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的编剧课》第一课-劝学

《查理的编剧课》第一课-劝学,第1张

一说编剧,就比较有距离感,甚至觉得这个职业神秘,其实完全没有必要。编剧就是一门手艺,也是通过学习和训练掌握的一门技能。编剧教学分两个流派。

一种是学院派,就是影视学院他们教的教程,偏重基本功,偏重理论,教材全是专业名词,比如激励事件、三幕式结构、沟壑、灵魂黑夜。全是这些词,一下子觉得高瞻仰止,不可接近,比较高深。

还有一种是速成派,比较街头。一看标题就能明白什么叫速成派。比如20天搞定**剧本、好莱坞顶级编剧的十个小秘密。把一些商业片归纳和总结,找出一些简单粗暴的规律性东西,然后告诉你这是普世的真理,让你背,让你按照这个去做。比如,韩剧偶像剧,有个第六集接吻法则。男女主角在第六集要亲嘴,概念化的亲嘴,因为不能真亲,第六集就搞出恋爱有点早,对于一个爱情片来说,一般男女主角困在一个狭小的空间了,困住然后蹭上了;或者女的摔跤了,不小心摔倒这个男的;或者,两人喝醉了,怎么着了;女的在洗澡,男的不小心不知道闯进去了。但是这一套一搞你就明白了,这两人肯定要在一起了,规律性的东西。还有**里面,男二号一般要在65分钟左右死掉。男二号一死,男一号开始雄起。为什么?因为一般双男主的**里,男二号一般是男一号的分身,是他性格上的一部分,等于是他的一部分死掉了,导致他蜕变,升华,绝地反击,这就是简单的规律。这种教学是编剧里面的成功学。好处在于给你信心,一下子让你觉得,编剧我可以,很简单。但是千篇一律也不好,没有灵魂,偶尔蒙对。

两种方法看成下功夫。假设你想学功夫,这两种方法有什么利弊?

学院派就是少林,少林正统。想学功夫就上少林,然后拜师。到山上去:“师父,我想学功夫。”师傅说:“莫慌莫慌,你先挑水。”师父说挑水,那咱就挑水吧。天天挑水在山上奔,挑了三年。又去找师父,说:“师父师父,我的功夫,对吧,怎么着?”师傅说:“你去劈柴劈柴。”咣咣咣又劈了三年。然后又去找师父:“师父我这功夫,你瞅瞅。”师父说:“你去站着梅花桩。”又去站梅花桩又站了三年。三年下来,忍不住了,三年又三年,三年又三年,什么时候是个头啊?就去找师父理论,说:“师父,我来学功夫的,你看你给我整的。”师父又说:“孽徒,口出狂言!”然后你就跟师父比划起来了,一比划发现,哎,哎,呀,我好像会了,会功夫了。,然后说:“师父,我错了,我没体会到你的良苦用心。原来一招一式都在生活之中。”师父说:“嗯。”然后走了。这是戏里面的情节,现实不可能。挑三年水,就学会功夫了吗?师父为什么怎么教你,因为他也是这么被虐待过来的。他也不一定会。师父打架不一定能打,网上看的还少吗?传统武术

速成就是,你从少林寺下来了,一肚子窝火,啥也没学会。走到路边看,哎,武术培训班,就进去了。进去之后,说:“师父,我想学功夫。”这边特别痛快说:“那交钱。”交了钱之后,他又告诉你:“20天后,你就可以上擂台了。”我说:“那,那怎么学呢?”他说:“功夫无非就是拳脚,有规律的,一拳一脚。对方要是出拳,你就蹲下掏裆。对方如果踢腿,你就跳起来扫眼。”让你背这个规律。背下来之后,就可以上擂台了。你说行吗?偶尔也能扫到一下,但是扫完之后,对方轻饶不了你,绝对照死揍你。

所以这两种流派都有点走极端。咱们是实战派。真的会打才行。上了场以后,没有人惯着你,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最后得会写剧本。

系统讲理论,用学院派的理论和基本功,也扎扎实实地去学,用到一些真正技巧性的东西,规律性的东西,甚至有些地方可以走捷径,也走。把实战经验放进来,所以趁这个机会总结成一套编剧课程。

这些年一直鼓励年轻人从事编剧,为什么?

第一,市场角度。这个行业这几年一直在增长,市场容量在不断的扩张,但是技术性的岗位一直跟不上,编剧这种创造性的岗位尤其缺。演员不缺,明星一抓一大把。如果学习这个技能,在未来几年很有机会的。

还有人说,不想成为职业编剧。那么学一下写作,学一下创作,也可以成为很好的副业。

顾虑

我不是科班的,行不行?根据编剧人员的统计量,现在的从业人员,编剧里面,科班出身只占40%,60%不是科班出身的。他只是比你多挑了三年水,这是可以弥补的。

文学功底?理科班出身,文学功底差点意思能不能当编剧?假设,现在是晚上,你描写一下今天晚上外面的情况。现在是春天,你会说,外面咋暖还寒,小风吹在脸上,有一丝凉意,然后今天晚上的月亮是什么样一个状态?衬托出一个什么样的意境?这就是你的文学功底。你描写的很生动。但是对于编剧来说,就几个字,夜,外,冷。(夜景,外景,天气冷)就可以了。所以文学功底描述那么多也没有什么用。

