备数,戎昭曽无尺寸之功,仰报天地之德。窃以亚保之位,实预三孤之贵,所以赏有功而进豪杰也。如臣何人,辄膺斯宠,是以心不自安,终难冒受。不避谴诛,再伸前恳,非敢徒为辞逊,伏望圣慈矜察愚衷,早还成命。庶令臣少安分,守臣不胜虔祈。俟命之至取进止。

  ●乞止班师诏奏略

  契勘金人重兵,尽聚东京。屡经败衄,锐气沮丧,内外震骇。闻之谍者,敌欲弃其辎重,疾走渡河。况今豪杰向风,士卒用命,天时人事,强弱已见。功及垂成,时不再来,机难轻失。臣日夜料之,熟矣。惟陛下图之。

  ●辞宣抚副使札子

  检校少保镇宁崇信军节度使湖北襄阳府路招讨使兼本路营田使臣岳飞札子奏:

  臣近叨受招讨使,不容牢辞。又蒙圣恩,授以前件差遣。切念臣一介寒贱,误膺器使,顾土宇恢复之迹,未见尺寸而厚恩醲赏,涯分已逾,且以宣抚之重名,实寄专征之大事。自非廊庙近臣,勋伐高世者,岂当冒躐而居。异时,付讬失人或误驱策,虽粉臣骨,曷足以谢陛下?兼招讨使,权不为不重。若更加以甚高非常之宠,必起负乘斯夺之悔。所有宣抚副使,恩命实难祗受,伏望追寝。误恩,庶安愚分?臣无任悚惧。恭听宸命之至。取进止。

  ●乞终制札子

  草土臣岳飞札子奏:

  臣,今月十二日,江州瑞昌县界准枢密院奏勘会岳飞丁母忧。

  已。即降制起复,缘目今人马,无人主管,及见措置,进兵渡江,不可等待。奉圣旨,先次行下:岳飞特起复,仍日下主管军马,措置边事,不得辞免。

  伏念臣孤贱之迹,幼失所怙,鞠育训导,皆自臣母,国家平燕云之初,臣方束发。从事军旅,誓期尽瘁,不知有家,自从陛下渡河以来,而臣母沦陷河朔,凡遣人一十八次,始能般挈得脱兵祸,惊悸致疾,遂以缠绵。臣以身服戎事,未尝一日获侍亲侧,躬致汤药之奉。今者,遭此大难,荼毒哀苦,每加追念,辄欲无生,而陛下恩眷有加,即命起复。在臣么微,固深衔戴然。臣重念为人之子,生不能致菽水之欢,死不能终衰绖之制,面颜有靦,天地弗容,且以孝移忠,事有本末,若内不克尽事亲之道,外岂复有爱主之忠臣。已般挈扶护前来,欲于江州或南康军界营葬,伏望圣慈矜怜。余生许终服制。取进止。

  ●辞男云转三官第二札子

  起复检校少保武胜定国军节度使湖北京西路宣抚副使兼营田使臣岳飞札子奏:

  臣近具奏辞免男云特转三官恩数。今月二十日,准尚书省札子,奉圣旨不允。伏念臣本以凡材,误蒙陛下付以方面,若臣不能与士卒一律,则亦不能整齐其心。昨者之战,士卒冒犯矢石,有斩将陷阵,立奇功者,臣方列上事状得沾一级,而男云何从超进崇资。臣正恐士卒有无功之谤,陛下致滥予之讥,且陛下方谨惜名器,以磨厉天下,将昭复大业而乃因臣私恩废公议,臣不自安。伏望圣慈,特降睿旨,收还上件恩命,臣父子幸甚。取进止。

  ●辞男云特转恩命第四札子

  臣岳飞札子奏:

  臣闻,惟名与器不可以假人,故循守资格,自有常法。必有非常之功而后有非常之赏,如臣男云,始就义方,尚存乳臭,虽累经于行阵,曾未见于事功。比者伏蒙圣恩,曲垂异眷,超资躐等,骤进官联,不惟云志气怠惰,而臣益切满盈之愧,况臣,既已仰窃国恩致身显位固,有侥冒之名矣。今并与其子而侥冒,其可乎?伏望陛下揭离照之明,体乾健之断,特赐睿旨,追还诰命,庶使云粗知官爵之难得,勉力学业,他日或能备效驱策,受之未晩。取进止。

  ●辞少保第三札子

  臣岳飞札子奏:

  臣闻忠臣之事君,计功而受赏,量力而受官,不为茍得以贪爵禄。况师旅方兴,事功未著,臣方同士卒之甘苦,明将佐以恩威,冀成尺寸之功,仰报君父之德,岂可身被厚宠而恝然不以当锋刃冒矢石者为心哉。

  所有少保恩命,臣实不敢祗受,伏望陛下日月照临乾坤,覆载察臣肺腑,追寝异恩。臣愿凭陛下雷霆之威,讬宗庙山岳之福,罄竭驽钝,期効涓埃,候将来功绩有成,臣将拜手稽首,祗承休命矣。诚恳迫切,至于再三,干冒天威,臣不任战悸,恐惧之至。取进止。

  ●辞少保第五札子

  臣岳飞札子奏:

  臣伏。蒙圣恩,特降诰命,除臣少保,加食邑七百戸,食实封三百戸。臣已四具札子辞免。八月三十日准尚书省札子,三省同奉圣旨,不允。令日下秪受仍依,累降诏旨不得再有陈请者。臣之事君,义无有已,若夫贪慕爵禄,务荣一身,而不以国家为念,则非臣之所忍为也。比者金人败盟,再犯河南之地,肆为残忍,人神共愤。臣方将策驽厉钝,冀效尺寸以报陛下天地生成之德。今则敌骑寇边,未见殄灭,区区之志未效一二。臣复以身为谋,惟贪爵禄则,诚恐不足为将士之劝,而报恩无所,万诛何赎,伏望睿慈追寝成命,特赐俞音,姑诏有司,留以为臣异时涓埃之赏。取进止。

  ●辞男云特转恩命札子

  臣岳飞札子奏:

  臣,于今月二十六日准诰,授臣男云左武大夫忠州防御。使臣闻,君之驭臣,固不吝于厚赏。父之教子,岂可责以近功。臣昨恭依睿算,决战于陈颖之间,云随行迎敌,虽有薄効,殊未曾立到大功,遽超横列,仍领郡赏,曲过优宠,义不遑处,所有诰命,臣不敢令云祗受。伏望圣慈俯垂天鉴,追还异恩。庶使云激励懦庸,别图报効。取进止。

  ●乞叙立王次翁下第二札子

  少保枢密副使臣岳飞札子奏:

  臣契勘参政与枢副叙位,朝廷自有定例,岂可为臣忝窃孤卿叙位,使在参知政事之上?不免再具诚恳,仰渎圣听,伏望睿慈,曲垂昭鉴,许臣只依近例,叙位在参知政事之下,庶使庸愚,不致僭越。取进止。

  ●乞解枢柄第三札子

  少保枢密副使臣岳飞札子奏:

  臣已累具札子,乞解罢枢密副使职事。伏蒙圣恩,降诏不允者,露章待罪,自惊宠数之过优,温诏示恩,犹閟俞音之下逮,再陈愚恳,仰渎渊聪,伏念臣滥厕枢庭,误陪国论,贪荣滋甚,补报蔑然,岂惟旷职之可虞,抑亦妨贤之是惧。冀保全于终始,宜远引于山林,伏望圣慈,察其诚心,实非矫饰,速降睿旨,许罢机政。取进止。

  ●辞除两镇乞在外宫观第二札子

  少保臣岳飞札子奏:

