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二主神:
宙斯推翻了父亲的统治,建立了新的统治秩序有十二主神:(古罗马神话大抵与之相对应,只是名称有所变化,太阳系行星就是以之命名的。)
宙斯:Ζεύς,(主神,天空)
赫拉:Ήρα(婚姻)
波塞冬:Ποσειδών(海洋)
哈迪斯:Άδης,(冥府)
雅典娜:Αθηνά(智慧,工艺)
阿波罗:Helios(光明之神)
阿耳忒弥斯:Άρτεμις(狩猎,森林)
阿佛洛狄忒:Αφροδίτη,(美与爱)
赫耳墨斯:Ερμής(商业)
阿瑞斯:Άρης(战争)
赫淮斯托斯(赫菲斯托斯):Ήφαιστος(火焰,铸造)
狄俄倪索斯:Διόνυσος(酒)
地面小神中的两个大神: 赫斯提亚:Εστία(炉灶)
得墨忒耳:Δήμητρα(豊产)
赫利俄斯:(太阳神)
十二个主神都有鲜明的性格与七情六欲。他们具有人的性格和情绪,具有超人的力量。
2、相关对应:
扩展资料:
1、希腊诸神是古希腊的神话传说中,所涉及的一批知名的神祇,例如众神之王宙斯,冥王哈迪斯,海神波塞冬,智慧女神雅典娜等。它们在罗马神话中分别都有对应的名字。
希腊诸神独有一套完整而系统的体系,每一位神都有鲜明的特点和个体掌管的领域,每一位神的前生后世都有其衔接紧密的故事,希腊诸神的传说甚至可以说是史前文明被神化以后的发展史,反映了古希腊人民对于自身世界以外的瑰丽想像和不尽探索。除了拥有超越人类之上的能力以外,希腊诸神和人类一样拥有七情六欲,这些鲜活的形象已经深深烙在了西方哲学、文学、以及口口相传之中。
2、天与地的起源(旧神谱):
旧神谱记载了天地的起源,最初宇宙最老的神是卡厄斯(Χάος,即“混沌之神”),卡厄斯生出了盖娅(Γαία,大地女神)、厄克斯(Έρως,老爱神)和塔塔勒斯(Τάρταρος,深渊、地狱之主);
接着在深渊底层出现了厄瑞玻斯(Έρεβος,黑暗之神)与尼克斯(Νύξ,司夜女神),两者结合生出“光明”与“白昼”。盖娅又生出了乌拉诺斯(Ουρανός,天空之神)和蓬托斯(Πόντος,海神)。盖娅与她的儿子乌拉诺斯结合,生下了十二个泰坦巨神(Τιτάνες)及三个独眼巨人(Κύκλωψ)和三个百臂巨人……。后来乌拉诺斯死后,盖娅与塔塔勒斯结合,生育了巨人。
- 希腊诸神
拉弥亚(希腊语:Λμια),是古希腊神话中一头半人半蛇的女性怪物,亦是在西方以猎杀小孩闻名的蛇妖。在古希腊、罗马的神话中,有很多像拉弥亚般有着杀害孩童举动的女妖,而拉弥亚的特征正在于其上半身为娇艳女性,下半身却是蛇类。其名字拉弥亚来自希腊语“Λμιο”,意指“食道”,象征“贪欲”,描述拉弥亚吞食儿童的形象。
基本介绍 中文名 :拉弥亚 外文名 :Λμια 主要成就 :一头半人半蛇的女性怪物 出处 :古希腊神话 人物经历,艺术特征,各种传说,文学作品, 人物经历 拉弥亚是希腊神话中海神波塞冬与拉比( Lybie ,利比亚国的人格化象征)所生的女儿,亦是利比亚国的皇后,有着出众的美貌。后来主神宙斯发现了拉弥亚的美色,主动与其结交,于是拉弥亚就成为了宙斯的情妇。 可是这段关系很快便被天后赫拉所揭发,怒不可遏的赫拉把拉弥亚所生的孩子全都掳走并加以杀害,又向伤心不已的拉弥亚施咒,令拉弥亚变成半人半蛇的怪物。拉弥亚在赫拉咒语的影响下,每到伤心欲绝的时候都会忆子成狂,不能抑制地到处残杀及吞食孩童,以作报复;为了令拉弥亚无尽地受苦,赫拉更夺去了拉弥亚的睡眠(另有一说,指赫拉施咒令拉弥亚永远不能合上眼睛,所以她会不断地看到自己儿子被杀害的情景),令她日以继夜地受咒语折磨而出动杀人。 约翰·威廉姆·沃特豪斯作品《 Lamia 》(1909):拉弥亚褪下蛇皮 为了向拉弥亚作出补偿,宙斯在不敢过于拂逆赫拉咒语的状况下,赐予拉弥亚“能在短时间内取下自己眼睛”以及精于占卜的能力,在取下眼睛的时候,拉弥亚是可以睡眠的 。可是,拉弥亚以后就只能够活在仇恨与哀痛之中,不断由妒生恨地杀害别人的孩子,令其它为人母者感受与其一样的悲痛。 贺拉斯在他的论文集《Ars Poetica》中曾经提到被拉弥亚吞下的儿童再也无法复生,诗句内容是“ Neu pranse Lamiae vivum puerum extrabat alvo ”诗人亚历山大·蒲柏把句子翻译成:“想要拉弥亚把她所吞下的孩子复生,是否要在她面前吞下她的儿子,让她感同身受才行呢?( Shall Lamia in our sight her sons devour, and give them back alive the self-same hour )” 希腊诗人斯特西科罗斯想像拉弥亚与特里同产下了斯库拉。