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电商行业刮起裁员潮
生鲜电商行业刮起裁员潮,近期,生鲜电商赛道频频传来坏消息。纵观生鲜电商过去一年,“烧钱”、“融资”甚至“破产”成了扯不掉的标签。生鲜电商行业刮起裁员潮。
生鲜电商行业刮起裁员潮1生鲜电商江湖已经变天了。
2020年疫情影响下,挟着显山露水的高调打法,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等生鲜电商从不隐讳自己对于更大零售市场的觊觎野心,众多互联网大厂决心重注买菜赛道,生鲜电商无疑成为了最为拥挤的赛道之一。
根据电商大数据库显示,2020年1月至12月,国内生鲜电商发生了13起投融资事件,融资总额超过了1363亿元,足以佐证这片市场曾经的无比繁荣。
但与此同时,生鲜电商们不断扩大的亏损、跌跌不休的股价,不断被爆出的裁员及停止运营消息,让其模式的可行性饱受质疑,资本的热钱也转变成了“死亡”的加速器。
早在新冠疫情之前,生鲜电商行业曾经遭遇大规模亏损,当时的数据显示,在2016年生鲜电商4000多家入局者中,只有4%持平,88%亏损,且剩下的7%还是巨额亏损,最终只有1%实现了盈利。
而新冠疫情下,居家隔离使得“网上买菜”出现了一波繁荣。但不到两年时间,大批量平台正在加速离场。
同程生活宣布破产、呆萝卜重整失败、松鼠拼拼资金链断裂、宝能生鲜多城闭店、十荟团陷入裁员关闭危机。近日以来,生鲜电商赛道“顶流”叮咚买菜、美菜网也纷纷被爆出裁员传闻……
从风光到撤退,剩下来的生鲜电商还能坚持多久?
各执一词的裁员风波
近日,叮咚买菜、美菜等纷纷曝出裁员传闻。
据媒体消息,最近,脉脉上一名认证为叮咚买菜员工的网友称叮咚买菜在大规模裁员,具体到各业务板块:采购裁员50%、算法裁员30%、运营裁员30%、招聘裁员10%-20%。还有内部员工表示,巅峰时期公司员工数量(包含配送员)高达6万多人,目前只剩6万人左右,少了上万人。
对此,叮咚买菜回应称消息不实、没有事实依据和严谨数据来源,公司个别岗位变动属正常组织资源调整。针对公司减少上万人的传闻,叮咚官方也辟谣称,“这是恶意猜测,叮咚从来没有过那么多的员工。”
除裁员传闻外,叮咚买菜跌跌不休的股价也给了外界一个信号:生鲜电商正在走下坡路,未来充满未知。
成立于2017年的叮咚买菜,在2020年快速扩张,并在营收及GMV方面超过了先于它成立的每日优鲜,2020年其130亿的GMV已经是每日优鲜的17倍。2021年6月上市后,叮咚买菜仍坚持一路扩张,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叮咚买菜已有1375个前置仓,较上年同期的711个增加了近两倍。
但随之而来的是履约费用增长翻倍、亏损的不断扩大。虽然2021年叮咚买菜成功赴美上市,但2019年至2021年第三季度,叮咚买菜累计亏损超106亿元。
没有漂亮的成绩单,直接导致了叮咚买菜股价的“一泻千里”,股价从3004美元一路跌至现在的858美元,期间几乎没有反弹。
与叮咚买菜的处境一样,同属赛道“顶流”的美菜网也内忧外患,压力不小。
今年1月,有媒体报道,美菜网在赴港上市前夜,被爆裁员40%,其中一位员工表示,美菜网一直在裁员。此外,原本在北京市王府井银泰商场的美菜网总部,现已搬到北京站附近。去年9月初,美菜网就曾被爆出进行了裁员和业务范围收缩。
不可否认,生鲜电商市场正在经历新一轮的洗牌,其面临的盈利难、客单价低、履约成本居高不下等等难题,已经让资本市场逐渐失去耐心,烧钱换流量的时代难以为继。
重振市场步履维艰
事实上,叮咚买菜从去年开始,已经在主动调整战略重点,叮咚买菜主动调整了战略重点,从规模优先转变为效率优先,进一步显露出其在盈利压力之下的重心转变。
但从目前来看,生鲜电商们很难真正“上岸”。
去年,6月9日,生鲜电商“叮咚买菜”与“每日优鲜”双双向美国证监会(SEC)提交IPO招股书。彼时,每日优鲜、叮咚买菜都处于亏损状态。
招股书显示,叮咚买菜在2019年、2020年,净亏损分别为18734亿元、31769亿元人民币。每日优鲜在2018-2020年,每日优鲜净亏损也分别高达2216亿、2777亿 、1590亿。
当时市场猜测,随着兴盛优选、美团优选、橙心优选、多多买菜等大厂猛虎环伺生鲜赛道,并善于运用低价补贴的重兵压境,传统生鲜电商用户面临大量分流境地,与此同时生鲜电商天生模式比较重,从供应链、冷链仓库以及末端,加上扩张带来的成本上升都是生鲜电商迫切寻求上市的重要因素。
但登陆资本市场,也并没有转变生鲜电商深陷亏损泥潭的局面,生鲜电商们集体亏损仍是不可改变的事实。上市的成功并没有带给这片市场多久喜悦,“每日优鲜”IPO首日破发,市值蒸发了1/4。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陈虎东认为,本质上在于生鲜是一个烧钱的行业,加上生鲜的时效性、后端供应链的匹配、区域性等诸多要求都非常高,所以这个行业虽然整体上现在竞争激烈,但是基本上还没有形成一种高效的盈利模式,要解决的问题非常多。
与此同时,生鲜电商付出了高昂的履约成本,收获到的用户体验提升却十分有限。
生鲜电商至今仍是用户投诉“高发地”。
