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昊辰
张昊辰,1990年出生于上海,钢琴演奏者,毕业于柯蒂斯音乐学院。
2002年,首次参加第四届柴可夫斯基国际青少年音乐比赛,获得钢琴组冠军。2004年8月,在第49届波兰国际肖邦音乐节上举行钢琴独奏会。2005年3月,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美国柯蒂斯音乐学院。2007年,获得第四届中国国际钢琴比赛冠军。2009年6月7日,在美国德州获得第13届范·克莱本国际钢琴比赛的冠军,获得两万美元奖金、三年的演奏合约。2013年4月,与慕尼黑爱乐乐团合作《贝多芬第四钢琴协奏曲》。2014年7月,与悉尼交响乐团合作《贝多芬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2016年10月15日,在星海音乐厅与广州交响乐团合作《贝多芬第三钢琴协奏曲》。2017年5月14日,参演《“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文艺晚会》。
中文名:张昊辰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上海市
出生日期:1990年
职业:钢琴演奏者
毕业院校:柯蒂斯音乐学院
主要成就:第十三届范克莱本钢琴大赛第一名
第四届中国国际钢琴比赛冠军
第四届柴可夫斯基国际青少年音乐比赛冠军
代表作品:贝多芬钢琴协奏曲、拉赫曼尼若夫协奏曲、肖邦练习曲
早年经历
张昊辰出生在上海,3岁开始学琴;4岁半时,其演奏便受到联合国民间艺术委员会秘书长法格尔好评。
5岁时,他就在宝钢高雅艺术奖励基金理事会独家赞助下在上海音乐厅成功地举行“五龄童钢琴独奏音乐会”,演奏巴赫二部创意曲全套15首及莫扎特、海顿奏鸣曲。
6岁时,与陈燮阳指挥的上海交响乐团成功合作演出莫扎特钢琴协奏曲K467。7岁、9岁时分别两次获上海市钢琴大赛一等奖及中国作品演奏奖。
演艺经历
2001年,他在深圳、北京、沈阳、南京等地成功举行以肖邦练习曲OP10为主要内容的钢琴独奏音乐会。
2002年,他首次参加国际比赛,便在第四届柴可夫斯基国际青少年音乐比赛获得钢琴冠军。成为这个赛事历史上的第一名12岁获奖者。
2004年,他参加在日本举行的第五届亚洲肖邦国际钢琴比赛挑战无年龄限制的肖邦钢琴协奏曲组比赛,与大学生、研究生等成年选手角逐,不仅获得了比赛金奖,还获得了组委会和评委会特殊颁发的三项特别奖。同年8月,在第49届波兰国际肖邦音乐节上,他演奏了肖邦练习曲0P25全套十二首及其他肖邦作品,并加演四首乐曲以谢观众。波兰国家电视台为此对其进行了专题采访及报道。
2006年3月,参加由费城交响乐团举办的“青少年学生艺术人才”比赛,获得所有器乐的第一名,其中钢琴选手已8年未获过奖。而且他演奏的《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而获得组委会增设的杰出成就奖。同年9月,获得埃森巴赫的邀请与费城交响乐团于在费城公开合作演出。
2007年,在第四届中国国际钢琴比赛上摘取桂冠,并先后和中国国家交响乐团、波兰克拉高爱乐乐团、纽泽西交响乐团、费城交响乐团,以及上海交响乐团合作演出。
2008年6月13日,在上海音乐厅举行独奏音乐会,开场是两首肖邦《前奏曲》,之后是舒伯特的《降B大调奏鸣曲》,与拉威尔的《夜之幽灵》,张昊辰还表示在原有曲目的基础上,加演与四川有关的中国音乐。
2009年5月6日,张昊辰联手深圳交响乐团在深圳大剧院音乐厅举办专场音乐会。音乐会由林大叶执棒指挥,上演了莫扎特《g小调第二十钢琴协奏曲》和普罗科菲耶夫《第二钢琴协奏曲》。同年6月7日,在美国德州获得第13届范·克莱本国际钢琴大赛的冠军,创下这项国际钢琴大赛有史以第一次中国人夺冠的纪录。他也因此获得两万美元奖金、三年的演奏合约,以及出版音碟。
2010年,他的音乐会被《达拉斯晨报》和《沃斯堡明星电讯报》评为2010年度十佳演出之一。
