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星
水星最接近太阳,是太阳系中第二小行星。水星在直径上小于木卫三和土卫六,但它更重。
公转轨道: 距太阳 57,910,000 千米 (038 天文单位)
行星直径: 4,880 千米
质量: 330e23 千克
在古罗马神话中水星是商业、旅行和偷窃之神,即古希腊神话中的赫耳墨斯,为众神传信的神,或许由于水星在空中移动得快,才使它得到这个名字。
早在公元前3000年的苏美尔时代,人们便发现了水星,古希腊人赋于它两个名字:当它初现于清晨时称为阿波罗,当它闪烁于夜空时称为赫耳墨斯。不过,古希腊天文学家们知道这两个名字实际上指的是同一颗星星,赫拉克赖脱(公元前5世纪之希腊哲学家)甚至认为水星与金星并非环绕地球,而是环绕着太阳在运行。
仅有水手10号探测器于1973年和1974年三次造访水星。它仅仅勘测了水星表面的45%(并且很不幸运,由于水星太靠近太阳,以致于哈博望远镜无法对它进行安全的摄像)。
水星的轨道偏离正圆程度很大,近日点距太阳仅四千六百万千米,远日点却有7千万千米,在轨道的近日点它以十分缓慢的速度按岁差围绕太阳向前运行(岁差:地轴进动引起春分点向西缓慢运行,速度每年02",约25800年运行一周,使回归年比恒星年短的现象。分日岁差和行星岁差两种,后者是由行星引力产生的黄道面变动引起的。)在十九世纪,天文学家们对水星的轨道半径进行了非常仔细的观察,但无法运用牛顿力学对此作出适当的解释。存在于实际观察到的值与预告值之间的细微差异是一个次要(每千年相差七分之一度)但困扰了天文学家们数十年的问题。有人认为在靠近水星的轨道上存在着另一颗行星(有时被称作Vulcan,“祝融星”),由此来解释这种差异,结果最终的答案颇有戏剧性: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在人们接受认可此理论的早期,水星运行的正确预告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水星因太阳的引力场而绕其公转,而太阳引力场极其巨大,据广义相对论观点,质量产生引力场,引力场又可看成质量,所以巨引力场可看作质量,产生小引力场,使其公转轨道偏离。类似于电磁波的发散,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传向远方。--译注)
在1962年前,人们一直认为水星自转一周与公转一周的时间是相同的,从而使面对太阳的那一面恒定不变。这与月球总是以相同的半面朝向地球很相似。但在1965年,通过多普勒雷达的观察发现这种理论是错误的。现在我们已得知水星在公转二周的同时自转三周,水星是太阳系中目前唯一已知的公转周期与自转周期共动比率不是1:1的天体。
水星上的温差是整个太阳系中最大的,温度变化的范围为90开到700开。相比之下,金星的温度略高些,但更为稳定。
水星在许多方面与月球相似,它的表面有许多陨石坑而且十分古老;它也没有板块运动。另一方面,水星的密度比月球大得多,(水星 543 克/立方厘米 月球 334克/立方厘米)。水星是太阳系中仅次于地球,密度第二大的天体。事实上地球的密度高部分源于万有引力的压缩;或非如此,水星的密度将大于地球,这表明水星的铁质核心比地球的相对要大些,很有可能构成了行星的大部分。因此,相对而言,水星仅有一圈薄薄的硅酸盐地幔和地壳。
巨大的铁质核心半径为1800到1900千米,是水星内部的支配者。而硅酸盐外壳仅有500到600千米厚,至少有一部分核心大概成熔融状。
事实上水星的大气很稀薄,由太阳风带来的被破坏的原子构成。水星温度如此之高,使得这些原子迅速地散逸至太空中,这样与地球和金星稳定的大气相比,水星的大气频繁地被补充更换。
水星的表面表现出巨大的急斜面,有些达到几百千米长,三千米高。有些横处于环形山的外环处,而另一些急斜面的面貌表明他们是受压缩而形成的。据估计,水星表面收缩了大约01%(或在星球半径上递减了大约1千米)。
水星上最大的地貌特征之一是Caloris 盆地,直径约为1300千米,人们认为它与月球上最大的盆地Maria相似。如同月球的盆地,Caloris盆地很有可能形成于太阳系早期的大碰撞中,那次碰撞大概同时造成了星球另一面正对盆地处奇特的地形。
除了布满陨石坑的地形,水星也有相对平坦的平原,有些也许是古代火山运动的结果,但另一些大概是陨石所形成的喷出物沉积的结果。
水星有一个小型磁场,磁场强度约为地球的1%。
至今未发现水星有卫星。
通常通过双筒望远镜甚至直接用肉眼便可观察到水星,但它总是十分靠近太阳,在曙暮光中难以看到。Mike Harvey的行星寻找图表指出此时水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及其他行星的位置),再由“星光灿烂”这个天象程序作更多更细致的定制。
金星
金星是离太阳第二近,太阳系中第六大行星。在所有行星中,金星的轨道最接近圆,偏差不到1%。
轨道半径: 距太阳 108,200,000 千米 (072 天文单位)
行星直径: 12,1036 千米
质量: 4869e24 千克
金星 (希腊语: 阿佛洛狄特;巴比伦语: Ishtar)是美和爱的女神,之所以会如此命名,也许是对古代人来说,它是已知行星中最亮的一颗。(也有一些异议,认为金星的命名是因为金星的表面如同女性的外貌。)
金星在史前就已被人所知晓。除了太阳与月亮外,它是最亮的一颗。就像水星,它通常被认为是两个独立的星构成的:晨星叫Eosphorus,晚星叫Hesperus,希腊天文学家更了解这一点。
既然金星是一颗内层行星,从地球用望远镜观察它的话,会发现它有位相变化。伽利略对此现象的观察是赞成哥白尼的有关太阳系的太阳中心说的重要证据。
第一艘访问金星的飞行器是1962年的水手2号。随后,它又陆续被其他飞行器:金星先锋号,苏联尊严7号(第一艘在其他行星上着陆的飞船)、尊严9号(第一次返回金星表面照片[左图])访问(迄今已总共至少20次)。最近,美国轨道飞行器Magellan成功地用雷达产生了金星表面地图。
金星的自转非常不同寻常,一方面它很慢(金星日相当于243个地球日,比金星年稍长一些),另一方面它是倒转的。另外,金星自转周期又与它的轨道周期同步,所以当它与地球达到最近点时,金星朝地球的一面总是固定的。这是不是共鸣效果或只是一个巧合就不得而知了。
金星有时被誉为地球的姐妹星,在有些方面它们非常相像:
-- 金星比地球略微小一些(95%的地球直径,80%的地球质量)。
-- 在相对年轻的表面都有一些环形山口。
-- 它们的密度与化学组成都十分类似。
由于这些相似点,有时认为在它厚厚的云层下面金星可能与地球非常相像,可能有生命的存在。但是不幸的是,许多有关金星的深层次研究表明,在许多方面金星与地球有本质的不同。
金星的大气压力为90个标准大气压(相当于地球海洋深1千米处的压力),大气大多由二氧化碳组成,也有几层由硫酸组成的厚数千米的云层。这些云层挡住了我们对金星表面的观察,使得它看来非常模糊。这稠密的大气也产生了温室效应,使金星表面温度上升400度,超过了740开(总以使铅条熔化)。金星表面自然比水星表面热,虽然金星比水星离太阳要远两倍。
云层顶端有强风,大约每小时350千米,但表面风速却很慢,每小时几千米不到。
地球
地球是距太阳第三颗,也是第五大行星:
轨道半径: 149,600,000 千米 (离太阳100 天文单位)
行星直径: 12,7563 千米
质量: 59736e24 千克
地球是唯一一个不是从希腊或罗马神话中得到的名字。Earth一词来自于古英语及日耳曼语。这里当然有许多其他语言的命名。在罗马神话中,地球女神叫Tellus-肥沃的土地(希腊语:Gaia, 大地母亲)
直到16世纪哥白尼时代人们才明白地球只是一颗行星。
地球,当然不需要飞行器即可被观测,然而我们直到二十世纪才有了整个行星的地图。由空间拍到的应具有合理的重要性;举例来说,它们大大帮助了气象预报及暴风雨跟踪预报。它们真是与众不同的漂亮啊!
