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意大利足球甲级联赛历史上,只有一支甲级队从未降过级,那就是在欧洲乃至世界足坛上大名鼎鼎、战绩骄人的“欧洲女皇”国际米兰队
国际米兰队成立两年后,便夺得了该队历史上的第一次甲级联赛冠军头衔。时隔十年之后的1920年,该队第二次称雄甲级联赛。进入1929~1930赛季,国际米兰队在著名教练阿帕德·维茨的精心调教下,依靠年仅20岁的小将吉乌塞普·梅阿查的杰出表现和其41粒入球,夺得意大利甲级联赛冠军的称号。与此同时,小将梅阿查也开始在意大利足坛扬名立万、声名鹊起,国际米兰队在1932~1933、1933~1934、1934~1935三个赛季中连续夺得甲级联赛的亚军与他那62个精彩的入球都息息相关。 虽然维茨教头早已投奔博洛尼亚队,但是,国际米兰队在阿曼多·卡斯特拉齐教练的指挥和佩鲁切蒂、布昂诺科、洛卡特利、奥尔米、费拉里及梅亚扎等众多球员出色的表现下勇夺1937~1938年甲级联赛冠军奖杯,并于1939~1940年赛季再度夺魁。 20世纪40年代,意大利足坛出现了一头勇冠欧洲的“红色公牛”——都灵队,因此,国际米兰队在整个20世纪40年代仅仅获得了一次甲级联赛的亚军而已,别的时候则表现平平。1952~1953赛季的甲级联赛中,阔别冠军达13年之久的国际米兰队在阿尔弗雷多·冯尼主帅的率领下,一路顺风地夺回了冠军奖杯,翌年,该队又以20胜17平3负积57分蝉联冠军。
1955年,国际米兰俱乐部新老板安吉洛·莫拉蒂上任,在他的直接领导下,国际米兰队开始进入了一个黄金时期。1960年,莫拉蒂请来了阿根廷著名教练赫莱尼奥·赫雷拉,声名显赫的赫雷拉是位极具头脑的足球技、战术指挥家。甫抵国际米兰便率队夺得甲级联赛第三名;翌年,又夺得亚军;第三年(即1962~1963赛季)赫雷拉便将国际米兰队推上了甲级联赛冠军的宝座,从此,国际米兰队进入了其鼎盛时期。 1963~1964赛季,虽然国际米兰队在联赛中卫冕失败,但是在欧洲冠军杯赛中,该队却是一路过关斩将,高歌猛进,闯入最后的决赛。在维也纳,面对昔日冠军杯赛的霸主、老牌劲旅西班牙皇家马德里队咄咄逼人之势,国际米兰队依靠名将亚里桑德罗·马佐拉、路易辛托·苏亚雷斯和吉亚辛托·法切蒂的出色表现以3:1力挫对手,首次捧得欧洲冠军杯赛的冠军奖杯并获得洲际杯赛的参赛权。1964年9月9日,洲际杯赛的第一回合在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由于首次参加洲际杯赛,而且南美洲炎热的天气使得国际米兰队以0:1小负于对手阿根廷独立队,但是在9月23日米兰举行的第二回合比赛中,国际米兰队轻松地以2:0取胜对手,打出了新科欧洲状元的威风和气势。1964年9月26日,国际米兰队在重赛中以1:0击败独立队而登上了洲际杯赛冠军的领奖台。 虽然夺得了欧洲冠军杯和洲际杯,但是国际米兰队却仍无满足的意思。在1964~1965赛季中,国际米兰队又一次如愿以偿地夺回了上赛季丢失的甲级联赛的冠军奖杯。与此同时,该队在欧洲冠军杯赛中蝉联冠军。在稍后举行的洲际杯赛上,国际米兰队以两战3:0再一次击败阿根廷独立队夺得冠军,令阿根廷人只能望洲际杯兴叹,无可奈何。翌年,国际米兰队在萨蒂、伯尼奇、贝丁、皮奇、苏亚雷斯、马佐拉和教头赫雷拉齐心协力下,在联赛中卫冕成功。 