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的居民是由北非的土著居民和来自西亚的塞姆人融合形成的,公元前4千年后半期,逐渐形成了国家,至前343年为止,共经历了前王朝、早王朝、古王国、第一中间期、中王国、第二中间期、新王国、第三中间期、后王朝9个时期31个王朝的统治。
将上古埃及史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1.前王朝时期(金石并用时期,约公元前4500—3100年)
1涅伽达文化Ⅰ时期:又称阿姆拉特时期,约公元前4000—前3500年
2涅伽达文化Ⅱ时期:又称格尔塞时期,约公元前3500—前3100年
2.早王朝时期(1—2王朝,约公元前3100—2680年)
1埃及第一王朝:公元前3200年~2850年。从美尼斯到卡,共有八位法老。
2埃及第二王朝:公元前2850~2686年。从霍特普司克摩伊(Hotepseknemoui)到卡斯克摩,共有六位法老
3.古王国时期(3—6王朝,约公元前2686—2181年)
1埃及第三王朝:公元前2686~前2613年。从纳特里克特—吉塞(Neteriknet-Djeser)到胡尼(Houni),共有五位国王。
2埃及第四王朝:公元前2613~前2494年。从斯内夫卢(Snefrou)到斯克普斯卡夫(Skepseskaf),共有六或七位法老。
3埃及第五王朝:“太阳崇拜意识”迅速发展,在沙卡拉的乌尼斯金字塔墙上刻著著名的金字塔铭文。
4埃及第六王朝:公元前2345~前2181年。从泰蒂(Teti)一世到女王尼托克里斯(Nitocris),共七位国王包括佩比一世和活了上百岁的佩比(Pepi)二世。
4.第一中间期(7—10王朝,约公元前2181—2040年)
1埃及第七王朝:只统治了七十天。
2埃及第八王朝:公元前2181~前2130年。共有八到二十七位法老,但名字无文献可查。
3埃及第九王朝:第九王朝由赫拉克利奥坡里斯的19王组成,统治了409年。
4埃及第十王朝:北方公元前2130~前2040年。共有六位法老,有三位名叫凯蒂。
5埃及第十一王朝:南方公元前2130~前2040年。共有三位法老。
5.中王国时期(11—12王朝,约公元前2040—1786年)
1埃及第十一王朝末期:公元前2060~前2000年。三位蒙图霍特普法老,第一位在公元前约2040年统一埃及。
2埃及第十二王朝:公元前2000~前1786年。七位法老名阿门埃玛特(Amenhemat)或塞索斯特里斯,最后一位统治者是女王塞贝克内菲卢雷
3埃及第十三王朝:公元前1786~前1674年。约有四十位法老,其中有几位名叫塞贝霍特普。
4埃及第十四王朝:
6.第二中间期(13—17王朝,约公元前1786—1567年)
1埃及第十五王朝:希克索斯人最初所建立的王朝。
2埃及第十六王朝:公元前1674~前1567年。第十六王朝被称为“小西索克”王朝
3埃及第十七王朝:公元前1674~前1567年。
7.新王国时期(18—20王朝,约公元前1567—1085年)
1埃及第十八王朝:公元前1567~前1320年。从阿赫莫西斯(Ahmosis)到霍朗赫布,共有十四位君主,其中有四位图特摩斯,四位阿门诺菲斯。王后阿谢普苏特(Hatshepset)、阿肯纳吞(Akhenaton)和图坦卡蒙,都属于本王朝。
2埃及第十九王朝:公元前1320~前1200年。九位拉美西斯王族法老,包括拉美西斯一世、二世和塞蒂一世、二世。
3埃及第二十王朝:公元前1200~前1085年。十位君主,除了第一位名叫赛特纳克特(Sethnakht)之外,其余都叫拉美西斯。(Ramesess)
8.第三中间期(21—25王朝,公元前1085~前715年)
1埃及第二十一王朝:公元前1085~前945年。在塔尼斯统治的有斯门代斯(Smendes),普苏赛奈斯一世和二世。在底比斯统治的有埃里霍斯(Herihor)和皮纳杰姆。
2埃及第二十二王朝:这时期经济繁荣。
3埃及第二十三王朝:统治了约300年。
4埃及第二十四王朝:这时期文化繁盛,出现了埃及神话。
5埃及第二十五王朝:统治了200年左右。
9.后王朝时期(26—31王朝,约公元前715—332年)
1埃及第二十六王朝:有一百四十年的统治时期。
2埃及第二十七王朝:有二百三十年统治时间。
3埃及第二十八王朝:有一百一十年统治时间。
4埃及第二十九王朝:有126年统治时期。
5埃及第三十王朝:188年,这时期埃及达到鼎盛时期。
6埃及第三十一王朝:共165年统治时期,经济繁荣,但埃及人注重保守文化,所以开始衰落。
10.外族统治时期(公元前332—公元642年)
1托勒密王朝(公元前332年-公元前30年)
2罗马统治时期(公元前30年-公元640年)
3阿拉伯人统治时期(公元640年-1517年)埃及开始阿拉伯化,至12世纪,延绵数千年的古埃及文明被阿拉伯文明取代。
从第1到第4时期,是奴隶制国家形成和统一王朝出现的时期,第5至第7时期是统一王国重建和帝国时期,第8至第9时期是埃及奴隶制国家衰落和陷于外族统治下的时期。
日本与那国岛海域遗迹
被称作“天然之城”的日本与那国岛
半个世纪前,在日本琉球群岛的与那国岛(Yonaguni)南端,潜水员们在海底潜水时发现了人造建筑物的遗迹,包含被珊瑚覆盖的方形结构物、巨大带棱角的平台、以及如街道、楼梯及拱门状的建筑等。
这可说是一座像是祭坛之类的古城遗迹,其范围东西长约200公尺,南北宽约140公尺,最高处约达26公尺。
日本琉球群岛的与那国岛海底遗迹中带有平整、呈直角的阶梯建筑与那国岛海底遗迹中筑有阶梯的巨大平台。
一九八六年,当地的潜水员将这座海底城命名为「海底遗迹潜水观光区」,经过报导之后引起了世人的注意。
其后琉球大学成立「海底考古调查队」开始长达八年的调查,包含在石桓岛东南至东西方沿岸的海底,又陆续发现各种石砌建筑、柱穴、人头雕像、拱门、石器及几何图形的海龟雕塑等。
另外还发现「+」、「V」等形状的线刻文字,与一个直径76公分长的牛只形状的石头雕刻。
处往下看,遗迹的四周围有市街、农地,最大的一处遗迹全长100公尺、高25公尺,由巨大的岩石所筑成。
据琉球大学「海底考古调查队」以计算机合成方式绘制的立体图显示,该遗迹可能是古文明居民聚会祭拜的神庙。
神殿北面有二个半圆形的柱穴,考古学家认为是举行仪式前沐浴之处,而神殿东方有拱形城门,城门附近有两块重叠巨石,上方留有长方形人工雕孔,据推测应为经过加工而成的城堡的基石。
巨石构成的遗址的立体图
此外也在与那国岛东南海岸著名的「立神岩」下方海底,发现高达数公尺的人头雕像,其五官及脸孔清晰可辨。
稍后在附近的「石碑岩」巨石上,发现了一些无法解读的类似文字的雕刻痕迹。
与那国岛海底高达数公尺的人头雕像长度超过十公尺的「石碑岩」上面发现无法解读的,类似文字的雕刻痕迹。
琉球大学地质地球科学系木村政昭(Kimura
Masaaki)教授在一九九九年九月接受访问时,表示遗迹以目测即可清楚的辨识是由人工完成的组合。
各种证据都显示遗迹的确是人造的,包含四周街道的分布,以及阶梯呈直角状的平坦接面,石块上圆形的孔穴极似以石柱插入后遗留的痕迹等。
而人造物及象形文字的发现,更证实与那国岛南方的海底遗迹,确实是人类文明的遗址。
美国波士顿大学修奇(Robert
Schoch)教授潜水考察遗迹后表示,这一系列由一公尺高的石块组成的巨大台阶,应是一种阶梯式金字塔。
虽然可以假设石块破裂后经由水的自然腐蚀可以产生这样的结构,但他从未发现有什么过程可以产生这样锋利的阶梯断面。
伦敦大学的考古学家摩尔(Jim
Mower)说如果这个遗址确实为人造的,建造者至少有如美索不达米亚及印度河古文明的文明水平。
东京大学海洋研究所石井辉秋(Teruaki
Ishii)助理教授指出,这个海域所在的陆地露出地面的时间,至少是万年前最后一次冰河期的事。
而以现代科学的认识来看,万年前的人类还处于原始人追着野兽跑的石器时代,根本没有能力建造这种建筑物。
有人认为这很可能是一个不为人知的人类文明留下的证据。
我们不禁要问:是否真有繁荣先进的古代文明?日本的海底遗迹是一个特例吗?
