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语 名词 动词 形容词

中文词语 名词 动词 形容词,第1张

作非为 自命不凡 厚颜无耻 臭名昭著 阴险毒辣 无法无天 非驴非马 气急败坏 阳奉阴违 称王称霸 两面三刀 贼眉鼠眼 罪该万死 死有余辜 坦白从宽 抗拒从严 罪有应得 口蜜腹剑 嬉皮笑脸 笑里藏刀 语无伦次 杂乱无章 甜言蜜语 空洞无物 矫揉造作 哗众取宠 油腔滑调 不堪入耳 猪狗不如 鼠目寸光 井底之蛙 一丘之貉 沆瀣一气 对牛谈琴 小肚鸡肠 狼狈为奸 与狼为武 狐假虎威 鹦鹉学舌 认贼作父 丢人现眼 蛇蝎心肠 假仁假义 三心二意 丧心病狂 自以为是 处心积虑 口是心非 阴险狡诈 恶贯满盈 勾心斗角 爱慕虚荣 财迷心窍 好吃懒做 离经叛道 掩耳盗铃 口是心非 朝三暮四 狐假虎威 子虚乌有 指鹿为马 纵虎归山 按图索骥 暗送秋波 粉墨登场 规行矩步 另起炉灶 绵里藏针 穷形尽相 舞文弄墨 落井下石 一意孤行 偷奸耍滑 东施效颦 老奸巨猾 一面之词 一叶障目 不见泰山 尔虞我诈 两面三刀 丢三落四 六亲不认 盛气凌人 恃强凌弱 欺上瞒下 里通外国 卖身投靠 认贼作父 红杏出墙 吃里扒外 挑拨离间 无事生非 造谣生事 恬不知耻 外强中干 死要面子 一塌糊涂 五谷不分 四肢不勤 纸上谈兵 大逆不道 以怨抱德 鸡口牛后 食言而肥 自私自利 党同伐异 一窍不通 十恶不赦 人面兽心 人欲横流 为虎作伥 居心叵测 心猿意马 专横跋扈 无恶不作 斤斤计较 四体不勤 穷兵黩武 得意忘形 困兽犹斗 作奸犯科 鸡鸣狗盗 阿谀奉承 玩世不恭 卖国求荣 心怀鬼胎 狼心狗肺 过街老鼠 狼子野心 牛鬼蛇神

无恶不作 恶语中伤 见风使舵 作恶多端 作威作福 利欲熏心 利令智昏 鱼龙混杂 鱼目混珠 虎头蛇尾

罪恶滔天 不思进取 蝇营狗狗 饱食终日

褒义词成语:先人后己、永垂不朽、鞠躬尽瘁、忠于职守

舍己为人、拾金不昧、先人后己、助人为乐、奋不顾身、拾金不昧、赴汤蹈火、万古长存、舍生忘死 、永垂不朽、鞠躬尽瘁、光明磊落、德高望重, 草木知威 驰名中外 大名鼎鼎 德高望重 风云人物 功成名遂著名 草木知威 驰名中外 大名鼎鼎 德高望重 风云人物 功成名遂 功标青史 赫赫有名 举世闻名 如雷贯耳 声振寰宇 威望素著

宽容 海阔天空 含垢纳污 呼牛呼马 豁达大度 既往不咎 宽大为怀 宽宏大量 网开一面 网开三面 息事宁人 下不为例 下车泣罪 胸怀祖国,放眼世界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以直报怨 以德报怨 宰相肚里能撑船 知情达理 中庸之道有志 不耻最后 乘风破浪 顶天立地 鸿鹄之志 九天揽月 夸父追日 老骤伏枥 老当益壮 力争上游 陵云之志 猛志常在 磨杵成针 穷而后工 三户亡秦 十载寒窗 铁杵成针 韦编三绝 心小志大 胸怀大志 雄飞雌伏 雄心壮志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移山倒海 迎头赶上 有志者事竟成 愚公移山 争强好胜 知难而进 治国安民 志在四方 中流击楫 壮志凌云 自力更生 自强不息 自求多福 自食其力

有为 大显神通 大显身手 大有作为 大器晚成 非池中物 奋发有为 公才公望 后生可畏 龙跃凤鸣 鹏程万里 前程万里 如日方升

奋发 发愤图强 奋发图强 奋发蹈厉 披荆斩棘 闻鸡起舞 我武惟扬忠诚 碧血丹心 不避斧钺 成仁取义 赤胆忠心 赤心相待 赤心报国 大节不夺 大法小廉 蹈节死义 断头将军 肝脑涂地 故旧不弃 故剑情深 寒花晚节 久要不忘 扪心无愧 倩女离魂 舍身求法 田父献曝 先驱蝼蚁 心虔志诚 以身殉职 以身许国 忧国奉公 孝子顺孙 忠孝节义 忠心耿耿 忠肝义胆

坚定 从容就义 富贵不能* 海枯石烂 坚持不渝 坚韧不拔 坚定不移 雷打不动 木人石心 破釜沉舟 锲而不舍 誓死不二 心坚石穿 心如铁石 言必信,行必果 一不做,二不休 一口咬定 真金不怕火炼 之死靡它 指天誓日 志坚行苦 至死不变 忠贞不渝

坚强 坚苦卓绝 姜桂之性 宁死不屈 铁石心肠 威武不屈诚实 表里如一 开诚相见 恪守不渝 倾心吐胆 杀彘教子 实心实意 拭面容言 天人共鉴 闭邪存诚 心口如一 胸无宿物 胸无城府 言而有信 言行一致 坐言起行 肝胆相照 虚心不耻下问 不骄不躁 不矜不伐 不露圭角 辞尊居卑 功成不居 功薄蝉翼 好问则裕 戒骄戒操 礼贤下士 满招损,谦受益 抛砖引玉 谦让末遑 谦虚谨慎 犬马之劳 深藏若虚 损之又损 闻过则喜 洗耳恭听 虚怀若谷 逊志时敏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移樽就教 以莛叩钟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载酒问字 择善而从 知之为知之 自知之明

律已 防意如城 非异人任 修心养性 引咎自责 知过必改 自愧弗如 自怨自艾

谨慎 爱惜羽毛 刚毅木讷 画地为牢 斤斤自守 谨言慎行 慎终追远 守口如瓶 临事而惧 临深履薄 如临探渊 如履薄冰 奉命唯谨 三思而行 小心谨慎 小心翼翼 瞻前顾后廉洁 不忮不求 澹泊寡欲 奉公守法 富贵浮云 廉洁奉公 两袖清风 先公后私 纤尘不染 洗手奉职 枵腹从公 一尘不染 一介不取 一琴一鹤 饮马投钱 澡身浴德

无私 大公无私 公事公办 公正无私 公而忘私 顾全大局 国尔忘家 毫不利已,专门利人 涓滴归公 开诚布公 克己奉公 嫠不恤纬 摩顶放踵 舍己为人 舍已救人 舍己从人 先人后己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修身洁行 一秉至公 衣被群生 以义割恩

正直 不愧屋漏 大义凛然 大事不糊涂 风骨峭峻 刚肠嫉恶 光风霁月 光明正大 光明磊落 浩然之气 襟怀坦白 明镜高悬 事无不可对人言 守正不阿 守经达权 堂堂正正 危言危行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行不由径 严气正性 正大光明 仗义执言

慷慨 高义薄云 慷慨解囊 乐善好施

勇为 见义勇为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清高 不为五斗米折腰 超然物外 超尘拔俗 宠辱不惊 孤芳自赏 洁身自好 狷介之士 落落难合 特立独行 与世无争

勤奋 发愤忘食 废寝忘食 分秒必争 焚膏继晷 鸡鸣而起 磨穿铁砚 勤学苦练 夙夜匪懈 夙兴夜寐 无冬无夏 宵衣旰食 学而不厌 圆木警枕 幼学壮行 朝乾夕惕 只争朝夕 孜孜不倦 坐以待旦 争分夺秒 手不释卷

刻苦 攻苦食淡 苦心孤诣 囊萤照读 任劳任怨 埋头苦干 卧薪尝胆 悬梁刺股 仰屋著书 映月读书 映雪读书 勇猛精进 引锥刺股 凿壁偷光 折节读书 坐薪悬胆

专心 不敢旁鹜 不知肉味 目不窥园 倾耳而听 倾耳注目 一心一意 屏气凝神 全神贯注 专心致志

有恒 持之以恒 坚持不懈 精卫填海 始终如一 始终不渝 水滴石穿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死不瞑目勇敢 出生入死 奋不顾身 赴汤蹈火 浑身是胆 临危不惧 履险如夷 能征惯战 排除万难 前仆后继 群威群胆 杀敌致果 舍死忘生 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视死如归 所向无前 天不怕,地不怕 挺身而出 铜头铁额 万死不辞 万夫不当 无所畏惧 降龙伏虎 一往无前 一身都是胆 一以当十 以一当十 义无反顾 勇者不惧 勇往直前 勇猛果敢 勇冠三军 浴血奋战 斩将搴旗 猪突豨勇

奋勇 身先士卒 一鼓作气 一马当先 纵横驰骋

坚强 不屈不挠 百折不挠 百炼成钢 死不足惜 死公正

公正 不偏不倚 不愧不作 大义灭亲 秦镜高悬 替天行道 天公地道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无偏无党 先自隗始

严明 秋毫无犯 铁面无私 铁面御史

明辨 爱憎分明 褒善贬恶 火眼金睛 信赏必罚 羞与为伍 彰善瘅恶

俭朴 布衣蔬食 粗衣粝食 粗衣淡饭 粗茶淡饭 恶衣恶食 饭糗茹草 荆钗布裙 克勤克俭 牵萝补屋 轻车简从 食不重味 因陋就简 饮冰茹檗

节约 节衣缩食 精打细算 开源节流 宽打窄用 厉行节约 勤俭持家 省吃俭用 细水长流 修旧利废

善良 设身处地 于心何忍

安分 规行矩步 浑俗和光 既来之,则安之 乐天知命 绳趋尺步 束身自好 随遇而安

厚道 情怨理遣 温柔敦厚

仁慈 仁至义尽 仁言利博 仁心仁闻 万家生佛

和善 和颜悦色 和蔼可亲 菩萨低眉 善气迎人

温润 平易近人 软玉温香 温良恭俭让 温润而泽

忍耐 忍气吞声 忍辱含羞 忍辱负重 唾面自干 委曲求全

团结 打成一片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坚如磐石 精诚团结 磐石之固 铜墙铁壁 同心同德 同心合意 万众一心 众志成城 众人拾柴火焰高

齐心 和衷共济 戮力同心 齐心协力 群策群力 通力合作 同心协力 一体同心 一德一心 一心一德 众擎易举

帮助 博施济众 打抱不平 济困扶危 济弱扶倾 解囊相助 救困扶危 相濡以沫 夏雨雨人 燮理阴阳 抑强扶弱 以沫相濡 治病救人 助我张目 左提右挈 同甘苦 风雨同舟 患难与共 同甘共苦 同舟共济 同生死,共存亡 同呼吸,共命运 休戚相关 休戚与共 有福同享

才学 八斗之才 辩才无碍 不栉进士 才貌双全 才气过人 藏龙卧虎 沧海遗珠 出将入相 出类拔萃 出口成章 踔绝之能 大才盘盘 德才兼备 登高能赋 栋梁之材 斗南一人 斗酒百篇 多才多艺 风流才子 风华绝代 凤毛麟角 高才疾足 高足弟子 国士无双 和氏之璧 鹤鸣九皋 后起之秀 锦心绣肠 金声玉振 金玉满堂 看杀卫玠 经天纬地 麟风龟龙 灵蛇之珠 梦笔生花 面壁功深 妙手丹青 莫测高深 南州冠冕 南金东箭 能事毕矣 能者多劳 牛刀小试 女中尧舜 旁求俊彦 弸中彪外 七步之才 被褐怀玉 千里之足 强将手下无弱兵 巧同造化 三寸之舌 三头六臂 扫眉才子 珊瑚在网 神工鬼斧 升堂入室 淑质英才 腾蛟起凤 文武双全 文不加点 五言长城 下笔成篇 下笔成章 下笔千言 贤良方正 新硎初试 雄才大略 秀出班行 药笼中物 衙官屈宋 游戏三昧 一技之长 一目十行 一世之雄 一柱擎天 倚马可待 有脚书橱 隐若敌国 玉堂金马 困任授官 真才实学 直谅多闻 智勇双全 着手成春 卓尔不群 左宜右有

