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叶观音莲是是一种多年生的草本植物,为美叶芋和楼氏海芋的杂交品种,比较独特的室内观叶植物,需要注意的是黑叶观音莲有毒。
黑叶观音莲的别称
黑叶观音莲,又叫观音莲,黑叶芋,龟甲观音莲。
黑叶观音莲的生长习性
黑叶观音莲喜欢半阴的生长环境,忌强光直射。喜欢温暖湿润的生长环境,生长的适宜温度是在25℃30℃之间,耐寒力较强,但是冬季的环境温度不能低于-7℃。土壤可以使用排水性良好的、疏松肥沃的腐叶土或者是泥炭土。
黑叶观音莲最常用的繁殖方法就是分株繁殖,其次还有播种繁殖,叶插繁殖等繁殖的方式。
黑叶观音莲的作用
黑叶观音莲是一种独特的室内观叶植物,做盆栽室内观赏,可以布置书房、客厅等处,显得十分高贵,但是要注意黑叶观音莲的毒性。
黑叶观音莲还具有吸收室内有毒气体的功效,可以净化空气湿度,增加室内的湿度。
多肉观音莲开花吗?
天南星科观音莲会开花。天南星科观音莲与海芋同属,其生长习性相差无几,每年都能开花,一般在春末夏初开放,但花朵的欣赏价值极低,就是一个佛焰苞而已,也不鲜艳、也不美观,在开花期叶片生长不良,可以在花期将花剪去,以免消耗过多的养分,影响植株的营养生长。
景天科观音莲的叶呈莲座状生长,长椭圆状倒卵形,先端锐尖,聚伞花序,小花淡玫瑰红色,蓇葖果,花期6~7月。
姜科观音莲的花期一半为8月,花序形似宝塔状,观其白色纯洁美丽的苞片和艳丽的唇状**小花,是切花的优良花材,可作园林庭园布置,庭院点缀等。
多肉植物观音莲的花语是什么?
观音莲给人的感觉就是美、纯洁。每一种花都代表着不一样的花语,有些花可能代表着幸福,有些花可能代表着纯洁,有些花可能代表着吉祥如意。那么,观音莲的花语代表着什么呢
吉祥如意的观音莲花语
惹人喜爱的人就算不能完美,但一定有很多可爱的地方;观音莲也是,它虽不能娇艳如茶花,不会雍容如牡丹,不会清新如木樨,但是它有它可爱的地方,它有可爱喜人的观音莲花语,有肉肉的质感饱满得一戳破就仿佛可以咕嘟嘟冒出新鲜汁水的调皮劲儿,有四季长春的绿和厚,养在白底青花瓷盆里,伴着书香,檀香,在悠远缭绕的岁月里静静生,静静长,时常让人想起低眉的菩萨,慈眉善目的,周身有吉祥如意的光环笼罩,于是岁月祥和。
折纸观音莲时光里的幸福
观音莲养活起来也并不难,是受懒人们喜欢的,那么肉肉嫩嫩的模样,是讨任何人欢喜的,这么讨喜的小物出现在绘画上、摄影里、刺绣中、折纸里都是应该的,折纸这么可爱小物也是很有趣的,成型后立体感很强,无论是装饰效果还是观赏价值都能品出个头和尾,如果用防水纸折出观音莲,可以放在盛满清水的白瓷盘里,青绿绿的纸观音莲浮在上面,那情景让人很折心。
黑塞简介_赫尔曼黑塞资料介绍
黑塞简介_赫尔曼黑塞资料介绍_
黑塞简介年表
一八七七年七月二日 诞生
生于德国休瓦本的小镇卡尔夫。那是沿着拿古鲁特河的美丽乡镇,真正的含意则是黑塞的故乡。黑塞是一辈子一直写着有关于自己境遇的作家,所以在许多作品中,都曾描写过卡尔夫及其周围风景,且多用格尔巴斯奥这个地名来取代。他的父亲约翰黑塞(一八四七~一九一六年)生于爱沙尼亚,十八岁时前往瑞士,加入巴塞尔教会。二十二岁时远渡印度,从事传道的工作,但因为健康不佳,三年后回国。然后移居卡尔夫,帮助赫尔曼根德尔特的新教出版事业。
母亲玛丽根德尔特(一八四二~一九。二年)生于印度,在瑞士度过少女时代。十五岁时去父母所在的印度,后来父亲生病暂时回国,其间与英国传教士查尔斯爱森巴克订婚。第三次到印度时结婚,但丈夫病倒后,便与丈夫抱着两个儿子返国卡尔夫。玛丽二十八岁时,丈夫病逝。一八七四年与父亲赫尔曼根德尔特的助手约翰相识而再婚。当时玛丽是三十二岁,约翰为二十七岁。
两人在翌年生下长女阿德蕾。她是黑塞兄弟姊妹中,和他感情最好的一位。黑塞有《给阿德蕾的信》(一九四九)和《追忆阿德蕾》(一九四六)的文章,描写与姊姊的情感。
一八八。年三岁
妹妹玛尔拉出生。一九五三年他曾写过《为了玛尔拉》一文.以回忆不幸而死的妹妹。
一八八一年 四岁
黑塞一家搬到瑞士巴塞尔,父亲在此担任教会学校的老师。他以《乞丐》这篇文章,叙述在巴塞尔时代的事情。
一八八二年五岁
弟弟汉斯出生。美丽的青春的弟弟,是游戏天才,但不喜欢读书,渐渐对生活失去自信而自杀。《追忆汉斯》中,有详细的记载。这一年,写出像诗的东西,记在母亲的日记里。
一八八四年七岁
进入巴塞尔的密逊小学。
一八八六年九岁
黑塞一家再次回到卡尔夫。到十三岁为止,就读于卡尔夫小学和拉丁语学校。《车轮下》、《德密安》、《童心》、《回忆少年时》,皆以此四年的少年时代为小说的题材。
一八九。年 十三岁
就读哥宾根的拉丁语学校,是因为要准备考神学校。拉丁语学校以拉丁语为主,相当于中学乃至高中。描写此学校生活的作品有《拉丁语学校生》。
一八九一年十四岁
进入毛布农神学校。在《车轮下》详细记载从拉丁语学校到神学校这一段生活。此外,关于毛布农神学校的作品有《那鲁奇斯和哥鲁特蒙特》、《玻璃珠游戏》等。
一八九二年 十五岁
春,逃离神学校而遭退学。父母悲叹万分,但祖父赫尔曼根德尔特却欢迎他说:听说你去天才旅行了。所谓天才旅行是学生用语,指的是学生的反抗行动。其后,他被带到牧师布鲁姆哈鲁特的身边,因神经衰弱自杀未遂。在哥宾根的巴奥教授、谢尔牧师的指导下逐渐恢复。
一八九三年 十六岁
祖父赫尔曼根德尔特去世。他受到祖父极大的精神感化,以《祖父》为题写了一篇文章。继续入堪休塔特高中就读,一年后又遭退学,然后去埃斯林根书店当店员,但持续不到三天,便一方面帮忙父亲的出版事业,一方面热衷于读书。
一八九四年 十七岁
六月,成为卡尔夫的佩洛特钟表工厂的学徒,其工作是磨钟塔时钟的齿轮。(参考《车轮下》)
一八九五年 十八岁
秋,辞去学徒的工作。十一月去杜宾根的赫肯豪尔书店当店员,喜欢读歌德及德意志浪漫派文学,耽于写诗。此时所写的诗,收录在以后的浪漫诗集中。
一八九九年 二十二岁
由德雷斯町的毕尔森自费出版了处女诗集《浪漫诗集》,《我是星星》便是其中之一。接着由来比锡的第底利西斯发表散文集夜半后的一小时。销路虽不佳,但深受有识者的好评,也受到利尔凯的赞赏。秋,转往瑞士巴塞尔的来希书店任职,起先在贩卖部,其后转任旧书部。
一九。一年二十四岁
二月,访问故乡卡尔夫。(参考《美丽的青春》)第一次到意大利旅行。由他所服务的来希书店出版了赫尔曼劳谢。起先以黑塞编赫尔曼劳谢的遗稿文和诗为题出版,但增补新版时,则改为上述的书名。一般评论都很好,卖得也不错。
一九。二年 二十五岁
他的《诗集》收录在卡尔鲁布塞编的丛书《新德意志抒情诗人》的第三卷,由古鲁提出版。其后以单行本问世,一九五。年改名为《青春诗集》。《越过原野》、《在雾之中》、《白云》即为此诗集中的作品。
四月二日母亲玛丽去世,写《给母亲》-诗献给她。
一九。三年二十六岁
辞掉来希书店的工作。第二次到意大利旅行。因瑞士作家鲍鲁伊克的介绍,认识柏林出版者S裴谢,鼓励他创写新作品。
一九。四年二十七岁
《乡愁》由S裴谢社出版,从一九。-年起写了三年,一九。三年在S裴谢社《新评论》杂志上发表。就像黑塞自己所写的《我成功了》-样,大获好评,一跃而奠定新进作家的地位。黑塞以后的作品,大部分都是由该社出版。八月,和摄影师的女儿玛丽亚佩诺莉结婚。九月,新居定在波登湖畔的凯思赫芬最初的家,夫人是名钢琴家。同年,由柏林的休斯塔温特雷夫拉社出版两篇传记性小品《薄伽邱》、《圣芳济》。
一九。五年 二十八岁
长男布鲁诺出生,长大成为画家。
《车轮下》在新苏黎世报连载。其后还执笔写了许多中篇、短篇、随想,被整理在《寓言集》、《小世界》中。《乡愁》获得包耶伦费特奖。
一九。六年二十九岁
《车轮下》由S裴谢社出版,获得很大的成功。
一九。七年 三十岁
和讽刺作家鲁特维希脱玛、新闻编辑库特阿拉姆、出版家阿尔贝特兰根,共同编辑了每月两次的《三月》杂志,由阿尔贝特兰根社出版,直到一九一二年为止。《美丽的青春》在此年发表于该杂志。
中短篇小说集《北岸》,由S裴谢社发行。收录《从幼年时代起》、《大理石材工厂》、《枯草之月》、《拉丁语学校生》、《秋的徒步旅行》五篇。在凯思赫芬另筑新家。此事详细记载于《回忆草》中的《迁移新居之际》。
一九。八年 三十一岁
短篇集《邻人》由S裴谢社出版,收录了《婚约》、《加利巴尔第》、《瓦尔塔肯布》、《在以前的太阳轩》、《爱哲南》五篇。《库奴鲁布》第一个故事《早春》,由诺耶伦多夏社发表。
一九。九年 三十二岁
次男海纳出生,以后成为室内装饰家。在布拉温休维克拜访维尔赫姆拉别,《回忆草》(一九三七年)中《访问某诗人》-文,即指此事。在布莱门演讲《浮士德和查拉图斯特拉》。
一九-。年 三十三岁
《贝鲁特鲁特》由阿尔贝特兰根社出版,是以音乐家为主角的小说。此时和音乐家们,尤其是瑞士作曲家奥图曼谢克缔结深交。
一九一一年 三十四岁
三男马尔丁出生,以后成为摄影家。
诗集《途上》由格欧尔克休拉社出版。编美利凯的诗集。夏,与画家汉斯休脱尔沈耶格鲁为伴去亚洲旅行。游历了新加坡、南苏门答腊、锡兰,年底回国。旅行的动机是想逃避欧洲、对东方的憧憬,打开家庭生活的僵局等。此次旅行有苏伊士运河之夜等二十一篇短的游记、十一篇诗,小说《罗巴特阿几翁》,记录在《印度纪行》(一九一三年)中。
一九一二年 三十五岁
借住画家维尔提位于瑞士伯恩附近的家。短篇小说集《迂回路》由S裴谢社出版,收录了《拉第格鲁》、《归乡》、《世界改良者》、《耶密尔哥尔夫》、《马提阿斯神父》五篇。
一九一三年 三十六岁
亚洲的旅行报告《印度纪行》由S裴谢社出版。虽也有印度,但二十一篇短的游记,大部分是马来亚、新加坡及南苏门答腊的游记。
一九一四年 三十七岁
描写艺术家的家庭生活悲剧的《罗斯哈尔地》由S.裴谢社出版。第一次大战爆发两个月后,在新苏黎世报发表《啊!朋友停止这个调调吧!》的短文,由于反对极端的国家主义,被视为卖国奴,受到德国新闻杂志的排斥。在伯恩为德国俘虏慰问事业局工作,从事壁报、图书的编辑、出版、寄送等事务。
一九一五年 三十八岁
出版《库奴鲁布》(S裴谢社)、诗集《孤独者的音乐》(罗伊斯温特伊塔社)、小品集《路旁》(查尔扎社)。《路旁》收录了《六月之夜》、《狼》、《美尔亨》等九篇。八月,罗曼罗兰来访,开始了多年的友谊。(参考黑塞罗兰往来书简)
一九一六年 三十九岁
《美丽的青春》由S裴谢社出版,包括《旋风》-文,全都是在凯思赫芬时写的。参加德意志扣留者新闻的编辑。三月,父亲约翰黑塞去世。办理烦杂的手续,越过国界参加葬礼。追忆父亲收录在《小庭院》中(一九一九年)。么子马尔丁病重,妻子精神病严重入院。黑塞自己也苦于神经衰弱,住进鲁柴伦近郊的松麻特疗养院治疗。
一九一七年 四十岁
发表了《给国务大臣的信》、《如果战争再继续两年》、《会达到和平吗?》等评论、随想。执笔写《德密安》。
一九一八年 四十一岁
发表了《如果战争再继续五年》、《欧洲人》、《战争与和平》、《世界史》、《国家》、《爱之道》等评论、随想。全都收录在《关于》(一九二八年)中。
一九一九年 四十二岁
以辛克莱的笔名发表《德密安》,引起战后人心热烈的反应,获颁新作家方达内奖。但很少人知道是黑塞的作品,所以辞奖不受。次年从第九版起,改为黑塞所作。《查拉图斯特拉的重生》、《给德国青年的话》和《因为一个德国人》由伯恩的休帖姆布利社出版,次年第二版起改为黑塞所作。《美尔亨》由S裴谢社出版,收录《奥古斯特斯》、《诗人》、《别的星球来的不可思议的信息》、《爱丽丝》等七篇小品。随笔《小庭院》由维也纳的塔尔社出版。为了新德意志精神,和瓦尔帖雷克共同编《呼唤生存者》月刊,直到一九二三年为止。同年春天,和妻子分居,孩子则寄于他处。在梭连哥停留一阵子之后,移居到南瑞士鲁卡诺梦塔诺拉的卡查卡姆芝,专心创作《库拉因和华格纳》、《克林古苏鲁最后之夏》等。
一九二。年 四十三岁
《混沌中之透视》由杰鲁特维拉社出版。收录一篇论杜思妥也夫斯基。《漂泊》由S裴谢社出版,收录了游记随想、诗和水彩画。《画家之诗》由杰鲁特维拉社出版,收录了诗和水彩画。过了四十岁以后,开始热心于绘画。《克林古苏鲁最后之夏》由S.裴谢社出版,收录了小说集《童心》、《库拉因和华格纳》。
一九二一年 四十四岁
《诗选集》由S裴谢社出版。《帖欣的十一张水彩画》出版。
一九二二年 四十五岁
释尊传《西达塔》由S.裴谢社出版,这是年轻时代开始对印度的关心集大成之作。《古怪的故事》系列中,编辑了日本的故事出版。
一九二三年 四十六岁
九月和分居的太太玛丽亚夫人正式离婚。为了治疗坐骨神经痛和风湿病,常去巴登温泉(参考《疗养客》),取得瑞士国籍。《辛克莱的备忘录》由拉夏社出版,收录了《欧洲人》、《任性》等从一九一七年以后的评论。
一九二四年 四十七岁
和女作家琍查维恩佳的女儿鲁特维恩佳结婚。三年后离婚。
一九二五年 四十八岁
《疗养客》由S.裴谢社出版,这是巴登温泉的随想记录,前年曾以《温泉场心理学、巴登温泉场的讽刺》为书名自费出版。童话《匹克托鲁的化身》由谢姆尼芝社出版。从一九二二年起,用自己绘的插图,分发给希望得到的人。编辑了赫尔达林和诺瓦丽思的生活记录出版。
秋,到南德演讲旅行。在慕尼黑访问托马斯曼(参考《纽伦堡游记》)(一九二七年)。到一九三一年为止的冬天都住在荻里希。
没多久以前,有位年轻妇人写信给我,问我荒野之狼,的魔幻剧场到底想谈什么?她说她对像吃鸦片而神智不清地嘲弄自己本身和一切的内容,感到极度的失望。我回信请她再看一下那个地方,以及我以前曾经写过的文章。对我而言,没有比那个魔术剧场更重要而神圣的东西,那是非常有价值的比喻和假托,希望她能了解。那位妇人以后还写信给我说:这次我了解了。
一九二六年 四十九岁
《风物帖》由S.裴谢社出版,是《波登湖》、《意大利》、《印度》、《帖欣》、《杂》五篇结集而成的简短印象记。
一九二七年五十岁
和鲁特维思佳离婚。
《纽伦堡游记》由S.裴谢社出版。《荒野之狼》由S.裴谢社出版。黑塞五十岁生日时,傅高巴尔发表了《黑塞传》。没多久巴尔就去世了,黑塞写了《追悼傅高巴尔》一文以为纪念。
一九二八年 五十一岁
《关于》由S.裴谢社出版,收录了一九。四年以后的评论感想四十多篇。《危机一篇日记》诗集,由S.裴谢社当作限定版出版。
一九二九年五十二岁
诗集《夜的安慰》由S.裴谢社出版,收录了一九一一年以后的诗。《世界文学的图书馆》在雷克拉姆文库刊行,是阅读世界文学的入门书。
一九三。年五十三岁
《那鲁奇斯和歌鲁特蒙特》由S.裴谢社出版,出版前已登在新评论杂志上,加了友情的历史这个副题。书中增加一九。七年出版的此岸中美丽的青春、旋风、昔日的太阳轩三篇的改稿,以决定版出版。
