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春节刚过,时任山东省主席的韩复榘还沉浸在节日的闲适之中,突然接到了报告: 山东省省党部书记长张苇村在济南最大的游乐场所“进德会”被当街刺杀身亡。
韩复榘大怒。一个堂堂的省党部书记长,在省府所在地被杀,怎么向南京交待呢?更何况张书记长与自已的关系非同一般。他立刻下令:立即封锁进德会,所有人员不得出入。马上派省府卫队进行严密搜查,发现情况立刻向他直接报告。
当时的山东省要员们得知了这一消息后,第一反应都是是不是 刺杀了这个张书记长。因为这个张书记长不仅仅是省党部书记长,更是 特务机构中统派驻在山东省的最高代表。
第二天,张书记长被杀经过的调查报告便送到了韩复榘的案头上,材料主要是由负伤的张的卫兵亲眼所见。
张苇村被杀的这天晚上,山东省府公务员的春节提灯会轮到了张书记长带队,提灯会的队伍在**院门口解散后,张书记长正准备回家,突然一位身穿豹皮大衣、烫了波浪秀发、穿高跟皮鞋的妙龄女郎从他身边闪过,并向他眸回一笑。张苇村大喜,女郎向东南方向走去,他也尾随其后,他的卫兵也只好跟在后边。
豹皮女郎在人群里游来游去,慢慢地离开了人多喧闹的地方,进入柏(树)墙通道,不一会儿来到了古玩店前。跟在后面的张苇村见四下没人,就加快步伐想向前和女郎搭讪,不料,忽然从柏(树)墙的东面出来两个身穿灰布大衫的人,拿着左轮手枪向他逼来。
他的卫兵见状就向腰间掏枪,但枪未拔出就被其中一名杀手开枪打倒。另一名杀手向张苇村射击,并将他击倒。随后,两个杀手又走向前补了一枪,验明张确已死去,才从容离去。那个女郎也不知去向。当时到处是鞭炮声,枪声并没有引起人的注意。
韩复榘看完这一报告,心中好像忽然明白了什么,并且认定了这不是 隐蔽组织所为。
他迅速找来那个卫兵再详细审问了一次,又秘密找了省党部行动队的副队长和几个人员问了几次,随后便突然逮捕了省党部行动队队长谌俊臣。而奇怪的是谌俊臣是中统特务的骨干分子。
韩复榘亲自审问。上来就是单刀直入的问道:“你们为什么要杀张苇村书记长,谁主使你干的?”
“主席,冤枉呀!”谌俊臣哭丧着脸说:“他是省党部书记长,我怎么会杀他呢?”
韩复榘见他不肯招认,便让手下拿来一个包袱让他看。谌俊臣解开一看,是一件豹皮大衣。谌俊臣的眼神一下慌乱了。
这件豹皮大衣怎么会落入韩复榘之手呢?
原来,省府卫队搜查那天,在柏墙的西南角发现了这件大衣。不用说,是那女郎逃跑时扔下的。韩复榘命人拿着这件大衣到济南各皮货店里去辨认,结果查出,这件豹皮大衣是一家名叫“乾泰恒”的商店卖出的,购买者是省党部行动队的一名队员。
“你还有什么可说的?”韩复榘一拍桌子。
谌俊臣起初是吓呆了。但他毕竟是资历不浅的特工,他已经将买豹皮大衣的人,当天就派回了南京,更何况天下的豹皮大衣不是一件。主意拿定,便嘴硬道:“这我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上刑!”韩复榘大叫道。
老虎凳、辣椒汤、钉竹签。。。什么都用了,谌俊臣想招,但又一想,若说出来,必死无疑。他咬紧牙关,想着他的上级一定会救他。
3个月过去了,刺张一案还是未能了结。这期间,中央党部也想保他出来,但韩复榘就是不放人。有一天,韩复榘又提审谌俊臣。谌俊臣一押到,韩复榘就大吼道:“你到底说不说?”“我真不知道。”谌俊臣经再三思考,认为不说还有一线生机,说了一定会受到组织的制裁。
韩复榘大叫道:“拉下去,打死他。”就这样,谌俊臣被活活打死了。
两个中统在山东的骨干就这样都死了,可奇怪的是,这两人的上级部门,很多国民 高级部门都怵三分的中统,却悄无声息,事件就这样不明不白的掩盖了过去。
其实,其中原因,韩复渠和中统的老大陈立夫都心知肚明。