在2021年“电诉宝”受理的投诉中,根据投诉量从高到低,被投诉的生鲜电商平台排名依次为叮咚买菜、易果生鲜、每日优鲜、本来生活、顺丰优选、盒马鲜生、兴盛优选、朴朴、京东到家、美菜网、Flowerplus花加、十荟团、永辉超市、大润发优鲜。
其中,退款问题、商品质量、发货问题、霸王条款、售后服务、虚假促销、订单问题、客服问题、网络欺诈、网络售假等问题是2021年全年生鲜电商投诉的主要问题。
在确保资金链安全的大前提下,生鲜电商们急需找到体验更好的产品,更优质的供应链,更轻盈的模式、更有效率的组织架构。告别烧钱换量时代,生鲜电商下半场将是实力和细节的近身肉搏,一时懈怠即可能被洗牌出局。
生鲜电商行业刮起裁员潮2近期,生鲜电商赛道频频传来坏消息。
1月12日,据凤凰网科技报道,美菜网在赴港上市前夜,被爆总部搬迁、裁员40%,其中一位员工表示,美菜网一都直在裁员。
无独有偶,另一家生鲜电商玩家叮咚买菜也被传大规模裁员。据新浪科技消息,有员工称相比巅峰时期,公司少了上万人。不过,叮咚买菜回应称消息不实、没有事实依据和严谨数据来源,公司个别岗位变动属正常组织资源调整。
然而,纵观生鲜电商过去一年,“烧钱”、“融资”甚至“破产”成了扯不掉的标签。美股上市的每日优鲜,2021年前三季度净亏损额3017亿,叮咚买菜同期净亏损额也达到5333亿元。已上市的前置仓双雄亏惨,剩下没有巨头扶持的腰尾部玩家易果生鲜、同程生活和呆萝卜等补血无门后,宣告破产退出竞争。
有分析认为,生鲜电商市场面临的主要难点在于盈利困难,一方面是客单价提升达到瓶颈,另一方面是现有的供应链模式在进一步降低成本上遇到了困难。就目前而言,生鲜电商赛道还没跑出真正的赢家。
美菜、叮咚买菜陷裁员风波
去年下半年就开始遇冷的生鲜电商行业,不时传出裁员消息,这次是美菜和叮咚买菜。
根据报道,有疑似美菜网离职员工在社交平台爆料,继上次50%比例裁员后,美菜北京总部又裁了40%的人员。此外,原本在北京市王府井银泰商场的美菜网总部,现已搬到北京站附近。
一位已离职的美菜网员工称,美菜网一直在裁员,前段时间裁了一些业务总监和产品总监。
去年9月初,界面曾报道,美菜网就进行了裁员和业务范围收缩,其成都研发中心整体被裁撤,北京总部产品研发等技术部门、采购销售等业务部门、财务等职能部门均有50%及以上的裁员比例。
所涉及人员中不仅包含新入职员工,也包含着二级部门负责人及以上的中高层,“有的部门只留了领导一个人”。
同时一份内邮件显示,与裁员相对应,美菜网业务收缩同步进行,部分城市服务关停,大区合并。
彼时,美菜网回应称,公司过去,现在和未来都会进行正常的组织调整与优化,不断提高组织效能和专业能力,同时美菜所有的业务城市均在正常运营。
而对于最近这次裁员传闻,美菜网并未回应,但消息显示公司正筹备上市。
1月12日,有媒体报道称,美菜网已经决定将在港交所申请上市,预计将在2022年上半年公开递表。据悉,美菜网已委聘中金、花旗及野村负责上市事宜,估计集资3-5亿美元(约234-39亿港元)。
天眼查显示,美菜网自2014年起有过8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超125亿美元,最近一笔是2018年10月的E轮及以上,金额为6亿美元,对应估值约70亿美元,投资方为老虎环球基金和高瓴资本。
此后,美菜网并未再次宣布公开融资事项。2019年中下旬,有媒体报道称,美菜网新一轮融资失败,资金链紧张,但遭到了其创始人兼CEO刘传军的否认。
三年多时间未获公开融资,美菜网多次转型情况也不乐观。从商业模式看,走重资产自营的美菜在C端拼不过美团、拼多多等互联网巨头,B端又不断有美团快驴、海底捞蜀海等玩家加入。业内预计,在经历了数位高管出走,C端业务卖身经京东未果后,美菜网或将冲击资本市场寻求补血。
而已经上市的叮咚买菜,也没逃过裁员或“组织调整”的命运。
2021年6月29日,在募资金额缩减超7成后,叮咚买菜登陆纽交所,上市第二日股价一度冲至46美元,不过目前已较235美元发行价“腰斩”。截至1月13日美股盘前,叮咚买菜的股价收报1132美元,市值2672亿美元。
市值大跌背后,叮咚买菜一直处于大幅亏损的状态。根据去年11月份披露的财报,2021年第三季度公司营收为619亿元,同比增长111%;但净亏损高达201亿元,上年同期的净亏损为829亿元。
如果拉长时间看,叮咚买菜三年时间累计亏损已超百亿。2019年其净亏损为187亿元,而2020年的净亏损为318亿元;2021年的三个季度,净亏损分别为138亿元、194亿元和201亿元。
财报之后的2021年12月份,叮咚买菜就传出了裁员的消息。有员工表示,采购、算法、技术等核心部门裁员比例从20%到50%不等。当时公司回应称,个别变动属小范围正常组织资源调整。
不过近期,关于公司裁员的消息越来越多。据新浪科技,一位认证为叮咚买菜员工在社交媒体上透露,叮咚买菜已经开启大裁员,采购50%,算法30%,运营30%,招聘10%-20%。裁员对象中,试用期员工成为重灾区,“试用期6个月,在最后一个月下手裁员,还想尽量不给赔偿。”
在多个岗位裁员之下,有内部员工表示,公司少了上万人,此外还强制给前置仓服务站员工无薪排休。
对此,1月13日,叮咚买菜回应称,个别岗位变动属公司正常组织资源调整,目前业务都在正常运转。同时,一线岗位不存在强制员工进行无薪排休的情况,平时会根据站点的工作情况,尤其是员工的意愿与工作强度进行合理调整。
然而,有评论表示,否认裁员之后,叮咚买菜依然面临核心拷问,还要亏多久?
