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触申请公知常识

抵触申请公知常识,第1张

1 专利申请中什么是惯用手段的直接置换

1其他技术领域的技术是作为在先技术存在的,你是不能用在另一个领域,作为你技术创新点,因为它已经构成对你技术新颖性的反对;2所谓直接置换的判断原则问题,一般采取实质性与非实质性替换原则来判断。

就是看某项置换是否具有实质性的功能,如果不具有实质性功能的,那仅仅是为了避免与他人专利技术相同的低级的技术处理手段,如果这种置换是具备有实质性独立的功能的,那么就不是直接置换了。你的例子说的很明白,螺钉换成螺柱,就是不具备实质性功能的,仅仅是形式的处理,另外你比如,有的把某个部件等边三角形的换成等腰的,没有实质功能差别,那么这就是直接置换了。

2 专利申请中什么是惯用手段的直接置换

解决抵触申请不能用来评价创造性的限制,其实如果抵触申请和本发明需要用“惯用手段的替换”,就间接说明了两者是有不同的,但区别仅仅是非常简单的“惯用手段的替换”,如果就这样将本发明授权了,又不太合适,另外又不能用不是现有技术的抵触申请去评价创造性,所以设置了这么个“惯用手段的替换”,赋予了抵触申请介于评价新颖性和创造性之间的这么一种功能,尽管名义上还是用来评价新颖性;

抵触申请不是现有技术,因此只能评价新颖性,但很多情况下抵触申请与本发明并不完全一样,区别的只是一些明显的惯有手段的替换,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惯用手段的替换”这一条,显然有些不合理,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指南中新颖性章节里加了个“惯用手段的直接置换”,其实这个和创造性里的区别在于“公知常识”,“常规手段”都是一样的,但你在抵触申请中说“公知常识”,“常规手段”就不行,这是创造性的用语,但在创造性中说“惯用手段”,大家都能理解,其实就等同于“公知常识”,“常规手段”;

3 现有技术与公知常识的区别

关于公知常识的认定,多数专家认为,公知常识属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68条第1项规定的“众所周知的事实”,法庭可以直接认定,当事人无需举证证明。但将公知常识作为一种众所周知的事实来认定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所谓众所周知的事实必须为特定时空范围内的某一领域的一般社会成员所公知,不一定是社会上每一个人都知道的事实,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专利申请日之前所公知的一般技术常识。

第二,众所周知的事实属于证据学上司法认知的内容。法庭可以在诉讼中的任何程序或者阶段主动或者应当事人的请求采取司法认知认定案件所涉众所周知的事实,不受举证时限限制。

第三,当事人一方对对方主张的或者专利复审委员会认定的公知常识提出异议的,对方当事人或者专利复审委员会有责任提供有关资料和作出充分说明。当事人可以对法庭采取的司法认知提出异议,法庭应当告知当事人司法认知的理由和过程。

第四,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司法认知所认定的事实的,主张该事实的当事人仍需举证。

第五,法院认定众所周知的事实不受司法审查案卷外证据排除规则的限制,行政机关在行政程序中未记入案卷的众所周知的事实,在诉讼中仍可以予以认定。

对于公知常识的举证,有专家认为,公知常识要依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的认识来判断,要求对所有的公知常识进行举证是不可能的。生活常识无须举证,对技术常识只有当当事人证明专利复审委员会的认定有错误时,专利复审委员会才负有举证责任。还有专家认为,公知常识不都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其中属于众所周知的事实的公知常识无须举证,只有在行政认知与司法认知的范围出现不同时,专利复审委员会才应当负责举证证明。

有专家认为,对公知常识的认定涉及是否引入了新的无效审查理由的问题,在无效审查程序中已经涉及到,不应允许在诉讼阶段再引入公知常识。如果是无效请求人主张,必须在无效审查阶段提出来,必须提供相应的证据并经过听证。如果是专利复审委员会依职权引入,当事人在起诉时未提出异议的就视为其认可;起诉时提出异议的,专利复审委员会仍应当举证,这不属于提交新证据,当事人也可以在诉讼中举出新证据反驳专利复审委员会的认定及其举证,但有关证据最迟应在一审庭审结束前提出。

现有技术(2009-10-1以前执行2001年的《专利法》称为“已有的技术”)必须具有三性:1、公知性,公开方式包括出版物公开、使用公开和以其他方式公开三种;2、时效性:公开时间必须在被审申请的包括在申请日(有优先权的,指优先权日) 以前;3、实用性:“能够制造或者使用”和能够产生“积极效果”。

公开时间在被审申请的申请日以前,没有实用性的公知方案,不是现有技术。如“嫦娥奔月”这类科幻小说、神话中公开的方案。因为吃仙药不能让人从地球奔到月球上去,所以是没有实用性的公知方案。”嫦娥奔月“就不是现有技术。所以不能说:中国的嫦娥在远古时期就到月球上去了,可见世界登月第一人,不是美国人尼尔·阿姆斯特朗,而是中国的嫦娥!

4 珠宝导购要把握什么知识

1、仪容整齐清洁营业员的仪容是珠宝卖场给顾客的第一印象。

服装皱折不堪的营业员,容易给顾客留下珠宝卖场店面不整洁的负面印象,不可不慎;为了企业整体形象,许多珠宝卖场对营业员(甚至包括促销员)的服装要求制度化,通过统一的制服来塑造企业整体形象,形成另一种统一美,同时也表现出了珠宝卖场的个性,而且还表示该珠宝卖场提供统一的服务。2、了解顾客想法顾客走进珠宝卖场的大门或是自己所在的营业柜台,营业员怎样才能了解顾客想要购买的商品是什么呢?这可以从与顾客的对话,以及顾客对商品的选择来推断顾客想要买的商品,千万不要一味推销某些特定的商品,以免造成顾客的反感。

通过对话,观察顾客的需求重点然后针对其需求进行推销,才能增加销售的机会。3、解决顾客抱怨每一位营业员难免都会遇到一些挑三拣四、态度不佳的顾客。

但是,"顾客永远都是对的",当碰到哕嗦的顾客,要学会耐心的对待。久而久之,累积了对待不同类型的顾客的经验之后,面对任何一种顾客都不会有问题。

顾客抱怨的处理也是营业员必要的训练,认真倾听顾客的抱怨,从一开始就顺从顾客的意见,是解决顾客抱怨的不二法门。4、对顾客一视同仁有些营业员根据顾客的外表、穿着来判断他的购买能力,这是不对的。

虽然他这次只买了100元的首饰,但并不代表他只有100元的购买力,也许下次他会买5000元以上的钻戒,谁都无法预测。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所有的顾客是营业员对顾客服务的基本原则,明显的差别待遇会使其他顾客感觉不愉快,下次他们不会再到你的珠宝卖场、柜台来消费,你有可能因此而损失一位好顾客。

5、勿顾此而失彼很多珠宝卖场可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在某个节日或是促销期,可能在同一时间内有很多顾客涌进珠宝卖场或到你的柜台,让营业员应接不暇,顾此失彼,经常会发生接待了新顾客后,而把上一个顾客的需求抛在脑后或是让人稗多时,这对先来的顾客显然是不公平的。对此,营业员最的解决办法是:事前做好出货顺序的规划。

专柜的营业员最好的作法是:请求其他同事的支持,以免使顾客产生"我不被重视"的坏印象。6、先对服务时机服务顾客的时机因商品不同可以适时调整,像低价格、高购买率的商品,接近顾客的时机应早一点;像流行首饰应先让顾客自由地观看,才不会让顾客产生抵触的情绪,破坏其购物的雅兴。

不过,营业员要注意的一点是,可别只顾整理自己的商品或账单,而忽略顾客的响应,有点粘又不能太粘不失为销售应对技巧。接近顾客的时机因商品及顾客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只有不断地学习与积累经验,才能逐渐把握决窍。

7、塑造购买动机站在顾客的立场来看,如果一家珠宝卖场门可罗雀,这样的珠宝卖场会让人望而却步。曾有一家便利商店的经营者说,店内顾客数不是太多的时候,他就要求营业员在各处整理货架,让外面的顾客看到人员的流动,这种环境给人自然而放心的感觉,顾客就会逐渐增加,当然,要让顾客清楚看到里面,这样才能让顾客轻松跨入店内。

8、和顾客做朋友让顾客感觉亲切,尤其能记住顾客的喜好,顾客会觉得你很重视他,客源便会逐渐累积。先决条件是记住你的客人,待下次客人再次光临时,便可主动打招呼,就像朋友般的亲切。

另一种方法是留下顾客的姓名、电话、地址,做好完整的顾客管理,借此加强与顾客的关系维系。9、工作态度热忱即使是你口若悬河地介绍商品,但顾客总是要货比三家后才决定是否购买。

一般来说,对于这种只看不买的顾客,大部分的销售人员会以白眼回报,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做法,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即使对方不买你的商品也要热情款待,因为顾客转了几家商店后,往往最后会回到最热情的商店去购买。10、告知商品讯息对顾客来说,不是每样商品的促销活动都能了解的一清二楚,但通过营业员的口头告知,顾客的购买意愿通常都会相当高,因为他们不想错失任何促销的机会。

对一个想做大做强的珠宝卖场来说,经营者应该创造一个广大营业员都乐于工作的环境,透过适当的授权,甚至共享利润的制度,并尊重组织中的每一份子,让员工真心掏出工作的热忱,才能真正让公司赚大钱。

来源于很多方面,其中很大程度就是来源于《穹顶之下》那部纪录片,这是起点,也是导火索。

1、早年事业顺风顺水

很早以前聪明、有气质、才思敏捷、公知女神这类具有赞美性的词语,常常可以看到在柴静的身上出现,他一直给人一种温文尔雅,知书达理有内涵的印象,事实上,柴静也是符合这种描述的,他来自于山西,从小家庭条件不错,他初中高中的老师都曾称赞他是一个很有才华很会说道的人,据说他中学开始,学校的校报以及新闻稿都是由他主编,或许这也是为他未来会成为一名记者,埋下了伏笔。