谌俊臣为什么要刺杀张苇村呢?原来,张苇村原先是 CC系的一员干将。
1933年,陈立夫将他派到山东省当省党部委员,其真正目的是让他监视韩复榘的一举一动,因为作为军阀的韩复榘在表面上虽然归顺了中央,但实际上还在山东搞独立王国。
张苇村一到山东,韩复榘便知其真正目的,用重金和美女收买了他,而张苇村就投入了韩复榘的怀抱,不但不把韩复榘的真实情况向CC系汇报,反而把 CC系及蒋介石对韩复榘的种种意图告诉给韩复榘。他不但不再是中央派往山东的耳目,反而成了韩复榘在中央的耳目。不久,陈立夫便得到密报,张苇村已投靠了韩复榘。陈立夫非常生气,把张苇村召到南京,大加痛诉,并警告他要彻底改变以前的叛党行为,如果不改,将会受到组织的处置。最后,仍让他回山东,戴罪立功。
陈立夫又密召来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山东省党部行动队队长谌俊臣。他叮嘱谌俊臣说:“要严密监视张苇村的一举一动,如果他仍不改,必要时可将他严加处置。”谌俊臣领命而去。
张苇村回到济南,立即将南京之行的情况告诉了韩复榘。韩复榘说,不要怕,我给你做主。有韩复榘撑腰,张苇村更加大胆了,他对中央的指示阳奉阴违,对韩复榘的指示奉若圣明。
谌俊臣将这种情况密报给陈立夫,希望能及早除掉这个死对头,取而代之。不久,陈立夫便密令谌俊臣将张暗除,但不能让韩复榘知道,如果事泄也不能暴露。否则,将给于组织制裁。
谌俊臣经过几个月的准备,利用开提灯会这个时机,从广东用重金聘来了两个枪法高明的杀手,再由南京选派了一个美貌女郎作诱饵,把这次行动定为“神秘女郎行动”。果然,张苇村这个色鬼是在了中国人俗传的那句话:牡丹花下死。
张宗昌,字效坤,山东掖县人,外号"狗肉将军"、"三不知将军",是一位长期盘踞山东的奉系军阀。
张宗昌还有个外号叫"混世魔王",这家伙是名副其实的大魔头,杀人如麻,眼都不眨,而且杀人花样多多,叫人叹为观止。
其中具有“知识产权”的杀人手法有两个:
1、 "切开亮亮"就是把人的脑袋砍掉,再用刀一劈两半,切下来晾晒到太阳底下。
2、 "听听电话"就是把人砍头之后,用铁丝穿过头颅,高高挂在电线杆上,供路人"瞻仰",大家吓得面如土色,他却穿便装在一旁哼小曲。
所以说张宗昌在山东坏事做绝,劣迹斑斑,人民对其咬牙切齿,恨不得将他碎尸万段。
在张宗昌统治山东的时候,流传着很多诅咒他的民谣:
"张督办,坐济南,也要银子也要钱;鸡纳税来狗纳捐,谁要不服把眼剜"
"也有葱,也有蒜,锅里煮着张督办;也有蒜,也有姜,油锅煮着张宗昌"。
但是老百姓如何诅咒,张宗昌手里有枪,天不怕地不怕,照样我行我素。
上帝要他灭亡,必先让他猖狂。
都不怕,就怕的是有人寻仇。
1927年军阀混战,冯玉祥让自己的部下、军长郑金声率军讨伐张宗昌,郑金声兵败被俘,张宗昌得意忘形,要杀了这个俘虏,手下人纷纷劝他冷静,毕竟没什么深仇大恨,这样做不合规矩,但张宗昌一意孤行,枪毙了郑金声。
在此之前,张宗昌就杀了一个身份不一般的人,这个人叫陈其美,而且陈其美还是自己的恩人。
熟悉民国历史的人都知道,陈其美是辛亥革命的功臣,中山先生的战友,蒋氏的恩师,国民党元老陈立夫的叔父。
清朝完蛋的时候,张宗昌手里六七个人,七八条枪,还是个无名鼠辈。
1913年,张宗昌前往投奔在上海一手遮天的陈其美,陈其美非常够意思,当即给了他一个团让他指挥,张宗昌一步登天,风光无限。
二次革命爆发,张宗昌奉命讨伐袁世凯,但是这个孬种见势不妙投靠了袁世凯的将领冯国璋。
冯国璋对他说,为了证明你投降的诚意,请你除掉你的恩人陈其美。
张宗昌二话没说,在一周之内杀了陈其美。
张宗昌杀平民无数,屁事没有,杀的这两个人,一个是心狠手辣的冯玉祥部下,一个是民国元首蒋介石的恩师,张宗昌能逃过制裁吗?
