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 关于莱特兄弟的作文

求 关于莱特兄弟的作文,第1张

泰勒士(Θαλῆς Thales,生活在约公元前585年)是古希腊哲学家、古希腊七贤之一、米利都学派的创始人。生于希腊繁荣的港口城市米利都城,据说曾游历过埃及等地,并测量过金字塔的高度,还成功预测过一次日蚀。

泰勒士认为万物由水构成,水是万物之源。这种观点可能是因为看到海水蒸发的过程而形成的。据传说他的格言是:"水是最好的"。泰勒士还曾宣称,「万物中皆有神在」。 泰勒士对希腊哲学有着重要的影响。阿那克西曼德据说是他的学生。还有传说认为,毕达哥拉斯早年也曾拜访过泰勒士,并听从了他的劝告,前往埃及进行过研究。

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约公元前540年~前480年),古希腊哲学家、爱非斯派的创始人。生于爱非斯一个贵族家庭。他的文章晦涩难懂,富有隐喻。赫拉克利特的理论以毕达哥拉斯的学说为基础。他借用毕达哥拉斯“和谐”的概念,认为在对立与冲突的背后有某种程度的和谐,而协调本身并不是引人注目的。他认为冲突使世界充满生气。赫拉克利特还认为,火是万物的本原,“一切事物都换成火,火也换成一切事物”。 赫拉克利特也认为所有东西都是流动的,每一件事物都在不断变换,他的名言是:“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因为无论是这条河还是这个人都已经不同。”苏格拉底因此称赫拉克利特为“流动者”。 赫拉克利特的对立理论则指出,世间的事物都是相对的,在没有理解恶的时候也就不可能理解善。 赫拉克利特认为神是涵盖整个世界的事物。但他常常用逻各斯(logos,即理性)一词来代替神。他相信世界上有“普遍的理性”来指导大自然发生的每一件事。

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 希腊文 ∏υθαγόρας,约前580年—前500年),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和音乐理论家。生于萨摩斯岛,早年曾游历埃及,后定居意大利南部城市克罗顿,并建立了自己的社团。公元前510年因发生反对派的造反,毕达哥拉斯又搬到梅达彭提翁,直至死去。毕达哥拉斯的哲学思想受到俄耳浦斯的影响,具有一些神秘主义因素。他认为社会中有三类人,而灵魂属于轮回的结果。但同时从毕达哥拉斯开始,希腊哲学开始产生了数学的传统。毕达哥拉斯曾用数学研究乐律,而由此所产生的「和谐」的概念也对以后古希腊的哲学家有重大影响。毕达哥拉斯还是在西方第一个发现勾股定理(在西方又称毕达哥拉斯定理,Pythagoras' Theorem)的人。

在宇宙论方面,毕达哥拉斯结合了米利都学派以及自己有关数的理论。他认为存在着许多但有限个世界,并坚持大地是圆形的,不过则抛弃了米利都学派的地心说。毕达哥拉斯对数学的研究还产生了后来的理念论和共相论。即有了可理喻的东西与可感知的东西的区别,可理喻的东西是完美的、永恒的,而可感知的东西则是有缺陷的。这个思想被柏拉图发扬光大,并从此一直支配着哲学及神学思想。

苏格拉底(希腊文:∑ωκράτης(前469年—前399年)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与他的学生之一是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希腊三贤”。出生于伯里克利统治的雅典黄金时期,死于雅典的败落时期。(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后的三十人僭主集团倒台后的时期)。出身贫寒,父亲是一名雕刻师,母亲为助产士。苏格拉底是一位个性鲜明,被人褒贬不一而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苏格拉底是柏拉图的老师,他一生未曾著述,其言论和思想多见于柏拉图和色诺芬的著作如《苏格拉底言行回忆录》。苏格拉底最后因触犯了当时权贵的利益而被冠以腐蚀青年思想之名被迫饮毒堇汁而死。他长期靠教育为业,苏格拉底的教学方式独特,常常用启发、辩论的方式来进行教育。苏格拉底是柏拉图哲学路线的创始者。苏格拉底重视伦理学,是古希腊第一个提出要用理性和思维去寻找普遍道德的人,他是道德哲学的创始人,他强调道德是由理性指导的,所以“美德就是知识”,认为善出于知,恶出于无知。在欧洲哲学史上最早提出唯心主义的目的论,认为一切都是神所创造与安排的,体现了神的智慧与目的。提出了“自知自己无知”的命题,认为只有放弃对自然界的求索(因为那是神的领域),承认自己无知的人才是聪明人。最有知识的是神,知识最终从神而来,真正的知是服从神。在逻辑学方面,亚里士多德认为苏格拉底提出归纳论证,从具体实事中找出确定的论点,并注意一般定义的方法,对概念作出精确的说明。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主要认为是非有标准。传说苏格拉底的家庭生活不幸,其妻子是个泼妇。

柏拉图(希腊语:∏λάτων,英语:Plato,约公元前427年-前347年)是古希腊哲学家,其主要哲学思想是理念论,对西方的哲学思想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原名亚里士多克勒(Aristoklēs),家中排行老四。柏拉图是其体育老师给他起的绰号。他是苏格拉底的学生,又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理想国》是他最重要的著作。柏拉图出身雅典贵族,并受到良好的贵族教育。大约二十岁时,他开始追随苏格拉底。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受审并被判死刑,柏拉图逃往梅加腊避难。后来他到各地游历,包括西西里岛、南意大利、埃及等地。公元前387年柏拉图回到雅典,并创办了学园(或称“阿卡得米”,Academy)。学园的名字与学园的地址有关,学园的校址所在地与希腊的传奇英雄阿卡得摩斯(Academus)有关,因而以此命名。学园是西方最早的教学机构,它是中世纪时在西方发展起来的大学的前身。学园存在了900多年,直到公元529年被查士丁尼大帝关闭为止。学园受到毕达哥拉斯的影响较大,课程设置类似于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传统课题,包括了算术、几何学、天文学以及声学。公元前367年,柏拉图再度出游,此时学园已经创立二十多年了。他到达锡拉库萨,并将自己的理念付诸实施,但是却遭到强行放逐,于公元前360年回到雅典,继续在学园讲学、写作。柏拉图的主要哲学思想都是通过对话的形式记载下来的。在柏拉图的对话中,有很多是以苏格拉底之名进行的谈话,因此人们很难区分哪些是苏格拉底的思想,哪些是柏拉图的思想。

亚里士多德(希腊语:Αριστοτέλης,约前384年—前322年)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他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他总结了泰勒斯以来古希腊哲学发展的结果,首次将哲学和其它科学区别开来,开创了逻辑学、伦理学、政治学和生物学等学科的独立研究。他的学术思想对西方文化、科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亚里士多德把科学分为:(1)理论的科学(数学、自然科学和后来被称为形而上学的第一哲学);(2)实践的科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战略学和修饰学);(3)创造的科学,即诗学。

简介

当我们谈到古希腊哲学时,有三个连贯的人物我们不得不提到: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他们三人一起创立了今天的西方哲学思想。尽管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他的观点与柏拉图有很多不同之处。柏拉图是一名理想主义者和理性主义者,柏拉图相信我们的物质世界其实是一个不完美的世界,在它的背后有一个完美的「理念的世界」。而亚里士多德则认为,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是从我们的感官而来的。因此,其实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开创了之后的科学方法。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到今天依然存在,它们大多是教科书式的文献,很多甚至是亚里士多德学生的笔记。在中世纪的早期,由于新柏拉图主义的盛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没有被翻译。但到了12世纪,亚里士多德主义开始兴起,他的著作也被翻译成了各种欧洲文字,形成了中世纪后期的经院哲学。这种哲学后来成为了早期近代哲学家例如伽利略和迪卡尔所批驳的对象。

生平

亚里士多德出生于色雷斯的斯塔基拉,父亲是马其顿王的御医。公元前366年亚里士多德被送到雅典的柏拉图学园学习,此后20年间亚里士多德一直住在学园,直至老师柏拉图去世。柏拉图去世后,由于学园的新首脑比较同情柏拉图哲学中的数学倾向,令亚里士多德无法忍受,便离开雅典。但是从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中可以看到,虽然亚里士多德不同意波西普斯等学园新首脑的观点,但依然与他们保持良好的关系。离开学园后,亚里士多德先是接受了先前的学友赫米阿斯的邀请访问小亚细亚。赫米阿斯当时是小亚细亚沿岸的密细亚的统治者。亚里士多德在那里还娶了赫米阿斯的侄女为妻。但是在公元前344年,赫米阿斯在一次暴动中被谋杀,亚里士多德不得不离开小亚细亚,和家人一起到了米提利尼。3年后,亚里士多德又被马其顿的国王腓力浦二世召唤会故乡,成为当时年仅13岁的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根据古希腊著名传记作家普鲁塔克的记载,亚里士多德对这位未来的世界领袖灌输了道德、政治以及哲学的教育。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亚里士多德也运用了自己的影响力,对亚历山大大帝的思想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正是亚里士多德的在影响下,亚历山大大帝始终对科学事业十分关心,对知识十分尊重。但是,亚里士多德和亚历山大大帝的政治观点或许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前者的政治观是建筑在即将衰亡的希腊城邦的基础上的,而亚历山大大帝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帝国对希腊人来说无异是野蛮人的发明。公元前335年腓力浦去世,亚里士多德又回到雅典,并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学校。学园的名字(Lyceum)以阿波罗神殿附近的杀狼者(吕刻俄斯)来命名。在此期间,亚里士多德边讲课,边撰写了多部哲学著作。亚里士多德讲课时有一个习惯,即边讲课,边漫步于走廊和花园,正是因为如此,学园的哲学被称为「逍遥的哲学」或者「漫步的哲学」。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在这一期间也有很多,主要是关于自然和物理方面的自然科学和哲学,而使用的语言也要比柏拉图的《对话录》晦涩许多。他的作品很多都是以讲课的笔记为基础,有些甚至是他学生的课堂笔记。因此有人将亚里士多德看作是西方第一个教科书的作者。亚历山大死后,雅典人开始奋起反对马其顿的统治。由于和亚历山大的关系,亚里士多德不得不因为被指控不敬神而逃亡加而西斯避难。他的学园则交给了狄奥弗拉斯图掌管。一年之后,公元前322年,亚里士多德去世,去世的原因是一种多年积累的疾病所造成的。关于他被毒死,或者由于无法解释潮汐现象而跳海自杀的传言是完全没有史实根据的。

哲学观

虽然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但他却是第一个公开批评柏拉图的人。他特别反对的是柏拉图哲学中有关数学的部分。有人认为虽然亚里士多德熟知当时的数学,他却从来没有理解柏拉图的数学。除此之外,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的相论也有批评。虽然他同意一个事物的「形式」是恒古不变的,但他认为这个「形式」本身并不存在,而是人们在感受到实物后形成的概念。因此他认为,「形式」其实就是事物本身的特征。他指出,我们所拥有的任何一种想法、观念都是透过我们的感官进入我们的意识。但是亚里士多德并不否认人有理性,正是有了理性,人才能将不同的感官印象区分开来。但是他同时指出,在人的感官经验到任何东西之前,理性是完全真空的。亚里士多德认为自然界有因果关系的存在。他认为自然界有四种不同的原因,古希腊人的「原因」观念不同于近代以来的「因果性」观念,「原因」与「为什么」相对应,并不与「结果」相对应。即「目的因」、「质料因」、「动力因」和「形式因」。亚里士多德在逻辑学方面则提出了所谓的三段论。他的这个理论在后来的两千年内,在西方一直是唯一被承认的论证形式。伦理学方面,亚里士多德强调的是所谓「黄金中庸」。这或许和希腊自然派哲学家的「和谐」概念类似。他认为,人不应该偏向哪一个极端,惟有平衡,人才能过快乐和谐的生活。亚里士多德认为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人不生存在社会中便不是真正的人。他还提出三种良好的政治制度:君主制、贵族政治和民主政治(他称之为「Polity」)。

