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控制不住吼孩子,打孩子,该怎么办?

总是控制不住吼孩子,打孩子,该怎么办?,第1张

因为孩子不听话啊!这个理由看似很合理,可很多时候并不全是孩子的错。

作为父母深知,不吼孩子太的难了!虽说我们是受过专业训练的,一般不会乱吼孩子,除非真的忍不住……所以我们一周也就吼娃7天而已…

为啥老是忍不住吼孩子呢?明明母慈子孝,可孩子一犯错,火一点就着?

今天就给精神崩溃的老母亲们,科普一下如何改善「忍不住吼娃,吼完就后悔」的世纪难题!

为啥老是忍不住吼孩子呢?

比如,给宝宝冲的奶死活不喝,在你的吼叫下,宝宝委屈的喝光了奶。之后,你才在家人那里得知,原来,宝宝在回家前吃了几包零食。所以,孩子不是不听话,而是娃真的不饿……

再比如,你上班宝宝怎么都不让你走,可实际上是因为妈妈忙,白天见不到妈妈舍不得才闹着不让走。

亦或者,家长工作不顺心,被领导指责。恰好宝宝吵闹,耐心值急剧下降,就顺势把火发在了孩子身上。

可能许多家长没发现,孩子因为不会辩解,常常无意间成了大人们情绪发泄的出口。实际上孩子们犯的小错,还不足以让你大发雷霆。但由于坏情绪作祟,莫名让孩子背负了坏结果的“受气包”。

如果在吼孩子之前,了解一下宝宝闹人的前因后果。

吼之前扪心自问一下,自己是不是没休息好?工作不顺心?太累了?

先自我调整一下情绪,或许就能忍住不吼孩子,理性的与孩子沟通。

那么,怎么做才能有效的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让坏情绪左右?咱接着往下看!

要“戒吼”试试这七招!

第一招:短暂离开

就是离开现场,远离让你怒火攻心的人和环境。

但是不要啥也不说的离开,而是告诉孩子:「妈妈很生气,要出去冷静一下!」

正所谓眼不见心不烦,等自己冷静下来或找到解决办法后再和孩子沟通。

第二招:深呼吸

找一个安静的地方放松,深呼吸四五次,而且越慢越好。这样随着你的注意力转移到呼吸上。

你的情绪曲线会慢慢回落,各种情绪信号减弱、消失,就能够感到情绪渐渐平静了。

第三招:拍凉水

想发火就去卫生间,卫生间有镜子和自来水。

前者让你看看自己生气的样子有多丑和可怕。

后者,可以让你的情绪稳定下来。比如用凉水洗脸,能让高涨的情绪得到些许缓解。

第四招:换个人看孩子

自己生气、想吼孩子之前,可以让家里其他人照看孩子。

自己呢就做一些重复性的事情,比如:狂刷某宝「有好货」推荐、做家务、跑步等,都能让你的情绪得到缓解。

第五招:设置“终止词”

在平常和家人、孩子商讨出一个“关键词”,每当争执发生时,说出这个词后就必须立即停止吵闹。

比如,「冷静」、「你还爱我吗?」、「别生气了」…

宝妈可以告诉宝宝,你觉得妈妈生气了,就问妈妈「妈妈你还爱我吗?」,妈妈听到这个词就不会生气了。

由于之前的约定,加上这些词的特殊意义,会在很大程度上把你将要失控的情绪拉回到理智的范围。

第六招:立flag奖励自己

设置一个时间范围和奖励物品,也能有效的抑制自己的情绪。

比如,如果我一周之内不吼孩子,就奖励自己一双心仪却舍不得买的鞋子。一个月内不吼孩子,就让老公奖励我一个包包……以此类推。

当然也有惩罚机制。

同样,如果一个月内吼孩子超过3次,就罚自己一月不能喝奶茶或一个月不能买买买。

第七招:发泄情绪

忍无可忍,无需再忍。

如果以上都不奏效,那么就找个没人的地方吼一嗓子,或进卧室摔摔枕头。

总之,把坏情绪发泄出去,才能更理性的解决孩子的问题。

吼完孩子要懂得善后

情绪容易失控的家长,可能会养出患得患失,缺乏安全感的孩子。

有的孩子还会学会以暴制暴,沿袭了父母的暴躁型性格;