更有指拉弥亚是由斯特拉波及亚里士多德所创作的说法。在《圣经》的武加大译本中,耶柔米曾把象征吸血及 的莉莉斯翻译成“拉弥亚”,可见即使在基督教教义中,“拉弥亚”都代表着女性罪恶者及诱惑者。 曾有人评论拉弥亚,指“拉弥亚的主要特征是她对血液的饥渴,那一种饥渴象征着她们的不洁、她们的贪吃以及她们的愚昧( the chief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miae, apart from their thirst for blood, are their uncleanliness, their gluttony, and their stupidity )”。 艺术特征 后世的创作家为拉弥亚的传说添上大量骇人听闻的成份,各类作品大都载于《苏达辞书》内,文艺复兴时期再由柏芬治(Thomas Bulfinch)收集于《寓言与成语大辞典》(Brewer's Dictionary of Phrase and Fable)中。在这些文艺作品中,拉弥亚的形象仍然以“嫉妒世间母亲及残食她们儿子”为主,而且大都被塑造成女性。不过阿里斯托芬却提出拉弥亚具有男性性征,可能是雌雄同体的生物。 学者尼古拉斯(Nicolas K Kiessling)则把拉弥亚与中世纪史诗《贝奥武夫》中的两种生物 Suubus 及 Grendel 作比较。在某些记载中,拉弥亚亦被想像为“诱惑者”,她们以美色勾引男性,骗其成婚,最后会将丈夫吞食。传说古马其顿将领德米特里一世就曾与拉弥亚所化身的 相交,因而恶名远播。 在西方社会,很多母亲都会以拉弥亚的传说恫吓孩子,要他们听话。“拉弥亚”的故事经常被如此宣扬,逐渐成为一个熟为人知的精灵故事,并且被利用为具备训育意义的反面工具。 各种传说 希腊神话中的拉弥亚,多数泛指上述的半人蛇女妖。然而文献中拉弥亚的涵义尚有数个指向,其概况如下: 同样是海神波塞冬的女儿。与宙斯一起产下利比亚的女先知西彼拉的女性。 专门吸食孩童血液的女性怪物群(形象是吸血鬼)。德尔斐怪物修巴利斯的别名。爱琴海莱斯勃斯岛上猎食儿童的年轻女幽灵的别名。保加利亚民间传话中的一种怪物。 文学作品 拉弥亚的原型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时间更早,来自希腊的神话中对北非利比亚的一个传说。她是人首蛇身女怪,上半身是美丽的女人,下半身为蛇身。拉弥亚原本是利比亚一位美丽的女王,宙斯爱上她并赋予她任意消除或更换眼睛的魔力。宙斯之妻赫拉得知后十分嫉妒,杀死了拉弥亚的所有子女。痛苦疯狂的拉弥亚为了报仇,把所有她能找到的儿童都吃掉或者吸食他们的血。还有一些故事说,尽管拉弥亚的第一批子女被赫拉杀死,但她还有另一些被称为拉弥亚伊(Lamiae)的后代,这些后代是半人半蛇的吸血怪,四足,前足为爪,后足为蹄,被拉弥亚伊咬到的人只有用拉弥亚的吼声才能治愈。也有一些传说将拉弥亚伊当成半羊半马怪。 而她在文学作品中达到顶峰的作品,就是英国著名诗人济慈的叙事长诗——《拉弥亚》。 《拉弥亚》的情节与这故事完全一样。蛇的化身拉弥亚是一个漂亮纤巧的女子,她有一次梦到年轻的里修斯在可羡的比赛中驰车居前,便迷上了他。于是她设法在途中挡住了他的路。柏拉图的信徒里修斯被拉弥亚的美色所诱惑,坠入了情网,两人决定成婚。举行婚礼的那天,里修斯的导师、哲人阿波罗尼虽未受到邀请,还是来了。拉弥亚尽她无力的手所能表示的,示意阿波罗尼不要声张,但这人不为所动,揭穿了她蛇的本性,并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她。拉弥亚终于在他逼人的眼光下枯萎,惨叫了一声后,便烟消云散了,里修斯也在失去爱人的悲痛中死去。 伯顿在《忧郁的剖析》中曾有这样的描述:“百合的洁白,玫瑰的殷红,紫罗兰的绛紫,还有一切无生命的事物身上的光泽,月亮的银光,太阳灿烂的光束,黄金的光辉,宝石鲜红的闪光,以及良驹的外形,狮子的威武,飞鸟、孔雀的毛羽,游鱼的鳞甲,我们都怀着特别的喜欢和赞美来观赏。”济慈也用这一类动植物和无生物的美来描绘拉弥亚: 她是个色泽鲜艳的难解的结的形体, 有着朱红,金黄,青和蓝的圆点, 条纹像斑马,斑点像豹,眼睛像孔雀, 全都是深红的线条;混身是银月, 她呼吸时,这些银月或消溶, 或更亮的发光,或把它们的光辉 跟较暗淡的花纹交织在一起 身体那么像彩虹……” 济慈:《拉弥亚》,收入《济慈诗选》(朱维基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版。
大家好,今次为大家带来适
HON天后出装
合新手的新英雄天后赫拉的攻略,希望大家会喜欢!