科学观

亚里士多德在古希腊科学史上标志着一个转折点,因为他是最后提出一个整个世界体系的人,而且是第一个从事广泛经验考察的人。在天文学方面,亚里士多德创立了运行的天体是物质实体的学说。在物理学方面,亚里士多德认为各物体只有在一个不断作用着的推动者直接接触下,才能够保持运动。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说法,「真空」是不能存在的,因为空间必须装满物质。这样才能通过直接接触来传递物理作用。后世的物理学家牛顿指出了亚里士多德这一论断的谬误,指出了「力不是保持物体运动的直接原因。力只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可以说,在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大厦没有造起来之前,整个西方世界都被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统治着。

艺术观

在戏剧方面,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是第一部探讨古希腊悲剧艺术的总结性著作。他在书中提出了著名的「摹仿说」,认为悲剧「描写的是严肃的事件,是对有一定长度的动作的摹仿;目的在于引起怜悯和恐惧,并导致这些情感的净化;主人公往往出乎意料的遭到不幸,从而成悲剧,因而悲剧的冲突成了人和命运的冲突」。这是艺术史上第一次对戏剧的本质做出探讨,更开创了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传统。他的观点后来被古罗马的贺拉斯在《诗艺》中加以发挥,从而间接影响了整个西方艺术史。

阿基米德(Archimedes,前287年—前212年),伟大的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出生于西西里岛的叙拉古。阿基米德到过亚历山大里亚,据说他住在亚历山大里亚时期发明了阿基米德式螺旋提水器,今天在埃及仍旧使用着。第二次布匿战争时期,罗马大军围攻叙拉古,最后阿基米德不幸死在罗马士兵之手。

科学成就

阿基米德发展了天文学测量用的十字测角器,并制成了一架测算太阳对向地球角度的仪器。他最著名的发现是浮力和相对密度原理,即物体在液体中减轻的视重,等于排去液体的重量,后来以阿基米德原理著称于世。在几何学上,他创立了一种求圆周率的方法,即圆周的周长和其直径的关系。米德有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动地球。”他一生专心研究科学上的体积和浮力问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就是当时候国王叫金匠打造一顶纯金的皇冠,国王因为怀疑金匠加了杂物,就请阿基米德鉴定,阿基米德一直在想鉴定的方法,就在他走进浴缸里洗澡的时候,看见满出去的水时,悟出利用浮力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他高兴的跑出浴室,大叫:“我找到了!”一时忘了自己是光着身体。另外,阿基米德还有几何方面的数学成就。阿基米德是第一位讲科学的工程师,在他的研究中,使用欧几里德的方法,先假设,再以严谨的逻辑推论得到结果,他不断地寻求一般性的原则而用于特殊的工程上。他的作品始终融合数学和物理,因此阿基米德成为物理学之父。他应用杠杆原理于战争,保卫西拉斯鸠的事迹是家喻户晓的。而他也以同一原理导出部分球体的体积、回转体的体积(椭球、回转抛物面、回转双曲面),此外,他也讨论阿基米德螺线(例如:苍蝇由等速旋转的唱盘中心向外走去所留下的轨迹),圆、球体、圆柱的相关原理,其成就。阿基米德将欧几里德提出的趋近观念作了有效的运用,他提出圆内接多边形和相似圆外切多边形,当边数足够大时,两多边形的周长便一个由上,一个由下的趋近于圆周长。他先用六边形,以后逐次加倍边数,到了九十六边形,求出π的估计值介于314163和314286之间。另外他算出球的表面积是其内接最大圆面积的四倍。而他又导出圆柱内切球体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二,这个定理就刻在他的墓碑上。

著作

《方法论》

《论浮体》

此书讨论物体的浮力,研究了旋转抛物体在流体中的稳定性

《论球与圆柱》

此书从几个定义和公理出发,推出关于球与圆柱面积和体积等50多个命题

《平面图形的平衡或其重心》

此书从几个基本假设出发,通过严格的几何方法论证力学原理,并求出若干平面图形的重心

《数沙者》

此书主要讲述设计一种可以表示任何大数目的方法

《论杠杆》

《论劈锥曲面体与球体》

《抛物线求积》

《论螺线》

让·雅各·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年6月28日——1778年7月2日)是瑞士兼法国籍的哲学家、作家、政治理论家。 卢梭出生于瑞士日内瓦的一个钟表匠家庭,祖上是从法国流亡到瑞士的。由于家境贫寒,他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当过学徒、杂役、家庭书记、教师、流浪音乐家等。后又被通缉流亡国外。终于巴黎东北面的阿蒙农维拉(Ermenonville)。他的母亲在他出生后就去世,而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他而去。卢梭提出:在自然状态(动物所处的状态和人类文明及社会出现以前的状态)下,人本质上是好的,是“高贵的野蛮人”(noble savage)。好人被他们的社会经历所折磨和侵蚀。而社会的发展导致了人类不幸的继续。卢梭的《论科学与艺术》("Discourse on the Arts and Sciences", 1750)强调,艺术与科学的进步并没有给人类带来好处。他认为知识的积累加强了政府的统治而压制了个人的自由。他总结得,物质文明的发展事实上破坏了真挚的友谊,取而代之的是嫉妒、畏惧和怀疑。描述人和社会关系的《社会契约论》("The Social Contract")也许是卢梭最重要的著作,其中开头写道“人生而自由,却无处不在桎梏之中”。这本书于1762年出版,当时无人问津,但后来成为了反映西方传统政治思想的最有影响力的著作之一。与他早期作品相反,卢梭认为自然状态是没有法律和道德的兽性状态,好人是因为社会的出现才有的。自然状态下,人之间经常要竞争。通过与其他人的联合人能面对更多的威胁,因而大家都愿意联合起来。人们联合在一起,以一个集体的形式而存在,这就形成了社会。社会的契约是人们对成员的社会地位的协议。在《不平等论》"Discourse on Inequality")中,卢梭尝试把政府的出现解释为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一种契约。人们愿意放弃个人自由并被他人所统治的唯一原因,是他们看到个人的权利、快乐和财产在一个有正规政府的社会比在一个无政府的、人人只顾自己社会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不过,卢梭又指出原始的契约有着明显的缺陷。社会中最富有和最有权力的人“欺骗”了大众,使不平等成为人类社会一个永恒的特点。他在《社会契约论》中提到,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契约应该被重新思考。政府不应该是保护少数人的财富和权利,而是应该着眼于每一个人的权利和平等。不管任何形式的政府,如果它没有对每一个人的权利、自由和平等负责,那它就破坏了作为政治职权根本的社会契约。这种思想是法国和美国革命的根本。事实上,说法国和美国革命是卢梭在社会契约上的抽象理论的直接结果毫不过分。卢梭是最早攻击私人财产制度的现代作家之一,因此他也被认为是现代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见马克思)的始祖之一。同时,他质疑多数人的意愿是否一定正确。他指出,政府应该排除多数人(见民主)意愿的影响,捍卫自由、平等和公正。卢梭的政治哲学中最主要的原则是政治不应与道德分离。当一个国家不能以德服人,它就不能正常地发挥本身的功能,也不能建立对个人的权威。第二个重要的原则是自由,捍卫自由是国家建立的目的之一。卢梭对教育的观念深深地影响了现代教育理论。他降低书面知识的重要性,建议孩子的情感教育先于理性教育。他尤为强调通过个人经验来学习。

“让我们回归自然”

在早期的作品中,他把自然描述位原始人所处的原始的状态。后来,在伏尔泰(Voltaire)的批评下,他把自然描述为人建立自己个性和个人世界过程的自发性。所以,自然意味着内心的状态、完整的人格和精神的自由。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社会在文明的幌子下进行的关押和奴役。因此,回归自然就是使人恢复这种自然过程的力量,脱离外界社会的各种压迫,以及文明的偏见。1782年出版的自传《忏悔录》("Confession")是最早最有影响的自我暴露作品之一,书中毫不掩饰个人丑行,对后世影响深远。中国的作家郁达夫就深受卢梭自我暴露风格的影响。

卢梭被安葬于巴黎万神庙(The Panthéon)

多给你列点吧`!~

泰勒士(Θαλῆς Thales,生活在约公元前585年)是古希腊哲学家、古希腊七贤之一、米利都学派的创始人。生于希腊繁荣的港口城市米利都城,据说曾游历过埃及等地,并测量过金字塔的高度,还成功预测过一次日蚀。

泰勒士认为万物由水构成,水是万物之源。这种观点可能是因为看到海水蒸发的过程而形成的。据传说他的格言是:"水是最好的"。泰勒士还曾宣称,「万物中皆有神在」。 泰勒士对希腊哲学有着重要的影响。阿那克西曼德据说是他的学生。还有传说认为,毕达哥拉斯早年也曾拜访过泰勒士,并听从了他的劝告,前往埃及进行过研究。

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约公元前540年~前480年),古希腊哲学家、爱非斯派的创始人。生于爱非斯一个贵族家庭。他的文章晦涩难懂,富有隐喻。赫拉克利特的理论以毕达哥拉斯的学说为基础。他借用毕达哥拉斯“和谐”的概念,认为在对立与冲突的背后有某种程度的和谐,而协调本身并不是引人注目的。他认为冲突使世界充满生气。赫拉克利特还认为,火是万物的本原,“一切事物都换成火,火也换成一切事物”。 赫拉克利特也认为所有东西都是流动的,每一件事物都在不断变换,他的名言是:“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因为无论是这条河还是这个人都已经不同。”苏格拉底因此称赫拉克利特为“流动者”。 赫拉克利特的对立理论则指出,世间的事物都是相对的,在没有理解恶的时候也就不可能理解善。 赫拉克利特认为神是涵盖整个世界的事物。但他常常用逻各斯(logos,即理性)一词来代替神。他相信世界上有“普遍的理性”来指导大自然发生的每一件事。

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 希腊文 ∏υθαγόρας,约前580年—前500年),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和音乐理论家。生于萨摩斯岛,早年曾游历埃及,后定居意大利南部城市克罗顿,并建立了自己的社团。公元前510年因发生反对派的造反,毕达哥拉斯又搬到梅达彭提翁,直至死去。毕达哥拉斯的哲学思想受到俄耳浦斯的影响,具有一些神秘主义因素。他认为社会中有三类人,而灵魂属于轮回的结果。但同时从毕达哥拉斯开始,希腊哲学开始产生了数学的传统。毕达哥拉斯曾用数学研究乐律,而由此所产生的「和谐」的概念也对以后古希腊的哲学家有重大影响。毕达哥拉斯还是在西方第一个发现勾股定理(在西方又称毕达哥拉斯定理,Pythagoras' Theorem)的人。

在宇宙论方面,毕达哥拉斯结合了米利都学派以及自己有关数的理论。他认为存在着许多但有限个世界,并坚持大地是圆形的,不过则抛弃了米利都学派的地心说。毕达哥拉斯对数学的研究还产生了后来的理念论和共相论。即有了可理喻的东西与可感知的东西的区别,可理喻的东西是完美的、永恒的,而可感知的东西则是有缺陷的。这个思想被柏拉图发扬光大,并从此一直支配着哲学及神学思想。