1928年,张宗昌后来的老板张作霖被日本主子炸死,张宗昌的部队也被国军将领白崇禧击溃,张宗昌像丧家之犬逃往日本。
过惯了土皇帝日子的张宗昌人在东瀛,心在齐鲁,还想卷土重来。这时候山东已经换了主人,此人名叫韩复榘,也是一个臭名昭著的大军阀。
韩复榘跟张宗昌一路货色,也想当山东王,得知张宗昌想法之后又怕又恨,他设下一条毒计,想除掉这个心腹大患。
于是他主动出击跟张学良、张宗昌结拜为兄弟,并向张宗昌伸出橄榄枝,邀请他到山东做客。张学良一听赶紧劝说:韩复榘是冯玉祥的部下,你跟冯是死对头,还杀过冯玉祥的得力干将,此去怕是凶多吉少。
也是张宗昌该死,他拒绝了张学良的劝阻,一意孤行踏上了去山东的旅程。
1932年9月2日,济南火车站。
砰砰两声枪响,正打算离开山东的张宗昌倒在血泊中,凶手正是五年前被他杀死的俘虏郑金声的儿子,名叫郑继成。
郑继成为父报仇,投案自首,成为全国人民敬仰的英雄,纷纷要求特赦郑继成。
陈立夫得知后拍手称快,也给老蒋打电话希望释放郑继成。
1937年冬天,韩复榘一枪不放撤出济南,将山东拱手送给日寇。
消息传来,举国哗然,纷纷要求严惩临阵脱逃者。
1938年初,韩复榘被蒋氏正法。
二人的下场正应了那句话,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几乎所有的传言都证实了父亲身体里有7颗子弹,但我脑袋里有2颗,身体里有5颗。上面说它们都击中了胸部。季夫人和他的五叔为他父亲开棺下葬时,刘和第三军团第二十二师的医务主任蒋也在场。他们都证实,他的父亲“身中七枪,都在胸口。”
我父亲于1938年1月24日在关押他的小楼里被枪杀。当时没有目击者报告,只有传言。但各种传言大体一致,可能更接近真相。我们会跟着他们到这里。
晚上七点,两个探子上楼来,对我父亲说:“何部长要和你说话。请跟我们走一趟。”父亲起身想走。特务问:“家里有什么东西吗?我们可以寄你的信。”父亲说:“我没有家。”立刻下楼。他走到楼梯中间的角落,发现楼下全是武装特工和宪兵。他对在前面带路的间谍说:“我的鞋子小,有点挤。我先回去换双鞋”然后他转身正要上楼,身后响起了枪声。回头一看,他只是说了一句“打我胸口”然后就倒在了血泊中。
几乎所有的传言都证实了父亲身体里有7颗子弹,但我脑袋里有2颗,身体里有5颗。上面说它们都击中了胸部。季夫人和他的五叔为他父亲开棺下葬时,刘和第三军团第二十二师的医务主任蒋也在场。他们都证实,他的父亲“身中七枪,都在胸口。”但这又引出了另一个传言,蒋介石事先告诉刽子手不要打朝鲜的头,因为他当时是二级上将、省主席,对错不分。
三军将领和山东省政府成员在山东曹西安县听到父亲的噩耗时,惊讶地哭了起来。孙柳被派到汉口处理父亲的事情。
25日,张越和王开如见到冯玉祥,请他帮忙寻找父亲的尸体。冯当即打电话给何耀祖,才知道他已经结婚,被关在武昌长春。
27日,他陪同刘的第二任妻子季和五叔到汉口。看到冯玉祥,冯玉祥一脸难过,叹了口气。冯说,你回来了。没想到这么快!去看看他的尸体。其他的我们以后再说。刘说:“韩总统的家人来了,他们要把它送回去安葬。”冯曰:“国难期间,他又死于此。不要浪费,做就是了。'