一、英雄分析
天后赫拉,是一个持续输出型的远程英雄,技能拥有超远距离的!Q技能冷却时间很短,而且耗蓝不高,非常给力;W让大大的增强了她的续航能力,E技能的被动,能够帮助天后在线上对敌方进行不错的压制;特别是大招的全图支援,往往能够影响一个小型团战局势的走向。是一个战斗方式较为特殊的远程法师!走中路是最为合适不过!但是天后跟大多数的法师一样,非常脆皮,而且没有任何硬控,所以天后团战的站位要非常的后面
HON赫拉出装
,持续输出才是天后的归属,谨记!
二、背景故事
克洛诺斯与瑞亚的最小的女儿,
HON天后出装
天后赫拉是主神宙斯的妻子和姐姐。如同她的圣鸟孔雀,赫拉优雅而尊贵、明艳照人,一头卷曲闪亮的金发从华冠上披泄而下,皮肤光洁而细腻,华丽的锦袍恰如其分地勾勒出她妙曼的身材。她手持着象征崇高地位的权杖,端坐在奥林匹斯神殿的宝座上。虽然宙斯拥有众多异性的追随者,但他只中意这位美丽而聪慧的妻子。在他向赫拉求婚时,允诺与赫拉分享自己的权力与荣耀。所以每当赫拉出行时,都有雷霆闪电伴行。其余的神祗也因为对宙斯的敬重而尊赫拉为众神之母。(点击进入详情)
三、技能分析:
Q:魔灵弹
是天后极短的冷却时间,
HON赫拉出装
不错的伤害输出,还有减速控制,最重要就是射程很远,这个技能很大程度能够为天后打风筝战提供了可能性,毕竟持续输出才是天后的宿命。
W:唤灵舞
治疗技能,能够回复不少的生命,重要的是还是降低魔灵弹的冷却,注意利用这点,无论在追杀还是逃生都收到不错的奇效。
E:天灵剑
是压兵线的神技能,能够打出天灵剑能够打出非常可观的伤害,无论是对线期还是打团期都能够打出可观的输出,是非常给力的被动技能。
R:神灵投影
天后为什么能够全图支援,全依赖这个技能。有了这个技能支援,相当于己方多了一个英雄!特别是前期对线期,多点关注上下两条线的战况,发现有对拼的情况,果断来一发神灵投影,往往都能够受到奇效,蹭助攻什么的简直不要太容易
HON天后出装
!
四、技能加点:
主Q副E,没有太多解释的。Q是天后的主要输出技能,而且CD又短,必然要主加,而E技能的被动也能使天后能够在短时间内打出不俗的伤害。W技能相对于QE两技能来说,略显鸡肋,高手往往都用来冷却Q技能,能在短时间打出更大的伤害!
五、出装选择
灵刃水蚀,
HON赫拉出装
是天后的核心装备,装备的第一个唯一属性在很大程度增强了天后赫拉的持续伤害输出!三维属性也非常合适!首出装备输出无疑!
羊杖,就不多说了,几乎每个法师都人手一把。不解释了!
弹杖,是个人极力推荐装备,由于天后持续输出的攻击特性,这个装备是用来增强天后的生存能力,天后虽然攻击距离,但如果对方有刺客英雄绕后,生存力就会变得非常低下!有了弹杖,按下主动,妥妥的,谁用谁知道!
大师杖,天后的第四件输出装备,生命法力双增益,而且强化英雄的终极技能,对天后来说,是一件非常给力的装备
HON天后出装
!
后期必备鞋子不解释!
最后来一发防御装备,镇魂石头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六、打法技巧
1对线期,看时机用Q技能消耗,或者补兵,利用技能射程优势去消耗敌人,在有一定的装备基础之前一定要猥琐,因为天后没有硬控技能,很容易被带走!
2有大招之后,要开始多点关注全图队友的战况了,一旦队友线上战争一触即发,那么赶紧的撸一发大招支援,控好蓝量!别问为什么,想要助攻甚至是击杀必须这么做!
3有了一定装备基础后,天后基本上可以打
HON赫拉出装
风筝战了,留意下你的敌人的技能释放范围。像海盗王这些手长类型硬控,要注意!
4团战的时候,先手撸一发大招,在战场,在保证自己自身安全下,尽可能的将神灵投影放到战场中央!然后站最远距离输出,QQQQQQ!
5永远站在队友身后,注意W技能的能够冷却Q技能的特性,把握好,打出更高的伤害!
