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阿耳戈号抵达楞诺斯岛。
楞诺斯岛犹如世外桃源,一直是平静祥和的。但是直到一年前,岛上的男人战胜了特刺刻人并将他人的妻妾掠夺到了楞诺斯岛。岛上的女人们愤怒了,她们杀死了岛上所有的男人。只有国王托阿斯在其女儿许普西皮勒的帮助下逃离了楞诺斯岛。
岛上成立了一个新的王国,由前国王的女儿许普西皮勒任国王。由于害怕特刺刻人的报复,全岛戒备森严。
英雄们推举了一个人作为使者去见女王并要求在此地暂住。女王听到后,立即坐在宫殿中的宝座上召集她的妇人们并向众人们传达了阿耳戈英雄们的和平要求。
女王说:“亲爱的姐妹们,我们已经犯下了滔天罪行。作为补偿我们必须善待对我们友好的人们;同时我们也不应该让外乡人知道我们所做的事。我们惟一能做的就是将足够的食品、酒以及其他东西送到船上,以使双方相安无事。”
年迈的老妇人也劝着说道:“女王的意旨是对的。我们想一想,男人已被我们杀光了,如今繁重的工作——赶着牛群播种和亲自收获都落在了妇女的肩上。况且为了防备特刺刻人,我们又要全副武装,没有人能保证我们的安全。像我这样的老妇人倒无所谓,但年轻的姑娘们难道就这样过一生吗?神赐予我们这一群外乡人,他们个个强壮无比,我们需要的就是这种保护。我们何不把土地和财富交给这些外乡人,让他们来管理这美丽的城邦呢?”
所有的妇人们都赞同这个建议。于是,女王就派使者去大船上向英雄们宣布了这个决定。英雄们认为这是一个和平的幸福的王国,他们对妇人们以前的罪孽未加深究。
于是,英雄们穿着最美丽的衣服,气宇轩昂地向城邦走去,其中的伊阿宋身披雅典娜所赠的紫色斗篷,更是显得英气逼人。楞诺斯的妇人们向这位俊逸伟岸的英雄欢呼。伊阿宋不卑不亢,充满自信地直奔王宫。
王宫内非常华丽。女王许普西皮勒坐在宝座上,双眸低垂,处女的面颊上泛着迷人的红晕。她羞涩地对伊阿宋说:“异乡人,为什么你们在城门外如此犹豫?这城中已没有了令你们畏惧的男人。城中的男人带着敌人的妻妾以及孩子迁走了,他们狠心地把我们遗留在这里!我们天天都生活在恐惧中。如果你愿意,你可以成为我们城邦中的一员,甚至代替我的父亲托阿斯来管理这个城邦吧!”
伊阿宋回答道:“尊敬的女王陛下,我非常感谢你在困难时候帮助了我们。但我希望你先保留你的权杖与城邦,因为远方的探险正呼唤着我。我先回去把你的旨意告诉同伴,然后再来回话。”于是他和女王握手道别。
那天晚上,伊阿宋在船上与众英雄正商议事情,城中的妇女带着大批的礼品来到船上,又把英雄们接入了城中。其中只有赫刺克勒斯由于讨厌妇女而呆在船上。伊阿宋又回到了王宫。城中到处迷漫着欢乐的气息,宴会持续不断,祭献岛屿的保护神赫雅斯托斯和他的妻子阿弗洛弥忒的香烟直升天空。
这样一直过了好几天,在船上留守的赫刺克勒斯终于呆不住了。他瞒着妇人们将英雄们召集在了一起。“你们真是混蛋!”他对他们说:“你们成天沉湎于女色而忘记了我们的使命。在这里当农夫能得到金羊毛吗?故乡的女人正等着我们,远方的金羊毛正等着我们。咱们让伊阿宋留下来与许普西皮勒成亲吧,让他在这里繁衍子孙,了却终生。”
英雄们感到万分羞愧,尤其是伊阿宋。于是,他们准备行装就要出发了。妇人们留着泪挽留他们,但一切都是徒劳。许普西皮勒紧紧拥抱着伊阿宋,她双眼噙着泪水,哽咽着说:“亲爱的人儿,你去吧,愿神祗保佑你们好运气以取到金羊毛。这个城邦的大门永远对你开放着。我知道你是不会回来的,但我希望你在远航之时,在你的一生中不要忘记我这个牵挂着你的女人。”
伊阿宋怀着对女王的爱恋之情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城邦。英雄们来到船上,奋力划桨,椤诺斯岛终于消失在他们的视野之中。