1966~1967赛季,国际米兰队在甲级联赛和欧洲冠军杯赛上全力出击,力图重现1964~1965赛季“三冠王”的辉煌,最后终于力不从心而屈居尤文图斯队和苏格兰凯尔特人队(冠军杯赛)之后,获得两个亚军称号。在1970~1971赛季夺得甲级联赛冠军之后,国际米兰队进入了由新老交替带来的45年低谷之中。 20世纪70年代末期,随着一批新秀的成长,在夺得1977~1978赛季意大利杯赛冠军后,国际米兰队又于1979~1980赛季登上了久违9年的甲级联赛的冠军宝座,当时队中的主力前锋是射进15个球的国家队球员亚历桑德罗·阿尔托贝利。 为了能进一步地称雄意大利乃至世界足坛,1986年,国际米兰俱乐部主席埃尔内斯托·佩莱格里尼从尤文图斯队请来了著名的“金牌教练”吉奥瓦尼·特拉帕托尼。上任后,特拉帕托尼教练又相继从德国买来了著名的“三驾马车”——马特乌斯、布雷默、克林斯曼,三名德国外援的加盟使国际米兰队的整体实力大增,1988~1989赛季,以26胜6平2负积分58分夺冠,这么高的积分在两分制的时代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1989年,国际米兰队又轻松地战胜意大利杯赛冠军得主桑普多利亚队,历史上第一次获得意大利超级杯赛冠军。 20世纪90年代,国际米兰队除了夺取3次欧洲联盟杯赛冠军外,在1993~1994赛季的甲级联赛上仅获第13名,险些降级。1994~1995赛季中期,“石油大王”马西莫·莫拉蒂开始掌握国际米兰俱乐部的大权,因为他不忍心看着自己父亲安吉洛·莫拉蒂一手带向辉煌的国际米兰队落魄到如此地步。 自莫拉蒂成为国际米兰俱乐部主席之后,他没有找对一位主教练,这也是国际米兰难以再建辉煌的原因之一。从霍奇森、西蒙尼到后来的卢切斯库和卡斯特里尼,这些不知名的教练似乎都无法控制队中自那些大牌明星,而功勋卓著的里皮则被认为是唯一能胜任国际米兰主教练的人选,但是他在购入了大批球星之后仍然没有为国际米兰赢得冠军,这也使得20世纪90年代的国际米兰只得到了3个联盟杯冠军。 2007年4月22日,2006/07赛季,国际米兰在客场2:1击败锡耶纳后提前5轮拿下俱乐部历史上第15座联赛冠军!最终,国际米兰在这个辉煌的赛季创下一连串令人匪夷所思的意甲新记录:联赛17连胜、客场15胜、30场胜利、积97分。 2008年5月18日,意甲最后1轮,国际米兰客场2比0击败帕尔马,夺得本队历史上第16个意甲冠军。 2009年5月31日,国际米兰在主场4:3逆转击败亚特兰大,以25胜9平4负积84分,领先第二名10分的战绩,获得了俱乐部历史上第17座联赛冠军。 2010年5月6日(意大利当地时间5日),国际米兰在罗马主场奥林匹克球场凭借本赛季加盟的阿根廷前锋米利托的进球以1:0的比分击败罗马队夺得了俱乐部历史上第六座意大利杯。 2010年5月16日,国际米兰在弗兰基球场1:0击败锡耶纳队,获得球队历史上第18座联赛冠军,也由此完成意甲联赛“五连冠”的伟业。此役战罢,标志着国际米兰队在意甲联赛和意大利杯赛的夺冠次数全面超越同城对手,分别以18:17和6:5力压AC米兰。 北京时间2010年5月23日凌晨(当地时间2010年5月22日晚),国际米兰在伯纳乌球场2:0击败拜仁慕尼黑,获得球队历史上第三座欧洲冠军杯(欧洲冠军联赛)冠军,也是改制后的第一座。之后夺得意大利超级杯、世俱杯,并实现意甲-意大利杯-欧冠-意大利超级杯-世俱杯五冠王的伟业!意大利也凭借国际米兰的五冠保住了欧冠积分第三的位置,确保2012赛季仍有四支球队的欧冠名额。