苏格拉底(希腊文:∑ωκράτης(前469年—前399年)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与他的学生之一是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希腊三贤”。出生于伯里克利统治的雅典黄金时期,死于雅典的败落时期。(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后的三十人僭主集团倒台后的时期)。出身贫寒,父亲是一名雕刻师,母亲为助产士。苏格拉底是一位个性鲜明,被人褒贬不一而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苏格拉底是柏拉图的老师,他一生未曾著述,其言论和思想多见于柏拉图和色诺芬的著作如《苏格拉底言行回忆录》。苏格拉底最后因触犯了当时权贵的利益而被冠以腐蚀青年思想之名被迫饮毒堇汁而死。他长期靠教育为业,苏格拉底的教学方式独特,常常用启发、辩论的方式来进行教育。苏格拉底是柏拉图哲学路线的创始者。苏格拉底重视伦理学,是古希腊第一个提出要用理性和思维去寻找普遍道德的人,他是道德哲学的创始人,他强调道德是由理性指导的,所以“美德就是知识”,认为善出于知,恶出于无知。在欧洲哲学史上最早提出唯心主义的目的论,认为一切都是神所创造与安排的,体现了神的智慧与目的。提出了“自知自己无知”的命题,认为只有放弃对自然界的求索(因为那是神的领域),承认自己无知的人才是聪明人。最有知识的是神,知识最终从神而来,真正的知是服从神。在逻辑学方面,亚里士多德认为苏格拉底提出归纳论证,从具体实事中找出确定的论点,并注意一般定义的方法,对概念作出精确的说明。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主要认为是非有标准。传说苏格拉底的家庭生活不幸,其妻子是个泼妇。

柏拉图(希腊语:∏λάτων,英语:Plato,约公元前427年-前347年)是古希腊哲学家,其主要哲学思想是理念论,对西方的哲学思想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原名亚里士多克勒(Aristoklēs),家中排行老四。柏拉图是其体育老师给他起的绰号。他是苏格拉底的学生,又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理想国》是他最重要的著作。柏拉图出身雅典贵族,并受到良好的贵族教育。大约二十岁时,他开始追随苏格拉底。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受审并被判死刑,柏拉图逃往梅加腊避难。后来他到各地游历,包括西西里岛、南意大利、埃及等地。公元前387年柏拉图回到雅典,并创办了学园(或称“阿卡得米”,Academy)。学园的名字与学园的地址有关,学园的校址所在地与希腊的传奇英雄阿卡得摩斯(Academus)有关,因而以此命名。学园是西方最早的教学机构,它是中世纪时在西方发展起来的大学的前身。学园存在了900多年,直到公元529年被查士丁尼大帝关闭为止。学园受到毕达哥拉斯的影响较大,课程设置类似于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传统课题,包括了算术、几何学、天文学以及声学。公元前367年,柏拉图再度出游,此时学园已经创立二十多年了。他到达锡拉库萨,并将自己的理念付诸实施,但是却遭到强行放逐,于公元前360年回到雅典,继续在学园讲学、写作。柏拉图的主要哲学思想都是通过对话的形式记载下来的。在柏拉图的对话中,有很多是以苏格拉底之名进行的谈话,因此人们很难区分哪些是苏格拉底的思想,哪些是柏拉图的思想。

亚里士多德(希腊语:Αριστοτέλης,约前384年—前322年)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他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他总结了泰勒斯以来古希腊哲学发展的结果,首次将哲学和其它科学区别开来,开创了逻辑学、伦理学、政治学和生物学等学科的独立研究。他的学术思想对西方文化、科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亚里士多德把科学分为:(1)理论的科学(数学、自然科学和后来被称为形而上学的第一哲学);(2)实践的科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战略学和修饰学);(3)创造的科学,即诗学。

简介

当我们谈到古希腊哲学时,有三个连贯的人物我们不得不提到: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他们三人一起创立了今天的西方哲学思想。尽管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他的观点与柏拉图有很多不同之处。柏拉图是一名理想主义者和理性主义者,柏拉图相信我们的物质世界其实是一个不完美的世界,在它的背后有一个完美的「理念的世界」。而亚里士多德则认为,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是从我们的感官而来的。因此,其实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开创了之后的科学方法。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到今天依然存在,它们大多是教科书式的文献,很多甚至是亚里士多德学生的笔记。在中世纪的早期,由于新柏拉图主义的盛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没有被翻译。但到了12世纪,亚里士多德主义开始兴起,他的著作也被翻译成了各种欧洲文字,形成了中世纪后期的经院哲学。这种哲学后来成为了早期近代哲学家例如伽利略和迪卡尔所批驳的对象。

生平

亚里士多德出生于色雷斯的斯塔基拉,父亲是马其顿王的御医。公元前366年亚里士多德被送到雅典的柏拉图学园学习,此后20年间亚里士多德一直住在学园,直至老师柏拉图去世。柏拉图去世后,由于学园的新首脑比较同情柏拉图哲学中的数学倾向,令亚里士多德无法忍受,便离开雅典。但是从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中可以看到,虽然亚里士多德不同意波西普斯等学园新首脑的观点,但依然与他们保持良好的关系。离开学园后,亚里士多德先是接受了先前的学友赫米阿斯的邀请访问小亚细亚。赫米阿斯当时是小亚细亚沿岸的密细亚的统治者。亚里士多德在那里还娶了赫米阿斯的侄女为妻。但是在公元前344年,赫米阿斯在一次暴动中被谋杀,亚里士多德不得不离开小亚细亚,和家人一起到了米提利尼。3年后,亚里士多德又被马其顿的国王腓力浦二世召唤会故乡,成为当时年仅13岁的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根据古希腊著名传记作家普鲁塔克的记载,亚里士多德对这位未来的世界领袖灌输了道德、政治以及哲学的教育。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亚里士多德也运用了自己的影响力,对亚历山大大帝的思想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正是亚里士多德的在影响下,亚历山大大帝始终对科学事业十分关心,对知识十分尊重。但是,亚里士多德和亚历山大大帝的政治观点或许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前者的政治观是建筑在即将衰亡的希腊城邦的基础上的,而亚历山大大帝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帝国对希腊人来说无异是野蛮人的发明。公元前335年腓力浦去世,亚里士多德又回到雅典,并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学校。学园的名字(Lyceum)以阿波罗神殿附近的杀狼者(吕刻俄斯)来命名。在此期间,亚里士多德边讲课,边撰写了多部哲学著作。亚里士多德讲课时有一个习惯,即边讲课,边漫步于走廊和花园,正是因为如此,学园的哲学被称为「逍遥的哲学」或者「漫步的哲学」。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在这一期间也有很多,主要是关于自然和物理方面的自然科学和哲学,而使用的语言也要比柏拉图的《对话录》晦涩许多。他的作品很多都是以讲课的笔记为基础,有些甚至是他学生的课堂笔记。因此有人将亚里士多德看作是西方第一个教科书的作者。亚历山大死后,雅典人开始奋起反对马其顿的统治。由于和亚历山大的关系,亚里士多德不得不因为被指控不敬神而逃亡加而西斯避难。他的学园则交给了狄奥弗拉斯图掌管。一年之后,公元前322年,亚里士多德去世,去世的原因是一种多年积累的疾病所造成的。关于他被毒死,或者由于无法解释潮汐现象而跳海自杀的传言是完全没有史实根据的。

哲学观

虽然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但他却是第一个公开批评柏拉图的人。他特别反对的是柏拉图哲学中有关数学的部分。有人认为虽然亚里士多德熟知当时的数学,他却从来没有理解柏拉图的数学。除此之外,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的相论也有批评。虽然他同意一个事物的「形式」是恒古不变的,但他认为这个「形式」本身并不存在,而是人们在感受到实物后形成的概念。因此他认为,「形式」其实就是事物本身的特征。他指出,我们所拥有的任何一种想法、观念都是透过我们的感官进入我们的意识。但是亚里士多德并不否认人有理性,正是有了理性,人才能将不同的感官印象区分开来。但是他同时指出,在人的感官经验到任何东西之前,理性是完全真空的。亚里士多德认为自然界有因果关系的存在。他认为自然界有四种不同的原因,古希腊人的「原因」观念不同于近代以来的「因果性」观念,「原因」与「为什么」相对应,并不与「结果」相对应。即「目的因」、「质料因」、「动力因」和「形式因」。亚里士多德在逻辑学方面则提出了所谓的三段论。他的这个理论在后来的两千年内,在西方一直是唯一被承认的论证形式。伦理学方面,亚里士多德强调的是所谓「黄金中庸」。这或许和希腊自然派哲学家的「和谐」概念类似。他认为,人不应该偏向哪一个极端,惟有平衡,人才能过快乐和谐的生活。亚里士多德认为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人不生存在社会中便不是真正的人。他还提出三种良好的政治制度:君主制、贵族政治和民主政治(他称之为「Polity」)。

科学观

亚里士多德在古希腊科学史上标志着一个转折点,因为他是最后提出一个整个世界体系的人,而且是第一个从事广泛经验考察的人。在天文学方面,亚里士多德创立了运行的天体是物质实体的学说。在物理学方面,亚里士多德认为各物体只有在一个不断作用着的推动者直接接触下,才能够保持运动。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说法,「真空」是不能存在的,因为空间必须装满物质。这样才能通过直接接触来传递物理作用。后世的物理学家牛顿指出了亚里士多德这一论断的谬误,指出了「力不是保持物体运动的直接原因。力只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可以说,在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大厦没有造起来之前,整个西方世界都被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统治着。

艺术观

在戏剧方面,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是第一部探讨古希腊悲剧艺术的总结性著作。他在书中提出了著名的「摹仿说」,认为悲剧「描写的是严肃的事件,是对有一定长度的动作的摹仿;目的在于引起怜悯和恐惧,并导致这些情感的净化;主人公往往出乎意料的遭到不幸,从而成悲剧,因而悲剧的冲突成了人和命运的冲突」。这是艺术史上第一次对戏剧的本质做出探讨,更开创了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传统。他的观点后来被古罗马的贺拉斯在《诗艺》中加以发挥,从而间接影响了整个西方艺术史。

阿基米德(Archimedes,前287年—前212年),伟大的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出生于西西里岛的叙拉古。阿基米德到过亚历山大里亚,据说他住在亚历山大里亚时期发明了阿基米德式螺旋提水器,今天在埃及仍旧使用着。第二次布匿战争时期,罗马大军围攻叙拉古,最后阿基米德不幸死在罗马士兵之手。

科学成就

阿基米德发展了天文学测量用的十字测角器,并制成了一架测算太阳对向地球角度的仪器。他最著名的发现是浮力和相对密度原理,即物体在液体中减轻的视重,等于排去液体的重量,后来以阿基米德原理著称于世。在几何学上,他创立了一种求圆周率的方法,即圆周的周长和其直径的关系。米德有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动地球。”他一生专心研究科学上的体积和浮力问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就是当时候国王叫金匠打造一顶纯金的皇冠,国王因为怀疑金匠加了杂物,就请阿基米德鉴定,阿基米德一直在想鉴定的方法,就在他走进浴缸里洗澡的时候,看见满出去的水时,悟出利用浮力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他高兴的跑出浴室,大叫:“我找到了!”一时忘了自己是光着身体。另外,阿基米德还有几何方面的数学成就。阿基米德是第一位讲科学的工程师,在他的研究中,使用欧几里德的方法,先假设,再以严谨的逻辑推论得到结果,他不断地寻求一般性的原则而用于特殊的工程上。他的作品始终融合数学和物理,因此阿基米德成为物理学之父。他应用杠杆原理于战争,保卫西拉斯鸠的事迹是家喻户晓的。而他也以同一原理导出部分球体的体积、回转体的体积(椭球、回转抛物面、回转双曲面),此外,他也讨论阿基米德螺线(例如:苍蝇由等速旋转的唱盘中心向外走去所留下的轨迹),圆、球体、圆柱的相关原理,其成就。阿基米德将欧几里德提出的趋近观念作了有效的运用,他提出圆内接多边形和相似圆外切多边形,当边数足够大时,两多边形的周长便一个由上,一个由下的趋近于圆周长。他先用六边形,以后逐次加倍边数,到了九十六边形,求出π的估计值介于314163和314286之间。另外他算出球的表面积是其内接最大圆面积的四倍。而他又导出圆柱内切球体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二,这个定理就刻在他的墓碑上。