柴静天生就给人一种很让人信服的感觉,所以在他毕业以后,湖南卫视很快就看中了他,然后专门为他定制了一档节目,他在这个节目中待了三年也收获了很多粉丝,也许是因为出色的表现,他很快就被央视看上了,他放弃了湖南卫视,转战央视。

2、因雾霾而彻底改变人生

或许是因为柴静的一生实在是太过于顺利,所以上天和他开了一个玩笑,他的女儿还没有出生,就被检查出患有肿瘤,这对他的打击非常的大,而彼时正有一个词刚刚兴起,那就是“雾霾”二字,那时候大家对于雾霾的认知还不像现在那么广泛,柴静也是如此,他认为自己女儿的患病是因为雾霾的缘故,所以他毅然决然地准备拍一部纪录片,来记录这个黑暗。

穹顶之下这部纪录片刚刚诞生时,夸赞声音应运不绝,柴静更加坐实了他在大家心中公知女生的宝座,但是很快就有人提出了质疑,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方舟子,方舟子的带头质疑也让很多人对柴静产生了别样的看法,虽然柴静没有公开表达过自己的态度,但是他的纪录片中总是透露出一种对国外环境的向往以及称赞,就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也让相关方面的专家对柴进提出了挑战,柴静决定公开应战。

或许是真的对这方面了解得不够多,在这场辩论中他输了,雾霾肯定是对身体有害的,但绝没有柴静说的那么危险,尤其是在提出相关专业数据方面,柴静被教授怼得无话可说,从那以后,柴静开始收万人嘲,慢慢地,她也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即使柴静为女儿担心的心没有错,但是他应该更多的是反思自己,因为,柴静有吸烟的习惯,肿瘤产生的因素有很多,这或许也是其中一个方面,单一的将它归结于雾霾,然后夸大,这是不妥的。

经此之后,柴静也很聪明,他的选择方法就是在公众媒体上少发言,一个已经受舆论打击的人,无论做什么都是错的,所以她选择淡出,或许这也是最好的选择吧。

1 九日和韩魏公的注释译文

1、九日: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

2、晚岁:作者时年五十六岁,故称。

3、金罍:泛指酒盏。

4、曲台:指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 首联从多年来他们的交游,一直写到这天的宴会,语言高度概括,内涵十分丰富。苏洵于1056年(嘉祐元年)持益州张方平、雅州雷简夫的推荐信赴京谒见韩琦、欧阳修等名流重臣,从此成了他们的座上客。时苏洵已四十八岁,年近半百,故说“晚岁登门”。雷简夫称苏洵为“王佐才”、“帝王师”,苏洵实际上也是以此自居的,而这里却自称“不才”,且冠以“最”字,并以自已的那“萧萧华发”同韩琦宴上的闪闪金罍(酒器)相映衬,表面自谦,实际充满怀才不遇之感。

颔联又从这天的宴会写到他五年来的虚度光阴。出句以“不堪”承“最不才”,以“延东阁”承“金罍”,表示对韩琦宴请的谢意,诗人自谦中也含着牢骚。汉武帝时公孙弘自举贤良,数年而至宰相,“于是起客馆,开东阁以延贤人。”(《汉书·公孙弘传》)这里诗人即以公孙弘喻韩琦好贤而言自己不配这种礼遇。下句,诗人回答了“不堪”的原因:官卑位低,不堪重用。曲台指太常寺。因《礼记》有《曲礼》篇,故称专掌礼仪制度的太常寺为“曲台”。苏洵在1061年(嘉祐六年)被命于太常寺修纂礼书,至赴宴时,刚完成《太常因革礼》一百卷,费时五年。苏洵以自己能辅助帝王的才能来做这种白首穷经的工作,深感虚度年华,用非所长,这集中表现在“闲”、“老”二字上。1056年(嘉祐元年),欧阳修荐苏洵于朝廷,韩琦也以为可用,独富弼主张“姑少待之”(叶梦得《石林燕语》)。拖了两年,朝廷才召苏洵试舍人院。苏洵拒绝赴试,朝廷授以试秘书省校书郎,不久又以苏洵为霸州文安县(今属河北)主簿,编纂太常礼书,直至去世。“书虽成于百篇,爵不过于九品。”(《老苏先生会葬致语》)这就是诗人发出“闲伴诸儒老曲台”的深沉哀叹的原因。

颈联尤为历代评论家所称赏。重阳节历来是人们登高赏菊,饮酒赋诗的好日子,但苏洵却在愁里度过。“佳”和“愁”形成鲜明的对比,而“久”字更有丰富的内容。苏洵在二十七岁以前“游荡不学”,不一定有“愁”。但从二十七岁开始,他发奋苦读,希望有用于世,却多次科考不第;后来,虽然名动京师,却沉沦下僚,无法一展抱负。这个“久”字至少包括了他三十年的不得志。他已五十七岁,很难再有所作为。“偶傍”,说明他平时已经很少有雄心壮志;“醉中”,说明未醉时已清醒感到壮志难酬。但“傍”、“来”二字仍表现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情,“其意气尤不少衰”。(叶梦得《避暑录话》)

尾联以暮间归来,反复吟咏韩琦新诗作结,戛然而止,余味无穷。韩琦《乙巳重阳》说:“苦厌繁机少适怀,欣逢重九启宾罍。招贤敢并翘材馆,乐事难追戏马台。藓布乱钱乘雨出,雁飞新阵拂云来。何时得遇樽前菊,此日花随月令开。”韩琦诗中那种久居高位、宾朋满座的富贵气,使苏洵更感到自己“闲伴诸儒”的穷窘;韩琦志满意得之余的淡淡闲愁,更激起了苏洵壮志不酬的深沉哀怨。这就是他越读韩琦新诗就越发难以入睡的原因。暮、雨、寒三字为全诗烘托出一种昏暗、凄冷的气氛,而“寒无睡”,“百遍开”更活画出这位“萧萧华发”的老人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的神情。

叶梦得说:“明允诗不多见,然精深有味,语不徒发,……婉而不迫,哀而不伤,所作自不必多也。”(《避暑录话》)这一首诗在内容上“精深有味,语不徒发”,深刻反映了宋代失意文人的精神苦闷;艺术风格上也是“婉而不迫,哀而不伤”,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元·方回:“诗话谓韩魏公九日饮执政,老泉以布衣与坐。今味‘闲傍诸儒老曲台’之句,即是修太常礼之时,非布衣也。盖英宗治平二年(1065)乙巳,韩公首倡,见《安阳集》。是日有雨,所和诗非席上所赋,其曰‘暮归冲雨寒无睡’乃是饮归而和此诗耳。五、六是佳句。朱文公《语录》颇不以为然,恐门人传录,未必的也。”(《瀛奎律髓汇评》卷十六)

明·杨慎:“苏老泉诗:‘佳节每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白乐天诗有‘百年愁里过,万感醉中来’之句,老泉未必祖袭,盖偶同耳。”(《升庵诗话》卷四)

清·纪昀:“文公以伊川之故,极不善苏氏父子,往往有意排斥。此明知其论之失平,而委其过于记录者,其实不然。老泉不以诗名,此诗极老健。”(《瀛奎律髓汇评》卷十六)

2 韩魏公宽厚的译文

韩魏公在大名府任上时,有表兄弟送他一只玉制酒杯,说这是耕地的人到破败的坟墓中得来的,玉杯里外没有任何的瑕疵,可真得算是绝世珍宝了。韩魏公拿出重金来回报他,对这只玉杯尤其珍爱。韩魏公特意为这只杯子设宴召来现任官员,专门摆了一张桌子,上面铺上绣着花的桌布,然后放上玉杯,他正要用玉杯来斟酒劝客,忽然被一个差役人员中的统领不小心失手碰掉在地上,把玉杯跌碎了。在座的客人们都愣住了,而那差役人员中的统领吓得跪在地上等待处罚。韩魏公脸色平静,对客人们说:“世间一切东西的存亡兴废,都有一定的时间和气数在那里。”又回过头对那差役说:“你是失误造成的,并不是故意的,有什么过错呢?”宾客们都赞叹韩魏公的宽厚。

3 韩魏公知北都

韩琦任北都的行政长官。

他的一个表兄弟献给他一只玉盏,说是耕地的人进入破损的坟墓得到的,玉盏从里到外找不到一点瑕疵,果真是绝无仅有的好东西。韩琦特意准备了一桌饭菜,把玉盏放在上面,并准备用它来饮酒,向在座宾客劝酒。

过了一会儿,一个小吏不小心碰倒了桌子,玉盏全摔得粉碎,在座的客人都很惊愕,那个小吏趴在地上等着发落。韩琦却神色平静,笑着对在座的宾客说:“东西也有它破损的时候。”

又对那个小吏说:“你不是故意的,又有什么罪呢?”韩琦的度量宽大就是这样。编辑本段注释1、云:说2、为:被3、答:答谢。

4、醇:味道浓厚的美酒。5、漕使:负责水运粮食的官员。

6、卓:同“桌”。7、且将用之酌酒:并准备用它来进酒。

8、亦有时:也总有个时候。9、得:得到的。

10、韩魏公:指北宋大臣韩琦,封魏国公。[1]11、知北都:任北都的行政长官。

12、中外亲:指表亲。13、冢:坟墓。

14、表里:内外。15、纤瑕:细小的斑点。

16、显官:地方大官。17、绣衣:绣花的桌布。

18、至玉盏其上:把玉杯放在桌上。19、坐:通“座”。

20、吏将:官府中供差遣的小吏。21、请罪:请求惩罚。

22、汝误也:你是不小心触翻了桌子。23、故:故意。

24、俄:一会儿,不一会。

4 阅读古文《不责碎玉吏》(10分) 韩魏公在大名 ① ,有人献玉盏

小题1:污点,毛病; 惊讶的样子; 故意。

小题2:俄/为一吏/触倒

小题3:凡是东西形成、毁坏,也都自有它的定数;

小题4:特设一桌,覆以锦衣,置玉盏于上

小题5:要点:韩魏公有度量,能宽容下人。

小题1:

试题分析:先将短文读通读懂,再理解句意,最后解释字词的含义。“然”,要解释出来:样子;“故”有多义,要注意辨识。

点评:本题不难,短文易懂,字词义易解。考试中的课外文言文,一般都是短小的文章,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突出,生僻字语不多。平时多读些课外文言文,对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大有益处。

