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脚冰冷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自律神经的功能调节不顺畅,血管变细引起。加上脚趾、膝盖、肩膀、手指等都是运动较多的关节部位,脂肪少,热度容易散失,血管也较少,更容易感到发冷。 什么样的人容易手足冰冷? 瘦小女性易手脚冰冷 跟据临床经验,体型较瘦、虚底寒底的女性最容易有手脚冰冷的情况。 因为大部分瘦小的女生,末梢血液循环比较差,容易使体温调节作用紊乱。手脚冰冷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自律神经的功能调节不顺畅,血管变细引起。加上脚趾、膝盖、肩膀、手指等都是运动较多的关节部位,脂肪少,热度容易散失,血管也较少,更容易感到发冷。 衣物不够保暖 手脚冰冷, 表示体温的平均调配有问题。如果已经多添衣物了,仍然手足冰冷,就应注意,因为许多人的体表温觉神经接受体的“凉点”过于迟顿而不知冷。 压力过大时 对工作的责任感、时间的紧迫所造成的压力,都有可能引发手足发抖、手指冰冷,但事过就慢慢恢复温暖。 血糖太低或低血压 怕胖??而饿到发冷吗?身体的热量来源,食物是很重要的哦!所以,减肥过度的MM,饿过头或者糖尿病患者都会因为血糖太低而有手足冰冷的现象。) 低血压的发生,代表血液循环的不良,也往往是疲劳、衰弱也造成冬天手脚冰冷的原因。 家庭主妇 手部湿疹别忽视 手部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家庭主妇的手部湿疹常与接触肥皂、清洁剂、去污粉和染发剂等有关。在久浸水湿的情况下,本病易发生和迁延复发。 手部湿疹多在双手指背及指端的掌面,手背和手腕部,局部可浸润、肥厚,并因手指活动可产生皲裂以及甲周皮肤肿胀,指甲生长不规则。少数皮疹可发生于掌侧面,皮疹的边缘不太鲜明,局部皮肤粗糙,有小的丘疱疹,瘙痒,冬季因干燥而发生皲裂。因双手经常接触外界物质,故家庭主妇的手部湿疹不论病因如何,一般比较顽固。 在防治方面,首先应找出发病的原因并加以避免,暂时少接触或不接触肥皂、清洁剂、染发剂等,避免搔抓,忌用热水烫洗手部。药物上,可用含1%氢化可的松的10%尿素霜,或用皮质激素类霜剂(如皮炎平、皮康霜、肤新松)与10%黑豆馏油软膏交替使用,一般不需要内服皮质激素。此外,用中药配方浸泡外洗,效果也很好。配方如下:侧柏叶、苦参、百部、苏叶、大黄、甘草各15克~30克煎水,煎开约15分钟后去渣,放置温凉,每天早晚浸泡双手10分钟~15分钟。 不让手脚流失热量 补充营养 多吃促进血液循环的食物芝麻、菠菜、花生、豆腐、新鲜鱼类、大蒜、青葱、辣椒、咖哩。 牛羊肉中的蛋白质、脂肪、维他命B1、B2、氨基酸、铁质也可以改善手脚冰冷的情况。 平时多运动 运动可以帮助血液循环,尤其针对需要久坐办公的上班族,若能保持标准体重、多运动,适当的体重加上运动,可以使身体循环正常。 睡前泡泡澡 睡前泡泡澡,一方面可以促进血液循,让身体暖和起来,还可以舒解压力,帮助你入睡哦! 御寒衣物要充足 建议你在办公室多准备一件薄外套,适当保暖 ,人常常因为忙碌而忘了多加件衣服。 如果冬天天气太冷也要加手套及袜子来防寒。尤其是在睡觉时要注意脚部保暖,因为脚部失去温暖就不易入睡,可藉由温暖的棉袜帮助保暖。 指压按摩 可以针对至阴及涌泉进行指压。 至阴位于脚第五趾指甲生长处的外侧。 涌泉则在脚底中央靠近脚趾处,将脚趾全部弯曲时,在脚底所形成的人字形皱纹的中央处。 要柔和捏每根脚趾,这样脚就会感到温暖了。 不妨利用乳液或婴儿油来按摩手脚,使肌肤柔嫩之外还可促进血液循环
手出汗与身体其他部分出汗不同。
其他部分出汗,是因为热,越热汗就越多。
手心出汗,与身体素质、内分泌等等都有关系的。身体健康的人,即使全身大汗,手心也应该是干的。而手常出汗的人,往往是身上没有汗,手心却满是冷汗,感觉冰凉的。有的人越到冬天手越出汗。手心出汗是体质虚寒的表现,如果你同时很怕冷,并且冬天手脚冰凉的话,应该就没错了吧。多吃些温补的食物调理身体,还要加强锻炼,目的是加速血液循环和促进新陈代谢,应该会有不错的效果。
详细版:
多汗症的常见问题解答
什么是手汗症?