有的孩子屡屡被压制,认为自己总犯错误,自己太笨,会产生自卑心理,形成胆小怯懦的性格;

也有的孩子学会了顺从,形成委屈自己,迁就他人的讨好型性格。

所以,家长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如果实在忍不住吼了孩子,也要懂得正确善后。

比如,放下身段承认自己吼宝宝不对,向宝宝认错。道完歉倾听宝宝为啥要这么做,然后指出错误和解决方法。切勿一味地指责宝宝,给宝宝“贴标签”。

孩子是你唯一敢得罪,但不会记恨你的人。你再吼Ta,再责备Ta。只要你说一句「来抱抱」,Ta就会小跑着再次投入你的怀抱。

1、向孩子了解清楚,别的小朋友为什么欺侮她,你再把事情告诉老师,让老师对打人的小朋友进行教育、处理。不过,告诉的时候,不要让打人的小朋友看见,以免对孩子进行报复。

2、教育孩子要对打人的小朋友讲友好相处的道理:“你要玩我的某某,我可以给你玩,但是,你不能拿走独玩”,“你要先玩滑梯,可以,但下次我先玩”,如果打人的孩子不听,还是打骂,则告诉老师,让老师来处理。同样,告诉的时候,也不要让打人的小朋友看见,以免报复。

3、孩子长大一点以后,可以对她说:“帮助打人的小朋友改正打人的毛病,让他也做一个好孩子是你的责任。你不帮助他,是你没有尽到责任,这也是不对的”,以此来教育她不要姑息打人的小朋友。

4、用谦让、共享玩具的实际行动去感染小朋友,有时反而比又抢又夺效果好。

孩子们入园已经快两个月了,在幼儿园能处于一种放松状态,这时孩子的行为问题就出现了,抢东西、打架、咬人等等。作为 家长和老师,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建立孩子们的规则意识,知道哪些行为是可以做的,哪些行为是不可以的,为孩子的独立发展创设一个有秩序的环境。

孩子在幼儿园生活了,也就意味着孩子离开了父母的怀抱,小脚踏入社会,开始了社会交往。成人正视孩子与同伴的交往,正确对待孩子之间的矛盾,将有益于孩子情商的发展;同时为孩子交往敏感期奠定良好的基础。

说到孩子打架,做父母的既不希望孩子在外惹事生非,引得别人三天两头上门告状,也不愿总看到孩子哭哭啼啼,受人欺负,那么,孩子打架,家长咋办?孩子在家,家长咋教?

一、 重视打架

在大人的潜意识里,我们多多少少是惧怕矛盾、惧怕打架的。我们从来以“听话”、“乖”、来区分“好孩子”“坏孩子”。但是心理学家说,一个正在向独立、自我完善方向发展的孩子不可能事事与别人保持一致,差异是极为正常的,打架也就在所难免。一些幼儿教育家甚至认为打架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日本爱珠幼儿园副园长解释说:“简单来说,孩子在打架中学会了社会知识。比如在幼儿园中,夺取别人玩具供自己玩的孩子也会做稍许自我反省,而将东西归还原主。” 这将有助于孩子规则的建立。

日本教育学博士高野清纯也认为“打架能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因为彼此被打,双方都痛。孩子就学会了换位思考,由自己的痛会想到对方一定也很痛。从而产生自尊心,并且逐渐认识到,通过暴力是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的。此时成人加以引导,让孩子通过语言来解决问题,久而久之,语言表达呈上升趋势后,孩子就学会了倾诉和表白。