小题2:

试题分析:“俄”,表示时间状态,“为一吏”,指事件的发生者,“触倒”,指事件的结束,从三层意思来判断朗读停顿。

点评:本题不难,句子短小,内容容易理解。文言句子的停顿,在一般的散文中,是根据句意的层次停顿的,了解句子的意思和结构判断停顿,而在诗歌中还要考虑音律和节奏来判断停顿。

小题3:

试题分析:“物之成毁”是倒装句,宾语“物”前置于谓语动词“毁”,翻译时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语言规则调整词序。

点评:此题还是难翻译的,语意不太明了。翻译文言,最要注意的是,古代语言与现代语言的习惯有很多不同之处,在词义,要尊重古文义,在语言表达习惯上,又要尊重现代语言习惯,这是要注意的。

小题4:

试题分析:文中“特设一桌,覆以锦衣,置玉盏于上”一句意思还是比较明确的,“特设”“锦衣”皆表现了“珍爱”之意。

点评:本题不难,文章短小,问题简单,易于分析理解。理解此类问题,要仔细阅读文字,理解文章内容,找到相关的情节或细节处。比如理解本题中的“珍爱”,要就找到描写人物动作的细节分析理解。

小题5:

试题分析:文章中先写韩魏公对玉盏的珍爱作铺垫,然后与心爱的玉盏被人碰倒而韩魏公不怨怒,韩魏公的形象还是很鲜明的。

点评:本题不难,本文情节简单,人物的行为表现对比鲜明,易于理解人物形象。对文章中人物形象的分析,关键是要分析人物的言行表现,在人物的言行中,其品质性格立现。

5 文言文韩琦气度翻译

译文

韩琦管理北都,(他的)表兄弟有中献给他一只玉杯,说是耕地的人进入在修的坟墓得到的,(玉杯)从里到外没有一丝斑点,果真是绝无仅有的好东西。韩琦用百两金子答谢他(弟),特别视为珍宝(很喜欢)。于是打开好酒召集负责水运粮食的官员和显要官员,特意准备了一桌饭菜,用绣着花纹的台布覆盖着,把玉杯放在上面,并准备用它来进(饮)酒,不一会被一个武官不慎碰倒了桌子,玉杯摔得粉碎,在座的客人都很惊愕,那个武官趴在地上等着发落。韩琦却不慌不乱,笑着对那武官说:“东西也有它破损的时候。”又对那个武官说:“你是不小心触翻了桌子,不是故意的,你又有什么罪?”韩琦的度量宽大就是这样。

注释

①韩魏公:韩琦,北宋名臣。

②答:答谢。

④醇:味道浓厚的美酒。

⑤漕使:负责水运粮食的官员。

⑥卓:同“桌”。

⑦且将用之酌酒:并准备用它来进酒。

⑧吏将:指差役人员中的统领。

6 《魏公大度》的译文

译文:

韩魏公在大名府任上时,有人送他两只玉制酒杯,说:“这是耕地的人到破败的坟墓中得来的,里外都没有一点儿的瑕疵,可算是传世之宝了。”韩魏公拿很多钱酬谢了献宝人,他格外欣赏珍惜(玉杯)。每次设宴招待客人,都要专门摆放一张桌子,把精美的绸缎铺上去,然后放上玉杯。有一天,韩魏公招待漕使,正要用玉杯来斟酒劝客,忽然被一个差役失手碰到掉在地上,两只玉杯都跌碎了。在座的客人们愣住了,而那差役吓得跪在地上等待处罚。韩魏公神色不变,对客人们说:“世间一切东西的存亡兴废,都有一定的时间和气数在那里。”又回过头对那差役说:“你是失误造成的,并不是故意的,有什么过错呢?”宾客们都赞叹韩魏公的宽厚。 韩魏公担任定武统帅时,曾经夜间写信,让一个士兵拿着火把在身旁照明。那个士兵向别处张望,火把(歪了)烧着了韩魏公的胡子,韩魏公急忙用袖子掸灭了,照旧写信。过了一会儿,偶尔抬头一看,已经换了一个士兵了。韩魏公担心长官会鞭打那个士兵,急忙喊那个长官来,看着他说:“不要追究他啦,他已经知道怎么拿火把了。”军中都很赞叹佩服韩魏公的宽厚大度。

原文:

韩魏公①在大名②日,有人送玉盏③二只,云:“耕者入坏冢④而得。表里无纤瑕,世宝⑤也。”公以百金答之,尤为宝玩。每开宴召客,特设一桌,以锦衣置玉盏其上。一日召漕使⑥,且将用之酌劝。俄为一吏⑥误触倒,盏俱碎,坐客皆愕然,吏且伏地待罪。公神色不动,谓坐客曰:“凡物之成毁,有时数⑦存焉。”顾吏曰:“汝误也,非故也,何罪之有?”客皆叹服公之宽厚。 公帅定武⑧时,尝夜作书,令一兵持烛于旁。兵他顾,烛燃公须。公遽以袖摩之,而作书如故。少顷,间⑨视,则已易其人矣。公恐主吏笞之,亟⑩呼视之,曰:“勿较。渠已解⑾持烛矣。”军中咸服其度量。

注释:

①韩魏公:指北宋大臣韩琦,封魏国公。与范仲淹齐名,历任边疆大臣,功勋卓著。②大名:古地名,大名府,在今河北大名县。③玉盏:玉制酒杯。④坏冢(zhǒng):破败的坟墓。⑤世宝:传世之宝。⑥漕使:转运使,主管由水路输送粮食、给养。⑥吏:此处指仆人的头领。⑦时数:一定的时间和气数。⑧帅定武:担任定武(今河北省定县)统帅。⑨间视:偶尔抬头看。间,间或,偶尔。⑩亟:急。渠:他。⑾解:懂得。

7 书韩魏公黄州诗后的翻译

黄州的山水清美幽远,民风淳厚善良。那里的百姓心无所求,不相互争斗,那里的读书人闲静而有才华,为人质朴但不浅陋。即使居住在小巷中的小民,也知道尊重爱戴贤德之人,说:“我们黄州虽然地处偏远,辖地不大,但是王元之、韩魏公曾经居住在这里。”黄州人以此向各地之人夸耀。王元之从黄州改任蕲州知县,死在蕲州,然而世人称呼王元之,必定称呼他为王黄州,而黄州人也说“我们元之”。韩魏公离开黄州四十多年,还是思念黄州,没有忘怀,到了赋诗来抒发自己怀念黄州的心情的地步。

贤人君子,是上天用来送给那里的百姓的,也是天下所共有的,可是黄州人却把他据为私有,宠爱他,难道是他们尊重有德行的人、乐于坚持自己的信念,与别的地方不一样吗?还是两位大人与黄州人,生前就是志趣投合的人?这一切都不可知。王元之任黄州郡守的时候,对黄州百姓有恩,百姓怀念他不忘记他是应该的。韩魏公早年因为家境艰难,住在他兄长家里,百姓从哪里知道他的为人?《诗经》中说:“有才华的君子,像金,像锡,像圭,像璧。”金锡圭璧所在的地方,瓦石草木也都被它的光泽照亮了,韩魏公又何必要担任什么职务?

奉议郎孙贲(字公素),黄州人,是韩魏公的门客。韩魏公十分了解他,认为他有教授、书记的才华。而我苏轼也是韩魏公的门生,谪居黄州五年,开垦了东坡,修建了雪堂,也将年老,那么也是黄州人了。于是孙贲和我一起临摹了韩魏公的诗刻在石上,用来寄托黄州人对韩魏公的无穷的思念。而我们二人或许可以借此表示不忘韩魏公的恩情了。

希望能帮到你~

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大度韩魏公①在大名②日,有人送

(1)顾吏曰:回头对着仆人说。

(2)烛燃公须:点燃了韩魏公的胡须。

(3)公遽以袖摩之 :韩魏公只是用袖子擦了擦。(可能不太准确)

(4)渠已解持烛矣:他已经懂得怎么去拿烛火了。

2:翻译(1)凡物之成毁,有时数存焉。

答:但凡有事物完成或毁灭,有时候是有它的命数在的。

(2)汝误也,非故也,何罪之有?

答:我的失误而已,又不是你故意的,你有什么罪呢?

小题3:韩魏公的大度是通过哪两件事体现出来的?请用简明语言概括之。

答:本文主要是通过两件事来表现韩魏公的大度的,①:在一次宴会上,他的仆人不小心打碎了他心爱的酒杯,他并没有责怪仆人,反而安慰他那是自己的失误。②:在自己夜间写东西时,他的仆人因开小差不小心点燃了他的胡须,他只是自己用袖子擦了擦,并没有责怪。当他发现给他掌烛的人换了时,害怕仆人被罚而赶忙去制止。

小题4:第一段除了神态和语言描写之外,还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现“公之宽厚”?