匪夷所思的海底金字塔
与那岛海底金字塔
除了与那国岛南部之外,在与那国岛最西端的西崎海域也有重大的发现。
一九九○年潜水人员在西崎海域海底,发现了一个以岩石堆砌的庞大金字塔。
这个金字塔型结构宽一八三公尺、高二七ܧ四三公尺,由长方形的巨石构成,总共有五层。
而大金字塔附近还发现几座小的石墩,形状类似于大金字塔,是由石板拼成阶梯状的袖珍金字塔,宽约十公尺、高二公尺。
参与研究的琉球大学地质学家判断这个建筑是人工产品,并非自然产物,否则应该有经过腐蚀而成的碎片聚集其上,但是完全没有找到这样的石块碎片。
此外金字塔周围有类似街道环绕的遗迹,也显示这不是大自然产生的。
美国波士顿大学地质学者潜水考察后也表示,这一系列由一公尺高的石块组成的巨大台阶,应是一种阶梯式金字塔。
虽然可以假设石块破裂后经由水的自然腐蚀可以产生这样的结构,但他从未发现什么过程可以产生这样锋利的阶梯断面。
伦敦大学的考古学家则表示建造者至少有如美索不达米亚及印度河古文明的文明水准。
据东京大学地质学教授指出,这个海域所在的陆地露出地面的时间,至少是万年前最后一次冰河期的事。
而以现代科学的认识来看,万年前的人类还处于原始人追着野兽跑的石器时代,根本没有能力建造这种金字塔型建筑物。
有人认为这很可能是一个不为人知的人类文明留下的证据。
我们不禁要问:是否真有繁荣先进的古代文明?而日本的海底遗迹难道是一个特例吗?
神秘的台湾澎湖虎井、东吉屿海底古城墙
海底延伸出的古城墙
据台湾古籍《澎湖县志》中的描述,从虎井高处俯视可以看到海底有一片绵延的城墙,当时文人称之为「虎井澄渊」。
一九八二年,国内资深潜水人谢新曦找到了澎湖虎井古沉城正确的位置,引起考古人士的关切。
这座古墙遗址呈十字形形状,以指北针测量呈九十度,为不偏不倚的南北、东西走向。
主体为玄武岩构成,表面长满海草,东西向总长约160公尺、南北向总长约180公尺,城墙厚度上端约15公尺,底部约25公尺,有些部分被侵蚀而呈凹凸不平,但搭建城墙的岩石块接缝极为平整。
在北部另有呈圆盘形的构造物,外墙直径约20公尺,内墙则约15公尺。
有学者认为古城墙只是桶盘、虎井特殊柱状玄武岩节理地形,一直延伸入海,形成沉城假象。
但据地质学家研究表示,自然的岩石若形如城墙,应该是全部连续的,若是人造的话会有中断处;另外若城墙很直,长度又很长,人造的可能性极高。
根据研究结果显示,堆成沉城城墙的玄武岩,每块岩石大小相当一致、角度垂直、石头缝隙间又有填充物;此外城墙凹口呈十字形,且接砌面平整,非常符合人造建筑的标准。
以《上帝的指纹》一书闻名全球的英国作家汉卡克(Graham
Hancock),偕其夫人在二○○一年八月间会同中、日人员潜水探勘后,说明海底古城墙石块堆砌的方式,明显与玄武岩自然节理不同,应为人工堆砌。
他指出「虎井古城墙方位正好是东西走向和南北走向,表现出人造建筑讲究方位的特色」;另外搭建城墙的一块块大石头,表面很平滑,接缝处平整的程度「可以将刀子插入」,因此他认为城墙为人造工事而非自然力量所能形成。
汉卡克并表示,当今的人类文明历史有一个既定的主流模式,但是这个主流的模式却无法解释这些持续大量出现的考古发现,为何共同有着「史前文明」的影子?事实上,人类史上有很多失落的部分是现代历史还无法告诉我们的,而这些失落的线索,很可能就如同澎湖虎井古沉城一样埋在海底,深 类文明兴衰的秘密。
除了虎井留有未知的人类文明的遗迹外,二○○二年中华水下考古学会(当时为筹备会)召集人谢新曦宣布,他与一群摄影、历史、文化等十多名专业人士在中山大学海洋环境学系副教授田文敏协助下,利用水下声纳扫瞄辅助,于东吉屿西北水深25至30公尺处发现一处百米长古石墙。
这处古石墙平均高度1公尺、宽度50公分,呈东西走向。
依声纳扫描数据显示,同样的石墙有四到五道,墙面的小凹洞中还夹杂着小卵石。
谢新曦指出,由墙面外形及周遭海床分析,应该是人为堆砌的石墙。
印度外海发现近万年古城遗址
二○○一年,印度国家海洋科技研究所的海洋学者,在印度西部外海坎贝湾(Gulf of
Cambay)进行检测水质污染程度研究时,意外在水下120英尺处,发现两座距今至少九千五百年的古城遗址,科学家认为古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可能因此大幅改写。
这两座遗址位于印度西部古杰拉特(Gujarat)外海40公里处,从其地质结构推断,古城为范围广达9公里的大型聚落遗址,其中包括一座防御碉堡,以及一处和现代奥运比赛规格游泳池大小差不多的公共浴池。
经过对其中发掘到的陶器、木雕、骨骼及骷髅的残片进行初步测试,推定其中两件残片的年代为公元前七千五百年。
另外从遗址中还发掘出类似建材的物品。
出土古物中有一片布满铭刻的大石板,正由学者研究其铭刻是否为迄今发现的最古老书写形式。
有些专家认为,这项发现对文明历史需要大幅修正提供了确凿证据,研究古文明十多年的汉卡克到遗址实地考察,他说,从声纳扫描显示的古城基础来看,其建筑可能有三层楼高,围墙长达400英尺,而且有高度的几何特性。
英国杜兰大学的考古学者堪耐特说,如果印度的新发现属实,过去的文明历史理论需要全盘检讨。
巴哈马海底遗迹
一九五八年,美国动物学家范伦坦博士(Dr J Manson Valentine)在大西洋巴哈马群岛进行海底观测研究时,意外发现群岛附近的海底有一些奇特的建筑。
这些建筑呈特殊的几何图形,也有的为笔直线条绵延数海哩。
一九六八年,范伦坦博士在巴哈马群岛的北比密尼群岛附近海域又发现巨大的丁字形结构石墙,长达450公尺,并有两个分支与主墙形成直角,并且石墙是由每块超过1立方公尺的巨大石块所砌成。
随后更发现结构更复杂的平台、道路及类似码头的建筑结构,还有一座双翼的栈桥,整个建筑遗址呈现出类似港口的分布。
古巴水域发现的古城遗址
据二○○一年十二月七日BBC报导,加拿大ADC探测公司在古巴西海岸作业时,利用复杂的声纳设备,在水下650公尺深处,发现了一座可能被大海淹没几千年的古代城市遗址。
探勘人员是在二○○○年第一次发现了这座水下城市。
当时,他们使用的扫描设备扫描出了一些具有对称排列的石头结构,很像一个城市的规划。
七月时研究人员带着先进的能进行摄影的水下探测装备重新来到这一地点。
水下摄影得到的图像证实了这一海域的确存在着一个巨大的平滑石头群。
从外表看来,这些石头像是经过切割的花岗岩,呈现金字塔状及环状等造型。