台词,如果写时装剧,那么你的台词就正常人说的话。你会说话就会写台词。不需要拽文,不需要搞一些花里胡哨的。

如果文学功底特别差,那你就别碰古装就完事了。

写剧本是不是需要灵感创意?创意人人都有,只不过发现创意是需要训练的。做梦、白日梦。白日梦就是在那里琢磨,如果有两个亿我该怎么花?我现在在北京买一套什么样的,然后在上海再买一套什么样的别墅,回老家再买一套,安排得明明白白。这就是白日梦,这就是你的想象,这就是最初的灵感。梦是唯一的现实。至于它怎么加工,那就是后天的事情了。因为每个人都会做这样的梦。你不用不好意思,有的关于金钱,你说这个太俗了,这有什么用?西红柿首富不就是这样的梦吗?喜剧片,幻想你有两个亿,这就是喜剧。还有的人幻想当年要跟那个谁在一块就好了。我现在孩子都会打酱油了,就在琢磨这个事。这不就是爱情片吗?这就是爱情片的源泉。还有人会想,男的想,我当年坚持踢球,我说不定现在是职业球员。上一回世界杯我带领中国队冲出去。女生对应的梦就是明星梦,就是励志题材。到了这个腕之后就可以挣两个亿。然后又回到喜剧片了。这些都是创意。我的意思是你在创意方面不用去担心,人人都有,人人都能当编剧。有些人天赋异禀,有一班里谁只要一讲笑话一讲笑话,,所有人都围上去等着听,然后聚精会神地停下来。下了课他在走廊里说了什么,所有人围着一圈。然后长大以后吃饭的时候,随意说话,大家都想等她的笑点。这种人就是讲故事的天才。这种人在人群当中差不多占5%-10%,这种人就是天才。但是你不用担心你是不是,不是天才就通过后天的训练,也可以成为合格的编剧。天才可遇不可求。他们训练好了可以成为牛逼的编剧。但是,人家干别的也能干的挺好。

还有一些年轻人有一些这样的顾虑。编剧行业会不会很辛苦?编剧行业天天熬夜、焦虑辛苦,掉头发。恰恰因为编辑辛苦而选择了编剧。老师这个行业不是从编剧开始,我做过所有的岗位,开始做演员副导演,选演员的副导演,最臭名昭著的角色、现场制片、执行制片人、编剧、导演、制片人、自己投资做出品人、监制(不用写、不用拍,监视一下就可以了)控一下场就可以把钱挣了。但是最后为什么选择了编剧?因为任何行业都是想越做越往上爬,越往上走就会发现,越有很多牛逼的人。牛逼的人规律是不愿意做编剧,特别有实力,往往做制片人、出品人,有点才的做导演,有些下场可以当明星,你要向上合作往上走跟这样的人合作抱大腿,最好就是做编剧。做编剧才带上你。因为他们不愿做这个辛苦的岗位。想往上走,想抱大腿,就得干脏活。

目前中国影视行业的现状。水平低下、烂片很多,也不是妄自菲薄。这个事情肉眼可见。不管是行业人还是观众。不说在世界上,你在亚洲,日韩、港台、泰国、、伊朗,更别说印度都比我们强。

为什么那么差?审查,广电总局。中国的影视圈有点像封闭的高中食堂,吃过有好吃的封闭食堂吗?不可能。一个封闭管理的高中食堂不能去别的地方吃,只能在这吃,这家食堂好吃不了,因为食堂承包给这个人的时候,考察的不是他的厨艺,要么看他交多少承包费,要么看他是不是校长的小舅子,就这两点考察,如果从钱上卡他,他就失去了拍一个好片的动力。如果他是校长的小舅子,那他就没有拍好片的能力,很难出好片。烂片频出不穷。

希望有朝一日应聘上高中食堂做厨师的时候用心炒菜。不要讲大道理,脚踏实地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有朝一日进到高中食堂做厨师,面对现有的材料和现有的烹饪环境,用心做好你的菜。

导致后果:一部分观众开始自暴自弃,开始老龄化。很多很年轻的小年轻一、吃饭拿pad或者手机看武林外传、乡村爱情、爱情公寓这三股恶势力,看着看着乐。我说你乐什么?你看,刘能赵四马上要打起来了。你知道他们马上要打起来了,你为什么要看呢?还有什么意思吗?其实就是烂片太多,逼着看老片。这是一个很不正常的收视习惯,因为往往只有老人才这么做。老人喜欢看戏,于是他们去听京剧,包公的铡美案,包公铡陈世美,你说这个戏包公会不会铡陈世美,会不会当中出岔子,在铡的过程中到底铡了几刀,铡死没有有没有铡到一半,有人说刀下留人,然后来了一个陈世美干爹是个太监。那是包龙星。没有这种悬念,看到都是已知,老龄化的观众喜欢看已知,年轻观众应该喜欢看未知,未知的故事才最有吸引力。观众被逼老龄化。

还有一部分观众没有老龄化,直接看美剧、韩剧、韩剧、外国剧,他们就有点西方化,这种情况也非常明显。这几年有一个很明显的趋势,女孩子整容就能看出来。欧式的双眼皮,开个眼角,又窄又宽的翘小尖鼻子,下巴往前一推,再削一削脸,这种长相,再染个头发,带个美瞳,就是白人。这种审美,年轻人普遍觉得这种长相好看,不好看也不这么整。为什么觉得这种长相好看,其实就是审美西方化。我们的文化照人家差点意思,等于被人带走了。文化软实力差点意思。影视占了很大一部分,所以作为编剧,一定要肩负起这个职责。树立一点我们的文化自信,慢慢地引导回来。

还有一些社会上的声音,骂影视行业出了很多小鲜肉、流量明星把影视行业搞坏了,他们挣那么多钱科学家没有人关注。小鲜肉只是一种原材料,不可能影响整个影视,只是审美的一种,除非天天吃面条天天吃面条,说了不吃面条还吃面条那种,小鲜肉可能这点让你比较崩溃,但是全部换成腊肉,你吃的不崩溃吗?天天吃老腊肉。他只是审美的一种,不会影响大局。这就像高中食堂的一种原料,怎么会影响整个菜品质量呢?还是从厨师身上找问题,不要怪小鲜肉。

中国影视行业还有一个明显的趋势就是**和电视剧目前差距越来越大,**这几年水平慢慢的往上走有一点点跟国际接轨的趋势,但是电视剧越来越差,比前几年还差,经典片子已经很少出现了,注水严重,这也造成了圈里的歧视链,拍**看不起电视剧。前几年,一次开会遇见一个年轻的女编剧,大学刚毕业,别人介绍了一下你们俩是同行,互相认识一下,我因为是做电视剧为主的,握了个手:“哎,咱们是同行,你好。”结果她很郑重的纠正了我一下,说:“你好,我是做**的。”意思就是他比较高级。其实,**和电视剧在本质上没有那么大的差距。只是驱动形式不同。