2011年2月1日,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参演由凤凰卫视、国家大剧院共同主办的“龙凤呈祥——全球华人新春音乐盛典2011”。独奏王建中改编的《浏阳河》,并与中国交响乐团合作演奏《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第三乐章。参加“中国文化年”活动,在罗马附近市镇蒂沃利举行钢琴独奏音乐会。演奏了舒曼、贝多芬、肖邦、德彪西的曲目。
2012年8月23日,在中国文化部、韩中友好协会共同主办的中韩建交20周年专场音乐会上与中国国家交响乐团演奏《黄河钢琴协奏曲》和《柴可夫斯基F小调第四交响曲》。
2013年9月13日,与中国爱乐乐团艺术总监、常任指挥余隆合作揭开上海交响乐团2013—2014新乐季帷幕。同年9月14日在“加里·格拉夫曼与张昊辰音乐会”上以一套涵盖贝多芬、肖邦代表作的独奏作品代替本应由格拉夫曼出演的上半场。
2014年5月,受邀请参加了在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厅举办的中俄反法西斯70周年阅兵庆祝音乐会。同年7月,与悉尼交响乐团合作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
2015年9月6日,参演杭州爱乐乐团的2015—2016音乐季演出,演奏了拉赫玛尼诺夫的《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同年11月28日,与贵阳交响乐团合作在贵阳大剧院音乐厅参演“拉赫玛尼诺夫的眼神”音乐会,陈康明执捧乐队,演奏了拉赫玛尼诺夫的《A小调第三交响曲》及《D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
2016年5月8日,参演李德伦音乐基金会在多伦多艺术中心举办的张昊辰独奏音乐会。驻多伦多总领事馆张传兵副总领事、加拿大联邦众议员谭耕等政要出席,文化领事赛晶晶陪同。音乐会上,张昊辰演奏了肖邦的四首玛祖卡舞曲、舒伯特的即兴曲四首、肖邦第二奏鸣曲和普罗科菲夫第七奏鸣曲。同年10月22日,在浙江音乐学院音乐厅,与杭州爱乐乐团携手上演了“滚滚洪辰”音乐会,演奏了李斯特《降E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2017年5月14日,参演《“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文艺晚会》,演绎节目《北京四季》。6月2日,在国家大剧院举行了独奏音乐会,演奏了舒曼的《童年情景》、《交响练习曲》、李斯特《超技练习曲》等曲目。
个人生活
2001年,11岁的他来到深圳求学,师从但昭义。
2005年3月,他前往美国柯蒂斯音乐学院入学考试,在全世界115名钢琴专业考生中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被院长格拉夫曼教授收为弟子,他也是当年惟一被录取的中国学生,成为了郎朗的同门师弟。
音乐作品
社会活动
2008年6月13日,他在上海音乐厅举行了赈灾义演音乐会,所有款项将全部捐给四川地震灾区。他还加演了与四川有关的中国音乐,为所有受难同胞祈福。此次音乐会,张昊辰不仅把所得收入捐赠给四川灾区,并且自己负担从美国来回深圳、上海的机票与食宿费用。
获奖记录
获奖记录来源
人物评价
他的演绎十分华丽耀眼,多变的音乐情绪信手拈来,为程式化的演绎注入了亟需的激情。(英国《卫报》评)
他在诗歌的气质中展现了完美的技术和强大的力量,他的音乐想象力似乎激发起了最为微妙的感官体验。(《波士顿环球报》评)
他的演奏如同富有经验的大师一般,他精湛的技艺让人眼花缭乱,情感表达表现出惊人的成熟。(《达拉斯晨报》评)
他的演出非常成熟,像50岁的演奏家。这个年轻人将以荣誉捍卫古典音乐的尊严。(马泽尔评)
作为一名充满激情且对作品有深刻见解的钢琴家,张昊辰每年的重大演出及首演都令他的声誉日渐高涨。张昊辰通过他深刻的音乐感触、超凡的想象力以及华丽的技巧让来自世界各地的乐迷们纷纷为他痴迷。(搜狐娱乐评)
尼科罗·帕格尼尼 Niccolò Paganini,1782-1840 ,意大利
童年往事