  臣,今月十二日,伏蒙圣恩赐臣少保武胜定国军节度使充万寿观使诰一轴,仍奉朝请,臣已谢恩外,缘臣见具札子辞免,已将诰命寄纳临安府。今月十四日,伏奉诏命不允,窃以两镇节旄,国朝盛典非有大勋,岂容轻授。臣前此叨据,常惧弗称,自惟智术短浅,坐糜岁月,考其绩用,初无丝毫,安可更尔冒荣,矧内祠之任,得侍清光,朝廷所以贵老尊贤,用昭异数在。臣愚分,非所宜,处顾待遇之愈隆。夙夜以思,虽粉身碎骨,何以图报万一,愧深汗溢,感极涕横,重念臣才疎德薄,人微望轻,若不自列滥当优宠,必致颠隮,上辜宸眷,欲望圣慈追寝成命,除臣一在外宫观差遣。取进止。

  ●申刘光世乞进兵状

  武功大夫昌州防御使通泰州镇抚使兼知泰州岳飞状申:

  窃念飞以行伍贱隷,辱知朝廷,蒙被厚恩,殒殁难报,每以为国家之难,虽非所命,犹当戮力,矧承楚之事,危迫如许,累准朝廷指挥催督,此正飞等捐身徇义之秋。切缘王镇抚林、郭镇抚仲威等,并不见差拨军马前来,使司王统制,虽闻已起发即日,尚未知屯驻去处。据探,金人急攻楚州,切恐万一踈虞,于淮南诸镇,利害不细。飞已于今月十五日,具申使司去讫,飞一面起发前往承州措置剿除外,伏乞钧慈,特捐一二千之众,别差总统制官一员,前来犄角,庶不致上误国事。谨具申安抚相公,使司伏候指挥。

  ●申刘光世乞兵马粮食状

  《武功大夫昌州防御使通泰州镇抚使兼知泰州》岳飞状申:

  飞昨奉圣旨,指挥差充前件差遣,于八月十五日还至常州宜兴县。于十八日起发,前来祗赴新任。二十二日至江阴,军歇泊。据探报,金人见围楚州。飞遂逐急,权差统制王贵,管押兵马等船济渡,切虑迟滞,有失事机,不免亲躬,先入泰州。于二十六日夜二更到泰州城外。承准八月十九日指挥,令飞与赵镇抚立犄角。飞遂措置,调发兵夫粮食,并不住差人勾唤王贵等军马。实缘舟船数少,今月初九日,方尽到泰州。飞已差张宪权行守城,见今大军屯驻三墩,与金人大寨不远,惟是新复建康之后,所有士马疮痍,尚新羸弊方甚,兼自到任未及一旬,刍茭糗粮一一窘乏,本未能即从王事,重以承楚之急,甚于倒垂,不可以顷刻安居,理宜前进,欲望钧慈捐一二千之众,假十余日之粮,令飞得激厉士卒,径赴敌垒,解二州之围,扫戎马之迹,下以禆相公之盛烈,上以宽主上之深忧。不胜幸甚,谨具申安抚相公使司,伏候指挥。

  ●谢讲和赦表

  武胜定国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湖北京西宣抚使兼营田大使臣岳飞上表,言:

  今月十二日准进奏院递到赦书一道。臣已即躬率统制领将佐官属等望阙宣读讫,观时制变,仰圣哲之宏规善胜不争,实帝王之妙算,念此艰难之久,姑从和好之宜,睿泽诞敷,舆情胥悦。臣飞诚欢诚忭,顿首顿首。窃以娄钦献言于汉帝,魏绛发策于晋公,皆盟墨未乾,顾口血犹在,俄驱南牧之马,旋兴北伐之师。盖佳兵不情,要契无信。莫守金石之约,难充溪壑之求。图暂安而解倒垂,犹之可也。顾长虑而尊中国,岂其然乎?恭惟皇帝陛下,大德有容,神武不杀,体乾之健行,巽之权务,和众以安民,乃讲信而修睦已渐,还于境土想喜见于威仪臣,幸遇明时,获观盛事,身居将阃,功无补于涓埃,口诵诏书面有惭于军旅。尚作聪明而过虑,徒怀犹豫而致疑,谓无事而请和者,谋,恐卑辞而益币者,进。臣愿定谋于全胜期,收地于两河,唾手燕云,终欲复雠而报国,誓心天地,当令稽颡,以称藩。

  ●奉诏移伪齐檄

  契勘:伪齐僭号,窃据汴都,旧忝台臣,累蒙任使,是宜执节,効死图报国恩,乃敢背弃君父,无天而行。以祖宗涵养之泽,翻为叛乱;率函夏礼义之俗,甘事仇雠。紫色余分,拟乱正统,想其面目,何以临人。方且。妄图襄汉之行,欲窥川蜀之路。专犯不韪,自速诛夷。我国家,厄运已销,中兴在即,天时既顺,人意悉谐。所在皆贾勇之夫,思共快不平之忿。今王师已尽压淮泗,东过海沂,驿骑交驰,羽檄叠至。故我得兼收南阳,智谋之士提大河忠孝之人,仗义以行,乘时而动。金洋之兵出其西,荆湖之师继其后。虽同心一德,足以吞彼国之枭群;然三令五申,岂忍残吾宋之赤子。尔应陷没州县,官吏兵民等元非本意,谅皆脇从,屈于贼威,归逃无路。我今奉辞伐罪,拯溺苏枯,惟务安集,秋毫无犯。傥能开门纳款,肉袒迎降或愿倒戈以前驱,或列壶浆而在道,自应悉仍旧贯,不改职业,尽除戎索,咸用汉条。如或执迷不悟,甘为叛人,嗾桀犬以吠尧,詈猎师而哭虎。议当躬行天罚,玉石俱焚,祸并宗亲,辱及父祖。挂今日之逆党,遗千载之恶名。顺逆二途,蚤宜择处,兵戈既逼,虽悔何追。谨连黄榜,在前各令知悉。

  ●御书屯田三事跋

  臣闻先正司马光有言“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论人者,能审于才德之分,则无失人矣。曹操募百姓,屯田许下,所在积粟。诸葛亮分兵屯田,而百姓安堵。羊祜怀远近,得江汉之心,示以垦田获利。若三子者,知重本务农,使兵无艰食。其谋猷术略,皆不在人下,才有足称者。然操酷虐变诈,掔申商之法术,虽号超世之杰,岂正直中和者所为乎?许劭谓“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其德有贬。云“亮,开诚心,布公道,邦域之内,畏而爱之。祜,增修德言,以怀柔初附,则德过于操远矣。”观亮素志,欲龙骧虎视,包括四海,以兴汉室。天不假以年,遽有渭南之恨。祜辅晋武,慨然有并吞之心,后平吴,身不及见。二子有意于功名,而志弗克伸,惜哉。臣庸德薄才,诚不敢妄论古人。伏蒙陛下,亲洒宸翰,铺述二三子,屯田足食之事,俯以赐臣。臣敢不策驽砺钝,仰副圣意万一?夫服田力穑,乃亦有秋农夫职尔。用屯田以足兵食,诚不为难。臣不揆愿迟之岁月,敢以奉诏,要使忠信以进德,不为君子之弃,则臣将勉其所不逮焉。若夫鞭挞四夷,尊强中国,扶宗社于再安,辅明天子以享万世无疆之休。臣窃有区区之志,不知得伸欤否也。绍兴十年正月初一日。武胜定国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湖北京西路宣抚使兼营田大使武昌郡开国公食邑四千戸实封一千七百戸臣岳飞谨书。

  ●五岳祠盟

  自中原版荡,戎马交侵,余发愤河朔,起自相台,总发从军,历二百余战,虽未能远入穷荒,洗荡巢穴,亦且快国雠之万一。今又提一旅孤军,振起宜兴建康之城,一鼔败敌,恨未能使匹马不回耳。故且养兵休卒,蓄锐待敌,嗣当激厉士卒,功期再战,北逾沙漠,蹀血疆场,迎二圣,归京阙,取故地,上版图。朝廷无虞,主上奠枕,余之愿也。