(米兰·昆德拉一九八五年五月获耶路撒冷文学奖,本文为昆德拉在典礼中演讲词摘录。)以色列颁发的最重要的奖给予了国际文学,在我看来,这不是偶然的事,而是来自一个悠久的传统。事实上,犹太的伟大人物们远离他们出生的土地,超越了民族主义的激情,始终对超民族的欧洲,即被看作是一种文化而不是一块土地的欧洲,怀有特殊的敏感。如果说在对欧洲产生了悲惨的绝望之后,犹太人仍然忠实于这个欧洲的世界主义,那么在我眼里,以色列作为他们重新找到的小小的祖国有如欧洲真正的心灵,这是一个长在身体以外的奇特的心灵。今天我以无比激动的心情接受耶路撒冷奖,它带着伟大的犹太世界主义精神的名字与印记。我只作为小说家来接受它的。我要强调小说家,我不是说作家。按照福楼拜的说法,小说家是想消失在自己作品之后的人。消失在作品之后,就是放弃公共人的角色,这在今天并不容易。今天,所有重要或不重要的都要走上被大众传播媒介照亮的令人无法忍受的舞台,这些传播媒介与福楼拜的意图相反,使作品小时在作者的形象后面。在这种任何人都无法完全逃脱的境况里,福楼拜的看法在我看来几乎是一番警告:小说家一旦扮演公共人的角色,便把自己的作品置于危险之中,他们的作品有可能被看做仅仅是他的动作、声明、立场的一个阑尾。然而,小说家不是任何人的发言人,我甚至把这个看法推到更远的地方,我要说,小说家甚至不是他自己的思想的发言人。托尔斯泰在写《安娜·卡列尼娜》第一稿时,安娜是一个非常令人反感的女人,她的悲惨结局不过是自圆其说,自食其果。小说的定稿却完全不同。但我不认为是托尔斯泰在这中间改变了他的道德思想。我更愿意说,他在写书时,倾听的不是他个人的道德信念,而是另一个声音。他所倾听的是我喜欢称作小说的智慧的那种东西。所有真正的小说家都倾听这种超个人的智慧,这说明伟大的小说总是比它们的作者稍微聪明一些。比自己的作品聪明的小说家应当改换职业。为什么上帝看到人类思索就会笑呢?因为人一思索,真理就躲开了他。因为人越是思索,这个人与那个人的思想就相距越远,因为人从来不是他想是的那样。早在现代的黎明时分,走出了中世纪的人所处的这一基本情况就已显露出来:堂吉坷德思考,桑乔思考,而逃离他们的不仅是世界的真理,还有他们的自我的真理。早期的欧洲小说家们看到并抓住了人的这一新的境况,并在它之上建立了新的艺术,即小说的艺术。弗朗索瓦·拉伯雷发明了许多新词,它们后来进入了法兰西语言他其他语言,但是这些词中有一个被遗忘了,这是令人遗憾的。这个词是不快活的人,它来自于希腊文,意思指不笑和没有幽默感的人。拉伯雷讨厌不快活的人。他害怕他们。他抱怨那些不快活的人对他如此残忍,使他差一点停止写作,并永远不再写。在小说家与不快活的人中间,不可能有和平。不快活的人从没有听过上帝的笑,他们:真理是明白的,所有人都应思考同样的东西,他们自己就是他们所想的那样。然而,人之成为个人,恰恰在于他失去对真理的肯定和别人的一致同意。小说,是个人想象的天堂。在这块土地上,没有人是真理的占有者,不是安娜,不是卡列尼娜,但所有人在那里都有权被理解,包括安娜,包括卡列尼娜。在《卡冈都阿和庞大固埃》的第三卷中,欧洲小说的第一个伟大任务庞大固埃被一个问题所折磨:他应不应该结婚?他去请教医生、相面人、教授、诗人、哲学家,这些人拿出希波克拉提、亚里士多德、荷马、赫拉克利特和柏拉图引经据典。