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6人。根据查询辽阳县小北河镇相家村统计局官网得知,2023年7月23日辽阳县小北河镇相家村有1746人。辽阳县是辽东半岛的对外开放县之一,隶属于辽宁省辽阳市,位于辽东半岛中部,总面积2511平方公里。
明代时,辽阳八景为:望京杰楼、广佑雄图、太水环带、千山屏列、香岩佛梦、首山樵唱、首峰泉瀑、陀洞悬珠。
随着时代变革,江山易主,辽阳八景亦有新称。
到了清代,辽阳八景为:华表仙桩、龙王夜渡、神灯孤照、白塔晚晴、魁阁凌霄、双桥卧虹、松柏琴声、首山樵唱。
辽阳明清八景
李大葆
公元1522年至1566年,是我国明朝的嘉靖年代,毕业于国子监的知识分子韩承训生活于期间。韩氏自曾祖韩斌、祖父韩辅、至父亲韩玺,均为朝廷命官,镇守辽东。在辽阳城那座深宅大院长大的韩承训,没有继承家族的尚武之风,爱的却是舞文弄墨的文人生意。如果说祖上“外抗夷虏、内抚军士、政理民安,卓有能声”,那么,承训之辈通过自己的诗歌将家乡的风光名胜描摹在案,让后人对人杰地灵的辽阳感悟得更为具体和深入,也可谓功不可没。这就是韩承训留给我们的“辽阳八景诗”。
其一为《望京杰构》:
身在江湖心在庙,登楼见日动长谣。杖藜叹世恶长 苦,授简题诗兴亦遥。画栋珠帘江渚映,城高径仄旆 旌摇。凭高欲上呼闾阖,辽水东西尽寂寥。
这一景是辽东都司镇城上的西南角楼望京楼。其时,辽阳城俨然一座军城,衙门林立,戒守森然,城墙巍巍,角楼高耸,难以让人或欲驻足其下,或欲登临其上。
其二为《广佑雄图》:
西北禅林出廓偏,当阶宝塔对金仙。顶芦月在光同 照,层铎钟虚韵独传。立地却愁鳌背负,凌霄应碍鸟飞 还。转轮还是推来易,谁与苍生结善缘。
这是对白塔及广佑寺的描绘。其时,它们立于西北城郊。白塔修建于辽代,高704米,8角13层,密檐式砖木结构,由台基、须弥座、塔身、塔檐、塔顶及塔刹6部分组成。广佑寺殿宇、廊房、僧舍俱全,其中“护敕圣旨一道,碑坊一架,山门3间,天王殿5间,敕香亭3间,钟鼓楼2间,碑亭4座,前佛殿5间,中讲殿7间,转轮藏楼5间,大悲殿5间,地藏殿3间,伽蓝堂3间,祖师堂16间,禅堂16间,斋堂僧房44间,殿主房3间”。真可谓塔高自留佛影,殿广随之烟生。
其三为《太水环带》:
燕丹昔日避秦兵,衍水今传太子名。渠口远从千涧 出,边头近倚一川平。斯干自入维熊颂,如带应同白马 盟。向晚渡前争利涉,隔林烟雨棹歌行。
太子河水如此蜿蜒而来,在古城的东、北、西三侧横成汤汤大波,又那样蜿蜒而去,何况环抱古城的河水又承载着燕太子丹的悲壮故事!