智谋 将计就计 举无遗策 老谋深算 盘马弯弓 旁敲侧击 千方百计 穷寇勿追 权宜之计 人定胜天 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神机妙算 神通广大 文韬武略 万全之策 胸中甲兵 研桑心计 以一持万 运筹帷幄 遵时养晦 足智多谋

聪明 别具只眼 冰雪聪明 大智若愚 大巧若拙 独具只眼 耳聪目明 告往知来 过目成诵 过目不忘 见微知著 料事如神 明见万里 讷言敏行 人中骐骥 生而知之 未卜先知 先知先觉

机智 便宜行事 耳听八方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见机行事 机变如神 临机处置 灵机一动 明察秋毫 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巧发奇中 情急智生 随机应变 手急眼快 通权达变

博学 博洽多闻 博古通今 博学多闻 博学多才 博闻强记 搏大精深 殚见洽闻 多文为富 见多识广 满腹经纶 通今博古 无所不通 学富五车

能干 不觉技痒 妙手回春 棋逢对手 起死回生 精明强干 胜任愉快 手到病除 独当一面 无所不能

远见 高瞻远瞩 目光如炬 深思远虑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先见之明 远见卓识 真知灼见

创新 别出心裁 别开生面 别树一帜 别具一格 独具匠心 独树一帜 耳目一新 一家之言 与民更始 自成一家 自出心裁 自出机杼 自立门户

熟练 得心应手 滚瓜烂熟 挥洒自如 驾轻就熟 炉火纯青 目无全牛 轻车熟路 如臂使指 手挥目送 心手相应 运用自如 运斤成风 斫轮老手

不曾在阿富汗灭亡这一说法,只能说阿富汗发生了政权更迭,执政党派和***物改变,国家名字变了而已

拜登总统宣布,他将结束美国军队在阿富汗的公开参与。这些行动始于2001年底,当时基地组织袭击了纽约的双子塔。20年来,美国及其北约盟国一直试图带来稳定与和平。这一努力失败了,现在所有这些部队都将回家。

现在主要反对派来自塔利班,这是一个主要由普什图人组成的组织,最初由巴基斯坦情报机构组织,目的是在俄罗斯军队被驱逐后控制阿富汗。最终,塔利班控制了该国75%的领土,并在喀布尔建立了政府。

20年来,塔利班一直在反击阿富汗政府、美国及其北约盟友。随着美国和北约的撤离,塔利班赢得了胜利。

阿富汗现状

阿富汗为什么战火不断?

不毛之地,这个词可以精准地形容阿富汗,山区占国土面积的五分之四,剩下的还有大片的荒漠,这里既没有肥沃的土地,也没有丰富的资源,还是世界上最为贫穷落后的地区,但是却始终是国际上的热点,战争连绵不断。

阿富汗的地图示意图

本•拉登事件

20年前美国发生911恐怖袭击事件后,美国迅速查找真凶,发现藏匿在阿富汗的本•拉登是幕后主使,策划实施了这次震惊全球的恐怖袭击事件,美国要求当时的阿富汗执政当局交出本•拉登,当时的阿富汗是塔利班执政,最高***奥马尔果断拒绝了美国提出的要求。

之后的事情大家也都清楚了,2001年12月9日,塔利班大本营坎大哈被美军攻陷,宣告阿富汗塔利班政权正式终结。

美国驻军阿富汗扶持反塔利班组织组成听命于美国的新政府,成立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走世俗化道路,跟着美国狂奔。美军在,这个政府就在,美军一撤走,这政府立马倒台。

20年过去了,塔利班卧薪尝胆,不断壮大自己的作战部队,美军一撤走,迅速攻城略地,冲出大山,占领农村包围城市,入住喀布尔后宣布建立阿富汗伊斯兰酋长国。

阿富汗并没有灭亡,美国扶持建立的是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塔利班打回来重掌政权建立的是阿富汗伊斯兰酋长国,人还是那些人,山川依旧,只是国名改变了而已。

阿富汗的改朝换代几乎已成定局,剩下的问题只是各国是否承认这个政权的合法性。

第一副总统萨勒赫

不过被神学士推翻的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总统虽然流亡海外,但第一副总统萨勒赫(Amrullah Saleh)却在阿国北部的潘杰希尔(字面含义为“五狮”)山谷(Panjshir Valley)坚持抵抗,17日更依据《阿富汗宪法》第60条与67条宣布接任代理总统,强调“阿富汗不是越南”、“我们没有失去意志“,呼吁所有人加入抵抗行列。

阿富汗人面临着持续的战斗、经济下滑和对妇女的压迫。数千万阿富汗人民生活在战乱与恐惧之中,和平,在这片土地的和平依然遥遥无期

  因为花剌子模只是一个小国,当然打不过强大的蒙古铁骑。

  元太祖十年(1215年),成吉思汗派使节到花剌子模王国,缔结通商贸易协定。成吉思汗按协定派出使臣与商队450人,500头骆驼,携带大批金银珠宝与商品前往通商。至讹答剌(一作兀都刺儿,在今哈萨克斯坦奇姆肯特西北),总督亦难出见财起意,诬指商队为间谍,上报皇帝屠杀之,侵吞商品与骆驼。成吉思汗为集全力攻金,避免中断贸易,争取和平解决,派出使臣,致书摩诃末责其背信弃义,要求交出凶手。摩诃末拒绝要求并杀死正使,剃光两位副使胡须,押送出境[6] 。

  成吉思汗遂以攻金事付木华黎,而自谋征讨花剌子模之事。十三年(1218年),灭西辽后,蒙古西境遂与西域接壤。十四年(1221年蒙古大军攻占玉龙杰赤城,7天屠杀该城120万人),成吉思汗亲统大军西侵,历时五年。消灭收编40万军队,夺取了花剌子模大片土地。

  在1219年至1221年,蒙古集结重兵侵略花剌子模,它标示著蒙古与中古大波斯外交和贸易失败的结果,也是“蒙古西侵”的开始。当时雄踞中亚的花剌子模的国境面积相当於印度次大陆的大小。蒙古第一次西侵带给了伊斯兰世界太多的毁灭,残存无几而惊恐的花剌子模人事后回忆,蒙古兵因血腥屠戮(集数十场作战)开始恶名昭彰。这场历时两年的国与国的战争,实际上不纯粹是一个中亚帝国的彻底毁灭,也将成吉思汗的残忍作战方式带到西方:迂回攻击;彻底、全面且恐怖,军队以武器屠戮民众。

651年,阿拉伯帝国征服萨珊波斯。7世纪末前后花剌子模为阿拉伯哈里发阿卜杜勒·马利克征服。

在对外征服和对被征服地进行统治时,阿拉伯统治者有一个信念,即认为他们力量的源泉在于伊斯兰教,被征服的民族如果信仰了伊斯兰教就不会反对阿拉伯人的统治了。于是,阿拉伯征服者强令被他们占领的中亚各人民改变原来的宗教信仰,强迫当地居民接受新的宗教信仰,破坏被他们征服的各民族的文化和风俗习惯,用这种方法来巩固自己的统治。

在阿拉伯人远征中亚以前,中亚地区没有统一的宗教, 主要有拜火教、摩尼教、基督教和佛教、萨满教。阿拉伯人在其远征中亚的初期,为了增加税收, 掠夺财富,并没有太多地号召人们信奉伊斯兰教。 从库泰巴时期起, 阿拉伯人开始利用伊斯兰教和阿拉伯文化为统治工具,企图建立较为长久的统治。 在征服战争中, 库泰巴摧毁了当地文化。 “ 在被他征服的地区,都要强迫当地的民族信奉伊斯兰教, 放弃原来的拜火教和佛教”。他在拜火教神庙和佛教寺院的废墟上建立了清真寺,强迫当地人民放弃原来的拜火教或佛教,改信伊斯兰教。正如纳尔沙希所说:“布哈拉的居民每当穆斯林的军队来时, 就改宗伊斯兰教, 可是他们一走, 又背叛了信仰。库泰拔三次使他们皈依伊斯兰教, 而当他离开后, 他们又三次都成了异教徒。”许多中亚土著民族为了逃税而入教。与此同时, 几乎在中亚所有被征服的地方,当地的统治者都保留下来, 在哈里发最高权力下管理本地行政事务。这些贵族也都先后在形式上皈依了伊斯兰教。尽管当时收效不大, 但是,他的这些活动为以后阿拉伯人对中亚的长久统治奠定了基础。

后归属塔希尔王朝、萨法尔王朝、萨曼王朝和加兹尼王朝统治。1037年到1194年受塞尔柱帝国统治。在苏丹桑贾尔时闹独立,苏丹出兵捕阿即斯之子,迫使其臣服 。 花剌子模在库都不丁·摩诃末时从塞尔柱帝国手下独立。

在1142年,西辽与塞尔柱帝国决战。塞尔柱土克曼人战败,西辽大将额布斯入侵花剌子模,逼迫其统治者阿即思称臣,每年进贡三万金巴里失。他的继承者阿尔斯兰在位时终生向耶律大石称臣纳贡。

花剌子模沙赫伊勒·阿尔斯兰死(1172年)后,他的两个儿子塔喀什和苏丹·沙赫争夺王位。塔喀什失势,企图从西辽那里寻求避难。西辽的摄政皇后耶律普速完为了驱逐苏丹·沙赫和帮助塔喀什复位,把率军入花剌子模的任务交给其夫。其夫完成了任务(1172年12月)。但是,尽管塔喀什把他获得的王位归功于西辽,但由于契丹人强征贡赋的苛刻条件,他立刻就起来反抗,喀喇契丹人转变了他们的政策,支持他的兄弟苏丹·沙赫反对他。尽管他们未能够使苏丹·沙赫恢复花剌子模的王位,但他们借给他一支军队,苏丹·沙赫用这支军队去征服霍拉桑(他于1118年夺取梅尔夫、萨拉赫斯和图斯)。于是,苏丹·沙赫统治了霍拉桑,直到1193年他去世。他死后,塔喀什把整个霍拉桑重新并入他的花剌子模版图(1193年) 。

塔喀什成为霍拉桑的主人之后,就入侵伊刺克·阿只迷。该省是末代塞尔柱苏丹图格里勒三世的王室领地。在1194年3月19日发生在赖伊附近的一场决定性战争中,巴格达哈里发纳斯尔邀请塔喀什打败并杀死了图格里尔三世。这一胜利结束了土克曼人在波斯的统治,使伊刺克·阿只迷连同赖伊和哈马丹一起转归花剌子模沙赫。 但不久因为土地关系哈里发和花剌子模沙赫逐渐闹翻,并交恶。 塔喀什之子阿拉丁·摩诃末继位(1200-1220年在位)。他使花剌子模国达到了鼎盛,在他统治期间花剌子模国成为中亚的主要帝国。他的第一次行动是从古尔王朝手中夺取阿富汗地区。