  河朔 岳飞题

  ●题广德军金沙寺壁

  余驻大兵宜兴,沿干王事过此,陪僧僚,谒金仙,徘徊暂憩,遂拥铁骑千余,长驱而往,俟立奇功,复三关迎二圣,使宋朝再振,中国安强。他时过此得勒金石,不胜快哉。

  建炎四年四月十二日 河朔 岳飞题

  ●题东松寺

  余自江阴军,提兵起发,前赴饶郡,与张招讨会合,﨑岖山路,殆及千里,过祁门西约一舍余,当途有庵一所,问其僧,曰东松。遂邀后军王团练并幕属,随嬉焉。观其基址,乃凿山开地,创立庙庑,三山环耸,势凌碧落,万木森郁,密掩烟甍,胜景潇洒,实为可爱,所恨不能款曲,进程遄速。俟他日殄灭盗贼,凯旋回归,复得至此,即当聊结喜缘,以慰庵僧。

  绍兴改元仲春十有四日 河朔 岳飞题

  ●永州祁阳县大营驿

  权湖南帅岳飞,被旨讨贼,曹成自桂岭平荡巢穴,二广湖湘悉皆安妥。痛念二圣,远狩沙漠,天下靡宁。誓竭忠孝,赖社稷威灵,君相贤圣,他日扫清中原,复归故国,迎两宫还朝,宽天子宵旰之忧,此所志也。顾蜂蚁之群,岂足为功过此,因留于壁。

  绍兴二年七月初七日

  ●送紫岩张先生北伐

  号令风霆迅,天声动北陬。长驱渡河洛,直捣向燕幽。马蹀沙场血,旗翻朔野秋。归来报明主,恢复旧神州。

  (自檄至此皆旧录)

  ●寄浮图慧海

  湓浦庐山几度秋,长江万折向东流。男儿立志扶王室,圣主专师报国雠。功业要刋燕石上,归休终伴赤松游。丁宁寄语东林老,莲社从今著力修。

  〔注〕“国雠”另作“虏酋”。

  ●池州翠微亭

  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题新淦萧寺壁

  雄气堂堂贯斗牛,誓将直节报君雠。斩除顽恶还车驾,不问登坛万戸侯。

  ●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小重山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笼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鞠婧祎出演的电视剧有:《热血长安》、《满月之下请相爱》、《漂亮书生》、《嘉南传》、《花戎》等。

1、《热血长安》

《热血长安》是优酷视频、盟将威影视、嗨乐娱乐及世纪影游联合出品的古装悬疑探案网络剧,由王骏晔执导,徐海乔、鞠婧祎等联袂主演。该剧讲述了在大唐长安城内,各个身怀绝技的探案组成员合力齐心,调查接二连三发生的诡谲案件。

2、《满月之下请相爱》

《满月之下请相爱》是由李海蜀、黄彦威联合执导,郝慧编剧,鞠婧祎、郑业成领衔主演,米热、孙艺宁、沈瑶、郑繁星等主演的都市科幻爱情剧,于2021年8月26日在爱奇艺平台播出。

该剧讲述了在一个超级满月的日子里,雷初夏通过引力波来到十年后,从天而降落到了隐藏的游戏开发大神许晓冬怀里,两人从而开启了一段寻找真相的奇幻旅程的故事。

3、《漂亮书生》

《漂亮书生》是由智磊执导,由鞠婧祎、宋威龙、毕雯珺、王瑞昌领衔主演的古装励志校园剧。该剧改编自小说《成均馆儒生们的日子》,讲述了家境贫寒的雪文曦,阴差阳错地进入了唯有男子才可进修的云上学堂。她与风承骏、雨乐暄、雷泽信等一众堂生,克服困难共同成长,谱写一群心怀抱负的年轻人肆意青春的浪漫故事。

4、《嘉南传》

《嘉南传》是由智磊执导,鞠婧祎、曾舜晞、汪卓成、王奕婷、李奕臻、李昀锐领衔主演,曹翠芬、翁虹、黄海冰特别主演,SNH48-宋昕冉、陆婷玉、周兆渊等主演的古装爱情励志剧。

该剧改编自吱吱小说《慕南枝》,讲述了嘉南郡主姜保宁与禁军侍卫出身的李谦跨越身份差异相爱,共同守护家国的励志故事。

5、《花戎》

《花戎》是由黄俊文、陈国华、胡意涓执导,鞠婧祎、郭俊辰领衔主演,刘冬沁、陆婷玉、马月、张志浩、宋昕冉、聂子皓、姜杉、何奕辰、黄海冰、金巧巧、寇振海、林思意、孙子航、林枫松、师悦玲、赵岩松、张嘉鑫、邱鼎杰、郭康敏、张大宝、胡坤、徐一泽等主演的轻古风仙侠剧。

该剧根据林家成的人气仙侠小说《误长生》改编,讲述了女主魏枝与男主炎越历经坎坷、终破除“凤凰涅槃将动荡三界”的浩劫宿命,携手改写天道的壮丽仙侠故事。

李直夫

  曹本《录鬼簿》载他是:"女真人,德兴府住,即蒲察李五。"金之德兴府属西京路,即今河北怀来。德兴府当是从他的先世起流寓寄居的地方。他应属女真蒲察氏,汉姓为李。一说他是至元延祜间人,曾任湖南肃政廉访使(见孙楷第《元曲家考略》)。作杂剧十二种,今存《虎头牌》一种,《伯道弃子》有佚曲存于《太和正音谱》和《北词广正谱》中,仅存剧目者有《念奴教乐府》、《谏庄公》、《怕媳妇》、《水淹蓝桥》、《错立身》、《劝丈夫》、《占断风光》、《坏尽风光》、《夕阳楼》、《火烧祆庙》十种。一说《怕媳妇》和《劝丈夫》实是同一个剧。

李行甫

  李行甫,名潜夫,字行道,一作行甫,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东北)人。生卒年不详。约元世祖至元前后在世。在《录鬼簿》里,他被列于“前辈已死名公才人”中,为元杂剧前期作家。贾仲明挽词云:“绛州高隐李公潜,养素读书门镇掩。青山绿水白云占,净红尘,无半点。纤小书楼插牙签,研架珠露《周易》点,恬淡虀盐。”从中可知他一生大概没做过什么官,乃是一个“净红尖,无半点”的绛州“高隐”。隐居于乡间,终日闭门读书,寄情于山水间,过着恬淡悠然的隐士生活。

李茂之

  李茂之,[约公元一三零二年前后在世]名里,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约元成宗大德中前后在世。工曲,阳春白雪中有他的散曲。 元·钟嗣成《录鬼簿》未载其名,明·朱权《太和正音谱》将其列于“词林英杰”一百五十人中。元·刘仁本《洞庭集》卷六《李荣贵 传》谓李荣贵字茂之,元末居江陵府(治所在今湖北江陵县) ,中书省宣使李荣祖之弟。 至正十二年(一 三五二)红巾军破江陵,被杀。是否就是曲家李茂之,存疑待考。

李文蔚

  李文蔚,元代戏曲作家。生卒年、字号不详。真定(今河北正定)人。曾任江州路瑞昌县尹。从元好问、李治、张德辉等金遗老游于封龙山。至元十七年(1280)后,曾寄书白朴,时白已五十五岁,其年岁当相近。白朴有题为“得友人王仲常、李文蔚书”的〔夺锦标〕词,其中写“谁念江州司马沦落天涯,青衫未免沾湿”,可知李在官场曾受挫折。李文蔚著有12种杂剧,现存3种:《同乐院燕青博鱼》、《破苻坚蒋神灵应》和《张子房圯桥进履》。《太和正音谱》评其词“如雪压苍松”。

李寿卿

  李寿卿,元代杂剧作家。太原人。生卒年不详,仅知与纪君祥、郑廷玉同时。曾任县丞。著有杂剧10种,现存《说诸伍员吹箫》。《月明和尚度柳翠》一剧在《元曲选》等刊本中均未题作者,疑即李寿卿《月明三度临歧柳》。