著作

《方法论》

《论浮体》

此书讨论物体的浮力,研究了旋转抛物体在流体中的稳定性

《论球与圆柱》

此书从几个定义和公理出发,推出关于球与圆柱面积和体积等50多个命题

《平面图形的平衡或其重心》

此书从几个基本假设出发,通过严格的几何方法论证力学原理,并求出若干平面图形的重心

《数沙者》

此书主要讲述设计一种可以表示任何大数目的方法

《论杠杆》

《论劈锥曲面体与球体》

《抛物线求积》

《论螺线》

让·雅各·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年6月28日——1778年7月2日)是瑞士兼法国籍的哲学家、作家、政治理论家。 卢梭出生于瑞士日内瓦的一个钟表匠家庭,祖上是从法国流亡到瑞士的。由于家境贫寒,他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当过学徒、杂役、家庭书记、教师、流浪音乐家等。后又被通缉流亡国外。终于巴黎东北面的阿蒙农维拉(Ermenonville)。他的母亲在他出生后就去世,而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他而去。卢梭提出:在自然状态(动物所处的状态和人类文明及社会出现以前的状态)下,人本质上是好的,是“高贵的野蛮人”(noble savage)。好人被他们的社会经历所折磨和侵蚀。而社会的发展导致了人类不幸的继续。卢梭的《论科学与艺术》("Discourse on the Arts and Sciences", 1750)强调,艺术与科学的进步并没有给人类带来好处。他认为知识的积累加强了政府的统治而压制了个人的自由。他总结得,物质文明的发展事实上破坏了真挚的友谊,取而代之的是嫉妒、畏惧和怀疑。描述人和社会关系的《社会契约论》("The Social Contract")也许是卢梭最重要的著作,其中开头写道“人生而自由,却无处不在桎梏之中”。这本书于1762年出版,当时无人问津,但后来成为了反映西方传统政治思想的最有影响力的著作之一。与他早期作品相反,卢梭认为自然状态是没有法律和道德的兽性状态,好人是因为社会的出现才有的。自然状态下,人之间经常要竞争。通过与其他人的联合人能面对更多的威胁,因而大家都愿意联合起来。人们联合在一起,以一个集体的形式而存在,这就形成了社会。社会的契约是人们对成员的社会地位的协议。在《不平等论》"Discourse on Inequality")中,卢梭尝试把政府的出现解释为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一种契约。人们愿意放弃个人自由并被他人所统治的唯一原因,是他们看到个人的权利、快乐和财产在一个有正规政府的社会比在一个无政府的、人人只顾自己社会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不过,卢梭又指出原始的契约有着明显的缺陷。社会中最富有和最有权力的人“欺骗”了大众,使不平等成为人类社会一个永恒的特点。他在《社会契约论》中提到,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契约应该被重新思考。政府不应该是保护少数人的财富和权利,而是应该着眼于每一个人的权利和平等。不管任何形式的政府,如果它没有对每一个人的权利、自由和平等负责,那它就破坏了作为政治职权根本的社会契约。这种思想是法国和美国革命的根本。事实上,说法国和美国革命是卢梭在社会契约上的抽象理论的直接结果毫不过分。卢梭是最早攻击私人财产制度的现代作家之一,因此他也被认为是现代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见马克思)的始祖之一。同时,他质疑多数人的意愿是否一定正确。他指出,政府应该排除多数人(见民主)意愿的影响,捍卫自由、平等和公正。卢梭的政治哲学中最主要的原则是政治不应与道德分离。当一个国家不能以德服人,它就不能正常地发挥本身的功能,也不能建立对个人的权威。第二个重要的原则是自由,捍卫自由是国家建立的目的之一。卢梭对教育的观念深深地影响了现代教育理论。他降低书面知识的重要性,建议孩子的情感教育先于理性教育。他尤为强调通过个人经验来学习。

“让我们回归自然”

在早期的作品中,他把自然描述位原始人所处的原始的状态。后来,在伏尔泰(Voltaire)的批评下,他把自然描述为人建立自己个性和个人世界过程的自发性。所以,自然意味着内心的状态、完整的人格和精神的自由。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社会在文明的幌子下进行的关押和奴役。因此,回归自然就是使人恢复这种自然过程的力量,脱离外界社会的各种压迫,以及文明的偏见。1782年出版的自传《忏悔录》("Confession")是最早最有影响的自我暴露作品之一,书中毫不掩饰个人丑行,对后世影响深远。中国的作家郁达夫就深受卢梭自我暴露风格的影响。

卢梭被安葬于巴黎万神庙(The Panthéon)

诗是迷醉心怀的智慧。——(黎巴嫩作家)纪伯伦

诗不是一种表白出来的意见。它是从一个伤口或是一个笑口涌出的一首歌曲。——(黎巴嫩作家)纪伯伦,人的种种情感在诗中以极其完美的形式表现出来;

仿佛可以用手指将它们拈起来似的。——(印度作家)泰戈尔

歌声在空中感到无限,图画在地上感到无限。诗呢,无论在空中、在地上都是如此。——(印度作家)泰戈尔

仅仅有美,对诗来说是不够的。诗应该打动人心,把听从的灵魂引导到诗的意境中去。——(古罗马诗人)贺拉斯。

泰勒士(Θαλῆς Thales,生活在约公元前585年)是古希腊哲学家、古希腊七贤之一、米利都学派的创始人。生于希腊繁荣的港口城市米利都城,据说曾游历过埃及等地,并测量过金字塔的高度,还成功预测过一次日蚀。

泰勒士认为万物由水构成,水是万物之源。这种观点可能是因为看到海水蒸发的过程而形成的。据传说他的格言是:"水是最好的"。泰勒士还曾宣称,「万物中皆有神在」。 泰勒士对希腊哲学有着重要的影响。阿那克西曼德据说是他的学生。还有传说认为,毕达哥拉斯早年也曾拜访过泰勒士,并听从了他的劝告,前往埃及进行过研究。

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约公元前540年~前480年),古希腊哲学家、爱非斯派的创始人。生于爱非斯一个贵族家庭。他的文章晦涩难懂,富有隐喻。赫拉克利特的理论以毕达哥拉斯的学说为基础。他借用毕达哥拉斯“和谐”的概念,认为在对立与冲突的背后有某种程度的和谐,而协调本身并不是引人注目的。他认为冲突使世界充满生气。赫拉克利特还认为,火是万物的本原,“一切事物都换成火,火也换成一切事物”。 赫拉克利特也认为所有东西都是流动的,每一件事物都在不断变换,他的名言是:“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因为无论是这条河还是这个人都已经不同。”苏格拉底因此称赫拉克利特为“流动者”。 赫拉克利特的对立理论则指出,世间的事物都是相对的,在没有理解恶的时候也就不可能理解善。 赫拉克利特认为神是涵盖整个世界的事物。但他常常用逻各斯(logos,即理性)一词来代替神。他相信世界上有“普遍的理性”来指导大自然发生的每一件事。

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 希腊文 ∏υθαγόρας,约前580年—前500年),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和音乐理论家。生于萨摩斯岛,早年曾游历埃及,后定居意大利南部城市克罗顿,并建立了自己的社团。公元前510年因发生反对派的造反,毕达哥拉斯又搬到梅达彭提翁,直至死去。毕达哥拉斯的哲学思想受到俄耳浦斯的影响,具有一些神秘主义因素。他认为社会中有三类人,而灵魂属于轮回的结果。但同时从毕达哥拉斯开始,希腊哲学开始产生了数学的传统。毕达哥拉斯曾用数学研究乐律,而由此所产生的「和谐」的概念也对以后古希腊的哲学家有重大影响。毕达哥拉斯还是在西方第一个发现勾股定理(在西方又称毕达哥拉斯定理,Pythagoras' Theorem)的人。

在宇宙论方面,毕达哥拉斯结合了米利都学派以及自己有关数的理论。他认为存在着许多但有限个世界,并坚持大地是圆形的,不过则抛弃了米利都学派的地心说。毕达哥拉斯对数学的研究还产生了后来的理念论和共相论。即有了可理喻的东西与可感知的东西的区别,可理喻的东西是完美的、永恒的,而可感知的东西则是有缺陷的。这个思想被柏拉图发扬光大,并从此一直支配着哲学及神学思想。

苏格拉底(希腊文:∑ωκράτης(前469年—前399年)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与他的学生之一是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希腊三贤”。出生于伯里克利统治的雅典黄金时期,死于雅典的败落时期。(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后的三十人僭主集团倒台后的时期)。出身贫寒,父亲是一名雕刻师,母亲为助产士。苏格拉底是一位个性鲜明,被人褒贬不一而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苏格拉底是柏拉图的老师,他一生未曾著述,其言论和思想多见于柏拉图和色诺芬的著作如《苏格拉底言行回忆录》。苏格拉底最后因触犯了当时权贵的利益而被冠以腐蚀青年思想之名被迫饮毒堇汁而死。他长期靠教育为业,苏格拉底的教学方式独特,常常用启发、辩论的方式来进行教育。苏格拉底是柏拉图哲学路线的创始者。苏格拉底重视伦理学,是古希腊第一个提出要用理性和思维去寻找普遍道德的人,他是道德哲学的创始人,他强调道德是由理性指导的,所以“美德就是知识”,认为善出于知,恶出于无知。在欧洲哲学史上最早提出唯心主义的目的论,认为一切都是神所创造与安排的,体现了神的智慧与目的。提出了“自知自己无知”的命题,认为只有放弃对自然界的求索(因为那是神的领域),承认自己无知的人才是聪明人。最有知识的是神,知识最终从神而来,真正的知是服从神。在逻辑学方面,亚里士多德认为苏格拉底提出归纳论证,从具体实事中找出确定的论点,并注意一般定义的方法,对概念作出精确的说明。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主要认为是非有标准。传说苏格拉底的家庭生活不幸,其妻子是个泼妇。

柏拉图(希腊语:∏λάτων,英语:Plato,约公元前427年-前347年)是古希腊哲学家,其主要哲学思想是理念论,对西方的哲学思想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原名亚里士多克勒(Aristoklēs),家中排行老四。柏拉图是其体育老师给他起的绰号。他是苏格拉底的学生,又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理想国》是他最重要的著作。柏拉图出身雅典贵族,并受到良好的贵族教育。大约二十岁时,他开始追随苏格拉底。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受审并被判死刑,柏拉图逃往梅加腊避难。后来他到各地游历,包括西西里岛、南意大利、埃及等地。公元前387年柏拉图回到雅典,并创办了学园(或称“阿卡得米”,Academy)。学园的名字与学园的地址有关,学园的校址所在地与希腊的传奇英雄阿卡得摩斯(Academus)有关,因而以此命名。学园是西方最早的教学机构,它是中世纪时在西方发展起来的大学的前身。学园存在了900多年,直到公元529年被查士丁尼大帝关闭为止。学园受到毕达哥拉斯的影响较大,课程设置类似于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传统课题,包括了算术、几何学、天文学以及声学。公元前367年,柏拉图再度出游,此时学园已经创立二十多年了。他到达锡拉库萨,并将自己的理念付诸实施,但是却遭到强行放逐,于公元前360年回到雅典,继续在学园讲学、写作。柏拉图的主要哲学思想都是通过对话的形式记载下来的。在柏拉图的对话中,有很多是以苏格拉底之名进行的谈话,因此人们很难区分哪些是苏格拉底的思想,哪些是柏拉图的思想。

亚里士多德(希腊语:Αριστοτέλης,约前384年—前322年)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他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他总结了泰勒斯以来古希腊哲学发展的结果,首次将哲学和其它科学区别开来,开创了逻辑学、伦理学、政治学和生物学等学科的独立研究。他的学术思想对西方文化、科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亚里士多德把科学分为:(1)理论的科学(数学、自然科学和后来被称为形而上学的第一哲学);(2)实践的科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战略学和修饰学);(3)创造的科学,即诗学。

