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浚奉不时得翻译 宋史 王大宝传翻译
浚奉不时得——张浚的俸禄(工资)不能按时领取。
浚:张浚,此时被贬谪。
奉:古同“俸”,薪金。即工资。
不时:不及时。不时得:不能及时领到工资。
这一段原文:
赵鼎谪潮,大宝日从讲《论语》,鼎叹曰:“吾居此,平时所荐无一至者,君独肯从吾游,过人远矣。”知连州。张浚亦谪居,命其子栻与讲学。时赵、张客贬斥无虚日,人为累息,大宝独泰然。浚奉不时得,大宝以经制钱给之,浚曰:“如累君何?”大宝不为变。
翻译:
赵鼎谪居潮州,王大宝跟从他每日讲习《论语》,赵鼎感叹道:“我来到这里后,从前所荐举过的人没有一人来(看过我),只有您还愿意跟着我,比他们强多了。”后来王大宝担任连州知州。张浚也被贬谪,王大宝就让自己的儿子王栻去给张浚做讲学。当时看来赵、张二人的贬谪日子看不到尽头,大家都为此长叹,王大宝却很泰然。张浚常常不能及时领到俸禄,王大宝就从“经制钱(一种税收)”中先垫付给他,张浚说:“怎能这样连累您呢?”王大宝并不因此而改变。
2 陈龟传 文言文翻译陈龟字叔珍,上党泫氏人。家世是边将,从小便习弓马,称雄于北州。陈龟年少即有志气。永建年间,举为孝廉,五次升迁,做了五原太守。
永和五年,拜为出使匈奴的中郎将。 当时南匈奴左部反乱,龟认为单于不能制服下面,外面恭顺,内心反叛,促使他自杀,犯罪召令下狱,免予执行。以后两次升迁,拜为京兆尹。 这时三辅强豪之族,多次侵枉百姓。陈龟到任, 厉行威严,全部审理那些受怨屈的人,郡内百姓非常高兴。碰上羌胡进犯边境,杀了长吏,驱赶掠夺百姓。桓帝认为陈龟世代熟悉边疆风俗, 拜他为度辽将军。陈龟临行之时,上疏道“:臣龟代蒙受皇恩,驰骋在边陲,虽然展尽鹰犬的作用, 死在胡虏之庭,魂骸不回汉室,用狐狸作祭品,还 不能塞厚责,报答君恩万分之一。臣极顽驽,没有铅刀一割之用,过受国恩,荣誉官阶均受优等, 生之年,死之日,永怕不能报效。臣听说三辰不 轨,提拔士人为相;蛮夷不恭,选拔士卒为将。臣 没有文武之才,而辱尽鹰扬之任,上愧圣明,下怕 素餐,虽尽力而死,也无补益。今西州边鄙,土地 瘠薄,百姓习于鞍马,以射猎为业,男的不会种田,女的不会织布,守塞候望,悬命于锋镝之上, 听到紧急号令而长驱,去后即不想回来。近年以来,匈奴数次攻击营部,残杀官吏,侮掠百姓。 战士身死沙漠,居民头悬马鞍。有的全国掩埋 尸首,尽种灰飞烟灭,孤儿寡妇,号哭空城,野无青草,室如悬磬。即使还有性命,实在如同枯木 朽株。往年并州雨水过多,灾螟为害,庄稼荒耗, 租赋空缺。年老的担心活不到老,少壮的害怕 困厄。陛下以百姓为子,庶民以陛下为父,怎可不日昃劳神,垂抚循的恩惠呢!唐尧帝舍其子把帝位让给虞舜,是想百姓遇到圣君,不叫他们碰上暴君哩。所以古公父迁到岐山,百姓趋附的比从前增加五倍;文王西伯行仁政,天下百姓归附他。难道要舆金辇宝,给百姓施恩惠么!近来 孝文皇帝被缇萦一女子的话所感动。废除肉 刑之法,体德行仁,成为汉代的贤君。陛下继承中兴的传统,承光武帝的基业,临朝听政,而未留圣意。且牧守不良,或出中官,害怕违背旨意,取过目前。 呼嗟之声,招来灾害,胡虏凶悍,趁衰乘隙。 而使金库尽于豺狼之口,功业没有铢两的效果, 都是由于将帅不忠,聚奸所致。前凉州刺史祝 良,初到州郡,多所纠罚,太守令长,贬黜将近半 数,政未过时,功效显著。实应受到赏赐,以劝勉 有功之人,改任牧守,去斥奸残之徒。又应更选 匈奴、乌桓护羌中郎将校尉,简练文武,授之法 令,除并凉二州今年租更,宽赦罪隶,扫除更始。 那么善吏知道奉公之恶者懂得营私的祸,胡马可不窥长城,塞下没 有候望之患了。”帝觉悟 了,于是更选幽州、并州刺史,自营郡太守都尉 以下,多所革除更易,下诏“为陈将军减除并、凉 二州一年的租赋,以赐给官吏百姓。”陈龟到职之后,州郡重足害怕,鲜卑不敢走近边塞,省息经 费开支,每年以亿计。大将军梁冀与陈龟素有嫌隙,向君主谮言说陈龟沮毁国威,独取功誉,不 被胡虏所畏。陈龟被召回,于是请求退职回到家乡。后来又拜为尚书。 梁冀暴虐日甚一日,陈龟上疏言其罪状,请求诛杀之。皇帝不觉悟。陈龟自知必被梁冀所害,七天绝食而死。西域胡夷,并州、凉州百 姓,都替他举哀,吊祭他的坟墓。
3 赵柔诚信 文言文 翻译柔,字元顺,北魏时期金城人,年轻时就以德行才学闻名河西,他为人宽厚仁爱,很有信用。历任著作郎、河内太守。赵柔曾经在路上捡到别人掉的一贯金珠,价值数百缣,赵柔立即叫回失主,把金珠还给了他。
后来,有人赠送给赵柔数百枚铧(犁,翻土农具),赵柔于是同儿子善明去集市上卖。有个人要买赵柔的犁,赵柔要价二十匹绢。另一商人见他要价太低,于是要出三十匹绢来买,善明便打算卖给这个商人。赵柔说: “与人交易,一言便定,岂可以利动心?”随即卖给了原来那个人。当地的人听说此事后,都对赵柔非常佩服。
4 关于王冕的文言文翻译注释:
曷hé:怎么;
韩性:人名;
卒:死亡。
