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洛士大王的赫拉克利亚会战

皮洛士大王的赫拉克利亚会战,第1张

公元前280年初,皮洛士从伊庇鲁斯出发。他军队实力的达到了3000名骑兵,30头战象,2000名弓箭手和500投石手,以及20000名方阵为主的步兵。可出发后不久,皮洛士的舰队就被风暴打散,皮洛士本人一度以为性命不保,跳海自杀,所幸被侍从救起。最终跟随皮洛士一同登陆的只剩不到2000名步兵和2头战象,而大部分舰队则散落各处,此后才陆续上岸。

皮洛士在登陆后稍稍收拢了部队,立即前往塔兰托接管城市。入城后,皮洛士将塔兰托变成了一座大军营,逼迫市民进行军事训练,履行后者曾允诺他的空头支票——一支人数众多的公民兵。塔兰托人为此苦不堪言。在得知皮洛士的到达后,罗马共和国立即开始准备即将迎来的战争,马其顿式样的军队,将第一次与罗马军团正面交锋。

▲赫拉克利亚会战发生地今貌(赫拉克利亚战场遗址。皮洛士很可能就是从照片背景的山脉上,观察罗马人的进攻)

同年,完成编组的4个罗马军团和配属的同盟军,进入了塔兰托的领土,在塔兰托殖民地赫拉克利亚(Heraclea)附近烧杀抢掠。皮洛士原想拖延时间,等待更多意大利援军的加入,罗马人的行动使他被迫提前迎战。与罗马人追求会战的意图不同,皮洛士更希望以游击战和骚扰逼迫罗马人主动撤退。

公元前280年6月,两支军队终于在赫拉克利亚以西的平原附近遭遇。皮洛士和罗马人各自在一条河流的两岸扎营,皮洛士在亲自侦察罗马营地时,第一次见识了罗马人的赫赫军容。他由衷感觉到,这将是一个极为难缠的对手。他将一些轻步兵分散部署在河岸上,这些散兵将构成整支军队的侦查幕,为即将到来的会战提供足够的信息。

罗马指挥官,执政官莱韦纽斯(Laevinus)最终主动开启了战端。罗马人在锡里斯河(Siris)的各处开始强渡,皮洛士部署的轻步兵很快被驱逐出阵地。皮洛士闻讯赶来,为了给步兵的部署争取时间,他先率领3000名骑兵发动了冲击,但此时的罗马前锋部队已经渡河,并结成阵形,一场激战随之开始。值得注意的是,皮洛士一直小心地避免个人陷入战斗,以维持对战场上各单位的战术指挥。对他而言,这是伊普苏斯会战的经历带给他的宝贵经验,德米特里乌斯曾经的失败,就在于领导骑兵进攻时失去了其余各部的控制。

在与意大利骑兵交战的过程中,一个意大利骑兵指挥官始终对皮洛士虎视眈眈,最终他一骑突向皮洛士。不过这名勇士最终与成功刺杀失之交臂,皮洛士身边的伙友骑兵抢先一步将他杀死。由于这次遇险,皮洛士将自己的全套衣甲与自己的部下交换,麦加克利(Megacles)成为他的替身,奔驰于阵前。

▲赫拉克利亚会战

双方骑兵的初接触,为双方步兵的编组争取了足够的时间,现在双方骑兵重新回到两翼,准备开始正式交战。轻步兵互相投射标枪、石块和箭矢的流程结束后,两军的步兵战线开始撞击。以一阵如雨的重投枪齐射为前奏,罗马人挥舞短剑和短矛冲向了方阵。激烈的步兵战斗此后难分胜负,据普鲁塔克描述,战况反复、优势易手达到了七次之多。而在侧翼,骑兵战继续进行,又一个意外几乎招致了伊庇鲁斯军队的灾难。

替身麦克利斯在混战中不幸战死,不明就里的伊庇鲁斯军队,误以为死者是皮洛士本人,这立即引起了整条战线上的不安。皮洛士被迫冲到战场中心,沿着整条战线来回奔驰,亲自现身稳定局势。恰逢此时,莱韦纽斯放出了他的胜负手:他的一支骑兵设法隐藏到了战场一角,此时向皮洛士的右翼发动了猛攻。而皮洛士则早有准备,效仿塞琉古在伊普苏斯一役中的作法拯救了他:他的二十头印度战象,始终被作为独立的战役预备队。现在他适时地投入了它们。意大利人还从未见识过印度战象,庞大的身躯和马匹无法忍受的气味,立即使莱韦纽斯的侧翼摇摇欲坠。预备队中的色萨利骑兵精锐们随之发动了猛烈的冲锋,彻底将罗马人的左翼击败。

▲罗马青年军(hastati)攻击皮洛士的战象(罗马人直到布匿战争时期,才真正熟练的掌握了反击战象的战术,在此之前无论是北非象还是印度象,都给与了罗马军团沉重的打击)

随着罗马人的左翼溃散,罗马步兵的侧翼也随之暴露,皮洛士右翼乘胜进攻,和正面的方阵一起夹攻罗马中央,腹背受敌的罗马人于是溃散。在追击过程中,一只战象因罗马人的攻击而受伤,失控的战象暂时扰乱了追击,皮洛士随即停止了追击,罗马人这才得以逃过锡里斯河。当晚,战败的罗马军团向北撤退,而皮洛士占据了罗马人的营地,确定了这场会战的胜利。赫拉克利亚会战的结果颇有争议,普鲁塔克认为皮洛士损失了4000人,狄奥多鲁斯则记载这个数字是一万三千,罗马人的损失数字也从7000人至一万五千不等,另有一千八百人被俘。不过确定的一点是,皮洛士并未能彻底摧毁这支罗马军队,他自己也伤亡惨重,相当数目的伊庇鲁斯军官阵亡,这是他无法承受的代价,他的基干部队难以得到补充。