新一轮洗牌拉开序幕
相对于裁员、业务收缩,那些已经退场的生鲜电商玩家,结局更加惨烈。
2021年10月20日,呆萝卜App发布停运公告。公告显示,由于安徽菜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最终没能引入重整投资人,菜菜公司即日起停止营业,呆萝卜App停止向消费者提供服务,各线下门店停止营业,并在近期内陆续关闭。
“我们对增长的预期与需求太高,低估了生鲜的烧钱速度,以至于造成了消耗过快,这是我们用错的地方。”呆萝卜创始人李阳反思,公司倒在了融资问题上。
据了解,从2020年1月23日起,呆萝卜进入破产重整程序,历经近21个月时间的挣扎,公司停止所有的采购、销售、支付、营收等业务,试图引入新的投资方,不过最终依然走向停摆。
稍早的2021年7月份,一度估值10亿美金的同程生活,“因经营不善,虽经多方努力,但仍然无法摆脱经营困境,”不得不宣告破产。
除此之外,橙心优选大面积收缩、十荟团陷入裁员关闭危机、饿了么旗下B2B食材配送平台“有菜”停止运营五个月。在剩下的玩家名单中,有阿里、拼多多、美团等互联网巨头旗下的生鲜品牌和叮咚买菜、每日优鲜等幸存者。
不过幸存者也不好过,新的洗牌序幕已经拉开。
去年底,阿里巴巴旗下的盒马鲜生在叮咚买菜的大本营上海地区祭出“斩钉价”,被业内解读为“向叮咚买菜宣战”。据悉,盒马的此次降价范围覆盖上海59家盒马鲜生门店、21家盒马mini店及其周边盒马覆盖地区用户,活动持续至年底。
从流出的朋友圈截图显示,叮咚买菜创始人兼CEO 梁昌霖隔空喊话,表示积极应战,“老二最大的梦想就是拼死跟老大干一场”。
盒马鲜生方面却对外回应,“斩钉”降价并非“斩叮”,只是回馈消费者、斩钉截铁降价而已。盒马事业群总裁侯毅也在微信朋友圈表示,盒马成立至今,从没有进行过价格战,一直追求价值战,面对生鲜行业多业态的激烈竞争,盒马同样有价格战的能力。
业内人士分析,消费互联网时代“剩者为王”的`潜规则下,生鲜电商没找到更合适的打法之前,同样逃不过价格战、烧钱换流量的宿命,这也是整个行业屡亏不止的因素之一。
头豹研究院分析师成祺认为,这轮价格战过后,生鲜电商玩家们会反思现有的供应链模式是否可行,现有的经营战略是否违背了生鲜电商的初衷。直接的结果就是还会有一批企业倒下,行业的发展重心会回到更好地服务消费者,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本质。
不过尴尬的是,融资市场遇冷后,对一些玩家而言,长时间烧钱换市场可能已难以为继。统计数据表示,行业参与者大多“造血”能力有限。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曾统计,国内生鲜电商领域,大约有4000多家入局者,其中仅有4%营收持平,88%陷入亏损,最终只有1%实现盈利。
以跻身第一梯队的叮咚买菜为例,2021年Q3财报中公司的账面资金累计为6817亿元,剔除短期投资部分剩下的现金及现金仅3098亿元,但对应着流动负债中的付账款是2797亿元,短期借款是2718亿元,还有应付的薪资和福利208亿元,经营租赁部分的负债841亿元。
这也意味着,在支付完员工工资和供应商货款后,叮咚买菜并没有多少余力再去补贴打价格战了。
积极尝试,向盈利靠拢
“生鲜电商如果只是烧钱做规模做增长一点也不难,但是没有任何意义,在百亿到千亿的淘汰赛中,那些业务还不能实现盈利性增长的玩家,经营会越来越困难。”2020年4月,每日优鲜创始人徐正的一封内部信中,直指行业痛点。
尽管如此,经过了前期的几轮激战,现存的玩家们在物流和供应链基础设施建设、品牌建设及获客等环节都有了一定积累,但目前尚未有企业步入稳定盈利期。
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生鲜产品天然的高损耗率、非标化,拿菜毛利本来就低,还得末端再配送,成本自然上涨;外加消费者价格敏感、客单价提升有瓶颈等因素,决定了生鲜电商是一门非常难赚钱的生意。
叮咚买菜财报显示,2021Q3公司毛利率为182%,同期综合费用率却在509%,对应每单位 GMV 履约成本在033 元。因此在三季报中,叮咚买菜提出战略转向,变成“效率优先,兼顾规模”,放弃之前以扩张为主的目标。
从当前形势来看,各家都在进行提升毛利率,或降低履约成本的尝试。
一是绕过中间商,提高直采比例。有数据显示每日优鲜目前生鲜直采比例在 90% 以上;或者直接自建产地,自己“下田种菜”,叮咚买菜投资超10亿元在沪郊建了块自营菜地。
二是扩充商品品类,提升客单价。比如通过扩大销售附加值更高的预制菜新茶饮、健康零食等快消品。
三是重回线下,降低履约成本。2022年首个工作日,盒马CEO侯毅发布内部邮件表示,盒马鲜生从“线上发展为主,线下发展为辅”,升级为“线上线下共同发展”的双轮战略。
业界分析,此举的意义在于,让消费者走进店里消费,不仅能实现更好的加工服务体验,还能省去线上订单的配送成本。
但这些尝试的效果如何,目前似乎难以断言。重要的一点是,在实现盈利之前,不能倒下。
生鲜电商行业刮起裁员潮3“衣食住行”人生四件事,“食”无疑最重要,在“今天吃什么”逐渐成为哲学难题的当下,“买菜难”、“买菜贵”等问题又困扰了许许多多的年轻人。
2012年是生鲜电商的元年,2014年社区团购兴起,2017年巨变丛生,后借着互联网东风,生鲜电商成了被资本追捧的“宠儿”,特别是在2020年底各大巨头火拼带火了社区生鲜之后。
疫情为国内生鲜电商创造了事业第二春,资本扎堆入场推动此赛道迎来空前发展机遇,更有甚者已奔赴二级市场,达到最高峰。
然而,疫情催生起来的生鲜平台,在2021年却开始走下坡路,不是裁员就是停止运营。
2022年新年伊始,曾一度红火的社区团购玩家再度迎来衰败的日子!
