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佛语的语录96条

经典佛语的语录96条,第1张

  有时我们遭遇的是挫折而不是成功,生活并不会总是如人所愿。但是我们要坚强,并继续向前,而不要因为这些事而陷入低谷。接受挫败并学会坚持,不畏风险地追求我们的梦想,把消极转化为积极,让这些痛苦成为我们通向更美好生活的垫脚石,并学会利用它们让自己更坚强,即便我们失败很多次,也不要被失败打倒。下面是关于佛语的语录96条,欢迎阅读与收藏。

1、有时我处理一件困难的事情,即使是一件大事,我仍然能坦然、从容且顺利地解决,究其原因,发现当时的我自我没有那么强大,私心也没有那么严重;有时我处理一件困难的事情,哪怕是一件小事,自己却心烦意乱,处理得不够融洽,究其原因,发现当时的我自我高大,私心严重。总之,一切唯心所造。

2、信仰是自己的,与别人无关,人,总不能因为摔了一次跟头就不走路了。那个看着你每次摔跟头,扶你起来,给你拍土的人,给你揉揉的人,又能陪你一块儿说笑着接着往下走的人,就是亲人。人生苦短,用心生活。跑得再快,也快不过时间;走得再慢,时间也不会催促。

3、最好的放下,不是刻意的去忘记,而是让彼此安然。那么,请允许我在这个阳光明媚的清晨,淡泊的守在时光的对岸,将记忆串成风铃,安静的把你想起……

4、人生的高度,一半始于个人的努力,一半源自众多的选择。人生的败笔,亦多是生于选择当中:一是不会选择,盲目攀高,肆意逐浪,心神分离,难修正果;二是不坚持选择,目常斜视,心易旁顾,朝秦暮楚,难成其大。

5、花开自有花落时,人生最大的障碍,不是困难,而是自己的内心。心若急了,神驰,意乱,景衰,一辈子无论走多远,也都没什么韵致可言。环境可以乱,心灵不能乱;做事可以赶,心不可以急。

6、你要静静等待,等待花开的时刻,等待风拂过花萼,以唤醒前世种下的梦。

7、人生不如意事 十常八九所以心态放宽,对待一切事物报以平常心看待。

8、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有一句名言:吃饭是为了活着,活着不是为了吃饭。

9、原夫真参实悟者,先须叩己,发辉本有之灵明;后必遇人,究彻向上之巴鼻。(明)慧经《寿昌无明和尚语录》卷四

10、实语谓甘露,妄语则为毒。

11、讽诵经时,当愿众生,顺佛所说,总持不忘。谛观佛时,当愿众生,皆如普贤,端正严好。饭食已讫,当愿众生,所作皆办,具诸佛法。从舍出时,当愿众生,深入佛智,永出三界。以时寝息,当愿众生,身得安隐,心无动乱。睡眠始寤,当愿众生,一切智觉,周顾十方。《华严经》卷十四,净行品

12、问:"在家念经念佛,请问是否可以打法器?"答:"诸位必须要知道,法器的用意是什么?是让大家在一起共修时,音声、音调、动作能整齐划一,庄严道场。因此,打法器至少是两个人以上,就有必要。如果是一个人,就没有必要。法器是音乐的节奏,是为了帮助庄严道场,整齐划一。"

13、佛教四摄将爱语列为其中之一,足见爱语在弘法度众和修行中的重要 作用。爱语不仅能提高自己的人格修养,还有利于结好人缘,便于摄化众 生。古德云:"众生自无始以来,口业过恶,积如山海。"因此,千万不要 忽略自己脱口而出的任何一句话,不要逞口舌之快,因口具有传播及造恶 的力量,其影响所及实不容轻忽。

14、我们应该常常反省自己:我有爱心,但是有没有发挥出来呢?我的言语行动是否有失检点呢?如能常常检讨、反省,不让行为、观念有所偏差,就绝对不会发生缺失过错。

15、直须心心不触物,步步无处所,常无间断,始得相应。(唐)洞山良价禅师《五灯会元》卷十三

16、凡人要断嗔心,就要保持淡定,走自己的路,做自己的事,心如止水。保持沉默,再大的毁谤和中伤都会不攻自破。嗔心不起,心灵就不会迷失,这是人生的大智慧。

17、我们不能活在过去,而是要做好今天的事情,认真过好每一个今天。

18、佛说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然而报复就是你必 定会后悔的事情。没有人会在辛苦地报复完后有快感,相反会更加痛苦和 空虚。佛要我们以德报怨,宽恕仇敌才更能彰显人性的光芒。

19、佛陀告诉我们,轮回的一切系列过患、无穷无尽的痛苦,皆是从无明开始,因无明引发。正如第j三世大宝法王在《了义大手印》中所说:"从本未有白现迷为境,由无明故执自明为我,由二执故流转于诸有,愿断无明迷乱之根源。"

20、能不能解决自身的问题,不在法上,而在听法人的心上。

21、找不到风水师,可找一个当下运气很好的朋友帮你看风水,虽然他不专业,但因他当下运旺气旺,受他自身磁场感召,很容易就会找到一个和他自身能量对等让他顺眼的好风水,如春天出门到处春意盎然很容易看到花开一样,概率极高。人阳气旺时看到的只能是春天和笑脸,反之气弱时撞到的只能是鬼!

22、佛教认为,一个人是否拥有金钱物质,是由福报的多少决定的。反过来讲,聚敛金钱的过程就是消耗福报的过程。一生的福报是有限的,消耗完了就没了。所以,在富有之后,要懂得知足和感恩,要与人分享自己的财富和快乐,才能惜福造福,并不断积累来世新的福报。

23、凡夫众生就像照相机:它能记录很多影像,还可以通过调整焦距与闪光灯等方法拍摄远近大小明暗不同的照片,却唯独拍不到它自己——照相机。同样,凡夫能感知地球上的信息,也能研究上至太空下至地壳的现象,却唯独不清楚自己,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往哪里去,更不知道自己的本来面目。