帕格尼尼的父亲是一个爱好音乐的商人,在帕格尼尼3岁时就开始教他小提琴演奏技巧,后来又让他师从小提琴家塞尔维托·科斯塔学习。帕格尼尼8岁时便创作了他的第一首小提琴奏鸣曲,并能演奏小提琴家、作曲家布雷尔的协奏曲。他9岁加入市立歌剧院的管弦乐团,11岁就登台演奏自己创作的《变奏曲》。12岁时他把《卡马尼奥拉》改编成变奏曲并登台演奏,一举成功,轰动了舆论界。他随后又赴帕尔玛,师从当时最著名的小提琴家罗拉和指挥家帕埃尔学习。返乡后,他每天大约用12个小时练习自己的作品。13岁时帕格尼尼开始在意大利北部旅行演出。1797年之后,他的琴声遍及意、法、奥、德、英、捷克等国。他高超的演奏技巧,曾使在病中的老师罗拉跳下病榻,自愧无颜为师。法国著名小提琴演奏家、教育家鲁道尔夫·克鲁采尔听了帕格尼尼的演奏,也为他惊人的技巧而目瞪口呆,甚至在日记中写道:“犹如见到恶魔的幻影”。为此,人们也就把帕格尼尼的演奏称作“恶魔的演奏”。
艺术生涯
帕格尼尼开拓了近代小提琴的演奏技巧,成为名震欧洲的最著名小提琴家。他的演奏技巧高超,表情丰富,情绪激奋,如痴如醉,引人入迷。他常在音乐会上才华横溢地即兴演奏。为了炫耀技巧,他甚至故意弄断小提琴上的一两根弦,然后在剩下的琴弦上继续演奏。他的作品和演奏技巧几乎慑服了欧洲所有的艺术家,如文学大师司汤达、巴尔扎克、梅涅、大仲马,音乐大师肖邦、舒曼、李斯特等,听过他的演奏无不为之激动不已。他对肖邦、柏辽兹尤其是李斯特等人的音乐创作,产生了强烈的影响。柏辽兹还应帕格尼尼之邀写了一首突出中提琴的交响曲《哈罗尔德在意大利》献给他。而帕格尼尼虽从未演奏此曲(可能是嫌技巧不够辉煌),但仍然慷慨地赠送给在生活困境中苦苦挣扎的柏辽兹2万法郎。 1800年那年,帕格尼尼无论到哪里演出都大获成功,收入颇丰,可是源源而来的金钱,又因他嗜赌的恶习而输的精光。据说他父亲也是个赌徒,有一次竟然把帕格尼尼的小提琴作为赌注输掉了。在帕格尼尼为演出无琴发愁之际,一位名叫皮厄·里沃隆的法国商人借给他一把瓜尔内里制造的名琴“卡隆珀”,这使演出大为增色,获得巨大成功。里沃隆非常感动,对帕格尼尼说:“这把名琴就送给您了,但请切记千万不可给别人。” 帕格尼尼感激之余,一生遵守了这一约定。在他去世后,后人遵照他的遗嘱将这把小提琴交于日内瓦博物馆收藏。 帕格尼尼在艺术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却备受疾病的折磨。他从小就病魔缠身,一生中几度死里逃生。46岁时,突然牙床长满脓疮,只好拔掉几乎所有的牙齿。牙病初愈,又染上严重的眼疾,幼小病弱的儿子于是成了他的“拐杖”。1828年以后,他的演出越来越少。过50岁后,关节炎、肠道炎、喉癌等疾病不断向他袭来,后来他的声带也坏了,成了哑巴,只能靠儿子按他的口形作翻译来与人沟通,可见他一生的成就来得多么不易。 1801年起的五年间,他忽然隐居起来,据说在练习吉他和务农,也有人说是为了与一位年长而富裕的寡妇之间的恋爱而躲避起来。此间,他完成了六首小提琴与吉他合奏的奏鸣曲。1805年,23岁的帕格尼尼复出赴意大利各地演出。他的演奏技巧又有了进一步发展,被拿破仑的妹妹莉萨·波拿巴·巴乔基聘为皮昂比诺的音乐指挥。三年合同期满后,帕格尼尼的踪影再次消失了。1814年再度复出,在意大利许多城市举行演奏自己作品的音乐会。1828年维也纳、1831年在巴黎和伦敦的演出均引起轰动。1833年定居巴黎。1839年去马赛,然后去尼斯,并于此地去世。 帕格尼尼是一位杰出的小提琴演奏家和作曲家,但为了隐藏自己独创的演奏技巧,他不肯将自己的作品出版。他去世10年后,人们才将他的作品编辑出版,总共包括:50首小提琴曲杰出,其中《二十四首随想曲》的某些部分曾被李斯特、舒曼、勃拉姆斯、拉赫玛尼诺夫等人改编成钢琴曲;12首小提琴与吉他奏鸣曲,其中6首为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吉他的四重奏;6首小提琴协奏曲,其中《b小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钟声》)是他的代表作,主要特点是演奏技巧精湛,尤其是首尾两个乐章遥相呼应,精彩迷人,无愧于它的标题《钟声》。作品1851年刚出版,李斯特就立即将它改编为同名钢琴练习曲。原作与改编曲双双传于后世,至今仍是音乐会上常见的曲目。他还创作有吉他曲200首,以及其他各种室内乐作品等。
