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因为撰写民国方面的书,查阅过一些资料,还有一些认识的东北朋友,听他们讲过祖辈的故事。
首先咱们说说传说中的智取威虎山,其实和**里的差不多,元素至少是对得上号的:侦察、卧底、一锅端。
不过神马联络图就算了,土匪都是悄悄藏着的,没事做出类似神马联络图花名册的致命bug,就是分分钟作死的姿势啊。
关于杨子荣是怎样“智取威虎山”的,在网上有很多类似的记录,所说的内容都差不多,以下来自大旗网的报道,基本上再现了当时的真实情景。
当然,真实的威虎山条件还是相当艰苦的,再加上天寒地冻,土匪们过得也不容易。
真实的“座山雕”张乐山先生过得日子,比**里的三爷要朴素多了:只有简单的窝棚,也没有什么“威虎厅”。
1947年1月26日,农历正月初五,杨子荣一行6人接到命令后,立即出发,向海林北部的密林深处开拔。
他们在深山老林里一连转了好几天,才在一个叫蛤蟆塘的地方,找到一座工棚。
工棚里住着十几个人,样子像是伐木工人。
杨子荣先是用土匪手势和黑话试探,意思是自己遇了难,走投无路,想请人帮忙牵线,投奔个山头。
开始没人搭理,后来,一个自称姓孟的工头搭了腔,答应领他们去一个地方。
他先从屋里拿出一把锯、一把斧子、一把小铁锹和一个盛着半桶苞米面的小铁桶,交给杨子荣等人,然后,把他们带到了20里外的一个空木棚子,交待了几句后就走了。
杨子荣他们在工棚里一连等了两三天,也不见孟工头的影儿,仅有的一点儿苞米面也吃完了,心里不免有些着急,担心情况是不是有什么变化。
正在着急的时候,孟工头回来了,这回他把杨子荣一个人领到了附近的一个屯子,并在屯长家里见了两个人。
两人先是一番土匪黑话试探,见杨子荣对答如流,才亮出了真实身份。
一位自称姓刘,是“座山雕”的副官,另一位被称为连长,两人表示同意引荐杨子荣等人上山,并说要下山办些酒肉,准备在山上过元宵节,等禀报“三爷”后,再来接他们上山入伙。
两天后,两人如约来到杨子荣他们住的工棚。
杨子荣让战士把两个土匪给绑了,并假意解释说:现在不知道是否是自己人,只好先委屈一下,到了山上再说。
两个土匪觉得到了山上自会见分晓,也没太在意,就领着杨子荣他们直奔“威虎山”。
“座山雕”确实真够狡猾的,一路上设了三道哨卡,当初要是派大部队清剿,不论惊动了哪一道哨卡,土匪都能逃得无影无踪。
杨子荣他们每过一道哨卡,都由两个土匪上前搭话,然后,把岗哨也一块绑了,一同押上山。
过了第三道哨卡不远,就到了“座山雕”的老巢——一座被当地人称做“马架房子”的木棚。
杨子荣命令三个战士在外面看好土匪,他带领另外两个战士冲进棚子,各自占据有利位置,枪口对准土匪。
棚子里一共7个土匪,其中一个白头发、黑脸膛、长着一副鹰钩鼻子、留着一把山羊胡子的瘦小老头就是臭名远扬的“座山雕”。
杨子荣命令战士把“座山雕”和其他几个土匪一起绑了。
这次剿匪可谓大获全胜,没费一枪一弹,端了土匪的老窝,活捉了阴险狡猾的“座山雕”和土匪13人。
杨子荣活捉“座山雕”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海林镇,当地老百姓无不欢欣鼓舞,奔走相告。
《东北日报》以《战斗模范杨子荣等活捉匪首座山雕》为题,进行了报道,称这次剿匪战斗“以少胜多创造范例”。
团里也召开庆功大会,给杨子荣记功,给其他战士也分别记了功。
而真实的故事为什么和小说戏曲**差距那么大呢?在这里要特别提到一个人,那就是小说《林海雪原》的作者曲波先生。
如果研究杨子荣先生的历史会发现,在他的人生履历里也会出现一个曲波,是杨子荣所在团的副政委,是的,你没有看错,这其实就是同一个人。
再看出版时间,1957年,整风运动愈吹愈烈。
再结合曲波老师的工作背景,是的,他以前是搞政工工作的。
在那个文学艺术数理化工农兵都要围绕政治斗争打转的岁月,搞过政工工作的人往往比其他人更能够把握政治风向。
于是,在那个知识分子备受打压的时代里,曲波老师的《林海雪原》不仅出版,还大获成功,上级领导更是纷纷点赞。
究其成功的原因,就是艺术性的夸张塑造了一批特殊材料制造成的革命英雄。
当然,现在文革以来大部分的文学作品都不见了踪影,比如《艳阳天》、《创业史》、《红石口》、《金光大道》等,这些作品大多都是反映文革期间政治所需的内容,文学性和故事性都大打折扣。
但曲波老师的《林海雪原》却流传下来,由此可见,好的文学作品并不会受到时代的局限。
好吧,扯远了,发个呆就回来。
至于戏曲影视剧又和原著产生了区别,那就在于创作者的创作思路了,叶问都能一个打十个,更何况是万能的小分队203杨子荣呢?时代在变,总是要与时俱进嘛!