一九三一年五十四岁
自家诗集四季由弗雷芝社出版。收录了十篇的诗。合西达塔、童心、库拉因和华格纳、克林古苏鲁最后之夏以朝向精神方面的道路为书名出版。
八月,搬到蒙塔纽拉的新居(参考《迁入新居之际》)。十一月和妮侬多尔宾(一八九五年)结婚,新夫人出生于罗马尼亚,国籍为奥地利,主修美术史。
一九三二年 五十五岁
《东方之旅》小说由S.裴谢社出版。关于歌德的两篇评论,发表在《神学片断》。前年发表《我的信仰》。
一九三三年 五十六岁
《小世界》由S裴谢社出版。以《邻人》、《迂回路》为书名,出版初期小说集的决定版。希特勒政权成立。尽力于帮助逃亡者和筹措救济资金。
一九三四年五十七岁
诗选集《从生命之树》在因杰尔文库出版。《玻璃珠游戏》的序章和《乞雨师》发表于新评论杂志。被要求把《世界文学的图书馆》的犹太作家剔除掉,重出改订版,但黑塞宁可希望它绝版。
一九三五年 五十八岁
《寓言集》由S裴谢社出版。在新评论杂志上发表牧歌《庭院
中的时间》。十一月弟弟汉斯自杀(参考《追忆汉斯》)。写长诗埋
葬之后悼念弟弟。
一九三六年 五十九岁
《庭院中的时间》由维也纳的贝尔曼裴谢社出版,献给姊姊阿德蕾作为六十岁的纪念。贝尔曼裴谢是S裴谢的女婿,受到纳粹政权的压迫,到国外继续其事业。写《追忆汉斯》。从一九一四年起,开始写未完成的梦之家由欧尔丁社出版。获得瑞士最高文学奖歌特弗利特凯勒奖。
一九三七年 六十岁
随想集《回忆草》、《新诗集》由伯恩的裴谢社出版。《新诗集》主要是收录一九三三年以后的诗。牧歌《佝偻病的少年》由弗雷芝社出版,作为他六十岁的纪念。
一九三八年 六十一岁
只发表《回忆克林古梭鲁之夏》的短文。
一九三九年 六十二岁
到一九四五年为止,被列入德国不受欢迎的作家名单,断了出版作品用纸的配给。自费出版《十行诗》。
一九四一年六十四岁
黑塞的作品在德国已经不可能出版,取得了S裴谢社在德国的继承人佩塔兹尔坎普的谅解,由荻里希的弗雷兹出版,第一本作品是《夜半过后的一个钟头》。
一九四二年 六十五岁
《全诗集》由弗雷兹社出版,几乎收集了所有的诗。
一九四三年 六十六岁
《玻璃珠游戏,游戏名人约瑟夫尼克传记的尝试,克尼的遗稿》全二卷,由弗雷兹社出版。从一九三一年执笔,写到一九四二年为止,是最后的一篇大作。
一九四五年 六十八岁
一九。七年所写的片段文章《贝尔特鲁特》出版。诗选集《开花的枝芽》出版,献给姊姊阿德蕾(参考《利几日记》)。新短篇和童话集《梦之后》出版,全都由弗雷兹社出版。
一九四六年 六十九岁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黑塞的作品再次由S裴谢社的后身兹尔坎普社重新出版。《感谢歌德》由克拉森社出版,合歌德论和歌德诗抄而成。八月,在法兰克福获得歌德奖。《战争与和平》由弗雷兹社出版,是一九一四年以后战争和政治的评论集。秋,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因病而未亲临颁奖会场。《晚年之诗》自费出版。
一九四七年 七十岁
安德鲁纪德来访。接受伯恩大学名誉博士的称号。发表了
《给日本年轻同事的信》。
一九四八年 七十一岁
整理了《夜半过后的一个钟头》、《诺瓦丽思》、《赫尔曼劳谢》三篇,以《初期的散文》为书名,由弗雷兹社出版。
一九四九年七十二岁
编辑了与故乡卡尔夫有关的小说两卷,以《格尔巴斯奥》为书名,由温达利希社出版。
一九五。年七十三岁
在布朗休外克市获赠拉贝奖,庆祝托马斯曼七十五岁的
生日。
一九五一年七十四岁
从裴谢社出来自立门户的兹尔坎普社,开始出版黑塞全集。《后期的散文》由兹尔坎普社出版,收录了《被偷的皮箱》、《乞丐》、《幸福论》等。收集了一九二七年~一九五九年的书信而成《织简集》,由兹尔坎普社出版。
一九五二年 七十五岁
兹尔坎普社出版了六卷全集。在德国和瑞士银行举行了盛大的七十五岁庆祝会。在休图特卡尔特举行的庆典中,黑塞所做的演讲整理成《感谢黑塞》一书。《两首牧歌》(已出版的《佝偻病的少年》和《庭院中的时间》)纪念出版。
一九五三年 七十六岁
妹妹玛尔拉去世,写追悼文《为了玛尔拉》。
一九五四年七十七岁
《黑塞罗兰往来书简》由弗雷兹社出版,是一九一五年~一九四。年书信的往来。获得西德侯伊斯总统颁赠勋章。
一九五五年七十八岁
获得德意志出版社的和平奖。晚年的散文续刊《唤回过去》,由兹尔坎普社出版。以《帖欣的水彩画》为书名的水彩画及水彩画论,由克来田社出版。
一九五六年 七十九岁
卡尔斯尔耶设立了赫曼黑塞奖。
一九五七年 八十岁
庆祝第八十次的生日。兹尔坎普的全集(六卷)增补观察书简
等合为七卷。
一九五九年 八十二岁
出《书简集》的增补版。
一九六。年 八十三岁
《黑塞纪念册》由兹尔坎普社出版,是搜集了黑塞所有照片而
成的照片集。
一九六一年八十四岁
新诗选《阶段》由兹尔坎普社发行。
一九六二年八月九日 结束了八十五年的生涯。
列奥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1452年4月15日-1519年5月2日 意大利)
达芬奇(da Vinci) 并不是姓,而是表示文西城出身之意。全名列奥纳多·迪·瑟皮耶罗·达芬奇 (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 意思是文西城梅瑟·皮耶罗之子——列奥纳多。
简介
列奥纳多·达·芬奇 (1452-1519) da Vinci,Leonardo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负盛名的美术家、雕塑家、建筑家、工程师、机械师、科学巨匠、文艺理论家、大哲学家、诗人、音乐家和发明家。他生于佛罗伦萨郊区的芬奇镇,卒于法国。其父为律师兼公证人,母为农妇,他15罗来 到佛罗伦萨,学艺于韦罗基奥的作坊, 1472年入画家行会,70年代中期个人风格已趋成熟。1482--1499年间一直 作于米兰,主要为米兰公爵服务,进行了广泛的艺术和科学活动,《岩间圣母》是他在这段时期创作的最有名的代表作。他是一位天才,他一面热心于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研究如何用线条与立体造型去表现形体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他也同时研究自然科学。
天才少年
达·芬奇诞生在意大利芬奇镇附近的安基亚诺村,芬奇镇靠近佛罗伦萨。父亲是当地有名的公证人,家庭富有。达·芬奇是非婚生子,他的童年是在祖父的田庄里度过的孩提时代的达·芬奇聪明伶俐,勤奋好学,兴趣广泛。他歌唱得很好,很早就学会弹琵琶,他的即兴演唱,不论歌词还是曲调,都让人惊叹。他尤其喜爱绘画,常为邻里们作画,有“绘画神童”的美称。
当时,皮埃罗受一位农民的委托,要画一幅盾面画。他听说儿子会画画,想试试儿子的画艺,便将这任务交给了小芬奇。小芬奇凭借自己丰富的想象力,用了一个月的时间,画成了一个骇人的妖怪。这妖怪长着火球般的眼睛,张着血盆大口,鼻孔中喷出火焰和毒气,样子十分的恐怖。作品完成后,小芬奇请父亲来到他的房间。他把窗遮去一半,将画架竖在光线恰好落在妖怪身上的地方。皮埃罗刚走进房间时,一眼就看到了这个面目狰狞的怪物,吓得大叫起来。小芬奇则笑着对父亲说:“请您拿去吧,这就是它该产生的效果。”皮埃罗从此确信儿子有绘画天赋,便将小芬奇送往佛罗伦萨,师从著名的艺术家委罗基奥,开始系统地学习造型艺术。此时的达·芬奇只有14岁。
委罗基奥的画舫是当时佛罗伦萨著名的艺术中心,经常有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在这里聚会,讨论学术问题。达·芬奇在这里结实了一大批知名的人文主义者、艺术家和科学家,开始接受人文主义的熏陶。 达·芬奇在20岁时已有很高的艺术造诣,他用画笔和雕刻刀去表现大自然和现实生活的真、善、美,热情歌颂人生的幸福和大自然的美妙。
达·芬奇并不满足他的这些才干,他要掌握人类思想的各个领域。他眼光独到,做事干练,具有艺术的灵魂。有一次,他在山里迷了路,走到了一个漆黑的山洞前。他在后来回忆这段经历时说:“我突然产生了两种情绪——害怕和渴望:对漆黑的洞穴感到害怕,又想看看其中是否会有什么怪异的东西。”他一生都被这两种情绪所羁束——对生活之不可知或无力探知的神秘感到害怕,而又想把这个神秘之不可知性加以揭露,加以研究,解释其含义,描绘其壮观。他很早就下定决心,要做一个研究者、一个教师、尤其是一个艺术家。
科学巨匠
在文艺复兴早期,人们盲目地接受传统观念,崇拜古代权威和古典著作。人们学习科学知识也只是学习象《圣经》一样的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只相信文字记载。达·芬奇反对经院哲学家们把过去的教义和言论作为知识基础,他鼓励人们向大自然学习,到自然界中寻求知识和真理。他认为知识起源于实践,只有从实践出发,通过实践去探索科学的奥秘。他说“理论脱离实践是最大的不幸”,“实践应以好的理论为基础”。达·芬奇提出并掌握了这种先进的科学方法,采用这种科学方法去进行科学研究,在自然科学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提出的这一方法,后来得到了伽利略的发展,并由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从理论上加以总结,成为近代自然科学的最基本方法。 达·芬奇坚信科学,他对宗教感到厌恶,抨击天主教为“一个贩卖欺骗的店铺”。他说:“真理只有一个,他不是在宗教之中,而是在科学之中。”达·芬奇的实验工作方法为后来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牛顿等人的发明创造开辟了道路。
● 天文。达·芬奇对传统的“地球中心说”持否定的观点。他认为地球不是太阳系的中心,更不是宇宙的中心,而只是一颗绕太阳运转的行星,太阳本身是不运动的。达·芬奇还认为月亮自身并不发光,他只是反射太阳的光辉。他的这些观点的提出早于哥白尼“太阳中心说”。甚至在当时,达·芬奇就幻想利用太阳能了。
● 物理。达·芬奇重新发现了液体压力的概念,提出了连通器原理。他指出:在连通器内,同一液体的液面高度是相同的,不同液体的液面高度不同,液体的高度与密度成反比。他发现了惯性原理,后来为伽利略的实验所证明。他认为一个抛射体最初是沿倾斜的直线上升,在引力和冲力的混合作用下作曲线位移,最后冲力耗尽,在引力的作用下作垂直下落运动。他的这一发现使亚里士多德的落体学说产生了动摇。他发展了杠杆原理,除推导出作用力与臂长关系外,还算出了速度与臂长的关系。他指出了“永动机”作为能源的不可能性。达·芬奇还预示了物质的原子原理,形象生动的描述了原子能的威力:“那东西将从地底下爆起,……使人在无声的气息中突然死去,城堡也遭到彻底毁坏,看起来在空中似乎有破坏力。”
● 医学。达·芬奇在解剖学和生理学上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被认为是近代生理解剖学的始祖。他掌握了人体解剖知识,从解剖学入手,研究了生理学和医学。他最先采用蜡来表现人脑的内部结构,也是设想用玻璃和陶瓷制作心脏和眼睛的第一人。他发现了血液的功能,认为血液对人体起着新陈代谢的作用。他说血液不断的改造全身,把养料带到身体需要的各个部分,再把体内废物带走。达·芬奇研究过心脏,他发现心脏有四个腔,并画出了心脏瓣膜。他认为老年人的死因之一是动脉硬化,而产生动脉硬化的原因是缺乏运动。后来,英国的威廉.哈维证实和发展了达·芬奇的这些生理学成果。
● 建筑。在建筑方面,达·芬奇表现出卓越的才华。他设计过桥梁、教堂、圆屋顶建筑和城市下水道。在城市街道设计中,他将车马道和人行道分开;设计城市建筑时,具体规定了房屋的高度和街道的宽度。米兰的护城河就是他设计和建造的。
● 水利工程。达·芬奇对水利学的研究比意大利的学者克斯铁列早一个世纪。为了排除泥沙,他作了疏通亚诺河的施工计划。他设计并亲自主持修建了米兰至帕维亚的运河灌溉工程。由他经手建造的一些水库、水闸、拦水坝便利了农田灌溉,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有些水利设施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 军事和机械。达·芬奇的研究和发明还涉及到军事和机械方面,他发明了飞行机械、直升飞机、降落伞、机关枪、手榴弹、坦克车、潜水艇、双层船壳战舰、起重机等等。
● 地质学。达·芬奇根据高山上有海中动物化石的事实推断出地壳有过变动,指出地球上洪水的痕迹是海陆变迁的证明,这个思想与300年后赫顿在地质学方面的发现颇为近似。并且在麦哲伦环球航行之前,他就计算出地球的直径为7000余英里。
他还在数学领域和水利工程等方面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可以说,达·芬奇的研究涉及到自然科学的每一部门,他的思想和才能深入到人类知识的各个领域。他是世界上少有的全面发展的学者。但是,达·芬奇的大多数著作和手稿都没有发表,直到他逝世后多年才被世人所发现。科学史家丹皮尔这样评论达·芬奇,“如果他当初发表他的著作的话,科学本来一定会一下就跳到一百年以后的局面。”
● 他是直升机之祖
这位文艺复兴时期的天才早在莱特兄弟之前就有可能开创人类飞行的历史。
“如果他当初发表了他的著作的话,科学一定会一下就跳到一百年以后的局面。猜测这种情况对人类的学术与社会的进步,当然是毫无用处的,但是我们可以万无一失地说,如果真有这种情况发生的话,人类的学术和社会的演变一定都会大不相同,”科学史家丹皮尔津津乐道的这位科学巨人正是达·芬奇。
事实上,达·芬奇时代的人们也与前人一样,有着飞行的梦想。在佛罗伦萨呆了一段时间后,达·芬奇又来到米兰。1483至1486年期间,达·芬奇绘制了一幅飞行器草图。
在达·芬奇的设想中,这是一种依靠飞行员自身提供动力来驱动的飞行器。这位天才称自己的设计为“扑翼飞机”,达·芬奇让自己的飞机同时具备了推动力和提升力。