弗里茨·克莱斯勒 Fritz Kreisler,1875—1962,美籍奥地利
今天,在我们的印象中,弗里茨·克莱斯勒(1875-1962)是一位白发苍苍、蓄着一缕胡须、颜色庄重的老艺术家。可是,在他演奏的全盛时代,他是举世瞩目的超级明星,一场克莱斯勒独奏音乐会简直称得上是一件盛事。和喜剧明星卓别林和魔术大师霍迪尼一样,克莱斯勒在公众心目中是传奇般的人物。难怪布鲁诺·瓦尔特说:“克莱斯勒不是在演奏小提琴,他简直就是小提琴的化身。” 1875年2月2日,克莱斯勒诞生在维也纳一个著名的内科医生家里。他父亲对人文科学有着广博的兴趣和精到的见解。当时维也纳有识之士常常到他家聚会,西格孟德·弗洛伊德是他家的座上客。阿图尔·施纳贝尔家与他家毗邻而居。克莱斯勒在这样浓厚的文化氛围中成长,从小就表现出极高的音乐天赋。7岁时,他进入维也纳音乐学院,从师小赫尔梅斯贝格学习小提琴,在安东·布鲁克纳班上学习初步乐理,是该院历史上入学年龄最小的学生。他在该院学习三年,1885年毕业,因成绩优异,荣获金牌奖。接着转到巴黎音乐学院从师著名教授马萨尔进修。马萨尔写信告诉克莱斯勒的父亲:“我教过维尼亚夫斯基和其他许多人;但是小弗里茨一定会成为他们中间最了不起的!”克莱斯勒非常感激他的这位老师,多年后,他还得意地告诉别人:“我想马萨尔是蛮喜欢我的,因为我拉琴颇有点维尼亚夫斯基的派头。”他同时还跟德利布学习作曲。两年后,年仅12岁,他参加了巴黎音乐学院的小提琴比赛,在40名比他年长的竞赛者中脱颖而出,赢得第一名,荣获罗马大奖。 从巴黎音乐学院毕业后不久,13岁的克莱斯勒偕同钢琴家莫里茨·罗森塔尔赴美演出。于1888年11月9日在波士顿举行美国首演,第二天晚上在纽约斯坦威大厅演奏了门德尔松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评论界表示了审慎的赞赏。在经过大约半年的美国巡回演出之后,克莱斯勒回到维也纳,在医科大学预科读了两年,然后又去巴黎和罗马学习美术、雕塑和艺术史。广泛的学习涉猎使他受益匪浅,不仅培养了对文学艺术终生不懈的爱好,还能够流利地讲数种现代欧洲语言,阅读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原文经典。他虽然兴趣广泛,过着多少有几分像吉普赛人的流浪生活,但仍念念不忘和维也纳的艺术圈子保持密切的联系,与勃拉姆斯、胡戈·沃尔夫、勋伯格这些音乐家交流艺术见解。 弗里茨·克莱斯勒
1895年克莱斯勒服了一年的义务兵役,复员后,决定重返乐坛。“因为我拉小提琴,我才是克莱斯勒,我坚信这一点。”克莱斯勒后来回忆道。前进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这时即使是在他的故乡维也纳,他也被胡贝尔曼和库贝利克这样的明星级小提琴家给遮掩了。更糟的是,他申请加入维也纳国家歌剧院乐团,考试却未通过,原因据说是“视奏能力欠佳”。这反而刺激了他发愤练琴、重返独奏家行列的决心。1897年,他受到著名指挥家汉斯·里希特的邀请,作为独奏家与曾把他拒之门外的维也纳爱乐合作演出,引起轰动,德高望重的约阿希姆听了他的演出,给予高度评价。重要的聘约接踵而至,1899年11月1日,在德国首都,与尼基施指挥的柏林爱乐乐团举行了柏林首演,观众席上的伊萨伊起立喝彩,欢呼新一代大师的崛起。从此,克莱斯勒作为小提琴家的地位才得到牢固确立。 克莱斯勒与著名钢琴家拉赫曼尼诺夫(Rachmaninoff)一直有深厚的情谊,也常一起演出,但是克莱斯勒不爱练习的性格,常令拉赫曼尼诺夫受不了。克莱斯勒往往将演出曲目奏过一遍便上台,力求完美的拉赫曼尼诺夫便得把他拉住,要他多练几遍,这时性格随和的克莱斯勒才会将琴拿出来继续练习。不过,记忆力超凡的克莱斯勒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有一次,他与拉赫曼尼诺夫在纽约的卡内基音乐厅举行音乐会,克莱斯勒拉着拉着,发现不知拉到哪里去了,便轻声问拉赫曼尼诺夫:“我们在哪里了?”只见拉赫曼尼诺夫面无表情,向克莱斯勒说:“我们在哪里?我们在卡内基音乐厅!”
