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力学有哪些实验?

量子力学有哪些实验?,第1张

建立量子力学的一些重要实验有:

薛定谔的猫是一个思维实验,有时被描述为一个悖论,由奥地利物理学家埃尔温·薛定谔于1935年设计。它说明了他所看到的问题,即应用于日常物体的量子力学的哥本哈根解释。场景中,一只猫可能同时活着和死去,这种状态被称为量子叠加,它与随机的亚原子事件联系在一起,这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

阿夫沙尔实验是一个光学实验,由哈佛大学的Shahriar Afshar于2004年设计并实施,是量子力学双缝实验的一个变种。该实验显示,位于干涉图样节点上的一组导线不会改变光束,从而提供了光子通过该装置的两条路径中的哪一条的信息,同时可以观察到两条路径之间的干涉。

贝尔测试实验或贝尔不等式实验是为了证明量子力学中纠缠现象的某些理论结果在现实世界的存在而设计的,这是不可能发生的,根据世界的经典图像,以局部实在论的概念为特征。在局部现实主义下,在分离的物理系统上执行的不同测量结果之间的相关性必须满足某些约束,称为贝尔不等式。

戴维森-杰默实验是美国物理学家克林顿·戴维森和莱斯特·杰默在1923 - 1927年间进行的一个物理实验,该实验证实了德布罗意假说。1924年由路易斯·德·布罗意提出的这一假说认为,物质的粒子,如电子,具有波的性质。

双缝实验证明了光和物质可以同时显示经典定义的波和粒子的特性;此外,它还显示了量子力学现象的基本概率本质。这个实验是由托马斯·杨在1801年完成的,有时也被称为杨的实验。

Elitzur - Vaidman炸弹测试问题是一个思想实验,最早由Avshalom Elitzur和Lev Vaidman在1993年提出。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的Anton Zeilinger、Paul Kwiat、Harald Weinfurter、Thomas Herzog和Mark A。

弗兰克-赫兹实验是第一次通过电测量清晰地展示了原子的量子性质,从而“改变了我们对世界的理解”。1914年4月24日,詹姆斯·弗兰克和古斯塔夫·赫兹在一篇论文中向德国物理学会提出了这一观点。

马赫-曾德尔干涉仪是一种用来确定由单一光源分裂出的两束准直光束之间的相对相移变化的设备。干涉仪已经被用来测量由样品或其中一条路径长度变化引起的两束光之间的相移。

量子擦除实验是一个展示量子力学几个基本方面的干涉仪实验,包括量子纠缠和互补。

斯特恩-格拉赫实验是一个重要的粒子偏转实验。这个实验常被用来说明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

惠勒的延迟选择实验实际上是由约翰·阿齐布尔德·惠勒(John Archibald Wheeler)提出的几个思维实验,其中最著名的出现在1978年和1984年。这些实验试图确定光是否以某种方式“感知”了双缝实验中的实验设备,它将通过它,并调整它的行为,以适应它的适当的确定状态,或者光是否保持在一种不确定状态,既不是波也不是粒子,并以一种波一致的方式或一种粒子一致的方式来回答这些问题这取决于提出这些问题的实验安排

因为银原子中电子自旋的原因:除了有轨道角动量L外,还有电子的自旋角动量S。两者合成即为总角动量J。J的方向与B的方向有夹角,在空间上mj对B有两个取向(一正一负绝对值相等),且朗德g因子gj=2(银是单电子)根据分裂宽度公式Z当然对称了。

在理论物理学中,贝尔不等式(Bell's inequality)是一个有关是否存在完备局域隐变量理论的不等式。实验表明贝尔不等式不成立,说明不存在关于局域隐变量的物理理论可以复制量子力学的每一个预测(即贝尔定理)。

在经典物理学中,此一不等式成立。在量子物理学中,此一不等式不成立,即不存在这样的理论,其数学形式为∣Pxz-Pzy∣≤1+Pxy

继续发展爱因斯坦-波多斯基-罗森佯谬(简称为EPR佯谬)的论述(但是选择采用自旋的例子,如同戴维·玻姆版本关于EPR佯谬的论述),贝尔精心设计出一个思想实验:从衰变生成的两颗处于单态(singlet state)的自旋1/2粒子会分别朝着相反方向移动,在与衰变地点相隔遥远的两个地点,分别三维坐标系测量两个粒子的自旋,每一次测量得到的结果是“向上自旋”(标计为“+”)或“向下自旋”(标计为“-”)。[2]

