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读书爱好者,我读过的许多本书中,只有这10本让我有推荐欲望。它们最大的魅力在于百读不厌、有趣生动,不轻易表露深意,看完又能让你拥有力量,推你前进!话不多说,直接上干货!
一、《活着》
读完后,我有一种众人皆醉俺独醒的飘渺快感。
曾经有一个问题困扰着我:人为什么要活着?现在,这书告诉了我答案:活着的意义,就是活着本身。
不说别的,此书绝对是好书,因为它给人以力量,让人成长。看完这本书,我不再思索活着的意义,更多的是做好自己想做的事情,这就足够了。
同时,在主角福贵的那个战乱年代,能够活着就是一件奢侈的事,我庆幸自己活在和平的年代,没有硝烟、没有轰鸣。
这本书我反反复复看了3遍,如果你处在挫折、难以摆脱命运的境遇,有空去看这本书准没错。
因为它有个特点:今天看和明天看,会有不同的收获。
二、《老人与海》
推荐这本书我只有一个理由:它纯粹而不简单。
有句话评语说得好:看起来朴素简明的文字,需要经过真正风浪的心才能体会其中的奥义。
故事中的老人竭尽全力证实自己,不信命运给他贴上标签。等他钓到大鱼的时候,肉早已被鲨鱼吃光,只留下一副巨大的骨架,但是他已精疲力尽……以此结尾,不禁让我思索:老人此生,是否会感到满足呢?
这个结尾仿佛无解,给了我无尽的思考和遐想,就比如望向大海的无边无际,足够让我畅想一生。
作者贴近生活而深刻的描写,跟普通的故事命运安排背后连在一起,反映了命运的真相——生命的孤独感和任何一种形式的自我实现的逃避行为最终的无意义斗争。
《老人与海》的故事已成为经典,喜欢猜想的同学们,这本非常适合你。
三、《百年孤独》
这是本百年难遇的好书,最令人惊叹的是:它用了庞大遥远的虚构世界来讲述眼前的现实。
肯定会有看过的人说,这本书很难啃。的确,我足足看了两遍,才真正看懂。
但并不是因为它难以理解,而是它背后藏着很多令人难以捉摸的深意。也正是它的这个特点,当我读不懂它的时候,我就会停下来思考,再回去看一遍,加深我的理解。
读书在于理解深意,收获认知,《百年孤独》吸引我的一个地方就在于书里的某一句话或者某一个点,都可能是一个引子,有特殊的含义。
提醒大家,卷首有句话贯穿全书:“家族中的第一个人将被绑在树上,家族中的最后一个人正被蚂蚁吃掉”。这句话是全书的主题,为的是更深刻的描写布恩迪家族七代人的故事,反映现实。
书里的悲欢离合、跌宕起伏好像近在眼前。我只能说:“人们会沉醉在这曲折离奇的故事里,享受孤独,并且把它想象得恰到好处。”
四、《人生的智慧》
书里有句话:“睡觉是向死亡的借贷,睡得越多越长,那么还款期也越长”。这句话时刻点醒着我的一生,叔本华先生真正地写出了“人生的智慧”。
我之所以喜欢这本书,是因为它在低落时给了我很大启发,以哲学的角度充分告诉我:该如何尽量避免、减轻痛苦的活着。不仅如此,叔本华先生还说过:“这本书,我尽量以世俗、实用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所以它读起来没有难度,利于大家去理解。
看此书的时候,我感觉它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好像就是专门为我定制,不仅能看到自己的现状,还能看到未来。不信的同学可以先看上一遍,看完后你会发现,对同类型的书突然提不起兴趣。
总之,《人生的智慧》值得一看,它那特殊的魔力会告诉你:看的过程,思想就像从地面一下飘到了天空,让你享受其中。
五、《苏菲的世界》
没看过讲故事的哲学史书吧?
