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营销案例分析
市场营销案例分析本书以市场营销教材体系为依据,设置了13章案例,包括市场营销观念、市场营销环境、营销信息、购买者行为、目标市场策略、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服务营销、国际市场营销、网络营销和综合案例分析等。
目录
基本信息
内容简介
图书目录
作者简介
编辑本段基本信息
作者:孙全治 主编 ISBN:10位[781089594X] 13位[9787810895941]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7-1 定价:¥2000 元
编辑本段内容简介
本书理论联系实际,内容翔实新颖、层次清楚、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特点,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与前瞻性。 本书可供高职高专及成人高等学校的营销、商务、会计、管理、秘书等专业的师生使用,还可作为企业管理、营销、商务从业人员的岗位培训及自学参考用书。
编辑本段图书目录
1 绪论 11 案例教学法的特点与本质 12 案例教学法的作用 13 市场营销案例的类型 14 市场营销案例的构成 15 市场营销案例分析的步骤和内容 2 市场营销观念 21 知识点 22 案例一 麦当劳的成功之道 23 案例二 苏州凤凰山墓地的成功营销 24 案例三 从海尔的成长之路看企业的发展战略 3 市场营销环境 31 知识点 32 案例一 马福德制药公司营销措施应如何适应外国的政治法律环境 33 案例二 亚洲金融危机对东南亚个人电脑市场的影响 34 案例三 色彩激活冰箱市场 4 营销信息 41 知识点 42 案例一 营销信息技术扮演重要角色 43 案例二 调查问卷范例——豆制品消费者调查问卷 44 案例三 美国航空公司飞行电话服务调查分析 5 购买者行为 51 知识点 52 案例一 手机进入“好色”时代——彩屏手机消费者购买行为调查 53 案例二 诱导购买——雀巢咖啡的营销之咱 54 案例三 从消费者的行为中寻找超市营销的三大新“买点” 55 案例四 小天鹅进军空调产业 6 目标市场策略 61 知识 62 案例一 “酷儿”——儿童果汁饮料细分市场的超级霸主 63 案例二 美宝莲的大众化道路 64 案例三 “最酷的小车”——奇瑞QQ的销售奇迹 65 案例四 精确细分市场——动感地带赢得新一代 7 产品策略 71 知识 72 案例一 恒寿堂的包装策略 73 案例二 飞亚达把荣誉束之高阁 74 案例三 开发新产品——阿乐法电子技术公司的成功之道 75 案例四 宝洁公司的多品牌策略 8 价格策略 81 知识点 82 案例一 大洋公司廉价攻势的恶果 83 案例二 宜家如何设计它的迷人的价格标签 84 案例三 价格在销售中的作用 85 案例四 格兰仕的价格领先策略 9 渠道策略 10 促销策略 11 服务营销 12 国际市场营销 13 网络营销 14 综合案例分析
是的,都属于欧莱雅公司。
欧莱雅的品牌地图
盖保罗说:“欧莱雅的品牌管理已经有近100年的历史,公司的历史也就是品牌管理的历史。”