至于说到历史上的东北土匪,那还是挺可怕的。
东北土匪把抢劫称为砸软窑和砸硬窑两种,砸软窑那就是欺负手无寸铁的平头老百姓,咋硬窑那就是吃大户。
通常的小股土匪,硬件还停留在10时代软件用的还是XP,也就是只能下载个大刀长矛配个烧火棍盒子炮,欺负欺负老百姓有口吃的就够了。
而跑分高的土匪那就手底下长短家伙有两把了,阔绰点儿的手里还有个**,那就敢对大户人家下手了。
土匪去砸窑,有点儿像娶亲,先要找“翻垛的”算算日子,所谓“翻垛的”其实就是土匪专用的风水先生:今天的日子有利匪首的生辰八字,这就出马,如果这天诸事不宜,那就关机睡觉等风水轮流转。
(所以说,从古至今真正坚挺的职业是风水先生吖~)去砸窑的时候,往往会选在夜里,号令一发,弟兄们一起冲过去,有怕死的、怯场的,当场就“插”了他。
(写到这里我不禁菊花一紧,这里的“插”是开枪打死,不过窃以为用这个插字真是格外显得暴力血腥各种现场感),而立功的,回来就会披红授奖。
(土匪还是很实在的,授奖除了金钱鼓励,还有抢回来的姑娘先让他睡酒肉先让他喝热炕先让他躺,领导还是很注意提升员工的幸福感和工作积极性的,矮马~)
砸窑也不容易,软窑风险小收入少,硬窑收入大风险也大,往往还会付出惨重的牺牲。
一旦窑响了(成功了),土匪们就会坐下来轻功,让被征服者家里的老人孩子给遛马,女人做饭,而且吃什么饭是土匪点,点啥你做啥。
酒足饭饱以后,土匪们就开始玩女人。
碰上窑里女人少的,难免要面对竞争,土匪们会把女人扒光,在她肚子上打牌,谁赢了女人就是谁的。
如果女人实在太少,土匪们又怕坏了和气,只要是女的也就不多挑,老太太小女孩往往也都不会放过。
当然,遇到砸下的窑里女人实在太少,而土匪们又憋得实在无法容忍,也会出现以下非常无奈的事情:土匪们会因为争夺一个女人而打仗,(其实就是单挑打架)更甚者会用刀割下自己腿上的肉来威胁对方,而另一个土匪可能也不甘示弱,一刀割下自己的耳朵,于是割肉的那位就让步了。
(《唐伯虎点秋香》那段比倒霉戏的各种既视感……)
除了砸窑,土匪们的另一项重要业务就是绑票。
绑票主要针对的就是大户人家,因为绑票这种事情风险很高,而且付出的时间精力体力也很多,如果没有成正比的回报,土匪们一般不会去绑架穷人家的孩子,然后只为能够换到一两个窝窝头。
绑票的风险很高,一旦不小心触到有权有势的人,就可能面对各种围剿,甚至有性命之忧。
所以但凡敢做绑票生意的,一定是土匪中相当有势力的。
东北那旮旯咱也知道,天寒地冻的,土匪们居住的地方条件又比较艰苦,通常都是窝棚,到了冬天大雪封山根本待不下去。
这个时候,土匪们会暂时解散,(东北的土匪大多都是几十号人,几百人几千人的队伍几乎没有,很方便化整为零。
)自己找地方猫冬。
土匪们猫冬往往会选择早已观察好的地方,有的会选择关系好的大车店,有的则会选择人家。
大车店里往往都会有土匪的姘头神马的,老相好,这样土匪的生理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而土匪选择猫冬的人家,多数都是以前没有接待过土匪的,土匪躲进去就比较保险。
但住进了人家以后,土匪们就会享受这家的热炕享受这家的房子顺带享受这家的女人,如果有人胆敢反抗,土匪怀里有枪。
如果趁着土匪不注意把土匪杀死了,那更可怕,来年开了春,绺子会专门“吃插月”,为手下的土匪报仇,砍下凶手的脑袋去给兄弟祭坟。
