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日,大盗移国,金陵瓦解。余乃窜身荒谷,公私涂炭。华阳奔命,有去无归。中兴道销,穷于甲戌。三日哭于都亭,三年囚于别馆。天道周星,物极不反。傅燮之但悲身世,无处求生;袁安之每念王室,自然流涕。昔桓君山之志事,杜元凯之平生,并有著书,咸能自序。潘岳之文采,始述家风;陆机之辞赋,先陈世德。信年始二毛,即逢丧乱,藐是流离,至于暮齿。燕歌远别,悲不自胜;楚老相逢,泣将何及!畏南山之雨,忽践秦庭;让东海之滨,遂餐周粟。下亭漂泊,高桥羁旅。楚歌非取乐之方,鲁酒无忘忧之用。追为此赋,聊以记言,不无危苦之辞,惟以悲哀为主。日暮涂远,人间何世!将军一去,大树飘零。壮士不还,寒风萧瑟。荆璧睨柱,受连城而见欺;载书横阶,捧珠盘而不定。钟仪君子,入就南冠之囚;季孙行人,留守西河之馆。申包胥之顿地,碎之以首;蔡威公之泪尽,加之以血。钓台移柳,非玉关之可望;华亭鹤唳,岂河桥之可闻!孙策以天下为三分,众才一旅;项籍用江东之子弟,人惟八千。遂乃分裂山河,宰割天下。岂有百万义师,一朝卷甲,芟夷斩伐,如草木焉?江淮无涯岸之阻,亭壁无藩篱之固。头会箕敛者,合从缔交;锄耰棘矜者,因利乘便。将非江表王气,终于三百年乎!是知并吞六合,不免轵道之灾;混一车书,无救平阳之祸。呜呼!山岳崩颓,既履危亡之运;春秋迭代,必有去故之悲。天意人事,可以凄怆伤心者矣!况复舟楫路穷,星汉非乘槎可上;风飙道阻,蓬莱无可到之期。穷者欲达其言,劳者须歌其事。陆士衡闻而抚掌,是所甘心;张平子见而陋之,固其宜矣。
我之掌庾承周,以世功而为族;经邦佐汉,用论道而当官。禀嵩华之玉石,润河洛之波澜。居负洛而重世,邑临河而宴安。逮永嘉之艰虞,始中原之乏主。民枕倚于墙壁,路交横于豺虎。值五马之南奔,逢三星之东聚。彼凌江而建国,始播迁于吾祖。分南阳而赐田,裂东岳而胙土。诛茅宋玉之宅,穿径临江之府。水木交运,山川崩竭。家有直道,人多全节。训子见于纯深,事君彰于义烈。新野有生祠之庙,河南有胡书之碣。况乃少微真人,天山逸民,阶庭空谷,门巷蒲轮。移谈讲树,就简书筠。降生世德,载诞贞臣。文词高于甲观,楷模盛于漳滨。嗟有道而无凤,叹非时而有麟。既奸回之奰逆,终不悦于仁人。
王子滨洛之岁,兰成射策之年。始含香于建礼,仍矫翼于崇贤;游洊雷之讲肆,齿明离之胄筵。既倾蠡而酌海,遂测管而窥天。方塘水白,钓渚池圆。侍戎韬于武帐,听雅曲于文弦。乃解悬而通籍,遂崇文而会武。居笠毂而掌兵,出兰池而典午。论兵于江汉之君,拭玉于西河之主。
于时朝野欢娱,池台钟鼓。里为冠盖,门成邹鲁。连茂苑于海陵,跨横塘于江浦。东门则鞭石成桥,南极则铸铜为柱。橘则园植万株,竹则家封千户。西赆浮玉,南琛没羽。吴歈越吟,荆艳楚舞。草木之遇阳春,鱼龙之逢风雨。五十年中,江表无事。王歙为和亲之侯,班超为定远之使。马武无预于甲兵,冯唐不论于将帅。岂知山岳闇然,江湖潜沸,渔阳有闾左戍卒,离石有将兵都尉。
天子方删诗书,定礼乐;设重云之讲,开士林之学;谈劫烬之灰飞,辨常星之夜落。地平鱼齿,城危兽角;卧刁斗于荥阳,绊龙媒于平乐。宰衡以干戈为儿戏,缙绅以清谈为庙略。乘渍水以胶船,驭奔驹以朽索。小人则将及水火,君子则方成猿鹤。敝箄不能救盐池之咸,阿胶不能止黄河之浊。既而鲂鱼赪尾,四郊多垒。殿狎江鸥,宫鸣野雉。湛卢去国,艅艎失水。见被发于伊川,知百年而为戎矣。
彼奸逆之炽盛,久游魂而放命。大则有鲸有鲵,小则为枭为獍。负其牛羊之力,肆其水草之性;非玉烛之能调,岂璇玑之可正。值天下之无为,尚有欲于羁縻。饮其琉璃之酒,赏其虎豹之皮;见胡柯于大夏,识鸟卵于条枝。豺牙密厉,虺毒潜吹。轻九鼎而欲问,闻三川而遂窥。
始则王子召戎,奸臣介胄。既官政而离逷,遂师言而泄漏。望廷尉之逋囚,反淮南之穷寇。出狄泉之苍鸟,起横江之困兽。地则石鼓鸣山,天则金精动宿。北阙龙吟,东陵麟斗。
尔乃桀黠构扇,冯陵畿甸。拥狼望于黄图,填卢山于赤县。青袍如草,白马如练。天子履端废朝,单于长围高宴。两观当戟,千门受箭;白虹贯日,苍鹰击殿;竟遭夏台之祸,终视尧城之变。官守无奔问之人,干戚非平戎之战。陶侃空争米船,顾荣虚摇羽扇。
将军死绥,路绝重围。烽随星落,书逐鸢飞。乃韩分赵裂,鼓卧旗折。失群班马,迷轮乱辙。猛士婴城,谋臣卷舌。昆阳之战象走林,常山之阵蛇奔穴。五郡则兄弟相悲,三州则父子离别。
护军慷慨,忠能死节,三世为将,终于此灭。济阳忠壮,身参末将,兄弟三人,义声俱唱。主辱臣死,名存身丧。敌人归元,三军凄怆。尚书多算,守备是长。云梯可拒,地道能防。有齐将之闭壁,无燕师之卧墙。大事去矣,人之云亡!
申子奋发,勇气咆勃。实总元戎,身先士卒。胄落鱼门,兵填马窟。屡犯通中,频遭刮骨。功业夭枉,身名埋没。或以隼翼鷃披,虎威狐假。沾渍锋镝,脂膏原野。兵弱虏强,城孤气寡。闻鹤唳而心惊,听胡笳而泪下。拒神亭而亡戟,临横江而弃马。崩于钜鹿之沙,碎于长平之瓦。
于是桂林颠覆,长洲麋鹿。溃溃沸腾,茫茫墋黩。天地离阻,神人惨酷。晋郑靡依,鲁卫不睦。竞动天关,争回地轴。探雀鷇而未饱,待熊蹯而讵熟?乃有车侧郭门,筋悬庙屋。鬼同曹社之谋,人有秦庭之哭。
尔乃假刻玺于关塞,称使者之酬对。逢鄂坂之讥嫌,值耏门之征税。乘白马而不前,策青骡而转碍。吹落叶之扁舟,飘长风于上游。彼锯牙而钩爪,又循江而习流。排青龙之战舰,斗飞燕之船楼。张辽临于赤壁,王濬下于巴丘。乍风惊而射火,或箭重而沉舟。未辨声于黄盖,已先沉于杜侯。落帆黄鹤之浦,藏船鹦鹉之洲。路已分于湘汉,星犹看于斗牛。
若乃阴陵失路,钓台斜趣。望赤壁而沾衣,舣乌江而不渡。雷池栅浦,鹊陵焚戍。旅舍无烟,巢禽无树。谓荆衡之杞梓,庶江汉之可恃。淮海维扬,三千馀里。过漂渚而寄食,托芦中而渡水。届于七泽,滨于十死。嗟天保之未定,见殷忧之方始。本不达于危行,又无情于禄仕。谬掌卫于中军,滥尸丞于御史。
信生世等于龙门,辞亲同于河洛。奉立身之遗训,受成书之顾托。昔三世而无惭,今七叶而始落。泣风雨于梁山,惟枯鱼之衔索。入欹斜之小径,掩蓬藋之荒扉。就汀洲之杜若,待芦苇之单衣。
于是西楚霸王,剑及繁阳。鏖兵金匮,校战玉堂。苍鹰赤雀,铁舳牙樯。沉白马而誓众,负黄龙而渡江,海潮迎舰,江萍送王。戎军屯于石城,戈船掩于淮泗。诸侯则郑伯前驱,盟主则荀罃暮至。剖巢熏穴,奔魑走魅。埋长狄于驹门,斩蚩尤于中冀。燃腹为灯,饮头为器。直虹贯垒,长星属地。昔之虎踞龙盘,加以黄旗紫气,莫不随狐兔而窟穴,与风尘而殄瘁。
西瞻博望,北临玄圃,月榭风台,池平树古。倚弓于玉女窗扉,系马于凤皇楼柱。仁寿之镜徒悬,茂陵之书空聚。若夫立德立言,谟明寅亮;声超于系表,道高于河上。更不遇于浮丘,遂无言于师旷。以爱子而托人,知西陵而谁望?非无北阙之兵,犹有云台之仗。
司徒之表里经纶,狐偃之惟王实勤。横琱戈而对霸主,执金鼓而问贼臣。平吴之功,壮于杜元凯;王室是赖,深于温太真。始则地名全节,终则山称枉人。南阳校书,去之已远;上蔡逐猎,知之何晚?镇北之负誉矜前,风飙凛然。水神遭箭,山灵见鞭。是以蛰熊伤马,浮蛟没船。才子并命,俱非百年。
中宗之夷凶靖乱,大雪冤耻,去代邸而承基,迁唐郊而纂祀。反旧章于司隶,归馀风于正始。沈猜则方逞其欲,藏疾则自矜于己。天下之事没焉,诸侯之心摇矣。既而齐交北绝,秦患西起。况背关而怀楚,异端委而开吴。驱绿林之散卒,拒骊山之叛徒。营军梁溠,蒐乘巴渝。问诸*昏之鬼,求诸厌劾之符。荆门遭廪延之戮,夏口滥逵泉之诛。蔑因亲以致爱,忍和乐于弯弧。既无谋于肉食,非所望于论都。未深思于五难,先自擅于三端。登阳城而避险,卧砥柱而求安。既言多于忌刻,实志勇而形残。但坐观于时变,本无情于急难。地惟黑子,城犹弹丸。其怨则黩,其盟则寒。岂冤禽之能塞海?非愚叟之可移山。况以沴气朝浮,妖精夜陨。赤鸟则三朝夹日,苍云则七重围轸。亡吴之岁既穷,入郢之年斯尽。
周含郑怒,楚结秦冤。有南风之不竞,值西邻之责言。俄而梯冲乱舞,冀马云屯。俴秦车于畅毂,沓汉鼓于雷门。下陈仓而连弩,渡临晋而横船。虽复楚有七泽,人称三户;箭不丽于六麋,雷无惊于九虎。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炽火兮焚旗,贞风兮害蛊。乃使玉轴扬灰,龙文折柱。下江余城,长林故营。徒思拑马之秣,未见烧牛之兵。章曼支以毂走,宫之奇以族行。河无冰而马渡,关未晓而鸡鸣。忠臣解骨,君子吞声。章华望祭之所,云梦伪游之地。荒谷缢于莫敖,冶父囚于群帅。硎穽折拉,鹰鹯批㩌。冤霜夏零,愤泉秋沸。城崩杞妇之哭,竹染湘妃之泪。
水毒秦泾,山高赵陉。十里五里,长亭短亭。饥随蛰燕,暗逐流萤。秦中水黑,关上泥青。于时瓦解冰泮,风飞雹散,浑然千里,淄渑一乱。雪暗如沙,冰横似岸。逢赴洛之陆机,见离家之王粲,莫不闻陇水而掩泣,向关山而长叹。况复君在交河,妾在青波。石望夫而逾远,山望子而逾多。才人之忆代郡,公主之去清河。栩阳亭有离别之赋,临江王有愁思之歌。别有飘飖武威,羁旅金微。班超生而望返,温序死而思归。李陵之双凫永去,苏武之一雁空飞。
若江陵之中否,乃金陵之祸始。虽借人之外力,实萧墙之内起。拨乱之主忽焉,中兴之宗不祀。伯兮叔兮,同见戮于犹子。荆山鹊飞而玉碎,隋岸蛇生而珠死。鬼火乱于平林,殇魂游于新市。梁故丰徙,楚实秦亡。不有所废,其何以昌?有妫之后,将育于姜。输我神器,居为让王。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用无赖之子弟,举江东而全弃。惜天下之一家,遭东南之反气。以鹑首而赐秦,天何为而此醉?