王冕,字元章。小时候家里穷,父亲让他去放牛,他偷偷跑到学堂去挺学生们读书,到傍晚才回来,还把牛丢了,他父亲生气的踢打他,但之后还是那样。他母亲说:"既然儿子这么喜欢读书,为什么不同意他做的事呢?”于是王冕就离家住宿佛寺,晚上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映着长明灯读书,会稽的韩性听说后觉得惊讶,就收他为弟子,后来他被称为“通儒”(即学识渊博的人),韩性死后,他的门人们都把王冕当成韩性一样对待。
5 关于王冕的文言文翻译及阅读答案原文 王冕①,字元章。幼贫,父使牧牛,窃入学舍听诸生读书,暮乃反,亡其牛,父怒挞②之,已而③复然。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夜坐佛膝上,映长明灯读书。会稽④韩性⑤闻而异之,录为弟子,遂称通儒⑥。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
注释:①王冕:人名。②挞:打。③已而:不久。④会稽:地名。⑤韩性:人名。⑥通儒:博通经典的儒士。⑦卒:死。
阅读:
1解释文中加点字。
(1)亡:______(2)遂:_______
2解释“乃”在下列各句中的意思。
(1)暮乃反: ___________
(2)乃不知有汉: _____________
(3)乃入见: ____________
3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最喜欢文中哪个人物,说说喜欢的理由。
翻译王冕,字元章,年少时,家里很穷,父亲让他就放牛。他(常常)偷偷地到学堂听各个学生读书,到了傍晚才回家。丢失了牛,父亲发怒打他,不久还是这样。母亲说:“儿了(对读书)痴迷到这种地步,为什么不就让他读书呢?”王冕因此去了依僧寺,夜晚坐在佛的腿上映着长明灯读书。会稽韩性听说了并对他很惊异,收他为弟子,就称他博通经典的儒士,韩性死了,门人对待王冕象对待韩性一样。
答案
1丢、于是,就 2才、竟、于是,就 3儿子(对读书)痴迷到这种地步,为什么不就让他读书呢? 4答喜欢谁都可,育之成理即可。
6 明史何楷传文言文翻译何楷,字元子,漳州镇海卫人。天启五年进士。值魏忠贤乱政,不谒选而归。崇祯时,授户部主事,进员外郎,改刑科给事中。流贼陷凤阳,毁皇陵。楷劾巡抚杨一鹏、巡按吴振缨罪,而刺辅臣温体仁、王应熊,言:「振缨,体仁私人;一鹏,应熊座主也。逆贼犯皇陵,神人共愤。陛下辍讲避殿,感动
何楷撰《诗经世本古义》
臣民。二辅臣独漫视之,欲令一鹏、振缨戴罪自赎。情面重,祖宗陵寝为轻;朋比深,天下讥刺不恤。」忤旨,镌一秩视事。又言:「应熊、体仁奏辩,明自引门生姻娅。刑官瞻徇,实由于此。乞宣谕辅臣,毋分别恩仇,以国事为戏。」应熊复奏辩。楷言:「臣疏未奉旨,应熊先一日摭引臣疏词,必有漏禁中语者。」帝意动,令应熊自陈,应熊竟由是去。吏部尚书言登、莱要地,巡抚陈应元引疾,宜允其去。及推劳永嘉代应元,则言登莱巡抚本赘员。楷亦疏驳之。楷又请给赠都御史高攀龙官,诰赐左光斗诸臣谥,召还惠世扬。疏多见听。屡迁工科都给事中。
7 《梁书·王筠传》文言文翻译王筠字元礼,又字德柔,山东琅玡临沂人。王筠小时候就机警敏悟,七岁就能写文章了。十六岁时,创作了《芍药赋》,十分优美。等长大了,喜欢清静热爱学习,与堂兄王泰齐名。当时陈郡有个谢览,谢览有个弟弟叫谢举,也都有很好的声誉,当时的人们给他们编赞语(或童谣)说:“谢有览、举,王有养、炬。”“炬”是王泰,“养”是王筠,都是他们的小名。
(王筠)起初任职是中军临川王行的参谋,后调任太子舍人,又升任尚书殿中郎。琅玡王氏渡过长江(指东晋建国)以来,就没有在郎署任职的人,有人劝(王筠)先观望不要出任,王筠说:“陆机(曾历任平原内史)可以说是东南俊秀,王坦之(字文度,东晋名臣)更是独步江东,我得以与这些前辈并驾齐驱,哪里会有遗憾。”于是兴高采烈地去上任。尚书令沈约,是当时的文坛宗师,每当看到王筠的文章,赞叹吟诵玩味,认为(自己)赶不上(王筠)。王筠作文章(当时主要指赋)能押险韵(生僻少用的韵),每次官宴上一起作赋,(王筠的作品)文辞必定最具鲜妍美妙。沈约常常很平静地启奏高祖(梁高祖武帝萧衍)说:“近年来晚辈中的名家,只见王筠独步文坛了。”
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选《昭明文选》)喜爱文人雅士,常常与王筠、刘孝绰、陆倕(chuí)、到洽、殷芸等在玄圃(建康宫中名园,时作讲经之所)吃喝游乐,太子独独牵着王筠的手抚揽着刘孝绰的肩膀跟他们说:“这正所谓左手拉着浮丘的袖子,右手拍着洪崖(与浮丘、安期生并举为仙人的代称)的肩膀啊”。他被(太子)看重竟到了这样的地步。
普通元年(梁武帝萧衍年号,值520年),(王筠)因为母亲去世要守丧而离职。王筠很有孝顺的天性,为守丧自我毁伤超过了礼制规定的程度,服丧期满后,还因为就此患上的疾病在家休养了很久。中大通二年(梁武帝年号,值530年),调任司徒左长史,中大通三年,昭明太子去世,皇帝命令(王筠)写一篇哀策文(祭文),(这篇文章)又再次令(皇帝或大家)叹服点赞欣赏。
