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帮我想10个吉他品牌的名字,越多越好

谁能帮我想10个吉他品牌的名字,越多越好,第1张

以下是《卡勒瓦拉》里的各种名称,我觉得很适合,因为每一个名称都有一个故事。

A

阿哈瓦(Ahava):春天的凛冽的东风。

阿赫第(Ahti):即勒明盖宁。

阿赫多(Ahto):海神及水神。

阿赫多拉(Ahtola):阿赫多的领地。

阿略(Alue):湖名。

爱尼基(Ainikki):勒明盖宁之妹。

爱诺(Aino):尤卡海宁之妹。

爱尤(A"ijo"):伊古•杜尔索之父。

安得洛•维布宁(Antero Vipunen):最古老的巨人,注释者认为他就是卡勒瓦。

安尼基(Annikki):伊尔玛利宁之妹。

奥德索(Otso):熊的爱称。

奥斯摩(Osmo):即卡勒瓦。

奥斯摩达尔(Osmotar):奥斯摩之女。

奥斯摩拉(Osmola):即卡勒瓦拉。

奥斯摩宁(Osmoinen):即万奈摩宁。

B

巴尔沃宁(Palvonin):显然与杜利相同。

巴哈莱宁(Pahalainen):凶神,意为“恶人”。

巴卡宁(Pakkanen):严寒的拟人称。

巴努(Panu):太阳之子。克氏注:“火孩子,自乌戈之剑产生。”