且夫天道回旋,生民预焉。余烈祖于西晋,始流播于东川。洎余身而七叶,又遭时而北迁。提挈老幼,关河累年。死生契阔,不可问天。况复零落将尽,灵光岿然!日穷于纪,岁将复始。逼切危虑,端忧暮齿。践长乐之神皋,望宣平之贵里。渭水贯于天门,骊山回于地市。幕府大将军之爱客,丞相平津侯之待士。见钟鼎于金张,闻弦歌于许史。岂知灞陵夜猎,犹是故时将军;咸阳布衣,非独思归王子!梁太清二年,大盗篡国,金陵沦陷。我于是逃入荒谷,这时公室私家均受其害,如同陷入泥途炭火。不想后来奉命由江陵出使西魏,却有去无归。可叹梁朝的中兴之道,竟消亡于承圣三年。我的心情遭遇,正如率部在都城亭内痛哭三日的罗宪,又如被囚于别馆三年的叔孙婼。按照天理,岁星循环事情当能好转,而梁的灭亡却物极不反。傅燮临危只悲叹身世,无处求生;袁安居安常念及王室,自然落泪。以往桓君山的有志于事业,杜元凯的生平意趣,都有著作自叙流传至今。以潘岳的文采而始述家风,陆机的辞赋而先陈世德。我庾信刚到头发斑白之岁,即遭遇国家丧乱,流亡远方异域,直到如今暮年。想起《燕歌》所咏的远别,悲伤难忍;与故国遗老相会,哭都嫌晚。想当初自己原想像南山玄豹畏雨那样藏而远害,却忽然被任命出使西魏,如同申包胥到了秦庭。以后又想像伯夷、叔齐那样逃至海滨躲避做官,结果却不得不失节仕周,终于食了周粟。如同孔嵩道宿下亭的旅途漂泊,梁鸿寄寓高桥的羁旅孤独。美妙的楚歌不是取乐的良方,清薄的鲁酒也失去了忘忧的作用。我只能追述往事,作成此赋,暂且用来记录肺腑之言。其中不乏有关自身的危苦之辞,但以悲哀国事为主。我年已高而归途遥远,这是什么人间世道啊!冯异将军一去,大树即见飘零。荆轲壮士不回,寒风倍感萧瑟。我怀着蔺相如持璧睨柱之志,却不料为不守信义之徒所欺;又想像毛遂横阶逼迫楚国签约合纵那样,却手捧珠盘而未能促其定盟。我只能像君子钟仪那样,做一个戴着南冠的楚囚;像行人季孙那样,留住在西河的别馆了。其悲痛惨烈,不减于申包胥求秦出兵时的叩头于地,头破脑碎;也不减于蔡威公国亡时的痛哭泪尽,继之以血。那故国钓台的移柳,自非困居玉门关的人可以望见;那华亭的鹤唳,难道是魂断河桥的人再能听到的吗!孙策开创基业统一江南三分天下,创业之始他的军队不过五百人;项籍率领江东子弟起兵,人员只有八千。这样就剖分山河,割据天下。哪里有号称百万的义师,竟一朝卷甲溃败,让作乱者肆意戮杀,如割草摧木一般?长江淮河失去了水岸的阻挡,军营壁垒缺少了藩篱的坚固,使得那些得逞一时的作乱者得以暗中勾结,那些持锄耰和棘矜的人得到乘虚而入的机会。莫不是江南一带的帝王之气,已经在三百年间终止了吗!于此可知并吞天下,最终不免于秦王子婴在轵道旁投降的灾难;统一车轨和文字,最终也救不了晋怀、愍二帝被害于平阳的祸患。呜呼!山岳崩塌,既已经历国家危亡的厄运;春秋更替,必然会有背井离乡的悲哀。天意人事,真可以令人凄怆伤心的啊!何况又舟船无路,银河不是乘筏驾船所能上达;风狂道阻,海中的蓬莱仙山也无可以到达的希望。因踬者欲表达自己的肺腑之言,操劳者须歌咏自己所经历的事。我写此赋,纵然陆机听了拍掌而已,也心甘情愿;张衡见了将轻视它,本是理所当然的。
我祖先在周朝掌管粮库,因有功而被赐姓;辅佐汉朝,又因论道治国而晋升。庾氏秉承了嵩华玉石的温润特性,又被黄河洛水所滋养。先在颍川住了两代,后在新野临水安居。后发生永嘉之乱,中原沦陷无主,百姓在家里绝望等死,路上到处是豺虎强盗。晋宗室五王南渡长江,元帝于扬州践位。扬州建国之时,庾氏先祖也随着南迁。庾琛受封赐土地,从宋玉旧宅搬到临江王共敖的府邸。宋齐年间政权更迭,百姓惶惶不可终日。庾氏始终保持着正直的家风,保持忠孝节义的准则。庾家人事君义烈有方,始终忠孝相传。有人在新野给他们盖庙立祠,百姓在河南为他们立碑纪念。我祖父庾易隐居于市,虽处阶庭之中,但与空谷无异,门巷前有蒲轮车来相招。他们在庭院大树下高谈阔论,兴之所至舞文弄墨吟诗作赋。庾家后继有人:我父亲庾肩吾文辞为东宫之冠,为大江南北行为楷模。但他生不逢时,既受小人怨恨攻击,也不讨当权者欢心。
我十五岁就参加了朝廷招考,担任东宫讲读,后来任尚书郎,又转任东宫学士,成为太子的贴身秘书,管理太子的学习与生活。我见识浅陋,忝居高位,诚惶诚恐。池塘水净,环境清幽,陪太子学习韬略,听曲观舞,拜会朝廷前辈文官武将。在练兵场上挥动令旗,指挥千军操练阵型。曾与湘东王谈兵论战,也曾出使过东魏。
当时朝廷上下同心,人民安居乐业,物质富足,文化兴盛。皇家花园连着海陵粮区,沿着淮河修筑长堤。幅员辽阔,东边到海边,南方拓疆界。各地盛产柑橘,处处可见竹海。西南小国纷纷臣服,不断进贡玉石宝珠。全国吴歌楚舞,一片升平。就像草木遇阳春,鱼龙逢风雨。近五十年,风平浪静,没有激烈的战事,而有和平强势的外交,军队无仗可打,将帅久疏战阵。岂知群山笼罩阴霾,江湖暗潮涌动,有人图谋不轨,酝酿叛乱。
梁武帝带领文人删诗书,定礼乐;在重云殿主讲佛学,开士林馆延揽学士。多年的和平使军心懈怠,各处城防松弛;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官员把打仗当作儿戏,以清谈作为升迁的阶梯。在渍水里乘坐胶船,用朽烂的绳索驾驭奔马。百姓遭殃,官员也没好下场。簸箕筛子不可能滤净水里的盐分,阿胶不能止住黄河的浑浊。然后鲂鱼尾巴变红,四郊布满军队的营垒。江上的鱼鹰飞入都城,田野里的野鸡跑进宫殿。湛卢剑会离开国都,艅艎也会失事沉水。辛有到伊川没有摆脱掉戎人,百年后就会成为戎人的地盘。
奸逆侯景嚣张狂妄,目中无人,见风使舵,无信无义。大害就像鲸鲵,小害就像枭獍。凭他牛羊一样的一身蛮力,放纵他卑贱狡猾的野性;不是玉烛能调教得成的,也不是璇玑能纠正得了的。正值这边天下太平,梁朝想对外扩张势力。朝廷竟然用侯景进献的琉璃杯饮酒,观赏他进献的虎豹之皮。豺狼悄悄磨砺自己的牙齿,虺蛇在汇聚自己的毒液。侯景轻视九鼎,想着篡权夺位。
开始是皇子萧正德勾结侯景作乱,朝廷又让内奸掌握军权。萧正德当政又被赶下台,随后传言不密事情败露。侯景是个贼配军,是侥幸没被关进大牢的山头草寇,得势的狄泉苍鸟,横江的困兽。地上石鼓鸣响,天上太白星进入昴宿,皇宫禁地之内,竟出现龙吟麟斗。
这些凶残狡黠狂妄嚣张之人,蹂躏了整个都城。他们像股来自狼望的阴云惨雾笼罩着都城,又像起自卢山的沙尘浊流弥漫了江南;用着梁朝的粮饷兵器,竟打到梁朝都城来闹事。叛军包围了京城,天子不能上朝议政,守城将士在楼门观抵挡长戟,承受如蝗之箭。最终天子被困台城,惨遭杀害,没有官守奔问,武器成为摆设。就算陶侃、顾荣再生也只能望洋兴叹。
将军战死沙场,解不开台城之围。内外消息断绝,城内物资匮乏,人心惶惶,斗志丧失。援军四分五裂,战旗低垂,旷野上车辙凌乱,战马失去主人而徘徊。虽有猛士环城巡视,谋臣却已无计可施。援军虽多,像王莽军队一样完全得不到发挥,五郡三州,皇家父子兄弟悲哀离别。
护军韦粲忠心无畏,慷慨死节;三代都是将领,到此终结。济阳江家三兄弟军阶不高,但忠义可嘉。他们为主上英勇赴死,留得身后名声;叛军归还他们的遗体,三军悲声大作。尚书羊侃善用计谋,负责台城建康防卫,能抵御云梯地道等攻城招数,有齐将田单守城的手段,可惜他忽然病逝,梁朝大势已去也。
柳仲礼胆气豪壮,勇武过人,统领各路援军,身先士卒。经过激烈的厮杀,最终头盔掉落被敌兵捡去,马窟填满了阵亡战士的尸体。他也受了重伤,伤势多次反复,没能解救得了台城之围。那些投靠叛军的奴才,狗仗人势,欺压百姓,无数血肉之躯倒在锋镝之下,鲜血流满了广袤的原野。梁军弱叛军强,城池孤立士气低沉。在凄清寒冷的冬夜里,守城士兵们饥寒交迫,听到胡笳声而情不自禁涌出伤心之泪。孙策占领神亭曾丢失铁戟,也曾在横江附近被冷箭所伤弃马而还。梁军就像巨鹿战场上的秦军、长平战场上的赵军一样惨败。
于是桂林长洲等皇城宫苑被叛军劫掠一空,只剩下鸟兽出没其间。到处都是悬浮着的污血浊泪,混乱垃圾。原来万人景仰的梁武帝竟沦为阶下囚,没有了无微不至的照顾服侍,命运转换真有天地之别啊。当年周平王东迁避戎主要依靠同宗晋文侯、郑武公的帮助护卫,而这时梁朝几个王子离心离德互相倾轧。当年赵武灵王和楚成王,青年时期都是英明睿智功业卓著,但晚年没处理好家庭关系,很悲惨地死于儿子之手,一世英名毁于一旦。像齐庄公被杀后,丧车停在远离祖庙的地方;像齐闵王遭淖齿杀害后,被抽了筋悬于东庙。国家陷于叛国的阴谋而灭亡,臣子只能效法申包胥作秦庭之哭。
我伪造过关文书冒充出使的人才通过叛军的关卡,在路上遇到各种猜疑与盘查,在陆路上乘白马赶青骡前进不了,只能乘船走水路投奔江陵。在路上遇到叛军沿江而上袭郢州,排出青龙飞燕似的舰阵船楼。梁朝派出大将王僧辩、胡僧佑抵挡叛军。叛军火舰攻城,风向不对反烧自己,船舰着箭而偏斜,又恢复平衡而逃走。很多人翻船溺死,叛军将领被擒。我乘坐的小船为了躲避战事,经常在江边找地方停泊,到了湘汉分野之处的江陵,仍眷顾旧国故乡。
就像项羽在阴陵迷路,有船在乌江而不能渡。只见江河里插满了栅栏,工事里冒着黑烟。战乱中村镇里难觅人踪,人们找不到栖身之处而流离失所。但坚信江陵雄兵能够扫荡妖氛,澄清寰宇。走过淮海地区,绕了三千余里。像伍子胥逃亡在溧阳要饭一样慌不择路,我被船夫藏进芦苇荡才躲过追兵。闯过多条大江河,濒临绝境十多次。到达江陵又感叹上天保佑尚未定,忧心忡忡。自己本性不适应官场的礼仪,且并不热衷于仕途。先是担任御史中丞,后来又任右卫将军。
像司马迁一样,我在江陵接受父亲的临终遗训。我几代祖先都德行无亏问心无愧,而到我被迫事周祖德开始衰落。只能在凄风苦雨的夜晚抚琴而歌,用乐声追忆逝去的亲人。走入弯曲的小道,关上野草中的柴扉。在滚滚浊流中要像屈原那样洁身自好,不能像诸葛恪那样锋芒毕露。
此时西楚霸王萧绎,剑指繁阳恶鬼侯景,梁军选择金匮玉堂这样的吉日出兵作战,江陵水军舰队豪华气派。举行气壮山河的誓师大会,大军乘船渡江时战船似有黄龙托负,海潮迎舰队,江萍送霸王。军队在石城驻扎,船舰在淮泗停泊。陈霸先像郑伯一样前驱,王僧辩像荀罃那样晚到,两路合击叛军,攻破敌军巢穴。叛军树倒猢狲散,四处逃窜。像在驹门埋长狄人,在中冀斩蚩尤那样,贼酋被燃腹作为油灯,漆头作为饮器。侯景这个丧门星终于落地。可惜昔日繁华的都城变为一片废墟,狐兔鸟兽出没,百姓死伤累累,活着也是流离失所,心力交瘁。
看那博望苑、玄圃这些东宫花园里,月榭上月光如水,风台上清风送音,曲池波纹淡淡,松柏又添年轮。想那皇宫内兵马进驻,倚弓系马,仁寿殿明镜白白悬挂,爱书的皇帝连书都没得陪葬。太子立德立言,谋略过人,谦恭有礼,声音超出言辞之意,道行高于河上公。只是没有仙翁浮丘公指路,也没有跟乐师师旷论道。危难时把爱子托付别人,哪管得了死后谁能去西陵祭拜?并不是没有愿意献身的忠勇之士,无奈叛徒顽匪还掌握着天子兵权。
王司徒风度儒雅,光明磊落,好比狐偃劝晋文公勤王,横刀立马,击鼓催军掩杀叛匪。平叛的功劳,强于杜元凯;王室的砥柱,深于温太真。为人做事就像全节那个地名,可惜结局像枉人那个山名。像文种被勾践所杀,像李斯父子一同被戮。萧纶大败侯景,甚有声望,以前曾用箭射水神,用鞭抽山灵,因此山熊咬他的战马,风浪掀翻他的船只。梁武帝八个儿子虽有帝王之尊,但时运寿命却都不强。
梁元帝消灭凶魔平定叛乱,洗雪耻辱,离开府邸去继承兄长之位。登基伊始,恢复梁朝旧制威严,矫正涣散颓败的官风民风。但为人猜忌刻薄,文过饰非,弄得人人自危,导致社会基础动摇不定,宏伟蓝图成了废纸一张。西有西魏,北有北齐,外交上陷于困境。又像项羽那样贪恋故土偏居一隅,而不能像泰伯那样勇于开创新局面。家族内乱愈演愈烈,闹得一塌糊涂,大臣们对于朝政也没什么好主张,定都江陵也被证明选择错误。对于五难没有深入思虑,先自擅其能,登危险之地阳城去避险,躺在砥柱之上求平安,言语尖酸刻薄,心胸狭隘,薄情寡恩,起初朝廷危难无动于衷,居然坐观成败。江陵偏于一隅,本是弹丸之地。当时百姓怨声载道,盟友也感到心寒。难道精卫真能填海,愚公真能移山?而白天沴气漂浮,晚上妖精到处晃荡,赤乌云团围绕太阳飞动三天,轸宿内出现了浓厚的苍云。就像越灭吴、秦破郢,西魏军最终攻破了梁国。
就如周郑交恶,秦楚结怨,梁元帝众叛亲离,士气不振。梁有可败之道,西魏入侵也属必然。西魏兵强势盛,强大战车进攻城门。虽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但梁军兵力单薄,箭射不退敌人,气势也镇不住敌军。这之前我离国使北,辞别洞庭湖和涔阳浦。当时大火烧了旗帜,出现贞风害蛊现象,全部烧掉十多万藏书,在石柱上折断龙纹宝剑,中兴大业灰飞烟灭。再回首下江长林,看看旧日城防,可是已不见烧牛之兵。国破之时,人们就像章曼支、宫之奇那样纷纷逃离,河未结冰就要渡马,天色未亮就要过关。忠臣粉身碎骨,君子忍气吞声。章华宫就在望祭之所云梦那伪游之地。将士被杀被俘,百姓遭受屠戮,犹如鸟雀被猛禽追杀。盛夏下霜雪,秋泉出沸水,杞妇痛哭,湘妃流泪。
