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外外交官收入普遍比本国高
在中国工作的外国外交官们的收入到底有多少?本报通过采访一些国家的驻华大使馆了解到,一般说来,驻外工作的外交官月收入都比国内人均月收入高出一定数额,作为对他们远离家乡长期在外生活的补偿。记者还了解到,一般情况下,在每月固定工资的基础上,各国政府还给所有驻外工作的外交官一定的补贴。
巴勒斯坦外交官 参赞月薪1000美元
巴勒斯坦驻华外交官收入不算高,至多算国内中等水平。巴驻华参赞每月收入1000美元,他在中国需要自己购车,其他的保养费都要自己承担,不过房租由中国外交部承担。除此之外,他的医疗费可以实报实销。
法国外交官买车租房要自掏腰包
法国驻华使馆武官马铁军说,他的收入水平在国内来说是属于高层次的。他说如果把国内普通公民的收入分为A、B、C三等的话,他的收入属于A等。但是国家付给外交官高收入以后,他们在国外以及国内的住房和车子等私人开销问题都得自行解决,政府不会支付任何有关私有财产以及私人生活方面的开支。马铁军在北京市朝阳区一高级公寓的住所就是自己找的,每月的租金也完全由自己支付,就连他开的标有“使”馆字样的车子也是用自己的钱买的。
伊拉克外交官收入在国内属中上等
伊拉克驻华使馆三秘拉赫曼告诉记者,伊拉克使馆官员的住宿都是由伊拉克政府安排在驻中国使馆里,他们不用自行付房租。如果谁要想在使馆外租房子或是买车的话,那就得自己掏钱买单。
拉赫曼说,他在中国工作的收入与国内普通居民相比,属于中等偏上水平。
希腊外交官 房租太花钱 补贴不够用
希腊驻华使馆商务参赞斯坦特若斯说,算上所有的费用,每个月的工作补贴实际上是不够用的,比如每个月的房租本身就是个不小的数目。斯坦特若斯先生与其家人同住在离使馆不远的三环路边上,200多平方米的公寓每月所需缴纳的租金达到1万元以上,加上偏高的物业管理费和停车费,以致于他通常要把每个月收入的1/3花费在房租上。斯坦特若斯说,他刚到北京时,首先要做的就是寻找合适的房子。但是靠近使馆区的房子房租都不低,再加上外国使馆官员的特殊身份,使得好几个房东向他索要的租金都居高不下,最后成交的月租近两万元的公寓已经算是便宜的了。
至于车子的费用,斯坦特若斯说,他买的是二手车,购买二手车通常既实惠又方便,省去许多新车登记手续的麻烦。而且,使馆官员通常在离任回国之前低价卖掉自己的车子,这就为新到任的外交官买车提供了很方便的途径
尼科罗·帕格尼尼 Niccolò Paganini,1782-1840 ,意大利
童年往事
帕格尼尼的父亲是一个爱好音乐的商人,在帕格尼尼3岁时就开始教他小提琴演奏技巧,后来又让他师从小提琴家塞尔维托·科斯塔学习。帕格尼尼8岁时便创作了他的第一首小提琴奏鸣曲,并能演奏小提琴家、作曲家布雷尔的协奏曲。他9岁加入市立歌剧院的管弦乐团,11岁就登台演奏自己创作的《变奏曲》。12岁时他把《卡马尼奥拉》改编成变奏曲并登台演奏,一举成功,轰动了舆论界。他随后又赴帕尔玛,师从当时最著名的小提琴家罗拉和指挥家帕埃尔学习。返乡后,他每天大约用12个小时练习自己的作品。13岁时帕格尼尼开始在意大利北部旅行演出。1797年之后,他的琴声遍及意、法、奥、德、英、捷克等国。他高超的演奏技巧,曾使在病中的老师罗拉跳下病榻,自愧无颜为师。法国著名小提琴演奏家、教育家鲁道尔夫·克鲁采尔听了帕格尼尼的演奏,也为他惊人的技巧而目瞪口呆,甚至在日记中写道:“犹如见到恶魔的幻影”。为此,人们也就把帕格尼尼的演奏称作“恶魔的演奏”。
艺术生涯