假设角动量为零的母粒子衰变成两个粒子A和B,根据角动量守恒定律,一个光子必具有与另一个光子相同的偏振态,这可以用垂直于粒子路径的静止的测量装置,并在某共同方向(比方说向上)测量其偏振态来加以证实。事实上已发现:当粒子A通过其偏振片时,B也总是通过的,即:发现了100%的关联。反之,如果偏振片相互垂直安配,那么,每当A通过则B被挡阻,这时有100%的反关联。在通常的经典力学中,这也是正确的。

但是当二者不处于平行或垂直,在两个地点测量得到一致结果的概率,会因为两根直轴 a 与 b 之间的夹角角度 θ而变化。现在设定实验规则,如右图所示,假设爱丽丝与鲍伯分别独自在这两个地点测量,若在某一次测量,爱丽丝测量的结果为向上自旋,而鲍伯测量的结果为向下自旋,则称这两个结果一致,相关系数为"+1",反之亦然;否则,若爱丽丝与鲍伯测量的结果都为向上自旋或都为向下自旋,则两个结果不一致,相关系数为"-1"。那么,假设 a 与 b 相互平行,则测量这些量子纠缠粒子永远会得到一致的结果(完全相关);假设两根直轴相互垂直,则只有50%概率会得到一致的结果,得到不一致结果的概率也是50%。

假设Pxy的意义是粒子A在x方向上和粒子B在y方向上测量到自旋相同的概率,那么Pxy=-N1-N2+N3+N4+N5+N6-N7-N8

同理,Pzy=-N1+N2+N3-N4-N5+N6+N7-N8

Pxz=-N1+N2-N3+N4+N5-N6+N7-N8

|Pxz-Pzy|=|-2N3+2N4+2N5-2N6|=2|(N4+N5)-(N3+N6)|<=2[|(N4+N5)|+|(N3+N6)|]

因为所有出现的概率和为1,即N1+N2+N3+N4+N5+N6+N7+N8=1 代入上式可得

|Pxz-Pzy|<=(N3+N4+N5+N6)+(1-N1-N2-N7-N8)

所以|Pxz-Pzy|<=1+Pxy

当然,这一推导是被简化了的。隐变量不一定是离散的,而可以定义为区间λ上的一个连续函数。除此之外,还有集合式、几何式等证明方法。 贝尔原始的证明方法利用了斯特恩-革拉赫装置中电子运动的性质与自旋态跃迁概率的性质,结合经典概率论证明。除此之外,匈牙利物理学家F P 维格纳在1970年曾给出对贝尔不等式的“最简捷的”证明。

他的思路是:先导出两个Pr (sa = x, tb = y)的表达式,一个表现量子力学的特征,另一个表现定域隐变量理论的特征,然后把贝尔不等式的证明归结为证明这两个表达式不能同时成立。详细的证明方法可以在参考资料及扩展阅读文献中找到。

从上述推证中不难看出:贝尔不等式是由一元线性隐变量理论加定域性约束得到的,它表现了该理论对实验结果的限制情况。如果贝尔不等式成立,就意味着这种形式的隐变量理论也成立,则现有形式的量子力学就不完备。要是实验拒绝贝尔不等式,则表明量子力学的预言正确,或者是实验有利于量子力学。几十年来,人们就把贝尔不等式成立与否作为判断量子力学与隐变量理论孰是熟非的试金石。

“……不考虑磁矩在磁场中还受到力矩的作用而会旋转”确实不太合理,但我看是属于简化问题的比较合理的说法。考虑的话,说明会更复杂,但不改变问题实质。

“……转至平行或反平行于磁场的取向”这是成问题的!按经典力学应该只会转至平行的取向,而不会转至反平行的方向!(除非开始的取向就是绝对反平行的,但这应该是极罕见的)