江陵囚徒们被赶往长安,经过秦人投毒的泾河,走过赵国井陉的崇山峻岭,五里一短亭,十里一长亭,饿了抓蛰燕等野生动物充饥,晚上跟着萤火微光摸索前行,走到水黑泥青的秦中关上。感到天旋地转,脑子一片空白。淄和渑的差别界限荡然无存,王公贵妇和士卒下人都只剩下生存活命的卑微乞求。秦地大雪纷飞暗如沙尘,冰横江上好似岸边。他们的遭遇远比陆机、王粲的经历惨痛得多,依稀可听见当年陇水的涛声、关山的抽泣。就如汉军在万里之遥的车师国交河城作战,他们的妻子在老家清波的茅屋里艰难度日,无数家庭妻离子散,有的成为了望夫石、望子石;又如武臣才人嫁给下人后思忆代郡,清河公主流落民间吃尽苦头。栩扬亭曾写离别赋,临江王也有愁思歌。我也是漂泊异乡,亡命天涯,班超活着盼望返乡,温序死后还思归家,可叹李陵北飞双凫永远离去,苏武的南飞雁也希望成空。
赵匡胤
黄抱加身登帝位
南征北讨定天下
历朝历代的政变事件屡见不鲜。“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便是由后周禁军最高统帅赵匡胤发起的一次成功的政变。赵匡胤兵不血刃登上帝位,不仅统一了大半个中国,而且治国有方。宋王朝的经济和文化之所以能够达到我国历史上的又一个高峰,与赵匡胤的治国之道有密切的关系。
历史证明,赵匡胤是一位推动历史发展的杰出人物。
大凡粗知中国历史的人们都知道有个“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典故。这里说的就是赵匡胤利用军权,发动政变,建立宋王朝,强化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故事。
赵匡胤出生于公元927年3月21日,地点是洛阳夹马营的一个军人家庭。相传,伴随着婴儿的出生,“赤光绕室,异香经宿不散,体有金色,三月不变。”
赵匡胤出生时,威赫数百年的大唐帝国已经在世界上消失整整20年了。—个平衡被打破,接踵而来的就是长久不息的动乱。他受家庭的熏陶,自幼爱好骑射和练武,并摔打出—身的好武艺。
21岁时、颇有冒险精神的他告别父母妻子,开始浪迹天涯,寻找那份属于自己的事业,他漫游了华北、中原,西北的不少地方,都未能如愿,到公元949年,他终于遇到了机会。他在北上的途中,遇到了当时正担任后汉枢密使的郭威。郭威此时正在今河北大名县东北招兵买马,于是身强力壮精通武艺的赵匡胤就投到了郭威的旗下。
后来,郭威拥兵自重,在将士的要求下,废汉隐帝.建立后周。此时的赵匡胤由于拥立有功,提升为禁军军官,后受郭威义子柴荣信任,提升为开封府马直军使。从此,他跟随周世宗柴荣南征北战,屡建奇功,在征战南唐的过程中,他对周世宗表现出无限的忠诚。例如,当他攻占滁州后,其父夜半举兵到滁州城下,叫他开门,他却说:“父子虽然是至亲,但城门的开闭,却是王事。”结果,其父只好等到天亮才进城。南唐统治者看到赵匡胤所向无敌,曾用重金收买他。而赵匡胤把收到的礼品三千多两白银,原封未动地交给周世宗,进一步得到了柴荣的信赖。公元959年,柴荣逝世前,把赵匡胤提拔为殿前都点检,成为后周禁军的最高统帅。
在滁州,对于赵匡风来说具有意义的是,他结识了辅佐他将来创立北宋王朝的核心人物赵普,这无异于刘备结识了诸葛亮。当年八月,赵匡胤刚被任命为同州节度使,兼殿前都指挥使,立即把赵普要到身边做节度推官。同时,他在军中把一些重要将领拉拢到身边,以盟誓结义的古老方式,与石守信,王审琦等人结成义社十兄弟。赵匡胤集团逐步形成。
周世宗柴荣死后,七岁幼子柴宗训继位。公元960年,军权在握的赵匡胤乘机在陈桥驿发动兵变,他的部下把事先准备好的一件黄袍披在他身上,拥立赵匡胤取代后周,建立了大宋政权。
以和平方式进行朝代更替,可以说是赵匡胤集团的既定策略。有利于社会安定,巩固统治,继续进行周世宗所未竞的统一大业。
从公元907年至公元959年,短短53年内,中原换了五个朝代,更换了八姓十三君。刚刚轻而易举夺取后周政权的赵匡胤,深知他人掌握禁军兵权对自己统治的危害性,为此事,他食不甘味,睡不安枕,为了使各位宿将交出兵权,他想出一计。公元961年7月,宋太祖召集石守信等人喝酒。指出自己天天睡不好觉,担心自己的皇位有朝一日被人夺去,众人大惊失色,忙请示赵匡胤他们该怎么办。赵匡胤于是赐给了这些官员许多良田美宅,让他们辞官归家、欢度晚年。这就是所谓“杯酒释兵权”。宋太祖在谈笑风生中,平静地进行了一场夺权斗争。这在中国历代君王中,可谓首屈一指,也应该说是一场文明的权力移交方式。
在解除了身边握有重权的禁军将领的军权之后,宋太祖又取消了禁军内的一些重要职位,逐步形成了禁军由官职较低的殿前都指挥使,侍卫马军都指挥使、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分别统领的“三衙分立”制度,规定三衙只有带兵权,没有发兵权。枢密院虽有发兵权,却无统兵权,这样互相牵制的结果,把军权都集中在皇帝手里,这是宋太祖对军事机构的重大改造,这样一来,基本上消除了武人发动兵变的可能性。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宋太祖还一步步地剥夺地方节度使的兵权、财权和司法权,从而把地方的权力收归中央,使唐末以来那种割据称霸一方,动不动就与中央抗衡的节度使职务,变成一种没有实际权力的荣誉虚衔。与此同时,为了削弱地方兵力,下令从地方兵中挑选精兵壮丁组成中央禁军。并立更戍法,把禁军派往外地,三年一轮换,造成兵无常帅,将不识兵的局面,使北宋的禁军互相钳制,成功地防止了宋王朝没有成为继五代之后第六个短命王朝。
宋太祖初步巩固了内部,但他并不能安枕。他对赵普说:“吾睡不着,一榻之外,皆是他人家也”。他深深懂得,对他这个新生政权的威胁不仅来自内部,而且还来自外部,他决心扫灭群雄,改变分裂局面,统一天下,完成周世宗未竞的事业。
在当时,北有北汉、契丹,西有后蜀,南有南唐、南汉、吴越、荆南等国,它们大多偏安多年,统治腐朽,内乱频仍,这无疑给宋朝统一天下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针对这一情况,宋太祖采取了先南后北的战略方针。对辽和北汉,北宋在削平南方割据势力前,基本上采取守势,只在边境适当显示武力,并对来犯之敌适当反击。同时与辽王派使臣经营和好,力图保持北方战线的暂时安定,对于南方诸国及割据势力,赵匡胤采取选择时机,利用矛盾,先弱后强、各个击破的方针,一一平定。公元963年,首先平定荆南和湖南的封建割据势力;公元965年,又消灭了后蜀政权;接着,公元971年9月,一举消灭了南汉政权;公元975年消灭了南方诸国势力最大的南唐政权。南唐灭亡后,南方剩下的吴越和福建漳州、泉州等地的地方割据势力,迫于北宋的强大,也先后臣服。“先南后北”的封建统一战争的“先南”部分,基本告一段落,但宋太祖念念不忘的是恢复汉唐旧疆,平定北汉,收复燕云16州。他两次出兵北汉,后一次还是他亲自出马,但都因辽兵的增援而未成功,此志未遂,宋太祖把平定江南诸国所得金帛运回汴京,建立了封桩库,准备贮满五百万之后,向契丹赎回燕云16州,如果契丹不肯,就用这笔钱作为军费,兵戎相见。到宋太祖去世,除北汉外,基本上结束了延续几十年的分裂局面,中原和南方地区实现了“天下一家”。
宋太祖虽然是个行伍出身的专制帝王,在加强专制主义皇权方面不惜余力,但是,随着他登上皇位,就开始了从军人向政治家的转化。这一方面是他自己的主观所为,另一方面也是整个北宋统治集团这样来塑造他。他善于听取大臣们的意见。在统一战争中证明是正确的“先南后北”方略,就是集思广益的结果。对宋太祖影响最大的,应当说是辅佐他登上皇位的重要谋士赵普。赵普在赵匡胤登基之后的所为,虽然不象是唐太宗手下的魏征,但也是经常犯颜直谏。有一次,赵普推荐一个人提任一个官职,太祖不同意,君臣对峙了二天,经赵普的据理力争,最后宋太祖终于领会赵普举荐的正确,欣然同意。还有一次,赵普提出给一个宋太祖很反感的人升官,宋太沮不同意,双方争论起来,太祖大怒,说道:“我就不给他迁官,你能怎么着我“赵普严肃地说:“刑赏,天下之刑赏,怎么能以陛下你一个人的喜怒来决定呢”
当了皇帝的赵匡胤逐渐认识到文人在太平年月中的重要作用,于是很注意用文人,并要求武臣也要看书学习,正是他的清明之举,所以宋的官吏们都极力地维护他的权威。他也在赵普等大臣的协助下,制定了一系列重文轻武的政策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他把改革军事机构的原则应用到改革政治经济制度上来。使内外抑制,集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在中央,宋太祖实行政务、财务、军务分立制度,以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同时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既协助宰相处理政务,又防止宰相专权。设三司使主持财政,号称计相,由枢密使负责军政。在地方实行州县二级制,州县的行政长官经常调整。以知州知州事,并设通判,互相牵制。在财政上,削夺地方上的财权,设转运使来管理地方财政,除度支经费外,一律运用京师,这既保证了中央的财政收入,又断绝了地方上藩镇兴起的经济基础。为了保证各项制度的实施,赵匡胤建立了一套强有力的监察制度,谏官由皇帝亲自挑选,成为天子的法官,督察各级官员的工具。同时,为扩大统治基础,恢复科举制度,把殿试制度固定化。在经济发展方面,整顿混乱的赋税制度,实行轻徭薄赋,奖励农桑,兴修水利,繁荣工商业等一系列的政策,使北宋的社会经济有较快的恢复和发展。
在用人上,宋太祖赏罚分明,不念旧恶。在灭后蜀时,主帅王会斌等人贪残杀降,尽管平蜀有功,还是被降职责罚,清廉的曹彬和转运使沈义任都被特加优赏。有个叫董遵海的武将,在宋太祖浪迹天涯时曾仗势欺侮太祖。宋初,董遵海有此过失被告发,被太祖召见,心想必死无疑。这时,宋太祖告诉他:“我不会念旧恶的”。并对他委以重任,还把他陷于辽朝幽州的母亲用黄金赎回来,董遵海感激万分,也更加用心守边,立下战功。在赏罚分明的同时,太祖也不随意猜疑大臣。有一天,他到赵普的府弟私访,正好吴越王钱椒送十瓶东西给赵普,说送的是海物。宋太祖让赵普打开瓶子,见里面装得全是用来贿赂赵普的瓜子金。赵普大为吃惊,忙跪下请罪,言明自己并不知道瓶内所装的是金子。宋太祖坦然地说:“收下不要紧,他以为国家的事都由你书生决定呢。”一件本来可以兴起刑狱的事就这样平息了。对大臣不随便猜疑,就使得宋初最高统治集团内部能够保持稳定的局面,这对宋太祖顺利进行统一和削夺藩镇权力两条战线的斗争,也有不能忽视的作用。
公元976年10月,年仅50岁的赵匡胤突然去世。围绕太祖之死,有一个烛光斧影的传说。其一为10月20日晚,突然阴云密布,顷刻之间大雪和冰雹从天而降,太祖立即把他的弟弟开封尹赵光义召到寝宫,摆酒对欢,寄托后事。当夜,赵光义就住在宫中。第二天五更,太祖驾崩。这种传说和猜测,汇集一点就是怀疑太祖是被太宗杀死的。
宋太祖赵匡胤以一介武夫,黄袍加身而登上皇位,他南征北讨,统一天下,结束了自唐中叶就开始的二百年的分裂局面,开始了中华民族历史的一个新时期,他草创的许多祖宗之法,特别是中央专制主义集权,为宋王朝的昌盛发展创造了条件。他的一生以武功居多,但他却扭转了近百年来的重武轻文之风。“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史册上,宋太祖可以说是一个为数不多的杰出帝王。
《凤舞大清》
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牢关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董鄂菀葶的命运之轮,跌宕浮沉于那段千折百回的诡谲史河,可她,究竟因何而来?她与这段时空,谁是因?谁是果?究竟是谁造就了谁? 惨烈倾轧的九子夺嫡,将博弈出怎样的血雨腥风?康熙是猝死还是善终?圣心默定的继位人究竟是谁?雍正荣登大宝,是合法?还是篡位? 看朱成碧,匆匆荼靡;相知尽处,一叶知秋……最终赢得九州万方的‘皮囊臭’,是否也能俘获他噬心锥骨的‘红粉骷髅’?皇权凶险,成王败寇,一场旖梦,几度秋凉?荒烟蔓草的憔悴年月,身陷囹圄的阿九,是否还能扼住命运的咽喉?当情到了不堪回首的一刻,她,是玉碎?还是涅盘?严冬劫掠去的,新春是否能都将还来?