本文经指文烽火工作室授权发布,作者原廓。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泥沙之城”——埃及赫拉克利翁古城和东坎诺帕斯古城

在埃及北海岸尼罗河入海口,那里曾经存在两大闻名于世的古城,它们以繁华富有和规模宏大而著称。它们分别是赫拉克利翁古城和东坎诺帕斯古城。现在,它们都已被淹没于海水之中。人类所知道的这些都来自于一些古代文字的记载。据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公元前五世纪时所著的一本书中描述,这两座城市似乎是爱琴海上的两个岛屿。 考古学家从一块石板上的文字中了解到,这座城市名称为赫拉克利翁。石板上刻着当时的税务法令,最后签署者为奈科坦尼布一世。奈科坦尼布一世曾经是公元前380年到362年间的埃及统治者。考古团队还确认了两座庙宇,庙宇里分别供奉着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赫拉克利斯和埃及主神阿门。就在赫拉克勒斯神庙北方,潜水者还发现了许多青铜器。考古学家认为,这些青铜器可能主要用于祭祀。第二处遗址发现于数公里之外,考古学家认定它为东坎诺帕斯古城遗址。

两座古城由运河和灌溉渠以及现已经不存在的一条尼罗河支流相连。两座城市均建在河岸边的泥沙地上,没有任何固定的支撑和桩基。每当尼罗河洪水泛滥之时,地基就会不断下沉,洪水也渐渐把古城淹没于水下。

希腊十二主神实力排名:宙斯、赫拉、波塞冬、雅典娜、阿波罗、阿尔忒弥斯、阿佛洛狄忒、赫耳墨斯、阿瑞斯、德墨忒尔、赫菲斯托斯、赫斯提亚。

奥林匹斯十二神是居住于奥林匹斯山上,在宙斯率领下战胜了提坦,取得世界的统治权,希腊神话和宗教中最重要的神祇。

“十二神”的概念要早于现存的古希腊或罗马起源,可能是阿那托勒的起源,更准确说是起源于吕基亚。在赫梯遗址中,从楔形文字中发现了赫梯十二神,他们全为男性,没有赋予性格特征。他们映射了罗马帝国时期的吕基亚的十二神。自公元前400年起,在吕基亚的坎托斯的市集,专门划出一方土地供奉十二神。

十二神的名单存在差异,但依据古代一般的宗教崇拜、诗歌和艺术作品中规范为:宙斯、赫拉、德墨忒尔、波塞冬、雅典娜、阿波罗、阿尔忒弥斯、阿佛洛狄忒、阿瑞斯、赫菲斯托斯、赫尔墨斯,赫斯提亚(或狄俄尼索斯)。

虽然哈迪斯的地位神圣性与宙斯和波塞冬相似,在奥林匹斯神系中有相同的影响力,但由于是冥府的统治者,一般被排除在十二神外。

希罗多德的所划定的十二神为:宙斯、赫拉、波塞冬、雅典娜、阿波罗、阿尔忒弥斯、赫尔墨斯、克洛诺斯(Kronos)、瑞亚(Rhea)以及美惠三女神(The Graces),他还提到赫拉克勒斯(Hercules)位列另一份名单。

在科斯岛,狄俄尼索斯和赫拉克勒斯添加进入了十二神,阿瑞斯和赫菲斯托斯则被去除。

品达,伪阿波罗多洛斯《书藏》 和赫洛多洛斯认为赫拉克勒斯不是十二神之一,但有自己的崇拜。

路基阿洛斯认为赫拉克勒斯和阿斯克勒庇俄斯(Asclepius)也被列入十二神名单,但他没有解释哪位神让位。

柏拉图则联系了十二神和十二个月的关系,他认为哈迪斯应当和最后一月相联系,代表死者的亡魂。而在《淮德洛斯篇》中,柏拉图将十二神和黄道十二宫对应排序,排除了赫斯提亚。

日本与那国岛海域遗迹

被称作“天然之城”的日本与那国岛

半个世纪前,在日本琉球群岛的与那国岛(Yonaguni)南端,潜水员们在海底潜水时发现了人造建筑物的遗迹,包含被珊瑚覆盖的方形结构物、巨大带棱角的平台、以及如街道、楼梯及拱门状的建筑等。

这可说是一座像是祭坛之类的古城遗迹,其范围东西长约200公尺,南北宽约140公尺,最高处约达26公尺。

日本琉球群岛的与那国岛海底遗迹中带有平整、呈直角的阶梯建筑与那国岛海底遗迹中筑有阶梯的巨大平台。

一九八六年,当地的潜水员将这座海底城命名为「海底遗迹潜水观光区」,经过报导之后引起了世人的注意。

其后琉球大学成立「海底考古调查队」开始长达八年的调查,包含在石桓岛东南至东西方沿岸的海底,又陆续发现各种石砌建筑、柱穴、人头雕像、拱门、石器及几何图形的海龟雕塑等。

另外还发现「+」、「V」等形状的线刻文字,与一个直径76公分长的牛只形状的石头雕刻。

处往下看,遗迹的四周围有市街、农地,最大的一处遗迹全长100公尺、高25公尺,由巨大的岩石所筑成。

据琉球大学「海底考古调查队」以计算机合成方式绘制的立体图显示,该遗迹可能是古文明居民聚会祭拜的神庙。

神殿北面有二个半圆形的柱穴,考古学家认为是举行仪式前沐浴之处,而神殿东方有拱形城门,城门附近有两块重叠巨石,上方留有长方形人工雕孔,据推测应为经过加工而成的城堡的基石。