当然,父母煽动挑唆自己的孩子去打架,尤其是那些本来就有攻击倾向的孩子,这样做是绝对错误的,也是非常糊涂的。打架是孩子们集体活动之一。孩子只单纯的掌握进攻性,说起来是那个孩子的大不幸。依教育学家们的分析,打架的孩子各有各的不同:有的孩子不会克制自己,在家里有不愉快的事就到外面去发泄,有的孩子是因为缺少社交技巧,不打架就不知道怎么与同伴相处,也有一些孩子是想利用拳头树立自己在同伴中的权威,还有一些孩子仅仅是模仿,模仿大人,模仿电视等。孙瑞雪老师讲过:“不好的东西不看,不好的东西不听。我们要给与孩子最美好的!”作为老师,我们建议,奥特曼之类暴力片子就不要给孩子看了,家庭中也要杜绝暴力的语言和行为。据《少儿健康》报道----此类暴力片中的暴力环节对幼儿大脑刺激较强,容易引发幼儿神经性抽搐等症状。

家长们一定要以身作则,平常教给孩子适当的社交技巧,鼓励他们运用这些技巧解决自己的争端,当然非常严重的打架需要大人的干预。

一般的孩子在3——6岁时没有道德感的,两三岁的孩子之间的打架,完全是由于夺人东西或者东西被人夺的简单原因所致。3岁前,不明道理,加之口腔的敏感期,手的敏感期。如果任其所为,几会没有限度,往往会用口手并用,手里无论拿着什么东西就只管打人,会出现危险。在此情况下,大人不能仅仅说“住手,这是粗野的行为不可以”,最明智的办法是把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孩子感兴趣的对象身上。如可以说:“喂,那里有只好玩的猫咪。”

孩子3岁时,打起架来是很凶的,为避免危险,应该加强看管。四五岁的孩子力气不相上下,也有了一定的自制力,一般没什么危险,在力量差异较大的打架中,大人要适当干预,并给以仲裁。

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建立孩子们的规则意识,蒙特梭利的教育观是这样的:“help me to do by myself(请帮助我,让我自己做)”

如果孩子从小就由双亲袒护而没有打架的经历,在遇到和小朋友的冲突时,自然不知道如何调整自己。

二、 引导方略

跟孩子讲明在解决不同意见时可以应用和不可以运用的方法。

告诉孩子你希望他在碰的到争持时怎样做,比如可以让孩子对同伴说:“毛毛,我们不要打架,现在该扬扬玩了。下一次就轮到你玩球了。”如果孩子用讲道理的方式对待朋友,父母应给予表扬。久而久之,孩子能从中体会到道理的分量,也可以品尝到化干戈为玉帛的甜头。

对攻击性较强的孩子,应减少生活环境中可能导致儿童攻击性行为的产生因素,包括平时家长不经意的娇宠所造成的霸气及带有暴力情节的影视录象等。其实孩子攻击他人,是想通过这种方法达到自我表现的目的,这就需要父母好好引导,提高其辨别是非的能力。同时家长应注意与孩子的情感联系,为孩子树立良好的行为榜样。

父母和孩子一起在家饲养狗、猫、金鱼等,从日常生活的小事中,教给孩子对待弱者的方法,这一点尤为重要。

对孩子与同伴间的矛盾冲突,家长不要偏袒自己的孩子,放手让孩子学习自己解决问题,如果孩子犯错,必须要求他道歉。让他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是培养他责任感的好时机。

对生性胆怯、总受人欺负的孩子,与其一味的指责他“你怎么不知道还手”,还不如先让他多和性情相近的孩子或者年纪小的孩子玩,先树立自信,再从讲道理解决问题入门,学会解决冲突的最佳方法。

家长还可以设计出不同的情景,相互扮演不同角色。几次实战下来,让孩子明白,拳头不是不能用,但绝对不能滥用,凡事都是可以运用规则来解决和保护自己的。

孩子打架怎么办?(2)

其实,幼儿打架不一定全是坏事情,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幼儿只懂得进攻或只懂得退缩,对其个性发展都是不利的。