凤舞大清中的这位supergirl悲天悯人,慧黠博学,伶牙俐齿,机敏幽默,即将成为一名妙手仁心的现代中医之际,却因一次意外魂回大清,融入了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展开了千折百回的爱恋、造就了荡气回肠的人生……
磅礴恢宏的煌煌盛世,在那一页,既旖旎如锦又风雨飘摇,既倘徉着缠绵悱恻的无边风月,也蕴藏着惨烈悲壮的博弈倾轧……她,在冰寒的刀尖上行云流水的跳起比烈火更炙热的舞蹈……她用‘一得’弥补了太医院的‘一失’,拯救了康熙的爱妃;她找到了皇太后痼疾的根本病因,妙手揽春回;她巧施妙计,与皇四子请君入瓮,令为富不仁的盐商们哑巴吃黄连,乖乖就范;她暗地点拨,令皇九子醍醐贯顶,造出了令佛朗机使臣心悦诚服的大清御皂;宫闱政变、瘟疫凌汛、蜚语流言、风起云涌,她,凭借着足足多进化了近300年的智慧和与生俱来的坚韧,从容应对……她,是意外绽放于大清的一朵风华绝代的奇葩!
至真、至诚、至情、至性的美好女子,赢得了四名杰出男子的倾心痴恋……四种选择,四种迥异的命运!
是他?集无数极端性格于一身,最终成为极具争议、极具才华、极具胆识的勤勉帝王?……是他?一代传奇皇商,真正的灵魂知己,最终沦落为阶下囚的夺嫡失败者?……是他,儒雅豁达,超凡脱俗的富贵王侯?……是他,志同道合,悬壶济世的逍遥神医?
千般纠葛、万重羁绊,情终归何处?花终落谁家?
《绾青丝》
文案
绾青丝,挽情思,任风雨飘摇,人生不惧。
浮生一梦醉眼看,海如波,心如昊月,雪似天赐。
你自妖娆,我自伴。
永不相弃!
古时的人,也许现在的女人,没有不想找一生的依靠的。
但是现实有太多的复杂的羁绊,心中的柔软,会慢慢的掩盖在尘嚣的阴影之下。
叶海花,虽然是一抹来自千年之外的孤魂。但是,同样的柔软,执着,却从来没有消减。
绾青丝,对于她来说,有着无可替代的意义,那是来自丈夫的守候,一生一世一双人的承诺。
可是,在很久以后,经历了那么多风风雨雨,算计了,争夺了。她终于明白,重要的不是绾青丝的仪式,而是为她绾青丝的人。
云峥,她第一个爱上的男人。他好像仙人一样,无求无欲。但是为她入世,沾染了尘世的烟火。
她爱云峥,那个身患疾病的他。于是,她陪他,度过他在人间的为数不多的日子。
她爱云峥,那个笑容明媚的他。于是,她守护着他,为他努力的在旋窝之中找到出口。
她和他,相识,相知,相爱,度过他的一生,她的半生。
他的离去,她伤痛,不舍。但是她明白,因为他们爱,所以自己才要过的幸福。这样,他和她,才能无愧于他们的爱。
于是她爱上了安远兮,她生命里的第二个男人。他们相伴余生。
绾青丝是什么?
也许不仅仅是爱。更是一种人生在世,两个人共渡的心。其中有太多比爱还珍贵的东西。
无论什么时候,爱人陪在身边,心都是平静和幸福的。
所以,绾青丝,只愿爱人陪伴在身边。
《悲伤逆流成河》
拥有两个端点的是线段。 拥有一个端点的是射线。 直线没有端点。 齐铭和易遥就像是同一个端点放出去的线,却朝向了不同的方向。于是越来越远。越来越远。 每一天,都变得和前一天更加的不一样。生命被书写成潦草和工整两个版本。再被时间刷得褪去颜色。难以辨认。 十三岁之前的生命都像是凝聚成那一个相同的点。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你若敢死,我立刻便去找折颜要药水,把你忘得干干净净”
他的身子一颤,半晌,扯出一个笑来,他说:“那样也好。”
他在这世上,留给我的最后一句话是,那样也好。
你有没有爱过一个人?你有没有恨过一个人?
三百年前,诛仙台上的她绝然转身跳下,让铜镜那边的他亲眼见她隔世永别。
这世间再没她这样一个凡尘女子了,九重天上的太子夜华,不过是她做的一场梦,带着无尽苦楚和微微桃花色。
可是美梦终究会醒,支离破碎后,她端起了孟婆汤,永远忘记这一段尘缘。
三百年后,东海龙宫中,她与他不期而遇,再生再世,再次面对这个负心人时,她淡然如风,却不知他为何用冰冷的手一次次摩挲过她的双眼。
三生三世,她和他,是否注定背负一段纠缠的姻缘?
三生三世,她和他,是否终能互许一个生生世世的承诺?
《且试天下》
--<倾冷月>
她出身皇家,却不愿做一朵玉苑白莲,只愿做那迎风傲雪、自在无拘的冰岩雪莲。
他是侯府公子,却视富贵功名如粪土,淡泊潇洒若天上那高洁出尘的白云。
他是皇朝第一将,英姿不凡,豪情盖世:龙渊宝剑所到之处必干戈尽息,皇朝在他的守护下要是空前的盛世繁华!
她与他,桂花树下一眼即一世,却有着叔嫂人伦,有着“倾尽泠水接天月,镜花如幻空意遥”的批语,是否一切终是一场镜花水月的空念?
她与他,是皇帝金口赐下的姻缘,却从生到“死”缘铿一面,是否终生都是有份无缘?
一个血染寒玉终不悔,一个踏遍红尘终不忘,一个富贵齐天终有憾。
那一朵雪莲难道终生飘零,不知情归何处?
那一朵白云难道终生牵念,不知芳魂何依?
那一柄宝剑难道终生无缘,不知憾所何在?
喜欢《且试天下》的近乎疯狂
于是便喜欢上了倾冷月!
<且试天下>
“苍茫残局虚席待,一朝云会夺至尊!”
东朝第一高山、号为“王山”的苍茫山顶上,有传说中的高人留下一盘下至一半的棋局,并在棋盘上留下这么一句话,那时正是东朝诸国争战,帝业飘摇之时。
一个被赞“素衣雪月,风华绝世”的女子,偏偏言行无忌,狂放如风,这样一个令天下武林敬叹的人,在那个疮痍乱世中当如何“无忌如风”?
一个与“素衣雪月”完全相反的“黑裳墨月”的男子,他雍容清贵,仁心仁举,这样一个令天下武林景仰臣服的人,在那个人心跌荡的乱世中当有如何一番“仁举”?
一个出生尊贵的侯国世子,他武功盖世,他高傲伟岸,他志在天下,这个被史家评为有“王者霸气”的人,在那个战乱连连的乱世中当如何成就他的“霸业”?
一个令天下传诵“风雨千山玉独行,天下倾心叹无缘”的人,他高洁出尘,慈悲心肠,他是被世人尊为“天人”的玉家人,在那个生灵涂炭的乱世中又如何“慈悲出尘”?
一个美艳高贵的侯国公主,她有倾国之颜,更有玲珑七窍心,在那个倾轧辗压的幽幽深宫,她当如何权衡计算才能得那“女子至尊”之位?
一个以才名传天下、以武创名骑的纤弱公主,当国难当前之时,她拔剑而起,只是在那天下纷争的乱世,她如何才能卫得了家国百姓?
一个隐居深宫却令天下群英侧目的侯国世子,他神秘莫测,却深受国人爱戴拥护,在那个群雄逐鹿的乱世,他是隐逸无为还是冲渊而出?
家与国,可有相抵?
爱与恨,如何分明?
恩与仇,以何相报?
美人与天下,孰重孰轻?
那双月是否能璧合生辉?
那王与王是否能同心同步?
那霸者与那“天人”是否能得其所愿?
乱世之中,英才辈出,只是苍茫山顶的棋局只需两人,而掌握天下的至尊,只需一位!