暴风是航海时最大的危险,阿耳戈英雄们对此也毫无办法。在取金羊毛的途中,来自特刺刻的风把船吹到了弗里亚的海岸。海岛上住着野蛮的土著巨人,长着三头六臂,极其好斗;还有海神的子孙——多利涅人,爱好和平。当时由库斯国王领导全岛居民。
曾经有一个神谕告诫库最科斯国王要善待远方来的客人以避免冲突。所以国王把他新婚不久的娇妻留在宫中,自己亲率人民出来迎接英雄们的到来。英雄们享用着丰富的葡萄酒和其他食物,国王为他们指点了路途。
第二天一早,英雄们便准备上路了。正在此时,好斗的巨人们用巨大的石块封堵港口,不许船只出去。留守在船上的赫刺克勒斯用箭射死了不少巨人。岛上的英雄们也赶回来与巨人一阵厮杀,直杀得巨人们尸横遍野,惨不忍睹。
英雄们杀得巨人们望风而逃,终于取得胜利,然后结束了战斗并扬帆起锚驶向大海。不料晚上风向突变,又将船吹回了多利俄涅人的港口,方向未辨的英雄们以为到了另一港口。
黑暗中,多利俄涅人被躁杂的登陆声吵醒,以来有敌人来袭,便不青红皂白地拿起武器攻击登陆者。结果一场不幸的战争发生了。
伊阿宋和国王在混战中相遇,经过几番斯杀,最后伊阿宋的长矛刺入了国王的心脏,战败的多利俄涅人逃入了城内。第二天早晨,双方才发现这是一场可怕的误会。
英雄们看着倒在血泊中的库最科斯国王,悲痛不已。接连三天,他们以各种形式悼念死者。国王的娇妻克利忒,因经受不住这种不幸的打击,自杀而亡。第四天,英雄们怀着沉痛的心情踏上了征程。
航行了一天,“阿耳戈”号又在一个海湾登陆了。密西亚人生活在这片陆地上,他们殷勤地招待阿耳戈英雄们。熊熊的火、柔软的床、丰富的食物,一切应有尽有。
赫刺克勒斯看不起一切舒适的生活。他独自一人离开宴席到森林中去,想找一根合适的树来做桨。当他看中一棵瘦白杨时,双手抱着树身,一使劲,树就被拔起来了。做好了桨,他就准备回驻地。
刚走出森林,正碰上波吕斐摩斯。波吕斐摩斯上气不接下气地说:“我不得不告诉你一个可怕的消息。你的许拉斯去取泉水未归,我刚听到他绝望的喊声。”
赫刺克勒斯大惊失色,扔掉了新桨,直奔泉边,悲愤地呼唤着许拉斯,但没有任何回应。
赫刺克勒斯与许拉斯关系非同寻常,是义父子关系。在以前反抗德线俄帕斯的一次远征中,赫刺克勒斯因争吵杀死了许拉斯的父亲,后来他就领养了许拉斯作为义子。
竖日清晨,舵手提费斯想利用顺风启航,便催促英雄们上船。众人便上了船,当时天仍然很黑,所以没有发现还有几位同伴没有上船。等到他们发现时,船已行了很久。
对于是否该返回寻找朋友,英雄们展开了激烈的争吵。伊阿宋束手无策,一声不吭地坐着。忒拉蒙却忍不住了,他向伊阿宋喊道:“作为领袖,你怎么能一声不吭呢?恐怕你是妒嫉赫刺克勒斯吧,现在合你的心意了!即使是留下我一个人,我也要去找我的同伴。”
伊阿宋什么话也没说。忒拉蒙又迁怒于舵手提费斯,他抓住提费斯的衣领吼道:“如果不是你催促我们上船,又怎么会发生这种事呢?”其他人一起上去劝架,船上乱七八糟。
正在此时,海神格劳科斯用手拽住船尾叫道:“英雄们,别吵了。宙斯已有神谕让大无畏的赫刺克勒斯去干另一番事业。”说完这番话,格劳科斯就随着黑浪没入了海中。
忒拉蒙羞愧地向伊阿宋道歉:“请原谅我的冲动,忧虑让我迷糊了,希望我们仍旧如往昔一样齐心协力。”伊阿宋表现得非常大度,高兴地接受了忒拉蒙的建议。
英雄们又航行在茫茫的大海中。波吕斐摩斯则留居在密西亚人中,并为他们建造了城池。赫刺克勒斯则要开始他新的生活。
这一天,阿耳戈英雄将船停靠在一个半岛岸边。这个半岛上生活着未开化的帕布里西亚人,他们的国王阿密克斯对外乡人立有一条法律:只有与国王赛过拳后才能离开本岛。
