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台北:鸳鸯火锅
鸳鸯火锅是一半辣一半不辣,任君选择。有别于其它火锅的是,材料里不可缺少的是鸭血,还有豆腐、牛肚、牛什、鸡肉等。价格丰俭由人,折合人民币100元到上千元。
2高雄:蚵仔煎
蚵仔是高雄特产,是壳类海产的一种。先用线粉搅拌蚵仔,然后把鸡蛋打散放油煎,让鸡蛋包着蚵仔,像鸡蛋饼一样。
3台南:炒鳝鱼
台南特产。佐料有糖、盐,以及九王,虽然用炒的做法,但鱼依然可以保持鲜美,还带着淡淡的甜味。
4香港:烧腊
烧腊包括烧鹅、乳鸽、乳猪、 烧以及一些卤水菜式。一般是先用秘制的酱汁淹制一段时间再放到炉里烤,烧鹅、乳猪皮脆,肥美,口味略带广东人喜爱的甜味。深井烧鹅、花田乳鸽是其中的“老字号”。广东人逢年过节上香拜神都会带上乳猪,**(视)开镜也喜切乳猪图吉利。卤水菜式相对清淡,卤水鹅掌(翼)、卤水鸭肾等。
5哈尔滨:得莫利炖活鱼
把豆腐、宽粉条子和乌苏里江里捞上来的鲤鱼炖在一起吃是老乡们吃个热乎的老做法。后来菜的做法不胫而走,传遍了城里的大街小巷。哈尔滨人说:要是外地朋友不喜欢吃西餐和东北大菜,咱们吃得莫利炖活鱼去。
6大连:咸鱼饼子
咸鱼饼子从当地农村流入城市,现在所有小馆子大饭店都吃得上。鱼是秋天的海鱼,有棒鱼也有黄花,巴掌长,放了姜葱盐腌,腌好了用油煎的焦黄。饼子是陈年的苞谷面掺了豆面白面发的。把大锅烧上水,饼子贴在锅四周,想吃啊?
等着熟吧!
7梅州:客家酿豆腐
千年古城梅州,有“客都”之称,中原人“衣冠南迁”到这里,不但带来了读书皆上品的风气,也形成了自己的饮食文化客家菜。火柴盒大小的水豆腐炸成金**,把猪肉鱼肉做成的馅“酿”入其中,放进葱花,香油,盛在鸡汤瓦煲内焖着,直到香气四溢。想来到了梅州的客家人一时无麦可包饺子,才创出如此美味。
8齐齐哈尔:杀猪菜
过年了,村里一户人家杀了头猪,这后腰腿的都是好东西,剩下的肥肉下水怎么吃?这就有了杀猪菜了:自家腌的酸菜做的血肠再加上肥肉原料就齐了。要好吃大肥肉不能腻,要切成片放进过锅里煮了过油,然后和酸菜、血肠一起炖。
农村里灶膛火映着大娘的脸,锅里放了姜蒜的炖菜煮得咕嘟,咕嘟。等这杀猪菜传到了城市,城里饭店加多了工序,用足了料。
9湛江:本地鸡
湛江旧称“广州湾”,与茂名、阳江等地饮食习惯相通,湛江菜属粤西菜之列讲究粗料精制,原汁原味。湛江本地鸡一度风行广州食肆。正宗的湛江鸡选自湛江信宜县吃谷米和草长大的农家土鸡,是生长速度慢或生下头一窝蛋小母鸡,这样的鸡肉质纤维结实,易积聚养份。做好的鸡外表金黄油亮,入口皮爽肉滑,香味浓郁,再加上一碟香油蒜汁蘸料,“惹味”得很!