按你“如果旋转得很快”的假设,应该只有上面一条,而不会是实际的上下两条!“如果旋转得很慢”,则就是书上说的那样连续分布;“如果是以中等速度旋转”,则仍是连续分布,只是越靠上面分布越密集。总之,不论以怎样的速度旋转都得不到实验所得的上下两条的结果——经典方法确实是失效的。

  能量子概念建立的意义和普朗克的认识

  普朗克的能量量子化假设,大胆抛弃了经典物理学中物理量连续变化 的旧观念,它不仅是对经典物理学的改造,而且是一次革命.后来的事实 证明,随着普朗克能量子的提出,物理学理论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它奠定 了量子理论的基础,揭开了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序幕.

  普朗克能量量子化的概念,不仅与当时的物理学家们早已习惯了的方 法相差甚远,而且与人们的普通常识也不相同,以至在量子假说提出后的 最初五年时间里,并未引起物理学界的积极响应.瑞利和金斯不相信,马 赫与彭加勒反对,洛仑兹甚至到 1911 年还在怀疑.德国有一本《自然科 学与技术史手册》,在 1908 年出第二版,列举了 1900 年全世界 120 项发 现与发明,就是没有提到普朗克的发现.而普朗克虽然已经敲开了量子世 界的大门,他完全可以大胆地闯进去,搞取更多丰硕的果实.然而,他犹 豫了,在以后的十五年里,普朗克还尽量想把他的能量量子纳入经典物理 学的框架,他说:“经典理论给了我们这样多有用的东西,因此必须以最 大的谨慎对待它、维护它.”十五年动摇、徘徊、倒退的痛苦,终于使普 朗克认识到能量量子的概念是完全不能用经典物理学解释的.

  普朗克尽管有许多局限,但毕竟是在科学变革时代的一个新理论的开

  拓者,他放出了量子幽灵,而这个幽灵最终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看法.正 如科学家劳厄所说:“只要自然科学存在,它就将永远不会让普朗克的名 字被遗忘.”

  原子结构

  自从 1897 年 J·J 汤姆逊发现电子后,人们立即开始了建立各种原子 结构模型的尝试.由于原子是中性的,而电子是带负电的,这表明原子中 还有与电子等量的正电荷的存在.那么原子结构模型就是要解决正电荷的 性质,正、负电荷的分布,正、负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原子的稳定性、 周期性、光谱和放射性等问题.物理学家们曾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不同的模 型.下面简单介绍其中在原子结构理论发展进程中有代表性的几种模型的 建立过程和方法.

  一、开尔文运用数学方法建立原子结构数学模型

  1897 年在汤姆逊发现电子后不久,开尔文运用数学方法,首先从数 学上讨论了原子结构.他认为原子是由若干个电子与电子相抵消的正电的 广延构成,电子在正电内部旋转.他还讨论了这种原子之间的作用力、正 电形成均匀球时处于稳定平衡的电子分布等等.开尔文是在 1897 年阐述 了这种思想,全面地进行讨论是在 1901 年进行的.

  二、勒纳德假设的动力子模型

  勒纳德通过研究光电子在物质中的吸收情况,而形成了有关原子结构 的思想.勒纳德从 1895 年起,根据他的研究结果,认为原子是由相同的 构成要素组成的,只是物质不同,构成要素的数目不同罢了.他在 1903 年具体论述了他假设的这种原子结构.首先他注意到高速电子能够在物质 中通过相当大的距离而不改变其速度,于是他认为原子并没占满依据气体 运动论等所推断出的 108 厘米大小的范围,原子是比该范围小得多的要 素间隔的集合.他大体估计出这种小要素的半径在 03×1010 毫米以下, 勒纳德把它称之为动力子.因为动力子是中性原子的构成要素,所以它自 身也必然是中性的.在这里,勒纳德把电偶设想为动力子的模型,并认为 它的正电荷是具有大质量的.氢原子是由一个乃至数个动力子构成.从这 里可看出,勒纳德提出的原子结构的动力子模型在某些方面正确地反映了 原子的现实,但是在此基础上,此模型再也没有得以发展.