七、结束语
今
HON赫拉出装
期的英雄攻略就到此为止了,希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到大家,希望大家会喜欢,不喜轻喷。谢谢
HON天后出装
。
摘要:腊式钱币出现于亚历山大开创的希腊化时代之初,流行演变于丝绸之路开通之后,消失于萨珊波斯灭亡与阿拉伯帝国建立之际。虽经千年历史变迁,但从整体上看,这类钱币的基本形制、材质、币值、重量、名称都没有根本的改变,只有正反两面的图案轮廓和铭文语种因王朝更替或发行者的变化而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希腊式钱币是多元文化环境下的产物,它本身的创制、流通和演变就是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文化交流融合的又一个缩影。
“希腊式钱币”是亚历山大东征之后在希腊化世界流行并对以西亚、中亚和印度西北部为主的东方地区产生了深远影响的一种钱币。它创始于亚历山大东征之初(公元前4世纪末),消失于萨珊王朝与阿拉伯帝国之交(公元7世纪),主要创制、流通于古代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它的历史变迁又和丝绸之路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其间由于各地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和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这类钱币以希腊古典钱币,尤其是雅典的阿提卡币制为基础,以亚历山大及其后继者以亚历山大名义发行的钱币为原型,既有继承,又各有变化,但总体上呈“去希腊化”趋势。特别是公元以后,随着希腊人在西亚、中亚、印度等地统治的最终结束,希腊化文化影响的逐渐衰退,希腊式钱币的基本特征也越来越模糊,以至最后面目全非。为什么亚历山大在征服波斯的过程中,要以个人名义发行新的突出自己形象的钱币?为什么这些钱币又被他的继承者仿效?为什么在各希腊化王国不复存在,希腊-马其顿人的后裔从血统上和文化上都融入东方当地民族的汪洋大海后,希腊式钱币仍能存在和延续下去,其基本形制、币值等特征仍然被当地形形色色的统治者所接受?最后又为什么会蜕化变异,悄然消失了呢?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一类型钱币的兴衰演变及其动因的分析,尽可能对上述问题做出一些回答。
一、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与希腊式钱币的创始
“希腊式钱币”(Greek-style Coins)与我们通常所说的“希腊钱币”(Greek Coins)有何区别?按照一般的钱币学常识,希腊化时期由希腊-马其顿各王国统治者发行的钱币归入希腊钱币的类型。就钱币的主要发行者希腊人而言,这种归属无疑是成立的,但就钱币本身的时代特征和文化内涵而言,这样的归属似乎忽略了希腊古风、古典时期的本土(包括希腊人殖民地)钱币和希腊化时期亚历山大及其后继者在东方发行的具有当地文化色彩的钱币的明显区别。因此,本文以亚历山大东征为界,此前的称为“希腊钱币”或“希腊古典钱币”,其后的称为“希腊式钱币”。后者除希腊化时期希腊-马其顿统治者发行的钱币外,也包括西亚、中亚、印度各地非希腊人统治者所发行的具有希腊化钱币基本特征的钱币。
希腊式钱币也可称为“希腊化钱币”(Hellenistic Coins),或“亚历山大式钱币”(Coins of Alexander Style)。它与古典时期希腊钱币在形制上的最主要区别是出现于钱币之上的国王头像。这不仅仅是图像设计的表面变化,也是希腊钱币史上一次具有革命意义的变革,是对古希腊人所经历的一次历史巨变的反映。首先,从钱币属性上来看,前者是希腊各城邦的钱币,体现的是城邦的独立精神和民主共和理念。如钱币上标志性图案是各城市的保护神,钱币的发行者是城邦,也即公民集体而非某位个人。后者则是帝国或王国的钱币,发行者是统治者本人。上面有国王的形象、名字、称号和保护神,表明是某某国王的钱币,体现的是王权神授、帝王独尊和家天下的观念。其次,从文化内涵上来看,前者是纯粹的希腊传统和风格,而后者则是多元文化的混合。