王筠天性宽弘敦厚,不因有技艺才能而自视高人一等,而且年轻时就有才华名望,在当时和刘孝绰一起被(世人)看重。他在自己的序文中说:“我小时候就喜好书,老来越加执着。即使是偶然看见的或暂时翻看的,都会马上做好标注笔记,后面重新认真思考阅读,欢欣的兴致会越加深浓,渐渐地形成习惯并且性格养成,写文章也就不会觉得笔力不够。从十三四岁起,即前朝齐建武二年(齐明帝萧鸾年号,值495年)乙亥年,到梁大同六年(武帝年号,值541年),已四十六年了。儿时读《五经》,都是七八十遍。喜欢《左氏春秋》,吟咏背诵常常用来充实口头表达,‘广略去取’(魏晋时期流行的“手抄口诵”读书方法,边读边诵,专拣需记诵的部分,遇虚词及不当处还时有改易)隔三岔五地抄写。”其馀读过的经典比如《周官》《仪礼》《国语》《尔雅》《山海经》《本草》(《神农本草经》)等都会抄上两遍。诸子、史籍等各种文集都抄一遍。从未请人或借用他人之手,一律亲身自己抄录,大大小小一百多卷。不足以让它流传出去于世有益,只不过用来防备遗忘罢了。”又在写给各个儿辈述论家道世系的书信集中说:“史书上称道安平(今河北安平)崔氏家族和汝南(今属河南驻马店)应氏家族,说他们都世世代代出有才华的文士,所以范蔚宗称汝南崔氏是‘世擅雕龙’(世世代代擅长写文章辞赋,可联想《文心雕龙》)。然而延续不过父子两三代罢了;不是能在七代之中,名望盛德光辉相承,家族爵位世代相继,人人作文成集传于后世,像我们王氏家门这样的。沈少傅沈约给人们说:‘我小时候就喜好诸子及百家的言论,亲自担任过四代皇帝的史官,自从开天辟地以来,从来没有爵位世世继承,文章才华代代相传,能像王氏家族这么繁盛的。’你们好好恭敬地考察人家的家道门风,想想各自该怎么努力吧。”
望采纳O(∩_∩)O谢谢
8 陆元方卖宅文言文翻译文一: 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家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辞不置子侄以为言,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 译文: 陆少保,字元方,曾经在洛阳城卖一栋房子,家里人要把房子卖了换钱,买者要求拜见于是元方告诉那人说:“这房子非常好,只是没有排水的地方罢了”买者听到(他说的话)后,立即找借口推辞不买房了儿子侄儿们认为(陆元方的)话不妥当,陆元方说:“(如果)不这样(说),那就是欺骗对方” 文二: 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家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辞不置子侄以为言,元方曰:“汝太奇,岂可为钱而诳人”译文:陆少保,字元方,曾经在洛阳城卖一栋房子,家里人要把房子卖了换钱,买者要求拜见于是元方告诉那人说:“这房子非常好,只是没有排水的地方罢了”买者听到(他说的话)后,立即找借口推辞不买房了儿子侄儿们认为(陆元方的)话不妥当,陆元方说:“你太奇怪了,怎么可以为了钱而去欺骗别人”。
9 王元泽巧辩文言文翻译《王元泽分辨獐与鹿》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权智》,以下是原文:
王元泽数岁时,客有以一獐一鹿同笼以问雱:“何者是獐,何者是鹿?”雱实未识,良久对曰:“獐边者是鹿,鹿边者是獐。”客大奇之。
大意为:王雱(字元泽)几岁的时候,有一次,客人带来了一个装有獐和鹿的笼子,问王雱说:“哪一个是獐,哪一个是鹿啊?”王雱实际上是不认识的,过了一会才回答到:“獐的旁边是鹿,鹿的旁边是獐。”客人感到十分的惊奇。
注:王雱,字元泽,是王安石的儿子。这是《梦溪笔谈》里面记载的原文,突显王元泽思维敏捷,才识精巧的特点。
成吉思汗灭阿訇部,王汗被奈曼小兵所杀,其子死。
征服乐可部后,铁木真率部在阿布支——库迭格尔山附近过冬。只有阿布阿——库迭格尔山靠近骆驼草原,位于蒙古东部克鲁伦河与哈拉哈河的入海口之间。
在此期间,郁郁寡欢的可汗国王和他的儿子克伦布君主桑昆的结局很悲惨。
经过三天三夜的抵抗,他们的部队终于放下了武器。他们两人在下属投降前夕逃脱。
王汗慌慌张张地向西逃去,终于来到了聂昆河。这条河是乐可部和奈曼部的界河,东有乐可部的地盘,西有奈曼部的地盘。
当王汗来到河边时,他口渴得喉咙冒烟,于是他跳进河里喝了很多水。唱完之后,我起身准备上路。我抬头看见附近有一个奈曼_望台。这个哨所由奈曼部的一名将军守卫,他的名字叫霍利苏比奇。
这时,王也在发现了可汗,于是就来抓他。
王汗连忙解释,他是克伦布的王汗。
但他根本不相信他的话,怀疑他是草原特务,不分青红皂白就给了他一刀,杀了他。
很快,不速之客被孤注一掷杀死的消息就在奈蛮族中传开了。孙可汗闻讯,半信半疑。我们必须查明死者是否真的是王可汗。女王奈奈对此也很好奇。
孙父亲去世后,古尔别苏成为奈曼新可汗家族的“名誉皇后”。
听说被杀的流民确实是王可汗,顾二十分惋惜。她说,王可汗是个老可汗。带上他的头!如果是他,我们应该牺牲!