10 延安:羊腥汤
延安好吃的东西很多:洋芋擦擦甘泉豆腐子长煎饼,最应该尝一尝的是羊腥汤。羊肉,羊杂加上作料熬的汤,原料做法简单的很。围着羊肚手巾的老乡蹲在一起,手里捧着冒着热气的羊汤,在四季平均气温只有9 摄氏度的延安,这个冬天不太冷。
11 西安:凉拌驴肉
驴肉具有补气血,益脏腑等功能,有“天上龙肉,地上驴肉”民谚。陕西关中盛产驰名全国的“关中驴”。自清代咸丰年间起就有凤翔腊驴肉,古时驴肉只有生熟两种吃法,现在又多了驴肉汤锅和驴肉炒菜,加入了川菜和药膳作法,肉美、味鲜。
12 湘潭:毛家红烧肉
毛家菜因毛主席故乡而闻名,毛家红烧肉主席赞不绝口。正宗的毛家饭店位于湘潭韶山冲,这里的红烧肉选的是五花腩,把五层三花的肚腩肉用冰糖八角桂皮先蒸再炸后入锅放豆豉作料,做法非常讲究和复杂。做好的毛家红烧肉色泽金黄油亮,肥而不腻,十分的香润可口。
13 广州:老火靓汤
煲汤是广州主妇的必修课。地道的广州人没有不喜欢喝汤的,不管是家里作的还是大小馆子里卖的,广州的老火靓汤不外乎一个目的——滋补!夏天冬瓜煲排骨加扁豆,赤小豆降火,冬天花旗参煲鸡祛寒。如果你刚到广州,上了出租车司机大佬会告诉你:这里的水很热气呀,脸上会长痘痘,要喝汤吃凉茶……
14 顺德:菊花鱼生
顺德自古都是富庶之地,当地人劳作之余,喜用本地物产精心烹调,互相品评,整体厨艺颇高,厨师输往广州、港澳及东南亚一些城市,“食在顺德,厨出凤城”。顺德菜式以清、鲜、爽、嫩、滑为特色。在闻名的炒牛奶、顶骨大鳝之外,菊花鱼生也更具是代表性风格。还有顺德大良镇的双皮奶、陈村的鱼饼……
15 延吉:狗肉火锅
到了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不吃狗肉可不行。跟全国其它地方一样这里也流行吃火锅,朝鲜人的狗肉火锅。特色锅底,炖的是狗肉,狗杂狗排骨。除了鲜就是辣。可能是延吉太冷,因此狗肉大补还要加辣椒。一年四季吃,夏天吃最好,治感冒!
16 长春:地三鲜
我国民间历来有立夏之日尝地三鲜、树三鲜、水三鲜的习惯。说起这地三鲜,指的是新鲜下地的时蔬:苋菜、元麦和蚕豆(或是蒜苗),炒在一起吃的就是鲜嫩。到了长春,地三鲜成了当地的名菜。现在也有把土豆、茄子、辣椒炒在一起三鲜。这可是地地道道的东北菜。
17 佳木斯:酸菜猪肉炖粉条
东北人爱吃炖菜,吃起来名堂也多,什么大鹅炖土豆、小鸡炖蘑菇、猪肉酸菜炖粉条子,还都能顾名思义,也无一不是寒风里腊月天吃的乡土菜。东北高棵大白菜腌渍的酸菜切成的火柴梗子粗细的丝,帮白叶绿,久煮不糜。本地的土豆粉则易熟耐煮,出锅黄白鲜亮用筷子挑起简直是春柳倒挂。用杀猪时煮肉和骨头的老汤,放入爆炒过的五花肉文火炖出的猪肉酸菜粉条子,可口的香气绕屋脊!