王像出现于希腊钱币之上始于亚历山大。他在东征过程中,大概是为了支付士兵的薪饷,在公元前330年就开始铸造自己的钱币。这些钱币按图形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雅典娜(Athena)/胜利女神尼科(Nike)型。正面:雅典娜头像,戴头盔,面右;反面,尼科全身站立像,面左。另一种是赫拉克勒斯(Heracles)/宙斯(Zeus)型。正面,赫拉克勒斯头像,戴狮头盔,面右;反面,宙斯面左而坐,左手持权杖,右臂托鹰。铭文有“亚历山大”和“王”(BASILEWS)的希腊语字符。米利都(Miletus)、西顿(Sidon)、亚历山大里亚(Alexandria)、巴比伦(Babylon)是这类钱币的主要铸造地。亚历山大以希腊神作为它所发行的钱币的图案,原因可能有二:一是由于他从希腊北部落后地区马其顿的国王一跃而成为全希腊的主人,并远征波斯以报希波战争之仇,他要表明他是希腊文化的正统继承者,而且希望这些希腊神祇能保佑他成功;二是受王族传统的影响,自认为是希腊神宙斯和赫拉克勒斯的后裔,以他们的形象表明自己统治的合法性和神圣性。与此同时,他也可能开始铸造有他本人头像的钱币。有学者指出,早在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在埃及访问孟菲斯(Memphis)时,就发行了一种正面有自己头像的铜币,以便将此前的波斯铜币驱逐出流通领域。亚历山大死后,他的部将都以亚历山大的继承人自居。将亚历山大神化,发行带有他头像的钱币就成了抬高自身地位的重要手段。从公元前318年起,统治埃及的托勒密一世(Ptolemy I)首先在孟菲斯发行了一种正面有亚历山大戴象头皮的钱币,纪念亚历山大在印度的胜利。亚历山大的另一位部将莱辛马库斯(Lysimachos)约公元前297年开始在色雷斯(Thrace)和小亚的马格尼西亚(Magnesia)大量发行有亚历山大头戴公羊角形象的钱币。这是具有亚历山大本人真实肖像的标准钱币的开始。
国王头像出现于钱币正面这一希腊式钱币的基本特征由此确立。后来的希腊化王国诸王纷纷仿效钱币,他们不仅继续发行具有纪念意义的亚历山大,也开始制造有自己头像的钱币。其中塞琉古王国在希腊式钱币的延续和演变中发挥了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其一,塞琉古王国在三大希腊化王国中版图最大,几乎继承了亚历山大帝国在亚洲的全部遗产。后来的巴克特里亚王国、帕提亚王国都是在它的故地上独立发展起来的。这种特殊的地理政治环境提供了希腊式钱币继续使用和流通的可能。其二,它的钱币在坚持王像铸于币这一基本特征的同时,保留或创制了一些希腊神祇的形象,成为后来本族或其他民族统治者仿制的依据。其三,除了王家造币场外,塞琉古王国也允许各地总督设场造币。这些早期造币场在各地易主后不仅继续生产,而且对新建的造币场起着示范作用。这对希腊式钱币传统的延续起了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帕提亚和巴克特里亚王国时期。
可以说,到塞琉古王国分裂之前,希腊式钱币已完成了自身的过渡,王像现于币成为希腊式钱币区别于希腊古典钱币的最主要特征。但这种变化绝非源于亚历山大个人的一时兴致,而是有其深层次的历史原因的。
首先,这与亚历山大在东征过程中所接受的东方的“王权神化”观念有关。希腊人向来有将自己的祖先追溯到神话传说中的某一位神或英雄的习俗。亚历山大和他的家族都自认为是希腊主神宙斯和希腊英雄赫拉克勒斯(Heracles)的后裔。征服埃及后,他被当地的祭司尊为宙斯-阿蒙神(Zeus-Ammon)。灭亡波斯进入印度后,他更感到自己就是神的化身,具有超人、甚至超过其他神的力量。在他看来,只有像赫拉克勒斯、狄奥尼苏斯这样的希腊神才能远征到这里,而他甚至要比他们征服得更远。因此,他的形象和诸神一样出现在他所发行的钱币上也就理所当然了。
其次,王像出现于钱币之上在波斯素有传统,亚历山大有可能受其影响。波斯的金币名大流克(Daric,重约83克),银币名西格罗斯(Si-glos,重约54克)。正面一般是一个头戴王冠的弓箭手,左手持弓,右手持矛,呈半跪状;反面一般空白,个别有人骑马形。正反面都无铭文。这个弓箭手无疑就是国王。希腊人对此币并不陌生,因为他们与波斯帝国的接触已有两个多世纪之久。小亚的希腊城邦居民曾经沦为波斯人的臣民,不少的希腊人曾到波斯帝国任职、游历,有的还充当波斯人的雇佣军。他们的服务报酬就是这种金币或银币。亚历山大和其后继者既然取代波斯国王成了新的统治者,也就顺理成章地把自己的肖像打制到新的钱币上,表明自己的正统性。但值得注意的是,波斯钱币上的国王(弓箭手)是侧面全身像,而希腊化时期的钱币上则是国王的侧面头像。
最后,还有一点也值得注意,就是不能忽视亚历山大从波斯王室的宝库中共劫掠了约17万他连特(约合4835吨)的银子。他把这些银子都铸成货币,投入流通,从而促进了近东地区以及整个希腊化世界货币经济的发展。
因此,希腊式钱币的创制既是亚历山大征服波斯观念、建影立响帝之国下统的治产的物需要,也是东方王权神授、帝王。如果说原来的希腊古典钱币奠定了新型钱币创制的基础,具有国王形象的波斯钱币则在某种程度上为亚历山大及其后继者提供了模仿的对象。
希腊式钱币流传甚广,影响深远,总体上看,它有两个传播中心或两条传播路线:一是以帕提亚为中心的地区,一是以巴克特里亚(Bactria,中国史书中的“大夏”)为中心的地区。这两地都是亚历山大及塞琉古王国的故地。前者影响了帕提亚(安息)、萨珊波斯(Sassanian Persia)和阿拉伯帝国初期的货币;后者影响了印度-希腊人小王国、贵霜帝国以及先后进入这一地区的斯基泰人部落(Scythians,中国史书中的“塞人”)、嚈哒人(The Ephthalites)、柔然人(Jouan-jouans)等游牧民族的钱币;中国新疆地区的“和阗马钱”也与此有关。