  三、长冈半太郎运用类比方法提出土星模型

  1904 年,长冈半太郎在题为《用粒子系统的运动学阐明线光谱、带 光谱和放射性》的论文中,根据麦克斯韦的土星卫环理论,推测原子的结 构,运用类比方法,把原子类比于土星提出了一个原子结构的“土星模 型”.他在这篇文章中写道:“我要讨论的系统,是由许多质量相等的质 点,联结成角度相等的圆,互相间以与距离平方成反比的力相互排斥.在 圆的中心有一大质量的质点,它对其它质点以同样定律的力吸引着.如果 这些互相排斥的质点以几乎相同的速度绕着吸引中心旋转,只要吸引力足 够大,则既使有小的干扰,这系统一般仍将保持稳定.”这一模型,实际 上已提出了原子内有个中心(核)及原子内部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库仑力, 电子绕着中心旋转等概念.只是对于核的大小的数量级及原子的稳定性等 问题,尚未给以足够的重视与阐明.

  四、汤姆逊提出正电子球模型

  J·J 汤姆逊根据开尔文提出来的实心球的设想,对原子结构进行了 长期的研究,于 1904 年发表了题为《论原子结构:关于沿一圆周等距分 布的一些粒子的稳定性和振荡周期的研究》的论文,在这篇文章中他设想 原子是由带负电荷的电子与另一部分带正电荷的主体组成的.为了解释原 子中电子质量远小于原子质量的事实,他假设带正电荷部分的主体象流体 一样均匀地分布在球形的原子体积内,而带负电荷的电子,则象“葡萄干” 一样“浸浮”在球体内某些固定的位置上.另外他假设,原子光谱是由于 固定位置上的电子受到正电荷的作用力作简谐振动的结果.汤姆逊提出的 这种正电子球模型是在 1910 年之前影响最大的一个模型.它的重要意义 在于:它提出了原子内部是有结构的,打破了原子内部带正负电荷的物体 相互对称的概念,标志着原子科学的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因此人们称他 为:“一位最先打开通向基本粒子物理学大门的伟人”.但是,从汤姆逊 的模型中只能算出一个特征频率,这与氢原子光谱中观察到的存在的许多 频率谱线的事实相矛盾的.

  五、卢瑟福在实验的基础上运用类比方法提出原子结构的行星模

  型

  卢瑟福提出行星模型的过程是这样的:

  1.精心设计实验 卢瑟福为了研究原子结构,精心设计了著名的α粒子散射实验.整个

  实验设计的非常巧妙,它不仅实验目的明确,思考周密,而且还能抓住关

  键,出奇制胜.α粒子散射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探明原子内部电子和其它粒 子的分布状况,以检验 J·J 汤姆逊提出的原子的正电子球模型,即认为 正电荷均匀地分布在整个球体中,而带负电荷的电子则一粒粒地散布在里 面.他认为,要实现这一实验目的,唯一的方法是打碎原子.而为了打碎 原子,他又选择了α粒子作为“炮弹”.他还对实验的过程和结果作出预 测,认为当α粒子穿过原子时,有的会发生偏转,有的会反射回来,这是 他经过周密思考提出来的实验设计的基本思想.根据这一实验设计思想, 卢瑟福精心设计了巧妙的实验装置,其装置如图.这个装置共分三部分.实 验源:由放射源 R 放射出α粒子流.实验对象是一张极薄的金箔,作为α 粒子轰击的目标;实验效果显示装置是一闪烁屏 S,用以收集实验数据, 当一个α粒子打在屏 S 上时,屏上就发出一个脉冲,荧光屏 S 与放大镜 M 组合在一起,可以调节不同的角度,对被散射的α粒子进行观察.

  2.实验观察的数据结果 按照汤姆逊的正电子球模型,α粒子是应该很容易地穿过金箔中的原

  子,不应该发生大角度散射现象.但是实验的结果表明,当α粒子射向一 片极薄的金属箔时,大多数α粒子顺利穿过原子,一部分发生了偏折,极 少数被弹回来.实验测得,散射角大于 90°的比例为 1/8000,而根据汤 姆逊模型算出的结果应该是 1/103500,这一结果使得当时习惯于用汤姆逊 模型来思考问题的科学家们大为惊讶.