其四为《千山列屏》:
层叠千山五寺藏,石门南面俨成行。银屏冬去雪山 阔,锦帐春回金谷长。岚暗虎龙深隐伏,气蒸云雨结微 茫。无人拈出生花笔,辜负当年五色祥。
千山是东北名山之首,雄踞于辽阳城南,无论山水,无论庙堂,做为一景,无可生疑。
其五为《香岩幽梦》:
香岩高耸映中峰,左右坡陀建寺重。火宅无期僧自 定,灯朝有梦佛留踪。笙簧松远飞巢鹤,云雾潭深睡伏 龙。始悟无生原不染,顿令心地欲相从。
这一景为千山香岩寺,是元代高僧雪奄的苦修之所。《辽阳县志》载:“寺当山阳,山花极盛,春夏之交,满山花开,香气氤氲,故名香岩寺。昔人谓香岩寺中名胜最多,为一山之冠。盖龙泉至狭,大安近险,祖越亦少纡回,惟香岩外境既旷,近复双岩夹护,鸟道千盘,如往而复,万树参差阴翳,时有怪石出没其间。”
其六为《华表仙因》:
丁令千年已化仙,归来轶事古今传。泠泠仙语人民 后,戛戛鹤鸣城郭先。石磴长苔青润露,丹炉绝火紫销 烟。秦皇汉武俱成诳,韶舞歧鸣凤可甄。
这一景,一说为华表山,即今辽阳城东邱家堡子后山;一说是华表柱,在辽阳城内旗仓胡同。不过承载的都是《搜神后记》中“丁令威”的故事。相传成仙化鹤的丁令威,因思念故乡,于某一天由修炼的灵墟山飞回来,驻足高处,望目疮痍,顿时悲从衷来。
其七为《首峰泉瀑》:
首山地抱自逶迤,远望昂头似建旗。台号青云来不 定,泉飞白水去如斯。因知魏将连营处,并忆唐王驻跸 时。惟有城名今异旧,中原弃地使人疑。
比之千山胜景,首山更近于辽阳城。它踞于城南75公里处,因是千山群峰之首而得名。东连绵延丘陵,西接坦阔平原,风光秀美,故事复杂。
其八为《陀洞悬珠》:
佛洞高梁景物殊,洞檐平涌石如珠。只将金蓖开蒙 眼,更揭尼珠照昧途。在石恐随雷雨动,悬岩端与月星 符。登临身在浮云外,为取瑶华咏步虚。
诗中说的是,辽阳东15公里,凤凰山南麓,南临太子河,有大小18洞,皆横列于山岩。其第八洞为嫘祖洞,有佛像,头戴道冠,颔垂髯;且存一圆石,虚悬若珠。今人也叫罗祖洞。
随着时光的流逝,明代的辽阳八景大多已不复存在。千山和香岩寺二景现划列于域外,望京楼毁于明末的战火,就连其时的坚城固堞也片瓦不存,广佑一景只存白塔而消弥了殿宇,“华表仙因”和“陀洞悬珠”也是模糊的遗址罢了,只有太子河和首山在焉,然而也难免水瘦泉涸、山矮峰秃。时间一分一秒地走着,似乎什么都不曾销毁,然而,改变一切的也正是这一分一秒走过的时间。从某种意义上,时间又可以造就一切,其中就包括“失却”。
因为失却,人们才有怀古的幽情。
好在韩承训的八景诗还完好如初,它们在历史的长河里,行驶了300多年,与一代又一代的后人晤面。细读韩承训的状景之作,我们知道,他不是就景写景,做一番自然主义的扫描,而是更多地灌注了历史故事、神话传说以及个人的思想情感。他表面散淡于江湖,内心却悬系着庙堂。在望京楼上“杖藜叹世”、呼唤闾阁。面对广佑寺的宗教建筑,感慨“转轮还是推来易,谁与苍生结善缘?”如同写到衍水自然会联想到悲壮的燕丹,那么描写首山仍然把久远的战争故事当做素材,则不会再是诗笔的自然而然。看得出来,诗人原来是注重景物的人文气象,他在有意地营造着自己的心中之景。的确,自然的景物也许会变异和消失,而诗中之景物却会“活”到永远。
感谢诗人的匠心,让明代的辽阳八景栩栩如生……
星移斗转,“明”没“清”出。距离明代诗人韩承训之后160年左右,清代的辽阳又产生一位才子,他就是王尔烈。早年的《辽阳县志》称誉其为“词翰书法著名当世者,清代第一人”。这位活跃于清朝乾隆、嘉庆年间的“关东才子”,也用诗笔记录了其时的“辽阳八景”,成为后人探寻辽阳发展历史的宝贵资料。
清代的辽阳八景,已经与明代的大相径庭。这也许缘于社会的变迁、时人观念的异化,今日之水并非昨日之水了。通过王尔烈的诗篇,我们知道清代有如下的景物取得人们的共识。