这不前不久,曾经和每日优鲜、叮咚买菜一起传出争夺“生鲜电商第一股”消息的美菜网,再次被曝出裁员和总部搬家的消息。
生鲜电商资本已经退潮,3年没融资的美菜还怎么“美”下去呢?
裁员潮刮到了生鲜电商行业?
近期,生鲜电商赛道频频传来坏消息。
1月13日,叮咚买菜因“大裁员”登上热搜。但对于此次裁员,叮咚买菜方面及其员工却各执一词。
据华夏时报消息,多位认证为叮咚买菜员工的网友在社交平台透露,叮咚买菜已开启大裁员,采购、算法、运营、招聘部门将裁员20%到50%。
叮咚买菜则回应称消息不实、没有事实依据和严谨数据来源,公司个别岗位变动属正常组织资源调整。
无独有偶,就在前一天另一家生鲜电商玩家被传大规模裁员,甚至连总部都搬了!
1月12日,生鲜电商平台美菜网又传出了裁员消息。
据凤凰网科技,近日,有疑似美菜网离职员工在社交平台表示,继上次50%比例裁员后,美菜北京总部再裁员40%。
此外,原本在北京市王府井银泰商场的美菜网总部现已搬到北京站附近。
另一位已离职的美菜网员工表示,美菜网一直在裁员,前段时间裁了一些业务总监和产品总监:“总监级的员工还好,有些基础的业务人员强制解除合同,当天走当天谈。”
美菜网方面暂未对上述情况作出回应。
相比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美菜网的知名度并不高,但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继上次9月份暴雷后,美菜网已成生鲜圈的名人。
去年9月,美菜网北京总部被爆裁员50%,部分城市服务关停。
据界面此前报道称,来自一份内部邮件显示,北京总部产品研发等技术部门、采购销售等业务部门、财务等职能部门均面临着50%及以上的裁员比例。
此外,美菜成都研发中心将整体被裁撤,部分城市服务关停,大区合并。
纵观生鲜电商过去一年,“烧钱”、“融资”甚至“破产”成了扯不掉的标签。
美股上市的每日优鲜,2021年前三季度净亏损额3017亿,叮咚买菜同期净亏损额也达到5333亿元。已上市的前置仓双雄亏惨,剩下没有巨头扶持的腰尾部玩家易果生鲜、同程生活和呆萝卜等补血无门后,宣告破产退出竞争。
要知道,生鲜赛道是一条比较长的赛道,而这场漫长战役中,所有玩家都要穿越零售死亡谷。
而在这条路上大家都需要比拼很久,拼到最后谁剩下来,就是所谓的“剩者为王”!
不再执着于谋求规模化扩张的“流血”,融资、上市于是就成了生鲜电商玩家们“止血”的重要手段,因为融资跟不上烧钱的速度最后只会是死路一条。
在爆出裁员消息之前,美菜网上市的传闻就一直不断。
1月12日,有媒体报道称,美菜网计划于今年上半年提交香港上市申请,并已选定投行筹备上市详情;
据悉,美菜网已委聘中金、花旗及野村负责上市事宜,估计集资3-5亿美元(约234-39亿港元)。
其实,美菜网传出IPO上市的“风声”已有时日。
早在2019年下半年,就有传闻美菜网新一轮融资失败,导致资金链紧张,但这一消息后来被美菜网CEO刘传军否认。
2020年7月,复星集团前CFO王灿加入美菜网,担任CFO,这被外界视作美菜网上市的前奏。但美菜网随后否认了这一消息,称王灿的加入与上市无关。不过,王灿入职美菜网仅半年时间,便传出了离职的消息。
去年5月,美菜网再被爆出拟赴美IPO,计划筹资5亿美元。知情人士称,美菜网正在与财务顾问就潜在的IPO事项进行合作。
美菜网对此不予置评,不过明显可以看出美菜网着急了!