清末民初,土匪比较猖狂的地方主要是东北和湖南。
东北的土匪前面讲过,风格是大开大合的,做什么都是明火执仗,但是内部团结也会因为抢一个女人而变得各种不河蟹。
而湖南土匪在团结方面要比东北土匪强,组织性纪律性也要严谨,而在出手的稳准狠上,也是东北土匪没有办法相比的。
湖南的土匪最集中的,就是湘西土匪,湘西的地理环境比东北还要好,山高林深,更不易追缴。
解放以后在湘西的剿匪工作非常艰巨,曾经在湘西做资料收集的时候,曾经听说过一个真实故事:在湘西,土匪的组成不是一伙一伙的,而是一个寨子或者是几个寨子。
寨子里不论男女老少,都从事土匪工作,而且分工不同,有着严格的合作流程。
这个流程之精密,恐怕不是两三句话能说清的,或许足以和现代化的工业合作模式相媲美。
其实东北土匪和湘西土匪都算是后起之秀,真正做土匪有历史积淀的,还要说是山东的响马。
但是,我觉得,山东响马不能算是土匪,说是强盗更恰当。
(虽说好像貌似都是负面词汇。
)因为山东响马不是一般人能干的,不想东北土匪和湘西土匪,质量参差不齐,做山东响马必须是真正的强人。
相比东北湘西,山东的地理形态比较开阔,不便于藏身,所以没有两下真本事是不能占山为王的。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个特点,山东土匪的时代结束得最早。
从清末民初,当地官方武装力量没事就会拿土匪练刀,从袁世凯开始,就一直在剿灭土匪。
到民国时代,西北军将领韩复渠对山东土匪给予了沉重的打击,几乎将山东境内仅剩不多的大股土匪都剿灭干净。
到抗战内战时期,山东境内几乎已经没有多少具备规模的土匪武装力量了。
最后,要补充一句,虽然不管是山东土匪、东北土匪还是湘西土匪,在抗战时期,他们都曾经为抗战做出过贡献。
尤其是最早成为沦陷器的东北,东北土匪都或多或少地参与到抗战过程中。
我们都知道著名的抗战名将赵尚志,当年赵尚志在东北,就被绿林人称作“总瓢把子”,像《林海雪原》中很多土匪的原型谢文东、“座山雕”张乐山都曾经参加抗战,并追随在赵尚志左右,对赵马首是瞻。
韩复榘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军阀,其从中原大战后到抗战前一直执政山东,是著名的「 ”山东王”。韩复榘原为冯玉祥「 ”十三太保”之一,中原大战时因与冯玉祥发生矛盾而投靠蒋介石,后为避免与西北军交战而东进山东,于1930年任山东省主席,自此主政山东七年多。韩复榘在山东主政期间与蒋介石矛盾渐多,尤其是其在「 ”西安事变”中曾通电支持张学良、杨虎城,令蒋介石极为恼怒。 韩复榘主政山东时作出了一定的成绩,其部队也从三万多人发展到十万余人,到1937年「 ”卢沟桥事变”前,其所辖国民革命军第三路军共3军5师1旅,这三个军分别为第十二军、第五十五军、第五十六军。「 ”七七事变”后,国民 改组战斗序列,其所部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韩复渠任司令,除辖原第三路军三个军外增辖于学忠的第五十一军。 抗日战争爆发后,平津迅速沦陷,9月底10月初即进入山东境内,韩复榘最初也曾血战德州、反攻济阳甚至差点被俘,部队损失惨重。