** 是 节构、画面的艺术 。 电视剧 是 人物、细节的艺术 。电视剧往往是人物驱动,**往往是事件驱动。比如电视剧,爱情公寓讲什么?大概率会讲,曾小贤和胡一菲、光谷神奇在一块乱七八糟的事。那什么事呢?一下子想不起来,人物驱动。

**,**2012你看过吗?你说:“那是个灾难片,讲世界末日、地球毁灭、大洪水,挺惨的。”“那,那个**的主角是谁?”“谁最后拯救了地球?”你想: 欸, 好像是个博士还是一个警察还是个特工?谁知道?你不记得了。但是你记得这个事。就说明**是个事件驱动,电视剧是人物驱动的。为什么会有这种区别呢本质上,由于播出形式的不同而反向导致的。**预算比较大,所以做的比电视剧精致一点,但是这些年的差距越来越小,本质上是播出形式的区别导致 **偏偏向结构和画面,电视剧更偏向人物和细节。

为什么?播出的区别是什么**在**院播,要买票,消费行为,买了票花了钱,在一个**院里小黑屋里看两小时;电视剧,,在家里,躺着或者坐沙发上搂着这个ipad,捧着手机看,可不是看你的那个人物吗?你要它绵长温柔陪伴,等于电视剧讲究的是陪伴,,又是人物驱动,一个人物陪伴你,这是爱情。所以 看电视剧其实是谈恋爱的一种体验,**花钱,买两个小时的享受,所以**就是嫖娼。 所以体验肯定不一样,**更加讲究服务,它需要你值回票价,而电视剧,更让人牵挂,让你欢喜让你愁,让你忧。但是这几年,至少好莱坞来说,电视剧的制作规格和讲故事的方式已经接近**,或者跟**一样,看有几部美剧像罪夜之奔开始的,完整的**结构,后来是权力的游戏、西部世界,完全就是**规格电视剧,本来打算谈个恋爱,隔壁万阿姨给你介绍个对象,出挺好,到了那天:“姑娘,你会的挺多,不收钱吧? ” 姑娘说:“哥,这是爱情啊!”因为他以前也是搞**的,退役下来的,所以**和**和电视剧不必搞得那么。。。

从编剧的角度,不用搞那么多的区别,那么多歧视,一个故事出来之后,适合做**就做**,适合做电视就做电视,因为说到底编剧就是讲故事的人不管是**还是电视剧,不都是讲故事吗?他讲故事,讲的是什么故事?文学依据都是编剧的剧本,等于你才是最初的最早的最原始的性态给你讲,你其实就是一个讲故事的人。讲故事的人没有那么简单,这个事不小,给大家讲点题外话。故事,人类简史,尤瓦尔克拉利写到,里面有一个观点,故事是人类历史的起点。人从讲故事开始,才成人。这是人类的第一次认知革命。人跟动物的区别,是使用工具但后来这种观点,慢慢的好像被大家抛弃,因为动物其实也会,地球脉动,猩猩拿着一根棍粘上点诱饵,插到蚂蚁窝里钓蚂蚁吃,工具他会,动物也会,猴子会拿石头砸椰子所以尤尔赫拉利提出这个观点,大家普遍认可。人跟动物的区别其实是讲故事它有很直接的证据就是,以前普遍认为人类是由猿类变过来的,这个大家普遍认可,但是原本的观点,认为人是由不同的猿类变来的。中国这块,就是由山顶洞人变来的,北京人变来的。这是以前的观点,欧洲人就是由安捷特人变的,但是后来人类学家发现一个问题,地球上通过DNA,发现地球上所有的现存人都是八九万年前从智人来的,非洲的一支叫智人,他们走出非洲,横扫全球,干掉了其他所有人。为什么那么牛这么厉害,能把其他人都干掉呢人类简史上说,他经历了第一次认知革命或者说他会讲故事。他会讲故事把其他人干掉,那你说,智人就到处来溜达,看到别的人就叨叨叨,给人讲故事,给人叨叨叨死了吗?显然不是这样。讲故事的定义,讲故事就是虚构,就是开始拥有了虚构能力导致他们一下子变猛了,可以干掉其他人类,其实从考古,当时智人在进化的路上并不占优势欧洲的尼安德特人最厉害。为啥?首先个大,有劲,高;其次,脑容量大,等于人又聪明又高怎么跟人打?而且还有证据显示尼安德特人当时已经有衣服了,人家会做衣服了,穿着皮袄,智人还光着腚,你都好意思统治地球?人家有衣服。所以从当时进化的讲,尼安德特人最占优势的。但是就唯独差了会讲故事。就被智人灭了,就是他不会虚构。不够直观,就假设智人从非洲走出来了,走到欧洲,走到一个峡谷,河边跟尼安德特人狭路相逢,就要干一下,这一条河就在这抓鱼吃饭,洗澡喝水。为什么智人能赢?首先,智人人多尼安德特人一支最多划三五十个。怎么划的?兄弟姐妹,媳妇,孩子,爹妈,一个大家子就这点人,通过血缘凝聚团队。

