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您所说的是指技术上的难度还是感情处理上的难度。
如果从技术上来说的话肖邦的第八首可能比拉赫的更容易接受一些,因为肖邦较拉赫的作曲风格相对规整一些,这仅仅是时期的缘故,但是需要的流畅姓技巧很高。肖邦练习曲对于旋律的突出姓要求会更多一些,更多的是对基础的进阶训练。而拉赫的音画所需要的技巧建立在基础训练完备的前提上。因此在技术难度上我个人偏向于拉赫马尼诺夫的音画练习曲要难一些。
当然如果是哈农技巧完全娴熟的情况下,二者的区别就在于情感处理了。由于拉赫处于浪漫主义晚期,通俗来讲其情感相对飘渺一些,而肖邦练习曲情感更为微妙,细节上需要重复练习才能逐渐把握。
(文中语误是由于系统词汇限制造成的,请谅解)
炫技性曲目么?多了去了…………
1、肖邦练习曲,作品10之4,看看李赫特版本把这曲子弹到了什么速度;
2、乔治齐夫拉改编自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野蜂飞舞》(不是拉赫改编的版本,比拉赫版要难很多);
3、李斯特《半音大加洛普舞曲》,齐夫拉把这曲子弹的像神经病抽风一般快;
4、李斯特《帕格尼尼大练习曲第六号》,24段变奏曲形式,有各种各样展示双音技巧的艰深华彩段落;
5、拉赫玛尼诺夫,g小调前奏曲作品23之5,基辛把这曲子弹的像恶魔附身;
6、霍洛维茨改编自比才《卡门》主题变奏曲,老霍本人之后只有个位数的钢琴家敢挑战这首曲目;
7、斯特拉文斯基《彼得鲁什卡》,拥有诡异的节奏,反常的和声以及变态的双音刮奏,非常适合作为音乐会返场谢幕的炫技曲;
8、拉威尔《镜》或者《夜间幽灵》,可以说把钢琴中能用到的最困难的技巧都融合进去了,印象派音乐炫技的典范;
9、普罗科菲耶夫《C大调托卡塔》,又一个神经病般变态的炫技曲;
10、最后举一个巴洛克的吧,巴赫《哥德堡变奏曲》,但是不适合在外行人面前演奏,因为这曲子的难点只有内行人才清楚。
这10首里面随便拿出一首都可以当做极端钢琴技巧的完美展示曲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