当摩诃末的前两代沙赫们正在阿姆河下游创建花剌子模帝国时,另一支强大的穆斯林势力正在阿富汗境内崛起。直到当时,阿富汗一直是属于突厥人的加兹尼王朝,该王朝还拥有印度的旁遮普。大约在1150年,苏里阿富汗人中的一个氏族起兵反抗在赫拉特和巴米扬之间的古尔山区的加兹尼苏丹们。是年,古尔王朝首领贾汗·索兹掠夺其首都加兹尼,1173年贾汗·索兹的继承者吉亚斯·丁长久地占领了该城。加兹尼王朝的苏丹们逃到旁遮普的拉合尔避难,把阿富汗地区让给了古尔王朝。在古尔王朝著名的希哈布·丁·摩诃未统治期间(1163-1206年在位),古尔王朝向东发动了一次有影响的扩张。希哈布·丁·摩诃末废黜了旁遮普的末代加兹尼王朝统治者们,吞并该省(1186年),从印度王公们手中夺取恒河流域(1192-1203年)。这些是当他受到与他同名的花剌子模沙赫摩诃末的进攻时,他所取得的成就。

两个摩诃末之间的第一次战斗发生在阿姆河畔,古尔王朝获胜,他们前往掠夺花剌子模本土(1200年)。花剌子模的摩诃末向他的宗主,即喀喇契丹的古儿汗求援,古儿汗派一位名叫塔延古·塔拉兹的人和他的另一个封臣,撒马尔罕的喀拉汗王朝王子奥斯曼·伊本·伊卜拉欣一起领兵前往援助。幸亏有这些援军,花剌子模沙赫在赫托拉斯普才打败了古尔王朝,并把他们赶出花剌子模(1204年)。喀喇契丹人紧追古尔的摩诃末,并在巴尔赫以西的安德克霍给予他一次灾难性的打击(1204年9-10月)。这次胜利最终表明了花剌子模人对古尔王朝的绝对优势。但是,直到古尔王朝的摩诃末死(1206年3月13日)后,花剌子模的摩诃末才从古尔王朝手中夺取了赫拉特和古尔山区(1206年12月)。1215年,花剌子模沙赫夺取加兹尼城,完成了对阿富汗地区的征服。

花剌子模的摩诃末把他对古尔王朝的胜利归功于他的宗主、喀喇契丹的古儿汗。但是,他的感恩之情是短暂的。当其权力到达顶峰之后,他这位穆斯林皇帝(因为大约在此时他采用了苏丹称号)和波斯三分之二地区的君主,不能容忍继续充当这些异教契丹人的封臣和纳贡臣。喀拉汗王朝的撒马尔罕王奥斯曼(1200-1212年)也是喀喇契丹人的封臣,他也有这种情绪。花剌子模的摩诃末在与奥斯曼达成了一项协议之后,于1207年占领布哈拉和撒马尔罕,并取代喀喇契丹成为该地区宗主。于是,花剌子模帝国囊括了整个河中。据志费尼记述,1210年,喀喇契丹人进入撒马尔罕发起反攻,但是,在一次战斗中,花剌子模人俘虏了塔延古将军,这次战斗或者是发生在费尔干纳安集延附近的伊拉米什草原,或者是发生在怛逻斯草原。

摩诃末在撒马尔罕王、喀拉汗王朝的奥斯曼的合作下击溃了喀喇契丹人,奥斯曼把对古儿汗的效忠转来效忠于摩诃末。但是1212年,奥斯曼对花剌子模人的这种服从感到厌倦了,起来反叛。摩诃末向撒马尔罕进军,占领并洗劫了该城,处死了奥斯曼(1212年)。于是,统治着突厥斯坦达两个多世纪的喀拉汗王朝统治家族的最后一位代表也不复存在了。

最后,花剌子模的摩诃末于1217年骑着马作了一次穿越波斯的凯旋旅行,途中,他接受了阿塔卑(波斯各省内独立和世袭的突厥总督)们的效忠,特别是法尔斯的萨尔古尔王朝人的效忠。他一直来到阿巴斯王朝领地伊拉克阿拉伯的边界扎格罗斯山的霍尔湾。当他正要向巴格达前进时,他与哈里发发生了争吵。甚至连阿塞拜疆(大不里士,不属他这次出巡地)的阿塔卑,也主动承认自己是花剌子模的纳贡臣。在这时(1217年),花剌子模突厥帝国北以锡尔河为界,东以帕米尔和瓦济里斯坦山区为界,西以阿塞拜疆、卢里斯坦和胡齐斯坦山区为界,它囊括了河中、大半个阿富汗和几乎整个波斯。1217年摩诃末向巴格达的哈里发发动战争,军队到达阿萨达巴德,兵马冻死多半。摩诃末的母亲图尔汗哈屯是康里人,乘摩诃末远征之机,依仗康里人将领,别居乌龙格赤(今土克曼斯坦乌尔根奇)另立朝廷,干预国政,遂造成母子不和。所以,花剌子模国虽拥兵四十万,但由于国家体制尚未成型,矛盾突出,离心力较强的原因,使得战斗力大打折扣。 元太祖十年(1215年),成吉思汗派使节到花剌子模王国,缔结通商贸易协定。成吉思汗按协定派出使臣与商队450人,500头骆驼,携带大批金银珠宝与商品前往通商。至讹答剌(一作兀都刺儿,在今哈萨克斯坦奇姆肯特西北),总督亦难出见财起意,诬指商队为间谍,上报皇帝屠杀之,侵吞商品与骆驼。成吉思汗为集全力攻金,避免中断贸易,争取和平解决,派出使臣,致书摩诃末责其背信弃义,要求交出凶手。摩诃末拒绝要求并杀死正使,剃光两位副使胡须,押送出境 。

成吉思汗遂以攻金事付木华黎,而自谋征讨花剌子模之事。十三年(1218年),灭西辽后,蒙古西境遂与西域接壤。十四年(1221年蒙古大军攻占玉龙杰赤城,7天屠杀该城120万人),成吉思汗亲统大军西侵,历时五年。消灭收编40万军队,夺取了花剌子模大片土地。

在1219年至1221年,蒙古集结重兵侵略花剌子模,它标示著蒙古与中古大波斯外交和贸易失败的结果,也是“蒙古西侵”的开始。当时雄踞中亚的花剌子模的国境面积相当於印度次大陆的大小。蒙古第一次西侵带给了伊斯兰世界太多的毁灭,残存无几而惊恐的花剌子模人事后回忆,蒙古兵因血腥屠戮(集数十场作战)开始恶名昭彰。这场历时两年的国与国的战争,实际上不纯粹是一个中亚帝国的彻底毁灭,也将成吉思汗的残忍作战方式带到西方:迂回攻击;彻底、全面且恐怖,军队以武器屠戮民众。

扎兰丁即位后承袭花剌子模沙和苏丹称号。1221年初,扎兰丁离开里海返回旧都玉龙杰赤,花剌子模的突厥族将领素骄模惧扎兰丁夺其军权,密谋害之。扎兰丁得报后,率亲信逃出,辗转到达加兹尼后,在周边地区募集兵士,并结集约10万军队,进驻八鲁湾川,出击蒙古军获胜。成吉思汗当时称赞扎兰丁之武勇,并说过希望自己的儿子有这样的才能。

扎兰丁反击后,霍拉桑许多城市起而响应,反抗蒙古人压迫。但扎兰丁两部将不和,军队分裂,力量削弱,不敢迎战成吉思汗亲自统率的蒙古大军,乃退至印度河畔。11月,扎兰丁被哲别和速不台的蒙古军包围,激战後,扎兰丁跃马渡河,逃入印度。1224年蒙古军退后,扎兰丁由印度回波斯,向阿拉伯阿巴斯王朝借兵,先后据有克尔曼、伊斯法汗等地区,阿姆河以西诸川尽为所有,势力复振。不久,因宿怨与哈里发纳斯尔发生争战;又出征阿塞拜疆和谷儿只吞并其国土,引起伊斯兰诸国不满,扎兰丁陷于孤立。

1228年,察合台率蒙古军进至伊斯法汗,扎兰丁战败,单骑突围。蒙古军退后,他仍不重视防范强敌,继续进行抢掠和扩张战争,并出兵攻占起拉特,侵犯罗姆苏丹国(位于小亚细亚)。1230年,被罗姆苏丹领导的各国联军击败于额尔占章,被迫议和而还。这时,蒙古大将拔都奉窝阔台汗之命统兵征讨扎兰丁,直取大不里士,扎兰丁仓惶出逃。

在中亚迅速崛起的花剌子模遭遇到蒙古军团,武力即几乎被铲除殆尽。札兰丁王子未来得及继承花剌子模摩诃末的王位,即在故国西境重整残兵。成吉思汗闻讯,派遣哲别、术赤等火速追击。1231年春,战败的扎兰丁往更西方的高加索地区逃逸,被杀,其死亡原因有多种版本,一是被自己将领所杀,另一版本则是被追击的蒙古军所杀。花剌子模灭亡。

1388年又被突厥人的帖木儿帝国征服,后又归波斯统治。16世纪初,花剌子模南部地区出现了独立的布哈拉汗国。1512年,花剌子模绿洲居民起义,摆脱波斯人的萨法维帝国统治,拥立乌兹别克汗国王族成员为汗,建立独立的国家,即希瓦汗国。1873年被沙俄吞并。1920年建立花剌子模苏维埃人民共和国,1924年解散,其领土并入乌兹别克和土克曼两个苏联加盟共和国。

塔利班是发源于阿富汗的坎大哈地区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运动组织。

塔利班成立于1994年,初期只有800人,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该组住高举铲除军阀、重建国家的旗帜,并提出反对腐败、恢复商业的主张,以纪律严明、作战勇敢著称,因此深得阿富汗平民的支持。成立后,塔利班的实力迅速壮大,发展成为一支拥有近3万人、数百辆坦克和几十架喷气式战斗机的队伍。

塔利班建国失败的原因:

1、从结束战争来看

塔利班得到政权后,像进了城的农民,开始战斗力极度下降。而内部阿富汗王国,北部联盟,内部很多部落等,都还在战争,所以内战不但没有停止,反而是扩大了。塔利班建国的五年,恰恰是阿富汗最战乱的5年,除了内战,还有美国的入侵……所以百姓对此很是失望。

2、从打击贪腐来看

塔利班是枪毙了很多阿富汗王国的官员和领袖,但是,掌握权力后的塔利班,因为派系复杂,多头领导,贪污腐化也是非常严重。所谓的平等权利不但没有实现,反而是越来越不平等。最为核心的是,塔利班上台后,执行不平等的民族政策,对于非穆斯林,非我族类的进行打击,屠杀。尤其是对800万哈扎拉人的屠杀,更是让塔利班民心失去。

3、经济方面就更加失败了。

塔利班建国后,却学习伊朗,实行严密的政教合一模式,建立伊斯兰国。严格控制人的思想,不允许女性工作,进行社会封锁,一夫多妻。对工商业任意进行破坏,强调精神皈依。所以在经济发展,让百姓富裕方面没有成绩,甚至当时阿富汗百姓生活水平还在不断下滑,民不聊生更加严重。

-塔利班

成吉思汗曾梦想“让青天之下皆成蒙古人之牧场”。无数古代文献都记载,在蒙古帝国的扩张过程中,无数的古代文明遭到彻底毁灭,无数个城池被夷为平地,根据RJRummel估计,在蒙古帝国的入侵下有3000万人被杀。在蒙古帝国对西方的扩张过程中有2000万人被屠杀;整个亚洲的人口分布亦发生重大变化。DavidNicole在TheMongolWarlords中说,“恐怖和大规模灭绝反对者是蒙古人屡试不爽的战术”。