亨里克·维尼亚夫斯基 henryk Wieniawski 1835 – 1880, 波兰
波兰
维尼亚夫斯基1835年7月10日出生于波兰的卢布林,父亲是医生,母亲善弹钢琴。他的音乐天份在他很小的时候便被发掘,当他八岁时有位捷克小提琴家听了他演奏后,马上表示:“He will make his nam
e for himself。”他六岁起便爱上小提琴,八岁已能参加四重奏的演奏。
法国
1843年,他八岁时母亲带他投考巴黎音乐学院,这所世界闻名的音乐学院有一条清规戒律,不收12岁以下的外籍学生,在此之前他们曾经拒绝过少年李斯特的入学请求,但是这次院长奥柏破例收下了维尼亚夫斯基。他被巴黎音乐学院接受,进去JClavel的小提琴班, 一年后他转到Lambert Massart的门下,1846年毕业时,他以辉煌的技巧和深刻的理解力演奏了维奥蒂《第17小提琴协奏曲》,获毕业比赛第一名,这时他只有11岁,尚不到巴黎音乐学院的入学年龄。毕业于该校之后他私下 还与Massart学了两年。1848年他与他的弟弟(弹钢琴)一起于巴黎开了一场音乐会之后,他们更前往圣彼得堡开了五场非常成功的音乐会,甚至当时已在宫廷中担任独奏家的比利时小提琴家Henri Vieuxtemps [韦奥当 (1820-1881)] 也称赞不已。
回到波兰
同年秋天他回到波兰,结识了一位波兰作曲家Stanislaw Moniuszko(1819-1872),他开始尝试作曲,同时也感到自己在这方面的知识有些不足,隔年15岁的他又回到巴黎音乐院学和声,一年后他便毕业。 当他学生的日子一结束,他便以一位旅行演奏家的身份到处表演。1851- 1853年光在俄国他就与他的弟弟举行了200场的音乐会。如此频繁的演出,除了为他们带来好评外,也遭致一些负面的批评,其中包括有位俄国作曲家也是乐评家的Alexander Serov便警告大家不要吹捧这些天才,并认为这两兄弟仅能炫耀技巧而已。然而Henryk很快便证明他不只是位炫技者。到1853年他已创作并出版了有14首作品。 1858年维尼亚夫斯基与鲁宾斯坦在巴黎合作演出。后来鲁宾斯坦便极力邀请维尼亚夫斯基与他前往俄国圣彼得堡一同推动音乐发展。从1862年到1868年维尼亚夫斯基便在圣彼得堡新成立的音乐院中任教。
世界巡演
四年后,也就是1872年,维尼亚夫斯基再度展开他的世界巡回演奏工作。头两年是在北美洲表演,第一年与鲁宾斯坦共举行215场表演,结束后二人皆疲累不已,然而维尼亚夫斯基却与Paulina Lucca合作继续次年的演出。如此虽然为他获得财富,却也危害到他的健康。1875年他回到欧洲,随即继任Vieuxtemps在Brussels Conservatory的教职到1877年止,然而期间仍不断举行音乐会。1876年在德国的巡回表演,更让人将他与Sarasate(萨拉萨蒂,西班牙小提琴家与作曲家)相比较。 之后维尼亚夫斯基虽然身体状况每下愈况,甚至在演出中不支倒地,但为了经济需求,他仍不断巡回表演,最后于1880年死在莫斯科。
俄罗斯