因为,在近3年来未获得融资的情况下,这家B2B生鲜电商平台已经历了数位高管出走,2C业务卖身经京东未果,多轮大幅度裁员,以及数次转型并不乐观等多次阵痛。
公开资料显示,美菜网于2014年成立,为生鲜食品供应链服务平台,提供餐饮食材采购服务予中国近1000万家蔬菜店铺及餐厅,前年开始为个人家庭用户提供配送服务。
自成立以来,美菜网一直是资本眼中的“明星企业”。
短短四年间,完成8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近百亿,投资方包括顺为资本、真格基金、高瓴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
其最近一次融资发生在2018年10月,当时美菜网获老虎环球与高瓴资本6亿美元投资,估值超过70亿美元。
然而从那以后,美菜网未再出现新的公开融资事项。如今,美菜网传出IPO计划,是否与近期资金链紧张有关?
美菜网早期凭借资本迅速打开互联网卖菜大门,曾经试图抢占“生鲜第一股”但结果并不尽如人意。
互联网30时代,年轻人们不再走进菜市场,传统餐饮供应链地位岌岌可危。资本的目光逐渐投向美菜网这类的新兴餐饮供应链服务商。
新型餐饮供应链行业方兴未艾,迅速由无人问津蜕变成为蓝海。
2020年,国内生鲜电商领域先后有多达14家平台获得融资,融资总额超1365亿元。
如无意外,2021年的生鲜电商市场将延续2020年被资本追逐的现象。然而,生鲜电商赛道上不断洗牌淘汰,烧钱难题一直未能破解。
究其根本就是,各生鲜电商平台为了抢占市场,开始了最粗暴有效的“价格战”手段;
只要价格足够便宜,就不怕消费者不买账,这就是盛行的社区团购平台模式下的营销逻辑和融资手段。
也是,生鲜电商市场面临的主要难点在于盈利困难,一方面是客单价提升达到瓶颈,另一方面是现有的供应链模式在进一步降低成本上遇到了困难。
就目前而言,生鲜电商赛道还没跑出真正的赢家。
创业从来都是九死一生,特别是生鲜赛道,几乎十死无生!
目前国内有4000多家生鲜电商,仅100家左右盈亏平衡,亏损占到95%,其中有7%是巨额亏损,而最终盈利的仅有1%。
若不是突如其来的疫情,生鲜电商可能猝死得更快更多一些。
2021年下半年开始,裁员、关城、拖欠货款等成为了社区团购老玩家们的关键词。
随着平台的接连倒下,社区团购的大坑最终完全凸显。
因为各大社区团购平台上的货品质量太差,特别是一些蔬菜水果,让用户没有忠诚度,流失严重。靠低价和促销聚集的流量,难以转化为粘性的用户,这成为众多的社区团购玩家的潜在顽疾。
正如阿里副总裁、盒马鲜生创始人侯毅所言,“从价值本身来讲,社区团购并没有倡导价值,仅仅是靠大量的营销调研推动。这种商业模式不能创造真正的商业价值,作为营销手段真的很好,但是并没有创造价值。”
顽疾越来越严重,并没有巨大价值,败北就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了。从这点来看,社区团购的洗牌有了第一个,马上就会有下一个。
以下是一些生鲜超市的名字,供您参考:
1 富嘉生鲜超市
2 果时代生鲜店
3 恒益生鲜店
4 花似锦生鲜店
5 万客生鲜超市
6 艾王府生鲜店
7 兔兔生鲜店
8 冉好运生鲜店
9 聚鲜阁生鲜店
10 农到家生鲜店
11 业平生鲜超市
12 榴莲大叔生鲜店
13 十里街坊生鲜店
14 恒达生鲜超市
15 全盛生鲜超市
16 南极熊生鲜店
17 阿力特产生鲜店
18 云天生鲜超市
19 鲜为人知生鲜店
20 鲜味居生鲜店
21 飞毛腿生鲜店
22 益乐生鲜超市
23 果盒王生鲜店
24 品森活生鲜店
25 贝壳生鲜店
26 日发生鲜店
27 美食每刻生鲜店
28 泳锦湾生鲜店
29 百斯特生鲜超市
30 明兴农牧生鲜店
31 牛排之家生鲜店
32 董砣子生鲜店
33 施欣生鲜店
34 灵儿生鲜店
35 艺枝源生鲜店
36 乡韵生鲜店
37 山里农家生鲜店
38 时尚生鲜店
39 天天生鲜超市
40 橙子青生鲜店
41 胖胖生鲜店
42 吉祥牧场生鲜店
43 万德生鲜店
44 秭归橙味儿生鲜店
45 趣淘鲜生鲜店
46 鲜优美生鲜店
47 合家福生鲜超市
48 山中人家生鲜店
49 热古生鲜店
50 华冠生鲜超市
51 皇味生鲜店
52 果然生鲜店
53 汇美生鲜超市
54 太阳果生鲜店
55 释迦生鲜店
56 丹领生鲜店
57 乳山生鲜店
58 华北生鲜店
59 骏泰生鲜店
60 悦食一家生鲜店
61 老一生鲜店
62 思迅生鲜店
63 佳乐购生鲜超市
以上是部分生鲜超市的名字,如果您需要更多的灵感,可以参考已有的生鲜超市的名称,也可以根据您的需求和品牌形象进行创意。
痛点一:模式痛点——经营模式的摇摆困惑
一直以来,生鲜电商和其他行业的电商一样,都有平台和自营之分,资源丰富者多选自营与平台兼有、平台为重,而资源适中者往往会在平台和自营间摇摆不定。但做平台和做自营均面临着资源和能力挑战。
做平台意味着要承担平台引流、商户招募、活动组织和平台管理等相关职能,邀请知名生鲜电商品牌和线下特色生鲜品牌等成为重中之重;而自营意味着强化生鲜产品供给、自有品牌打造、客户关系维护等关键环节,并要有持续的用户体验经营、闪亮的电商品牌打造等。易观认为,做平台电商要求会更高,对其品牌招商能力、线下推广能力、平台引流能力等要求较高。
