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月的宝宝会翻身?几个月的宝宝会爬行?几个月的宝宝会走路?
很多新手爸妈都特别着急孩子的爬、走的问题,怕孩子是发育迟缓,或者有什么身体疾病之类的。
民间流传有俗语:“一举头二抬胸三翻六坐七滚八爬九扶立周会走”。实际上,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的发育周期,不必担心,下面我们就来汇总下宝宝坐、爬、走、跑都是什么月份,看看你家宝宝掉队没?
一、宝宝坐、爬、站、走的正确月龄是多大?“一举头,二举胸”意味着满1个月时,孩子在俯卧的情况下可以有抬头的动作;满两个月时,不仅可以抬头,而且抬头时胸部也可以离开床面。
坐:当宝宝三个月大的时候,扶住他的腰部,他就可以坐起来了。一般在4个月左右,宝宝仰卧时拉住他的双手,感觉到宝宝主动拉大人的手,挺起头,说明想坐起来。
4~5月大的宝宝可以拱背而坐。6~7月大的宝宝就能直腰坐了。当宝宝长到8个月大,他就可以扭着身子坐着了。
爬:在宝宝1~3月大的时候,妈妈可以用玩具吸引,训练宝宝俯卧抬头;到了宝宝4~5月大的时候,能够用双手支撑胸部离开床面了。
宝宝6~7个月大时,家长会发现宝宝开始原地打转、后退,并逐渐向前腹爬。到8 - 9月大的时候,宝宝上下肢力量越来越强,可以开始用四肢爬行了。
站:宝宝 7~8 月大的时候,就会「扶站」了。到了 9 个月大,宝宝就可以掌握「抓站」10 到 11 月时候,宝宝就可以独自站立了。
走:在宝宝独走之前会喜欢扶物走,譬如扶沙发、扶墙壁,这可以帮助宝宝建立平衡的,在确保宝宝安全的情况下,爸妈大可不必上前帮忙。在1~2岁之间,他会慢慢掌握「走」这个技能。
二、多练习趴、坐、爬行,对宝宝意义重大,不要剥夺学习的机会!坐立训练一定要在宝宝精神情况比较好的情况下进行,用游戏的方式去锻炼宝宝。爬行是可以锻炼宝宝上下肢和腰部力量,多爬爬可以为宝宝站立做好的准备,同时有利于宝宝之后运动的协调性。
要明确孩子的“坐、站、走”不是学出来的,而是随着发育水到渠成的。有些家长会很着急,过早地帮孩子学坐、站、走、对脊椎、下肢造成了伤害。
趴着可促进颈背部肌肉的发育,利于抬头。婴儿清醒时趴着利于全身肌肉协调运动,促进大脑对运动功能的控制。
要根据孩子情绪掌控时间。一分钟不算短,30分钟不算长。婴儿趴着时,眼前可放一些玩具,以诱导并延长趴着时间。婴儿常趴着,还会缓解肠绞痛症状。需要提醒家长的是——3个月以内婴儿要在大人观注下趴着。
三、怎么判断宝宝发育落后了?孩子大运动:趴、抬头、翻身、坐、爬、站、走,比标准月龄早晚1 - 2个月都是正常的。如果发现宝宝某个动作稍落后,爸妈不必过于心急。但如果发现宝宝落后于2个月以上,建议到医院检查一下,以确定下肢肌肉和神经是否存在问题。
通常在1岁前会有O型腿(膝内翻)的现象,到1~3岁时会转变为X型腿(膝外翻),大约在6、7岁时会恢复正常。2岁前的扁平足通常只需要观察,长大后足弓多半就会出现。若由于肌腱松弛、肌无力或跟腱过紧所引起的扁平足,会持续至2周岁以上,这种扁平足则需矫正。
四、宝宝会爬会走了,这些潜在的危险你都知道么?洗澡水温暖但不烫,38~40 摄氏度,只需要没过他的脚就行了,浴缸里和地板上要放防滑垫,洗浴用品尽量放高一点,以免孩子把他们当糖来吃!