二、巴克特里亚、帕提亚的独立与希腊式钱币的延续与渐变
公元前3世纪中期,西亚、中亚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先是原为塞琉古王国巴克特里亚总督的狄奥多德斯一世(Diodotus)独立称王。后是活动于里海附近的当地游牧民族帕提亚人首领阿尔萨息(Arsaces I,约前247-前211在位)起义建国。政治格局的变化自然带来王权象征之一的钱币的变化。希腊式钱币进入了与东方文化因素明显交融的新阶段。
巴克特里亚希腊人孤悬亚洲腹地,难免受到当地的东方文化的影响。1964年发现的阿伊·哈努姆希腊古城遗址,尽管希腊式城市的特征非常明显,但东方文化的因素已比较浓厚。公元前2世纪中期,巴克特里亚的希腊人王国被来自中国西北部的大月氏人或其他北方游牧民族所灭,残部退往以前曾占据过的印度西北部。到印度后,希腊人更处于少数,且经过数代通婚,纯粹的希腊人后裔已寥寥无几。为了维护对当地人的统治,这些印度-希腊人加快了对当地文化的接受。这种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的最主要证据就是他们所发行的明显含有印度地方文化和宗教色彩的希腊式钱币。
首先是印度大象的标志出现在国王头像上。其实这一过程始于亚历山大。他生前就铸造了自己骑在马上和乘象的印度国王战斗的大徽章和显示印度大象形象的钱币。可能是为了纪念他在印度那场最惨烈的战役,表示他对印度的占领。如前所述,托勒密一世(Ptolemy I)也曾发行过一种亚历山大戴象头皮标志的纪念币。公元前2世纪初侵入印度的巴克特里亚国王德米特里(Demetrius)的钱币上也采用了这种象头皮标志。不管这些希腊统治者的本意如何,印度的大象标志出现在希腊式钱币上,实际上反映了希、印两种文化的相互认同和融合。其次是希印双语币的出现。这种钱币一面是希腊文,一面是印度佉卢文,语言不同,意思一致,后者基本是前者的翻译。希印双语币的发行既表示了对当地语言的认可,也表示了自己对当地统治的合法性,同时还方便了这种钱币在当地的流通。再次是佛教文化因素的吸收。著名的印度-希腊人国王米南德(Menander)曾发行的一种印度标准的四方形钱币,正面是八幅车轮---表示佛教八正道的法轮,反面则是希腊表示胜利的棕榈枝。这种币虽然是两种文化的结合,但似乎印度的成分已占了主体。最后,对印度的动物特产也多有显示,如印度的大象和犎牛全身站立的形象就取代国王和神像出现在阿波罗多德斯(Apollodotus,约前180-前160)的仿印式方形钱币上。但在希腊标准的椭圆形钱币上,印度的因素就似乎少一些。这说明希腊式钱币对印度文化因素的吸收是个渐进的过程。
帕提亚曾经是希腊人统治的地区,独立后又处在东有塞琉古王国、帕加马(Pergamum)王国,西有巴克特里亚王国的包围之中,深受希腊化文化的影响。加之帕提亚人本身是马背上的民族,文化相对落后,因此,建国后的帕提亚人欣然接受了原来的希腊主人所带来的先进文化,帕提亚语和希腊语同时成为官方语言。希腊语的使用和普及程度超过了任何非希腊人建立的王国,在帕提亚诸王发行的钱币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是希腊化历史上极为罕见的文化现象。
从现在发现的帕提亚钱币来看,它经历了一个部分模仿、全盘接受、逐渐本土化的过程。在阿尔萨息一世到米特里达特一世(Mithridates,约前171-138)之间的约一百年间,帕提亚钱币完成了第一阶段的过渡。这些钱币采用了希腊钱币的形制、材质和币值。如钱币外形呈椭圆形,用模子浇铸打压而成;采用希腊阿提卡标准,主要是一德拉克马(约4克)和四德拉克马银币(约16克)两种;两面都有图案,正面是国王的侧面头像,反面是一个面右或面左而坐(以希腊人视为“大地中心”的德尔菲“脐石”Omphalos为座),双手张弓的弓箭手形象。反面的左右两边是希腊语铭文,标有ARSAKOU,ΒΑΣΙΛΕΩΣ以及各种赞语④,表明这是国王阿尔萨息发行的钱币。但这类钱币仍保持了明显的波斯和游牧民族的特征。其一,国王头戴游牧人的平顶垂肩头套(Bashlyk,也有译为“波斯风帽”),这与希腊式钱币国王仅在头上扎一头带的形象迥然不同。其二,背面的弓箭手形象与波斯帝国钱币上的国王持弓形象似有先后继承关系。这与希腊式钱币反面一般表现神的形象也极为不同。这种弓箭手形象实际上就是国王的化身,成为帕提亚本地造币场所出钱币的标志之一。此外,初期的钱币还形成了一个传统,就是几乎所有的钱币上只有开国君主阿尔萨息的名字,而无其他任何国王个人的名字。这是与以前的或其他的希腊式钱币极为不同的一点。