帕格尼尼开拓了近代小提琴的演奏技巧,成为名震欧洲的最著名小提琴家。他的演奏技巧高超,表情丰富,情绪激奋,如痴如醉,引人入迷。他常在音乐会上才华横溢地即兴演奏。为了炫耀技巧,他甚至故意弄断小提琴上的一两根弦,然后在剩下的琴弦上继续演奏。他的作品和演奏技巧几乎慑服了欧洲所有的艺术家,如文学大师司汤达、巴尔扎克、梅涅、大仲马,音乐大师肖邦、舒曼、李斯特等,听过他的演奏无不为之激动不已。他对肖邦、柏辽兹尤其是李斯特等人的音乐创作,产生了强烈的影响。柏辽兹还应帕格尼尼之邀写了一首突出中提琴的交响曲《哈罗尔德在意大利》献给他。而帕格尼尼虽从未演奏此曲(可能是嫌技巧不够辉煌),但仍然慷慨地赠送给在生活困境中苦苦挣扎的柏辽兹2万法郎。 1800年那年,帕格尼尼无论到哪里演出都大获成功,收入颇丰,可是源源而来的金钱,又因他嗜赌的恶习而输的精光。据说他父亲也是个赌徒,有一次竟然把帕格尼尼的小提琴作为赌注输掉了。在帕格尼尼为演出无琴发愁之际,一位名叫皮厄·里沃隆的法国商人借给他一把瓜尔内里制造的名琴“卡隆珀”,这使演出大为增色,获得巨大成功。里沃隆非常感动,对帕格尼尼说:“这把名琴就送给您了,但请切记千万不可给别人。” 帕格尼尼感激之余,一生遵守了这一约定。在他去世后,后人遵照他的遗嘱将这把小提琴交于日内瓦博物馆收藏。 帕格尼尼在艺术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却备受疾病的折磨。他从小就病魔缠身,一生中几度死里逃生。46岁时,突然牙床长满脓疮,只好拔掉几乎所有的牙齿。牙病初愈,又染上严重的眼疾,幼小病弱的儿子于是成了他的“拐杖”。1828年以后,他的演出越来越少。过50岁后,关节炎、肠道炎、喉癌等疾病不断向他袭来,后来他的声带也坏了,成了哑巴,只能靠儿子按他的口形作翻译来与人沟通,可见他一生的成就来得多么不易。 1801年起的五年间,他忽然隐居起来,据说在练习吉他和务农,也有人说是为了与一位年长而富裕的寡妇之间的恋爱而躲避起来。此间,他完成了六首小提琴与吉他合奏的奏鸣曲。1805年,23岁的帕格尼尼复出赴意大利各地演出。他的演奏技巧又有了进一步发展,被拿破仑的妹妹莉萨·波拿巴·巴乔基聘为皮昂比诺的音乐指挥。三年合同期满后,帕格尼尼的踪影再次消失了。1814年再度复出,在意大利许多城市举行演奏自己作品的音乐会。1828年维也纳、1831年在巴黎和伦敦的演出均引起轰动。1833年定居巴黎。1839年去马赛,然后去尼斯,并于此地去世。 帕格尼尼是一位杰出的小提琴演奏家和作曲家,但为了隐藏自己独创的演奏技巧,他不肯将自己的作品出版。他去世10年后,人们才将他的作品编辑出版,总共包括:50首小提琴曲杰出,其中《二十四首随想曲》的某些部分曾被李斯特、舒曼、勃拉姆斯、拉赫玛尼诺夫等人改编成钢琴曲;12首小提琴与吉他奏鸣曲,其中6首为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吉他的四重奏;6首小提琴协奏曲,其中《b小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钟声》)是他的代表作,主要特点是演奏技巧精湛,尤其是首尾两个乐章遥相呼应,精彩迷人,无愧于它的标题《钟声》。作品1851年刚出版,李斯特就立即将它改编为同名钢琴练习曲。原作与改编曲双双传于后世,至今仍是音乐会上常见的曲目。他还创作有吉他曲200首,以及其他各种室内乐作品等。
弗里茨·克莱斯勒 Fritz Kreisler,1875—1962,美籍奥地利
