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following is a list of ethnic groups in China where "China" is taken to mean areas controlled by either of the two states using "China" in their formal names,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PRC) and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aiwan")
The Han Chinese are the largest ethnic group, where some 9159% of the population was classified as Han Chinese (~12 billion) Besides the majority Han Chinese, China recognizes 55 other "nationalities" or ethnic groups, numbering approximately 105 million persons, mostly concentrated in the northwest, north, northeast, south, and southwest but with some in central interior areas
The major minority ethnic groups are Zhuang (161 million), Manchu (106 million), Hui (98 million), Miao (89 million), Uyghur (83 million), Tujia (8 million), Yi (77 million), Mongol (58 million), Tibetan (54 million), Buyei (29 million), Dong (29 million), Yao (26 million), Korean (19 million), Bai (18 million), Hani (14 million), Kazakh (12 million), Li (12 million), and Dai (11 million)
Officially recognised ethnic groups in China
In order of population,[1] this is the list of the 56 ethnic groups in China that are officially recognized However, the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ly claim 55[2] different minority groups within their borders Members of several ethnic groups reside in Hong Kong and Macau, but due to the long separation from China, many of these ethnic groups are generally unknown to the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s (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f Hong Kong and of Macau
English name Pinyin S Chinese T Chinese Population
Han Hàn Zú 汉族 汉族 1,230,117,207
Zhuang Zhuàng Zú 壮族 壮族 16,178,811
Manchu Mǎn Zú 满族 满族 10,682,263
Hui1 Huí Zú 回族 回族 9,816,802
Miao2 Miáo Zú 苗族 苗族 8,940,116
Uyghurs Wéiwúěr Zú 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 8,399,393
Tujia Tǔjiā Zú 土家族 土家族 8,028,133
Yi Yí Zú 彝族 彝族 7,762,286
Mongols Měnggǔ Zú 蒙古族 蒙古族 5,813,947
Tibetan3 Zàng Zú 藏族 藏族 5,416,021
