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出生于哪里

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出生于哪里,第1张

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

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英文:SergeiVassilievitchRachmaninoff,俄文:СергейВасильевичРахманинов),1873年4月1日生于俄罗斯,1943年3月28日逝世,是二十世纪世界的古典音乐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

拉氏毕业于著名的莫斯科音乐学院(现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他的创作中深受柴科夫斯基影响,有深厚的民族音乐基础,旋律丰富,擅长史诗式壮阔的音乐风格;主要作品有第二、三钢琴协奏曲、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二十四首前奏曲、音画练习曲,歌剧《阿莱科》《利米尼的法兰契斯卡》和第二交响曲、管弦乐“死岛”、钟等。其中《d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以其艰深的难度,成为钢琴演奏曲目中的“最难”。

中文名: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

外文名:СергейВасильевичРахманинов

国籍:美国

民族:俄罗斯族

出生地:俄罗斯谢苗诺沃

出生日期:1873年4月1日

逝世日期:1943年3月28日

职业:钢琴家、作曲家、指挥家

毕业院校:莫斯科音乐学院

信仰:东正教

主要成就:拉赫玛尼诺夫曾把多首古典音乐作品改编成钢琴独奏版本

浪漫主义晚期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

20世纪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

代表作品:第2、3钢琴协奏曲第2交响曲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音画练习曲悲歌等

个人经历

音乐童年

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于1873年4月1日出生在俄罗斯谢苗诺沃的奥尼加城的一个富庶的地主家里。他的家庭有着很好的音乐环境,拉氏曾祖父曾经在圣彼得堡师从著名演奏家菲_尔学习,拉氏的母亲安娜·奥娜斯卡雅是圣彼得堡音乐学院的毕业生,拉氏的最早的钢琴教育就来自母亲,这使他从小受到了良好的音乐熏陶。

1882年拉氏举家迁往圣彼得堡,9岁的拉赫玛尼诺夫入学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师从德米纳斯基学钢琴。

1885年拉氏在表兄的介绍下,进入莫斯科音乐学院,师从茨维列夫,接受到极严格的训练,从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作为茨维列夫的弟子,拉氏有机会去圈里的聚会,先后见到了塔涅耶夫,柴科夫斯基等,并对他后世的创作,产生了影响。

1887到1888年拉氏写出了第一批最初的作品。包括《乐队谐谑曲》和一些钢琴小品。1889年,他考入了莫斯科音乐学院,从此开始接受更为严格、正规、系统的教育和训练。他跟著名钢琴家齐洛蒂学习钢琴,还跟随著名作曲家塔涅耶夫和阿连斯基学习作曲。

创作成名

1890年夏拉氏来到家乡伊凡诺夫卡,在那里他遇到了日后的妻子同时也是自己表姐的娜塔莉娅·萨蒂娜。坠入情网的拉氏为心上人写了一首六手联弹的圆舞曲和浪漫曲。回到莫斯科后,拉氏动笔创作了管弦乐《曼佛雷德》,这部作品的灵感来自柴科夫斯基的同名交响曲。

1891年和1892年,他先后以优异的成绩在钢琴和作曲班毕业,从此开始了他独立的音乐家生涯。1891年拉氏在家乡完成了《第一钢琴协奏曲》。12月回到莫斯科,向自己的老师阿连斯基献上了第一部交响诗《罗斯基斯拉夫王子》。

拉赫玛尼诺夫早期是以钢琴演奏家的身份活跃于国际乐坛的。他在演奏中,他兼收前辈诸钢琴大家之长,创建了自己所独特的演奏风格,成为当时世界上屈指可数的杰出钢琴演奏家。

1892年,为举办音乐会的需要,他创作了许多钢琴曲,同时还作了交响幻想曲《悬崖》《茨岗主题狂想曲》等大型乐队作品。这年3月拉氏在音乐学院举办了自己的音乐会,演奏了自己的三重奏和《第一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另一方面,拉氏加紧创作毕业作品根据普希金长篇叙事诗《吉普赛人》改变的歌剧《阿连科》。这一年,拉氏获得金质奖章,以优异成绩从莫斯科音乐学院毕业;毕业之后的拉氏马上投入到繁忙的音乐会演出之中。期间,拉氏还完成自己最出名的作品之一《升C小调前奏曲》。暑期,拉氏非常放松,相继完成两套艺术歌曲和一首幻想曲。还有从莱蒙托夫诗歌中获得灵感创作的幻想曲《岩石》。

初遇挫折

1895年拉氏完成了费时多日的《d小调第一交响曲》。然而,1897年这部作品在彼得堡由格拉祖诺夫指挥首演时却遭到了失败。为此拉赫玛尼诺夫陷入异常的苦恼之中,他的创作也开始减少了。

1897年,拉赫玛尼诺夫被聘为莫斯科马蒙托夫私立歌剧院的助理指挥,从此开始了他的指挥家生涯。1897年3月第一交响曲由格拉祖诺夫指挥首演。出人意料的是演出惨遭失败。此后大约三年时间,拉氏一蹶不振,连已经动笔的《佛兰切斯卡·达·里米尼》也被搁置,直到数年后才完成。

功成名就

1899年,他第一次赴欧旅行演奏,受到了欧洲各国人民的热烈欢迎。由于心境的好转,他从1900年起又恢复了音乐创作活动,先后创作了《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钢琴前曲》和《春天大合唱》等。这其中尤为瞩目的《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以它那特有的抒情和诗意,赢得了听众的普遍赞扬。

1901年11月拉氏的《第二钢琴协奏曲》完成并首演,拉氏亲自担纲独奏,作品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拉氏也成功地战胜了心理疾痼,重新振作起来。恢复了自信的拉氏进入了一个创作的高峰。

1901年他完成了《大提琴奏鸣曲》和为双钢琴而作的第二号组曲。次年拉氏又完成了自己第一部比较重要的合唱作品——根据诗人涅克拉索夫的诗歌谱写的康塔塔《春》。不久,拉氏宣布了和纳塔丽娅的婚事。

