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纳国家歌剧院是世界上一流的大型歌剧院,是“音乐之都”维也纳的主要象征,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素有“世界歌剧中心”之称。建于1869年,原是皇家宫廷剧院,其前身是17世纪维也纳城堡广场木结构包厢剧院,1869年迁到市区的环行街旁。1918年宫廷剧院变为国有,称国家歌剧院。二战时被炸得只剩下几处断垣残壁,战后重建,整修10年,恢复旧观。外貌古色古香,整个舞台区完全现代化,配有最先进的音响设备。1955年11月以演出贝多芬的费德利奥庆祝再生。歌剧院为罗马式宏伟建筑。前厅和侧厅都用大理石彻成,内部绘有精美壁画和挂有大音乐家和名演员照片。观众席共有6层,可容有座观众1600多人。
萨尔茨堡是奥地利西北部萨尔茨堡州首府,濒临多瑙河支流萨尔察赫河,是奥地利北部交通、工业及旅游中心。这里是大作曲家莫扎特的出生地,素有“音乐艺术中心”之称。萨尔茨堡1077年设市,公元8世纪─18世纪为天主教大主教驻地和活动中心。1802年萨尔茨堡脱离宗教统治,1809年,根据《舍恩布龙条约》 萨尔茨堡归巴伐利亚,维也纳会议(1814—1815年)决定归还给奥地利。这里的建筑艺术堪与意大利的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相媲美,有“北方罗马”之称。城市分布在萨尔察赫河两岸,偎倚在白雪皑皑的阿尔卑斯山峰之间。城市被苍郁的陡山围绕,充满魅力。河右岸南山坡的霍尔亨萨尔茨堡(11世纪),历经900年风雨,仍巍峨挺立,是中欧地区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的一座中世纪城堡。本尼狄克隐修道院建于7世纪末,长期以来是当地布道活动的中心。圣方济会教堂建于1223年。模仿罗马圣教堂的大教堂建于17世纪初,是奥地利第一座意大利式的建筑。大主教宅邸是16—18世纪的一座文艺复兴式宫殿。米拉贝尔宫原是17世纪为萨尔茨堡大主教建造的皇宫,18世纪又经扩建,现在是包括宫殿、教堂、花园、博物馆等的游览中心。城市南部是17世纪建造的皇家花园,以“水的游戏”著称。花园内建筑物的门旁檐下,道路两旁都有暗道水管不时喷射,水花飞溅,雨帘雾障。走进花园内一座人工堆砌的山洞,潺潺的流水发出了26种鸟鸣的声音,组成一曲悦耳动听的空山鸟语。在一处由机械装置控制的舞台上,通过水流的作用,156个活动小人再现了这里300多年前小镇生活的情景。走进萨尔茨堡,无处不见莫扎特的踪迹。1756年1月27日,大作曲家莫扎特出生在城中粮食街9号。1917年莫扎特的故居被辟为博物馆。
维也纳多瑙塔(Donau Towel in Vienna)位于市区北面的多瑙河公园内,于1964年建成。塔高252米,塔底直径31米。多瑙塔高耸入云,为维也纳市容划出一条新的空中轮廓线。塔内设有两部高速电梯,游人可乘电梯从塔底直升到165米高的电梯终点。在电梯终点上下各5米处,分别是露天咖啡馆和室内咖啡馆。登上170米高的露天咖啡馆,顿感冷风扑面,寒气逼人,但俯首下看却有人上九天之感。进入160米高的室内咖啡馆,顿觉温暖如春。凭窗极目远眺,远方巍峨的阿尔卑斯山和穿城而过的蓝色多瑙河尽收眼底。由于两个咖啡馆环塔而建,其地板构架同塔轴相连,故能以3种速度围绕高塔转动,形成别致的旋转咖啡厅,咖啡厅每隔39分钟自转一周。随着咖啡厅的转动,窗外的景色也随之慢慢移动。游人可边品尝饮品,边领略维也纳繁华的都市风貌和城郊的田园风光。