今天,在我们的印象中,弗里茨·克莱斯勒(1875-1962)是一位白发苍苍、蓄着一缕胡须、颜色庄重的老艺术家。可是,在他演奏的全盛时代,他是举世瞩目的超级明星,一场克莱斯勒独奏音乐会简直称得上是一件盛事。和喜剧明星卓别林和魔术大师霍迪尼一样,克莱斯勒在公众心目中是传奇般的人物。难怪布鲁诺·瓦尔特说:“克莱斯勒不是在演奏小提琴,他简直就是小提琴的化身。” 1875年2月2日,克莱斯勒诞生在维也纳一个著名的内科医生家里。他父亲对人文科学有着广博的兴趣和精到的见解。当时维也纳有识之士常常到他家聚会,西格孟德·弗洛伊德是他家的座上客。阿图尔·施纳贝尔家与他家毗邻而居。克莱斯勒在这样浓厚的文化氛围中成长,从小就表现出极高的音乐天赋。7岁时,他进入维也纳音乐学院,从师小赫尔梅斯贝格学习小提琴,在安东·布鲁克纳班上学习初步乐理,是该院历史上入学年龄最小的学生。他在该院学习三年,1885年毕业,因成绩优异,荣获金牌奖。接着转到巴黎音乐学院从师著名教授马萨尔进修。马萨尔写信告诉克莱斯勒的父亲:“我教过维尼亚夫斯基和其他许多人;但是小弗里茨一定会成为他们中间最了不起的!”克莱斯勒非常感激他的这位老师,多年后,他还得意地告诉别人:“我想马萨尔是蛮喜欢我的,因为我拉琴颇有点维尼亚夫斯基的派头。”他同时还跟德利布学习作曲。两年后,年仅12岁,他参加了巴黎音乐学院的小提琴比赛,在40名比他年长的竞赛者中脱颖而出,赢得第一名,荣获罗马大奖。 从巴黎音乐学院毕业后不久,13岁的克莱斯勒偕同钢琴家莫里茨·罗森塔尔赴美演出。于1888年11月9日在波士顿举行美国首演,第二天晚上在纽约斯坦威大厅演奏了门德尔松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评论界表示了审慎的赞赏。在经过大约半年的美国巡回演出之后,克莱斯勒回到维也纳,在医科大学预科读了两年,然后又去巴黎和罗马学习美术、雕塑和艺术史。广泛的学习涉猎使他受益匪浅,不仅培养了对文学艺术终生不懈的爱好,还能够流利地讲数种现代欧洲语言,阅读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原文经典。他虽然兴趣广泛,过着多少有几分像吉普赛人的流浪生活,但仍念念不忘和维也纳的艺术圈子保持密切的联系,与勃拉姆斯、胡戈·沃尔夫、勋伯格这些音乐家交流艺术见解。 弗里茨·克莱斯勒
1895年克莱斯勒服了一年的义务兵役,复员后,决定重返乐坛。“因为我拉小提琴,我才是克莱斯勒,我坚信这一点。”克莱斯勒后来回忆道。前进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这时即使是在他的故乡维也纳,他也被胡贝尔曼和库贝利克这样的明星级小提琴家给遮掩了。更糟的是,他申请加入维也纳国家歌剧院乐团,考试却未通过,原因据说是“视奏能力欠佳”。这反而刺激了他发愤练琴、重返独奏家行列的决心。1897年,他受到著名指挥家汉斯·里希特的邀请,作为独奏家与曾把他拒之门外的维也纳爱乐合作演出,引起轰动,德高望重的约阿希姆听了他的演出,给予高度评价。重要的聘约接踵而至,1899年11月1日,在德国首都,与尼基施指挥的柏林爱乐乐团举行了柏林首演,观众席上的伊萨伊起立喝彩,欢呼新一代大师的崛起。从此,克莱斯勒作为小提琴家的地位才得到牢固确立。 克莱斯勒与著名钢琴家拉赫曼尼诺夫(Rachmaninoff)一直有深厚的情谊,也常一起演出,但是克莱斯勒不爱练习的性格,常令拉赫曼尼诺夫受不了。克莱斯勒往往将演出曲目奏过一遍便上台,力求完美的拉赫曼尼诺夫便得把他拉住,要他多练几遍,这时性格随和的克莱斯勒才会将琴拿出来继续练习。不过,记忆力超凡的克莱斯勒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有一次,他与拉赫曼尼诺夫在纽约的卡内基音乐厅举行音乐会,克莱斯勒拉着拉着,发现不知拉到哪里去了,便轻声问拉赫曼尼诺夫:“我们在哪里了?”只见拉赫曼尼诺夫面无表情,向克莱斯勒说:“我们在哪里?我们在卡内基音乐厅!”