  3.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卢瑟福对实验数据进行了严密的数学计算和理论分析,他利用长冈半

  太郎的土星模型进行计算,得出的结果与实验值基本相符.于是卢瑟福得 出结论:在原子内大部分地方没有大质量的粒子,所以大多数α粒子能顺

  利地穿过;在原子内部有一体积极小而质量极大的核,少数α粒子就是和 它发生了强烈的相互作用,所以才反弹回来,形成大角散射;另一些α粒 子之所以发生偏转,是因为在靠近质量集中的地方通过而受到影响.这一 结果否定了卢瑟福的导师汤姆逊所提出的正电子球原子模型.4.运用类 比方法,提出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

  卢瑟福根据α粒子的散射实验事实认为,必须放弃汤姆逊的原子模 型.他认为,原子是由一个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所占体积甚 小(约十万分之一),但却具有原子总质量的 9997%.这同太阳系的情 况十分相似,太阳作为太阳系的核心,它具有太阳系总质量的 9987%, 但所占空间也极小.并且,已经知道原子核与电子之间的电吸引力(库仑

  定律F = K QQ' )与太阳和行星之间的吸引力(万有引力F = G mm' )

  r 2 r 2

  的数学形式也是相似的,均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于是卢瑟福作出类比: 既然太阳系是由处于核心的太阳和环绕它运行的一系列行星所构成,那 么,原子不是也宛如太阳系吗?它也可能是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环绕它 运行的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这就是卢瑟福于 1911 年正式提出的原子结 构的“行星模型”,这个类比推理可用下表表示:

  太阳与行星之

  太阳系 太阳体 积甚小甚大

  太阳质量

  (占 9987 %)

  行星质 量甚小

  间的引力

  mm'

  F G

  r 2

  太阳系是由 行星环绕太 阳构成的

  原子核与电子之

  原子核

  原子 体积

  原子核质量 甚大(占9997 %)

  电子质量 甚小

  间的引力

  QQ'

  F K 2

  甚小 r

  所以,原子可能是由电子环绕原子核构成的.

  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的现代表述:一切原子都有一个核,它的半径小

  于 1012 厘米,原子核带正电,它的电荷是+Ze,原子的半径为 108 厘米, 电子的位置必须扩展到以核为中心,以 108 厘米为半径的球内或球面上; 为了构成平衡电子必须像行星一样绕核旋转着.

  5.进一步的实验验证

  1911 年到 1913 年期间,盖革和马斯顿在卢瑟福的指导下继续做了一 系列α粒子的散射实验,得到的结果为:“整个实验记下了 10 万次以上 的闪烁,我们所有的研究结果都与卢瑟福教授的理论符合得很好,为下述 假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即原子中心有很强的电荷,这个中心比原子直径 要小得多.”

  6.卢瑟福的原子行星模型的局限性 卢瑟福的原子行星模型取得很大的成功,但是随着物理学的发展,新

  的实验事实的发现,也表现出了很大的局限性.首先,根据经典电磁理论, 电子的绕核运动是加速的,它应该产生一个和它运动频率相同的电磁波, 连续地辐射电磁能量,这样电子轨道半径将随着能量的减少而缩减,最终 落在原子核上,这样原子将被破坏而不复存在,但事实并非如此;其次,

  由于电子绕核频率的改变,这样它应该向外辐射连续光谱,这与所观察到 的原子的线光谱相矛盾;再次,根据卢瑟福原子行星模型可以计算出,原 子的“寿命”仅为 1012 秒,这与原子是一个稳定的系统的事实相矛盾的.这 些矛盾的存在,不仅表明卢瑟福的原子模型还不完善,而且又一次预示 着,对原子世界需要一个不同于经典物理学的新理论.

  六、玻尔的原子结构理论

  针对卢瑟福原子行星模型的局限性,玻尔进一步发展了原子结构理 论.玻尔的思路与方法如下:

  第一,玻尔首先接受了卢瑟福的原子行星模型.

