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的作用

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的作用,第1张

太和殿是明清时举行大朝礼的地方。中和殿是皇帝祭天祭地前休息的地方。保和殿是宴请外藩王宫贵族 科举考试的地方。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称奉天殿。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殿。

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是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自建成后屡遭焚毁,又多次重建,今天所见为清代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形制。太和殿面阔11间,进深5间,建筑面积2377平方米,高2692米,连同台基通高3505米,为紫禁城内规模最大的殿宇,檐角安放10个走兽。

明清两朝24个皇帝都在太和殿举行盛大典礼,如皇帝登极即位、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此外每年万寿节、元旦、冬至三大节,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员的朝贺,并向王公大臣赐宴。中和殿位于太和殿后,高27米,平面呈正方形,面阔、进深各为3间,四面出廊,建筑面积580平方米。黄琉璃瓦单檐四角攒尖顶,正中有鎏金宝顶。

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举行大典前稍事休息和演习礼仪的地方。皇帝在去太和殿之前先在此稍作停留,接受内阁大臣和礼部官员行礼,然后进太和殿举行仪式。另外,皇帝祭祀天地和太庙之前,也要先在这里审阅一下写有祭文的“祝版”;在到中南海演耕前,也要在这里审视一下耕具。保和殿(谨身殿、建极殿)也是故宫三大殿之一,在中和殿后。保和殿高29米,平面呈长方形,面阔9间,进深5间,建筑面积1240平方米。

黄琉璃瓦重檐歇山式屋顶。屋顶正中有一条正脊,前后各有2条垂脊,在各条垂脊下部再斜出一条岔脊,连同正脊、垂脊、岔脊共9条,建筑术语上叫歇山式。保和殿是每年除夕皇帝赐宴外藩王公的场所。保和殿也是科举考试举行殿试的地方。

扩展资料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

北京故宫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建设,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它是一座长方形城池,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

紫禁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

交泰殿是皇帝和后妃们起居生活的地方。

交泰殿是一处历史悠久的明清宫殿建筑,属于北京故宫内廷后三宫之一,位于乾清宫和坤宁宫之间,殿名取自《易经》,含“天地交合、康泰美满”之意。

明清时于此举行册封皇后和皇后诞辰典礼。皇后于此接受后宫妃嫔朝拜,同时,皇后在春分要去西苑亲自采桑喂蚕,因此在春分前一天皇后要在此验看采桑工具。

扩展资料

从交泰殿到坤宁宫,是一个小的院落,院子并不大,从交泰殿基座到乾清宫和坤宁宫的距离,均仅有1415米。这个院落,纯属后宫,四周围合,宫规森严。

殿的东庑(东厢),主要是御膳房,西庑(西厢),主要是御药房和御茶房,还有太医值班房。皇帝、皇后吃的,喝的,看病的,吃药的等,应有尽有,非常方便。

这个小院,门特别多:东庑,开三个门——由南往北依次是景和门、永祥门、基化门,通往东六宫;西庑,开三个门——由南往北依次是隆福门、增瑞门、端则门,通往西六宫。

人民网—交泰殿:女性的天堂

故宫博物院中所有宫殿名字: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东六宫,西六宫,奉先殿,养心殿,慈宁宫,颐和轩,养性殿,宁寿宫,皇极殿。

故宫博物院中所有宫殿名字:

太和殿

俗称“金銮殿”,太和二字出自于《周易》中的:“保合大和”太和殿是举行大典的地方,明清两代皇帝登极、宣布即位诏书,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每年元旦、冬至、万寿(皇帝生日)等节日都要在此受百官的朝贺及赐宴。

中和殿

中和,取自《礼记中庸》“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在明清两代举行大朝礼的时候,皇帝在赶赴太和殿之前,都要在中和殿稍作休息,接受官员朝贺。在遇到重大祭典的时候,还要在前一日阅览祝文或者检查种子农具。清朝规定每十年都要修一次皇室的家谱,也就是玉牒,在修订好以后,就要在中和殿内让皇帝阅览,并举行存放仪式。

保和殿

名称来源与太和殿相同,都是取自《周易》“保合大和”。明朝的时候,在举行册立大典的时候,皇帝都要在保和殿内更衣。在年底,还要在此宴请文武百官。在清朝的时候,每逢正月十五,除夕,也都要在此举行宴会。而且这里还是清朝举行殿试的地方。

乾清宫

乾清,取自唐代韩愈《六合圣德诗》中的诗句:“乾清坤夷”,意思就是天下清和,各地平安。在明朝和清朝初年,皇帝的寝宫一直都是这里,到了雍正皇帝以后,就挪到了养心殿,从此,乾清宫九成了皇帝听政的地方。在每年过节的时候,皇帝都要在乾清宫举行庆典活动,清朝康熙乾隆年间,还在宫内举行了“千叟宴”。而且皇帝死后,必须要在这里停灵,祭奠15日,表示寿终正寝,之后才可以转移到其他地方。