抱着宝宝时,不要同时拿着烫的东西或者炒菜,尽量不要让孩子进厨房。
2岁前的孩子推荐使用面朝后的汽车安全座椅:
桌子和柜子的边缘不要放烫的食物和水,插头、插座用设备要盖好或藏好,睡觉的时候,床上不要放玩具;
在家里学走,可以直接赤脚,不需要穿鞋或穿袜子;如果到外面,记得挑选合脚又防滑的鞋子。
最后,记住最重要的一条:永远不要让宝宝没人看护,几秒钟都不行。
小编提示:婴幼儿的大动作发育,可谓是一天一个变化,家长不必过于焦虑担心,揠苗助长,过早给孩子进行"早期婴儿训练"。家长要多鼓励宝宝爬、站、走,比如拿个玩具在宝宝前方逗引,促使宝宝自主地向前爬、走。
足弓是人类独有的解剖结构,这是我们为了能融入长期性的单一站起走动的必须演化而成;当我们在直立行走时,因为它存有大家在直立行走或重量时,其延展性可以缓冲地应对身体造成的波动,与此同时还能够维护脚底毛细血管和神经系统免遭挤压。身体的脚部的骨骼除开籽骨和跟骨外,全是上窄下宽的主要表现,那样当然就形成了端点在里的足弓。可是在婴幼儿时期(3岁以内),因为脚部的骨骼和脚底腱性结构贴近同长,并且小宝宝脚部的肌肉组织和筋腱都还没像成年人那般强有力,因此这时的脚底基本上全是平的,看不见足弓。
伴随着少年儿童逐渐的生长生长发育,韧带粘附与骨骼里的部位不容易产生变化,可是骨骼和韧带会持续的生长,可是它两的生长速率则是不一样的,一般骨骼的生长速率会快与肌肉组织韧带生长的速率。因为这种一个独特状况,骨骼为了能再次生长,只有转换方向往上生长,因此呈现出上窄下宽,那样足弓就形成了。平足的形成原因许多,有一些是先天的骨畸型,还有一些是后天性产生的例如重病后身体十分的孱弱,造成足里外侧肌十分柔弱,常可引起平足;此外鞋的不适合,脚踝部的扭到,跋山涉水,重量忽然提升,站起和走动的姿态欠佳这些,都是有很有可能造成平足的产生。
有一些小宝宝呈现出平足,很有可能不仅足是平扁这么简单,有一些会伴随其它的表现,例如足的肌肉僵硬等,这时很有可能就是一个病理学状况了,最好及早就诊查验。脚底平扁或足弓不明显本来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发育的状况,刚出生的宝宝100%全是平足,二岁以前90%是平足,以后逐渐降低,成年人约10%至20%是平足。足弓由踝关节骨折、距骨、舟状骨、楔状骨及拓骨所组成,一方面是靠骨骼生长发育成型,另一方面依靠骨关节韧带当然强大更紧而支持起全部足弓,故儿童韧带过松时足弓重量会发扁,年龄提高韧带更紧而足弓成型,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学的生长发育,不用医治或想办法加快生长发育。
主要是因为小宝宝的骨骼和骨节很灵便当他站起的情况下便会造成脚部平扁。此外,宝宝的脚步里侧也有软组织,可以将足弓遮挡。倘若父母把宝宝的脚抬起来,就能够看见足弓,但当孩子站着时,足弓又消退。针对足弓并没有生长发育的小宝宝,改正不但无法协助小宝宝的足弓生长发育,还可能造成比平足更严重的问题。假如小宝宝觉得脚很肌肉僵硬或痛疼,这时候必须请骨科专家解决。
过早判定是扁平足是有点偏激,宝宝小脚板被胖肉肉撑平,就说宝贝是扁平足是不对的,随着生长发育而会产生变化。不要过早下结论!要测试很简单在纸上打个水脚印就行了,但我不确定测试结果的正确性!缺欠科学依据!发现宝宝扁平足,那是天生的,也无法用药物治疗。科学如此先进,可以用科学整形来解决!