李介石

介石字守道,丹丘人。授松江府提控按牍,从守镇江。镇江失守,不屈死。

李淦

元建昌南城人,字性学。初长明道书院,世祖征为国子助教,改扬州儒学正,上书言叶李之罪,诏为江阴路教授,以旌直言。淦为文闳密深厚,博通星官浮屠道士百家之言。

李好文

元大名东明人,字惟中。英宗至治元年进士。授浚州判官,入为国子助教。泰定间除太常博士。纂成《太常集礼》。后为监察御史。顺帝复以“至元”纪元,好文言年号袭旧之非,并言时弊之甚。累官礼部尚书,与修辽、金、宋史。至正九年,皇太子入学,命以翰林学士兼谕德,乃摘诸经要略,取史传及先儒论说,加以所见,为《端本堂经训要义》,供太子学习。又集历代帝王故事,成《大宝龟鉴》。官终翰林学士承旨。

李贯道

贯道,字师曾,裕子。至正甲午,登进士第,授将仕郎、饶州路鄱阳县丞,未上。用荐者改詹事院掾史,寻扈驾清暑上京卒,所著有《敝帚编》等集。

李士瞻

(1313—1367)元南阳新野人,徙汉阳,字彦闻。顺帝至正十一年进士。辟中书右司掾历吏、户二部侍郎。累拜枢密副使。条上二十事,帝嘉纳,迁参知政事。仕至翰林学士承旨,封楚国公。有《经济文集》。

李溥光

溥光,字玄晖,大同人。自幼为头陀,号雪庵和尚。深究宗旨,好吟咏,善真行草书,尤工大字,与赵文敏公孟頫名声相埒,一时宫殿城楼扁额,皆出两人之手。亦善画,山水学关仝,墨竹学文湖州。

李源道

元关中人,字仲渊,号冲斋。历官为四川行省员外郎。卜居蚕茨,植竹十万个,名万竹亭,兄弟对床,吟哦其中。累迁翰林侍读学士。仕至云南行省参知政事。有《仲渊集》。

  洪承畴(1593—1665年)

  〖家世、总督三边、松山之战、降清、事清、夏允彝、夏完淳之死、评说〗

  字彦演,号亨九,出生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九月二十二日,泉州府南安县二十七都英山霞美乡(今英都镇良山村霞美)人。

  家世

  洪承畴出身望族后裔,是武荣翁山洪氏第十二代孙,属东轩五房,书香门第。到了他的曾祖父辈,已是家道中落,并不富裕。

  曾祖父洪以诜,痒生(秀才)。

  祖父洪有秩,贡生。文章有名气,早年卒于赴考途中。夫人戴氏在有秩死后生下遗腹子洪启熙(字尔朝,号幼迹公),就是洪承畴的父亲。戴氏孝事姑婆,抚孤成长,被朝廷表节孝烈女,累赠一品夫人。

  父洪启熙也中秀才,性格庄重,以至孝名闻乡里。娶妻傅氏,是名门闺秀,教子极严。生子三,长承畴,次承畹,三洪承畯。承畹早逝。承峻是名闻泉郡的书法家。

  出仕

  洪承畴童年入溪益馆读书。因家境贫寒,11岁辍学,在家帮母做豆干,每日清晨还要到英圩埔走街串巷叫卖豆干。当时西轩长房的才子洪启胤在水沟馆办村学,洪承畴叫卖豆干之余,常在学馆外听课,偶尔也帮学生做对子。洪启胤发现洪承畴极有天份且抱负不凡,免费收洪承畴为徒,重返校门。

  洪承畴学习用功,博览群书。启胤老师的《史记》、《资治通鉴》、《三国志》、《孙子兵法》等书都被他借来认真研读,从小就表现了治国平天下的愿望,甚得洪启胤赏识。洪启胤曾在洪承畴的一篇文中批下“家驹千里,国石万钧”的评语。

  洪承畴在水沟馆读了五年书后,又到泉州城北学馆读书。

  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23岁的洪承畴赴省参加乡试,为乙卯科中式第十九名举人。次年,赴京会试,连捷登科,为丙辰科殿试二甲第十四名,赐进士出身。

  总督三边

  洪承畴初授刑部江西清吏司主事,历员外郎、郎中等职,在刑部任事6年。明·天启二年(1622年)擢升浙江提学佥事,以才高识士,所选人才皆俊奇,为朝廷所器重,2年后升迁两浙承宣布政左参议。

  明·天启七年(1627年),升陕西督道参议。

  明末政治腐败,农村破产,压迫剥削日益加重,陕西又逢旱灾,人民无法生活。崇祯元年(1628年)七月,王嘉胤、杨六、不沾泥等在陕西府谷等地首举义旗,全陕响应。从崇祯元年(1628年)至崇祯三年间,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等先后起义,陕境共有义军100余部。一部份官军边兵,因缺饷哗变,亦加入义军,并成为骨干。

  明廷令三边总督杨鹤“剿抚兼施、以抚为主”。

  崇祯二年(1629年),农民军王左挂、苗美率兵进攻韩城。陕西总督杨鹤手中无将,情急之下,令当时还是参政的洪承畴领兵出战。洪承畴斩杀敌兵三百人,解了韩城之围,顿时名声大噪。

  崇祯三年(1630年)六月,洪承畴被任为延绥巡抚。作为杨鹤手下干将,本该支持上司的“招抚政策”,可是洪承畴没有,他反而大力剿匪。而且不仅剿匪,且并“杀降”!当时被其杀掉的投降“贼军”多达数万,这也是洪承畴出现在每本历史书上都是“反动人物”的原因。其实如果读过明末“贼军”史就不难发现,李自成、张献忠曾多次诈降,养精蓄锐一段时间后再反。明朝多次对“贼军”剿而不死,就是因为这种诈降。由此可见,洪承畴在这方面是颇有先见之明的。

  明廷无力养活大批饥民,已就抚者,纷纷再起。崇祯四年(1633年),三边总督杨鹤为此被罢官入狱,洪承畴继任陕西三边总督。洪承畴改杨鹤的“边剿边抚(诱降)”为“全力清剿”、“以剿坚抚,先剿后抚”方针,集中兵力进攻陕西农民军。崇祯五年(1632年)春天,一股农民军由于顶不住官军的压力,向庆阳突围。洪承畴亲赴庆阳,指挥会战。双方在西澳激战数十次,农民军损失惨重,首领杜三、杨老柴被斩杀。此战一扫多年官军之颓气,被朝廷称为“西澳大捷”。

  各部义军先后东进,崇祯四年(1631年)至六年(1633年),活动中心移至山西。作战亦由极度分散,各自为战发展为相对集中,互相呼应。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罗汝才等部20余万人,号称36营,一度破大宁、隰州、泽州、寿阳等城。

  崇祯六年(1633年)冬,高迎祥、张献忠、罗汝才、李自成等24营10余万人突破官军包围,经渑池县突破黄河防线,转进至明军力量薄弱的豫西楚北,以郧阳为中心,分部来往穿插于豫楚川陕之间,利用官军分兵守境,互不协同的弱点,进行游击性质的流动作战。明军不得不分兵把守要隘,穷于追剿,陷入战线过长,兵力分散的困境。洪承畴为改变被动局面,以重兵包围起义中心地区,实施重点进攻,高迎祥义军接连败于确山、朱仙镇(今河南开封市西南)等地,被迫转入西部山区。

  明廷为改变“事权不一、相互观望”被动局面,改用“集中兵力,全面围剿”方针。崇祯七年(1634),以陈奇瑜为五省总督,统一指挥陕晋豫川及湖广官军,由四面分进合击,企图一举尽歼各部义军。义军相继转进汉中,围剿落空。

  明·崇祯七年(1634年)十二月,明思宗朱由检撤陈奇瑜,洪承畴仍任陕西三边总督,以功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衔,总督河南、山西、陕西、湖广、四川五省军务,成为明廷镇压农民起义的主要军事统帅。当其调动官军入陕,重新组织围攻时,当时农民军聚集在陕西的有20余万人,其中以闯王高迎祥,及其部属李自成的力量最为强大。洪承畴命总兵贺人龙、左光先出兵夹击,义军突围东走,转进灵宝、汜水(均在河南)。