但是由于蒋介石承诺的增援部队并未兑现甚至调走了重炮部队(一说是怕损失),韩复榘的态度逐渐发生了变化,最后为保存实力而几乎不战而撤出济南,在李宗仁电令其坚守泰安时甚至回电「 ”南京不守,何守泰安”,蒋介石、李宗仁气的差点吐血,韩复榘最终于1938年1月初在开封被蒋介石诱捕,最终被枪杀于汉口。 原第三路军所辖第十二军、第五十五军、第五十六军是韩复榘的老底子,其军长分别为孙桐萱、曹福林及谷良民,而韩复榘之所以被杀与蒋介石对其所属将领的分化是分不开的。 第十二军军长为孙桐萱,其在韩复榘死后任第三集团军副司令,后任代司令,指挥第三集团军参加了台儿庄战役、徐州会战、瑞昌之战、武汉会战等,后长期于河南驻防,曾支援新四军五千大洋。1943年初,孙桐萱被蒋鼎文以「 ”通敌有据”而被扣押,后押往重庆监禁,1946年才遭释放,后寓居北京,1978年病逝于北京。 第五十五军军长为曹福林,韩复榘死后被蒋介石任命为第三集团军前敌总指挥,台儿庄战役时率五十五军参加了外围作战,后转隶第33集团军、第2集团军等,参加了武汉会战、枣宜会战、第二次长沙会战、鄂西会战、常德会战等。解放战争时期,第五十五军改编为第五十五师,曹福林任师长,1948年又整编为55军,曹福林仍任军长,此部队屡遭 打击,最后在福建主力被歼后余部由曹福林带领撤往台湾,1952年曹福林退役,1964年于台北病逝。 第五十六军军长为谷良民,由于与曹福林等存在矛盾,谷良民在韩复渠死后不久就辞职,第五十六军也被裁撤。谷良民去职后到四川、重庆等地经商,解放战争时期移居天津,解放后居于北京,1975年病逝于北京。
民国时期韩复渠被枪毙后接任山东省政府主席的是沈鸿烈。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革命军第3集团军总司令兼山东省主席韩复榘负责指挥山东军事,后韩复榘为了给自己的嫡系部队保留实力,主动放弃了黄河泰山的天险,几乎是不战而退,导致日本不费吹灰之力占领山东。
1938年1月24日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在开封被蒋介石处决。这是抗战期间中国因作战失败被处决的最高官员。同年,蒋介石任命沈鸿烈为韩复榘的继任者,沈鸿烈由此成为山东省主席。
扩展资料:
沈鸿烈,湖北天门人,清末秀才。毕业于日本海军学校。1920年,任吉黑江防司令部参谋长,1922年该部划归东三省巡阅使公署领辖后,沈鸿烈由此成为奉系将领。
沈鸿烈作为东北海军的创始人之一,深受张作霖的重用。1922年,被张作霖任命为镇威上将军公署航警处处长,负责东三省江海防务、水道、渔业、航政等事宜,后升任东北海防舰队中将司令、东北联合舰队副总司令。
东北易帜后,沈鸿烈支持张学良,反对中央将东北海军划归海军部指挥,东北海军仍由其统辖。九一八事变后,沈鸿烈任青岛特别市市长兼东北海军司令。东北海军分裂后,沈鸿烈引咎辞职。抗战期间,沈鸿烈出任山东省主席,制造了一系列反共惨案。
1949年去台湾,任“总统府战略顾问”。1969年3月12日18点40分,因心脏病医治无效,去世于台中市省立医院,终年88岁。
—韩复渠
—沈鸿烈
1935年春节刚过,时任山东省主席的韩复榘还沉浸在节日的闲适之中,突然接到了报告: 山东省省党部书记长张苇村在济南最大的游乐场所“进德会”被当街刺杀身亡。