简介

当我们谈到古希腊哲学时,有三个连贯的人物我们不得不提到: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他们三人一起创立了今天的西方哲学思想。尽管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他的观点与柏拉图有很多不同之处。柏拉图是一名理想主义者和理性主义者,柏拉图相信我们的物质世界其实是一个不完美的世界,在它的背后有一个完美的「理念的世界」。而亚里士多德则认为,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是从我们的感官而来的。因此,其实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开创了之后的科学方法。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到今天依然存在,它们大多是教科书式的文献,很多甚至是亚里士多德学生的笔记。在中世纪的早期,由于新柏拉图主义的盛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没有被翻译。但到了12世纪,亚里士多德主义开始兴起,他的著作也被翻译成了各种欧洲文字,形成了中世纪后期的经院哲学。这种哲学后来成为了早期近代哲学家例如伽利略和迪卡尔所批驳的对象。

生平

亚里士多德出生于色雷斯的斯塔基拉,父亲是马其顿王的御医。公元前366年亚里士多德被送到雅典的柏拉图学园学习,此后20年间亚里士多德一直住在学园,直至老师柏拉图去世。柏拉图去世后,由于学园的新首脑比较同情柏拉图哲学中的数学倾向,令亚里士多德无法忍受,便离开雅典。但是从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中可以看到,虽然亚里士多德不同意波西普斯等学园新首脑的观点,但依然与他们保持良好的关系。离开学园后,亚里士多德先是接受了先前的学友赫米阿斯的邀请访问小亚细亚。赫米阿斯当时是小亚细亚沿岸的密细亚的统治者。亚里士多德在那里还娶了赫米阿斯的侄女为妻。但是在公元前344年,赫米阿斯在一次暴动中被谋杀,亚里士多德不得不离开小亚细亚,和家人一起到了米提利尼。3年后,亚里士多德又被马其顿的国王腓力浦二世召唤会故乡,成为当时年仅13岁的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根据古希腊著名传记作家普鲁塔克的记载,亚里士多德对这位未来的世界领袖灌输了道德、政治以及哲学的教育。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亚里士多德也运用了自己的影响力,对亚历山大大帝的思想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正是亚里士多德的在影响下,亚历山大大帝始终对科学事业十分关心,对知识十分尊重。但是,亚里士多德和亚历山大大帝的政治观点或许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前者的政治观是建筑在即将衰亡的希腊城邦的基础上的,而亚历山大大帝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帝国对希腊人来说无异是野蛮人的发明。公元前335年腓力浦去世,亚里士多德又回到雅典,并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学校。学园的名字(Lyceum)以阿波罗神殿附近的杀狼者(吕刻俄斯)来命名。在此期间,亚里士多德边讲课,边撰写了多部哲学著作。亚里士多德讲课时有一个习惯,即边讲课,边漫步于走廊和花园,正是因为如此,学园的哲学被称为「逍遥的哲学」或者「漫步的哲学」。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在这一期间也有很多,主要是关于自然和物理方面的自然科学和哲学,而使用的语言也要比柏拉图的《对话录》晦涩许多。他的作品很多都是以讲课的笔记为基础,有些甚至是他学生的课堂笔记。因此有人将亚里士多德看作是西方第一个教科书的作者。亚历山大死后,雅典人开始奋起反对马其顿的统治。由于和亚历山大的关系,亚里士多德不得不因为被指控不敬神而逃亡加而西斯避难。他的学园则交给了狄奥弗拉斯图掌管。一年之后,公元前322年,亚里士多德去世,去世的原因是一种多年积累的疾病所造成的。关于他被毒死,或者由于无法解释潮汐现象而跳海自杀的传言是完全没有史实根据的。

哲学观

虽然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但他却是第一个公开批评柏拉图的人。他特别反对的是柏拉图哲学中有关数学的部分。有人认为虽然亚里士多德熟知当时的数学,他却从来没有理解柏拉图的数学。除此之外,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的相论也有批评。虽然他同意一个事物的「形式」是恒古不变的,但他认为这个「形式」本身并不存在,而是人们在感受到实物后形成的概念。因此他认为,「形式」其实就是事物本身的特征。他指出,我们所拥有的任何一种想法、观念都是透过我们的感官进入我们的意识。但是亚里士多德并不否认人有理性,正是有了理性,人才能将不同的感官印象区分开来。但是他同时指出,在人的感官经验到任何东西之前,理性是完全真空的。亚里士多德认为自然界有因果关系的存在。他认为自然界有四种不同的原因,古希腊人的「原因」观念不同于近代以来的「因果性」观念,「原因」与「为什么」相对应,并不与「结果」相对应。即「目的因」、「质料因」、「动力因」和「形式因」。亚里士多德在逻辑学方面则提出了所谓的三段论。他的这个理论在后来的两千年内,在西方一直是唯一被承认的论证形式。伦理学方面,亚里士多德强调的是所谓「黄金中庸」。这或许和希腊自然派哲学家的「和谐」概念类似。他认为,人不应该偏向哪一个极端,惟有平衡,人才能过快乐和谐的生活。亚里士多德认为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人不生存在社会中便不是真正的人。他还提出三种良好的政治制度:君主制、贵族政治和民主政治(他称之为「Polity」)。

科学观

亚里士多德在古希腊科学史上标志着一个转折点,因为他是最后提出一个整个世界体系的人,而且是第一个从事广泛经验考察的人。在天文学方面,亚里士多德创立了运行的天体是物质实体的学说。在物理学方面,亚里士多德认为各物体只有在一个不断作用着的推动者直接接触下,才能够保持运动。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说法,「真空」是不能存在的,因为空间必须装满物质。这样才能通过直接接触来传递物理作用。后世的物理学家牛顿指出了亚里士多德这一论断的谬误,指出了「力不是保持物体运动的直接原因。力只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可以说,在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大厦没有造起来之前,整个西方世界都被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统治着。

艺术观

在戏剧方面,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是第一部探讨古希腊悲剧艺术的总结性著作。他在书中提出了著名的「摹仿说」,认为悲剧「描写的是严肃的事件,是对有一定长度的动作的摹仿;目的在于引起怜悯和恐惧,并导致这些情感的净化;主人公往往出乎意料的遭到不幸,从而成悲剧,因而悲剧的冲突成了人和命运的冲突」。这是艺术史上第一次对戏剧的本质做出探讨,更开创了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传统。他的观点后来被古罗马的贺拉斯在《诗艺》中加以发挥,从而间接影响了整个西方艺术史。

阿基米德(Archimedes,前287年—前212年),伟大的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出生于西西里岛的叙拉古。阿基米德到过亚历山大里亚,据说他住在亚历山大里亚时期发明了阿基米德式螺旋提水器,今天在埃及仍旧使用着。第二次布匿战争时期,罗马大军围攻叙拉古,最后阿基米德不幸死在罗马士兵之手。

科学成就

阿基米德发展了天文学测量用的十字测角器,并制成了一架测算太阳对向地球角度的仪器。他最著名的发现是浮力和相对密度原理,即物体在液体中减轻的视重,等于排去液体的重量,后来以阿基米德原理著称于世。在几何学上,他创立了一种求圆周率的方法,即圆周的周长和其直径的关系。米德有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动地球。”他一生专心研究科学上的体积和浮力问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就是当时候国王叫金匠打造一顶纯金的皇冠,国王因为怀疑金匠加了杂物,就请阿基米德鉴定,阿基米德一直在想鉴定的方法,就在他走进浴缸里洗澡的时候,看见满出去的水时,悟出利用浮力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他高兴的跑出浴室,大叫:“我找到了!”一时忘了自己是光着身体。另外,阿基米德还有几何方面的数学成就。阿基米德是第一位讲科学的工程师,在他的研究中,使用欧几里德的方法,先假设,再以严谨的逻辑推论得到结果,他不断地寻求一般性的原则而用于特殊的工程上。他的作品始终融合数学和物理,因此阿基米德成为物理学之父。他应用杠杆原理于战争,保卫西拉斯鸠的事迹是家喻户晓的。而他也以同一原理导出部分球体的体积、回转体的体积(椭球、回转抛物面、回转双曲面),此外,他也讨论阿基米德螺线(例如:苍蝇由等速旋转的唱盘中心向外走去所留下的轨迹),圆、球体、圆柱的相关原理,其成就。阿基米德将欧几里德提出的趋近观念作了有效的运用,他提出圆内接多边形和相似圆外切多边形,当边数足够大时,两多边形的周长便一个由上,一个由下的趋近于圆周长。他先用六边形,以后逐次加倍边数,到了九十六边形,求出π的估计值介于314163和314286之间。另外他算出球的表面积是其内接最大圆面积的四倍。而他又导出圆柱内切球体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二,这个定理就刻在他的墓碑上。

著作

《方法论》

《论浮体》

此书讨论物体的浮力,研究了旋转抛物体在流体中的稳定性

《论球与圆柱》

此书从几个定义和公理出发,推出关于球与圆柱面积和体积等50多个命题

《平面图形的平衡或其重心》

此书从几个基本假设出发,通过严格的几何方法论证力学原理,并求出若干平面图形的重心

《数沙者》

此书主要讲述设计一种可以表示任何大数目的方法

《论杠杆》

《论劈锥曲面体与球体》

《抛物线求积》

《论螺线》

让·雅各·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年6月28日——1778年7月2日)是瑞士兼法国籍的哲学家、作家、政治理论家。 卢梭出生于瑞士日内瓦的一个钟表匠家庭,祖上是从法国流亡到瑞士的。由于家境贫寒,他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当过学徒、杂役、家庭书记、教师、流浪音乐家等。后又被通缉流亡国外。终于巴黎东北面的阿蒙农维拉(Ermenonville)。他的母亲在他出生后就去世,而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他而去。卢梭提出:在自然状态(动物所处的状态和人类文明及社会出现以前的状态)下,人本质上是好的,是“高贵的野蛮人”(noble savage)。好人被他们的社会经历所折磨和侵蚀。而社会的发展导致了人类不幸的继续。卢梭的《论科学与艺术》("Discourse on the Arts and Sciences", 1750)强调,艺术与科学的进步并没有给人类带来好处。他认为知识的积累加强了政府的统治而压制了个人的自由。他总结得,物质文明的发展事实上破坏了真挚的友谊,取而代之的是嫉妒、畏惧和怀疑。描述人和社会关系的《社会契约论》("The Social Contract")也许是卢梭最重要的著作,其中开头写道“人生而自由,却无处不在桎梏之中”。这本书于1762年出版,当时无人问津,但后来成为了反映西方传统政治思想的最有影响力的著作之一。与他早期作品相反,卢梭认为自然状态是没有法律和道德的兽性状态,好人是因为社会的出现才有的。自然状态下,人之间经常要竞争。通过与其他人的联合人能面对更多的威胁,因而大家都愿意联合起来。人们联合在一起,以一个集体的形式而存在,这就形成了社会。社会的契约是人们对成员的社会地位的协议。在《不平等论》"Discourse on Inequality")中,卢梭尝试把政府的出现解释为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一种契约。人们愿意放弃个人自由并被他人所统治的唯一原因,是他们看到个人的权利、快乐和财产在一个有正规政府的社会比在一个无政府的、人人只顾自己社会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不过,卢梭又指出原始的契约有着明显的缺陷。社会中最富有和最有权力的人“欺骗”了大众,使不平等成为人类社会一个永恒的特点。他在《社会契约论》中提到,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契约应该被重新思考。政府不应该是保护少数人的财富和权利,而是应该着眼于每一个人的权利和平等。不管任何形式的政府,如果它没有对每一个人的权利、自由和平等负责,那它就破坏了作为政治职权根本的社会契约。这种思想是法国和美国革命的根本。事实上,说法国和美国革命是卢梭在社会契约上的抽象理论的直接结果毫不过分。卢梭是最早攻击私人财产制度的现代作家之一,因此他也被认为是现代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见马克思)的始祖之一。同时,他质疑多数人的意愿是否一定正确。他指出,政府应该排除多数人(见民主)意愿的影响,捍卫自由、平等和公正。卢梭的政治哲学中最主要的原则是政治不应与道德分离。当一个国家不能以德服人,它就不能正常地发挥本身的功能,也不能建立对个人的权威。第二个重要的原则是自由,捍卫自由是国家建立的目的之一。卢梭对教育的观念深深地影响了现代教育理论。他降低书面知识的重要性,建议孩子的情感教育先于理性教育。他尤为强调通过个人经验来学习。