答:主要是运用了动作和对比描写。动作描写主要体现在当仆人不小心点燃了他的胡须时他只是擦了擦并没有在意和看到仆人被换时匆忙去制止。对比描写体现在当自己心爱的酒杯被摔碎了时,周围人都很愕然,仆人更是立马伏地认罪而他神色未动且认为是自己的失误;当自己的胡子时他只是擦了擦,而主管却可能是会惩罚仆人,并将犯了错的仆人换下。

(人物描写的方法主要有六种,即概括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景物描写则包括静态与动态、客观与主观、反衬与对比三种。)

“韩魏公知北都”这句话意思是韩琦任北都的行政长官。

出自文言文《韩琦大度容人》,韩琦是宋朝的重臣,很有名。他的一个亲戚献给他一只玉盏,说是耕地的人进入在修的坟墓得到的,玉盏从里到外没有一丝斑点,果真是绝无仅有的好东西。

原文:

韩魏公知北都,有中外亲献玉盏一只,云耕者入坏冢而得,表里无纤瑕可指,真绝宝也。公以百金答之,尤为宝玩。乃开醇召漕使显官,特设一桌,覆以绣衣,致玉盏其上,且将用之酌酒,遍劝坐客。

俄为吏将误触台倒,玉盏俱碎,坐客皆愕然,吏将伏地待罪。公神色不动,笑谓坐客曰:“物破亦自有时。”谓吏将曰:“汝误也,非故也,何罪之有?”坐众客皆叹服公宽厚不已。

译文:

韩琦任北都的行政长官。他的一个表兄弟献给他一只玉盏,说是耕地的人进入破损的坟墓得到的,玉盏从里到外找不到一点瑕疵,果真是绝无仅有的好东西。

韩琦用百两金子答谢他,特别视为珍宝。于是打开醇酒召集负责水运粮食的官员和显要官员,韩琦特意准备了一桌饭菜,铺上了绣花的布,把玉盏放在上面,并准备用它来饮酒,向在座宾客劝酒。

过了一会儿,一个小吏不小心碰倒了桌子,玉盏全摔得粉碎,在座的客人都很惊愕,那个小吏趴在地上等着发落。

韩琦却神色平静,笑着对在座的宾客说:“东西也有它破损的时候。”又对那个小吏说:“你只是不小心,不是故意的,又有什么罪呢?”韩琦的度量宽大就是这样。

扩展资料:

一、韩琦简介

韩琦(1008年8月5日-1075年8月8日),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北宋政治家、词人。

韩琦为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进士,历任将作监丞、开封府推官、右司谏等职。曾奉命救济四川饥民。宋夏战争爆发后,他与范仲淹率军防御西夏,在军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人称“韩范”。

之后又与范仲淹、富弼等主持“庆历新政”。韩琦为相十载、辅佐三朝,为北宋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

在朝中,他运筹帷幄,使“朝迁清明,天下乐业”;在地方,他忠于职守,勤政爱民。是封建社会的官僚楷模,与富弼齐名,并称“富韩”。

二、相关字词解析

1、云:说

2、为:被

3、答:答谢。

4、醇:好酒。

5、漕使:主管水道运输的官吏。

6、且将用之酌酒:并准备用它来进酒。

7、亦有时:也总有个时候。

8、得:得到。

-韩琦

-韩琦大度容人

文献综述的格式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具体格式:综述题目;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引言;正文;总结;参考文献。

(一) 题目

题目限20字以内(包括副标题)。能够准确反映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 摘要和关键词

摘要限200字以内。摘要要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不应出现图表、冗长的公式和非公知的符号、缩略语。摘要后须给出3-5个关键词,中间应用分号“;”分隔。

(三) 引言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研究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在综述的引言(或者导言、介绍)部分要写清以下内容:

(1)首先要说明写作的目的,定义综述主题、问题和研究领域。

(2)指出有关综述主题已发表文献的总体趋势,阐述有关概念的定义。

(3)规定综述的范围、包括专题涉及的学科范围和时间范围,必须声明引用文献起止的年份,解释、分析和比较文献以及组织综述次序的准则。

(4)扼要说明有关问题的现况或争论焦点,引出所写综述的核心主题,这是广大读者最关心而又感兴趣的,也是写作综述的主线。

(四)主题部分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文献发表的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引言部分所确立综述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主题内容根据综述的类型可以灵活选择结构安排。

主题的层次标题应简短明了,以15字为限,不用标点符号,其层次的划分及编号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不含引言部分),一般用两级,第三级上用圆括号()中间加数字的形式标识。

插图应精选,具有自明性,勿与文中的文字和表格重复。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

表格应精心设计,结构简洁,便于操作,并具有自明性,内容勿与正文、插图重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可适当加注辅助线,但不能用斜线和竖线。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五) 总结部分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与前言部分呼应,指出现有研究中主要研究方法上的优缺点或知识差距,若作者对所综述的主题已经有所研究,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六)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

参考文献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要求不少于30篇。

一.文献综述的引言

包括撰写文献的范围、正文的标题及基本内容提要;

二.文献综述的正文

包括课题研究的历史 (寻求研究问题的发展历程)、现状、基本内容 (寻求认识的进步), 研究方法的分析(寻求研究方法的借鉴),已解决的问题和尚存的问题,重点、详尽地阐述对当前的影响及发展趋势,以便于他人了解该课题研究的起点和切入点。

三.文献综述的结论

概括指出自己对该课题的研究意见,存在的不同意见和有待解决的问题。

四.文献综述的附录

列出参考文献,说明文献综述所依据的资料,增加综述的可信度,便于读者进一步检索。

格式排版说明:

1 文献综述做成word格式文档打印(A4纸)

2 标题 四号字 居中

3 作者信息 小五号 居中

4 摘要 五号字 行距为15倍

5 关键词 五号 左对齐

6 正文 五号字 分段落书字 行距为15倍

7 参考文献 五号字 左对齐 行距为15倍

8 注释 五号字 左对齐 行距为15倍

9 参考文献的序号以 (1)、(2)……的形式进行标注

10注释的序号以 右上标①、②……的形式,录入在参考文献中也以①、②……的形式进行序号标注。

第七十五回  关云长刮骨疗毒  吕子明白衣渡江  却说曹仁见关公落马,即引兵冲出城来;被关平一阵杀回,救关公归寨,拔出臂箭。原来箭头有药,毒已入骨,右臂青肿,不能运动。关平慌与众将商议曰:“父亲若损此臂,安能出敌?不如暂回荆州调理。”于是与众将入帐见关公。公问曰:“汝等来有何事?”众对曰:“某等因见君侯右臂损伤,恐临敌致怒,冲突不便。众议可暂班师回荆州调理。”公怒曰:“吾取樊城,只在目前;取了樊城,即当长驱大进,径到许都,剿灭操贼,以安汉室。岂可因小疮而误大事?汝等敢慢吾军心耶!”平等默然而退。

  众将见公不肯退兵,疮又不痊,只得四方访问名医。忽一日,有人从江东驾小舟而来,直至寨前。小校引见关平。平视其人:方巾阔服,臂挽青囊;自言姓名,乃沛国谯郡人,姓华,名伦,字元化。因闻关将军乃天下英雄,今中毒箭,特来医治。平曰:“莫非昔日医东吴周泰者乎?”佗曰:“然。”平大喜,即与众将同引华佗入帐见关公。时关公本是臂疼,恐慢军心,无可消遣,正与马良弈棋;闻有医者至,即召入。礼毕,赐坐。茶罢,佗请臂视之。公袒下衣袍,伸臂令佗看视。佗曰:“此乃弩箭所伤,其中有乌头之药,直透入骨;若不早治,此臂无用矣。”公曰:“用何物治之?”佗曰:“某自有治法,但恐君侯惧耳。”公笑曰:“吾视死如归,有何惧哉?”佗曰:“当于静处立一标柱,上钉大环,请君侯将臂穿于环中,以绳系之,然后以被蒙其首。吾用尖刀割开皮肉,直至于骨,刮去骨上箭毒,用药敷之,以线缝其口,方可无事。但恐君侯惧耳。”公笑曰:“如此,容易!何用柱环?”令设酒席相待。

  公饮数杯酒毕,一面仍与马良弈棋,伸臂令佗割之。佗取尖刀在手,令一小校捧一大盆于臂下接血。佗曰:“某便下手,君侯勿惊。”公曰:“任汝医治,吾岂比世间俗子,惧痛者耶!”佗乃下刀,割开皮肉,直至于骨,骨上已青;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帐上帐下见者,皆掩面失色。公饮酒食肉,谈笑弈棋,全无痛苦之色。

  须臾,血流盈盆。佗刮尽其毒,敷上药,以线缝之。公大笑而起,谓众将曰:“此臂伸舒如故,并无痛矣。先生真神医也!”佗曰:“某为医一生,未尝见此。君侯真天神也!”后人有诗曰:

  “治病须分内外科,世间妙艺苦无多。神威罕及惟关将,圣手能医说华佗。”

  关公箭疮既愈,设席款谢华佗。佗曰:“君侯箭疮虽治,然须爱护。切勿怒气伤触。过百日后,平复如旧矣。”关公以金百两酬之。佗曰:“某闻君侯高义,特来医治,岂望报乎!”坚辞不受,留药一帖,以敷疮口,辞别而去。

  却说关公擒了于禁,斩了庞德,威名大震,华夏皆惊。探马报到许都,曹操大惊,聚文武商议曰:“某素知云长智勇盖世,今据荆襄,如虎生翼。于禁被擒,庞德被斩,魏兵挫锐;倘彼率兵直至许都,如之奈何?孤欲迁都以避之。”司马懿谏曰:“不可。于禁等被水所淹,非战之故;于国家大计,本无所损。今孙、刘失好,云长得志,孙权必不喜;大王可遣使去东吴陈说利害,令孙权暗暗起兵蹑云长之后,许事平之日,割江南之地以封孙权,则樊城之危自解矣。”主簿蒋济曰:“仲达之言是也。今可即发使往东吴,不必迁都动众。”操依允,遂不迁都;因叹谓诸将曰:“于禁从孤三十年,何期临危反不如庞德也!今一面遣使致书东吴,一面必得一大将以当云长之锐。”言未毕,阶下一将应声而出曰:“某愿往。”操视之,乃徐晃也。操大喜,遂拨精兵五万,令徐晃为将,吕建副之,克日起兵,前到阳陵坡驻扎;看东南有应,然后征进。

  却说孙权接得曹操书信,览毕,欣然应允,即修书发付使者先回,乃聚文武商议。张昭曰:“近闻云长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操欲迁都以避其锋。今樊城危急,遣使求救,事定之后,恐有反覆。”权未及发言,忽报吕蒙:“乘小舟自陆口来,有事面禀。”权召入问之,蒙曰:“今云长提兵围樊城,可乘其远出,袭取荆州。”权曰:“孤欲北取徐州,如何?”蒙曰:“今操远在河北,未暇东顾,徐州守兵无多,往自可克;然其地势利于陆战,不利水战,纵然得之,亦难保守。不如先取荆州,全据长江,别作良图。”权曰:“孤本欲取荆州,前言特以试卿耳。卿可速为孤图之。孤当随后便起兵也。”

  吕蒙辞了孙权,回至陆口,早有哨马报说:“沿江上下,或二十里,或三十里,高阜处各有烽火台。”又闻荆州军马整肃,预有准备,蒙大惊曰:“若如此,急难图也。我一时在吴侯面前劝取荆州,今却如何处置?”寻思无计,乃托病不出,使人回报孙权。权闻吕蒙患病,心甚怏怏。陆逊进言曰:“吕子明之病,乃诈耳,非真病也。”权曰:“伯言既知其诈,可往视之。”陆逊领命,星夜至陆口寨中,来见吕蒙,果然面无病色。逊曰:“某奉吴侯命,敬探子明贵恙。”蒙曰:“贱躯偶病,何劳探问。”逊曰:“吴侯以重任付公,公不乘时而动,空怀郁结,何也?”蒙目视陆逊,良久不语。逊又曰:“愚有小方,能治将军之疾,未审可用否?”蒙乃屏退左右而问曰:“伯言良方,乞早赐教。”逊笑曰:“子明之疾,不过因荆州兵马整肃,沿江有烽火台之备耳。予有一计,令沿江守吏,不能举火;荆州之兵,束手归降,可乎?”蒙惊谢曰:“伯言之语,如见我肺腑。愿闻良策。”陆逊曰:“云长倚恃英雄,自料无敌,所虑者惟将军耳。将军乘此机会,托疾辞职,以陆口之任让之他人,使他人卑辞赞美关公,以骄其心,彼必尽撤荆州之兵,以向樊城。若荆州无备,用一旅之师,别出奇计以袭之,则荆州在掌握之中矣。”蒙大喜曰:“真良策也!”