但是在作了这番浩大的博学的研究之后它占据了整个一本书庞大固埃始终都不知道他是否应该结婚。我的读者也不知道。但是我们却从一切可能的角度,勘察了这个不知道自己该不该结婚的人的可笑却又基本的境况。拉伯雷的博学如此非凡,与笛卡儿的博学相比却有另一种意义。小说的智慧与哲学的智慧不一样。小说不是从理论精神中产生而是从幽默精神中产生。欧洲的失败之一在于它从未理解过最具欧洲性的艺术小说,它既没有理解它的精神,它的博大的知识与发展,也没有理解它的历史的自主性。在上帝笑声启发下的艺术从本质上说,不是屈从于意识形态的可靠性,而是与它们相矛盾。它像帕尼罗帕一样,在夜里拆坏了神学家、哲学家和学者们前一天编好的地毯。近来,人们习惯于谈论18世纪的病症,甚至重谈老调说:俄国专制主义的不幸是欧洲的作品,尤其是启蒙时代无神论理性主义和信仰理性巨大威力的作品。我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去与那些把伏尔泰作为承担古拉格的责任的人们去论战。然而,我认为自己有能力说:18世纪不仅是卢梭、伏尔泰、霍尔巴赫的世纪,而且也是(尤其是!)菲尔丁、斯特恩、歌德和拉科罗什的世纪。在这一时代的所有小说中,我最喜欢的是劳伦斯·斯特恩的Tristram Shanffy。一部让人奇怪的小说。斯特恩以一个夜晚的回忆开头,Tristram被构思出来,他刚开始要说他的想法,另一个想法立刻吸引了他,这个想法通过自由的结合,又引出另一个思索,然后是另一个故事,一个离题接着一个,而Tristram这个小说主人公,在一百多页中被人遗忘。这个虚构的小说的荒谬办法可以被卡做是一种简单的游戏。但是,在艺术中,形式始终是超出形式的。每一部小说,不管它愿意或不愿意,都拿出一种答案来回答一个:什么是人的存在?它的诗在哪里?比如说,菲尔丁、斯特恩的同时代人特别善于享受行动与冒险的魅力。斯特恩小说以为的回答是:在他看来,诗不在行动中,而是在行动的不中断之中。也许这里间接的开始了一场小说与哲学的重要对话。18世纪的理性主义基于莱布尼兹的一句明艳:nihil est sine ratione,没有没理由的存在。在这个信念的推动下,科学热心地检查了一切事物的为什么,使一切看上去可以解释的变成可以估量的。人想要他的生活具有意义,于是放弃了每一个没有原因和目的的动作。所有的传记都是这样写的。生活看上去像是原因、结果、失败和成功的光辉历程,人用焦急的目光盯着自己行为的因果关系,加快了朝死亡的奔跑。面对把世界缩减为事件的因果连续,斯特恩的小说以它自己的形式证明:诗不是在行动中,而是在行动停止的地方,在原因与记过之间的桥被破坏,思想游荡在温和与闲在的自由中的时候。存在的诗,斯特恩的小说告诉我们,在离题之中。它在无法估量之中,它在原因了另一侧。它是sine ratione,没有理由的。它在莱布尼兹那句话的另一侧。因而,我们不能仅仅根据一个世纪的思想和理论观念来判断这个世纪的精神,而不重视它的艺术,特别是小说。19世纪发明了蒸汽机,黑格尔坚信自己把握了宇宙历史的精神。福楼拜发现了傻,我敢说这是哪个对自己的科学理性如此骄傲的世纪的最伟大的发现。当然,即便在福楼拜以前,人们也不怀疑傻的存在,但是人们对它的理解稍有不同:它被看作一种简单的缺乏知识,一个可以被教育所改正的缺点。