地球由于不同的化学成分与地震性质被分为不同的岩层(深度-千米):
0- 40 地壳
40- 400 Upper mantle - 上地幔
400- 650 Transition region - 过渡区域
650-2700 Lower mantle - 下地幔
2700-2890 D'' layer - D"层
2890-5150 Outer core - 外核
5150-6378 Inner core - 内核
地壳的厚度不同,海洋处较薄,大洲下较厚。内核与地壳为实体;外核与地幔层为流体。不同的层由不连续断面分割开,这由地震数据得到;其中最有名的有数地壳与上地幔间的莫霍面-不连续断面了。
地球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在地幔,剩下的大部分在地核;我们所居住的只是整体的一个小部分(下列数值×10e24千克):
大气 = 00000051
海洋 = 00014
地壳 = 0026
地幔 = 4043
外地核 = 1835
内地核 = 009675
地核可能大多由铁构成(或镍/铁),虽然也有可能是一些较轻的物质。地核中心的温度可能高达7500K,比太阳表面还热;下地幔可能由硅,镁,氧和一些铁,钙,铝构成;上地幔大多由olivene,pyroxene(铁/镁硅酸盐),钙,铝构成。我们知道这些金属都来自于地震;上地幔的样本到达了地表,就像火山喷出岩浆,但地球的大部分还是难以接近的。地壳主要由石英(硅的氧化物)和类长石的其他硅酸盐构成。就整体看,地球的化学元素组成为:
346% 铁
295% 氧
152% 硅
127% 镁
24% 镍
19% 硫
005% 钛
地球是太阳系中密度最大的星体。
其他的类地行星可能也有相似的结构与物质组成,当然也有一些区别:月球至少有一个小内核;水星有一个超大内核(相当于它的直径);火星与月球的地幔要厚得多;月球与水星可能没有由不同化学元素构成的地壳;地球可能是唯一一颗有内核与外核的类地行星。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的有关行星内部构造的理论只是适用于地球。
不像其他类地行星,地球的地壳由几个实体板块构成,各自在热地幔上漂浮。理论上称它为板块说。它被描绘为具有两个过程:扩大和缩小。扩大发生在两个板块互相远离,下面涌上来的岩浆形成新地壳时。缩小发生在两个板块相互碰撞,其中一个的边缘部份伸入了另一个的下面,在炽热的地幔中受热而被破坏。在板块分界处有许多断层(比如加利福尼亚的San Andreas断层),大洲板块间也有碰撞(如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目前有八大板块:
北美洲板块 - 北美洲,西北大西洋及格陵兰岛
南美洲板块 - 南美洲及西南大西洋
南极洲板块 - 南极洲及沿海
亚欧板块 - 东北大西洋,欧洲及除印度外的亚洲
非洲板块 - 非洲,东南大西洋及西印度洋
印度与澳洲板块 - 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及大部分印度洋
Nazca板块 - 东太平洋及毗连南美部分地区
太平洋板块 - 大部分太平洋(及加利福尼亚南岸)
还有超过廿个小板块,如阿拉伯,菲律宾板块。地震经常在这些板块交界处发生。绘成图使得更容易地看清板块边界。
地球的表面十分年轻。在50亿年的短周期中(天文学标准),不断重复着侵蚀与构造的过程,地球的大部分表面被一次又一次地形成和破坏,这样一来,除去了大部分原始的地理痕迹(比如星体撞击产生的火山口)。这样一来,地球上早期历史都被清除了。地球至今已存在了45到46亿年,但已知的最古老的石头只有40亿年,连超过30亿年的石头都屈指可数。最早的生物化石则小于39亿年。没有任何确定的记录表明生命真正开始的时刻。
71%的地球表面为水所覆盖。地球是行星中唯一一颗能在表面存在有液态水(虽然在土卫六的表面存在有液态乙烷与甲烷,木卫二的地下有液态水)。我们知道,液态水是生命存在的重要条件。海洋的热容量也是保持地球气温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液态水也造成了地表侵蚀及大洲气候的多样化,目前这是在太阳系中独一无二的过程(很早以前,火星上也许也有这种情况)。
地球的大气由77%的氮,21%氧,微量的氩、二氧化碳和水组成。地球初步形成时,大气中可能存在大量的二氧化碳,但是几乎都被组合成了碳酸盐岩石,少部分溶入了海洋或给活着的植物消耗了。现在板块构造与生物活动维持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到其他场所再返回的不停流动。大气中稳定存在的少量二氧化碳通过温室效应对维持地表气温有极其深远的重要性。温室效应使平均表面气温提高了35摄氏度(从冻人的-21℃升到了适人的14℃);没有它海洋将会结冰,而生命将不可能存在。
丰富的氧气的存在从化学观点看是很值得注意的。氧气是很活泼的气体,一般环境下易和其他物质快速结合。地球大气中的氧的产生和维持由生物活动完成。没有生命就没有充足的氧气。
地球与月球的交互作用使地球的自转每世纪减缓了2毫秒。当前的调查显示出大约在9亿年前,一年有481天又18小时。
火星
火星为距太阳第四远,也是太阳系中第七大行星:
公转轨道: 离太阳227,940,000 千米 (152 天文单位)
行星直径: 6,794 千米
质量: 64219e23 千克
火星(希腊语: 阿瑞斯)被称为战神。这或许是由于它鲜红的颜色而得来的;火星有时被称为“红色行生”。(趣记:在希腊人之前,古罗马人曾把火星人微言轻农耕之神来供奉。而好侵略扩张的希腊人却把火星作为战争的象征)而三月份的名字也是得自于火星。
火星在史前时代就已经为人类所知。由于它被认为是太阳系中人类最好的住所(除地球外),它受到科幻小说家们的喜爱。但可惜的是那条著名的被Lowell“看见”的“运河”以及其他一些什么的,都只是如Barsoomian公主们一样是虚构的。
第一次对火星的探测是由水手4号飞行器在1965年进行的。人们接连又作了几次尝试,包括1976年的两艘海盗号飞行器。此后,经过长达20年的间隙,在1997年的七月四日,火星探路者号终于成功地登上火星。
火星的轨道是显著的椭圆形。因此,在接受太阳照射的地方,近日点和远日点之间的温差将近30摄氏度。这对火星的气候产生巨大的影响。火星上的平均温度大约为218K(-55℃,-67华氏度),但却具有从冬天的140K(-133℃,-207华氏度)到夏日白天的将近300K(27℃,80华氏度)的跨度。尽管火星比地球小得多,但它的表面积却相当于地球表面的陆地面积。
除地球,火星是具有最多各种有趣地形的固态表面行星。其中不乏一些壮观的地形:
- 奥林匹斯山脉: 它在地表上的高度有24千米(78000英尺),是太阳系中最大的山脉。它的基座直径超过500千米,并由一座高达6千米(20000英尺)的悬崖环绕着;
- Tharsis: 火星表面的一个巨大凸起,有大约4000千米宽,10千米高;
- Valles Marineris: 深2至7千米,长为4000千米的峡谷群;
- Hellas Planitia: 处于南半球,6000多米深,直径为2000千米的冲击环形山。
火星的表面有很多年代已久的环形山。但是也有不少形成不久的山谷、山脊、小山及平原。
在火星的南半球,有着与月球上相似的曲型的环状高地。相反的,它的北半球大多由新近形成的低平的平原组成。这些平原的形成过程十分复杂。南北边界上出现几千米的巨大高度变化。形成南北地势巨大差异以及边界地区高度剧变的原因还不得而知(有人推测这是由于火星外层物增加的一瞬间产生的巨大作用力所形成的)。最近,一些科学家开始怀疑那些陡峭的高山是否在它原先的地方。这个疑点将由“火星全球勘测员”来解决。
火星的内部情况只是依靠它的表面情况资料和有关的大量数据来推断的。一般认为它的核心是半径为1700千米的高密度物质组成;外包一层熔岩,它比地球的地幔更稠些;最外层是一层薄薄的外壳。相对于其他固态行星而言,火星的密度较低,这表明,火星核中的铁(镁和硫化铁)可能含带较多的硫。
如同水星和月球,火星也缺乏活跃的板块运动;没有迹象表明火星发生过能造成像地球般如此多褶皱山系的地壳平移活动。由于没有横向的移动,在地壳下的巨热地带相对于地面处于静止状态。再加之地面的轻微引力,造成了Tharis凸起和巨大的火山。但是,人们却未发现火山最近有过活动的迹象。虽然,火星可能曾发生过很多火山运动,可它看来从未有过任何板块运动。