手汗症是因紧张、兴奋、压力或夏天高温时,交感神经机能亢进造成手掌排汗异常增加所致。
为什么会得手汗症?
手汗症不分男女都有可能发生,在东方民族的年轻人中相当常见(约3%),且可能有家族遗传性(约125%)。
手汗症治疗有方式有哪些?
分内科疗法和外科疗法;治疗手汗症的内科疗法有口服药、外用药,但其效果短暂且有副作用,无法长期根本治疗;最近也有人尝试局部打腊肠杆菌毒素(BOTOX),但其有效时间仅有数个月,所以,目前治疗手汗症最有效的方式是外科手术治疗。
治疗手汗症手术的方式?
传统的手术方式是从背部中央切入,把两侧第二、第三交感神经节切除,此法手术时间、复原时间较长,术后有一5~7厘米的伤口,疼痛较严重。而目前的手术方法已经改用胸腔内镜烧灼术,伤口在两侧腋下约15厘米,采用全身麻醉,其手术时间、复原期较短,疼痛轻,术后1~2天即可出院,偶有胸痛感。
手汗症术后需要特别护理吗?
手汗症患者术后觉得有点胸闷,这是正常现象,两侧伤口在拆线前不要碰水,若不小心弄湿,立即更换消毒过的纱布让伤口保持干燥。
所有手汗症的都可以用胸腔内视镜烧灼术治疗吗?
当然胸腔镜内视镜烧灼术也有一些限制;例如:先天性肺粘连或曾患过胸膜炎、肺疾病,以及曾接受过手汗症手术治疗的人都不适用此种方法,故需由医师评估后再做决定,而现在也有越来越多12岁以下的小朋友有此问题;手汗症可能会造成学习过程不便,但不影响学习成绩,所以,家长们不必为此过度担心,等小孩子长大后,由他自己决定是否接受手术治疗。
手汗减少了,是不是流汗就减少了?
有些人手汗症术后除了手汗减少,其腋下的汗也变得少了些,但正常人借流汗来散热降低体温,所以,每天流的汗量是固定的,若手的汗量减少了,相对其他地方如:身体、背部、臀部、大腿的汗量会增加,形成代偿作用。
手汗症手术后有什么副作用?