然而,在福楼拜的小说里,傻是人的存在不可分离的一个范畴。它伴随可怜的艾玛度日,直到爱情的床前,直到死亡的床前,在床头,两个可怕的不快活的人Homais 和Boumisien长时间地互相说着蠢话,像是作一种葬礼祷告。但是在福楼拜对死亡的看法中,最令人震惊最令人发指的是:在科学、技术、进步与现代性面前,傻非但没有消失,相反,却与进步并驾齐驱。福楼拜带着恶意的激情,收集了他周围的人为了显示聪明人时而作的刻板说教。他为此编了一本《既成思想词典》。我们借用这个题目来说:现代的使不是意味着无知,而是对既成思想的不思考。福楼拜的发现对于世界未来比马克思或弗洛伊德的最震撼人心的思想更为重要。因为,我们可以想象没有阶级斗争或没有精神分析的未来,但却不可能想象它没有既成思想不可逆转的发展;它们被输入电脑,被大众传播媒介宣传,有可能很快成为一种力量,粉碎所有独特的个人的思想,因此而扼杀现代欧洲文化的本质。在福楼拜想象出他的艾玛·包法利八十多年后,20世纪30年代的以为小说家海尔曼·布洛赫谈起现代小说的英勇努力,这种努力致力于反对媚俗的潮流,但却最终被它打翻在地。媚俗一词指一种人的态度,他想付出一切代价向大多数人讨好;为了使人高兴,就要确认所有人想听到的,并服务于既成思想。媚俗,是把既成的思想翻译在美与激动的语言中;它使我们对我们自己,对我们思索的和感觉的平庸流下同情的眼泪。50年后的今天,布洛赫的话具有更真实的意义。大众传播媒介的美学意识到必须讨人高兴和赢得最大多数人的注意,它不可避免地变成媚俗的美学。随着大众传播媒介对我们整个生活的包围和渗入,媚俗成为我们日常的美学观与道德。直到最近的年代,现代主义还意味着反对随大流和对既成思想与媚俗的反叛。然而今天,现代性与大众传播媒介的巨大活动力混在一起,作现代派意味着疯狂地努力的表现,随波逐流,比最为随波逐流者更随波逐流。现代性穿上了媚俗的长袍。不快活的人,对既成思想的不思索、媚俗,这是作为上帝发笑的回声而诞生的艺术所面临的唯一的敌手。这一艺术创造了迷人的想象空间,在那里,没有人是真理的占有者,每人都有权被理解。这个想象的空间与现代欧洲一起诞生,它是欧洲的形象,或者说,它至少是我们对欧洲的梦想。这个梦想屡糟背叛,但它仍然足够强大,它能把我们大街都团结在远远超越了我们小小大陆的博爱之中。但是我们知道这个个人被尊重的世界(小说的想象的世界,和欧洲的真实世界)是脆弱的,会死亡的。我们看见不快活的人们组成的大军正在远处窥测我们。正是在这个不宣战的永久的战争时代,在这个命运如此悲惨和残酷的城市,我决定只谈小说。或许你们明白,着在我并不是在所谓严重问题面前临阵逃脱。因为,如果说在我看来,欧洲文化在它的外部和内部,在它最珍贵的对个人的尊重,最个人的特殊思想的尊重,对个人享有的私生活不被侵犯的权利的尊重上受到威胁,那么我认为欧洲精神的这一珍贵本质像被放进了小说的历史和小好所的智慧中。在我这篇致谢辞中,我要向这一智慧致以敬意。但是我应当停住了。我正在忘记上帝一看见我思索,就会发笑。
赫拉克利特是希腊的最早期哲学家之一,在西哲史上按时间排列的话处在第4位,他哲思大放异彩的年份(鼎盛年)是公元前504-前501,距今2520多年的历史了,孔子今年的诞辰是2567年。
我们看一本书,是在向GREAT THINKER 学习,学习他的思想,我们应时常问,为什么这样写,这样才能学的更多。所以为什么几乎所有的书不仅仅是史书都会特别强调那些伟人的年份呢?