光是书名就容易引起大家的联想:苏菲是谁?她生活在怎样的世界?现在我可以告诉大家,那是个有故事、哲学和未知连于一体的世界。
书的逻辑很简单,讲述的是一个14岁的少女苏菲,放学后发现了一封神秘的信,在某个导师的指引下,去探寻各位哲学大师秘密的故事。
看起来简单,但这本书有个神奇的地方:只要你去读,一不小心你就会走进乔斯坦·贾德精心设计的哲学陷阱,并困在其中。
更神奇的地方在于,它的设计竟然运用了心理学,把我一步又一步地带进它的哲学漩涡,幸好我反其道而行,先去学习了心理学,再来看这本书时,故事主线就变清晰了。
如果你真的怕看不懂这本书,不用怕,我建议可以先去看看心理学,把作者的用意理解透再来学习,这样书里的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今天我把这份心理学,放在了我的公众号拾书小少年里,相信我,看完后你对故事主线不仅更清晰,阅读水平还会有明显提高。
反正我太爱这种写法了,用普通的文学方式把哲学问题讲得清清楚楚。重点是,这样的表现手法深得读者认可,读起来完全没有哲学书的晦涩难懂。
看下面的书之前,我先剧透一句话:真正的知识来自内心,而不是得自别人的传授。同时,唯有出自内心的知识,才能使人拥有真正的智慧。
六、《我们仨》
“我抚摸着一步步走过的驿道,一路上都是离情。”
杨绛先生在晚年痛失爱女与丈夫,一个人在世上孤独地又活了20多年。她将沉痛的悲伤之情,融入全书讲述着昔日家庭的种种回忆。
其中我最欣赏第二部分——我们仨失散了。
钱钟书被拐进古驿道,女儿圆圆住院,“我”每天白天奔波于船头探望丈夫,夜里又梦见女儿住院的情景。古驿道设有许多客栈,却十分奇怪,不能问,不能走没路的地方、看不见的地方。在那日日月月的醉生梦死中,“我”逐渐明白了离别的意味。
全书将生之脆弱,死之迷茫,生者对死者的悼念与思念,死者对生者的不舍与生死间瞬息万变相结合,引发了我们对生死的思考。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我们应珍惜与家人在一起的每一天,记住我们共同走过的岁月,记住爱,记住一点一滴的悲欢离合,不枉此生。
七、《白鹿原》
一句话形容:它谱写了一首大气磅礴的民族史诗。(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前两年看了同名电视剧《白鹿原》,才买了这本小说,只能说实在经典。
我认为一部成功作品,只有在注入了目标和责任之后,才算成熟,才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而《白鹿原》做到了。
在这本书里,无论是白嘉轩还是鹿子霖,是主角还是配角,每个人物都刻画的栩栩如生,都有作为“人”真实的一面,这在很多小说里是难以见到的。
现在我觉得,《白鹿原》的成功在于它思想和艺术的融合,完美地诠释了这样一部笑中带泪的社会悲剧。我读完此书好几年,回想起来还意犹未尽。
八、《平凡的世界》
如果说《白鹿原》在讲别人,那《平凡的世界》就是在讲自己。
里面有我最喜欢的一句话:“少年时经历的苦难,是人生一笔丰厚的财富”。它站在普通人的身份向我展现这个世界,就像读的不是别人的故事,读的是自己。
这部作品用生命和鲜血展现了平凡的人活在平凡的世界,却遭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批评,可能是现在的人宁愿去看明星的美好生活,也不愿意去关注普通人波涛汹涌的内心世界了。
我从中明白了:生活的困境,正视它才能过得舒服,才会有意义。只有正视人间的苦难,不畏惧的生活下去,才有活着的价值。
非常感谢这本小说,在我遭受挫折的时候,给我带来了心灵的慰藉,改变了我对生命的态度:虽然活在平凡的世界,也要活出不平凡的自我。
其实人生就是一个探寻的过程,不存在什么标准答案。很多人总会在人生中的某些阶段陷入迷茫,不要把这个过程忽视,它可能就是你实现人生进阶的转折点,一定要认真对待。
在这里,希望每个人都能平凡而又不平凡,也希望你们可以用你的小手点个赞,让答主的用心也就没有白费,这样就减少了一样悲剧的发生。大家去品味此书过后,味道如何,记得回来告诉我。
九、《围城》
《围城》这本书虽老,但不同年龄去读依然会有完全不同的感受。
我记得高中时看这本书,看了不到一半就放弃了,因为读不懂,没有读下去的欲望。现在经历了一些生活的苦难和磨砺,再次拿起这本书时,便读到了书中的讽刺和无奈。
钱钟书先生把人生比作一座围城,婚姻也罢,事业也罢,围城外的人想进去,围城里的人想出来,得不到的越想得到,得到后却又想摆脱,我们的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
我之所以能从放弃到喜爱,是因为它教会了我在不同的人生阶段该如何取舍,不管是“围城外的人”和“围城里的人”,终究逃不过围城的束缚。
如果你对生活不明不白,这本书将是你最好的选择,它会给你指引正确的方向,让你明明白白的过好这一生。
十、《三体》
最后一本,绝对硬核。这是一本不可思议的小说,我猜大家看到书名的时候,内心就激动起来了。
要说我看完整整3部后的感受,那只有一个字:“爽”。当我看完,会有种“可怕”的感觉:如果我突然望向天空,看到的不是星空,是整个宇宙星河,会不自觉想到人类的渺小、生命的短暂。
正是这样的魅力所在,让我深爱不已。作者不仅是试图将自己的作品试着进行自我超越,更重要的是试图给出一些达到“科幻”这个词的内涵尝试。从作者刘慈欣的情怀和态度来说,野心实属太大。
其实,科幻小说在国内很少见,《三体》算是开创了一种科幻的新纪元,总之,如果你还没看过《三体》,推荐去看一遍,你一定会被它里面的科幻元素所震撼!