亨里克·维尼亚夫斯基 henryk Wieniawski 1835 – 1880, 波兰
波兰
维尼亚夫斯基1835年7月10日出生于波兰的卢布林,父亲是医生,母亲善弹钢琴。他的音乐天份在他很小的时候便被发掘,当他八岁时有位捷克小提琴家听了他演奏后,马上表示:“He will make his nam
e for himself。”他六岁起便爱上小提琴,八岁已能参加四重奏的演奏。
法国
1843年,他八岁时母亲带他投考巴黎音乐学院,这所世界闻名的音乐学院有一条清规戒律,不收12岁以下的外籍学生,在此之前他们曾经拒绝过少年李斯特的入学请求,但是这次院长奥柏破例收下了维尼亚夫斯基。他被巴黎音乐学院接受,进去JClavel的小提琴班, 一年后他转到Lambert Massart的门下,1846年毕业时,他以辉煌的技巧和深刻的理解力演奏了维奥蒂《第17小提琴协奏曲》,获毕业比赛第一名,这时他只有11岁,尚不到巴黎音乐学院的入学年龄。毕业于该校之后他私下 还与Massart学了两年。1848年他与他的弟弟(弹钢琴)一起于巴黎开了一场音乐会之后,他们更前往圣彼得堡开了五场非常成功的音乐会,甚至当时已在宫廷中担任独奏家的比利时小提琴家Henri Vieuxtemps [韦奥当 (1820-1881)] 也称赞不已。
回到波兰
同年秋天他回到波兰,结识了一位波兰作曲家Stanislaw Moniuszko(1819-1872),他开始尝试作曲,同时也感到自己在这方面的知识有些不足,隔年15岁的他又回到巴黎音乐院学和声,一年后他便毕业。 当他学生的日子一结束,他便以一位旅行演奏家的身份到处表演。1851- 1853年光在俄国他就与他的弟弟举行了200场的音乐会。如此频繁的演出,除了为他们带来好评外,也遭致一些负面的批评,其中包括有位俄国作曲家也是乐评家的Alexander Serov便警告大家不要吹捧这些天才,并认为这两兄弟仅能炫耀技巧而已。然而Henryk很快便证明他不只是位炫技者。到1853年他已创作并出版了有14首作品。 1858年维尼亚夫斯基与鲁宾斯坦在巴黎合作演出。后来鲁宾斯坦便极力邀请维尼亚夫斯基与他前往俄国圣彼得堡一同推动音乐发展。从1862年到1868年维尼亚夫斯基便在圣彼得堡新成立的音乐院中任教。
世界巡演
四年后,也就是1872年,维尼亚夫斯基再度展开他的世界巡回演奏工作。头两年是在北美洲表演,第一年与鲁宾斯坦共举行215场表演,结束后二人皆疲累不已,然而维尼亚夫斯基却与Paulina Lucca合作继续次年的演出。如此虽然为他获得财富,却也危害到他的健康。1875年他回到欧洲,随即继任Vieuxtemps在Brussels Conservatory的教职到1877年止,然而期间仍不断举行音乐会。1876年在德国的巡回表演,更让人将他与Sarasate(萨拉萨蒂,西班牙小提琴家与作曲家)相比较。 之后维尼亚夫斯基虽然身体状况每下愈况,甚至在演出中不支倒地,但为了经济需求,他仍不断巡回表演,最后于1880年死在莫斯科。
俄罗斯
维尼亚夫斯基的一生与俄罗斯结下了不解之缘,这并不是因为他的祖国那时正被沙俄帝国吞并大部分,而是因为19世纪中叶以后俄罗斯的文化逐渐发达,文学、美术、音乐都有很大发展,彼得堡已成为欧洲的文化艺术名城。从1851年到1859年间维尼亚夫斯基多次到俄罗斯演出,在俄国他与钢琴家鲁宾斯坦兄弟二人结成毕生好友,他病重时就住在柴科夫斯基的赞助人梅克夫人家里,他最终病逝在莫斯科。和一些早慧的天才音乐家一样,维尼亚夫斯基也未能尽享天年,不满45岁就离开了人世。 在帕格尼尼之后的众多小提琴家中,维尼亚夫斯基可说是最接近顶尖的一位。他的演奏融合了法国学派的技巧以及斯拉夫民族的气质。他不仅能轻松地炫耀过人的技巧,更能另听众感动得落泪。他以强烈的抖音(Vibrato)加强他优美动人且富有情感的音质。鲁宾斯坦称赞他为:“当代无庸置疑最伟大的小提琴家” 。
三名 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这是马来西亚的纸币,面额10林吉特。纸币正面的人物是马来西亚第一任最高元首端古·阿卜杜勒·拉赫曼。按目前汇率:1马来西亚林吉特=19465人民币元,所以马来西亚10林吉特纸币可以兑换成1946人民币元。