白韦达尔(Pa"iva"ta"r):太阳之女。

柏勒沃宁(Pellervoinen):见散伯萨•柏勒沃宁。

比尔第(Piltti):玛丽雅达的侍女。

比拉亚达尔(Pihlajatar):山梨树仙女。

比孟多拉(Pimentola):即波赫尤拉。

比萨(Pisa):山名。

波赫亚(Pohja):即波赫尤拉,意为“北方”。

波赫尤拉(Pohjola):阴暗的国家,在拉伯兰之北,但亦指拉

伯兰;娄希的城堡或家宅,亦以此为名;意为“北国”。

波卢卡(Puolukka):母牛名,意为“曼越橘”。

布呼利(Puhuri):北风。

D

达彪(Tapio):森林之神。

达彪拉(Tapiola):达彪的领地。

达玛达尔(Tammatar):槲树女神。

达尼卡(Tanika):一位城堡建筑师。

第尔亚(Tyrja):瀑布名。克氏注:“即鲁德亚”。

迭拉(Tiera):勒明盖宁之战友。

德黑讷达尔(Terhenetar):云之女神。克氏注:“雾的女儿”。

德勒沃(Tellervo):达彪之女;但在有几处,显然与蔑里基相同。

杜尔萨斯(Tursas):即伊古-杜尔索。

杜尔索(Turso):见伊古-杜尔索。

杜尔亚(Turja):即拉伯兰。克氏注:“即波赫亚”。

杜尔亚莱宁(Turjalainen):即拉伯兰人。

杜利(Tuuri):储蜜房的建筑师。克氏注:“蜜之国之神”。

杜利基(Tuulikki):达彪之女。

多利基(Tuorikki):母牛名。

多麦达尔(Tuometar):稠李树女神。

多米基(Tuomikki):母牛名。

多讷达尔(Tuonetar):多尼之女。克氏注:“多讷拉之女神”。

多讷拉(Tuonela):阴间,即玛纳拉。

多尼(Tuoni):地府之神,即玛纳。

E

厄德莱达尔(Etela"ta"r):南风女神。

G

盖多莱宁(Keitolainen):凶神,意为“卑鄙者”。克氏

注:“五金之神之子,毒蛇之舌即自他的长矛产生”。

甘卡哈达尔(Kankahatar):纺织女神。

高比(Kauppi):一个拉伯兰的雪鞋匠。

高戈(Kauko):即勒明盖宁。

高戈莱宁(Kaukolainen):即勒明盖宁。

高戈蔑里(Kaukomieli):即勒明盖宁。

格米(Kemi):河名。

古达尔(Kuutar):月亮之女。

古拉(Kuura):即迭拉。

古勒沃(Kullervo):一位英雄,卡勒沃之子。

古勒沃宁(Kullervoinen):即古勒沃。

圭巴纳(Kuippana):即达彪。

H

海莱彪拉(Ha"lla"pjo"ra"):瀑布名。

海麦(Ha"me):即达瓦斯特兰(Tavastland),芬兰的一省,

瑞典的名称是达瓦斯特呼斯(Tavastehus)。

黑尔米基(Hermikki):母牛名,意为“健壮的”。

洪戛达尔(Hongatar):枞树女神。

霍尔纳(Horna):山名,意为“地狱”。克氏注:“芬兰的神圣的岩石名”。

J

吉布第多(Kiputytto"):痛苦姑娘。

吉尔尤(Kirjo):母牛名,意为:“斑驳的”。

吉里(Kylli):即吉里基。

吉里基(Kyllikki):一个萨利的姑娘,勒明盖宁之妻。

吉摩(Kimmo):(1)岩石名,卡摩之子;(2)母牛名。

吉乌达尔(Kivutar):痛苦之女。

K

卡达戈斯基(Kaatrakoski):瀑布名。

卡达亚达尔(Katajatar):杜松树仙女。

卡尔玛(Kalma):死亡的拟人称;更常用的名字是多尼或玛纳。

卡尔尤(Karjo):母牛名。

卡勒瓦(Kaleva):英雄们的祖先,在本书中并未出现。

卡勒瓦达尔(Kalevatar):卡勒瓦之女。

卡勒瓦拉(Kalevala):卡勒瓦的领地,意为“英雄国”。

卡勒瓦莱宁(Kalevalainen):卡勒瓦的后裔。

卡勒万宁(Kalevainen):即万奈摩宁。

卡勒沃(kalervo):一位首领(族长),古勒沃之父,温达摩之兄。

卡勒沃宁(Kalervoinen):即卡勒沃。

卡列拉(Karjala):即卡勒里亚。

卡摩(Kammo):岩石名,吉摩之父。

L

勒明盖宁(Lemminka"inen):一个轻率的冒险家。

楞比(Lempi):勒明盖宁之父,意为“爱”。

楞波(Lempo):即希息。

黎里基(Lyylikki):即高比。

隆诺达尔(Luonnotar):创造之女,亦与伊尔玛达尔同。

娄希(Louhi):波赫尤拉的女主。

鲁德亚(Rutja):瀑布名,据说与第尔亚相同。

罗多拉(Luotola):海湾名。克氏注:“同尤戈拉”。

罗卡(Lokka):伊尔玛利宁之母。

罗维亚达尔(Loviatar):多尼之女:种种疾病的母亲。

洛杜斯(Ruotus):一位村长;注释者认为他就是希律王(Herod)。

M

玛丽雅达(Marjatta):一般认为她与圣母玛利亚相同。

玛纳(Mana):地府之神,即多尼。

玛纳拉(Manala):阴间,即多讷拉。

玛纳拉达尔(Manalatar):玛纳之女。

玛纳莱宁(Manalainen):即玛纳。

麦德索拉(Metsola):森林之国。克氏注:“即达彪拉”。

麦拉达尔(Melatar):船舵女神。

迈尔盖哈都(Markahattu):一位牧人,意为“稀湿的帽子”。

迈利基(Mairikki):母牛名。

曼息卡(Mansikka):母牛名,意为“草莓”。

米莫尔基(Mimerkki):即蔑里基。

蔑里基(Mielikki):森林的女主,达彪之妻。

慕利基(Muurikki):母牛名,意为“小黑”。

慕斯第(Musti):狗名,意为“小黑”。

N

尼利基(Nyyrikki):达彪之子。

涅瓦(Neva):河名,自拉多戛湖流入芬兰湾。

S

萨克森(Saksa):日尔曼。

萨拉(Sara):即波赫尤拉。

萨勒莱宁(Saarelainen):即勒明盖宁。

萨利(Saari):岛名,尤指现在的克朗斯达德岛(Kronstadt)。

萨辽拉(Sariola):即波赫尤拉。

萨沃(Savo):即萨沃拉克斯(Savolaks),芬兰的一省。

散伯萨•柏勒沃宁(Sampsa Pellervoinen):万奈摩宁的侍从或代理人,农业的天才。

苏尔玛(Surma):死亡的拟人称,或死亡之神。

苏万多拉(Suvantola):即万诺拉,意为“静水之国”。

苏万多莱宁(Suvantolainen):即万奈摩宁。

苏韦达尔(Suvetar):夏之女神。

索德戈女儿们(Sotkottaret):鸭子的保护仙女们。

索米(Suomi):芬兰,意为“沼地”。

索讷达尔(Suonetar):血管的保护仙女。

索瓦戈(Suovakko):一个老妇。克氏注:“波赫尤拉的老女巫”。

W

瓦玛达尔(Vammatar):凶神之女。

万奈摩宁(Va"ina"mo"inen):原始歌手和“文化英雄”(即在文化的

发展上有所发明或设施的传说中的人物),伊尔玛达尔之子。

万诺(Va"ino"):即万奈摩宁。

万诺拉(Va"ino"la):万奈摩宁的领地。

维布宁(Vipunen):见安德洛•维布宁。

维洛(Viro):爱沙尼亚。

维洛甘纳斯(Virokannas):一个爱沙尼亚的老人,

据字义,显然是“聪明的爱沙尼亚人”的意思。

韦拉摩(Vellamo):海与水的女神,阿赫多之妻。

温达摩(Untamo):(1)睡眠与梦之神;(2)一位强横的首领,卡勒沃之弟。

温达摩拉(Untamola):温达摩的领地;有时亦用以

指温达摩。克氏注:“即‘阴暗的萨辽拉’”。

温达摩宁(Untomoinen):即温达摩。

温多(Unto):即温达摩。

温多拉(Untola):温多拉的领地。

沃格息(Vuoksi):河名,流入拉多戛湖(Laatokka,瑞典文作Ladoga)。

沃亚莱宁(Vuojalainen):即高比。

乌戈(Ukko):天神,云的统治者,亦为雷神;一般视为与俞玛拉相同。意为“老人”。

乌拉巴拉(Ulappala):显然与多讷拉相同,意为“海之国”。

乌万多(Uvanto):即万奈摩宁。

乌万多莱宁(Uvantolainen):即万奈摩宁。

X

希多拉(Hiitola):希息的领地。

希息(Hiisi):凶神,与楞波同;此字常用为詈词。

息玛(Sima):海峡名,在波赫尤拉。

息讷达尔(Sineta"r):染花成蓝色的仙女。

秀第基(Syo"tikki):母牛名,意为“饮者”。

秀崖达尔(Syo"ja"ta"r):公人的妖魔,毒蛇的母亲。

Y

伊尔波达尔(Ilpotar):即娄希。克氏注:“认为是雪花的女儿”。

伊尔玛(Ilma):伊尔玛利宁之家,意为“大气”。

伊尔玛达尔(Ilmatar):大气之女,世界的创造者,万奈摩宁之母。

伊尔玛利宁(Ilmarinen):原始的工匠。

伊古•杜尔索(Iku-Tuoso):水中巨人。

伊玛德拉(Imatra):沃格息河的大瀑布或激流,

在维布利(Viipuri,瑞典文作Viborg)附近。

印格尔兰(Ingerland):通称印格尔曼兰(Ingermanland),

即印格利亚(Ingria),在今之列宁格勒(圣彼得堡)。

尤戈(Jouko):即尤卡海宁。

尤戈拉(Joukola):尤卡海宁的领地。

尤卡海宁(Joukahainen):一个拉伯兰的青年。

俞达斯(Juutas):即希息,亦常用为詈词。

俞玛拉(Jumala):天神,一般认为与乌戈相同。

约但(Jordan):克氏注:“很奇怪,是巴勒斯坦的河名”。

岳第基(Juotikki):母牛名,意为“食者”。

党卫军第四十一“卡勒瓦拉”武装掷弹兵师(芬兰第一)