欧莱雅集团一共拥有500多个品牌,其中17个是国际知名的大品牌,占据着欧莱雅集团销售总额的94%目前已经有10个品牌引入到中国,加上刚刚收入囊中的小护士和羽西,欧莱雅在华目前一共拥有12个品牌。按照盖保罗所说的金字塔理论,欧莱雅在中国的品牌框架包括了高端、中端和低端三个部分:
塔尖部分。高端第一品牌是赫莲娜,无论从产品品质和价位都是这12个品牌中最高的,面对的消费群体的年龄也相应偏高,并具有很强的消费能力;第二品牌是兰蔻,它是全球最著名的高端化妆品牌之一,消费者年龄比赫莲娜年轻一些,也具有相当的消费能力;第三品牌是碧欧泉,它面对的是具有一定消费能力的年轻时尚消费者。欧莱雅集团希望把它塑造成大众消费者进入高端化妆品的敲门砖,价格也比赫莲娜和兰蔻低一些。它们主要在高档的百货商场销售,兰蔻在22个城市有45个专柜,目前在中国高端化妆品市场占有率第一,碧欧泉则是第四。而赫莲娜2000年10月才进入中国,目前在全国最高档百货商店中只有6个销售点,柜台是最少的。
塔中部分。中端品牌分为两大块:一块是美发产品,有卡诗和欧莱雅专业美发。卡诗在染发领域属于高档品牌,比欧莱雅专业美发高一些,它们销售渠道都是发廊及专业美发店。在欧莱雅看来,除了产品本身外,这种销售模式也使消费者有机会得到专业发型师的专业服务。还有一块是活性健康化妆品,有薇姿和理肤泉两个品牌,它们通过药房经销。欧莱雅,率先把这种药房销售化妆品的理念引入了中国。
塔基部分。中国市场不同于欧美及日本市场,就在于中国市场很大而且非常多元化,消费梯度很多,尤其是塔基部分上的比例大。在大众市场,欧莱雅目前在中国一共有5个品牌。其中,巴黎欧莱雅是属于最高端的,它有护肤、彩妆、染发等产品,在全国500多个百货商场设有专柜,还在家乐福、沃尔玛等高档超市有售。欧莱雅的高档染发品已是目前中国高档染发品的第一品牌。第二品牌是羽西,羽西秉承“专为亚洲人的皮肤设计”的理念,是一个主流品牌,在全国240多个城市的800家百货商场有售。第三品牌是美宝莲——来自美国的大众彩妆品牌,它在全球很多国家彩妆领域排名第一,在中国也毫不例外,目前已经进入了600个城市,有12万个柜台。第四品牌是卡尼尔,目前在中国主要是引进了染发产品,它相比欧莱雅更大众化一些,年轻时尚,在中国5000多个销售点有售。第五品牌是小护士,它面对的是追求自然美的年轻消费者,市场认知度90%以上,目前在全国有28万个销售点,网点遍布了国内二、三级县市。
根据这个架构,欧莱雅以目标客户来选择销售渠道的策略,也就一目了然。如:针对高端客户生产的兰蔻等产品,只有在高档的商店才可以买到;而走大众路线的美宝莲,则在普通商场及超市就可以买到。盖保罗的理想还不止于此,他希望有一天,大家买美宝莲就像买可乐一样方便。因为欧莱雅给美宝莲的定位是“国际化的品牌,平民化的价格,要让中国的消费者买得起,且便于购买”。
欧莱雅和宝洁都是闻名全球的跨国公司。 欧莱雅堪称全球“美丽产业”——化妆品行业之翘楚,成立于1907年,位列美国《财富》杂志评选的全球500强第373位,2006年欧莱雅全球销售额达1579亿欧元,连续22年实现收益两位数增长。1997年,欧莱雅正式挥师进军入中国市场,10年时间里,欧莱雅在中国市场迅速崛起,1997年在中国内地的销售额是18亿元人民币,2006年销售额已逾40亿元人民币,首次超过日本,成为欧莱雅在亚洲最大的市场。 品牌巨人宝洁公司始创于1837年,是全球最大的日用消费品公司之一,位列《财富》全球500强第86位,2006年宝洁公司全球销售额达到764亿美元,同比增长12%。