维也纳舍恩布龙宫(Szonblunn Kastle in Vienna)舍恩布龙宫位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西南部,亦称“美泉宫”,是奥地利哈布斯堡王室的避暑离宫。1694年由玛利亚·特蕾莎女王下令修建。整座宫殿占地2.6万平方米,稍逊于法国的凡尔赛宫。宫内共有1400个房间,其中44间是以18世纪欧洲流行的洛可可式建筑风格修装的,纤巧华美、优雅别致;此外,还有以东方古典样式装修的厅堂,如镶嵌紫檀、黑檀、象牙的中国式和饰以泥金和涂漆的日本式。房间内部的饰品和陈设也与建筑风格相一致,在琳琅满目的陶瓷摆设中,尤以明朝万历年间的彩瓷大盘和描花古瓶最为珍贵。宫内有哈布斯堡王朝历代帝王设宴的餐厅和华丽的舞厅,现在奥地利政府仍在那里举行舞会或款待各国外交使节。在宫内,供人参观的几辆玛利亚·特利萨女王加冕大典时使用的鎏金马车,豪华无比,引人驻足。在长廊上,挂满了哈布斯堡王朝历代皇帝的肖像和记录他们生活场景的图画以及玛利亚·特利萨女王16个女儿的肖像画,其中最惹人喜爱的是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的皇后玛丽·安东涅特少女时代的画像,其优雅细腻的笔调将当时王朝豪华的盛景和奢丽的生活尽现于画上。后来,在这座宫殿里长大的玛丽皇后同其夫君路易十六一起在法国大革命中被送上断头台。在房间和回廊的拐角处是各种式样的火炉,其中俄式的大火炉造型最为奇特,堪称一景。在宫殿后面是一座巴罗特式的大花园,每当百花盛开之际,园中奇花异卉芬芳怡人,令人留连忘返,更增添了离宫之美。拿破仑曾两次占领过维也纳,两次都居住在这里。著名作曲家莫扎特幼年时期也曾在离宫的宫廷舞台上为女皇演奏过钢琴。拿破仑战败后,1814年9月—1815年6月,这里曾举行过有名的瓜分欧洲的维也纳会议。当时的奥地利首相梅特涅以其纵横捭阖的手腕,在欧洲诸列强之间玩弄均势平衡外交,显赫一时。
1、维也纳
维也纳有“世界音乐之都”的美誉,这里不仅有莫扎特这样的音乐天才涌现,还有世界著名的维也纳爱乐乐团、维也纳童声合唱团,还有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维也纳音乐厅等闻名遐迩的著名演出场所。在“蓝色”多瑙河畔,一边欣赏城市美景,一边聆听经典旋律,真是一种享受。
维也纳曾名列中世纪中欧最大的三座城市之一,而如今,维也纳依然风采依旧,联合国中心、国际原子能机构、国际工业开发组织、石油输出国组织总部也设在维也纳。
2、萨尔茨堡
这里是著名**《音乐之声》的拍摄地。萨尔茨堡是奥地利音乐艺术中心,莫扎特和卡拉扬的诞生于此,贝多芬、海顿等音乐家也在此创作了大量不朽的乐章。始创于1920年的萨尔茨堡节至今认识欧洲最隆重的音乐节日之一。
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萨尔茨堡老城建造于1077年,是中欧现存最大的城堡要塞。在老城区的小餐厅里,能够尝到萨尔茨堡的传统美食。最出名的是莫扎特巧克力球。
3、因斯布鲁克
因斯布鲁克建立于1239年。这里仍保持着中世纪城市的风貌。这座小山城曾经于1964年和1976年两次举办冬季奥运会,载入了体育盛会的史册。这里的施华洛世奇水晶世界是世界上最大、最著名的水晶博物馆,被称为现实中的童话世界。
4、哈尔施塔特
哈尔施塔特是奥地利上奥地利州萨尔茨卡默古特地区的一个村庄,位于哈尔施塔特湖湖畔,因景色秀丽被称为“世界上最美的小镇”,住宿可以选择靠近两端和山间的地方,打开窗户就是山和湖水。
历史上这一地区因盐而致富,因此这里又被称作“世界最古老的盐都”。哈尔施塔特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现在是热门旅游目的地,步行十分钟可以走遍。
5、菲拉赫
菲拉赫是位于奥地利南部克恩顿州的一个城市。菲拉赫是克恩顿州内的第二大城市,并且是奥地利的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其中,菲拉赫有人口58480人。菲拉赫是奥地利的木材工业中心,中南欧水果、纺织品集散地。
参考资料 -奥地利
广播
奥地利广播电台(ORF )是奥地利最大的电视台和广播台。
电视
奥地利大的电视台是奥地利电视1台(0RF1 )和奥地利电视2台(0RF2)。私人电视台有ATV等。
网络媒体
股票门户网(Aktien Portal)、今日奥地利(Austria Today)、奥地利时代(Austrian Times)等。
报刊