韩复榘大怒。一个堂堂的省党部书记长,在省府所在地被杀,怎么向南京交待呢?更何况张书记长与自已的关系非同一般。他立刻下令:立即封锁进德会,所有人员不得出入。马上派省府卫队进行严密搜查,发现情况立刻向他直接报告。
当时的山东省要员们得知了这一消息后,第一反应都是是不是 刺杀了这个张书记长。因为这个张书记长不仅仅是省党部书记长,更是 特务机构中统派驻在山东省的最高代表。
第二天,张书记长被杀经过的调查报告便送到了韩复榘的案头上,材料主要是由负伤的张的卫兵亲眼所见。
张苇村被杀的这天晚上,山东省府公务员的春节提灯会轮到了张书记长带队,提灯会的队伍在**院门口解散后,张书记长正准备回家,突然一位身穿豹皮大衣、烫了波浪秀发、穿高跟皮鞋的妙龄女郎从他身边闪过,并向他眸回一笑。张苇村大喜,女郎向东南方向走去,他也尾随其后,他的卫兵也只好跟在后边。
豹皮女郎在人群里游来游去,慢慢地离开了人多喧闹的地方,进入柏(树)墙通道,不一会儿来到了古玩店前。跟在后面的张苇村见四下没人,就加快步伐想向前和女郎搭讪,不料,忽然从柏(树)墙的东面出来两个身穿灰布大衫的人,拿着左轮手枪向他逼来。
他的卫兵见状就向腰间掏枪,但枪未拔出就被其中一名杀手开枪打倒。另一名杀手向张苇村射击,并将他击倒。随后,两个杀手又走向前补了一枪,验明张确已死去,才从容离去。那个女郎也不知去向。当时到处是鞭炮声,枪声并没有引起人的注意。
韩复榘看完这一报告,心中好像忽然明白了什么,并且认定了这不是 隐蔽组织所为。
他迅速找来那个卫兵再详细审问了一次,又秘密找了省党部行动队的副队长和几个人员问了几次,随后便突然逮捕了省党部行动队队长谌俊臣。而奇怪的是谌俊臣是中统特务的骨干分子。
韩复榘亲自审问。上来就是单刀直入的问道:“你们为什么要杀张苇村书记长,谁主使你干的?”
“主席,冤枉呀!”谌俊臣哭丧着脸说:“他是省党部书记长,我怎么会杀他呢?”
韩复榘见他不肯招认,便让手下拿来一个包袱让他看。谌俊臣解开一看,是一件豹皮大衣。谌俊臣的眼神一下慌乱了。
这件豹皮大衣怎么会落入韩复榘之手呢?
原来,省府卫队搜查那天,在柏墙的西南角发现了这件大衣。不用说,是那女郎逃跑时扔下的。韩复榘命人拿着这件大衣到济南各皮货店里去辨认,结果查出,这件豹皮大衣是一家名叫“乾泰恒”的商店卖出的,购买者是省党部行动队的一名队员。
“你还有什么可说的?”韩复榘一拍桌子。
谌俊臣起初是吓呆了。但他毕竟是资历不浅的特工,他已经将买豹皮大衣的人,当天就派回了南京,更何况天下的豹皮大衣不是一件。主意拿定,便嘴硬道:“这我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上刑!”韩复榘大叫道。
老虎凳、辣椒汤、钉竹签。。。什么都用了,谌俊臣想招,但又一想,若说出来,必死无疑。他咬紧牙关,想着他的上级一定会救他。
3个月过去了,刺张一案还是未能了结。这期间,中央党部也想保他出来,但韩复榘就是不放人。有一天,韩复榘又提审谌俊臣。谌俊臣一押到,韩复榘就大吼道:“你到底说不说?”“我真不知道。”谌俊臣经再三思考,认为不说还有一线生机,说了一定会受到组织的制裁。
韩复榘大叫道:“拉下去,打死他。”就这样,谌俊臣被活活打死了。
两个中统在山东的骨干就这样都死了,可奇怪的是,这两人的上级部门,很多国民 高级部门都怵三分的中统,却悄无声息,事件就这样不明不白的掩盖了过去。
其实,其中原因,韩复渠和中统的老大陈立夫都心知肚明。