  由是吕蒙托病不起,上书辞职。陆逊回见孙权,具言前计。孙权乃召吕蒙还建业养病。蒙至,入见权,权问曰:“陆口之任,昔周公谨荐鲁子敬以自代,后子敬又荐卿自代,今卿亦须荐一才望兼隆者,代卿为妙。”蒙曰:“若用望重之人,云长必然提备。陆逊意思深长,而未有远名,非云长所忌;若即用以代臣之任,必有所济。”权大喜,即日拜陆逊为偏将军、右都督,代蒙守陆口。逊谢曰:“某年幼无学,恐不堪重任。”权曰:“子明保卿,必不差错。卿毋得推辞。”逊乃拜受印绶,连夜往陆口;交割马步水三军已毕,即修书一封,具名马、异锦、酒礼等物,遣使赍赴樊城见关公。

  时公正将息箭疮,按兵不动。忽报:“江东陆口守将吕蒙病危,孙权取回调理,近拜陆逊为将,代吕蒙守陆口。今逊差人赍书具礼,特来拜见。”关公召入,指来使而言曰:“仲谋见识短浅,用此孺子为将!”来使伏地告曰:“陆将军呈书备礼:一来与君侯作贺,二来求两家和好。幸乞笑留。”公拆书视之,书词极其卑谨。关公览毕,仰面大笑,令左右收了礼物,发付使者回去。使者回见陆逊曰:“关公欣喜,无复有忧江东之意。”

  逊大喜,密遣人探得关公果然撤荆州大半兵赴樊城听调,只待箭疮痊可,便欲进兵。逊察知备细,即差人星夜报知孙权,孙权召吕蒙商议曰:“今云长果撤荆州之兵,攻取樊城,便可设计袭取荆州。卿与吾弟孙皎同引大军前去,何如?”孙皎字叔明,乃孙权叔父孙静之次子也。蒙曰:“主公若以蒙可用则独用蒙;若以叔明可用则独用叔明。岂不闻昔日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事虽决于瑜,然普自以旧臣而居瑜下,颇不相睦;后因见瑜之才,方始敬服?今蒙之才不及瑜,而叔明之亲胜于普,恐未必能相济也。”

  权大悟,遂拜吕蒙为大都督,总制江东诸路军马;令孙皎在后接应粮草。蒙拜谢,点兵三万,快船八十余只,选会水者扮作商人,皆穿白衣,在船上摇橹,却将精兵伏于冓鹿船中。次调韩当、蒋钦、朱然、潘璋、周泰、徐盛、丁奉等七员大将,相继而进。其余皆随吴侯为合后救应。一面遣使致书曹操,令进兵以袭云长之后;一面先传报陆逊,然后发白衣人,驾快船往浔阳江去。昼夜趱行,直抵北岸。江边烽火台上守台军盘问时,吴人答曰:“我等皆是客商,因江中阻风,到此一避。”随将财物送与守台军士。军士信之,遂任其停泊江边。约至二更,冓鹿中精兵齐出,将烽火台上官军缚倒,暗号一声,八十余船精兵俱起,将紧要去处墩台之军,尽行捉入船中,不曾走了一个。于是长驱大进,径取荆州,无人知觉。将至荆州,吕蒙将沿江墩台所获官军,用好言抚慰,各各重赏,令赚开城门,纵火为号。众军领命,吕蒙便教前导。比及半夜,到城下叫门。门吏认得是荆州之兵,开了城门。众军一声喊起,就城门里放起号火。吴兵齐入,袭了荆州。吕蒙便传令军中:“如有妄杀一人,妄取民间一物者,定按军法。”原任官吏,并依旧职。将关公家属另养别宅,不许闲人搅扰。一面遣人申报孙权。

  一日大雨,蒙上马引数骑点看四门。忽见一人取民间箬笠以盖铠甲,蒙喝左右执下问之,乃蒙之乡人也。蒙曰:“汝虽系我同乡,但吾号令已出,汝故犯之,当按军法。”其人泣告曰:“其恐雨湿官铠,故取遮盖,非为私用。乞将军念同乡之情!”蒙曰:“吾固知汝为覆官铠,然终是不应取民间之物。”叱左右推下斩之。枭首传示毕,然后收其尸首,泣而葬之。自是三军震肃。

  不一日,孙权领众至。吕蒙出郭迎接入衙。权慰劳毕,仍命潘濬为治中,掌荆州事;监内放出于禁,遣归曹操;安民赏军,设宴庆贺。权谓吕蒙曰:“今荆州已得,但公安傅士仁、南郡糜芳,此二处如何收复?”言未毕,忽一人出曰:“不须张弓只箭,某凭三寸不烂之舌,说公安傅士仁来降,可乎?”众视之,乃虞翻也。权曰:“仲翔有何良策,可使傅士仁归降?”翻曰:“某自幼与士仁交厚;今若以利害说之,彼必归矣。”权大喜,遂令虞翻领五百军,径奔公安来。

  却说傅士仁听知荆州有失,急令闭城坚守。虞翻至,见城门紧闭,遂写书拴于箭上,射入城中。军士拾得,献与傅士仁。士仁拆书视之,乃招降之意。览毕,想起“关公去日恨吾之意,不如早降。”即令大开城门,请虞翻入城。二人礼毕,各诉旧情。翻说吴侯宽洪大度,礼贤下土;士仁大喜,即同虞翻赍印绶来荆州投降。孙权大悦,仍令去守公安。吕蒙密谓权曰:“今云长未获,留士仁于公安,久必有变;不若使往南郡招糜芳归降。”权乃召傅士仁谓曰:“糜芳与卿交厚,卿可招来归降,孤自当有重赏。”傅士仁慨然领诺,遂引十余骑,径投南郡招安糜芳。正是:今日公安无守志,从前王甫是良言。未知此去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第七十六回  徐公明大战沔水  关云长败走麦城  却说糜芳闻荆州有失,正无计可施。忽报公安守将傅士仁至,芳忙接入城,问其事故。士仁曰:“吾非不忠。势危力困,不能支持,我今已降东吴。将军亦不如早降。”芳曰:“吾等受汉中王厚恩,安忍背之?“士仁曰:“关公去日,痛恨吾二人;倘一日得胜而回,必无轻恕。公细察之。”芳曰:“吾兄弟久事汉中王,岂可一朝相背?”正犹豫间,忽报关公遣使至,接入厅上。使者曰:“关公军中缺粮,特来南郡、公安二处取白米十万石,令二将军星夜解去军前交割。如迟立斩。”芳大惊,顾谓傅士仁曰:“今荆州已被东吴所取,此粮怎得过去?”士仁厉声曰:“不必多疑!”遂拔剑斩来使于堂上。芳惊曰:“公如何斩之?”士仁曰:“关公此意,正要斩我二人。我等安可束手受死?公今不早降东吴,必被关公所杀。”正说间,忽报吕蒙引兵杀至城下。芳大惊,乃同傅士仁出城投降。蒙大喜,引见孙权。权重赏二人。安民已毕,大犒三军。

  时曹操在许都,正与众谋士议荆州之事,忽报东吴遣使奉书至。操召人,使者呈上书信。操拆视之,书中具言吴兵将袭荆州,求操夹攻云长;且嘱:“勿泄漏,使云长有备也。”操与众谋士商议,主簿董昭曰:“今樊城被困,引颈望救,不如令人将书射入樊城,以宽军心;且使关公知东吴将袭荆州。彼恐荆州有失,必速退兵,却令徐晃乘势掩杀,可获全功。”操从其谋,一面差人催徐晃急战;一面亲统大兵,径往洛阳之南阳陵坡驻扎,以救曹仁。

  却说徐晃正坐帐中,忽报魏王使至。晃接入问之,使曰:“今魏王引兵,已过洛阳;令将军急战关公,以解樊城之困。”正说间,探马报说:“关平屯兵在偃城,廖化屯兵在四冢:前后一十二个寨栅,连络不绝。”晃即差副将徐商、吕建假着徐晃旗号,前赴偃城与关平交战。晃却自引精兵五百,循沔水去袭偃城之后。