Buyei Bùyī Zú 布依族 布依族 2,971,460
Dong Dòng Zú 侗族 侗族 2,960,293
Yao Yáo Zú 瑶族 瑶族 2,637,421
Korean Cháoxiǎn Zú 朝鲜族 朝鲜族 1,923,842
Bai Bái Zú 白族 白族 1,858,063
Hani Hāní Zú 哈尼族 哈尼族 1,439,673
Kazakh Hāsàkè Zú 哈萨克族 哈萨克族 1,250,458
Li Lí Zú 黎族 黎族 1,247,814
Dai4 Dǎi Zú 傣族 傣族 1,158,989
She Shē Zú 畲族 畲族 709,592
Lisu Lìsù Zú 僳僳族 僳僳族 634,912
Gelao Gēlǎo Zú 仡佬族 仡佬族 579,357
Dongxiang Dōngxiāng Zú 东乡族 东乡族 513,805
Gaoshan5 Gāoshān Zú 高山族 高山族 458,000
Lahu Lāhù Zú 拉祜族 拉祜族 453,705
Sui Shuǐ Zú 水族 水族 406,902
Va Wǎ Zú 佤族 佤族 396,610
Nakhi6 Nàxī Zú 纳西族 纳西族 308,839
Qiang Qiāng Zú 羌族 羌族 306,072
Tu Tǔ Zú 土族 土族 241,198
Mulao Mùlǎo Zú 仫佬族 仫佬族 207,352
Xibe Xíbó Zú 锡伯族 锡伯族 188,824
Kyrgyz Kēěrkèzī Zú 柯尔克孜族 柯尔克孜族 160,823
Daur Dáwòěr Zú 达斡尔族 达斡尔族 132,394
Jingpo7 Jǐngpō Zú 景颇族 景颇族 132,143
Maonan Màonán Zú 毛南族 毛南族 107,166
Salar Sǎlá Zú 撒拉族 撒拉族 104,503
Blang Bùlǎng Zú 布朗族 布朗族 91,882
Tajik Tǎjíkè Zú 塔吉克族 塔吉克族 41,028
Achang Āchāng Zú 阿昌族 阿昌族 33,936
Pumi Pǔmǐ Zú 普米族 普米族 33,600
Ewenki Èwēnkè Zú 鄂温克族 鄂温克族 30,505
Nu Nù Zú 怒族 怒族 28,759
Jing8 Jīng Zú 京族 京族 22,517
Jino Jīnuò Zú 基诺族 基诺族 20,899
De'ang Déáng Zú 德昂族 德昂族 17,935
Bonan Bǎoān Zú 保安族 保安族 16,505
Russian Éluōsī Zú 俄罗斯族 俄罗斯族 15,609
Yugur Yùgù Zú 裕固族 裕固族 13,719
Uzbeks Wūzībiékè Zú 乌孜别克族 乌孜别克族 12,370
Monba Ménbā Zú 门巴族 门巴族 8,923
Oroqen Èlúnchūn Zú 鄂伦春族 鄂伦春族 8,196
Derung Dúlóng Zú 独龙族 独龙族 7,426
Tatars Tǎtǎěr Zú 塔塔尔族 塔塔尔族 4,890
Hezhen9 Hèzhé Zú 赫哲族 赫哲族 4,640
Lhoba Luòbā Zú 珞巴族 珞巴族 2,965
Athe population only includes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e Republic of China
1also includes Utsuls of Hainan, descended from Cham refugees
2also known as Hmong
3including Amdowa and Khampa
4also called Dai Lue, one of the Tai ethnic groups
5a collective name for all Taiwanese aborigine groups in Taiwan6also included are the zh:摩梭; Mósuō
7known as Kachin in Myanmar
8The same group as Vietnamese or Kinh in Sino-Vietnamese and historically referred to as 越 Yuè, or Sino-Viet Việt See Yue (peoples)
9the same group as Nanai on the Russian side of the border
人口:约869万人