谌俊臣为什么要刺杀张苇村呢?原来,张苇村原先是 CC系的一员干将。
1933年,陈立夫将他派到山东省当省党部委员,其真正目的是让他监视韩复榘的一举一动,因为作为军阀的韩复榘在表面上虽然归顺了中央,但实际上还在山东搞独立王国。
张苇村一到山东,韩复榘便知其真正目的,用重金和美女收买了他,而张苇村就投入了韩复榘的怀抱,不但不把韩复榘的真实情况向CC系汇报,反而把 CC系及蒋介石对韩复榘的种种意图告诉给韩复榘。他不但不再是中央派往山东的耳目,反而成了韩复榘在中央的耳目。不久,陈立夫便得到密报,张苇村已投靠了韩复榘。陈立夫非常生气,把张苇村召到南京,大加痛诉,并警告他要彻底改变以前的叛党行为,如果不改,将会受到组织的处置。最后,仍让他回山东,戴罪立功。
陈立夫又密召来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山东省党部行动队队长谌俊臣。他叮嘱谌俊臣说:“要严密监视张苇村的一举一动,如果他仍不改,必要时可将他严加处置。”谌俊臣领命而去。
张苇村回到济南,立即将南京之行的情况告诉了韩复榘。韩复榘说,不要怕,我给你做主。有韩复榘撑腰,张苇村更加大胆了,他对中央的指示阳奉阴违,对韩复榘的指示奉若圣明。
谌俊臣将这种情况密报给陈立夫,希望能及早除掉这个死对头,取而代之。不久,陈立夫便密令谌俊臣将张暗除,但不能让韩复榘知道,如果事泄也不能暴露。否则,将给于组织制裁。
谌俊臣经过几个月的准备,利用开提灯会这个时机,从广东用重金聘来了两个枪法高明的杀手,再由南京选派了一个美貌女郎作诱饵,把这次行动定为“神秘女郎行动”。果然,张苇村这个色鬼是在了中国人俗传的那句话:牡丹花下死。
北方有佳人
剧情介绍
民国初年,北洋政府新任命的教育部官员夏希尊,在上任途中一双儿女流落民间,姐弟俩在养父母的培育下坷坷绊绊长大成人。一心要出人头地的姐姐寄萍忍辱负重,先后拜师学琴书、学京剧,终于学得一身技艺,成为一带名伶,然而,乱世如斯,民主共和、欺世盗国、军阀混战,日寇入侵,留着两撇小胡子,一脸邪笑的张宗昌,还有一个乱世枭雄韩复榘,无一不影响着姐弟俩的生活。出落成美若天仙的姐姐不得不在夹缝寻求生存之道。而在北方有佳人
剧情介绍
民国初年,北洋政府新任命的教育部官员夏希尊,在上任途中一双儿女流落民间,姐弟俩在养父母的培育下坷坷绊绊长大成人。一心要出人头地的姐姐寄萍忍辱负重,先后拜师学琴书、学京剧,终于学得一身技艺,成为一带名伶,然而,乱世如斯,民主共和、欺世盗国、军阀混战,日寇入侵,留着两撇小胡子,一脸邪笑的张宗昌,还有一个乱世枭雄韩复榘,无一不影响着姐弟俩的生活。出落成美若天仙的姐姐不得不在夹缝寻求生存之道。而在学校里接受了新思想的弟弟却走上以命抗争的革命之路……
分集剧情
[1] 第一集
1925年5月,正值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兵荒马乱。 教育部官员夏希尊携新婚妻子带着前妻留下的一双儿女在去北京上任的火车上。女儿寄萍八岁,儿子子建才六岁。车上夏西尊正兴致勃勃的和新婚妻子谈着济南,当年夏西尊父亲原在济南经营过茶叶生意,他随父亲在济南生活过,对济南有着特殊的感情。 火车途经济南,车上伙计抱歉的告诉夏西尊,适逢新山东督办张宗昌上任,全城戒严,为张宗昌专列放行,火车暂时停开。