伊斯兰世界的东半部经历了恐怖的死亡与毁灭。从1219年到1260年,由于大屠杀和饥荒,波斯的总人口从1200万下降到110万。在中亚河中地区和大呼罗珊,自希腊—巴克特利亚王国时期建立的水利灌溉系统被彻底毁灭,同时也伴随着无数良田成为荒芜和沙漠化;在西亚,自阿卡德帝国和古巴比伦时期建立的水利灌溉系统被彻底毁坏,大量良田成为荒芜。在花剌子模沙朝的城市:讹答剌、塔什干、塞格纳克、真德、别纳客忒、忽毡、不花剌城(今布哈拉)、撒马尔罕、玉龙杰赤、巴里黑(巴尔克赫)、尼沙普尔(内沙布尔)、可疾云(今伊朗德黑兰省加兹温)、图斯(今伊朗霍腊散省马什哈德北)、达蔑干(今伊朗马赞德兰省达姆甘〕、西模娘(今伊朗德黑兰省塞姆南)、剌夷(今德黑兰之南)、哈马丹(今伊朗西部哈马丹)、赞詹、哈仑、莫夫(马里)、也里(赫拉特)、塔里寒城(今阿富汗木尔加布河上游以北)、范延(巴米安)、加兹尼城、八鲁湾(今阿富汗查里卡东北)、内萨(土库曼阿什哈巴德东)、库木、梯弗里斯(今第比利斯)、蔑剌合(今伊朗东阿塞拜疆省马腊格)、阿尔达比勒、沙马哈(今阿塞拜疆舍马合)城、克里米亚苏达克城(今乌克兰克里米亚苏达克)、奥可斯、、木鹿、苏萨、纳西切万、比特利斯、阿尔吉斯、蔑剌合、迪亚巴克尔、埃尔比勒地区、刚加、尼西比斯地区、阿尼、卡尔斯城、锡瓦斯、额尔哲鲁木城、埃尔津詹、托卡特、开塞利城、起剌特、阿米德、保加尔人的卡马突厥国、蔑怯思城、里亚赞、科罗姆纳、莫斯科、苏兹达尔、弗拉基米尔城、雅罗斯拉夫城、特维尔城、切尔尼戈夫、乞瓦(基辅)、加利奇国、赫梅尔尼克、桑多梅日城、克拉科夫城、摩拉维亚、奥拉迪亚、琼纳德、佩斯城、斯普利特、科托尔、巴格达、佩斯、阿勒颇等七十多个城市,都被蒙古军大规模屠杀和摧毁村庄,故意大量杀死当地百姓,有的城市甚至被多次屠杀,给当地造成巨大灾难和痛苦记忆。

历史学家估计匈牙利王国(1241年—1242年)当时200万人口中的一半在拔都进攻下都死于蒙古入侵。基辅罗斯几乎所有的城市均被摧毁,投降者作为奴隶,大部分因繁重的劳役很快死去,战俘则加入蒙古军队继续西征。大约一半的俄国人死于蒙古入侵。但是,ColinMcEvedy的《世界人口史地图集》(1978)估计俄国欧洲部分的人口从入侵前的750万下降到700万。中国人口在蒙古入侵的七十年间因战争和包括因战争造成的各种原因锐减过半,在蒙古入侵以前,中国地区(包括金国、南宋、西辽、西夏、大理等国)人口约有一亿四千多万,甚至更多,而到1279年(1279年完全占领)仅剩七千余万人。