选择何种经营模式,不仅要对企业自身的资源进行全面盘整,更要对企业发展战略进行系统梳理。
突破方向:
1审慎评估自己的经营优劣势,选择适合自己的经营模式,同时即使是选择自营模式也要强化与其他经营商户的合作,众人拾柴火焰高;
2前期先做会员社区,通过美食互动、烹饪指导等强化会员黏性,根据会员的产品需求类型、用餐类型等来深入考虑选择何种模式,产品相对集中、自己可以满足时就尽量选择自营模式,品类多样、超出自己能力范围时可以选取平台经营模式。
痛点二:销售痛点——客单价高且购买频率不稳定
从数据上可以看出,目前生鲜电商消费者更多集中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消费者以22~35岁女性居多,网购经验丰富,对生鲜产品关注度高,购买的品类多集中在水果、净菜等。为保证新鲜度,一般消费者一次性购买3天的消费量。易观认为,由于物流配送费用高,多数平台需要消费99元才能免配送费,这一门槛直接导致生鲜电商的客单价高,同时也带来了购买频率不稳定的无奈。
如此一来,使得电商巨头在生鲜网购拓展中极富竞争力,生鲜产品购买往往和其他产品购买一起发生,这也是天猫、京东生鲜购买率比较高的原因之一。
突破方向:
1向厨房美食平台方向发展,改变单一销售食材的办法,提供更多的厨房美食套餐,提供组合式菜品半成品;
2根据用户的食用场景、食用人数、食用金额等提供“定制式套餐”,因客户定制,减少标准菜品的供给;
3卖“会员预售卡”,提前让客户根据订购期限、大致菜品等进行选择,提前收到订购费用,圈住客户销售。
痛点三:视觉痛点——视觉感触雷同且弱
不可否认,网络价值传递和线下实物呈现存在差距。生鲜是仅次于化妆品、服装等“秀”行业之后屈指可数的“迷”行业,消费者的看重、生鲜电商品牌的重视,使其质量高、吸引人;生鲜电商的往往比较高清,展现高自然感、高新鲜度,而实际用户收到的产品却不是这样,密封的包装、层层的节点运输和食材水分流失,这些都使实物发生损耗,实物的现场品质感、新鲜感等自然大打折扣,实物和的差距给用户的视觉痛感比较强。
此外,食材食用指导和实际操作往往脱节。易观认为,一般生鲜电商可划分为讲产品、讲需求和诉情怀三个阶段,现在的生鲜电商在卖产品之外更增添了食用场景、烹饪介绍等,旨在为消费者提供集食材购买、食用指导、烹饪服务等于一体的服务;而实际上用户由于自身素质有限、专业能力有限、烹饪时间有限,未必能全面理解烹饪食用指导,指导方法和实际操作成为“两张皮”,离“高价值的用户体验”还有差距。
突破方向:
1有一说一,实物怎样就表现怎样,真诚地传递菜品价值,相信消费者是可以判断的;
2以菜谱来统筹生鲜产品销售,先提供优质菜谱、烹饪指导等,再提供优质菜品销售等,这样以菜谱带动菜品销售,自然水到渠成。
痛点四:配送痛点——难熬的“最后一公里”
冷链物流是永远的痛。生鲜产品需要从仓库到用户家的全程冷链运输,而目前冷链运输成本高、仓储费用高、区域分销冷藏点建设难度大,这也导致了生鲜产品冷藏冷冻成本高等特点。
易观认为,除了冷链物流以外,还有“最后一公里”的瓶颈。所谓“最后一公里”,是指从区域冷藏点到用户家的过程,要求对产品进行分区温度控制,日用品、冷藏品和冷冻品等的包装要求、温控要求各有不同,这对生鲜电商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突破方向:
1引入资本,和国内外物流资本合作,共同投资建设区域性冷藏冷冻仓库及支线冷链物流设施;
2同冷链物流企业合作,双方共同组建区域性生鲜电商公司,以股份合作、合资经营等方式共同经营;
3创建内部物流孵化器,由公司出资控股、优秀员工个人出资参股,共同投资经营区域性冷藏冷冻仓储中心,既实现员工自主创业,又推动了公司冷链物流发展。
痛点五:体验痛点——消费者线下体验薄弱
生鲜电商面临着线下实体店价格低、购买便利、店面可感触、产品可视等方面的竞争,这些构成了用户全方位体验,也对生鲜电商形成了强有力冲击,线上线下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可替代性太强。
但是生鲜电商线下体验比较弱,用户参与度低。易观认为,目前生鲜电商将更好的资源集中于打造良好的线上购买、浏览体验等,对线下体验店等关注度不高,线上线下联合营销的能力还未形成,其线下体验比较弱,用户参与度更低。
突破方向:
1强化用户线上浏览下单体验,优化页面UI体验,针对消费者咨询的采摘时节、产品特色、配送时效等进行详尽解答,提供一键下单等流畅体验;
2积极推行O2O模式,让消费者在网络下单的同时,也能到实体店购买,或在线下自提点提货,或是在品牌体验店感受品牌及产品特色,强化与用户的沟通互动。
痛点六:供应痛点——后台资源整合的高难度
首先,供应链系统支撑尚需整合。水果、蔬菜等往往季节性比较强,产地资源有限、产量有限,生鲜电商需要优秀的供应链系统支撑,保证货源供应、保证产品质量、保证持续供给。生鲜电商需要更多的合作产地、合作农户等,而如何保证持续合作、保证合作产品等是生鲜电商重点关注的问题,供应链整合尚需时日。
