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秀云,女,1956年生于天津市,担任经济系副教授和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其他解释,韩秀云,女,1965年出生于吉林省龙井市,是位教师,承担初三复习课教学。
稀缺性是指现实中人们在某段时间内所拥有的资源数量不能满足人们的欲望时的一种状态。
它反映人类欲望的无限性与资源的有限性的矛盾。正如一个家庭不能给每个成员想要的每一件东西一样,一个社会也不能给每个人以他们向往的最高生活水平。
从理论上来说,它可以分成经济稀缺性和物质稀缺性。如果资源的绝对数量并不少,可以满足人类相当长时期的需要,但由于获取资源需要投入生产成本,而且在投入一定数量生产成本的条件下可以获取的资源数量是有限的、供不应求的,这种情况下的稀缺性就称为经济稀缺性。
扩展资料:
在马克思看来,资源稀缺即为时间稀缺
1、西方经济学只研究“效用价格”,不再讨论商品价值,但不讨论不等于不存在。马克思说,商品有使用价值与价值;劳动有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价值,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可见在马克思看来,劳动的时间是最重要的资源,资源稀缺即为时间稀缺。
2、经济学研究资源配置,另一原因是人们做选择存在机会成本。机会成本读者都熟悉,是指作一种选择而放弃另一选择的代价。
1978-1982就读于南开大学经济系,获经济学学士学位;
1982-1984在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师从谷书堂、蔡孝箴教授,毕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1984-1991任教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并于1987年获清华大学教学工作优秀奖;
1991-1993获德国基金会奖学金赴德国科隆大学经济系作访问学者;
1993-1995在德国慕尼黑国防大学经济管理系读博士学位;
1995年至今继续任教于清华经济管理学院,担任经济系副教授和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讲授宏观经济学位课程,所授MBA学生有2000余人,培训企业总裁和政府官员亦超过2000余名。汇名家网特约讲师。
特长研究方向: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与中国经济实情的结合,高层管理人员。
著作和作品独立著述:《宏观经济分析》,中国财经出版社1998年版;《最后一击----MBA论文选题、写作与答辩》,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年9月出版;此外,分别在《光明日报》、《中国改革报》、《清华大学学报》等报刊发表以下论文:《高科技产业与香港的未来》、《东南亚金融危机与香港》、《试论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九七后的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建立以保险为主的农村补偿保障机制》、《充分发挥保险公司在社保事业中的作用》、《转变增长方式与人力资源开发》、《发展高科技产业是必然选择》《奥运后的中国股市》《奥运后的中国经济》《中国经济解读》。主研科研项目:《深圳市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及其进一步深化的研究》;深圳市委托清华经管学院项目;《提高我国工业生产率的因素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保持和加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对策研究》;香港委托清华21世纪发展研究院及清华经管学院项目;《香港高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香港委托清华21世纪发展研究院及清华经管学院项目。 1987年韩秀云获清华大学教学工作优秀奖二等奖。
擅长领域:
资本运营 企业战略
研究领域:宏观经济、财政与货币政策、香港经济问题、国际汇率。
特长研究方向:
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与中国经济实情的结合,高层管理人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