41Waffen Grenadier Division der SS Kalevala ( Finnisches Nr 1 )

《卡勒瓦拉(Kalevala)》是芬兰的民族史诗,由埃利亚斯·伦洛特(Elias Lonnrot)收集编纂,并于1835年出版了第一版。1849年出版的第二版,分为五十篇,共计22795行。《卡勒瓦拉》中的卡勒瓦拉是指英雄们的祖先卡勒瓦(Kaleva)的邻地,原意“英雄国”,全书叙述了从世界的创造到万奈摩宁(Va"ina"mo"inen,原始歌手和“文化英雄”,大气之女,世界的创造者-伊尔玛达尔[Ilmatar]之子)的离开。全书的主题是三宝(一种带来财富的神磨)的制造、被夺和找回。为争夺三宝,象征光明和善良的卡勒瓦拉三英雄——万奈摩宁、伊尔玛利宁(Ilmarinen,原始的工匠)、勒明盖宁(Lemminka"inen,一个勇敢但又轻率的冒险家)与象征黑暗和邪恶的波赫尤拉(Pohjola,阴暗的国家,在芬兰北部拉普兰[Lappland]之北,但亦指拉普兰,意为“北国”)的女主人娄希(Louhi)进行斗争。全书另一主题是英雄们都想娶波赫尤拉的少女为自己的妻子。

  简介:

1941年~1942年,党卫军在吸收了芬兰志愿者后,计划将其组成一个团。除此之外还加入爱沙尼亚和英格里安人(位于列宁格勒和爱沙尼亚之间),但是这个计划没有实现。当1943年SS芬兰志愿营被解散的时候,党卫军指挥部对其在作战中的表现极为满意,于是希望扩编一支德国-芬兰混合团。希姆莱亲自为其命名为“卡勒瓦拉”。

1944年9月,芬兰和苏联停战后。驻扎在其境内的德军开始向北部的挪威撤退。大约有100~200名芬兰人由于种种原因,跟随了德军。他们当中有的人最后被派往德国进行破坏和无线电训练,而其他的人则留在挪威,计划在未来成立一支SS芬兰人部队。德国人预计日后如果苏联完全占领芬兰后,将会有大批芬兰人逃亡至挪威。那时就有足够的人员组建一个完整的师。众所周知,他们预期的情况最终没有出现。

卡勒瓦拉

党卫军第1“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装甲师(SS-Panzer-Division “Leibstandarte Adolf Hitler”)

党卫军第2“帝国”装甲师(SS-Panzer-Division “Das Reich”)

党卫军第3“骷髅”装甲师(SS-Panzer-Division “Totenkopf”)

党卫军第4“警察”装甲掷弹兵师(SS-Polizei-Panzergrenadier-Division)

党卫军第5“维京”装甲师(SS-Panzer-Division “Wiking”)

党卫军第6“北方”山地师(SS-Gebirgs-Division “Nord”)

党卫军第7“欧根亲王”志愿山地师(S-Freiwilligen-Gebirgs-Division Prinz Eugen)

党卫军第8“弗洛里安·盖依”骑兵师(SS-Kavallerie-Division Florian Geyer)

党卫军第9“霍亨斯陶芬”装甲师(SS-Panzer Division “Hohenstaufen”)

党卫军第10”弗伦斯堡”装甲师(SS-Panzer Division “Frundsberg”)

党卫军第11“北欧”志愿装甲掷弹兵师(SS-Panzergrenadier-Division Nordland)

党卫军第12“希特勒青年师”装甲师(SS-Panzer Division “Hitlerjugend”)

党卫军第13“圣刀”武装山地师(克罗地亚第一)(Waffen-Grenadier-Division der SSHandschar) (Kroatische Nr1)

党卫军第14四武装掷弹兵师(乌克兰第一)(Waffen-Grenadier-Division der SS)(ukranische Nr 1)

党卫军第15五武装掷弹兵师(拉脱维亚第一)(Waffen-Grenadier-Division der SS)(lettische Nr1)

党卫军第16“党卫队全国领袖”装甲掷弹兵师(SS-Panzergrenadier-Division Reichsführer SS)

党卫军第17“古兹·冯·伯利辛根”装甲掷弹兵师(SS-Panzergrenadier-Division Gtz von Berlichingen)

党卫军第18“霍斯特·维瑟尔”志愿装甲掷弹兵师(SS- -PANZERGRENADIER-DIVISION Horst Wessel)

党卫军第19武装掷弹兵师(拉脱维亚第二)(Waffen-Grenadier-Division der SS)( lettische Nr 2)

党卫军第20武装掷弹兵师(爱沙尼亚第一)(Waffen-Grenadier-Division der SS)(estnische Nr1)

党卫军第21“斯坎德培”武装掷弹兵师(Waffen-Grenadier-Division der SSSkanderbeg)

党卫军第22“玛利亚·特雷西亚”志愿骑兵师(Freiwilligen-Kavallerie Division der SS Maria Theresa)

党卫军第23“尼德兰”志愿装甲掷弹兵师(尼德兰第一)