火星上曾有过洪水,地面上也有一些小河道,十分清楚地证明了许多地方曾受到侵蚀。在过去,火星表面存在过干净的水,甚至可能有过大湖和海洋。但是这些东西看来只存在很短的时间,而且据估计距今也有大约四十亿年了。(Valles Marneris不是由流水通过而形成的。它是由于外壳的伸展和撞击,伴随着Tharsis凸起而生成的)。
在火星的早期,它与地球十分相似。像地球一样,火星上几乎所有的二氧化碳都被转化为含碳的岩石。但由于缺少地球的板块运动,火星无法使二氧化碳再次循环到它的大气中,从而无法产生意义重大的温室效应。因此,即使把它拉到与地球距太阳同等距离的位置,火星表面的温度仍比地球上的冷得多。
火星的那层薄薄的大气主要是由余留下的二氧化碳(953%)加上氮气(27%)、氩气(16%)和微量的氧气(015%)和水汽(003%)组成的。火星表面的平均大气压强仅为大约7毫巴(比地球上的1%还小),但它随着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在盆地的最深处可高达9毫巴,而在Olympus Mons的顶端却只有1毫巴。但是它也足以支持偶尔整月席卷整颗行星的飓风和大风暴。火星那层薄薄的大气层虽然也能制造温室效应,但那些仅能提高其表面5K的温度,比我们所知道的金星和地球的少得多。
火星的两极永久地被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覆盖着。这个冰罩的结构是层叠式的,它是由冰层与变化着的二氧化碳层轮流叠加而成。在北部的夏天,二氧化碳完全升华,留下剩余的冰水层。由于南部的二氧化碳从没有完全消失过,所以我们无法知道在南部的冰层下是否也存在着冰水层。这种现象的原因还不知道,但或许是由于火星赤道面与其运行轨道之间的夹角的长期变化引起气候的变化造成的。或许在火星表面下较深处也有水存在。这种因季节变化而产生的两极覆盖层的变化使火星的气压改变了25%左右(由海盗号测量出)。
但是最近通过哈博望远镜的观察却表明海盗号当时勘测时的环境并非是典型的情况。火星的大气现在似乎比海盗号勘测出的更冷、更干了(详细情况请看来自STScI站点)。
海盗号尝试过作实验去决定火星上是否有生命,结果是否定的。但乐观派们指出,只有两个小样本是合格的,并且又并非来自最好的地方。以后的火星探索者们将继续更多的实验。
火星的卫星
火星有两个小型的近地面卫星。
卫星 距离(千米) 半径(千米) 质量(千克) 发现者 发现日期
火卫一 9000 11 108e16 Hall 1877
火卫二 23000 6 180e15 Hall 1877
木星
木星是离太阳第五颗行星,而且是最大的一颗,比所有其他的行星的合质量大2倍(地球的318倍)。
公转轨道: 距太阳 778,330,000 千米 (520 天文单位)
行星直径: 142,984 千米 (赤道)
质量: 1900e27 千克
木星(aka Jove; 希腊人称之为 宙斯)是上帝之王,奥林匹斯山的统治者和罗马国的保护人,它是Cronus(土星)的儿子。
木星是天空中第四亮的物体(次于太阳,月球和金星;有时候火星更亮一些),早在史前木星就已被人类所知晓。根据伽利略1610年对木星四颗卫星:木卫一,木卫二,木卫三和木卫四(现常被称作伽利略卫星)的观察,它们是不以地球为中心运转的第一个发现,也是赞同哥白尼的日心说的有关行星运动的主要依据;由于伽利略直言不讳地支持哥白尼的理论而被宗教裁判所逮捕,并被强迫放弃自己的信仰,关在监狱中度过了余生。
木星在1973年被先锋10号首次拜访,后来又陆续被先锋11号,旅行者1号,旅行者2号和Ulysses号考查。目前,伽利略号飞行器正在环绕木星运行,并将在以后的两年中不断发回它的有关数据。
气态行星没有实体表面,它们的气态物质密度只是由深度的变大而不断加大(我们从它们表面相当于1个大气压处开始算它们的半径和直径)。我们所看到的通常是大气中云层的顶端,压强比1个大气压略高。
木星由90%的氢和10%的氦(原子数之比, 75/25%的质量比)及微量的甲烷、水、氨水和“石头”组成。这与形成整个太阳系的原始的太阳系星云的组成十分相似。土星有一个类似的组成,但天王星与海王星的组成中,氢和氦的量就少一些了。
木星可能有一个石质的内核,相当于10-15个地球的质量。
内核上则是大部分的行星物质集结地,以液态金属氢的形式存在。这些木星上最普通的形式基础可能只在40亿巴压强下才存在,木星内部就是这种环境(土星也是)。液态金属氢由离子化的质子与电子组成(类似于太阳的内部,不过温度低多了)。在木星内部的温度压强下,氢气是液态的,而非气态,这使它成为了木星磁场的电子指挥者与根源。同样在这一层也可能含有一些氦和微量的“冰”。
最外层主要由普通的氢气与氦气分子组成,它们在内部是液体,而在较外部则气体化了,我们所能看到的就是这深邃的一层的较高处。水、二氧化碳、甲烷及其他一些简单气体分子在此处也有一点儿。
云层的三个明显分层中被认为存在着氨冰,铵水硫化物和冰水混合物。然而,来自伽利略号的证明的初步结果表明云层中这些物质极其稀少(一个仪器看来已检测了最外层,另一个同时可能已检测了第二外层)。但这次证明的地表位置十分不同寻常(左图)--基于地球的望远镜观察及更多的来自伽利略号轨道飞船的最近观察提示这次证明所选的区域很可能是那时候木星表面最温暖又是云层最少的地区。
木星和其他气态行星表面有高速飓风,并被限制在狭小的纬度范围内,在连近纬度的风吹的方向又与其相反。这些带中轻微的化学成分与温度变化造成了多彩的地表带,支配着行星的外貌。光亮的表面带被称作区(zones),暗的叫作带(belts)。这些木星上的带子很早就被人们知道了,但带子边界地带的漩涡则由旅行者号飞船第一次发现。伽利略号飞船发回的数据表明表面风速比预料的快得多(大于400英里每小时),并延伸到根所能观察到的一样深的地方,大约向内延伸有数千千米。木星的大气层也被发现相当紊乱,这表明由于它内部的热量使得飓风在大部分急速运动,不像地球只从太阳处获取热量。
木星表面云层的多彩可能是由大气中化学成分的微妙差异及其作用造成的,可能其中混入了硫的混合物,造就了五彩缤纷的视觉效果,但是其详情仍无法知晓。
色彩的变化与云层的高度有关:最低处为蓝色,跟着是棕色与白色,最高处为红色。我们通过高处云层的洞才能看到低处的云层。
木星表面的大红斑早在300年前就被地球上的观察所知晓(这个发现常归功于卡西尼,或是17世纪的Robert Hooke)。大红斑是个长25,000千米,跨度12,000千米的椭圆,总以容纳两个地球。其他较小一些的斑点也已被看到了数十年了。红外线的观察加上对它自转趋势的推导显示大红斑是一个高压区,那里的云层顶端比周围地区特别高,也特别冷。类似的情况在土星和海王星上也有。目前还不清楚为什么这类结构能持续那么长的一段时间。
木星向外辐射能量,比起从太阳处收到的来说要多。木星内部很热:内核处可能高达20,000开。该热量的产量是由开尔文-赫尔姆霍兹原理生成的(行星的慢速重力压缩)。(木星并不是像太阳那样由核反应产生能量,它太小因而内部温度不够引起核反应的条件。)这些内部产生的热量可能很大地引发了木星液体层的对流,并引起了我们所见到的云顶的复杂移动过程。土星与海王星在这方面与木星类似,奇怪的是,天王星则不。
木星与气态行星所能达到的最大直径一致。如果组成又有所增加,它将因重力而被压缩,使得全球半径只稍微增加一点儿。一颗恒星变大只能是因为内部的热源(核能)关系,但木星要变成恒星的话,质量起码要再变大80倍。
木星有一个巨型磁场,比地球的大得多,磁层向外延伸超过65e7千米(超过了土星的轨道!)。(小记:木星的磁层并非球状,它只是朝太阳的方向延伸。)这样一来木星的卫星便始终处在木星的磁层中,由此产生的一些情况在木卫一上有了部分解释。不幸的是,对于未来太空行走者及全身心投入旅行者号和伽利略号设计的专家来说,木星的磁场在附近的环境捕获的高能量粒子将是一个大障碍。这类“辐射”类似于,不过大大强烈于,地球的电离层带的情况。它将马上对未受保护的人类产生致命的影响。
伽利略号号飞行器对木星大气的探测发现在木星光环和最外层大气层之间另存在了一个强辐射带,大致相当于电离层辐射带的十倍强。惊人的是,新发现的带中含有来自不知何方的高能量氦离子。