“让我们回归自然”

在早期的作品中,他把自然描述位原始人所处的原始的状态。后来,在伏尔泰(Voltaire)的批评下,他把自然描述为人建立自己个性和个人世界过程的自发性。所以,自然意味着内心的状态、完整的人格和精神的自由。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社会在文明的幌子下进行的关押和奴役。因此,回归自然就是使人恢复这种自然过程的力量,脱离外界社会的各种压迫,以及文明的偏见。1782年出版的自传《忏悔录》("Confession")是最早最有影响的自我暴露作品之一,书中毫不掩饰个人丑行,对后世影响深远。中国的作家郁达夫就深受卢梭自我暴露风格的影响。

卢梭被安葬于巴黎万神庙(The Panthéon)

泰勒士(Θαλ Thales,生活在约公元前585年)是古希腊哲学家、古希腊七贤之一、米利都学派的创始人。生于希腊繁荣的港口城市米利都城,据说曾游历过埃及等地,并测量过金字塔的高度,还成功预测过一次日蚀。

泰勒士认为万物由水构成,水是万物之源。这种观点可能是因为看到海水蒸发的过程而形成的。据传说他的格言是:"水是最好的"。泰勒士还曾宣称,「万物中皆有神在」。 泰勒士对希腊哲学有着重要的影响。阿那克西曼德据说是他的学生。还有传说认为,毕达哥拉斯早年也曾拜访过泰勒士,并听从了他的劝告,前往埃及进行过研究。

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约公元前540年~前480年),古希腊哲学家、爱非斯派的创始人。生于爱非斯一个贵族家庭。他的文章晦涩难懂,富有隐喻。赫拉克利特的理论以毕达哥拉斯的学说为基础。他借用毕达哥拉斯“和谐”的概念,认为在对立与冲突的背后有某种程度的和谐,而协调本身并不是引人注目的。他认为冲突使世界充满生气。赫拉克利特还认为,火是万物的本原,“一切事物都换成火,火也换成一切事物”。 赫拉克利特也认为所有东西都是流动的,每一件事物都在不断变换,他的名言是:“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因为无论是这条河还是这个人都已经不同。”苏格拉底因此称赫拉克利特为“流动者”。 赫拉克利特的对立理论则指出,世间的事物都是相对的,在没有理解恶的时候也就不可能理解善。 赫拉克利特认为神是涵盖整个世界的事物。但他常常用逻各斯(logos,即理性)一词来代替神。他相信世界上有“普遍的理性”来指导大自然发生的每一件事。

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 希腊文 ∏υθαγρα,约前580年—前500年),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和音乐理论家。生于萨摩斯岛,早年曾游历埃及,后定居意大利南部城市克罗顿,并建立了自己的社团。公元前510年因发生反对派的造反,毕达哥拉斯又搬到梅达彭提翁,直至死去。毕达哥拉斯的哲学思想受到俄耳浦斯的影响,具有一些神秘主义因素。他认为社会中有三类人,而灵魂属于轮回的结果。但同时从毕达哥拉斯开始,希腊哲学开始产生了数学的传统。毕达哥拉斯曾用数学研究乐律,而由此所产生的「和谐」的概念也对以后古希腊的哲学家有重大影响。毕达哥拉斯还是在西方第一个发现勾股定理(在西方又称毕达哥拉斯定理,Pythagoras' Theorem)的人。

在宇宙论方面,毕达哥拉斯结合了米利都学派以及自己有关数的理论。他认为存在着许多但有限个世界,并坚持大地是圆形的,不过则抛弃了米利都学派的地心说。毕达哥拉斯对数学的研究还产生了后来的理念论和共相论。即有了可理喻的东西与可感知的东西的区别,可理喻的东西是完美的、永恒的,而可感知的东西则是有缺陷的。这个思想被柏拉图发扬光大,并从此一直支配着哲学及神学思想。

苏格拉底(希腊文:∑ωκρτη(前469年—前399年)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与他的学生之一是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希腊三贤”。出生于伯里克利统治的雅典黄金时期,死于雅典的败落时期。(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后的三十人僭主集团倒台后的时期)。出身贫寒,父亲是一名雕刻师,母亲为助产士。苏格拉底是一位个性鲜明,被人褒贬不一而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苏格拉底是柏拉图的老师,他一生未曾著述,其言论和思想多见于柏拉图和色诺芬的著作如《苏格拉底言行回忆录》。苏格拉底最后因触犯了当时权贵的利益而被冠以腐蚀青年思想之名被迫饮毒堇汁而死。他长期靠教育为业,苏格拉底的教学方式独特,常常用启发、辩论的方式来进行教育。苏格拉底是柏拉图哲学路线的创始者。苏格拉底重视伦理学,是古希腊第一个提出要用理性和思维去寻找普遍道德的人,他是道德哲学的创始人,他强调道德是由理性指导的,所以“美德就是知识”,认为善出于知,恶出于无知。在欧洲哲学史上最早提出唯心主义的目的论,认为一切都是神所创造与安排的,体现了神的智慧与目的。提出了“自知自己无知”的命题,认为只有放弃对自然界的求索(因为那是神的领域),承认自己无知的人才是聪明人。最有知识的是神,知识最终从神而来,真正的知是服从神。在逻辑学方面,亚里士多德认为苏格拉底提出归纳论证,从具体实事中找出确定的论点,并注意一般定义的方法,对概念作出精确的说明。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主要认为是非有标准。传说苏格拉底的家庭生活不幸,其妻子是个泼妇。

柏拉图(希腊语:∏λτων,英语:Plato,约公元前427年-前347年)是古希腊哲学家,其主要哲学思想是理念论,对西方的哲学思想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原名亚里士多克勒(Aristoklēs),家中排行老四。柏拉图是其体育老师给他起的绰号。他是苏格拉底的学生,又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理想国》是他最重要的著作。柏拉图出身雅典贵族,并受到良好的贵族教育。大约二十岁时,他开始追随苏格拉底。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受审并被判死刑,柏拉图逃往梅加腊避难。后来他到各地游历,包括西西里岛、南意大利、埃及等地。公元前387年柏拉图回到雅典,并创办了学园(或称“阿卡得米”,Academy)。学园的名字与学园的地址有关,学园的校址所在地与希腊的传奇英雄阿卡得摩斯(Academus)有关,因而以此命名。学园是西方最早的教学机构,它是中世纪时在西方发展起来的大学的前身。学园存在了900多年,直到公元529年被查士丁尼大帝关闭为止。学园受到毕达哥拉斯的影响较大,课程设置类似于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传统课题,包括了算术、几何学、天文学以及声学。公元前367年,柏拉图再度出游,此时学园已经创立二十多年了。他到达锡拉库萨,并将自己的理念付诸实施,但是却遭到强行放逐,于公元前360年回到雅典,继续在学园讲学、写作。柏拉图的主要哲学思想都是通过对话的形式记载下来的。在柏拉图的对话中,有很多是以苏格拉底之名进行的谈话,因此人们很难区分哪些是苏格拉底的思想,哪些是柏拉图的思想。

亚里士多德(希腊语:Αριστοτλη,约前384年—前322年)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他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他总结了泰勒斯以来古希腊哲学发展的结果,首次将哲学和其它科学区别开来,开创了逻辑学、伦理学、政治学和生物学等学科的独立研究。他的学术思想对西方文化、科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亚里士多德把科学分为:(1)理论的科学(数学、自然科学和后来被称为形而上学的第一哲学);(2)实践的科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战略学和修饰学);(3)创造的科学,即诗学。

简介

当我们谈到古希腊哲学时,有三个连贯的人物我们不得不提到: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他们三人一起创立了今天的西方哲学思想。尽管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他的观点与柏拉图有很多不同之处。柏拉图是一名理想主义者和理性主义者,柏拉图相信我们的物质世界其实是一个不完美的世界,在它的背后有一个完美的「理念的世界」。而亚里士多德则认为,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是从我们的感官而来的。因此,其实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开创了之后的科学方法。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到今天依然存在,它们大多是教科书式的文献,很多甚至是亚里士多德学生的笔记。在中世纪的早期,由于新柏拉图主义的盛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没有被翻译。但到了12世纪,亚里士多德主义开始兴起,他的著作也被翻译成了各种欧洲文字,形成了中世纪后期的经院哲学。这种哲学后来成为了早期近代哲学家例如伽利略和迪卡尔所批驳的对象。

生平

亚里士多德出生于色雷斯的斯塔基拉,父亲是马其顿王的御医。公元前366年亚里士多德被送到雅典的柏拉图学园学习,此后20年间亚里士多德一直住在学园,直至老师柏拉图去世。柏拉图去世后,由于学园的新首脑比较同情柏拉图哲学中的数学倾向,令亚里士多德无法忍受,便离开雅典。但是从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中可以看到,虽然亚里士多德不同意波西普斯等学园新首脑的观点,但依然与他们保持良好的关系。离开学园后,亚里士多德先是接受了先前的学友赫米阿斯的邀请访问小亚细亚。赫米阿斯当时是小亚细亚沿岸的密细亚的统治者。亚里士多德在那里还娶了赫米阿斯的侄女为妻。但是在公元前344年,赫米阿斯在一次暴动中被谋杀,亚里士多德不得不离开小亚细亚,和家人一起到了米提利尼。3年后,亚里士多德又被马其顿的国王腓力浦二世召唤会故乡,成为当时年仅13岁的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根据古希腊著名传记作家普鲁塔克的记载,亚里士多德对这位未来的世界领袖灌输了道德、政治以及哲学的教育。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亚里士多德也运用了自己的影响力,对亚历山大大帝的思想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正是亚里士多德的在影响下,亚历山大大帝始终对科学事业十分关心,对知识十分尊重。但是,亚里士多德和亚历山大大帝的政治观点或许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前者的政治观是建筑在即将衰亡的希腊城邦的基础上的,而亚历山大大帝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帝国对希腊人来说无异是野蛮人的发明。公元前335年腓力浦去世,亚里士多德又回到雅典,并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学校。学园的名字(Lyceum)以阿波罗神殿附近的杀狼者(吕刻俄斯)来命名。在此期间,亚里士多德边讲课,边撰写了多部哲学著作。亚里士多德讲课时有一个习惯,即边讲课,边漫步于走廊和花园,正是因为如此,学园的哲学被称为「逍遥的哲学」或者「漫步的哲学」。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在这一期间也有很多,主要是关于自然和物理方面的自然科学和哲学,而使用的语言也要比柏拉图的《对话录》晦涩许多。他的作品很多都是以讲课的笔记为基础,有些甚至是他学生的课堂笔记。因此有人将亚里士多德看作是西方第一个教科书的作者。亚历山大死后,雅典人开始奋起反对马其顿的统治。由于和亚历山大的关系,亚里士多德不得不因为被指控不敬神而逃亡加而西斯避难。他的学园则交给了狄奥弗拉斯图掌管。一年之后,公元前322年,亚里士多德去世,去世的原因是一种多年积累的疾病所造成的。关于他被毒死,或者由于无法解释潮汐现象而跳海自杀的传言是完全没有史实根据的。