24、人生有三大支柱:一是生命健康,二是精神信仰,三是物质基础。

25、禅定是开启自由心智的微妙法门,它的本质是帮人解脱,让世人从对名利的追逐与占有中解脱出来,达到身心的彻底放松,既不为生老病死所困惑,也不被喜怒哀乐所纠缠。

26、住持之要,当取其远大者,掠其近小者。事固未决,宜咨询于老成之人,尚疑矣,更扣问于识者。

27、有大智大慧,就能照见五蕴皆空;有大慈大悲,就能度一切苦厄。

28、五十肩,胳膊僵硬,平时能弯曲到的角度就是弯曲不到,穿衣、洗澡、刷牙都困难,稍一用力,疼痛难忍.只好作罢。心地刚强,不柔软,不能怪它不听话,因为它虽想听话,无奈心太疼,出家人,出世俗家,人佛法家。家是讲爱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讲爱而血浓于水,讲理则恩断义绝。身要有家,心更要有家。有佛、有法才有家;无佛、无法没有家。三界火宅,六道逆旅,唯净土是心之家。安住于法,以法为家,生诸佛家。我家广大。只好作罢。

29、人生的意义不在于名利与感情,而是慈悲与智慧。因为有了慈悲,才能自利利他,有了智慧,才能自觉觉他。

30、若知唯识现,离于心所得,分别不现前,亦不住其性。是时攀援离,寂然心正受。

31、烦恼为薪,智慧为火,以是因缘,成涅槃食。南本《涅槃经》卷四,四相品

32、禅悟心有一切有,心空一切空;心迷一切迷,心悟一切悟;心邪一切邪,心正一切正;心乱一切乱,心安一切安;一切为心造,无心自解脱。

33、生命需用在人、事、理会合的生活中。

34、岁月虽然带走了你青春的足迹,何必在意当年青春的美丽,只要你能够坦荡地面对血与泪的洗礼,直面去看待人生,无私地品味天地沧桑,正确品味自己生命中的禅唱。正确拥有自在的自己,整个世界都是你的傀儡。

35、只要心是坚强的,外在的优势和劣势便不足畏惧,因为优势和劣势都是相对的,只要你掌握了方法,不懈地努力,就可以把劣势变成优势。

36、一切断欲,截意根源,昼夜守一,必入定意。《法句经》卷下,尘垢品

37、进止安徐如象王,勇猛无畏犹师子,不动如山智如海,亦如大雨除众热。《华严经》卷十八,明法品

38、宽心、包容,是快乐的泉源。

39、又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早晨!在欢快的鸟鸣中,我的心境无比开 阔。今天,我,我们都将发生一些改变,同样都会继续坚持该坚持的东 西。 "坚守自己的个性,与人不同,才能使我们人类社会丰富多彩,我 们才真正为我们的社会做出了贡献。"借于增彪先生的这句话自勉。

40、困难和挫折总是出现在前行的征途,是希望和成功的前奏。没有茧, 就体会不到破茧而出的快乐;怕掉落,就永远不能展现飞翔的美丽。

41、对待输赢最好的办法是放下输赢,太看重名声利益,太在乎行动的结果,往往会导致失败。

42、虽三藏十二部,言言互摄互融,然必得其要,方能势如破竹。

43、卷语丹青已逐岁月失色,字典里暖情惬意的遗迹再也找不回欢欣。理智告诉我感情只能记载过去,可情欲却无法跨越思念的鸿沟。爱情失去了你,梦也没有了次序,不知何时才能恢复禅心,将你从思念中掸去。

44、说我本卢舍那佛心地中,初发心中常所诵一戒:光明金刚宝戒,是一切佛本源、一切菩萨本源、佛性种子,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意识色心,是情是心,皆人佛性戒中。

45、一个人如果从年轻时就有信仰,老来自己可以看经、念佛、禅坐,养成在生活中以佛为伴,以法为用,以僧为友,则老来不但不会孤单寂寞,甚至可以活得怡然自得、丰富多采。

46、我们不一定是某个领域内的专家,但这并不能阻碍我们对那 个领域的感受。我们可能误读某些事物及其细节,但感受依然真实。

47、遍于一切宇宙与生命的真理,称为尽所有智;超越一切宇宙与生命的真理,称为如所有智。尽所有智和如所有智是佛教的唯一真理。尽所有智,是真理的广的角度而言,犹如辽阔的海面;如所有智,是真理的深的角度而说,仿佛深广的海底。虽然深广的不同,但究竟是一体。

48、世间一切皆如过眼云烟,生活不过是弹指一挥的区区数十年,悲欢离合也都是一瞬间的体验,我们存在,所以我们思考;我们思考,所以我们怀疑。我们在怀疑中寻找生存的理由,寻来寻去,却仍旧迷茫。

49、佛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也就是说,布施是无条件的,以别人 的痛苦和需要为自己的痛苦和需要,这才是真正的布施。但是对于我们这 些平常人来说,要拥有佛家这样的境界,先要有正确的金钱观。

50、又如大地持四重担,何等为四?一者大海,二者诸山,三者草木,四者众生。如是摄受正法善男子善女人建立大地,堪能荷负四种重任,喻彼大地。何等为四?谓离善知识、无闻、非法众生,以人天善根而成熟之;求声闻者授声闻乘;求缘觉者授缘觉乘,求大乘者授以大乘。

51、"静坐常思","思"的是什么?应该是自己不知足与攀比产生的错误;"闲谈莫论",不让"论"的是别人的生活与作风。踏踏实实地做我们自己,幸福、快乐自然会围绕在我们身边。

52、随缘而行,随遇而安。

53、一日,小和尚问老和尚:我要如何才能成佛?老和尚不语。再问还是不语。小和尚顿悟,亦不再语。老和尚微颔首,作拈花一笑状。

54、弹指之顷发善意,其福难喻。《增一阿含经》卷四十六,牧牛品

55、一、用理智净化感情。二、用慈悲升华感情。三、用理法规范感情。四、用道德引导感情。五、不执著于占有感情。六、时时不忘转身,为感情留余地。七、要懂得适应情爱的变化,在变化中调整爱的方式。八、要爱人,就不要让自己情绪化,不要让爱成为恨的种子。

56、为生活而工作,人生不快乐;为工作而生活,才是人生的真价值。

57、发菩提心者,所谓发大悲心,普救一切众生故;发大慈心,平等佑一切世间故;发安乐心,令一切众生灭诸苦故;发饶益心,令一切众生离恶法故;发哀愍心,有怖畏者咸守护故;发无碍心,舍离一切诸障碍故;发广大心,一切法界咸遍满故;发无边心,等虚空界无不往故;发宽博心,悉见一切诸如来故;法清净心,于三世法智无违故;发智慧心,普人一切智慧海故。