1903年夏拉氏在家乡度过。创作歌剧《贪婪骑士》。大女儿伊连娜出世。继续创作搁置以久的歌剧《佛兰切斯卡-达-里米尼》。

1906年拉氏亲自指挥《吝啬骑士》与《弗兰切斯卡·达·里米尼》的首演。2月,俄国局势动荡,拉氏前往意大利。后避居_累斯顿;在德累斯顿相对安定的环境里,拉氏先后完成了《第二交响曲》(1906-1908年)。《第一钢琴奏鸣曲》(1907年)、交响诗《死岛》(1909年)。

1907年5月拉氏第二个女儿塔吉亚娜出生。夏季的伊凡诺夫卡成为拉氏的主要创作地。

1908年夏,在此地,拉氏完成了难度惊人的《第三钢琴协奏曲》,并于次年在美国首演;此后几年,日子相对平静,在繁重的巡回演出同时,拉氏相继完成了《十三首前奏曲》(作品32,1910年),《音画练习曲》(作品33,1911年),《第二钢琴奏鸣曲》(1913年)。

1913年拉氏辞去了很多合约,想用于很多创作。另一个大动作是辞去帝国音乐协会主席职务。2月,拉氏来到罗马,历史性的凑巧住进柴科夫斯基的弟弟莫德斯特·柴科夫斯基从前住过的房子。

移民美国

1914年战争的爆发使得俄国动荡不安。此间拉氏一直呆在俄国南方。9月拉氏突然接到瑞典方面的邀请,希望他到斯德哥尔摩演出,拉氏利用这次机会,携妻带女一起离开了俄国。也就此告别了俄国;拉氏先到斯德哥尔摩,然后转到哥本哈根。由于没有了固定的收入,拉氏不得不增加场次,但依然入不敷出。

1918年底拉氏收到了美国方面的邀请。11月,拉氏举家迁到美国纽约。在经纪人查尔斯·艾利斯的安排下,拉氏成为“斯坦威”公司的签约艺术家。斯坦威在四个月内安排拉氏演出40场,借以推广钢琴。

1919-1920年拉氏又与胜利公司签定了录音合同,灌录自己的钢琴作品。

1921年拉氏摆脱了经济危机,在美国买了房子,房子按伊凡诺夫卡老宅的样子建造,雇了俄国仆人,一切都按拉氏在俄国的老样子摆设。

1923年拉氏逐渐增加了在欧洲的演出。生活安定之后,拉氏将精力投入到作曲中。至此,拉氏终于完成了《第四钢琴协奏曲》。这首冗长的协奏曲题献给俄国作曲家梅特涅。拉氏开玩笑说自己这部作品是钢琴协奏曲领域的《尼伯龙根指环》,意思是说作品的长度惊人。1927年3月,拉氏亲自登场演奏第四钢琴协奏曲,在费城首演。随后又进行了修改,于1928年在巴黎交给TAIR出版。

1931年1月拉氏突然在《纽约时报》发表一篇抨击苏联政府的文章。3月9日,苏联政府作出了反映,在全苏范围禁演拉氏的作品,(两年后解禁)拉氏一下子成了“人民的敌人”。

夏天,拉氏重新修订了《第二钢琴奏鸣曲》,还完成了他的最后一部钢琴独奏作品《柯莱里主题变奏曲》,并于当年10月在蒙特利尔首演。

晚年生活

1934年拉氏在瑞士的谢纳尔别墅完成了他晚年最重要的作品《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这首钢琴与乐队的作品是拉氏晚年最著名的音乐。作者用帕格尼尼著名的随想曲中的“愤怒之日”为主题,展开24段变奏,其中第18变奏更是凭借**《时光倒流七十年》而闻名遐迩;此时的拉氏健康情况已经恶化,但是为了生活他仍需不停的巡演。

1939年6月英国邀请拉氏到伦敦,参加柯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举行的以拉氏音乐为基础创作的芭蕾舞剧,拉氏已无力成行;同年秋天,拉氏完成了最后一部作品《交响舞曲》,并在此修订了《第四钢琴协奏曲》。

1942-1943年拉氏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疲劳,情况到了1943年初变的越发糟糕,拉氏已变的越发虚弱。医生初步诊断是胸膜炎积液严重。要求立即卧床休息。但拉氏坚持演完了2月17日在诺克斯威尔的音乐会,然后才不得不结束巡演,和家人回到洛杉矶贝弗利山的家中休养。在洛杉矶,医生诊断为癌症晚期,且完全扩散到肺部和骨头。根据在拉氏最后时刻陪在他身旁的钢琴家霍洛维茨回忆:拉氏的病情恶化的非常快。1943年3月28日早晨,拉赫玛尼诺夫在家中去世,享年70岁。

人物轶事

1、钢琴对小时候的拉赫玛尼诺夫是一件惩罚工具,据说其母惩罚小拉赫玛尼诺夫时,会要求他坐在钢琴底下。

2、拉赫玛尼诺夫的身材高大,拥有一双巨大的手,左手能轻易按到跨十二度的琴键,故此并非所有人能演奏他的作品。他的身材可能与一种名为马凡氏综合症(MarfanSyndrome)的遗传病有关,患者其中一个征状是修长的四肢及手指。

3、拉赫玛尼诺夫曾居于其师兹韦列夫的寓所内,由于同学们练习的声音过份嘈吵,拉赫玛尼诺夫向其师要求一个较宁静的环境以专心作曲而引发争执,最终令两师徒拆伙。

4、拉赫玛尼诺夫于莫斯科音乐学院毕业时,获评审委员一致推举为第一荣誉毕业生,其师兹韦列夫亦是评审委员之一。兹韦列夫于毕业礼时,更以金表作为贺礼赠予拉赫玛尼诺夫,两师徒亦冰释前嫌,此金表亦成为拉赫玛尼诺夫珍而重之的物品。