人口密度:50人/km2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部,东接甘肃省临夏回族州,南临甘肃夏河县和青海同仁县,西与尖扎县为邻,北连化隆县,与民和县相望。总面积约1750平方公里,现有15425 户869万人。其中藏族占25%,为自治县第二个主要民族,大部分居住在西部的文都、尕楞、岗察和东南部的道帏4个地区。传说文都、尕楞、道帏三个地区的头人均系西藏萨迦昆氏家族后裔。原来,文都千户下辖文都七族;下仁务昂索辖今尕楞乡仁务五族;道佛昂索辖道帏五族(下分十七族分)和夕昌沟藏族。岗察地区藏族相传迁自贵德县岗察部落,由其总头人岗察“红保”管辖。历史上,循化地区藏传佛教寺院主要分布在上述四地。
1958年,全县有大小藏传佛教寺院33座,其中格鲁派寺院28座,宁玛派寺院5座(其中尼姑寺2座)。另有文都乡的王仓麻本教活动点1处。上述寺院中,位于今文都乡的8座,即属格鲁派的文都寺、斗合道寺、多吾寺、撒毛寺、康毛寺、中库寺,属宁玛派的拉兄俄康和多洛塘尼姑寺;位于今尕楞乡的9座,即属格鲁派的尕楞静房、尕楞寺、洛扬塘寺、比塘寺、曲卜藏寺、秀日寺、仁务寺,属宁玛派的旦波切俄康和拉多俄康;位于今岗察乡的岗察寺,属格鲁派;位于道帏乡的12座,即古雷寺、木洪寺、东那寺、多什则寺、宁巴寺、比仑寺、牙木寺、铁孕楞寺、吾曼寺、东湾寺、张沙寺和旦麻尼姑寺,除旦麻尼姑寺属宁玛派外,其他均为格鲁派寺院,位于今白庄乡的夕昌寺和夕昌修行院以及位于积石镇的赛如拉康,均属格鲁派。除上述34座外,古寺遗址有5处,即位于今道帏乡的鲁加寺、安格修行院、吾曼道寺、贺龙堡寺和噶丹修行处。拒循化县委统战部1958年11月17日统计资料,当时全县有格鲁派僧人1265人(其中活佛12人,管家19人,僧官43人,从德33 人,引经师12人,干巴93人)、宁玛派僧人和尼姑242人,本教法师23人。全县藏传佛寺共占有水地2797.07亩,山地163 839亩,牛936头,骡20头。1958年后,保留文都寺(7人);古雷寺(22人),其余取缔。1962年西北民族工作会议以后,增开夕昌寺(7人)、岗察寺(5人)、道帏旦麻尼姑寺(5 人)。“文革”初期,寺院基本拆毁,僧人全部还俗。1980年后,各寺陆续开放,现批准开放27座,自行开放1座。未开放或已消亡的6座,即文都乡的多洛塘尼姑寺、尕楞乡的尕楞静房、尕楞寺、曲卜藏寺、秀日寺以及白庄乡的夕昌修行院。
现有寺院中,属格鲁派的23座,住寺僧人519人,宁玛派4座(其中尼姑寺1座11人),另有本教活动点1处。
古为羌地,汉时为河关县辖地,隋隶达化县,唐隶米川县,元为积石军、镇西军地,五代时为土蕃地,宋属吐蕃政权辖地,金、夏设积石州,元代仍为积石州,隶属吐蕃等处宣尉司元帅府,明为千户所辖地,清设循化厅,民国二年(1913)年改为循化县,隶甘肃西宁道,1929年青海建省为省直辖县。1949年循化解放。1953年改设循化撒拉族自治区,1955年改为自治县,1978年划归海东地区。循化县的行政归属几经变动:解放初至1958年由省直辖;1959年至1961年划归黄南藏族自治州代管;1962年归省直辖;1978年起,归海东地区行政公署管辖
社会发展
县城的规划控制面积为7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由“八五”末的0.8平方公里扩大到l.8平方公里,同比增长125%,建成区绿地率为12%,县城人口为18万人 增长20%,全县城镇化水平达15%,较“八五”末增加8个百分点。县城拥有道路7325公里、1678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9.32平方米,同比分别增长144%、210%和366%;铺设供水管网6.4公里,县城日供水能力达7000吨,人均生活用水量157升,同比分别增12.7%、80.9%和52.7%;铺设排水管网11.61公里,同比增长360%,拥有房屋建筑面积59.08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建设面积23.76万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13.2平方米,同比分别增长68%、120%和300%;自1998年至令给我县职工772户解决了住房公积金贷款1159.07万元;目前,全县拥有出租车320辆;与此同时,集中供热公用事业得到较快发展,供热面积达10、57万平方米。随着分明两年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填埋工程的实施,将不断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品位。另外,去年省政府确定积石一街子集镇列为全省14个重点集镇之一,也给该县城镇建设事业也带来了很大的机遇。