这其实在传达一个历史感,历史感听起来挺像那么一回事,究其本质是定位,寻求一种确定性。哦,原来他是在那个年份很牛逼,比咱们中国的孔子后40年左右,这样有了一种对比性后,就会更明白这种确定性的意义所在。量子物理的发展路程是充满了不确定性的,同样的,科学也是。我们如果想得更远的话,这个世界是由一系列不确定性的粒子构成,可能眨眼间我们就身处另一个平行时空,那么究竟什么是确定的呢?确定的是不是在另一个世界里不确定呢?我们到底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呢?比如最近的莫兰蒂台风,如果我们对它充满了不确定性的话,它是不是就是一股妖风了,是一股在我们世界里很可怕的恶魔。所以我们时常需要这种确定性,如此才能在这个熵增(哎呀,就是不断变得更混乱的意思,比如饭吃进去变成屎)的社会、宇宙生存下去,不至于充满了恐慌。如果我们说孔子诞生在2015的话,想想是不是乱套了。
OK,扯远了,再回到牛逼轰轰的赫拉克利特吧,他是王族,瞧不起世人,傲视群众,蔑视古代与同时代的贤哲。王位不要了,丢给他兄弟,隐居山间,写了本书《论自然》,这本书晦涩难懂,估计也是他故意为之吧,这本书呢,我没看过,但这本书是由一系列支离破碎的短句子(好吧,哲学上叫箴言,西哲老师发音感人,汉字老是读错,他读成箴-jian-言我竟然相信了,然后被输入法打脸)构成。
回到标题,赫拉克利特有两句关于河流的话(箴言),流传的很广,在很多作品中都出现过。
像什么郭敬明啊,张嘉佳啊,韩寒啊,最喜欢写这类无病呻吟又自以为牛逼得不行的话了。(瞎猜的,但也差不了多少)
但,人家是赫拉克利特,还真是牛逼。
我们先来看看米兰昆德拉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如何用这句话的吧。
看,写得多好。作为一本好书,其厉害之处在于,随便抓一个点来,其深度也能超过那些用一整本书来讲一个观点的所谓畅销书。我又想起自己买的那两本畅销书,一本奥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罗里吧嗦就一句话,读书要记笔记,还一本是《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看完扔垃圾桶了,这本书作者就应该关进小黑屋了,还有那啥前段时间被打的宋鸿兵。
习惯性吐槽,上面那个礼帽解释下,那是他们偷情做爱必戴的一个东西,后来流落异国时,这顶圆礼帽成了感情寄托。萨比娜是托马斯的情妇,后来,托马斯走了。她与另一个很优秀的教授弗兰茨交欢时,也戴上了这个礼帽,而这让弗兰茨觉得很尴尬,体会不到那种意义所在,于是作者便说了那句话“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把那顶礼帽比作河床,圆顶礼帽对于萨比娜的意义便如河水,然后引出了上面刚刚那个关于生命乐章的精彩论述。可能总结得不好,我还是po上原文吧。
原文网上找的,感觉翻译的不到位,推荐上海译文出版社 许筠的译本,顺带说一句,我特别喜欢这个出版社 余光中翻译的《老人与海》
over,看得酣畅否?这本书是我的第二本性启蒙书,第一本是王小波这个流氓写的《黄金时代》,这里的启蒙不是指体位,是指关于对性和女人的需求的思考。
现在我们从昆德拉的论述中看到了什么呢?他把赫拉克里特的河分解了,一部分是河床,是相当于一个永恒不变的事物,它决定着世界运动的方向,也就是河的流淌方向,支配着运动的河流,圆顶礼帽便是河床;另一部份是河水,它强调于一种变化性,每次,比如圆顶礼帽做为十九世纪波赫明小城市的市长,萨宾娜的祖父的唯一的遗产时,它在暗含河床的同时又象征着过去,这里的哲学思想又是什么,这个点我现在没想通。
人不能两次走进同一条河流。这表述的是一个事实。世界本身是在不断地新陈代谢,不断变化。运动是物质的属性。人本身的物质性注定了人也是一条在流动着的河流。只是有的犹如小溪婉转缠绵,有的犹如山谷里的激流一路上带着怒吼的声响,但他们都一样,如孔子站在黄河岸边所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anyway,昆德拉对于这句话的解释与应用我认为是很到位的,符合赫拉克利特的哲学体系。