阿耳戈英雄们刚登陆,阿密克斯就向他们挑衅。国王以傲慢的语气说:“外乡人,有件事你们必须知道,没有人能不和我赛拳就离开本国,请你们选出最强壮的男子汉来和我较量一下,否则你们将有来无回。”
“让我们来较量一番吧。”阿耳戈英雄之中站出来一个人,他就是宙斯与勒达的儿子波吕丢克斯。年轻的波吕丢克斯由于长久地划桨而显得孔武有力。面对着这个年轻人,阿密克斯莫名地感到一种威胁、一种沮丧。
决斗开始了。国王的一个奴仆将两副拳击手套扔在地上。“你先选择吧。”阿密克斯叫嚷着,“不要浪费时间了,你很快就会在我的重拳下求饶的。”
波吕丢克斯勇敢地迎了上去。凶狠的国王一上去就是狂风暴雨般的拳头,就像一头饿久的狼见到一只小羊羔一样。波吕丢克斯临危不惧,他不停地左挪右闪,国王的拳头始终落不到他身上。
几个回合之后,国王开始不耐烦了,拳法中露出了不少破绽。波吕丢克斯抓住机会来了一个漂亮的反击,几记重拳击在国王的面颊上。
国王何曾受过这样的侮辱,不由得怒火中烧,犹如一头受伤的野兽一样直扑了上去。又经过两个回合的比赛,国王体力不支,而波吕丢克斯则越战越勇,他始终在寻找机会,给阿密克斯有力的回击。机会终于出现,波吕丢克斯狠狠一记重拳击了过去,将阿密克斯击倒在地很长时间站不起来。
“波吕丢克斯胜了!”英雄们高声欢呼。
帕布里西亚人不甘失败,他们一起围攻波吕丢克斯。英雄们也纷纷投入了战斗,展了一场混战。帕布里西亚人战败而逃,英雄们获得了大量的战利品。夜晚,勇士们唱着赞美诗,听着俄耳甫斯的竖琴声,享用着夺来的战利品,歌颂着取得的胜利。
菲纽斯——英雄阿革诺耳的儿子——年轻时滥用了阿波罗给他的预言的本领,晚年时就得到了报应。他孤独地生活在比堤尼亚岛上并且已双目失明。岛上生活着一种长着妇人头的怪鸟——美人鸟。这些鸟肆意地抢夺菲纽斯的食物,甚至连一点残羹也不留下。
尽管菲纽斯倍受折磨,但他还充满希望地活着,因为宙斯曾给过他一个神谕——当希腊的水手来到这个岛上时,他便可以安静地饮食了。
这一天终于来临了。当阿耳戈号到达比堤尼亚岛时,菲纽斯只剩皮包骨头了,但他仍拄着拐杖来到岸边。当英雄们站到他面前时,他衰弱得瘫倒在地。众人一阵抢救,老人逐渐苏醒了过来,他祈求道:“啊,尊贵的英雄们,我是希腊人阿革诺耳的儿子菲纽斯,由于我的过错,复仇女神不仅使我双目失明而且不能安静地进食。你们中一定有一个是玻瑞阿斯的儿子吧,他是我在特刺刻的妻子克勒俄帕特拉的弟弟。你们一定要救救我,帮我杀死那可恶的怪鸟。我会感谢你们的。”菲纽斯刚说完,玻瑞阿斯的儿子仄忒斯就扑入了他的怀中。
这些怪鸟太可恶了!所以英雄们决定帮助菲纽斯脱离苦难。于是大家摆出丰富的食物,美人鸟立即就如暴风雨般蜂拥而至。它们贪婪地吞食着食物直至盘中空无一物,最后便悠闲地飞走了。仄忒斯和他兄弟卡拉伊斯拔出剑直追美人鸟。
美人鸟虽然有强劲的双翅和持久的耐力,但终于敌不过仄忒斯和他兄弟的意志。兄弟二人终于逼近了美人鸟,正欲挥剑斩之时,宙斯的使者尹利斯出现了。她对两位英雄说:“英雄们,千万别杀死美人鸟。我以我的名誉发誓,这些怪鸟绝不会再骚扰菲纽斯了。”兄弟俩这才罢休。
与此同时,英雄们正为菲纽斯准备圣宴。饥饿已久的老人贪婪地享用着丰富的食品,显得非常满足。两位英雄回来之后,菲纽斯更是感激涕零。
为了感谢英雄们的无私帮助,菲纽斯就说了一个预言:“你们将来的路途险恶。首先你们会到欧克塞诺斯海峡,那儿有两块巨大的撞岩浮在水面,它们时聚时合,漂忽不定。你们的船应像飞鸽一样快速地从中插过。然后你们会抵达一个名叫玛里安底尼的地狱入口。除此之外,你们还要经过许多岛屿、河川、阿玛宗女人国和卡吕柏斯人之地。那时,你们就会抵达目的地,见到埃厄忒斯王的堡垒,一条毒龙正在那里看守着金羊毛。”