1 带负字的四字成语
不负众望 负:辜负;众:众人;望:期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反裘负刍 反裘:反穿皮衣;负:背;刍:柴草。反穿皮袄背柴。形容贫穷劳苦。也比喻为人愚昧,不知本末。
负德辜恩 辜负了别人对自己的恩德。
负恩昧良 昧:隐藏;良:良心。辜负恩情,泯灭良心。
负荆请罪 负:背着;荆:荆条。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负老携幼 背着老人,带着孩子。形容百姓全体出动,流离失所的悲惨情景。
负驽前驱 背着弓箭在前面开道。比喻迎接的礼度极为尊敬。
负气斗狠 负气:赌气;斗狠:发狠。恃其意气,发狠而为。
负气仗义 凭借正气,主持正义。
负屈含冤 负:遭受;含:衔在嘴里,比喻忍受。遭受委曲,忍受冤枉。
负屈衔冤 衔:用嘴含,这里指心里怀着。身上背着委屈,心里怀着冤枉。指蒙受冤屈,得不到昭雪。
负心违愿 负:辜负。辜负和违背自己的心愿。
负薪救火 背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
负薪之忧 意指背柴劳累,体力还未恢复。有病的谦词。
负隅顽抗 负:依靠;隅:山势弯曲险阻的地方。凭借险阻,顽固抵抗。指依仗某种条件,顽固进行抵抗。
负重致远 负:背着;致:送到。背着重东西走远路。比喻能够负担艰巨任务。
含冤负屈 遭受委曲,忍受冤枉。
2 带负字的四字词语希望对您有帮助,望采纳,谢谢
祝您学习进步~
背恩负义指辜负别人对自己的恩义同“背恩忘义”
抱负不凡抱负:远大的志向指有远大的志向,不同一般
不分胜负分不出谁胜谁负形容竞赛双方水平、技术相当
不负众望负:辜负;众:众人;望:期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背信负义信:信用;义:道义违背诺言,不讲道义
背义负恩指背弃道义,辜负别人对自己的恩德
背约负盟盟:盟誓违背原来的约定和誓言指人背信弃义
背义负信指背弃道义,不守信用
痴心妇人负心汉痴:入迷;负心:对爱情不忠痴迷爱情的女子碰上无情无义的男人
痴心女子负心汉沉迷于爱情中的女子碰上无情无意的男子
单步负笈单步:徒步;笈:书箱背着书箱,徒步外出求学形容不怕吃苦,勤奋求学
地负海涵指大地负载万物,海洋容纳百川形容包罗万象,含蕴丰富
递胜递负指胜负交替
负才傲物指依恃才学,骄傲而看不起旁人
负材矜地指以其才能、出身而自负骄矜
负才任气才:才能;气:意气自恃有才能,纵任意气
负材任气指依恃才学,任性使气
负乘斯夺指才德不称其职会招致祸患
负才使气才:才能;气:意气自恃有才能,纵任意气
负才尚气才:才能;气:意气自恃有才能,纵任意气
负刍之祸负:背着;刍:干草;负刍:指背草的人,代指纵火纵火的灾祸
负乘致寇指居非其位,才不称职,就会招致祸患
负德背义犹言负恩背义
负德孤恩指缺少恩义
负德辜恩辜负了别人对自己的恩德
负地矜才指以其才能、出身而自负骄矜
负担舍舟身背行囊,离船上岸
负鼎之愿希图担负辅佐君王大任的愿望
负恩背义负:违背,背弃忘记别人对自己的恩德和好处,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
负恩昧良昧:隐藏;良:良心辜负恩情,泯灭良心
负恩忘义忘记别人对自己的恩德和好处,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同“负恩背义”
夫负妻戴指夫妻远徙避世,不慕荣利
负固不宾依恃险阻而不臣服同“负固不服”
负固不服依恃险阻而不臣服
负固不悛负固:依仗地势险固;悛:改悔倚恃险阻而不臣服
负贵好权负:凭恃,倚仗;贵:有势力倚仗豪门贵族,喜欢玩弄权术
负郭穷巷负郭:背靠外城;穷巷:简陋的小巷比喻家居僻陃,出身贫寒
负诟忍尤忍受指责和怨恨
负衡据鼎指身居高位,肩负重任
负笈担簦笈:书箱;簦:古代有柄的笠,形似伞背着书箱,扛着有柄的笠,奔走求学
希望对您有帮助,望采纳,谢谢
祝您学习进步~
3 带有鹄字的四字成语有哪些鸿鹄之志、鸟面鹄形、鸿鹄将至、寡鹄孤鸾、单鹄寡凫等。
1、鸿鹄之志
解释:鸿鹄:天鹅,比喻志向远大的人;志:志向。比喻远大志向。
出自:《吕氏春秋·士容》:“夫骥骜之气,鸿鹄之志,有谕乎人心者,诚也。”《史记·陈涉世家》:“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译文:骥骜的气,天鹅的思想,有人的心明白了吗,真诚的。”《史记·陈涉世家》:“唉!燕子麻雀怎么会知道天鹅的凌云壮志呢!
2、鸟面鹄形
解释:形容由于饥饿而身体软弱,面容枯瘦。
出自:《资治通鉴·梁纪·简文帝大宝元年》:“死者蔽野,富室无食,皆鸟面鹄形。”
译文:死者遍野,富人没有吃,这些鸟脸天鹅形状。
3、鸿鹄将至
解释:鸿鹄:天鹅。指学习不专心。现表示将有所得。
出自:《孟子·告子上》:“使奕秋诲二人奕,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译文:让奕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有奕秋的话。另一个人虽然在听弈秋的话,一心以为有天鹅要来,想拿起弓箭去射它,虽然他与别人一起学习,但成绩却比不上别人。
4、寡鹄孤鸾
解释:孤鸾:无偶的友鸾,比喻死去了配偶的男子;寡鹄:比喻寡妇。指失偶的男女。
出自:汉·王褒《洞箫赋》:“孤雌寡鹤,娱优乎其下兮。”
译文:孤雌孤鹤,娱乐艺人吗他下啊。
5、单鹄寡凫
解释:鹄:天鹅;凫:罢鸭。孤单的天鹅,独居的野鸭。原是古代的琴曲名。后比喻失去配偶的人。
出自:《西京杂记》卷五:“齐人刘道强善弹琴,能作单鹄寡凫之弄。听者皆悲,不能自摄。”
译文:齐国人刘道强善于弹琴,能作单天鹅我们野鸭的游戏。听的人都悲伤,不能从摄。
4 含欺字的四字词语欺世盗名、
欺行霸市、
欺软怕硬、
自欺欺人、
欺善怕恶、
欺人太甚、
仗势欺人、
童叟无欺、
欺世钓誉、
畏强欺弱、
打狗欺主、
欺人之谈、
欺贫重富、
误国欺君、
以强欺弱、
欺人眼目、
欺公罔法、
欺硬怕软、
英雄欺人、
欺天诳地、
雪压霜欺、
欺君之罪、
虚誉欺人、
老少无欺、
大言欺人
5 含有"欺"字的成语钓名欺世 作伪求取虚名,欺骗世人
欺贫爱富 欺侮贫穷,喜爱富有
暗室不欺 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不做见不得人的事。
暗室欺心 在黑暗的屋子里昧着良心做坏事。指偷偷地做坏事。
傲雪欺霜 形容不畏霜雪严寒,外界条件越艰苦越有精神。比喻经过长期磨练,面对冷酷迫害或打击毫不示弱、无所畏惧。傲,傲慢、蔑视。
不欺暗室 欺:欺骗自己;暗室:人家看不见的地方。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不做见不得人的事。
谄上欺下 谄:讨好,奉承;欺:欺压。讨好上司,欺压下级。
盗名欺世 盗:窃取;名:名誉;欺:欺骗。窃取名誉,欺骗世人。
瞒上欺下 蒙骗上级,压迫下属和人民。
欺君误国 欺骗君主,祸害国家。
欺三瞒四 一再欺骗隐瞒。
欺君罔上 欺骗蒙蔽君主。
欺上瞒下 对上欺骗,博取信任;对下隐瞒,掩盖真相。
欺大压小 欺骗强大的,压迫弱小的。
欺善怕恶 欺侮善良者,惧怕凶恶者。
欺公罔法 欺骗公众,无视法律。
欺天诳地 欺骗天地神明。形容极其欺诈之能事。
欺人之谈 骗人的鬼话。
欺人太甚 欺负人太过分了,令人不能容忍。
欺上罔下 对上欺骗,博取信任;对下隐瞒,掩盖真相。
欺世盗名 欺骗世人,窃取名誉。
欺软怕硬 欺负软弱的,害怕强硬的。
仗势欺人 仗:凭借,依靠。依仗某种权势欺压人。
自欺欺人 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
不欺屋漏 比喻即使在暗中也不做坏事,不起坏念头。
不欺暗室 暗àn室:遮去光线的房间。见“不欺暗室”。
怕硬欺软 害怕强硬的,欺负软弱的。
欺霜傲雪 欺:欺凌。傲:傲视,傲岸。霜雪本是寒冷之物,而对此敢于欺凌傲视。比喻坚贞不屈、气势非凡的精神。
欺天罔地 欺骗天地。极言人之背理昧心。
欺天罔人 骗天骗人。形容欺骗行为之大。
欺硬怕软 欺:欺凌。怕:害怕。欺凌强硬的,害怕软弱的。指吃硬不吃软。
欺人自欺 〖解释〗自欺:自我欺骗。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
童叟无欺 〖解释〗童:未成年的孩子;叟:年老的男人;欺:蒙骗。既不欺骗小孩也不欺骗老人。指买卖公平。
英声欺人 〖解释〗指非凡人物逞才欺世。
欺人眼目
以大欺小
6 带有欺字的成语1欺软怕硬[qī ruǎn pà yìng]:欺负软弱的,害怕强硬的。出自明·高明《琵琶记·五娘请粮被抢》:“点催首放富差贫,保上户欺软怕硬。”
2欺善怕恶[qī shàn pà è]:欺侮善良者,惧怕凶恶者。出自明·杨柔胜《玉环记·韦皋别妻》:“田舍翁住在山圪落,恃老无端多凶恶,我每反被相辱没,欺善怕恶,欺善怕恶。”
3自欺欺人[zì qī qī rén]: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出自《朱子语类》:“因说自欺欺人曰:欺人亦是自欺,此又是自欺之甚者。”
1、秦始皇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又名赵正(政)、秦政,或称祖龙 ,秦庄襄王之子。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秦始皇是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今邯郸),并在此度过了少年时期。前247年,13岁时即王位。
前238年,22岁时,在故都雍城举行了国君成人加冕仪式,开始“亲理朝政”,除掉吕不韦、嫪毐等人,重用李斯、尉缭。
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39岁时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秦朝,并奠定中国本土的疆域。
秦始皇认为自己的功劳胜过之前的三皇五帝,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所以自称“始皇帝”。
同时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水系。
但是到了后期,求仙梦想长生,苛政虐民,扼杀民智,动摇了秦朝统治的根基,前210年,秦始皇东巡途中驾崩于邢台沙丘。
2、刘邦
刘邦(公元前256年十一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即汉太祖高皇帝,沛丰邑中阳里人,汉朝开国皇帝。
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
刘邦出身农家,为人豁达大度,不事生产。 秦时任沛县泗水亭长,因释放刑徒而亡匿于芒砀山中。
陈胜起事后不久,刘邦集合三千子弟响应起义,攻占沛县等地,称沛公, 不久投奔项梁,任砀郡长,被封为武安侯,将砀郡兵马。
公元前206年十月,刘邦军进驻灞上,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5] 刘邦废秦苛法,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鸿门宴后封为汉王,统治巴蜀地及汉中一带。
楚汉战争前期,屡屡败北。但他知人善任,注意纳谏,能充分发挥部下的才能,又注意联合各地反对项羽的力量,终于反败为胜。
击败项羽后, 统一天下。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刘邦于定陶氾水之阳 即皇帝位,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登基后一面消灭韩信、彭越、英布、臧荼等异姓诸侯王,又裂土分封九个同姓诸侯王。另一面建章立制并采用休养生息之宽松政策治理天下,让士兵复员归家,豁免其徭役,重农抑商, 恢复残破的社会经济,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不仅安抚了人民,也促成了汉朝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础。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开放与匈奴之间的关市,以缓和双方的关系。