手汗症手术后副作用除了上述的代偿性流汗外,有的人冬天会觉得手太干燥而需要擦护手霜,另外,少数人会有复发的现象(约<2%)。
参考资料:
出汗是人体排泄和调节体温的一种生理功能,但如果出汗的方式,汗液的量、色和气味发生改变,则可作为某些疾病的一种前兆,应引起重视。以下就是从传统中医学角度对一些常见出汗现象的解释:
自汗
不是因为天气闷热服用发汗药及其他刺激因素而经常出汗称“自汗”。自汗多因肺气虚弱、卫阳不固、津液外泄所致,故常伴有神疲、乏力、气短、畏寒等阳气虚损的症状。多见于患有佝偻病的孩子及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患者。
盗汗
入睡则汗出,醒后则汗止。盗汗多因阴虚而致,阴虚则阳亢,阴不御阳,津随液为汗,故常伴有五心烦热、失眠、口咽干燥等症状。常见于肺结核浸润期患者者。
战汗
即全身战栗后汗出,是热性病过程中正邪抗争的一种表现。如战汗后热退,脉静身凉,表示邪去正安,元气恢复,是一种好现象。若汗出后四肢厥冷、烦躁不安,表示正不胜邪,正气随着虚弱下去,则是危重症候。战汗多见于各种传染病的初、中期。
绝汗
指病情危重,正气衰弱、阳气欲脱时,汗淋漓不止,多伴有呼吸急促、四肢厥冷、脉象微弱,时有时无等危症,是阳气将绝之象,多见于心衰、虚脱的病人。
头汗
出汗仅限头部。多因上焦邪热,或中焦湿热郁蒸所致,多见于阳明热症和湿热症。若见于大病之后,或老年人气喘而头额汗出,则多为虚症。如重病末期突然额汗大出,是属虚阴上越,阴虚不能附阳,阴津随气而脱的危象。但小孩睡觉时也常常头部出汗,若无其他症状,则不属病象。
偏汗
俗称“半身汗”。它见于左侧或右侧,上半身或下半身。皆为风痰或风湿之邪阻滞经脉,或营卫不周,或气血不和所致。多见于风湿或偏瘫患者。若老人出偏汗可能为中风先兆。
冷汗
指畏寒、肢冷而出汗。汗前并不发热,口不渴,常伴有精神不振、面色苍白、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脉迟沉、舌淡等寒症表现。多因平素阳虚、卫气不足所致,也可因受惊吓引起。
此外,手心出汗往往是精神过于紧张;胸口出汗是思虑过度;经常稍一动就出汗者,不是过于肥胖就是体质过于虚弱;糖尿病人的汗微带芳香;肝硬化病人的汗带有一种特殊的肝腥味。
多汗药膳
(1) 百合粥
[功效] 润肺止汗、适用於肺热汗多。
[材料] 百合20克、粳米50克、白糖少许。
[用法] 将百合洗净与米同煮,待熟时加入白糖再煮10分钟,
即可食用,吃饱。
百合甘,微寒。润肺止咳,宁心安神。
(2) 黄蓍粥
[功效] 固表止汗,用於表虚自汗。
[材料] 黄蓍20克、粳米50克、白糖适量。
[用法] 将黄蓍煎汁,用汁煮米为粥,放入白糖调味温服。
黄蓍甘,微温。补气升阳,固表止汗。
(3) 浮小麦饮
[功效] 益气固表止汗。
适用于小儿夜间盗汗或白天睡著出汗等症。
[材料] 浮小麦15克,红糖适量。
[用法] 熬浮小麦汁100毫升,加红糖调味。
浮小麦甘,凉。入心经。止汗。
(4) 小麦山药汤
[功效] 补气敛汗。
[材料] 浮小麦15克,山药15克,白糖少许。
[用法] 二药同煎取汁150毫升,加糖调味,
每服50毫升,早晚各服1次。
(5) 参归腰子
[功效] 补虚敛汗。主治病后虚弱而致的自汗或盗汗。
[材料] 人参10克,当归8克,
猪腰子1个,姜、葱、盐适量。
[用法] 将参、归切薄片,腰子去肾盂切碎,
与姜、葱、盐同放于盆内,加水适量,煮烂食之。
人参甘,平。大补元气,补肺益脾,生津,安神。
当归甘、辛,温。补血,活血。
(6) 生地黄鸡
[功效] 滋阴止盗汗。
[材料] 生地黄150克,乌肉鸡1只,饴糖100克。
[用法] 将生地黄切碎与饴糖拌匀,放入鸡腹内蒸熟即成。
生地黄甘,寒。滋阴凉血。
乌鸡甘、平。
补虚劳亏损,治消渴,中恶心腹痛。
(7) 黑豆小麦饮
[功效] 祛风敛汗。
[材料] 黑豆15克,浮小麦15克。
[用法] 熬取二物汁液200毫升,加入糖调味频服,
每次服10毫升左右。
黑豆味甘,平。
补肾,明目镇心,久服,好颜色,不老。
止腹胀消谷。黑豆加甘草,大解百药毒。
(8) 韭菜根汤
[功效] 主治小儿盗汗自汗,手足心热。
[材料] 韭菜根15根。
[用法] 将韭菜根加水适量,煎服。
韭菜味辛、微酸,温、涩。
归心,安五脏六腑,除胃中热。
归肾壮阳,止泄精,暖腰膝,
治吐血、尿血、唾血、衄血。
充肺气。韭菜根治诸癣。
(9) 泥鳅汤
[功效] 多汗、自汗、盗汗等症。
[材料] 泥鳅90克,食油适量。
[用法] 用热水洗去泥鳅身上粘液,剖腹取内脏,
再用清水洗净,滤去水份,用适量油煎至焦黄,
再加水一碗煮熟可服。
身体乳可以当护手霜使用吗?