循化县的集镇建设进展顺利,全县现有集镇5个,经过近几年来的建设都已具雏形,其中街子、公伯峡、白庄集镇的道路、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尤其是白庄集镇建设房屋风格突出地方民族特色,已成为海东地区集镇建设的样板工程。截至今年八月底,各集镇共完成各类投资2250.7万元,房屋总建筑面积达34498.34平方米;目前集镇市场和文化设施也得到了一定的建设,城镇功能日趋完善。
历史沿革
古为羌地,汉时为河关县辖地,隋隶达化县,唐隶米川县,元为积石军、镇西军地,五代时为土蕃地,宋属吐蕃_厮_政权辖地,金、夏设积石州,元代仍为积石州,隶属吐蕃等处宣尉司元帅府,明为千户所辖地,清设循化厅,民国二年(1913)年改为循化县,隶甘肃西宁道,1929年青海建省为省直辖县。1949年循化解放。1953年改设循化撒拉族自治区,1955年改为自治县,1978年划归海东地区。循化县的行政归属几经变动:解放初至1958年由省直辖;1959年至1961年划归黄南藏族自治州代管;1962年归省直辖;1978年起,归海东地区行政公署管辖。
1966年以前循化县行政区划更异十分频繁。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化以后,全县划分为城关公社、黄河公社、红旗公社、永丰公社、东风公社、岗察公社。1996年底,全县辖1镇、9乡(4个藏族乡):积石镇、街子乡、清水乡、孟达乡、白庄乡、查汗都斯乡及尕楞藏族乡、文都藏族乡、岗察藏族乡、道帏藏族乡,154个行政村。
2000年,循化撒拉族自治县辖1个镇、5个乡、4个民族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104452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积石镇 24647 道帏藏族乡 11481 白庄乡 16801 清水乡 7488 孟达乡 2274 街子乡 15694 查汗都斯乡 11381 文都藏族乡 7960 尕楞藏族乡 5082 岗察藏族乡 1644
2001年底,循化撒拉族自治县辖1个镇、5个乡、4个民族乡,1个居委会、154个村(牧)委会。
积石镇 驻上草滩坝,辖1个居委会(城关)、17村(牧)委会(东街、西街、上草滩坝、下草滩坝、瓦匠庄、托坝、线尕拉、沙坝塘、西沟、石头坡、丁匠、大别列、尕别列、乙麻目、新建、河北、加入)。
白庄乡 驻白庄集,辖27村(牧)委会(塘洛尕、上白庄、下白庄、白庄、上张尕、下张尕、立庄、上拉边、下拉边、扎木、昌克、团结、山根、乙日亥、朱格、米牙亥、条井、上科哇、下科哇、苏乎沙、麻日、牙日、格达、来塘、吾科、江布日、强宁)。
查汗都斯乡 驻下庄,辖17村(牧)委会(阿河滩、牙藏、哈大亥、苏志、乙麻亥、新村、下庄、中庄、大庄、新建、团结、古什群、赞上庄、赞中庄、赞下庄、繁殖场、白庄村)。
街子乡 驻三兰巴海,辖19村(牧)委会(三兰巴海、托隆都、团结、三立房、洋苦浪、洋巴扎、上房、沈家、马家、孟达山、波拉海、果河哈拉、果什滩、波立吉、古吉来、塘坊、苏哇什、吾土贝那亥、牙门曲乎)。
清水乡 驻石巷,辖12村(牧)委会(下滩、阿什匠、阿麻叉、乙麻亥、上庄、下庄、红庄、大寺古、瓦匠庄、唐赛、石巷、田盖 孟达乡 驻孟达大庄,辖5村(牧)委会(大庄、专塘、木厂、塔沙坡、索同)。
道帏藏族乡 驻下古雷,辖27村(牧)委会(张沙、起台堡、夕冲、贺隆堡塘、贺庄、宁巴、古雷、多哇、多什则、俄加、立伦、旦麻、克麻、加仓、牙木、吾曼、铁尕楞、吾曼道、王家、比隆、拉木龙哇、循哇、木洪、贺隆堡、拉科、德曼、三木仓)。
尕楞藏族乡 驻牙尕,辖11村(牧)委会(牙尕、麻尕、相沙、洛哇、哇龙、比塘、建设堂、曲卜藏、仁务、宗占、秀日)。
文都藏族乡 驻拉雄,辖16村(牧)委会(拉雄、毛玉、河哇、王仓麻、抽子、拉代、旦麻、相玉、白草毛、拉龙哇、公麻、江加、牙训、日茫、哇库、修藏)。
岗察藏族乡 驻尕楞口,辖3村(牧)委会(岗察、苏化、卡索)。
2005年,循化撒拉族自治县辖1个镇、5个乡、4个民族乡:积石镇、道帏藏族乡、白庄乡、清水乡、孟达乡、街子乡、查汗都斯乡、文都藏族乡、尕楞藏族乡、岗察藏族乡。
2006年8月,撤销孟达乡,并入清水乡。
乡镇简介
积石镇 县府驻地。位于黄河北岸,县境北部,小积石山下。人口24万,以撒拉族为主,占424%,回族占30%,还有汉族、藏族等。总面积128平方千米。辖东街、西街、上草滩坝、下草滩坝、瓦匠庄、托坝、线尕拉、沙坝塘、西沟、石头坡、丁匠、大别列、尕别列、乙麻目、新建、河北、加入17个村委会。解放前为积石镇,1949年设循化市,1953年改为城关镇,1956年改称积石镇,1958年并入黄河公社,1961年分设城镇公社,1984年复改积石镇。