18 沈阳:四川火锅
就像在其它城市,四川火锅一样风行于沈阳的大街小巷。四川火锅的味道厚重讲究鲜辣不但和东北菜的浓烈粗犷相似,也正投了沈阳人脾气对了沈阳人的口味。说起来吃辣,东北人也是佼佼者,其实真正到了沈阳四川火锅店的老板们才感觉找对了地方,沈阳人的热情简直让他们把这里当成了第二故乡。
19 呼和浩特:蒙古烤肉
马背民族的地道风味是烤出来的。等你进过了蒙古包,喝过了奶茶,双手接过热情好客的牧马人双手递过来的哈达!等你围着熊熊篝火,享受着草原徐徐微风送来的烤肉香,你肯定会想起“风吹草底见牛羊”。
只要是纯正北京的,样样都好。
21 吉林:狗肉汤
在吉林的朝鲜饭店,所有的狗肉汤都是当天的新鲜肉一天一炖,没有老汤。
这样做出来的狗肉汤叫清汤。要吃狗肉,名堂多了狗肉炖豆腐、狗肉干白菜、狗肉火锅。可不管你吃什么样的狗肉,一碗狗肉汤可少不了,这一碗汤入口,回味一下,觉得鼻腔里都有了香气这狗肉才会越吃越香。
22 深圳:重庆老火锅
深圳什么风格的饮食都能找到一席之地,当然现在最热的是火锅。在深圳的重庆火锅最多,重庆火锅以麻辣为主,咸鲜、酸辣味兼有,分清汤火锅、红汤火锅和鸳鸯火锅。它以调汤考究见长,具有原料多样,荤素皆可,适应广泛,风格独特,场面热烈等特色,因而最热辣鹏城。
23 珠海:黄骨鱼
四川人吃的黄辣丁,南方人叫做黄骨鱼。珠海是一座吃惯海鲜的城市,又多移民,没有什么自己的菜系,只好嘴大吃四方。这款时兴的黄骨鱼,就是湘菜出品。
24 厦门:水煮活鱼
水煮活鱼味道鲜美,用料简单、大众,烹制方法也未必奇特(水煮),但其辣与鲜的奇妙结合既满足了厦门人对鱼类海鲜持久不易的好味,同时也是其传统“沙茶情结”在整个川菜流行大趋势中的延伸。
25 龙岩:酒醉河田鸡
这称得上是一道客家经典菜了,前些年曾在闽粤的一些城市(如福州、厦门、潮州等)流行,但是在龙岩,即便现在川、湘菜已席卷全国,这道酒醉河田鸡仍然可称上是常盛不衰。出自长汀的河田鸡号称世界五大名鸡之一,据说以三黄(嘴、脚、毛)三黑(两翅、内侧、尾端)三 (冠顶及两爪)著称,但这道菜最绝的却是在酒上,只有用客家酒酿烹制才能做出集鲜、嫩、香于一鸡的美味。
真正的老北京在吃的方面很简单的,尤其喜欢面食,以面条居多,打卤面、炸酱面、麻酱面等,也喜欢吃烙饼,在自己家其实吃炒饼的也不多,嫌麻烦,买点卤菜,再拍个黄瓜,糖拌个西红柿就得了,还有就是爱吃饺子,一个星期至少会包一次饺子。炒菜也很简单,多用肉丝烧茄子、炒芹菜、炒蒜薹等,至于京酱肉丝什么的有几个家庭会做呀,不靠谱,呵呵。凉菜也是北京人喜欢的,除了上面说的拍黄瓜和糖拌西红柿,还有老虎菜(尖椒黄瓜香菜加香油、味精和盐)、菠菜粉丝、各种豆制品比如豆腐丝等,还有爱吃各种咸菜,到“稻香春”去看看就知道了,每天上午在那排队买豆制品、卤制品和咸菜的都是正真的北京人。
说到豆汁,北京人都爱喝,豆汁既营养有便宜但是说到豆汁,老北京人一定会说老磁器豆汁店,每次路过老磁器豆汁店都要进去喝两碗,味道实在美,能把本来就酸酸的很难让人接受的东西做到喝一碗不过瘾。当然不能一小口一小口地泯,就得大口大口喝,就着咸菜和焦圈。其他小吃:焦圈 肉饼,满汉糕点,开口笑、烧饼、糖火烧、麻酱烧饼、螺丝转等等都不错,就怪自己肚子小,只能喝两碗
作为一家“几十年如一日”的老店,环境和服务就“不能有太高要求”了。但是老大妈店员们看上去都很亲切, 偶尔来个外地游客什么的,都会亲切地说一声「豆汁 你吃不了, 算了吧,来点儿别的吧」
这次去还买豆汁赠咸菜一碟,真的很爽,嘴搀的朋友们,经过天坛北门的时候千万不要错过