身体乳液不应该用作护手霜。虽然很多人经常将手皮归类为体皮,但手皮和体皮是有区别的,手皮比体皮更细腻。 因此,根据部位不同,润肤露和护手霜成分不同。 如果用润肤露当护手霜,效果远不如护手霜。
身体乳和护手霜的区别护手霜一般可以当护手霜使用,但是我们很少用护手霜当护手霜。 足部霜除了保湿外,还应该有应对干燥和龟裂的作用。 如果您的手有类似的问题,请随时在手上使用它。
如何使用身体乳将身体乳涂抹在隔断上
身体的不同部位在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状态,所以在涂抹润肤露之前一定要区分好部位! 胸部和背部的油脂分泌旺盛,但小腿或脚部等身体其他部位容易干燥。 因此,车身保养也应该有分区的概念。 胸部和背部应选择轻量的乳液,以免造成负担。
及时涂抹乳液
我建议将乳液放入浴室,并在沐浴后 3 分钟内涂抹身体乳液。 沐浴的热风打开毛孔,最好的效果是立即涂抹乳液。 这个时候,你不会错过将乳液放在浴室里的机会。 擦完乳液后,应换上纯棉透气的上衣。
注意干燥部位
沐浴后,过高的水温和清洁成分会导致身体皮肤干燥,尤其是小腿和关节,往往非常干燥,一定要及时涂抹润肤露。 小腿和关节是秋季最容易变干的地方。 因此,特殊区域需要特别照顾。 涂抹身体乳前,先涂抹精华液,再涂抹乳液,乳液会像帽子一样,将精华液紧紧地覆盖在皮肤表面下,延长水分蒸发的时间。分子大小比乳液小,可渗透到角质层下方,为干细胞补充水分,让您的小腿和关节全天保持光滑。
均匀滋养肌肤
秋季肌肤容易出现各种问题,所以要滋润肌肤,让肌肤处于最佳水油平衡。 即使是油性皮肤,也需要使用乳液,因为皮肤是油性的,说明皮肤缺乏乳液的滋养,再配合爽肤水使用,调节皮肤的水油平衡。
手出汗与身体其他部分出汗不同。
其他部分出汗,是因为热,越热汗就越多。
手心出汗,与身体素质、内分泌等等都有关系的。身体健康的人,即使全身大汗,手心也应该是干的。而手常出汗的人,往往是身上没有汗,手心却满是冷汗,感觉冰凉的。有的人越到冬天手越出汗。手心出汗是体质虚寒的表现,如果你同时很怕冷,并且冬天手脚冰凉的话,应该就没错了吧。多吃些温补的食物调理身体,还要加强锻炼,目的是加速血液循环和促进新陈代谢,应该会有不错的效果。
详细版:
多汗症的常见问题解答
什么是手汗症?
手汗症是因紧张、兴奋、压力或夏天高温时,交感神经机能亢进造成手掌排汗异常增加所致。
为什么会得手汗症?