其一为《华表仙庄》:
丁郎令威在何方?指点晴云山气香。
忆古常存清幽地,思绪更比雾缭长。
这显然是指旗仓胡同的那一根华表柱。相传丁令威化鹤归乡时,驻足其上。其实是后人为了纪念丁令威,而立下的牌坊,是人文色彩极浓的一种寄托而已。王尔烈还有一首《来鹤亭》,写的也是这一景物:“襄平城廓近山垠,丁令威来华表存。五刹不闻留姓字,千年何处觅儿孙。灵波渺渺烟云幻,僧塔垒垒草树繁。谁共青山不生灭,鹤来应为问真源。”稍后于王尔烈的道光年间辽阳名士马王孚 琳也有一首《华表仙庄》:“欲寻令威宅,步上东门道。人民冢尚存,柱无旧华表。空传归来时,劝人学仙早。何如管幼安,故井只令好。”相互对照二诗,看来这一景致大约毁于嘉庆末年。
其二为《龙王夜渡》:
鱼灯蟹火几约同,繁星孤月夜排空。
得系叶舟烟波里,始知画图摇其中。
明月之下,高丽门外,龙王庙前的渡口,船舶往来频繁。举灯细看,船夫老者朦胧若仙,令人顿感神秘。加之城廓黑黝,渔火温红,更使此景韵味悠长。
其三为《神灯孤照》:
当是神灵做此游,或明或灭犹萤流。
莫向飘渺寻仙境,但识人间有古州。
在城内西大街,时人常于夜里看到灯火明灭,或一或二,幻化无常;欲鬼欲仙,叫人羡惧交叠,因而逾加美观。
其四为《白塔晚晴》
拔地擎天浩洁身,更有流波漱凡尘。
待到霞霓拂荡日,自有佛歌磬敲云。
白塔是永远的白塔。夕阳西下,白垩生辉;余霞成绮,塔披红裳。再把此刻的塔影投射到不远处的溪流之中,又响起一片悠悠的佛乐,一帧人间奇景蓦然落成。
其五为《魁阁凌霄》:
本是魁星笔若刀,理断乱云独占鳌。
果得功名思何就,莫负光景夕与朝。
其时城东南角城基之上,竖着一座魁星楼,形制为八角二层。魁星木像设在上层,单足立于鳌顶,不言自名为独占鳌头之意;魁星左手执印,右手握笔,加之可以旋转,活生生一幅点状元之状。游人凭窗远眺,山水城廓尽收眼底;清风撞怀,情愫思绪飘然胸间。
其六为《双桥卧虹》:
卧虹双桥有似无,云遮雾缠影疏疏。
流连八步登踏处,已是天庭户垂珠。
城西门外,关帝庙前,护城河上,两座石桥相邻,间距仅有八步。云雾之中,躬起的桥身似有似无;若在夜晚,立于双桥,对望庙宇人家,分不清灯火星光,情景极好。
其七为《松柏琴声》:
松柏风声琴自含,隐约清浅都是弦。
此曲本当人间有,拨弄思丝看流年。
其时在大西门处建有“西会寺”。院内那棵苍然老松,不知何时树干中空,并寄生一棵柏树,双双枝茂叶盛,此为一奇。微风袭来,松柏相激,铮鸣琴响,天籁盈耳,此为一妙。奇妙合璧,可视可听,当为大美。
其八为《首山樵唱》:
担樵过山尽秋花,小道弯曲石边斜。
人至轻松复幻化,理过云纱理霞纱。
首山东麓观音阁碑记载,相传昔有仙人打柴于山后,常常歌唱于夜间。歌声悠扬,醉于听者,然而却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此美景实为美声。
透过上述的八首诗,再与明代的八景比较,可以知道,王尔烈时代的辽阳八景有了新的特点。其一是翻新了内容:除了白塔、华表、太子河、首山依然保留,其它四处都是新的;既使前者,也在表现细节方面,做出了新的突破,既更局部、更具体了。比如,太子河只是那个既定的渡口、渡船、船夫活动的背景,而把渔火、繁星、叶舟放大成让人注意的景观。其二是缩小了范围:八个景点中,除“首山樵唱”稍远一点(但也比明代八景中的千山近许多),其它的都设在城内或城郊,且东西南北中错落有致,整个地把辽阳城点缀得趣味盎然。这样布局的景点,既美化了城市,也方便了游人。其三是强调了时机:几乎每一景点,都有最佳 的观赏时机,比如,游“华表仙庄”最好是天晴气朗,看“龙王夜渡”当然要在月明之夕,观赏“松柏琴声”需要微风相助,把玩“白塔晚晴”选在黄昏的河畔是最好的。其四是突出了神秘感:每一个景点都有一层浓厚的神秘色彩,或如鬼如仙,或似真似幻,比如“神灯孤照”总让人感到一种温暖的森严,“魁阁凌霄”让人难辩天上人间,“双桥卧虹”也叫游人产生不知身寄何处的慨叹,“首山樵唱”那实有却无的樵夫不能不引人发出空茫之思。