公元前195年,刘邦因讨伐英布叛乱,被流矢射中,其后病重不起,同年崩,庙号太祖,谥号高皇帝。
3、司马炎
司马炎(236年-290年5月16日),即晋武帝(265年-290年在位)。字安世,河内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晋朝开国皇帝。晋宣帝司马懿之孙、晋景帝司马师之侄、晋文帝司马昭嫡长子、晋元帝司马睿从父 。
咸熙二年(265年)袭父爵晋王,数月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给自己,国号晋,建都洛阳,改元泰始。咸宁五年(279年),司马炎命杜预、王濬等人分兵伐吴,于次年灭吴,统一全国。
建国后,他采取一系列经济措施以发展生产, 并颁行户调式(包括占田制、户调制和品官占田荫客制)。太康年间,西晋出现一片繁荣景象,史称“太康之治”。
但灭吴后,司马炎逐渐怠惰政事,奢侈腐化。太熙元年(290年)病逝,谥号武皇帝,庙号世祖,史称晋武帝。葬峻阳陵 。
4、杨坚
隋文帝杨坚(541年7月21日-604年8月13日),弘农郡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人。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隋朝开国皇帝,开皇元年(581年)到仁寿四年(604年)在位。鲜卑小字那罗延,鲜卑姓氏普六茹,杨坚掌权后恢复杨氏。
其父杨忠是西魏和北周的军事贵族,北周武帝时封为随国公,杨坚承袭父爵。北周宣帝继位,以杨坚为上柱国、大司马,位望日隆。
北周大定元年(581年),杨坚受北周静帝禅让为帝,改元开皇。隋文帝即位后,在政治、经济等制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修定刑律和制度,使适合于南北统一后的中国。
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将地方的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由此巩固了中央集权。多次减税,减轻人民负担,促进国家农业生产,稳定经济发展。
开皇九年(589年),派晋王杨广南下平陈,统一南北。隋文帝对周边各族,采取了军事上的防御和政治上的招抚政策,有效地处理了民族矛盾, 被北方少数民族尊称为“圣人可汗”。开皇年间,隋朝疆域辽阔,人口达到700余万户。
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四年间,锐意改革、政绩卓著。但是在位晚期逐渐多疑,杀害功臣,并且听信文献皇后之言,废黜长子杨勇立晋王杨广为太子,埋下了亡国的祸根。
仁寿四年(604年)在仁寿宫离奇去世。终年六十四岁,庙号高祖,谥号文皇帝,葬于泰陵。
5、李渊
唐高祖李渊(566年-635年6月25日),字叔德,生于长安。唐朝开国皇帝、军事统帅。出身于北周的贵族家庭,七岁袭封唐国公。
因隋文帝独孤皇后是其姨母,得隋文帝垂爱,历千牛备身,谯、陇、岐三州刺史。大业九年(613年),迁卫尉少卿。
隋炀帝征高句丽,督运粮草于辽东。大业十一年(615年),率兵击破毋端儿起义军于龙门。大业十二年(616年),率兵御突厥,屡捷。
大业十三年(617年),升任太原留守。时隋朝土崩瓦解,李渊与李世民等于五月杀副留守王威、高君雅,起兵晋阳。建大将军府,与李建成、李世民等率兵3万南下。
攻克霍邑,斩宋老生;又招降关中孙华起义军。十一月,攻取长安。立隋炀帝孙代王杨侑为帝,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改元义宁,自为大丞相,封唐王。
次年五月,隋炀帝被杀后,逼杨侑让位,自立,国号唐,建元武德。即位不久,命秦王李世民率兵击败割据陇西的薛举之子薛仁杲。
武德二年(619年)至三年,遣世民率兵东渡黄河,击退了刘武周、宋金刚。又命世民东击据洛阳称帝的王世充,四年,击灭援救王世充的窦建德,迫降王世充。
此后各地农民起义军及地方割据势力相继被剪除,从而完成了统一全国的大业。武德九年(626年)六月,玄武门之变后,立李世民为皇太子。八月,传位于李世民,自称太上皇。
贞观九年(635年),李渊病逝。谥号太武皇帝,庙号高祖,葬在献陵。上元元年(674年)改尊号为神尧皇帝。天宝十三载(754年)上尊号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6、赵匡胤
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小名香孩儿、赵九重,生于洛阳夹马营(今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区东关)。
五代至北宋初年军事家、武术家,宋朝开国皇帝(960年2月4日-976年11月14日在位)。后周护圣都指挥使赵弘殷(宋宣祖)次子,母为杜氏(昭宪太后)。
赵匡胤于后汉隐帝时投奔郭威。后周建立后,赵匡胤始入军旅,受周世宗柴荣器重,于征伐南唐时屡建战功。柴荣病重时,任命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掌管殿前禁军。
周恭帝即位后不久,赵匡胤受命抵御北汉及契丹联军。旋即在“陈桥兵变”中被拥立为帝。大军回京后,恭帝被迫禅位,赵匡胤登基,改元建隆,国号“宋”,史称“宋朝”、“北宋”。
赵匡胤在位期间,依据宰相赵普的“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策略,致力于统一全国,先后灭亡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及南唐等南方割据政权,完成了全国大部的统一。
赵匡胤先后两次“杯酒释兵权”,罢去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解决了自唐朝中叶以来地方节度使拥兵自擅的局面。他还设立“封桩库”贮藏钱、帛、布匹,以期赎回被后晋高祖石敬瑭献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
开宝九年(976年),赵匡胤逝世,享年五十岁。在位十六年,谥号英武圣文神德皇帝,庙号太祖,葬于永昌陵。
7、忽必烈
孛儿只斤·忽必烈(1215年—1294年),即元世祖,蒙古族,政治家、军事家。监国托雷第四子,元宪宗蒙哥弟。大蒙古国的末代可汗,同时也是元朝的开国皇帝。蒙古尊号“薛禅汗”。
1251年,蒙哥任忽必烈为总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南驻爪忽都之地。他先后任汉人儒士整饬邢州吏治,立经略司于汴梁,整顿河南(今洛阳)军政,并屯田唐、邓,收到积极效果。
1253年,受京兆(今陕西西安)封地。同年,忽必烈受命与大将兀良合台远征云南,灭大理国。1258年蒙哥兴师伐南宋,授命忽必烈代总东路军。
1259年9月,蒙哥在合州前线病逝。1260年3月,忽必烈在部分诸王的推戴下,即汗位于开平,建元中统。忽必烈以汉地丰富的人力、物力为依托,出兵击败阿里不哥。
1271年(至元八年),取《易经》“大哉乾元”之义,建国号为大元,确定以大都为首都。1274年(至元十一年),命伯颜大举伐宋。1279年(至元十六年)最后消灭了流亡在崖山的南宋残余势力,完成了全国的大统一。
统一全国后,忽必烈重用回回人阿合马。阿合马从中统初便主管中央财政,多方搜刮,权势日重。后阿合马独擅朝政。
1282年(至元十九年),大都发生了王著、高和尚刺杀阿合马事件。此后,忽必烈又先后任卢世荣、桑哥专理财政,都以失败而告终。
同期,忽必烈接连派遣军队远征日本、安南、占城、缅甸与爪哇,都遭到失败。但抗击海都、笃哇等西北诸王的侵扰和平服东北诸王乃颜叛乱,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1294年(至元三十一年),忽必烈病逝。
8、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安徽凤阳人,汉族,生于濠州钟离(明朝建立后改为凤阳),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参加郭子兴军改为现名朱元璋。
政治家,战略家,军事统帅,明朝开国皇帝。
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1344年入皇觉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起义反抗元朝,1356年被部下诸将奉为吴国公。
同年,攻占集庆路,将其改为应天府(今江苏南京)。1367年命徐达、常遇春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口号,举兵北伐。
1368年初,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当年秋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蒙古贵族北逃,后晋割让的幽云十六州也被收回。又平定西南、西北、东北等地,最终统一中国。
朱元璋在位期间对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改革,政治上废丞相,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权力,进一步的加强了中央集权, 严惩贪官和不法勋贵 。
军事上实施卫所制度,北伐残元;经济上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兴修水利,解放奴婢,减免税负,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 。
文化上紧抓教育,兴科举,建立国子监培养人才 ;对外加强海外交流,恢复中华宗主国地位。经过洪武朝时期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史称洪武之治。
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享年71岁,庙号太祖,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葬明孝陵。
9、皇太极
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年11月28日-1643年9月21日),又译黄台吉、洪太主。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第八子,清初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后金第二位大汗、清朝开国皇帝。
皇太极自少年起常随父兄狩猎和征战,骑射娴熟。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受推举袭承汗位,改次年为天聪元年。
皇太极即位之后进行大刀阔斧的封建化改革,加强中央集权;在战略上定先征服朝鲜和漠南蒙古,以解除攻明后顾之忧的战略方针。对明则采纳汉族降官建议,确立"讲和与自固之策",重用汉将,削弱明朝实力,志在入关夺取全国政权。
崇德元年(1636年),在盛京(今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并且迫使李氏朝鲜臣服于清朝。在崇德七年(1642年)的松锦大战中生俘洪承畴,自此明朝关外精锐丧失殆尽,宁锦防线彻底崩溃,清军入关已成必然之势 。
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猝死于清军入关前夕,未能实现夺取全国政权的夙愿。
皇太极前后在位17年。他在位期间,发展生产,增强兵力,不断对明朝作战,为下阶段清王朝迅速扩展入主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庙号太宗,谥号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葬于沈阳昭陵,死后其第九子福临即位。
——皇帝
北宋开宝七年(974年)九月至八年十一月,在北宋统一战争中,升州西南面行营马步军战棹都部署曹彬等率水陆军渡江,攻破江宁(治上元,今江苏南京)灭南唐的著名作战。