巨石构成的遗址的立体图

此外也在与那国岛东南海岸著名的「立神岩」下方海底,发现高达数公尺的人头雕像,其五官及脸孔清晰可辨。

稍后在附近的「石碑岩」巨石上,发现了一些无法解读的类似文字的雕刻痕迹。

与那国岛海底高达数公尺的人头雕像长度超过十公尺的「石碑岩」上面发现无法解读的,类似文字的雕刻痕迹。

琉球大学地质地球科学系木村政昭(Kimura

Masaaki)教授在一九九九年九月接受访问时,表示遗迹以目测即可清楚的辨识是由人工完成的组合。

各种证据都显示遗迹的确是人造的,包含四周街道的分布,以及阶梯呈直角状的平坦接面,石块上圆形的孔穴极似以石柱插入后遗留的痕迹等。

而人造物及象形文字的发现,更证实与那国岛南方的海底遗迹,确实是人类文明的遗址。

美国波士顿大学修奇(Robert

Schoch)教授潜水考察遗迹后表示,这一系列由一公尺高的石块组成的巨大台阶,应是一种阶梯式金字塔。

虽然可以假设石块破裂后经由水的自然腐蚀可以产生这样的结构,但他从未发现有什么过程可以产生这样锋利的阶梯断面。

伦敦大学的考古学家摩尔(Jim

Mower)说如果这个遗址确实为人造的,建造者至少有如美索不达米亚及印度河古文明的文明水平。

东京大学海洋研究所石井辉秋(Teruaki

Ishii)助理教授指出,这个海域所在的陆地露出地面的时间,至少是万年前最后一次冰河期的事。

而以现代科学的认识来看,万年前的人类还处于原始人追着野兽跑的石器时代,根本没有能力建造这种建筑物。

有人认为这很可能是一个不为人知的人类文明留下的证据。

我们不禁要问:是否真有繁荣先进的古代文明?日本的海底遗迹是一个特例吗?

匪夷所思的海底金字塔

与那岛海底金字塔

除了与那国岛南部之外,在与那国岛最西端的西崎海域也有重大的发现。

一九九○年潜水人员在西崎海域海底,发现了一个以岩石堆砌的庞大金字塔。

这个金字塔型结构宽一八三公尺、高二七ܧ四三公尺,由长方形的巨石构成,总共有五层。

而大金字塔附近还发现几座小的石墩,形状类似于大金字塔,是由石板拼成阶梯状的袖珍金字塔,宽约十公尺、高二公尺。

参与研究的琉球大学地质学家判断这个建筑是人工产品,并非自然产物,否则应该有经过腐蚀而成的碎片聚集其上,但是完全没有找到这样的石块碎片。

此外金字塔周围有类似街道环绕的遗迹,也显示这不是大自然产生的。

美国波士顿大学地质学者潜水考察后也表示,这一系列由一公尺高的石块组成的巨大台阶,应是一种阶梯式金字塔。

虽然可以假设石块破裂后经由水的自然腐蚀可以产生这样的结构,但他从未发现什么过程可以产生这样锋利的阶梯断面。

伦敦大学的考古学家则表示建造者至少有如美索不达米亚及印度河古文明的文明水准。

据东京大学地质学教授指出,这个海域所在的陆地露出地面的时间,至少是万年前最后一次冰河期的事。

而以现代科学的认识来看,万年前的人类还处于原始人追着野兽跑的石器时代,根本没有能力建造这种金字塔型建筑物。

有人认为这很可能是一个不为人知的人类文明留下的证据。

我们不禁要问:是否真有繁荣先进的古代文明?而日本的海底遗迹难道是一个特例吗?

神秘的台湾澎湖虎井、东吉屿海底古城墙

海底延伸出的古城墙

据台湾古籍《澎湖县志》中的描述,从虎井高处俯视可以看到海底有一片绵延的城墙,当时文人称之为「虎井澄渊」。

一九八二年,国内资深潜水人谢新曦找到了澎湖虎井古沉城正确的位置,引起考古人士的关切。

这座古墙遗址呈十字形形状,以指北针测量呈九十度,为不偏不倚的南北、东西走向。

主体为玄武岩构成,表面长满海草,东西向总长约160公尺、南北向总长约180公尺,城墙厚度上端约15公尺,底部约25公尺,有些部分被侵蚀而呈凹凸不平,但搭建城墙的岩石块接缝极为平整。

在北部另有呈圆盘形的构造物,外墙直径约20公尺,内墙则约15公尺。

有学者认为古城墙只是桶盘、虎井特殊柱状玄武岩节理地形,一直延伸入海,形成沉城假象。

但据地质学家研究表示,自然的岩石若形如城墙,应该是全部连续的,若是人造的话会有中断处;另外若城墙很直,长度又很长,人造的可能性极高。

根据研究结果显示,堆成沉城城墙的玄武岩,每块岩石大小相当一致、角度垂直、石头缝隙间又有填充物;此外城墙凹口呈十字形,且接砌面平整,非常符合人造建筑的标准。

以《上帝的指纹》一书闻名全球的英国作家汉卡克(Graham

Hancock),偕其夫人在二○○一年八月间会同中、日人员潜水探勘后,说明海底古城墙石块堆砌的方式,明显与玄武岩自然节理不同,应为人工堆砌。

他指出「虎井古城墙方位正好是东西走向和南北走向,表现出人造建筑讲究方位的特色」;另外搭建城墙的一块块大石头,表面很平滑,接缝处平整的程度「可以将刀子插入」,因此他认为城墙为人造工事而非自然力量所能形成。