让我们姑且根据达·芬奇画的草图来还原出这架飞机。飞机的外形由木头、帆布等当时的材料制成,在飞行器两侧是一双膜状的翅膀,结构和形状酷似蝙蝠或翼龙,这双翅膀展翼可以达到11米。飞行员背负着这个巨大的飞行器,通过不停地踩动一个动力滑轮来驱动,而这个推动力又通过手摇曲轴得到放大,同时向提升装置提供动力。
设计出这款飞机时,达·芬奇心中一直有个理念:只要力量足够就可以飞行。看来,这位文艺复兴时期的天才早在莱特兄弟之前就有可能开创人类飞行的历史。事实上,这个最早的飞行器的机械设计十分完美,但是,由于人自身所提供的动力和飞行器本身的自重相比不成比例,是无法实际应用的。事实上,达·芬奇称自己的发明也是提供一个直升动力,而不是真正能工作的飞机。直到今天,人们还将达·芬奇的设计视为直升机的先祖。
● 他设计出初级机器人
更为奇妙的是,达·芬奇还设计了一套方法以做心脏修复手术。
达·芬奇曾自称自己没有受过书本教育,大自然才是他真正的老师。而认识自然,认识自己。这位文艺复兴时期的天才不遗余力地履行着。为了认识人类自身,达·芬奇亲自解剖了几十具尸体,对人体骨骼、肌肉、关节以及内脏器官进行了精确了解和绘制。
在多次解剖后,达·芬奇发现了血液对人体所起到的新陈代谢作用,血液把营养带到身体的各个部分,又把废物从各部分带走。在具体的解剖观察中,达·芬奇发现了心脏由4个腔组成并画出了心脏瓣膜图。
事实上,当年达·芬奇连人体循环系统工作机理的一点概念都没有。更为神奇的是,2005年,一名英国外科医生还利用达·芬奇设计的方法做心脏修复手术。不过,解剖学的研究在当时并没有给达·芬奇带来声誉,而是遭到了无数的诽谤。
不过,就是对人体的这种深入了解,达·芬奇在手稿中甚至绘制了西方文明世界的第一款人形机器人。
达·芬奇赋予了这个机器人以木头、皮革和金属的外壳。而如何让机器人动起来,才是让达·芬奇大伤脑筋的。在达·芬奇的构想中,他想到了用下部的齿轮作为驱动装置。由此通过两个机械杆的齿轮再与胸部的一个圆盘齿轮咬合,机器人的胳膊就可以挥舞,坐或者站立。更绝的是,再通过一个传动杆与头部相连,头部就可以转动甚至可以开合下颌。而一旦配备了自动鼓装置后,这个机器人甚至还可以发出声音。
原来,500多年前,就已经有了机器人的雏形。
● 点燃现代汽车发明灵感之火的正是这辆“达·芬奇汽车”。
达·芬奇长达7000多页的手稿(现存约5000多页)至今仍在影响科学研究,他就是一位现代世界的预言家,而他的手稿页被称为一部15世纪科学技术的真正百科全书。
很早,达·芬奇就对当时的四轮马车不满。在他的科学世界中,早就有了汽车的影子。事实上,点燃现代汽车发明灵感之火的正是这辆“达·芬奇汽车”。
既然是汽车就要考虑动力问题,达·芬奇在汽车中部安装了两根弹簧以解决这个问题。人力转动车的后轮使得各个齿轮相互咬合,弹簧绷紧就产生了力,再通过杠杆作用将力传递到轮子上。
那么怎么控制车速呢?达·芬奇也想到了。他在车身上安装了一个圆盘装置,圆盘表面设置了很多方形的木块,和每个轮子连接的铁杆另一端与圆盘相接,这就是用于控制车速的装置。圆盘扇放置的木块数量越多,与铁杆之间的摩擦就会越大,阻力也越大,轮子的运转速度越慢,行驶的距离越长。
当然,达·芬奇也想到了刹车装置。位于齿轮之间有一个木块,拉动绳索将木块卡在齿轮之间,车就可以停止。不过,这辆汽车不能载人,因为仅靠弹簧的动力根本无法行驶很长的距离。
同时,达·芬奇还将弹簧巧妙地运用在了钟表设计上。后来大型钟表采用的原理,就是出自达·芬奇的设想。只是在这个设想中,弹簧的弹力被物体的重力所代替,物体向下的重力通过众多齿轮咬合作用被均匀传递,钟表便得以保持匀速运动。
此外,挖河机、潜水机、起重机、照相机、加热机、温度计……达·芬奇曾有过无数的发明设计。而这些发明足足可以让我们的世界科学文明进程提前100年。
● 对机械世界痴迷不已
水下呼吸装置、拉动装置,发条传动装置、滚珠装置、反向螺旋、差动螺旋、纺织物扩张器……达·芬奇将他无数的奇思妙想呈现在世人面前。故事的开头不得不说起达·芬奇初到佛罗伦萨学画的经历。事实上,这段经历开启了艺术家达·芬奇的大门,也开启了科学家达·芬奇的大门。
1460年,达·芬奇随父亲来到佛罗伦萨,开始了他的学徒生涯,同时开始学画。学画的达·芬奇参与安装佛罗伦萨圣母玛丽亚大教堂穹顶灯塔上巨型铜球,由此接触并感受到了各式各样机械系统的神奇。
佛罗伦萨圣母玛丽亚大教堂是文艺复兴建筑的开端。达·芬奇在安装穹顶灯塔上巨型铜球时,亲眼目睹了三速提升机等机械装置的效率,深感其中的神奇。由此,布鲁内莱斯基的机械系统设计理念对达·芬奇产生了很大影响。当时一批“锡耶纳工程师”对达·芬奇的科学世界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而锡耶纳的工程师们设计的一种外形像船的河道淤泥挖掘机,用来清除浅水狂口的沙砾和淤泥,还有一种能够提高装载量又加快行驶速度的桨叶船,这些锡耶纳工程师的发明,让达·芬奇对机械的魔力产生了巨大的兴趣。
从此,达·芬奇对机械世界痴迷不已。
艺术大师
说到艺术创作,在文艺复兴时期当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的成就最高。他们的艺术成就达到了西方造型艺术继古希腊之后的第二次高峰,仅绘画而言,则达到了欧洲的第一次高峰。其中尤以达·芬奇最为突出,恩格斯称他是巨人中的巨人。在艺术创作方面,达·芬奇解决了造型艺术三个领域——建筑、雕刻、绘画中的重大课题:
1、解决了纪念性中央圆屋顶建筑物设计和理想城市的规划问题;
2、完成了15世纪以来雕刻家深感棘手的骑马纪念碑雕像的课题;
3、解决了当时绘画中两个重要领域——纪念性壁画和祭坛画的问题。
达·芬奇的艺术作品不仅象镜子似的反映事物,而且还以思考指导创作,从自然界中观察和选择美的部分加以表现。壁画《最后的晚餐》、祭坛画《岩间圣母》和肖像画《蒙娜丽莎》是他一生的三大杰作。这三幅作品是达·芬奇为世界艺术宝库留下的珍品中的珍品,是欧洲艺术的拱顶之石。
传说,在他年轻时,有一次帮老师在一副名为《约翰为基督洗礼》的画中画了一个小天使,结果其水平超过了老师画的所有其他人物。这位在当年已有些名气的老师羞愧难当,从此不再涉猎绘画,只搞雕塑了。
达芬奇最为世人所熟悉的就是他绝高的绘画艺术,其最著名的作品有:《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岩间圣母》《圣安娜与圣母子》等。
《蒙娜丽莎》的绘制前后历时四年。据说模特是佛罗伦萨人,刚刚丧婴,为解除她的痛苦并露出自然的微笑,莱奥纳多便请人来为她奏乐。她的微笑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有时似乎是很严肃有时又象很温柔;有时略含忧伤有时又显讥讽。蒙娜丽莎的右手更被称为“美术史上最美的一只手”。
《最后的晚餐》绘制在格拉齐教堂圣餐厅的墙壁上。达芬奇一改前人绘制“最后晚餐”围桌而座的布局,让所有人物座成一排面向外,而耶稣基督座在最中间。
文艺复兴精神的代表
达·芬奇比之文艺复兴时期中的任何一人,有更多的、领域更广的幻想。他思想深邃、博学多才。他怀着永无休止的探索精神去研究自然和人生的一切奥秘,他把艺术和科学、理智和情感、形体和精神熔于一炉,继承和发扬了前人的人文主义思想和现实主义表现手法,把艺术推进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为自然科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达·芬奇是当之无愧的“文艺复兴时代最完美的代表人物”。
《蒙娜丽莎》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件艺术品能像《蒙娜丽莎》那样誉满全球,同时引来各式各样的说法和评价。我们根据瓦萨利的记载,可以确定,画中人为佛罗伦萨银行家佛朗斯柯·捷列·佐贡多的妻子丽莎。她出生于1479年,芬奇为她画像时间是1503年,正是丽莎24-27岁的时候。画中人的主要神情是“微笑”,世人称之为“神秘的微笑。”
银行家佐贡多以丰厚的酬金请芬奇为夫人作画。当夫人出现在画家面前时,她身着华贵的连衣裙,梳着时髦的发式,一绺绺卷发散在双肩,身体显得丰满,眉毛齐整,两颊绯红,颈项和手臂佩带着名贵珠宝,全身充溢着纯真和天趣。在弯弯的双眉下面,明亮的眼睛闪闪发光。当她把目光注视这位鼎鼎大名的画家时:一颗能容无限智慧的苏格拉底式的脑袋映入眼帘,面孔下面布满银白色的胡须,看上去像是暂留人间的神,这与她终日见到的粗俗商人大不相同。一瞬间发自内心的微笑,使她的脸显出夺人的光彩,令人神往:腼腆、调皮,似乎失去的青春又回来了。灵魂深处的奥秘,被观察敏锐的画家一下子抓住了。“我同意马上着手工作。”芬奇向蒙娜丽莎点了点头。
为了维持丽莎的微笑,画家动用了智慧的脑袋,为她讲了精彩的愉快的故事,还请了各式各样的小丑、琴师、街头艺人为夫人表演,借以唤醒这位消沉、淡漠、昏昏欲睡的**。丽莎坐定以后把一只手放在另一只手上,作出一个**的姿态,画家注意到夫人裸露的颈项和丰腴双手,可惜被金银珠宝所占有,芬奇对丽莎说:“如果夫人不反对的话,我想描绘不加任何装饰的颈项和手臂,这是属于您最纯真的美,请夫人去掉一切象征财富的饰物,让我尽情描绘属于你本人的一切丽质。”于是,丽莎急忙褪掉所有饰物。我们现在看到的正是一位毫无修饰、情趣天然的**。
蒙娜丽莎勾起了芬奇对生母阿尔别拉的回忆。有一次,大师深情地向**倾诉了自己的身世,似乎从丽莎的身影中看到生母的形象,当讲到母亲在24岁就死去时,他的声里充满怜悯和悲痛,丽莎说:“我也是24岁,我使你想起了她。”丽莎成了阿尔别拉的神秘化身。因此,大师在画丽莎时,是用真诚而纯洁的情感去描绘的,他用对母亲和情人的双重情感来尽情描绘此人的肖像。不仅如此,他还把她作为一种理想,一种美的象征,作为人类世界的欢乐和光明来描绘,他要把自己的美感和体验,用画笔传达给所有的人。文艺复兴的到来使神从神坛上走下来,成为有血有肉、有情有欲的人。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成为这一新时代的标志而载入史册。
关于《蒙娜丽莎》的一些轶事
1503-1505年,雷奥纳多·达·芬奇开始绘制《蒙娜丽莎》。这幅画一直跟随在他的身边,直到他死后数年,画像由法国皇帝法兰西斯一世买下。此后,它一直归法国王室所有,直到1805年拿破仑将之珍藏在罗浮宫。这幅画就象一位有生命的天外来者,它的超凡魅力和奇闻轶事令人惊叹甚至难以置信:
法国国王路易十三得到《蒙娜丽莎》后,把它挂于家训堂,命令女儿整天模仿画中的笑容,经过数年努力,公主们终于将那神秘的微笑模仿得惟妙惟肖。
拿破仑拥有《蒙娜丽莎》时,喜欢把它挂在卧室内,每日早晚要独自欣赏多次,有时竟能面对画面伫立一天半日,入迷得忘记一切。
1963年6月《蒙娜丽莎》在美国华盛顿展出,保安人员有四万余众,每个参观者要经过6道哨卡,接受各种仪器的检查。1974年5月《蒙娜丽莎》在日本东京展出,每个参观者只准在画前站9秒钟。
每年前去罗浮宫瞻仰这幅画的人达700百万左右,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不完全统计,截止1991年底,全世界已先后有二百多部研究《蒙娜丽莎》的专著问世,其它各种出版物则汗牛充栋,数不尽数。
全世界已发现《蒙娜丽莎》的赝品二百多幅,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就收藏了34幅,她说:“我实在太喜欢《蒙娜丽莎》了,但它是一件孤品,所以只得以赝品自娱。”
1987年英国与以色列考古学家在以色列与黎巴交界的各波利市一幢具有古罗马风格的别墅内,发掘到一幅马赛克拼图,图案竟与《蒙娜丽莎》一模一样,这幅画诞生于公元四世纪,比雷奥纳多生活的年代早1100年左右。
《最后的晚餐》
《最后的晚餐》是基督教传说中最重要的故事,几乎被所有宗教画家描绘过。但在达芬奇为米兰格雷契寺院食堂画《最后的晚餐》之前,所有的画家对画面艺术形象处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把犹大与众门徒分隔开,画在餐桌的对面,处在孤立被审判的位置上。这是因为画家们对人的内心复杂情感无法表现,从形象上难以区别善恶。由于达芬奇对人的形象和心理作过深入的观察和研究,能从人物的动作、姿态、表情中洞察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动并表现出来。
画家选择的瞬间情节是耶稣得知自己已被弟子犹大出卖,差弟子彼得通知在愈越节的晚上与众弟子聚餐,目的并非吃饭,而是当众揭露叛徒。当耶稣入座后即席说了一句:“你们中间有一个人出卖了我。”说完此话,引起在座的众弟子一阵骚动,每个人对这句话都作出了符合自己个性的反映:有的向老师表白自己的忠诚;有的大感不惑要求追查是谁;有的向长者询问,整个场面陷于不安之中。过去的画家无法表现这一复杂的场面和弟子们各不相同的内心精神活动,唯芬奇从现实生活中对各种不同个性人物的观察,获得不同的个性形象,于是在画中塑造了各不相同的人物形象,观赏者可以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对画中人作出不同的心理分析。
画家描绘的弟子们的心理和情态,在现实生活中都可以找到相似的模特儿,可是叛变者的形象是很难画的。达芬奇为塑造犹大的形象已停笔几天,他常站在画前沉思。当时请芬奇作画是按时付酬金的,后几天不动笔使院长十分恼火,并打算扣芬奇的工资。院长将想法通过总管告诉芬奇,芬奇说了停笔的原因。总管虽能理解,但扣工资非他本意,而是承院长旨意。这时芬奇转首看看院长,立即表示可以很快完成犹大的形象,如果实在找不到犹大的模特儿,就把院长的头像画成犹大,总管会意地笑了。后来米兰大公来看芬奇已完成的画,一见坐在犹大位置上的是院长,他笑了,并说:我也收到修士们的指控,说他克扣修士们的薪金,他和犹大是一个样的,就让他永远地坐在这里吧。大公对芬奇说:“他对你不公平,你巧妙地报复了他。”芬奇之所以用院长作模特儿,并非完全是出于个人的报复,而是发现院长和犹大都很贪婪金钱,他们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所以犹大是作为贪财、叛卖、邪恶的典型而进入芬奇的作品的。