  崇祯八年(1635年)一月,洪承畴率主力出潼关,在河南信阳大会诸将,准备对起义军实行大规模的军事围剿。

  义军于崇祯八年初,分三路分进:一部西返陕西,一部北进山西,一部东入凤阳,焚毁皇陵。洪承畴军三月间至河南时,义军已大部又集中于陕西。洪承畴匆匆回军关内。李自成在宁州、真宁两歼官军,破咸阳,逼西安。高迎祥、张献忠等乘官军被牵制于陕之机,三度进入河南。

  明廷认识到在义军流动作战情况下,全面围剿,势难成功,又改用分区负责,重点进攻的方针。崇祯八年(1635) 八月,以卢象升为五省总督,专治中原;洪承畴专治西北,各自负责,相互协同。当年冬及九年春,高迎祥、张献忠在河南连续失败,兵力损失过半,残部再返陕西。此时,李自成在兴平等地亦多次失利。

  明廷为加强陕西攻势,令孙传庭全力进攻汉中的高、张各部,令洪承畴专力进攻陕北的李自成等部。崇祯九年(1636年)七月,洪承畴率军在临潼大败农民军,起义军被围困在丛山之中长达3个月。高迎祥率部从陕西汉中突围,遭陕西巡抚孙传庭埋伏,在整厔(今陕西周至)被洪承畴俘虏,并将其解京磔死。高迎祥余部走归李自成,起义军推戴李自成为闯王。

  此时,清军入边,破昌平等16城,朱由检急调卢象升率军驰援,中原压力减轻。张献忠乘机复起,联合罗汝才等部20余万人,沿江东进,分散活动于蕲州、霍山一带。

  崇祯十年(1637年),朱由检再命熊文灿为五省总理,增派禁军1200人,组织新的围剿。李自成进军四川,一度破城l0余座,并攻克甘肃的宁州、羌州,入七盘关,但在十一年(1638年)返陕时,在洮河一带遭洪承畴及孙传庭军袭击,败走岷州。与此同时,张献忠在南阳亦为左良玉军击败,负伤退谷城。熊文灿遂改围剿为招抚。刘国能、张天琳、张献忠、罗汝才先后降明或就抚。李自成率残部活动于川陕边境山区。

  崇祯十二年(1639年)十月,陕西最后一股“贼军”——李自成部在流窜途中,被洪承畴令总兵马科、左光先领兵截击。李自成回师转东,洪承畴又令曹变蛟潼关设伏邀击,李自成大败,仅余18骑走入陕南商洛山中,农民起义陷入低潮。

  洪承畴治军有方,镇压农民起义连连胜利,俘杀高迎祥,又多次打败李自成,统治阶级内部颂声大起,称洪承畴的军队为“洪军”。在取得一定战果之后,洪承畴向崇祯皇帝上书请求留饷银20万两,一部份作军费,一部份赈济贫民。

  松山之战

  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九月,清军两路南下,陷真定、广平、顺德、大名(均在河北)等地,高阳失守,大学士孙承宗殉职,卢象升在巨鹿阵亡,京师戒严。两面受敌的明朝,不得不从西线把主帅洪承畴调来,与孙传庭率军入卫。

  清太宗皇太极即位以后,清政权机构日臻完善,国力军力都有很大增长。但是它的地盘,仍限山海关以东。而且在这个有限的地盘中,还有几个明军困守的据点,比如锦州、宁远、松山、杏山、山海关等等,这些据点是清军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为了统一东北并把势力扩展到内地,必须拔除这些据点。为此,皇太极下决心要攻克山海关和锦州,打通去往关内的交通要道,为灭亡明朝、夺取北京创造条件。1938年秋,皇太极领兵攻占义州,以此为基地,展开对锦州的围攻战。

  明·崇祯帝也极力加强对山海关和锦州的防守。 崇祯十二年(清·崇德四年,1639年)初,洪承畴调任蓟辽总督,领陕西兵东来,与山海关马科、宁远吴三桂两镇合兵。锦州有松山、杏山、塔山三城,相为犄角。

  崇祯十三年(1640年)冬,清军攻锦州及宁远,洪承畴派兵出援,败于塔山、杏山。

  崇祯十四年(1641年)春,为挽救辽东危局,明廷遣洪承畴率宣府总兵杨国柱、大同总兵王朴、密云总兵唐通、蓟州总兵白广恩、玉田总兵曹变蛟、山海关总兵马科、前屯卫总兵王廷臣、宁远总兵吴三桂等所谓八总兵兵马,领精锐十三万、马四万来援,集结宁远,与清兵会战。

  明·崇祯十四年(清·崇德六年,1641年)三月,皇太极发大兵围攻锦州,采取长期围困方针,势在必克。清兵逼城列营围困,明锦州守将祖大寿告急。对明朝来说,这些据点所形成的一条防线,是拱卫大门的生命线,要不惜一切代价守住。

  洪承畴是一位富有实战经验的统帅,他所率领的明军,是分别由八个边镇临时调集起来的。兵虽是精兵,但明末的将帅是骄横出了名的,临阵能否服从洪承畴的统一号令,这是洪承畴难以充分发挥指挥才能的最大障碍。因此,洪承畴主张徐徐逼近锦州,步步立营,且战且守,勿轻浪战。洪承畴控制了松山至锦州的制高点,以凌历攻势重挫清军,锦州局势开始好转。

  但明廷政治极端腐败,崇祯皇帝又性多疑忌,用人不专,片面听信新任兵部尚书陈新甲的促战意见,同时又密敕刻期进兵。陈新甲还派兵部职方郎中张若骐作监军,到前线督促洪承畴速战速决。张若骐虽是五品小官,但职权很大,使洪承畴以守为战把清军拖疲拖跨的作战方略无法实施,迫不得已,即进师松山。这是洪承畴难以充分发挥指挥才能的又一障碍。

  七月,洪承畴领兵援锦州,与辽东巡抚邱民仰驻军松山北。洪承畴将骑兵布置在松山东、南、西三面驻扎,将步兵布置在离锦州只有六七里地的乳山岗,准备与清军决战。

  八月,皇太极得知明·援兵已到,便亲率大军从盛京赶来赴援,驻扎在松山、杏山之间,部署在明军的南面,济尔哈朗军攻锦州外城,截断松、杏间明军的联系,切断明军粮道,断绝洪承畴归路,在明军的背后形成一种大包围态势。明·锦州守将祖大寿不敢出战。随后,皇太极又派兵夺了塔山之粮。明军的战略意图是在松锦之间与清军决战,现在却被清军切断后方粮道供应,存粮只剩三日,造成了心理上的恐慌,“欲战,则力不支;欲守,则粮已竭,遂合谋退遁。”洪承畴主张决一死战,而各部总兵官主张南撤,最后集议背山突围。

  两军交战后,洪承畴背松山列阵,派兵冲击清营,一冲不破,便决定撤退。因军中乏粮,诸将各怀去志,遂不待军令,大同总兵王朴乘天黑率部遁走,马科、吴三桂两镇兵也争相率军逃奔杏山。清军趁势掩杀,前堵后追。当他们逃到杏山时,又决定撤奔宁远,结果再次遭到伏击,部卒伤亡惨重。洪承畴由于事先没有决战的决心,明兵两镇六总兵败溃,十数万人土崩瓦解,先后被斩杀者五万三千多人,自相践踏死者及赴海死者更是无计其数。剩下自己带领的残兵万余人,被清军团团围困在松山,饷援皆绝。

  九月,皇太极回盛京,留多铎攻城。洪承畴突围失败。

  十月,清军豪格部驻松山。洪承畴战败,明兵不能回城,多半降清。

  崇祯十五年(1642年)一月,洪承畴听说朝廷援军赶到,又派6000人马出城夜袭,被清军战败。败兵欲退入城内,但洪承畴见后有追兵,竟下令关闭城门,因而败兵大部被歼,其余的逃往杏山,后遭伏击全被歼灭。洪承畴不敢再战,而朝廷援军也因害怕清军不敢前来。就这样,松山一直被围困了半年之久,城中粮食殆尽,松山副将夏承德叩请清军,愿拿儿子夏舒做人质约降。

