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莫扎特27首钢琴协奏曲贝多芬五首钢琴协奏曲(作品15、19、37、58、73)舒曼a小调钢琴协奏曲肖邦两首钢琴协奏曲李斯特降E大调钢琴协奏曲,A大调钢琴协奏曲拉赫玛尼诺夫钢琴协奏曲(作品1、18、30)格里格a小调钢琴协奏曲、圣桑五首钢琴协奏曲巴托克钢琴协奏曲普罗科菲耶夫三首钢琴协奏曲(作品10、16、26)柴科夫斯基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拉赫马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作品30)
第二交响曲
1897年3月,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一交响曲由格拉祖诺夫指挥,在彼得堡初演的时候,人们对年轻的作曲家拉赫玛尼诺夫十分苛刻,他的作品在彼得堡遭到非常严厉的批评。这时候所受到的打击,对于向来一帆风顺的拉赫玛尼诺夫来说,自然成为一时难于抹灭的巨大创伤。这一精神上的打击,不但成为他日后严重神经衰弱的主要原因,同时也使拉赫玛尼诺夫形成了郁郁寡欢的孤僻性格。青年时期的拉赫玛尼诺夫痛苦不堪的神经衰弱症,由于尼古拉·达尔博士所下的暗示治疗法奏效,才逐渐走向痊愈。
1901年,拉赫玛尼诺夫完成了他的第二钢琴协奏曲, 并一举赢得格林卡奖,于是他顺利地恢复了作曲活动。这首第二交响曲,就是拉赫玛尼诺夫恢复自信之后的作品,也是在他三部交响曲之中,最具拉赫玛尼诺夫特色,而且最受世人欢迎的作品。整个乐曲在结构上,显示出绵延的起伏性,以情绪来推动整个乐曲的发展,显然与著名的第二钢琴协奏曲形态上有共通之处。可以说,本曲很明显地把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的俄国音乐特性,用具有拉赫玛尼诺夫特色的表现形式生动地表现了出来。作品完成于1906年秋至1907年春。
全曲共分四个乐章:第一乐章 缓板转中庸的快板,e小调,奏鸣曲形式。乐曲由略带忧郁气氛的进入部平静地开始。主部(中庸的快板)首先由小提琴呈示紧张的第一主题,木管与弦乐用 G大调柔和地唱出抒情的第二主题。 进入了发展部之后,主题一面发展,一面趋于高扬。经过剧烈的高潮之后,乐曲进入再现部。在此将第一、第二主题以拉赫玛尼诺夫的手法予以再现之后,用进入部提琴动机的素材构成的结尾部分来收束这一乐章。
第二乐章 极快的快板,a小调, 具有诙谐曲风格的乐章。 法国号承接开头的节奏,开始奏出有粗犷风格的主题, 然后移交给弦乐部分。 乐曲以主题为中心高扬起来,一直高扬至强调节奏的铜管以叫嚣方式中止。不久,以小提琴为中心唱起了柔和优雅的曲调,但是立刻又为诙谐曲部的节奏所打消。
第三乐章慢板,A大调。 首先,小提琴以斯拉夫风格的优美情调唱出了流畅的旋律。接着由单簧管以优美的旋律取代。 这一乐章的主题也是整部交响乐中最动人的部分。
第四乐章 活泼的快板,E大调。 经过短小而极强的前奏之后,引出强劲的第一主题。反复了这一主题后,经过一个爽朗的乐段,出现了移至D大调的第二主题。乐曲一面再现前面的主题和动机, 一面像胜利凯旋般强劲有力地将全曲最终推向高潮。结尾部分以第一主题的节奏为中心,华丽地结束全曲。
第二钢琴协奏曲
《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被誉为是拉赫玛尼诺夫的“最高杰作”,广受世人的喜爱和欢迎。在所有俄罗斯作曲家所作的钢琴协奏曲中,本曲为首屈一指的名作。