尕楞藏族乡 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府驻地25千米。人口05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9%。面积226平方千米。辖牙尕、麻尕、洛哇、相沙、比唐、哇龙、建设堂、曲卜藏、秀日、仁务、宗占11个村委会。解放前为第一区边都乡辖地,1950年设尕楞乡,隶属第三区,1953年属文都藏族自治区,1957年为县直辖乡,1958年与苏志乡合并成立红旗公社,1961年分设尕楞公社,1984年改设尕楞藏族乡。
街子乡 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府驻地6千米。人口15万,以撒拉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7%。面积621平方千米。辖三兰巴海、托隆都、团结、三立房、羊苦浪、洋巴扎、上房、沈家、马家、孟达山、波拉海、果哈拉、果什滩、波立吉、古及来、塘坊、苏哇什、吾土贝那亥、牙木曲乎19个村委会。解放前为第一区辖地,1950年设街子乡,1958年与文都乡合并成立永丰公社,1966年改为街子公社,1984年复设街子乡。
查汗都斯乡 位于县境西部,黄河南岸,距县府驻地26千米。人口12万,以撒拉族为主,占总人口的875%。面积693平方千米。辖阿河滩、牙藏、哈大亥、苏只、新村、下庄、中庄、大庄、新建、团结、古什群、赞上庄、赞中庄、赞下庄、繁殖场、乙麻亥16个村委会。1949年沿旧制为苏志乡辖地,1950年从苏志乡分设为和平乡,1956年并入苏志乡,1958年又并入红旗公社,1961年分设查汗大寺公社,1984年改设查汗都斯乡。
文都藏族乡 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府驻地15千米。人口08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4%。面积218平方千米。辖拉兄、毛玉、河哇、王仓麻、抽子、拉代、旦麻、相玉、白草毛、拉龙哇、公麻、江加、牙训、日芒、哇库、修藏16个村委会。解放前为边都乡辖地,1950年设文都乡,1958年与街子乡合并成立永丰公社,1961年分设文都公社,1984年改设文都藏族自治乡。
清水乡 因清水河流经境内而得名。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府驻地5千米。人口08万,以撒拉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1%。面积159平方千米。辖下滩、阿什匠、阿麻叉、乙麻亥、上庄、下庄、红庄、大寺古、瓦匠庄、唐赛、石巷、田盖12个村委会。1949年沿旧制为新芳乡辖地,1951年设清水乡,1958年与白庄、科哇、道帏等乡合并为东风公社,1961年分设清水公社,1984年复设清水乡。
岗察藏族乡 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府驻地35千米。人口02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9%。面积4025平方千米。辖岗察、卡索、苏化3个牧委会。解放前称岗察百户部落,1949年建政时隶属第三区,1950年改设特别行政区,1953年建岗察乡,1959年与县牧场合并成立岗察公社,1984年改设岗察藏族乡。
孟达乡 位于县境东北部,东与甘肃省接壤,距县府驻地20千米。人口03万,以撒拉族为主,占总人口的895%。面积118平方千米。辖汉平。大庄、索同、木厂、塔沙坡、专堂5个村委会。解放前属第一区辖地,1951年设孟达乡,1958年与他乡合并成立东风公社,1961年分设孟达公社,1966年并入清水公社,1984年复设孟达乡。
道帏藏族乡 位于县境东南部,东部和南部与甘肃省接壤,距县府驻地35千米。人口12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714%。面积5629平方千米。辖古雷、张沙、起台堡、夕冲、贺隆堡塘、贺庄、宁巴、多哇、多什则、俄加、立伦、旦麻、克麻、加仓、牙木、吾曼、铁尕楞、吾曼道、王家、比隆、拉木龙哇、循哇、木洪、贺隆堡、拉科、德曼、三木仓27个村委会。解放前为第二区辖地,1950年设道帏乡,1953年成立道帏藏族自治区(乡级),1958年并入东风公社,1961年分设道帏公社,1984年改设道帏藏族乡。
白庄乡 位于县境东部,东接甘肃省,距县府驻地20千米。人口18万,以撒拉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1%。面积1543平方千米。辖白庄、上白庄、下白庄、塘乐尕、上张尕、下张尕、立庄、上拉边、下拉边、扎木、昌克、团结、山根、乙日亥、朱格、米牙亥、条井、上科哇、下科哇、苏乎沙、麻日、牙日、格达、来塘、吾科、江布日、强宁27个村委会。解放前为崖曼乡辖地,1950年设白庄乡,1956年将崖曼、胜利、人民等乡并入白庄乡,1958年与清水、道帏等乡合并成立东风公社,1961年分设白庄公社,1984年复设白庄乡。