  三月,清军应邀夜攻,松山城破,洪承畴、巡抚邱民仰被俘,总兵曹变蛟等被杀。

  洪承畴被俘后,久被围困的锦州明军已筋疲力尽,粮尽援绝,又见松山、杏山的明军已败,待援无望。四月,锦州守将祖大寿,便走出内城,率众出降(这可是他的第二次降清了)。 塔山、杏山也相继落入清军之手,明军的锦宁防线,实际上已不复存在。

  松山失陷对明朝影响极大,从此明朝在关外已不能再战,完全无力应付辽东局面,除宁远一地外,全部落入清军手中。皇太极曾自负地说:“取北京如伐大树,先从两边砍,则大树自仆。现在明朝精兵已尽,我再四周纵掠,北京一定可得。”这年10月,他派贝勒阿尔泰率清军入关,大扰河北、山东,攻破3府、18州、67县,俘人口36万,牲畜50万头。(再努把力就可以与李自成会师了)清军中经北京时,明军毫不阻挡,放其回盛京。 关内方面,李自成农民军迅速发展,明军也失去了主动地位。在清军与农民军两大势力东西交攻之下,明朝已处于覆灭的前夕。

  降清

  洪承畴是大明祟祯皇帝的肱股之臣,文武兼备,谋略过人,是不可多得的良才。洪承畴被俘后,清·太宗为今后逐鹿中原计,一心争取洪承畴归顺,以“满汉之人均属一体”的政策笼络他,下旨以礼护送洪承畴到盛京(沈阳);同时,皇太极命斩一同被俘的巡抚邱民仰等人,以威吓洪承畴。

  到得盛京,太宗派满汉文武官员 轮流劝降,均遭拒绝;清将发怒,举九刀威胁,他“延颈承刃”,始终不屈。洪承畴住大庙而科头跣足,肆意漫骂。

  洪承畴绝食数日,拒不肯降。皇太极得知洪承畴好色,每日派10多个美女陪伴,也没效果。皇太极无计可施,特命最受宠信的大学土、吏部尚书范文程前去劝降,看他是否果有宁死不屈的决心。范文程至,洪承畴则大肆咆哮,而范文程百般忍耐,不提招降之事,与他谈古论今,同时悄悄地察言观色。谈话之间,梁上落下来一块燕泥,掉在洪承畴的衣服上。洪承畴一面说话,一面“屡拂拭之”。范文程不动声色,告辞出来,回奏太宗:“承畴不死矣。承畴对敝袍犹爱惜若此,况其身耶?”皇太极接受范文程、张存仁意见,对洪承畴备加关照,恩遇礼厚。

  当夜,一位仪态万方的丽人,密携人参汤款款地走到洪承畴的榻边。洪承畴闭目面壁,毫不理睬。丽人娇嗔地说道:“洪将军,您对大明江山如此赤胆忠心,实在令人敬佩。将军即使绝食,难道就不喝口水而后就义吗?将军,您还是喝一口吧!”洪承畴望着这迷人秀色,听着这温柔劝话,闻着这诱人香味,顿时心神激荡。丽人不断劝饮,同时以壶承其唇。洪承畴不知这“水”是人参汤,便出乎意料地喝了一口。丽人又如此再劝,洪承畴竟连饮了几口。

  隔日(五月四日),皇太极亲临太庙,洪承畴立而不跪。皇太极问寒问暖,见洪承畴衣服单薄,当即脱下自己身上貂裘,披在洪承畴的身上。《清史稿》载:“上自临视,解所御貂裘衣之曰:‘先生得无寒乎?’承畴瞠视久,叹曰:‘真命世之主也!’乃叩头请降”。 随即剃发易服,归顺大清。皇太极大喜,说:“我今获一导者(向导),安得不乐!”委以洪承畴重任。后来,当得知那天夜里把壶劝饮的丽人是当今皇上最宠爱的庄妃博尔济吉特氏时,洪承畴不胜惶恐。可是皇太极和庄妃待他态度如常,好象根本没有发生此事一般。洪承畴越发感激,死心踏地为满清效劳。

  洪本是明朝能臣,位高权重,口碑也不错,既为皇帝倚重,也受同僚和部下的推崇爱戴。松山兵败,举朝大震,都以为洪承畴必死无疑,崇祯皇帝极为痛悼,辍朝3日,以王侯规格“予祭十六坛”,七日一坛,于五月十日亲自致祭,还御制“悼洪经略文”明昭天下。祭到第九坛时,消息传来:洪承畴降清了,御祭始罢。

  事清

  洪承畴降清后,清太宗命隶镶黄旗汉军,表面上对他恩礼有加,实际上并未放松对他的防范,使其在家,不得任意出入。终皇太极一朝,除咨询外,也没有任以官职。

  清·顺治元年(明·崇祯十七年,大顺·水昌元年,1644年)四月初九日,洪承畴从睿亲王多尔衮率军l0万大举南下攻明,十一日至辽河,得知大顺军已攻占北京、明思宗自缢,遂用洪承畴之谋,“出其不意,从蓟州、密云近京处,疾行而进”,直趋北京。四月十三日,李自成亲自统领6万兵马,进攻吴三桂,企图夺占山海关。十五日,多尔衮率清军行至翁后所(今辽宁阜新境内),接吴三桂乞求合兵攻李自成书,立即改变进军路线,日夜兼程,急驰山海关。二十一日晨,李自成军抵山海关,以6万对吴三桂 8万兵力,在石河及东、北、西三面全线发起进攻,吴军濒临危殆。二十一日夜,多尔衮率清军抵达关外的威远城,击败大顺军唐通部。二十二日晨,吴三桂剃发称臣,开关出迎清军。中午,蓄势伺机的清军骑兵在英王阿济格、豫王多铎率领下,突然从吴军阵右杀出,农民军猝不及防,最终失利,由水平(今河北卢龙)退回北京。二十九日,李自成率大顺军仓促西撤。多尔衮命吴三桂向西追击,自统清军直趋北京。

  洪承畴建议:“我兵之强,流寇可一战而除,今宜先遣官宣布王令,示以此行特期于灭贼,不屠人民,不焚庐舍,不谅财物之意。仍布告各府县,开门归降,官则加升,军民秋毫无犯。若抗拒不服,城下之日,官吏悉诛,百姓仍予安全。有首倡内应者,破格封赏。此要务也。”多尔衮采纳他的建议,于山海关击败李自成的农民军后,向明朝官民发布出师告示,结果大军所过州县及沿边将吏皆开门款附,收到极大的政治效果。

  清兵入京后,顺治帝对洪承畴十分器重,以洪承畴仕明时的原职衔任命他为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入内院佐理军务,授秘书院大学士, 成为清朝首位汉人宰相。

  洪承畴建议清延采纳许多明朝的典章制度,完善清王朝的国家机器,献计甚多,大多被顺治采纳,加以推行。

  如恢复明代的内阁票拟制度,以便大学士对用人行政等要务能有所指陈,六科也可以据以摘参,从而达到杜渐防微的目的。他还建议九卿科道会推督抚提镇官员实行保举连坐法,慎重用人行政。

  为了巩固清政府的统治,洪承畴建议统治集团也须“习汉文,晓汉语”,了解汉人礼俗,倡导儒家学说,逐渐淡化满汉之间的畛域。顺治帝和洪承畴的一则对话:“上曰:‘朕试人之法,倍难宰( 相 )、 ( 督 ) 抚 ,何术方不受欺 ’对曰:‘敷奏以言,明试以功。’立论最为宏通,可以为法。上曰:‘ 如此看来,岂《虞书》还是不可不熟读。’对曰:‘岂《虞书》而已哉 ! 五经皆治天下之大宝也。’”