如果把“清代八景诗”与“明代八景诗”两相对照,似乎王尔烈的篇章更多地注意了抒情性,而韩承训的作品突出地阐释了某些道理,这也许是社会环境、诗人的个人学养和爱好使然。韩承训生活于明朝嘉靖年间,社会动荡,王朝没落,自高祖至父亲均为武官,其个人为监生身份。王尔烈名噪清朝乾隆、嘉庆时代,大半年华都处于盛世,累世文臣之家的影响深厚,其个人中举人、及进士,历官刑部主事、甘州知府、翰林院编修、陕西道监察御史,累迁内阁侍读学士,饮誉关东,名震江南,为饱学之士。明代辽阳八景,不虚不惘,先于韩承训的诗笔而存在。清代辽阳八景,多有牵强,想必是后于王尔烈的赞诗而发扬光大。这样,韩承训在对客观的描述中就注入了“理”的成份,王尔烈在对主观的开掘中便填加了“情”的因素。于是,明清两代的辽阳八景及其诗作,自然就各有各的不同了……
第一景:华表仙桩
相传丁令威修道处在旧城内南街旗仓故址。昔日石柱道观每当天气晴朗,明瑞缭绕直冲霄汉。
第二景:龙王夜渡
版本1。高丽门外太子河畔,原有龙王庙。月明之夕,操舟夜渡者环顾。只见峰峦罗列,城郭森严。蟹火渔灯隐约与星月相映。
版本2 高丽门外太子河畔,原有龙王庙。月明之夕,常有鹤发童颜老者免费摆渡。这老者不是旁人,他摆渡的不是寂寞,是传说,他就是传说中的龙王。
第三景:神灯孤照:
城内西街昔时夜有明灯或一或二,隐约不常。据父老传闻,当有贵人出。
第四景:白塔晓晴
每当雨后放晴,斜阳一抹返照塔巅,余暇成绮。
第五景:魁阁凌霄
城东南因城为基的魁星楼上,推窗四望,清风拂面。南面千山罗列如屏;东来衍水环绕;孤塔屹于西北;首山映于西南。俯瞰全城有飘然凌霄之慨。
第六景:松柏琴声
西门外”西会寺“百佛楼前,旧有古松老干孤耸。有时风入松间,清韵悠扬,宛若琴声。
第七景:双桥卧虹
西门外关帝庙前有双桥两相连。关帝庙城墙南望,财神庙位于两桥中间,如跨虹,形式奇特。
第八景:首山樵唱
清风寺在首山之阳,白塔寺映其背。相传昔有闲人樵于山后,夜闻歌声而不见其人。山之东麓观音阁有碑文记载。
属于: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区
辽中县位于辽宁省中部,辽河中游。南与黑山县毗邻,北、东北同新民市和沈阳市于洪区搭界,东隔浑河与辽阳县相望。总面积1670平方千米。总人口53万人(2004年)。
县人民0驻辽中镇,邮编:110200。代码:210122。区号:024。拼音:Liaozhong Xian。
行政区划
辽中县辖12个镇、8个乡:辽中镇(含北街街道、南街街道)、于家房镇、朱家房镇、冷子堡镇、刘二堡镇、茨榆坨镇、新民屯镇、满都户镇、杨士岗镇、肖寨门镇、长滩镇、四方台镇、城郊乡、六间房乡、养士堡乡、潘家堡乡、老观坨乡、老大房乡、大黑岗子乡、牛心坨乡。其中,杨士岗镇、长滩镇、四方台镇由铁西新区代管。
历史沿革
辽中县地名是光绪三十二年(1906)设县时,以辽郡以西、辽水以东,宛在中央之意而命名。或说县治旧称阿什牛录镇,此镇居于全辽中心之地,故名为辽中。或说因其境地跨辽河两岸,并位于辽河中游而得名。
