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3岁,爸爸带郎朗去学钢琴,每次学习一两个小时,却不觉得累,非常喜欢学。爸爸发现郎朗不仅有音乐天赋,还能吃苦。在郎朗9岁的时候,爸爸让郎朗去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学琴,于是给单位领导写了一封辞职信,大意是:“我必须去北京培每天上午去上文化课,下午去学琴。为了更多地了解钢琴知识,爸爸每节课都要站在郎朗教室外“偷听”,等下课回家后,父子俩是一边吃饭一边还在讨论老师教的课。
10岁那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中央音乐学院附小。郎朗每天要完成8个小时的训练,渐渐地,他可以熟练地弹奏难度很高的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还能演奏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三钢琴协奏曲》。后来就连著名指挥家马泽尔都感到惊讶:“郎朗的钢琴基础在哪里打下的”有人告诉他说:“郎朗是在中国学的。”
13岁的郎朗获得柴科夫斯基钢琴比赛第一名后,他的“好日子”就已经开始了。郎朗和辞去公职的父亲郎国任租住在北京白纸坊一座条件简陋的二层筒子楼里,厨房、厕所都是公用的。父子俩挤在一居室里,除了一套好一点儿的音响和一台必备的星海牌钢琴之外,连电视机也没有。这是父子俩刻意营造出的紧张、充实的奋斗环境。郎朗每天过着学校和家两点一线的学生生活。上午到校学习文化课,下午在教师赵屏国的指导下练琴。上完一天的课,郎朗和所有双职工家庭的孩子一样,背着书包,揣着公共汽车月票往家赶。到家后,郎朗要在那台星海牌钢琴上继续练琴。父亲要是回来晚了,郎朗就会一个人到小铺里花几块钱买碗粥、一屉小笼包,填饱肚子。
“到北京第一天被邻居骂,第二天警察上门查户口,第三天居委会说你别弹琴了,你的琴声吵死人了,第四天楼下小孩说就因为你我的功课从100分降到70分了,再弹一个星期我就不及格了,坏消息一个个接踵而来,在学校也被同学取笑,嘲笑你的口音是东北农民……”在影片《郎朗的歌》中郎朗回忆了心酸的求学之路。虽然拚命苦练但郎朗意外地遭到了钢琴老师的当头棒喝,“钢琴老师不喜欢我,每天都在说你不可能成为钢琴家,劝我回沈阳算了。”
一系列的挫折和求学条件的窘迫曾让“郎爸”精神陷入了一种濒于崩溃的地步,当他再无法面对这一切的时候,终于对郎朗说出自己的想法,“给你三个选择,第一是回沈阳,第二是跳楼,第三是吃药”。郎朗在听到父亲给自己的选择时,“我当时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心想跳楼太恐怖了,就说那吃药吧。”
“等到开始吃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这是一个令我讨厌的世界,但我不想吃药,然后我就拿着药扔向我爸,说你吃吧,我才不吃呢。然后我爸开始打我,我也头一次反抗,然后我开始骂钢琴骂北京,把所有不高兴的事情都骂出来。”郎朗爸爸每次回忆起如此冷酷的场面时,都会不由自主流下眼泪。
郎朗,中国的钢琴彗星。5岁时在沈阳钢琴比赛中获第一名,之后连续获得第五届星海杯钢琴比赛第一名,第四届德国国际青少年钢琴家比赛第一名和杰出艺术成就奖;13岁获第 二届柴可夫斯基国际青少年音乐家比赛第一名。2002年荣获伯恩斯坦艺术成就大奖,该奖项专为职业艺术家而设立,郎朗是全世界第一位享此殊荣的艺术家…在1999年8月的拉文尼亚音乐节上,郎朗紧急代替身体不适的安德列瓦茨登台,取得了戏剧性的成功,国际乐坛上迅速掀起一股“郎朗旋风”。1999年至今,这位20岁的迷人钢琴家已经与美国“五大”以及全球大部分一流交响乐团合作,例如与特米尔卡诺夫指挥的圣彼得堡爱乐乐团、与艾申巴赫指挥的伦敦爱乐乐团和夏尔迪图瓦指挥的日本NHK交响乐团,并且在华盛顿特区肯尼迪中心和伦敦威格默音乐厅和巴黎罗浮宫的独奏会首演。2002年郎朗成为首位获得伯恩斯坦艺术成就大奖的艺术家,该奖项是为职业艺术家而设立,而郎朗是世界第一位享此殊荣的职业音乐家。他的演奏赢得英美报纸的好评:《BBC音乐杂志》说他是一位真正的诗人,一百万人中才有一个的天才;古典FM称赞郎郎是另一个霍洛维茨。2003年和2004年,朗朗的演出日程排得满满的,几乎每两天就有一场音乐会上。郎朗的唱片由泰拉克唱片公司独家录制。第一张唱片是在坦戈伍德小泽征尔音乐厅录制的现场独奏会。第二张专辑于2002年春季发行,是在伦敦皇家艾尔伯特大厅的逍遥音乐会上现场录制的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并在美国古典音乐作品销售排行榜上名列前茅。