(2)卤煮之王-小肠陈
网页:http://qutoucom/content/showeventphpeid=2419
北京有无数家饭馆卖卤煮,但其中最有名的,是百年老号“小肠陈”。小肠陈最早经营的地界儿,在宣武门外南横街儿。说起宣武门,还得拉扯两句儿别的。北京城从打明永乐起事得了天下,也就成了京城。京城分内城外城,内城里面又有紫禁城。这宣武门,就是内城南侧的一个城门。在它东边,是正阳门(也称前门)和崇文门。在古代,大军出征就是从宣武门出发的。在宣武门南边,就是著名的菜市口,是明清两代的法场,有名的袁崇换就是在这里杀的。再往南就到了南横街儿。南横街东起虎房桥,西到牛街,是条东西向的街,长约两三里地。南横街因为特殊的位置,距离内城非常的近,也就成了会馆集中的地方,用现在的话讲,就是地方住京办事处。有了会馆也就有了名人府邸,比如清朝有名的人物如曾国藩、康有为、谭嗣同等等,都先后在南横街附近住过,就连大名鼎鼎的孙中山,当年也曾在湖广会馆落脚。随着民国诞生,等级逐渐被打破,尤其是新中国建立后,南横街周围也就成了老百姓的聚居地。由于居住的人多了,自然饮食业也就发达起来,小肠陈在南横街偏东处,小肠陈东边,是著名的李记白水羊头;在西边牛街,有著名的年糕钱等回民吃食。店面不大,也就有个六七十平米。说到小肠陈的特点,其实和所有的老字号都一样,一是选料精致,一是做工认真,再加上量足,于是也就慢慢的出了名。来的人多了,也就可以不间断的熬汤,时间一长,竟剩下一锅老汤。有了这锅老汤,买卖也就没人可比了在。
在继承传统的同时,陈玉田不仅大胆引入从前没有的卤品,使汤锅里的“内容”更为丰富,还对多少年一贯制的卤汤进行“改革”,加入几味去腥提味的中草药,让其味道更为香浓。
小肠、肺头、肚子、猪心、猪肝、白肉、豆腐,火烧……各类质地不一、口感各异的卤品“欢聚一堂”,再加上那锅鲜香扑鼻的卤汤,吊足了顾客胃口,勾动着食客馋欲。
除了独特的风味,北京小吃制作中的表演性,更让人流连忘返。
卤煮火烧“明案”操作,让食客赏心悦目,未曾动箸,眼睛已自“进食”不断。
(3)月盛斋-品味两百年的历史
网页:http://qutoucom/content/showeventphpeid=2421
月盛斋是一家专门经营清真酱牛羊肉的老字号,位于前门大街路西,也就是原前门五牌楼的边上,看上去是个古色古香的老门脸。无论是谁,只要您从它的门口经过,便会闻到那酱牛羊肉的醇香味;一抬头,便会看到那块书写着月盛斋三个大字的老匾。
月盛斋的酱牛羊肉,虽说是回族的清真肉食,但也是满汉及各族大众从古到今都十分爱吃的风味食品。有诗赞曰:喂羊肥嫩数京中,酱用清汤色煮红。日午烧来焦且烂,喜无膻味腻喉咙。月盛斋开业于清乾隆四十年,也就是1755年,到今天已经有220多的的历史。
月盛斋,全名应该叫月盛斋马家老铺。顾名思义,这人老字号,是一位姓马的回族人开办的。在我对月盛斋马家老铺的采访中,老人们告诉我,月盛斋原来不在前门大街,而是在前门里原户部衙门的旁边。据有关资料记载,开办月盛斋的马家,世代居住在北京广安门内牛街。清乾隆年间,马家的马庆瑞经人介绍到礼部衙门当临时工,每逢礼部举办祭祀活动,他就负责看供桌。虽说这是个临时的差事,但是能将就着吃饱饭。有的时候,还能得一些赏赐。一次,马庆瑞得到了一只全羊的赏赐,拿回家后,留下一部分自己吃。其余的便用担子挑到街上去卖,想不到很快就卖完了。他觉得卖羊肉来钱快,比看供桌强。于是,便时不时地从差役们手中廉价买祭祀用过的羊,到街上去卖,慢慢的,也就经营起这羊肉买卖来,再不去衙门里看供桌了。