58、禅定是一种境界,自由是一种心态,虽然抵达自由可以通过不同的禅修方法,但是绝对的自由只是从心灵角度而言。

59、能放下身段,弯下腰做资源回收,是真正的去我相、灭我执。

60、真挚的关怀与祝福,也是最好的布施。

61、欲得一如,但佛与众生一时放下,则无了无不了。

62、吃得苦中苦,方知甜滋味。俗话说得好,没有吃不了的苦,只有享不了的福。所以,不要娇惯自己,自己坚强才是人间正道。世上也没有平白无故的福报让你享用,多积福,多惜福,才能多享福。

63、至道之要唯在息心,心即息,则万缘休罢廓同太虚了然无寄。

64、学诚法师:人没有那么简单分为"好人"、"坏人",每个人都有善良的一面,也有烦恼的时候,烦恼起来的时候就会做伤害自他的事情。未来要面对什么不是最要紧的,最要紧的是自己现在在做什么。

65、所有的故事,都有个结局。人生一世,草木一春,如白驹过隙。许多人,插肩了,便是缘分;许多事,沉淀了,便是晶莹;许多路,走过了,便是成长;许多错,明白了,便是历练;许多梦,做过了,便是幸运;许多绪,牵念了,便是幸福。

66、保持内心柔和,调整好情绪,对一切众生都谦逊对待。

67、有人因邪僻的心理、错误的见解、龌龊的念头施舍财物,是不净布施。

68、永远不要抱怨自己的人生。人生中没有假设、没有如果、没有可能,充满了机会,也充满了平平常常的小事情。假如你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情"可以做,那么就做一个平凡的"小人物"吧,给一个可爱的孩子做尽责的父母,给一对可敬的老人做孝顺的子女,和你的另一半一起经营温馨幸福的家。简单生活一样美好!

69、如果换我先开口,日子是否还一样细水长流生生的两端,我们彼此站成了岸。

70、人生,不纠结别人怎么看自己,只纠结自己怎么看别人。

71、大家都是佛教弟子,所以要皈依三宝,三宝就是佛宝、法宝、僧宝。皈依三宝以后才是佛弟子,不皈依三宝算不上佛弟子,所以皈依三宝、信仰三宝非常重要。

72、作为一个佛弟子,做人的修养、品格,一天比一天要提高;自己内心的烦恼、妄想,一天比一天要减少,这才是修行的目的。吃素应该从修心开始做。

73、要想利益众生,必须要修行好自己。那也就是说,我们发的心越大,越要从自身开始好好地修。

74、学佛能改变命运。我们积极地创造善缘,就会让我们从智慧走向智慧,从光明走向光明,从幸福走向幸福。

75、如果说光阴分为黑暗和光明,那么人的一生,其实就是一颗找寻快乐的心穿行在黑暗与光明交错的时光隧道。

76、人生的价值不在于你活了多少年,而在于你走过的生命中有多少"好时节"。这取决于我们的心态,看不开,处处抱怨,人生便是一出悲剧;看开了,知足、乐观地活,便能活出人生好时节。

77、跌倒了不必急着站起来,四周找找看有什么可以捡的,再站起来!

78、生命可置之度外,因果不可昧于毫厘。

79、把自己活成一朵残荷,不为懂得,只为慈悲。当人生远离了那些浮华,喧嚣、热烈。远离了人群的热闹、名利、趋炎附势,人生,是往回收的。收的姿势当然不会如盛开一样夺目。可是,荷,抽筋扒骨了。没有了灼灼夺人之姿,却有了硕硕风骨之态。

80、佛曰: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81、佛曰:出世间上上波罗蜜者,谓菩萨摩诃萨于自心二法了知惟是分别所现,不起妄想,不生执著,不取色相,为欲利乐一切众生,而恒修檀波罗蜜。

82、众生为什么没有福报?因为不种福田的缘故,那么到什么地方去种福呢?就在佛、法、僧三宝面前种。

83、认认真真学佛,老老实实修行,这就是最殊胜,最圆满的供养和布施。

84、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

85、若心有住,则为非住。《金刚经》

86、就是个纠结的人儿,从怀上她就开始杞人忧天,在孩子的事儿上总是不能放宽心态,总是在为她担忧,我知道是我的原因,但我想知道,是不是所有妈妈都这样!

87、我希望:他,和我一样,胸中有血,心头有伤。不要什么花好月圆,不要什么笛短萧长。

88、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89、自在本乎其心,心法本乎无住;无住心体,灵知不昧,性相寂然,包含德用,该摄内外,能深能广。唐朝——澄观大师

90、一切众生,从无始来,迷己为物。解释:一切含有灵性的众生,从无始直到现在,都被无明所遮蔽,因此迷惑自己的真心,反认自己是物体。

91、应伐欲稠林,勿伐于树木。从欲林生怖,当脱欲稠林。男女欲丝丝,未断心犹系。如饮乳犊子,不离于母牛。

92、有一次孟子讥笑众生:如果家里的羊走失了,人们会去找回来;但良心掉了,却不知道有没有人要去找。

93、若菩萨,为贪利故,自叹己德,毁砦他人,是名第一波罗夷处法。——《菩萨戒本经》。注:如果菩萨为名利赞叹自己、毁谤他人,是第一重罪。

94、有些人是用来成长的,有些人是用来刻骨铭心的,有些人是用来怀念的,有些人是用来忘记的。对于光阴中的种种,要退却、忍让、自持、慈悲。懂得小喜可观。才会与时间作战时反败为胜,那些属于你的幸福、饱满、气息会不请自来,姗姗翩然。

95、举心动念,即乖法体,即为着相。

96、诸行性相,悉皆无常。

我们修行是为了对境而不生心吗?

六祖坛经:有僧举卧轮禅师偈云:

  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

  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

  师闻之,曰:此偈未明心地。若依而行之,是加系缚。因示一偈曰:

  惠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

  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

实际所有的外境都是我们佛性的随缘自显现,所谓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我们修行是活泼泼的,可以随缘起一切妙用,并不是死在那里不动。另外心与外境本来就是一个,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而我们因一念无明产生能觉、所觉,把心、境分为两个,产生众生相续、世界相续、业果相续。

我们对境不是不生心,而是不为外境所迷惑,知道是假的就好了。六祖坛经:善知识,真如自性起念,六根虽有见闻觉知,不染万境,而真性常自在。故经云: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至于具体方法,八万四千法门,因人而异,适合的就是最好的。究其根源为看破二字,看破自然能放下。您应该多读六祖坛经、维摩经、圆觉经、文殊菩萨所说般若经等经典,另外多看看元音老人、王骧陆居士的书,直指人心,非常了义。

习气之法

王骧陆居士

  问: 学人最怕习气,不知如何用功,方可除习?