1981年3月9日,美国电视台播放了刚刚上任不久的里根总统与国内外记者的 谈话,里根正式宣称:他将“非常肯定地”考虑向“为自己的国家而战,不希望成 为一个卫星国的”阿富汗人提供武器的问题。 里根此举使苏联进一步加固了对阿富汗的控制,而各游击队组织也增强了对苏 军的反攻,双方的战斗在1981年骤然变得激烈起来,而交战中心则渐渐地集中在南 部坎大哈、西部的赫拉特和中部的喀布尔及其北部的地区。 1981年4月,苏军的空运活动益发频繁了,安12型和伊尔76型运输机不停地掠 过阿富汗的上空,他们正在利用换防的机会继续向阿富汗增兵。 尽管这个做法与勃列日涅夫的想法背道而驰,但他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在 坎大哈等地,形势已明显地变得对苏军不利了。游击队已经攻人了坎大哈市区,战 斗持续了十几天,苏军仍然无法扭转局势。4月中旬,苏军又向坎大哈派遣了一个 精锐师,这个师装备有600辆坦克和装甲车,并有60架直升机在空中防护。但在战 斗中,还是经常在关键时候出现政府军突然倒向游击队的事件。为此,苏军又陆续 将各个城市内的政府军调离市区,让他们开进山区,去围剿游击队。 同一时期,阿富汗北部的战斗也变得同样激烈起来。这一状况使苏联不得不把 攻打焦点向喀布尔以北一带地区转移,因为这里的努里斯坦人以及活动在潘杰希尔 谷地的马苏德的游击队势力越来越大,并且,一旦这一带地区被游击队控制,苏联 与喀布尔的陆上联系将被全部切断。 为此,苏联先在1981年7月与卡尔迈勒签署了一项协定,获取了对东北部瓦汗 地区的控制权,另一方面,苏军开始加强了对这一地区的搜索与歼灭。 7月中旬,苏军与游击队正面相遇在拉格曼地区,双方发生了激烈的战斗,这 是自19个月前苏军入侵阿富汗以来最激烈的一次战斗。 早在5月份,这里就发生过几起激烈的枪战,一大批游击队组织一直活跃在这 里,他们不断地袭击这里的苏军哨所和过路的苏军,这里的交通线多次被游击队切 断。为此,苏军曾屡次派出米格飞机和武装直升机前往这里轰炸,但都未能见效。 7月门日,苏军召集了一大批阿富汗政府军向拉格曼地区发起进攻,但由于政 府军人数不够,卡尔迈勒政府临时调动300名喀布尔军事学院的学生,告诉他们将 去执行逐屋搜查的任务。在一个叫达拉村的小村庄附近,这部分学生遭到了游击队 的伏击。当游击队发现他们不是苏军时,便用扩音器向他们喊话,要求他们放下武 器,但其中有70多名士官生没有这样做,结果他们当场被游击队员打死,其余的人 则直接参加了游击队。 7月14日,一支由几百辆装甲车组成的苏联和阿富汗军队在直升机和米格飞机 的掩护下开进了拉格曼。开始对这个地区进行狂轰滥炸。随后,一大批步兵冲了进 去,打死了许多藏在自己房屋的废墟内或地窖里的老百姓。同时,游击队也利用有 利地形,与其展开巷战,向这些步兵开火,并打死了许多被空运到交战现场的苏联 突击队成员,而另一些游击队员则在有利的地势中用高射炮射击苏军的飞机。最后 苏联飞机被迫撤走,阿富汗政府军则集结在两个阵地里。当天夜里,游击队扑进政 府军集结地,集中袭击了其中的一个营地,之后就撤了出去。 7月15日,在苏军指挥下,政府军集中兵力从地面上向游击队发起了进攻,正 当政府军占优势之时,突然从瓦尔达克、帕尔万和巴米安等方向开来了游击队的援 军,政府军只得撤回。 在这次战斗中,有近百名游击队员被打死,数百名苏军和政府军死伤,数十辆 苏联坦克和装甲车被击毁,两架直升机被击落。 战斗后,由于70多名士官生的死亡,引起了喀布尔市民的极大公愤,他们强烈 谴责卡尔迈勒政府让那些未毕业的学生参加战斗,并举行了大规模的游行,还冲击 了喀布尔军方的医院。同时,喀布尔约有3500名军校学员逃离了他们的学校,以抗 议政府的行为。 8月,苏军再次反扑此地,但没有什么收获。可当苏军撤出后,游击队又活跃 起来,屡屡向苏军发起主动进攻。苏军无奈,只得再次增兵,到1981年底,苏军总 人数由8.5万增加到了9万人,但伤亡人数已达到1.5万人左右。 12月,苏联国防部第一副部长谢尔盖·索科洛夫来到喀布尔的战争前线,他此 次前来除了布置新任务外,更大的目的是来鼓励前线的苏军。在视察了前线战斗情 况之后,他召集了所有的高层军官,经过一番慰问后,索科洛夫说:现在是战争的 关键时刻,谁也不能放松,苏联的大批支援马上就将来到,胜利即将出现在你们的 面前。 在索科洛夫视察喀布尔前线之后,苏军的力量果然加强了。 1982年,一批米格—23“鞭击者”B式飞机和一些机动的“萨姆—8”式“壁 虎”式导弹连在阿富汗境内悄悄地出现了。一部分苏军还拥有了一些化学武器,可 以施放“蓝雨”、“黑雨”。“灰雨”等化学毒气弹。 苏军人数也仍在增加,到1982年中期,已达到了10万人,另外还有3万军队作 为预备队驻扎在苏阿边界苏方一侧。 苏军经过进一步的增派和调整,在阿富汗境内已驻扎了12个师,每个师将近回 万人,其中10个是摩托化步兵师,另2个是空降师。其部署如下:第16摩步师驻在 昆都士和马扎里沙里夫、第20摩步师驻在贾拉拉巴德、第305步兵师驻在加德兹。 第360和第225摩步师驻在喀布尔、第357摩步师驻在坎大哈、第54摩步师驻在赫 拉特、第275摩步师驻在加兹尼、第66摩步师驻在信丹德、第103摩步师驻在巴格 拉姆、第105空降师驻在喀布尔、第104空降师驻在巴格拉姆。 各摩步师配备有T—59、T—62、T—72坦克以及BTP和BMDI装甲运兵车,空 降师则配备有米格一21、米格一23、苏一17飞机、武装直升机、安一12、安一22运 输飞机等。 阿富汗政府军经苏联的组建,仍保持在14个师,但每个师仅有2500人左右, 其中有11个步兵师和3个装甲师,第7和第8步兵师驻在喀布尔,第12步兵师驻在 加德兹、第11步兵师驻在贾拉拉巴德、第14步兵师驻在加兹尼、第25步兵师驻在霍 斯特、第15步兵师驻在坎大哈、第9步兵师驻在巴尔赫的丘加塞顿、第19步兵师驻 在赫拉特、第18步兵师驻在马扎里沙里夫、第20步兵师驻在巴格兰的纳赫林、第4 和第15装甲师驻在喀布尔、第7装甲师驻在坎大哈。 苏军加快了阿富汗东北部巴达赫尚省的6个新机场的修建,并不断扩建喀布尔 以北的巴格拉姆空军基地和阿富汗西部的信丹德、南部的坎大哈和东部的贾拉拉巴 德空军基地。 随着搜索与歼灭战术的不断实施,苏军已基本清楚了阿富汗游击队的主要集结 地,并意识到,搜索与歼灭战术对苏军来说,仍然是耗费大而效果不佳。1982年中 期,苏军改变了战术,开始对游击队主要基地实施围剿。 毫无疑问,重点围剿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困扰苏军多年,最令苏军头痛的潘杰希 尔谷地。 潘杰希尔山谷位于阿富汗东北部,两边峰峦迭起,山势奇伟,山谷全长约150 公里,宽5~10公里,整个山谷只有15个山口与外界相通,其最南边的谷口离喀布 尔不到80公里,对苏军威胁极大,而且谷地里驻守的是阿富汗最有名、战斗力最强。 由马苏德领导的游击队。 1982年5月中旬起,苏军先后从加兹尼、贾拉拉巴德、法扎巴德等地抽调了苏 军一个师、阿富汗政府军3个师共计2万余人,在3000余辆坦克和无以计数的飞机 的掩护下,采取多路突人、分进合击的战术,对潘杰希尔谷地发起了大规模的进攻。 苏军首先从不同的几个人口同时攻进,并派出武装直升机通过空降方式,抢先占领 了谷地的各制高点,然后分路向谷地内纵深推进。尽管苏军火力猛烈,部队庞大, 但游击队利用自己熟悉的地形,踏着溶化未尽的积雪在山间小路上进退自如,不断 地避开苏军主力而从侧面冲击消灭来犯之敌。在战斗开始的仅仅一周内,苏阿军队 已有近1000人被消灭,而游击队却只伤亡了100人。当苏军最后占领了谷地时,却 没有见到一个游击队员,所以喀布尔的广播电台向全国宣告:苏军已全歼了潘杰希 尔谷地的游击队员。但苏军还未全部撤出山谷,他们就发现,潘杰希尔又重新为游 击队所有。这样,苏军不得不又重新攻回谷地,从5~9月,苏军先后6次进入谷 地,但除了损失惨重外,没有取得任何收获。最后,苏军不得不暂时放弃对这一带 的围剿。 与此同时,就在苏军调集兵力进攻潘杰希尔之际,阿卜杜勒·哈克乘着喀布尔 地区苏军的空虚对巴格拉姆空军基地发起了猛烈的炮击,一举击毁了13架苏联飞机。 7月,当苏军在西部战线上大举进攻赫拉特时,在赫拉特南部的信丹德至法腊 公路线上,苏军的车队也遭到一次大规模的伏击,共损失了37辆汽车和9辆坦克, 有60余人被当场打死。 11月,在苏军围剿贾拉拉巴德南部地区时,受到了游击队顽强的反击,70多人 被消灭,12辆坦克和军车被击毁。 游击队的战绩令勃列日涅夫震惊,犹如是一个又一个的重拳,接连打在他那具 难以再抗拒风雨的躯体上。 1982年5月底,阿富汗人民民主党总书记卡尔迈勒在结束访问民主德国返回阿 富汗的途中,在莫斯科停留了一个月。此时的卡尔迈勒脸部浮肿、颧骨突出、前额 紧绷绷的,两眼水汪汪的,显出一副精神恍惚的样子,面对着国内党派间的明争暗 斗和日益强大的游击队组织,卡尔迈勒渐渐地感到一切都是那么力不从心,他只想 借助这个时机在莫斯科多休养一段时间,并接受来自苏联医学专家的一系列身体检 查和治疗。 当卡尔迈勒受到苏联最高***接见的时候,他看到了一个与自己形态与处境 极为相似的人,老态龙钟的勃列日涅夫带着无法掩饰的病容。 卡尔迈勒代表阿富汗政府授予勃列日涅夫一枚红旗勋章,并表示:全体阿富汗 人民由衷地感谢苏联为了阿富汗的和平而做出的长年努力,阿富汗人民相信,在苏 阿两国的共同奋斗下,幸福和和平必将降临在阿富汗。勃列日涅夫脸上挂着木呆呆 的表情,双手颤抖着接过这枚勋章。突然间,两行热泪猛地涌出眼眶。勃列日涅夫 为什么流泪,无人知道。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已经获知,有史以来苏军对潘杰希 尔最大规模的一次进攻已宣告失败。 这次失败对勃列日涅夫来说,既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类似的令人沮 丧的消息已经令他感到难以招架了。这时的勃列日涅夫毕竟不是多年前的那个精力 充沛、生气勃勃,时而还流露出些许幽默感的勃列日涅夫了,他已经变成了一个表 情呆滞。动作僵硬、离开讲稿就无法准确表达自己思想的垂暮老人了。 1982年9月,勃列日涅夫来到阿塞拜疆首府巴库视察,电视向全国直播了他在 巴库招待会上的讲话,全苏联的人都看到了这个步履蹒跚的老人在两名助手的护送 下登上了讲台,然后开始平平淡淡地念起一份讲稿。但人们很快就发现,讲稿的内 容好像与这次招待会毫无联系。果然,开场未过3分钟,就有一个助手急匆匆地跑 上台来,送给他另一份讲稿。但勃列日涅夫却表现得异常平静,他毫无表情、缓慢 僵硬地放下原来的讲稿,然后颤颤抖抖地拿起助手刚递给他的那份新讲稿继续读起 来。 全苏联观看电视直播的人都意识到,勃列日涅夫的日子没有几天了。 于是,一旦有几天,各个媒体没有报道勃列日涅夫的消息,人们就会传出有关 勃列日涅夫已经去世的谣言。 1982年11月10日,很多人又在哄传,说勃列日涅夫已经在扎列契耶别墅里去世 了,有些人不相信,因为三天前他还在十月革命63周年的庆祝会上致了祝酒辞。但 11日莫斯科发布的讣告很快就证实:这一次哄传的不是谣言,而是一个事实。 勃列日涅夫终于告别了他统治了18年的苏联,把整个国家连同阿富汗这个烂摊 子一起交给了他的接班人,苏联克格勃主席、苏共党内第二号人物安德罗波夫。 安德罗波夫上台后第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就是阿富汗问题,因为每天的战报仍 然在接连不断地传来,谁都无法塞住耳朵回避这个现实。为了表示他对阿富汗问题 的关心,他把卡尔迈勒和巴基斯坦总统齐亚·哈克列入了第一批要会见的外国领导 人的名单之中。对此,齐亚·哈克向外界做了大肆的宣传,说安德罗波夫在接见他 时真诚地表示了苏联很愿意从阿富汗撤军的想法。于是一些人开始猜测,安德罗波 夫上台也许就预示着和平将会很快回到阿富汗了。 但事实恰恰相反。安德罗波夫是负责阿富汗决策问题的三驾马车之一,是极力 反对从阿撤军的主要人物,如今他登上了苏联的最高位置,怎么会改变自己一贯坚 持的主张呢?1982年12月16日,苏联《真理报》刊登了一篇文章《是谁反对政治解 决阿富汗问题》,文章中说:“民主阿富汗正在为自己的主权和利益而斗争”,这 场“革命正在发展,而且阿富汗的这一进程是不可逆转的,因为这是人民的革命, 因为阿富汗人民及其政府得到苏联、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以及全世界进步力量的支持 和声援”。 这说明,苏联不仅不会停止对阿富汗的侵略,反而会加剧侵略的强度。 1982年12月,苏联利用换防的机会再次向阿富汗增兵,并迅速地在喀布尔附近 安装了十八个“萨姆—6”导弹发射器。此外,苏军还首次将“熊蜂”火箭式步兵 喷火器送入阿富汗。这种喷火器口径为93毫米,长920毫米,重11公斤,射程为600 米,其弹药威力相当于122~152毫米的榴弹炮,一发炮弹就可以击毁一架正在起 动的飞机、直升机或装甲运兵车。 这种“熊蜂”步兵喷火器的发明者科尔涅耶夫斯基同时还向阿富汗送人了一批 威力更大的武器,即装在T—72坦克上的“卡拉季诺”,它可以在15秒之内将30发 炮弹倾泻一空,而且,其精确程度和火力密度极高,据后来的俄罗斯《共青团真理 报》报道,“卡拉季诺”直到90年代末的今天,仍然在世界找不到可与之相比的同 类武器。 很明显,安德罗波夫在阿富汗将发起新一轮更具强度的攻势。 三月份,正是阿富汗暖风徐来、鸟语花香的季节。但对阿富汗人来说,这个美 丽的月份已经成为灾难的前兆了,因为每年这个时候,苏军都要采取大规模的“春 季攻势”,就像一头冬眠醒来的狗熊,又要大踏步走出来,任意涂炭所有的生灵了。 1983年3月,情况似乎与往年又有所不同。喀布尔的苏军部队几乎是以师为单 位大批地调往西部的赫拉特和南部的坎大哈,而历年来战斗最激烈的潘杰希尔谷地 却显得平静起来了。 4月底,苏军对赫拉特的进攻正式开始了。这次进攻持续了两周,每天都有多 达50架的飞机对赫拉特市区进行轰炸。连续的轰炸使赫拉特约有三千名无辜居民被 炸死,市内建筑有二分之一被完全炸毁,那些残留的建筑也被炸得面目全非,几乎 已没有完整的房屋得以幸存了,到处都是残垣断壁,曾经拥有十六万居民的赫拉特 成了一片废墟。与此同时,坎大哈附近的战斗也变得激烈起来,苏军派出浩浩荡荡 的车队穿过坎大哈对其周围的游击队进行了一次大清洗似的进攻,而这个车队,全 部穿过坎大哈就足足花了九个小时的时间。 随着各地战斗的激烈进行,阿富汗很多人开始关注起潘杰希尔谷地,为什么那 里现在那么平静,难道马苏德已经被苏军消灭了吗? 马苏德没有被消灭,这位刚刚年届30岁的游击队***此时正处在一种更为艰 难的境况之中。1982年苏军两次大规模的进攻,已使潘杰希尔游击队伤了元气,4000 名主力战斗员损失了1000多名,而且苏军已深人谷地,在谷地中央建立了十几个固 定哨所。 进入1983年,安德罗波夫改变了过去的先消灭大股游击队的战略,特别针对潘 杰希尔谷地,久攻而不下不仅使苏军损失惨重,而且大令苏军士气低下。安德罗波 夫决定先清除小股力量,最后再一鼓作气狠拿潘杰希尔。 1月,苏军主动派人来到马苏德的游击队中,邀请马苏德前往喀布尔进行停战 谈判,并答应将送给马苏德卡皮萨省省长的头衔。但马苏德没有接受,并且只派出 他的副手阿卜杜勒·拉扎克去参加谈判,而马苏德本人则一方面加紧了对手下部队 的训练,以迎接苏军新一轮的进攻,另一方面他又亲自前往阿富汗中部的哈扎拉贾 特、北部的巴格兰以及拉格曼,谋求与那里的游击队携起手来,共击苏军。 对马苏德来说,他最需要的实际上是能够得以休整的足够时间。而苏军也需要 一定的时间去进一步击灭其他的小股游击队,苏军很了解马苏德的状况,他们正在 采取各种办法先稳住马苏德,因而双方的谈判一直在进行。6月,苏军把卡尔迈勒 的弟弟、阿富汗人民民主党中央委员会书记巴里亚拉伊作为人质送到潘杰希尔谷地, 要求马苏德前往喀布尔进行直接谈判。最后,马苏德前往苏军总部,在那里停留了 近半个月,他没有接受苏军的利诱,只与苏军签署了休战到八月份的协议。 在此期间,马苏德的队伍得到了进一步的壮大,到1983年中期,潘杰希尔游击 队主力战斗员已达到了7000人,实力得到了极大的加强。 但苏军却利用这个机会向各游击队进行了间谍渗透,后来马苏德又对游击队进 行了大清洗,开除了具有明确证据的间谍人员数十名。 由于马苏德的休战协议,整个1983年,北部的战场都显得冷清了许多,只在9 月份,拉格曼的游击队曾伏击了一次苏军车队,摧毁了20多辆卡车和装甲运输车, 并遭到了苏军的一阵狂轰滥炸。 在苏军将主要进攻方向转向南部的坎大哈和西部的赫拉特之后,游击队也相应 改变了主攻方向,主战场迅速地移到东部边境的帕克蒂亚省一带地区。从8月底开 始,那里的游击队合力进攻该省重镇霍斯特和乌尔贡,盘距在那里的三千多名卡尔 迈勒政府军和上万名苏军被重重包围,战斗持续了一个月。到9月底,游击队最终 攻占了这两个城市。苏军不甘失败,从10月起,每星期出动飞机至少150架次,轮 番对那里进行轰炸。但游击队不仅未被赶走,反而乘胜而进,到12月,游击队几乎 占据了除扎尔马特地区以外的整个帕克蒂亚省。 在其鼓舞下,全国各游击队的士气大为高涨,赫拉特地区的游击队对苏军进行 了大规模的反攻,仅在9月和10月进行的两次交战中,就击毙了苏阿兵力500多人。 喀布尔地区的活动更为频繁,游击队屡屡发起主动进攻,喀布尔市内的苏军驻地、 阿富汗国家情报局总部、广播电台、苏联顾问住宅区、苏联驻阿大使馆等苏军重点 防守的地段都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损失。 阿富汗战场的形势令安德罗波夫极为沮丧,在冬季到来之前,他没有在阿富汗 取得任何战绩。相反,安德罗波夫自以为聪明的策略却使马苏德得到了充分休养的 机会。安德罗波夫决定来年春天再搞一次大规模的春季攻势,让那些游击队看一看 10.5万苏军的真正力量。但是安德罗波夫没有等到来年的春天。 1984年2月9日,莫斯科正处在天寒地冻之中,房瓦上。街道旁仍堆积着厚厚 的积雪,突然,从红场上传来一阵炮声,一群正在伊万大公楼上瑟瑟发抖的鸽子猛 地飞起来,在空中打了个旋便飞向了更远处的房瓦。 而很多人正紧裹着大衣,随着缓缓的车队走向红场,苏联最高国家***安德 罗波夫在执政不到一年半的时候突然离开了人世。 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连续送走了两位最高国家***的苏联人不禁要问:为 什么要让那么大年纪的老人来承担整个国家的责任呢? 没有人回答。相反,紧接着走上苏联最高权力位置的却是一个更老的老人:73 岁高龄、体弱多病、言语迟钝、呼吸困难的契尔年科。 但在阿富汗战场上,苏军的攻势却并没有因为契尔年科的苍老而减弱。对苏联 ***来说,似乎在阿富汗采取强硬措施的程度能够代表着这个***的领导能力。 契尔年科上台后,苏军在阿富汗的力量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很快就由原来的 10.5万人增加到了11.5万人,而另有多达5万名的经过特殊训练的空降兵来到 了土耳其斯坦军区,部署在阿苏边界,随时可以乘飞机进入阿富汗。 2月底,卡尔迈勒在阿富汗人民民主党的中央全会上发起了全面进攻游击队的 动员报告,题目为《强化对反革命的战斗》,他号召全党全军“从3月22日起,采 取严厉措施,使各武装力量一致行动,彻底消灭反革命武装,以巩固地方政权”, 同时,卡尔迈勒还鼓励大家,“苏联人将会使今年成为解决战斗的一年”。 从3月份起,苏军一改以往以出动一两个旅进行小规模活动的作法,突然间以 一两个师的兵力集中向坎大哈、帕克蒂亚等地发起了主动进攻。与此同时,一批飞 机开始轮流在潘杰希尔谷地附近进行侦察活动。 苏军肯定要在潘杰希尔谷地有所行动。 马苏德获知此情报后,马上召集游击队各小组***,让所有的游击队员做好 思想准备,准备迎接苏军的进攻,同时对有关部队进行了初步的分组,要他们负责 快速疏散群众的任务,并加紧在谷地外围的布设地雷,另一方面,他又派人通知附 近的其他游击队,注意苏军动向,加强相互联系。 4月20日,苏军集中了两万兵力,以第105空降师为主力,出动了500多辆坦 克和装甲车,近80架米—24型武装直升机,并从苏境内增派了30多架图—16型“獾” 式战略轰炸机,轰轰烈烈地开向潘杰希尔谷地,为这次苏联入侵阿富汗五年以来规 模最大的战斗拉开了序幕。 苏军首先在山谷的南北两端部署了重兵,同时派出一支直升机运载的空中突击 队,占领谷内主要山峰,把潘杰希尔谷地作为一个大口袋,两边袋口死死系住。而 在山谷外围的苏阿联军则负责将各出入口切断,断绝谷地内游击队与外界的联系。 4月21日起,苏军的轰炸机首先对谷地内发起了“高空饱合轰炸”,对游击队 的据点、工事、弹药库等一切设施尽数轰炸。 但马苏德的队伍,早已经退人了装备较好的山洞里了,正在寻找苏军的薄弱点 以待机反攻。 4月25日,“阿富汗圣战者伊斯兰联盟”主席萨亚夫在白沙瓦向全阿富汗的游 击队组织下达命令,要求各游击队发起反围剿战,全力攻打潘杰希尔谷地外围的苏 军据点,切断苏军供应线,以保护全阿富汗的“圣战者中心”——潘杰希尔谷地。 4月底,一支游击队炸毁了喀布尔以北戈尔班德河上的战略重地——马托克桥, 使苏军的给养问题马上受到了严重威胁。 而进入谷地的苏军地面部队则在空中力量的保护下,沿着谷地中央的公路缓缓 推进。到5月初,他们已推到了谷地中部,但是他们时刻准备应付的战斗并没有发 生,除了路上的地雷,他们极少受到袭击,所以这支在山区里行动笨拙的机械化大 军不得不分散向两侧挺进,而马苏德等的正是这一刻。 游击队骤然间活跃起来,他们炸山岩、阻道路,埋地雷、搞偷袭,使苏军一片 混乱,同时,马苏德当机立断,将各个山口做为阻击的重点,用预定的联络信号与 外部的游击队取得联系,像做陷饼一样,对苏军展开内外夹攻。苏军兵力就在这种 分散的小战场中遭受到一个又一个的损失。其中游击队取得成就较大的一次伏击是 在萨兰山口,圣战者们一举击毙了苏军500多人,并毁坏65辆坦克、20辆装甲车和 油车。 到6月份,苏军基本上完全控制了潘杰希尔谷地,但四周的山口仍牢牢掌握在 游击队手中,苏军未能扫清游击队,而自己却受到了不小的损失,他们惟一取得的 战果只是在荒芜空旷的谷地里留下了几个留守据点,成为游击队练枪法的靶子。 而此次苏军攻势的一个副作用是使阿富汗境内的游击队进一步活跃起来,并出 现了地区性联合的趋势。6月以后,马苏德为答谢其他游击队的援助,派出一些有 经验的游击队员前往附近的其他游击队基地帮助训练和建设。 但苏联并不死心,继续向阿富汗境内增送军用物资。 10月26日,整个兴都库什山地区已降过几场薄雪,可苏军还是派出15000兵力 和近2000辆军车和大批的武装直升机以及图—16轰炸机再次进犯潘杰希尔谷地,力 图在冬天来临之前给马苏德一次毁灭性的打击。可是事与愿违,这一次战果比上一 次更糟,出兵的当天便被附近的游击队击落了8架飞机,进入山谷后,仍然是一无 所获,他们根本没有正面遇到游击队。山谷里也什么都没有,他们留下的防守据点 仍然孤零零地在那里呆立着。 经过这两次战斗,马苏德又在最艰难的环境中存留了下来,他已成为阿富汗游 击队的榜样和自豪,人们都称他为“潘杰希尔之狮”,这一名声越传越远,游击队 员们一听到这一称呼就犹如在暗夜里看到了一束灼亮的火光。[转自铁血读书 http://booktiexuenet]