木星有一个同土星般的光环,不过又小又微弱。它们的发现纯属意料之外,只是由于两个旅行者1号的科学家一再坚持航行10亿千米后,应该去看一下是否有光环存在。其他人都认为发现光环的可能性为零,但事实上它们是存在的。这两个科学家想出的真是一条妙计啊。它们后来被地面上的望远镜拍/ca>
千百年来,人类对自己从哪里来的问题争论不休,提出了很多假说,又倾注全力加以证明。特别是“宗教”与“科学”这两大对立阵营,在人类起源问题上更是争的面红耳赤,互不相让,各执一端,据“理”力争,都欲让世人相信各自的观点。
宗教与科学,一个主张“神造”说,一个主张“进化”论。它们都有“充足”的理由,“强有力”的证据,不由人不信。
在几乎所有的宗教中,人都是由上帝制造的。
宗教在科学的眼里是精神鸦片,是消磨人意志,腐蚀人心灵的至毒之物。然而宗教又是人类无法、也不应回避的问题,它历史悠久,一直伴随着人类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科学认为宗教是逃避矛盾的避难所,但我们知道宗教恰恰从另一方面体现了人对终极价值的关怀,对于解答人类现世与未来生活提供了可资参考的出路。
科学在人的起源问题上,则是以达尔文的进化论为代表。
科学的历史虽然远远短于宗教,但发展速度之快却是宗教无法比拟的,这主要在于科学具有浓厚的功利色彩,能很快满足人们生理上的需求,而宗教使人精神得到愉悦是缓慢的,因此,宗教成了人类急功近利的牺牲品。
人类为了确立自已的统治地位,就需要“人至上”的生命观证明自已的社会实践。只有人才是世界的主宰!达尔文的学说正好“迎合”了这种“需要”。
200年来,进化论主宰着生物研究的主导方向,奉为生物研究中的“圣经“,不敢妄越雷池一步。人们在破除迷信的同时,往往会树立另一种迷信。今天人们发现,进化论有可能导致人类进入某些误区。解剖医学首先向进化论发起了冲击,进化论在神经传递。意识链及经络学中陷入困境,因此人们认识到:进化论并不是万能钥匙。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视野不断扩大,旧有的一些理论已不能解释不断发现的很多现象,因而需要新的学说来加以解释。
因此,我们对当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与发现作了较深入的研究,对神话、传说、宗教古籍重新作了考察,从与众不同的角度看待这些事物,因而提出人本来就是太空人的观点。
任何观点的提出,都是对疑问、现象的重新认识,就是站在不同角度对固有材料的重新审查,绝不是简单的翻版,目的不外一个:破译人类面临的困惑。
1人类起源总说
达尔文进化论认为,人是由猿的一支演化而来的,人的形体也是演化而成,如四肢,由于常用前肢携物、劳动,后肢就承担了行走的任务,逐渐就进化到直立行走。有人根据这个学说,甚至推测人的祖先是一只断了前肢的“病猴”。前肢既断只好用后肢行走,进而将这个特点遗传给后代,逐渐演化成人。
然而,很多绝非动物所为的人类史之前的遗物遗迹,用进化论观点根本无法解释,新的人类起源假说就应运而生。
太空人基因与雌猿结合的杂交说。
某些娇小恐龙是人类祖先的恐龙起源说。
人是太空人的合成品的合成说。
来自海洋生物的海洋生成说。
这些假说面无惧色地向进化论提出了挑战,使深入人心的进化论产生了动摇。这种动摇,主要来自于进化论自身的缺陷,人们看清了进化论很多地方不能自圆其说。
对于人类起源问题,历来纷争不止,回顾历史,我们不难看出争论的实质所在,即一次性生成还是逐渐演化而来。
在神话与宗教中,人都是被神一次性造出来的。而在现代科学中,人是自然演化而来的,是自然界的宠儿。纵观现在人类起源假说,其实质仍是“一次性”与“进化论”的争论,这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在众多的假说中,附议“一次性”的,还仅仅只有合成说,但也不是全部,其余假说,不管杂交说、恐龙起源说、海洋起源说等,分析起来,都属“进化论”范畴,仍没能脱离“逐渐演化”的巢臼,与“进化论”的区别仅在于“种子”的不同罢了。
人是由猿进化而来的
达尔文,一个伟大者的名字。他出生于英国南安普特郡,从小热爱大自然。1831年,他以植物学家的身份参加了海军“贝格尔”号的环球旅行。他对热带与亚热带的动植物进行了广泛的考察。1836年回国以后,潜心从事科学实验和著述,写成了《物种起源》一书。
书中认为,物种的形成及其适应性和多样性主要在于自然选择,生物为适应自然环境和彼此竞争而不断发生变异。适于生存的变异,通过遗传而逐代加强,反之则被淘汰,归纳起来就是:物竟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
他还将进化论用于动物及人类,阐明了人类在动物界的位置及其由动物进化而来的根据,得出了人类起源于古猿的结论。
恩格斯对达尔文的进化论推崇备至,尤为欣赏“人类起源于古猿”的假说,并对其作了几点重要的补充。恩格斯说:“劳动创造了人”,还说“火的使用,使人最终脱离了动物界”,在恩格斯的推动下,“人类起源于古猿”的假说就成了定论,使人们以为我们的祖先千真万确的是猿猴。
中国人从小就受着这样的熏陶:大量科学事实证明,人起源于动物界,人是从动物界分化出来的。但是,人和动物有本质的区别,人已经超出了动物界,成为自然界的改造者。
并且认为:人和现代的类人猿是由共同的祖先——森林古猿进化来的。森林古猿最初在茂密的森林里过树上生活。后来,部分地区的气候变得干燥了,森林减少了,那里的森林古猿被迫下地来生活,逐渐发展成为现代的人类。赤道附近的古猿,仍然生活在森林里,它们逐渐进化成为现代的类人猿。森林古猿进化成为人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恩格斯对这个进化过程作了解释。恩格斯指出,下地来生活的古猿,它们用后肢走路,用前肢来取食物,用树枝或石块来防御敌害。在运用这些天然工具的过程中,逐渐学会了制造简单的工具。这样,人的祖先就有了劳动。由于劳动,手便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改善。同时,也引起了身体其他器官的变化,特别是大脑得到高度的发展。在劳动过程中,产生了语言和意识,建立了社会。于是,劳动就使森林古猿变成了人。
历史学家、生物学家及考古学家,甚至哲学家,他们根据化石的发现,为人类描绘了人类脱离古猿后的发展历史:猿人阶段——古人阶段——新人阶段。
猿人阶段,大约开始于200-300万年前。这时猿人已会制作一些粗糙的石器,脑量大约在600-700毫升。猿人晚期已接近现代人类,打制的石器比前期复杂,石器有了初步的用途分工,如打猎的石器是打猎的,剥制兽皮的是专剥制兽皮的,并能使用火与长期保存火种。我国发现的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以及坦桑尼亚的利基人,都是晚期猿人的代表。猿人阶段一般认为在大约30万年前结束。
古人阶段,又称早期智人阶段。古人的脑容量进一步增大,已达到现代人的水平。脑结构也较猿人复杂。制作的石器较为规矩,但还不知磨制,能人工生火,有了埋葬的习俗,有了原始的“衣服”,体质也开始分化,有了明显的差异。我国发现的马坝人、长阳人、丁村人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古人大约生活于20万年至5万年前。
新人阶段,又称晚期智人阶段。大约开始于5万年前。新人在体态上与现代人几乎没有什么区别。新人打制的石器已很精致,形状多样,石器分工已较明确,并出现了骨器与角器,大约在1万年前,甚至有了磨制石器。新人还会制作装饰品,进行绘画、雕刻等艺术活动,开始了美的追求。法国鲁克马努人,中国柳江人、山顶洞人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以后,人类便进入了现代人的发展阶段。
这就是我们所接受的人类起源的教育,人们对此从来不曾有过怀疑,坚信达尔文与恩格斯传给我们的“唯物史观”,并且不遗余力地给予证明,哪怕牵强附会、转弯抹角地都要绕到“人是由猿进化而来”的观点上去,从不敢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这说来真是我们中国人的悲哀,当视野扩大,坚冰打破后,我们也与世人一样,对进化论发出了质疑。
人真是由猿进化来的吗?