这幅在格雷契寺院食堂墙壁上的宏大画面,严整、均衡,而富于变化,无论从构思的完美、情节的紧凑,人物形象的典型塑造以及表现手法的纯熟上都堪称画家艺术的代表。它也是人类最优秀的绘画作品之一,由于它的问世而使达芬奇名扬世界。
达·芬奇自画像
意大利绘画大师达·芬奇的素描精品。他的素描作品的艺术水平已达极高的境地,被誉为素描艺术的典范。在这幅《自画像》中,画家观察入微,用的线条丰富多变,刚柔相济尤其善用浓密程度不同斜线表现光暗的微妙变化,此画用线生动灵活,概括性强,简单的寥寥数笔却包含许多转折,体面关系,发线代面,立体感很强,还有,人物的表情也很传神。
盗走达芬奇
鼎鼎大名的大盗舒玛在监狱里加入了国际窃画集团。他刚被假释,这个集团马上就给了他一份“工作",要他将全世界客户梦寐以求、价值连城的旷世巨作达芬奇的《抱银鼠的女子》给弄到手。这幅画是波兰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刚在日本展览完毕,现正在返回波兰的路上,并受到警方极严密的保护。为了获取巨额的报酬,舒玛于是寻求已改行当警察的老盟友尤利安挺力相助,想以神不知鬼不觉的方式盗走名画。他们于是商请了绘画大师哈根和他很具复制天分的孙女玛妲,绘制了一幅几可乱真的仿制品。但此时颇具正义感的尤利安,却希望名画能永远留在波兰……
1937年春季开始研发
于1937年春季开始研发,开发过程几经周折。到1941年亨舍尔和其它三家竞争对手(保时捷,MAN,和戴姆勒·奔驰) 分别提交上一款35吨左右,配备75mm火炮的坦克设计方案。然而德军在总结法国行动中遭遇到夏尔系列和圣莎蒙坦克的威胁后,发现地面防空部队的88毫米防空炮在一次违规操作中将来袭的20多辆英法联军坦克杀的大败而归,遂在1938年国会中强烈要求将88毫米炮装到新型坦克上。伴随着苏联T-34型坦克的诞生宣告了这些设计的必要与紧迫。据亨舍尔一位设计师埃尔温·阿德勒讲:“军事专家深为震惊,他们发现当时德军装甲部队竟无一款坦克能与T-34匹敌。”于是,定制标准立刻提高,包括车重增加到45吨,并配备一款88mm火炮。新坦克的原型车必须在1942年4月20日,阿道夫·希特勒的生日上亮相。由于研发时间有限,原先较轻的底盘设计被保留。增加的重量使得一些部件需承受更大的压力,因而该车可靠程度、稳定性相对降低了。不像豹式坦克,虎式坦克丝毫没有借鉴T-34坦克的设计经验:斜坡式装甲在防穿透方面的优势。但采用厚重、制造质量优良的直面装甲,实战中表现亦是毫不逊色。
1941年5月26日
希特勒要求保时捷(简称POR)和亨舍尔(简称HEN)提供重型坦克的设计方案。那时克虏伯(Krupp)负责为他们的方案设计炮塔。HEN的设计方案基于早期VK3001(H)和VK3601(H)的设计,而POR的是基于早期VK3001(P)的设计。这些早期设计方案都没有投入生产,但它们为设计人员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经验。最初,Krupp为保时捷公司的VK4501(H)设计了炮塔,该设计在经过修改后被亨舍尔公司的的VK4501(P)采用。1941年中期,亨舍尔公司决定制造VK4501(H1)和VK4501(H2)两种原型坦克。H1型装备88mmKwK36L/56炮,安装Krupp为VK4501(P)设计的炮塔。H2型装备75mmKwK42L/70炮,安装一种新设计的炮塔——当时还仅有木制模型。1941年末,亨舍尔公司决定集中力量研制H1型。
1942年4月17日
两家公司都生产出了它们的样车。4月19日,HEN和POE的样车都运抵拉斯登堡(希特勒的指挥总部--狼穴所在地)附近的一个车站,然后行驶11公里达到拉斯登堡。尽管途中不断出现事故,保时捷和亨舍尔按时提交了样车,在面见希特勒之前于拉斯滕堡作了比较测试。最终采取了折衷方案,亨舍尔的基本架构被采用,而换装保时捷的炮塔。1942年4月20日,希特勒生日,在东普鲁士的狼穴,这两辆样车都出现在了他的面前。1942年7月,在BERKA的坦克学校,两辆坦克都开始了进一步的测试。在测试期间,保时捷的样车被淘汰,而亨舍尔的样车却非常成功。同月,亨舍尔的VK4501(H)定型,命名为"Panzerkampfwagen VI Ausf E",别称"Tiger I”并且开始批量生产。
虎式坦克正式定名
为Panzerkampfwagen VI Ausf E(六型装甲战车,E改型)批量生产开始于1942年8月。但是军方也同时订购了90辆保时捷设计的车体加装固定战斗室改装为坦克歼击车使用,即人们常说的“费迪南坦克歼击车”,库尔斯克会战后,残存的费迪南坦克歼击车进行了细节改装并加装了前机枪,于1944年2月27日被正式更名为“象式坦克歼击车”。其中654重驱逐坦克大队还得到了一辆改装过的象式坦克歼击车,此车把固定战斗室改为了虎式坦克的活动炮塔,等于又重新拼出了一辆保时捷虎,估计这也是唯一的一辆实战用的保时捷虎。不过根据后来《被遗忘的士兵》这个采访传记中,德法混血士兵——服役于大德意志师的萨尔士兵曾回忆到自己所在部队曾经接受过20多辆保时捷虎式的支援:它们在空场上热车的发动机响声让你感觉就好像你身处在一个巨大赛车场一样。 虎式坦克被匆忙投入实战,其实最初的产品漏洞百出。因此,所有大小改动,都直接在生产环节上完成。最为显著的改动是后期型号降低了炮塔,并为乘员提供更为安全、较易于逃生的驾驶舱。为降低成本,防水能力和空气净化/调节系统被取消了。 虎I在1942年8月开始生产,而在1944年8月生产了1,355辆后停止。开始生产时平均每月25辆,而1944年4月已增长至每月104辆。增长的顶峰在1944年7月1日的671辆。一般而言,它用了两次生产期(前期型及后期型)生产虎I(PzKpfw VI)和同期的德国坦克一样。当虎II(Tiger II Ausf B)开始在1944年1月生产时,虎I逐步淘汰。 “虎I”只有两种正式的型号——E型和H型,但在生产过程中,改进始终在进行。早期生产的型号炮塔上的射击窗在中期生产的型号中改为了逃生舱口(也可用来上载弹药);早期型炮手的两个视窗的窗盖的装甲在中期生产时得到了加强,在后期又改为了一个;早期的两个前灯在后期只剩了一个。后期生产的“虎I”的发动机也更换了。“虎I”装备了两种履带:窄履带,用于运输;宽履带,用于战场。为了方便“虎”式坦克的运输,加快装卸速度,还生产了它专用的列车。从1942年7月到1944年8月末仅生产了1,355辆“虎I”坦克 诺曼底登陆战中,虎式重型坦克的传说达到了巅峰,米歇尔魏特曼上尉驾驶虎式坦克把英军25辆坦克吃掉,这里包括克伦威尔坦克还有装备了先进的17磅炮和领先一个时代的APCR炮弹的萤火虫坦克给干掉了,同时还摧毁了28辆半履带车辆和卡车。同时,卡里乌斯也在东线(马里诺沃小村)一场战斗中干掉了20多辆包括先进的IS2重型坦克在内的苏军坦克,但是,当时这些苏联坦克正在小镇空场上热车,苏军车组完全没有想到刚击退的德国北地师(Northern land)。居然碰巧遇到了一个虎式小队的支援,而且这支小队里居然有3个是德国虎式王牌前五名中的。由于战术优秀,两台侦查进村的虎式坦克不到两分钟摧毁8辆还在热车的斯大林2型坦克。这里可以从侧面了解虎式坦克炮弹再装填的速度。 虽然虎式为纳粹德国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是它最终还是被“虎II”所取代。虎式坦克是二战中令人畏惧的德军坦克的象征。1944年4月,“虎I”的月产量达到最高水平,生产了104辆。“虎I”被装备到一些独立的重型坦克部队,它一直服役到战争结束。1942年8月29日,“虎I”第一次出现在列宁格勒的502重型坦克营一连。1942年12月,在北非突尼斯附近,501重型坦克营的“虎I”式坦克参战。1945年4、5月,参加了柏林的防御战。虽然战争结束了,但是虎式坦克依然令人望而生畏——如果你在墙上画它,会把二战的盟军新兵给吓跑,足以见他在人们心中的“高大地位”。
编辑本段设计特色
全世界机动性最好的重型坦克
虎式
虎式坦克的设计概念不同于德国早年大部份坦克,在此之前的设计强调机动性、防护和火力三方面的平衡。虽然德国早期的坦克火力往往不及其它对手,然而战术上的优势抵销这些不利条件。虎I坦克的设计呈现出不同的设计理念,着重火力和装甲的而适度牺牲机动性。但事实上,虎I的机动性只是没有提高,而和之前的III号、IV号相同,也就是仍然拥有德国中型坦克的机动性,虽然比不上M4和T-34,却是全世界机动性最好的重型坦克。
重量足足是Ⅳ号坦克的两倍多
虎式重型坦克的研制工作早在1937年就已经开始,但是当时因为没有该方面需要而没有制定具体的生产计划。真正刺激虎式出现的是德国在西欧和北非的战争,88mm炮在反坦克运用中显示了巨大的威力,于是德国人便试图为其配置一个战车载体。尽管大体上的设计和外型类似Ⅳ号坦克(中型坦克),但虎I坦克的重量足足是Ⅳ号坦克的两倍多,重量的增加来自于更厚的装甲,大口径火炮,以及必然产生的庞大燃料和弹药储存空间、较大的引擎、更坚固的传动及悬吊系统。
厚度能够在正常交战距离抵挡绝大部分炮弹
虎I坦克的车体前方装甲有102毫米厚,炮塔正前方有135毫米厚,相较之下四号坦克车身前方只有80毫米的厚度而炮塔正前方也只有57毫米厚,而虎I坦克的两侧和背面也有82毫米厚的装甲。这样的厚度能够在正常交战距离抵挡绝大部分炮弹,尤其是来自正面的反坦克炮弹,因为其135mm炮盾和102mm炮塔正面是重叠的(虎式的炮塔正面是一个矩形的框子,因此只有边缘部分和炮盾重叠,重叠部分的总厚度约为200mm),使得要从正面贯穿虎I坦克的炮塔几乎是不可能的。同时,虎I坦克的车顶也拥有25mm-40mm厚的装甲,比当时任何其它国家的重型坦克顶部都厚,和大多数中型坦克的侧面差不多(如III号、IV号坦克的侧面是30mm装甲,M4谢尔曼坦克的侧面是38mm装甲),能够抵挡远距离落下的大口径炮弹。虎I坦克大部分的装甲是垂直与其它结构相连接的,并采用了咬合连接形式,使其获得了良好的结构性能。同时咬合的装甲块之间都采用了焊接(而不是铆接),焊缝质量很高。
可以涉水四米深
虎I坦克对多数桥梁而言过重,因此它被设计可以涉水四米深。这要求特殊的机制来透气和冷却。潜水需有30分钟准备。炮塔和枪必须被固定于前方位置并且密封。而且在坦克后部需高高升起一只大型呼吸管。只有初期495辆虎I坦克装有潜水系统,所有的后期型虎I坦克都只能涉水两米。
虎I坦克的引擎系统
两个可对流隔舱置于两侧,每个隔舱都有油箱、散热鳍片、散热风扇。引擎最初是设计使用一具21公升12汽缸迈巴赫HL210P45汽油引擎650匹马力(实际测为641匹,478千瓦),虽然是一具好引擎,它提供的动力不敷使用,这很快被升级了到HL230P4523公升700匹马力(实际测为690匹,515千瓦)。引擎为直列式汽缸,汽缸间角度约为60°,惯性启动器安置在右侧,也可穿过坦克后部的洞口透过链条驱动,引擎可透过车顶的舱口吊起。 汽油引擎在后部下方并连结前方的齿轮箱,11吨炮塔使用由引擎供给动力的液压驱动系统推动,即使如此,自转一圈需要一分钟。悬吊系统使用了十六组扭力杆,为节省空间,负重轮摆臂一侧向前而另一侧向后,每只负重轮摆臂装有三个负重轮,提供更好的乘驾。负重轮直径为800毫米并且相互交错,要拆除内侧损失橡皮胎(这经常发生)的负重轮,得一并卸下数个外侧负重轮。这复杂系统有一定的缺点,负重轮间的间隙因下雪或泥土因为结冰而无法动弹。苏联于凌晨的攻击时偶然发现此时虎式是可能处于无法移动状态。之后,新的全钢制负重轮设计出来,橡皮胎制于内部,最终全面取代旧式负重轮。虎式坦克的履带725 毫米宽(是史无前例的)。铁轨运输有限尺寸大小时,于外侧负重轮必须被卸下,并且需更换较狭窄的520 毫米履带,即使优良的坦克乘员也须20分钟更换。
内部布局具有明显的德国坦克特征
前方是开放乘员组隔间,驾驶和无线电操作员分别坐于前方齿轮箱两侧。在他们后面地盘区绕着炮塔底部围拢成连续的平实表面,这可以帮助装弹手检查放在履带上方隔间内的弹药。二个人坐在炮塔内,射手在炮的左边,车长的后面,装弹手坐在一个折迭的位子在上,从炮塔底板到车顶仅有157公分高。 虎式
虎式坦克采用88毫米口径电动击发炮
KwK36L/56(L/56指炮管长度为口径的56倍),由克虏伯公司研发并生产,炮塔有一个圆型的底部。主炮的支撑及发射机制则发展自德国著名的88高射炮,其88毫米36L/56衍生型被用作虎I坦克的主炮,虎II坦克88毫米Kwk43L/71型主炮,也是出自该系列高射炮。是二战时杀伤效率最高的几款坦克炮之一。并配置了极为精确的卡尔蔡司TFZ 9b 瞄准器,精准度惊人,该炮可装载三种型号弹药:PzGr39 弹道穿甲爆破弹、PzGr40亚口径钨芯穿甲弹和HI Gr39型高爆弹(HEAT)。虎I的主炮发的炮弹可以依一非常直的轨迹而飞行,在一次试射时,坦克在1200码的距离外开火,而连续5发落在一个16英吋×18英吋的目标上。而虎I坦克亦曾在大于1哩(约1600米)的距离外打中敌军的坦克,不过这作用并不太大,因为在二战中的战争距离是远比一哩近的。
其它新特点
虎式坦克采用液压控制可变速齿轮箱和半自动传动系统。坦克的重量增大意味着需要新的操控系统,衍生型的英国Merritt 布朗单齿轮系统被设计者使用,用于替代轻型车辆的离合器和煞车设计。虎式坦克的操控系统是双斜齿轮类型,有两个不同且固定的轴藉由不同斜齿轮相互扭动,它配有有八段速度齿轮箱,有十六种斜齿轮运作。在必要情况下,最小半径旋转要透过单边煞车来进行旋转。虎式的操控系统在它的时代来说是易于使用的。但是,虎式坦克的移动性能仍有待改进。当虎式坦克拖曳一辆抛锚的虎式坦克时,引擎经常过热,这有时会导致引擎故障或起火,因为这些原因虎式坦克被禁止用来拖另一辆抛锚的虎式坦克。如果履带发生故障,经常需要两辆虎式坦克拉拖动一辆。故障的履带对坦克自身也是很大的问题,由于履带是高度绷紧的,不能单靠移除履带插销来拆除履带,有时甚至是用炸药包来炸开几段。单辆德国Sdkfz9 Famo半履带拖车无法拖曳虎式坦克,需增加到三辆Sdkfz9 Famo 半履带拖车才能拖曳一辆虎式坦克。
编辑本段优缺点