党卫军第24“卡斯特猎手”武装山地师—24Waffen-Gebirgs-(Karstjager) Division der SS

党卫军第25“匈雅提”武装掷弹兵师(匈牙利第一)(Hunyadi)(ungarnischeNr1)

党卫军第26“匈牙利人”武装掷弹兵师(匈牙利第二)(Waffen-Grenadier-Divison der SS) (ungarische Nr 2) Hungaria

党卫军第27“兰格马克”志愿掷弹兵师(华洛尼第一)(SS-Freiwilligen-Grenadier-Division Langemarck)(flmische Nr 1)

党卫军第28“瓦隆人”志愿装甲掷弹兵师

党卫军第29武装掷弹兵师(意大利第一)(Waffen-Grenadier-Division der SS)(italienische Nr1)

党卫军第30武装掷弹师(Waffen-Grenadier-Division der SS)

即德国扶植的伪军——俄罗斯解放军

党卫军第31志愿掷弹师(SS-Freiwilligen-Grenadier-Division)

党卫军第32“1月30日”志愿掷弹兵师(SS-Freiwilligen-Grenadier-Division 30 Januar)

该师于1945年1月30日由SS训练学校的学员和其它部队残部组成,故此得名。

党卫军第33武装骑兵师(匈牙利第三)(Waffen-Kavallerie-Division der SS)(ungarische Nr 3)

由匈牙利志愿者组成,但是由于人员以及装备的短缺,很快便被解散。番号33给予另一支党卫军法国志愿者部队。

党卫军第33“查理曼”武装掷弹兵师(法兰西第一)(Waffen-Grenadier-Division der SS) Charlemagne(französische Nr 1)

查理曼(742~814),查尔斯(Charles)家族最后一代,法兰克(Franks)国王。

党卫军第34“尼德兰国土风暴”志愿掷弹兵师(SS-Freiwilligen-Grenadier-Division Landstorm Nederland)

该师最初由荷兰的本土防卫部队“尼德兰国土守卫队”(Landwacht Nederland) 在1943年3月组成,后于同年10月并入党卫军,该名为“尼德兰国土风暴”。

党卫军第35警察掷弹兵师(SS- und Polizei-Grenadier-Division)

1945年3月由党卫军第29和第30警察团组成,由此得名。

党卫军第36“德吕万格”武装掷弹兵师(Waffen-Grenadier-Division der SS Dirlewanger)

该师师长即是臭名昭著的刽子手德吕万格,前身SS“德吕万格”特别指挥队(SS-Sonderkommando Dirlewanger)由此得名。

党卫军第37“吕佐”志愿骑兵师(SS-Freiwilligen-Kavallerie-Division Lützow)

阿道夫·冯·吕佐男爵(Baron Adolf von Lüzow 1782 ~ 1843)——普鲁士著名统帅。首次成名是在1806年对战拿破仑的Auerstädt 战役。

党卫军第38“尼伯龙格”装甲掷弹兵师(SS-Panzergrenadier-Division Nibelungen)

尼伯龙格,起源于古代北欧的Nilfheim(Nibelheim),意为“死人之国”或“雾之国”。中世纪德语称住在那里的人为“Nibelung”(复数“Niebelungen”),即生活在“雾之国”中之人。在中世纪德国有民间叙事史诗《尼伯龙格之歌(DasNidelungenlied)》,后由德国歌剧家理查德·瓦格纳(Wagner,Richard1813-1883)改编创作为经典歌剧《尼伯龙格的指环(Der Ring des Nibelungen)》。

战争结束前党卫军计划组建的师

以下是几个战争结束前党卫军计划组建的师,只停留在文件阶段,所以没有任何标志,由于大家可能对其知道的比较少,所以我做了一点简介:

党卫军第39“安德瑞斯·霍菲”山地师(Gebirgs Division der SS Andreas Höfer)

安德瑞斯·霍菲,瑞士提洛尔地区的爱国者,农民领袖,因河(Inn)守卫者之一,他领导提洛尔起义者抵抗拿破仑以及其巴伐利亚傀儡。

简介:1944年2月22日,党卫队旅队长冯·奥贝坎普(Brigfhr von Oberkamp)写信给希姆莱,建议成立一个由提洛尔人(Tirol)组成的山地师。随后希姆莱又写信给提洛尔地方长官,但是该计划由于没有足够的人员而被取消。

党卫军第40“统帅部”志愿装甲掷弹兵师(SS Freiwilligen PanzerGrenadier Division Feldherrnhalle)

统帅部(Feldherrnhalle)坐落于巴伐利亚首府慕尼黑的 Odeonsplat 广场,由路德维希一世(Ludswig I)下令腓特烈·冯·加特内(Friedrich von Gärtner)于1841~44年建造,取法佛罗伦斯(Florence)建筑风格的统帅堂是为纪念巴伐利亚的统帅们而建立的。

简介:该师本计划和党卫军第十八“霍斯特·维瑟尔”志愿装甲掷弹兵师组建一个新的由前冲锋队员组成的SS军。其兵员来自被重创的陆军“统帅部”装甲掷弹兵师(Panzergrenadier Division Feldherrnhalle)。但是后来由于冲锋队和党卫军之间的敌对关系,该计划被取消。

  

党卫军第41“卡勒瓦拉”武装掷弹兵师(芬兰第一)(Waffen Grenadier Division der SS)Kalevala(Finnisches Nr I)