  答: 用功就为除习,除了除习,即无功可用,汝只抱定一句,现在怎么样,即现在心

对境时,能脚根把持否,如外境力强,我之空力如何,世间一切一切法,本来又怎么样,

当体两下俱空。我之习气,是应化除,不是压迫,是移换,不是保留,是化之无力,不是

搁置一旁,如春日之冰,融化而尽,盖习气者力也,力用于彼,即不及此矣。

  除习气,总在明心之后,心不明,则自己之习气不见,无下手处也,明心后,只要勤

修毋怠,自然而除于不觉,此如轮之左右转,此下即彼上,我之力量,不知何时增加,我

之习气,亦不知何时消除耳。

  世人颠倒,习于纷乱,纷乱又成为习,如债之累积而不觉也。修行人喜于清净,是喜

即是习,习上加习,于是动静二见,坚固执持,不肯舍弃,又成为习,亦债之累积而不还

也。总之佛以究竟觉为义,心才起念,不管善恶,都是妄,然人不能无念,念不管善恶,

不觉即是妄,以觉则虽恶亦可转善而转空,不觉则虽善亦入比量而转为恶也。

  问: 已明心地后,除习气之法如何?

  答: 习气者,平日之积习,来于自然而不觉者也,当初成习时,亦由勉强而自然,由

生而熟,熟于不知不觉,乃成为习。且其成也,非止一习,由其他多分之习气与因缘汇集

之,助成之,行且促成之。如为盗一事,不独有盗之一习,更有贪得心、胆大心、好胜心

、报复心,一齐缘会,助成其熟练。今即改除之,则亦自有各种好缘及好习气以助之,如

戒杀一事,另有功德心、因果可怕心、面子好胜心、趋善心,亦一齐缘会,助其成熟。故

明心后,根本已明,助力亦日见增长,若夫习气不易除者,则因其他习气种子,既杂且多

,阻力增强之故。我人于此,当细细考察,不是本习气难除,有他习气助力未除,遂感困

难也,譬如我人于法忽生疑怖,明知之而不敢决定,此习气由于善恶二见之他习气潜伏于

内,而不平等之老习气,又隐伏于后,足以助成我现在之胆小。再细推之,则所谓旧习气

者,如求速心、得失心、我恐上当心、误我精进心,又一齐来于不觉,总之发生于我见而

已。人所最不肯布施者此也,不肯放下者亦此也,今正欲取以研究者,亦此也。若与此时

,能如香象渡河,截断众流,不被一切法缚者谁哉。故悟后用心,只有二法,一曰推求因

中之因,习中之习,不留半点人情,忍以处之,空以破之,无我则疑破,不二则平等,此

不得已而对治者也。二曰如是放下,不再立幻,知幻即离,无喜无恼,亦无追悔,亦不再

去追索,当下寂然,此当毅然决定,勿稍犹豫者也。弃此则进进退退,或疑或决,犹豫不

定,谓之根本未明也可,谓之退转也可。但既明即不退转,只是中止不进,求速反迟,求

明白更糊涂矣,此时只有一法,曰赖信任者,或师或友,再为之决定,则可救转,并可于

一转中,增加体力无量。若并师友而亦疑之,则不必再向前用功,因舍此二法,越用功越

多疑,越执而不化,终其身,止于此而已,虽然此中未尝无一线生机也,只要虚心放下执

著,暂把疑人之见,疑法一点,一齐放下,另由本来上加意一参,自问我即使如此,于本

体上究有碍否,能一破时间相否,我究已会入不二而已能平等否,如是息心一参,必更有

扩然开朗之一日,若仍立我见,则误己者大,于人无关,汝试一思,岂非汝之胆小心、好

胜心、人事之情见心,作汝之障耶,佛云回头是岸,斯正此岸耳。

  三岁孩儿,见十岁之小哥哥走路,非常之快,而自叹不如,此力不足也,岂可疑我之

走路,另有他道而可改之哉。此贪速好胜心之自误也,夫复何言。人不论古今中外男女,

心性非二,法不论禅宗密教净土,开悟则一,禅密净者,乃未悟前之法用,皆用以制心者

,心制于一,悟入本来,则一切法用皆无所取矣,非禅之悟入,有异于密,而密又异于净

也,只所说法,立场不同耳, 师之引机方便,亦不同耳,何多疑焉。

  人之习气,有现习夙习二种。现习者,现世所染受之习也,如官有官气,商有市气,

贵家子有豪气,穷人有寒酸气,修行人有功德气,部分妇女有脂粉气,军人有威武气,乡

下人有土气,年高人有老气,医生有药气,皆现生所染者也。然有官气而贪者,有市气而

狂放者,有豪气而多疑忌,有寒酸气而孤寂者,则夙世带来之习染也,除习之法,只在自

觉。觉知恶习固是习,善习亦是习,能去善习,是名真去习者,此中不可有半点客气,半

点人情,稍有即是因循不痛切。由习气而成一最坚之根性,此约有六,为诸习气中之最难

去者:

  一曰量小,为贪中之最微细坚固习气,量小于财,尚易救,量小于学问为尤难,由此

嫉忌心、争胜心、嗔心、疑人心,皆随比量而起,其所不肯承当者,亦量小习气之根也。

  二曰胆小,以心量小,则胆亦小,凡拘守心、井心、河心、疑心、退缩心,亦皆随比

量而起矣。

  三曰知足,不求进取,以所望本心,得此已足,仍由量小而来,于是习于善者,所作

有相功德,亦不肯再弃,明知成佛乃最大之业,我竟无意寻求,不知财可知足,此则无满

足也,岂可止而不进,若以为足,则骄慢心、保守心、轻他心,又随比量而起,所谓焦芽

败种者也。

  四曰老颓,老者未必颓,然自以为此生无望,不觉意气颓唐,或有一世所创事业,由

艰难中来,安肯忘却,于是知足心、胆小心、以及面子心、功德心,念念不忘,其根终由

于量小,而福亦随薄,不可救药者也。

  五曰先入,由先入之见为主,牢不可破,且一切不入,自以为定力坚固,而知足心、

胆小心,又根于量小而起矣。

  六曰俗见,其人平日思想,惟随世俗衣食住满足为念,一闻此道,或不屑研究,或恐

他人讥为腐化而误其生活,宁远而避之,或随人诽谤以为时髦,此亦量小为根,而怕上当

心、骄慢心、自是心、疑心、嗔心,皆随比量而起矣。

  此六种人,或已修,或未修,皆无法使之上路,去明心更远而远矣,虽已明心,而量

小之根病,不痛切割除,则习气万无下手处,盖求其一个肯字,已千难万难,终入二乘道

,是以布施二字,为难之又难,不舍爱欲,不能成菩萨,不舍佛见,不能成佛,此又最高

之佛习气,虽身为大德,尚不免此,我若劝之,不识者必骂我为狂悖放肆之魔,又奈之何

哉。

  大凡量小之人,其先必有所执持,而患得之心乃其总因也。患得即自然而患失,于未

得前则患得,于即得后则患失,但患者果是何物,必有一目的,是其境也。境执于内,遂

成为见,是其心也,法也,倘能转而空之,则执持之力松,不被所惑,即不动摇,自然而

放大,由是小而成大,习之即久,生化为熟,难化为易,勉强化为自然,此对治之总诀也

  学佛人在未明根本以前,最忌以世俗情见与佛理相混,盖明本体,在超然出世,若我

以情见测之,越研究越糊涂矣,至稍明本来,欲痛除习气,又最忌分开世法,盖离开世法

,即无习练之资,世之学佛者,在佛堂与出佛堂,判然二人,诚以切于世情,重于衣食,

一曝十寒,永无消除习气之机会矣,此倒向东者也。

  及贪乐禅味,又恶麈嚣,不是怕世染,即不肯离佛法,消极之意念渐生,法见之我执

加重,将世习强自压制,或逃避之,不知根潜于内,除习之机会亦少矣,虽比前者为胜,

然倒向西者也。此两种人,同一病也,皆可名曰保留习气,皆未起妙观,会入不二。深痛

其体力之未充,八识之根本智未圆也,前为可怜,救之易,后为可惜,挽之难,虽苦口劝

之而不听,岂缘之满耶,是因缘之未至也。

  除习气最简捷了当之法,如前所云,曰如是放下,此中又分几点:

  一、放下即放下,勿再有丝毫依恋勿舍。

  二、勿执取于即今放下者为是,在先未放下者为非,由此而生悔心,则又坚持时间相

、得失相,及是非相对相矣,此切不可。前几年,余曾屡诫学人,当如一两岁小孩学走路

,无所容心,只要朝于斯,夕于斯,自然及时而能走能跳能奔,初不因不会跳而忘其如何

步也,何也,以明心后,永不再忘失也,以本不生灭,只怕时间不到,空着急,或更生疑

,反而耽误耳。

  三、即今正放下时,忽又有人事来扰,切勿生厌恶心,我仍随缘应付,照样提起,切

勿再放下与提起二见相对,而增是非之见,以放下者心,提起者事,放下不放下,非关于

事,我虽应付一切,不以成败得失萦诸怀,心不流浪而去,是即放下也,故动亦如是,静

亦如是,斯真放下矣。此中过程,约举三则如下:

  (一)在未明心以前,痛除习气,可云毫无办法,门之未开,物在屋内,终无法搬运

,只移动而已,不名除也。

  (二)在初明心时,门已打开,习气正可动手搬运,若未知搬动之法,且大物件,尚

无力以搬运之也,此时最易生疑,每误以为门尚未开,又生退缩也。

  (三)在彻悟后,凛觉之次数已多,力量亦增加,只怕不恒不动,当知门则永无再关

之理,习气自能消于无形,从前自以为万不能搬运之物,此生已若无望者,然不期然而竟

能之矣,但此不到时间,则不可能,此层苦无法告人,亦无法先以取信于人也,只有一法

曰: 向前比较,即今与上半年比,今年与去年比,已明后与未明前比,庶可证得而放心矣

,然必赖其胆力与承当力之大不大,与用功之勤不勤、松不松、活不活、妙不妙,是在自

己,非师之责矣,亦非师之咎矣,盖一隅已举,则不复也。

  用功除习气,是自己事,非他人事,切勿衡量他人,反以误己,明根本是一事,除习

气又是一事,亦不可并为一谈,以为习气未除,并认其为根本之未明也,如一恶人,已发

心改过向善,而习气尚在,不能再指为恶人也; 又如一人,好赌,已知痛改,但赌之法门

,终未忘记,不可再责以为犯赌也; 又如到一生地,路径已明,不至走失,偶而迷路,不

得认为不明路径也。

  前云痛除习气,在世法上下手,故于儒学不可不研究,佛法无人情一语,是对自己,

不是对他人,是除自己毛病,不是废却道义,倘人事不尽,离世觅菩提者,定不入六祖之

门也。

如何消除贪嗔痴慢疑

一九九五年六月十七日讲于杭州

  弟子问:“如何消除贪嗔痴慢疑?”

 贪嗔痴慢疑属于思惑。教理说无明分见惑、思惑、尘沙惑与无明惑。由粗而细、微细至极微细。见惑乃迷失无生无我等之真理而起之妄惑也,属于理边,故名理惑。它分身、边、邪、取、戒五种,均属不正的知见。比如执着在神通上,而不问自己有没有明心见性,这是修道人普遍存在的不正知见。见惑容易除,我们修法开悟见了本性,端正了知见,见惑就尽除了;但思惑不易一下子除掉,须于开悟断见惑后更见性修习真理,才能渐断此惑。以思惑为思维世间虚妄之物而起之事惑,其性钝昧,有贪、嗔、痴、慢、疑五惑之分,故不易顿除。见惑、思惑不除,生死轮回不能了。所以要消除这身、边、邪、取、戒与贪、嗔、痴、慢、疑十惑,先要明白本性,开大悟。深知事物皆幻,都不可得,彻见这一念断处,了了分明的灵知之性,就是我人的本性。在境界上时时保护锻炼它,把多生执着的习气都磨光,贪嗔痴慢疑才能销殒。教下说这四惑在欲界、色界、无色界中有九地八十八品之多。要一步一步慢慢除去,不是一下子除得了的。故须具一片长远深心,在境界上精勤地奋斗始得。