汉卡克并表示,当今的人类文明历史有一个既定的主流模式,但是这个主流的模式却无法解释这些持续大量出现的考古发现,为何共同有着「史前文明」的影子?事实上,人类史上有很多失落的部分是现代历史还无法告诉我们的,而这些失落的线索,很可能就如同澎湖虎井古沉城一样埋在海底,深 类文明兴衰的秘密。

除了虎井留有未知的人类文明的遗迹外,二○○二年中华水下考古学会(当时为筹备会)召集人谢新曦宣布,他与一群摄影、历史、文化等十多名专业人士在中山大学海洋环境学系副教授田文敏协助下,利用水下声纳扫瞄辅助,于东吉屿西北水深25至30公尺处发现一处百米长古石墙。

这处古石墙平均高度1公尺、宽度50公分,呈东西走向。

依声纳扫描数据显示,同样的石墙有四到五道,墙面的小凹洞中还夹杂着小卵石。

谢新曦指出,由墙面外形及周遭海床分析,应该是人为堆砌的石墙。

印度外海发现近万年古城遗址

二○○一年,印度国家海洋科技研究所的海洋学者,在印度西部外海坎贝湾(Gulf of

Cambay)进行检测水质污染程度研究时,意外在水下120英尺处,发现两座距今至少九千五百年的古城遗址,科学家认为古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可能因此大幅改写。

这两座遗址位于印度西部古杰拉特(Gujarat)外海40公里处,从其地质结构推断,古城为范围广达9公里的大型聚落遗址,其中包括一座防御碉堡,以及一处和现代奥运比赛规格游泳池大小差不多的公共浴池。

经过对其中发掘到的陶器、木雕、骨骼及骷髅的残片进行初步测试,推定其中两件残片的年代为公元前七千五百年。

另外从遗址中还发掘出类似建材的物品。

出土古物中有一片布满铭刻的大石板,正由学者研究其铭刻是否为迄今发现的最古老书写形式。

有些专家认为,这项发现对文明历史需要大幅修正提供了确凿证据,研究古文明十多年的汉卡克到遗址实地考察,他说,从声纳扫描显示的古城基础来看,其建筑可能有三层楼高,围墙长达400英尺,而且有高度的几何特性。

英国杜兰大学的考古学者堪耐特说,如果印度的新发现属实,过去的文明历史理论需要全盘检讨。

巴哈马海底遗迹

一九五八年,美国动物学家范伦坦博士(Dr J Manson Valentine)在大西洋巴哈马群岛进行海底观测研究时,意外发现群岛附近的海底有一些奇特的建筑。

这些建筑呈特殊的几何图形,也有的为笔直线条绵延数海哩。

一九六八年,范伦坦博士在巴哈马群岛的北比密尼群岛附近海域又发现巨大的丁字形结构石墙,长达450公尺,并有两个分支与主墙形成直角,并且石墙是由每块超过1立方公尺的巨大石块所砌成。

随后更发现结构更复杂的平台、道路及类似码头的建筑结构,还有一座双翼的栈桥,整个建筑遗址呈现出类似港口的分布。

古巴水域发现的古城遗址

据二○○一年十二月七日BBC报导,加拿大ADC探测公司在古巴西海岸作业时,利用复杂的声纳设备,在水下650公尺深处,发现了一座可能被大海淹没几千年的古代城市遗址。

探勘人员是在二○○○年第一次发现了这座水下城市。

当时,他们使用的扫描设备扫描出了一些具有对称排列的石头结构,很像一个城市的规划。

七月时研究人员带着先进的能进行摄影的水下探测装备重新来到这一地点。

水下摄影得到的图像证实了这一海域的确存在着一个巨大的平滑石头群。

从外表看来,这些石头像是经过切割的花岗岩,呈现金字塔状及环状等造型。

古巴著名的地理学家埃特雷迪(Manuel

Iturralde)随后也加入了这项工程,并在哈瓦那的一个国际会议上介绍他的发现。

虽然未提到消失的城市与古文明,但他说「还没有一个解释可以说清楚那些建造物」,「我们必须时时准备接受一些料想不到的东西,接受那些不是在现有框架中的东西、或是现有知识无法告诉我们的东西。

这也就是这次调查的另一个挑战。

百慕达海域

百慕达海域的特殊发现

此外,欧洲科学家在著名的百慕达三角洲海底探测时,也发现百慕达海底耸立着一座无人知晓的巨型金字塔,金字塔边长300公尺、高200公尺。

塔上有两个明显为人工建造的巨洞,海水急速从这两个巨洞流过,形成巨大旋涡,使四周一带水域波涛汹涌,海面雾气腾腾。

而要推算这座海底金字塔建造的时间相当困难,但已知这一带陆地沉入海底的时间至少在数万年前。

埃及赫拉克利翁古城和东坎诺帕斯古城

被称为“泥沙之城”的埃及赫拉克利翁古城和东坎诺帕斯古城。

在埃及北海岸尼罗河入海口,那里曾经存在两大闻名于世的古城,它们以繁华富有和规模宏大而著称。

它们分别是赫拉克利翁古城和东坎诺帕斯古城。

如今,它们都已被淹没于海水之中。

公元前大约500年左右,赫拉克利翁和东坎诺帕斯曾经是埃及繁华的贸易中心,是希腊船舶沿着尼罗河进入埃及的重要咽喉要道。

此外,它们还是重要的宗教中心,那里的神殿每年吸引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信徒前来朝圣。