交泰殿

交泰,取自《易经》中的天地交泰,象征着帝后生活和谐。交泰殿是皇后在元旦、千秋(皇后生日)等节日接受大臣朝贺的地方。在每年皇后到先蚕坛举行仪式的前一天都要在这里检阅采桑工具。

坤宁宫

在明代,坤宁宫是皇后居住的地方,清朝按满族的习俗,将其改为祭神的场所,把东暧阁作为皇帝大婚的洞房。

东西六宫

这是嫔妃居住的地方,俗称“三宫六院”。

东六宫

钟粹宫 明代为妃嫔所居,曾一度为皇太子宫。清代为后妃居所。恭亲王奕昕的生母静贵妃、咸丰帝慈安皇后、光绪帝的隆裕皇后都曾在此居住。

景阳宫 明代为嫔妃所居,明神宗皇帝的孝靖皇后曾居此。清朝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重修后改作收贮图书之所。

承乾宫 明代为贵妃所居。清代为后妃所居,清顺治帝皇贵妃董鄂氏,道光帝孝全成皇后、琳贵妃、佳贵人,咸丰帝云嫔、婉贵人都曾在此居住。

永和宫 一直为妃嫔所居。雍正帝的生母德妃、道光帝静贵妃,咸丰帝丽贵人、斑贵人、鑫常在,光绪帝的瑾贵人都曾在此居住。

景仁宫 一直是历代贵妃的居住地,像康熙皇帝的生母康妃、康熙帝的孝懿仁皇后、乾隆的生母禧贵妃、咸丰帝的琬贵妃、光绪帝的珍妃等曾居住于此。

延禧宫 明清两朝均为妃嫔所居,清道光帝之恬嫔、成贵人曾在此居住。

西六宫

太极殿(启祥宫) 明万历年间,乾清、坤宁两宫火灾,神宗朱翊钧曾暂居启祥宫。逊帝溥仪出宫前,同治帝瑜太妃曾居太极殿。

长春宫 明清两代后妃居住的宫殿。明代天启皇帝的妃子李氏,清代乾隆皇帝的孝贤皇后曾在这里住过。晚清时,同治皇帝亲政后,西太后也曾在这里居住。

咸福宫 为后妃所居,前殿为行礼升座之处,后殿为寝宫,乾隆年间改为皇帝偶尔起居之处。道光帝琳贵人(庄顺皇贵妃)、成贵妃、彤贵妃、常妃等都曾在此居住。嘉庆和咸丰年间还曾一度作为皇帝为先帝守孝之地。

永寿宫 为历代后妃所居之处。顺治帝皇贵妃董鄂氏、恪妃,嘉庆帝如妃、乾隆帝生母禧贵妃都曾在此居住。乾隆年间和恪、和孝两位公主下嫁还曾在此设宴。道光中晚期,外侮内患日盛,而朝廷内部一味讳饰,将各疆吏密奏匿于永寿宫。光绪以后,此宫前后殿均设为大库,收贮御用物件。

翊坤宫 是明清两代后妃居住的地方。慈禧太后住储秀宫时,每逢重大节日,都要在这里接受妃嫔们的朝拜。光绪帝选妃也在此举行。

储秀宫 意思是“内藏后妃秀美如花”,是慈禧太后初入宫居住的地方。

此外故宫里还有一些别的宫殿:

奉先殿(现为故宫钟表馆),顾名思义就是皇宫里的小太庙,是供奉帝王祖先牌位的地方。

养心殿 乾清门内的养心殿,从雍正清末近200年间,清朝皇帝大多住在这里。在同治、光绪两朝,养心殿东暧阁是慈禧与慈安“垂帘听政”之地。

慈宁宫 按照封建礼仪,皇帝不能与前朝妃嫔同居东西六宫。为了安置业已归天的老皇帝的妃嫔,特地建造了慈宁宫供她们居住。明朝慈宁宫为前代皇贵妃所居。清代慈宁宫主要是为太后举行重大典礼的殿堂,凡遇皇太后圣寿节、上徽号、进册宝、公主下嫁,均在此处举行庆贺仪式。特别是太后寿辰时,皇帝亲自率众行礼,并与近支皇戚一同彩衣起舞,礼节十分隆重。皇太后薨,梓宫奉安于慈宁宫中,皇帝至此行祭奠礼。

颐和轩 为乾隆皇帝归政后憩息之所。“颐和”,即颐养精神。

外东路---宁寿宫景区(现为故宫珍宝馆)

养性殿 乾隆做太上皇帝的寝宫;光绪年间慈禧太后居乐寿堂时,曾在养性殿东暖阁进早、晚膳。

宁寿宫 宁寿,出自《尚书》中的“五福”,有 健康长寿之意。乾隆皇帝准备当太上皇时在此宫祭神。乾隆帝八十寿典、嘉庆帝五十寿典,曾在此赐宴皇子、王公大臣。

皇极殿 是乾隆皇帝第二次兴办千叟宴的地方;西太后也曾在皇极殿接见外国使臣。西太后死后,在这里为她停灵治丧。

分别是北京故宫、南京故宫、沈阳故宫、台北故宫。

1、北京故宫坐落于北京市腹地,它具有很高的历史地位,享誉全世界。北京故宫旧时又称称紫禁城。该建筑群落始建于公元1406年,1420年基本竣工,其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面积约为725万平方米。