英雄们感谢了老人给予的预言。休息了一阵后,阿耳戈号又启航了。
阿耳戈号正满帆前行时,一阵西北风阻挡住了船的航行。英雄们祭献了十二神抵后。大船终于又能全速前进了。不久前面传来了声声巨响——撞岩相互碰撞声以及海啸声,提费斯全神贯注地掌着舵。依照菲纽斯的预言,欧斐摩斯放飞了一只白鸽。鸽子飞过时,岩石已相互靠近,海水在激荡,鸽子的尾羽不幸被撞岩所夹断,但它还是安全地通过了。
提费斯指挥众人奋力前进,分开的岩石之间阵阵漩涡使大船难以通过。正在这时,一阵巨浪打来,英雄们似乎感到了末日的来临。众人只好停住了桨,巨浪将大船托得忽高忽低。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英雄们的保护神雅典娜助了他们一臂之力,她用力将船推了一把,大船便脱离了危险,然而船尾受到了轻微的擦伤。
危险过去了,众人总算缓过了一口气。提费斯却叫道:“这不可能是我们自己的力量,那一定是雅典娜的帮助,过了这一关,我们就会一帆风顺的。”
伊阿宋悲哀地摇了摇头,说:“善良的提费斯啊,为了完成珀利阿斯交给我的任务,我让众神为难了。我现在感到无尽的悲哀和绝望,因为为我而使你们时时处于危险之中,甚至不能回家园与亲人相见。我情愿当初被珀利阿斯杀死。”
同伴们却向他热情欢呼,表达了他们对可敬的领袖的忠诚。英雄们决心不拿到金羊毛誓不罢休。
过了撞岩之后,由于长期航行的艰苦劳累,提费斯因病而死。这让英雄们十分悲痛。技艺娴熟的安开俄斯接替了他的位置,大船在他的掌舵下全速前进。到了第十二天,他们就到达了卡利科洛斯河口。
在海岸边的一个山丘上埋葬着赫刺克勒斯进攻阿玛宗人时的战友斯忒涅罗斯,那天他的阴魂被帕耳赛弗里从地狱之中放了出来。他头上戴着有四根红色鸟毛的战盔,以一幅出征时的形象出现在英雄们面前,随后又在夜色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英雄们对此感到异常惊奇,都不明白他想请求什么。预言家摩普索斯告诉大家,死者是希望得到祭奠以使他安心。于是众人停船上岸,在斯忒涅罗斯墓前举行了奠酒礼,以告慰死者之灵。
事后,阿耳戈号继续前行。不久,来到忒耳摩冬河的河口。这条河发源于高山,然后分为96条支流奔入大海,支流互相纠结盘旋。在河口的最宽处是阿玛宗女人国,她们是战神阿瑞斯的后代,个个英勇善战。
为了避免流血冲突,英雄们没有在这里上岸。又经过一天一夜的航行,大船到达了卡吕帕斯。这里的人们不耕种土地,不栽种果树,也不在茂盛的草地上繁殖牧畜。他们以挖掘矿石和铁来交换食品为生。艰苦的劳动使他们没有快乐可言。
英雄们还遇到许多凶险的事。一次,他们到达了一个名为阿瑞斯的岛屿。忽然远处飞来一只鸟,它从双翼中射出一支尖锐的羽箭,箭射中了俄琉斯的肩膀,俄琉斯顿时鲜血如注。众人急忙为其包扎。正在这时又一只鸟飞来,早有准备的克吕提俄斯一箭射去,鸟应声而落。
富于航海经验的安菲达玛斯告诫大家说:“提防这些鸟呀,它们可能很多而且会来捣乱。我们需要用头盔武装起来,我们中一部分人划桨,其余人拿起盾牌和弓箭,然后一起喝喊。这样它们就会害怕的。”
众人如此照办了。果然,当大船逼近岛屿时,成千上万的鸟像乌云一样铺天盖地而来,英雄们利用盾牌、弓箭、长矛与这些名叫斯廷法利德斯的鸟展开了激战。后来,怪鸟发现自己威胁不了英雄们,便飞到对岸去了。
在海岸上没走几步,迎面走来四个衣衫褴褛的年轻人,其中一位拦住英雄们并向他们乞求:“远方的英雄们,请你们可怜可怜我们这些沉船落魄的人吧!给我们一些衣服穿,给我们一些食物吃吧!”