为告慰自己对济南的思念之情,也为了培养新婚妻子跟孩子的感情,他哄劝着妻子下车走走,去号称曲山艺海的济南看看。时隔多年,济南已经是店铺鳞次栉比,行人如织,大戏园、茶园书棚更是星罗棋布,弦歌阵阵,市井气象千姿百态。 在庆顺茶园,夏西尊沉迷在山东大鼓中,不愿与继母一起的寄萍要带子建出去玩,只顾听戏的夏西尊答应了。寄萍领着子建乐而忘返,越走越远,初次听到小曲的寄萍就被深深吸引住了。正在两个孩子玩的高兴的时候,恰巧山东督办张宗昌的车队经过,人群骚乱,寄萍身不由己的带着子建被人群卷走。夏西尊得知街上大乱,想起一双儿女,跑到街上却眼看着寄萍姐弟俩被人群淹没了。寄萍紧紧抓着子建的手,等人群散去,却找不到了回去的路。 子建又惊又怕,寄萍将弟弟紧紧搂在怀里,子建的哭声引来了一个人。年幼的寄萍当是遇到了救星,告诉来人与爹走散,要去新市场找爹。此人让孩子跟他走,他带孩子去新市场。寄萍很高兴,但没想到是遇到了人贩子。 夏西尊疯狂找寻孩子未果,欲求张宗昌帮忙。张宗昌正为进城式被破坏发火,对夏西尊的请求置之不理。此时寄萍与子建已经上了人贩子的车,在路过张府门口时,夏西尊似乎听到了寄萍的声音,恰巧张府士兵过来报信,夏西尊无暇多顾,与寄萍姐弟失之交臂。 孩子被拐到了人贩子家。当寄萍知道被拐后,紧紧抱着弟弟,似乎一下子长大。在人贩子家,寄萍毫不示弱,在拼命反抗的同时也在伺机寻找机会逃走。夏西尊遍寻无果,北京方面又催的紧,他想放弃官职,但妻子不舍得。临上任前,他发誓一定要回济南来找孩子。 人贩子让孩子换上当地孩子的衣服,把他们带到山水沟集上寻找买家,有心的寄萍把原来的衣服藏了起来。人贩子以家贫养不起孩子为理由卖孩子。眼看着子建要被人买走的时候,寄萍扑上去紧紧抱着弟弟叫喊他们是人贩子,谁敢买她就报官。人贩子对寄萍又打又骂,寄萍毫不畏惧。
第二集
王大福的老婆洪喜娘果然是个又能干又泼辣的厉害角色。新一锅馍馍又出笼了,还不见买粮食的王大福回来,洪喜娘边干活边唠叨,怪大福不知道死到哪里去了。正在埋怨的当头,门响了,大福来不及将孩子藏起来,老婆就从屋里风风火火的冲出来了。埋怨了半天,转头忽然看到车上的俩孩子,不容大福解释就又打又骂,以为是大福在外面养女人了。当知道孩子是买来的时候,更是撒泼耍赖,哭天喊地,大福无奈只得拿孩子是大户人家,以后能拿回更多钱来搪塞。见钱眼开的大福老婆这才罢休。
寄萍看着陌生的环境,还有泼辣的洪喜娘,她从心里就开始抵触。正在这时,外面传来哭闹声,一个女人冲进来,朝这大福就骂。原来是大福的儿子王洪喜又惹祸了,在外面打伤了人家的孩子。大福赔罪,洪喜娘却冲上去和人家对骂,还骂大福没出息,不知道护自己的孩子,大福好歹把人哄走了了事,看着眼前的一切,寄萍觉得跟自己的生活环境相去甚远,同时也对没见过面的洪喜充满了戒心。
洪喜还没进门就大呼小叫的,一副浪荡不羁的模样。听说父亲给人家认错,更与父亲发生争执。转眼间,看到了寄萍姐弟俩。女孩眉清目秀,那独特的气质把野马一样的洪喜震住了。子建很快就跟洪喜成了哥们,寄萍却对这个野蛮粗鲁的男孩子充满了厌恶和嫌弃。
洪喜娘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打听孩子家在哪里。当得知孩子真的是大户人家,而且是段总理指派的教育部官员的子女时,更坚定了让大福帮孩子找爹的想法。