  此外,他还举荐许多明朝官吏,倡兴北方水利,对当时政局的安定,经济文化的发展,都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清·顺治二年(1645年)五月,豫亲王多铎率师攻占南京,福王被擒,南明弘光政权覆灭;随即占领常州、苏州、太仓、嘉兴等地,址分顺利。多尔衮被胜利冲昏头脑,悍然下“剃头令”:“反对者,杀无赦”。这一带有强烈民族征服性质的命令,立即激起江南汉族人民的强列反抗,抗清浪潮风起云涌。危难之中,多尔衮于闰六月忙派洪承畴取代多铎,授予“招抚江南各省总督军务大学士”,敕赐便宜行事。

  洪承畴采取以抚为主、以剿为辅的策略,及一系列减轻百姓负担、刺激经济发展的措施,尽量避免过多的武装冲突和流血,为促使国家迅速统一和安定社会秩序起了积极作用。如招抚、 举荐大批明朝降官,请求清政府蠲免钱粮、停征漕运税等,缓和满汉之间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促进形成安定局面。他以“原官、司留任,不念旧故”为条件,用和平方式招抚宁国、徽州、九江、南昌、袁州、南康、吉安、广信等十三府,使这些地方免遭兵火洗劫。

  当然,洪承畴受命招抚江南,也镇压屠杀许多江南抗清义军,斩杀了明王室内的一些顽固势力,如左佥都御史金声、大学士黄道周、明宗室长乐王朱谊石、瑞安王朱谊防、金华王朱由产、高安王朱常淇、瑞昌王朱谊贵等人领导的抗清武装。洪承畴遭到抗清人士的一致唾骂和谴责,金声、黄道周被俘时都痛斥他无耻变节,连他的母亲和亲弟弟洪承畯也面责他的不忠,但从促进清王朝完成统一中国大业的角度来看,其功绩是主要的。史称“开清第一功”。

  顺治四年(1647年),洪承畴因父丧,回乡守制。顺治五年(1648年)四月奉召返京,再次入内院佐理机务。摄政王多尔衮对其慰劳备至,宠信有加,一连数日召见垂询各省应兴应革之事,所有建议,无不采纳。

  顺治八年(1651年)闰二月,洪承畴兼管都察院左都御史事,甄别诸御史为六等,有的起升,有的外转或外调,有的降黜,得罪一批朝官。御史张宣等弹劾洪承畴与尚书陈之遴屡集议火神庙密谋反叛,又未请旨私送其母回闽。洪承畴辩白:火神庙集议即为甄别御史差等,非有他故;送母未先请旨,自甘服罪。上谕:“以庙议事,不必悬揣;为亲甘罪,情有可原。着仍留任,以观后效。”

  顺治九年(1652年)五月,洪承畴母丧,奉旨私居持服,照常入值。

  顺治十年(1653年),孙可望、李定国所率领的几十万农民起义军在云、贵归附明宗室桂王朱由榔,抗清出现新高潮。五月,已任内翰林弘文院大学士、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佐理机务,兼任《大清太宗实录》总裁官的洪承畴,又被任命为“太保兼太子太师,经略湖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五省,总督军务兼理粮饷”,“吏、兵二部不得掣肘,户部不得稽迟”,事后报闻。此时洪承畴已61岁,临行前,顺治帝设宴饯行,赐宝马、宝刀。

  洪承畴入湖广后,制定了严防重镇,互为犄角,先安湖广,后平云贵的方略,基本上停止了大规模的攻势作战。他以湖南为中心,实行屯田、备粮、修城防、设水师,作长期计划。而对西南一带多年战乱,民不聊生,人民需要安定,国家需要统一的时局,洪承畴坚决反对穷兵黩武。他审度时势,实行军事上“以守为战”、政治上“广示招徕”、经济上“开垦田亩”等一系列方针政策,为靖南疆促进国家统一立下了历史性功劳。

  顺治十二年(1655年)五月,孙可望攻岳州(今湖南岳阳),为洪承畴设伏所败,撤回贵州。

  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洪承畴经略湖南时,驻于长沙黄兴北路又一村明代吉藩四将军府(今青少年宫),并建集思堂。署之东有真武宫,明吉藩建。清初,真武宫成为关押“反清复明”人士的监狱,著名学者陶汝鼐即下狱于此。后又因“洞庭举事”一案,株连湖湘名士300余人,会审真武宫。俟洪承畴到长沙,才平释此案。

  顺治十四年(1657年),桂王的永历政权内部发生矛盾,孙可望在与李定国的内战中失败,穷蹙请降。世祖一面命洪承畴率所部相机进取,一面命平西大将军吴三桂自四川、征南将军卓布泰自广西分道进兵贵州。

  顺治十五年(1658年)二月,世祖又命信郡王多尼为安远靖寇大将军,统军南征。九月,清兵各路会师入云南。

  顺治十六年(1659年)正月,清军攻陷昆明,云南平定。洪承畴上疏说,云南地方险远,少数民族众多,不易治理,要留兵驻镇,于是顺治以吴三桂为平西王留驻昆明。他又看到云贵地区地瘠民苦,疏请发内帑赈济贫民,建议暂缓向逃亡缅甸的桂王余部进军,使战乱之后的云贵地区的社会秩序渐趋安定,生产开始恢复。

  顺治十六年(1659年)八月,洪承畴因年老体衰、目疾加剧,请求回京;翌年正月,奉旨解任回京调理。因洪承畴功大、位高、权重,遭满州贵族和一些汉族大臣的猜忌,并受到冷落。

  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顺治死,子玄烨(康熙)嗣位。这时洪承畴业已69岁,仍任大学士,却感孤独,于五月疏乞休致。朝廷几经争论,康熙才授以三等阿达哈哈番母(轻车都尉)世袭。

  康熙四年(1665年),洪承畴病逝,享年73岁。赠少师,谥文襄,赐葬京师,立御碑。洪承畴的墓地在北京海淀区车道沟。文物部门曾进行过挖掘;“文革”期间墓地被破坏殆尽,但仍残留有石碑、龟趺、石人等雕塑,古木也很多;现仅存一对石狮子。

  洪承畴于明·崇祯年间,曾辑有《古今平定略》12册。后人又辑有《洪承畴章奏文册汇辑》及《经略纪要》24卷。

  夏允彝、夏完淳之死

  明·弘光政权瓦解后,东南沿海一带的抗清力量继续战斗。1645年六月,明朝官员黄道周、郑子龙在福州另立明朝宗室、唐王朱聿键即位,史称隆武帝。另一部分官员张国维、张煌言在绍兴拥戴鲁王朱以海监国。这样,就同时出现了两个南明政权。

  为对付抗清力量,清廷派洪承畴总督军事,招抚江南。这时,在松江(今上海市)有一批读书人也在酝酿抗清,领头的是夏允彝和陈子龙。夏允彝十五岁的儿子夏完淳,是陈子龙的学生。夏完淳能诗善文,在父、师影响下,也参加抗清斗争。

  夏允彝有个学生吴志葵,是吴淞总兵,手下还有一些兵力。他们说服了吴志葵一起抗清,派出一支人马担任先锋攻打苏州。一开始打得挺顺利,先锋队攻进了苏州城,但吴志葵临阵犹豫,没有及时增援,结果进诚的义军被围牺牲,吴志葵的主力在城外也被击败。

  不久,清军围攻松江,夏允彝父子和陈子龙冲出

洪承畴(1593年-1665年),字彦演,号亨九,福建泉州南安英都(今英都镇良山村霞美)人。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累官至陕西布政使参政,崇祯时官至兵部尚书、蓟辽总督,松锦之战战败后被清朝俘虏,后投降成为清朝 大学士。顺治元年四月,随清军入关。抵京后以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衔,列内院佐理机务。洪承畴宣导儒家学术,针对顺治皇帝不崇信孔孟,提出意见,为满汉的合流打下基础。洪承畴也建议清廷采纳许多明朝的典章制度,献计甚多,大多被清廷信纳,加以推行,完善清王朝的国家机器。为了巩固清朝的统治,承畴建议满洲统治集团也须习汉文,晓汉语,了解 礼俗,淡化满汉之间的差异。顺治十年(1643年)受命经略湖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处,总督军务兼理粮饷。顺治十六年(1649年)督清军攻占云南后回北京。顺治十八年(1661年)自请致仕。康熙四年(1665年)逝世,溢文襄。