虎式坦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著名的重型坦克,盟军坦克的一名强大的对手,主要优点是这种重型坦克火炮威力大,防御能力强。所以,“虎”式重型坦克在二战中,像一群钢铁巨兽,炮管里喷着火焰,耀武扬威地前进,曾经在欧洲战场上显赫一时。 它的主要缺点是油耗过大补给困难,在后勤运输线遭到前苏联红军的毁灭性打击以及严酷的作战环境面前,许多“虎”式重型坦克变成一堆废铁。同时,坦克的重量紧密压在悬吊系统上,导致后期维修困难,再耐用的悬吊系统也不堪如此使用。此外,它的生产成本非常高,对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生产了 49,234辆美国M4谢尔曼式坦克和50,000 辆苏联T-34系列坦克,德国仅生产了1,355辆的虎I 坦克和 500辆的虎II坦克,数量的悬殊比较也直接导致了虎式坦克的优越性能无法对战局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虎式坦克的设计在时间、原材料和建造费用(德国马克)都非常昂贵,虎I坦克的成本相当于当时Ⅳ号坦克的两倍和Ⅲ号突击炮的四倍,相当于T-34坦克的三倍和IS-2坦克的两倍。
编辑本段作战评价
树立了不可战胜的神话
在战争中“虎I”击毁了大量的敌军坦克和其它装备,在对手心中树立了不可战胜的神话、留下了威力巨大的深刻印象。“虎I”装备的88mm炮威力巨大,这使它成为所有盟军坦克危险的对手,它那厚重的装甲使它几乎坚不可摧。1944年7月,506重型坦克团第三连的虎式坦克在3,900m的距离上击毁了T-34坦克。 但是虎I坦克也存在一缺陷,其中防护上最大的缺点是它位于车体后部的发动机顶盖装甲(而非谣传的“后部装甲”),仅由25mm的镂空钢板构成。机动性方面,虎I坦克的重量限制了其桥梁、道路的通过性,在基础建设较差的软土泥泞地质地区,如苏联,这个缺点尤为明显。火力上的缺点在于它以液压操作的炮塔机件转动的较为缓慢(转360度需要45秒),大多数时候德国车手需采用车体和炮塔同时转动的方式来加快不同方向上目标的切换。炮塔也可以人工转动,除了在对角度的微调外,极少在战场上做如此的动作。
虎式坦克的火力对其它坦克的伤害能力评估
(以实战为参照): 虎式坦克能够在1500米内击穿斯大林2早期型坦克的整个正面,或击穿后期型斯大林2坦克的炮塔正面,或是击穿丘吉尔坦克的正面(包括丘吉尔IV)。能够在更远的距离正面摧毁绝大多数对手,如T-34坦克、M4谢尔曼坦克。
其它坦克的火力对虎式坦克的伤害能力评估
(以0度入射法线角计算理论结果或以实战为参照): 采用762mmF-34坦克炮的T-34使用APBC在任何距离上都不可能击穿虎式的前装甲,只可在100-200米内击穿处虎I坦克的侧面。但如果使用HVAP(BR-350P型穿甲弹),可以在中距离(大约600-700米内)击穿侧面。盟军的6磅炮(口径57毫米)使用普通弹能在700米距离上击穿虎的侧面装甲,威力大于苏军76毫米火炮。对于苏联T-34-85火炮能否击穿虎I装甲的问题,有几种不同的说法。如果假设苏联靶板(C8、C52钢)和虎I正面装甲(PP7182、HB75、C81钢)质量相同,苏联85mmAPBC穿甲弹可以在1000米击穿虎I坦克的首上,在300米击穿虎I坦克的首下(有-25度斜角),但零距离也无法击穿虎I的炮盾(由于炮塔正面完全被炮盾遮挡,所以也无法击穿)。而使用 HVAP(BR365P型穿甲弹),估计可以在1200米击穿虎I的首上装甲,在900米击穿首下装甲,在600米击穿炮盾装甲。但是,总结实战报告的《The New Generation of Soviet Armor vs_ Tigersmht》一文却指出:T-34/85只能在800米击穿虎I车体侧面,在600米击穿虎I炮塔侧面,也就是说零距离也不能击穿虎I的正面任何一处。到目前为止,也尚未出现85mmAPBC击穿虎I前装甲的实战记载,包括在极近距离。这可能意味着苏联C8、C52钢和德国PP7182、HB75、C81钢之间存在着较大的质量差距。同样如果假设苏联靶板(C8、C52钢)和虎I正面装甲(PP7182、HB75、C81钢)质量相同,斯大林2的122毫米火炮理论上在2000米左右就能击穿虎I的首上和首下(但是斯大林2坦克没有这个距离上的命中记录),但是在1000米距离才能击穿虎I的炮盾。而在实战中,却有过斯大林2的穿甲弹在100米内打在虎I首下装甲上被弹开的战例记录(有一定交角)。1945年苏军在斯维尔德洛夫斯克作出的《1944年夏、秋季JS坦克的战损调查报告》指出:“D-25T火炮由于设计和制造上的若干问题,在实战中,使用BR-471穿甲弹只能在平均1000米距离上击穿虎I的正面装甲。当然,如果炮手经验丰富并且乘员配合默契的话,可以在 1200米击穿虎I” “以上问题到了1944年后期才得到解决,此时D-25T坦克炮在发射BR-471时,可以在1500米距离击穿虎I的正面装甲”。而1944年底,德军下发部队的“与苏联新式重型坦克作战的若干经验”总结报告中一内容是:JS-2一般会在2000米之外首先开火,虎I行进方向如果与对方弹道有一定的倾斜角度(一般也只能在30度以内,否则侧面就会暴露),才可以抵近射击。由此看来,苏德双方关于122mm炮对虎I前装甲击穿距离的实战报告是相符的,靶场穿甲力比虎I首上装甲厚度高得多的122mm火炮,实战中对虎I正面的威胁也并不十分显著,这也能解释为什么没有85mmAPBC击穿虎I正面的实战记录。 M4谢尔曼式坦克的75mm火炮也只能在100米内击穿虎I坦克的侧面装甲,零距离也无法击穿正面。在意大利的实战中,M4/75的确在100米内击穿了虎I的车体侧面装甲,是M4/75最好的击穿战例之一,这意味着美国靶板质量可能和德国E22钢基本相同。M4谢尔曼式坦克的76mm火炮理论上可以在600米击穿虎I坦克的首上装甲,在1300米击穿虎I坦克的侧面。理论上如果发射HVAP弹药(经常短缺),甚至可能在1200米左右击穿虎式的首上。但是美国士兵撰写的《死亡陷阱—M4坦克》一文中指出,M4/76也不能在正常距离击穿虎I的正面,没有任何M4坦克在273米以外击穿虎I坦克正面的记录。英国人为萤火虫坦克装备的17磅炮,发射普通穿甲弹APCBC时,理论上可以在1500米击穿虎式正面。如果发射APDS弹,理论上可以在2500米的距离左右击穿虎式的首上装甲。不过由于英国的APDS远距离精度下降严重,目前没有看到该火炮在远距离正面击毁虎I的实战记录。为了击毁虎式坦克,对方的坦克常被迫进行近距离侧击以求得到击毁虎式坦克的机会。 虎式坦克3D图
编辑本段常与虎式坦克一并提及的人物
米歇尔·魏特曼
SS-Haupsturmführer(军衔名)米歇尔·魏特曼(所属第101 SS-坦克部队),他被后世誉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杰出的坦克指挥官之一,他被称为一个传奇。他从基层做起,指挥过各式各样的车辆,直到他成为一位专职的虎式坦克指挥员。1944年6月6日诺曼底登陆以后的一星期,6月13日由魏特曼领导的第101独立重坦克营的第二连,在波卡基村遭遇英军,当时魏特曼击毁盟军超过24辆军用车辆,其中当然包含了不少英军的主力坦克,而后在盟军大举进攻时,魏特曼率领他的虎式坦克营(只有3辆)前往桑托镇帮助“装甲梅耶”进行防守,魏特曼死于桑托镇,关于他的死因有两种说法:1萤火虫击毁说:这种说法由英国提出,英军认为是他们的谢尔曼“萤火虫”式坦克击毁了魏特曼的虎式坦克。2“台风”击毁说:这种说法由德国提出,德军认为魏特曼死于“台风”战斗机的火箭弹袭击。从车体残骸的表象看来,巨大而沉重的炮塔都飞出去了,一定是猛烈的爆炸导致。总之,魏特曼之死至今还是个谜。
奥托·卡里乌斯
国防军陆军502虎式重战车营第二连排长,奥托·卡里乌斯,公认的二战期间德军战车击破王,同时也是历史上击破战车最多的坦克指挥官,1944年7月22日那里维亚村,2辆虎式战车在卡里乌斯指挥下,20分钟内击毁苏军包括IS2重型坦克在内的共20辆坦克(由于苏军坦克部队刚刚逼退德国北地师,大部分车辆人员开始对Is2进行热车。卡里乌斯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和技术军士科舍尔两只老虎同时高速射击)。激战中卡利乌斯的坐车负重轮被打碎三个,仍可以行走。战后其个人击破战车总数:170辆左右、战防炮130门,大部份是在东线获得的。
编辑本段主要性能
重量: 56 吨(早期); 57 吨(后期) 虎式
乘员: 5 人 发动机: Maybach HL 210 P45-12 600hp(早期) Maybach HL 230 P45-12 700hp(后期) 时速:38公里(公路)/15~21公里(越野) 行程: 160 公里 全长: 845m 高: 293m 宽: 34-37m 武器: 88mm KwK 36L/56 2 X 792 MG34(早) 3 X 792 MG34(后) 6 X NbK39 90mm 高爆榴弹发射器(S雷) 弹药: 88mm——87发 792mm——4500-5700发 装甲:(57吨型) 炮盾 135-150毫米 0度 镍铬锰高压铸钢(非重叠部分) 炮塔正面 102毫米 9度 PP7182 镍铬锰钼轧制钢(被炮盾完全遮挡) 炮塔侧面 82毫米 0度 E22 镍铬锰轧制钢 炮塔背面 82毫米 0度 E22 镍铬锰轧制钢 炮塔顶部 40毫米 90度 E22 镍铬锰轧制钢 车体首上 102毫米 9度 PP7182 镍铬锰钼轧制钢 车体首中 63毫米 80度 E22 镍铬锰轧制钢 车体首下 102毫米 -25度 PP7182 镍铬锰钼轧制钢(有时外挂附加履带) 车体侧上 82毫米 0度 E22 镍铬锰轧制钢 车体侧下 63毫米 0度 钢种E22 镍铬锰轧制钢(被负重轮遮挡) 车体后部 82毫米 -15度 E22 镍铬锰轧制钢 车体前顶部 40毫米 90度 E22 镍铬锰轧制钢 车体后顶部 25毫米 90度 E32 铬锰轧制钢 车体底部 25毫米 90度 E32 铬锰轧制钢 主炮的穿透力:(呈30度角射中) 50%概率击穿 高质量靶板 弹药 100m 500m 1000m 1500m 2000m Pzgr39穿甲弹 120mm 110mm 100mm 91mm 84mm Pzgr40穿甲弹 171mm 156mm 138mm 123mm 110mm
国名:安哥拉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Angola)
独立日:11月11日(1975年)
国庆日:11月11日(1975年)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旗地由红、黑两个平行长方形构成。旗面中间是相互交叉的金色弧形齿轮和砍刀。在弧形齿轮和砍刀之间有一颗金色五角星。黑色是对非洲大陆的颂扬;红色表示同殖民者进行斗争的先烈的鲜血。五角星表示国际主义和进步事业,五个角象征团结、自由、正义、民主与进步。齿轮和砍刀象征着工农劳动者和军队的团结,并表示对早年起来进行武装斗争的农民和战士的纪念。
国徽:呈圆形。圆面为浅蓝色,圆周由齿轮和安哥拉的主要农产品玉米、棉花、咖啡及绿枝图案组成。下方齿轮和绿枝连接处是一本打开的书,象征教育和文化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书之上为冉冉升起的太阳,象征这个年轻的国家;太阳光芒中交叉着锄头和砍刀,象征国际主义和人民永远向前;之上为一颗**五角星,寓意同国旗。底端的**绶带上用葡萄牙文写着“安哥拉共和国”。
国家政要:总统若泽·爱德华多·多斯桑托斯(Jose Eduardo Dos Santos),1979年9月起任总统。
自然地理:位于非洲西南部,北邻刚果共和国和刚果民主共和国,东接赞比亚,南连纳米比亚,西濒大西洋,海岸线全长1650公里。面积124.67万平方公里。全国大部是海拔1000米以上高原,地势东高西低,大西洋沿岸为平原区。中西部的莫科山海拔2620米,为全国最高点。主要河流有库邦戈河、宽扎河、库内内河和宽多河。北部的刚果河(扎伊尔河是安与刚果金(原扎伊尔)之间的界河。全国大部分地区属热带草原气候,南部属亚热带气候。安哥拉虽靠近赤道,但由于地势高耸,又有大西洋寒流的影响,使得其最高气温不超过摄氏28度,年平均气温摄氏22度,有“春天国度”的美称。
人口:约1400多万 。主要由奥温本杜、姆本杜、巴刚果、隆达等30多个部族组成。官方语言为葡萄牙语,各主要部族有自己的民族语言。49%的居民信奉罗马天主教、13%的人信奉基督教新教。其他大部分居民信奉原始宗教。
首都: 罗安达 (Luanda),人口约400万(2004年)。
简史:中世纪时期,安哥拉分属刚果、恩东戈、马塔姆巴和隆达四个王国。1482年葡萄牙殖民船队首次抵达安哥拉,1560年侵入恩东戈王国,1576年建立罗安达城。在1884—1885年的柏林会议上,安哥拉被划为葡萄牙殖民地。1922年葡占领安哥拉全境。1951年葡将安改为“海外省”,派总督进行统治。 50年代中期以后,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简称“安人运”)、安哥拉人民解放阵线(简称“安解阵”)和争取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联盟(简称“安盟”)先后成立。1961年2月4日“安人运”开始进行武装斗争。1975年1月15日,上述三个组织同葡政府达成关于安哥拉独立的《阿沃尔协议》。1月31日安三个组织同葡当局组成过渡政府。不久,“安人运”、“安解阵”、“安盟”之间发生武装冲突,8月过渡政府解体。葡当局于1975年11月10日宣布“把权力交给安哥拉人民”。11月11日,“安人运”宣布成立安哥拉人民共和国,阿戈斯蒂纽·内图任总统。1976年“安人运”击溃“安解阵”部队,并将“安盟”部队逐出城市。1992年8月,安议会决定将国名改为安哥拉共和国。