古巴著名的地理学家埃特雷迪(Manuel
Iturralde)随后也加入了这项工程,并在哈瓦那的一个国际会议上介绍他的发现。
虽然未提到消失的城市与古文明,但他说「还没有一个解释可以说清楚那些建造物」,「我们必须时时准备接受一些料想不到的东西,接受那些不是在现有框架中的东西、或是现有知识无法告诉我们的东西。
这也就是这次调查的另一个挑战。
」
百慕达海域
百慕达海域的特殊发现
此外,欧洲科学家在著名的百慕达三角洲海底探测时,也发现百慕达海底耸立着一座无人知晓的巨型金字塔,金字塔边长300公尺、高200公尺。
塔上有两个明显为人工建造的巨洞,海水急速从这两个巨洞流过,形成巨大旋涡,使四周一带水域波涛汹涌,海面雾气腾腾。
而要推算这座海底金字塔建造的时间相当困难,但已知这一带陆地沉入海底的时间至少在数万年前。
埃及赫拉克利翁古城和东坎诺帕斯古城
被称为“泥沙之城”的埃及赫拉克利翁古城和东坎诺帕斯古城。
在埃及北海岸尼罗河入海口,那里曾经存在两大闻名于世的古城,它们以繁华富有和规模宏大而著称。
它们分别是赫拉克利翁古城和东坎诺帕斯古城。
如今,它们都已被淹没于海水之中。
公元前大约500年左右,赫拉克利翁和东坎诺帕斯曾经是埃及繁华的贸易中心,是希腊船舶沿着尼罗河进入埃及的重要咽喉要道。
此外,它们还是重要的宗教中心,那里的神殿每年吸引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信徒前来朝圣。
然而,一直到最近,我们所知道的这些都来自于一些古代文字的记载。
据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公元前五世纪时所著的一本书中描述,这两座城市似乎是爱琴海上的两个岛屿。
根据这些线索,法国考古学家弗兰克-高迪奥开始在尼罗河三角洲以西数公里外的阿布齐尔海湾进行搜寻。
然而,直到2000年前他在阿布齐尔海湾仍是一无所获。
2000年,高迪奥宣称他在7米深的海水中发现了两处遗址,包括残墙、倒塌的庙宇、栏杆和雕塑等。
第一处遗址大概位于距离现在海岸线1。
6公里处。
在随后的挖掘中,高迪奥的考古团队还发现了公元前600年的钱币、护身符和珠宝首饰等。
考古学家从一块石板上的文字中了解到,这座城市名称为赫拉克利翁。
石板上刻着当时的税务法令,最后签署者为奈科坦尼布一世。
奈科坦尼布一世曾经是公元前380年到362年间的埃及统治者。
考古团队还确认了两座庙宇,庙宇里分别供奉着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赫拉克利斯和埃及主神阿门。
就在就在赫拉克利斯神庙北方,潜水者还发现了许多青铜器。
考古学家认为,这些青铜器可能主要用于祭祀。
第二处遗址发现于数公里之外,考古学家认定它为东坎诺帕斯古城遗址。
两座古城由运河和灌溉渠以及现已经不存在的一条尼罗河支流相连。
两座城市均建在河岸边的泥沙地上,没有任何固定的支撑和桩基。
每当尼罗河洪水泛滥之时,地基就会不断下沉,洪水也渐渐把古城淹没于水下。
牙买加皇家港口
被称作“海盗之都”的牙买加皇家港口。
在17世纪,牙买加皇家港口是加勒比海地区重要城市之一,它也因为海盗和 而臭名昭著。
皇家港口曾经被认为是“地球上最邪恶的城市”。
如今,这个邪恶城市已经被大海所吞没。
皇家港口大概位于牙买加金斯敦海湾的入口处,当地人口最高时达到1万人。
当地财富主要来自于海盗业。
海盗船和武装民船常常在大海上劫持从西班牙美洲殖民地返回欧洲的船只。
该城市的消失并不是因为道德上的堕落,而是因为它建立在一片沙洲之上,而且高出当时的海平面不足1米。
1692年,一场巨大的地震将该市震成一片废墟。
城市的三分之二沉入海湾,地震造成大约2000人死亡。
据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考古学家唐尼-汉米尔顿介绍,“当初建造在牢固地基上的建筑物如今仍然完好无损地坐落于海水中。”
数百年来,考古爱好者对这座水下城市一直充满了好奇,希望能够从中找到当初海盗们的传奇故事。
也许最具戏剧性的发现来自于20世纪60年代的一次探险,当时考古学家发现了一只怀表。
怀表指针精确地定格在上午11时43分,这个时间正是那次大地震发生的瞬间。
以色列亚特利特雅姆古村落
被称作“农业生产革命遗址”的以色列亚特利特雅姆古村落
在以色列海法附近的地中海海域中,距离岸边大约一公里的位置,那里沉没着一个古老的村庄。
这座古老的村庄如今在水下保持完好,大量的象鼻虫躲在村庄的粮仓中,人类的骨架平静地躺在各自的坟墓里,一个神秘的怪石圈仍然站立在那儿,就像当初刚刚被竖立时一样。
这个水下村庄就是亚特利特雅姆古村落。
亚特利特雅姆古村落大约存在于公元前7000年前,面积约为4万平方米,是目前已发现的最古老的沉没定居点。
那里没有规划完整的街道,因此考古学家将其定位为村庄,而不是城镇。
不过在这个古村落中,人们居住的是大型石头房屋,房屋中有铺砌的地板,家中有庭院、有壁炉,还有存储设施。
这个水下村落被淹没了长达9000年时间,直到1984年以色列海洋考古学家埃胡德-加利利首次发现它。
从1984年起,加利利每年冬天都会潜入水下对这个村落进行考察。
通过该村落,人们对新石器时代的人类生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加利利解释说,“从该村落遗址看,当时的人们正经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一次革命。”
从动物的遗骨看,亚特利特雅姆村民不仅仅会捕猎野生动物,同时还会畜养绵羊、山羊、猪、狗和牛等家畜。
在农业方面,他们还会种植小麦、大麦、扁豆和亚麻等。
在渔业方面,他们已经学会了使用鱼钩,而且从鱼骨分析可以看出,他们还会存储鱼类并进行交易。
他们不仅仅会使用鱼钩钓鱼,还会潜入水中捕捞。
因此,考古学家在对一些坟墓中男性骨骼进行分析后发现,这些男性村民都由于长期在冰冷的水中潜水而使耳部受损。
在村落中,最奇怪的事物就是那个由7块600多公斤重的巨石组成的圆圈。
加利利认为,“这个石圈和英国的巨石阵有些相似,但规模较小。”在圆圈中间,有一个淡水喷泉。
在附近一些石板上有一个个水杯状的标记。
考古学家们认为,这个怪石圈可能是用于求水仪式。