孩子之间打架有多种原因,作为家长要分清情况区别对待。

(1)如果幼儿是相互打着玩,那就让他们玩吧,打斗的动作也是他们学习的内容,这时家长不要看成是不道德的行为,大惊小怪,或严肃的态度,或紧张的情绪,都会让幼儿在无意中发现秘密和乐趣。反而更喜欢打架。

(2)如果发现问题有可能朝着暴力的倾向发展的话,家长可以对孩子说“暂停、要和平,”用正向引导法。

(3)孩子相互之间的误解,误碰造成的打架,家长与孩子分析情况,讲明正确的道理,例如对不起,是我不小心的,这些礼貌用语,教会孩子正确的做法。

(4)如果孩子感到委屈哭了,就可以用自身保护法教育孩子。就是等孩子不哭之后,和孩子做模仿打架的游戏,教会孩子怎样保护自己,一招一式教会孩子各种动作,并和孩子反复练习。还有练抓住的游戏,就是让孩子抓住打人者的手,提高孩子自身的反应能力,达到自我保护的能力。

被攻击者通过反击,成功地阻止了别人的“进攻”,当再有人侵犯他时,他就不会退缩。让打人的孩子有挫败感,对打人失去信心。攻击者遭到同伴抵制和家长的批评,认识到自己不被同伴接受时,就会反思、调整自己的行为,与同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5)对有些恶意侵犯的孩子,就用亲身感受法,就是家长用和孩子做打架的游戏,也用相同与孩子的力气相互打着玩,让打人的孩子亲身感受被打疼的感觉,从而知道打在别人的身上很痛,用移情的方式教育孩子,打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攻击者和被攻击者学会调节自己的行为,获得有益的经验。

(6)还有精神胜利法就是用阿Q精神,对待别人的攻击行为教给孩子说"谢谢你帮我拍灰"。或者说"真舒服,刚才我就是这里痒,现在不痒了,谢谢你"。用逆向失败让孩子感到没有意思。让打人的孩子有挫败感,没有得到应有的报复感。就不会再发生那些事情。

家长、老师不应该只关注被攻击幼儿的伤势以及教给攻击的幼儿“打人不对”的道德观念,我们更应该教给孩子体现这种道德观念的合适的途径和做法。应该关注的是孩子解决问题的过程,意在引导幼儿掌握合适的表达情感、解决冲突的方式,体现出尊重儿童个性、力求公正的观念。如果家长在调解过程中注意教给幼儿运用合适的方式与他人交流,指导幼儿面对冲突时用正确合理的方法加以解决,幼儿一旦面临类似情况就会运用已有经验进行实施恰当的反应,就能获得相应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技能。

孩子打架怎么办?(3)

有的宝宝到了二岁左右,不知什么原因,变得越来越喜欢咬人和打人。对于这种现象,做父母的该怎么办呢?

对于宝宝的“暴力”,父母要善加理解。宝宝之间常常因为争抢玩具或其他的物品打起来。当你听到宝宝委屈地说“妈妈,他打我”时,“受害者”的妈妈和“施暴者”的妈妈应该怎样做呢?

父母希望自己的宝宝学会如何保护自己,因此他们常对自己的宝宝说:“如果有人打你,你就打他。”不幸的是,这种方法通常不起作用。假如丁丁打了乐乐,而乐乐也回击了他,结果常常是丁丁并不会就此住手,他还会再打乐乐,那么两个宝宝之间的恶战就会愈演愈烈。乐乐的妈妈应该这样对乐乐说:“别让丁丁打你,把他的手抓住,推开他,或者离他远一点。”或者这样对乐乐说:“你告诉丁丁,你不喜欢打架,别的小朋友也不喜欢打架,再打架谁也不和他玩了。”当然,这个方法并不总能奏效,但它可以让宝宝明白,父母不赞成他们互相攻击,而且互相攻击也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丁丁的父母则要分析丁丁的这种行为是偶尔的,还是经常的。