循化旅游
◆旅游简介
循化县是国家旅游局确定的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和全国旅游4A景区。这里气候宜人,环境优美,是青海春天来得最早的地方。黄河上游流动的风情画廊:滔滔黄河边,巍巍积石山,小镇积石街,树木成行,花香飘溢。孟达天池、骆驼泉、文都大寺三大景区入围“青海十大景观”。撒拉族骆驼泉的美丽传说、全省第二大清真寺。民族特色浓郁、环境幽静的“撒拉人家”一户挨着一户,品种丰富的撒拉族套餐,热情好客的主人,让客人留连忘返。撒拉族刺绣是撒拉族女子心灵手巧的“身份证”,用五彩线穿引出的一片片绿叶、一朵朵娇艳欲滴的芍药花、牡丹花,成了循化县旅游纪念品。
◇自然景观::国家级孟达自然保护区被誉为“青藏高原上的西双版纳”,区内珍禽异兽、奇花异草约500余种,是一个鲜活的动植物宝库。有峥嵘相间的丹霞地貌、雄奇壮丽“天下黄河循化美”的积石峡、公伯峡,有浑然天成的双驼峰,有飞流直下的安岗瀑布、婀娜多姿的彩虹瀑布,有宛如仙境的乌山池、声名远扬的清水湾及被赋予美丽传说的孟达天池,还有撒拉族东迁遗迹骆驼泉以及大禹导河的遗迹。
◇人文景观:青海第二大清真寺——街子清真寺,撒拉族先民携带至此的珍贵手抄本《古兰经》以及撒拉族先民“尕勒莽、阿合莽”陵墓。有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已故十世班禅大师故居,纪念塔和文都大寺,有安多天然佛塔及著名藏传佛教大师、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喜饶嘉措的故居、纪念馆等。
◆交通住宿
◇地理位置:循化县城距西宁省会 163公里,东临甘肃省临夏市 112公里,有循同、临平公路纵贯全境。上有黄河李家峡、公伯峡水电站,下有刘家峡及即将上马的积石峡水电站,中有3一5座中型梯级水力发电站可供开发建设。
◇宾馆住宿:循化宾馆为三星级接待中心;建贸大厦、积石宾馆、秀水宾馆、交通宾馆、天池宾馆已确定为二星级宾馆,循化县游客接待中心是全县唯一的综合性服务机构。
◆旅游线路推荐
◇循化一日游
主题:孟达天池生态专线游
线路:清水湾——大禹神犬——双驼峰——狐跳峡——孟达清真大寺——撒拉族古老民居—篱笆楼——孟达自然保护区——孟达天池。
◇循化二日游
主题:宗教文化与孟达生态综合游
线路:
D1 在撒拉人家用午餐(观看撒拉族民居,体验撒拉族的民俗),餐后观文都大寺——十世班禅故居——撒拉族的发祥地—骆驼泉——青海第二大清真寺—街子清真大寺,在田园风情园品尝撒拉族的特色餐饮(烤全羊),欣赏撒拉族歌舞及篝火晚会。宿:撒拉人家。
D2 早餐后,县城——清水湾——双驼峰——野狐跳——狮王峰——西山卧虎石——华山松谷——三级彩虹瀑布——高原明珠--孟达天池,青 林“森林浴”——竹子坪——进入池脑沟观赏连理枝(又名夫妻树)——树王——悬崖蛟龙,返回县城。
◇循化三日游
线路A:孟达天池森林探险游
D1 接团,县城——清水湾——双驼峰——野狐跳——以绘画和雕刻著称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孟达大庄清真寺——狮王峰——西山卧虎石——三级彩虹瀑布——神仙洞——将军松——盘石树——孟达天池,在天池白云山庄用午餐,下午自由活动,采摘野生的木耳、厥菜等,观赏大自然巧夺天工的自然风景,宿白云山庄。
D2 6:00用早餐,餐后经青杆林——万亩杜鹃林——登黑塔山体会孔子登泰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进行一系列的森林探险活动。宿:白云山庄
D3 早起听鸟叫或峰火亭观日出,早餐后,竹子坪——药水泉瀑布——进入池脑沟观赏连理枝(又名夫妻树)——树王——悬崖蛟龙,天池用午餐,返回县城。
线路B:循化风情游
D1 上午前往撒拉族的发祥地—— 骆驼泉/街子清真大寺/尕勒莽、阿合莽先贤墓冢/前往撒拉人家,观看撒拉族民居,体验撒拉族的民俗,品尝撒拉族的特色餐饮(烤全羊),欣赏撒拉族歌舞及篝火晚会。宿:撒拉人家或星级宾馆
D2 早餐后,县城——清水湾——双驼峰——野狐跳——以绘画和雕刻著称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孟达大庄清真寺——狮王峰——西山卧虎石——三级彩虹瀑布——神仙洞——将军松——盘石树——孟达天池,在天池白云山庄用午餐,下午自由活动,采摘野生的木耳、厥菜等,观赏大自然巧夺天工的自然风景,晚餐。宿:白云山庄
D3 早起听鸟叫或峰火亭观日出,早餐后进入青 林“森林浴”——竹子坪——药水泉瀑布——进入池脑沟观赏连理枝(又名夫妻树)——树王——悬崖蛟龙,返回县城。