然而,一直到最近,我们所知道的这些都来自于一些古代文字的记载。

据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公元前五世纪时所著的一本书中描述,这两座城市似乎是爱琴海上的两个岛屿。

根据这些线索,法国考古学家弗兰克-高迪奥开始在尼罗河三角洲以西数公里外的阿布齐尔海湾进行搜寻。

然而,直到2000年前他在阿布齐尔海湾仍是一无所获。

2000年,高迪奥宣称他在7米深的海水中发现了两处遗址,包括残墙、倒塌的庙宇、栏杆和雕塑等。

第一处遗址大概位于距离现在海岸线1。

6公里处。

在随后的挖掘中,高迪奥的考古团队还发现了公元前600年的钱币、护身符和珠宝首饰等。

考古学家从一块石板上的文字中了解到,这座城市名称为赫拉克利翁。

石板上刻着当时的税务法令,最后签署者为奈科坦尼布一世。

奈科坦尼布一世曾经是公元前380年到362年间的埃及统治者。

考古团队还确认了两座庙宇,庙宇里分别供奉着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赫拉克利斯和埃及主神阿门。

就在就在赫拉克利斯神庙北方,潜水者还发现了许多青铜器。

考古学家认为,这些青铜器可能主要用于祭祀。

第二处遗址发现于数公里之外,考古学家认定它为东坎诺帕斯古城遗址。

两座古城由运河和灌溉渠以及现已经不存在的一条尼罗河支流相连。

两座城市均建在河岸边的泥沙地上,没有任何固定的支撑和桩基。

每当尼罗河洪水泛滥之时,地基就会不断下沉,洪水也渐渐把古城淹没于水下。

牙买加皇家港口

被称作“海盗之都”的牙买加皇家港口。

在17世纪,牙买加皇家港口是加勒比海地区重要城市之一,它也因为海盗和 而臭名昭著。

皇家港口曾经被认为是“地球上最邪恶的城市”。

如今,这个邪恶城市已经被大海所吞没。

皇家港口大概位于牙买加金斯敦海湾的入口处,当地人口最高时达到1万人。

当地财富主要来自于海盗业。

海盗船和武装民船常常在大海上劫持从西班牙美洲殖民地返回欧洲的船只。

该城市的消失并不是因为道德上的堕落,而是因为它建立在一片沙洲之上,而且高出当时的海平面不足1米。

1692年,一场巨大的地震将该市震成一片废墟。

城市的三分之二沉入海湾,地震造成大约2000人死亡。

据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考古学家唐尼-汉米尔顿介绍,“当初建造在牢固地基上的建筑物如今仍然完好无损地坐落于海水中。”

数百年来,考古爱好者对这座水下城市一直充满了好奇,希望能够从中找到当初海盗们的传奇故事。

也许最具戏剧性的发现来自于20世纪60年代的一次探险,当时考古学家发现了一只怀表。

怀表指针精确地定格在上午11时43分,这个时间正是那次大地震发生的瞬间。

以色列亚特利特雅姆古村落

被称作“农业生产革命遗址”的以色列亚特利特雅姆古村落

在以色列海法附近的地中海海域中,距离岸边大约一公里的位置,那里沉没着一个古老的村庄。

这座古老的村庄如今在水下保持完好,大量的象鼻虫躲在村庄的粮仓中,人类的骨架平静地躺在各自的坟墓里,一个神秘的怪石圈仍然站立在那儿,就像当初刚刚被竖立时一样。

这个水下村庄就是亚特利特雅姆古村落。

亚特利特雅姆古村落大约存在于公元前7000年前,面积约为4万平方米,是目前已发现的最古老的沉没定居点。

那里没有规划完整的街道,因此考古学家将其定位为村庄,而不是城镇。

不过在这个古村落中,人们居住的是大型石头房屋,房屋中有铺砌的地板,家中有庭院、有壁炉,还有存储设施。

这个水下村落被淹没了长达9000年时间,直到1984年以色列海洋考古学家埃胡德-加利利首次发现它。

从1984年起,加利利每年冬天都会潜入水下对这个村落进行考察。

通过该村落,人们对新石器时代的人类生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加利利解释说,“从该村落遗址看,当时的人们正经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一次革命。”