人脑的变化,是进化论重要依据。认为人的聪明程度跟脑容量的多少有关,新人的脑容量比古人多,古人比猿人多,因而人类就逐渐聪明起来。
我们不说考古学家往往根据一两颗牙齿、半片头盖骨化石作为依据,进行推论,难免有人为因素掺杂其间,未可全信。苏格兰一些37亿年前的化石,以前的研究者都视为鱼类化石,而后经考证,这些骨骼具有四足动物的特征。单说根据现代医学论证,人的聪明程度并不完全取决于脑容量的多少,脑容量较少,甚至无脑的聪明人不断见诸报端,而脑容量超出常人重的白痴也不乏例子。
根据考古学材料可知。新人的脑容量与现代人不相上下。那么新人就该同现代人一样聪明,换句话说,5万多年来,人类似乎并没有进化。如果进化,那么现代人的脑容量应该是最重的。也就是说,按进化论观点,人的脑容量永远也不会有相同的时候。我们按进化的观点推论开去,势必会有这样的结论:人类的脑容量相同,则说明这段时间人类没有进化:若进化,则脑容量不应该相同。所以,新人与现代人的脑容量相同,恰好证明进化论站不住脚。
现代医学证明:人脑的使用,只发挥了百分之几的潜能。这就使我们奇怪了,按进化论观点,现代人的智慧是以前的人无法比的,而脑潜能只使用了百分之几,那么新人肯定还没有达到这个水平,我们不得不问:新人何以将脑潜能进化到这种程度而不使用?这些没有使用的潜能是如何进化来的?因为按进化论来说,人类的各种器官的进化都是劳动的结果,由于劳动的刺激,器官就逐步进化。可是如此众多而搁置不用的脑潜能又是通过什么刺激进化而成的呢?
另外,人种问题也是进化论难以说清的现象。现在世界上主要有白、黄、黑、棕色四大人种。经科学证明,这不是变异的结果,也不可能是亦异,而是从来如此。因变异毕竟是少数,更不可能如此集中、统一。可是进化论则认为只有一支猿猴进化成了人类,至于到底是进化成了何色人种,进化论根本难以说清,即使说得清,那另外三支人种又是什么进化而来?如果承认人类都是古猿进化而来,则至少有4支古猿进化成人类,也就是古猿进化成人类就不是偶然而是必然了。因此所有的猿类都该进化成人类,可是现在地球上的猿类同4万年前没有多大差别,尚无进化成人类的迹象。
再有,人类的进化似乎是具有突发性与跃进性的,这也有悖于进化论学说。进化论通过化石来证明自己的正确,这当然是无可非议并且是唯一的途径。但化石作为材料毕竟太少,照进化论说人类的历史约有300万年,可是讫今为止人们发现的人类化石却寥寥无几。用数也数得清的几块石头,来证明数百万年的历史,是否是显得证据有些不足?况且这些为数不多的化石并没有连续性,人的进化过程中多次出现化石空白,缺少过渡阶段的化石证据,隔几十万年或数万年,人类似乎猛然一下聪明许多,按进化论来说,这种情况是不应该出现的。
众说纷纭的新假说
人类起源,既然存在诸多尚未解开的谜,因此,近些年来,人们根据新的考古发现,从不同的角度对人类的起源提出了新的假说。
加拿大博物馆洛索博士认为:“在地球上,首先发展智慧的生物应是爬虫类动物,恐龙就是其中最重要者。”7800万年前,有一种身高约15米的长尾肉食恐龙,有三四百万年前人类祖先“类人猿”所拥有的许多特性。洛索博士还把他推想中的这种高级智慧生物称为“类人恐龙”。
洛索博士关于“恐龙人”这一新奇有趣的推测和论断,得到了西方一些古人类学家和古生物史学家的支持。直接引发这一新假说的实证,是巴黎大学植物学系教授拉坦博士在扎伊尔的原始森林中,发现的一个奇特的人种部落。这个部落的人的脊椎骨都突出体外,有的达几十厘米,与恐龙化石脊椎十分相似。
马蒂斯根据在圣地亚哥发现的一个头盖骨化石,研究后认为这个头盖骨代表的人种,其智力要远远高出我们今天的人类,因而认为这是一个外星人的遗骨,进而提出人类祖先是外星人的假说。他认为,大约在5万年前,一批外星人来到地球,他们具有高度的智慧。当他们发现地球引力环境不适合他们居住时,他们选择地球上精力旺盛和智力较高的雌猿进行杂交,这种杂交后代就是人类的祖先。
有人根据人类体表特征与海洋生物十分接近的事实,提出了人类起源于海洋生物的假说。
近年来,有人又提出了“大四季”说,他们根据太阳系不停地围绕银河系运动的事实,假设太阳系围绕银河系中心旋转与地球绕太阳旋转一样会出现四季变化,称为“大四季”。人类在大四季交换中,根据自然环境的变化,不断改变生存的方式。随着夏秋交替,人类为适应环境变化,慢慢由陆生变为水生;又由水生变为陆生。因此人类体表具有海洋生物特征。
而在《人是太空人的实验品》一书中,作者更大胆提出:人是基因重组的产物,人是其他高级生命创造出来的一件产品,人是“上帝”的实验品。他认为,太空人用先进的遗传基因科学,从猿猴、狼及海洋生物身上提取出遗传基因,将这些基因进行分离、剪切、组合、拼接后创造出一个既具有海洋生物特点,又具有陆地生物特点的新物种,那便是人类。
这么多假说,看似纷纷扬扬,结果几乎都未脱离进化论巢臼。不论杂交说、恐龙人、海洋生成说、大四季说及合成说似乎都遵循着进化的轨迹,生物列车在进化轨道上缓缓行驶到了现在,只是各自的始发站不同,但目的地是一样的。这正如人们常说的那样,条条道路通罗马。
这里要说明一下的是杂交说与合成说,它们不是进化,而是蜕化。
按杂交理论来说,杂交后代具有杂交优势,应该有集母体优点于一身的后代出现,就是说应该有如猿的灵朽,同外星人一样的智慧的物种出现,而我们似乎还没有看到这样的物种,人类更不具备上述优点。如有杂交优势的后代存在的话,称霸地球的绝不是人类了。或者是外星人作了手脚,它们把杂交优势在必行的后代接出了地球甚至消灭,留下了智慧不及外星人、灵巧不如猿猴的劣等后代——人类,让他们在地球上生生息息,自生自灭。外星人为什么要这么干呢?这不是违背了它们的初衷吗?
合成说赞同人是“神造”,但又不自觉地承认现代人是进化而来。合成说的作者认为遗传工程实验室里能够做到“跑出一个比人还聪明,比猴子还敏捷,比象还力大,比狼还凶残,既能在陆地上行走如飞,也能在水中自由来去,更能像鸟一样在空中飞舞的怪物。”那么太空人一定掌握了这项遗传工程技术,不然也不能够“合成”人了。按作者观点,人是由猿猴、狼及海洋生物身上提取的遗传基因合成的,那么我们人类就应该有猿猴的灵巧,狼的凶残,海洋生物的游泳技能。但我们人类都具有吗?不具有。而这些本领又到哪儿去了呢?只有一个解释:随着时间的流逝,都隐没了。这就如同人类训养野兽为家畜一样,磨掉它们的野性。“合成人”也将他们的优点磨损于无形。
由此观之,所有的新假说都或多或少的带有“化”的痕迹,本质上说来仍是持进化论观点,只是播撒人类的“种子”有所区别罢了。
现代人类就好比很多同心圆的圆心,人类起源假说就如同这些圆上的某些点,逐渐向圆心汇集。
总之,这些假说都带着浓厚的“进化”色彩,它们似乎都遵循这样一个公式:人是由XX进化而来的。不自觉地赞同了自己欲要批驳否定的观点,从而也就否定了自己的观点。
因此,有关人类起源、现代人的形成仍是一个谜案,很多人都想率先猜到谜底,但是现在人们仍在不断地询问:我们究竟从哪里来?我们生来就是如此形象吗?