智人就不一样了。智人通过虚构凝聚团队,比如说他们聊,咱们几个,咱们这一堆都是一个村的,咱们这一堆都是狮子的儿女,就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logo,那他们就是一伙的。或者咱们这一堆,祖上都是喝过一条河的水长大的,我们就是黄河儿女,他就有故事,他就能圈更多的人更多的支持。想想,也是哈,那咱们就应该是一伙的,他就用这个虚构能力,圈的人更多。第二,布置战术。比如明天要干仗了,智人就会开会,明天你们几个左右包抄,你们几个从后面掏,我带你们从正面冲,你们几个娘们回家做饭,一上午可能打不完,我们得带点中饭,。尼安德特人,三十几个人,也在那围着一桌点的火烤肉吃。假设你穿越过去,想救他们,你跟他们说:“别吃了,啥时候了还有心思吃,咱们研究研究战术吧?明天等智人来了以后…”你这话一说,尼安德特人马上炸毛:“智人,智人在哪啊?来干吧。”为什么?他们不懂你再说假设,他们就跟动物一样,听到什么就反应什么,没有假设的能力。所以从人数上从战术上都吃亏,你穿着貂也没用,穿着皮袄也没有用。别看智人光着腚,通过一个认知能力,在所有的其他都占劣势的情况下,通过讲故事统治全球。编剧就是讲故事的人,开创了人类的历史,书写人类的现在,我们必将走向人类的未来。这就是编剧工作的魅力。

做编剧的准备工作和一些可以训练的方法。

首先,准备一个键盘,有电脑就不用了。拿着手机、拿着pad的以后不要这么上课。不希望要写东西的时候在那里戳九宫格。编剧是艰苦的工作,需要大量的写作练习,你也会爱上写作,机械键盘的敲击感仪式感,会让你有快感。

第二, 准备一个小本,口袋本 ,像我这样的口袋本带笔,每天随身带,记素材,记两种素材,记两种素材。 1 大量的看片,看优秀的作品,看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作品,因为看片使你最快速的体会不同的人生,不同的遭遇的一种方式。

比如,看杀手的片子,这辈子都不能体会到杀人前的感觉,你就要去看片子去体会他们的处理方式。这是最快的方式。

2 记生活中的素材。 因为这些素材是最真实的。你能最真切地感受到它,比如今天,同学叫你吃饭,说毕业十年了聚会一下,你就拿上你的小本,为什么?因为今天会记到很多装逼、炫富的的情节和台词,看到有人把车钥匙往桌上一扔,还有人去了就说:“今天都不要AA啊,谁也别抢,我买单“这种比较实惠的炫富也有。还有的喜欢提名字:“哎呀,我们公司和阿里巴巴合作比较多,上次跟马云开会,哎哟,马老板这建林那他怎么回事?”提名者,形形色色都有,这是很好的素材,很真实,你需要去记。还有,难得见到男女以前是旧情人,他们见面是怎么回事。这些都可以记。包括这次疫情结束以后你会去上班,一看这公司这么长时间没开张也快黄了老板过来拍拍你肩膀说:“小刘啊,到我办公室来一趟。”一拍大腿老板这是要开除我啊。拿着小本进去。你这辈子能被开除几回。这么珍贵的一线材料不记吗?“哎呀,小刘啊,你来公司也已经三年了。。。”先记时间轴。“我其实有时候不把你当员工,我把你当兄弟。”记,攀亲戚。

这个习惯是所有创作者的习惯,不光是编剧,所有的创作者都有这个习惯。

记素材记到什么程度?很多年前,父亲去世了。说到这里心里基本上有数了。凌晨去世的,我因为不在老家,买了早上最早班飞机飞回去,然后落地开始,一天之内处理所有的事情,包括火葬场、殡仪馆、下葬了,很多亲戚,同村的人都过来了,招呼什么的,一天都处于非常懵逼、忙碌的状态。跟以前,一个人失去亲人后的反应的想象是不一样的。到了当天晚上,送走所有人之后才开始这一次哭,眼泪不叫哭,那叫放水。眼泪真的是第一次体验眼泪哗哗的流,像往外喷一样,然后因为流的,流的速度太快,水的力量从嗓子眼里抽出了声音,机械的哭声,被 扽 出来的原始的声音,感觉不是哭。真实,也太珍贵了。

既要记看片的多样素材,又要记生活中各种真实的素材。看到一个好的场景记下来,今天去吃饭,前面一对情侣排队,然后一个美女从他们身边走过,你观察,这对情侣产生的化学反应,男的想看,但不看,先看他女朋友有没有看自己,细节你去记。或者今天碰到一个人物,特别有特点,都记好。

还有一个刻意的训练:共情 (生活中可以做)。共情就是 同理心 ,这个事情对写作非常重要,对创作非常重要。因为你将来创造每一个角色的时候你都要 走到他的内心去想,他为什么要那么做,他是怎么想的他是怎么想的?

怎么练? 比如, 在生活中 ,回到公司,老板要开除你,你当然有点生气有点失望有点难过。但你如果站在他的心理,站在他的角度,代入一下,共情一下,你站在他的角度你想想,你是这个公司的老板,你现在遇到这种状况,你怎么处理?手下五个兵,五个员工,你开除谁,搞不好你看你自己不顺眼。这就是一个简单的共情。生活中做这种练习,试着走进每一个人。

练习共情,不光跟人练 ,比如房间空调,可不可以跟空调建立共情。它在想什么?它有什么处境?它有什么身世?它有什么痛苦和快乐?它每天在这兢兢业业的工作,夏天吹凉风,冬天吹暖风。三年了,它来的时候可不是一个人,他跟她老公一起来的,来了之后就分开了,她老公在阳台上,空调外机,男主外,女主内,他们俩一起完成这个工作,但是从来不能相见,牛郎织女还一年见一回,他俩三年没见了,而且他老公在外面风吹日晒,已经生锈了。生锈对于一个家电来说,那就是癌症,相信她老公撑不了多久了。但是一旦她老公挂掉,她也没有价值了,她也会被送走。但是反过来一想,他们的那两天就能见面了。所以你说,他们的人生是喜剧还是悲剧。走到她的心理去替它想一想,跟它建立共情。共情也是一个刻意训练的方式。

作业:写一个你的幻想。金钱的,权力的,爱情的,职业生涯的,为国争光的。不会只想你拥有多少钱,,怎么花你安排的,明明白白 , 包括拥有这个钱之后,你的人物关系谱也会发生变化,跟现在不一样,都想好了,你都会跟谁亲近疏远谁。你若想好,去面对它,不要害羞,把你的幻想写下来,这就是第一课的作业。