从米特里达特一世统治时期开始,帕提亚钱币图案发生了重大变化。原因是帕提亚的统治者利用原来塞琉古王国的造币场铸造新币,从而使帕提亚的钱币增添了更多的希腊化因素。如同以前希腊统治者的钱币,正面的国王头上也只扎表示王权的头带,反面除弓箭手外,还出现了希腊神祇如赫拉克勒斯、宙斯等的形象。有的钱币也按塞琉古王国的惯例,打上了表示发行年代的希腊字母符号,并以塞琉古实际在位年代纪年。但也有例外,公元前1世纪初的两位国王(Gotarzes I,约前95-前90;Orodes I,约前90-前80在位)的钱币上就出现了头戴波斯王冠的形象。
公历纪元以后,诸希腊化王国已不复存在,希腊化的影响逐渐减弱。钱币的总体面貌虽然没有大的改变,但希腊语铭文的字迹却变得模糊或错讹,难以辨认,一些国王的名字也开始用帕提亚文字(阿拉米亚---Aramaic字母,或帕拉维---Pahlavi语)来表示。那些表示国王称号、功绩和荣誉的铭文慢慢也失去了原来富有个性的政治含义,变成了一种机械的模仿。但直到帕提亚王朝终结,希腊式钱币的基本特征没有根本的变化。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事实,它说明希腊化文化、希腊式钱币在帕提亚统辖区域的影响颇深。
三、贵霜、萨珊波斯的崛起与希腊式钱币的变异及消亡
公历纪元前后,西亚、中亚和印度的政治版图再次发生了变化。公元前1世纪后期,印度-希腊人的小王国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从阿富汗南部进入印度的塞人(斯基泰人)王国开始活跃于印度西北部。公元1世纪初,以大月氏王国为基础的贵霜帝国建立,囊括了中亚和印度的一部分。公元3世纪初,萨珊波斯帝国取代帕提亚称霸西亚和中亚的广大地区。由于希腊化影响的彻底消失,希腊式钱币也失去了存在的文化基础和依托。贵霜和萨珊波斯的统治者虽然仍然采取了拿来主义,但他们所接受的希腊式钱币经过数百年的改造,在外观上已与亚历山大时代的钱币相距甚远。他们在仿制的同时,又注入了自己民族的文化因素,因此希腊式钱币的消亡也就为时不远了。
从现在发现的萨珊钱币来看,它仍可属于希腊式钱币的范畴,是其变种或亚种之一。其形制、材质和币值(重量)与帕提亚的钱币没有大的变化,币面呈椭圆形,银币为主,以德拉克马作为基本的重量单位。但正反两面的图像文字已完全波斯化、祆教化。正面的国王一般都留着络腮大胡,头戴波斯式三重冠、雉堞形王冠,或高高耸起的日月冠,发辫下垂,头后有下垂或扬起的飘带,这似乎是从希腊式头带演变而来。背面是象征萨珊波斯国教---祆教的祭火坛,祭坛两侧一般有两个祭司站立看护圣火。币上的铭文已完全变成了波斯帕拉维语。公元7世纪中期,随着阿拉伯人灭亡萨珊王朝,萨珊型钱币渐渐退出了流通领域。
相对于萨珊波斯,贵霜帝国诸王的钱币上较多地保留了希腊式钱币的特征。从大月氏公元前2世纪中期灭掉巴克特里亚王国到公元4世纪最后被笈多王朝(Gupta Dynasty)所取代,月氏-贵霜人的统治在以印度西北部为中心的中亚和南亚地区延续了五、六个世纪。这一地区恰恰是原来巴克特里亚希腊人和印度-希腊人的活动之地,希腊化程度较深,希腊人的文化遗存随处可见。贵霜人的祖先是来自中国西北的游牧民族,他们在军事上征服了巴克特里亚希腊人王国,但最终却不得不接受当地先进的希腊化文化遗产,以及波斯文化、印度文化的影响。贵霜钱币基本上保持了希腊式钱币的特征,正面的国王头像仍然扎着亚历山大式头带,但也有国王骑象、或手持权杖站立,或向一小祭坛献祭的图像。反面有人骑马形,也有坐着的赫拉克勒斯,或手持丰饶角的伊朗的大地女神Ardocksh(相当于印度的Lakshmi),中亚的月亮女神(Mao),印度的湿婆(Siva)、公牛,波斯的娜娜神(Nanania)、风神(Vado),佛教的佛陀(Buddha)以及箭、雷电等图像。币上的铭文有希腊语,也有佉卢文(Karoshti)或婆罗米文(Brahmi)。贵霜时期的钱币显然是多种文化的混合体,希腊、波斯、印度,甚至罗马的因素都有所反映。这是由贵霜人所处之地的地理环境和文化传统以及公历纪元前后的东西方政治格局所决定的。
四、希腊式钱币与古代中国
既然希腊式钱币曾在塞琉古王国、巴克特里亚王国,帕提亚、印度希腊人王国、塞人和其他游牧民族建立的小王国、贵霜帝国和萨珊波斯帝国流通,这些帝国或王国的故地或曾经统辖的区域都曾在历史上通过丝绸之路与古代中国存在某种商贸和文化关系,那么,从公元前2世纪张骞通西域开始,这些形形色色的钱币有多少通过丝绸之路流入中国境内或中原内地呢?现在又有多少实物被发现了呢?据笔者所知,除了萨珊波斯银币、东罗马金币和和阗马钱外,此前的希腊式钱币目前在国内似无发现。但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的古人早在丝路开通之初就开始了对它们的观察和记载。