《太阳报》还指责杀害了王汗。他说:“你怎么能杀死这样一个老可汗?你应该带他来见我!”
太阳的生命是迅捷的,将王汗的头取下来,将人骨盒放在白地毯上,就像让王汗坐在宝座上一样。
顾别急忙派人去为御宴取酒,命乐师奏哀乐,景亲自献上王可汗的首级。
谁知王汗的头遭遇了献祭,他哈哈大笑。
孙见了,可汗觉得这冷笑是不祥之兆,就把王可汗的头扔在地上,举了起来。
一脚,头骨粉碎。
成吉思汗灭阿訇部,王汗被奈曼小兵所杀,其子死。
当时在场的有孙汗最优秀的将军——克克雪吾-萨布察黑。看到孙汗的辱骂行为,他觉得很可怕。他问:“你怎么能把死去的可汗的头砍下来碾碎呢?我们的狗发出令人讨厌的声音。”
王可汗的儿子桑昆不相信奈曼的慷慨。他逃跑后,与父亲断绝关系,选择了向东南逃亡的路线。
他徘徊在东南部荒凉的沙地和砾石滩上。从一个有水的地方流浪到另一个有水的地方,靠打猎野味充饥、充饥、饱腹,处境十分凄惨。
这一天,桑昆发现远处有一群野马。那些野马被彩虹蝇骚扰,不安地站在那里。桑昆见此情景,下马大步走进,希望能有所收获。
这时桑昆身边有个马夫叫库库库卓,和他一起流浪到这里。库库楚厌倦了这种可怜的流浪生活,于是借此机会骑上桑昆的马,打得落荒而逃,投奔铁木真。
库库库在逃跑前和妻子谈了他的计划。他的妻子极力劝阻他不要做桑昆的奴隶。但是这位富客根本不听,离开了他的妻子。
他来找铁木真,极力表达自己如何抛弃桑昆,认为他是一个有功之人。然而,铁木真听了库阔的忏悔后,不禁勃然大怒,说:“新郎库阔已经抛弃了他的主人和可汗前来了。这样的人现在还能和谁做伴?谁能信任他?”
铁木真立即下令将不忠于主人的马夫斩首。同时,他下令,如果以后看到富客的老婆,要奖励她。
桑昆的马被库阔抢了,只好徒步流浪。
经过艰苦的跋涉,他来到了唐舞的边境,在那里他充当土匪,以抢劫为生。不久,他被唐五体人驱逐出境。桑昆无奈西逃,来到库车绿洲附近回纥人聚居的地方,以劫掠为生,最后被回纥人杀害。
布克王位的最后继承人就这样结束了。
成吉思汗灭阿訇部,王汗被奈曼小兵所杀,其子死。
1 浚奉不时得翻译 宋史 王大宝传翻译
浚奉不时得——张浚的俸禄(工资)不能按时领取。
浚:张浚,此时被贬谪。奉:古同“俸”,薪金。
即工资。不时:不及时。
不时得:不能及时领到工资。这一段原文:赵鼎谪潮,大宝日从讲《论语》,鼎叹曰:“吾居此,平时所荐无一至者,君独肯从吾游,过人远矣。”
知连州。张浚亦谪居,命其子栻与讲学。
时赵、张客贬斥无虚日,人为累息,大宝独泰然。浚奉不时得,大宝以经制钱给之,浚曰:“如累君何?”大宝不为变。
翻译:赵鼎谪居潮州,王大宝跟从他每日讲习《论语》,赵鼎感叹道:“我来到这里后,从前所荐举过的人没有一人来(看过我),只有您还愿意跟着我,比他们强多了。”后来王大宝担任连州知州。
张浚也被贬谪,王大宝就让自己的儿子王栻去给张浚做讲学。当时看来赵、张二人的贬谪日子看不到尽头,大家都为此长叹,王大宝却很泰然。
张浚常常不能及时领到俸禄,王大宝就从“经制钱(一种税收)”中先垫付给他,张浚说:“怎能这样连累您呢?”王大宝并不因此而改变。
2 浚奉不时得翻译 宋史 王大宝传翻译浚奉不时得——张浚的俸禄(工资)不能按时领取。
浚:张浚,此时被贬谪。
奉:古同“俸”,薪金。即工资。
不时:不及时。不时得:不能及时领到工资。
这一段原文:
赵鼎谪潮,大宝日从讲《论语》,鼎叹曰:“吾居此,平时所荐无一至者,君独肯从吾游,过人远矣。”知连州。张浚亦谪居,命其子栻与讲学。时赵、张客贬斥无虚日,人为累息,大宝独泰然。浚奉不时得,大宝以经制钱给之,浚曰:“如累君何?”大宝不为变。
翻译:
赵鼎谪居潮州,王大宝跟从他每日讲习《论语》,赵鼎感叹道:“我来到这里后,从前所荐举过的人没有一人来(看过我),只有您还愿意跟着我,比他们强多了。”后来王大宝担任连州知州。张浚也被贬谪,王大宝就让自己的儿子王栻去给张浚做讲学。当时看来赵、张二人的贬谪日子看不到尽头,大家都为此长叹,王大宝却很泰然。张浚常常不能及时领到俸禄,王大宝就从“经制钱(一种税收)”中先垫付给他,张浚说:“怎能这样连累您呢?”王大宝并不因此而改变。
3 文言文卢怀慎传翻译译文; 卢怀慎是滑州人,大约是范阳的著名家族。