宋灭南汉后(参见宋灭南汉之战),置南唐于三面夹击之中。南唐后主李煜为求自保,明臣服,暗备战,在遣使向宋请受策封的同时,将兵力部署在长江中下游各要点,以防宋军进攻。宋太祖赵匡胤志在统一江南,认为“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加紧作战准备。开宝七年五月,下令在荆湖建造大舰和黄黑龙战船数干艘,以备架设长江浮桥之用。九月,赵匡胤以李煜拒命来朝为辞,发兵10余万,三路并进,趋攻南唐:东路吴越王钱俶做为升州东南面行营招抚制置使,率数万兵自杭州(今属浙江)北上策应,并遣宋将丁德裕监其军;中路曹彬与都监潘美率水陆军10万由江陵(今属湖北)沿长江东进;西路王明为池、岳江路巡检、战棹都部署,牵制湖口(今屑江西)南唐军,保障主力东进。
开宝七年十月十八日,中路军曹彬部沿江北岸东下,令八作使郝守溶领舰船跟进。南唐军误为宋军例行巡江,未加阻截,致曹彬军顺利通过湖口。二十五日,曹彬率军突然袭占峡口寨(今安徽贵池西)。闰十月初五,轻取池州(今安徽贵池)。十三日,于铜陵(今属安徽)击败南唐军一部,获得战舰200余艘。连克芜湖(今属安徽)、当涂(今属安徽),于采石矶(今安徽当涂北采石)击败南唐守军2万余人,俘获马步军副都部署杨收、兵马都监孙震等千余人,抢占要隘。遂命郝守溶率兵丁工匠于采石矶架通跨江浮桥,保障后续部队渡江。李煜闻讯,急派镇海节度使郑彦华率水军万人和天德都虞侯杜真领步兵万人阻击,与宋军遭遇,在新寨(今江苏江宁附近)战败(参见采石之战)。
开宝七年十一月十五日,西路攻鄂州(治江夏,今湖北武昌),击败南唐3000余人。东路军围攻常州(今属江苏),攻占利城寨(今江苏江阴)。
开宝八年正月初八,各路全线出击。黄州兵马都监武宁谦等渡过长江,攻占樊山寨(今湖北鄂城西);行营左厢战棹都监田钦祚率军破溧水(今属江苏),击败南唐军万余人,杀其都统李雄。十七日,曹彬率大军攻南唐都城江宁。南唐水陆军10余万人前依秦淮河、背靠江宁城列阵防守。潘美为不失战机,不待渡河船只齐备,即令步骑兵涉水进攻;行营马军都指挥使李汉琼亦率部渡过秦淮河,以大舰载芦苇,对南唐水寨实施火攻,歼灭南唐军数万人,进逼江宁城下(参见秦淮河之战)。未几,南唐军再次反击,企图溯江而上夺取采石浮桥,又被潘美率军击破,神卫都军头郑宾等被俘。
开宝八年正月二十日,宋太祖命京西转运使李符益调运荆湖军粮到江宁城下,补给宋军。至五月,宋军占领袁州(治今江西宜春)、白鹭洲(今江苏南京西南)、江阴(今属江苏)等州地。东路军亦攻占常州。王明所部在武昌江州(治湓口,今江西九江)、击败南唐军万余人,夺取战舰500艘。宋军围城数月,李煜知形势危急,调神卫军都虞侯朱令赟率湖口兵10万赴援。朱令赟恐王明军从背后切断粮道,迟迟不敢东进。
开宝八年六月初二,曹彬军于江宁城下打败南唐军2万余人,缴获战舰数千艘。八月,丁德裕在润州(今江苏镇江)击败南唐军5000人,并于九月初九与吴越军合势攻占润州城。经李煜再三催促,朱令赟方于十月率兵15万,搭乘百米长的木筏和可容干人的大舰出湖口顺流东进,欲冲断采石浮桥。时逢长江水浅,航道狭窄,大船不能并行;加上屯驻独树口(今安徽安庆附近)的王明军在江边竖立船桅形木桩,致使朱军不敢贸然轻进。二十一日,朱令赟孤军乘大舰行至皖口(今安徽安庆西南,皖水入江口),遭宋行营都指挥使刘遇部阻截,遂用火油攻击,适风转向,火势反烧,朱军不战自溃,混战中朱令赟被烧死,战棹都虞侯王晖等被俘,数万件兵器为宋军缴获(参见皖口之战)。十一月十二日,曹彬大军从三面攻击江宁城,李煜率5000兵夜袭宋军北寨,未果。二十七日,宋军破城,守将呙彦、马诚信、马承俊等在巷战中战死。李煜奉表投降。南唐灭亡。
点评:此战,是继晋灭吴之战和隋灭陈之战后,中国战争史上第三次大规模的江河作战,宋军在长江下游成功地架通浮桥,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一个创举,使大军克服天险,分兵击破南唐守军,攻占江宁,迫降南唐。其中水军依然占有重要地位,宋军5路出师,分进合击,其中2路是水军:一路为主力,自荆南沿长江东下,直取金陵。一路进行战略迂回,自汴水而下,经扬州入长江,从南面逆水而上,进攻金陵,对灭亡南唐,起了重要作用。历史再一次证明,在南方作战,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水军的较量。交战双方,谁的水军强大,谁对水上作战预有准备,谁善于发挥水军在水网地区机动性强的特点,谁就能赢得战争的胜利。晋灭吴、隋灭陈都是如此,宋灭南唐也是如此。南唐后主李煜过分依赖长江天险,欲以“坚壁以老宋师”的防御战法,坐失利用宋军渡江时反击的时机,终于失败。
帝女花
-------------------------
武姸阮本不是她的名字。
无论是武还是李都是这个时代最尊荣的姓氏,却也转瞬能变成草芥刍狗般的姓氏。有本家青云直上,也有本家直堕泥沼。有能官赫赫胸悬金印的好命人,就有昏惨惨寿数将近的倒霉蛋。王孙贵不可言,王孙命如草芥。一次又一次的政变清洗,无数李家人武家人做了枫林的吟哦鬼。王图雄霸,刀山血海,通向至尊之位的路只有一条羊肠险道,不是天命所归便尸骨无存。
她最初叫做李裹儿,一块藕色的细麻布算不得珍贵,却是她父皇母后逃难路上能用的最好的布料,做了她的裹布。当时他们这一脉命贱如纸,裹儿裹儿,又弱又小。直到她做回了至尊皇女,在定昆池边过着夜夜灯如昼的日子,也没有改掉这个名字。心甘情愿,亦心平气和地提醒着自己,不成人的日子,比猪狗都不如。她会为自己准备,等待着万人之上的一天。
“公主要得太多,反不利剑术进境。修行山河流云剑,心放山河,踪欺流云,若负重太多,焉能求得万人之上。”公孙盈是知道她心思的,她自己也是心高气傲的女子,不甘输给任何人。可有时李裹儿眼中的光芒,依然让她暗自忧心。请封的头衔——皇太女——她双肩的想去担的,不仅是一柄剑的重量。
李裹儿嫁了武延秀,可此刻盘云髻依然如未出阁的少女般散开,她在安乐公主府里如何胡天胡地,驸马都是管不着也不敢管的,更不要说小小一个发髻。嫩如春葱的藕臂搭在御神那古朴又厚重的剑鞘上,愈发衬得皓雪腻白。剑未出鞘,公孙盈叮嘱她除非性命攸关,否则不得拔剑出鞘。任李裹儿对这世上大部分事都不屑一顾,公孙盈的话却不曾违背分毫。那是她另一片天地的月光和向往。她喜欢这种感觉,甚至比权力更喜欢,能踏实的,握在手中的,有分量的一股力。叫她窥见除了波诡云谲外,澄朗疏阔一片天地。
李裹儿无数次肖想过公孙盈在名剑大会上的风姿,鬼神莫测的山河流云剑,剑舞铿锵的卓世风华,冠绝登顶,令天下英雄相顾失色,她的师父是大唐最美丽也最厉害的女子,甚至超过了她的母后,只有祖母武皇能与之相论。她以后要青出于蓝,变得更厉害,令江山为之臣服。
——梦跌碎的时候,刺入骨髓的冰凉便格外冷彻心底。
李裹儿不愿承认是山河流云剑输给了江海凝波剑,那相当于变相承认公孙盈的剑术不如公孙幽的剑术。在她心中公孙盈是不败的。她宁愿把一切都揽在自己身上,是她常年居于深宫,拜师公孙盈的已经太晚了,宫事靡费时间,她自然不如从小就被公孙幽收养教导的李裳秋。即便她拿着师父给的御神,名剑出鞘却不能发挥它真正的威力,还被削去了半片耳朵。
那时候李裹儿躲藏的那口井,就像是她的裹布,露出一寸方圆,天空全在下着血雨。她鼻尖的这股血腥跟她出生时带出娘胎的血味何其相似。原来这才是一个人最初和最后的味道。枯井和裹布不堪一击的防护,却成功地助她,像是刍狗草芥一般弱小的她,活了下来。
后来公孙盈找到她,将她带回幽月阁疗伤,隔绝了一切外界音讯。公孙盈将她抱在怀里,不住叹息。她听得出师父的愤怒与心疼,也知道比起待在那口枯井里,此刻才算是真正安全。可是从此几十年后,李裹儿都无法走出那口枯井,某一部分的自己随着那半截断耳,像一个徘徊在过去的幽灵,困在一截被丢弃的裹布,一口昏沉阴暗的井里,再也找不回来了。她的江山,她的父皇母后,她那灯花如昼的定昆池,以及她曾经能见到的澄澈天地,都毫不留情的碎裂消失。
从那天起,她的世界只剩下一片残缺的印记。心底也只剩一个念头。她改名叫做武姸阮,妍丽被隔断成了媸丑,却不能忘记断耳之仇。
她无法找李隆基复仇,她无法让韦后中宗复活,她无法以皇太女身份荣登大宝。甚至她的剑术因为伤了底子,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人不人鬼不鬼地活着,能触手可及的恨意才是她赖以为生的养料。
她住在幽月阁,那是公孙盈的居所。最初的时候李裹儿闭门不出。公孙盈也叮嘱她莫暴露行踪,在风波未平之前藏在此处。公孙盈来去无踪,时不时在外走动。阁中常住的只有几名聋哑老仆。他们负责照顾李裹儿,帮她调理身体。最初三个月间她不能看铜镜,一看就要发狂。三个月后她又变得极为痴恋自照,能在水潭边目不转睛盯着倒影看几个时辰。接受了她容貌不再美丽无暇的事实,皮相声色皆白骨。世间无数红颜,又有谁能美貌永驻,唯有这独一无二的印记,直到始终都会伴随着她。
那时候世上还没有七秀坊。盈盈的瘦西湖畔,只有一栋精致楼阁名叫忆盈楼。时有美丽少女相谐来去,出入于楼中,洒下一串串银铃般的笑声。
李裹儿远远地看了几次。她不能现身,通缉帝党余孽的诏书还张贴在各大要道显眼之处。她望着那些二八年华的娇俏少女,她们鲜嫩焕彩,尽态极妍,除了貌美之外,行走来去的步伐昂扬自如,隐有内持之力,身负双剑与彩扇,好似随时都能和歌起舞……
忆盈楼。她早知师父公孙盈有个孪生姐姐,早在她隔着重重的宗室皇亲,望向册封大典中,那被堂兄李隆基寻回的民间公主李裳秋之前,她就知道……同出一脉师门的新奇与雀跃却被公孙盈反复的叮嘱蒙上一层阴影。
“决不能与她合演江海山河剑。这世上……江海凝波剑与山河流云剑,再不能合使!”
一语成谶。
如今她有近乎无限的时间,可以冷眼梳理过一桩桩旧事。也能好整以暇地,远远观察那个名义上的师伯公孙幽广收弟子的忆盈楼。天气好的时候,能看见公孙幽登楼授课,教习弟子。看不清师伯的样貌,但据说和师父别无二致。这份相同的容颜,又比忆盈楼要早,早到那时候名动江湖的还是公孙大娘——代替了公孙幽与公孙盈两人共同的名字。
李裹儿在等李裳秋。可惜宜城公主自唐隆政变后,还被李隆基留在长安。不过李裹儿并不担心,李裳秋从小生长在忆盈楼,公孙幽于她亦师亦母,她无论如何总会衣锦还乡的。公主尊号荣膺加身,外人不知公孙大娘是两人,只以为同个师父,正义的弟子拨乱反正处理了叛逆的弟子,那么帐是算不到忆盈楼头上的。忆盈楼里那些光鲜的小姑娘,会以怎样仰慕憧憬的语气,谈起那耀目的师姐?
李裹儿近乎恶劣地想着,从前李裳秋在这里生活的光景,是不是和那些莺歌燕舞、叽喳转圈的粉红色小东西一样,每天练剑跳舞,毫不知世事地傻傻幸福着。李裳秋根本没有在李唐皇室的地狱中挣扎过,也根本不会理解朝不保夕的日子究竟是什么滋味,就那一身功夫还值得称道,被李隆基寻隙找到就白白贷与帝王家了。想必她还很高兴……如今临淄王荣登大宝,自然不会亏待帮过忙的亲妹妹,呼风唤雨要什么有什么,也根本没野心让帝王忌惮,这一辈子都能过着体面又舒舒服服的日子。凭什么——有人能那么傻,最后还那么幸福。相较之下,李裹儿受的这些苦,究竟都算什么。
李裹儿继续深恨着李裳秋。
如果这世上有个人,让一个人活成了恨一个人来生存的意义,无论过去多少年,无论经历过多少事,这份恨意始终不改。那么无论这份恨意有多深,都已经紧紧缠绕进对方的生命。
冬去春来,忆盈楼人声愈发鼎沸,幽月阁却是时光未变般的冷清。公孙盈却终于不再那么抗拒姐姐,偶尔也和忆盈楼那边走动。李裹儿治好了内伤,也能戴上面纱,在江湖上走几个来回。她去了不少地方,留下了李裳秋的名字。做的都不算光明正大的事,却要李裳秋来背负骂名。
在留名之时,李裹儿想象着很多年前,公孙幽在一边打听公孙盈下落之时,也会认下妹妹闯荡江湖的名头,却多是为公孙盈平息事端。冥冥中总在轮转着上演着相似之事。当年公孙幽找到了公孙盈,那么她能不能顺利引出李裳秋呢。李裳秋若是知道她没死这件事,究竟是会恐惧、震惊、生气呢?那些都不重要,斩草需得除根,李裳秋得到她在世的消息,必不会放过这个机会。而李裹儿早已布好了陷阱。
——她终于抓住了李裳秋。
恰逢公孙盈不在阁内,李裹儿自有一套驱役之法,幽月阁上下早已守株待兔地布好重重机关。李裹儿远远地站在阴影里,见李裳秋如同一只断翅的燕子,在罗网之间勉力挣扎。李裹儿无端地想到了鼠夹里的老鼠——越挣就会夹得越紧,最后活活地咽气,自尖尖的胡须边流出鲜血。她熟悉那些肮脏的小东西,老鼠、蜚蠊、虱子、跳蚤——治也治不死,除也除不尽。不过,李裳秋并没有那么卑小,黑色夜行衣衬着那即便陷于囹圄依然矫健的身形,像是笼中警惕又可怜的燕子。她依然在随时找寻着脱身的机会。李裹儿丝毫不敢大意,迷烟香、封脉丹、软骨散只能暂时制住她一时,唯有挑筋化功,才能废掉这一身武艺,让李裳秋再无翻盘之机。
皇室之人行事从不拖泥带水。
她在李裳秋昏迷之时下手得干脆利索。真奇怪,肖想了这一天无数次,幻想着她怎样一寸寸把李裳秋抽筋扒皮,啖血食肉,真正动起手来的时候,反而脑中空白,以近乎麻木的姿态,一根根,挑断。