维尼亚夫斯基的一生与俄罗斯结下了不解之缘,这并不是因为他的祖国那时正被沙俄帝国吞并大部分,而是因为19世纪中叶以后俄罗斯的文化逐渐发达,文学、美术、音乐都有很大发展,彼得堡已成为欧洲的文化艺术名城。从1851年到1859年间维尼亚夫斯基多次到俄罗斯演出,在俄国他与钢琴家鲁宾斯坦兄弟二人结成毕生好友,他病重时就住在柴科夫斯基的赞助人梅克夫人家里,他最终病逝在莫斯科。和一些早慧的天才音乐家一样,维尼亚夫斯基也未能尽享天年,不满45岁就离开了人世。 在帕格尼尼之后的众多小提琴家中,维尼亚夫斯基可说是最接近顶尖的一位。他的演奏融合了法国学派的技巧以及斯拉夫民族的气质。他不仅能轻松地炫耀过人的技巧,更能另听众感动得落泪。他以强烈的抖音(Vibrato)加强他优美动人且富有情感的音质。鲁宾斯坦称赞他为:“当代无庸置疑最伟大的小提琴家” 。
三名 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长,欢迎乘坐鹦鹉螺号,尼摩船长带你遨游知识的海洋。
1878—1880年,英国为了对抗俄罗斯,维护英属印度安全发动了第二次英阿战争。最终英军获胜,成功控制阿富汗。那么阿富汗是如何沦为英国附庸的呢,船长为你细细道来。
一, 战前局势
1878年6月—7月,英国、法国、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等五国为了阻止俄罗斯对巴尔干半岛的扩张与维持当地的势力均衡,于是邀请奥斯曼帝国、俄国、希腊王国、塞尔维亚公国、罗马尼亚联合公国、黑山公国等国代表在柏林召开会议。最后在俾斯麦的调解下,柏林会议成功遏制了俄罗斯对巴尔干半岛的野心,维护了英国、奥匈帝国、俄国在当地的势力均衡。
俄国见自己在东欧的扩张受阻,立即把侵略的目光转向亚洲中部地区。不久俄国使团前往阿富汗喀布尔,拜访阿富汗埃米尔 谢尔阿里汗 ,这立即引起了英国的高度警觉。英属印度总督 罗伯特·布尔沃·利顿 为了防止阿富汗落入俄国手中,立即向谢尔阿里汗表示,希望派遣一个英国前往喀布尔访问。
谢尔阿里汗为了维护阿富汗的独立地位,免受英俄两国的侵略,于是一直在英俄冲突中保持中立。他本来就对俄国使团的不请自来感到担忧与不满,现在英国使团也不请自来,使他的担忧加剧,于是拒绝了英国的请求。但英国执意派出 内维尔·鲍尔斯·张伯伦 为首的使团前往阿富汗,结果遭谢尔阿里汗遣返,未能到达喀布尔。
二, 英军入侵
罗伯特·布尔沃·利顿对谢尔阿里汗的行为十分不满,决定对阿富汗发动入侵战争。11月,英军分三路入侵阿富汗。21日,英国陆军中尉 塞缪尔·詹姆斯·布朗 率军抵达开伯尔山口 , 向当地的阿富汗守军提出让英军入境的无理要求。阿富汗守将 吴拉姆·海德尔·汗 果断拒绝了英军的要求,结果英军以此为借口,发动突袭。最后阿军迅速溃退,使得英军占领了开伯尔山口。
12月2日,英军在佩瓦科塔尔之战取胜,打开了通向喀布尔的道路。此后阿富汗军队迅速溃退,英军很快就逼近喀布尔。谢尔阿里汗只得弃城出逃,向俄国求助。但俄国不仅拒绝帮助阿富汗,还要求谢尔阿里汗向英军无条件投降。1879年2月21日,谢尔阿里汗在惊恐中去世,其子 穆罕默德·雅库布·汗 继任阿富汗埃米尔。
穆罕默德·雅库布·汗即位后立即向英国妥协,展开停战谈判。5月26日,英阿签订《甘达马克条约》,阿富汗将大片领土割让给英国,阿富汗外交事务由英国负责。自此阿富汗沦为英国的附庸国,英国使节得以常驻喀布尔,英军也撤出阿富汗。阿富汗民众对此十分不满,于是十分仇视英国。
三, 双方再战
9月3日,阿富汗军队因为欠薪及对英国殖民者的仇恨,围攻英国驻喀布尔使馆,杀死使节 路易斯·卡瓦尼亚里 及其下属。英国对此十分震惊,决定再次入侵阿富汗。10月6日, 弗雷德里克·罗伯茨 率领英军在查拉西阿布大败阿军,再次攻占喀布尔。英国认为穆罕默德·雅库布·汗参与了对使馆的围攻,于是将其废黜,立 阿布杜尔·拉赫曼汗 为阿富汗埃米尔。