哲学观

虽然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但他却是第一个公开批评柏拉图的人。他特别反对的是柏拉图哲学中有关数学的部分。有人认为虽然亚里士多德熟知当时的数学,他却从来没有理解柏拉图的数学。除此之外,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的相论也有批评。虽然他同意一个事物的「形式」是恒古不变的,但他认为这个「形式」本身并不存在,而是人们在感受到实物后形成的概念。因此他认为,「形式」其实就是事物本身的特征。他指出,我们所拥有的任何一种想法、观念都是透过我们的感官进入我们的意识。但是亚里士多德并不否认人有理性,正是有了理性,人才能将不同的感官印象区分开来。但是他同时指出,在人的感官经验到任何东西之前,理性是完全真空的。亚里士多德认为自然界有因果关系的存在。他认为自然界有四种不同的原因,古希腊人的「原因」观念不同于近代以来的「因果性」观念,「原因」与「为什么」相对应,并不与「结果」相对应。即「目的因」、「质料因」、「动力因」和「形式因」。亚里士多德在逻辑学方面则提出了所谓的三段论。他的这个理论在后来的两千年内,在西方一直是唯一被承认的论证形式。伦理学方面,亚里士多德强调的是所谓「黄金中庸」。这或许和希腊自然派哲学家的「和谐」概念类似。他认为,人不应该偏向哪一个极端,惟有平衡,人才能过快乐和谐的生活。亚里士多德认为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人不生存在社会中便不是真正的人。他还提出三种良好的政治制度:君主制、贵族政治和民主政治(他称之为「Polity」)。

科学观

亚里士多德在古希腊科学史上标志着一个转折点,因为他是最后提出一个整个世界体系的人,而且是第一个从事广泛经验考察的人。在天文学方面,亚里士多德创立了运行的天体是物质实体的学说。在物理学方面,亚里士多德认为各物体只有在一个不断作用着的推动者直接接触下,才能够保持运动。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说法,「真空」是不能存在的,因为空间必须装满物质。这样才能通过直接接触来传递物理作用。后世的物理学家牛顿指出了亚里士多德这一论断的谬误,指出了「力不是保持物体运动的直接原因。力只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可以说,在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大厦没有造起来之前,整个西方世界都被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统治着。

艺术观

在戏剧方面,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是第一部探讨古希腊悲剧艺术的总结性著作。他在书中提出了著名的「摹仿说」,认为悲剧「描写的是严肃的事件,是对有一定长度的动作的摹仿;目的在于引起怜悯和恐惧,并导致这些情感的净化;主人公往往出乎意料的遭到不幸,从而成悲剧,因而悲剧的冲突成了人和命运的冲突」。这是艺术史上第一次对戏剧的本质做出探讨,更开创了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传统。他的观点后来被古罗马的贺拉斯在《诗艺》中加以发挥,从而间接影响了整个西方艺术史。

阿基米德(Archimedes,前287年—前212年),伟大的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出生于西西里岛的叙拉古。阿基米德到过亚历山大里亚,据说他住在亚历山大里亚时期发明了阿基米德式螺旋提水器,今天在埃及仍旧使用着。第二次布匿战争时期,罗马大军围攻叙拉古,最后阿基米德不幸死在罗马士兵之手。

科学成就

阿基米德发展了天文学测量用的十字测角器,并制成了一架测算太阳对向地球角度的仪器。他最著名的发现是浮力和相对密度原理,即物体在液体中减轻的视重,等于排去液体的重量,后来以阿基米德原理著称于世。在几何学上,他创立了一种求圆周率的方法,即圆周的周长和其直径的关系。米德有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动地球。”他一生专心研究科学上的体积和浮力问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就是当时候国王叫金匠打造一顶纯金的皇冠,国王因为怀疑金匠加了杂物,就请阿基米德鉴定,阿基米德一直在想鉴定的方法,就在他走进浴缸里洗澡的时候,看见满出去的水时,悟出利用浮力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他高兴的跑出浴室,大叫:“我找到了!”一时忘了自己是光着身体。另外,阿基米德还有几何方面的数学成就。阿基米德是第一位讲科学的工程师,在他的研究中,使用欧几里德的方法,先假设,再以严谨的逻辑推论得到结果,他不断地寻求一般性的原则而用于特殊的工程上。他的作品始终融合数学和物理,因此阿基米德成为物理学之父。他应用杠杆原理于战争,保卫西拉斯鸠的事迹是家喻户晓的。而他也以同一原理导出部分球体的体积、回转体的体积(椭球、回转抛物面、回转双曲面),此外,他也讨论阿基米德螺线(例如:苍蝇由等速旋转的唱盘中心向外走去所留下的轨迹),圆、球体、圆柱的相关原理,其成就。阿基米德将欧几里德提出的趋近观念作了有效的运用,他提出圆内接多边形和相似圆外切多边形,当边数足够大时,两多边形的周长便一个由上,一个由下的趋近于圆周长。他先用六边形,以后逐次加倍边数,到了九十六边形,求出π的估计值介于314163和314286之间。另外他算出球的表面积是其内接最大圆面积的四倍。而他又导出圆柱内切球体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二,这个定理就刻在他的墓碑上。

著作

《方法论》

《论浮体》

此书讨论物体的浮力,研究了旋转抛物体在流体中的稳定性

《论球与圆柱》

此书从几个定义和公理出发,推出关于球与圆柱面积和体积等50多个命题

《平面图形的平衡或其重心》

此书从几个基本假设出发,通过严格的几何方法论证力学原理,并求出若干平面图形的重心

《数沙者》

此书主要讲述设计一种可以表示任何大数目的方法

《论杠杆》

《论劈锥曲面体与球体》

《抛物线求积》

《论螺线》

让·雅各·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年6月28日——1778年7月2日)是瑞士兼法国籍的哲学家、作家、政治理论家。 卢梭出生于瑞士日内瓦的一个钟表匠家庭,祖上是从法国流亡到瑞士的。由于家境贫寒,他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当过学徒、杂役、家庭书记、教师、流浪音乐家等。后又被通缉流亡国外。终于巴黎东北面的阿蒙农维拉(Ermenonville)。他的母亲在他出生后就去世,而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他而去。卢梭提出:在自然状态(动物所处的状态和人类文明及社会出现以前的状态)下,人本质上是好的,是“高贵的野蛮人”(noble savage)。好人被他们的社会经历所折磨和侵蚀。而社会的发展导致了人类不幸的继续。卢梭的《论科学与艺术》("Discourse on the Arts and Sciences", 1750)强调,艺术与科学的进步并没有给人类带来好处。他认为知识的积累加强了政府的统治而压制了个人的自由。他总结得,物质文明的发展事实上破坏了真挚的友谊,取而代之的是嫉妒、畏惧和怀疑。描述人和社会关系的《社会契约论》("The Social Contract")也许是卢梭最重要的著作,其中开头写道“人生而自由,却无处不在桎梏之中”。这本书于1762年出版,当时无人问津,但后来成为了反映西方传统政治思想的最有影响力的著作之一。与他早期作品相反,卢梭认为自然状态是没有法律和道德的兽性状态,好人是因为社会的出现才有的。自然状态下,人之间经常要竞争。通过与其他人的联合人能面对更多的威胁,因而大家都愿意联合起来。人们联合在一起,以一个集体的形式而存在,这就形成了社会。社会的契约是人们对成员的社会地位的协议。在《不平等论》"Discourse on Inequality")中,卢梭尝试把政府的出现解释为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一种契约。人们愿意放弃个人自由并被他人所统治的唯一原因,是他们看到个人的权利、快乐和财产在一个有正规政府的社会比在一个无政府的、人人只顾自己社会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不过,卢梭又指出原始的契约有着明显的缺陷。社会中最富有和最有权力的人“欺骗”了大众,使不平等成为人类社会一个永恒的特点。他在《社会契约论》中提到,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契约应该被重新思考。政府不应该是保护少数人的财富和权利,而是应该着眼于每一个人的权利和平等。不管任何形式的政府,如果它没有对每一个人的权利、自由和平等负责,那它就破坏了作为政治职权根本的社会契约。这种思想是法国和美国革命的根本。事实上,说法国和美国革命是卢梭在社会契约上的抽象理论的直接结果毫不过分。卢梭是最早攻击私人财产制度的现代作家之一,因此他也被认为是现代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见马克思)的始祖之一。同时,他质疑多数人的意愿是否一定正确。他指出,政府应该排除多数人(见民主)意愿的影响,捍卫自由、平等和公正。卢梭的政治哲学中最主要的原则是政治不应与道德分离。当一个国家不能以德服人,它就不能正常地发挥本身的功能,也不能建立对个人的权威。第二个重要的原则是自由,捍卫自由是国家建立的目的之一。卢梭对教育的观念深深地影响了现代教育理论。他降低书面知识的重要性,建议孩子的情感教育先于理性教育。他尤为强调通过个人经验来学习。

“让我们回归自然”

在早期的作品中,他把自然描述位原始人所处的原始的状态。后来,在伏尔泰(Voltaire)的批评下,他把自然描述为人建立自己个性和个人世界过程的自发性。所以,自然意味着内心的状态、完整的人格和精神的自由。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社会在文明的幌子下进行的关押和奴役。因此,回归自然就是使人恢复这种自然过程的力量,脱离外界社会的各种压迫,以及文明的偏见。1782年出版的自传《忏悔录》("Confession")是最早最有影响的自我暴露作品之一,书中毫不掩饰个人丑行,对后世影响深远。中国的作家郁达夫就深受卢梭自我暴露风格的影响。

卢梭被安葬于巴黎万神庙(The Panthéon)

1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2饿狼饿虎饿不了没有,

3光棍好过寡妇难,

4世上没有不散的宴席,

5天上不会掉馅饼,

6没有免费的午餐,

7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8善恶到头终有报,没报皆因未到时。

9忍字头上一把刀,诸事当忍才为高。

10世事如棋局局迷。

古希腊十大名言

1、思想的防线是最廉价的国防。—亚里士多德

国家强大与否,是由全民的思想素质所决定的。

2、成功的唯一秘诀—坚持到最后一分钟。—柏拉图

一个人的成功不在于有多少天赋,有多少灵感,读过多少书,而在于多么的坚韧和不屈。

3、想左右天下的人,须先左右自己。—苏格拉底

只有认识清楚自己才能可能克服和战胜自己的弱点,进而才可能影响或控制别人。

4、人的知识就是一个圆圈。—芝诺

圆圈里面是已知的,圆圈外面是未知的。你知道得越多,圆圈也越大,你不知道的也就越多。个人有了一定的知识,接触和思考的问题越多,就越觉得有许多问题不明白,因而就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中国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子也说过“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

5、上帝要你灭亡,必先让你疯狂。—希罗多德

当一个人就要大祸临头的时候,往往是让他最志得意满,忘乎所以的时候。

6、性格即命运。—赫拉克利特

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7、我之唯一目的,为病家谋幸福,并检点吾身。—希波克拉底

健康 所系,生死相托,大医精诚,人道关怀。此句出自医学院学生的开学第一课—《希波克拉底誓言》。

8、爱的太深,会失去所有荣耀与价值。—欧里庇得斯

对爱的过于沉迷,会全身心的投入,会迷失自我。

9、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阿基米德

人的成功,往往只需要一个支点。

10奋斗在人,成功在天。—荷马

做人事,听天命。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古罗马十大名言

1、我来,我见,我征服。—凯撒大帝

既然来了,既然见到了,就必须征服。

2、 时间是最好的医生。—奥古斯丁

时间是最好的医生。时间能缓解极度的悲痛。

3、烈火试真金,逆境试强者。—塞内加

真金不怕火炼,强者不惧逆境,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人最危险的敌人只有自己。

4、智慧是命运的征服者。—玉外纳

智慧的光芒足以点亮人生的星光。

5、温柔,但不要软弱。—西塞罗

温柔是一种美德,但软弱是一种劣根。

6、即使是凶猛的野兽,如果总关在笼里,也会失去自己的勇猛本性—塔西佗

消灭掉一个人的激情,只需要把他扔到形式的藩篱中就足以了。

7、爱能征服一切。—维吉尔

世事皆无常,唯有信仰和爱是永恒的力量。

8、金钱不是做奴隶就做主人,二者必一,别无其他。—贺拉斯

这是一个奴隶的时代,我们一不小心就成了金钱的奴隶,有几个人可以做金钱的主人?