5、拉赫玛尼诺夫接受心理治疗时,其治疗师尼古拉·达利(НиколайДаль/NikolaiDahl)要求他每天接受诊治,拉赫玛尼诺夫每次均需坐于漆黑的房间内,听治疗师不停重覆说:“你将开始创作协奏曲你会工作得称心如意你的协奏曲会是最好的”拉赫玛尼诺夫最终于诊疗期末时,完成了著名的《第二钢琴协奏曲》。

6、拉赫玛尼诺夫于1902年与Natalia结婚,其意大利籍的妻子亦是毕业于莫斯科音乐学院的钢琴家。

7、拉赫玛尼诺夫喜欢于安静的环境创作,他曾说:“没有比安静独处对我更有帮助。”

8、“拉赫曼尼”在俄语有“挥霍无度”之意,拉赫玛尼诺夫之父正是一个胡乱挥霍的赌徒,最后更典当家业,弃妻儿不顾。

9、拉赫玛尼诺的外祖父是戎马半生的将军,父亲是一名军官。拉赫玛尼诺夫这个姓氏源于拉赫玛尼(rachmany),俄语意为“亲切”、“慷慨”。

创作风格

拉赫玛尼诺夫一方面是浪漫主义时代的代表,而另一方面,他的音乐里又有接近20世纪作曲家的许多现代元素。如何成功把这两种风格相融合成为其创作之谜。毋庸置疑,许多作曲家在自己的创作生涯中不断改变、完善着自己的风格,事实上每一位大师的风格都具有自己的演变过程。但是浪漫主义风格和20世纪的音乐风格处于特殊的相互关系。在上世纪初相继出现了几个新的风格,诸如新古典主义、新浪漫主义,表现主义风格及其他一些风格,这些新风格的创作纲领与传统的浪漫主义大相径庭。

拉赫玛尼诺夫的浪漫主义风格与现代风格浑然一体,他个人一贯沿用的创作风格已被世人所熟悉,许多总的特点甚至贯穿了作者一生的创作。常人看来格格不入的元素在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中被神奇地融合在一起,诸如浪漫主义情怀、大小调体系中的丰富调式和其他一些现代风格(例如爵士乐元素和在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中类似肖斯塔科维奇的入侵主题)等。

无论作为作曲家,还是舞台上的钢琴演奏者,拉赫玛尼诺夫创作出的形象是一致的。据同时代人回忆,他的表演因声音的特殊力度而令人惊叹,这力度并非体现于外在,也不是表面的精湛演奏技能。能够最准确体现拉赫玛尼诺夫钢琴演奏声音质量的词汇是声音的“雄浑”。这种雄浑包含着钢琴乐器的完美表现力、演奏者的精湛表演、动感的力量体现、钢琴音质的美感。

主要作品

钢琴与乐队作品

拉赫玛尼诺夫编写了五首以钢琴与交响乐团演奏的作品,分别为四首钢琴协奏曲及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RhapsodyonaThemeofPaganini),其中以第二钢琴协奏曲及第三钢琴协奏曲最著名,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中一段行板(Var18)更是旋律优美,成为脍炙人口之作,被**《似曾相识》(SomewhereinTime)采纳为背景音乐。

钢琴独奏作品

钢琴独奏方面,拉赫玛尼诺夫共谱写了2首奏鸣曲、24首前奏曲,最著名的莫过于他的《升c小调前奏曲》。

拉赫玛尼诺夫亦曾把多首古典音乐作品改编成钢琴独奏版本,较著名的有巴赫的《前奏曲》、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野蜂飞舞》、弗里茨·克莱斯勒的《爱之悲》及《爱之喜》等。

交响曲作品

拉赫玛尼诺夫曾编写三首交响乐作品,第一交响乐对拉赫玛尼诺夫而言是失败之作,他甚至把手稿撕毁,直至他死后,整份乐谱被才发现收藏于列宁格勒音乐学院中,至1948年才于美国作第二次公演以纪念拉赫玛尼诺夫逝世五周年。然而,第二交响乐及第三交响乐仍是较出名的作品。

拉赫玛尼诺夫亦曾编写多首交响诗,如:《死岛》《岩石》《交响舞曲》等。

声乐及合唱作品

拉赫玛尼诺夫亦有编写声乐及合唱作品,包括有弥撒曲VesperMass、TheLiturgyofStJohnChrysostom及TheBells。短歌Vocalise更被改编成不同乐器的独奏曲。

作品赏析

第二交响曲

1897年3月,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一交响曲由格拉祖诺夫指挥,在彼得堡初演的时候,人们对年轻的作曲家拉赫玛尼诺夫十分苛刻,他的作品在彼得堡遭到非常严厉的批评。这时候所受到的打击,对于向来一帆风顺的拉赫玛尼诺夫来说,自然成为一时难于抹灭的巨大创伤。这一精神上的打击,不但成为他日后严重神经衰弱的主要原因,同时也使拉赫玛尼诺夫形成了郁郁寡欢的孤僻性格。青年时期的拉赫玛尼诺夫痛苦不堪的神经衰弱症,由于尼古拉·达尔博士所下的暗示治疗法奏效,才逐渐走向痊愈。

1901年,拉赫玛尼诺夫完成了他的第二钢琴协奏曲,并一举赢得格林卡奖,于是他顺利地恢复了作曲活动。第二交响曲,则是拉赫玛尼诺夫恢复自信之后的作品,也是在他三部交响曲之中,最具拉赫玛尼诺夫特色,而且最受世人欢迎的作品。整个乐曲在结构上,显示出绵延的起伏性,以情绪来推动整个乐曲的发展,显然与著名的第二钢琴协奏曲形态上有共通之处。可以说,本曲很明显地把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的俄国音乐特性,用具有拉赫玛尼诺夫特色的表现形式生动地表现了出来。作品完成于1906年秋至1907年春。