说完上面这十本我最庆幸读过的书,肯定少不了书单啦,为此我特意整理了300本评价高且实力推荐的书单集合,里面总有一本是你感兴趣的。(根据自己的喜好按需选择,点赞取走)
但是,再好的书摆在眼前,也要去读才有收获,再好的知识,也要去争取才能得到。拾书小少年建议大家,学会找书的同时,更重要的还是去理解书中的含义。
我从《月亮与六便士》中悟出一句话,送给大家:书就像《月亮与六便士》里的天空,诱惑就像满地的六便士,最终要看你向往的是遥远的天空,还是近在矩尺、俯首折腰就能捡到的六便士?
看过这些书的给自己双击点个赞,没看过的来个点赞与喜欢,我相信,你的赞和喜欢,将是给自己下决心看书最好的鼓励。
最后,感激每一个愿意看我文章的小伙伴,希望跟你认识下,我是拾书小少年,一个出身普通,但仍拼劲全力,不屈服不叫苦不低头地向人生目标进发的追梦青年。
文笔太差的人
请疯狂读这70本书
认知提升类
01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评分92
02叔本华-《人生的智慧》评分93
03张磊-《价值》评分82
04王明阳-《传习录》评分97
05米哈赖-《心流》评分82
06周岭-《认知觉醒》评分88
07鲁迅-《鲁迅文集》评分97
08蒋勋-《孤独六讲》评分84
9刘慈欣-《三体》评分90
10梁道文-《常识》评分81
写作技巧类
0I陈阿咪-《爆款写作》评分90
02粥左罗-《学会写作》评分77
03刘军强-《写作是门手艺》评分91
04毕飞宇-《小说课》评分96
05叶圣陶-《落花水面皆文章》评分82
06罗伯特麦基-《故事》评分92
07叶圣陶-《文心》评分94
08申克·阿伦斯-《卡片笔记写作法》评分84
09山口拓朗-《九宫格写作法》评分76
10韦海生-《教自己写作》评分96
散文随笔类
0I张爱玲-《第一炉香》评分85
02徐志摩-《徐志摩全集》评分97
03三毛-《撒哈拉的故事》评分93
04季羡林-《无问西东》评分91
05鲁迅-《朝花夕拾》评分95
06汪曾祺-《人间草木》评分93
07梁秋实-《雅舍小品》评分91
08周作人-《雨天的书》评分81
09沈从文-《湘行散记》评分89
10林清玄-《菩提十书》评分82
历史素材类
01杨春俏-《东京梦华录》评分91
02尤瓦尔·赫拉利-《人类简史》评分91
03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评分92
04唐浩明-《曾国藩》评分89
05傅乐成-《中国通史》评分93
06黄仁宇-《万历十五年》评分95
07朱刚-《苏轼十讲》评分93
08黄仁宇-《万历十五年》评分91
09林达-《历史深处的忧虑》评分90
10司马光-《资治通鉴》评分97
故事构造类
01余华-《活着》评分94
02张爱玲-《倾城之恋》评分90
03梁秋实-《人世间》评分85
04陈忠实-白鹿原评分94
05萧红-《呼兰河传》评分89
06老舍-《四世同堂》评分94
07路遥-《平凡的世界》评分91
08莫言-《生死疲劳》评分89
09黄丽群-《海边的房间》评分79
10双雪涛-《飞行家》评分84
提升语句类
0I屈原-《楚辞》评分94
02鲁迅-《野草》评分95
03贾平凹-《南北笔记》评分91
04余秋雨-《文化苦旅》评分93
05张悦然-《顿悟的时刻》评分82
06沈从文-《边城》评分87
07迟子建-《群山之巅》评分81
08王小波-《爱你就像爱生命》评分89
09周晓枫-《有如候鸟》评分75
10黎戈-《心的事情》评分83
景物描写类