 最重要的是要知道,我们真心本来具足法报化三身,不须向外去求。现在我们的一念清净心,就是当前念已断后念未起,那了了分明的灵知就是我们的法身;我们能见一切东西的智慧光明就是我们的报身;一切事物形形色色的显现都是我们法性的变化,就是我们的化身。法身和报身容易理解。当我们断掉念头后,还是了了分明,不是没有知觉,此时了了的灵知就是我们的法身,大家当下可以体验。报身就是我们现在能见这一切东西的智慧光明,没有法身的智慧光明就不能见这些东西。譬如,没有光就像瞎子一样不能见东西。能见的是我们法身的光明,法身的光明朗照,就是智慧光明朗照。化身说起来就不大容易理解,一切东西,如杯子、水果、房子等都是我的变化,都是我的化身。这怎么是我的化身呢?这些不是无情的东西吗?器世间是无情的,人和动物都是有情的,怎么是我的化身呢?因为这些东西离开我的法性智慧就不会有。譬如我们住的房子,造房子前先要设计图样,工程师怎么在大脑中想出这个图样呢?他吸收外面的境象,经过思考分析,怎么改造,怎么发展,怎么能适合人的需要而绘制出新型的图样,这是什么功能呢?是大脑的功能吗?看起来确是大脑的功能,但是大脑中各种脑神经,如视觉神经、听觉神经,就像电线拉好,不通电还是不起作用。电是什么?电就是我们法身的功能。何谓佛性?性者,性能也。能,就是功能。他就是能起作用而无相可见。譬如说电,见不到电的形象,通电以后,电灯就能亮,机器就会转。大脑神经就好比是电线,通电就是我们佛性的功能。所以设计图样也好,后来请工匠造房子也好,都是我们佛性的功能,这些都是佛性所变现的,就是佛性的化身。明白这个法报化三身都是真心具足以后,你时时不住相,一切都是我法身的大圆镜智所显现的影子,就不动心,不取相了,无所祈求!这样用功夫,贪嗔痴慢疑就渐渐地消了。

 不明白这个道理,住着在神通上,着相,非但贪嗔痴慢疑消不了,反而会更增加。要神通干什么?不就是要名闻利养吗?要恭维、要名声、要供养,贪嗔痴慢疑更增加了,一点帮助都没有。可见要消除贪嗔痴慢疑,非见性不可!不见性不行!根子还是在明心见性上,所以佛教的根本还是明心见性。

 现在有的人弄错了,不要明心见性,要神通。只要能发神通,就赶快去追取,“这个法有神通啊,赶快去学啊”。不是去掉贪嗔痴慢疑,而是增加贪得之心。所以我们修法时,须一切放下,入定也不要求,求入定,反而定不进去。因为你这求入定之心就是妄心,妄心动了,还能入定吗?所以要入定,须一切放下,一切不求,一切都平平常常的,方能心安理得、怡然入定,从而打开本来,亲证佛性。实际上成道没有什么玄妙奇特,是极其简单寻常的。但是我听杭州有的师兄弟们讲:“我们杭州人没有一个成就的。”糟了,这一定把成道的真义弄错了。怎样才是成就呢?一定要发神通才算成就了吗?没有发神通就不是明心见性、不能成就了?这显然是一个极大错误。让我们先来谈谈成就是什么,即我们学佛的目的是什么?学佛的目的是出轮回,了生死,这是我们的大目的。怎么样可以了生死,出轮回呢?发神通能出轮回吗?不行!外道都有五神通——天眼、天耳、他心、神足、宿命,但他们不能了生死。因为他们不识自己的本性是什么,执着外境追求,有所取着,生死不能了。所以要了生死、出轮回,必须心空荡荡的,一切不住。知道一切变化都是我自己佛性的功能所显现,无所追求,无所取着,潇洒自在的,才是大成就,大自在,大神通。假使有所追逐,有所祈求,心里还是烦恼依旧,纵然五通齐发也不是成就。所以我们学佛是学个潇洒自在,在这个社会上一切随缘,尽己之能,为群众服务,能上能下,无所追求,无所取着。真正潇洒自在了,才是大乘佛教的真义,才算是成就。我们生时果能做到一切境都不粘着,毫无爱嗔取舍之心,等到腊月三十到来,也自然不着境,而逍遥自在地无生死可了了。

 我们现在执著有生死,就是我们取境。今天我们有色身,有肉体,就是父母同房时我们自己动心了,自己跑进去的。假使你不着境,你不去,那就没有这个肉体,就很潇洒自在,可以到处飘游。现在有个肉体就累赘了,动不得了,这是我们咎由自取。现在我们修法就要明白这个道理,法报化三身都是一心具足的,不要去追求,什么神通都不要,一切都放下来,那么你就潇洒自在了。潇洒自在,无所粘着,生既如此,死也如此,你愿去哪里就去哪里,全由自己作主,生死不就了了吗?

 究竟讲来,根本没有生死。我们的本性本来就是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不动不摇的,根本没有生死。执着于生死就是我们妄心乱动,取境着物。所以一切放下,不就自在得很吗?这是大自在,没有什么生死,还有什么贪嗔痴慢疑呢?贪嗔痴慢疑就是我们自己不明白本性,追逐外境,迷于色相,迷于外尘。所以一旦明白了我们的本性是怎么一回事,不取外境,贪嗔痴慢疑自然就消光了。同样,如果真能够潇洒自在,一切不求,一切不取,那么五神通就自然来了。因为这是我们本性具足的,本来就有的,不是因为修才有的。所以我们说道属悟,不属修。悟是醒悟,就等于睡梦醒了,不再做了。我们平时都在梦境当中,追逐梦境,大家不知道是梦境,当成真的去追逐。所以有求就有贪,贪不着就嗔,执着于贪嗔就是痴。慢就是轻慢他人,你们都不及我,我顶好,所以就有人相,我相。疑,就更难免了,比如我说这一念断处了了分明的灵知就是我们的真心,你们听了难免怀疑:“这就是真心啊?不对吧,如果这就是本性,我见性了,应该发大神通啊,怎么一点神通都没有呢?那么这就不是了。”疑就来了,这就坏了。因为你不真相信,你就不能全心全力地保护自己的本性,就跟境界跑了,走别的一条路去了。本来一条路走到这里蛮好,快到家了,用功保任就好了。因为疑,回头走另外一条路,这个法不修了,修另外一个法。修修又不对,又修另一法,结果修来修去,因心力不集中,将到紧要关头,又另换一法,所以都不行,这就是因疑而不肯脚踏实地修行的过错!很多人都因为这样而白费心力,无所成就。假如我们能够毫不怀疑地认定这一念断处了了分明的就是我们的本性,时时刻刻保护他,行住坐卧间不忘保护这个本性,不为境界所湮没,不跟境界跑,任何境界拉不动,知道一切都是假相,唯一真实的就是我现在的灵知之性,其余都是假的,不理睬他。果真能够这样做功夫,不消三、五年,你们自然就能大发神通。因为你们不去追逐,本来已经具足的神通就自然显现出来了。现在之所以不能显露,是因为被你的贪、嗔、痴、慢、疑掩盖了,就是你妄想、执着、追求,要神通,而神通不来了。所以神通不是修来、求来的。求来的都是假的,不是真的,都是有依附的东西。因为你有求,那些鬼、精就跟着来了,迎合你的心理,跑到你心里去了。所以现在做气功有特异功能的,百分之八九十都是有依附的,不是自己的。就是因为有贪得之心。