加利利认为,最后一个冰川期结束后,海平面仍在继续升高。
亚特利特雅姆村落最终被海水所侵蚀并淹没,村民被迫放弃他们的家园。
亚特兰蒂斯古城
被称作“传奇之城”的亚特兰蒂斯古城
关于亚特兰蒂斯古城的一切说法,都来自于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
公元前360年,柏拉图在一本著作中活灵活现地描述了关于亚特兰蒂斯古城的详细情况。
据柏拉图的描述,亚特兰蒂斯是一个岛国,大约存在于9000年前,面积比利比亚和小亚细亚合在一起还要大,与赫拉克利斯之柱遥遥相对。
此外,亚特兰蒂斯还是一个海上强国,人口众多,文明高度发达。
但是,后来该国慢慢变得贪婪和腐败。
它的军队曾征服过埃及和北非,后来却在雅典城下惨败于古希腊人之手。
接着岛上发生空前的自然灾难,整个岛国在一天一夜之间沉没于大海之中。
对于亚特兰蒂斯古城的沉没地,至今未能找到。
因此,它也引起了诸多神话猜测和相关考古研究,不过这些猜测和研究大多都依据柏拉图的著作。
德国物理学家雷纳-库内认为,亚特兰蒂斯古城应该位于西班牙南部海岸的某个地区,后来在公元前800到500年间被一场洪水冲毁。
通过卫星可以看到,在西班牙南部海岸的沼泽地里,有两个矩形结构的痕迹。
库内认为,这是亚特兰蒂斯古城中的一些庙宇遗迹。
瑞典地理学者埃尔林森认为,只有爱尔兰才符合柏拉图的描述。
2009年2月,有媒体报道称,网民利用谷歌地球服务,已经找到了“失落之城亚特兰蒂斯”的实际位置,即位于距非洲海岸960公里的大西洋海底中。
不过,谷歌公司发言人随后出面辟谣。
谷歌发言人表示,这种说法不具任何真实性,网民在谷歌地球上看到的疑似海底城市遗址网格线,只不过是海床数据采集船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划过的声呐线而已。
至此,关于“亚特兰蒂斯现身谷歌地球”的谣言不攻自破。
但是,这也让人们对这一传奇之城产生了更多的好奇与联想。
希腊帕夫洛彼特里
被称作“荷马时代港口”的希腊帕夫洛彼特里
当年,特洛伊战争中或是《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史诗中的勇士们登船远征的时候,他们或许就是从帕夫洛彼特里港口出发。
希腊帕夫洛彼特里市应该是已知最早沉没的城市。
英国南安普敦大学海洋地质学家尼古拉斯-弗莱明于1967年潜入该海域发现了这片古城遗址。
弗莱明认为,“帕夫洛彼特里最适合作为中转站。”
帕夫洛彼特里曾经是铜器时代最繁忙的港口之一,如今已沉没于希腊最南端的一个海湾里,遗址位于水面4米以下。
1968年,弗莱明在学生和卷尺的帮助下,对帕夫洛彼特里遗址进行了测量和研究。
他发现遗址上到处散落着公元前1600年到1100年的古希腊迈锡尼文明时期的破碎陶器。
然而,他并没有在遗址上发现码头或是港口的任何痕迹。
此后的30多年,人们对于帕夫洛彼特里并没有更多的认识。
直到2009年夏天,英国诺丁汉大学考古学家乔恩-享德森与希腊考古学家伊利亚斯-斯朋德利斯利用激光定位技术和声呐扫描技术对该遗址进行了细致的探测。
他们发现,帕夫洛彼特里遗址比1968年弗莱明所发现的规模要大得多。
此外,他们还发现了两块巨型石刻墓碑,一个大型会堂和一些至少是公元前2800年的陶器。
享德森认为,“所有这些都证明,帕夫洛彼特里市比以前想象得更重要。
它或许是古希腊拉哥尼亚王国的主要城市之一,可能有许多王室成员居住于此。”考古学家还认为,它可能还与荷马史诗中许多历险故事存在着重要联系。
弗莱明说,“这里极有可能是特洛伊战争中勇士们远征出发的港口,至少它应该是荷马时代一个重要的港口城市。”
此外,弗莱明还对该地区的海岸线进行了仔细的研究,试图找出帕夫洛彼特里市沉没于海底的原因。
他认为,最可能的解释就是地质构造运动。
该城市大约于公元前1100年被遗弃,但是这究竟是由一系列小地震所引起的还是因为一次灾难性事件所引起的,至今未有定论。
英国丹维奇市
被称作“海底教堂”的英国丹维奇市
在中世纪,丹维奇曾经是东英吉利的首府,也是当时英格兰十大城市之一。
丹维奇也曾是一个繁华的渔港城市。
然而,从建立一开始,丹维奇就命中注定必将被海水淹没。
丹维奇市建立在松软的水成岩地基之上,这种地基很容易被当地巨大的海浪所侵蚀。
1286年,丹维奇市遭受了第一次巨大的打击。
升高的潮水和巨大的海浪席卷了该市400多栋商店和住房。
从此以后,丹维奇市开始慢慢地被海水所破坏而沉入海底。
该市共有16座巨石造成的教堂,也在这一过程中逐渐消失,直到1919年最后一座教堂“万圣”教堂沉没。
由于当地潜水条件非常危险,因此此后五十多年都无人问冿这座曾经繁华的都市。
直到1971年,考古爱好者斯图亚特-培根才终于找到“万圣”教堂的塔楼。
如今,城市的一些残骸甚至都被海水冲刷得干干净净。
不过,在当地海床上还留下了许多巨石造成的教堂。
去年,培根和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地理学者大卫-
塞尔利用声呐技术又在海床上找到了另外两教堂,它们分别于15世纪和17世纪相继沉没于海底。
2009年6月,当地潜水爱好者从“圣彼德”教堂上采集了部分石头做成了教堂石雕。
今年7月,英国威塞克斯考古中心又利用声呐技术在海底淤泥中找到了另一座教堂。
塞尔计划明年继续利用声呐设备在附近海域中寻找更多的海底教堂。
当初繁华的丹维奇市如此已向内陆退化为一个小村庄。
对于那些沉没于海底永不见天日的中世纪教堂来说,“万圣”教堂的塔楼就是它们的海底墓碑。
传说中的Mu大陆文明
十九世纪末,英国上校James
Churchward于驻防印度期间,在一个极特殊的机缘下,由一位印度教古寺院的住持手中得到一块Naccal碑文,这是一种极为艰涩难懂的文字,上校费尽艰难终于在一位印度高僧的指点下,读出了一个伟大古文明的兴衰史。
一九二六年上校出版了关于Mu大陆文明的著作《遗失的大陆》,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称的「Mu大陆」的传奇故事。
Mu大陆的位置根据碑文上的记载位于现今的太平洋海域上,人类在Mu大陆上曾经发展出一个伟大繁荣的文明,创造出高度的文学、艺术、工艺、制造等文化。
当时居民拥有高度的建筑技术,能够建造大型建筑物、金字塔、石碑及城堡、道路等。