宝宝们的情感和行为变化是很大的。他们常会从友好变成攻击,从善良变成残酷。如果打别人是宝宝偶然发生的行为,那么父母就应当弄清事情的原委,并承认隐藏在宝宝攻击行为之后的情感(常常是因为气愤)。如果宝宝的攻击行为是经常的,那么父母就应当反省一下自己,看看自己是否经常打宝宝,打宝宝实际上就是为宝宝演示攻击行为。另外,当宝宝偶然出现攻击行为时,自己是否及时阻止了,如果父母默许了,那么他就倾向于经常出现这种行为。

因此,人们常说“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教育方法”是很有道理的。

从小受到宠爱的孩子进入集体时,一旦想要的东西得不到就会攻击对方。当别人躲避,就会心中不满,更易于攻击别人。

父母要了解他的需求和感受,可以用游戏和讲故事的办法使他多了解别人的感受。例如森林中正在玩的小动物看到欺负人的大灰狼来了会怎么办?有时爸爸扮一下大灰狼,妈妈带着孩子躲起来,让大灰狼找不到朋友。当孩子知道欺负人,打架就会失去朋友,没有人来同自己玩,就会慢慢收敛爱打架的攻击行为。

父母采用暴力,经常体罚,会让孩子模仿而变本加厉。如果父母因为孩子被打一下而禁止孩子们在一起玩,甚至演变成大人之间的争吵就无法培养孩子合群互助的精神。

父母在处理孩子们打架时应当公平对待,克已互让彼此协调,成为孩子的榜样。说服孩子向被攻击的一方赔礼道歉,使孩子承认攻击是错误的。父母的态度对孩子性格形成和会后人际关系的发展都有重大影响。正确的处理和正确的态度是影响终生的。

你是一位好家长,你很有素质,相信你的孩子长大也会和你一样出色,同时,我要告诉你的是,这件事情当中老师要负很大的责任的。幼儿园的老师最基本的一个能力就是协调幼儿关系。你孩子的老师没有做到,这是其一。第二,老师要负责沟通,家长间沟通,老师与家长间沟通,这一点你孩子的老师做的也不好。第三,你孩子的老师应急处理能力不高,你在群里的问话说实话是很犀利的,而且有视频证据,全部家长都看到了,这时老师应该做的是在群里给你一个解释,这个解释不仅仅是给你看的,还是给其他人看的,最起码这个解释要有3部分内容,1小孩子为什么打了起来,2老师当时怎么处理的3争取以后不会再有这种问题,给家长一个定心丸。这是老师的部分。

接下来说一下家长,你做的没错,我也很明白你的担心,但是,该和老师沟通的一定要沟通,该态度强硬的一定强硬,不要怕得罪老师,不要怕老师给你家孩子小鞋穿。这种事你去找其他家长没用,因为去幼儿园还是老师管理不是那个孩子的家长管,所以,你可以把每次孩子受伤的证据留下来,问老师:孩子之间打闹受伤可以理解。但我不明白为什么每次都是我孩子受伤?而且频率也太高了,不能一星期有半星期都受伤吧?就算受伤我也认了,我就不明白了怎么每次都是伤在脸上?还是一道一道的?难道你们幼儿园扣脸玩?老师忙我理解。看不过来我理解。那个孩子调皮我也理解,毕竟孩子的天性就是调皮。那我提个小建议,老师把他们俩分开坐,站队时候分开站,别让他俩往一起凑。这样也省的他俩再打架。这是你可以做的。

再说一下孩子,为什么校园霸凌事件那么多?孩子从小就会看人眼色,他们懂的柿子要捡软的捏,所以才会一次一次欺负你家孩子。告诉你孩子,谁再来欺负你就狠狠揍她,使劲揍,揍坏了妈妈不怨你。但是别人不欺负你你不能去欺负别人。只要你孩子反抗一次她占不上便宜,下次就再也不会欺负你家孩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305148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17
下一篇2024-01-17

随机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