从动物的遗骨看,亚特利特雅姆村民不仅仅会捕猎野生动物,同时还会畜养绵羊、山羊、猪、狗和牛等家畜。

在农业方面,他们还会种植小麦、大麦、扁豆和亚麻等。

在渔业方面,他们已经学会了使用鱼钩,而且从鱼骨分析可以看出,他们还会存储鱼类并进行交易。

他们不仅仅会使用鱼钩钓鱼,还会潜入水中捕捞。

因此,考古学家在对一些坟墓中男性骨骼进行分析后发现,这些男性村民都由于长期在冰冷的水中潜水而使耳部受损。

在村落中,最奇怪的事物就是那个由7块600多公斤重的巨石组成的圆圈。

加利利认为,“这个石圈和英国的巨石阵有些相似,但规模较小。”在圆圈中间,有一个淡水喷泉。

在附近一些石板上有一个个水杯状的标记。

考古学家们认为,这个怪石圈可能是用于求水仪式。

加利利认为,最后一个冰川期结束后,海平面仍在继续升高。

亚特利特雅姆村落最终被海水所侵蚀并淹没,村民被迫放弃他们的家园。

亚特兰蒂斯古城

被称作“传奇之城”的亚特兰蒂斯古城

关于亚特兰蒂斯古城的一切说法,都来自于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

公元前360年,柏拉图在一本著作中活灵活现地描述了关于亚特兰蒂斯古城的详细情况。

据柏拉图的描述,亚特兰蒂斯是一个岛国,大约存在于9000年前,面积比利比亚和小亚细亚合在一起还要大,与赫拉克利斯之柱遥遥相对。

此外,亚特兰蒂斯还是一个海上强国,人口众多,文明高度发达。

但是,后来该国慢慢变得贪婪和腐败。

它的军队曾征服过埃及和北非,后来却在雅典城下惨败于古希腊人之手。

接着岛上发生空前的自然灾难,整个岛国在一天一夜之间沉没于大海之中。

对于亚特兰蒂斯古城的沉没地,至今未能找到。

因此,它也引起了诸多神话猜测和相关考古研究,不过这些猜测和研究大多都依据柏拉图的著作。

德国物理学家雷纳-库内认为,亚特兰蒂斯古城应该位于西班牙南部海岸的某个地区,后来在公元前800到500年间被一场洪水冲毁。

通过卫星可以看到,在西班牙南部海岸的沼泽地里,有两个矩形结构的痕迹。

库内认为,这是亚特兰蒂斯古城中的一些庙宇遗迹。

瑞典地理学者埃尔林森认为,只有爱尔兰才符合柏拉图的描述。

2009年2月,有媒体报道称,网民利用谷歌地球服务,已经找到了“失落之城亚特兰蒂斯”的实际位置,即位于距非洲海岸960公里的大西洋海底中。

不过,谷歌公司发言人随后出面辟谣。

谷歌发言人表示,这种说法不具任何真实性,网民在谷歌地球上看到的疑似海底城市遗址网格线,只不过是海床数据采集船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划过的声呐线而已。

至此,关于“亚特兰蒂斯现身谷歌地球”的谣言不攻自破。

但是,这也让人们对这一传奇之城产生了更多的好奇与联想。

希腊帕夫洛彼特里

被称作“荷马时代港口”的希腊帕夫洛彼特里

当年,特洛伊战争中或是《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史诗中的勇士们登船远征的时候,他们或许就是从帕夫洛彼特里港口出发。

希腊帕夫洛彼特里市应该是已知最早沉没的城市。

英国南安普敦大学海洋地质学家尼古拉斯-弗莱明于1967年潜入该海域发现了这片古城遗址。

弗莱明认为,“帕夫洛彼特里最适合作为中转站。”

帕夫洛彼特里曾经是铜器时代最繁忙的港口之一,如今已沉没于希腊最南端的一个海湾里,遗址位于水面4米以下。

1968年,弗莱明在学生和卷尺的帮助下,对帕夫洛彼特里遗址进行了测量和研究。

他发现遗址上到处散落着公元前1600年到1100年的古希腊迈锡尼文明时期的破碎陶器。

然而,他并没有在遗址上发现码头或是港口的任何痕迹。

此后的30多年,人们对于帕夫洛彼特里并没有更多的认识。

直到2009年夏天,英国诺丁汉大学考古学家乔恩-享德森与希腊考古学家伊利亚斯-斯朋德利斯利用激光定位技术和声呐扫描技术对该遗址进行了细致的探测。

他们发现,帕夫洛彼特里遗址比1968年弗莱明所发现的规模要大得多。

此外,他们还发现了两块巨型石刻墓碑,一个大型会堂和一些至少是公元前2800年的陶器。

享德森认为,“所有这些都证明,帕夫洛彼特里市比以前想象得更重要。

它或许是古希腊拉哥尼亚王国的主要城市之一,可能有许多王室成员居住于此。”考古学家还认为,它可能还与荷马史诗中许多历险故事存在着重要联系。

弗莱明说,“这里极有可能是特洛伊战争中勇士们远征出发的港口,至少它应该是荷马时代一个重要的港口城市。”

此外,弗莱明还对该地区的海岸线进行了仔细的研究,试图找出帕夫洛彼特里市沉没于海底的原因。

他认为,最可能的解释就是地质构造运动。

该城市大约于公元前1100年被遗弃,但是这究竟是由一系列小地震所引起的还是因为一次灾难性事件所引起的,至今未有定论。

英国丹维奇市

被称作“海底教堂”的英国丹维奇市

在中世纪,丹维奇曾经是东英吉利的首府,也是当时英格兰十大城市之一。

丹维奇也曾是一个繁华的渔港城市。

然而,从建立一开始,丹维奇就命中注定必将被海水淹没。

丹维奇市建立在松软的水成岩地基之上,这种地基很容易被当地巨大的海浪所侵蚀。

1286年,丹维奇市遭受了第一次巨大的打击。

升高的潮水和巨大的海浪席卷了该市400多栋商店和住房。

从此以后,丹维奇市开始慢慢地被海水所破坏而沉入海底。

该市共有16座巨石造成的教堂,也在这一过程中逐渐消失,直到1919年最后一座教堂“万圣”教堂沉没。

由于当地潜水条件非常危险,因此此后五十多年都无人问冿这座曾经繁华的都市。

直到1971年,考古爱好者斯图亚特-培根才终于找到“万圣”教堂的塔楼。

如今,城市的一些残骸甚至都被海水冲刷得干干净净。

不过,在当地海床上还留下了许多巨石造成的教堂。

去年,培根和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地理学者大卫-

塞尔利用声呐技术又在海床上找到了另外两教堂,它们分别于15世纪和17世纪相继沉没于海底。

2009年6月,当地潜水爱好者从“圣彼德”教堂上采集了部分石头做成了教堂石雕。

今年7月,英国威塞克斯考古中心又利用声呐技术在海底淤泥中找到了另一座教堂。

塞尔计划明年继续利用声呐设备在附近海域中寻找更多的海底教堂。

当初繁华的丹维奇市如此已向内陆退化为一个小村庄。

对于那些沉没于海底永不见天日的中世纪教堂来说,“万圣”教堂的塔楼就是它们的海底墓碑。

传说中的Mu大陆文明

十九世纪末,英国上校James

Churchward于驻防印度期间,在一个极特殊的机缘下,由一位印度教古寺院的住持手中得到一块Naccal碑文,这是一种极为艰涩难懂的文字,上校费尽艰难终于在一位印度高僧的指点下,读出了一个伟大古文明的兴衰史。