“李主任,帮我看看我家1岁多的宝宝是不是有扁平足,而且他走路还是O型腿,腿纹也不是很对称…”好多妈妈私信让我帮忙看看孩子的发育情况,我当然非常乐意。但是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现在的妈妈、爸爸们,对于儿童骨科的发育的知识可以说是亟需提高。
专业的知识不懂没问题,但是有一些儿童骨科的常识还是懂点比较好的。
很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说自己家的宝宝一出生就是O型腿。
宝宝从初生到逐渐发育长大,他的腿型是不一样的,出生后主要以“O型腿”为主要表现;直到1岁半左右,儿童下肢会逐渐变直;到3-4岁的幼儿通常表现为“X型腿”,在6-7岁左右接近于成年人。
所以,在以上年龄段,如果宝宝出现膝内翻、膝外翻绝大多数是生理性的,家长们不要太过担心,过于积极地处理往往容易导致矫枉过正。
同样的,还有足弓的发育情况。4岁以内的宝宝,你不要给他乱判定,他是扁平足。
0~4岁的儿童由于足底软组织较多,部分关节柔韧,会引起扁平足,4岁后则会出现正常的足弓。
咱们可以先来看两张图:
>>>>都说到这里了,咱们就来系统的区别一下扁平足是什么?
扁平足又称平足症,指足弓低平或消失,患足外翻,站立、行走的时候足弓塌陷,引起足部疼痛的一种畸形。在成人平足中,50岁以上的女性较多。成人平足初发时,足在非负重状态下足弓存在,负重后足弓即消失。此时由于关节的活动性尚存在,称为可复性平足或柔性平足。
那么如何判断宝宝是否有扁平足呢?
鉴定:0~4岁的儿童由于足底软组织较多,部分关节柔韧,会引起扁平足,4岁后则会出现正常的足弓。
如有以下症状的,
1 疼痛: 通常位于足底内侧(后足后内侧疼痛),且于长期站立或行走后加剧,且常可以出现进行性加重的现象。偶尔疼痛也可位于踝关节外侧外踝附近。
2 肿胀: 疼痛关节外肿胀,以足舟骨结节处为甚。
3 步态异常: 患足疼痛及足弓塌陷可造成跑步甚至行走能力下降,步态异常,如外八字步态。
4 疼痛及异常的步态: 可对身体的其他关节造成影响,如因患足的过度外翻及内旋,造成膝关节代偿性外翻及髋关节代偿性外旋等,继而可能引发膝、髋、下背等部位的疼痛和关节炎。个别平足的患者可能以下背痛为惟一的症状。
或许你还是不是很理解,如何去区分扁平足和柔性平足那么继续往下看:
详细案例剖析:
这个宝宝2岁八个月,平足,站立的时候双侧跟部明显外翻。
但是当他踮起脚,足弓出现,而且跟骨外翻完全纠正过来,所以我们判定他是“柔性平足”不需要治疗。
PS:后期会有一些简单的妈妈测试宝宝是否患有髋关节脱位的视频以及术后锻炼等视频。
扁平足分为先天性扁平足和后天性扁平足。宝宝的扁平足则是先天导致,原因包括遗传,骨骼发育不良,儿童的足弓在4-6岁时成形。
幼儿如何判断扁平足
1,简单点的话就是通过测量足印判断足弓是否消失。可以在幼儿的较少摸少量的水,然后让其踩在一张纸上,最好颜色深点的纸,这样好判断一些。通过判断足空白的宽度与实印的宽度的比例确定是哪种程度的扁平足。
2,辅助检查要通过拍摄儿童负重状态下足的正侧位X片,然后通过观察或者测量判断确诊。
先天性扁平足在幼儿时期症状轻的话,后期可以自行修复。如果严重的话,6岁之前也就是足弓成形之前利用纠正器纠正也有机会恢复,8岁之后,再纠正就比较困难了。所以要纠正就得在足弓成形之前。
如果发现孩子很多双鞋都是鞋底内侧磨得破破烂烂,那要仔细看下孩子是不是有扁平足了。
什么是扁平足?