在《人类简史》后,《未来简史》把目光投向智人的未来。

人类已经基本解决以下问题:

1、饥荒。

2、瘟疫。

3、战争。

未来人类的三个议题是:

1、不死。

2、找出幸福快乐的关键。

3、升级为神。

全书分三部分:

过去人们相信法老王、相信上帝,现在人们相信个人自由至上的人文主义。而随着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发现所谓的“自由意志”、“心灵”等可能并不存在,“完全没有任何科学证据能够证明人拥有灵魂,猪则没有”。人类即将窥探到生命的奥秘,人文主义信仰也可能随之崩塌。

取而代之的可能是数据信仰——人类作为一种算法,个体已无价值,唯数据有意义。

下面整理书中描述或提到的有趣的观点:

预测一经提出,就将影响现实,使得预测难以实现。

比如马克思预言无产阶级必定会取得最后的胜利,将卓越见解写成《资本论》,但他忘了资本家也会读书。

研究历史无法预测未来,但能让我们从过去中解放,让人想象是否有另一种命运。书中举了草坪的例子:从前草坪是贵族的标配,因为它无实际作用且维护起来费用昂贵(像钻石),了解了草坪的历史,就能使我们在考虑要不要在房子周围修草坪时有不同的想法。

无私奉献、自我牺牲是被认为是美德,我们从小被教育要做个“好人”,教别人做好人的是不是就是一些“坏人”,好惯着他们使坏?

如果有人想根据愉悦和痛苦之外的理由推导出善恶,那么这个人一定是想骗你,而且也可能骗了他自己。辨别善恶,唯一的标准就应是“愉悦和痛苦”,就如乔治·奥威尔所说:一切的关键就在于必须承认一加一等于二。

如同《人类简史》中经常提到的观点,人类靠编造故事得以大规模合作,上帝、国家等概念只存在于人们的想象之中。在部队,人们服从“组织”决定,维护“组织”利益,那么到底谁是“组织”呢?

根据目前的经验,延续自己的基因就是至善。所以为什么要努力奋斗——想想在地球毁灭时,你的后代能否乘上诺亚方舟?在未来人类进化成神时,你能否搭上时代的列车?

人文主义,简单来说即——“不要压抑自己的天性!”,这成了现代人普遍认同的价值观。下面是几个典型场景:

人文主义的座右铭——生命在于体验:

以往的“小人物”,在今天也会得到关注。

人文主义有三个分支:

纳粹主义只是进化人文主义的一个极端版本,不应将其全盘否定:

历史来来回回,自由主义暂时胜出,几乎成了普世信仰:

人没有自由意志,一切行为都有内在驱动,是基因密码的反映。人的欲望甚至是可以操纵的,书中举了大鼠的实验:

我们很会骗自己,甚至强行为错误注入意义。例如,“牺牲即光荣”,这种本是统治者驭人之术的想法,已被我们深信不疑,而这一切都是出于想象而已。人生如戏。

生命科学告诉我们,人只是一套算法,人无意义。

计算机将全方位超越人类。大多数人将成为无用之人,像军人、司机、医生、教师等等。

对大多数的现代工作来说,99%的人类特性及能力都是多余的。

就连艺术领域也会被取代:

未来可能出现大多数无用的普通人,与少数掌控世界的精英。无所事事靠游戏或药物快乐地度过一生,或是持续更新自己对抗智能算法并获得永生。你选哪一个?

我们其实并不知道自己的需求,而是需要别人提供。就如第一代苹果手机出现时,许多人会说“这就是我想要的!”。与其探索自己内心感受,不如问问算法。

只需要完全公开自己的信息,放置于网络,将决定权交给算法。“认识你自己”从来没这么简单或便宜过。

意识形态斗争根本是不同数据处理系统间的竞争。资本主义采用分散式处理,而苏联式共产主义则是集中式处理。效率高者胜出。

讲述了人类从石器时代至21世纪的演化与发展史,并将人类历史分为四个阶段:认知革命、农业革命、人类的融合统一与科学革命。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是尤瓦尔·赫拉利创作的历史类著作,于2012年首次出版。

创作背景

赫拉利在牛津大学耶稣学院的求学过程中,曾专攻中世纪史和军事史并发表过若干关于战争史的论文。在经历了这些微、中观的历史学专业训练之后,赫拉利便转向了一种极宏观的世界历史研究,而且还特别热衷于从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人类学、生态学、政治学。

文化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的角度,对作为一个物种的智人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来龙去脉做出全方位的考察和预测。《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既是作为他这一工作的初步成果,亦是赫拉利对于历史和人生的彻悟。

对于这个问题,个人意见是因人而异了,还是拿智能手机来说吧,对于70,80,90,00这几个年龄段手机重度粘性用户来说,离开手机的确感觉不适应,没有安全感。但是对于70后之前的人群(≥50岁),用老人机的相对较多点,属于轻度手机用户(接听电话为主),没有手机影响倒不是很大,同样的00后之前的(≤20岁)的人群,也是属于手机轻度用户(相对来说),安全感对于这两个阶段的人群或许影响几乎可以忽略掉。所以,对于此问题本人从两个点来看待:

第一:从宏观角度讲,如果AI相对成熟后,对于大多数人肯定影响很大,尤其是我们的衣食住行(如无人超市,人脸识别门禁打卡付款住宿,无人驾驶,大数据等等),几乎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如果离开人工智能AI,肯定影响巨大(前提是AI成熟阶段,人们将深度参与AI),从而就没有安全感;