其次,给用户的烹饪指导和消费指引整合难度高。目前,生鲜电商如美味七七、京东生鲜等正在强化烹饪指引、美食指导等服务,旨在通过更加全面的食材食用、烹饪指导等服务增强消费者黏性,让用户能够持续光顾。而此种整合需要收集烹饪内容、统筹烹饪指导、编撰服务指导等,这些对生鲜电商的人才配置、团队安排等要求较高,整合难度也大。
突破方向:
1强化对生产基地、核心农户等的生产管控,与之开展合资经营、合作拓展、共同研发等活动,使生产供应链更加牢靠;
2推行生鲜产品生产的标准化、规范化和专业化,使产品生产程序更加合理,菜品如何种、如何收、如何检测等均有各自的标准,使供应日益标准化、专业化。
痛点七:发展痛点——小区域经营明显难扩张
易观认为,当前还是区域型生鲜电商唱主角。生鲜电商仍集中在上海、广州、北京等发达城市,其生鲜网购消费基数大,消费者对生鲜网购的接受度比较高,在线购买生鲜食材的消费习惯日益形成。
各生鲜电商区域化运作特征明显,聚焦区域消费者生鲜消费,关注生鲜区域化重度经营。而跨区域拓展困难多。生鲜电商物流配送存在“最优配送半径”,跨区域配送难度高,各区域生鲜消费差异大,生鲜电商跨区域拓展尚需时日;等跨区域冷链物流发展成熟,“最后一公里”得到初步解决,生鲜产品供应可以持续稳定,生鲜关联服务获得认可,相信生鲜电商跨区域拓展才会大行其道,成功率才会更高。
突破方向:
1和资本联手,以收购、兼并、合资等方式收购当地已经做得较好的生鲜电商品牌,打造全国化的“生鲜资本旗舰”;
2提升标准化菜品、常温菜品等销售比例,减少对冷链物流的依赖程度,助力跨区域拓展;
3强化品牌社群黏性,积极发展厨房美食会员,开展美食探讨、烹饪互动和服务指引等,推进美食社群建设,以“高密度会员”推进线上销售额提升、助力线下跨区域拓展。
我们FEC富润电商在生鲜这块目前有一套比较好的规划+技术实现解决方案,可以具体的搜索FEC富润电商咨询了解下。
1、友数收银系统。
简单的概括是一套会管理、还会营销的收银系统,拥有它,不仅能提升门店收银的效率,自动为你生成统计报表,还能用科学化的方法来帮助你做好门店营销,提升销量。
包括智能选品,供应商管理,,智能陈列,仓库管理,自主扫码支付,会员管理,线上线下O2O订单管理,全员分销,小程序商城等众多实用功能。作为便利店数字化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不仅有功能强大的收银系统,更是目前传统超市便利店转型数字新零售的理想平台。
2、千帆掌柜。
千帆掌柜收银软件是上海海鼎旗下的产品,知名度较高,很多连锁门店都选择千帆掌柜作为收银软件,功能上面,包括收银记账、商品管理、库存管理、数据报表非常容易上手。
3、银豹。
不局限在超市行业的收银系统,同样支持多行业的收银系统、数据管理,由于没有那么专注于超市收银系统,导致其超市行业的适用性并不强,功能方面不是很满足商户的需求。
4、有赞新零售系统。
有赞商城大家都了解,有赞新零售是他们公司的产品,服务线下门店的,能够提供一站式收银解决方案,适合线下门店商家日常使用,但是由于是互联网企业做的线下产品,所以在线下使用场景的理解上还有待提升。
5、多点MiniOS。
多点MiniOS是为生鲜电商推出的便利店端管理系统,在行业内有很高的知名度,研发团队有26年零售行业实际运营经验。
一 首先要定位自己的客户
蔬东坡结合服务2000家客户经验总结:蔬菜配送从配送客户分类来说,主要分为食材蔬菜配送,企事业机关单位食堂、酒店高端餐厅食材配送,垂直行业食材配送,生鲜超市蔬菜配送。
清晰的客户定位能够让企业的愿景和执行方向聚焦,传播效应也非常明显。
对于刚入行的蔬菜配送公司来说,做好客户定位之后,接下来的一步就是找到对应的标杆客户,比如说蔬菜配送行业的龙头老大千喜鹤,开始就定位好了军队食堂配送这个细分而又庞大的客群,首先靠着搞定了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的食堂这个标杆客户后,迅速在这个垂直细分行业站住了阵脚,时至今日已经占据国内军队院校的80%的食材配送份额,成为了蔬菜配送行业的顶级巨头。
可以这么说,找到清晰的客群定位并取得标杆客户之后,就等于迈出了蔬菜配送成功的第一步。
二、然后进行市场推广
1要根据不同客户设置不同推广方式
1大型食堂客户
特点:要的量大,品质不高,品类较少,单品采购量大,价格会以合同形式定下来
这种客户主要是以招标为主
2餐饮企业
特点:要的量少,品质较高,品类较多,单品采购量小,对价格比较敏感
这种客户以价格切入会比较明显
3生鲜超市
特点:对价格不敏感,对品质要求比较高
这种客户以食品安全切入会更好
2生鲜配送企业一些常用的推广方式:
线上推广:线上推广指利用互联网的手段对我们的商城进行推广,可通过58同城、赶集网散发企业平台的专属二维码,扫描二维码即可直接进入公众号,关注公众号推出的信息。另外,进入一些专门做蔬菜采购的群里面,向负责饭店采购采购员推广企业商城也是非常有效的。