全曲共分四个乐章:第一乐章缓板转中庸的快板,e小调,奏鸣曲形式。乐曲由略带忧郁气氛的进入部平静地开始。主部(中庸的快板)首先由小提琴呈示紧张的第一主题,木管与弦乐用G大调柔和地唱出抒情的第二主题。进入了发展部之后,主题一面发展,一面趋于高扬。经过剧烈的高潮之后,乐曲进入再现部。在此将第一、第二主题以拉赫玛尼诺夫的手法予以再现之后,用进入部提琴动机的素材构成的结尾部分来收束这一乐章。

第二乐章极快的快板,a小调,具有诙谐曲风格的乐章。法国号承接开头的节奏,开始奏出有粗犷风格的主题,然后移交给弦乐部分。乐曲以主题为中心高扬起来,一直高扬至强调节奏的铜管以叫嚣方式中止。不久,以小提琴为中心唱起了柔和优雅的曲调,但是立刻又为诙谐曲部的节奏所打消。

第三乐章慢板,A大调。首先,小提琴以斯拉夫风格的优美情调唱出了流畅的旋律。接着由单簧管以优美的旋律取代。这一乐章的主题也是整部交响乐中最动人的部分。

第四乐章活泼的快板,E大调。经过短小而极强的前奏之后,引出强劲的第一主题。反复了这一主题后,经过一个爽朗的乐段,出现了移至D大调的第二主题。乐曲一面再现前面的主题和动机,一面像胜利凯旋般强劲有力地将全曲最终推向高潮。结尾部分以第一主题的节奏为中心,华丽地结束全曲。

第二钢琴协奏曲

《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被誉为是拉赫玛尼诺夫的“最高杰作”,广受世人的喜爱和欢迎。在所有俄罗斯作曲家所作的钢琴协奏曲中,本曲为首屈一指的名作。

本曲除了在构造上的完满妥善之外,同时充分发挥了抒情性和钢琴化的效果,而且把这些作了绝佳的统一。尤其是本曲中的几个旋律充满了浪漫性情趣,因此,不是经常被附上各种歌词竟相演唱,就是被世人编成爵士乐,广为流行。1892年,拉赫玛尼诺夫荣获钢琴金奖,同年他从莫斯科音乐院毕业之后,就已经颇有声望了。这时候他受托作一首钢琴协奏曲,于是在1899年开始着手创作。然而不久后,他患了严重的神经衰弱症,直至1900年五月才逐渐痊愈,所以本曲实际完成于1901年。有些人认为这一协奏曲所拥有的忧郁性格,就是从拉赫玛尼诺夫这一段病情而来。其实不尽如此,从本曲宏大的气势来看,倒不如说它是拉赫玛尼诺夫完全恢复健康后,创作欲横溢时的优秀作品。

全曲共分三个乐章:第一乐章中板,c小调,2/2拍子,奏鸣曲形式。开头,主奏钢琴弹出八小节像是钟声一样灰暗而沉重的和弦。之后,出现管弦乐的充满力量的c小调第一主题(片段1)。在中提琴的引导之下,出现了由钢琴主奏的降E大调第二主题(片段2),这一主题充满了甜美的伤感,被认为是“最有拉赫玛尼诺夫特色”的旋律之一。

第二乐章肃穆而舒缓的三部曲式。开始的主题是从第一乐章抒情的副部主题派生来的,带有沉思的乐念,与主部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片段3)。

第三乐章诙谐的快板,C大调,2/2拍子,近乎于回旋曲。由弦乐的演奏告一段落之处,钢琴雄赳赳地奏出第一主题,并将此主题加以充分地发展。双簧管和中提琴绵绵地唱出了第二个主题(片段4),这与第一个主题形成了极明显的对比。乐章结尾,钢琴以强音对旋律加以装饰,并逐渐加快速度,最后在钢琴与全乐队合奏的强奏中结束全曲。

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

《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是拉赫玛尼诺夫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假如拉赫玛尼诺夫所有的音乐都被世界遗忘了,最后剩下的也会是《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很多音乐爱好者通过这部作品认识拉赫玛尼诺夫,后来才接触他的其它作品,如《第二钢琴协奏曲》、《交响舞曲》等等。其中一段行板(Var18)更是脍炙人口之作,被**《似曾相识》(SomewhereinTime)收录为背景音乐。

《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写于1934年,此时世界乐坛正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传统的调性体系、曲式、节奏等惯用的音乐法则被抛弃,代之而起的是流派纷呈的“新音乐”,无调性音乐、表现主义、后浪漫主义、新古典主义、十二音列等等相继出现,“求异响于新声”是欧美音乐的时代潮流,而拉赫玛尼诺夫不为所动,仍然在十九世纪的风格和形式里寻求个性的表现。《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取材于一百多年前帕格尼尼的《24首小提琴随想曲》,利用其中第24首随想曲的音乐主题,写成单乐章的钢琴与乐队曲,技巧复杂精深、气势辉煌,成为十九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炫技一派的绝响。

《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以辉煌的技巧表现作曲家的个人风格,然而作品里最令人难忘的却不是眼花缭乱的技巧,而是慢速的第18个变奏,整部狂想曲到这里速度突然放慢,奏出一支纯朴抒情的曲调,这个旋律开朗优美,动人心魄,其中当然也隐含着永不褪色的“俄罗斯忧郁”,这个旋律先在钢琴上唱出,质朴而平和,然后让位给弦乐,热情在逐步增长,随后发展成浪漫激情的颂歌。

悲歌

其作品《悲歌》琴韵悲哀寂寥,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忧郁之情尽释其中。

音乐评价

拉赫玛尼诺夫力图在音乐中表现一个忠实诚挚的普通人的思想感情,竭力探求让所有的人都易于理解的方式,从这一方面着眼,他可以说是柴科夫斯基的直接继承者。

他的音乐时常具有幻想和悲剧性的哀伤等因素,时常留下一种内心悲剧的不可磨灭的痕迹,这样深刻的抒情性和戏剧性也是使他的作品接近干柴科夫斯基的地方。所不同者拉赫玛尼诺夫作品的内容更加狭窄,往往局限于抒发个人内在的精神体验,但表现得十分动人而富有诗意。