第二天,季夫人和五叔在王开儒、刘、顾等军长的代表和蒋的医务长陪同下,前往武昌长春寺认领遗体。
我父亲的灵柩停放在长春观的空房子里。灵柩前的小桌上,放着一个用黄纸折叠的牌位,上面写着“鹿晗宫香坊总裁座”。棺材很大,优雅,黑色。正面用木雕装饰。据说这棺材是鲁买的,他也买了。当然,不管是谁买的,估计蒋介石真的会掏钱。
他们打开棺材,检查了尸体。他们发现父亲身中七枪,都在胸部。血被洗掉了,他的头和脸上没有伤痕。他们认为聚会一定很糟糕,所以他们准备了替换的寿衣和被褥。看到一切都安排得整整齐齐,大家商量着没必要换了。纪夫人用毛巾擦了擦父亲的脸,把准备好的寿衣披在身上,又在身上加了一条丝绸床单,然后盖上棺盖,做在棺外。
之后,刘去见冯玉祥,报了认领父亲尸体的事。冯问:“你打算葬在哪里?”刘说:“我决定先葬在鸡公山。战后,他的家人将被运回北方安葬。”冯道:“甚好。”后来谈到刘回山东,刘说:“我两天没回去。孙鹤答应邀请全军和老师学习如何发电。我没想到他们已经来了,也就是说,我得到了消息,我马上就回来了。孙在蒋伯承的控制之下。他不敢大胆行动,所以事情没办好。”冯说;“瑞博为韩国做了很多工作。在庭审中,他试图为自己开脱,但他不认为所有方法都无效。很多人私下说这是对双十二事件的报复,似乎也挺有道理的。”后来刘写了一篇文章,说“冯对朝鲜的态度,从他被捕时的情况可以看得很清楚。”至于外界的消息,冯老师也是主张杀朝鲜的。这完全是蒋芳放出的空气,绝对不是真的。"
吊唁期间,亲戚朋友都怕避嫌。自然,现场非常冷清。只有父亲最好的朋友、时任第二军总司令的孙连仲身着戎装前来鞠躬,并敬献花圈。医生姜也代表司令员送来了花圈。
因为父亲生前多次游览鸡公山,对那里的自然风光无动于衷;另外,鸡公山在孙连仲的保护区内,所以他决定将父亲的灵柩暂时葬在苍山和海云之间,战后再迁回北方。
孙连仲在鸡公山南岗风景区松柏掩映的山崖下,由陆分拨购买墓地。父亲的灵柩由火车从武昌运到武胜关,再由汽车拉到鸡公山。葬礼那天中午,下着大雪,远离寒山的树林里一片寂静。然而,一群参加葬礼的人和几十人抬着的巨大棺材沿着山路缓缓走向坟墓,后面是两辆蓝色的小轿子,纸上雪花漫天飞舞。
傍晚时分,一座三尺见方的新土坟前立起一块简单的绿色石碑,上书“汉宫香坊墓”。
所有葬礼活动都由孙连仲主持。
1954年,父亲的灵柩被家人移葬在北京西郊香山脚下的万安公墓。黑色大理石墓碑上刻着“韩福举”四个字,下面是“1891-1938”。安静的墓地里,顾、葛、何思远也和父亲睡在一起。
不管蒋介石的动机如何,在这场国家生死战中,蒋介石追究其父“不服从命令擅自撤退”的责任。他应该没什么可说的。
蒋介石为什么要杀韩福举?几十年来,这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s2/]
讨论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朝鲜有没有犯罪。
在“高级军法联合审查会”对其父的判决中,“违抗命令,擅自退兵”被定为其主犯。说他应该这样定罪是没有问题的。因为他没有服从大本营“保卫泰安”的命令。士兵的职责是服从命令,这是常识。没有命令就撤退是犯罪。任何时候任何国家都不例外!