直到1949年北京解放以后,月盛斋才得到了恢复和发展。1950年,北京市人民政府为了扩建天×安×门广场,将月盛斋迁至前门大街路西的原永增和银号旧址营业,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见到的这个地方。文革期间,月盛斋曾改名为“京味香”。1979年重新恢复老字号至今。 在改革开放的二十年里,月盛斋有了极大的发展,京城各大商场和菜市场都设有月盛斋的专柜,北京市牛羊肉类加工厂还专门成立了月盛斋车间,使得月盛斋的酱牛羊肉走进了千家万户。
(4)便宜坊焖炉烤鸭
网页:http://qutoucom/content/showeventphpeid=2422
焖炉烤鸭是烤鸭子的正宗,它是明代由江南传入北京的。最早的便宜坊明朝永乐年间的菜市口米市胡同,由姓王的南方人创办。当时只是一个小作坊,并无字号。他们买来活鸡活鸭,宰杀洗净,给其他饭馆、饭庄或有钱人家送去,做些服务性的初加工,也做焖炉烤鸭和童子鸡等食品。由于他们把生鸡鸭收拾得干干净净,烤鸭、童子鸡做得香酥可口,售价还便宜,很受顾客欢迎。天长日久,这些饭庄、饭馆和有钱大户,就称该作坊为便宜坊。
北京最早没有烤鸭店的名称,不叫鸡鸭店,就叫盒子铺,盒子铺是一个直径约一尺二,厚四寸、圆形没有棱角的木质盒子,外上黑色或红色大漆。盒子里分成十或十一个不等的小格子,每个格内可放一种食品,一般要放酱肉、香肠、驴肉等食品。顾客要盒子,多是盒子铺派学徒送去,等人家用完,再把空盒子取回。当时,便意坊经营的品种有生猪肉、生鸡鸭坯、炉肉、香肠、丸子、鸡块、鸭块、桶子鸡、清酱肉、焖炉烤鸭等十几种。便意坊的焖炉烤鸭、桶子鸡、清酱肉等几种商品,独具特味,多年来深受人们的欢迎 孙子久把作坊接过来后,积极扩大作坊的营业,孙子久鸡鸭作坊生产的生鸡鸭坯和桶子鸡等,货色比别家好,总卖低价钱,南北城的大饭庄、大饭铺,大都愿用孙子久的货,因此生意做得很火。便宜坊从原来的四五个人,增加到十二三个人。
便宜坊制作的烤鸭用料讲究,工艺精细,色呈枣红,皮酥肉嫩,肥而不腻。佐食有荷叶饼、空心烧饼、甜面酱、蒜泥、白糖、黄瓜条、萝卜条等。焖炉是地炉,炉身是砖砌成,大小约一立方米。当焖烤鸭子前,先用高梁杆的炭火将炉膛的温度焖烤合适。焖炉用的是暗火,技术性强,掌炉人必须掌握好炉内的温度。这与挂炉不同,挂炉用的是明火烧烤,容易掌握。焖炉烤的鸭子,外皮油酥,肉鲜嫩,肥而不腻,并出肉多。便宜坊为了保证烤鸭质量,有专人负责养鸭填鸭。鸭子的来源有二,一是从朝阳门、东直门一带鸡鸭房收买二三斤重的鸭子,自己经过短时间喂养,等鸭子长到四五斤时,就填了。另一来源是,一些挑鸡鸭筐的、去郊区农村收购鸡鸭的小贩,也给坊送去活鸡鸭。
(5)前门楼子全聚德
网页:http://qutoucom/content/showeventphpeid=2427
全聚德的历史这里就不罗索了,单说吃烤鸭的讲究。
首先是吃烤鸭的季节。真正吃烤鸭,讲究的是春、秋、冬三季。冬、春二季,鸭肉比较肥嫩;而秋季天高气爽,无论温度湿度都最适宜于制作烤鸭。秋天的鸭子,也比较肥壮,又所谓“秋高鸭肥,笼中鸡胖”的谚语为证。惟有夏季,一来天气炎热,人们本来就不喜油腻;二来北京鸭怕热,每到夏季都要掉膘减重;三来空气湿度大,鸭坯上常会湿漉漉的,这样烤出来,鸭皮易发艮(不松脆)。
其次是鸭子的大小。选鸭子非常重要。全聚德选购鸭子的饲养期不能超过90天。羽毛要有光泽,洁白无瑕,翅短背长,腿粗而短,胸部丰满,体躯肥壮。鸭子为5斤半到6斤。鸭子过小则肉柴,过大则有肥腻之嫌。