伊阿宋答应了他们的请求并询问了他们的身世。原来这四个人是阿塔玛斯的儿子佛里克索斯与埃厄忒斯王的长公主所生的四个儿子。不久前佛里克索斯去世了,他临死前要求他的儿子去俄耳科墨诺斯城取回他的宝物。兄弟四人驾船出海,不幸遇到风暴,故流落在这个岛上。听了他们的叙述后,伊阿宋非常高兴。因为他的祖父克瑞透斯与阿塔玛斯是兄弟。
英雄们将他们的探险计划告诉了他们,四兄弟惊慌之极。其中一位名叫阿尔戈斯的人解释说:“据说我们的外祖父埃厄忒斯是阿波罗的儿子,他力量强大,科尔喀斯地方无数的种族都在他的统治之下。而且,他也残暴无比,并且由一只可怕的毒龙看守着金羊毛。”
英雄们商议着这件事情并互相鼓舞。第二天,佛里克索斯的儿子们穿着新衣也加入了探险行列。经过一天一夜的航行,他们经过了高加索的高峰,那时远方正传来去啄普罗米修斯的肝脏的鹰鸳的展翅声以及普罗米修斯惨烈的呻吟声。最后这一切都被抛在了船后。
当晚,船抵达了法细斯河口,大船溯流而上。河流左边是高加索山和科尔喀斯的都城库塔;右边则是广阔的草原和阿瑞斯的圣林,正是在那里,一条毒龙在日日夜夜守护着悬挂在橡树最高树枝上的金羊毛。
伊阿宋手持盛满葡萄酒的金杯,将酒洒在大海中,以祭奠大海、大地以及这个国家的神祗和路上所有死去的英雄。
“我们终于平安地来到了科尔喀斯,”掌舵者说,“让我们决定是用友好方法还是用武力手段去夺取金羊毛吧。”
“明天再说吧。”疲惫的诸英雄都叫起来。船在港湾里下了锚,众人都沉沉睡去。
1、经济
以农为主,莫卧尔帝国阿克巴统治时,工商业比较发达。
2、政治
德里苏丹国之前的各个阶段,国家政体都是中央集权制,上古时期的共和制小邦到笈多帝国时已不存在。南印度的朱罗王国有较完备的行政制度和税收机关,各行政区还存在人民会议。
德里苏丹国时,苏丹集政权、军权和神权于一身,他是国家首脑和伊斯兰教教长,也是国家武装的最高统帅,是君权和神权二位一体。苏丹在名义上仍奉阿拉伯哈里发为宗主,继位后要得到哈里发的封号,发行的货币要铸上哈里发的名字,但实际上完全独立,不受节制。苏丹有一支以骑兵为骨干的庞大常备军。中央设部,各部有大臣,大臣之上为首席大臣,称维齐尔(宰相),辅佐苏丹。全国设23个行省,苏丹任命总督统治各省。公社仍为基层政权组织,村长大多由印度教徒担任。上层人物都是伊斯兰教教徒,出身于突厥人、阿富汗人和波斯人的军事贵族家族,政府和军队中的高级职务均由他们充任。印度教的封建主只能做低级官吏。
莫卧尔时的文武百官实行统一的军衔制度,竟多达33个级别。
3、封建制度
笈多王朝统治下的印度,农村公社仍然是社会的基层组织,但奴隶制已走到尽头,出现了早期封建关系的萌芽。笈多王朝的国王无条件地将土地、民户和耕牛封赠给官僚、贵族、僧侣和寺院,并发给铜牌赐地证书,受封者成为封建主,而被封赐给贵族和寺院的民户,则成了封建依附农民,他们必须向封建主交纳租税并服劳役。此外,自由农民耕种公社土地,也要交纳一种称为“巴伽”的田赋。
戒日帝国时期,封建制度得到进一步发展,并最后确立。戒日帝国的土地原则上仍属国王所有,称为“王田”。国王有权处理王田。据玄奘《大唐西域记》所载,王田分四种:一为帝国占有地;二为官僚占有地(禄田,食邑);三为婆罗门(硕学高才者)占有地;四为寺庙占有地(福田)。戒日王对教俗地主的布施和封赐,是将土地连同农民一起封赐的。教俗地主的土地均由村社农民耕种,农民不仅被束缚在土地上,而且随着土地占有权的转移而转换主人。农民要向领主交纳收获物的1/6,还要交“费用”(货币)和服劳役。农民还得通过村社向国家缴纳捐税。村社组织依然保留,并保留着公共土地,公社首领和公社会议的权力还比较大,有自治特点,由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有的村社仍以大家庭为单位,并保留着定期重分土地的习惯。戒日王对教俗地主布施或封赐的土地,其数量很大,多者可达百邑(一邑相当于一个村社,200户农民),如那烂陀寺就拥有土地200邑,依附农民多达4万人。教俗大土地所有者对其领地具有世袭权或自由支配权。封建主还握有领地上的行政、司法权,他们可以任意处置农民。因此,戒日王时代,印度的封地、赐地已脱离政府的管辖而具有独立性。戒日王死后,大封建主纷纷割据称雄。从7世纪起到12世纪末,北印度出现了许多“拉其普特人”的小王国。