 我们学佛法就是开智慧,明白我们的真心就是在一念断处一念不生时的灵知。讲证道很简单,直接指示你就是了,没有什么玄妙。不是一讲证道,就玄妙、奥妙都来了,什么法都来了。其实我们中国的禅宗是最好最好的,单刀直入,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是最上乘的密法。最高层的密宗就是禅。这话不是我创造的。真正修藏密大成就的大宝法王曾这样说:“我们的密宗讲起来,大圆满法最高深了。那中国有没有大圆满法?有!那就是禅,禅宗就是大圆满法。”这话对吗?对!一点没错。我们跟贡嘎上师学过大圆满法。大圆满法有“前行”、“正行”。“前行”就是讲仪轨,讲有相修法;“正行”则是直接开示佛性是怎么回事,即“见宗”开示,跟禅宗直指一式一样,没有两样。禅宗是直截了当指示你见性,不绕路说法。如问:“如何是佛?”答:“清谈对面,非佛而谁?!”对面谈话的不是佛是什么?这话的意思是指示你能够和我对面谈话的不是佛是谁啊?演绎开来,这能听声音、能动作的是谁啊?这不就是我们的佛性吗?!简单亲切、关键扼要的一句话直接指示你见性。或者问:“如何是佛?”他喊你一声,你答应他,他即抓住这时机指示你说:“这就是佛!”你看,多么了当,多么庆快!悟道就这么容易,没什么玄妙奇特的。这就是最高深的禅法,就是中国的大圆满法。可惜后来的人根基薄了,疑心大,不肯承当了。“这一念断处就是本性啊?这么容易啊?恐怕不是吧!”怀疑了。贪嗔痴慢疑中的疑害人最烈,使人丧失真心。祖师一看直指不行,才不直接开示,兜个圈子,叫你参话头。问:“如何是佛?”答:“东山水上行。”或者答:“脱却草鞋赤脚走。”随便说句什么话,不直接告诉你。叫你因不明这答话的意义而怀疑,因疑而隔断妄念,时节因缘到来,即能亲证本来。禅宗是于悟理体后,即进行绵密保护。在事境上锻炼,勤除妄习,从而打成一片,圆透三关。我们能够举很多例子,就说六祖大师吧,他经五祖开示“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悟道,悟道后知道一切日用都是我们佛性的妙用,只要无所住,潇洒自在就好了,那个本性、妙明真心自然显现在面前。于是就在行住坐卧间绵密保护,迨道成缘熟,方出而开坛说法。讲到保任,是先保后任。就是先保护,念起不随,不跟着念头跑,境界来了,不跟着转。熟了之后舍去保,进而放任,放手空行,随其自由行事,既无拘束,亦无粘着。如孔子所说“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一样,任何事都能做,能入佛也能入魔。再看后来,马祖的弟子大梅参问马祖:“如何是佛?”马祖答:“即心即佛。”心就是佛,佛就是心。大梅马上开悟。保护三年之后,马祖要试试大梅是否真的明白了,派一个侍者去说:“师兄啊,大师近日佛法又别。”大梅说:“作么生?”侍者说:“又道:非心非佛。”大梅说:“这老汉惑乱人,未有了日。任他非心非佛,我只管即心即佛。”马祖知后说:“梅子熟也!”真悟道人,就是立稳脚跟,不被他人言语所左右。禅宗如此直指,大圆满也是这样。大圆满最后才讲“本体空分就是法身”。刚开始不肯这样讲,用功几十年后,才肯这样告诉你。本体空分,一点相都没有了,这就是法身;“本体显了分就是报身”;一切事物都是我法性所变化显现的,无所求,无所取,就是我的化身。说的很清楚,这叫大圆满知见。所以说杭州并不是没有人成就,是你们自己瞒自己,弄错了,弄到神通那边去了。说杭州无人成就,其实自己在成就中而不知道。还要说我们不知道起用啊。一天到晚启用,怎么不知道启用啊?你喝水不是启用吗?吃饭穿衣不是启用吗?走路、工作不是启用吗?这不是启用,那怎么才是启用呢?都是有所取着,要发神通,要玄妙奇特,人家不能的我能,认为那才是启用,大家都能就不算启用。他不知道,假如是身体启用,一口气不来了,身体还能动吗?现在启用的是谁啊?现在启用的不是我们佛性的功能吗?不是真心的功能吗?所以禅师说:“整天在饭箩边,饿煞人无数。”饭在旁边不知吃饭,在启妙用而不知,这不是冤枉吗?所以我们说不要被自己所瞒,要明白这个道理。要真正消除贪嗔痴慢疑,就必须见性。你不见性,怎么能把贪嗔痴慢疑去掉?总是有所取,有所著,贪得无厌,有一万,要十万,有十万,要百万、亿万,贪心没有满足的时候。所以我们学佛法要一切放下。

 我们上座时要死心塌地,像死人一样,一切不管,心念耳闻。心持咒,不是嘴持咒;耳朵听清楚,大脑意识不动,就抓住了。抓住就能深入禅定,就能安心了,就能打开了。下座一定要观心!要时时刻刻观照,行住坐卧之中观照,不能忘记。内不随念转,念起即觉,一觉即空。念起了不知道,看不见,跟念头走了,不觉还有念头,那就迟了。念起了马上就知道,立即转掉。外不随境牵,外面境界的任何变化都拉不动我,知道这一切都是假相,都是我自性的影子,不跟着跑。这样做功夫,不消三、五年,都能上大道。所以我们要把道理说清楚,叫大家知道怎样走才对,绝对不是显神通才是成就。明白真心后时时保护他,真正地潇洒自在、无所追求,五神通自然会显现出来。