亚洲这片土地的 历史 与现实总是难以区分。印度与巴基斯坦自二战后分道扬镳,阿富汗处于内忧外患之中,但一直没有放弃现代化努力,而幕后大国则与之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一幕与 历史 极其相似:从犍陀罗到贵霜,从孔雀王朝到萨珊波斯,从花剌子模到莫卧儿帝国,从英俄大博弈到冷战,文明的兴亡与角逐,一直是这片土地不变的话题。

本文摘编自《亚洲高原之旅》第16章到第19章,有删节,由出版社授权转载。

《亚洲高原之旅:文明的兴亡》,[英] 阿诺德·汤因比 著,李娟 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年7月

作者丨阿诺德·汤因

摘编丨董牧孜

帕罗帕米萨达伊

我站在伊斯塔立夫

(lst lif)

伊斯塔立夫,位于阿富汗喀布尔西北的一座村庄的露天平台上,东北是一望无际的戈伊达曼

(Koh i Daman)

平原。北方的地平线上矗立着兴都库什山白雪覆盖的山体,此处山脉或许并不像东方努里斯坦峡谷那么高,但是也高得鹰都飞不过,也许这座山脉的古代名称不只是诗意的夸张。兴都库什山古代名称的希腊版本是帕罗帕米苏斯

(Paropanisus)

,最初的意思是雄鹰飞不过的高山。现在从东向西横贯在地平线上的,正是帕罗帕米苏斯。不远处还有一座孤零零的小型山脉,从戈伊达曼平原拔地而起,正好为我指明了戈尔班德

(Ghorband)

和潘杰希尔

(Panjshir)

两河交汇处。任意一条河流都流向一条山道,这条山道可供人和驴子穿越帕罗帕米苏斯。因此,这两河交汇处一直极其重要,直到最近才逐渐式微,因为喀布尔城的兴起改变了天然的贸易路线。

从公元前6世纪以来,至少在14个世纪中,这个世界的战略和政治中心都不是喀布尔,而是控制着戈尔班德和潘杰希尔两河交汇处的两座城市,它们就坐落在平原上那座小型山脉的西北方,大流士称它们为卡比萨卡尼什。如今,它们荒废的遗址被叫做贝格拉姆。公元1世纪和2世纪,这两座城池达到巅峰,是一个横跨阿姆河和亚穆纳河的庞大帝国的首都。帝国的缔造者是贵霜人,以前是游牧民族,从中亚迁徙而来。在贵霜帝国的保护下,佛教穿越兴都库什山,从印度到中亚再到中国,一路曲折迂回、艰难跋涉。不过贵霜帝国是希腊化帝国的继承者。即巴克特里亚,曾属马其顿帝国分裂出的塞琉古帝国,公元前3世纪中叶以后独立。公元前170年左右,大月氏为匈奴击败,西迁阿姆河流域;公元前125年,征服巴克特里亚,即中国史书中的大夏。后大月氏一分为五,其中一部便是贵霜。公元1世纪中叶,贵霜部统一五部,建立贵霜帝国。因此,文中称贵霜帝国为希腊化帝国的继承者。

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1889—1975),英国著名 历史 学家,毕业于牛津大学。先后任职于牛津大学、伦敦大学和英国外交部等机构,1926年起担任英国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部长,1947年3月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由于他在学术上的重大成就,被选为英国学术院院士。汤因比一生游历甚广,著述颇丰。他一反国家至上的观念,主张文明才是 历史 研究的单位,以人的生老病死的现象,来解释文明的兴衰与死亡;他既用哲人的独特眼光,从宏观的角度对人类 历史 与文明进行广泛而深刻的探讨,又以超凡的叙史才能,以 历史 学家的视野对人类 历史 与文明进行细致的描述。以《 历史 研究》为代表的一系列著作为他赢得了世界性声誉,他也因此被誉为“近世以来最伟大的 历史 学家”。

因此,当我站在伊斯塔立夫的露天平台上,放眼这壮丽山河,我脑中涌现的正是亚历山大大帝、德默特琉和赫尔默乌斯

(Hermaeus)

赫尔默乌斯

(约前90年—70年在位)

,是欧克拉蒂德王朝

(Eucratid Dynasty)

的最后一位君主,为大月氏所吞并。公元前2世纪70年代,监领中亚的兴都库什山脉以北地区的欧克拉蒂德斯发动叛乱,在巴克特里亚称王,建立欧克拉蒂德王朝的功绩。

当希腊人从达达尼尔海峡穿越西南亚到达帕罗帕米萨达伊时,他们第一次觉得这里似曾相识。群山环绕下的平原,让他们想起了欧耳代亚

(Eordaea)

欧耳代亚是古代马其顿帝国中的一个王国。或者色萨利

(Thessaly)

,色萨利:希腊中东部 历史 区域,现为行政区,其古城区域与现在的区域大体相当。而繁盛的葡萄园则让他们相信,他们的酒神狄奥尼索斯早在亚历山大以前,就征服了这里。帕罗帕米萨达伊一定就是狄奥尼索斯的传说之地倪萨

(Nysa)