穆罕默德·扬·汗·瓦尔达克因为阿布杜尔·拉赫曼汗为英国所立傀儡,因此拒绝承认他为埃米尔,而拥立 穆萨·扬 为埃米尔。12月,穆萨·扬率军围攻喀布尔城外的谢尔普尔英军营地。阿军虽然人数众多,但武器落后,战斗力低下,因此遭英军击退,穆萨·扬势力也因此瓦解。此后阿富汗反抗军又与英军爆发多次战斗,但均被英军击退。
四, 战争结束
1880年7月27日,自立为阿富汗埃米尔的 加齐·穆罕默德·阿尤布·汗 在迈万德之战大败英军,但自身也损失惨重。英军向坎大哈撤退,加齐·穆罕默德·阿尤布·汗因此乘胜追击,直逼坎大哈。弗雷德里克·罗伯茨率军增援坎大哈,最终击败反抗军,赢得了第二次英阿战争的胜利。《甘达马克条约》再次得到阿富汗认可,英军也在不久之后撤出阿富汗。
总的来说第二次英阿战争中阿富汗没有常备军队,依靠部落兵源对抗英军。但部落兵武器落后,战斗力低下,遇到英军一触即溃,导致英军迅速占领阿富汗,把其变为英国的附庸国。
732年10月10日,图尔战役(普瓦捷战役)许多战役都改变了世界的历史,如马拉松、滑铁卢或二战,但没有一场战役达到了旅行的程度。
到8世纪初,整个北非和西班牙都被穆斯林统治,倭马亚征服者向北挺进,进入高卢,最终在波尔多打败了Odo the Great,并洗劫了这座城市。唯一留下来的欧洲强国是查尔斯·马特尔(Charles Martel)统治下的(日耳曼)法兰克人,他进一步扩大了法兰克王国,包括德国西部的大部分地区、法国北部和东部以及低地国家。
奥多告诉查尔斯伍马亚的威胁迫在眉睫,查尔斯接受了他的请求。倭马亚人似乎对法兰克人的力量知之甚少,他们前往图尔市,那里有当时欧洲最富有和最负声望的修道院。
查理立即准备他的军队,这些军队由久经沙场的老兵组成,其中一些人已为查理效力15年,并向南方进军。他故意避免使用罗马的公路网,而是行军翻山越岭,穿过森林,以免被人发现。事实上,所有的记载都表明,倭马亚人看到法兰克军队在山上的森林中挡住了他们的去路,感到十分惊讶,因为前面有小山和树木,两边有水保护他们不受骑兵的攻击。
有尽可能多的军队规模数字账户和历史学家写关于这场战斗,从10000年到80000年弗兰克斯和20000到375000倭玛亚,但实际上法兰克人永远不会有20000多名士兵和倭玛亚可能在25000年到30000年。几乎所有的消息来源都认为倭马亚的军队比他们的对手要大得多。
查理正确地认为敌人将被迫进攻以继续他们的行军,因此他决定留在山上。这被证明是至关重要的。伍马亚德指挥官阿卜杜勒-拉赫曼(Abd-Al-Rahman)在智谋和策略上都被击败了。他没有意识到,首先要对抗欧洲的主宰者法兰克人的重要性。当然,一个人应该小心谨慎,不要把敌人(Odo)留在背后,但是他对无罪释放的战役已经削弱了他的军队,而且这也激发了法兰克人寻求报复的动机。此外,他完全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没有侦察到法兰克军队的前进方向,也不知道他们的兵力。他们只能透过树林看到自己的前线,完全不知道身后有多少人站在森林里。
最重要的是,是查理选择了战场,选择了一个由于地形和树木崎岖而降低骑兵冲锋效率的地点,并小心地避开平坦开阔的地面。法兰克人纪律严明,坚守在他们的盾墙阵型中,在第一次小规模战斗后没有被引诱离开他们的位置。两军对峙了一个星期,除了偶尔的小冲突以考验法兰克人的力量。阿卜杜勒-阿尔-拉赫曼不愿意进攻,但随着冬天的临近,他再也等不起了。据推测,大多数倭马亚人的穿着是为了适应北非的气候,而不是欧洲大陆的冬天,而法兰克人则是在自己的地盘上战斗,为应对低温做好了充分准备。他们并不着急。