第一位明确把希腊式钱币的信息带入中原的是张骞。他在给汉武帝的报告中特别提到了安息即帕提亚的钱币:安息人“以银为钱,钱如其王面,王死辄更钱,效王面焉”。这和现在所见的帕提亚钱币特征非常一致。对于他亲自到过的大夏(巴克特里亚),他虽然没有具体提到此地的钱币,但提到大夏人“善贾市……其都蓝氏城,有市贩贾诸物”。《史记·大宛列传》的另一处提到“自大宛以西至安息,国虽颇异言,然大同俗,相知言。其人……善市贾,争分铢”;而且说到“其地……得汉黄白金,辄以为器,不用为币”。由此可见,张骞之时,自巴克特里亚、索格底亚那(Sogdiana,即汉文中的“粟特”、大宛,曾为巴克特里亚的一部分)到帕提亚这一带商业发达,人们语言相通,善于经商,锱铢必争,但不用金币,可能都像安息那样用银币进行交易。考虑到希腊式钱币中还有大量的铜币奥波尔(obol),或其他小面值的辅币(半德拉克马等),我们不能把“争分铢”仅仅理解为是对一种赢利手段的描述,而要看到它实际反映了民间交易时辅币或小币的存在。
《汉书》中的相关记载大致相同,但也有相异之处。其中提到安息时说:“亦以银为钱,文独为王面,幕为夫人面,王死辄更铸钱。”这里说的更具体了,但“幕为夫人面”如何理解?已经发现的帕提亚钱币对此作出了非常令人信服的回答原来在公元前2年-公元4年在位的弗拉特斯五。世(Phraates V)的钱币反面一反常态地出现了一位女王的头像。此人名为穆萨(Musa,原名为Thusmusa),本是意大利女奴,被罗马皇帝奥古斯赠给帕提亚国王弗拉特斯四世为妾,弗拉斯特五世为其所生。为了保证亲生儿子能继承王位,她先是劝诱弗拉特斯四世将其他儿子送到罗马去做人质,再乘机把自己的儿子立为王位继承人,然后毒死弗拉特斯四世,把儿子扶上王位。自己则与儿子结婚年后,成即为被王推后翻或。女然王而。他他们们发二行人的在这位类时钱间币不却长被,六中国的西域使者所目睹,将此信息带回中国,并在班固的《汉书》中留下了记载。如果不是这种钱币的实物出现,真不知这段记载的真实性何时能得到世人公认。
《汉书·西域传》中还提到位于印度西北部的罽宾“以金银为钱,文为骑马,幕为人面”,乌弋山离“其钱独文为人头,幕为骑马”。这些也都与印度-希腊人王国和贵霜时期钱币上的国王形象、人骑马形极为吻合。甚至罽宾“出封牛”,也可从此地钱币上的瘤牛形象得到印证。
可见在汉代,希腊式钱币的基本特征和两大类型的信息都传到了中原。不过介绍过于简略和以偏概全(如女王或王后的头像出现于钱币是帕提亚钱币中的特例,而且仅此一例),甚至误传都是可以理解的。此后的《魏书》、《北史》在提到罽宾、康国、小月氏、粟特时,虽然都涉及到这些地方用金银钱币交易、纳税,但未对其具体式样做过详细描述。特别是关于萨珊波斯的记载中,只有国王“戴金花冠,衣襟袍,织成帔,饰以真珠宝物”的记述可与波斯钱币上的国王衣饰基本吻合,其他信息则阙如,不免令人遗憾。
但值得注意的是,贵霜钱币曾在中国的新疆塔里木盆地留下了它们的印记。被夏鼐先生称为“和阗马钱”的汉佉二体钱显然受到了来自贵霜钱币的影响。该币圆形无孔,上铸有汉文与佉卢文两种文字,汉文表明币值(如:“六铢钱”、“重廿四铢铜钱”),佉卢文表示王名或王号,正面的图案为马或驼形。这种钱币显然是希、印(贵霜)、中三种文化因素的结合。
尽管关于希腊式钱币的中外文献十分缺乏,但现有的考古学和钱币学实物资料证明:流通于丝绸之路千年之久的希腊式钱币确实在古代欧亚大陆的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作为交换媒介和手段,它们直接推动了东西方物质文明的交流。安息之所以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垄断中国与西亚、欧洲的丝绸贸易,可以与西面的其他希腊化王国,而后同占据东地中海的罗马帝国自由通商,它对希腊式钱币的全盘接受无疑起了十分关键的作用。此外,这些希腊式钱币仿制、改造、流通的过程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融合的过程。它们既是多元文化的载体,也是多元文化的传播者。希腊式钱币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它们的发行地就是很好的证明。
Age Away Modifier LX是青春永驻焕颜抗皱精华,是一款精华液可以全脸使用。Age Away intensive Cream是青春永驻焕颜抗皱面霜,也是全脸使用的,用在爽肤水和精华之后,用来锁住脸上的精华和水分。
AGE AWAY这个系列,质地粘稠,涂上脸之后又很清爽,而且非常滋润,春秋冬都可以使用,味道清新怡人,涂抹后皮肤没有黏腻感,很好吸收,一个系列一起使用滋润度足够。这款有抗皱功效,适合有初期抗衰老的干性肌肤。
扩展资料:
HERA中文名为赫拉。AGE AWAY是一个针对细胞再生和去皱的系列。能够紧致毛孔,改善细纹,提高肌肤对护肤品的吸收能力。含有埃博赛尔第二代成分,收紧皮肤的弹力中间层,牢固支撑,恢复肌肤的力量和光泽。
这个系列还拥有Skin-Fill Power技术,改善肌肤问题,其中的智护ERP成分能焕活肌肤能力,胜肽Fill Power Peptide能帮助强韧肌肤屏障。这个系列的理念就是:补水保湿、水润紧致、轻盈柔滑。性价比极高。
HERA官网-로지-사틴 크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