建有太和殿、保和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中和殿等等建筑,是皇室成员上朝、仪式和居住之地。

2、南京故宫,其作为朱姓王朝——大明王朝的皇家建筑,地位不言而喻。其建造时间久远。

而且它也是明代朝廷式建筑的母本,是修建北京故宫的参照物。其结构严谨,而且可攻可守,是当时乃至现在极为重要的建筑之一。

3、沈阳故宫始建于公元1625年。因为其经过了多次修建,导致沈阳故宫在建筑布局方面形成了多重格局。其中有许多名贵珍宝正收藏与此。虽然在许多方面沈阳故宫与北京故宫遥相呼应,但这两个建筑群落的建筑风格却截然不同。

4、台北故宫位于台湾地区的台北市,又称为“中山博物院”,并于上个世纪建成。其模仿了北京故宫样式设计而建造。外观庄严宏伟,而且建筑形式精美别致,其中藏品是中国收藏文物艺术精华所在。它拥有大量的珍贵文物,并且捐赠之人数量庞大,因此,藏宝极其多样。

扩展资料

1、1987年,北京故宫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世界遗产组织对故宫的评价是:“紫禁城是中国五个多世纪以来的最高权力中心,它以园林景观和容纳了家具及工艺品的9000个房间的庞大建筑群,成为明清时代中国文明无价的历史见证。”

2、南京故宫坐北向南,大体范围东至今中山门,西至西安门,北至后宰门,南至瑞金路,有门四座,南为午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北为玄武门。

入午门为奉天门,内为正殿奉天殿,殿前左右为文楼,武楼。后为华盖殿,谨身殿。内廷有乾清宫和坤宁宫,以及东西六宫。 现部分遗址位于今中山东路南北两侧,已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沈阳故宫按照建筑布局和建造先后,可以分为3个部分:东路、中路和西路。东路包括努尔哈赤时期建造的大政殿与十王亭,是皇帝举行大典和八旗大臣办公的地方。

中路为清太宗时期续建,是皇帝进行政治活动和后妃居住的场所。西路则是清朝皇帝“东巡”盛京时,读书看戏和存放《四库全书》的场所。

4、台北故宫博物院内收藏有自南京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和国立北平图书馆等所藏来自北京故宫、沈阳故宫、避暑山庄、颐和园、静宜园和国子监等处的皇家旧藏。

所藏的商周青铜器,历代的玉器、陶瓷、古籍文献、名画碑帖等皆为稀世之珍。展馆每三个月更换一次展品。截至2014年底,馆藏文物达696万余件文物。

——北京故宫

——南京故宫

——沈阳故宫

——台北故宫

朝鲜王朝太妃殿指的是朝鲜国王的母妃,中殿指的是朝鲜王妃。

朝鲜王朝为中国之藩国,因此其君主只能称国王而非皇帝,相对的,国王之正妻也只能称王妃而不是皇后。

朝鲜王朝初期,王妃拥有徽号,如显妃(神德王后)、静妃(元敬王后)等,世宗十四年一月下令取消徽号,只能改称王妃。此外,对王妃的称呼一般为中宫殿,尊称中殿娘娘。

一般情况下,朝鲜国王之正妻称王妃(又可称大妃),如下列:

现任国王正妻——王妃(或大妃)

前任国王之正妻——王大妃

前前任国王之正妻——大王大妃

但若是宫中有三代以上前朝王妃共存时:

现任国王正妻——王妃(此时只能称王妃,不能又称为大妃)

前任国王之正妻——大妃

前前任国王之正妻——王大妃

前前前任国王之正妻——大王大妃

扩展资料:

朝鲜王妃对于管理后宫有着很高的决定权,只要王妃下了决定,就连国王或王大妃也很难更改,而后宫嫔御的徽号和牒纸也是由王妃所拟定和颁下的。与朝鲜后宫其余封爵不同,王妃、大妃、王大妃与大王大妃皆无品阶。

朝鲜的王妃在死后可以被追封为王后,若是得到中国许可,则又可追升为王后。

最后一位王妃是朝鲜哲宗的哲仁王后金氏,她在死后追升为王后,而日后朝鲜高宗改国号为大韩帝国,正式独立,哲仁王后也被追升为哲仁皇后。

像哲仁王后这样,在大韩帝国独立之后被追升为皇后的王后有很多,而几乎所有的朝鲜王朝的国王及王后都被追封为皇帝和皇后。

大韩帝国的独立时间不是很久,其中只出现过一位皇后,为纯宗的继室纯贞孝皇后尹氏。而高宗的原配妻子纯明孝皇后闵氏在他登基前已经去世,为死后追封。

-朝鲜王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316665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2-06
下一篇2024-02-06

随机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