鸭子宰杀去血、腿毛,掏去内脏,剁去鸭翅、鸭掌,经过打糖色、风干,制成鸭坯,重量在3斤到4斤左右。烤好的鸭子大概在2斤4辆左右,要求片下80片到100片,一只烤鸭片下的肉大概在1斤2两之间。
第三是片法。烤鸭制作技巧一半在烤,一半在片。烤鸭烤好后,要现片现吃,要不等鸭脯凹榻便及时片好装盘,摆放整齐。此时吃在嘴里,皮是酥的,肉是嫩的,最为味美。片鸭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先趁热片下鸭皮来吃,又酥又脆又香,然后再片鸭肉。另一种是片片有肉,片片带皮,均如丁香叶大小,薄而不碎,裹在荷叶饼中食之,酥香鲜嫩。
鸭肉片完装盘摆好后,厨师还要把鸭头掰下来,用刀一切两半儿,同时片两个小片儿鸭尾部的肉,对称地单放在一个 小盘儿里。同时,把两条鸭里脊肉横放在鸭头上面,与片好的鸭肉同时上桌,表示客人点的鸭子已上完,有头有尾。鸭头可以蘸花椒盐儿吃,有的客人还专爱吃这一口儿。鸭尾当然没什么可吃的,它只是用来摆设示意的。两条鸭里脊是留给本桌尊贵的宾客或年长的客人的。
(6)老北京馅饼粥”浓郁的乡土气息
网页:http://qutoucom/content/showeventphpeid=2434
逛完西单里过这里,就决定在这里吃了,点了2个鸡蛋韭菜、2个猪肉茴香还有2个猪肉白菜的。
的确是现点现做,等了小20分钟,都望眼欲穿了,凉菜吃得都光盘了,终于上来了,热乎啊(烫),不过皮儿真薄,馅很足,真是经济实惠啊,不错的地方啊,味道也很不错滴~~~
我们吃到的馅饼是猪肉茴香(15元/个),香菇油菜(2元/个)和牛肉馅(25元/个)的。说实话,这家店的馅饼师真的挺好的,皮薄馅大,不咸不淡,比别处的都好吃!
地点:西安门大街(西四路口)
(7)吆喝声中的褡裢火烧
网页:http://qutoucom/content/showeventphpeid=2436
提起褡裢火烧,“老北京”没有不知道的。它源于清初,距今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不仅历史悠久,而且风味独特,是老北京的传统美食小吃之一。“褡裢火烧”以其皮薄馅大,外焦里嫩而口味鲜美,因制作成形后,酷似旧时人们腰带上装财物用的“褡裢”,因而得名,取其发财之意。它是一种油煎食品,色泽金黄,焦香四溢,鲜美可口。
最近一次是朋友带我去的,人很多,饭点时分,我们等位。较比地道的老北京风味,喜欢吃麻豆腐、芥末墩、炸灌肠,菜样不是特别多,但味道都不错。
服务生会帮你送上免费粥,小米粥、棒子面粥,挺稠,懑香的。
桌子底下有个竹筐,是放包的,很方便。但人多时容易踢到,虽然一般女士会细心些,但还是建议放在靠近男士一边,以免伤到女士仟巧的脚踝(不过好像去的中年妇女较居多‘:} )。
鉴于褡裢火烧会较比令我褡裢赘肉,就少吃一点,偶尔馋下。
吃褡裢火烧一定要注意别眼大肚子小,一般吃三两就足够了。这里的品种大约 有20多种,没菜单子。
地址: 马家堡东路55号洋桥大厦旁
电话: 010-87265551
(8)金生隆·爆肚冯-秋风送香漂万里
网页:http://qutoucom/content/showeventphpeid=2438
有人说不吃爆肚的人不是北京人,吃爆肚的人不见得是地道北京人。只因新一代根本不在乎自己是哪儿的人,只要是好吃的,他们就会“呼朋引伴,蜂拥而上”,因此喜吃爆肚的人越来越多。当然老一辈对传统美食的热爱,也是任何一种美味不能替代的。
您尝过十三种爆肚吗?