《卡勒瓦拉(Kalevala)》是芬兰的民族史诗,由埃利亚斯·伦洛特(Elias Lonnrot)收集编纂,并于1835年出版了第一版。1849年出版的第二版,分为五十篇,共计22795行。《卡勒瓦拉》中的卡勒瓦拉是指英雄们的祖先卡勒瓦(Kaleva)的邻地,原意“英雄国”,全书叙述了从世界的创造到万奈摩宁(Va"ina"mo"inen,原始歌手和“文化英雄”,大气之女,世界的创造者-伊尔玛达尔[Ilmatar]之子)的离开。全书的主题是三宝(一种带来财富的神磨)的制造、被夺和找回。为争夺三宝,象征光明和善良的卡勒瓦拉三英雄——万奈摩宁、伊尔玛利宁(Ilmarinen,原始的工匠)、勒明盖宁(Lemminka"inen,一个勇敢但又轻率的冒险家)与象征黑暗和邪恶的波赫尤拉(Pohjola,阴暗的国家,在芬兰北部拉普兰[Lappland]之北,但亦指拉普兰,意为“北国”)的女主人娄希(Louhi)进行斗争。全书另一主题是英雄们都想娶波赫尤拉的少女为自己的妻子。

简介:1941年~1942年,党卫军在吸收了芬兰志愿者后,计划将其组成一个团。除此之外还加入爱沙尼亚和英格里安人(位于列宁格勒和爱沙尼亚之间),但是这个计划没有实现。当1943年SS芬兰志愿营被解散的时候,党卫军指挥部对其在作战中的表现极为满意,于是希望扩编一支德国-芬兰混合团。希姆莱亲自为其命名为“卡勒瓦拉”。1944年9月,芬兰和苏联停战后。驻扎在其境内的德军开始向北部的挪威撤退。大约有100~200名芬兰人由于种种原因,跟随了德军。他们当中有的人最后被派往德国进行破坏和无线电训练,而其他的人则留在挪威,计划在未来成立一支SS芬兰人部队。德国人预计日后如果苏联完全占领芬兰后,将会有大批芬兰人逃亡至挪威。那时就有足够的人员组建一个完整的师。众所周知,他们预期的情况最终没有出现。

党卫军第42“下萨克森”师(Division Niederschsen)

下萨克森——位于德国北部的一个州。

简介:1944年5月17日,南汉诺威-勃劳恩施维格(Sudhannover-Braunschweig)地方长官劳特巴彻(Lauterbacher)写信给希姆莱提议由其所掌管的地区内征集人员,成立一支新的党卫军师。5月25日,希姆莱在回信中拒绝了这一建议。

党卫军第四十三“帝国元帅”装甲师(Panzerdivision Reichsmarschall)

帝国元帅——空军总司令赫尔曼·戈林。

简介:1944年夏天,党卫军计划由德国空军转调人员成立一支“SS空军野战师”(SS-Luftwaffe Feld Division)。但是由于人员明显不足,SS全国领袖参谋部于1944年7月16日的一次会议上取消了该计划。

党卫军第44“华伦斯坦”装甲掷弹兵师(SS Panzer Grenadier Division Wallenstein)

华伦斯坦——30年战争中的德国著名统帅。曾经成功镇压了捷克波希米亚起义并且击败了丹麦人的入侵。最终他被瑞典人击败。

简介:1945年4月下旬,党卫军波希米亚-摩拉维亚指挥部(Befehlshaber der Waffen-SSBohmen-MahrenSS-Brigfhr)指挥官党卫队旅队长兼党卫军少将冯·普克勒·布格豪斯伯爵(SS-Brigadefuhrerund GenMajor der Waffen-SS Graf vonPueckler-Burghaus)奉命成立一支由驻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党卫军部队组成的党卫军师。这些部队全部来自波希米亚-摩拉维亚保安区(Protektorat Bohmen-u-Mahren)的学校和SS后备部队。但是,随着捷克起义的爆发,该计划被取消。

党卫军第45“瓦拉格”师(SS Division Waräger)

瓦拉格——这是一位效忠于拜占庭帝国(Byzantium)的挪威瓦兰吉卫士(Varangia)。

该师可能由北欧志愿者组成。

《卡勒瓦拉》以争夺“三宝”的故事为核心,描写了卡勒瓦拉的英雄们和北方黑暗国波赫尤拉之间的斗争。三宝指的是一座能自动制造谷物、盐和金币的神磨。这部史诗虽有神话因素,但以直接具体地描摹现实的生活和人物为其特色,反映了芬兰人民在氏族制度瓦解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意识。史诗不仅写了氏族之间的斗争,氏族制瓦解时期的种种社会现象,而且还有许多日常生活和风习的细致描述,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这部史诗形成于基督教思想统治时期,但是仍然保留着芬兰人民原有的多神教信仰,只有在少数歌谣中可以看到基督教的影响(如结尾部分关于圣母的故事)。诗中有关于宇宙的创造、铁的发明、天时气候、耕作酿造等传说,也包括一些咒语。这些都反映了人民对于自然的朴素认识和征服自然的斗争和愿望。“三宝”本身也表达了人民对于繁荣富裕的理想。

史诗成功地描绘了两个人民英雄的形象,他们都是人民的战士和劳动能手,为了卡勒瓦拉人民的光明幸福,他们和波赫尤拉凶暴贪婪的女族长娄希进行了艰巨的斗争。诗中的主要英雄是享有极高威望的老歌手万奈摩宁,他的歌曲能感动神人鸟兽,同时他又是能耕作善渔猎的农民。他懂得各种咒语,具有无比的智慧和勇敢精神,在争夺“三宝”的战斗中建立了丰功伟绩。另一个重要英雄是铁匠伊尔玛利宁,他沉默寡言,埋头工作,锻造出各种工具、武器和艺术品,“三宝”就是他的伟大创造。除了这两个英雄以外,活泼轻率的青年战士勒明盖宁也是夺取“三宝”战斗中的重要人物。史诗歌颂了创造性劳动和英雄们为人民幸福而进行的斗争。