祖父卢悊,任官灵昌县令,于是成为灵昌县人。卢怀慎在儿童时已经不凡,父亲的朋友监察御史韩思彦感叹说:“这个儿童的才器不可 !”到他长大,中了进士,历任监察御史。
神龙年间,升任侍御史。中宗去上阳宫谒见武后,武后诏命中宗十天一朝见。
卢怀慎劝谏说:“往昔汉高祖受命为帝时,五天一次去栎阳宫朝见太公,因为从布衣登上皇位,拥有天下,将尊贵归于父亲,所以这么做。现今陛下遵守成法、继承皇统,怎么可以效法呢?何况应天门离提象门才二里多,骑马不能成列,乘车不能并行,从这里屡出,万一有愚人进犯车驾,虽将他问罪也来不及了。
愚臣认为应将太后接到内朝以尽孝养之情,这样可以免去出入的烦难。”中宗不听。
升迁右御史台中丞。上章疏陈述当时政治,说: 臣听说“善人治理国政持续到一百年,可以克服残暴免除杀戳。”
孔子说:“假若用我主持国家政事,一年仅差不多了,三年便会很有成绩。”所以《尚书》说:“每隔三年就要考核政绩,经过三次考核就决定提拔表彰或罢免惩罚。”
昔日子产为郑国宰相,变更法令,颁布刑书,第一年众人怨怒,想杀他,三年后众人感德而歌颂他。子产是贤人,他治理国家尚且需要三年才有成绩,何况平常的人呢?最近州刺史、长史司马、京畿都畿县令或者一二年,或者三五个月就迁官,而不论政绩。
这样就使没有迁官的人倾耳而听,踮足盼望,争相冒进,没有廉耻,还哪有闲暇为陛下宣布风化、抚恤民众呢?礼义不能施行,户口更加流散,仓库越益匾乏,百姓日见凋弊,都因为这个缘故。民众知道官吏任职不长,便不听从他的教导;官吏知道迁官日期不远,也就不竭尽他的气力。
地处爵位而偷安,用来养成资历声望,虽然圣明君主有勤劳治理天下的志向,然而侥幸的道路已经开启,上下之间互相欺骗,怎么能尽力作到至公呢?这是国家的疾病。贾谊所说的脚掌反转不能行,是小小的毛病,这个病不治好,虽有名医和、名医缓也将不能治。
汉宣帝考核名实,大兴治理,致使风俗向化。黄霸是优良的太守,宣帝对他加官秩赐黄金,就地表彰他的政绩,但终于不肯将他迁官。
所以古时担任官吏的,以至能延长到子孙。臣请求都督、刺史、长史司马、畿县县令任职不满四年,不能迁官。
如果治理的特别优异,或者可以加赐车马裘服俸禄官秩,派使节慰问,下诏书劝勉,须等到有公缺,才提拔上来以鼓励治理有才能者。对那些不称职或贪婪暴虐的人,则免官放归乡里,以表明赏罚的信义。
昔日“唐尧、虞舜稽考古事,建立官职,只有百名官员”。“夏朝、商朝官吏加倍,还能够任用才能之士”。
这是说减省官吏。因此说:“官员不必完备,只在他的才能”。
“不要荒废百官职务,上天设立的官职,由人来代行。”这里讲的是选择人才。
现在京师各官司员外官,多出数十倍,是近代以来没有过的事。若说官员不必完备,这就是多余;若说人能代行天职,这些人却大多不掌事务,然而俸禄的支出,一年达亿万之巨,白白空竭了府库的储藏,这难道是求得治理的本意吗?现在民力极其凋弊,在黄河渭水扩大漕运,也不足以供给京师,公室私家损耗无数,边境尚不平静。
如果水旱成了灾害,租税收入减少,边境出现敌情警报,赈救的谷物储量不足一年,陛下将用什么来解决危难呢?“不要轻易使用民力,这会使人危难;不要安于其位,因为这很危险”。这是说要谨小慎微。
审查这些员外官员,都是当世有才干的良吏。因才能提拔他们但不发挥他们的作用,用名位尊敬他们但不竭尽他们的才力,从过去以来,使用人材难道是这样吗?臣请求将那些员外官中有才能可以担任地方长官或高级僚佐的官员,一并加以升迁,让他们在地方上出力,由朝廷核查他们的政绩。
若有年老有病不能任职的,一切停罢,使得贤者与不贤者能截然分开,这就是当前的迫切事务。 争思宠,贪贿赂,欺侮鳏夫寡妇,这是政事中的祸害。
臣见朝廷内外官员中有贪污受贿、声名狼藉,以及残害平民的官员,虽然被流放贬官,但很快就升迁回来,仍然作地方长官,被委任在江淮、岭表、沙漠地方,只是粗略表示一下惩罚贬斥。他们内心中自暴自弃,使贪财聚敛不顾其身,到底也没有侮改之心。
圣明的君主对于万物应该平分恩泽没有偏向,用有罪的官吏治理远方,等于是给奸人恩惠而遗弃了远方的民众。远方州郡,哪点辜负了圣明教化,要单独承受这种恶政呢?边境地方夷族与华人杂居,恃仗险要依靠路远,容易扰乱而难于安定。