本曲除了在构造上的完满妥善之外,同时充分发挥了抒情性和钢琴化的效果,而且把这些作了绝佳的统一。 尤其是本曲中的几个旋律充满了浪漫性情趣, 因此,不是经常被附上各种歌词竟相演唱, 就是被世人编成爵士乐, 广为流行。 1892年,拉赫玛尼诺夫荣获钢琴金奖,同年他从莫斯科音乐院毕业之后, 就已经颇有声望了。 这时候他受托作一首钢琴协奏曲,于是在1899年开始着手创作。然而不久后,他患了严重的神经衰弱症,直至1900年五月才逐渐痊愈,所以本曲实际完成于1901年。有些人认为这一协奏曲所拥有的忧郁性格,就是从拉赫玛尼诺夫这一段病情而来。其实不尽如此,从本曲宏大的气势来看,倒不如说它是拉赫玛尼诺夫完全恢复健康后,创作欲横溢时的优秀作品。
全曲共分三个乐章:第一乐章 中板,c小调,2/2拍子,奏鸣曲形式。 开头,主奏钢琴弹出八小节像是钟声一样灰暗而沉重的和弦。 之后, 出现管弦乐的充满力量的 c小调 第一主题 (片段1)。 在中提琴的引导之下, 出现了由钢琴主奏的 降E大调 第二主题 (片段2),这一主题充满了甜美的伤感,被认为是“最有拉赫玛尼诺夫特色”的旋律之一。
第二乐章 肃穆而舒缓的三部曲式。开始的主题是从第一乐章抒情的副部主题派生来的,带有沉思的乐念,与主部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片段3)。
第三乐章 诙谐的快板, C大调,2/2拍子,近乎于回旋曲。由弦乐的演奏告一段落之处,钢琴雄赳赳地奏出第一主题,并将此主题加以充分地发展。双簧管和中提琴绵绵地唱出了第二个主题(片段4),这与第一个主题形成了极明显的对比。 乐章结尾,钢琴以强音对旋律加以装饰,并逐渐加快速度,最后在钢琴与全乐队合奏的强奏中结束全曲。
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
《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是拉赫玛尼诺夫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假如拉赫玛尼诺夫所有的音乐都被世界遗忘了,最后剩下的也会是《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很多音乐爱好者通过这部作品认识拉赫玛尼诺夫,后来才接触他的其它作品,如《第二钢琴协奏曲》、《交响舞曲》等等。其中一段行板(Var18)更是脍炙人口之作,被**《似曾相识》(Somewhere in Time)收录为背景音乐。
《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写于1934年,此时世界乐坛正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传统的调性体系、曲式、节奏等惯用的音乐法则被抛弃,代之而起的是流派纷呈的“新音乐”,无调性音乐、表现主义、后浪漫主义、新古典主义、十二音列等等相继出现,“求异响于新声”是欧美音乐的时代潮流,而拉赫玛尼诺夫不为所动,仍然在十九世纪的风格和形式里寻求个性的表现。《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取材于一百多年前帕格尼尼的《24首小提琴随想曲》,利用其中第24首随想曲的音乐主题,写成单乐章的钢琴与乐队曲,技巧复杂精深、气势辉煌,成为十九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炫技一派的绝响。
《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以辉煌的技巧表现作曲家的个人风格,然而作品里最令人难忘的却不是眼花缭乱的技巧,而是慢速的第18个变奏,整部狂想曲到这里速度突然放慢,奏出一支纯朴抒情的曲调,这个旋律开朗优美,动人心魄,其中当然也隐含着永不褪色的“俄罗斯忧郁”,这个旋律先在钢琴上唱出,质朴而平和,然后让位给弦乐,热情在逐步增长,随后发展成浪漫激情的颂歌。
悲歌
其作品《悲歌》琴韵悲哀寂寥,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忧郁之情尽释其中。