第二:从微观角度讲,即使 科技 再成熟,还是有一定的隐患和顾虑,有时候可能真正实实在在掌握在手里的人们会更有安全感,比如数字货币,股票,债券等,和实实在在的等值黄金比起来,我想如果在外部条件发生震荡(如战争,灾难等)情况下,人们更愿意接受黄金吧!还有在制造业,及时再发达的自动生产线,它都配有手动操控装置,在停车检修或者是工艺参数不稳的情况,基本都用的是手动操作,这能说是自动化技术(包括AI)就一定安全系数高,安全感强吗?包括有的人就排斥指纹锁,认为没有传统锁具安全度高,对于这部分人群来说,离开人工智能影响基本不是特别大,毕竟还是存在个体差异性的。

综上,从宏观角度来讲,AI技术成熟后,离开AI对大多数人没有安全感,但是微观角度来说,还有一部分人影响不大,可以忽略。

安全感是熟悉不熟悉决定的,天天生活在牢房里的人,对牢房有安全感,对豪宅大院没有安全感,但大多数人相反,那是因为不熟悉。你熟悉人工智能,就有安全感,反之就没有。你不熟悉人工智能,没有就有安全感,有了反而觉得不安全。小老虎从来不会觉得母老虎不安全,反而觉得羊群不安全,但人一定会相反。

我觉得各有利弊吧,人工智能之后,我觉得隐私才是最重要的,脱离了隐私,离开了人这个中心点,其他的都是扯了。

这个问题放在

一百多年前 汽车 火车开始的时代,

三十多年前电脑开始出现的时代,

六七十年前的原子弹出现的时代。

把ai换成其他词。

那么安全感,会有多大影响吗?

有了原子弹,老百姓的安全感会提升吗?

如果AI足够夸张的成熟的话,恐怕应该恐惧黑客帝国时代的到来。安全感是应该下降才似乎合乎逻辑。

群体的智慧,很不幸,并不是个体智慧的加总。如人类。群体的智慧与认知高度的一致,大部分情况往往是灾难的前兆。此时的智慧是被热情和外部传播的信息高度同一化了。

回到题目,这个问题就很无稽。

再换一个,有了AI,离婚率会提高吗?

推论,虚拟情人的出现,ai代替工作和家务,对另外一半需求降低。

这个结论靠谱吗?不靠谱。因为ai还有很多方面的作用和用途。也许可以让ai帮助自己怎么哄老婆等等。这些胡诌的东西和理由拿出来讨论没有什么意义。

同样 ,类似问题也没有什么意义。

我的观点是:人工智能成熟后,离开人工智能我们会没有安全感,或者安全感会大打折扣!那为什么会存在这种情况呢?

首先从心里学来讲,安全感是我们对某种人、或物存在高度依耐后,从内心形成的一种踏实的感觉,就像我们的父母、我们的家,每次只要一接触或者一到家,就卸下了所有的防备感觉内心十分的踏实。同样的人工智能普及后,估计会有很多的人工智能设备或者技术,都成为了我们工作生活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到时候我们就会形成强烈的依耐感,这种依耐最终将与我们内心的安全感挂钩。

其次是我们对人工智能设备或技术使用的频率和习惯,正如你所说现在的我们离开了手机就没安全感,或者缺乏安全感,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在手机还没有出现的时候,或者手机还没有大范围普及的时候,你会因为没手机而缺乏安全感吗?或者压根就不知道手机是什么东西的时候,这时的安全感无从谈起。同样的也是因为在我们工作和生活中频繁高强度的使用手机,以及大家都用手机保持沟通与交流,才会离开了手机就没有安全感等情况得出现,人工智能我相信肯定也会成为未来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必需品。

最后不管是我们曾经所依耐或信任的人和物,都终将会有所终结,真正的安全感我认为只有我们自己才能带给自己,当然前提是自身必须足够强大!

上述仅个人观点。

这个取决与未来AI会扮演什么角色。

为什么我们离开手机之后就没有安全感了呢?

因为现代 社会 ,我们的大部分生活和工作行为都依赖手机来完成,付钱用手机、联络用手机、休闲 娱乐 还可以玩手机,手机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是所有因素里最为外显的因素。

为什么说是最为外显的因素?

我们上面提到的付款、联络、 游戏 ,虽然体现在手机上,但其实背后有更深的东西。就拿玩 游戏 来说吧,一个 游戏 能够成功运行的背后,可能有上百名开发人员、上万台服务器以及这些服务器配套的运维人员。光有这些也不够,还要有网络设备和运维人员。

这些才是人们依赖的最本质的东西。

但是人们不会因为服务器宕机就失去安全感,为什么,就是因为手机是人们直接接触的、最为外显的部分。

回到人工智能,未来人工智能会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会成为人们生活中时时刻刻接触到的角色吗?

从现在来看,各式AI还是更多的会隐藏在幕后,作为优化用户体验的角色,而不是直接服务用户。

等有一天,AI技术发展到**里的AI管家机器人的时代,恐怕才会出现所谓离开AI就失去安全感的现象。不过,真到了那个时候,人类恐怕更会恐惧而不是依赖AI。

在赫拉利的《人类简史》中就提到,人类生产力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导致的并不是生存能力更强,也并不是使得人类更进化了。实际上,当人类没有任何工具的时候,他为了生存,为了更好地活着,他会不断开发自身,可是当人类动用智慧去解放生产力的时候,人的外在行动力实际上是在退化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离开手机半个小时就会觉得恐慌就是因为我们把生活上绝大多数东西都依附在手机上了。如果把我们放到五十年前,我们可能会活下去,但是放到五百年前呢,那种不确定性和极度缺乏安全感会导致你没有办法生存。

人类技术的进步和人类本身都是在进行一场零和博弈,当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人类实际上就已经无用了。

而人类创造技术,改善技术的目的是为了使人更轻松,可是当技术已经可以取代绝大多数人的时候,那时候人类不是没有安全感,而是恐惧。

所以,如果有一天人工智能发展成熟了,你感受到不安全,希望要更深入去考虑一下是因为你受到威胁了才会感到不安全,而威胁你的就是技术本身,因为技术让你感觉到你没用,你依赖他,服从他,而不是他服务你。

这个取决与未来AI会扮演什么角色。

为什么我们离开手机之后就没有安全感了呢?