政治:现行宪法于1975年11月11日颁布,1978年1月、1980年8月、1991年3月和1992年8月四次修改。 宪法规定,实行多党制。共和国总统经选举产生,任期五年,可连任。总统兼任政府首脑和武装部队总司令。总统有权公布或废除法律,宣布战争或和平状态,任免政府部长、军队高级将领、省长、总检察长、最高法院法官等。宪法还规定,安哥拉既不参加任何国际军事组织,也不允许外国在本国领土上建立军事基地。安哥拉国民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构,议会同政府的权力分开。法院和法官有权独立行使审判权。1992年8月,议会决定将国名由“安哥拉人民共和国”改为“安哥拉共和国”;“人民议会”改为“国民议会”;各级法院均删去“人民”字样。
经济:安哥拉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石油、天然气、钻石、铁、铜、黄金、石英、大理石等。石油工业是安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2004年石油日产量为120万桶。钻石等矿产在安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2004年钻石产值约8亿美元。安森林面积达5300万公顷(覆盖率约40%),出产乌木、非洲白檀木、紫檀木等名贵木材。安哥拉土地肥沃,河流密布,具有发展农业的巨大潜力。主要经济作物有咖啡、甘蔗、棉花、剑麻、花生等,主要农作物有玉米、木薯、水稻、小麦、豆类等。安哥拉的渔业资源也很丰富,每年渔业产品出口创汇达数千万美元。
国名:布隆迪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Burundi)
独立日:7月1日(1962年)
国庆日:7月1日(1962年)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两道交叉的白色宽条将旗面分成四个三角形,上下两个相等,为红色;左右两个相等,为绿色。旗面中央是白色圆地,内有三颗带绿边的红色六角星,呈品字形排列。红色象征为争取自由而斗争牺牲者的鲜血,绿色象征所期望的进步事业,白色代表和平存在于人类中间。三颗星象征“团结、劳动、进步”,同时也代表布隆迪三个部族——胡图族、图西族、特瓦族,及其团结。
国徽:为盾徽。红色盾面中绘有一个金色的狮子头,盾徽背后交叉竖着三支矛,下面的白色绶带上用法文写着“团结、劳动、进步”。
国家政要:总统皮埃尔·恩库伦齐扎 (Pierre Nkurunziza),2005年8月19日当选,26日宣誓就职。
自然地理:面积2.78万平方公里。位于非洲中东部赤道南侧。北与卢旺达接壤,东、南与坦桑尼亚交界,西与刚果(金)为邻,西南濒坦噶尼喀湖。境内多高原和山地,大部由东非大裂谷东侧高原构成,全国平均海拔1600米,有“山国”之称。西部刚果尼罗山脉贯穿南北,形成中央高原,海拔大多在2000米以上,为尼罗河和刚果河(扎伊尔河)的分水岭;裂谷带地势比较平缓。境内河网稠密,较大的河流有鲁齐齐河和和马拉加拉西河,鲁武武河是尼罗河的源头。坦噶尼喀湖低地、西部河谷及东部均为热带草原气候;中西部属热带山地气候。
人口:734万(2004年),由胡图(85%)、图西(13%)和特瓦(2%)三个部族组成。基隆迪语和法语为官方语言。居民中57%信奉天主教,10%信奉基督教新教,其余信奉原始宗教和伊斯兰教。
首都:布琼布拉 (Bujumbura),人口40万(2000年)。年平均气温在摄氏22至26℃左右。
简史:16世纪时建立了封建王国。1890年沦为“德属东非保护地”。1916年被比利时军队占领。1922年成为比利时的委任统治地。1946年12月联合国大会将布隆迪交比利时托管。1962年6月27日第16届联大通过关于布隆迪独立的决议,7月1日布宣布独立,实行君主立宪,称布隆迪王国。1966年11月28日,米孔贝罗首相发动政变,废黜恩塔尔五世,宣布成立布隆迪共和国,自任总统兼总理。1976年11月1日,以第一副总参谋长巴加扎上校为首的一批军官推翻了米孔贝罗政权,宣布成立第二共和国,巴加扎出任最高革命委员会主席、共和国总统。1984年8月布举行全民选举,巴当选为总统。1987年9月布约亚少校发动政变,推翻巴加扎政权,组成救国军事委员会,布约亚任军委会主席、共和国总统。宣布中止宪法。1988年8月北部地区发生流血骚乱,致使5000余人丧生,4万多人逃往邻国卢旺达。骚乱平息后,布约亚总统宣布成立“民族团结协商委员会”,并于同年10月19日改组政府,增设总理。1990年5月,政府公布“民族团结宪章草案”,12月,布民族统一进步党召开特别代表大会,通过了“民族团结宪法草案”,组成了由图西和胡图两个部族各占一半的新中央委员会,以取代原最高权力机构—救国军事委员会。1992年3月13日颁布实施布独立以来的第三部宪法。宪法规定,布实行多党制和三权分立。总统以单名两轮制普选产生,任期五年,可连任一次。总理由总统任命,对总统和议会负责。 布隆迪各派权力分享谈判取得进展
国名:贝宁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Benin,La République du Bénin)
独立日:8月1日(1960年)
国旗: 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约为3∶2。旗面左侧为一绿色竖长方形,右侧为上黄下红两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绿色象征繁荣,**代表土地,红色代表太阳。绿、黄、红三色也是泛非颜色。
国徽: 中心图案为盾徽。盾面上有四组图案:左上角为古老的城堡,右上角为十字勋章,左下角为棕榈树,右下角为航行的船队。盾徽两侧各有一只金豹;上端为两只羊角,装着颗粒饱满的玉米,象征丰裕;下端的绶带上用法文写着“友爱、正义、勤劳”。
国家政要:总统托马·博尼·亚伊(Thomas Boni Yayi),2006年4月宣誓就职。
自然地理:面积11.2万多平方公里。位于西非中南部,东邻尼日利亚,西北、东北与布基纳法索、尼日尔交界,西与多哥接壤,南濒大西洋。海岸线长125公里。全境南北狭长,南窄北宽。南部沿海为宽约100公里的平原。中部为海拔200-400米波状起伏的高原。西北部的阿塔科拉山海拔641米,为全国最高点。韦梅河是全国最大河流。沿海平原为热带雨林气候,中部和北部为热带草原气候,高温多雨。
人口:660万(2002年)。共60多个部族。主要是芳、约鲁巴、阿贾、巴利巴、颇尔和松巴等族。官方语言为法语。全国使用较广的语言有芳语、约鲁巴语和巴利巴语。居民中65%信奉传统宗教,15%信奉伊斯兰教,约20%信奉基督教。
首都:波多诺伏(Porto-Novo),国民议会所在地,人口30万。科托努(Cotonou),政府所在地,人口70万。
简史:1580年葡萄牙殖民者开始在沿海地区贩卖奴隶。17世纪初南部形成阿波美等王国。1670年法国入侵。1894年沦为法国殖民地。1960年8月1日独立,成立达荷美共和国。独立后政局动荡,先后发生5次军事政变,12次更换国家元首。1972年10月26日以陆军副参谋长克雷库少校为首的青年军官发动政变,推翻以阿奥马德贝为主席的三人总统委员会,成立军政府。克雷库自任总统和全国革命委员会主席。1975年11月30日国名改为贝宁人民共和国,1990年3月1日又改为贝宁共和国。 贝宁青铜文化:非洲艺术的奇葩
政治:1990年12月2日由公民投票通过了贝宁历史上第七部宪法。宪法规定,“建立一个法制和民主多元化的国家”,实行行政、立法和司法分离的原则和总统内阁制。总统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武装部队统帅,由直接普选产生,任期5年,可连选连任一次。议会称国民议会,最高立法机构,实行一院制,行使立法权并监督政府工作。议员由直接普选产生,任期4年,可连选连任,但不得兼任其他公职。
经济:联合国公布的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经济落后,工业基础薄弱,农业和转口贸易为国民经济两大支柱。资源贫乏。矿藏主要有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磷酸盐、大理石、黄金等。天然气储量910亿立方米。铁矿石储量约506亿吨。渔业资源丰富,海洋鱼类约有257种。森林面积300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266%。工业基础薄弱,设备陈旧,生产能力较低。主要有食品加工、纺织和建材业。有可耕地830万公顷,实际耕种面积不足17%。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0%。粮食基本自给。主要粮食作物有木薯、山药、玉米、小米等;经济作物有棉花、腰果、棕榈、咖啡等。旅游业是贝宁新兴产业,政府对旅游业的投入不断加大。主要旅游景点有冈维埃水上村、维达古城、维达历史博物馆、阿波美古都、野生动物园、埃维埃旅游公园、海滩等。
国名:博茨瓦纳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Botswana)
独立日:9月30日(1966年)
国庆日:9月30日(1966年)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旗面中间横贯一道黑色宽条,上下为两个淡蓝色的横长方形,黑色与淡蓝色之间是两道白色细条。黑色代表博茨瓦纳人口中的绝大部分黑人;白色代表白人等人口中的少数部分;蓝色象征蓝天和水。国旗的寓意是在非洲的蓝天下,黑人和白人团结、生活在一起。
国徽: 中间为盾徽。盾面上有三组图案:中部为淡蓝色、白色相间的波纹;下方的牛头象征该国传统的饲养业,表明国家的经济特点;上方有三个齿轮,象征农村地区与正在振兴的工业之间的合作。盾徽左侧是一根象牙;右侧是一株黍米,象征该国的农业。两只非洲斑马支扶着盾徽,象牙和斑马象征国家的动物群。斑马的花纹黑白相间、合为一体,象征黑人与白人之间的和睦。底端的绶带上用当地文写着“雨露”,表示人民希望风调雨顺。
国家政要:总统费斯图斯·莫哈埃(Festus Mogae) ,1998年4月1日就任,1999年10月大选获胜蝉联。2004年10月获得连任。
自然地理:面积58.173万平方公里。非洲南部内陆国家。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东接津巴布韦,西连纳米比亚,北邻赞比亚,南界南非。地处南非高原中部的卡拉哈里沙漠,西北部为奥卡万戈三角州沼泽地,东南部和弗朗西斯敦周围是丘陵。大部地区属热带干旱草原气候,西部为沙漠、半沙漠气候。年均气温21℃。年均降水量400毫米。
人口: 164万(2005年)。绝大部分为班图语系的茨瓦纳人(占人口的90%)。全国有8个主要部族:恩瓦托、昆纳、恩瓦凯策、塔瓦纳、卡特拉、莱特、罗龙和特罗夸。恩瓦托族最大,约占人口的40%。欧洲人和亚洲人约1万人。官方语言为英语,通用语言为茨瓦纳语和英语。多数居民信奉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农村地区部分居民信奉传统宗教。
首都:哈博罗内(Gaborone),人口约18 6万(2001年)。年均最高气温为28.3℃,年均最低气温为12.9℃,年均气温20.7℃。
行政区划:全国划分为10个行政区:西北、乔贝、中部、东北、杭济、卡拉哈迪、南部、东南、昆嫩、卡特伦。
简史:独立前称贝专纳。茨瓦纳人于公元13~14世纪由北方迁居于此。1885年沦为英国殖民地,称“贝专纳保护地”。1966年9月30日宣告独立,改名为博茨瓦纳共和国,仍留在英联邦内,由博茨瓦纳民主党执政,卡马任总统。1980年7月,卡马病逝,马西雷接任总统职务。1984年、1989年和1994年,民主党在议会选举中接连获胜,马西雷三次蝉连总统。1998年,马西雷主动辞去总统职务,4月1日,莫哈埃接任总统。
政治:宪法规定实行多党议会制,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总统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兼武装部队总司令,总统由国民议会选举产生,任期五年,最多连任两次;总统死亡或辞职时,副总统自动接任总统职务。总统和国民议会组成国会,行使立法权;国民议会通过的决议、法案须经总统批准才能生效;总统有权召集或解散国民议会。酋长院是议会的咨询机构,由15名成员组成,8个主要部族的8名酋长是当然成员,任职终身;这8名酋长再从宪法指定的4个市区的副酋长和行使副酋长职务的人中选出4名“选举成员”,任期5年;最后再由这12人从选民中选出3名“特选成员”,任期5年。酋长院的职责范围和权力仅限于传统的、有关非洲组织的一些特定事务,比如习惯法、非洲法院、领导职务、部族财产、部落首领的任免、宪法修正案等。每年议会开幕前,酋长院先召开例会,向议会提出动议和议案,但不具有任何约束力。酋长院在必要时可要求有关部长到酋长院说明情况,部长也可到酋长院征询意见。酋长院主席和副主席由成员选举产生。实行总统内阁制。