主要成就: 军事——围剿义军

1635年(崇祯八年)初,义军于分三路分进:一部西返陕西,一部北进山西,一部东入凤阳,焚毁皇陵。洪承畴军三月间至河南时,义军已大部又集中于陕西。洪承畴匆匆回军关内。李自成在宁州、真宁两歼官军,破咸阳,逼西安。高迎祥、张献忠等乘官军被牵制于陕之机,三度进入河南。明廷认识到在义军流动作战情况下,全面围剿,势难成功,又改用分区负责,重点进攻的方针。八月,以卢象升为五省总督,专治中原;洪承畴专治西北,各自负责,相互协同。当年冬及九年春,高迎祥、张献忠在河南连续失败,兵力损失过半,残部再返陕西。此时,李自成在兴平等地亦多次失利。

明廷为加强陕西攻势,令孙传庭全力进攻汉中的高、张各部,令洪承畴专力进攻陕北的李自成等部。1636年(崇祯九年)七月,洪承畴率军在临潼大败农民军,起义军被围困在丛山之中长达三个月。高迎祥率部从陕西汉中突围,遭陕西巡抚孙传庭埋伏,在(今陕西周至)被洪承畴俘虏,并将其解京磔死。高迎祥余部走归李自成,起义军推戴李自成为闯王。

1639年(崇祯十二年)十月,李自成部在流窜途中被洪承畴截击。李自成大败走入陕南商洛山中,农民起义陷入低潮。

洪承畴治军有方,镇压农民起义连连胜利,其部下孙传庭俘杀高迎祥,并联合孙传庭又多次打败李自成,统治阶级内部颂声大起,称洪承畴的军队为洪军。在取得一定战果之后,洪承畴向崇祯皇帝上书请求留饷银20万两,一部分作军费,一部分赈济贫民。

助清入关

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清军入关时,洪承畴向多尔衮建议:我兵之强,流寇可一战而除,今宜先遣官宣布王令,示以此行特期于灭贼,不屠人民,不焚庐舍,不谅财物之意。仍布告各府县,开门归降,官则加升,军民秋毫无犯。若抗拒不服,城下之日,官吏悉诛,百姓仍予安全。有首倡内应者,破格封赏。此要务也。多尔衮采纳他的建议,于山海关击败李自成的农民军后,向明朝官民发布出师告示,结果大军所过州县及沿边将吏皆开门款附,收到极大的政治效果。

政治 安定江南

清军占领江南后,洪承畴采取以抚为主、以剿为辅的策略,及一系列减轻百姓负担、 经济发展的措施,尽量避免过多的武装冲突和流血,为促使国家迅速统一和安定社会秩序起了积极作用。如招抚、 举荐大批明朝降官,请求清 蠲免钱粮、停征漕运税等,缓和满汉之间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促进形成安定局面。他以原官、司留任,不念旧故为条件,用和平方式招抚宁国、徽州(今安徽黄山)、九江、南昌、袁州(今江西宜春)、南康、吉安、广信等十三府,使这些地方免遭兵火洗劫。

当然,洪承畴受命招抚江南,也镇压屠杀许多江南抗清义军,斩杀了拥护明王室内的义士,如左佥都御史金声、大学士黄道周、明宗室长乐王朱谊石、瑞安王朱谊防、金华王朱由产、高安王朱常淇、瑞昌王朱谊贵等人领导的抗清武装。洪承畴遭到抗清人士的一致唾骂和谴责,金声、黄道周被俘时都痛斥他 变节,连他的母亲和亲弟弟洪承也面责他不忠。

完善制度

洪承畴建议清延采纳许多明朝的典章制度,完善清王朝的国家机器,献计甚多,大多被顺治采纳,加以推行。如恢复明代的内阁票拟制度,以便大学士对用人行政等要务能有所指陈,六科也可以据以摘参,从而达到杜渐防微的目的。他还建议九卿科道会推督抚提镇官员实行保举连坐法,慎重用人行政。

为了巩固清 的统治,洪承畴建议统治集团也须习汉文,晓汉语,了解 礼俗,倡导儒家学说,逐渐淡化满汉之间的畛域。顺治帝和洪承畴的一则对话:上曰:‘朕试人之法,倍难宰( 相 )、( 督 ) 抚 ,何术方不受欺 ? ’对曰:‘敷奏以言,明试以功。’立论最为宏通,可以为法。上曰:‘ 如此看来,岂《虞书》还是不可不熟读。’对曰:‘岂《虞书》而已哉 ! 五经皆治天下之大宝也。’

此外,他还举荐许多明朝官吏,倡兴北方水利,对当时政局的安定,经济文化的发展,都起了重大的积极作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304252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17
下一篇2024-01-17

随机推荐

  • 精华液和精油是一种东西吗?有何区别?

    精华液和精油不是一种东西,其功效和使用手法都不一样哦!精华液通常是某一系列产品中所含美容成分浓缩的产品,往往都是量少价贵,在化妆水和乳液(或面霜)之间使用,精华液可加强该系列产品的功效,比如美白系列中的美白精华液,可以加强美白效果;抗衰老系

    2024-04-15
    56500
  • 冻干粉是不是一停就没效果了?

    冻干粉停用,皮肤不会越来越差,但是皮肤没有使用冻干粉时保持的年轻效果了。冻干粉是一种高端保养品,长期使用,它会人工干预衰老过程,会让人比同龄肌肤年轻5-10岁,但是衰老是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的,不可逆转,通过新生的细胞,也会衰老。所以冻干粉停用

    2024-04-15
    51300
  • 混合肌精华液推荐8款必推精华液

    在这个炎热的夏天,很容易缺水和缺水。混合肌的T字部位容易出油,两颊会比较干,所以皮肤会经常出现油水不平衡!很多混合肌在选择护肤品的时候,经常会面临“想改善却不知道从何下手”“哪个不会太油或者太干”之类的恼人问题!面对琳琅满目的精华液,你不知

    2024-04-15
    45300
  • 霜和精华使用顺序是什么

     霜和精华的使用顺序是先用精华再用霜。在日常的护肤步骤中会用到许多种类繁多的护肤品,这些护肤品各有各的功效,也各有各的使用方法。如果方法和顺序不对,很可能影响护肤品的作用和功效。精华一般是用在爽肤水之后,用完精华之后就可以用面霜进行护肤了。

    2024-04-15
    53200
  • 娇兰帝皇蜂姿双效修护精华露和雅思蓝黛小哪个好

    娇兰这款帝皇蜂姿主打是应该是抗衰紧致,雅诗兰黛小棕瓶抗初老。雅诗兰黛小棕瓶一瓶精华凝萃,开启全能全效的护眼体验!饱含点滴ANR修护精华,强效能量深透眼周肌肤,根源改善细纹、皱纹、浮肿、黑眼圈、干燥及肤色不均6大问题,抵御各类岁月侵袭,24小

    2024-04-15
    39600
  • 后的套盒哪个系列最好?

    韩国国宝后系列中哪款闭眼不踩雷,那么小编告诉大家WHOO后系列中最好用的当然是天气丹啦。WHOO天气丹系列韩国国宝护肤WHOO后中好用的系列都有拱辰享基础系列、津率享营养系列、天气丹系列、雪美白系列,天气丹系列它的特点就是,改善肤质,综合护

    2024-04-15
    46000
  • 请问一下护肤品的使用顺序,我有洁面乳,爽肤水,益纳其尔的芦荟胶膏,黄瓜精华,SK-ii的洁面乳

    护肤品的使用顺序如下:1 洁面:这是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使用适合自己肤质的洁面产品,彻底清洁面部。2 爽肤水:使用爽肤水可以起到二次清洁和收缩毛孔的作用。将爽肤水倒在化妆棉上,轻轻擦拭肌肤。3 芦荟胶:芦荟胶可以放在晚上使用,能够深

    2024-04-15
    459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