当地旅游投诉电话:0972-8815559。
2021年4月,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入选2021第二届中国文化百强县。
2020年6月,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西路军片区)。
2019年12月,国家民委命名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为第七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2019年3月,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上榜2018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1阿昌族 聚居于云南
2白族 主要聚居在云南大理
3保安族 居住在甘肃省内大河家地区
4布朗族 分布在云南西部和西南部
5布依族 居住在我国西南地区的盘江、红水河流域
6中国的朝鲜族 是明末清初从朝鲜半岛移居东北形成的
7达干尔族 主要聚居在嫩江两岸
8傣族 多居住在我为云南的亚热带地区
9德昂族 散居于云南省西南部
10东乡族 居住于甘肃省临夏东北部
11侗族 居住在湘、黔、桂三省毗临地区
12独龙族 世代聚居于云南的独龙河两岸
13我国的俄罗斯族 是俄罗斯的移民和苏联归国华侨的后裔
14鄂伦春人 世世代代游猎于大小兴安岭的茫茫林海之中
15鄂温克族 世居于额尔古纳河以南的广阔地区
16高山族 生活在中国的台湾、福建、湖北等地
17仡佬族 多数居住在贵州西部
18哈尼族 主要居住在云南南部
19哈萨克族 主要分布在新疆北部
20汉族 是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 一般全国都有
21赫哲族 世居东北的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下游沿岸
22回族 是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之一,人口较多,分布在全国几乎三分之二的县
23基诺族 聚居于云南的基诺山一带
24京族 主要聚居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以从事渔业为主
25景颇族 居住在云南境内的亚热带山区
26柯尔克孜族 聚居于新疆西部,是个传统的畜牧民族
27拉祜族 聚居于云南
28黎族 生活在中国的海南岛
29僳僳族 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北部山区,多居于半山以上
30珞巴族 居住在西藏东南部
31满族 努尔哈赤推行八旗制度以后,满族人均在旗
32毛南族 主要分布在广西的山区,是一个传统的农业民族
33门巴族 居住在西藏的门隅地区和墨脱县,由于山河阻隔,外人难涉,历史上曾将门巴族的居住地称为“隐藏地”,至今流传着许多神秘的传说
34蒙古族 游牧在南起长城、北抵大漠、东达兴安岭、西越贺兰山的广袤大地
35苗族 生活在中国的西南地区
36仫佬族族 生活在中国的西南地区
37纳西族居住于云南
38 怒族 主要分布在云南怒江两岸
39普米族 居住于云南西北和四川部分地区
40羌族 居住于岷江上游,务农兼事畜牧
41撒拉族 居住在青海循化地区
42畲族 散居在我国东南部
43水族 主要居住在云贵高原的东南部
44塔塔尔族 居住在新疆地区
45塔吉克族 大多居住在帕米尔高原上,以畜牧为主,兼营农业
46土家族 世居于湘鄂川黔边沿地区
47土族 主要分布在青海省的东部和甘肃部分地区,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
48佤族 分布于云南西南边陲
49维吾尔族 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民族之一,世代繁衍在西北部新疆
50乌孜别克族 散居在我人新疆地区
51锡伯族 主要分布于新疆和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
52瑶族 生活在中国的西南地区
53彝族 所处地域幅员辽阔,支系众多
54裕固族 主要聚居在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55藏族 主要分布在我国西藏、青海、甘肃、四川和云南等地
56壮族 生活在中国的西南地区,是传统的农业民族,纺织、印染手工艺历史悠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