据说Mu大陆的首都和各都市中都铺有整齐的石板道路和运河,都城中的墙壁装饰着闪亮的金饰,所有人都过着奢华的生活。
Mu大陆居民也十分精于航海技术,航海足迹遍布各大洋,甚至发展出强大的殖民帝国,当时Mu大陆被称为「世界文化的屋顶」。
然而繁华的Mu大陆,却在突如其来的大灾难中瞬间消失于水平面下。
怵目惊心的惨剧首先来自于猛烈的火山爆发,引发了强烈的地震及狂暴的海啸,并不断引出新的火山爆裂。
最后在火山熔浆狂喷及地动山摇的地震下,地面像海浪般的跳动、火柱浓烟遮盖了天空,大地上的一切如倒塌的积木般往下陷落,火山熔岩及扑天盖地的海啸穿过其上,就在一瞬间,Mu大陆完全消失在太平洋下。
Mu大陆的事迹虽然可以视为一个传说故事,但我们如果愿意用另一个角度思考,可以发现人类文明经过毁灭后再重新发展的可能性的确是存在的。
古埃及第一中间时期第八王朝(公元前2152—前2134年)
古埃及第八王朝
第八王朝的情况与第七王朝类似,一样的模糊不清,曼尼托记载“第八王朝由孟菲斯的27王组成,他们统治了146年,另一个残片记载“第八王朝由孟菲斯的5王组成,他们统治了100年”,同样曼尼托没有留下一个王名。根据其他方面的考证,第八王朝可能有六位国王,统治时间大约在前2181年----2173年。
第八王朝有一位国王叫卡凯拉-伊比他在珀辟二世的不远处建造了一个小金字塔,而且没有完成。
第七王朝的9位国王中有4个即位名叫“尼斐尔卡拉”,第八王朝中有一个也叫这个名字,这很显然是模仿第六王朝尼斐尔卡拉-珀辟二世的名字,用意是强调自己继位的合法性。
第七、第八两个王朝虽然建都在孟菲斯,继承着第六王朝的传统,但是王权的势力范围也仅仅限于该州,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王朝早已经名存实亡了。
第八王朝建都于孟菲斯。它与第七王朝之间具体存在着什么样的沿袭关系也不清楚,有关这方面的考古尚未有进展,所以具体情况不详。以下的名字包括了第七和第八王朝的一些法老的名字,是否正确很值得商榷,现在权且罗列如下,只能作为一个参考:
德杰卡尔(Djedkare)
内弗尔卡拉一世(NeferkareⅠ)
内弗尔卡拉•内比
吉德卡拉舍迈
内弗尔卡拉•肯杜
迈伦霍尔
内弗尔卡敏•辛内弗尔卡
尼卡拉(Netrikare)
内弗尔卡拉•特雷鲁
内弗尔卡霍尔(Neferkahor)
内弗尔卡拉•佩皮森内布
内弗尔卡敏•安努
卡卡拉•伊比
内弗尔卡拉二世(NeferkareⅡ)
内弗尔卡霍尔•胡威海普
内弗利尔卡拉
资料:1《第一中间时期》(1st Intermediate Period),古埃及网(Ancient-egyptorg),2007年1月13日更新。 2 郭丹彤,《古代埃及第一中间期及其历史影响》,2006年3月24日更新
《图说天下——古埃及 法老的世界》
图说天下.世界历史系列 编委会编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从第七王朝开始,古埃及举国陷入一种四分五裂的混乱状态之中。各州州长拥兵自重,相继各自称王。他们效仿第五、六王朝国王们的做法,把地方神的名字放到自己的名字中,以期得到诸神的保护。他们不再受制于人,而成为独立王国的君主。当然他们也不满意自己的狭小领地,而一直进行着抢夺和厮杀。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第十王朝才告结束,史称“第一中间期”。
根据曼内索残篇23记载,第七王朝共有70个国王,总共统治了70天。当然,并不是一个国王一天的这种轮流执政,他们不过是统治时间上的重叠而已。而根据残篇24则是5个国王统治了75天。这5个国王也不是号令全国,实际上不过是孟斐斯地区的一个家族,以第七王朝的名义进行的统治而已。不管怎么说,这个王朝不过是个短命王朝罢了,短命得甚至没来得及留下什么历史事迹就结束了。
在古埃及三千年的历史中七十几天完全可以忽略掉。只是曼内索厚道,不忍心把他们从历史中抹去,我们也就遵从曼内索的提法,依旧保留了罢。
国家分裂以后,尼罗河流域大型的水利灌溉工程无人管理,以至于庄稼欠收,粮食匮乏,几百年来从未出现过的饥荒年景终于又重新出现了。一个叫《聂菲尔涅胡预言》的文卷这么描述当时的情况:“土地缩小,它的行政人员却很多;土地荒凉不毛,税却很重;只有很少的谷物,量斗却很大,而且量时总是满得上了尖。”
官逼民反,躺在马棚稻草堆上的奴隶们终于等来了自己出头的日子。根据史料记载,奴隶、农民、工匠等贫苦劳动人民,是起义的主力军。他们汇集到一起,占领王宫,捉拿国王,杀死奴隶主贵族,捣毁殿宇、神庙,焚烧档案税册,分掉仓库里的粮食。
“打土豪、分田地”的浪潮席卷了整个埃及,一时埃及境内倒也是气象万千。正如《聂菲尔涅胡预言》中说的那样:“大地像陶钧一样翻转了起来。”“没有武器的人(现在)变成占有武器者。人们(恭敬地)向以前鞠躬行礼的人鞠躬行礼。”“那最下面的人到了顶上,他的变动就像我的腹背的转动一样大。人们住在坟场上,穷人发了财……穷人吃着供祭的面包,仆役们在欢乐。希利奥波里州,这个众神的出生之地将不存在于世上。”
屋漏偏遭连绵雨,国内的动乱还没平息,西亚的贝督英人游牧部落又开始借机入侵。就连《祭司安虎同自己心灵的谈话》中也说:“我沉思着大地上所发生的事情,变化发生了。与往年不同了。一年比一年困难了。国内叛乱了。国家蒙受创痛。到处在忧伤。许多州和城市陷于悲痛之中。”
经过第七、八王朝的兼并,古埃及境内逐渐形成了两个中心。一个是中部埃及的赫拉克列奥波里,另外一个是南方的底比斯。赫拉克列奥波里最先建立了第九和第十王朝。第十王朝的国王阿赫托伊临死前,也像诸葛亮嘱咐弱智的刘阿斗那样,为他的儿子美利卡拉留了一份政治遗嘱。希望他能继承遗志,完成统一霸业。这就是著名的《对美利卡拉王的教训》。
为了让儿子在短时间内适应国王的职位,阿赫托伊在这份“国王速成手册”里,详细阐述了新国王应该采取的对内对外政策。他首先教导儿子对王权的理解不能局限于豪华的仪式和神赐给国王的超人的力量。他第一次提出了做国王应该为臣民服务的公仆观点。他谆谆教导儿子要注意正在兴起的平民阶层——涅杰斯(小人)的作用。要加强军队建设,给军人土地和财产,从物质上厚待为自己卖命的人。以及对奴隶起义和贵族反叛如何,对贝督英人如何,对底比斯如何如何等等政治主张。