辽中县境域,战国时期,属燕地。秦时期,属辽东郡。西汉时在境内置辽阳县(今茨榆蛇公社偏堡子古城),仍属辽东郡。东汉时期,属玄夷郡。魏晋因之。东晋时期,属前燕、前奏、后燕、北燕。南北朝的北魏、东魏、北齐时,东部为高句丽割据。隋时期辽河以西属燕郡。唐为安东都护府辖境。辽时属东京辽阳府所辖的汤州。金时仍属辽阳府辖区。元时期属辽阳、广宁分辖。明时期属辽东都司辖地。清时期先后为新民、辽阳、承德、镇安、诲城各府、州、县之属地。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百姓横遭刀兵之苦,激起参与以反帝为宗旨的义和团斗争。清0为利于对人民斗争的镇压,便于辽阳、承德、镇安、海城等边缘地带各割一部,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七月二十七日,建立辽中县,并以清初时期所建韵阿司牛录镇(今辽中镇)作为辽中县府驻地。建县之初,隶属奉天府辽沈道所辖。民国二十年(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期间,仍为辽中县。1945年“九·三”胜利后,不久又被国民党占领,设立辽中县0。1947年冬,辽中解放。1948年春,国民党二次占领辽中。直至同年11月2日才最后获得解放,建立了人民政权“辽中县人民0”,属辽西省管辖。1954年划归辽宁省。现为沈阳市辖县。 (以上摘自“辽宁地名信息网”等)
?年全县划为20个农村人民公社、1个农场、1个镇,分辖253个生产大队、2个街道办事处。面积1709平方千米,人口471535万。县人民0驻地辽中镇,距省会沈阳69千米。
1999年,辽宁省人民0(辽政[1999]69号)批准:一、于洪区:撤销翟家乡,造化乡、彰驿站乡,设立翟家镇、造化镇、彰驿站镇。二、辽中县:撤销四方台乡,设立四方台镇。
2000年,辽中县辖12个镇、9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501627人,其中:辽中镇 82278人、于家房镇 21436人、朱家房镇 28806人、冷子堡镇 27056人、刘二堡镇 19160人、茨榆坨镇 55960人、新民屯镇 13278人、满都户镇 19241人、杨士岗镇 16892人、肖寨门镇 24575人、长滩镇 19432人、四方台镇 19302人、城郊乡 19847人、六间房乡 23709人、乌伯牛乡 16566人、养士堡乡 17068人、潘家堡乡 16312人、老观坨乡 13387人、老大房乡 15000人、大黑岗子乡 13303人、牛心坨乡 19019人。
2001年,辽中县辖12个镇、9个乡:辽中镇、茨榆坨镇、朱家房镇、于家房镇、满都户镇、肖寨门镇、杨士岗镇、冷子堡镇、新民屯镇、长滩镇、刘二堡镇、四方台镇、城郊乡、六间房乡、养士堡乡、乌伯牛乡、老大房乡、大黑岗子乡、牛心坨乡、潘家堡乡、老观坨乡。
某年辽中县行政区划一览 全县辖12个镇、9个乡,48个社区居委会、234个村民委员会,面积166971平方千米,人口5222万。 (根据“辽宁地名信息网”资料整理)
辽中镇 镇0驻化工社区,人口979万人,面积1358平方千米,辖20个社区居委会:胜利、新华、新兴、振兴、兴工、平安、文华、化工、利民、兴光、南环、福利、财旺、育才、实验、光明、纺纱、建设、西环、北环。
茨榆坨镇 镇0驻第二社区,人口529万人,面积104平方千米,辖6个社区居委会: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13个村委会:太平、西山、寇家堡、赵家、大莲、小莲、前边、后边、偏堡、前岭、后岭、黄南、黄北。
于家房镇 镇0驻于家房,人口250万人,面积716平方千米,辖2个社区居委会:于家房、漾子泡;9个村委会:上顶子、高家、花家房、陡沟子、青麻坎、代家房、韩家、范家、插拉。