。希腊神话中的酒神狄奥尼索斯是宙斯和忒拜公主塞墨勒的儿子,由倪萨的仙女抚养长大。酒神把这里变成了自己的领地,他之后的希腊崇拜者们欢欣鼓舞地以他为榜样。亚历山大在贝格拉姆建立了希腊殖民地。公元1世纪,当希腊统治已经在别处烟消云散时,赫尔默乌斯,这位希腊君主仍统治这里。据说,赫尔默乌斯已经同山峦另一边的敌国贵霜和解。无疑,相比贵霜帝国,他的力量微不足道,但他却能控制住从中亚到印度的要冲,因此他的善意对于后来的贵霜统治者仍然很有价值。贵霜人像罗马人一样都是亲希腊者,于是,一个由非希腊但是亲希腊的政权培育的希腊文化,在希腊统治终结之后,仍然沿阿姆河与亚穆纳河河岸以及地中海沿岸存在了很久。

酒神狄奥尼索斯。

站在伊斯塔立夫的露天平台上,我想象着亚历山大大帝穿越兴都库什山,从戈伊达曼平原向北入侵巴克特里亚;一个半世纪以后,巴克特里亚的希腊君主德默特琉从同样的路线,自北向南入侵印度。德默特琉及其继承者们,将希腊武器和钱币引入了比印度更远的地方,相比亚历山大大帝对印度次大陆西部边缘地带短暂的侵袭,他们的影响无疑更加持久。印度的巴克特里亚希腊征服者钱币,以及巴克特里亚的希腊贵霜继承者的希腊化艺术,都证明了希腊文化活跃在遥远的帕罗帕米萨达伊和更加遥远的犍陀罗地区,后者正是喀布尔河融入印度河之地。五十多年了,我一直在书籍和地图上研究世界 历史 的这一章。而就在这里,在伊斯塔立夫的露天平台上,我能将这一切尽收眼底;只一眼,便胜过读书五十载。

阿拉霍西亚走廊

阿拉霍西亚

(Arachosia)

,阿契美尼德帝国、塞琉西帝国、孔雀王朝及帕提亚帝国东部的一个行省的希腊化名称,它包括现今阿富汗东南部及巴基斯坦和印度西北部的部分地区。

在印度河、阿姆河与底格里斯河之间,壮阔的伊朗平原就像一座庞大的堡垒,群山环绕如铜墙铁壁,东北角的巨大阿富汗高地成了它坚若磐石的大本营。在自然守卫如此森严的环境中,天然的交通走廊仅有两条:一条向西南方向曲折蜿蜒,从戈伊达曼平原到坎大哈;另一条南北走向,从哈木湖

(Hamun I Helmand)

哈木湖是一种统称,泛指在伊朗东南部荒漠以及阿富汗、巴基斯坦相邻地区,随季节出现的浅湖。穿过赫拉特,进入阿姆河锡尔河盆地中的开阔平原。4月里的一场暴雨,让我们决定按照顺时针的方向环游阿富汗,这样就能在山路干了以后再走。于是,我们从阿拉霍西亚走廊启程,目标是赫拉特走廊。

岁月悠悠,这两条走廊一直都是征服者军队、迁徙的游牧民族和宗教传播的必经之路。在阿拉霍西亚走廊,我似乎听见了疾驰的马蹄声还在山谷中回响。我的思绪飞回了那个多事之秋,居鲁士过于庞大的帝国分崩离析,而又被足智多谋、能征善战的大流士统一起来。在那生死存亡的一年,阿拉霍西亚走廊成了决斗场,两面分别站着支持大流士的阿拉霍西亚统治者维瓦纳

(Vivana)

和宣称自己有权继承波斯王位的瓦希亚兹达塔

(Vahyazdata)

。瓦希亚兹达塔已经在波斯帝国的心脏地区法尔斯

(Fars)

历史 上的法尔斯泛指古波斯南部地区,包括今法尔斯省及附近省份。自立为王,并且急遣军队前往阿拉霍西亚走廊,击败维瓦纳,占领穿越兴都库什山的南部要冲——贝格拉姆。如果这个大战略成功了,他就拥有了波斯帝国的整个东南地区。但是千钧一发之时,维瓦纳为大流士力挽狂澜。他阻止了敌军占领要塞,又挫败了第二轮进攻。之后形势扭转,直到瓦希亚兹达塔的远征军全军覆没,走廊上的这场战役才结束。在这场历时13个月,争夺西南亚统治权的战争中,上述三场战役是决定性的。

思绪向后拉13到14个世纪,就能看到伊斯兰教进入阿拉霍西亚走廊,通过加兹尼和喀布尔,穿越兴都库什山山口进入阿姆河盆地,两个世纪以前伊斯兰教就传入了那里。当后来的伊斯兰教终于跨过雄鹰飞不过的高山,同早到达这里的伊斯兰教汇合,他们包围了戈伊达曼平原和赫拉特山谷之间的高地。岁月流逝,陷入包围的戈里

(Ghori)

高地居民,从伊斯兰教死对头变成了热情的拥护者和传播者。

汤因比。

加兹尼的地理位置比喀布尔高,而从喀布尔河盆地进入赫尔曼德河盆地的山口,海拔就更高。不过,在穿越瓦萨克的现代道路上,这座分水岭很不起眼,我们甚至还没发现就路过了,并且已经进入了赫尔曼河盆地,向加兹尼前进。城墙环绕的加兹尼是现如今的城堡,占据着一个相当特殊的战略位置,那是在一条指向西南方向的山脉最后一条支脉上,掌控着沿山脉两侧的两条道路的西南出口。现代道路沿着更西北一些的老路,但是加兹尼帝国苏丹马哈茂德的光塔、城市、皇宫以及陵墓的位置,都证明在那个时代另一条老路才是主干道。在加兹尼西南部,两条老路在现代修筑的城墙下合二为一,继续向前穿越一个天然形成的巨大深坑,它被两条山脉包围,西北方是哈扎拉贾特山脉,东南方是苏莱曼山脉。4月,这两条山脉上仍白雪皑皑,在地平线上闪着银光,同我们脚下没什么特色的开阔平原对比鲜明。但是,在抵达穆库尔

(Mukur)

以前,平原再次压缩成走廊,两条山脉分立在道路左右。

这一段走廊就是塔纳克河峡谷。我们这几个朝西南方向去的游客,在抵达穆库尔之前,驱车进入这条峡谷,而且在看见坎大哈以前,都不能改变方向。事实上,这段旅程花费了一整天,我们乘坐一辆路虎,沿途的桥梁和涵洞交通量都很大。塔纳克河水流很小,即便赶上今年4月的罕见暴雨,它能灌溉的范围也不超过脚下随便一块麦田。但是,作为一条通向主路的黄金路线,它有两个显著优点,而这是其他河流比不上的。塔纳克河并没有切割峡谷,它的上游气势平缓而开阔,以至于我们都没注意到何时已经离开了加兹尼河流域进入了塔纳克河,两河之间没有明显的分水岭。正是这种平庸,让塔纳克河变得重要。加兹尼河转向南方,成为死水

(Ab i Istadé)

,剩下的水流作为支流的支流,最终曲曲折折地汇入赫尔曼德河。气势澎湃的赫尔曼德河,及其可爱的主要支流阿尔甘达卜河,都是比塔纳克河慷慨的灌溉河流,但是对公路可就没那么友好。正是因为它们的水流如此巨大,也就没给公路留下多少空间。两脚兽和四脚兽可以沿着阿尔甘达卜河谷爬到水流更大的地方,然后穿过一个山口进入塔纳克河谷。但是如果沿着赫尔曼德河向上游爬,就会进入死胡同,因为哈扎拉贾特山脉的最高峰堵死了道路。但是沿着平庸的塔纳克河向上,你会抵达加兹尼,那里是通往喀布尔、卡比萨卡尼什以及巴克特里亚的咽喉之地。塔纳克河作为一条通路,的确在赫尔曼德河盆地的诸多水流中绝无仅有。

人的分水岭

会流动的不只有水和水银。羊群会流动,游牧人群也会流动。整个三月,普什图牧人

(开伯尔山口以东称为波温达人,以西称为科契人)

一直在流动,像大马哈鱼一样逆流而上,经过白沙瓦大学的校园。他们从巴基斯坦和印度平原向西北方向流动,抵达阿富汗高地。今天,在从穆库尔到坎大哈的公路上,我遇到了他们中的一些人。这个时候,他们本来也应该向上流动,但却从西南向东北前进。在开伯尔山口和阿拉霍西亚走廊之间,我已经越过了游牧人群流动的分水岭。游牧人群从西南和东南两个方向汇聚在哈扎拉贾特山脉的夏季牧场上。

我们今天遇上一支人数众多,算上牲畜和人非常庞大的队伍,我们不得不停下 汽车 ,让他们先过去。把牲畜算在内,不仅因为它们占地面积最大,更是因为它们正儿八经也是家庭成员。事实上,人类对待它们比对自己还要体贴。下雪时,地上湿漉漉的,不少牧人还赤着脚,帐篷也都破陋不堪。可是当队伍行进的时候,却很少有人骑着牲口。在那支特殊的队伍中,我惊讶地看见一个小男孩骑在驴上,面色凝重。但是小骆驼在背篓里由成年骆驼驮着,却很常见。能走路的年轻骆驼背上盖着绗缝外套,上面还有个洞,供毛茸茸的驼峰顶穿过。即便是成年骆驼,走到高海拔时也被披上麻布外套。羊羔则像婴儿一样被人抱在怀里。这支队伍非常庞大,因而拥有自己的毛拉,这位胡子灰白的老人也怀抱两只羊羔步行。成年羊才自己走,它们细碎的蹄子在半干的泥地上发出奇怪的啪嗒啪嗒声。

突然,在一群孩子中,我好像看见了我的孙女。她也正热切地注视着我,好像很惊讶我居然这么久才认出她。身高、特征、眼睛、表情,一模一样。把这个普什图小姑娘弄白一点,或者把那个英国小姑娘染黑一些,简直就是双胞胎。她们两个如此相像,是人类种族统一体的活生生的证明,尽管人类人为地分裂成了相距遥远的民族。就像贝尔曼号

(Bellman)

船员回应的那样,“普什图人”、“英国人”还有别的什么,我们给自己和邻人贴上的这些标签,“只是约定俗成的符号”。

这些吉普赛普什图人的先祖,是什么时候找到了穿越兴都库什山进入现在山南栖息地的道路?我们猜测今天的普什图人源于前赴后继的游牧入侵者,他们每次入侵都会吸收一些普什图语以及当地的游牧生活方式。这些新来的入侵者是被后面的人驱赶而来,还是受眼前新牧场的诱惑而来?可以肯定的是,随着时间推移,欧亚大草原腹心位置的游牧民族人口和牲畜数量倍增,比较弱小的游牧部落被挤压到了草原边缘,他们走出了草原。但是,即便没有来自身后的压力,一个游牧部落也会受到诱惑,自愿以草原交换群山环绕的一连串连接着阿姆河盆地和赫尔曼德河盆地的牧场。

汤因比的代表作《 历史 研究》英文版。

在我顺时针绕阿富汗而行的旅程中,我已经反方向沿着这一连串牧场追随中亚游牧移民的跋涉之路。穿越赫尔曼德河上的格里什克

(Girishk)

和迪拉腊姆

(Dilaram)

之间的戈壁滩,我们在迪拉腊姆和法拉省

(Farah)

之间,穿越被古尔山脉

(Ghor)

最南端的山峦包围着的六座大牧场。5月初,这些牧场上到处都是吃草的骆驼、山羊和绵羊,还有它们的主人或者说仆人。越过法拉省的开阔平原,再次陷入群山包围之后,我们很快发现自己正在穿越信丹德

(Shin Dand)

的巨大绿色圆形牧场[信丹德的波斯语名字是沙布札瓦

(Sabzawar)

,意为“绿色的河边草地”]。这里是一望无际的平原,群山隐退。遥远的蓝色天际丝毫看不出白雪覆盖的丘陵就潜伏在东方。逆时针沿着我们几天前在坎大哈和穆库尔之间遇到的普什图移民队伍的足迹,一个中亚游牧部落就会发现,从哈里河峡谷向南和向东,一路上都是水草丰美之地。