因为现代 社会 ,我们的大部分生活和工作行为都依赖手机来完成,付钱用手机、联络用手机、休闲 娱乐 还可以玩手机,手机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是所有因素里最为外显的因素。

为什么说是最为外显的因素?

我们上面提到的付款、联络、 游戏 ,虽然体现在手机上,但其实背后有更深的东西。就拿玩 游戏 来说吧,一个 游戏 能够成功运行的背后,可能有上百名开发人员、上万台服务器以及这些服务器配套的运维人员。光有这些也不够,还要有网络设备和运维人员。

这些才是人们依赖的最本质的东西。

但是人们不会因为服务器宕机就失去安全感,为什么,就是因为手机是人们直接接触的、最为外显的部分。

回到人工智能,未来人工智能会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会成为人们生活中时时刻刻接触到的角色吗?

从现在来看,各式AI还是更多的会隐藏在幕后,作为优化用户体验的角色,而不是直接服务用户。

等有一天,AI技术发展到**里的AI管家机器人的时代,恐怕才会出现所谓离开AI就失去安全感的现象。不过,真到了那个时候,人类恐怕更会恐惧而不是依赖AI。

人工智能能和安全感划等号吗?人工智能能让人产生安全感吗?

反正我家的洗衣机、热水器和电视机手机都不能给我产生安全感,它们产生的电费还会让我不安,如果我的银行卡里有八位数我才会有安全感。如果永远没有战争没有流行疾病地球不爆炸彗星不撞地球我会有安全感。

某种意义上说是的。人工智能的本质还是改善人类的生活,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大势所趋。一切进步的 科技 成果在未来会成为一种标配(好比现在的手机)。如果一部分人在整个人类群体当中失去标准配置之后,他自然会缺乏安全感。

1、没有自卑感,有一颗平常心

亦舒曾说真正有气质的淑女,从不炫耀她所拥有的一切,她不告诉人她读过什么书,去过什么地方,有多少件衣服,买过什么珠宝,因为她没有自卑感。

的确拥有见识的女人往往也是没有自卑的,他们对待生活中的一切有一颗非常坦然的平常之心,这种平常之心让他们看到名贵的东西也不会大惊小怪,而是坦坦荡荡的。木心曾经讲述自己成长的过程就是和的各式各样的古董打交道,至此培育了他的格调与品味。即使后来家道中落,因为家里面这些底子,也让他坦然无畏追求美的生活。可以说这种平常之心让他们对金钱不会过于锱铢必较,更不会认为自己人生目标只是赚钱,他们的志趣往往高雅,希望对人生有所贡献,他们追求着更高的目标与境界。

2,较少的被框架所束缚,活出自我

见识过世面的人,他们较少的被框架所束缚,这种框架就是我们生活的主流想法。高晓松曾经在《不买房,买梦想》文章中强调诗和远方比房子更重要。他讲述自己的母亲一直是这样鼓励自己和妹妹的,他从来没有买过房子,却周游全球,这样广泛的视野让他对生活方式有一种更为深邃的理解,也更容易活出自我与真我的本色。

有见识的人他们不会活在别人的世界中,他们追求是活出自我的风格,活出自我的价值,在他们心目中,见识根本目的就是终极一生找到自己想要做的事,自己想要成为的那个人,他们拥有属于自我的远方。他们的努力与奋斗不是证明给别人看,而是证明自己生而为人的价值与意义,所以他们的气质才会别具一格。

3、存在良知,有一颗敬畏之心

见识过世面的第三点,是懂得敬畏之心。由于见多识广,他们会发现每个人身上的智慧,更知道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对人较少有偏见,更多是对他人有一颗敬畏之心。

敬畏之心有三个方面特点,第一是懂得去尊重他人,包容和自己不一样的人,知道人与人是不同的, 不会因为他人不同,而对他人存在偏见。敬畏之心第二个方面就是有自己良知,保持内心善良与厚度,知道什事可为,何事不可为,懂得老天在看,所以拥有自己底线,不会佞做,也不会恣意而为。

另外一方面,敬畏之心的第三个方面,在尊重他人的同时,他们尊重历史,尊重文化,会对国家历史的文化产生一种肃然起敬,因为他知道,文化中藏着一个民族的历史与未来。林徽因与梁思成后半生之所以力保中国古建筑,其实很大程度就是希望能够保留中国的根,希望这些特色成为我们每个人身上的一部分。

真正有见识的人,他们不会活得苟且,而是活得洒脱与坦然,他们渴望自己人生有意义有价值,他们把自己置身于时代的洪流中,对世界与他人有一种敬畏之心,心存善意,希望世界与他人越来越好。祝福每个人都成为有见识的人。

20210608《人类简史》读书笔记

    知足常乐还是努力奋斗,哪个让人更幸福

  人们常说,知足常乐,但却很少人能做到这一点,因为他们会觉得这样不上进,不如努力奋斗更能让人产生成就感。

  赫拉利在《时间简史》中写道,种种让生活变得轻松的努力,反而给人带来无穷的麻烦,历史上如此,现实也如此。有多少年轻的大学毕业生投身大企业,从事各种劳心劳力的工作,发誓要努力赚钱,好在35岁就退休,去从事他们感兴趣的事业?但等他们到了35岁,却发现自己背着巨额债务,要付子女的学费,要养在高级住宅区的豪宅,每家要有几部车,觉得如果没有高级红酒和时不时去国外度假,他们的生活不知怎么过?他们会放下一切,去野外采果子挖树根吗?当然不会,他们要更努力的赚钱,继续把自己累的半死。