冷子堡镇 镇0驻冷后,人口287万人,面积129平方千米,辖2个社区居委会:冷前、冷后;18个村委会:高力、人和、刘士、黄土、古城、社甲、李家、真子、忙前、忙后、黄西、黄东、业兴、说理、周徐、黑鱼、金山堡、集贤屯。
满都户镇 镇0驻满东,人口214万人,面积84平方千米,辖2个社区居委会:满东、满西;10个村委会:祁家、古城子、长沟、胡家屯、关粮窑、三道岗、押牛街、东刘家、宁家、前鸭鸡房。
朱家房镇 镇0驻朱家房,人口335万人,面积106平方千米,辖2个社区居委会:朱家房、侯头沟;9个村委会:田家坊、永丰、孙金、深井子、高墙子、艾蒿沟、白头沟、腰截子、大万。
刘二堡镇 镇0驻刘南,人口197万人,面积856平方千米,辖2个社区居委会:刘南、刘北;12个村委会:木耳岗子、叔家庵、西高力庄、东高力庄、罗圈泡、后岗子、靛庄子、皮家堡、丁家堡、北长寿岗子、蒲河、高登堡。
新民屯镇 镇0驻三台子,人口175万人,面积4424平方千米,辖3个社区居委会:新东、新西、腰岭岗;7个村委会:前村、中村、后村、宽场、三台子、土堡子、三家子。
杨士岗镇 镇0驻杨士岗,人口174万人,面积7475平方千米,辖2个社区居委会:杨士岗、佑户坨;10个村委会:八三堡、火石岗、三王堡、靠山屯、邢柏窑、前夹山、金海堡、腰堡、后尖山、德兴堡。
肖塞门镇 镇0驻肖东,人口261万人,面积73平方千米,辖3个社区居委会:肖东、肖南、肖北;9个村委会:三东、三南、三西、三北、七南、七经、妈妈街、沙西、沙东。
长滩镇 镇0驻西街,人口214万人,面积98平方千米,辖2个社区居委会:东街、西街;13个村委会:北台子、何庄子、王秀台、小兀拉、大兀拉、英架子、东余、前余、张寨、土西、土北、土东、烟台子。
四方台镇 镇0驻四方台,人口205万人,面积63平方千米,辖2个社区居委会:四方台、胜利;8个村委会:西余、八音台、土耳坨、平安堡、太平庄、徐家、王家、小龙湾。
城郊乡 乡0驻辽中镇实验,人口116万人,面积741平方千米,辖13个村委会:肖家崴子、付家屯、双山子下万子、卡南、卡北、白家、孟家、大邦牛、孙家万、邢冯、敖士牛、小龙湾。
六间房乡 乡0驻六间房,人口208万人,面积998平方千米,辖15个村委会:-、新立屯、六间房、八家子、马龙、郑士堡、化家、裴家乡、长冈子、梁家、许家、久才冈、吉庆台、马家房、老窝棚。
乌伯牛乡 乡0驻西地,人口129万人,面积6676平方千米,辖14个村委会:乌伯牛、回民、房身地、徐家屯、刘家岗、勾家屯、年家屯、吴家屯、西地、东荒地、腰荒地、西荒地、大治营、朱家岗。
养士堡乡 乡0驻王家,人口171万人,面积908平方千米,辖16个村委会:养前、养后、冬力房、菱角泡、白家岗、陶家、下堡、王家岗、腰屯、西合、林家、王家、小帮牛、曹家屯、细河沿、牛心坨。
潘家堡乡 乡0驻潘家堡,人口173万人,面积634平方千米,辖8个村委会:小黄旗堡、张家、黄旗堡、南长岗、蔡伯街、于家台、邵家、潘家堡。
老观坨乡 乡0驻老观坨,人口147万人,面积493平方千米,辖7个村委会:老观坨、大坨子、双树坨、后老薄、大兰坨、肖兰坨、吴家岗。
老大房乡 乡0驻老观,人口159万人,面积81平方千米,辖13个村委会:老大房、东屯、甲河、曹家、高家、朱家、孟家、灰山、老观、腰街、树林子、丁家、鸭鸡房。
大黑岗子乡 乡0驻大黑岗子,人口138万人,面积8398平方千米,辖12个村委会:张家窝棚、方家岗子、茨榆岗子、东于岗子、赵家窝棚、钱缝、三尖泡、大兰窝棚、营城子、马家岗子、农场、大黑岗子。
牛心坨乡 乡0驻牛心坨,人口201万人,面积1138平方千米,辖18个村委会:牛心坨、前房身、西房身、三道房、小黑岗子、三家子、三道坊、李胡岗子、于树庄、姜家、闵家洼子、连三湾、嫩草坡、高力房、老虎岗子、花牛沟、寇家、瓜茄岗子。