经济:博是非洲经济发展较快,经济状况较好的国家之一。以钻石业、养牛业和新兴的制造业为支柱产业。矿产资源丰富。主要矿藏为钻石,其次为铜镍、煤、苏打灰、铂、金、锰等。石油勘探正在进行之中。钻石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前列。已探明的铜镍矿蕴藏量为4600万吨,煤蕴藏量170亿吨。从七十年代中期,采矿业取代畜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要部门,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钻石生产国之一。钻石基本出口,是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现有三大钻石矿:吉瓦嫩、奥拉帕和莱特拉卡内。传统轻工业以畜产品加工为主,其次是饮料、金属加工和纺织等。近年来,汽车装配业发展很快,一度成为第二大创汇行业。农业较落后,80%以上的粮食依靠进口。可耕地占全国面积的15%,种植面积为可耕地的5%。主要农作物为高粱、玉米、小米和谷类。畜牧业以养牛为主,产值约占农牧业总产值的80%,是博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博是非洲最大的畜产品加工中心之一,有现代化的大型屠宰厂和肉类加工厂。博是非洲主要旅游国,数量众多的野生动物是主要旅游资源。政府把全国38%的国土划为野生动物保护区,设立了3个国家公园,5个野生动物保护区。奥卡万戈内陆三角洲和乔贝国家公园为主要旅游点。主要出口钻石、汽车及零配件、铜镍矿、牛肉、纺织品和苏打灰制品等;进口汽车及交通设备、机械及电子产品、食品及饮料、金属、化工和橡胶制品、燃料和烟草等。
国名: 科特迪瓦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Cote d'ivoire, La Republique de Cote d'Ivoire)
独立日:8月7日(1960年)
国庆日:12月7日(1974年)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旗面由三个平行相等的竖长方形构成,从左至右依次为橙、白、绿三色。橙色代表热带大草原,白色象征南、北方的团结,绿色代表南部地区的原始森林。橙、白、绿三色还分别解释为:民族爱国精神、和平与纯洁、对未来的希望。
国徽: 中心图案为盾徽。绿色的盾面上有一只非洲大象头,象牙是该国的象征,科特迪瓦意为“象牙海岸”。盾徽上面是太阳图案,两旁各有一棵油棕树——该国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下端的绶带上写着“科特迪瓦共和国”。
国家政要:总统洛朗·巴博(Laurent Gbagbo) ,2000年10月26日就职。
自然地理:面积32万多平方公里。位于非洲西部,西与利比里亚和几内亚交界,北同马里和布基纳法索为邻,东与加纳相连,南濒几内亚湾,海岸线长约550公里。地势由西北略向东南倾斜。西北部为海拔500-1000米的芒达山和丘里山地,北部为海拔200-500米的低高原,东南部为海拔50米以下的沿海泻湖平原。全境最高峰宁巴山(科几边境)海拔1752米。主要河流有邦达马河、科莫埃河、萨桑德拉河和卡瓦利河。属热带气候。北纬7°以南为热带雨林气候,北纬7°以北为热带草原气候。
人口: 1810万(2005年)。全国有69个民族,主要分4大族系:
阿肯族系(约占42%)、曼迪族系(约占27%)、克鲁族系(约占15%)和沃尔特族系(约占16%)。各部族均有自己的语言,全国大部分地区通用迪乌拉语(无文字)。官方语言为法语。全国人口的40%信奉伊斯兰教,27.5%信奉天主教,其余信奉拜物教。
首都:政治首都,亚穆苏克罗 (Yamoussoukro),人口15万(1998年),位于阿比让以北220公里,是独立后首任总统费利克斯·乌费埃—博瓦尼的家乡;经济首都,阿比让(Abidjan) ,人口300万(1998年)。1983年3月12日,科决定将首都迁往亚穆苏克罗,但政府机构及外交使团至今仍留在阿比让。
行政区划:全国划为56个省、197个市和198个县。1991年6月,科政府将全境划为10个行政管辖区,各辖区下辖几个省,驻管辖区首府的省长负责该区协调工作,但不算一级行政机构。1996年7月改为12个管辖区,1997年1月调为16个,2000年增至19个。
简史:科特迪瓦1986年以前曾译象牙海岸。西方殖民者入侵前,境内曾建立过一些小王国,如宫格王国、印德尼埃王国、阿西尼王国等。公元11世纪,塞努弗人在北部建立的宫格城为当时非洲南北贸易中心之一。13-15世纪科北部曾隶属于马里帝国。15世纪后半叶,葡、荷、法殖民者相继入侵。掠夺象牙和奴隶,沿海一带形成著名的象牙市场。
1475年葡殖民者命名该地为科特迪瓦(意为象牙海岸)。1842年沦为法国保护地。1893年10月法国政府通过法令,确定科为法国的自治殖民地。1895年科被划入法属西非。1946年被划为法国的海外领地。1957年成为“半自治共和国”。1958年12月成为“法兰西共同体”内的“自治共和国”。1960年8月7日宣告独立,但仍留在“法兰西共同体”内。1961年4月脱离“法兰西共同体”。独立后,首任总统乌弗埃-博瓦尼曾7次蝉联,直至1993年12月7日逝世。科特迪瓦政治危机始末
政治:2000年7月经全民公决通过的新宪法规定,科实行共和国总统制,总统为武装部队最高统帅,享有最高行政权力,其次为国民议会、宪法委员会、经济和社会理事会。新宪法对总统候选人资格亦作出明确规定,要求其父母都必须是科特迪瓦人。国民议会是最高立法机关,每届任期5年。
经济:独立后实行以“自由资本主义”和“科特迪瓦化”为中心内容的自由经济体制。六、七十年代经济发展迅速,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创造了“经济奇迹”。198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101 9亿美元,为1960年独立时的22倍。进入八十年代以来,由于西方经济危机的影响,特别是出口农产品价格持续下跌,出口收入锐减,经济状况恶化。为克服经济困难,1990-1993年实施“稳定和振兴经济计划”,削减行政开支、改革税制、推行私有化。1994年初,利用非洲法郎贬值有利于出口的机遇,继续执行“稳定和振兴经济计划”,大力增加出口,经济开始呈现复苏。1995年经济形势继续好转,1996至1998年国内生产总值连续三年增长7%左右。主要矿藏有钻石、黄金、锰、镍、铀、铁和石油。已探明的石油储量约12亿吨,天然气储量156亿立方米,铁矿30亿吨,铝矾土12亿吨,镍4 4亿吨,锰3500万吨。森林面积250万公顷。工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1%。食品加工业是主要工业部门,占工业营业总额的35%~40%,其次是棉纺织业,还有炼油、化工、建材和木材加工工业。近年来石油和天然气产量增长较快。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0%。农产品出口占出口总收入的66%。可耕地面积802万公顷,全国80%的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经济作物占重要地位,可可和咖啡是两大主要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占全国可耕地面积的60%。
A可可生产和出口居世界第一位,出口收入占国家出口总额的45%。咖啡生产现居世界第四位、非洲第一位。籽棉产量居非洲第三位,棕榈产量居非洲第一、世界第三。粮食不能自给,主要有玉米、小米、高粱、稻米、木薯、山药等。1994年起,热带水果出口量亦有所增加,主要有香蕉、菠萝、木瓜等。森林资源丰富,木材曾是第三大出口产品。畜牧业不发达。禽蛋基本自给,肉类一半靠进口。渔业产值占农业生产总值的7%。重视发展旅游业和开发旅游资源。外贸连年顺差,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主要出口可可、原油、咖啡、木材、金枪鱼、棕榈油、棉花、橡胶等,进口机械设备、交通工具、化学制品、石油制品、建筑材料、电器、食品等。主要贸易伙伴是法国,其次为荷兰、意大利、尼日利亚、美国、德国、马里、比利时和卢森堡等。进出口贸易的98%以上通过海运。阿比让港是西非最大的天然良港和黑非洲最大的集装箱码头,也是布基纳法索、马里等西非内陆国家的主要出海口和进出口货物的集散地。港口设备较完善。圣佩德罗港是第二大港口。
国名:刚果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Congo),简称刚果(布)
独立日:8月15日(1960年)
国庆日:8月13日(1963年)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旗面由绿、黄、红三色构成,左上方为绿色,右下方为红色,一条**宽带从左下角斜贯至右上角。绿色象征森林资源及对未来的希望,**代表诚实、宽容和自尊,红色代表热情。
国徽:为一年轻黑人女子图案,铭牌上用法文写着“团结、劳动、进步”。
国家政要:总统德尼·萨苏-恩格索 (Denis Sassou-Nguesso) ,1979年、1984年、1989年、1997年、2002年几次当选总统。
自然地理:面积342万平方公里。位于非洲中西部,东、南邻刚果(金)、安哥拉,北接中非、喀麦隆,西连加蓬,西南临大西洋,海岸线长150多公里。东北部为海拔300米的平原,是刚果盆地的一部分;南部和西北部是高原,高度在500-1000米之间;西南部是沿海低地;高原同沿海低地之间为马永贝山地。刚果河(扎伊尔河)及其支流乌班吉河的部分地段是同刚果金的界河。境内刚果河支流有桑加河、利夸拉河等,库依路河单独入海。南部属热带草原气候,中部、北部为热带雨林气候,气温高,湿度大。
人口:386万(2004年)。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全国有大小民族56个。最大的民族是南方的刚果族,约占总人口的45%;北方的姆博希族占16%;中部太凯族占20%;北方原始森林里还生活着少数俾格米人。官方语言为法语。民族语言南方为刚果语、莫努库图巴语,北方为林加拉语。全国居民中一半以上信奉原始宗教,26%信奉天主教,10%信奉基督教,3%信奉伊斯兰教。
首都:布拉柴维尔(Brazzaville),人口95万(1996年)。
行政区划:全国共划分10个省,6个直辖市,83个县。
简史:13世纪末14世纪初,班图人在刚果河下游建立了刚果王国。15世纪起,葡、英、法殖民者相继侵入。1884年帝国主义瓜分非洲的柏林会议将刚果河以东地区划为比属殖民地,即今扎伊尔,以西地区划为法属殖民地,即现在的刚果。1910年,法国占领了刚果。
巴伐利亚|楚格峰:德国最高那抹山脊雪线
地理知识贫乏的笔者,一度被万宝龙(MONTBLANC)这个品牌名误导,以为阿尔卑斯之巅——勃朗峰是在德国。
事实上,勃朗峰在意法边境上。
在风凉水冷的巴伐利亚州,阿尔卑斯山脉雪线,走到德奥边境,形成了它在德国的最高点——楚格峰。
楚格峰海拔2963米——不用担心高反的高度,但是缆车仅用10分钟的速度,足以带来不适反应。
如果没勇气徒步,又有空慢慢欣赏上山沿途,1个多小时的爬山的齿轨列车是不错的选择。
在齿轨列车上,通过沿途植被,和车内气温变化,清晰的感受向严寒之地的渐变。
列车到站,仍未到顶,而是到了德国最大的天然滑雪场。
德国最高的酒吧——海拔2600米。
还有德国“最高”的教堂。
小小的教堂,每年有无数年青的恋人来这里举办“最高”婚礼——白雪之上,对蓝天起誓。
从滑雪场到峰顶的363米海拔高度差,靠缆车上去。
当然也可以靠徒步~
观景台最初是座木制大平台,现留有建筑师马里奥·加塞尔的木制雕像。
脚下陡峭而苍白的山体,遥远的山下绿地,蔚蓝而深邃的穹顶,服务站的各种天线。
一时间,仿佛身处浩瀚宇宙的空间站中。
楚格峰的最高点,并非所有游人皆可到达。
距离最高点的短短百来米距离,没有开好的登山楼梯,只有依着山体建的登山钢索。
当然也有勇敢的游人,不扣登山扣,徒手爬上。
金十字架属于勇者。
楚格峰东向奥地利,南向意大利,西向瑞士,在观景台上能纵览四国群山。观景台上的指示牌和AR望远镜,都标识了属于几个国家大大小小的山峰。
会当凌绝楚格巅,一览四国众山小。
众山之上,无尽深蓝的天空、浩瀚的蔚蓝穹顶,无法不让人震撼人之渺小。
星雪之巅,蓝穹之下,无尽的眺望,眺望着无尽。
站在楚格之巅,俯瞰阿尔卑斯山峦迭起,眼前是宇宙般的浩瀚。
苍茫群山中,赫然一块瑰丽深蓝宝石,深邃如宇宙之镜,映向那无尽的蓝色苍穹。
楚格峰下,这个海拔973米的高山湖泊,就是德国的“九寨”——艾布湖(Eibsee)。
相比热闹的贝希特斯加登国王湖,被极寒之地包裹的艾布湖,有一种与世无争的高冷。
与国王湖对应,艾布湖被人们称作了“皇后湖”。
在山下湖边看,近岸的水碧如翡翠,湖泊中央蓝若宝石。
艾布湖酒店,是享受艾布湖风光最好的地方,也是笔者紧凑的行程遗憾之一。
清早阳光下,在湖景客房的阳台伸个懒腰的画面,只能靠想象了。
清澈的湖水,养着无忧无虑的小鸭子,还养出无比鲜美的鱼。
湖畔咖啡店肥美的烤鱼,由于一时任性,成了笔者此行的遗憾之二。
在德国的行程里,再没碰到这种烤鱼,再没闻过这种香味。
泛舟碧波之上,应该就是这个画面吧。
湖光山色,大致就是这个意思吧。
愿停留在这湖光山色中,慢慢感受变慢的时间。
——End——
艳阳下那些巴伐利亚醉美风景:
《 巴伐利亚|秋高霍施旺,梦幻天鹅堡 》
《 巴伐利亚|旧天鹅:新天鹅堡孕育的地方 》
《 巴伐利亚|泰戈尔峰:一个拍照即成壁纸的仙境 》
《 巴伐利亚|国王湖:流淌在阿尔卑斯山下的一面仙镜 》
大懒熊写的东西很多,喜欢本篇游记的,就关注专题《神游纪》或文集《大懒熊W的远方云游》吧~
楚格峰位于德国哪个方向?
楚格峰 德国最高峰楚格峰,海拔2964米,坐落在德国慕尼黑及奥地利茵斯布鲁克之间的加米施-帕滕基兴。从加米施-帕滕基兴乘坐齿轨列车出发,约75分钟到达楚格峰平原(Zugspitzplatt)2600米的高度,再经历5分钟的冰河缆车即可抵达山顶。在山顶,您可以饱览一望无际的山脉全景,还可遥望到在奥地利、意大利、瑞士和德国境内的ALPS山峰。 楚格峰平原:是德国唯一有冰河的地方,不论春夏秋冬,终年积雪。每年11月至5月,您可在德国这最高的滑雪区一尝滑雪的滋味
麻烦采纳,谢谢!
德国旅游必去的景点
导语:德国是目前欧洲发展最好的国家,大家对德国的关注越来越多。莱茵河是德国最长的河流,这几乎尽人皆知,不过你知道莱茵河在德国境内的长度是多少公里么德国最高的山峰是哪个德国的最低点在哪里最古老的大学是那个最大的火车站位于何方我在此介绍一些大家不太熟悉的德国之最。请君笑纳。不必谢了!
