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奏鸣曲
卡农
反正你去练莫扎特和巴赫还有贝多芬的。
都有难度,练他们的最后面的曲子。难度还是有的。
其实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是最好听的,他的钢琴曲大概是相当于流行曲的风格吧。
很多听众都非常的喜欢。很容易被人接受。而且他的旋律很好记,所以,。。我建议你都练一下。
我练的都是理查德的,因为我自己特别的喜欢。
在霍罗维兹诞辰一百周年之际,回顾这位魔幻钢琴大师留下的音乐遗产毫无疑问是有趣的。弗拉基米尔・霍罗维兹是迄今为止最为伟大的钢琴艺术家和音乐家,他卓越的技艺和情绪化的演奏使他成为了钢琴演奏史上无可置疑的霸主,几乎没有哪一位钢琴家像他那样在评论界和音乐爱好者当中引来如此之多的议论。他在键盘上的所作所为既给自己赢得了爱也为自己召来了恨。他夸张的表述受到赌咒并被指责为企图用自己的感觉取代作曲家。不过他的天赋和对音乐革命性的处理总会激起狂热的激情和羡慕。
霍罗维兹1904年出生在乌克兰的基辅,在他二十一岁踏入西方之前,他的音乐教育一直是在前苏联完成的。他用柴科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征服了柏林和纽约。这部作品也成为他创造性演绎的顶峰。那个时候,柴科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几乎就是他的代名词。这部作品他至少录制过四次,其中最为重要的录音当数1943年与托斯卡尼尼合作录制的那个现场版本;如今这个版本已成为了全球霍罗维兹信徒们手中的圣经。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一位钢琴家能够超越他在乐曲中那段有名的“抗争”主题中的表现。第一乐章微妙和变化多端的乐句成为了霍罗维兹特有的标志。尽管里赫特的演绎同样具有这样的变幻,但在力度方面看来还有些不足。倍受称道的阿格里奇与迪图瓦版虽然光芒四射,却未能把握住乐曲神秘变幻的情绪色彩。她威风凌厉的结尾比起霍罗维兹来,仅可以用激情爆发来形容。而霍罗维兹的乐章结束语不单单是以漂亮的双八度音程闪现出令人激动的辉煌,他双手惊人的和谐演奏也使炽热的乐曲透射出一种神秘的悲凉感。霍罗维兹并不急于在第一乐章结束时就进入高潮,他向听众预示了将在曲终出现的冲突。真正进入第三乐章后,他也不象其他钢琴家那样全力以赴急于发威,似乎他感悟到了柴科夫斯基的用意,用左手断奏和弦来表现第一主题,并以此慢慢引出一个缓慢的上行。他全然不顾韵律的平坦和精确,令人惊讶地采用十六分音符进行描绘并流畅地进入第二主题。他精湛的技艺有能力使他的演奏更加具有独特的想象力。4′55″,真正的高潮到了,霍罗维兹在他奏鸣式的八度音程中注入了巨大的力量,它征服了一切,征服了所有的钢琴演奏家,它才是这部乐曲的最终辉煌;也是柴科夫斯基和霍罗维兹的辉煌。在这里,霍罗维兹展示出了他至高无上的地位。尽管存在着其他异议,但霍罗维兹的这部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现场录音无疑是上个世纪最为伟大的录音版本。
俄国作曲家拉赫玛尼诺夫是霍罗维兹心中的偶像,而拉氏的第三钢琴协奏曲又是所有钢琴家们的必修课。对于这部作品,霍罗维兹留下了三部录音。其中最幸运的是他在纽约的首演,拉赫玛尼诺夫本人出席了那场音乐会。这是个极为成功的演出,拉赫玛尼诺夫提出愿与霍罗维兹共同彩排他的这部协奏曲,并用另一部钢琴自己弹奏乐队部分,当霍罗维兹弹奏完毕之后,拉赫玛尼诺夫走上舞台当即宣布“霍罗维兹完全掌握了整个作品。”半个世纪以来,霍罗维兹一直把这部协奏曲看成是他自己的珍藏品。与拉赫玛尼诺夫的深厚友谊使得霍罗维兹成为了其作品的权威演绎者。在处理作品上,拉赫玛尼诺夫常喜欢连续地使用踏板,然而作品一到霍罗维兹手中,所有的旋律线条就会异常清晰地展现出来。尽管如此他的演奏却是最接近拉赫玛尼诺夫本人风格的演绎。