如果长官没有治理的才能,就会使平民流亡,起事成为盗贼。由此说来,平凡之才都不可用,何况奸猾的官吏呢?臣请求因贪赃而被停罢官职的人,罢官不到数十年,不得赐思录用。
《尚书》说:“识别善恶”,讲的就是这个道理。童疏奏上,没有答复。
升任黄门侍郎、封爵渔阳县伯。与魏知古分别掌管东都的选举事务。
开元元年,进任同紫微黄门平章事。三年,改任黄门监。
薛王舅舅王仙童暴虐百姓,御史台调查掌握了他的罪行,已经申报立案,这时又有诏书命紫徽省、黄门省覆核查实。卢怀慎与姚崇上奏说:“王仙童罪状十分明白,如果御史都可。
4 文言文《张方平传》翻译张方平,字安道,应天宋城人。
从小聪明过人。被举荐为茂材,才能出众,任昆山知县。
赵元昊将要反叛,他写来文辞轻慢的书信,打算(意图)让朝廷谴责他并与他断绝关系以激怒他的部属。方平向朝廷请求说:“(应)顺从他的意思,让他没有发动反叛的籍口,赢得短暂的时间,在这期间(趁此机会)挑选将领,操练士兵,加固城墙,修整器械,(这是)必胜的方法。”
当时国事强盛,都认为他的意见是姑息纵容,(最终还是)决定用兵。方平奏上《平戎十策》,认为:“入侵的敌寇的后方巢穴防守一定空虚,应该挥兵直扑那里。”
宰相吕夷简赏识他的计策但最终没有实行。夏人入侵边境,四路因向上回复失去了时机,刘平等军队覆没,各路主帅都获罪受责。
元昊臣服后,与契丹有嫌隙,来朝请求断绝与契丹的往来。方平说:“(如果这样做,这是)得到了新近依附的西夏,却失去了长久和好往来的强大对手,不是合适的办法。
应该赐诏给元昊,让他谨慎处理,只要嫌隙早晨消除,那么封册就在傍晚下达。这样,对于西、北就能两得。”
当时肯定了他的计谋。任益州知州。
还没到任,有人煽动说侬智高在南诏,将要入侵,摄守急忙调兵修筑城墙,日夜不得休息,百姓很受惊扰。朝廷听说后,调发陕西军队,不断前往守蜀。
下诏催促方平随之前往,答应他能斟酌事宜自行处事,方平说:“这一定是谣传。”路上遇见驻守兵卒,都让他们回去,其他劳役都停止。
(此时)正值上元节张灯,(方平让)城门三天不关,蜀地百姓才安定下来。正值西部边境用兵,两蜀多有征调,方平因此上奏免除(两蜀)额外赋税四十万。
又建议:“国家在陈留建都,不像雍、洛那样有山川可以凭恃,只是依靠重兵来立国而已。军队依靠粮食,粮食依靠水道运输,水运以汴水为主,其便利可以直通南海。
天圣以前,每年征调百姓对汴水进行疏浚。其后,浅薄虚妄的人争着把裁减劳役费用作为功劳,汴水日渐堵塞,这是得到了尺寸的小利却失去了丘山那样大的好处。”
于是上奏了十四条计策,皇上称好,都按照他的意见实行了。不久,张方平以工部尚书的身份做秦州统帅。
侦察人员报告夏人将逼近边境,方平清理检查兵士战马,扬言(发兵)出塞。后来敌寇没来,言事者弹劾他轻举妄动,曾公亮说:“军队没有出塞,怎么叫轻举妄动?敌寇没来,(是)有防备的缘故。
如果对他治罪,以后的边境大臣,将不敢事先进行防备了。”王安石放松铜禁,奸民每天销毁铜钱作为器用,铜钱渐渐亏缺。
方平极力论述其害,请求责问王安石:“把几朝的法令典制,一下子全部废除,是什么用意?”皇帝采用了他的意见。元祐六年去世,终年八十五岁。
5 钱缪传文言文翻译,急~钱镠,是临安石鉴乡人。
唐僖宗在任时,平定了浙江的倭寇王仙芝,外拒黄巢,消灭了董昌,积累了许多功德,自然显现出来。梁开平年间,梁王封钱镠为吴越王。
有人怂恿钱镠拒绝梁王的任命,钱镠笑着说:“我怎么能失去一个孙仲谋呀!”于是接受了(梁王的)任命。这年,钱镠祭扫祖坟,邀请故老,各种乐器一齐吹响,荣耀遍布山谷。
一位九十多岁的老妇,拿着一壶泉水相迎与道路左边,钱镠急忙下车下拜。老妇抚摸他的背,叫着他的小名说:“钱婆留,我很高兴你长大成人了。”
原来钱镠出生的时候房间里充满了奇怪的光,他的父亲感到恐惧,想把他扔到溪里淹死。这位老妇苦苦相留,于是给他起名为婆留。
钱镠摆出牛和酒,来给乡人吃喝。钱镠起身劝酒,独自唱还乡歌来给宾客娱乐。
这时将要修筑宫殿,观测云气占卜的人说:“如果扩大原来的宫殿,(其益处)不过一百年;如果填平半个西湖,(其益处)可以有千年。”钱镠笑着说:“怎么会有千年而不出贤明的君主的事情呢?为什么要让我的民众们受苦呢!”于是不再改造宫殿。
6 《王建传》古文翻译你好是这个吗?