  玻尔于 1911 年到 1912 年期间作为访问学者曾在 J·J 汤姆逊和卢瑟 福的实验室里工作和学习,并参加了α粒子散射的实验工作,玻尔坚信卢 瑟福的原子行星模型是符合客观事实的,当然他也很清楚这一理论所面临 的困难.同时玻尔当时也了解普朗克和爱因斯坦的量子概念,这给玻尔克 服卢瑟福的原子行星模型的局限,发展原子结构理论创造了条件.所以玻 尔首先是接受了卢瑟福的原子行星模型.他认为,原子的稳定性只涉及到 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第二,玻尔引进“定态”假设.

  玻尔深入研究了卢瑟福的原子模型以后,发现这种模型把电子看作如 行星绕太阳一样绕着原子核运行,这就是导致在原子的稳定性问题上失败 的关键.他指出,原子应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尤其是被扰动以后必然能够 回复到原来状态的特性,是任何行星系不具备的.玻尔的研究思想是从原 子稳定性出发,探索原子结构模型.他认为,电子运动的轨道,应完全取 决于原子系统本身的物理参数,如电子和原子核的质量、电量等.这样的 轨道只有一个需要确定的参数,即轨道半径.他从量纲分析发现,电子的 电量 e 和质量 m,只有引入普朗克常数 h 以后,才能产生长度量纲,即半 径等于 h2/me2 的圆轨道.引入普朗克常数 h 后,标志着普朗克量子化思 想引进到卢瑟福的原子模型中.玻尔认为,轨道电子的概念必须保留.他 假设,原子内电子运动的轨道不是任意的,只有动量矩 p 等于 h/2π的整 倍数的那些轨道才是可能的即满足

  h

  mvr n·

  2π

  式中,n 只能取 1,2,3等整数,r 是电子轨道的半径.上式是确定 可能的量子化轨道的量子条件.电子在这些轨道上运动时是稳定的,不辐 射能量.

  第三,玻尔提出“跃迁”的概念. 玻尔在引进“定态”概念后,又进一步受到惠丁顿所研究的“具有一

  定能量的阴极射线才能激发出次级阴极射线”和尼科耳逊为解释在日冕和 银河星云中观察到新谱线而引进普朗克常数 h 的启发,重新考虑了“定 态”的意义,从而形成了一个极其重要的物理概念,即光谱线是受激的原 子发射出来的.他结合当时氢原子光谱线的普遍公式

   RC 1

   1

   m2

  n 2

  式中,m=1,2,3;n=m+1,m+2,.将上式两边同时乘以普朗克常数

  h,可得出能量的关系式:

   1 1

  E h Rhc

   m2

   n 2 E

  2 E1

  式中 E2、E1 反映了不同定态的能量,其差值对应于不同定态的能量差,

  这种能量差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由此说明,光谱的光源是电子在定态之 间的“跃迁”而形成的.

  第四,玻尔原子模型的完成 玻尔通过引进“定态”和“跃迁”两个重要物理概念,将基本作用量

  子引进了原子系统.1922 年,玻尔在接受诺贝尔奖时所作的演讲中谈到 这两个假设时说:

  “1913 年我用了两个假设的形式提出了这样一种表述: (1)在原子系统设想的可能运动状态中存在着所谓的‘稳定态’,在

  这些状态中,粒子的运动虽然在很大程度上遵循经典力学规律,但这些状 态独特的稳定性不能用力学来解释.原子系统的每个变化只能是从一个稳 定态完全跃迁到另一个稳定态.

  (2)与经典电磁理论相反,稳定原子不发生辐射,只有在两个定态之 间跃迁才产生电磁辐射.辐射的特性相当于以恒定频率作谐振动的带电粒 子按经典规律产生的辐射,但频率γ与原子的运动不是单一关系,而是由 下面的关系来决定:

  hγ=E′-E〃

  式中 h 是普朗克常数,E′和 E〃是原子在两个稳定态,即辐射过程中的 始态和末态的能量值.反之,用这种频率的电磁波照射原子时,可引起吸 收过程,使原子从后一稳定态跃迁回前一个稳定态”.