现在我们回到赫拉克利特身上吧,他的哲学体系是什么?他在思考万物的本原这个问题时,是在一与多、永恒和变化的关系中把握本原,他提出了火本原说,有两个方面:外在的本原是火的形态,它是世界的开端和归宿;内在的本原是符合火的本性的原则,它决定着世界运动的方向(生成或归复),控制着运动的节奏,支配着火与万物之间循环往复的转化(这点昆德拉比作成回声,含义不断的回响,这点我是这样解读的,赫拉克利特的哲学体系里讲的是归复,但在这个归复过程中是有相互作用的)。在这样的体系下,他提出了任何事物都是处于 永恒的生成化状态 (默读两遍)
在他的著作里,充满了“既是又不是”的格言,他详细说明了生成中的事物之间有以下这种关系:
1转化的关系,事物无时无刻不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只是我们感觉不到这种变化。 “万物皆变,无物常驻,如同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2和谐的关系,对立的状态共存产生和谐
3同一的关系,比如圆周上的终点和起点,看的角度不一样,其实是同一回事
4相对的关系,比如最美的猴子,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丑的。(对生活大爆炸的sheldon除外)
这四点归纳到一起就是我们常说的要辩证的看问题!所以他写的东西玄之又玄,但放到生活中也就那么一回事。
讲完了,如果你看到这里,你已经对赫拉克利特的哲学思想有个大概的了解了,以后也可以装装逼,
比如赫拉克利特曾说“我们存在又不存在”“我爱你又不爱你”“你是你又不是你”(我瞎编的,但照着这模式套不会错哒)
我对赫拉克里特没什么感觉,只是在赵敦华的《西方哲学简史》看了他的两页介绍而已,我重点是为了安利博尔赫斯的一个作品《是那长河大川》,你可以抄下来,没事读读:
祝贺你,婷,又一次为中国人民赢得了荣誉!她的当选也是实至名归,因为她是世界上第一个女排运动员!
近日,英国大本钟奖所属的2019大力士奖世界十佳运动员名单揭晓。中国女排队长朱婷成为榜单上唯一的中国运动员。在全球多项赛事评选出的体育明星中,现世界排名第二的德约科维奇高居榜首,我们的国宝婷屈居第二,击败了体操巨星拜尔斯、高尔夫巨星老虎伍兹、美男子、世界最大双骄c罗、梅西、游泳铁娘子胡苏等众多体育明星。
目前,大钟奖设有十个优秀奖、个人奖、企业奖、金麒麟奖(摄影、影视音乐)、金桑奖(商业金融与教育)、神作奖(工艺美术设计)、赫拉克剌斯奖(体育)、金牡丹奖、金鸥奖、城市与品牌排行榜等,被视为全球精英领域的权威奖项。赫拉克勒斯是古希腊神话中最伟大的英雄。大力士奖是体育英雄的权威奖项。
塞尔维亚网球巨星德约科维奇从伤病中走出来,在本赛季赢得了五个单打冠军,包括澳网、温网、马德里大师赛和巴黎大师赛。目前世界排名第二,仅落后纳达尔640分,年底很有希望排名第一。因此,他在十大运动员中排名第一。
我们的婷带领中国女排在今年的世界杯上卫冕成功,并帮助中国女排获得了第10个冠军。她也一次次获得最有价值球员和最佳主攻奖,彰显了她作为当今世界第一女将的价值。所以十大运动员排名第二。
排在朱婷之后的是美国体操巨头拜尔斯。在今年的世界体操锦标赛上,拜尔斯所向披靡,包揽了女子6枚金牌中的5枚,成为历史上世锦赛金牌数最多的体操运动员。
经过四次脊柱融合手术后,伍兹重返赛场,并在今年4月的美国大师赛上赢得了他的第15个大满贯冠军。上个月底,他与第82届美巡赛冠军创造了新的历史这样一位美国高尔夫名将老虎伍兹在十大运动员中排名第四。
羽生结弦,一位美丽的日本滑冰选手,名列第五。加拿大越野滑雪运动员麦吉福德排名第六,澳大利亚冲浪冠军吉尔莫特排名第七,足球巨星克里斯蒂亚诺罗纳尔多排名第八,阿根廷梅子冠军莱昂内尔梅西排名第九,匈牙利游泳铁娘子霍苏排名第十。
看看上面这些在国际体坛大放异彩的名字,你就明白朱婷这次获得大力士奖的十大运动员含金量有多高了。
朱婷的传奇仍在继续。明年的东京奥运会,她率领的中国女排的目标无疑是升国旗,奏国歌。这样的国宝,婷婷,真不愧是当今中国体坛最亮的名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