破慕容主于参合,帝(魏道武帝)乘胜将席卷南夏。于是简择俘众,有才能者留之,其余欲悉给衣粮遣归,令中州之人咸知恩德。建以为宝覆败于此,国内空虚,获而归之,纵敌生患,不如杀之。帝曰:“若从建言,非伐罪吊人之义。”诸将咸以建言为然。建又固执,乃坑之。帝既而悔焉。
翻译;
王建是北魏初年魏道武帝拓跋珪手下将领。初为左大夫,后迁散骑常侍,为冀、青二州刺史,封真定公。
东晋太元二十年(395)王建随拓跋珪在参合陂(今山西大同市东南)大破后燕慕容宝的军队。开始,拓跋珪想留下有用的人,遣返数万俘虏。王建则坚决反对,认为是纵敌养患,应全部杀掉。拓跋珪采纳了这个建议,全部坑死,可不久又后悔了。
7 任涛传 文言文翻译任涛,筠川人,很早就有擅长写文章的名声。乾符中(指唐僖宗的年号,唐僖宗在位6年),多次参加了科举考试,每次都差一点考上。李常侍骘(官名人名照原样翻译)视察江西,平时就听说了任涛的名声,把他的诗拿来看,诗中写道:“露抟沙鹤起,人卧钓船流。”很赞赏地说道:“任涛真是非同一般的人才,为什么不成就他的才华名声,我理应举荐他。”特别准许免除他在乡里的杂役,并仍然按照乡里规定优待他。当时市井之人相互议论着这件事,李骘宣布说:“江西境内,只要有作诗比得上任涛的,马上同意免除他的杂役,难道只有任涛一个人这样吗?”过了不久,任涛就死了,有出众才华却寿命不长,真正让人感到惋惜。他写的诗集一直流传到现在。
翻译如上,不知答到你的要求没有,谢谢!
8 房玄龄传文言文翻译1、翻译 房乔,字玄龄,是齐州临淄人。
小时候就很聪明,广泛地阅读了经书、史书。工于草书和隶书,善于写文章。
十八岁时,被本州推举为进士,朝廷授予羽骑尉的官职。父亲生病绵延十个月,玄龄的心思全部用在父亲的药物和膳食上,不曾脱衣服睡过一次好觉。
太宗攻占渭水北边的土地,玄龄驱马到军门求见。太宗一见他,就像老朋友一样,让他代理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
玄龄已经遇到了知己的人,偏用尽自己的全部心力,知道的没有不马上去做的。每次平定贼寇,众人争着去寻找珍宝古玩,只有玄龄先接受杰出人物,安置到幕府中。
当有谋臣猛将,都跟他们暗中互相结交,各人都表示愿为太宗竭尽死力。玄龄在李市民秦王府中十多年,常负责管理文牍,每逢写军书奏章,停马立即可成。
文字简约义理充足。一开始就不用草稿。
高祖曾经对侍臣说:“这个人深重地了解机宜,足能委以重任。每当替我儿陈说事务,一定能了解人的心理,千里之外,好像对面说话一样。”
隐太子李建成因为玄龄、如晦为太宗亲近礼遇,很憎恶他们,在高祖面前说他们的坏话,因此玄龄跟如晦一起被驱斥。隐太子(太子李建成的谥号)将要发动兵变时,太宗令长孙无忌召玄龄和如晦,叫他们穿道士的服装,暗中带进内阁商量大事。
等到太宗成为太子之后,提升玄龄担任太子右庶子,赐绢五千匹。贞观元年,玄龄代萧瑀为中书令。
太宗论功行赏,把玄龄跟长孙无忌、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作为第一等,进爵为邢国公,赐实封千三百户。贞观三年,任命他为太子少师,他坚决推辞不接受,代理太子詹事,兼礼部尚书。
第二年,代长孙无忌为尚书左卜射,改封魏国公,监编国史。已担任总领百司的官职以后,日夜虔诚恭敬,用尽全部的心力,不想让每一个人才失去应当处的位置。
听到他人的长处,好像自己拥有一样高兴。他对行政事务明晰练达,并且用文献经典来加以整治。
他审查修订法令,意在宽容和平稳。他不以求全来选人,不用自己的长处来要求他人,看他的才能任用,不因他人的地位卑贱而排斥,议论的人都称赞他是良相。
高宗成为太子之后,加玄龄为太子太傅,仍或主持门下省事务,监管编撰国史像原来那样。不久因撰写《高祖太宗实录》成,赐下玺书表彰,赐物一千五百段。
这一年,玄龄因继母去世丁忧服丧离开职位,朝廷特地下诏在昭陵赐给他墓地。不久,他又从回本官职位。
太宗亲征辽东时,命玄龄在京城留守,亲手写诏书说:“你担负萧何一样的重任,我没有后顾之忧了。”军队的兵器、战士的粮食,都交给他下令处置调发。
玄龄多次上书说不可轻敌,尤应当警惕小心。不久跟中书侍郎褚遂良受诏重编《晋书》。
贞观二十三年,皇上驾临玉华宫,当时玄龄老病复发,皇上下诏令他睡在总留台。到他渐渐病重,玄龄追赴玉华宫,坐偏轿入殿,将近到皇帝御座才下轿。
太宗对他流泪,玄龄也感伤悲咽得不能自我控制。下诏派名医救治。
掌管皇帝膳食的官员每天对他供应御膳。如果他的病略能减退,太宗就高兴得露出喜色;如果听说病情加重,就变得满面凄怆。
后病情加重,就凿开宫墙开门,多次派宦官问候。皇上又亲自光临,握手叙别,悲不能忍;皇太子也去跟他诀别。