扁平足又称平足,指任何骨、韧带肌肉生理异常,导致足内则、外则纵弓和横弓出现塌陷或消失,常伴患足外翻。扁平足出现了足部疼痛症状的,称为平足症。
那么怎样判断孩子是否有扁平足呢?教大家一个简单的自测方法:
找一张干净的A4纸放在地上,脚底沾水,踩在纸上,观察上面的足印,对照下面这张图,可判断属于哪个程度的扁平足。
1、轻型:足纵弓降低
2、中型:足纵弓消失
3、重型:足纵弓消失,并有足内侧缘凸,起距骨头移位至足跖侧即内踝的前下方。
在此要注意的是,足弓不是一出生就有的。一般0到3岁的足部的脂肪较厚,肌肉力量较小,会出现生理的扁平足;3到6岁足部骨骼开始骨化,这时足弓逐渐形成;7~10岁时足弓发育完全成熟,形态基本稳定。
如果孩子 6岁左右 还没足弓形成,家长就要引起重视了。南医三院儿童骨科姚京辉大夫提醒大家:如果足弓塌陷,形成扁平足,孩子走路易疲惫、疼痛、进行 体育 活动时弹跳力及平衡力差、足部不美观、走路外八字等;距下关节等足关节更早出现退形性变及关节炎;后期可能出现下肢或脊柱代偿性改变,如脊柱倾斜、腿型不直、膝踝关节疼痛不适、足底筋膜炎等。
一般没有症状的扁平足不需要治疗,但如果已经出现了上述走路疲惫、疼痛等症状,就要干预治疗了。
保守治疗方法有:
1、 康复训练 :做踮脚的动作,可以锻炼形成足弓的各部分肌肉力量。
2、 支具治疗 :定制足弓垫、功能鞋等,给足部一个对抗地面压力的缓冲保护,可以起到缓解疲惫、疼痛的作用。
3、如症状明显,且保守治疗无效的,就要行 手术治疗 了,目前的手术治疗方式有:距下关节制动术、关节融合术、截骨手术、其他辅助软组织手术等,根据不同的年龄、病因、症状、病情进展程度具体而定。
部分扁平足孩子运动潜能较差,可能影响孩子心理 健康 ,家长也要细心留意疏导。建议大家如果无法自行判断,建议及时到医院请医生确诊治疗。
骨科姚京辉大夫祝您 健康 快乐每一天,转发出去手留余香!谢谢!#清风计划#
宝宝在婴儿期和幼儿期呈现扁平足是自然而然的现象,家长现在就开始担心还为时过早。到了上学时,这种情况会有所改善,那时足弓会发育成正常状态。
宝宝扁平足,可能出于以下几种原因:
1在幼儿期早期,宝宝的骨头和关节很柔软,脚面的骨头和关节也不能例外;
2宝宝因运动能力有限,走路比较少,造成支持踝关节的肌群发育尚未完全,身体重量施加在柔软的关节和松弛的肌肉上,使足弓受压迫变平;
3脂肪垫将宝宝的足弓曲线隐藏其中;
4多数宝宝初学走步时,脚趾向外用以增加平衡,导致额外的压力作用于足弓,使足弓变平。
即便几年后宝宝的足弓发育仍不够完美,家长也不必担心,平足对正常生活没有太大影响,且足弓平的人较之足弓高的人更不易出现扭伤和应力性骨折,因为扁平足可以吸收震动。
需要提醒的是,宝宝足弓发育要顺其自然,家长不宜做些没有必要的事,如给宝宝穿着所谓支撑训练足弓的鞋,这会造成未获其利反受其害的结果。但如果家长发现宝宝的脚过硬且不易弯曲,总感觉脚痛,出现行动受限或走路困难的现象,就应该带宝宝及时就诊。
判断宝宝是否为扁平足,不要过早下结论
对于很多小于3岁的宝宝,看着小脚丫肉嘟嘟的,而脚底板却是平平的,很多宝妈就担心孩子是不是扁平足。其实,此时还不能认定是扁平足,小宝宝的足部脂肪丰满,并且还没有完全发育。
最起码要孩子3岁以后,这时候宝宝的足部发育渐趋完全,判断才有意义。
怎么判断宝宝是否有扁平足?