梁实秋《雅舍谈吃》中说:“肚儿是羊肚儿,口北的绵羊又肥又大,羊胃有好几部分:散丹、葫芦、肚板儿、肚领儿,以肚领儿为最厚实。馆子里卖的爆肚以肚领儿为限,而且是剥了皮的,所以称之为肚仁儿。爆肚仁儿有三种做法:盐爆、油爆、汤爆。”
京城有几家老字号爆肚?
爆肚作为北京的一种地方名吃,较早记载是在清乾隆年代,以清末民初时为盛。仅东安市场一处最多时就有七个卖爆肚的摊位。当时卖爆肚最出名的有东安市场的爆肚冯、爆肚王,天桥的爆肚石,门框胡同的爆肚杨,东四牌楼的爆肚满等。以消费人群不同,老北京的爆肚分东安市场和南城天桥两派。南城天桥、大栅栏的爆肚以牛百叶及肚领为主,制作上较粗放。而东安市场的爆肚冯家、王家,制作上就精细得多,以羊肚为主。早年的官宦人家、八旗子弟,特别是梨园行人,均以食爆肚为快。
上世纪初,山东厨人冯天杰自临清来京,即在东华门一带摆摊卖爆肚,因其做工精细,人送外号“爆肚冯”。后迁至旧东安市场。三十年代,冯天杰的次子冯金生十三岁随父学徒,十六岁接替其父经营爆肚冯,并用其名的后两个字“金生”,为店起了一个正式的字号“金生隆”。如今“金生隆·爆肚冯”经几次迁移,又从簋街迁至海淀区北土城西路103号。由其第三代和第四代传人继续经营,仍然是一个私营企业。除了爆肚之外,还有几样儿特色:5元钱一盘的羊拐筋,炸饣各馇,罐焖牛肉和奶油炸糕等。会吃的主儿,要就着白酒从最有嚼头儿的葫芦吃起,爆一盘吃一盘,一盘换一个样儿,一直吃到最嫩的肚仁。
X
登录 · · · · · ·Email:
密 码: 忘记密码了
在这台电脑上记住我
>还没有注册
2006-09-08 18:04:30 纵横捭阖 (Tel Aviv-Yafo) 看过一个介绍炒肝的片子
> 删除
2006-09-11 18:29:47 想家的狗 (北京) 还有一个 天桥的茶汤李
http://wwwqutoucom/content/showeventphpeid=2444
从1858年开始就在老北京厂甸设摊儿的茶汤李距今已有140多年的历史了,1886年迁至天桥后更是名声大噪。<BR><BR>1994年,茶汤李恢复了老字号经营,如今总店仍设在天桥附近(永安路107号),第三代传人李廉忠老人今年已经81岁了,其膝下的三男三女都继承了他的手艺,打理着近30家茶汤李的专营店、柜。<BR><BR>茶汤李可能是私人经营的老北京小吃里网点最多的一家,在北京的不少大型百货商场和超市里都能见到其专柜,所售产品采用统一加工、统一配送。茶汤系列包括茶汤、油茶、杏仁茶、藕粉等八九个品种,每个品种都是手工炒制,经过粗、中、细三遍过筛而成,1斤粉经过如此炒制往往只剩6两多。吃时温水调粉、开水冲沏,辅以白糖、果料、花生、芝麻、核桃仁等佐料,用特制的长柄小铜勺一小口一小口地舀着吃,不可以搅拌,否则�了就不好吃了,要让白糖向下慢慢渗入茶汤内,这样茶汤才稠而不腻,甜香绵细。如此的茶汤3块钱1碗,如果想慢慢品尝,还可以花10块钱买袋封装好的茶汤系列炒面带回家去喝。 <BR><BR><BR>位于天桥的李记茶汤绵软细腻,香气夺人,他们的茶汤有十几个品种,在天桥西口还有一家分店。 <BR> 茶汤味甜香醇,色泽杏黄,味道细腻耐品。 清嘉庆年间的《都门竹枝词》中有“清晨一碗甜浆粥,才吃茶汤又面茶”。老北京讲究喝前门外的聚元斋和天桥的茶汤李。