  且说关平闻徐晃自引兵至,遂提本部兵迎敌。两阵对圆,关平出马,与徐商交锋,只三合,商大败而走;吕建出战,五六合亦败走。平乘胜追杀二十余里,忽报城中火起。平知中计,急勒兵回救偃城。正遇一彪军摆开,徐晃立马在门旗下,高叫曰:“关平贤侄,好不知死!汝荆州已被东吴夺了,犹然在此狂为!”平大怒,纵马轮刀,直取徐晃;不三四合,三军喊叫,偃城中火光大起。平不敢恋战,杀条大路,径奔四冢寨来。廖化接着。化曰:“人言荆州已被吕蒙袭了,军心惊慌,如之奈何?”平曰:“此必讹言也。军士再言者斩之。”忽流星马到,报说正北第一屯被徐晃领兵攻打。平曰:“若第一屯有失,诸营岂得安宁?此间皆靠沔水,贼兵不敢到此。吾与汝同去救第一屯。”廖化唤部将分付曰:“汝等坚守营寨,如有贼到,即便举火。”部将曰:“四冢寨鹿角十重,虽飞鸟亦不能入,何虑贼兵!”于是关平、廖化尽起四冢寨精兵,奔至第一屯住紥。关平看见魏兵屯于浅山之上,谓廖化曰:“徐晃屯兵,不得地利,今夜可引兵劫寨。”化曰:“将军可分兵一半前去,某当谨守本寨。”

  是夜,关平引一枝兵杀入魏寨,不见一人。平知是计,火速退时,左边徐商,右边吕建,两下夹攻。平大败回营,魏兵乘势追杀前来,四面围住。关平、廖化支持不住,弃了第一屯,径投四冢寨来。早望见寨中火起。急到寨前,只见皆是魏兵旗号。关平等退兵,忙奔樊城大路而走。前面一军拦住,为首大将,乃是徐晃也。平、化二人奋力死战,夺路而走,回到大寨,来见关公曰:“今徐晃夺了偃城等处;又兼曹操自引大军,分三路来救樊城;多有人言荆州已被吕蒙袭了。”关公喝曰:“此敌人讹言,以乱我军心耳!东吴吕蒙病危,孺子陆逊代之,不足为虑!”

  言未毕,忽报徐晃兵至。公令备马。平谏曰:“父体未痊,不可与敌。”公曰:“徐晃与吾有旧,深知其能;若彼不退,吾先斩之,以警魏将。”遂披挂提刀上马,奋然而出。魏军见之,无不惊惧。公勒马问曰:“徐公明安在?”魏营门旗开处,徐晃出马,欠身而言曰:“自别君侯,倏忽数载,不想君侯须发已苍白矣!忆昔壮年相从,多蒙教诲,感谢不忘。今君侯英风震于华夏,使故人闻之,不胜叹羡!兹幸得一见,深慰渴怀。”公曰:“吾与公明交契深厚,非比他人;今何故数穷吾儿耶?”晃回顾众将,厉声大叫曰:“若取得云长首级者,重赏千金!”公惊曰:“公明何出此言?”晃曰:“今日乃国家之事,某不敢以私废公。”言讫,挥大斧直取关公。公大怒,亦挥刀迎之。战八十余合,公虽武艺绝伦,终是右臂少力。关平恐公有失,火急鸣金,公拨马回寨。忽闻四下里喊声大震。原来是樊城曹仁闻曹操救兵至,引军杀出城来,与徐晃会合,两下夹攻,荆州兵大乱。关公上马,引众将急奔襄江上流头。背后魏兵追至。关公急渡过襄江,望襄阳而奔。忽流星马到,报说:“荆州已被吕蒙所夺,家眷被陷。”关公大惊。不敢奔襄阳,提兵投公安来。探马又报:“公安傅士仁已降东吴了。”关公大怒。忽催粮人到,报说:“公安傅士仁往南郡,杀了使命,招糜芳都降东吴去了。”

  关公闻言,怒气冲塞,疮口迸裂,昏绝于地。众将救醒,公顾谓司马王甫曰:“悔不听足下之言,今日果有此事!”因问:“沿江上下,何不举火?”探马答曰:“吕蒙使水手尽穿白衣,扮作客商渡江,将精兵伏于冓鹿之中,先擒了守台士卒,因此不得举火。”公跌足叹曰:“吾中奸贼之谋矣!有何面目见兄长耶!”管粮都督赵累曰:“今事急矣,可一面差人往成都求救,一面从旱路去取荆州。”关公依言,差马良、伊籍赍文三道,星夜赴成都求救;一面引兵来取荆州,自领前队先行,留廖化、关平断后。

  却说樊城围解,曹仁引众将来见曹操,泣拜请罪。操曰:“此乃天数,非汝等之罪也。”操重赏三军,亲至四冢寨周围阅视,顾谓众将曰:“荆州兵围堑鹿角数重,徐公明深入其中,竟获全功。孤用兵三十余年,未敢长驱径入敌围。公明真胆识兼优者也!”众皆叹服。操班师还于摩陂驻扎。徐晃兵至,操亲出寨迎之,见晃军皆按队伍而行,并无差乱。操大喜曰:“徐将军真有周亚夫之风矣!”遂封徐晃为平南将军,同夏侯尚守襄阳,以遏关公之师。操因荆州未定,就屯兵于摩陂,以候消息。

  却说关公在荆州路上,进退无路,谓赵累曰:“目今前有吴兵,后有魏兵,吾在其中,救兵不至,如之奈何?”累曰:“昔吕蒙在陆口时,尝致书君侯,两家约好,共诛操贼,今却助操而袭我,是背盟也。君侯暂驻军于此,可差人遗书吕蒙责之,看彼如何对答。”关公从其言,遂修书遣使赴荆州来。

  却说吕蒙在荆州,传下号令:凡荆州诸郡,有随关公出征将士之家,不许吴兵搅扰,按月给与粮米;有患病者,遣医治疗。将士之家,感其恩惠,安堵不动。忽报关公使至,吕蒙出郭迎接入城,以宾礼相待。使者呈书与蒙。蒙看毕,谓来使曰:“蒙昔日与关将军结好,乃一己之私见;今日之事,乃上命差遣,不得自主。烦使者回报将军,善言致意。”遂设宴款待,送归馆驿安歇。于是随征将士之家,皆来问信;有附家书者,有口传音信者,皆言家门无恙,衣食不缺。

  使者辞别吕蒙,蒙亲送出城。使者回见关公,具道吕蒙之语,并说:“荆州城中,君侯宝眷并诸将家属,俱各无恙,供给不缺。”公大怒曰:“此奸贼之计也!我生不能杀此贼,死必杀之,以雪吾恨!”喝退使者。使者出寨,众将皆来探问家中之事;使者具言各家安好,吕蒙极其恩恤,并将书信传送各将。各将欣喜,皆无战心。

  关公率兵取荆州,军行之次,将士多有逃回荆州者。关公愈加恨怒,遂催军前进。忽然喊声大震,一彪军拦住,为首大将,乃蒋钦也,勒马挺枪大叫曰:“云长何不早降!”关公骂曰:“吾乃汉将,岂降贼乎!”拍马舞刀,直取蒋钦。不三合,钦败走。关公提刀追杀二十余里,喊声忽起,左边山谷中韩当领军冲出,右边山谷中周泰引军冲出,蒋钦回马复战,三路夹攻。关公急撤军回走。行无数里,只见南山冈上人烟聚集,一面白旗招飐,上写“荆州土人”四字,众人都叫本处人速速投降。关公大怒,欲上冈杀之。山崦内又有两军撞出:左边丁奉,右边徐盛;并合蒋钦等三路军马,喊声震地,鼓角喧天,将关公困在垓心。手下将士,渐渐消疏。比及杀到黄昏,关公遥望四山之上,皆是荆州土兵,呼兄唤弟,觅子寻爷,喊声不住。军心尽变,皆应声而去。关公止喝不住,部从止有三百余人。杀至三更,正东上喊声连天,乃是关平、廖化分两路兵杀入重围,救出关公。关平告曰:“军心乱矣,必得城池暂屯,以待援兵。麦城虽小,足可屯扎。”关公从之,催促残军前至麦城,分兵紧守四门,聚将士商议。赵累曰:“此处相近上庸,现有刘封、孟达在彼把守,可速差人往求救兵。若得这枝军马接济,以待川兵大至,军心自安矣。”

  正议间,忽报吴兵已至,将城四面围定。公问曰:“谁敢突围而出,往上庸求救?”廖化曰:“某愿往。”关平曰:“我护送汝出重围。”关公即修书付廖化藏于身畔。饱食上马,开门出城。正遇吴将丁奉截往。被关平奋力冲杀,奉败走,廖化乘势杀出重围。投上庸去了。关平入城,坚守不出。

  且说刘封、孟达自取上庸,太守申耽率众归降,因此汉中王加刘封为副将军,与孟达同守上庸。当日探知关公兵败,二人正议间,忽报廖化至。

  封令请人问之。化曰:“关公兵败,现困于麦城,被围至急。蜀中援兵,不能旦夕即至。特命某突围而出,来此求救。望二将军速起上庸之兵,以救此危。倘稍迟延,公必陷矣。”封曰:“将军且歇,容某计议。”

  化乃至馆驿安歇,专候发兵。刘封谓孟达曰:“叔父被困,如之奈何?”达曰:“东吴兵精将勇;且荆州九郡,俱已属彼,止有麦城,乃弹丸之地;又闻曹操亲督大军四五十万,屯于摩陂:量我等山城之众,安能敌得两家之强兵?不可轻敌。”封曰:“吾亦知之。奈关公是吾叔父,安忍坐视而不救乎?”达笑曰:“将军以关公为叔,恐关公未必以将军为侄也。某闻汉中王初嗣将军之时,关公即不悦。后汉中王登位之后,欲立后嗣,问于孔明,孔明曰:‘此家事也,问关、张可矣,’汉中王遂遣人至荆州问关公,关公以将军乃螟蛉之子,不可僭立,劝汉中王远置将军于上庸山城之地,以杜后患。此事人人知之,将军岂反不知耶?何今日犹沾沾以叔侄之义,而欲冒险轻动乎?”封曰:“君言虽是,但以何词却之?”达曰:“但言山城初附,民心未定,不敢造次兴兵,恐失所守。”封从其言。次日,请廖化至,言:“此山城初附之所,未能分兵相救。”化大惊,以头叩地曰:“若如此,则关公休矣!”达曰:“我今即往,一杯之水,安能救一车薪之火乎?将军速回,静候蜀兵至可也。”化大恸告求,刘封、孟达皆拂袖而入。廖化知事不谐,寻思须告汉中王求救,遂上马大骂出城,望成都而去。