…………以下字数不够。

另外关于具体修行方法,祖师大德都有很多开示。我们网友水平有限,回答不可能尽如人意。望师兄已佛经和祖师大德的言教为准。

《真的不忍心告诉你,

这个世界只是一个梦》                             

——大宝法王     

真的不忍心告诉你  

这个世界只是一个梦  

你一辈子执着的子女  

只是你的一个缘  

你一辈子放不下的家庭  

只是你生命里的一个驿站  

你所追逐的感情和名利  

只是一个自我意识的幻影 

梦醒时分 空空如也  

满世界都是你的 

整个世界又都是空的  

你会相信吗  

真的不忍心告诉你  

这个世界只是一个梦  

人生很无常  

家庭是因缘暂聚  

当你一生默默无闻  

几十年如一日  

无怨无悔地为整个家庭付出的时候  为了儿女操碎心的时候  

为了不孝子气得神经衰弱、日夜失眠的时候 

我很想告诉你  

这个世界是假的

不必太执着  

你会相信吗     

真的不忍心告诉你  

这个世界只是一个梦  

你的认识范围达不到使你相信和解脱烦恼的程度  

我不说了 也不劝你了  

在岸边看着你在苦海里挣扎和沉浮  也许  

在你心里认为我很无情 

其实你所有的痛苦  

我都有感受  

只是无能为力  

只有选择默然观看的态度  

真的不忍心告诉你  

这个世界只是一个梦  

大多数人都没有福报听闻到佛法  

也没有智慧领悟到空性  

就在这个不真实的世界里演绎她们的一生  

喜怒哀乐 生离死别 爱恨情仇  

我何必去多言呢  

她有她的执着  

她有她的认识  

她有她的梦想和追求  

她有她的世界和幸福的概念  

梦醒了就会残酷地面对六道轮回  

没有几人能当下承担和相信  

宁愿选择继续在梦里迷茫       

真的不忍心告诉你  

这个世界只是一个梦  

如果有一天你知道自己快要死了  

此时回头再看这一生  

感悟是什么  

或许  

这次你真的相信了  

人生就像一场**  

有跌宕起伏 有风平浪静 有阳光灿烂 有暴风骤雨  

我们的心也生起了爱恨喜怒  

随境而生 随境而灭  

最后傻傻地发现  

我们当了一辈子的演员  

随剧情而表演  

从来没有做过真正的我。  

真的不忍心告诉你  

这个世界只是一个梦  

如果  

这一刻你终于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的我  

那么你还会那么执着吗?  

一定要自己的孩子考得最好 学得最好  一定要自己干得最好 业绩要最棒  一定要自己住得比人高档 穿得比人漂亮 吃得比人丰富  

别人伤了你

一定要以牙还牙 ? 

终于明白那些都不是最重要的  

执着它们一生  

它们就这么折磨你一生  

你一生的追求不外如是  

什么也带不走  

却累了苦了自己一辈子  

甚至你最爱的人  

你也不能带走他们       

真的不忍心告诉你  

这个世界只是一个梦  

今天爱你疼你恨你伤你怨你折磨你的人和境  

该来的让它们来  

该去的就让它们去  

不去执着 不去牵挂  

心静下来  

你才知道你还是你  

你没有被它们牵着走  

这样你才做回了一个真正的你  

这样的人生会无憾  

这样的人生才无悔  

真的不忍心告诉你  

这个世界只是一个梦  

死亡对你来说也是一种境界  

随缘而去 放心而去  

可是  

你真的能明白吗  

明白了能放下吗  

或者等你明白的时候是否已经太迟了呢  佛说  

“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我唯有默默地祈祷  

唯有随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304281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17
下一篇2024-01-17

随机推荐

  • 脸部紧致提拉用什么比较有效果?

    照镜子的时候我们经常会觉得是不是自己胖了呀,怎么感觉脸变大了呢,有点“松垮”的胖。其实不是胖了,而是我们的脸松弛下垂了!地心引力每天都在把我们的皮肤向下拉,特别是年龄增长胶原蛋白不足的时候,加上护肤不当、熬夜等诸多原因,导致我们的脸越来越垮

    2024-04-15
    43600
  • 欧美妮维雅vs泰国妮维雅哪个好用

    欧美妮维雅vs泰国妮维雅,泰国妮维雅好用。泰国妮维雅是妮维雅原产地公司,产品质量正品有保障,妮维雅是面部身体滋润保湿乳,长期使用可以是肌肤白嫩光滑,欧美妮维雅产品相比较泰国妮维雅产品,价格高,泰国妮维雅价格亲民,性价比更高。1、包装印刷:由

    2024-04-15
    47400
  • 妮维雅是皂类洗面奶嘛?

    清洁皮肤怎么能离开了洗面奶呢!当然了,女性在选择洗面奶的时候也会考虑很多的问题,那么全球洗面奶排行榜都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玉兰油小白瓶玉兰油小白瓶烟酰胺的含量比pro-x方程式小白瓶高,用了都有提亮效果,而且用来有一定的淡化新痘印

    2024-04-15
    34400
  • 妮维雅洗面奶怎么样?妮维雅男士洗面奶好吗?

    很多护肤品牌大家经常会听说,而且护肤产品价格也不贵,说到妮维雅大家应该并不陌生,妮维雅的洗面奶是很多人都用过的,妮维雅的洗面奶有男士的也有女士的,一直以来妮维雅的洗面奶销量还是不错的,那妮维雅洗面奶怎么样?妮维雅男士洗面奶好吗?1、妮维雅洗

    2024-04-15
    30800
  • 李佳琦直播预告清单10.21 李佳琦直播预告10.21

    李佳琦直播预告清单1021 李佳琦直播预告1021。10月21日的李佳琦直播将在16:00正式开始,那么今天会有哪些内容,这次都卖了些什么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李佳琦2021年10月21日双十一直播的内容预告,一起来看看吧。李佳琦直播预告清

    2024-04-15
    35100
  • 三森家具城轻奢家具品牌有哪些

    西安三森家具城有马可波罗、方太、圣象、瑞宝、欧雅等等知名品牌。过去叫三森现在叫美德亨。价格适中。有几个品牌不错。二楼的伊思曼床。三楼的柚乐居板木家具。一楼的本卫浴。都是很好的品牌。可以试一试。千万别自己刷,惨痛的教训啊。我也是跟你一样,我也

    2024-04-15
    28800
  • 希思黎全能乳液是精华以后用吗?之后再使用面霜吗?还是不需要再用面霜

    希思黎全能乳液是在精华液之后使用的,之后可以根据自己的肤质,选择涂或不涂面霜。希思黎的护肤品使用顺序如下:一、赋活水润保湿精华:1、一滴精华,对抗肌肤缺水源头;轻盈质地,作为日常美肤第一步,从造水、促进水分循环及储水三大关键步骤,帮助强化肌

    2024-04-15
    358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