公元前2世纪,在月氏的压力下,塞族人被迫放弃了先祖在锡尔河和阿姆河盆地的营地,他们正是沿着这条道路最终穿越赫尔曼德河盆地,最远抵达东南方的马哈拉施特拉

(Maharashtra)

。那天早晨,在从穆库尔到坎大哈的路上,我目睹的正是21个世纪以前改变世界 历史 的民族大迁移的一场重演。

坎大哈

如果从加兹尼和穆库尔沿着阿拉霍西亚走廊进入今天的坎大哈,就不会明白为何这座 历史 名城矗立在这里。离开机场几英里后,道路突然偏离了行驶了大半天的塔尔纳克河右岸,向上爬升到了一块良田遍布的宽阔平原,很快又跨越了一条壮观的灌溉水渠,这条水渠从对面一直延伸到现在已经看不见了的塔尔纳克河谷。塔尔纳克河水量太小了,一定有其他更加丰沛的水系滋养这条水渠,不过目前我还看不见。右边的地平线上是一条较低的山脉,有着奇异的锯齿状山顶。我眼前是一座或两座孤立的山峰,同样不高,但形状却更奇异,在平原上拔地而起。道路明显朝着山峰而去,但是就在似乎触手可及的时候,满眼的树木突然遮蔽了视野。我们沿着一条林荫道进入坎大哈,道路两旁都是花园,当抵达住处时,我已经彻底晕头转向了。

为了找到方向,我必须出城去,走一遍从坎大哈到格里什克的路。这条路距离今天的城市边缘有一两英里远,在路上会发现自己正好位于刚才所见的形状奇异的孤山脚下,自从踏上由加兹尼进入坎大哈的路,就再没看见那座山。这座山形似一艘19世纪晚期的铁甲战船,船首被削成一只夯锤。这只夯锤的尖端正好碰着路面,沿着夯锤锋利的边缘,莫卧儿皇帝巴布尔开凿了40级巨大的阶梯,即奇勒兹纳

(Chihil Zina)

。奇勒兹纳,意为四十级台阶,应拼作Chil Zena、 Chilzina或Chehel Zina。这些阶梯通往一座壁龛,皇帝在里面立碑记录他在印度的征服行动。巴布尔的孙子阿卡巴后来添上了自己的铭文。阿富汗前国王阿马纽拉

(Amanullah)

又安置了一对铁栏杆

(愿上帝保佑他)

,观光者可以扶着栏杆安全地爬上台阶,尽管还是会累得上气不接下气。

阿富汗喀布尔

最高一级台阶位于夯锤的缺口处,站在那里就可以一览无遗地看到从加兹尼来时遗漏的风景。回望东北,灌溉平原的全貌尽收眼底。稍远处茂密的树林预示着那里有一座现代城镇,在它旁边还能看见古城的轮廓。18世纪阿富汗王国的建立者阿赫迈德·沙·阿布达利,在这块平原上修筑了这座四面围墙的城市。阿赫迈德·沙陵墓的圆顶标志着城市的东北角。今天的城市规划者们推翻了他建立的城墙,如今沿着这座曾经的四方城的外围进入坎大哈,几乎很难发现任何遗迹。但是,站在奇勒兹纳顶上,就能看见18世纪的坎大哈和远在拉贾斯坦的18世纪的斋浦尔,都是按照相似的矩形修建的。在亚洲,这种严谨的城市几何学似乎很有异域风情。可以幻想一下,这也许是某些受亚历山大大帝委托而来的希腊建筑师的杰作。

阿赫迈德·沙的坎大哈城矗立在平原之上,挤掉了之前的城市,却在现代轮到自己被淘汰。站在40级台阶顶端的小平台上,伸长脖子,沿着船形山的侧面向右看,紧贴着船尾处还有一片腐朽的泥墙,那里一定就是阿赫迈德·沙·阿布达利将首都迁入这里之前的坎大哈城旧址。他统治着马什哈德

(Mashhad)

和拉合尔之间的全部领土,因此有胆量将他的新城修建在如此暴露的位置上。老城则据山川之险,同时刚好掌控山脉远端和塔尔纳克河之间的西向路段。在我所在的位置上,再次看见了塔尔纳克河。河流与山脉之间的空间刚够容纳一座城池,在山脚下掌控道路。

阿富汗喀布尔

走下40级台阶,我们参观了刚才从上面看见的古老泥墙环绕的城市。在这座废弃的城市里,有一座著名的神龛,吸引了大批坐车而来的朝圣者,多亏他们,去那里的路才通车。靠近40级阶梯的城墙外,山脚下有一眼泉水,沿着一座小型峡谷的底部喷洒出一片如茵绿草。城墙里面大本营的废墟向我们证明,这里必定经历了数个世纪的辛苦经营。随着陡峭的山脊向上,城墙也从泥筑变成了石筑。最高处极为艰险,就算是山羊也爬不过去,是一道天然屏障。

城堡的高度证明了它是三座坎大哈城中最早那座的古老遗址,因此也就间接证明了船形山尾和塔尔纳克河之间的道路也很古老。这条道路沿船形山船首而建,从坎大哈到格里什克的现代公路也沿它修筑,还有一座纪念碑也能证明这条道路 历史 悠久。从山峰东北一侧最低的斜坡可以俯瞰这条道路,就在几天前,那里刚刚发现了一座印度皇帝阿育王的石碑。这是一块双语石碑,一种语言是阿拉姆语

(Aramaic)

,已灭亡的波斯帝国的官方语言,另一种是希腊语,塞琉古王朝的官方语言,塞琉古王朝是波斯帝国在东方的接替者。这块石碑是已发现的最靠西的阿育王石碑,它的地理位置证明,亚历山大大帝的继承人“胜利者”塞琉古,割让给阿育王的祖父旃陀罗笈多的领土中,包含整个阿拉霍西亚地区

(以此交换500头战象帮助塞琉古对付安提柯)

从奇勒兹纳上看过全景,参观过最古老的坎大哈城遗址,并且探明阿育王石碑的大致位置

(以防破坏又被重新掩埋)

之后,为何坎大哈城位于此地的原因就不难理解了。然而,即便是40级台阶上绝佳的观察点,还是看不见一种只能在地图上显示出的情况。在地图上,一眼就能看到赫尔曼德河和印度河一样,都有一条分成五条河的支流,而坎大哈的位置正好呼应木尔坦。它坐落在一块颠倒的三角洲的中心,正好在五条支流汇入主流的交汇点上方。地图大体准确,但是,从40级台阶顶只能看到一条伴随坎大哈的塔尔纳克河,而它却是五条河流中最不起眼的。阿尔甘达卜河

(Arghandab)

才是老大,因为其余四条河水都要汇入其中,再一道奔入赫尔曼德河。但是,无论从40级台阶顶还是平原上,都看不见阿尔甘达卜河。无论从上面还是下面看,西北方的地平线都被造型奇异的锯齿状小山脉封死了。

当天下午,我们突破了这道阻碍视野的障碍。我们径直前往那座讨人厌的小型山脉,再次穿过昨天遇到的宏伟灌溉沟渠,从山脉隧道钻出,再穿过无数锁门关

(darbands)

中的一道,锁门关是一种变幻莫测的山体裂隙,是伊朗山地风光的典型特色。然后我们绕过另一座形态特异的山脉的山脚,绿意盎然的阿尔甘达卜峡谷就出现在眼前。浅绿色的庄稼和深绿色的果园、小树林交织在一起,阿尔甘达卜河穿流而过,河水温柔,流淌出一条条蜿蜒的蓝色水带,黄沙河岸曲折,与河水相映成趣。

阿尔甘达卜是一条迷人的河流,我们曾在巴巴瓦力饭店

(Baba Wali)

的阳台上看她看了几小时,人居然可以爱上一条河。但是如果阿尔甘达卜河曾以水中仙女的形象出现在希腊神话中,那么神话里她一定不爱凡人,因为她的心全部属于艾特曼德斯

(Etymandus,伊朗语中赫尔曼德河的希腊语名字)

。在巴巴瓦力饭店,我看着这个小仙女匆匆奔向她的爱人。第二天,在毕世特堡

(Qala i Bisht)

,我看见阿尔甘达卜河投入赫尔曼德河的怀抱。当她独自舞蹈的时候,可曾看见那些残忍的人类工程师正榨出她的血液,浇灌干旱的坎大哈平原?我想她大概满脑子都是她的爱人,所有没注意到那些未经允许的恣意妄为。唯有干旱的平原才感谢那些不信神的工程师的胆大妄为,用偷来的河水为自己披上绿色的外衣。

编辑 张进

校对 危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325292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2-13
下一篇2024-02-13

随机推荐

  • 贴牌代加工化妆品商标注册需要哪几类

    商标分类:化妆品行业应该注册哪些类别的商标      尽管面临国内经济增长与零售环境的不确定性,国内化妆品市场仍然保持超越整体可选消费的增速。新冠疫情在带来风险的同时也带来了机遇,在疫情冲击下部分国际化妆品集团业绩亏损较大,但同时一部分国际

    2024-04-15
    56200
  • skii清莹嫩肤露和神仙水可以一起用吗?

    skii清莹嫩肤露和神仙水是两款非常受欢迎的护肤产品,很多消费者都对它们的效果非常期待。问题来了,这两款产品可以一起使用吗?答案是可以的。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两款产品的功效和特点。skii清莹嫩肤露是一款能够深层滋润肌肤、提亮肤色的精华水。它

    2024-04-15
    42100
  • 男士护肤套装哪款好

    男士护肤套装哪款好?相信很多直男内心都是大写的头疼!在“小鲜肉”簇拥的当下,钢铁直男也会萌发一颗精致的心。又何况是在秋冬如此干燥的时节,就算是再厚的皮脂也是无法消受的。因此男士们也是需要用上一套合适自己的护肤品来解决各种皮肤问题,下面将推荐

    2024-04-15
    45700
  • 纯露和爽肤水、精华液的区别在哪?

    无论是爽肤水、纯露还是花水,只要肌肤真正吸收了就有保养效果,如果肌肤不吸收,无论多么高档的国际产品都归于零。所以,妹子们一定要选择自己皮肤能充分吸收的产品,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先说爽肤水。爽肤水的配方是:水+功效成分(补水、美白、抗皱等)

    2024-04-15
    34000
  • 江南印象艾地苯焕颜时光面霜怎么样

    好。因为这是一款结合去角质与温和洁肤功能于一身的快速、高效的清洁产品。在兼具清爽、控油配方的同时,泡沫丰富,可在瞬间清洁肌肤底层的污垢、唤醒肌肤活力。同时,洁面_喱中的物理、化学去角质复合配方,能软化、柔滑肌肤,为快速打造无瑕妆容做好充分准

    2024-04-15
    27300
  • 妮维维和妮维雅有什么区别吗

    妮维维和妮维雅是两个不同的品牌。妮维雅(Nivea)中文曾译为能维雅。来自德国的护肤品牌妮维雅(Nivea)是拜尔斯道夫公司BeiersdorfAG(简称BDF)所有,妮维维是中国的一个小型化妆品品牌。关于妮维雅美白身体乳液,瓶身上全是英文

    2024-04-15
    27600
  • 厦门特色小吃有哪些?

    正宗的厦门特色小吃土笋冻、海蛎饼、沙茶面、台湾大肠包小肠、鸡排、冰品等。沙茶面一直是赫赫有名的,在外人的口碑中乌糖沙茶面的名气最高,虽然土著说本地人也知道,但是土著说,要说老牌美味,还是四里沙茶面才是真爱。位于厦门湖滨的四里菜市场的四里沙茶

    2024-04-15
    261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