德里苏丹视全国土地为自己的财产,他将大部土地以军事采邑(“伊克塔”)和寺田(“伊纳姆”)的形式封赐给军事贵族、官吏和清真寺。领有采邑的人称“伊克塔尔”或穆克提,他们必须服兵役,为苏丹提供一定数量的雇佣军。14世纪以后,苏丹允许伊克塔成为世袭领地,伊克塔尔得到免税特权。此外还有印度教的封建王公和土著酋长也拥有世袭领地,也享有豁免田赋的特权。世袭领地的所有者称“柴明达尔”(“土地持有者”之意)。苏丹国歧视和迫害非伊斯兰教的印度人,向他们征收人头税和其他苛捐杂税,土地税是其产量的1/3—1/2的。国家实行包税制,商人利用包税特权任意勒索农民。因此,苏丹国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斗争十分尖锐。特别是伊斯兰教和印度教的矛盾以及民族矛盾比较尖锐,长期的对立给印度造成不良后果。而印度人民反抗苏丹政权的斗争则从未间断。在人民起义的打击下,苏丹政权日益削弱,地方总督势力强大,脱离中央,割据称雄,这给外族的入侵铺平了道路。
莫卧尔帝国承袭了德里苏丹地封建土地制度。一部分由政府租给农民,派官吏直接征税;大部分以采邑(札吉尔)形式分给军事贵族,伊斯兰大教长和清真寺也得到封赐。采邑是有条件的封地,领有者(札吉尔达尔)无世袭权力,大小采邑无等级关系,农民与采邑主也不存在西欧式的依附关系;还有一部分是印度土邦君主和部落酋长的世袭领地,领有者称柴明达尔,大多在边远山区,对农民有行政权和司法权,处于半独立状态。17世纪时,采邑和柴明达尔的差别逐渐消失。
4、阿克巴的改革
阿克巴在征服南亚次大陆的战争告一段落后,为了加强帝国的统治,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首先是加强中央集权统治。阿克巴集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大权于一身。他是帝国最高首脑、最高统帅、最高法官和伊斯兰教最高教长。中央下设财政、军事、司法、宗教和监察等部门,各部门的大臣直接对皇帝负责。全国分为21省,派总督统治。文武百官如前所述,实行军衔制和等级制,共分33级,称“曼沙布达尔制”(另一说是66级,最高为万夫长,最低为十夫长),按级授予采邑。
其次是加强财政和税制的管理。丈量全国土地,测定土地单位面积产量,据此规定税额。赋税分实物税(1/3)和货币税,取消包税制,租税一律由中央派官员征收,既增加了政府的收入,又限制了官商的勒索。
第三是为了巩固统治,调和宗教和民族矛盾,改变传统的歧视土著人的政策。1563年,下令取消印度教徒的朝圣税和人头税。对印度教封建主改用怀柔政策,提拔他们,授予高官。如1582年,在212名高级军政官员中穆斯林占40%,印度教徒占21%。还委任许多拉其普特酋长任帝国的军事长官。对印度教徒实行较宽容的宗教政策,允许信教自由,原先被迫改信伊斯兰教的人可以恢复原来的教籍。但他的宗教政策引起伊斯兰教贵族的激烈反对,1580年,发生贵族大叛乱,阿克巴亲率大军平定了叛乱。阿克巴还综合各种宗教的教义,创立一种“神圣宗教”,自任教长,主张伊斯兰教和印度教和平共处。他打算以此统一各种宗教,消除彼此的分歧和矛盾。但他创立的新宗教只在宫廷有少数贵族信徒,未能发扬。不过,这种宽容宗教政策有利于减轻社会矛盾,巩固帝国的统治。
第四是废除印度社会许多陈规陋习,如寡妇殉夫、童婚、杀婴、神灵裁判、奴役战俘等等。此外还创办学校,让女子受教育等。