这是马来西亚2000年版的1马来西亚元纸币。纸币正面是马来西亚第一任最高元首端古·阿卜杜勒·拉赫曼,背面是马来西亚山和海岸、古代民间用具、马来西亚中央银行的徽标。按目前汇率:1马来西亚元=20386人民币元,所以图中的1马来西亚元纸币可以兑换2元人民币。
1、苏联方面
在抗日战争初期,苏联是中国抗战的主要支持者。为什么说苏联是中国抗日战争初期主要的支持者呢?因为日本发动“918”事变占领中国东北的目的之一, 是为了获得进攻苏联的战略基地,曾先后两次大规模进攻苏联的哈桑湖和哈勒欣河地区, 虽然均被苏军打败,但日军野心仍在。
苏联***也不是傻子,把小日本的想法摸得门清。不仅在国际上谴责日本的侵略行径,而且与中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并为中国抗战提供了大量的物资援助。
我们来看数据。
1937年10月中旬开始,苏联将中国急需的飞机、大炮、机枪、航空和装甲设备、枪炮弹药等军用物资,陆续运到中国。
1938年3月和7月,苏联给中国政府两次贷款各5000万美元,共计1亿美元。1939年6月,又贷款15亿美元。苏联贷款总计达到25亿美元。从1937年至1942年,苏联实际给予中国购买军火的贷款共173亿美元,居同期各国对华援助之首。中国用这些贷款偿付苏联援华武器弹药和其他军用品,解决了中国急需获得军火的外汇困难。
据统计,从1937年9月到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苏联向中国提供飞机904架(其中,轻重轰炸机318架)、坦克82辆、汽车1526辆、牵引车24辆,大炮1190门,轻重机枪9720挺、步枪5万支、步枪子弹167亿发,机枪子弹1700余万发,炸弹311万颗、炮弹187万余发、飞机发动机221台,以及其他一些军事物资。
通过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苏联不仅是当时世界上唯一以军火积极援助中国的国家,而且援华的飞机及其他军火物资的价格大大低于国际市场价格。
另外,苏联还派遣大批军事顾问、技术专家到中国,到1941年,派到中国政府和军队的军事顾问有140多名,各方面的专家上千名。他们先后担任中国政府军事顾问的苏联将领有德拉季文、切列潘诺夫、卡恰诺夫和崔可夫。他们帮助接洽苏联对华军事物资援助,协助制定作战计划以至参加重要战役的指挥。
除了军事顾问和技术专家,苏联还直接派遣空军志愿队来华参加抗战,到1940年,在中国作战的苏联志愿飞行员达700多名。他们参加了保卫南京、武汉、南昌、重庆、成都、兰州等城市的空战,还多次轰炸日军机场、车站、港口、仓库、舰船等军事目标,共参加20多次重大战役。
仅1938年即击落日军飞机100余架,炸沉日军舰船70余艘。包括轰炸机大队长库里申科和战斗机大队长拉赫曼诺夫在内的200多名苏联志愿飞行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2、美国方面
美、英、法等国很精明,在九一八事变后的较长时期内对日本实行绥靖政策,看着中国与日本打。可随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不断扩大,美、英、法在中国和远东的殖民利益受到严重损害,这才答应给中国提供军事援助。
美国是在中国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逐步加强了对华援助。
1938年12月,经过中美两国反复交涉,美国政府首次宣布向中国提供2500万美元借款,中国用以购买美国物资,并以桐油偿还。1939年2月正式签署《中美桐油借款合同》,时称“桐油贷款”。这一借款标志着美国援助中国抗战的开始。
1940年4月和10月,美国向中国政府提供2000万美元的滇锡借款和 2500万美元的钨砂借款。11月,罗斯福宣布准备对华贷款1亿美元。