他的音乐除了着重体现悲剧的因素之外,有时也以磅礴的力量讴歌幸福、赞颂祖国大自然风貌,精心刻划出一些令人心旷神怡的安谧、宁静的形象。

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充满了美妙的旋律,在他的同时代人当中,他是一位天才的旋律作家;他的旋律写作同俄罗斯民歌中的悠缓歌曲保有密切的联系。他的作品还以和声语言和复调手法之丰富见长。所有这些,都是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具有如此感人的力量所在。

影视形象

《紫丁香》

导演;PavelLungin

主演:ЛияАхеджакова/ОлегАндреев/ИгорьЧерневич/ЕвдокияГерманова/ВикторияИсакова

语言:俄语

制片国家/地区:Russian

上映日期:2007年6月22日

**《紫丁香》取材于俄国著名作曲家拉赫玛尼诺夫生平、俄罗斯于2007年拍摄的彩色**《紫丁香》,紫丁香花贯串了整部**,并以此含义深远地表达了远离祖国的拉赫曼尼诺夫的思念故土之情;“紫丁香”原为其《歌曲集》(Op21)中第五首,是一首优秀的浪漫曲,后来拉赫玛尼诺夫将其改编成一首钢琴独奏曲,真的值得一听。

  1、加伏特舞曲(日野、火原)戈塞克

  2、华丽的波兰舞曲(月森莲)维尼亚夫斯基

  3、圣母颂〈也翻译作万福玛丽亚〉(月森莲、日野香穗子)维尔海姆(由舒伯特《圣母颂》改编)

  4、晨景<也可译作清晨>(柚木梓马)格里格

  5、双鹰旗下进行曲(火原和树)瓦格纳

  6、降B大调第九大提琴协奏曲(志水桂一)博凯里尼

  7、G大调浪漫曲(冬海笙子)雷格

  8、乘着歌声的翅膀(火原和树)门德尔松

  9、升C小调幻想即兴曲(土浦梁太郎)肖邦

  10、小狗圆舞曲(土浦梁太郎)肖邦

  11、离别曲(日野香穗子、土浦梁太郎)肖邦

  12、自新大陆(王崎信武)德沃夏克

  13、D大调卡农(日野香穗子)帕海贝尔

  14、浪漫史(冬海笙子)圣桑

  15、天鹅(志水桂一)圣桑

  16、泰伊斯冥想曲之沉思(柚木梓马)马斯奈

  17、G小调恰空(月森莲)帕格尼尼

  18、柔板(柚木梓马)阿尔比诺尼

  19、美丽的夕阳(王崎信武)德彪西

  20、挽歌(火原和树)马斯奈

  21、旋律(日野香穗子)柴可夫斯基

  22、弦乐小夜曲(日野、月森、志水、王崎)莫扎特

  23、小夜曲(火原和树)舒伯特

  24、西西里舞曲(志水桂一)福雷

  25、三首浪漫曲之第二首(冬海笙子)舒曼

  26、茨冈狂想曲(月森莲)拉威尔

  27、革命(土浦梁太郎)肖邦

  28、旋律(日野香穗子)柴可夫斯基

  29、a小调无伴奏长笛组曲(柚木梓马)巴赫

  30、卖艺人(土浦、火原)乔普林

  31、钟(土浦梁太郎)李斯特(由帕格尼尼的《钟》改编)

  32、弄臣(金泽)威尔第

  33、第一乐章“雨之曲”(月森、滨井美沙)勃拉姆斯

  34、练声曲(柚木梓马)拉赫玛尼诺夫

  35、行星组曲之木星(火原和树)霍尔斯特

  36、单簧管波尔卡(冬海笙子)波兰民谣

  37、G大调第1号无伴奏大提琴组曲之前奏曲(志水桂一)巴赫

  38、二十四首随想曲之第24首(月森莲)帕格尼尼

  39、爱的礼赞(月森、柚木、土浦、火原、志水)爱德华·艾尔加

  特别篇《夏的加演》中的演奏曲

  1、《加沃特舞曲》(火原和树&日野香穗子)戈塞克

  2、《小夜曲》(柚木梓马)德里戈

  3、《G大调第一号无伴奏大提琴组曲之前奏曲》(志水桂一)巴赫

  4、《F大调浪漫曲》(月森莲)贝多芬

  5、《爱之梦第三首》(土浦梁太郎)李斯特

  6、《爱的礼赞》(日野香穗子&冬海笙子)爱德华·艾尔加

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三钢琴协奏曲》表现了最坚毅的俄罗斯精神与最强大的生命力,而作曲家本人的人格力量,也在这部作品中也得到最充分的展示:“拉赫玛尼诺夫是用钢铁和黄金铸成的,钢铁是他的手臂,黄金是他的心灵。”这正是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最珍贵之处。 拉赫玛尼诺夫本人作为钢琴独奏者在纽约首演时,曾把自己这首协奏曲戏称为“大象之作”,比喻其庞大与沉重。一位著名的音乐学者也曾形容演奏一次“拉三”在体力上的付出等于“铲十吨煤”,其难度可见一斑。澳大利亚的音乐家传记影片《闪亮的风采》描写过钢琴家因演奏“拉三”而导致精神崩溃,我们可以籍此想象出“拉三”所具有的情感震撼力! 拉赫玛尼诺夫说,能把这首钢琴协奏曲演绎好的只有霍洛维茨。

李斯特  普罗科菲耶夫第二钢琴协奏曲,G小调,OP.16,作于1913年,因当时同班好友斯密特霍夫自杀,故此曲呈献给斯密特霍夫,因原谱丢失,普罗科菲耶夫1923年凭记忆再整理而成。此曲1913年8月23日由普罗科菲耶夫主奏而首演。首演时,因为一直是节奏的激烈敲击与不协和弦的连续,曾遭许多人退席谩骂。多数报道称:“这种未来的音乐,送给魔鬼去吧。我们是来享乐的,我家的猫也会弹这种音乐。”而当时贾吉列夫正是听完此曲而邀请普罗科菲耶夫为他创作舞剧音乐,批评家卡拉蒂吉(Viatcheslav Karatygin,1875—1925)则称:“我确信10年后,听众会给这位年轻作曲家的天赋,报以相当的掌声来为昨日冒失的嘲笑赎罪。”