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学创作是十分丰富的,其中最著名的是英雄史诗《吉尔伽美什》(The Epic of Gilgamesh)。它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部史诗,早在四千多年前就已在苏美尔人(Sumerian)中流传,经过千百年的加工提炼,终于在古巴比伦王国时期(公元前19世纪-前16世纪)用文字形式(楔形文字)固定下来,成为一部巨著。

这部史诗讲述了英雄吉尔伽美什一生的传奇故事。他并非只是传说,而是实际存在的。他拥有着三分之二为神,三分之一为人的极高神格。他乃获得诸世一切的超越者之完成型,世上无人能与其匹敌。他本是个不顾人民疾苦的暴君,但是在与恩奇都成为朋友之后,他的行为开始有了一些变化。被吉尔伽美什压迫的人民们向上天申诉,于是女神阿鲁鲁便做出了第一个神造之人,那便是恩奇都。恩奇都和吉尔伽美什强烈地意识到对方的存在,他们心知有一天定然会狭路相逢。虽然吉尔伽美什一开始对身为他敌人的恩奇都感到恐惧,但是没过多久两人便成为知己,两人共享王位,平等地治理国家。 

吉尔伽美什和恩奇都一起讨伐了森林的守护者——神兽芬巴巴,成为了世界上最优秀的王。并将所有的财宝收入囊中 在那时候,吉尔伽美什是如此耀眼如此强大,便连众神也会为他的风采所倾倒。而一个女神就这样爱上了吉尔伽美什。但丰收之女神伊什妲尔在向完美的王者吉尔伽美什求婚的时候,他却连想也没想就拒绝了。 那是因为他知道,伊什妲尔是一个残忍且性格反复无常,以残害男人为乐的魔女。伊什妲尔被吉尔伽美什的侮辱所激怒,她将父神安努的天之公牛赶到了大地上,以此来作为报复。 

没有人可以阻挡这头神兽,大地整整七年都为饥荒与破坏所笼罩。吉尔伽美什与恩奇都联手对付天之公牛,并漂亮地将其击退。女神又一次没了面子。 伊什妲尔的怒火自然不会就此平息,她以区区人类居然敢杀死神兽为罪名向众神请求杀死吉尔伽美什与恩奇都的其中一人。伊什妲尔的愿望被众神所接受,于是两人中的一个,即神所造出的恩奇都无法违抗天命,渐渐地衰弱而死。 

那便是吉尔伽美什走下坡路的开始。拥有着不逊于自己的力量,有可能还胜过自己的唯一的朋友恩奇都死去了。这个事实对吉尔伽美什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吉尔伽美什惶恐于对“死”的不安,踏上了去往冥界的旅途追求不老不死。跨越了漫长的旅途,历经了种种的磨难,吉尔伽美什终于得到了不老不死的灵药。 

但是在归途中,蛇趁他洗澡之时吃掉了灵药,失去了不老不死的他不停地悲叹着就此离开人世。英雄吉尔伽美什在池塘边跪下来,双手捧着脸大哭起来。他现在明白了,人们告诉他的都是真相:哪怕最伟大和最勇敢的英雄也是人,因此必须要学会欢乐地生活,体会眼前的幸福,最后接受不可避免的命运。 

传说,蛇之所以能够蜕皮长出新的身体,就是因为偷吃了吉尔伽美什的灵药的缘故。全诗至此结束。 英雄史诗中最完整的作品是《贝奥武甫》。全诗长三千余行,其中所记的历史事件属于六世纪,反映盎格鲁撒克逊人在欧洲大陆的生活,他们定居不列颠后,在八世纪以古英语写定,它成为英格兰民族第一部史诗,现存唯一手抄本属于十世纪。

全诗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写瑞典南部耶阿特族贵族青年贝奥武甫渡海到丹麦,替丹麦人消灭为害的巨妖格伦德尔和巨妖的母亲。诗中特别强调主人公的见义勇为、徒手搏斗的英雄气概。第二部分写五十年后贝奥武甫作为国王为本族杀死焚烧人民房屋的火龙并因而牺牲的事迹,歌颂了主人公忘我无私、具有高度责任感的道德品质。他虽然是部落贵族,但不脱离人民,体现了氏族社会瓦解时期部落人民的理想。

诗中写火龙发怒是因为一名犯罪的奴隶逃避法律,恰巧躲进龙窟,偷了一个金杯而引起的。奴隶把金杯献给主人(贝奥武甫的臣属),赎了罪。奴主又将金杯献给贝奥武甫。从这福州和现实交织而成的情节中,可以看出奴隶同氏族贵族的关系,以及当时法律的一斑。

诗中常用对比、对话和插语等方法,突出主人公英勇正直的性格。关于巨妖格伦德尔敌视人间欢乐、巨妖之母所住的水底魔窟、火龙失宝以后的焦急、忿怒等场景的描写,也是这部史诗的精彩部分。诗人写道:“当龙醒来,斗争又重新燃起。它嗅嗅岩石,勇猛的心发现了敌人的脚印。……宝物的守卫者沿着地面一路搜寻,贪婪地想发现在他睡眠时欺侮他的那个人。龙心中燃烧着凶猛的烈火,它围绕着墓墩转来转去。荒野里,杳无人迹。……它强烈要求战斗。它又沿着墓穴,看看那被盗的宝藏。忿怒在心中沸腾,它焦急地等待着黑夜的来临。”诗中还描写了部落贵族生活如宴会、说唱,以及信仰、神话,都极生动。史诗的结构比较集中精炼。它用头韵体写成,使用一种特殊的形象比喻(同义语),如称大海为“鲸鱼之路”,兵士为“拿盾牌的人”,酋长为“宝物的守卫者”等。这些是北欧史诗共有的特点。这部史诗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基督教思想的影响,如把氏族社会的命运观念同上帝的概念混同起来,把格伦德尔称为该隐的族类等。 日耳曼人的史诗《希尔德布兰特之歌》残存六十八行,流传于八世纪,手抄本属于九世纪,叙述民族大迁移末期随东哥特国王狄特里希出征的希尔德布兰特在三十年后返回故乡、在边境上和他的儿子战斗的故事。父亲认出了儿子,赠给他一个金环。儿子拒绝这个“异族人”的赠品,为了保持日耳曼战士的荣誉,向父亲挑战,父亲也只好应战,残稿在描写激烈的战斗处中断了。这一片段着重刻画了日耳曼人刚强勇敢的性格。诗中对话富有戏剧性。这是仅有的一首用古德语写成的日耳曼英雄诗歌。