1941年2月,中美《金属借款合约》正式签字,中国以金属矿产为抵押,向美国借款5000万美元。3月,美国国会通过向反对法西斯侵略国家提供军事援助的“租借法案”,开始以租借形式向中国提供军火物资。4月,罗斯福签署命令,批准美国退役军人可以加入陈纳德组建的美国援华志愿航空队(即“飞虎队”),以帮助中国空军同日军作战。4月和5月,罗斯福两度批准向中国提供价值9000余万美元的军用器材和武器弹药。7月,罗斯福还批准向中国空军提供装备和人员。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加大了对华援助。1942年3月,中美两国正式签订《中美5亿美元借款协定》。6月,中美两国又签订了《中美租借协定》。
据不完全统计,战时美国对华提供租借援助总额达到8457亿美元,其中除2000万美元外,其余均作为无偿赠与。美国先后将价值约计52亿美元的兵器、飞机、坦克、车辆、船舶及各种军用装备等运往中国,支持了中国的抗日战争。
3、英国方面
英国于1939年3月向中国提供了第一次平准基金借款500万英镑,并于3月和8月分别向中国提供购车信用贷款223万英镑和2859万英镑,合计3082万英镑。
1941年4月,英国向中国提供第二次平准基金借款500万英镑。1942年2月,英国宣布将给中国5000万英镑贷款。
但是,在贷款的兑现和条件问题上,两国发生了严重分歧。直到1944年5月,中英两国才签订了5000万英镑的《中英财政协助协定》。此次贷款中,中国仅支用了810万英镑作为在英镑区域购买物资及其他服务的费用,而且其中300万英镑是在1945年年底才支付的,其余510万英镑是在1948年7月才支付。因此,在整个抗战后期,中国实际上没有得到英国的贷款援助。
4、法国方面
法国于1938年4月与中国签订了南(宁)镇(南关)铁路借款合同,数额达到15亿法郎和145万英镑,次年3月又补加借款3000万法郎。1939年12月,中法又达成叙(府)昆(明)铁路借款48亿法郎。由于战局的影响,这两项借款合同后被中止履行。另外,法国还对中国政府谋求的军事援助与合作持积极态度。但所提出的军事援助与合作计划,因1940年法国战败投降而被中止。
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支持,给了曾经长期在东方独立坚持抗日战争的中国以巨大的鼓舞,增强了中国人民战胜日本法西斯的信心和勇气;同时,中国坚持持久抗战,并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向苏联、美国、英国、法国等国提供了战时急需的大量农牧产品、矿产品等物资,积极支持和帮助了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人民在遭受日本侵略者蹂躏的艰难岁月里,还真诚地帮助受世界法西斯迫害的其他受害者。
当时的上海曾接纳了约3万名犹太难民,其中就包括后来出任美国卡特政府财政部部长的迈克布卢门撒尔。时任中国驻维也纳总领事何凤山,曾冒着极大风险为至少数千名犹太难民发放“救命”签证,使他们得以逃脱法西斯魔掌,堪称“中国辛德勒”。
(1)瓦希德应该是瓦德西,德军统帅。他率领德军参与了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段话是在镇压义和团运动后写下的。
(2)材料一和材料二主张在中国扶植傀儡政权,即“以华制华”。因为中国军民在外国侵略者的枪林弹雨之下,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与侵略军展开了英勇斗争,让他们看到了中国民众反侵略的巨大力量和不可侮的民族精神。
(3)“庚子失败”指的是1900年(庚子年)惠州起义。
(4)严重摧残了中国反封建反专制的革命力量,延缓了清政府的灭亡,使中外反动势力进一步勾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