  却说关公在麦城盼望上庸兵到,却不见动静;手下止有五六百人,多半带伤;城中无粮,甚是苦楚。忽报城下一人教休放箭,有话来见君侯。公令放入,问之,乃诸葛瑾也。礼毕茶罢,瑾曰:“今奉吴侯命,特来劝谕将军。自古道:“识时务者为俊杰,今将军所统汉上九郡,皆已属他人类;止有孤城一区,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危在旦夕。将军何不从瑾之言,归顺吴侯,复镇荆襄,可以保全家眷。幸君侯熟思之。”关公正色而言曰:“吾乃解良一武夫,蒙吾主以手足相待,安肯背义投敌国乎?城若破,有死而已。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身虽殒,名可垂于竹帛也。汝勿多言,速请出城,吾欲与孙权决一死战!”瑾曰:“吴侯欲与君侯结秦、晋之好,同力破曹,共扶汉室,别无他意。君侯何执迷如是?”言未毕,关平拔剑而前,欲斩诸葛瑾。公止之曰:“彼弟孔明在蜀,佐汝伯父,今若杀彼,伤其兄弟之情也。”遂令左右逐出诸葛瑾。瑾满面羞惭,上马出城,回见吴侯曰:“关公心如铁石,不可说也。”孙权曰:“真忠臣也!似此如之奈何?’吕范曰:“某请卜其休咎。”权即令卜之。范揲蓍成象,乃“地水师卦”,更有玄武临应,主敌人远奔。权问吕蒙曰:“卦主敌人远奔,卿以何策擒之?”蒙笑曰:“卦象正合某之机也。关公虽有冲天之翼,飞不出吾罗网矣!”正是:龙游沟壑遭虾戏,凤入牢笼被鸟欺。毕竟吕蒙之计若何,且看下文分解。

公知们荒唐的大公无私

墨者顾如

孟子曰:“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本是在批利己。却被儒者和某些公知用来批墨。且不说这些人是不是对孟子做了断章取义。我们且先谈谈“大公无私”。

试问:西人之学说,是哪些人主张公人、公权为公人、公权之私?我看是没有的。公权本是众人所立,为的是担负守夜人之看护责任。这是白右的主张。公权本是众人所立,为的是为其公民服务。这是白左的主张。无论白左、白右,都没有主张公人、公权为公人、公权之私。那么“大公无私”这句话就没有错。为什么公知们要批”大公无私“呢?没有理由啊。也许公知批”大公无私“是在批要求百姓无私。他们引用斯密的”看不见的手“。人人为私利而为之,从而也就实现了人们的互利。所以私利、为私并不是恶。也许这才是他们的本意。

那么公知们就应该批儒而不是批墨。特别要集中批孟子。为什么呢?因为孟子又曰:

“为人臣者怀利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利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利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终去仁义,怀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注意到儒家君臣、父子、兄弟都是被服从者何服从者关系。孟子这句话表达了:下位者对上位者、百姓对统治者不能带私利。主张的是百姓对公权的无私。而不是公权对百姓的无私。公知应该认真地去批判这位儒家圣人。当然,儒家并非不谋求私利。《孝经》曰:“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盖士之孝也。《诗》云:“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孔子为儒者们指出了谋食之路:通过竭心尽力地孝忠君王谋食。如此则没有辜负父母给他的身子。那么此处是不是与儒家的”利合于义“说矛盾呢?在儒家学说中并没有矛盾。因为儒家之大义就是,君臣、父子、兄弟、夫妇。就是下位者对上位者的遵从。而且上位者是利益分配者。《论语》曰:”不士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注意”大伦“这个词。遍查儒家自著经典,其中也只有一处提到”大义“一词。那是讲某人杀掉了自己想造反的儿子,儒者们指称这是”大义灭亲“。注意,大义灭亲这个词的出处就是这里。正因为儒家大义是君臣父子,所以儒家认为从君主那里获得赏赐并不是”怀私利“。怀私利,在儒家是指除了拿君王赏赐之外的收入。也就是个人利益要服从君王的分配。私利服从公利。因为在儒家是公、国、君不分的。也许有人辩解说,孟子只是指除了拿工资之外,不要贪污。这只是其中一义而已。因为孟子又说:”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这就是儒家的差等之爱。君王谋私在儒家是正义的。还有儒家的“亲亲为大”、“亲亲相隐”之类。在现代人眼里也是谋私,在儒家却不是。所以完整的理解,只能是“私利服从公利”。这才是公知们要批判的东西。

儒家这种私利服从公利的主张,也就是公知们应该去批判的主张。在墨家是没有的。现在我们一一对应前面提到的儒家思想,看看墨家是怎么说的?对应儒家的“私利害义”,墨家直接就定义:「义,利也」。在墨家看来,人们从政等等做任何事情,本质都是在谋利。在墨子书里,找不到任何指称“私利害义”的语句。公知批墨家“大公无私“是不是无事生非呢?由于墨家认为「义,利也」,义的性质是「约」——契约。如此可知正确的公义也就是人们私利的反映。所以墨家也就不可能采用”私利害义“这种提法。这种提法类似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将私利与公义对立。实际上两者根本不是对立的。

对应儒家的“利合于义”,在墨家只能说是“利不违义”。不违与合于,是有本质区别的。打个比方容易理解。义,路也。我们就以道路为比方。应该走这条路,这是合于义。走那条路都行,只要不堵住、破坏了这条路,这是不违义。用西学来说,则是哈耶克的“非正义”观点。不应该规定哪些事情是正义的,而应该规定哪些事情是不正义的。只要不是不正义的,就是正义的。儒家是要搞教化的,墨家是要除害的。搞教化是规定正义,除害是不要做不正义的事。

忠孝在先秦可以互换使用。墨子曰:「仁者之为天下度也,辟之无以异乎孝子之为亲度也」。与儒家之孝君相反,墨家认为天下人才是君王忠孝的对象。对应于儒者的干禄热情。墨家也不热衷弟子们走仕途。在墨子书中,有个一开始就以从政为目的的告子,是作为被批评的对象出现的。墨子将墨家弟子分作谈辩、说书、从事三大类。其中只有谈辩类是从政的。而儒家也分文学、政事、道德三类,全部是从政的。从政是一个职业,而墨家更主张「赖其力」。「赖其力者主,不赖其力者不主」。饭碗是别人给的,那就不是「赖其力」。

大义灭亲这种词汇,在墨家自身是没有的。前面提到儒家大义,实际就是君臣父子的等级服从。所以儒家提大义灭亲,只对臣子和百姓们有约束。对君王是没有意义的。君王无论做什么,只要于保住权位有利,那么都是在维护君臣父子的等级服从。也就是说:对君王来说,大义就是亲亲,亲亲就是大义。有人批儒家理论关于大义灭亲和亲亲有矛盾。是因为没读过儒家自著经典,顶多浏览了一下儒者们的美化之辞。其实要不要大义灭亲,就现代人的观念而言,关键在义由谁制定,量刑是否合适。并非不主张大义灭亲。只是不主张儒家的”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反对这种底子的法律滥杀。否则任何掌权者,当他的亲人犯法达到量刑程度,他也得让他的亲人去受刑。顶多是回避,而不是儒家的背起杀人犯亲人逃跑,更不是拿天下的一块地封给犯罪的亲人,让他离开了事。实际上现代人是主张了大义灭亲的。争执点只在是否法治,而法治又内含法律是由人们共同制定的。墨家恰恰主张,法律应该由人们”举公义“而生成。先秦的公统统指代君王,因为当时君、国、公不分。正因为如此,墨子书全书不用“公”字。唯一的例外是《尚贤》篇:「举公义,辟私怨」。公义是百姓举出来的。下位者从下举到上,这是“举”;上位者到下面拿,这是“取”。墨家又主张法律应该由人们”见善不善必以告“的法庭辩论方式生成。主张法律如果不符合人们的固有意识就不成其为法律。而且墨家也不主张儒家的亲亲相隐,而主张「上下通察。上有隐私遗利,下得而利之」。主张的是透明政权。这确实是大公无私,却是对上位者、公权力的要求。而不是对百姓的要求。

墨家说兼爱,也不能用儒家的爱概念理解。儒家的爱概念是与施予相联系的。兼爱就等于兼施。包括物质和道义的施于。加上兼爱的平等意味,那么物质施于的兼爱就等于某种平均分配;道义的施予就等于教化。如此就将墨家思想理解作儒家思想了。孟子就是这样说的:”兼爱之则兼养之“。儒家讲养之,就包括了物质和道义的施予,所谓教养。而墨家不这样理解爱。墨子说,「爱之则食之」。是接受,不是施予。方向恰恰与儒家相反。那么前面用儒家逻辑推理就不成立了。只能用墨家的观念推理墨家思想。接受自己,当然也包括自己的私利,包括自己的意志、性格。墨子说:「(财货)是为周生之本」。本不可以稍离啊!墨家反对官方对经济的任何干涉,这是《经下》的「买无贵」。儒者、公知们批墨经常引用的「士损己益所为」。对比儒家孔孟的”杀身成仁“、”舍身取义“。一是损,一是灭呀!儒家的义,大义是君臣父子。舍身取义,也就内含大义灭亲了!墨家说:「求为义,非为义也」。强求别人为义,是不义的。墨家说:别人不喜欢,你强要他做,那也是不义的。两句都出在《大取》篇。《大取》一半篇幅在批评儒家强求别人为义。儒者、公知们经常引用的「杀己以利天下」。其实只是断开上下文的断章取义,该段恰恰是在批评儒家号召人们”杀身成仁“”舍身取义“。《大取》篇实际是在通过批儒而护卫人们的自由意志权利,反对任何思想的强制。墨子说:「天壤之情,虽上世至圣不可更也」。荀子批判墨子说:墨子重情悦,是”俗“人。这是墨家对自己的性情的接受。爱是接受。爱自己就要接受自己。接受自己的私利、意志、性情啊!同时,兼爱也就要接受每个人的私利、意志、性情。从立法角度,则是兼取众人之义而尚同。《尚同》篇本就是在批驳儒家的大同主张。却被儒者们巧妙篡改和解释成儒家主张了。