不冷门。创作背景:《小丑》是第三钢琴协奏曲《幻想小品集》中的第四乐章,创作于拉赫莫斯科音乐学院毕业后的第二年,其中包括5首各自独立并无联系的小品。他将这个曲集呈献给了他在莫斯科音乐学院时的作曲老师安东·阿连斯基。《音画练习曲》和《悲歌》相比下来《小丑》的整个感情色彩是比较鲜亮的而且气势辉煌,不同于他一些作品中的那种压在心底的阴郁之感,所以感情色彩应该是比较容易处理的。《小丑》是一首比价容易驾驭情感的曲子,而且在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中,算是比较简单的,不过也很具有技巧性的。
钢琴名曲
独奏类举例
拉赫玛尼诺夫:
拉三(D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号称世界上最难的钢琴曲)
意大利波尔卡
升c小调前奏曲
肖邦:
幻想即兴曲
英雄波兰舞曲
小狗圆舞曲
夜曲
黑键练习曲
巴赫:
E调前奏曲
鲁宾斯坦:
F调旋律
王建中:
彩云追月
勃拉姆斯:
摇篮曲
门德尔松:
春之歌
舒伯特:
军队进行曲
小夜曲
勃拉姆斯:
匈牙利舞曲第五号
德彪西:
月光曲
棕发少女
意大利波尔卡
舒曼:
梦幻曲
李斯特:
匈牙利狂想曲第6号
西班牙狂想曲
爱之梦
钟——第三帕格尼尼练习曲
贝多芬:
热情奏鸣曲
月光奏鸣曲
暴风雨奏鸣曲(第三乐章)
悲怆奏鸣曲
黎明奏鸣曲
献给爱丽丝
水边的阿狄丽娜(给爱德琳的诗)
柴可夫斯基:
四季套曲
古诺-巴赫
圣母颂
贺绿汀
牧童短笛
莫扎特:
土耳其进行曲
协奏类举例
莫扎特27首钢琴协奏曲,
贝多芬五首钢琴协奏曲(作品15、19、37、58、73),
舒曼a小调钢琴协奏曲,
肖邦两首钢琴协奏曲,
李斯特降E大调钢琴协奏曲,A大调钢琴协奏曲,
拉赫玛尼诺夫钢琴协奏曲(作品1、18、30)、
格里格a小调钢琴协奏曲、
圣桑五首钢琴协奏曲,
巴托克钢琴协奏曲、
普罗柯菲耶夫三首钢琴协奏曲(作品10、16、26)、
柴科夫斯基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等。
其中拉赫马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作品30)是被公认的在所有钢琴协奏曲中弹奏难度最大的一首。
中国钢琴曲作品经典名品
中国钢琴作品在建国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现在主要有以下几类作品:
独奏作品:
按题材来分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改编自中国古代名曲的钢琴作品,
代表作有
黎英海先生改编的《夕阳萧鼓》《阳关三叠》,
王建中先生改编的《梅花三弄》《彩云追月》等。
二、改编自中国传统民乐的作品,
代表作有
陈培勋先生改编的《平湖秋月》《双飞蝴蝶》,
王建中先生改编的《百鸟朝凤》,
储望华先生改编的《二泉映月》,
刘福安改编的《采茶扑蝶》等。
三、改编自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作品,
如《乌苏里船歌》、《第一、第二新疆舞曲》、《多耶》、《云南民歌五首》、《火把节之夜》、《桂花开放幸福来》等。
四、中国革命歌曲、近代民乐和新时期民乐。
如《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大路歌》、《北风吹》、《兰花花叙事曲》、《晓风之舞》(丁善德)、《舞剧鱼美人选曲》(杜鸣心)、《谷粒飞舞》等。
五、现代作品《《牧童短笛》(贺绿汀)
协奏作品:钢琴协奏曲《黄河》(中央乐团)《山林》(刘敦南)等。
参考资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