1988年,宝洁公司在广州成立了在中国的第一家合资企业——广州宝洁有限公司,从此开始了宝洁公司的中国大陆之旅,2006年宝洁公司大中华区年销售额超过20亿美元,销售量已位居宝洁全球区域市场中的第二位。 星光灿烂,品牌家族枝繁叶茂 欧莱雅和宝洁都是多品牌家族,在中国市场上,他们旗下的品牌都可谓“星光灿烂”。 目前,欧莱雅旗下的高端化妆品品牌有兰蔻、赫莲娜、碧欧泉;中端化妆品品牌有薇姿、理肤泉、欧莱雅专业美发、卡诗;低端化妆品品牌有巴黎欧莱雅、羽西、美宝莲、卡尼尔、小护士等。欧莱雅旗下许多品牌在不同产品品类中均占据领先地位。其中兰蔻、美宝莲和薇姿三大品牌分别占据高档化妆品市场、大众彩妆市场和药房活性健康护肤品市场的第一名。 宝洁公司也是多品牌成功的典范,旗下小品牌数百个、独立大品牌80多个,其产品覆盖洗发护发、美容护肤、个人清洁、妇女保健、婴儿护理、家居护理等诸多领域。宝洁旗下洗发水品牌有潘婷、海飞丝、飘柔、沙宣等;洗衣粉有汰渍、碧浪、欧喜朵、波特等;牙膏有佳洁仕,香皂有舒服佳,卫生贴有护舒宝;化妆品有SK-II、玉兰油、威娜、伊卡璐、妮维娅等;另外还有吉列、博朗、锋速3、品客、金霸王等。目前,宝洁有九大类、十六个品牌进入中国大陆市场。 欧莱雅和宝洁同样在全球市场上所向披靡,同样在中国市场风生水起,同样拥有庞大的多品牌家族,然而,我们不难发现,他们的品牌营销策略却有所不同。 我们很容易注意到一个细节,在飘柔、汰渍、舒肤佳等众多宝洁旗下的产品广告或包装上,会标有“宝洁公司,优质产品”的字样及“P&G”的标志,标明该产品出自宝洁旗下,以增强产品的权威感,提高消费者的信任度。其实,宝洁公司这一做法运用了担保品牌战略(也称为背书品牌战略)。 然而,欧莱雅的做法却不相同,在欧莱雅旗下的众多产品品牌中,很难看到“欧莱雅”的标记,欧莱雅有意淡化了欧莱雅企业品牌同各产品品牌的关系,使产品品牌以独立的形象出现,以至于许多消费者并不知道兰蔻、赫莲娜、碧欧泉、薇姿等知名品牌也是出自欧莱雅之手。 各有千秋,品牌策略千差万别 为什么都是多品牌,欧莱雅和宝洁的品牌营销策略却各不相同呢? 应该说,欧莱雅和宝洁的多品牌战略都采取了差异化营销策略,它们旗下的每个产品品牌都个性迥异,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进行产品设计、价格定位、广告传播及渠道建设,满足消费者差异化的市场需求。例如,欧莱雅旗下的兰蔻等以高贵、时尚为品牌内涵,通过严格选择的分销渠道如香水店、百货商店、免税商店等进行销售;巴黎欧莱雅则以专业和时尚为品牌诉求,通过专柜和专业美容顾问的渠道向公众展示品牌形象及产品;而美宝莲则定位大众化妆品品牌,突出奔放、时尚和多彩生活方式的品牌个性;薇姿只在“药房专售”,强化其专业化、科学化、医学级的品牌特征。又如,宝洁旗下的海飞丝表达“头屑去无踪,秀发更出众”,飘柔突出 “头发更飘,更柔顺”,潘婷强调“拥有健康,当然亮泽”,沙宣追求“专业发廊效果”,伊卡璐诉求“草本精华”等。 欧莱雅和宝洁的差异化营销不同之处在于,欧莱雅的化妆品以“档次、价格”为品牌区隔标准,以情感表达和自我表现为品牌利益诉求点,满足消费者不同的品位、档次及审美情趣需求;而宝洁的洗发水、洗衣粉等则以产品的使用功能为品牌区隔标准,以产品使用功能为品牌利益诉求点。 