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想即兴曲,悲怆,月光奏鸣曲第三乐章,钟,鬼火,野蜂飞舞炫技版,黑键,第三钢琴协奏曲,匈牙利狂想曲。
这些都是十级以上的水平才能弹出来的,这里面比较简单的是 黑键 ,最难的是 鬼火 ,
从简单到难的排序是
黑键
悲怆
幻想即兴曲
月光奏鸣曲第三乐章
匈牙利狂想曲
野蜂飞舞炫技版
钟
第三钢琴协奏曲
鬼火
我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
第一圆号协奏曲
1、演奏形式是铜管乐器组协奏,用弦乐组乐器协助。
1、协奏曲为其演奏形式,协奏曲是两种因素既竞争又协作的意思。协奏曲(concerto)最早是作为一种声乐体裁出现的。
2、D大调第一号圆号协奏曲,K412,创作于1791年。乐曲分2乐章。第一乐章是平稳,有流动性的行板。第二乐章是带有跳跃的小快板。莫扎特一协通过这两个乐章的调性变化和节奏转变表达了初步的矛盾哲理。乐曲用上大量技巧,包括唇震动发音,快速吐音和阻塞音等。莫扎特的圆号协奏曲是现时圆号演奏家较常演奏的曲目,是为从小认识的圆号手莱迪基普而创作。
3、现时保存有四首完整的协奏曲,另外亦有两个未完成的协奏曲乐章 (K370b 及 K371)。以当时采用的自然圆号来讲,都是相当艰难的演奏技巧。
第二号匈牙利狂想曲
1、作品S244 / 2,是由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所作,是他所创作的19首匈牙利狂想曲中的第二首,亦是最有名的一首。它被认为是钢琴独奏曲中技术要求最高的其中之一 。
2、第一部分是前奏及“拉桑”舞曲,升c小调,由缓板进入行板。旋律主要围绕于中低音区域,并且加入大量的装饰音:如长倚音、快速音阶式的花音、琶音、分解和弦等,这部分再可分为主副旋律:主旋律较为连贯,但伴奏部分却指出需要较为“沉重”;
3、而副旋律则配上三度和弦的对答,及后出然一段以附点节奏和分解和弦为主的短小过场段,然后主副旋律再现,乐曲变得沉静,最后在平行大调(升C大调)中安静结束。不过整体气氛带有踏实、庄重的感觉。
4、第二部分为“弗利斯卡”舞曲,升f小调,“弗利斯卡”本身带有“活泼”的意思,因此这部分节奏相对明快,最初是采用第一段过场音乐的素材建立气氛,慢慢推向至平行大调(升F大调)时,真正的弗利斯卡舞曲才正式开始。
5、主要是采用了八度和三度的弹奏、分解和弦、起拍短倚音、单音重复、反方向双八度等技巧;中段部分更夹杂大量的变化音,调性因而变得不明显,在一段短小的华彩乐段后,最后以最快的速度结束乐曲。
扩展资料:
协奏曲(concerto)一词源于拉丁文collcertaye,原意是在一起比赛,协奏曲是两种因素既竞争又协作的意思。协奏曲(concerto)最早是作为一种声乐体裁出现的,十六世纪时,指意大利的一种有乐器伴奏的声乐曲。十七世纪后半期起,指一件或几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竞奏的器乐套曲。
巴洛克时期形成的由几件独奏乐器组成一组与乐队竞奏者称为大协奏曲。古典乐派时期形成的由小提琴、钢琴、大提琴等一件乐器与乐队竞奏的控协奏曲称“独奏协奏曲”。海顿、莫扎特、贝多芬、拉赫玛尼诺夫以及浪漫乐派的许多作曲家均作有大量的独奏协奏曲作品。
另有两件相同或不同乐器与乐队竞奏的复协奏曲(或称双重协奏曲)、三件相同或不同乐器与乐队竞奏的三重协奏曲、弦乐四重奏、木管四重奏、会五重奏音乐协奏曲(阿斯托尔·潘塔莱昂·皮亚佐拉于1969年创作)。
单乐章的小协奏曲,乐队与乐队竞奏的控化的大协奏曲等。控化的协奏曲多用三乐章的套曲曲式构成:第一乐章为奏鸣曲式的快板,第二乐章慢板,第三乐章快板。
第一乐章,一般为该协奏曲的本调性:比如G大调协奏曲,则第一乐章必建立在G大调上。第二乐章,为比该协奏曲本调性高一个纯四度的调性:
比如G大调协奏曲,第二乐章则建立在C大调之上。第三乐章,一般会回归原调性,但在其中间会进行一个小三度的转调:海顿《Oboe Concerto in C Major》第三乐章,由C大调转bE大调。
(资料来源::协奏曲)
十级
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三钢琴协奏曲》
麦可斐尼西的《EnglishCountry-Tunes》
普罗科菲耶夫《第2钢琴协奏曲》
李斯特《唐璜的回忆》
勃拉姆斯《降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
斯特拉文斯基《彼得鲁斯卡》
李斯特 超技练习曲第5首《鬼火》
巴拉基耶夫《伊斯拉美》
李斯特 帕格尼尼练习曲 第3首《钟》
贝利尼《诺玛的回忆》
拉威尔的《水妖》
伊萨克·阿尔贝尼兹《伊比利亚》
《一根烟》
难度处于顶尖地位的曲子
九级
练习曲 车尔尼
李斯特 夜莺
前奏曲与赋格 巴赫
奏鸣曲 a小调第一乐章 (K 310) 莫扎特
小丑 维拉罗勃斯
练习曲 莫什科夫斯基 (OP72NO5)
奏鸣曲 斯卡拉蒂 (G大调)
奏鸣曲(OP2NO1) (F小调第一乐章)贝多芬
兰舞曲 肖邦 (OP40 NO 1)
前奏曲 普罗科夫耶夫
月光 德彪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