0I李娟-《阿泰勒的角落》评分91
02汪曾祺-《活着多好呀》评分90
03毛姆-《面纱》评分90
04麦家-《人生海海》评分84
05曹雪芹-《红楼梦》评分97
06阿城-《棋王》评分91
07毕飞宇-《青衣》评分82
08王安忆-《长恨歌》评分83
09沈复-《浮生六记》评分90
10余光中-《听听那冷雨》评分88
自智人脱离动物以来,幸福就成为人类追寻的永恒主题。然而, 现代性的 科技 力量 让 人类步入智慧 时代的同时, 完备的至善依旧未能得到充分实现 , 幸福 似乎离我们依旧遥远 。
现代性许诺了美好的前景和理想,诸如平等、自由和理性。但是在制度层面是与之相违背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人们拥有的只是消费自由,在政治上并无实际的权利。有人意识到了这种割裂,尝试采取实际行动弥合这种冲突。但是只要仍在这个体系内,就无法摆脱被异化。
泰勒指出了现代性的三大隐忧:注重自我实现的“个人主义”导致意义的丧失;注重工具理性导致目标的丧失;庞大的官僚体系与个人对 社会 价值的漠视共同导致了自由的丧失。在这基础上实现向往的幸福,就像西西弗推石头一样,徒劳又没有意义。
于是,一种堕落式生活方式应运而生 。人们沉迷于 游戏 、刷剧、社交网络、色情、烟酒等,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瘾和不良嗜好。即便我们知道这些瘾带来的短暂快乐不过是由多巴胺等一系列激素控制的生理反应,并没有任何帮助。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这些事成了我们疲惫生活里堕落的快乐。
甚至有人悟出了人生的“真谛”,那就是努力挣钱,然后尽情享受。可惜的是,很多人一辈子都摆脱不了“贫穷”。不管做什么职业,一个月收入再多,只要还在靠“出卖”自己的脑力和体力获得收入,而不是靠资本变现,通过投资和运作来挣钱,他永远属于“贫穷”的阶级。
事实上,堕落式生活可能带给我们快乐,但一定无法带来幸福 。许多人把矛头直指现代人的欲望,认为在消费 社会 ,欲望的异化带来幸福感的缺失。 现代 社会 的 科技 力量使 我们远离以往 劳作的 艰辛之苦 ,生产效率的提高和物质的丰裕却并没有令我们满足。我们似乎永远处于“欲望无法被满足”的状态,持续的认为自己总需要点什么 。
当欲望和能力在此消彼长的过程中让幸福离我们越来越远时,什么才是我们真正的追寻?
自夏娃与亚当偷食智慧树之果以来,人类再未回过永恒幸福的伊甸园。果实给予我们认知之能的同时,亦将欲望的潘多拉魔盒开启。我们希望利用智慧,远离“人生八苦”,期待成为自身永世不灭的神话。
然而,我们却未能智慧到在最初食用智慧树之果时,采摘旁边生命树之果一并食用,成为与神明旗鼓相当的人类。那次丢掉的机会注定了我们日后世代的不幸。
迫于无奈,我们转而寻求智慧,期待通过创造智慧,完成当初未了的心愿。 事实上,智慧 确实给予了人类许多能力 , 但也释放了我们内心 更 多欲望 。 交通工具从最原始的人的双脚,发展到被人类驯化的马、驴以及马车、牛车等。同时,轿子与畜力工具长期并存。再往后,随着蒸汽机出现, 汽车 、火车代替了原始的交通工具。时下,5G时代的降临让我们对无人驾驶提出了更高的期待,未来更有可能寻求空中的自动驾驶时。较之过去,这就是一个智慧下欲望的清晰证明。
智慧的力量让我们拥有了更有效率的生活,但每当我们获得一项能力,我们的欲望却增长得更多而且更快。 这也衍生了一个问题: 是人在驱使智慧 , 还是智慧在奴役人 ?