李裳秋的皮肤是珍珠色的白,手臂、腰腹和腿都生得纤细,因常年练武而紧实的身体光致无暇。她记得李裳秋在皇城决战中是受过伤的,可是伤疤愈合恢复,新生的皮肉太快,重新娇嫩如二八少女。手脚筋脉尽断后,她的四肢呈现一种病态的绵软姿态,摊成一个无力的大字。李裹儿早就不想这么简单让她死去了事,一盒人参丹,半死不活地吊着。
李裹儿用水泼醒了李裳秋,让她迎接着自己空门大开,一身武功尽废,如同残偶败絮般仰躺无力动弹的局面。那双杏仁般的大眼睛先是失望,继而是深深的痛苦,却看不到半分恐惧。这让李裹儿格外恼怒,她辱骂她,掌捆她,李裳秋却只是痛苦又悲哀地望向她。当年皇城之下,宫衣鼓荡,她说她并不想与姐姐为敌,姐姐快走。李裹儿却恼羞成怒地抽出了御神,骂她这个假惺惺的卑鄙小人。数年后李裳秋在受辱境地依然说,我来此本想和你好好谈谈。李裹儿声嘶力竭地大笑,这世上为什么总有这种人,以为诸法种种只要笑脸相迎就能化解的么。这副天真实在值得狠狠揉碎。
任是武艺再高的女子,一身肌肉练得再是紧实,总有那么几处地方是与生俱来柔软的,柔软得让人忍不住去蹂躏。李裳秋一丝不挂,那里极美,宛如浮波的菡萏,单手几乎无法盈握。在李裹儿的用力地抠捏掐弄下,从白凤膏徐隆渐起成红色的菽头,任是李裹儿见识广,也不得不承认可称得上极品。雪兰胸染成胭脂色,李裳秋终于露出了朦胧而迷惘的神色,她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湿润又明亮的眼睛困惑地前望,似是在寻找答案一般地,叫了一声姐姐。
李裹儿的眼神可怕地冷清了下来。纵然这不在她计划的意义之内,却也不意外这会成为报复的插曲。恨既然是她全部的感情,她亦不在乎多添几味调料。花翻露蒂,窦小含泉,这滋味很多男人是不懂的也不知道怎么给。李裹儿只需草草一试,便知道了没有男人消受过这具极品的身子,都说忆盈楼冰清玉洁,李隆基更不会随意给这个妹妹许驸马。那懵懂到一无所知的神色似在做梦。
没想到能收获这意外的玩具,倒是出乎她的意料。两团红云愈发调酥恣张,李裹儿想象着现在自己的手是御神剑,直把对方搅揉翻弄个透。可她依然没有看到期待已久的恐惧。李裳秋的嘴唇愈发湿润了,眄光流转沉陷,终于失去了知觉。
她像个被开了瓢的碧玉瓜,满身都是青红紫红的痕,齿痕和指痕堆在雪峰高处,令它软绵绵坍立着。分张的腿间更如丹寇软熟的唇,一粒俏嫩红芽自泥泞间挺立。这样的结果虽非李裹儿想要,如果说生命除了恨她之外并没有什么值得期待的东西,那么从此以往地这样恨着,尘归尘土归土也并不坏。
李裹儿想着多年前她和李裳秋还算是客套友好地,奉圣命合奏那首《西河剑器》,她们其实对彼此并不算熟悉,拜公孙盈的叮嘱,她也并不喜欢师伯一脉弟子,还有那个年纪特有的自傲与世故作祟,她几乎不怎么理睬李裳秋。而李裳秋就像个傻乎乎的小姑娘,问东问西,时不时紧张地四下张望,偶尔红光满面地预演那首曲子。李裹儿摇头想着,真是没见过世面。
然而当真正一舞而动时,李裳秋就仿佛变了个人,再不会露怯不安,宛如一只引吭而起的仙鹤,昆山玉碎,香兰泣露,曲中有风雷。单纯而认真的少女脸庞上,除了剑招舞意外再无其他,什么都容不下。李裹儿心中从来没有这样强烈笃定之感:她真的赢不过。
或许种子便是那天种下。破土而出,终于长成了畸瘤,除非挫骨扬灰更难消除。李裳秋,李裳秋,李裳秋,李裹儿暗自在舌尖像是咀嚼一枚橄榄般念她的名字。那时候的种子还没发芽,谁也不知道开出怎样噬人的花。这股异乎寻常的执念却已生根。安乐公主李裹儿在水汽氤氲的华清池里独自沐浴时叫着李裳秋的名字,想象着把她笼罩在这雾中天地,让她以一双同样明亮湿润的眼神,叫她姐姐的秘密,也终于隔了这多年,曲折离奇地实现了。
——《帝女花》完
1绾青丝
我看的第一部穿越小说,可以说很经典,从此我对穿越小说很挑剔
故事主人公蓝雪是从21世纪回到了不同空间的古代,她的前世受过很多伤害,可即便如此,她依然有放不下的心结,希望找到一个为自己绾青丝的人,找到心灵真正的归宿。在小冥王的帮助下,蓝雪借尸还魂,来到大奸臣的女儿身体上。熟料,刚一睁眼的蓝雪就发现自己正在被一个绝色美男强暴,而自己身体的父亲被人斩断手脚装在一个坛子里正在观摩这场好戏,原来,绝色美男与自己有不共戴天的灭门之仇,自己落在这样的人手上,岂不是死路一条?已出版绾青丝(青楼篇、沧都篇、风华篇、绝胜篇)。
2第一皇妃
这是一部很经典的,我很喜欢的,很推荐楼主看看……
她是天之骄女,一个传说、一场梦、一次穿越,让她来到三千年前的古代赫梯,从叛军首领到米特女王,她的冷静聪慧在这古老的时空中无往不利,却偏偏逃脱不了他狂肆的爱。
他为帝王,权力、狡诈、野心,一样不缺,但权力是为了保护她,野心是为了给她最好的一切,狡诈则是为了能够得到她。
命运注定了他们此生的相遇,更是千世轮回的因果,历史洪流潺潺,爱情缱绻绵绵,融合成那遥远的时空纷飞的一页。
为了爱他,她留在了这三千年前的遥远时空,成为了赫梯帝国地位最高的女性,却是一位不愿加冕的皇妃,她掌握了赫梯一半的军权和政治,却被皇帝终生软禁。她是一个母亲,为了保护十万大军,牺牲了自己的儿子。放弃了一切,她究竟得到了什么?为什么?他不相信她?为什么他还是听不到,那句“我爱你”。或许爱情是没有颜色的,即使有颜色,也透明的让人看不清。
阿尔缇妮斯被迫成为了埃勃拉的皇妃,婚礼的隔天,埃勃拉就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亚述的二皇子因不满皇兄阿达德尼拉里一世,暗中前来,打算和埃勃拉皇帝谈一笔交易,却未想到就在两人达成共识,共饮一壶酒时,亚述的二皇子被毒死,最大的嫌疑人就是鲁纳斯。
亚述皇帝阿达德尼拉里一世象是预知了自己的皇弟会死,带领三万士兵打算攻打埃勃拉。
另一边埃勃拉也收到赫梯皇帝亲自讨伐的消息。
一时间埃勃拉处于腹背受敌的状态,情况堪忧。
阿达德尼拉里一世的计谋却被阿尔缇妮斯推理瓦解,从而得知了阿尔缇妮斯的真实身份是赫梯的皇妃,他利用用花言巧语促使鲁纳斯决定两国联合起来对付赫梯皇帝。
与此同时,阿尔缇妮斯想尽办法,逃出了埃勃拉,她的逃走遭到了阿达德尼拉里一世的暗中追捕。就在快被抓到时,她遇见了奥利和卡布斯的先锋队伍,众人进入了埃勃拉通往萨鲁驻扎地的暗之森林。
进入后,森林周围被阿达德尼拉里一世包围,无处可逃的情况下,阿尔缇妮斯却偏偏在这个时候即将分娩。
另一方面,再没有收到奥利和卡布斯的消息,萨鲁决定提早攻打埃勃拉皇城,而鲁纳斯和阿达德尼拉里一世也布下了用假的阿尔缇妮斯作为诱饵,将他置之死地的陷阱。
所有的关键都落在了阿尔缇妮斯是否能够逃出森林回到萨鲁的身边……
阿尔缇妮斯是否能够平安产下孩子呢?能够顺利回到萨鲁身边吗?
长大后的阿尔玛又如何登场呢?
敬请期待第一皇妃IV,更精彩的故事正在等着您。
3寻找前世之旅
是Vivibear的小说,同样很经典的小说……从作者的文笔逐渐的会转好,开始会有些稚嫩……
人说今生的劫难往往都是前世种下的因,有应必有果,这是不能改变的,但世上偏偏就有这么一种交易,能穿越时空寻找你的宿世根源,化解你的今生之劫,而你所要付出的仅仅是---------一滴眼泪。
叶隐,自小被神秘师父所收养的她,精通通灵术,面对形形色色的委托人,一次次穿越不同国度的不同时空,在一次次完成任务后,她是否能化解自己的劫难?她是否会在某个时空失落了自己的爱情?
4兰陵缭乱
也是Vivibear的小说,虽然不是穿越的,但是很经典的,可以说是Vivibear的代表作咯,和寻找前世之旅一样,不可不看……
一个美男盛出的王朝,一个最温情的女子。
史上第一绝色人物兰陵王颠覆性传奇,腾讯网第二届原创大赛获奖作者、人气女王Vivibear2008年度全新力作。
内容简介
属于她的宿命,在出生那天起已经开始改变。
她是天真明媚的绝色女子,他们是风华绝代的世家公子。生存于南北乱世,挣扎于禽兽王朝,上演着曼妙离奇、清绝感人的家仇、国恨、爱情、亲情、友情的一幕。看世事缭乱,她笑,她哭,她喜,她悲,她乐,她怒……唯一不变的,是她的心底那抹与生俱来的温情与善良,犀利地刺破黑暗,呈现着最美丽的性灵。
合上那张狰狞的面具,从这一刻起,她就是——绝世惊人的兰陵王。
5且试天下
这部小说,一直宣扬着女人的洒脱,谁说洒脱只是男人的特权,女人不可以呢?虽然不是穿越,但是非常经典……两个帝王,一个女帝,一个皇帝,最后可以狠下心私奔,把江山拱手让人,这份气度很让我敬佩……
苍茫残局虚席待,一朝云会夺至尊!”
东朝第一高山、号为“王山”的苍茫山顶上,有传说中的高人留下一盘下至一半的棋局,并在棋盘上留下这么一句话,那时正是东朝诸国争战,帝业飘摇之时。
一个被赞“素衣雪月,风华绝世”的女子,偏偏言行无忌,狂放如风,这样一个令天下武林敬叹的人,在那个疮痍乱世中当如何“无忌如风”?
一个与“素衣雪月”完全相反的“黑裳墨月”的男子,他雍容清贵,仁心仁举,这样一个令天下武林景仰臣服的人,在那个人心跌荡的乱世中当有如何一番“仁举”?
一个出生尊贵的侯国世子,他武功盖世,他高傲伟岸,他志在天下,这个被史家评为有“王者霸气”的人,在那个战乱连连的乱世中当如何成就他的“霸业”?
一个令天下传诵“风雨千山玉独行,天下倾心叹无缘”的人,他高洁出尘,慈悲心肠,他是被世人尊为“天人”的玉家人,在那个生灵涂炭的乱世中又如何“慈悲出尘”?
一个美艳高贵的侯国公主,她有倾国之颜,更有玲珑七窍心,在那个倾轧辗压的幽幽深宫,她当如何权衡计算才能得那“女子至尊”之位?
一个以才名传天下、以武创名骑的纤弱公主,当国难当前之时,她拔剑而起,只是在那天下纷争的乱世,她如何才能卫得了家国百姓?
一个隐居深宫却令天下群英侧目的侯国世子,他神秘莫测,却深受国人爱戴拥护,在那个群雄逐鹿的乱世,他是隐逸无为还是冲渊而出?
家与国,可有相抵?
爱与恨,如何分明?
恩与仇,以何相报?
美人与天下,孰重孰轻?
那双月是否能璧合生辉?
那双王是否能同心同步?
那霸者与“天人”是否能得其所愿?
乱世之中,英才辈出,只是苍茫山顶的棋局只需两人,而掌握天下的至尊,只需一位!
6暴动王妃
个人觉得还好,算不上很经典,但是值得一看,但是结局可能在我的意料之外,有点突兀……
一抹为了赎罪而穿越了时空的普通灵魂。一在失控的时光中看见了自己罪恶深重的前世。穿越了之后才发现,自己要收拾的不仅是惨不忍睹的烂摊子,还要阿弥陀佛保住小命,以免众多的仇家索命。更可怕的是,还要面对这个埃及法老,和他小气的王子……头都大了,哪有这样遥远的穿越?在这个充满了阴谋的纷争中,没有任何力量和依靠的王妃凭着什么为自己争取爱情、友情、还有亲情?
7歌尽桃花
我喜欢的一部文,女主在男主决定赢取其他人的时候毅然离开,选择咯在爱情最美好的时刻保存它,很让我喜欢……
暗恋失意的谢怀珉在决心表白的时刻遭遇电梯失事,意外地穿越到陌生的国度东齐,成了东齐谢太傅家的傻女四**谢昭华。
随遇而安的她努力地让自己适应封建社会的生活,可是那透着古怪的二哥谢昭瑛却牵连她进了一个扑朔迷离的局中。
把持朝政的赵氏一党、儒雅神秘的西席先生宋子敬、还有远在天边的燕王爷萧暄,组成一个充满危险和刺激的世界。
浑身是胆、神经大条的谢**义无返顾地追随萧暄而去,投入到革命与爱的冒险中去……
宫廷之变,边境之乱,大漠之战,谁能力挽狂澜?
黠慧少女,英雄男儿,携手天涯,歌已尽,花依然,看风起云落,谁主江山……
8和亲公主
很搞笑的一篇文,女主很大胆,虽然什么也不会,但也斗智斗勇,敢爱敢恨……
现代女孩冯陈楚杨无意间救了一个小孩,向前来为弟弟报恩的丁小仙提出了穿越到古代的请求。变身周国福荣公主的楚杨被逼去和亲,瓦勒国三皇子承德一路上对她百般刁难,但是却慢慢显露出情愫。中途福荣逃跑出来,遇见受人之托来救她的侠客南宫越,无意间介入一场阴谋……
福荣被劫回皇宫,承德带她去了西北征战。回来后得知福荣的母亲竟是瓦勒先皇的私生女,承德想让父亲改变福荣的身份,却被瓦勒皇帝降旨命令去当女道士,而福荣慢慢发现这一切都起源于阴谋,周围的人都不是那么简单。
经历过种种趣事、种种磨难,楚杨和承德这两个小冤家最后是否能“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9穿越和反穿越
非常搞笑的,我看咯有一年啦,但是还是会再想起他的时候笑出来,可以说很好玩很好玩的……
穿越就像高考,是技术活儿,也是撞大运。要穿就要有耐力、毅力、动力、魅力,外加少许未知宇宙不可抗力。
赵敏敏这个人,比较普通。不过但凡普通的人,总想轰轰烈烈那么一把——技术加上运气,99%的汗水加上1%的未知宇宙不可抗力,她还真就把穿越玩得飞飞扬扬轰轰烈烈了一把……
穿过来的瞬间就名扬全国,莫名地卷入某位酷爷的篡位夺权运动,转手又被打包送给“黑涩会”……战场从东拉到西,从青楼拉到王府,从中原拉到塞外……
冷面的酷哥、风流的色狼、彪悍的马贼、世外的高人、有权有势的王爷,小说该有的时间地点人物桥段一个也不能少!
什么?你说俗?哥们儿,咱在穿越哎,敬业点行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