此外,阿克巴也关注发展农业和水利灌溉外,特别重视发展商业;统一货币和度量衡,扩大商业交通网,在全国范围内修筑公路。1585年以后,阿克巴又进行了新的扩张,扩大了帝国的版图。
阿克巴死后(1605年),统治阶级愈来愈腐败,他们大兴土木,穷奢极欲。为了充实国库,又恢复包税制;对外发动对南印度的扩张战争,战费激增,人民群众再度陷于苦难的生活之中;随着采邑变为世袭领地,地方封建主独立性加强,各地总督纷纷割据称雄,中央权力削弱。从1498年达·伽马到达卡利库特时起,葡萄牙、荷兰、英国、法国等殖民主义者相继侵入印度,进行残暴的殖民掠夺。人民群众在国内外反动势力压迫下纷纷举行起义。莫卧儿帝国逐渐衰落。
5、宗教与种姓
佛教 笈多王朝时,印度的佛教是十分普及的信仰。到戒日王时,佛教开始衰落,戒日王虽敬重玄奘,为他举行盛大法会,但戒日王本人却是一个湿婆教徒。佛教的命运和基督教一样,在它的故乡虽然衰落,却向世界其他地区广泛传播,成为一个国际性宗教。
印度教 戒日帝国时,随着封建制度的形成,婆罗门教和佛教不适应日益发展的新形势的需要。4世纪前后,由婆罗门教吸收佛教、耆那教等教义和民间信仰,逐渐形成新婆罗门教。8世纪经商羯罗改革,形成新型印度教。主要经典有《吠陀》、《奥义书》、《往世书》、《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等,教义与婆罗门教类同。主神有互相关联而各具一相的三相神,即婆罗摩、毗湿奴、湿婆三大主神。婆罗摩(大梵天)是创造世界之神,毗湿奴(遍入天)是赐福神,主管维持世界,湿婆(大自在天)是毁灭神,主管破坏世界,也是苦行神和舞蹈神。
印度教教派繁多,主要有毗湿奴派、湿婆派和性力派三大派。
毗湿奴教派形成于12世纪中叶,实行苦行和素食等禁欲主义。传说它躺在海中一条千头巨蛇身上,坐骑为金翅鸟,妻子为吉祥天女,有许多化身,其中之一是《罗摩衍那》中的主人罗摩,在猴王的帮助下救出自己的妻子。它还曾化身为巨鱼,在淹没世界的洪水中救出人类始祖摩奴及其生物,这是印度的洪水故事。
湿婆派流行于南印度,传说湿婆有3只眼,4只手,分执三股叉与战斧等武器。它在焚烧死者的场地跳舞,在雪山中修苦行。因毁灭有再生意义,所以它是毁灭神和生殖的象征。它的妻子是雪山女神。该派否认婆罗门特权,教派多,有崇拜男性生殖器的林伽派、有视牛为神圣的教义派等。
性力派崇拜湿婆之妻等女性神祇,其仪式有牺牲、轮座(男妇杂交)等怪俗。马克思说:“这个宗教既是纵欲享乐的宗教,又是自我折磨的禁欲主义的宗教;既是林伽崇拜的宗教,又是札格纳特的宗教;既是和尚的宗教,又是舞女的宗教。”(《马恩选集》2卷第62-63页),总之是一种奇特的宗教。
伊斯兰教 从德里苏丹开始,伊斯兰教取得支配地位,对印度教采取歧视和迫害政策。莫卧尔帝国也以伊斯兰教为国教。但采取宽容政策,允许印度教等信仰自由。
锡克教16世纪创立,“锡克”一词意为“门徒”,此教主张信徒在神的面前一律平等,反对种姓制度。
种姓 戒日帝国时,种姓制度有了很大变化,婆罗门和刹帝利基本没有变化,但吠舍分化,只剩下少数富有的商贾。首陀罗地位有所上升,与破产的大量的吠舍逐渐构成新型的首陀罗种姓——依附农。这样,名称未变,内容有了变化,前三个等级是封建主,后一个是依附农阶级。
6、文化
自然科学主要是天文学和数学,详见教材。
人文科学主要是文学和建筑艺术,详见教材。这里对语言和史学略作补充。
笈多王朝时期,有《超日王传》和《戒日王传》,这些价值不大的文学作品用梵文写成的,可作为重要史料。
德里苏丹时期,方言文学兴起,梵文渐不流行。此时,印地语和伊斯兰教徒使用的波斯语混合为乌尔都语,也出现一些用波斯文写的历史著作,例如,明哈-乌德-丁写的《那西尔通史》,沙姆斯-伊-西拉其·阿费富写的《菲鲁兹王史记》,雅赫雅·宾·阿马德写的《穆巴拉克王史记》等。