至于判决书中所谓的“罪名”,比如“让出不好的地方,强迫人家捐款,挪用公款,拿人家的枪”,不过是犯罪大师的文字游戏罢了。
“退”和“攻”、“守”一样,是战争的一种形式,这是可以理解的。问题的关键在于,“退出”可以,但不能擅自进行。抗战以来,不知有多少国军高级将领弃城而走,但都是“奉命撤退”。什么罪名?更多的被“勒令”为汉奸,后来成为“曲线救国”的英雄!那么,为什么别人可以“奉命撤退”,而朝鲜却必须“奉命自卫”?刘智为什么会失去保定和石家庄?认为平汉线北段不开放;朝鲜失去济南和泰安,意味着“津浦铁路北段全线贯通”?这个应该由大本营来判断,最终解释权属于最高指挥官,而不是战地指挥官。如果父亲认为是“江老师用日本人的手消灭异己”,那就只能私下抱怨了。
不管蒋介石的动机如何,在这场国家生死战中,蒋介石追究其父“不服从命令擅自撤退”的责任。他应该没什么可说的。
人们把蒋介石杀害朝鲜称为“消灭异己”、“为个人利益复仇”,是因为他的双重标准。
第五战区副司令兼第三军总司令韩复举在津浦线攻占济南,第一战区副司令兼第二军总司令刘智在平汉线放弃保定、石家庄,逃回郑州。因此,他以“长腿将军”的绰号,在开封会议上帮助军情人员绑架韩福举,而没有受到惩罚。
现在人们普遍认为,他父亲的死与他对Xi事件的态度有关。蒋介石被放了,还有人放鞭炮。恭喜池典。父亲居然在蒋伯承面前说张学良做事“虎头蛇尾”!难怪冯玉祥在谈到姜杀韩案时感慨地说:“很多人私下说这是对‘双十二’事件的报复,似乎也挺有道理的。”
上世纪80年代,梁漱溟接受美国人采访时,对父亲之死的解释是:“韩不小心得罪了蒋,蒋枪杀了他。”你是怎么得罪蒋的?这是Xi事件。'
梁漱溟在接受王采访时说:“无论是蒋介石以身作则还是消灭异己,历史学家都认为后者重要,我认为是合理的。”
傅瑞琦说,“社会上还有一种说法是蒋介石不愿意对韩先生采取如此严厉的措施,那就是李宗仁施加的压力。”
1938年夏,国民党在汉口召开特别代表大会时,何思源见到了何,谈起了杀父之事。他说韩被杀主要是因为他不服从命令,擅自撤退,影响了军队的士气。秦英又说:“韩泰刚愎自用,尤其得罪了李宗仁。”李宗仁告诉朝鲜不要听命令,主要是发两个电报:一个是“如何在全面抗战中分化对方”;二是‘南京不守,你为什么守泰安’。何思远认为,“何的话符合实际情况。”'
赫尔的谈话是两个国民党高官的私下交流,官僚作风应该少一些。何英也是韩国案的主审法官。他强调,父亲的两封电报得罪了李宗仁,是导致他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李宗仁、白崇禧在开封攻韩前后曾与蒋介石商议。可见李宗仁确实参与了他的计划。
但在李宗仁担任第五战区司令期间,得罪他的远不止他父亲。看来得罪不得罪也不完全是李说了算。就具体的“韩流案”而言,李状告韩流,既顺应了江的意愿,又是一种宣泄。可以说是公私兼顾。
外界还有一种传说,冯玉祥也主张杀朝鲜。主要原因是冯在担任第六战区司令时,曾写信给蒋介石指责朝鲜。据说冯私下说了一些狠话。
傅瑞元以前是台北石敬亭的邻居,经常聚在一起聊天。在回忆文章中,他说:“还有一种说法是韩的死是被人用刀杀死的。冯听了,哭了。冯说:“我不是真正的领袖。如果有人要杀韩香芳,我是不会放过他的。人们能听我说吗?韩香芳是我培养的。作为一个父亲和哥哥,看到自己的孩子被砍的很快,我是什么心情?散布这种谣言的人真是阴险!”
1938年1月11日,父亲被蒋介石扣押在开封。四天后的15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改组,副主席制被废除。冯玉祥被免去副主席职务,由委员代替,连常委都不是。冯玉祥比任何人都清楚,冯与韩的关系意味着什么。
至于我父亲与刘、宋、宋结盟的消息,特别是“密谋反蒋”甚至“联日抗蒋”,纯属恶意中伤,是军统局专职或兼职人员散布的谣言。无论是开封军事会议上对蒋的严厉谴责,还是《联合军事法评论》的判决,都没有这样的指责。鲁迅说:“宠物狗往往比主人更严格。”真诚地说出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