“西班牙走私贩”幻想回旋曲

李斯特作于1836年的这部超高技巧的“西班牙走私贩”主题幻想回旋曲完美得表现了李斯特青年时代的奔放气息,由于当时正处于与塔尔贝格交锋的时期,这部作品的技巧层出不穷,音乐性及和声创作上的完美使它成为了李斯特的佳作,曾传说李斯特也不敢轻易尝试这部作品。不过由于它的难度巨大,被俄罗斯钢琴家瓦伦蒂娜描述为自己曾演奏过的最难钢琴曲。

唐璜的回忆

李斯特根据莫扎特歌剧《唐璜》改编的钢琴曲《唐璜的回忆》是李斯特众多改编曲中的精粹,技术之艰深,场面之宏大,在原作的丰富表情上制造出惊人的气势。 莫扎特的歌剧《唐璜》本来长约两个半小时,被李斯特改编后,成了简短的钢琴曲。钢琴曲没有删除歌剧中的一个音符,整首曲子无论是节奏还是技巧,都是难度非常高的。《唐璜的回忆》被称为是最难的钢琴曲之一,鲜少有人弹奏。 死之舞

李斯特为钢琴和乐队所作的《死之舞》,作于1839年,题献给自己的女婿汉斯·吉多·冯·彪罗。

此曲作于李斯特在意大利旅行期间。据说是他在比萨的寺院墓地“圣洁之野”看到奥卡纳的壁画《死的胜利》所得的灵感。此画描述代表死神的老妇人想把一群狩猎归途的盛装男女踩于脚下,而天使把一部分得救的运到天国,另一部分无法拯救的则由恶魔运到火山上,送入熊熊烈火。此曲是中世纪古老圣歌《末日经》的变奏曲。《末日经》长久一直在罗马教会的弥撒中使用。全曲难度极大,对钢琴家的耐力与对不同风格的把握有很大挑战。共5个变奏,第一变奏为中庸的快板;第二变奏钢琴左手进行主题,右手奏六连音符;第三变奏活泼地,谐谑曲风格;第四变奏慢板,钢琴以卡农的方式开始,接着有一段华彩,后速度加快至急板;第五变奏钢琴以赋格方式开始,接着有长大的华彩,然后变成谐谑的稍快板,钢琴在快速表达中形成华丽的结尾。

诺玛的回忆

意大利歌剧作曲家文森佐·贝利尼在《诺尔玛》中铺陈出华丽而浑然天成的抒情旋律,以强烈对比的剧情张力,展现爱情、仇恨与宽恕的角力,更提早一个半世纪预告了女性主义的到来。《诺玛的回忆》是李斯特《诺玛》启发而写的一首大幻想曲,它技巧艰深、篇幅宏大、音色辉煌灿烂、情潮佚宕磅礴,浓缩了最震撼人心的剧情,表达了李斯特最炽烈和崇高的赞颂之意。

概括的说,《诺玛》是一部英雄式的爱情悲剧。这类题材正适合李斯特的个性,他怀着巨大热情创作这部大幻想曲自然深合情理。以英雄题材做背景而展开的爱情悲剧在歌剧作品中不乏名篇,除了《诺玛》,还有大家熟悉的《弄臣》、《奥赛罗》、《马捷帕》等。但像诺玛和波里昂如此意外的结局却特别吸引人。在《诺玛的回忆》中,李斯特以萧冷、悲怆的引子预示了将要发生的故事,随着音乐的发展,段落中浮现了歌剧最具代表性的旋律,在情感抒发上,乐曲是以强烈的情绪对比掀起一阵阵幻想的劲浪其中既激发了昂扬之志,亦贲张着情变、矛盾、紧张、狂乱等复杂的气氛;最终绚烂升华,绽放出爱情与宽恕的永恒光芒。

超技练习曲

李斯特的《12首超技练习曲》是钢琴史上令人生畏的高难曲目。从技巧上看,李斯特的这12首作品难度过分艰深,仿佛是钢琴演奏艺术的象牙塔尖,即使在20世纪钢琴大师如过江之鲫的年代,也很少有演奏家敢于挑战。超技练习曲鬼火拥有高难的双音技术,12超技当中最难的一首,就连拉赫马尼诺夫都表示,它是最难的练习曲,技术刁钻不说,还必须弹得轻灵有趣方能服人。

帕格尼尼《第二小提琴协奏曲》 (OP.7) 的第三乐章,作于 1826年,由于该乐章的小提琴独奏部分三次出现模仿钟声的音效,故名“钟”。乐曲采用回旋曲式写作,生动呈现了小提琴的多种高难度演奏技巧。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曾将此曲改编

为同名炫技钢琴曲。

中国花鼓

奥地利小提琴家克莱斯勒作于1911年,是题为《原作》的十三首小提琴小品中的第三首。据说这首东方风味的乐曲是在演奏家旅居美国时,有感于中国艺人的演奏而作,并于 1923 年访问中国时演奏了此曲。乐曲采用 ABA 结构写作,A 段模仿中国锣鼓节奏,热烈欢快;B 段转为抒情沉思的徐缓段落,与 A 形成对比;再现部 A 在欢腾活跃的气氛中结束。

哈巴涅拉舞曲

西班牙小提琴家萨拉萨蒂所作《西班牙舞曲集》中的第二首 (OP.21),d小调。哈巴涅拉原是非洲舞曲,经古巴传人西班牙,成为一种富于民族特色的舞曲,典型节奏为 2/4 节拍的附点节奏。乐曲在钢琴奏出的附点节奏背景上,依次呈现出三个主题,每个主题都加以变化反复,反复时逐渐加上拨奏、双弦等技巧,使旋律繁复华丽,最后在奔放的高潮中结束。