12011年奥地利全国共有各类报纸294种,其中日报15种, 免费赠阅报纸3种,周报262种。奥地利的主要报刊有《信使报》、《标准报》、《新闻报》、《皇冠报》、《维也纳报》和《经济报》等。在奥地 利有一定影响的华文报纸有《欧洲时报》、《欧洲联合周报》、《欧洲华信报》和《中国人报》。奥地利的主要期刊有《侧面》、《新闻周刊》、 《趋势》和《工业》等。
通讯社
奥地利的新闻通讯社有奥地利新闻社(Austria Presse Agentur)和奥地利文传社(Pressetext Austria) 。 奥地利学龄儿童享受九年义务教育。学费、书费和上学交通费均由国家负担。凡持有高中毕业文凭者可免试上大学。著名的维也纳大学创立于1365年,系德语区最古老的大学。
1774年,奥地利当时还属于神圣罗马帝国的一部分,女大公爵玛莉亚·德蕾莎 (Maria Theresia)开先河为当时的奥地利订定教育制度的基础。奥地利的教育体制由联邦政府控制,对6~15岁的儿童实行9年义务教育,其教育体制大体上可以分为4个部分,亦即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及高等教育。
学前教育
大部分满3岁的儿童会进入幼稚园学习,但非强迫性。
初等教育
迄儿童满6岁时 (每年9月1日为界定日) 即须进入国民小学 (Volksschule)接受为期4年的教育。期间,学龄儿童的学费、书费和上学交通费用由国家负担。可就读的学校除了一般国家设立的学校之外,在特定条件下尚可前往当地的私立学校就读,甚至在家中学习。
中等教育
继国民小学后,学童约10岁,可以选择进入普通中学 抑或是主干中学 ,为期4年。普通中学设有入学考试,须通过考试才可以就读;主干中学则无此限制。若学童有特殊问题可择特别学校为其学习的机构。迄顺利完成8年级 (9年义务教育) 的学习后,学童将面临从4种教育机构中,即普通高中,高阶职训学校 ,中级职训学校 ,多元技术学校附设进阶职校 ,择一就读,每一种皆为新的阶段,而其中只有高阶职训学校需考试且有分数门槛。由高阶职业学校及普通高中跃升至高等教育时,须通过毕业考试。
高等教育
奥地利大学学习年限一般为4~5年,其中基础学习阶段为2年,专业学习阶段为2~3年。学生在规定的年限内要完成必修课、选修课的学习,通过考试取得必要的学分,学习的最后阶段写篇毕业论文,在通过之后即可毕业。奥地利只在大学里设一个高级学位──博士学位。博士生教育是本科生教育的自然延续。博士生年龄不限,博士生教育没有专门的机构负责组织安排,主要形式由导师指导。传统学制无学士学位,称为Diplomstudium,分为2~3大阶段(Abschnitt)。修学分通过各个阶段毕业考试及论文(Diplomarbeit)答辩后授予硕士学位(Magister;工科为Diplom-Ingenieur)。修得硕士学位后得进入博士班(Doktoratstudium),撰写博士论文(Dissertation)通过答辩后依学术分类授予不同的博士学位(Doctor)。
奥地利学制严谨,原则上,攻读博士领域须与先前所修硕士同一类别。奥地利改革高等教育,引进学士学位,但至目前为止,仅有极少数系所提供学士课程,大部分系所仍以传统Diplomstudium修业规定授课。奥地利公立大学采分工制,各校水平平均,学生是以希望修习科目及交通便利与否作为选校依据。与私立院校相形,公立大学文凭极受重视。 全国铁路总长5702公里。2012年客运量2629亿人次,同比增长77%, 货运量约1005亿吨。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奥地利成为贯穿东西南北欧洲的轨道交通枢纽。正在建设的维也纳中心火车站工程将于2014年底正式建成使用,届时往来的旅客无需费很大周折,即可实现东西和南北方向的直接通行,铁路运输也将更加快捷。于2009年年初开通的欧亚大路桥新线,只需2周多的时间即可由中国北方到达奥地利中部,为贸易提供了新的便利。
奥地利地处欧洲心脏位置,通过奥地利联邦铁路的四通八达的网络与周边邻国紧密相连,成为欧洲铁路网的一部分。主要枢纽火车站,如维也纳、萨尔茨堡、格拉茨、因斯布鲁克等有频密的火车前往奥地利各地,以及其邻国的主要城市。
奥地利铁路主要路线如下:
东西向:维也纳一林茨一萨尔茨堡(进入德国),萨尔茨堡一因斯布 鲁克一费尔德基希(Feldkirch)—布雷根茨(进人瑞士),萨尔茨堡一比绍 夫斯霍芬(Bischofshofen)—参尔茨谷(Selzthal)—格拉茨(进人斯洛文尼 亚)。
南北向:林茨一格拉茨(进入斯洛文尼亚),维也纳-布鲁克安德莫尔(Bruck an der Mur)—克拉根福一菲拉赫(进入意大利),布鲁克安德莫尔 一格拉茨(进入斯洛文尼亚),因斯布鲁克一博莱纳(Brenner)(进入意大利)。
沃尔夫冈·阿玛迪乌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奥地利伟大的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杰出代表。他广泛采用各种乐曲形式,成功的把德、奥、意等国的民族音乐和欧洲的传统音乐有机的联系在一起,赋予它们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完美的形式,为西方音乐的发展开辟了崭新的道路。其创作手法新颖,旋律纯朴优美,织体干净细致,配器注重音色效果,发挥了复调音乐的积极作用,对后世音乐创作产生极大的影响。他一生中共创作了七十五部作品,留下了《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后宫诱逃》、《魔笛》等著名歌剧,使歌剧成为具有市民特点的新体裁。并作有大量交响曲、协奏曲、钢琴曲和室内乐重奏。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 1856~1939):奥地利精神科、神经科医生、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1856年5月6日出生于摩拉维亚一犹太商人之家。他4岁时随家人迁居维也纳。17岁考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188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后开业行医,担任临床神经专科医生,终生从事精神病的临床治疗工作。在探寻精神病病源方面,弗洛伊德抛弃了当时占主流的生理病因说,逐步走向了心理病因说,创立了心理分析学说。
主要著作有:《梦的解释》(1900年)、《性学三论》(1905年)、《心理分析导论》(1910年)、《文明及其缺陷》(1929年)。 卡夫卡(Franz Kafka,1883~1924):奥地利小说家。1883年7月3日生于布拉格一个犹太商人家庭,主要作品为4部短篇小说集和3部长篇小说。可惜生前大多未发表,3部长篇也均未写完。卡夫卡是欧洲著名的表现主义作家。他生活在奥匈帝国行将崩溃的时代,又深受尼采、柏格森哲学影响,对政治事件也一直抱旁观态度,故其作品大都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 的孤立、绝望的个人。
其最著名的作品有《地洞》(1923年)、《变形记》(1912年)、《城堡》、《审判》等。 格里戈·约翰·孟德尔(Gregor Johann Mendel),孟德尔1822年7月20日出生于奥地利西里西亚,是遗传学的奠基人,被誉为现代遗传学之父。
孟德尔通过豌豆实验,发现了遗传规律、分离规律及自由组合规律。孟德尔自幼就爱好园艺。从1851年到1853年,孟德尔在维也纳大学学习了4个学期,系统学习了植物学、动物学和化学等课程。在孟德尔从事的大量植物杂交试验中,以豌豆杂交试验的成绩最为出色。经过整整8年(1856~1864)的不懈努力,终于在1865年发表了《植物杂交试验》的论文,并揭示出遗传学的两个基本规律——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这两个重要规律的发现和提出,为遗传学的诞生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也正是孟德尔名垂后世的重大科研成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