不久去世,享年七十。朝廷三日不上朝。
2、原文 旧唐书 房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幼聪敏,博览经史,工草隶,善属文。
年十八,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父病绵历旬月,玄龄尽心药膳,未尝解衣交睫。
太宗徇地渭北,玄龄杖策谒于军门,太宗一见,便如旧识,署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玄龄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
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
玄龄在秦府十余年,常典管记,每军书表奏,驻马立成,文约理赡,初无稿草。高祖尝谓侍臣曰:“此人深识机宜,足堪委任。
每为我儿陈事,必会人心,千里之外,犹对面语耳。”隐太子以玄龄、如晦为太宗所亲礼,甚恶之,谮之于高祖,由是与如晦并被驱斥。
隐太子将有变也,太宗令长孙无忌召玄龄及如晦,令衣道士服,潜引入阁计事。及太宗入春宫,擢拜太子右庶子,赐绢五千匹。
贞观元年,代萧璃为中书令。论功行赏,以玄龄及长孙无忌、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为第一,进爵邢国公,赐实封千三百户。
三年,拜太子少师,固让不受,摄太子詹事,兼礼部尚书。明年,代长孙无忌为尚书左仆射,改封魏国公,监修国史。
既任总百司,虔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闻人有善,若己有之。
明达吏事,饰以文学,审定法令,意在宽平。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卑贱。
论者称为良相焉。高宗居春宫,加玄龄太子太傅,仍知门下省事,监修国史如故。
寻以撰《高祖、太宗实录》成,降玺书褒美,赐物一千五百段。其年,玄龄丁继母忧去职,特敕赐以昭陵葬地。
未几,起复本官。太宗亲征辽东,命玄龄京城留守,手诏曰:“公当萧何之任,朕无后顾之忧矣。”
军戎器械,战士粮廪,并委令处分发遣。玄龄屡上言敌不可轻,尤宜诫慎。
寻与中书侍郎褚遂良受诏重撰《晋书》。二十三年,驾幸玉华宫,时玄龄旧疾发,诏令卧总。
9 沈约传文言文翻译《南史·沈约传》原文(沈约)孤贫,笃志好学,昼夜不释卷。
母恐其以劳生疾,常遣减油灭火。而昼之所读,夜辄诵之,遂博通群籍,善属文。
济阳蔡兴宗闻其才而善之,及为郢州,引为安西外兵参军,兼记室。兴宗常谓其诸子曰:“沈记室人伦师表,宜善师之。”
翻译(家境)孤苦贫寒,志向坚定而且热爱学习,日日夜夜不知疲倦。他的母亲担心他因为太劳累而生出疾病,时常让他少添灯油(熄灯)。
而(沈约)白天所诵读过的文章,晚上就能够背诵,于是精通众多典籍,能够写出很好的文章。从家中被起用接受朝廷征聘。
济阳蔡兴宗听说了他的才能很赏识他。蔡兴宗时为郢州刺史,引荐沈约为安西外兵参军,兼任记室(官名)。
蔡兴宗曾经对他的几个儿子说:“沈约的为人堪称师表,你们应该好好地向他学习。”。
10 筠溪翁传文言文翻译筠溪翁传
明归有光
原文
余居安亭。一日,有来告云:“北五六里溪上。草舍三四楹,有筠溪翁居其间,日吟哦,数童子侍侧,足未尝出户外。”余往省之。见翁,颀然晳白,延余坐,瀹茗以进,举架上书悉以相赠,殆数百卷。余谢而还。久之,遂不相闻。然余逢人辄问筠溪翁所在。有见之者,皆云翁无恙。每展所予书,未尝不思翁也。今年春,张西卿从江上来,言翁居南澥浦,年已七十,神气益清,编摩殆不去手。侍婢生子,方呱呱。西卿状翁貌,如余十年前所见加少,亦异矣哉!
噫!余见翁时,岁暮,天风憭栗,野草枯黄。日将晡,余循去径还家。媪、儿子以远客至,具酒。见余挟书还,则皆喜。一二年,妻儿皆亡。而翁与余别,每劳人问死生。余虽不见翁,而独念翁常在宇宙间,视吾家之溘然而尽者,翁殆加千岁人。
昔东坡先生为方山子传。其事多奇。余以为古之得道者,常游行人间,不必有异,而人自不之见。若筠溪翁,固在吴淞烟水间,岂方山子之谓哉?或曰:筠溪翁非神仙家者流,抑岩处之高士也欤?
1、举架上书悉以相赠,殆数百卷。——把书架上的书全部赠给了我,大概有几百卷。
2、视吾家之溘然而尽者,翁殆如千岁人。——与我家门中那些突然去世的人,老先生就好像是活了一千岁的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