<BR><BR> 1997年12月北京天桥茶汤李饮食店制作的茶汤,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首届全国中华名小吃称号。<BR><BR>制作方法:<BR> 将糜子面洗净,用凉水浸泡两小时,沥净水,碾成面,再过细箩,即成糜子面;<BR> 茶汤壶内灌满凉水,烧沸,取碗一个,倒入开水和适量凉水搅和一下,加入十分之一的糜子面调成面糊,再用开水将面糊冲熟; <BR> 在茶汤上面撒上红糖、白糖和糖桂花即可食用。<BR><BR> 茶汤李:阜成门内,42、13路汽车,102、103路电车阜城门站,地铁阜城门站。<BR><BR>
> 删除
2006-09-11 18:31:07 想家的狗 (北京) 庆丰包子铺-媲美狗不理的老字号
网页:http://wwwqutoucom/content/showeventphpeid=2443
庆丰包子铺始建于1948年,开始仅是一家普通的小饭馆,只因所营包子口味地道,自56年起专营包子,并正式打出“庆丰包子铺”的招牌。经营至今,小小的包子已经成为北京市特味小吃,而老字号庆丰包子铺也逐步引入国际快餐经营理念,焕发出新的活力。
庆丰包子铺可是京城最有名的包子铺了,历史悠久,包子当然是个儿大馅多,鲜美无比。另外,炒肝也是老北京的特色,想吃遍北京小吃,莫忘了这一道。
庆丰包子铺虽然不如“狗不理包子”有名,但是,只要和一些上了小把子岁数的北京人提起“庆丰包子铺”,他们都会让我深刻感受到两个字——怀旧!这里的包子“真的是很好吃”,“吃过一次你就喜欢上了”。包子种类“很多”,馅料也“很全”,价钱“不贵”,是个“很实惠的充饥的地方”。环境和服务“很一般”。
菜系:小吃面食
推荐:炒肝、虾馅包子、三鲜包子。
炒肝
店铺分布:
府右店:西城区西安门大街85号 010-66175487
新街口店:西城区新街口南大街16号 010-66182636
木樨地店:海淀区木樨地24号楼后(近复兴医院住院处正门)
天通苑店:北京近郊天通苑东苑售楼处对面 010-84841077
和平门店:宣武区和平门北新华街63号 010-66056150
以前在西单路口东南角,现在时代广场前面的位置有一家庆丰包子铺,很实惠的充饥的地方,花钱不多的大众口味。只是地处西单,从早上开门到晚上关门里面总是拥挤不堪,开票排队,取包子排队,等座排队,大家呼朋唤友,分工协作,那种感觉现在很少能找到了
北京好吃的特色美食:1、北京烤鸭:全聚德挂炉烤鸭、便宜坊焖炉烤鸭,色泽红润,肉质肥而不腻,被誉为“天下美味”而驰名中外;2、豆汁儿。老字号,“品正宗豆汁的好去处”。豆汁是“绿色的”,味道没的说--“很浓”,“很纯正”,入口也“没有特别强烈的酸味”,“不喝两三碗不回家”。店面“不大”,但饭口上人“较多”且“全是最普通的北京人”,只要一进门“就让你回到十多年前吃饭排队等坐的年头”。就像郭德纲的相声一样,是不是北京人,一喝豆汁就知道了;3、茶汤是北京传统风味小吃,其味甜香醇,色泽杏黄,味道细腻耐品。旧时,老北京卖茶汤的大都是肩挑食担,走街唱卖。那挑担,一头是装粉子和食具的木箱,另一头是一个闪光锃亮的大铜壶,冲茶汤时,动作舒展利落,张弛漂亮,协调有度,舀面、抓料、倒水都毫厘不差,围观人群观赏不绝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