最终倭马亚人的骑兵在第七天多次进攻,但法兰克人抵抗了进攻,尽管他们的防线被打破了几次。这一定是自罗马时代以来,步兵部队第一次经受住了重骑兵的冲锋。倭马亚人试图杀死查尔斯,但他的私人护卫击退了他们。
然后,奇怪的事情发生了。谣言在倭马亚军中传开,说法兰克人正在抢劫他们的大本营。为了保住战利品,一些部队立即停止了进攻。有人认为,查理有意派了一小群人到倭马亚集中营,以便尽可能多地解放奴隶,制造混乱。这一行动取得了成功,大部分骑兵返回了他们的营地。对军队的其他人员来说,这看起来像是一次全面撤退,很快就爆发了恐慌,Abd-Al-Rahman被杀。
查理斯命令他的军队不要追逐逃跑的敌人,因为他害怕埋伏,他们一直呆在原地,直到第二天,当侦察兵确认伍马亚确实撤退了。
虽然这场战役肯定不是那个时代最大的,伤亡也不是特别高(大约1000名法兰克人和10000 - 12000名倭马亚人),但它的重要性不容低估
1兰卡威:是马来西亚吉打州海岸104个大小群岛中最大的一个。兰卡威在槟城北方约112公里处,行政上属于马来西亚的吉打州,地理位置上靠近泰国。
2吉隆坡:吉隆坡(Kuala Lumpur),马来西亚的首都,世界第一的双塔大楼彰显着这座城市的野心与活力。有“世界锡都、胶都”之美誉,西、北、东三面由丘陵和山脉环抱,巴生河穿城而过。
3马六甲:马六甲是马来西亚历史最悠久的古城,位于马六甲海峡北岸,马六甲河穿城而过。郑和下西洋有六次在此停靠,如今是马六甲海峡这条海上生命线的咽喉所在。
4沙巴:“风下之乡” 沙巴,有着令人惊叹的大自然生态,除了绵延不断的海岸线和洁白的沙滩,还可以欣赏到五彩斑斓的珊瑚和海洋生物、原始森林。
5槟城:槟城,亦称槟榔屿、槟州。马来西亚旅游地区槟城也被称为美食天堂。
6热浪岛:它已被马来西亚政府列为海洋公园保护区,禁止任何人在23海里水域内捕鱼及取走海底珊瑚贝类等生物,但潜水及海底摄影都是被鼓励的,也可以游泳、滑翔、潜水、追风逐浪,或是在岛上的热带雨林中寻幽探秘。
7云顶高原:云顶高原是马来西亚新开发的旅游和避暑胜地,位于彭亨州西南吉保山脉中段东坡,吉隆坡东北约50公里处。面积约4900公顷,是东南亚最大的高原避暑地。
8东姑阿都拉曼国家公园:东姑阿都拉曼国家公园距离沙巴首府亚庇市外海约3-8公里之间的海岸上。
9巴珠菲冷宜海滩水清沙细:巴珠菲冷宜海滩水清沙细,是东南亚久负盛名的海滩胜地,以兼有山海之胜而著称,既有连绵的黄金海滩,浩渺海面,又有秀美清幽的山峦,70年代末在此开辟了快乐山别墅区
马来西亚旅游注意事项:
出行:无论是火车还是飞机,出行前一定要预留充裕的时间。如是飞机,则应时刻关注天气状况。
话费:漫游话费较高,出发前记得充足话费,方便和他人联系。
药品:主要是带一些常用感冒药、肠胃药、防蚊虫的花露水、防暑药品、晕船晕车药等。
住宿:如对目的地不是很熟悉,建议最好提前预定酒店。上的酒店价格还是有竞争力的。
安全:最好结伴出行,尤其是晚上。单身女性或是小孩最好能随身准备写必备的防卫工具。
装备:相机必不可少,还应根据目的地的具体情况选择是否需要防晒等其他用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