阿赫托伊寄托在美利卡拉身上的希望最终化成了沧影,美利化卡拉在位时并无卓越功绩,他不仅眼睁睁地看着底比斯建立了第十一王朝,而且在此后的交锋中,屡战屡败。最终,赫拉克列奥波里的统治者把中部埃及和尼罗河三角洲拱手送给了第十一王朝的门图霍特普二世,也算为统一大业做了点贡献。
潜水员在现在水下的埃及古城赫拉克利翁发现了一座寺庙的遗迹。(©Christoph Gerigk/Hilti Foundation/Egypt Ministry of Antiquities)
潜水员游过赫拉克利翁(Heracleion),这座埃及古城现在已被淹没,他们发现了一批文物,包括一座寺庙的遗迹、黄金珠宝、硬币和一艘礼仪船的失踪部分,根据埃及文物部的说法,
赫拉克利翁以传说中的大力神命名,古代人认为他确实造访过这座城市,在当时是一座繁华的大都市。大约在公元前8世纪建造时,它坐落在尼罗河边,靠近地中海。克利奥帕特拉甚至被加冕在它的一个寺庙。然后,大约1500年前,它被洪水淹没,现在位于大约150英尺(45米)的水下。
自从考古学家在2000年发现它以来,赫拉克利翁(也被称为Thonis)慢慢地揭示了它的古老秘密。据希腊文化部报道,在最近两个月的发掘中,考古学家们很高兴地发现了一座大型神庙的遗迹,包括它的石柱,以及一座希腊小型神庙的残骸,这座神庙被埋在海底3英尺(1米)深的沉积物下。照片:埃及金字塔旁埋葬的青少年骨架
埃及和欧洲考古学家的发掘团队由19年前发现赫拉克利翁的水下考古学家弗朗克·戈迪奥率领。研究小组共同使用了一种扫描工具,可以传输躺在海底的文物和埋在海底的文物的图像。
一个在水下发现的金耳环。(Christoph Gerigk/Hilti Foundation/埃及文物部)
扫描工具显示了一艘船的一部分。在过去的发掘中,考古学家发现了75艘船只,尽管并非所有船只都是完整的。文物部在一份声明中说,这一新发现是61号船的失踪部分,很可能是用于仪式目的,
这也不是一艘小船。当考古学家把61号船拼凑在一起时,它长43英尺,宽16英尺(13米乘5米)。
船上有一些小珍宝——青铜和黄金的硬币,还有珠宝。赫拉克利翁发现的铜币可追溯到公元前283年至246年统治的托勒密二世时期。考古队还发现了公元前3、4世纪的陶器,该部指出,
是在水下挖掘过程中发现的钱币之一。(Christoph Gerigk/Hilti Foundation/Egypt Ministry of Antiquities)
团队还查看了卡诺普斯的水下遗址,它和赫拉克利翁一样,位于亚历山大阿布齐尔湾。在卡诺普斯,考古学家发现了一个古老的建筑群,将城市的足迹向南延伸了约06英里(1公里),该部说,
卡诺普斯还保存着其他的宝藏;考古学家发现了一个古代港口,托勒密和拜占庭时期的硬币,托勒密时期的戒指和耳环。所有这些文物表明,卡诺普斯是一个繁忙的城市从公元前4世纪到 时代。
7惊人的考古发现从埃及照片:保存精美的古墓发现在塞加拉照片:在瓦迪埃尔胡迪发现,古埃及定居点最初发表在现场科学。
法老是古埃及国王的尊称,也是一个神秘的名字,它是埃及语的希伯来文音译,其象形文字写作,意为大房屋,在古王国时代(约前2686~前2181)仅指王宫,并不涉及国王本身。新王国第十八王朝图特摩斯三世起,开始用于国王自身,并逐渐演变成对国王的一种尊称。第二十二王朝(前945~前730)以后,成为国王的正式头衔。
埃及的第一位国王是阿哈—美尼斯,他是古埃及第一王朝的建立者,是古埃及国家统一的奠基者。据史料记载,大约在公元前3100 年,美尼斯征服了埃及。美尼斯统一了上、下埃及之后,为稳固统治,他采取了较灵活的统治策略。针对上埃及、下埃及地区不同的经济发展状况,在上述两个地区分别设立了国库,实行各自独立的财政管理。同时,在美尼斯统治时期,上埃及、下埃及分别保留着自己的宗教中心,设立圣城。 美尼斯分别在上埃及、下埃及加冕,称自己是“上下埃及之王”。
埃及的第一位法老是拉美西斯二世,在他之前的法老叫“国王”,从他开始叫“法老”,古埃及新王国第19王朝法老,塞体遗世之子、和其祖父同名的拉美西斯二世,是统治埃及67年,古埃及史上统治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法老,标志着埃及帝国的权力达到顶峰。拉美西斯二世(RamessesII)是埃及最伟大的法老,他是个伟大的建筑师, 也是个了不起的勇士。在他统治埃及的66年间总计生了100个小孩。拉美西斯二世总共有8个正式的妻子,还有将近100个妾。他死于公元前1212年,享年90岁
埃及的最后一位法老皮纳杰姆。第二十一王朝(公元前1085~945年},在底比斯统治。
也有人认为克里奥帕特拉七世,埃及艳后(公元前70~30年},,才是埃及称作法老的最后一人,实际上托勒密王朝是古代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帝国皇帝的部将,托勒密占领了埃及后建立的,所以实际上克里奥帕特拉是马其顿人,或者叫希腊人也可以。
前3500-前3050的埃及是前王朝时期,传说中有蝎王(King Scorpion},偌 ,卡 ,纳尔迈(King Narmer)几位统治者。
1埃及第一王朝:公元前3200年~2850年。从美尼斯到卡,共有八位法老。阿哈—美尼斯 ,迪尔,瑞内博,德闻,安迪耶布,瑟么凯特,伽阿,卡
2埃及第二王朝:公元前2850~2686年。从霍特普司克摩伊(Hotepseknemoui)到卡塞凯姆威,共有六位法老。霍特普塞凯姆威,瓦迪耶,塞尼德,泊西布森,塞凯密布,卡塞凯姆威
3埃及第三王朝:公元前2686~前2613年。从纳特里克特—吉塞(Neteriknet-Djeser)到胡尼(Houni),共有五位国王。焦瑟统治时代是权力和胜利的开始,此时出现了以沙卡拉的阶梯金字塔建筑群为代表的恢宏壮观的石头建筑。这一时代是强而有力的中央集权君主制得以发展的时期,君主坐于孟斐斯,分派各省总督统治全国。尼布卡一世( 2650 - 2630) 左塞( 2630 - 2611) 斯奈夫鲁( 2611 - 2603) 卡巴( 2603 - 2599) 胡尼( 2599 - 2575)