手汗症不分男女都有可能发生,在东方民族的年轻人中相当常见(约3%),且可能有家族遗传性(约125%)。
手汗症治疗有方式有哪些?
分内科疗法和外科疗法;治疗手汗症的内科疗法有口服药、外用药,但其效果短暂且有副作用,无法长期根本治疗;最近也有人尝试局部打腊肠杆菌毒素(BOTOX),但其有效时间仅有数个月,所以,目前治疗手汗症最有效的方式是外科手术治疗。
治疗手汗症手术的方式?
传统的手术方式是从背部中央切入,把两侧第二、第三交感神经节切除,此法手术时间、复原时间较长,术后有一5~7厘米的伤口,疼痛较严重。而目前的手术方法已经改用胸腔内镜烧灼术,伤口在两侧腋下约15厘米,采用全身麻醉,其手术时间、复原期较短,疼痛轻,术后1~2天即可出院,偶有胸痛感。
手汗症术后需要特别护理吗?
手汗症患者术后觉得有点胸闷,这是正常现象,两侧伤口在拆线前不要碰水,若不小心弄湿,立即更换消毒过的纱布让伤口保持干燥。
所有手汗症的都可以用胸腔内视镜烧灼术治疗吗?
当然胸腔镜内视镜烧灼术也有一些限制;例如:先天性肺粘连或曾患过胸膜炎、肺疾病,以及曾接受过手汗症手术治疗的人都不适用此种方法,故需由医师评估后再做决定,而现在也有越来越多12岁以下的小朋友有此问题;手汗症可能会造成学习过程不便,但不影响学习成绩,所以,家长们不必为此过度担心,等小孩子长大后,由他自己决定是否接受手术治疗。
手汗减少了,是不是流汗就减少了?
有些人手汗症术后除了手汗减少,其腋下的汗也变得少了些,但正常人借流汗来散热降低体温,所以,每天流的汗量是固定的,若手的汗量减少了,相对其他地方如:身体、背部、臀部、大腿的汗量会增加,形成代偿作用。
手汗症手术后有什么副作用?
手汗症手术后副作用除了上述的代偿性流汗外,有的人冬天会觉得手太干燥而需要擦护手霜,另外,少数人会有复发的现象(约<2%)。
参考资料:
出汗是人体排泄和调节体温的一种生理功能,但如果出汗的方式,汗液的量、色和气味发生改变,则可作为某些疾病的一种前兆,应引起重视。以下就是从传统中医学角度对一些常见出汗现象的解释:
自汗
不是因为天气闷热服用发汗药及其他刺激因素而经常出汗称“自汗”。自汗多因肺气虚弱、卫阳不固、津液外泄所致,故常伴有神疲、乏力、气短、畏寒等阳气虚损的症状。多见于患有佝偻病的孩子及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患者。
盗汗
入睡则汗出,醒后则汗止。盗汗多因阴虚而致,阴虚则阳亢,阴不御阳,津随液为汗,故常伴有五心烦热、失眠、口咽干燥等症状。常见于肺结核浸润期患者者。
战汗
即全身战栗后汗出,是热性病过程中正邪抗争的一种表现。如战汗后热退,脉静身凉,表示邪去正安,元气恢复,是一种好现象。若汗出后四肢厥冷、烦躁不安,表示正不胜邪,正气随着虚弱下去,则是危重症候。战汗多见于各种传染病的初、中期。
绝汗
指病情危重,正气衰弱、阳气欲脱时,汗淋漓不止,多伴有呼吸急促、四肢厥冷、脉象微弱,时有时无等危症,是阳气将绝之象,多见于心衰、虚脱的病人。
头汗
出汗仅限头部。多因上焦邪热,或中焦湿热郁蒸所致,多见于阳明热症和湿热症。若见于大病之后,或老年人气喘而头额汗出,则多为虚症。如重病末期突然额汗大出,是属虚阴上越,阴虚不能附阳,阴津随气而脱的危象。但小孩睡觉时也常常头部出汗,若无其他症状,则不属病象。