我们沉浸于自身的世界,创造智能服务,却还要面对人工智能有一天与我们为敌的风险。这即是阿图尔叔本华所说的“仅当智力超越常规,摆脱意志的奴役时,智力才有富余,当富余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叫做天才”。我们往往注意到后半句,却忘了前半句的限制。
欲望 是人类认知革命以来所逐渐拓展之物 , 我们对外界和自身认识越多 , 我们的欲望就越大 。 从苏格拉底时期一直到逻辑分析哲学,大部分哲学家皆意识到欲望对幸福的强大影响力。
由此,才会衍生出各种需求理论为欲望服务,试图以需求取代欲望。但就种属含义而言,需求必包含在欲望之中,欲望却并非完全属于需求。 生产力的发展 , 在不知不觉中 , 将奢侈的欲望转变为基本的需求 。 每经历一次技术革命 , 人类的欲望就扩大一次 。 我们在获得新能力的同时 , 也 背 上愈发沉重的负担 。 这也是卢梭为何感慨“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走向人工智能时代的人类面临的正是这样的困境,相比于基本元件运算速度缓慢、结构编码存在大量不可修改原始本能、后天自塑能力有限的人类智能来说,人工智能虽然尚处于蹒跚学步的发展初期,但未来的发展潜力却远远大于人类。智慧的服务及城市自我完善的进化能力,也逐渐排斥着如羔羊般孱弱的智人。
人类本身所具备的一切美德——仁爱、诗意、热情和 探索 哲理的精神,在智能面前,却成了不太有用的数据。因为离开了我们,机器同样能够毫无障碍地运转。尤瓦尔·赫拉利曾向我们展示过从动物到上帝,从智人到智神进化的趋势。但他却未向我们坦白,充斥人类内心中的欲望或许有一天也会让我们跌落神坛。
当下的我们确实能达成古人心中的半神形象,拥有超高的 科技 能力以及对万物的领悟能力,前所未有的改造能力以及全面凝聚的组织能力。这些在过去,只能依赖宗教信仰及外部强制力达成。
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尽管我们的能力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但依然是有限的。尽管我们喜闻乐见自己所创造的辉煌成就,但是我们却仍需回归现实之中,认清我们能力的不足。
大多数时候,人类总是依照自己的欲望去寻求能力的正向突破,期待通过智慧达成完备的幸福。
无论是雅克阿塔利的“未来简史”,还是简E芳汀的“虚拟政府”,或是杰里米里夫金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和“零边际成本 社会 ”与克劳斯施瓦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甚至是阿莱克斯彭特兰的“智慧 社会 ”和内森伊格尔与凯特格林的“现实挖掘”。这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科学哲学家们,都在将人类领向更具 科技 能力的智慧世界, 但是 , 却未有人明确提出对人性欲望该加以何种限制 , 更未向人类展示我们负能力的界限 。
他们所揭示的是智慧未来的美好,能力迈向无限的境地,幸福在此种环境中得到自主生发的幻梦。在未成真以前,仅仅单纯地释放出欲望而已。事实上,若要追逐智慧时代的幸福,我们就应格外谨慎欲望与能力的关系。
人类的幸福没有永远。 我们所追逐的智慧福祉 , 或许就徘徊于欲望与能力之间无尽之欲与有限之能的此消彼长 , 这就 注定了幸福的瞬时取向 。
不稳定才是我们现在的幸福常态,欲望打开对世界无尽的需索让我们产生痛苦,但能力却使我们重新辨明通往幸福的方向。相应地,能被人类所感知的幸福“现象”的变化亦趋向于无穷。胡塞尔因此才为之构建“第一哲学”,以求缓解人类苦思“本体论”的烦恼。而存在主义的思想观点,如尼采、马丁海德格尔、萨特等,也同样暗含了幸福无穷尽的哲理。