2人是太空人的同胞
大约5万年有,一群太空人来到地球。这些人肤色各异,语言不同,他们茫然四顾,渐渐走散。地球成了战俘营。
太空从来就不是和平宁静的,不时有争斗搏杀发生,弱肉强食历来就是宇宙的法则。
这群战俘来自不同的星球,他们正是地球人的祖先。这群人茫然无措,如同白痴。
他们被战胜者用一种形同“场”的意念物质把智慧控制起来,而且这种意念物质能够遗传,战胜者的意图是让战俘永远愚昧,如同动物;并以这些战俘为诱饵,以此诱杀前来营救战俘的太空人。
战胜者用意念物质把战俘的智慧控制起来后,他们就放心地飘然离去,让地球人与类人猿杂处,任其自生自灭了。他们相信,地球人没有了智慧,就没有制造飞碟的知识,是无论如何也离不开地球的。
地球人意识的初步复苏
神话是什么?神话是在没有文字之前,原始人把所发生的事件,自己的感受和愿望编成神话传给后代,是口述历史的一种形式。因此神话的内容包含了许多远古发生的事实真相,具有很大的历史价值。
而原始人还很纯朴,他们没有夸大事实、甚至捏造事实以哗众取宠的意图,他们把所见、所感、所望较真实地纪录在脑子里,留传开去。所以,我们认为,神话中对事实的描述是较真实的,历史上极有可能发生过所叙事实,只是“神”在原始人的所感所望部分。当然,由于原始人的知识水平所限,他们不可能把出现的新事物、也就是超出他们知识水平的事物描述得恰如其分,因而只好采用比喻的说法,这就给后人留下了谜案。如他们没有见过钢铁,而当时如果又出现了钢铁巨怪,那么原始人就不知是什么了,如蚩尤、应龙等,很有可能就是智能机器人。
所以,神话传说是最接近事实的历史,她应该比几块化石还能说明问题(这里所说的神话,是未经后人加工的原始神话)。
世界上各民族的神话传说中,都有“神造人”之说,那神是如何造成人的呢?
地球人初到地球,完全处在朦朦胧胧、昏昏噩噩之中,没有意识,没有目的和希望,对外界事物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如同接受了深沉催眠一样。
《淮南子·精神训》对人类这种精神状态有十分形象的描述:“古未有天地之时,惟象无形;窈窈冥冥,芒芒漠闵;鸿蒙鸿洞,莫知其门。”
不想进精灵球的皮卡丘
老撒娇的月桂叶
不进化的妙蛙种子
老带墨镜的杰尼龟
木守宫 NO252 →森林蜥蜴 NO253 →蜥蜴王 NO254
小智在芳缘联盟得到的第二只神奇宝贝,AG7话中被小智收服,个性喜欢独来独往,但是遇到人有困难还是会拔刀相助,也是属於有仇必报的类型。在AG41话学到了第一个草系绝招-种子机关枪。AG66话中与小智对战对手吼爆弹一起进化。进化成森林蜥蜴,学得了树叶刀绝招后更成为小智主力神奇宝贝之一。AG160中保护喜爱的大菊花时进化成为蜥蜴王。绝招:拍击、电光一闪、种子机关枪、叩打、刀叶、阳光烈焰。
龙虾小兵 NO341
原本是住在武斗岛海边,在AG23话中,小智看中了他的强大力量,好不容易在皮卡丘和木守宫的努力下,被小智收服。龙虾小兵有点习惯恶作剧,个性火爆,也很贪吃,还因为吃不饱,抢了火稚鸡的食物还跟他大打一架,他应该说活泼还是怎样,总是容易把事情给搞砸,不过小智还是护著他说,他是无心的。绝招:螃蟹拳、泡沫光线、泡泡、硬梆梆、挖地洞、剪断。
煤炭龟 NO324
住在钢之谷里,在AG58话中,小智给他了勇气对抗长期以来一直欺负他的大钢蛇跟他的跟班,也跟小智一同战斗打倒了大钢蛇,煤炭龟就愿意跟著小智而被小智收服。个性上非常容易受感动而嚎啕大哭,还不时从鼻子喷出炭灰,把小智的脸都给熏黑了,不管是打赢了什麼战斗或者是什麼人帮了他,他受到感动他就会哭,实在是有点麻烦的个性。绝招:喷射火焰、铁壁、重击、泰山压顶。
小小象 NO231 → 顿甲 NO232
在EP229的神奇宝贝劲速赛获得优胜后,小智得到了小小象的蛋,它十分喜欢玩耍。前往芳缘地方时,小智将它留在了大木博士的研究所。在对战开拓区的旅行中,小小象又回到了小智的队伍。AG153中为了从火箭队手里救出皮卡丘进化成为顿甲,并成为打败对战设施的重要力量。绝招:滚动、猛撞、秘密力量、破坏死光、地震、防卫卷。
长尾怪手 NO190
在AG178中偷走了小智的帽子与小遥的缎带纪念勋章盒,后来上演了多次恶作剧。在AG181中被小智收服。绝招:高速星星、百万吨拳击。
雪童子 NO361 → 冰鬼护 NO362
在AG108中,伊扎贝岛的一只雪童子偷走了小智的徽章盒,在暴风雪中小智拼命保护雪童子,后来加入了小智的队伍。小智不断训练它急冻光线,在AG122的一次训练成功后,它进化成为冰鬼护。在AG132中,小智将它留在了大木博士的研究所休息。绝招:冰结之风、急冻光线、影分身、铁头功、细雪。
小智的皮卡丘:刚开始,皮卡丘非常讨厌小智,小智的手摸上去的话,就会被皮卡丘狠狠的电到。而且这只皮卡丘不喜欢进宝贝球里,小智把球扔过去,皮卡丘就会用尾巴或者头反弹回来,像玩起了游戏似的。而小智的妈妈说这只皮卡丘怪怪的,小智以及大木博士,他的妈妈以及一帮替他送行的人都因此被电倒。。。后来在相处的过程中,皮卡丘渐渐的与小智成为了好朋友。因为小智为了救皮卡丘,奋不顾身的挡在了皮卡丘的前面,以自己的绵薄之力阻挡烈雀群。皮卡丘感动了,以自己最后的力气跳起来,跳到小智身上,再往空中一跃,使出了最大的十万伏特…………(好怀念神奇宝贝的第1集啊,真的!)
绿毛虫:这只绿毛虫是小智第1个正式收服的神奇宝贝,比较傻的说,但傻的可爱!说他傻,是因为小智这个笨蛋直接把球扔过去,就收服了这只绿毛虫。傻虫配傻主人,绝配!(玩笑一下)。不过这只绿毛虫有点“色眯眯”的,看到我们的小霞大美女,就蹭蹭蹭的跑过去,撒娇。可我们的小霞大美女偏偏最讨厌虫子,T了它一脚,T的老远。这下绿毛虫那可怜的自尊心没了。。。彻底的被T没了。。皮卡丘安慰它,小智安慰它,但又有什么用呢。绿毛虫对着月亮幻想有一天能进化成巴大蝴。。这样小霞大概就会喜欢上它吧。不过话说回来,这只绿毛虫也帮小智收服了比比鸟,要知道鸟与虫子属性上是相克的。而且后来在皮卡丘与比比鸟无法战斗的情况下,绿毛虫大显神威,用吐丝绝招困住阿柏蛇,瓦斯弹和喵喵他们,用冲撞绝招使火箭队又一次化成天边的一颗星星。因此,小霞在小智他们的努力劝说下,终于鼓起勇气,决定摸摸绿毛虫的头。。。这个时候,绿毛虫突然吐丝,包围了自己,绿毛虫进化了!!!
铁甲蛹:它进化神速啊,无语。。
巴大蝴:吼吼,小智的巴大蝴破茧而出了。。睡眠粉绝招,麻痹粉绝招,都好强的说。后来在旅途中,巴大蝴到了恋爱的季节。经过一个地方的时候,小智的巴大蝴找到了它心目的对象——一只粉色的巴大蝴,比较少见,估计是南国神奇宝贝(橘子群岛的)。小智的巴大蝴苦苦追求,可始终无法打动粉色巴大蝴的芳心。还多亏了火箭队啊,如果不是火箭队创造英雄救美的机会,估计小智的巴大蝴永远没有机会吧。后来它们终于在一起了,那样子很可爱。就像我和某人一样(纯属杜撰,但期盼ING)。巴大蝴离开了小智,往遥远的方向飞去了。这是第1个离开小智的神奇宝贝,也是第1个他正式收服的神奇宝贝,小智不免落泪了。。。5哇5哇,感动ING。。但是看着巴大蝴找到自己的所爱,小智衷心祝福他们!