反映欧洲氏族社会末期生活的文学以冰岛为最丰富。最初,挪威的“海盗”和农民于九世纪后半期到十世纪初叶开始定居于冰岛。当时他们还处于原始公社解体阶段。居民中有自由人,有奴隶;在自由人中,氏族贵族掌握立法和司法大权,形成贵族共和国,贵族军事民主持续了很久。十二世纪初,封建关系逐渐形成。九、十世纪之交,爱尔兰基督徒也定居冰岛,至十二世纪氏族贵族同教会合流,他们占有土地日广,到十四、五世纪进入封建全盛时期。

最早从挪威迁来的定居者带来了古代北欧的神话和英雄传说,形成独特的冰岛文学,从形式上它可以分成诗歌和散文两种。冰岛诗歌绝大部分(30首)收在诗集“埃达”里边。这些口头诗歌约在十二世纪写定,十七世纪发现的唯一留存的手抄本大约是十三世纪写的。“埃达”中的诗歌可以分为三类:神话诗、教谕诗和英雄史诗。 神话诗的代表作为《佛卢斯泡》,又名《女法师的预言》(10世纪末),纪录了有关世界的创造、毁灭和再生的传说,也描绘了氏族制末期的社会矛盾。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指出:这首诗写成于海盗时代,当时氏族社会已趋瓦解,所以它写的是诸神的没落和世界的毁灭、大灾难到来以前的普遍堕落和道德败坏:

弟兄们彼此

相互杀害,

姐妹们的儿子

相互残杀;

世界在痛苦中,

*乱风靡;

枪的时代,刀的时代,

盾牌被砍裂;

风暴的时代,饿狼的时代,

世界将要覆灭。

大地在吼叫,

女巨人在飞;

人们彼此

相互陷害。

同时,从这段诗中也可以看出母权制的残余尚未消失。“姐妹们的儿子相互残杀”指的就是在母权制下,母系关系被看成是血缘关系,比之父系关系更为密切和神圣。

另一方面,诗人也表现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她看见一座殿堂,

比太阳还美丽,

顶上铺着黄金,

底座是宝石;

许多有道德的人

将住在这里,

永远享受着

无上的幸福。 另一首代表作《洛卡森那》,又名《洛奇的吵骂》,写被压迫的神洛奇嘲骂主神奥丁,反映出氏族社会的信仰随着氏族社会的衰落而消失;同时奥丁是氏族贵族所信奉的神,对他的批评也反映了贵族和平民的矛盾。这首诗富有戏剧性,它的佚名作者被称为北欧的阿里斯托芬。

教谕诗的内容和观点驳杂。在代表作《豪玛冒尔》(《天帝之歌》)中,有的段落体现农民追求小康生活的愿望;有的表达氏族领袖的理想;有的反映氏族的集体观念;另外一些是具有警告或诫谕性质的诗。

“埃达”中的英雄史诗都很短,有的残缺不全。其中主要诗篇以佛尔松族的传说为中心,这一传说在“萨迦”和《尼伯龙根之歌》中叙述得更完整,但在“埃达”里,这个传说的每个片段都具有独立性,可作为歌唱的单位,并更多地保存了氏族社会的面貌。

冰岛散文叙事文学称为“萨迦”,意为“话语”。这类作品数量很多,包括历史、英雄传说、王朝史话、家族史话,写成于十二、三世纪,也有属于十四世纪的,但大都反映氏族社会生活。其中对后来欧洲文艺影响较大的是《佛尔松萨迦》,写佛尔松家族和纠奇家族传说。中心故事写佛尔松族的英雄西古尔德杀龙得宝,遗弃了未婚妻布仑希尔特,娶了纠奇族女子古德伦,布仑希尔特嫁给古德伦的哥哥巩纳尔,并嗾使他杀死西古尔德。西古尔德死后,布仑希尔特的哥哥匈奴王阿提拉觊觎纠奇族宝物,强娶了古德伦,并杀死巩纳尔。古德伦为哥哥报仇,杀死第二个丈夫匈奴王和他的儿子,然后自杀。这部“萨迦”保留了这一传说的许多氏族社会特点。黄金宝物在当时象征权力和权力带来的灾难,得到宝物的人必然遭到灾难。灾难在这里又被理解为命运,因此灾难来临之前总有预言、梦兆,以说明其不可避免。这就使“萨迦”充满了悲剧气氛。作者又突出人与人之间的背信弃义的行为,反映出氏族社会末期的情况。在复仇问题上,古德伦的丈夫被自己的兄弟们杀死,她不向他们报仇,而仅仅表示哀痛,但匈奴王杀死她的兄弟,她立即报仇,这说明血缘关系重于夫妇关系。 芬兰人民史诗《卡勒瓦拉》(又名《英雄国》)也是中古欧洲著名的史诗之一,它既不同于日耳曼人和北欧的史诗,也不同于法国和西班牙的史诗。它具有芬兰民族的特点。这部巨著是芬兰人民在长期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从七世纪末、八世纪初起,芬兰人民中就流传着各种有关本民族的古代神话和传说,一般都是歌谣形式,有些是十二世纪瑞典人把基督教传入以后的产物。到了十九世纪,芬兰医生艾里阿斯隆洛特(1802-1884)长期深入民间,收集了大量的歌谣,编成一部完整的史诗,题名《卡勒瓦拉》,于一八三五年出版。此后他又继续收集补充,一八四九年出版了史诗的最后定本,包括五十支歌曲,二二七九五行诗句。