幸福无限绝非单纯是演绎逻辑之延长,而是人类欲望无限之果。幸福之所以难以被人理解,就在于其自身的无限性。有一项欲望就会有一项能力,能力扣除欲望所剩之余数即幸福。
即:幸福=能力-欲望
明了幸福是什么,或许能够给我们提供一个在机器时代实现幸福的途径。能力和欲望作为幸福天秤两端的砝码,总让秤杆处于摇摆状态。若要幸福值大,我们只能让能力的砝码重于欲望,令重心向能力侧偏移。只有保持能力大于欲望的状态,幸福才有可能发生。 无尽之欲若不能被限制 , 任其超越能力范围 , 那幸福注定变得苦涩不堪 。
狂读这72本书脑子真的会变快,2023提升自己必读书单。
认知成长
《改变你想法的101篇文章》-布里安娜·威斯特
《活出生命的意义》-维克多·弗兰克
《生命的重建》-露易丝·海
《自卑与超越》-阿德勒
《法治的细节》-罗翔
《富足》-吴军
《山月记》-中岛敦
《原则》-瑞·达利欧
《5%的改变》-李松蔚
《掌控改变》-凯蒂·米尔科曼
《人生的智慧》-叔本华
《社会心理学》-戴维·迈尔斯
经典文学
《人生海海》-麦家
《动物农场》-乔治·奥威尔
《百年孤独》-加西亚·马尔克斯
《围城》-钱钟书
《平凡的世界》-路遥
《外婆的道歉信》-弗雷德里克·巴克曼
《白夜行》-东野圭吾
《面纱》-毛姆
《你也走了很远的路吧》-卢思浩
《杀死一只知更鸟》
《活着》-余华
《呐喊》-鲁迅
财商提升
《小狗钱钱》-博多·舍费尔
《聪明的投资者》-本杰明·格雷厄姆
《慢慢变富》-松浦弥太郎
《结构性改革》-黄奇帆
《穷爸爸富爸爸》-罗伯特
《穷查理宝典》-彼得·考夫曼
《薛兆丰经济讲义》-薛兆丰
《牛奶可乐经济学》-罗伯特·弗兰克
《股票大作手回忆录》-埃德温·勒菲弗
《邻家的百万富翁》-托马斯·斯坦利
《解读基金》-季凯帆
《财富自由之路》-李笑来
沟通表达
《深度思考》-莫琳·希凯
《思考,快与慢》-丹尼尔·卡尼
《与情绪和解》-希拉里·雅各布·亨德尔
《非暴力沟通》-马歇尔·卢森堡
《向上社交》-帕特里克·金
《思辨与立场》-戴尔·卡耐基
《关键对话》-科里帕特森
《即兴演讲》-朱迪思·汉弗莱
《深话浅说》-别所栄吾
《用事实说话》-马克墨菲
《底层逻辑》-刘润
《学会提问》-尼尔·布朗
文笔提升
《文化苦旅》-余秋雨
《寒夜》-巴金
《人间草木》-汪曾祺
《逝水》-汪曾祺
《无问东西》-季羡林
《秋园》-杨本芬
《人间值得》-恒子奶奶
《孤独六讲》-蒋勋
《沉思录》-马可·奥勒留
《呼兰河传》-萧红
《了凡四训》-袁了凡
《将饮茶》-杨绛
历史文化
《中国简史》-吕思勉
《大秦帝国》-孙皓晖
《大明王朝》-刘和平
《史记》-司马迁
《明朝那些事儿》-当年明月
《国史大纲》-钱穆
《万历十五年》-黄仁宇
《人类简史》-尤瓦尔·赫拉利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钱穆
《紫禁城里很有事》-王一樵
《资治通鉴》-司马光
《显微镜下的大明》-马伯庸
涓滴之水终可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的力量强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的滴坠,读书亦是如此。我们读过的每一本书都不会白读,我们读的每一本书都构建出新的自己。读书之所以可以改变我们,不是因为它力量强大,而是因为我们的锲而不舍。
《中国通史简编》范文澜著书很厚,你可能读不完,但你读一部分是可以的,它与你的历史课本不一样,生动得多《雷雨》《日出》《北京人》曹禺著《雷雨》很好,《日出》更好,让人落泪。
《成年礼》筱敏著她从单纯的诗人变成了历史的追问者,我一读她的散文就再也放不下:语言美极了,如诗一样;思索深极了,如历史学家一样;情感浓极了,如酒一样。读她的书吧,读她所有的书吧。
《一个人的村庄》刘亮程著。这是一个长年生活在农村的作家,他的农村是田园式的,语言纯朴、有情感、有诗意。你也应该热爱自然与生活,不是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