比比鸟:。。。小小的比比鸟,飞啊飞。。。在天空翱翔。。
妙蛙种子:这只妙蛙种子,明明有进化的机会,但是他却硬忍着不进化。不知道为什么。或许每个神奇宝贝都有人类不知道的想法吧。毕竟他们是有灵魂,有感情的生物。。虽然不进化,但还是很厉害。特别是阳光烈焰。那使出来的效果真棒。
杰尼龟:吼吼,你可别小看这只杰尼龟哦。它可是杰尼龟军团的老大!戴着一副三角型的黑色墨镜。摆个POSE,不是一般的有型,坏坏的可爱。它们都是被主人抛弃了的神奇宝贝,走投无路下才当了黑社会。不过它们并不做坏事,只是喜欢恶作剧而已。由于被主人抛弃的关系,它们并不信任人类,在火箭队喵喵的欺骗下,把小智他们整的很惨,不过后来小智为了救它,而不顾生命危险。使得这只杰尼龟军团的老大,感动的鼻涕一大把。。就这样小智打动了这只老大杰尼龟的心。而杰尼龟就跟随着小智一起旅行了。。
小火龙:今天命苦的神奇宝贝好象特别多,这只小火龙也是被主人抛弃的。而且还很傻。为了那个垃圾主人的一句垃圾话,在山上苦苦的等着,下暴风雨也不离开。害的尾巴上的火焰差点熄灭。后来小火龙认清了那个垃圾主人的本质。用喷射火焰烧焦了他。自然而然的,乖巧可爱的小火龙跟随了小智了。。可惜进化后…………寒。
火恐龙:小火龙乱喷火,激动过头吧,进化了。进化成了比较有型,比较酷的火恐龙。但是火恐龙并不听小智的话。还屡屡把小智烧成焦碳。。。后来在大傻谷,因为无法与在天上飞的化石翼龙决斗,它急的团团转,直跺脚,就这样进化成了喷火龙。
喷火龙:喜欢喷火,经常把小智喷成焦碳。话说小智也真可怜。不是被皮卡丘电,就是被喷火龙烧。。
大钳蟹:这只大钳蟹体形比正常的小很多。和小茂那只简直相差一倍。。
巨钳蟹:牛啊。第1次正式出场,才打赢一两场就进化了。你说牛不牛。。估计小茂那只体形虽然比小智这只大,但真打起来也够戗。。
臭臭泥:。哪里来的臭味。这只臭臭泥,好臭啊!更要命的是,这只臭臭泥超级喜欢粘人,不管谁都喜欢粘。。也真佩服大木博士与小智他们,竟然受得了。。。或许爱的深,就变成香的了吧。。。不过。我还是闪吧。。唔住鼻子,6。。。。
火爆猴:不是一般的火爆,看上小智的帽子,那顶帽子是石英大会赠送的限量版。在你争我夺之下,火爆猴成了小智的神奇宝贝。但是离开的也快。。为了参加某ONE大会,小智交给了某个大叔保管了。。
30只肯泰罗:哇,狂奔ING。小智不是苯就是傻。竟然在野生原野区抓到的神奇宝贝都是肯泰罗。不知道该说他什么好了。。不过傻人有傻福吧。而且其中一只肯泰罗很厉害,帮助小智在橘子联盟与勇次的大对战中,大显身手
树苗龟中在山林捕获,有些倔强
长尾怪手:喜欢上了小智[汗~],老像小皮一样坐在小制智肩上
蛇院是斯莱特林学院,学院传统:有野心,精明,重视荣誉,审时度势,明哲保身,胜利至上。
狮院是格兰芬多学院,据说只有真正的格兰芬多才能把戈德里克·格兰芬多剑从分院帽中拔出。
獾院是赫奇帕奇学院,獾是挖洞的啮齿动物。在风语河岸柳这部童话中,就塑造了一个老实、忠厚的獾的形象,而JK罗琳女士在小时候对这本书爱不释手。獾,也是一种生活在地洞中的生物,而且他们的院长是波莫娜·斯普劳特,是草药课教授,草药学也和土有关。
鹰院是拉文克劳学院,招生标准:睿智、公正、精明、博学、 心思敏捷、聪明、有远见、好奇心也很强,喜欢钻研事物。
格兰芬多名称寓意:
格兰芬多,法语gryffin d‘or,意为金色的格兰芬(griffin)。格兰芬,即“狮鹫”,是希腊神话中一种半狮半鹰的生物,基督教后来常用它作耶稣的象征,因为它代表对大地(狮子)和天空(鹰)的控制。事实上就是鹰头马身有翼兽。
西方哲学来自希腊。生于公元前6世纪20年代、死于5世纪40年代、被尊为希腊七贤之一的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之母。公元前5世纪中叶活动的思想家安拉克西米尼认为组成万物的是风。生于公元前5世纪30年代,死于4世纪70年代的辩证法奠基人之一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由火而生。
公元前4世纪的医生、哲学家安培杜克列综合了他以前哲学家们的见解,在他们所提出的水、风和火之外,又加上土,成为组成一切物质的四元素。
格兰芬多代表火,拉文克劳代表风,赫奇帕奇代表土,斯莱特林代表水。四大元素同时存在时,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但众所周知,他们同时也各自独立。
德国战争行动代号一览
轴心(Achs e):1943年9月意大利退出战争时德国采取 的应急措施。 雕(Adler):1944年德国第17集团军向 塞瓦斯托波尔的撤退行动。 鹰(Adlerangriffe):德国空军1940年对 英国空中攻势代号。 阿依达(Aida):1942年6月德军进攻埃 及的行动。 仙客来(Alpenveilchen):1940年德军 在阿尔巴尼亚的作战行动。 锑(Antimon):德国向罗马尼亚提供援 助的行动。 阿登攻势(Ardennen-Offensive):194 4年12月16日德军在比利时芬纳高地与卢 森堡北部 之间地域对美第1集团军发动的最后一 次大规模反攻。于1945年1月失利。 阿提拉(Attila):德国于1940年12月制 定的占领法国南部非占领区的行动。1942 年5月改称 “安东”。 东方建设(Aufbau Ost):1940年德军 为准备对苏作战在波兰占领区扩建军事设 施的行动。 巴巴罗萨(Barabarossa):1941年6月 22日德国进攻苏联的作战计划。 柏林(Berlin):1940年2月德国“沙恩霍 斯特”号和“格奈泽瑙”号战列舰在大西洋的 作战行 动。 乞讨棍(Bettelstab):1942年2月德国 第18集团军进攻苏军奥拉宁鲍姆桥头堡的 计划。 桦树(Birke):1944年8月德军从芬兰 撤退的行动。 黑山鸡(Birkhahn):1945年德军从挪 威北部撤退的计划。 兰色(Blue):1942年6月28日德军从东 线发动夏季攻势。自6月30日改称“不伦瑞 克”。 铅(Blei):德国向罗马尼亚提供援助的 行动。 布吕歇尔(Blücher):1 1942年7月德 军强渡刻赤海峡的计划。2 1942年8月德 军对勒热夫东南 的苏军实施反击的计划。 布吕歇尔 II(Blücher II):1942年8月德 ﹑罗部队强渡在塔曼半岛登陆的行动。 棕色(Braun):1942年11月德军在突尼 斯建立桥头堡的行动。 不伦瑞克(Braunschweig):1942年7 ﹑8月德军在东线南翼发动的夏季攻势。 架桥(Brückenschlag):1942年3月德 军与杰米扬斯克“要塞”建立陆上联系的行 动。
刻尔柏洛斯(Cerberus):1942年2月12 日德国海军作战集群由布雷斯特穿过英吉 利海峡驶往北 海的行动。 克劳塞维茨(Clausewitz):1942年德 军夏季攻势第二阶段的作战行动。 气锤(Dampfhammer):1942年德军夏 季攻势第三阶段的作战行动。 但泽(Danzig):德国早在1939年1月制 定的进攻西方的作战计划。 德弗林格尔(Derffinger):1942年2月 德国第9集团军为同第16集团军建立联系, 计划向奥斯塔 什克夫进攻的行动。 德尔塔(Delta):德军在希腊西部的清 剿行动。 霹雳(Donnerschlag):德国第6集团军 计划于1942年12月从斯大林格勒突围的行 动。 莽汉(Draufgnger):德军在南斯拉夫 黑山地区采取的军事行动。 橡树(Eiche):1943年夏德国扶植墨索 里尼重掌政权的计划。 北极熊(Eisbr):1943年10月3日德军 在希腊科斯岛的登陆计划。 冰流(Eissto:1942年3月德国第1航 空队空袭列宁格勒附近的苏联波罗的海舰 队的行动。 舷梯(Fallreep):1942年4月“架桥”行 动中杰米 扬斯克“要塞”德军的突围行动。 集中射击(Feuerzauber):1942年7月 德军占领列宁格勒的计划。前称“北极光” 。 苍鹫(Fischreiher):1942年7月德军计 划向苏联的阿斯特拉罕突击的行动。 