判断扁平足,有一个很简单的方式——“足印法”,根据足印中凹陷部位的大小来判断,并区分严重程度。
宝宝扁平足该如何预防?
导致宝宝扁平足的原因,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的。先天原因没办法预防,我们只能预防后天因素造成的扁平足。
其中,先天原因,也是导致扁平足的主要原因:宝宝的足部韧带力量不够、足底肌肉发育不良、足底骨骼的异常、足底的跟腱过于短小,先天性的骨骼发育异常等。
另外,后天因素包括:宝宝体重过于肥胖、宝宝长期穿着过小的鞋子、婴儿太早学走路、走路姿势不正确、活动量过大等等,家长 育儿 过程中,要注意这些问题,就可以起到预防效果。
相信在我们的周围的一些小伙伴儿们的脚是扁平足,有的是孩子生下来就是扁平足,那么,偏平足会对我们身体的 健康 有什么伤害呢?一般普通人的脚底中间是弓起来的,扁平足的小伙伴儿们的脚底都是平的,脚底是没有空隙的,不是扁平足的小伙伴儿们,脚底是有空隙的,我们在平时的日常生活当中,走路的时候,地面是对我们的脚有冲击力的,如果脚底是弓形的,是可以吸收地面对我们双脚带来的冲击力的,如果是扁平足的小伙伴儿们,是对双脚有些许的伤害的。一般扁平足的小伙伴儿们都是天生的,大概在小朋友5岁左右的时候,脚底的弓形慢慢的显现出来。有的小伙伴儿们本来的脚底是弓形的,慢慢随着年龄的增长,脚底就成了扁平足,这主要可能是因为关节的退化、糖尿病、受过重创等因素导致的扁平足。
Hello亲爱的宝爸宝妈,蜜桃姐姐来咯!
扁平足,定义是站立时,脚底板内侧无空间,让整个脚掌平踩在地面上,就是扁平足。扁平足分两种类型:一为功能性弹性扁平足,二是构造性僵硬性扁平足。若怀疑您的孩子有扁平足,可以为您的宝贝做个简单的测试:让孩子坐在双脚可悬空的椅子上,看此时孩子脚底板内侧是否有凹陷的情况,但踩地站立时,这个凹陷区就压扁了,这类就属于功能性扁平足,是会随成长发展出正常的足弓;反之若不论踩地与否,脚底板都是扁平的,就属于结构性扁平足
扁平足造成的原因有学者研究指出,小朋友新生儿到二岁以前,双脚因脂肪多、韧带松弛,以致行走时,足底几乎都是扁平的状态,随着成长发育,站立行走的运动增多,到八至十岁前大多会发展成正常的足弓,所以二岁前足弓才刚开始发展,二岁前的扁平足是不需特别的治疗。另外也有学者指出,太早学走路、太早穿太好的鞋、缺乏赤脚行走让脚底的肌肉被刺激、长期穿不合脚的鞋子、吃得太好过度肥胖,都有可能影响到足弓的发展。
但这些疑似扁平足的小朋友,如果家长们发现:
1小朋友不耐走,走一小段路就说脚酸、吵着要抱抱
2儿童扁平足通常不会有疼痛的症状,只有在走路或跑步时会容易不稳而跌倒的情形
3运动平衡能力较差或走路有奇怪的姿势出现