一九二六年上校出版了关于Mu大陆文明的著作《遗失的大陆》,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称的「Mu大陆」的传奇故事。

Mu大陆的位置根据碑文上的记载位于现今的太平洋海域上,人类在Mu大陆上曾经发展出一个伟大繁荣的文明,创造出高度的文学、艺术、工艺、制造等文化。

当时居民拥有高度的建筑技术,能够建造大型建筑物、金字塔、石碑及城堡、道路等。

据说Mu大陆的首都和各都市中都铺有整齐的石板道路和运河,都城中的墙壁装饰着闪亮的金饰,所有人都过着奢华的生活。

Mu大陆居民也十分精于航海技术,航海足迹遍布各大洋,甚至发展出强大的殖民帝国,当时Mu大陆被称为「世界文化的屋顶」。

然而繁华的Mu大陆,却在突如其来的大灾难中瞬间消失于水平面下。

怵目惊心的惨剧首先来自于猛烈的火山爆发,引发了强烈的地震及狂暴的海啸,并不断引出新的火山爆裂。

最后在火山熔浆狂喷及地动山摇的地震下,地面像海浪般的跳动、火柱浓烟遮盖了天空,大地上的一切如倒塌的积木般往下陷落,火山熔岩及扑天盖地的海啸穿过其上,就在一瞬间,Mu大陆完全消失在太平洋下。

Mu大陆的事迹虽然可以视为一个传说故事,但我们如果愿意用另一个角度思考,可以发现人类文明经过毁灭后再重新发展的可能性的确是存在的。

维纳斯的老公是火神赫维斯托斯,不过丘比特是战神阿瑞斯与阿弗萝蒂得(维纳斯希腊神话里的名字)的儿子,也有说法是希腊神话世界诞生时就出生,只是被维纳斯收养。

维纳斯是从天王尤拉纳斯死亡后坠入大海的泡沫中所生,跟赫拉宙斯没啥关系。雅典娜是宙斯与海洋女神所生,赫拉算是她嫡母。

九头蛇:

海德拉(Hydra):希腊神话中的九头蛇,是西方的神话生物,在古希腊神话中出现最为频繁。传说它拥有一百颗头,其中一颗头要是被斩断,立刻又会生出两颗头来。赫拉克勒斯运用他的智慧,成功地击败了巨大水蛇海德拉。拥有一百颗头,其中一颗头要是被斩断,立刻又会生出两颗头来。赫拉克勒斯运用他的智慧,成功地击败了巨大水蛇海德拉。它是西方的神话生物,在古希腊神话中出现最为频繁,但《波斯古经》、《圣经》、非洲传说、中国神话里也可以看到其变体和影子。

相传海德拉是一只具有九个头的怪蛇,他是希腊神话中最强悍的怪物之父百首巨龙堤丰(typhon)和女首蛇身怪爱克特娜(echidina)交配所生下来的,又有一种说法是帕拉思(phallas)和冥河(river styx)结合而生的,他生活在阿苟思海湾的罗娜地方的沼泽中,被称为罗那九头蛇,他吞食田地,蹂躏人畜,无恶不作,他所吐出来的毒气还使得当地成为所谓的瘟疫沼泽。

宙斯所生的赫拉克勒斯(hercules)因为天后赫拉的陷害而丧失神智,杀了自己的妻儿,为了要赎罪,他接受神喻,前往服侍他的表亲迈西尼国王尤理士修士,尤理士并不笨,他为了取悦赫拉,于是决定尽一切可能害死赫克力士,于是他交给了他十二个难如登天的任务,第一个是杀掉刀枪不入的奈米亚之狮,后来赫拉克勒斯将它的皮当做护甲去进行第二个任务,这第二个任务就是宰杀九头蛇海德拉,这个九头蛇厉害的地方除了它的毒气之外,它的毒液也是世间奇毒。

不过由于赫拉克勒斯身上的狮皮刀枪不入,所以它的毒牙也没有办法进去,不过它有九个头,砍掉每一个头都会再生,而且中间的那一个头还是永生不死的,让赫拉克勒斯大伤脑筋,还好后来他的侄子交给他一个火把,让他每砍掉一个头就用火把烧伤口,让他再也长不出头来。而最后一个头在砍下之后,赫拉克勒斯就把它的头用大石头压着,让它再也不能作怪,最后还把身上所有的箭都沾上了海德拉的毒血,成为赫拉克勒斯后来最致命的武器,射杀百头。

《战锤:魔法风暴》中的多头龙

是暴躁好斗的野兽,它们很少歇息时刻在准备或者进行着狩猎。多头龙是安静而危险的猎手——这对于身形如此庞大而生性无比凶恶的野兽来说是非常罕见的特质。它们可以耐心的追踪猎物越过漫长的路程和地形而丝毫不暴露自己的位置踪迹。它们总是和目标保持着微妙的距离,让猎物无法发觉自己,而多头龙却总是可以猛然出击让猎物措手不及,当多头龙开始咆哮的时候,猎物多半已经无法逃离甚至都来不及抵抗了。