魔弹射手(Freischütz):1943年5月德 军在东线实施的反游击行动。 弗里德里库斯I(Fridericus I):1942年 5月德军进攻哈尔科夫南部苏军战线突出部 的行动。 弗里德里库斯II(Fridericus II):1942 年6月德军进攻库皮扬斯克的行动。 弗里茨(Fritz):1940年6月又德国国防 部指挥局陆军组组长冯﹒洛斯贝格中校负责 拟制的对苏作 战的最初方案,后改称“巴巴罗萨”。 春风(Frühlingswind):1943年2月德 军在北非发动的最后一次进攻作战。 **(Gelb):1940年5月德国在西线发 动的进攻。 东方总计划(Generalplan Ost):1942 年6月12日由希姆莱批准的将东欧居民迁往 西伯利亚的计 划。 格奥尔格防线(Gertrud):1德国准备 在土耳其投同盟国时进军土耳其的行动计 划。2德国空袭 苏联发电场的行动。 吉泽拉(Gisela):1942年夏德国占领葡 萄牙和西班牙的计划。 戈滕桥头堡(Gotenkopf):1943年1月 德军在苏联库班建立的桥头堡。 怪兽(Greif):阿登攻势期间德军于194 4年12月在敌后采取的行动。 绿?(Grünspecht):1942年夏德军在 布良斯克南部地区清剿苏联游击队的行动 。 哈根行动(Hagen-Bewegung):1943 年8月东线德军由奥廖尔突出部撤至布良斯 克东部阵地的 行动。 鲨鱼(Haifisch):1941年德国为配合“ 巴巴罗萨”行动而采取的伪装措施。 汉诺威 I(Hannover I):1942年6月德 国第4集团军在维亚济马以南地区的作战行 动。 汉诺威 II(Hannover II):1942年6月德 国第4集团军在第涅伯河上游地区的作战行 动。 秋季雷雨II(Herbstgewitter II):1943 年12月德军在南斯拉夫扫荡游击队的行动 。 秋叶(Herbstlaub):1942年9月德国第 4装甲集团军计划消灭红军城-别克托夫卡 地区苏军的行 动。 秋雾(Herbstnebel):阿登攻势的最初 代号,后改称“莱茵河卫兵”。 秋水仙(Herbstzeitlose):1940年10月 德军进攻斯大林格勒北部地区的行动。 秋季旅行(Herbstreise):1940年秋德 国为实施“海狮”行动而制定的佯攻行动。 赫拉克勒斯(Herkules):1942年4月德 ﹑意拟制的攻占马耳他的作战计划。 依萨贝拉(Isabella):1941年5月德军 抗击英军在依比利亚半岛登陆的计划。 朱诺(Juno):1941年6月德国舰队攻击 挪威的行动 山茶(Kamelie):1942年11月德军占 领法国科西嘉岛的计划。 船怪(Klabautermann):1942年7月德 ﹑意海军部队在苏联加拉多湖的作战行动 。 牛蒡(Klette):1942年7月德军在苏联 布良斯克地区的反游击行动。 政治委员命令(Kommissarbefehl):19 41年6月6日德国下达的关于“处理(红军) 政治委员的 方针)。 康斯坦丁(Konstantin):1943年德国 准备在意大利退出战争时所采取的应急措 施,后改称“轴 心”。 捕鲑(Lachsfang):1942年7月德军在 对芬兰战线中段的摩尔曼斯克铁路沿线地 区实施的进攻。 教程(Lehrgang):1943年8月德﹑意部 队撤离西西里岛的行动。 豹(Leopard):1943年11月德军在希腊 的莱罗斯岛登陆的行动。 电击(Lichtschlag):1942年10月东线 德军将霍尔姆北部战线向洛瓦济河推进的 行动。 淡紫色(Lila):1942年11月德军占领法 国土伦并企图夺取法国舰队舰只的作战行 动。 小桦树(Maibaum):1944年德军在南 斯拉夫实施的反游击队行动。 无月雷暴(Maigewitter):1943年5月 德军在东线实施的反游击行动。 玛加莉特 I(Margarethe I):1944年3月 德军占领匈牙利的行动。 玛加莉特 II(Margarethe II):1944年1 月德国制定的占领罗马尼亚的计划。 玛丽塔(Marita):1941年4月德军进攻 希腊和南斯拉夫的行动。 玛尔斯 I (Mars I): 为实施1942年夏季 攻势罗马尼亚军队的开进行动。 玛尔斯 II (Mars II):为实施1942年夏季 攻势意大利军队的开进行动。 玛尔斯 III (Mars III):为实施1942年夏 季攻势队的匈牙利军队开进行动。 鼠(Maus):1942年7月德国南方集团 军群由米乌斯河对高加索实施的进攻行动 。 墨丘利(Merkur):1941年5月德军占领 希腊克里特岛的行动。 米夏埃尔(Michael):1943年10月德军 撤离克里木半岛的行动。 沼泽之火(Moorbrand):1942年7月德 国第18集团军计划对苏军波戈斯季耶突破 地段的部队的作战行动 曙光(Morgenrte):德军对意大利内 图诺附近的美军桥头堡实施的进攻行动。 磨房(Mühle):1940年德国国防军指挥 参谋部的代号。 友邻支援(Nachbarhilfe):1943年5月 德军在东线后方实施的反游击队行动。 古斯塔夫纳格尔博士(DrGustav Nage l):1944年德军为对付盟军可能从北部进 攻德国而在丹麦和挪威采取的防御措施。 球状蛋糕(Napfkuchen):1943年末-194 4年初德军对南斯拉夫游击队采取的军事行 动。 瑙姆堡(Naumburg):1940年6月德军 在纳尔维克北部登陆的计划。 尼普顿(Neptun):1943年4月德军对新 罗西斯克南部苏军登陆场实施的反击行动 。 尼禄命令(Nerobefehl):于1945年3月1 5日下达的关于摧毁国内一切设施的命令, 亦称“焦土命令”。 尼伯龙根进军(Nibelungen-Marsch) :德国第114步兵师撤离巴尔干地区的行动 。 北方(Nord):德国“维悉河演习”行动 的最初代号。 北极光(Nordlicht):德军计划于1942 年9月14日进攻列宁格勒的行动。 北马克(Nordmark):1940年2月德国 舰队攻击同盟国护航运输船队的行动。 北极(Nordpol):1942年3月德国第9集 团军在苏联涅利多沃-贝洛耶地域的作战计 划。 北风(Nordwind):1944年末-1945年 初德军对阿尔萨斯北部地区实施的进攻行 动。 纽伦堡(Nürnberg):1943年末-1944 年初德军计划封锁比利牛斯山的行动。 橄榄树(Olivenbaum):德国向罗马尼 亚提供援助的行动。 东方(Orient):德国企图颠覆英国在中 东地位的计划。 风暴(Orkan):1942年5月德国中央集 团军群在苏联别廖尔-苏希尼契-尤赫诺夫 地区发动夏季攻势的计划。 奥斯卡(Oskar):1940年12月得国鱼雷 艇在多佛尔海域的行动。 动歌特人行动(Ostgoten-Bewegung) :1945年德国本土防卫部队调往东线的行 动。 奥托(Otto):11938年德国占领奥地利 的计划。21941年2月5日德国南方集团军 群进行的对苏作战图上作业。 豹(Panther):1943年12月德军在南斯 拉夫清剿游击队的行动。 击鼓(Paukenschlag):1942年1月德 国潜艇首次在美国东海岸的行动。 惩罚(Punishment):1941年4月德国 轰炸贝尔格莱德的行动。 匈牙利草原(Puta):1942年10月德国 第16集团军封锁普斯京雅和杰德诺之间的 缺口的行动。 猛兽(Raubtier):1942年3月德国第18 集团军围歼沃尔霍夫合围圈的行动。 虹(Regenbogen):1942年12月德国海 军袭击同盟国护航运输船队的行动。 雷娜特(Renate):1941年1月德国鱼雷 艇在多佛尔海峡的行动。 驯鹿(Renntier):东线德军由北极地区 向佩萨莫和摩尔曼斯克突击的行动。 莱茵河演习(Rheinübung):1941年5 月”俾斯麦”号战列舰和“欧根亲王”号重型巡 洋舰在大西洋的作战行动。 里夏德(Richard):德军在意大利首都 罗马附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