9、善在美的背后,是美的本源。—普洛丁

真正的美来自心灵。

10、获取信用是需要高代价的。—朱尼厄斯

获取信用的代价很可能是我们的一生,所以请珍视自己那价值不菲的信用。

古欧洲十大名言

1、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莎士比亚

人生不是一成不变的,很多时候都需要面临决策,是生?是死?全在一念之间。

2、书籍是横渡时间大海的航船。—弗朗西斯•培根

如果你百无聊赖的话,请打开书本吧。

3、人间最凶猛的瘟疫便是诌媚。—乔叟

不要去迎合任何人,迎合本身就是一个不断下沉的行为。

4、隔河而笑,相去三步,如隔沧海。—但丁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5、 微小的知识使人骄傲,丰富的知识使人谦逊。—达芬奇

越博学的人越知道自己的渺小,越发的谦逊。

6、生命如铁砧,越被敲打,愈能发出火花。—伽利略

越磨砺,越锋芒。

7、 给时光以生命,而不是给生命以时光。—帕斯卡

让蓬勃的生命力贯穿你所经历的时光,让生活的每一秒都充实无比,而不是让生命随着时光消逝而消逝。

8、自爱者方能为人所爱。—米歇尔•蒙田

自助者,天助之。

9、 我思故我在。

人只有在思考时才能意识到自我的存在。

10、 一束阳光便足以驱散许多阴影。—圣方济各

人有时候缺少的仅仅是那一束阳光。

近现代欧洲十大名言

1、极端的行为来源于虚荣,平庸的行为来源于习惯,狭隘的行为来源于恐惧。—尼采

当出现这些行为时,不妨从心理找找本源。

2、我们都在在阴沟里,但仍有人在仰望星空。—王尔德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3、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雪莱

熬过了痛苦与艰难,就将迎来美好

4、成功就是从失败到失败,也依然不改热情。—丘吉尔

坚韧不拔的人一定能夺取最后的胜利。

5、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狄更斯

彼之砒霜,我之饴糖。

6、最困难之日,就是我们离成功不远之日。—拿破仑

当你感到无法坚持的时候,请咬紧牙关再坚持一下。

7、如果说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肩上。—牛顿

普通人身旁的巨人就是书籍。

8、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马克思

社会 就是这么现实。

9、他人即地狱。

太依赖别人时,他人即地狱。

10、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美国十大名言

1、一个人可以毁灭,但不能被打败。—海明威

毁灭的是肉体,不灭的是灵魂。

2、一个从未犯错的人,是因为他未曾尝试新鲜事物。—爱因斯坦

固步自封的人不会犯错,但也不会有任何创造。

3、求知若饥,虚心若愚。—乔布斯

正是因为有这种境界,才有了苹果帝国。

4、预测未来最好的方法就是去创造未来。—林肯

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最安全。

5、当大浪褪去,我们才知道谁在裸泳。—巴菲特

当一切尘埃落定之后,才能分辩出好与坏。

6、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但那百分之一的灵感往往比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来的重要。—爱迪生

没有灵感的汗水就是蛮干,没有汗水的灵感就是空谈。

7、我们真正需要恐惧的是恐惧本身。—罗斯福

其实情绪最可怕。

8、原子弹最大的威力是在发射架上,而不是飞出去。—艾森豪威尔

未知远比已知更有威慑力。

9、老兵不死,只是逐渐凋零。—麦克阿瑟

所有英雄都会死去,但是他们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10、背不起十字架,就戴不起皇冠。—奥巴马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中国古代十大名言

1、顺,不妄喜;逆,不惶馁;安,不奢逸;危,不惊惧;胸有惊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司马迁•史记》

成大事者,必是处变不惊、泰然自若、坦然自信者。

2、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刘安•淮南子》

做与不做,完全是两个结果。

3、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陈汤•上汉元帝书》

只要是敌人,无论他身在哪里?都必须诛杀。

4、夫有其志,必成其器。《曹操•褒扬泰山太守吕虔令》

欲成事,先立志。

5、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横渠四句》

读书人的职责。

6、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

勤奋重要,比勤奋还重要的是思考。

7、人生若只如初见,奈何秋风悲画扇。—《纳兰性德•减字木兰花令》

事物远不是最初想象的那么美好。

8、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王阳明•四句教》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9、国家之强,以得人为强。—《曾国藩•曾文正集》

国家的强弱在于国人的强弱。

10、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自勉联》

有容,德乃大。无欲,心则刚。

中国近现代十大名言

1、多研究问题,少谈些主义。—胡适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2、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鲁迅

真的猛士,决不会屈服。

3、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陈寅恪

教会学生追求精神独立和思想自由才是学校真正存在的意义。

4、有境界自成高格。—王国维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王大师的三重境界。

5、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蒋介石

重整山河待后生。

6、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宋哲远

文不贪财,武不畏死,天下太平。

7、少年强,则国强。—梁启超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8、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毛泽东

革命的大无畏精神。

9、发展才是硬道理。—邓小平

没有什么 社会 矛盾是发展解决不了的。

10、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光明日报》

任何经不起实践检验的“真理”都是假真理。

儒家十大名言

1、三人行,必有我师。—《论语》

从善如流,宜哉!

2、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经》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天地之德。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己所欲,慎施于人。

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君子选择包容,小人选择计较。

5、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论语》

君子以仁存心. 以礼存心。敬人者,人恒敬之。

6、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节制、坚韧、不屈,才是大丈夫。

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是否找个借口继续苟活?还是展翅高飞保持愤怒?

8、仁者无敌。—《孟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9、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10、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

治学、精进的奥秘就在于此。

佛教十大名言

1、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心经》

因与果,是一体两面。

2、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

我们平常所看到一切事物的形和相,都不是真实的形和相。

3、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金刚经》

切表象和名相,都是主观的。

4、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惧惹尘埃。—《菩提偈》

一切烦恼都是自己找来的。

5、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上堂开示颂》

论苦难与成功的因果关系。

6、观心空王,玄妙难测。—《傅大士心王铭》

世间万物皆由心而起,由心而灭。心就如镜花水月,虚实难辨。

7、明心见性,见性成佛。—《续传灯录》

洞悉了自己的本性,就等于成佛了。

8、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六祖坛经》

执迷不悟,求佛无益。

9、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六祖坛经》

世法与佛法的区别就在于心。

10、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增一阿含经》

举头三尺有神明,福祸无门,惟人自召。

道家十大名言

1、上善若水,利万物而不争。—《道德经》

水是最接近“道”的事物。

2、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道德经》

谁也竞争不过一个不去竞争的人。

3、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三爻,三爻生八卦,八卦生万物。

4、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

道是宇宙运行的终极法则。

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道德经》

如果天地间没有仁的话,那么万物就好像用草扎成的刍狗一般。

6、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道德经》

要把把自己当成光线和空气,虽然渺小但无处不在。

7、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道德经》

世界是对立而统一的,要以运动、发展、辩证的思路去看待问题。

8、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德经》

藏拙,是人生的一大学问。

9、井蛙不可语于海,夏虫不可语于冰。—《庄子》

对牛弹琴,多说无益。

10、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也。—《庄子》

不要以自己的标准去约束别人。

兵家十大名言

1、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孙子兵法》

战神,必是懂变化之道的人。

2、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孙子兵法》

知进退,懂舍得,才是人生的赢家。

3、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孙子兵法》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孙子兵法》

真正会用兵者,是会故弄玄虚者。

5、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6、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论情报工作的重要性。

7、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能够从绝望中寻找希望的人,人生必将辉煌。

8、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如果想取胜,必须先“造势”。

9、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要成为将军,谋略、信义、仁义、勇猛、威严缺一不可。

10、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

论一个团队的素养。

好了,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够帮助您。

我是土鳖君,一位爱极了中国的书生。

为您持续输出有质量的答案。

十全十美,

平平安安,

欢喜快乐,

十个好在,

一盘棋事,

男女结合,

孩子成长,

父母孝敬,

世界安全,

各国富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325926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2-13
下一篇2024-02-13

随机推荐

  • 伊思蜗牛BB霜怎么样

    伊思蜗牛BB霜分为晶钻BB霜和红参BB霜两种,两者的功效有些许差别。还不了解伊思蜗牛BB霜怎么样的朋友,快来跟着好物君看看吧。伊思蜗牛BB霜怎么样伊思蜗牛BB霜的晶钻款具有滋润保湿、提亮透白、遮瑕嫩肤以及防晒修颜的功效。伊思蜗牛BB霜的红参

    2024-04-15
    46700
  • 伊思芙洗发水怎么样

    很好。根据查询齐家网显示:伊思芙是一家专业的洗发水品牌,洗发水主要是以植物精华为主要原料,不含硅油,SLS,SLES等有害物质,有较好的洗发效果,且对头皮和头发比较温和,适合各种发质使用。这款贵妇膏很好。根据伊思芙官网资料显示,熊宝伊思芙贵

    2024-04-15
    44600
  • 蔚伊思鲟鱼子面膜是什么档次

    中档次。该面膜采用来自佛罗里达州深海海域六年以上的鲟鱼鱼籽,富含七十多种氨基酸、蛋白质及微量元素,神奇活性细胞,修复受损、新生焕变、逆转时光、紧颜肌底、焕发肌肤光泽,让时间停留在脸上。该面膜由于高昂的材料和先进的技术,在市场上很受欢迎,年销

    2024-04-15
    45000
  • 鱼子精华的价格?

    是LA PRAIRIE的吗?那个对于去除皱纹,太管用了!鱼子精华琼贵面霜(RMB320050ml)、鱼子精华紧致乳液(RMB110030ml)、鱼子精华活肤修护精华液(RMB52006pairs)、鱼子精华眼部紧致啫哩(RMB950

    2024-04-15
    35400
  • 国产隔离霜什么牌子好

    问题一:什么牌子的隔离霜好?不要用化学成分的,最好用专门针对敏感皮肤的药妆,薇姿、理肤泉、雅漾这3个牌子的隔离霜都不错,在各大药房里都有得卖,国产的佰草集也不错,可以试试!问题二:国产隔离霜什么牌子好梵洁诗问题三:大

    2024-04-15
    30800
  • 我想给我妈妈买眼部精华或者眼霜,我想知道哪个牌子适合她,他接近50岁了,想去眼纹,黑眼圈

    选择眼部精华或眼霜的品牌和类型需要考虑许多因素,包括你的妈妈的肤质、需求、预算和个人偏好。以下是一些适合成熟肌肤的眼部护肤品牌和产品的推荐:1 La Mer眼部精华霜:这是一款轻盈的眼部精华霜,可显著减少细纹和皱纹,同时提供深层保湿。2 E

    2024-04-15
    33500
  • 妮维雅的产品简介

    唇部护理系列脸部保养系列男士护肤系列专业防晒系列身体护理系列爽身香体系列润肤霜系列 精华爽身系列精华爽身系列整天干爽,修护脱毛损伤腋下频繁脱毛会损伤表层肌肤,使原本脆弱的腋下肌肤变得毛孔粗大、干燥、不平滑,有时甚至会伴随发痒、泛红等不适症

    2024-04-15
    301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