卡门幻想曲

《卡门幻想曲》是由德国作曲家瓦克斯曼,根据法国作曲家比才的歌剧《卡门》中的音乐所改编。卡门是美丽放荡的吉普赛女郎,她诱惑军官唐·何塞,又抛弃了他,最后被唐·何塞杀死。《卡门幻想曲》根据歌剧《卡门》的六段音乐进行加工发展而成:第一段来自于歌剧第四幕群众欢呼斗牛士上场的音乐,第二段是卡门表达爱情观念的著名唱段“爱情像一只自由的小鸟”,用“哈巴涅拉”舞曲节奏写作,第三段是“阿拉贡舞曲”,是西班牙东部一种活跃的三拍子舞曲,第四段采用第一幕卡门把一朵鲜花扔给唐·何塞时描写爱情的音乐,第五段是卡门为引诱唐·何塞边歌边舞的“塞吉迪亚”舞曲,第六段采用了歌剧第二幕的吉普赛舞曲。作者在变化发展各个主题时,充分发挥了独奏小提琴的华丽技巧。以歌剧《卡门》音乐写作的几部《卡门幻想曲》里,瓦克斯曼的这首是流传最广泛的。

圆舞曲随想曲

圣桑于 1878 年为钢琴写作了“六首练习曲” (OP 52),每首乐曲采用的体裁样式不同,有练习曲形式、前奏曲形式、前奏曲与赋格形式,第六首是唯一的圆舞曲形式,由比利时小提琴家伊萨依改编为小提琴与钢琴的随想曲。乐曲采用回旋曲式写作,主题富于圆舞曲特性,技巧华丽、灵活妩媚、略带伤感,第一插部与主题具有相同的性格,技巧上多运用滑奏和双音跳进,第二插部为歌唱性主题,旋律朴素而优美,钢琴也时时模仿独奏小提琴的旋律,经过由慢至快的渐进段落后,再现主题,但加入大量装饰,速度也更快,具有诙谐幽默的戏谑性。乐曲性格多变,饶有趣味,同时也充分发挥了小提琴的各种高难技巧。

孩子的梦

比利时小提琴家伊萨依 (1858-1931) 为小提琴和钢琴写作的乐曲。采用摇篮曲体裁写作,6/8 节拍的慢板,舒柔轻缓的旋律,带有冥想性质,似乎是孩子在摇篮里恬静的睡姿,使人不忍打扰。乐曲为 ABA 的三段式结构,A 段建立在 Ab 大调上,B 段在 G“大调上,形成一个小高潮,形容孩子梦境的变化,但很快又恢复甜蜜静谧的状态,在平静中结束。

那瓦拉霍达舞曲

这是西班牙小提琴家萨拉萨蒂创作的《西班牙舞曲集》中的一首 (OP.22,NO.2)。霍达是西班牙北部的一种舞蹈,又以阿拉贡地区的最著名,多为适中的快速,3/4 或 3/8 拍子,节奏生动,情绪活跃,由两对舞伴高举双臂,边歌边舞,并以吉他、响板、曼陀林等伴奏,与波列罗具有相似的热烈气氛。乐曲建立在两个基本主题上,进行了几次变奏,每次变奏都融人大量华丽的炫技,中间有一个柔媚的慢板插段,最后回归到第一主题,以震音结束。

进行曲

《三个橘子的爱》是普罗柯菲耶夫的四幕喜歌剧,根据意大利作家戈奇的童话剧而作,首演于 1921 年,剧情叙述王子带着三个橘子去沙漠,每只橘子中各有一位公主,两位公主渴死,第三位公主得以幸存,与王子结婚。1923 年作曲家选择歌剧音乐,改编为同名管弦乐组曲,由六首乐曲组成,第三曲便是“进行曲”,它根据歌剧第二幕的间奏曲写成,节奏活泼清新,带有壮丽的色彩,是作品中最受欢迎的一曲。

练声曲

“练声曲”指没有歌词的声乐作品,常指声乐练习,有时也指音乐会作品或歌剧中的段落,较多为带器乐伴奏的女高音所作,称为音乐会练声曲。俄罗斯作曲家拉赫玛尼诺夫的这首练声曲是该体裁中最为著名的一首,原为艺术歌曲 (OP.34,N0.14),作于 1912 年,充分展示了拉赫玛尼诺夫式宽广优美的如歌旋律。此曲有钢琴版本、大提琴版本和小提琴版本。

旋律

这是克莱斯勒改编自格鲁克的“旋律”。格鲁克是 18 世纪具有不朽声誉的歌剧改革家,在《奥菲欧》中创立了新的意大利歌剧风格,限制传统繁复且割裂戏剧的人声花腔炫技,追求深刻的戏剧性和质朴感人的音乐表达,对后世影响巨大。此曲是格鲁克作品中最著名的乐曲,作于 1762 年,为歌剧《奥菲欧》第二幕的芭蕾音乐“精灵之舞”,这是歌手奥菲欧为唤回早逝的妻子尤丽狄茜,用动人的歌声感化了看管地府之门的精灵们,进入到尤丽狄茜所在的幸福之谷时,由长笛和小提琴奏出的优雅而伤感的舞曲,经克莱斯勒之手,成为独奏小提琴曲目中的精品。它宽广、抒情、悠长、略带哀愁,表达了奥菲欧对妻子的深情,也忠实体现了格鲁克音乐创作的审美观:质朴、感人、浑然天成。