所有的多头龙都是病态而孤独的生物,它们长年居住于地下世界,最喜欢居住在阴暗的洞穴和恶臭的深渊之中。多头龙散布很广,可以轻松的在世界边缘山脉的山坡或者黑暗之地的灰色废土上找到它们。但这种多头的怪兽还是纳伽罗斯的黑脊和铁山脉下最多。居住在那里的黑暗精灵驯兽师就已经捕获并饲养这些可怕的爬虫,管它们叫战斗多头龙,用尖锐的刺棒和长鞭驱使它们投入战斗。

一头多头龙会攻击任何胆敢站在它面前的生物。它们一边不停地用它的多个脑袋轮番撕咬敌人,一边猛冲,凭着自己庞大的身躯撞击敌人。如果遇到比较大的敌人,这种怪物也会利用自己如同蛇身一样的多条脖颈勒住敌人使其窒息,就如同雨林中的那些巨蟒一般。除此之外,多头龙还能喷出烟雾腾腾的烈焰。更可怕的是,这种怪兽还具有自我复原的疗伤能力,无论多大的伤它们都能治愈自己,它们甚至还能长出一个新的脑袋代替被砍掉或者受伤的那个——这个新的脑袋会从伤口的创面长出来,挤掉顶掉坏死的部分,再次变得和其他脑袋一样生龙活虎。

深潜者(Deep Ones)是霍华德·菲利普·洛夫克拉夫特创建的克苏鲁神话中出现的虚构生物。他们信仰并效忠的是父神达贡和他们的母神海德拉。海德拉和达贡都可以算是较小的旧日支配者,海德拉信奉克苏鲁。

七头蛇:

柬埔寨是信仰蛇神的国家,传说五头蛇是水神,七头蛇是保护神,九头蛇则是至高无上的皇族象徵。在神秘的吴哥窟遗址,城中护城河等到处都是七头蛇的图腾,就是金碧辉煌的王宫中,七头蛇神的图腾也随处可见。

不过,马来西亚就传出现七个头的眼镜蛇,3名青年看到后吓得魂飞魄散,其中两人还发烧病倒。

事情发生在甘榜峨朗的第马打苏水坝,当时3名少年正在垂钓,忽然发现草丛有东西窜出,仔细一看竟然是只有七个头的眼镜蛇。他们吓得魂飞魄散,其中一人鼓起勇气拿起手机拍摄,另外两人则因受惊过度,回家后发烧病倒。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330008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2-16
下一篇2024-02-16

随机推荐

  • 护肤品里精华水和精华凝露有什么区别

    护肤品里精华水和精华凝露,这两种产品在外观和质地上有着很明显的区别。但是,很多人对于它们的功效和使用方法却存在疑惑。究竟精华水和精华凝露有什么区别呢?我们来看一下精华水。精华水是一种含有高浓度营养成分的化妆水,通常是透明或略带色泽的液态产品

    2024-04-15
    47600
  • 护肤品里精华水和精华凝露有什么区别

    精华凝露:适用于中性肤质,比精华液稍浓,水、油成分比例适中。精华露用于皮肤的修护和保养,一般用于睡前洁面后轻拍于面部至吸收,其功能和效果长期使用才会有效果。凝露常富含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能舒缓,抗过敏,浅层消除痘印,长痘肌肤也最适合清爽的凝露

    2024-04-15
    38800
  • 舒肤佳的沐浴露是纯白的为好还是香衣草的为好薰衣草的味

    薰衣草的好。薰衣草味道的沐浴露味道淡雅,不刺鼻,清洁能力还不错,泡沫也多,冲洗的也干净。舒肤佳沐浴露是一款由舒肤佳推出的沐浴液,它的商品产地是天津,香型是清香型,功效是滋润,保湿,持久留香,舒缓,清洁,控油,除菌,清爽,适合肤质是中性。根据

    2024-04-15
    32600
  • 雅思兰黛小棕瓶精华液怎么使用

    雅斯兰黛小棕瓶精华也是精华露的一种,可以把它当作精华露使用。如何利用自身的手指呢?双手的按摩加上双手的温度让精华更好的吸收到皮肤中去,使用过后的皮肤摸起来软软的,一点都不油。同时雅斯兰黛小棕瓶精华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使皮肤更好的吸收水分,因

    2024-04-15
    41100
  • 天气太套盒里面那个棍儿是干嘛用的

    天气丹的小勺子是用来取用护肤品, 尤其是眼霜的,因为眼霜每次只需要点涂一点点就能让眼周的肌肤得到充分的滋润,如果用手蘸取, 可能会涂抹过多,造成浪费的同时还有可能导致眼角产生脂肪粒,影响使用效果,所以使用小勺子可以很好地掌控。天气丹套盒是用

    2024-04-15
    34000
  • 黛莱皙护肤品怎么样

    黛西护肤品品牌整体不错,有一定性价比。黛西是国内护肤品牌,隶属于上海黛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这个品牌是名副其实的网络名人品牌。它通过网络名人和名人本身的影响力来吸引用户,选择的代言人都是高国民但年龄偏大,明显针对中年消费者。作为网络名人的产品

    2024-04-15
    32800
  • 妮维维和妮维雅有什么区别吗

    妮维维和妮维雅是两个不同的品牌。妮维雅(Nivea)中文曾译为能维雅。来自德国的护肤品牌妮维雅(Nivea)是拜尔斯道夫公司BeiersdorfAG(简称BDF)所有,妮维维是中国的一个小型化妆品品牌。关于妮维雅美白身体乳液,瓶身上全是英文

    2024-04-15
    276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