  反观我们大部分人,虽然可能没有大富大贵,没有红酒豪宅,但也都有自己的安身之处和不错的生活水平,但又有几个人愿意停下来歇歇脚,告诉自己享受当下的美好时光,谁又不是在咬着牙努力奋斗,追求自己所谓的理想和目标呢?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们有许多本该让生活变得轻松省事又如意的发明,例如洗衣机、吸尘器、洗碗机、手机、计算机、扫地机等等。这些先进的设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为我们节省了很多的时间,但我们的生活并没有因此变得轻松的惬意,我们不用洗碗、洗衣服,但我们想获取更多的信息,想和更多的人交流、想干更多的工作,赚更多的钱,我们的步调也变成了原来的10倍,于是我们整天茫茫碌碌,焦躁不安。

其实,想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应当有知足常乐的心态,给自己制定合理的目标,而不是一直再给自己的人生加码。

拥有自我意识和情感的超级人工智能到底会不会出现?说实话,这个话题都烂大街了。科学家、科技大佬、各国政要们争论得头破血流,我们也不可能知道答案。但我们想说的是,什么事都要讲逻辑。有没有一些理论或者猜想可以触发AI觉醒这个话题呢?有没有一些理论或者猜想,让我们不会云里雾里或者一腔热血地想象人工智能的未来?

巧合的是,确实有一些这样的理论,比如说著名的“中文房间悖论”。这个情景猜想在大部分情况下都被用来否定“图灵测试”。但它更深层的本意,其实是在阐释人工智能永远不可能像人类那样拥有自我意识。

什么是“中文房间悖论”所谓的“中文房间实验”,是由美国哲学家约翰·希尔勒(John Searle)在1980年发表论文提出的一个思维试验。这个思维实验是说,如果把一位只会说英语的人关在一个封闭的房间里,他只能靠墙上的一个小洞传递纸条来与外界交流,而外面传进来的纸条全部由中文写成。

这个人带着一本写有中文翻译程序的书,房间里还有足够的稿纸、铅笔和橱柜。那么利用中文翻译程序,这个人就可以把传进来的文字翻译成英文,再利用程序把自己的回复翻译成中文传出去。在这样的情景里,外面的人会认为屋里的人完全通晓中文,但事实上这个人只会操作翻译工具,对中文一窍不通。

假如一个人记住了所有翻译程序,看到任何中文他都能调用回忆,能写出相应的回答,那么他是不是就懂中文了呢?对于人类来说,可能他自然而然就已经理解中文了。但对机器来说,即使这个过程速度再快、反应再灵敏,它也依旧没有理解任何一个汉字。

心态不好一定要狠狠读历史

《大明王朝》刘和平著

揭开中国历史上最另类的皇帝嘉靖数十年不上朝的执政之谜。

揭破明朝特殊的政治机构宦官集团最深层的秘密。

《万历十五年》黄仁宇著

万历十五年,发生了若干容易忽视的事件,这些事件是以前大事的症结,也是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

《人类简史》尤瓦尔·赫拉利著

十万年前,地球上至少有六种不同的人今日,世界为何只剩下我么自己

理清影响人类发展的重大脉络,解除历史的枷锁,看到多种多样的未来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约翰·赫斯特著

为什么欧洲对现代文明的影响那么深哲学思维、民主制度、政治权力、医学·种种因素塑造了现代文明的各种特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332889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2-18
下一篇2024-02-18

随机推荐

  • 现在黄金卖出去多少钱一克

    2018年国际金融市场波动较往年大,2018年以来黄金原料价格基本在269到275元克之间徘徊。黄金回收价格需要在此基础上减去对应费用,一般是10元每克左右,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可能会相对低一些,如果当地回收价格确实太低的话,可以看看贵金属网

    2024-04-15
    43100
  • deepbio水光焕颜套盒适合多大年龄咋那么便宜

    适合20-30岁,容量方面和知名度方面。1、容量方面。deepbio水光焕颜5件套容量较少,每瓶含量仅有300ml,故价格便宜。2、知名度方面。deepbio品牌的知名度虽然不是很高,需降低价格提高售卖量,提高知名度。deepbio水光焕颜

    2024-04-15
    66000
  • 水光焕颜套盒好不好

    水光焕颜套盒好。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这个水光焕颜套盒一般是指保湿补水系列的美容护肤品,它们通常包括洁面、爽肤水、乳液、精华液和面霜等,这类套盒质量是很好的,可以满足日常护肤需求。女人30岁以后,选择使用焕颜套盒还是补水套盒,这是众多女

    2024-04-15
    36000
  • 妮维雅小蓝罐好用吗 妮维雅小蓝罐的4种用法

    妮维雅小蓝罐是一款非常经典的面霜,久经不衰,这款面霜非常的平价,50元不到,好大一罐,可以用很久,而且这个面霜的用法很多,可以护手,可以当身体乳还可以当宝宝霜。妮维雅小蓝罐好用吗妮维雅的这款面霜应该是平价面霜届的网红了。红也红了很多

    2024-04-15
    43300
  • 妮维雅美白润肤霜是擦脸的吗

    成分:Ingredients:Aqua:水Paraffinum liquidum:液体石蜡Cera Microcristallina:微晶蜡,天然的矿物质蜡Glycerin:甘油Lanolin Alcoh

    2024-04-15
    39000
  • 有谁了韩国的伊思蜗牛霜和面膜?用了效果怎么样?

      竹里行厨,来问讯、诸侯宾老。春满座、弹丝未遍,挥毫先了。云避仁风收雨脚,日随和气熏林表。向尊前、来访白髯翁,衰何早。  志手里,功名兆。光万丈,文章耀。洗冰壶胸次,月秋霜晓。应念一堂尘网暗,放将百和香云绕。算赏心、清话古来多,如今少。这

    2024-04-15
    52500
  • 皮肤保湿用什么最好?皮肤用什么保湿效果好?

    一般皮肤容易出油,黯淡无光,出现长痘等问题,很多时候就是因为缺水,皮肤缺水所以会分泌很多的油脂,一般来说护肤比较基础的就是做好保湿的工作,让肌肤充满水分有光泽,那么皮肤保湿用什么最好?皮肤用什么保湿效果最好呢?1、矿泉水皮肤保湿最简单也是安

    2024-04-15
    466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