大调浪漫曲

贝多芬作于 1802 年的《小提琴与乐队浪漫曲二首》中的第一首 (OP.40),G 大调,行板,用回旋曲式写作。回旋曲主题由无伴奏小提琴呈示出宽广深沉的双音旋律,乐队加以重复,此后由两个插部与主题相交替,第一插部温柔亲切,第二插部活跃欢快,每一个插部之后再现主题。“浪漫曲”原是来自于西班牙的抒情声乐曲,因具有悠长优美的旋律,易引起听者遐思和浪漫情怀,故名。18、19 世纪产生大量器乐浪漫曲,都以其原有特性创作,贝多芬此曲亦依照浪漫曲的声乐特性写作,主题和插部都为抒情、富于歌唱性的旋律。

“我心惆怅” 引子与变奏

此曲是主题及其七个变奏,又名“G大调随想曲”,主题来自帕伊谢罗 (1740-1816) 歌剧《磨坊女》 (1788) 中的咏叹调“我心惆怅”。帕伊谢罗为 18 世纪著名的意大利喜歌剧作曲家,写有 100 多部歌剧,在罗西尼出现以前,他的《塞维利亚理发师》是风靡一时的歌剧佳作。咏叹调“我心惆怅”在音乐史中也小有名气,因贝多芬曾据此主题谱写过变奏曲。帕格尼尼步贝多芬后尘,亦取此主题写作变奏,但他是为独奏小提琴而写,并在每一个变奏中采用了一种主要的技巧。乐曲的引子是随想性质,乐句短小,较为自由,带有歌剧宣叙调的特点,行板主题陈述后,依次进行变奏,第一变奏以上下滑音和开放性和弦为主,第二变奏为震音,第三变奏为大幅度跳跃,第四变奏为拨弦,第五变奏为下弓和弦,第六变奏为四弦的分奏和弦。

所有曲目:

01 钟 (原作者:帕格尼尼,选自B小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

02 中国花鼓 (原作者:克莱斯勒)

03 哈巴捏拉舞曲 (原作者:萨拉萨蒂)

04 卡门幻想曲 (原作者:瓦克斯曼,根据比才歌剧的主旋律改编)

05 圆舞曲随想曲 (原作者:圣-桑,选自圆舞曲练习曲,伊萨依改编)

06 孩子的梦 (原作者:伊萨依)

07 那瓦拉霍达舞曲 (原作者:萨拉萨蒂)

08 进行曲 (原作者:普罗科菲耶夫,选自歌剧《三个橘子的爱》,海菲兹改编)

09 练声曲 (原作者:拉赫玛尼诺夫)

10 旋律 (原作者:格鲁克,选自歌剧《奥菲欧与尤丽迪茜》的“精灵之舞”,克莱斯勒改编)

11 G 大调浪漫曲 (原作者:贝多芬)

12 “我心惆怅” 引子与变奏 (原作者:帕格尼尼,G大调随想曲,改编自帕依谢洛歌剧《磨坊女》中的“我心惆怅”)

随碟附送 DVD MV:

01 圆舞曲随想曲 (完整版)

02 圆舞曲随想曲 (4’30”剪辑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325365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2-13
下一篇2024-02-13

随机推荐

  • 妮维雅晶纯焕亮和晶纯皙白区别

    妮维雅晶纯焕亮和晶纯皙白系列在功效上有以下区别: 晶纯焕亮系列。主要功效是去黄提亮,它适用于肌肤暗沉,肤色不均,以及熬夜疲劳的肌肤,因此,如果你是因为经常熬夜导致的肌肤暗沉,使用妮维雅晶纯焕亮系列可能会有很好的效果。 晶纯皙白系列。主要功效

    2024-04-15
    56600
  • 妮维雅洁面慕斯好用吗 零皂基的洗面奶

    妮维雅新推出的这个洁面慕斯一上市就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欢和追捧,连女星张钧甯都为他站台,这是一款0皂基,纯氨基酸配方的洗面奶,对皮肤无刺激,很温和。敏感肌和痘痘肌以及孕妈妈们都可以放心的使用哦。妮维雅洁面慕斯好用吗一、0皂基,氨基酸配方

    2024-04-15
    51100
  • 妮维雅630淡斑精华真假

    关于妮维雅630淡斑精华的真假问题,我可以告诉你,这取决于你购买的渠道和产品包装。如果你选择在正规渠道购买,比如官网、专柜或者认可的线上零售商,那么你购买到的产品应该是真品。如果你选择在一些不明来源的小店或者个人手中购买,那么就存在假货风险

    2024-04-15
    50700
  • 男生沐浴露哪个最好用

    男士沐浴露有很多品牌和种类,各自有不同的功效和适用场景。以下是一些备受推崇且适合男性使用的沐浴露:AXE黑木香男士沐浴露:AXE系列沐浴露推出多种款式,其中黑木香是最受欢迎的一款,散发出烟熏木质的清新味道,能够让皮肤保持滋润柔软。NIVEA

    2024-04-15
    51000
  • 朋友最近要过生日了,大家有没有淘宝礼品店铺推荐?

    是否为送女朋友或送男朋友的礼物而发愁呢?那么你来对了!日子总是过得匆匆,一翻日历发现圣诞节快到了,还有新年也不远了,对了春节也看得到……每到过节的时候总是避免不了要准备点礼品的,送礼送什么是最让人头疼的事了,送给男朋友、送女朋友、送闺蜜……

    2024-04-15
    39500
  • 伊思红参和雪花秀哪个好用

    我们都知道韩国女性皮肤状态都是比较好的,原因其实韩国的护肤品好,这就导致韩国护肤品在国内很受欢迎。韩国护肤品牌是比较多的,最近这几年来,韩国的伊思和雪花秀都是很受女性朋友的青睐,尤其是伊思红参系列和雪花秀滋阴系列很火。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伊思

    2024-04-15
    39600
  • 港版的妮维雅爽肤水和国产的区别?

    港版的是国外工厂生产的,国内的是大陆工厂生产,可能执行的质量标准不一样加上劳动力原料等成本不一样价钱也就不一样。而且大多这种在国外有代工厂的品牌国外工厂都是比国内工厂的质量要好,(像我一同学自己在专柜买的ZA就没有她朋友送她的在香港买的ZA

    2024-04-15
    435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