此外,作为钢琴家霍罗维兹还显示出他极高的音乐修养和远见,他预见到钢琴技巧将越来越走向系统化,新一代钢琴家们将在技术上毫无疑问地超越他们的前辈。实际上,阿格里奇的八度音程就比霍罗维兹来得快捷,从一开始,波里尼的琶音就比霍罗维兹更为匀称。甚至有人认为波戈雷里奇在拉威尔《夜之幽灵》中引人入胜的声音渐强处理方式让霍罗维兹处于不利的地位。但霍罗维兹毕竟还是霍罗维兹,他对音乐具有一种完整的控制能力。举例说吧,普列特涅夫在他近期录制的斯卡拉蒂钢琴奏鸣曲中显示出了极为丰富的音乐色彩,评论界自然将他描绘为深沉的演奏家,但几乎没有哪位钢琴演奏家不会不对霍罗维兹那难以想象的微妙清晰度感到吃惊。这就是霍罗维兹掌控音乐的能力。对此,我们也可以从老一代钢琴家们,如科尔托的演奏中体味到这样的微妙,不过从更广泛的层面上他也不具备根本的实力与霍罗维兹作进一步的比较。普遍认为他的《冬日之风》练习曲缺乏应有的力度。
霍罗维兹的演奏具有一种完全另类的倾向性,他把88个钢琴键看成是一个具有88件乐器的乐团。“我是一名将军,我的士兵就是键盘,我必须统帅它们。”正如难以给大多数伟大的器乐演奏家如里赫特、海飞兹和罗斯特罗波维奇定义那样,要给霍洛维次排类同样不容易,多年来这是一个困扰很多学者的难题。霍罗维兹喜欢强调重音和弦,他会在高音位处作一个引人注目的短暂停顿以增强戏剧效果。对他来说这也许是个极好的过渡准备;这种情况特别是他70岁之后,即70年代至80年代初期那段时期尤为明显。那时他的运指已不太灵活,他试图在音乐会上营造一种奏鸣曲的演奏气氛(肖邦叙事曲No1和No4,RCA),与此相反他此前十多年的演奏却不是这样。在现场录制莫扎特K331时他的音阶演奏比起其他人来都显得得更有气度。而第一乐章变奏曲则向我们展示了钢琴上的美声演唱,然后用慢节拍演奏土耳其风格曲以求结构的平衡。尽管莫扎特迷们更喜欢轻柔活泼的触键,但霍罗维兹的每一个音符犹如宝石般绚丽。
随着年岁的增长,霍罗维兹试图抓住他即将逝去的青春活力。但从70年代早期开始直到80年代后他的这种特性开始慢慢减退,不过在他长达70年的艺术生涯中的其他时期,他的演奏却是如此非凡,特别需要提及的是30年代他在HMV录制的肖邦作品尤为美丽动人:那是一种单纯朴实、精致完美的艺术品,一种没有刻意雕琢的天真,一种令人愉悦的自然之美。他的音色传奇似地充满了迷醉般的万般风情而不失真实。很多40年代他在RCA录制的肖邦作品仍然保持了这样的风格。然而霍罗维兹越来越多地被标榜为戏剧张力大师,也许这样的结果应当归罪于残忍的评论界。当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展现在人们面前时,他们更多的是希望看到它某些超越人性的东西。尽管这完全改变了艺术的真实。霍罗维兹感到了他就是这样的牺牲品。”完美的本身就是不完美“这是他发自内心的感叹。1951年他与莱纳共同创造了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这样的具有高度情感张力的录音奇迹后不久,便退出了协奏曲演出舞台,在这之后长达十年的时间中他没有录制过协奏曲。对于像霍罗维兹这样的艺术家来说,这是个相当漫长的时期,他把注意力转向了室内乐,并录制了很多精巧优美的室内乐作品,不过这些作品已经没有了他30年代演奏音色中所蕴含的微妙与自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