  这样,玻尔原子模型的图象是:电子在分立的、特定的、被称之为定

  态的轨道上绕着很重的原子核运行,当电子在这些轨道之间跃迁时,发出 线光谱,谱线频率通过普朗克常数与定态的能量差联系起来.

  玻尔的原子结构理论,成功地解释了 25 年来未能解释的氢原子光谱

  规律,并对里德伯恒量作出了理论上的证明,预告了氢和氯的一些新谱线 的存在.玻尔理论还建立了经典概念与量子概念之间的定量关系.

  玻尔理论发表后,不少物理学家难以接受.例如著名物理学家瑞利曾

  认为玻尔理论“对我没有用”,斯特恩尽管后来对玻尔思想的发展做出了 许多贡献,但开始时也曾说过:“假如玻尔理论碰巧是对的话,我们将退 出物理学界”但是不久,玻尔理论的核心——定态能级理论就为弗兰克—

  —赫兹实验所证实.

  七、玻尔原子理论的局限性与原子结构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331094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2-17
下一篇2024-02-17

随机推荐

  • 有必要买天气丹皇后套盒么

    有必要。1、天气丹皇后套盒有很强的抗氧化效果,能从根本上解决肌肤的水油平衡问题,能使肌肤保持一整天的水油平衡。2、天气丹皇后套盒深层补水,提拉紧致,再生细胞,高效修复,水,精华,乳液,眼霜,面霜全包括,还送一堆赠品。

    2024-04-15
    47000
  • 美白身体乳哪个好用效果好

    又到了秀胳膊秀腿的夏天,身体美白的需要也渐渐高了起来。相比其他身体美白的方法,个人认为坚持涂美白身体乳是个很不错的习惯,虽然它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却是更温和更安全的一种方法,还能逐步改善我们的皮肤状态。另外建议在涂抹美白身体乳的同时,也

    2024-04-15
    44100
  • 妮维雅630和玉兰油多效修护面霜哪个好

    妮维雅630。1、吸收性。妮维雅630适合任何肤质,且温和不刺激,日夜也都适用,玉兰油多效修护面霜吸收性不如妮维雅630。2、成分。玉兰油多效修护面霜美白效果太快太明显说明添加化学成分多,妮维雅630与之相比好些没那么多化学成分。妮维雅面霜

    2024-04-15
    44000
  • 婴儿护肤品

    「导读」 宝宝也是可以使用护肤品的,只是在产品的选择上需要更加的谨慎而已,需要保护好宝宝皮肤表面的酸性保护膜并且保持宝宝皮肤的水分平衡。婴儿护肤品是指专门针对婴幼儿敏感肌肤研制,用于婴幼儿日常清洁、保护肌肤、预防溼疹、预防痱子等护理的产品。

    2024-04-15
    46900
  • 妮维雅小蓝罐国产版的所有评价?

    妮维雅小蓝罐国产版评价:1、妮维雅小蓝罐可以作为妆前打底,让妆容更加服帖。2、温和滋润,更易被肌肤吸收,给肌肤深层提供水分和养分的同时还能时刻得保湿肌肤的润泽。3、妮维雅小蓝罐可以用作妆前打底,滋润皮肤减少卡粉的情况。还能用作身体细节部位的

    2024-04-15
    28700
  • 女靴夏一个格一个格的叫什么鞋

    耐克商标图案是个小钩子。耐克一直将激励全世界的每一位运动员并为其献上最好的产品视为光荣的任务。耐克首创的气垫技术给体育界带来了一场革命。运用这项技术制造出的运动鞋可以很好地保护运动员的膝盖在其在作剧烈运动落地时减小对膝盖的影响

    2024-04-15
    26100
  • spa流程怎么做

    SPA是希腊语SOLUSPARAQUA的缩写,意为健康在水中,是指人们利用天然的水资源结合沐浴、按摩和香薰中促进新陈代谢,满足人体视觉、味觉、触觉、嗅觉和思考,达到一种身心从航快的享受。随伊姿贝尔小编一起走进曼妙,芬芳的SPA护理,看看身体

    2024-04-15
    270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