1、德国最长的河流:莱茵河
莱茵河流经德国的部分总长865公里,是德国境内最长的河流。从瑞士阿尔卑斯山山区发源,到注入北海,莱茵河总长1233公里。
2、德国最高的山峰:楚格峰
德国最高山峰楚格峰,海拔2962米。当然,与世界屋脊,8848米高的珠穆朗玛峰相比,楚格峰就是个小矮人了。
3、德国的最低点:诺伊多夫-萨克森班德
很多人都知道德国最高的山峰是楚格峰(Zugspitze),但德国的`最低点在哪里就很少有人知道了:诺伊多夫-萨克森班德(Neuendorf-Sachensenbande)位于海平面下354米,这个数据虽然缺乏震撼力,但却代表了德国陆地的最低点。水下最深处位于德国最大的湖泊博登湖,深254米。
4、德国最大的湖泊:博登湖
博登湖以536平方公里的面积成为德国第一大湖。与德国共享这一汪湖水的还有奥地利和瑞士。博登湖畔最大的德国城市是康斯坦茨,共有85万居民。
5、德国最大的岛屿:吕根岛
德国最大的岛屿吕根岛,面积926平方公里。第二大岛屿乌泽多姆(Usedom)面积373平方公里,与前者相比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6、德国最高的建筑:柏林电视塔
位于柏林亚历山大广场、高368米的柏林电视台是德国最高的建筑。不过与世界最高建筑迪拜哈里发塔的828米比起来,它就逊色了许多。
德国和瑞士的游山玩水
2019的旅行,一波三折,是利奇马的一再挽留,或者只是天意。最后还是成行了,德国进,瑞士出,主题是爬雪山,看湖泊,游小镇,总结如下:4次徒步,7座峰,7个湖,17个小镇。
湖:7个湖,莱茵河,蒂蒂湖,卢塞恩湖,萨尔嫩湖,龙疆湖,图恩湖,日内瓦湖。看湖日子都是阴云密布。
山:7座峰,楚格峰,瑞吉,皮拉特斯,菲斯特,少女峰,雪朗峰,马特洪峰,爬山的日子都是晴空万里。
镇:17个镇,乌尔姆,巴登巴登,沃尔法赫,恩根,费尔德贝格,施泰因,韦吉斯,卢塞恩,赫尔吉斯韦尔,格林德瓦尔得,劳特布龙嫩,米伦,锡格里斯维尔,因特拉肯,施皮茨,泰驰,采儿马特,游镇的日子都是匆匆忙忙。
徒步:4次徒步,皮拉图斯徒步,菲斯特徒步,门立兴徒步,五湖徒步,徒步的日子都是精疲力尽。
第一天,楚格峰天鹅堡,住宿乌尔姆
从慕尼黑机场出来,顺利地在Hertz提到了车,一顿摆弄之后,正式开启本次旅行。未曾想到,在车库的出口便遭遇了一次尴尬,久违的手动挡,比较肉的动力,狭窄的出口,较大的车身,于是,熄火,启动,溜车,来回几个循环后,作为老司机的自信被彻底摧毁,最后还是请租车公司的工作人员帮我完成了第一次爬坡。
驾车离开机场,马不停蹄地驶向第一个目的地:楚格峰,遇到了第二次尴尬,浓厚的云雾将一切遮盖,仿佛置身仙境,但是能见度实在太低,还下起了雨,于是我们只能惜别了楚格峰,只留下一个到此一游的匆忙背影。
驾车去到第二个景点:天鹅堡。一路上,太阳公公露出了他久违的笑容,德国这景色就是给他一丝阳光就灿烂,我也心情大好,想着能带孩子去重温一下这个浪漫的城堡,到了目的地,无奈天公不作美,浓雾和云层慢慢侵蚀了天鹅堡,也只能瞥到她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样貌,于是,只能翻出13年的照片图个圆满。
第二天,乌尔姆大教堂梅青根购物,住宿斯图加特
早上起来,在乌尔姆小镇兜兜转转,偶遇了世界上最高的教堂,乌尔姆教堂,坐落在这安静的小镇。 教堂塔顶高16153米,共有768级台阶。教堂内部可以容纳3万人,是仅次于科隆主教座堂的德国第二大哥特式教堂。
从酒店出来,便开始了每次旅行的保留节目,杀到梅青根,开始了一天的血雨腥风。
第三天,巴登巴登沃尔法赫小镇恩根小镇蒂蒂湖,住宿费尔德贝格小镇
开始黑森林的旅程,第一站,巴登巴登小镇。号称洗浴之乡,位于黑森林北端的小城。她的名字就已经显示了最大的特色——温泉(Baden即温泉的意思)。这里一直是德国乃至欧洲显贵们钟爱的疗养地,在温泉以外,也是个非常漂亮的小镇。
巴登巴登出来,邂逅了一座古老的欧洲小镇沃尔法赫,阳光下色彩斑斓地存在,坐下来喝了杯咖啡,服务员给Miya同学推荐了经典款的黑森林蛋糕,又完成一个心愿。
从沃尔法赫出来,一路上安排的满是布谷鸟的恩根小镇和蒂蒂湖,由于晚上酒店的入住有时间限制,我们便没做太多停留,走马观花,匆匆而过。
酒店在半山腰,停好车后,看到了蓝天白云黄墙红瓦,入住之后,才发现还是米其林推荐酒店,便好好美餐了一顿
第四天,海关施泰因瑞吉山,住宿韦吉斯
因为要在瑞士出境,需要找一个德国的海关,把战斗的胜利果实敲章巩固一下,于是来到了德瑞边境。海关简单到不可思议,办完手续就跨过边境线,开启瑞士段的行程。
第一站是号称瑞士最美小镇的施泰因小镇,坐落在莱茵河畔,童话般的建筑,精美的壁画,还有零星分布的小店和三三两两的旅人,MIYA同学在这里收获了一个布谷鸟钟。
离开施泰因,我们马不停蹄地赶往瑞吉山,据陈导的一手消息,三点左右山上放晴。又怎么能想到,山上的天气阴晴不定,当我们缆车换小火车到了山顶,看到的却只是白茫茫的一片,山顶的风夹杂着豆大的雨点打在身上,冷得直打哆嗦,失望至极,我们坐上原班小火车下山,心里直犯嘀咕,到底是我们到哪里,哪里就下雨,还是哪里在下雨,我们就去哪里呢,这是个哲学问题。
刚到小火车站,奇迹再一次发生了,那一片乌云彻底飘过,于是,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开始各种灿烂,这山里的天气真是孩子的脸,说变就变。既然老天这么给面子,我们又一次坐上了小火车奔向了山顶,不留遗憾。
酒店在韦吉斯,卢塞恩湖边上的小镇,在湖边散步发呆,湖上偶尔飘过的飞鸟,真是岁月静好。
第五天,黄金环线,皮拉图斯峰,坐船小火车缆车,住宿赫尔吉斯韦尔
从韦吉斯出来,开车到了本次旅行的第一个大城市卢塞恩,开启了黄金环线一日游。环线分为邮轮,齿轮小火车和缆车三段,停好车便去寻找邮轮码头,到了码头便登上了邮轮,衔接的恰到好处,坐船游览了卢塞恩湖两岸的秀丽风景,流连忘返。下船以后,我们悠哉悠哉去吃午饭,未曾想齿轮小火车还要排队,于是在行程的第二段落下了两个小时。坐上超过45度的齿轮小火车,翻山越岭,来到了皮拉图斯峰,远眺阿尔卑斯山脉,俯瞰整个卢塞恩湖。心中窃喜,真是事不过三,在第三座山峰,得到了老天的眷顾,后面的事实也证明,从此之后,遇山便是晴天。
第六天,萨尔嫩湖龙疆湖菲斯特峰,住宿格林德瓦尔德
吃完早饭,在酒店附近闲逛,看到一家小店虚掩着门,便推门进去,怎想到在门外抽烟的老板娘将我们赶了出来,很较真地说小店九点营业,我抬手看看手表,现在是八点五十五,本想买点纪念品的,只能作罢。回头想想,老外的生活态度,真是值得我们思考,我们在匆忙的旅行,他们在悠闲的生活。
谷哥真是神奇的存在,总能带我们找到最对的地方,哪怕是山间的弯曲小径,还是湖边的林间小道,让我们领略了两个湖的秀美。在龙疆湖的房车营地,找了个咖啡馆坐了下来,一切都安静下来了。
下午开始爬山,驱车到格林德瓦尔德,寻寻觅觅没能找到停车位,便直接开到酒店,入住之后,再坐缆车上山。菲斯特峰有各种户外项目,滑翔伞,飞翔鹰人,山地车等,而我们选择了最传统的徒步,开会将近四个小时,一路上五彩缤纷的野花,一路相伴的雪山,还有调皮可爱的牛羊,好是有趣,到了目的地,本想出张雪山倒影的大片,可惜湖面有风,没能如愿。
第七天,彩虹门立兴徒步少女峰 ,住宿格林德瓦尔德
临行前,用酒店老板的望远镜远眺了一下眼前的雪山,白得很让人心动。早上的行程出了点小意外,格林德瓦尔德去门立兴的缆车在维修,临时改行程,想到文根小镇坐缆车去门立兴徒步,却发现车子开不进小镇,便又回头到格林德瓦尔德坐大巴上门立兴,来回折腾浪费了两个小时,路上却偶遇了瀑布小镇,还幸运地看到了彩虹,所以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开大巴的老爷爷车技真是了得,偌大的一辆大巴就被他在盘山的小路上摇摆着开到了门立兴,我想想后怕,还好没选择自己开车上来,否则该有多少次溜车啊,关键身后就是悬崖,怕怕。
第一段徒步是小试牛刀,来回四十分钟,走完皇冠之路,当然,登高远眺之后,往往有意想不到的美。第二段徒步将近两个小时,是下坡,翻滚了大半座山,直接到了上少女峰车站。看今天天气好,便临时决定上一把少女峰。
坐火车上了少女峰,海拔过了3000,开始有点高反,到了山顶,与雪山来了一次亲密接触,又到观景台上,领略欧洲之颠的雄伟。MIYA同学在这里又收获了一块紫色水晶。游玩之后,还是小火车下去,再换缆车到格林德瓦尔德,驱车开到酒店。
第八天,瀑布群米伦小镇空中栈道雪朗峰 ,住宿锡格里斯威尔
一早起床,绕着小镇跑了一圈,遇到了去上学的孩子,在洗地的工人,托着行李箱的游客,还有从草地里爬出来的蜗牛,小镇安静的早晨好美。当然缆车已经开始运行了,新的一天即将开始了。
昨晚大雨,早上天气还没缓过神来,陈导先安排去瀑布小镇,雨水丰盈,欣赏瀑布应该是最好不过了。当然也要时刻关注天气预报,毕竟山里的天气飘过一阵乌云便是艳阳晴天,今天的主要行程的米伦小镇和雪朗峰。
米伦小镇车来不进去,停在山脚下坐缆车上去,第一站到米伦,第二站是空中栈道,第三站是雪朗峰。我们采用至上而下的策略,先上雪朗峰,再逐个下来,事后证明是英名的决定,因为完全与太阳公公想到一块儿去了。在雪朗峰上与007大叔合了个影,在360旋转餐厅吃了顿饭,我还特地选了007套餐,一圈转完,我们也美餐裹腹了;下到空中栈道,那是勇敢者的游戏,脚下是万丈深渊,身边是一朵又一朵的云,悬在半空中,腾云驾雾,走了钢索,爬了钢圈,难得的体验,转完一圈,再一次证明了MIYA同学在这种极限运动上,胆子非常大,但是她却怕蜘蛛网,我实在不能理解;再下到米伦小镇,一座美轮美奂的袖珍小镇,有三座神山的最佳观景点,还有云雾在你眼前随意的搔首弄姿,被那些勇敢人们的滑翔伞点缀的更加多姿多彩。
第九天,因特拉肯小镇施皮芝小镇 ,住宿锡格里斯威尔
从米伦回来路上便一直在下雨,持续到了今天早上,雨势一点没有减弱的样子,本来计划今天是环绕图恩湖的小镇游,无奈一会大雨滂沱,一会阴雨绵绵,湖都看得不怎么真切。于是调整了行程,去了因特拉肯小镇,逛了钟表一条街;开车转了施皮芝小镇,远远看了古老的城堡。
瑞士哪些旅游景区好玩
浪漫之路
全程460公里,由德国中部延伸到南部。由维尔茨堡为起点,罗腾堡(最精华的段落,因保存完好的中世纪风情而名扬四方)、丁克尔斯比尔、奥格斯堡、慕尼黑、富森(新旧天鹅堡)。 特点:充满浪漫气氛的中世纪古堡、教堂、皇宫及半木制结构的房屋。
古堡之路
全程460公里,由西部延伸至东部。以拥有德国最大的巴洛克式堡垒的曼海姆为起点,海德堡、埃伯巴赫、海尔波恩、罗腾堡、安斯巴赫、纽伦堡、科堡、拜罗伊特、(捷克布拉格)
童话之路
全程600公里,从德国中部延伸到北部,以格林兄弟的出生地哈瑙为起点、施泰瑙、阿尔斯费尔德、马尔堡(大学)、卡塞尔(生活30年)、汉慕登、哈默尔恩(童话“彩色吹笛者”)、不来梅(布莱梅音乐家)。
阿尔卑斯山之路
全程465公里,位于德国南部。由林道的博登湖为起点,经过富森、童话国王路易二世的林德霍夫宫殿,城内布满壁画的奥伯阿梅尔高,艾塔尔修道院,楚格峰所在城市加米施-帕滕基兴、泰根湖、温泉区及贝希特斯加登。
莱茵河
全长1320公里,发源于瑞士的ALPS山,留经奥地利、列支敦士登、法国、德国,从荷兰入海。全长的一半约698公里位于德国,被誉为“德意志之父”。
不管是过去还是今天,乘船游览莱茵河始终是欣赏莱茵河两岸古堡及中世纪小城最舒适、最享受的方式。KD游船(科隆-杜塞尔多夫):主要经过杜塞尔多夫、科隆、科布伦茨、宾根、吕德斯海姆、美茵茨、法兰克福等大城市。其中2002年6月科布伦茨到宾根这一段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楚格峰
德国最高峰楚格峰,海拔2964米,坐落在德国慕尼黑及奥地利茵斯布鲁克之间的加米施-帕滕基兴。从加米施-帕滕基兴乘坐齿轨列车出发,约75分钟到达楚格峰平原(Zugspitzplatt)2600米的高度,再经历5分钟的冰河缆车即可抵达山顶。在山顶,您可以饱览一望无际的山脉全景,还可遥望到在奥地利、意大利、瑞士和德国境内的ALPS山峰。
楚格峰平原:是德国唯一有冰河的地方,不论春夏秋冬,终年积雪。每年11月至5月,您可在德国这最高的滑雪区一尝滑雪的滋味。
推荐城市:柏林 汉堡 法兰克福 斯图加特 慕尼黑 德累斯顿 莱比锡 科隆 巴登·巴登
柏林—动感之都
绮丽的新和旧对比衬托出这大都会的跳动脉搏,这里有代表柏林象征的勃兰登堡门,通透的玻璃圆顶国会大楼,并有其它许多许多的著名观光点。此外,柏林还有多个百多间博物馆,陈列世界级展品。在柏林购物更加是一大乐趣,各样货品应有尽有。爱好音乐的朋友更可欣赏国际知名的柏林交响乐团之演出,又或到娱乐场所感受一下柏林的夜市,到CASINO一碰运气。
汉堡—德国通向世界的大门
汉堡始建于公元9世纪,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最早它只是为边境安全而建于易北河畔的一个城堡,此后逐渐发展为一个贸易城市。它是汉萨同盟的创缔者之一,是该同盟在北海和波罗地海之间最重要的转运中心。1806年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瓦解后,汉堡成为自由的汉萨市。1949年汉堡以“自由汉萨市汉堡”之名成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一个州,面积755平方公里,人口180万。
现在,汉堡是一个年轻、现代、令人喜爱的城市,也是向全世界开放的城市。无论在水域, 陆地还是在空中,对于它的游客来说,都是到了一座舒适的海滨城市。作为德国北部重镇,德国第二大城市,全国最大的港口城市。汉堡为其客人们提供了无与伦比丰盈的艺术与文化。世界级的音乐,奢华、舒适的剧院,种类繁多的旅店,出色的餐馆,丰富多彩的购物环境,充满刺激的夜生活和1200年悠久历史遗留下的大量历史古迹。
法兰克福—空中大门,金融中心
法兰克福地跨莱茵河支流美因河两岸,是黑森州的最大城市。它既是历史悠久的古城,又是集合古今中外对比的现代化国际性大都市。从高耸的银行中心,徒步便可到达一个被历史建筑环绕的罗马广场、市政厅、教堂;还以大大小小的展览中心和四通八达的机场、多元化的文化活动、博物馆、水准一流的餐厅和购物中心而闻名。除此以外,这里还是大诗人歌德的故乡。
斯图加特—“奔驰的骏马”
德国魅力名城斯图加特是大文豪和大思想家的故乡,是一座潜于钻研、锐于发明的城市,更是一座迷人的旅游休闲城市。这里名胜遍布,民俗众多,节庆不断,又是奔驰的骏马,称之为“车都”委实不过。同时,作为德国南部的艺术之都,斯图加特拥有享誉世界的芭蕾舞团,交响乐团的德国“最佳歌剧院”以及藏品诸多的美术馆、博物馆和民俗馆等。
慕尼黑- 伊萨尔河畔的雅典
德意志南部最瑰丽的宫廷文化中心-慕尼黑地处阿尔卑斯山脚下,伊萨尔河源于山泉,清澈碧绿,横贯市中。她有许多美称:“百万人的村落”、“伊萨尔河畔的雅典”、“具有人情味的世界都市”、“啤酒和巴洛克艺术之城”。12世纪以来的将近800年中,这里一直是拜恩王国维特尔斯巴赫家族的王城之地。如今她不但是著名的经济中心,同时也是德国最大的工业城市之一。作为欧洲出版社最多的城市和现代化的媒体中心,慕尼黑居国际化城市的前列。
德累斯顿 - 德国的佛罗伦萨
矗立在易北河畔的德累斯顿曾是19世纪欧洲最著名的城市,沿河而建的一幢幢巴洛克建筑富丽堂皇,就像一座座艺术的殿堂,有“德国的佛罗伦萨“美誉”。市内充满着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气息,昔日是撒克逊王国的首都,十八世纪奥古斯特王是其全盛时期。今天,德累斯顿揉合了独特耀眼的建筑物,及世界级的艺术收藏品,加上易北河流经城中,美丽的风景数之不尽。
菩提树之城-莱比锡
作为德国中部经济区的心脏的莱比锡自古以来商贸繁盛,不但文化艺术活动蓬勃发展,而且伟人辈出。随着复兴口号“莱比锡来了”,今天的莱比锡又发展成为一座重要的金融城市。
科 隆 - 香水之都
位于德国西部,莱茵河中游左岸,是德国著名的河港,历史悠久,公元前38年为罗马人所建,现在却是一个充满朝气的现代化都市。这里亦是古龙水(Eau de Cologne,意为科隆之水)的发祥地,世界著名的“4711”古龙水亦原产于此。
巴登·巴登 - 温泉胜地
巴登·巴登在德语里就是“温泉温泉”的意思。从远古的罗马时期开始,巴登·巴登是著名的温泉疗养胜地。不仅如此,这里还是个著名的国际会议城市,每年有不少重要会议在此召开。
温泉的治疗功用十分广泛。对精力不济、神经衰弱、运动器官麻痹性的功能障碍、神经炎、神经痛、伤害后遗症、心脏病以及循环系统病症、新陈代谢障碍、慢性妇女病、特别是更年期综合症、慢性呼吸道病症都有显著疗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