4埃及第四王朝:公元前2613~前2494年。从斯内夫卢(Snefrou)到斯克普斯卡夫(Skepseskaf),共有六或七位法老。从金字塔的雄伟程度来判断,斯奈夫鲁、胡夫和哈尔夫的统治时期为这个时代的顶峰。在达夏尔,梅顿和基萨修筑的金字塔显示出王朝的治国有方、经济繁荣。斯奈夫鲁(2575 - 2551) 胡夫(Khufu (Cheops) 2551 - 2528) 拉迪耶迪夫(2528 - 2520) 哈夫拉( 2520 - 2494) 尼布卡二世 门卡乌拉( 2490 - 2472) 赦普塞卡夫斯奈夫
5第五王朝:公元前2494~2345年。从乌斯卡夫(Ouser)到乌纳斯(Ounas),共有九位法老。最著名的是萨胡蕾(Sahoure)和吉德卡雷—伊塞西(Djedkare-Isesi) 乌塞尔卡夫( 2465 - 2458) 萨胡尔( 2458 - 2446) 尼夫里尔卡尔(2477-2467) 赦普塞斯卡尔(2426 - 2419) 尼夫日夫尔(2419 - 2416) 尼乌塞尔( 2416 - 2392) 门考胡尔( 2396 - 2388) 杰的卡尔( 2388 - 2356) 乌纳斯(2356 - 2323 )
6第六王朝:公元前2345~前2181年。从泰蒂(Teti)一世到女王尼托克里斯(Nitocris),共七位国王包括佩比一世和活了上百岁的佩比(Pepi)二世。虽然第六王朝文治武攻显赫一时,曾组织过远至非洲南端的军商远征,但一些省督不断膨胀的权力使中央集权的孟斐斯备受威胁,而引发了内乱。特提(2323 - 2291) 佩皮 珀辟一世(2289 - 2255) 莫润尔一世(2255 - 2246) 佩皮二世(2246 - 2152 ) 莫润尔二世 尼托克丽丝王后
7埃及第七王朝:只统治了七十天。
8埃及第八王朝:公元前2181~前2130年。共有八到二十七位法老,但名字无文献可查。 9埃及第九王朝:第九王朝由赫拉克利奥坡里斯的19王组成,统治了409年。
10埃及第十王朝:北方公元前2130~前2040年。共有六位法老,有三位名叫凯蒂。 莫伊伯,凯蒂,凯蒂,凯蒂,莫里卡尔,伊提
11埃及第十一王朝:南方公元前2130~前2040年。共有三位法老。埃及第十一王朝末期:公元前2060~前2000年。三位门图霍特普法老,第一位在公元前约2040年统一埃及
门图霍特普一世 伊涅特夫一世(2074 - 2064) 伊涅特夫二世(2064 - 2015) 伊涅特夫三世(2015 - 2007) 尼布赫泊特尔 门图霍特普二世(1986 - 1956) 门图霍特普三世(1956 - 1944) 门图霍特普四世(1944 - 1937。
12第十二王朝:公元前2000~前1786年。七位法老名阿门埃玛特(Amenhemat)或塞索斯特里斯,最后一位统治者是女王塞贝克内菲卢雷(Sebekneferoure)。 如同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稳定总是和动乱是互相交替。各省分权势力和其他历史上至今仍然不明的势力,毁灭了从第十二王朝传续下来的底比斯政权,埃及分裂成许多的诸侯国。
阿门内姆哈特一世( 1937 - 1908) 森乌塞特一世( 1917 - 1872) 阿门内姆哈特二世(1875 - 1840) 森乌塞特二世( 1842 - 1836) 森乌塞特三世(1836 - 1817) 阿门内姆哈特三世(1817 - 1772) 阿门内姆哈特四世(1772 - 1763) 塞贝克内菲卢雷王后(1763
13埃及第十三王朝:公元前1786~前1674年。约有四十位法老,其中有几位名叫塞贝霍特普。一些法老同时在法老的北部、中部、南部统治。从公元前1730年开始,这些国王只不过是西克索法老的封臣。
14埃及第十四王朝:第一中断期,公元前1674 ----- 前1630年,
15〖第十五王朝 ----- 第十七王朝〗,第二中断期和希克索斯王朝(公元前1630 ----- 公元前1567年) 约公元前1650年,中王国衰落,亚洲移民随之夺取了这一地区并逼迫中央政府迁往底比斯。在那里,法老们成了附庸,称臣纳贡。外来统治者效仿埃及统治模式,建立希克索斯王朝,将自己描绘为法老,把埃及要素融入到他们的青铜时代文明中。在第十四,十五王朝期间,在一百多年间有65位法老进行过统治,资料不全。都灵王表还记载了另外25个法老的名字,但他们的真实性无法确定。埃及第十六王朝:公元前1674~前1567年。被称为“小西索克”王朝,只存于三角洲东部。同一时期的西索克王朝有五位法老,包括一位基安(Khyan)和两位阿拉比(Apopi)。埃及第十七王朝:公元前1674~前1567年。十位法老统治底比斯及周围地区。他们是西索克的封臣。最后三位法老塔阿(Taa)一世、二世和卡莫西斯(Kamosis),开始和北方的西索克人斗争。
17埃及第十八王朝:公元前1567~前1320年。从阿赫莫西斯(Ahmosis)到霍朗赫布,共有十四位君主,其中有四位图特摩斯,四位阿门诺菲斯。王后阿谢普苏特(Hatshepset)、阿肯纳吞(Akhenaton)和图坦卡蒙,都属于本王朝。
阿赫摩斯一世(1539 - 1514) 阿蒙霍特普一世( 1514 - 1493) 图特摩斯一世(1493 - 1481) 图特摩斯二世(1481 - 1479) 海特西朴苏特(1473 - 1458) 图特摩斯三世(1479 - 1425) 阿蒙霍特普二世(1427 - 1392) 图特摩斯四世(1392 - 1382) 阿蒙霍特普三世(1382 - 1344) 埃赫那吞(1352 - 1336) 斯门卡尔上(1337 - 1336) 图坦卡蒙(1336 - 1327) 阿伊(Ay (1325 - 1321) 荷伦希布(1323 - 1295 )
18埃及第十九王朝:公元前1320~前1200年。九位拉美西斯王族法老,包括拉美西斯一世、二世和塞蒂一世、二世。
拉美西斯一世(1295 - 1294) 塞蒂一世(1294 - 1279) 拉美西斯二世(1279 - 1213) 莫尼普塔(1213 - 1203) 阿门麦遂(1203 - 1200) 塞蒂二世(1200 - 1194) 斯普塔(1194 - 1188) 塔沃斯塔王后(1188 - 1186)
19埃及第二十王朝:公元前1200~前1085年。十位君主,除了第一位名叫赛特纳克特(Sethnakht)之外,其余都叫拉美西斯。(Ramesess)