这样就需要寻求复健医学专业人员评估,运动治疗的建议,加上选择适合的矫正鞋配合矫正鞋垫,来改善小朋友动作的状况。若有更严重的影响,如:足踝关节及膝盖疼痛、关节骨骼已有变形的情况,就必须咨询骨科医生,采取适宜的手术方式。
在青少年时期,扁平足疼痛的症状会慢慢出现,因为这时期的活动量和体重都急遽增加,不正常的足弓无法承受反复的负重过量,进而易有足底筋膜炎、下肢肌肉酸痛,甚至让膝盖和腰部也牵连疼痛产生,所以早期发现介入适当的治疗,避免造成生活上的困扰。
再来介绍矫正鞋,因为成长中的孩子或成人因疾病影响,会有踝关节不稳定的情形,矫正鞋可提供足踝关节的稳定度,让走路安全顺畅。因此矫正鞋的挑选更要慎重。市售的机能鞋或矫正鞋应具备下列条件:
1鞋后跟为高统形式
2鞋后跟材质要比一般鞋为硬,上述两项才能给予脚跟部位支持效果
3有内侧足弓的鞋垫,减轻或改善足底压力之分布
4鞋子的楦头要大,脚趾头才不会被压迫
以上条件提供给各位爱子心切的家长买鞋的依据,鞋子实际的功用才是王道,不是昂贵的价钱就代表功效哦!更重要的观念是,穿了矫正鞋不是代表扁平足就不药而越,还要配合孩子要运动有适当的活动量,才能让孩子的肌肉骨骼系统发展良好。
说到运动,现代的父母亲为了努力拼经济,让家人生活过得更好,不仅无法抽空运动来维持 健康 了,陪伴孩子的时间更显珍贵,如果能有一些简单的运动方式,只需一小段时间,就能和孩子们一同运动,增进亲子感情又能维持好体能,真是一举数得。因此介绍几个小运动,让各位辛苦的家长,不用一定要抽空到户外才能运动,只要是您身旁安全的场地,每天规划30分钟的时段,让孩子增进双脚肌力,让足弓能逐渐发展完成,又能增进亲子间的感情,爸爸妈妈也会变得更 健康 哦!
即使无法天天都有完整30分钟的活动时段,也可以分成几个活动的小时段(如每次10 15分钟),累积一天的活动量,如能多于30分钟也有达到 健康 的效能。
1下肢的主动柔软操:脚板悬空用脚踝画圈圈,顺时针一圈,逆时针一圈,用来增进脚踝关节活动度与柔软度,又能增进单脚站维持的能力。
2有时间走楼梯就少坐几层电梯吧,让孩子有机会走上下楼梯,增进下肢肌力与耐力,及提升足踝控制能力,边走边和孩子聊天分享一天的生活,又能增进亲子感
3在安全的环境下,多制造可以让孩子跳跃的动作,不太会跳的孩子,建议先从原地跳或从小台阶向下跳开始,配合孩子喜欢的音乐效果会更棒哦! “跳”有多种不同的方式,像跳高拿东西、转身跳、跳房子等,聪明的爸爸妈妈动个小脑筋就会有很多的活动变化哦!
4选择您觉得干净安全的场地,让孩子能有赤脚踏地接受不同刺激的经验,如:沙地、小学操场的跑道、公园草地、家里用的不同材质地毯或地垫等,让孩子的足底小肌肉群能有不同感官训练的机会。
5放学后陪孩子走回家的路上,走在人行道上的直线、花台,或走上斜坡、高低变化的地形、跨过水沟盖,都可顺便让孩子提升下肢肌力、练练平衡哦!