《卡勒瓦拉》以争夺“三宝”的故事为核心,描写了卡勒瓦拉的英雄们和北方黑暗国波赫尤拉之间的斗争。三宝指的是一座能自动制造谷物、盐和金币的神磨。这部史诗虽有神话因素,但以直接具体地描摹现实的生活和人物为其特色,反映了芬兰人民在氏族制度瓦解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意识。史诗不仅写了氏族之间的斗争,氏族制瓦解时期的种种社会现象,而且还有许多日常生活和风习的细致描述,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这部史诗形成于基督教思想统治时期,但是仍然保留着芬兰人民原有的多神教信仰,只有在少数歌谣中可以看到基督教的影响(如结尾部分关于圣母的故事)。诗中有关于宇宙的创造、铁的发明、天时气候、耕作酿造等传说,也包括一些咒语。这些都反映了人民对于自然的朴素认识和征服自然的斗争和愿望。“三宝”本身也表达了人民对于繁荣富裕的理想。

史诗成功地描绘了两个人民英雄的形象,他们都是人民的战士和劳动能手,为了卡勒瓦拉人民的光明幸福,他们和波赫尤拉凶暴贪婪的女族长娄希进行了艰巨的斗争。诗中的主要英雄是享有极高威望的老歌手万奈摩宁,他的歌曲能感动神人鸟兽,同时他又是能耕作善渔猎的农民。他懂得各种咒语,具有无比的智慧和勇敢精神,在争夺“三宝”的战斗中建立了丰功伟绩。另一个重要英雄是铁匠伊尔玛利宁,他沉默寡言,埋头工作,锻造出各种工具、武器和艺术品,“三宝”就是他的伟大创造。除了这两个英雄以外,活泼轻率的青年战士勒明盖宁也是夺取“三宝”战斗中的重要人物。史诗歌颂了创造性劳动和英雄们为人民幸福而进行的斗争。

这部史诗全部都用四音步扬抑格头韵体写成,经常运用重复的诗句和夸张的手法,具有人民诗歌的特点。它对芬兰民族文学和民族语言起过巨大作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320804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2-09
下一篇2024-02-09

随机推荐

  • 怎样鉴别我买的妮维雅是不是真的呀

    妮维雅是一款非常受欢迎的护肤品牌,市场上也存在一些假冒伪劣产品。为了确保你购买到的妮维雅是真正的正品,请你多角度进行鉴别。我们可以从包装上入手。正品妮维雅的包装通常具有高质感,印刷清晰,无模糊或拼写错误。包装盒上会有具体的产品信息,如成分、

    2024-04-15
    48300
  • 妮维雅晶纯焕亮和晶纯皙白区别

    妮维雅晶纯焕亮和晶纯皙白系列在功效上有以下区别: 晶纯焕亮系列。主要功效是去黄提亮,它适用于肌肤暗沉,肤色不均,以及熬夜疲劳的肌肤,因此,如果你是因为经常熬夜导致的肌肤暗沉,使用妮维雅晶纯焕亮系列可能会有很好的效果。 晶纯皙白系列。主要功效

    2024-04-15
    42400
  • 香奈儿香水辨别真假的方法

    1、不管是正版标准装还是正版小样,在香水瓶底大都有一张透名塑料纸,上有这款香水的品名,规格和产地的介绍(也有的是直接将产地刻印在瓶底)。假香水没有这张纸,也没有刻纹。这是第一个可以用来辩别真假香水的方法。2、正版香水的瓶底和外包装盒底都有统

    2024-04-15
    37400
  • 妮维雅美白身体乳需要避光吗

    需要。根据查询妮维雅官网得知,妮维雅身体乳中的成分会因为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而失去活性,影响保湿效果和质量,所以需要避光存储,正确存储方式是放在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妮维雅(NIVEA)德国拜尔斯道夫公司所有的大型全球护肤品与身

    2024-04-15
    47200
  • 欧珀莱不同系列的使用方法

    欧珀莱时光锁紧致塑颜系列使用方法:一、时光锁紧致塑颜洁面膏打湿面部后,取适量洁面膏于掌心,加少量清水或温水打出丰富泡沫。用泡沫包住面部,轻柔地洗净。充分冲洗干净,以免留有残余。二、时光锁紧致塑颜柔肤水早晚洁面后,取适量柔肤水于美肤棉上,将美

    2024-04-15
    31500
  • 精华露,精华凝露有什么区别

    精华露,精华凝露没有区别,两者意思相同,即精华素。精华素是用于脸部的护肤品中的一种,含有较珍贵的功效成分,如植物提取物、神经酰胺、角鲨烷等,它的作用有防衰老、抗皱、保湿、美白、去斑等等。精华素通常使用在护肤水之后,乳液或面霜之前。由于精华液

    2024-04-15
    35900
  • 飞机化妆品能单独托运吗 飞机化妆品能单独托运吗吗

    1、飞机化妆品能单独托运;2、托运对于化妆品并没有过于严格的要求,只要将化妆品重量控制在规定的数值内即可放心托运。另外易燃易爆的啫喱或发胶等类型的洗护用品不能托运,所以坐飞机外出不要携带这类化妆品。3

    2024-04-15
    356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