2线下推广:线下推广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广告、面对面等方式推广企业商城。实际做法可以在大型的农贸市场的布告栏中张贴企业的广告以及二维码信息,结合一些小的促销手段,即可收获到相当数量的客户。另外针对企业的目标客户,例如酒店、饭店、机关单位的食堂,这部分客户是企业最大的客户群体,也是盈利最大的客户。我们要下大力度,甚至去面谈这些客户,推广我们的一键下单功能,实际解决酒店饭店老板不愿意跑线下但是又不放心采购人员的问题。
3二次推广:这部分主要针对企业已经拥有的客户,一般餐饮食堂的客户是互相认识的,他们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企业可以通过对客户推广客户一些小的奖励,或者推广一定客户可以提升客户的现有等级等方式促成二次推广。
店铺起名意义非凡,起一个好的名字,不仅能吸引顾客,也能无形之中更加财源,如果名字起的不好,不仅会使顾客反感,更会影响生意的发展。在现实生活中,具有吸引力的商店名字,对客户的视觉刺激和心理影响是很重要的,店铺的名字起的好坏,是否能引起客户好奇心和能否把商店牌子打响的关键。
带鲜字的店铺名字田臣,绿色原野,一流品质。穗洲,麦穗飘香的地方,比喻农产品的原生态。好享你,好好享受你蔬菜、水果。易农,易,互联网,农,农产品。新鲜无极限,新鲜程度,鲜货数量,都极力保证。四季歌,四季,指养殖方式遵循自然规律,杜绝任何动植物生长激素和化学添加剂,向广大客户提供纯天然绿色食品。
特别的生鲜店名字聚鲜阁生鲜店,云南有礼生鲜店,金斗云生鲜店,董砣子生鲜店,鲜义生鲜官方店,蜗牛生鲜店,品森活生鲜店,美佳达生鲜店,鲁南生生鲜店,海螺姑娘生鲜店,长荡湖生鲜店,施欣生鲜店,鹏浩生鲜店,恺蒂龙生鲜店,唐贵妃生鲜店,秭归橙味儿生鲜店,王二生鲜店,菜香宜生鲜店,万德生鲜店,小鲜肉生鲜店。
好听的生鲜店名字优而鲜生鲜店,热古生鲜店,悦食一家生鲜店,冉好运生鲜店,光华士生鲜店,艺枝源生鲜店,果盒王生鲜店,鲜川生鲜店,泳锦湾生鲜店,丹领生鲜店,糖果生鲜店,阿力特产生鲜店,土鸡生鲜店,谢氏生鲜店,橙子青生鲜店,阿润生鲜店,美食每刻生鲜店,果然生鲜店,华南冻品生鲜店,果果园生鲜店,华北生鲜店。
您还可以点击底部客服官网给您的宝宝起名,赐子千金不如赐子好名,很多家长都关注了我们,我们会根据宝宝出生年月日,为宝宝起一个带着一生好运的好名字:http://wwwadxqdcom/qiming/
名字当中蕴含的风水五行,是姓名学当中有所记载的,这是有科学依据的,好的名字是会带来更好的风水,旺盛运势的风水才会让店面越做越好,生意才能够蒸蒸日上,这是环环相扣的,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对于我们自己开店做生意来说一个好的名字能够帮助店面财富运势变得越来越好。
果蔬菜店铺名字特点
利用辽阔含义字。店面良好发展的体现是外界所熟知的,会发展的广泛且雄伟。基于此功能,可以使用具有广泛含义的单词来命名店面,从而使该名称具有广泛的艺术概念,悠久的氛围和光明的前途,意境之美和善意是两全其美的。
吉利店铺名字分享
帝利“帝”这个字有古代皇帝的意思,也有很高贵的意思。“利”有利益,利润的意思。这个名字整体上来看是很适合作为生鲜店面的,寓意美好,招财进宝,店铺如果用了这个名字未来的生意会一直很好。
百佳兴“百”有百姓和成百上千的意思。“佳”有嘉奖和褒奖的意思,也有指产品质量好的意思。“兴”有兴旺,旺盛的意思。这个名字整体上来看是一个寓意吉利的名字加上名字的寓意十分深刻,给予顾客很深的印象,顾客都会很愿意光顾店面的。
集鲜于先“集”有聚集的意思,“鲜”指的是新鲜的意思,“先”指时间提前,整个名字的意思就是,店面的物品是很新鲜的,让顾客很放心购物,然后名字当中没有拗口的字眼,听起来也朗朗上口,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佳名。
寓意好店面起名
锟又 陈心 列娄 夕实 棕冶 品昶
龙民 涯谨 煌彧 温腾 翕玎 愉琨
见桦 休郡 铭即 同溢 义致 众典
陵幼 潼裙 飚帝 略玄 逊研 洪焱
御廉 勒描 壮谚 元崴 猛治 庚疆
庸羿 驰卓 朕论 名梵 凯何 亮绿
禹进 昴泰 尉许 翊京 允岩 星解
少燊 翼童 烨盟 城颔 存资 莫纹
翎渝 其刊 溪帧 举则 礼永 尚施
梁劲 崇能 啸葆 芽原 喻理 弛晟
嘲早 沅莜 优诽 数召 喜第 佚悟
琅煊 际体 盛等 木伟 遥澎 垣颐
皑柱 继忻 循碌 邑昆 威响 耕贤
珣衍 珑散 亦者 评丞 知驹 曹含
孝珲 乔固 誉邶 健极 扬炬 敖内
玳擎 弦寅 乾立 胡澈 根驿 巩黎
绍尘 歌向 高纲 段澄 寿起 昪帅
坤亘 密嵬 符函 呈连 琯弼 诺航
平璟 质斐 新硕 渔桐 祖翀 运伍
您还可以点击底部客服官网给您的宝宝起名,赐子千金不如赐子好名,很多家长都关注了我们,我们会根据宝宝出生年月日,为宝宝起一个带着一生好运的好名字:http://wwwadxqdcom/qiming/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