偏汗
俗称“半身汗”。它见于左侧或右侧,上半身或下半身。皆为风痰或风湿之邪阻滞经脉,或营卫不周,或气血不和所致。多见于风湿或偏瘫患者。若老人出偏汗可能为中风先兆。
冷汗
指畏寒、肢冷而出汗。汗前并不发热,口不渴,常伴有精神不振、面色苍白、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脉迟沉、舌淡等寒症表现。多因平素阳虚、卫气不足所致,也可因受惊吓引起。
此外,手心出汗往往是精神过于紧张;胸口出汗是思虑过度;经常稍一动就出汗者,不是过于肥胖就是体质过于虚弱;糖尿病人的汗微带芳香;肝硬化病人的汗带有一种特殊的肝腥味。
多汗药膳
(1) 百合粥
[功效] 润肺止汗、适用於肺热汗多。
[材料] 百合20克、粳米50克、白糖少许。
[用法] 将百合洗净与米同煮,待熟时加入白糖再煮10分钟,
即可食用,吃饱。
百合甘,微寒。润肺止咳,宁心安神。
(2) 黄蓍粥
[功效] 固表止汗,用於表虚自汗。
[材料] 黄蓍20克、粳米50克、白糖适量。
[用法] 将黄蓍煎汁,用汁煮米为粥,放入白糖调味温服。
黄蓍甘,微温。补气升阳,固表止汗。
(3) 浮小麦饮
[功效] 益气固表止汗。
适用于小儿夜间盗汗或白天睡著出汗等症。
[材料] 浮小麦15克,红糖适量。
[用法] 熬浮小麦汁100毫升,加红糖调味。
浮小麦甘,凉。入心经。止汗。
(4) 小麦山药汤
[功效] 补气敛汗。
[材料] 浮小麦15克,山药15克,白糖少许。
[用法] 二药同煎取汁150毫升,加糖调味,
每服50毫升,早晚各服1次。
(5) 参归腰子
[功效] 补虚敛汗。主治病后虚弱而致的自汗或盗汗。
[材料] 人参10克,当归8克,
猪腰子1个,姜、葱、盐适量。
[用法] 将参、归切薄片,腰子去肾盂切碎,
与姜、葱、盐同放于盆内,加水适量,煮烂食之。
人参甘,平。大补元气,补肺益脾,生津,安神。
当归甘、辛,温。补血,活血。
(6) 生地黄鸡
[功效] 滋阴止盗汗。
[材料] 生地黄150克,乌肉鸡1只,饴糖100克。
[用法] 将生地黄切碎与饴糖拌匀,放入鸡腹内蒸熟即成。
生地黄甘,寒。滋阴凉血。
乌鸡甘、平。
补虚劳亏损,治消渴,中恶心腹痛。
(7) 黑豆小麦饮
[功效] 祛风敛汗。
[材料] 黑豆15克,浮小麦15克。
[用法] 熬取二物汁液200毫升,加入糖调味频服,
每次服10毫升左右。
黑豆味甘,平。
补肾,明目镇心,久服,好颜色,不老。
止腹胀消谷。黑豆加甘草,大解百药毒。
(8) 韭菜根汤
[功效] 主治小儿盗汗自汗,手足心热。
[材料] 韭菜根15根。
[用法] 将韭菜根加水适量,煎服。
韭菜味辛、微酸,温、涩。
归心,安五脏六腑,除胃中热。
归肾壮阳,止泄精,暖腰膝,
治吐血、尿血、唾血、衄血。
充肺气。韭菜根治诸癣。
(9) 泥鳅汤
[功效] 多汗、自汗、盗汗等症。
[材料] 泥鳅90克,食油适量。
[用法] 用热水洗去泥鳅身上粘液,剖腹取内脏,
再用清水洗净,滤去水份,用适量油煎至焦黄,
再加水一碗煮熟可服。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067892html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