郎朗出生在中国沈阳,3岁时师从沈阳音乐学院的朱雅芬教授开始学习钢琴。9岁时进入北京的中央音乐学院,师从于赵屏国教授。1997年,他又以各项的优异成绩,被享有盛名的费城柯蒂斯音乐学院录取,师从于院长加里格拉夫曼。虽说郎朗现在经常在世界各大城市的音乐厅演奏,但是中国观众却很少有机会欣赏到他的现场演奏。只是在2001年6月的时候,他与指挥大师萨瓦利什执棒的费城交响乐团回到了祖国,在人民大会堂的“百年庆典”音乐会上,成功地演奏了门德尔松的《第一钢琴协奏曲》。萨大师在接受采访时称郎朗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
我国老一辈钢琴大师傅聪先生也表示出对郎朗特有的青睐,他在接受北京《晨报》采访时说:“郎朗的音乐让我感动,他的血液当中流淌着独特的、只有中国艺人才具有的气质……郎朗给我极大的惊喜,超出我的想象,这孩子没有参加过什么比赛,也不再需要任何比赛了。”
郎朗有次在接受杂志采访的时候说道,有一次艾信巴赫问他“如果要你现在演奏一首协奏曲,你会演奏什么?”郎朗说“不如就弹“柴一’”。可见,这是他最得意的一部钢琴协奏曲之一。这部作品本身倾倒过无数古典乐迷,甚至不是古典乐迷也不能不为之感动。柴可夫斯基,俄罗斯最伟大的音乐家,浪漫派和民族乐派音乐大师,其作品有丰沛而细腻的情感,优美的旋律,忧郁如诗的气质和平实朴素的思想。柴可夫斯基虽然是“最不典型”的俄罗斯作曲家,因为他的音乐掺进了太多了欧洲主流音乐的元素,但他的作品往往最容易体现俄罗斯的特征,《降B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几乎成了俄罗斯精神的象征。宏大的激情背后,一定有温柔细腻的一面。
2005年,国际政坛都在竞相邀请一位钢琴家,他就是23岁的郎朗;10月9日,美国总统布什邀请郎朗在白宫举行专场演奏会,这是第一位华人音乐家在白宫举行音乐会;10月16日,郎朗受邀在欧盟总部举行音乐会;11月11日,郎朗在德国总统府,为到访的胡锦涛总书记和德国总统演奏专场音乐会;郎朗出生于中国沈阳,13岁获第二届柴科夫斯基国际青少年音乐家比赛第一名,1997年进入美国著名的费城寇蒂斯音乐学院学习,师从该院院长、著名钢琴大师格拉夫曼。
我国著名钢琴家叫朗朗。
1982年6月14日郎朗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中国钢琴演奏者,联合国和平使者,毕业于美国柯蒂斯音乐学院。
1999年8月14日,刚满17岁的郎朗参加美国芝加哥“拉维尼亚音乐节”世纪庆典明星音乐会,并演奏了《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从而开始了他的音乐演奏生涯。2001年,在人民大会堂进行100周年百年庆典巡演。2002年,获得伯恩斯坦艺术成就大奖。
2003年,推出个人钢琴演奏专辑《柴可夫斯基/门德尔松协奏曲名录》。2005年,在白宫举行个人专场独奏会。2006年,推出个人钢琴演奏专辑《黄河之子》。2008年,获得美国录音师协会颁发的“艺术荣誉奖”。2010年,获得国际门德尔松大奖,成为首位获得该奖项的中国人。
2011年,举行了“弗朗茨·李斯特诞辰200周年郎朗现场音乐会”。2013年,参加维也纳音乐厅100周年音乐季,并应邀举行了两场音乐会;同年,获得“全英古典音乐奖”年度国际艺术家奖;同年10月28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向郎朗授予了“联合国和平使者”称号 。
扩展资料:
郎朗的祖父当过师范学校的音乐教师,他的父亲郎国任是文艺兵,在部队里做过专业的二胡演员,退伍后进入沈阳市公安局工作,他的母亲周秀兰在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总机工作,负责整个总机房的维修、服务和转接。
郎朗在成长过程中,他的母亲周秀兰在长达8年的时光里,跟父子俩“分居”两地,独自“留守”沈阳,为郎朗的成长提供必需的经济保障;此外,父亲郎国任为了让郎朗练琴不分心,甚至不让母子相见,更有郎国任在极端失望与迷茫时对郎朗的暴烈。
郎朗与比其年小12岁的吉娜·爱丽丝(Gina Alice)相识于德国柏林,作为同行,两人有许多共同话题。2019年6月2日,郎朗晒出九张婚纱照,宣布已与德韩混血女钢琴演奏者吉娜·爱丽丝结婚,并在法国凡尔赛宫举办婚礼晚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