塞塔克特(1186 - 1184) 拉美西斯三世(1184 - 1153) 拉美西斯四世( 1153 - 1147) 拉美西斯五世( 1147 - 1143) 拉美西斯六世(1143 - 1136) 拉美西斯七世(1136 - 1129) 拉美西斯八世( 1129 - 1126) 拉美西斯九世(1126 - 1108) 拉美西斯十世(1108 - 1099) 拉美西斯十一世( 1099 - 1069)
20,第三中间期(公元前1085~前715年)。公元前1078年,拉美西斯十一世去世,埃及分裂。斯蒙迪斯一世取得埃及北方的统治权。南方则在底比斯阿蒙神庙的大祭司的有效统治下,后者仅在名义上承认斯蒙迪斯的权威。这一时期,利比亚人已经在三角洲西部地区定居,移民的首领们开始逐步取得自治权。公元前945年,利比亚王子舍顺克一世控制了三角洲地区,建立了所谓“利比亚王朝”或“布巴斯提斯王朝”(布巴斯提斯是首都),即第二十一王朝,持续200多年。舍顺克也通过将自己的家族成员安置在重要僧侣位置上控制了埃及南方。利比亚统治腐朽的同时,它在三角洲地区的对手开始在利安托波力斯(Leontopolis)兴起,库施威胁于南。约公元前727年,库施国王皮耶侵入北方,占领了底比斯,并最终占领了三角洲地区。 到第三中间期结束时,埃及原本深远的影响力大打折扣。它的外国盟友沦为亚述的势力范围,到公元前700年两国间的战争终于不可避免。公元前671年到公元前667年,亚述人开始攻击埃及,遭遇塔哈尔卡和他的继任坦沃塔玛尼坚决抵抗,埃及赢得了几次胜利。但最终,亚述人将库施人赶回努比亚,占领孟斐斯,洗劫了底比斯神庙。
21埃及第二十一王朝:公元前1085~前945年。在塔尼斯统治的有斯门代斯(Smendes),普苏赛奈斯一世和二世。在底比斯统治的有埃里霍斯(Herihor)和埃及的最后一位法老皮纳杰姆,皮纳杰姆。
22埃及第二十二王朝:这时期经济繁荣。
23埃及第二十三王朝:统治了约300年。
24埃及第二十四王朝:这时期文化繁盛,出现了埃及神话。
25埃及第二十五王朝:统治了200年左右。
匹耶 沙巴阔(712-698) 摄比特库(698-690) 塔哈卡( 690-664) 坦沃塔玛尼( 664-657)
26埃及第二十六王朝:有一百四十年的统治时期。
萨姆提克一世(664-610) 尼科二世 阿玛西斯(570-526) 萨姆提克二世(610-595)
27埃及第二十七王朝:有二百三十年统治时间。
28埃及第二十八王朝:有一百一十年统治时间。
29埃及第二十九王朝:有126年统治时期。
30埃及第三十王朝:188年,这时期埃及达到鼎盛时期。
31埃及第三十一王朝:共165年统治时期,经济繁荣,但埃及人注重保守文化,所以开始衰落。从埃及第二十六到三十一王朝被称为后王朝时期,埃及的统治权落入二十六王朝一系列称为“赛特王”(Saite kings)的诸侯手中。到公元前653年,赛特王普萨美提克一世借助唯利是图的希腊雇佣军驱逐了亚述人,并在希腊人的帮助下建立了埃及的第一支海军。希腊的在埃及影响急剧膨胀,三角洲地区的城市纳奥克拉提斯(Naucratis)成了希腊人的家园。建都塞易斯的赛特王们见证了这次短暂而充满生气的经济文化复兴。然而好景不长,公元前525年,强大的波斯帝国在冈比西斯二世率领下开始了对埃及的征服,最终在贝鲁西亚(Pelusium)之战中抓获了法老普萨美提克三世。冈比西斯二世于是采用法老称号,但却在远在苏萨的家中统治,将埃及划为总督区。公元前5世纪有几次较成功的反抗波斯的起义,但埃及从未能永久地驱逐波斯人。 在波斯的统治下,埃及与塞浦路斯、腓尼基被一同划入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下的第六总督区。波斯第一次统治时期也被称为第二十七王朝,结束于公元前402年。公元前380年至公元前343年,最后的本土王朝、第三十王朝统治埃及,结束于奈科坦尼布二世(Nectanebo II)。公元前343年,波斯人短暂地恢复了对埃及的统治,也被称为第三十一王朝。但不久后,在公元前332年,波斯统治者Mazaces将埃及拱手让给了亚历山大大帝。
冈比西斯(525-522) 大流士一世(521-486) 薛西斯(486-466) 阿尔塔薛西斯(465-424) 大流士二世(424-404) 阿米尔泰乌斯(404-399 ) 哈克里斯(393-380) 奈科坦尼布一世(380-362) 杰德霍尔(365-360) 奈科坦尼布二世(360-343) 阿尔塔薛西斯三世(343-338) 阿尔塞斯(338-336) 大流士三世(335-332 )
外族统治时期,公元前332—公元642年
1托勒密王朝 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大帝在几乎没有遇到波斯人抵抗的情况下,被埃及人当成解放者占领了这片土地。亚历山大的继承者托勒密仿照埃及模式建立了政府机构,定都亚历山大。这座城市试图展现希腊统治者的权威,并以著名的亚历山大图书馆为核心,成为了文化和学术的中心。
托勒密一世到托勒密十一世 克利奥帕特拉二世 托勒密十二世 尼欧斯·狄奥尼索斯(Neos Dionysos 80-58 & 55-51) 伯利尼斯四世王后(Berenice IV 58-55) 托勒密十三世 克利奥帕特拉七世(埃及艳后)(Cleopatra VII) 托勒密十四世(恺撒里安)
2罗马统治时期 ;屋大维在亚克提姆海战中打败了马克·安东尼和托勒密王朝的克利奥帕特拉七世后,埃及在公元前30年成了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亚历山大里亚逐渐发展成为东方重要的商业中心。一些罗马皇帝也将自己描绘为法老。罗马统治者远离埃及,无法履行国王的职责。地方政府机构风格上罗马化,但是更加接近本土埃及王朝。公元1世纪中期,基督教在亚历山大里亚扎根并传播,基督教试图使异教徒皈依,威胁到当时流行的传统宗教,引来了对基督徒的迫害,在公元303年戴克里先的大清洗中达到顶峰,基督教最终获胜。从此埃及的传统宗教逐渐没落。尽管埃及人仍然说他们的语言,但随着神庙祭司的减少,能读懂象形文字的人越来越少。而神庙有时也会改建为教堂或遗弃于沙漠。公元395年,罗马帝国被分成东西两部分,埃及属东罗马帝国,继续归“新罗马”的皇帝管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