回到孟子的”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我们需要联系上下文,不能断章取义:

孟子曰:“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

孟子曰:“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子莫执中。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

孟子曰:“饥者甘食,渴者甘饮,是未得饮食之正也,饥渴害之也。岂惟口腹有饥渴之害?人心亦皆有害。人能无以饥渴之害为心害,则不及人不为忧矣。”

这是原文连续的三段。第一段,为善是尧舜,为利是大盗。典型的儒家义利对立表述。然后第二段提杨墨,一利天下,一不利天下。孟子提出要在其中权取。两段是什么关系呢?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当然,儒家讲到利就与施予相联。而墨家讲到利,与施予是不必然相联的。这里要用儒家概念理解孟子言。儒家还是要利天下的。第三段才表明了孟子这三个段落要表达什么。”饥者甘食,渴者甘饮,是未得饮食之正也,饥渴害之也“。这是说,人的饮食欲望对人是有害的。”岂惟口腹有饥渴之害?人心亦皆有害“。推移到人的欲望对人有害。”人能无以饥渴之害为心害,则不及人不为忧矣“。人不能纵欲饮食,不能任由内心欲望放纵。这种思想,就批杨而言,是说杨朱过于放纵自己的欲望。因为”杨朱为己“。就批墨而言,是批墨子过于幸劳。因为墨子”摩顶放踵“。幸劳其实也是对自己利天下欲望的放纵。与墨家有私无私完全没有关系。反而孟子批墨家太自私。孟子说:”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公明仪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仁义充塞,则率兽食人,人将相食“。杨墨无君无父,不愿意拿出财货公有,导致天下穷人没饭吃。注意,在儒家君、公、国是一码事。无君无父也就是不服从君王,包括了向君王献出财货、利益。墨家确实不主张官方搞福利,而主张百姓互助。被孟子批判。孟子声称什一税,实际上农业王朝税率如大清,才4-5%。在古代什一税是高税率!西方教会抽什一税,老百姓们直接躲起来抗税了!儒者、公知们脱离古代的情境,指称孟子要求低税根本就是错误的。由此解放孟子,然后从孟子的”摩顶放踵利天下”想象出墨家搞平均主义,当然也是错误的。其中不但是在用儒家爱概念理解墨家,而且无视了孔孟等要求的井田制公有。所以用孟子的话批墨家“大公无私”云云根本是无中生有。

前面我们看到,公知们反复错乱使用中文词汇。特别是用儒家概念理解墨家。其实墨子书里回避好些儒家使用的词汇。像恕、公等等,能回避的就回避。回避不了的,像仁义,就要做正名。有一位儒家的大学者写了一本书,声称:在中文范围内想批判儒家是不可能的。因为是儒家意识制造了中文的词汇。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你只要采用了儒家的词汇,那么人们自然会用儒家的概念思考。那么你想表达的东西就被扭曲了。批评墨家大义灭亲、大公无私,都属于这种情况。墨家反对儒家的整套思想,不使用”大义灭亲“这个词。甚至不使用大义这个词。因为当时儒家已经污染了这个词,墨家提大义这个词,人们就会错误理解。先秦的墨子就已经察觉了,而我们现在的公知们仍然未能察觉,是非常遗憾的。我们声称自己懂逻辑,讲逻辑。然而逻辑的初始就是对概念的正确运用。不考察概念而运用之,自然会导致颠倒错乱。导致了本文所要提出的:公知们荒唐的大公无私。

公者必须无私。大公无私这个词,只要离开儒家语境。不是反过来要求百姓无私,而是要求公者无私、权力无私,那么也就正确无疑了。有什么好批的呢?当然,公知们批大公无私,实指马教的大公无私。那么就不应该批墨而应该批儒了。但公知们恰恰引用儒家批墨。借批墨而言他。是不是太错乱了呢?也显得太懦弱了……中国历史上,只要承认儒家学说者,就等于承认君臣父子,等于声称准备为君父服务。

(文中墨家原文,可参看《墨子经义释诂》一书)

一、译文

韩琦任北都的行政长官。他的一个表兄弟献给他一只玉盏,说是耕地的人进入破损的坟墓得到的,玉盏从里到外找不到一点瑕疵,果真是绝无仅有的好东西。韩琦用百两金子答谢他,特别视为珍宝。于是打开醇酒召集负责水运粮食的官员和显要官员,韩琦特意准备了一桌饭。

铺上了绣花的布,把玉盏放在上面,并准备用它来饮酒,向在座宾客劝酒。过了一会儿,一个小吏不小心碰倒了桌子,玉盏全摔得粉碎,在座的客人都很惊愕,那个小吏趴在地上等着发落。

韩琦却神色平静,笑着对在座的宾客说:“东西也有它破损的时候。”又对那个小吏说:“你只是不小心,不是故意的,又有什么罪呢?”韩琦的度量宽大就是这样。

二、原文

《韩琦大度容人》

宋朝:韩琦

韩魏公知北都,有中外亲献玉盏一只,云耕者入坏冢而得,表里无纤瑕可指,真绝宝也。公以百金答之,尤为宝玩。

乃开醇召漕使显官,特设一桌,覆以绣衣,致玉盏其上,且将用之酌酒,遍劝坐客。俄为吏将误触台倒,玉盏俱碎,坐客皆愕然,吏将伏地待罪。

公神色不动,笑谓坐客曰:“物破亦自有时。”谓吏将曰:“汝误也,非故也,何罪之有?”公之量宽大重厚如此。

三、注释     

1、云:说     

2、为:被     

3、答:答谢。     

4、醇:味道浓厚的美酒。     

5、漕使:负责水运粮食的官员。     

6、卓:同“桌”。     

7、且将用之酌酒:并准备用它来进酒。     

8、亦有时:也总有个时候。     

9、得:得到的。     

10、韩魏公:指北宋大臣韩琦,封魏国公。

韩琦出身世宦之家,父韩国华累官至右谏议大夫。韩琦3岁父母去世,由诸兄扶养,“既长,能自立,有大志气。端重寡言,不好嬉弄。性纯一,无邪曲,学问过人”。

天圣五年,弱冠之年考中进士,名列第二,授将作监丞、通判淄州。入直集贤院、监左藏库。景祐元年九月,迁开封府推官。二年十二月,迁度支判官,授太常博士。三年八月,拜右司谏。

扩展资料:

背景

韩琦是北宋时期著名宰相,相州安阳人。出身世宦之家。他与范仲淹率军防御西夏,在军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人称“韩范”。

当时,边疆传颂一首歌谣: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心骨寒;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韩琦一生,历经北宋仁宗、英宗和神宗三朝,亲身经历和参加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如抵御西夏、庆历新政等。

在仕途上,韩琦曾有为相十载、辅佐三朝的辉煌时期,也有被贬在外前后长达十几年的地方任职生涯。但无论在朝中贵为宰相,还是任职在外,韩琦始终替朝廷着想,忠心报国。可以说韩琦,都为北宋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

——韩琦大度容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304749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17
下一篇2024-01-17

随机推荐

  • 妮维雅洁面慕斯好用吗 零皂基的洗面奶

    妮维雅新推出的这个洁面慕斯一上市就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欢和追捧,连女星张钧甯都为他站台,这是一款0皂基,纯氨基酸配方的洗面奶,对皮肤无刺激,很温和。敏感肌和痘痘肌以及孕妈妈们都可以放心的使用哦。妮维雅洁面慕斯好用吗一、0皂基,氨基酸配方

    2024-04-15
    48700
  • 澳蓝纽宝正规吗

    入驻拼多多大概有479个品牌名单,拼多多商品品牌大全--- A:A21、ABC、AK男装、Abckids、AUX奥克斯、奥妙、奥康、安尔乐、安德玛、安琪、安踏、澳乐、澳乐维他、澳佳宝、爱乡亲、爱仕达、爱奇艺、爱得利、爱慕莎、爱护、爱敬、爱法

    2024-04-15
    44800
  • 润熙泉臻润焕颜面膜怎么样

    润熙泉臻润焕颜面膜是一款备受消费者和护肤网红达人喜爱的面膜产品,主要原因如下:1 面膜清透精华液包含多达12种补水保湿成分,5重华熙生物专利玻尿酸HA,立体补水,润养孕期敏肌。2 面膜的核心成分包括5重胜肽、二裂酵母发酵产物滤液、5重玻尿酸

    2024-04-15
    59100
  • 娇韵诗双萃赋活精华

    娇韵诗双萃赋活修护精华露好用吗?评价怎么样啊?娇韵诗娇韵诗双萃赋活修护精华露获得过很多的护肤奖项,大部分人用这款精华都会给好评,使用感也是很不错的,以下是个人使用感受: 精华露刚开始用会感觉有点油,但真的不会闷痘,也不怕油光满面,皮

    2024-04-15
    46100
  • 武惠妃杨贵妃,唐玄宗到底爱武惠妃,还是爱杨贵妃?

    唐玄宗到底爱武惠妃,还是爱杨贵妃 唐玄宗曾经深爱过两个女人,她们分别是武惠妃和杨贵妃。先来说说两人的身世,武惠妃是恒安王武攸止(武则天堂侄)的女儿。生来金枝玉叶,但由于父母病逝,而武周王朝又渐垮台,而沦落为一个小宫女,但她娇丽迷人的容貌和超

    2024-04-15
    36900
  • 用什么化妆脸会发亮

    用什么化妆脸会发亮  用什么化妆脸会发亮,爱美是人的天性,在这个看脸的时代,很多女生都会通过化妆来修饰自己,而正是因为如此市面上的化妆品种类非常多,那么用什么化妆脸会发亮呢?用什么化妆脸会发亮1  化妆

    2024-04-15
    44800
  • 大牌护肤品对应的平替都有什么?

    清莹露和神仙水的区别为价格区别、外观区别、功效区别、适用人群不同、效果区别。1、成分区别:神仙水是由半乳糖酵母的发酵物过滤液组成,除了丁二醇和其它润肤成份之外,没有其它有效成份。清莹露是用水做溶剂,加入了酵母、甘油、适量的乳化剂和酸类,水杨

    2024-04-15
    381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