以产品使用功能为利益诉求点的品牌,多为中低档的大众消费品牌,消费者关注的是它的使用功效,企业品牌的良好信誉往往能向消费者担保承诺其旗下产品品牌品质、技术、信誉上的可靠性。因此,“宝洁公司,优质产品”的频频出现,对飘柔、潘婷、汰渍、舒肤佳等品牌起到了很好的支持作用。 以情感表达和自我表现为利益诉求点的品牌,其品牌内涵往往演绎不同的品位、生活方式、身份及不同的审美风格,正如欧莱雅前公关总监兰珍珍说的那样,“欧莱雅销售的不仅仅是产品,而且是一种生活方式。”这种品牌之间的差异往往非常大,比如兰蔻、赫莲娜等奢侈品牌,其高贵的品牌内涵不可与大众品牌同日而语,对于兰蔻、赫莲娜的使用者来说,在大卖场选购化妆品体现不出自己的身份和品位。这种情况下,一个公司总品牌很难兼容支持各种不同的品位、身份及审美等诉求。因此,欧莱雅公司有意淡化了自己在旗下不同品牌中的声调,以欧莱雅的中档品牌形象来担保支持兰蔻、赫莲娜等高档奢侈品牌显然是不明智的。 其实,宝洁公司在旗下化妆品品牌的营销策略上也和欧莱雅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比如SK-Ⅱ正是宝洁旗下的高档化妆品品牌,然而宝洁公司在推广SK-Ⅱ时,为了凸显其高贵品质,让SK-Ⅱ以独立的品牌形象出现
7月26日,据蓝鲸财经报道,美妆品牌美宝莲将陆续关闭中国所有线下门店。美宝莲客服表示,品牌的线下门店正在陆续关闭,具体什么时候全部关闭还不确定,之后将仅保留屈臣氏内设置的柜台。
对此,小八联系了美宝莲官方求证,截至发稿暂未收到明确回复。
美宝莲未透露关闭线下柜台的原因。据媒体报道,对于后续是否会重新开线下门店,美宝莲客服表示还不确定,线下将仅保留屈臣氏专柜,其余销售渠道均转移到线上,这是公司经营重心的转移。
官网美宝莲成立至今已有100余年历史。1995年,美宝莲登陆中国市场,次年被欧莱雅集团收购。进入中国以来,美宝莲受到不少消费者喜爱,更是被美妆博主称为“学生党人生第一份化妆品首选”。在2017年天猫双十一预售人气榜上,美宝莲排名第一。2021年天猫双十一战报显示,美宝莲品牌店铺成交额破亿元,成为“破亿俱乐部”成员之一。
而在中国美妆市场经营得风生水起、在各大商超总能见到的美宝莲,为何如今要放弃国内线下专柜门店
实际上,美宝莲从2016年起就开始针对线下渠道进行调整,试图优化零售网点,包括将单产不够标准的柜台撤掉、缩减低产出柜台的形象升级费用等。
在2018年,美宝莲被曝正在陆续撤离商超大卖场渠道。当时欧莱雅中国发布公告称是主动调整渠道,“部署以电商、化妆品店、百货公司、购物中心及新型精品店等为重点的渠道策略。”2020年,美宝莲被多家媒体报道退出中国百货,美宝莲中国表示是“线下渠道战略转型,基于满足消费者需求,进一步完善美宝莲高街潮流品牌独特形象的塑造等方面的考量”。
在业内人士看来,美妆品牌线上电商渠道发展起来,线下的弊端会逐步暴露。作为传统渠道,线下柜台升级慢、试用装配比不到位、新品上货速度慢、品牌培训不到位、服务跟不上等问题开始慢慢显现,容易流失掉一批消费者。再加上随着线上电商、海外代购等新兴渠道的崛起,化妆品在商超渠道的份额被逐渐压缩,受到影响的不止美宝莲一家。
有观点认为,近年来外资以及部分本土化妆品品牌的商超之路越发艰难。一方面受累于商超渠道的发展困境,进驻商超的各项费用逐年上涨。另一方面,相比线下渠道的低迷,化妆品品牌开始越来越追求线上的发展机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