最后提醒家长,并非所有儿童扁平足都需接受治疗,如果有碰到疑似儿童扁平足的情形发生,希望您带着您的宝贝向医疗相关专业人员咨询,并请把握治疗的黄金期,配合治疗师的建议,改善并预防儿童扁平足所造成的问题。
这张图放的不太恰当。一般来说,3岁以内孩子脚底是厚厚的脂肪,就是两团“肉团”,脚底基本是平的,只能说是“假性扁平足”,不用太焦虑。
孩子的足弓是慢慢发育的,一般在4岁以后,足弓看起来才会有弧度。
祝所有宝宝都有一双 健康 、漂亮的脚~
一、什么是扁平足
足弓是脚的重要结构,使足部富于弹性,可以起到缓冲运动中地面对脚的冲击力、支撑体重及保护足底的血管和神经免受压迫等作用 。
足弓的存在依靠足底的骨骼、韧带、肌腱、关节等结构都有正常的形态和功能。
一旦这些结构的功能和形态出现异常,可能会引起足弓的降低或消失,尤其站立时会出现足弓塌陷,脚底内侧缘接近或紧贴地面,成为“扁平足”。
从外观上看,扁平足呈足底平坦、肥厚,没有我们正常足底的凹陷和正常足底的线条。
扁平足严重时可 压迫足底神经、血管、软组织 ,引起疼痛不适的症状,称为“平足症”。
二、扁平足的病因
扁平足的发病原因有 先天性及后天性 两种。 先天性因素为遗传因素 ,目前病因学表明 遗传因素是扁平足发病的主要因素 。
后天因素 包括 外伤后畸形愈合、足部神经肌肉病变、足部关节免疫性炎症等原因 。最近有研究表明, BMI 25的未成年儿童,其足弓的弧度减少,较BMI正常的儿童足部明显扁平 。
国外也有研究表明,在 6-12岁 儿童之中, 体重是影响足底压力的主要因素 。这和儿童足底的韧带、肌腱发育还不完全有关,肥胖导致足弓减小,出现扁平足,引起足底疼痛又进一步阻碍其参加 体育 运动来减少体重,形成了恶性循环。
注 :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
BMI 185:体重过轻;
185 BMI 239:体重正常;
239 BMI 27:体重过重;
27 BMI 32:肥胖;
32 BMI:极度肥胖
三、儿童中扁平足的发生率
扁平足在儿童中的发生率比较高,家长们一定要引起重视 。
在一份国内的调查中显示, 3-5岁 的儿童中扁平足的发生率为 5998% ,男童和女童的发生率分别为 6639% 和 5314% 。
一份国外的研究表明澳大利亚 3-6岁 儿童扁平足发生率为 44% ,其中男童为 52% ,女童为 36% 。
看到这么高的比例家长们先不要过于担心,因为 多数儿童的扁平足是生理性的,随着生长发育的成熟可以逐渐转变为正常形态 ,这要求我们家长们在孩子生长过程中随时观察其足底的形态。
四、扁平足的预防和治疗
不是所有的扁平足患者都不能运动、都有疼痛症状,甚至有些扁平足患者还是优秀的运动员。
所以不是所有的扁平足患者都需要治疗, 只有严重到出现“平足症”时,才需要医疗介入 。
但是, 对于儿童的扁平足,需要早发现,早预防,防止发展成僵硬性的扁平足 。
(一)预防
1、首先儿童时期尽量穿 软底鞋 , 避免穿硬鞋、扁平鞋从而限制足弓的发展 ;
2、其次,一定要 控制体重 ,避免过大的体重负荷对于发育中的足弓造成压迫从而影响足弓的高度;
3、如果发现孩子足底较同龄人扁平,可以 练习用足趾拾物从而使足跖屈 , 练习前脚掌着地的小步跑或者跳绳运动从而锻炼足底肌腱、韧带和小腿肌肉的强度与弹性,可以练习原地脚尖站立上提脚跟的动作 。同时,需要到医院及时就诊。
4、如果确诊为扁平足,但没有明显的疼痛, 可以在鞋底的中部加一个薄垫促进足弓的形成 。
(二)治疗
1、 非手术治疗 :可以局部理疗、按摩,穿平足矫形的鞋子。
2、 手术治疗 :适用于体征和症状明显,保守治疗治疗无效的患者。手术目的是 骨与软组织重建 ,有关节制动、关节融合、截骨等方法。
通过本篇的介绍,相信广大家长们对扁平足有了基本的了解。
总之,扁平足不可怕,关键是需要在生活中细心的观察孩子的情况,做到 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