莫卧尔帝国时,一位名叫图西尔·达斯的人用印地语改写了史诗《罗摩衍那》,有利于梵文古典作品的保留与传播。历史著作有巴布尔写的《自传》,用突厥文写成。由阿卜杜拉欣大汗译为波斯文。此外还有巴道尼写的《历史选集》,尼查姆-乌德-丁写的《阿克巴通史》,都用波斯文写成。
第一部分:古埃及文明的创建 古印度文明的源头:哈拉巴文化
古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在文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对世界文明作出了独创性的贡献。在文学方面,创作了不朽的史诗《摩诃婆国多》和《罗摩衍那》;在哲学方面,创立了“因明学”,相当于今天的逻辑学;在自然科学方面,最杰出的贡献是发明了当今世界通用的计数法,创造了包括“0”在内的10个数字符号。所谓阿拉伯数字,实际上起源于印度,然后通过阿拉伯人传播到西方。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还产生了佛教,先后传入中国、朝鲜和日本。就地理范围而言,古印度不仅指今天的印度,还包括巴基斯坦、孟加拉、不丹、尼泊尔等在内的整个南亚次大陆。中国在西汉时称其为“身毒”,东汉时改称“天竺”,到了唐代,高僧玄奘将其译为“印度”。
印度的远古文明直到1922年才被发现。由于它的遗址首先在印度哈拉巴地区发掘出来,所以通常称古印度文明为“哈拉巴文化”;又由于它主要集中在印度河流域,所以也称为“印度河文明”。
哈拉巴文化以南部的摩亨佐·达罗和北部的哈拉巴为中心,它是古代印度青铜时代的文化,代表了一种城市文明。从已经发掘的遗址来看,城市的规划和建筑具有相当高的水平。考古学断定,哈拉巴文化大致出现在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1750年,鼎盛时期约为公元前2300年到公元前2000年。哈拉巴文化的主要经济部门是农业,栽种的作物有大麦、小麦等。除田间作物外,椰枣、果品也是人们喜爱的食物。当时,人们已经能够驯养牛、山羊和各种家禽。哈拉巴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大量铜器,这表明古印度人已经掌握了对金银等金属的加工技术。从出土的各种美妙绝伦的手工艺品和奢侈品中,可见当时工匠的精巧技艺。制陶和纺织是哈拉巴文化的两个重要部门,染缸的发现表明当时已掌握纺织品染色的技术,纺织业与车船制造业等也高度发达。城市的繁荣使哈拉巴的商业盛极一时,不仅国内贸易活跃,国际贸易也特别频繁。大量古迹遗址的发掘充分证明了它与伊朗、中亚、两河流域、阿富汗,甚至缅甸和中国都有贸易往来。
哈拉巴与摩亨佐·达罗两处城市遗址,规模都相当大。街道布局整齐,纵横相交。房屋一般用砖建造,有的隔出许多大厅和房间,并有良好的排水设备,而一些小房间则根本没有排水设备。这说明社会上已有贫富不均和阶级对立,已经存在依靠剥削而养尊处优的统治者。
哈拉巴文化还创造了自己的文字,它们主要留存于各种石器、陶器和象牙制的印章上,这些文字符号有象形的,亦有几何图案,至今尚未成功译读。正因为如此,关于哈拉巴文化的来源问题,一直成为考古学家与历史学家争论不休的斯芬克斯之谜:到底是土著文明呢,还是外来文明?
哈拉巴延续了几百年之后逐渐衰落,于公元前18世纪消亡。它来得突然,去得更突然,以致日后印度文献对它一笔带过。哈拉巴文化衰落之谜,仍有待后人去破解。
哈拉巴文化衰落后,从印度西北方入侵的游牧民族雅利安人创立了更为持久的文明。雅利安人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出现在印度西北部,并逐步向南扩张。经过长时期的兼并战争,公元前4世纪,雅利安人在南部的恒河流域建立了以摩揭陀为中心的统一国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