第二天洪喜娘就打发大福去苏州替姐弟俩找爹。寄萍想跟大福同去,洪喜娘不同意,怕孩子去了人家不给钱,洪喜也不同意,说要让他们压在这里当肉票。寄萍仇恨的看着洪喜。姐弟俩眼巴巴的看着大福走了。
大福来到寄萍说的苏州书院街,找到夏家,才知道这里已经易主,孩子的父亲下落不知,但此时连回家的盘缠都没了。而家里,春去夏来,寄萍天天站在街上等大福回来,洪喜则带着小子建天天玩的不亦乐乎,寄萍对子建和洪喜学的跟野孩子似的非常反感。
一方面寄萍天天盼着大福回来,另一方面寄萍努力适应在王家的生活,俨然小大人般的劝弟弟饭不好也得吃饱。洪喜娘也天天盼着洪喜爹回来,就怕兵荒马乱的出点啥事儿。就在盼的几乎失去信心的时候,好久没出现的,以前在王家借住的算命先生郭瞎子回来了,他告诉洪喜娘大福这两天就回来了。
第三集
洪喜娘坐立不安的等着王大福回来。左等右等等不来,就把气撒在了寄萍姐弟俩身上,指桑骂槐。眼看着瞎子算的大福回来的最后期限要到了,还不见大福回来,瞎子想一走了之,与出门找瞎子算账的洪喜娘撞个正着。正在瞎子欲夺门而出的时候,两人看到了倒在门口的王大福。
王大福被抬到床上,满面风霜,衣衫褴褛。当大福看到寄萍的时候,叹了口气,告诉寄萍她家已经搬走了,而且连房子都转卖给别人了。洪喜娘一听顿时傻了眼,买俩孩子的十一块大洋,还有去苏州的十块都打水漂了,而且家里多了两张吃饭的嘴。洪喜倒是非常兴奋。
子建不知道自己的命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依旧呼呼大睡,寄萍却睡不着,坐在床头听着隔壁洪喜娘的哭骂。大福安慰洪喜娘,洪喜是个独苗苗,全当又生了两个孩子。再说,寄萍长的眉清目秀,养大了正好给洪喜当个媳妇儿。寄萍听着里面的谈话,暗自盘算着,要带子建离开。寄萍告诉子建,大福要把他们卖掉,她要带子建逃走,子建不相信。
洪喜娘找郭瞎子帮忙算算这姐弟俩,瞎子知道洪喜娘不喜欢这姐弟俩,胡说一通告诉洪喜娘,寄萍命硬,妨人。洪喜娘要把寄萍跟子建找人家卖了。大福表面答应要找买家,暗地里找到郭瞎子,给他两块大洋,让她重新给寄萍姐弟算一卦。瞎子找到洪喜娘故弄玄虚的告诉洪喜娘,寄萍是大富大贵的命,尤其是旺夫,但寄萍命硬,妨父母,只要不让她改口叫娘就没事。洪喜娘对寄萍姐弟的态度直接就转变了。 北方有佳人分集剧情介绍
大福一直对洪喜不放心,怕他在外面惹事,想让他出去学点东西,可洪喜一直不答应。这次家里多了两张嘴,大福又想让洪喜去跟院里的老孙去汇泉楼,老孙在汇泉楼当红案师傅,让洪喜去做伙计,没想到一直拒绝学艺的洪喜爽快答应了。洪喜娘给洪喜置办了新的行头,寄萍对此不屑一顾。
寄萍一直想带着子建逃走,在白天利用送馍馍的机会打听了去火车站的路线,晚上悄悄带子建离开了。姐弟俩走了很久,迷了路,子建走不动,跟姐姐坐到路边的石凳上休息,可一会两个孩子就依偎着睡着了。
天蒙蒙亮的时候,姐弟俩被一个衣着华丽的女人叫醒。寄萍下意识的紧紧抱着弟弟。交谈中女人告诉寄萍自己也是苏州人,并且认识夏家,还跟寄萍母亲一起打过牌,甚至小时候抱过寄萍,寄萍对女人深信不疑,让女人带姐弟俩回苏州。可寄萍不知道,她遇到了另外一个人贩子。
还有一些自己看看吧。。。。。很多哦。。。。。
学校里接受了新思想的弟弟却走上以命抗争的革命之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