2002年12月13日辽政[2002]323号批复:撤销乌伯牛乡、辽中镇,合并设立辽中镇。区划调整后,辽中镇0驻地化工社区居委会,区域面积8034平方千米,辖14个村委会、20个社区居委会。行政区划调整后,辽中县辖12个镇、8个乡:辽中镇、茨榆坨镇、朱家房镇、于家房镇、满都户镇、肖寨门镇、杨士岗镇、冷子堡镇、新民屯镇、长滩镇、刘二堡镇、四方台镇、城郊乡、六间房乡、养士堡乡、老大房乡、大黑岗子乡、牛心坨乡、潘家堡乡、老观坨乡。
2005年7月5日,辽宁省人民0《关于同意辽中县部分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同意将辽中县养土堡乡小帮牛村、城郊乡敖司牛村、孙家万子村划入辽中镇。
地图
2021年1月,2020年乡村振兴传播影响力县区排名发布,辽中区位列第369名。
2020年10月,辽中区入选第一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名单。
2019年10月,辽中区被农业部命名为“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2018年8月,辽中区获得第四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殊荣。
2018年,农业农村部推介辽中区为第一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
2017年12月,辽中区上榜2017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特色魅力示范县。
2016年5月,农业部确定为辽中区全国首批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2016年2月,辽中区上榜2015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2009年1月,辽中区上榜第二届全国文明村镇名单。
2005年,辽中区位列2005年度全国肉类生产百强县第23名。
公元前228年秦王赢政为了统一中国,发动了大规模的兼并战争,秦国俘虏了赵王迁,赵国公。所以子嘉逃到了(代郡)今“地理位置"(河北北蔚县),自立为代王。
第二年,太子丹为挽救燕国危难,派荆轲去刺秦王,没有成功。
于是秦派军队大举攻燕,代王嘉和燕国联合抗秦,结果在"易水"西面战败,燕国都城蓟ji 今"地理位置"(北京) 被攻占。燕王喜和太子丹率军退保辽东,秦派大军追击。这时太子丹藏在衍水,今"地理位置"(太子河)积聚力量准备反攻。
代王嘉为燕王喜出谋划策:''秦大举攻燕,就是因为"太子丹"的缘故如:献上太子丹的人头,秦国就一定退兵。
于是燕王喜派人杀了太子丹,但秦国并不就此罢休,仍然进兵追击,公元前222年终于灭掉了燕国,人们为了表示对太子丹的怀念,就称:"衍水"为太子河了。今"地理位置"(辽宁省辽阳市太子河区)。
太子河是辽宁省较大河流之一,流贯辽阳、本溪境内。太子河古称衍水,汉称大梁河,辽称东梁河,金时称无鲁呼必喇沙,满语意为芦苇河。明称太子河,清称太资河,即今之太子河 ,太子河地名来源于战国时燕国太子丹。
千百年来,"太子河"韵语着沿河两岸的人民,也见证着辽东地区的兴衰和世间沧桑,产生了许多不同的各具时代特色的名字:衍水、大梁水、梁水、东梁河、代子河、太资河。
衍水是太子河的古称,两千多年来,这一称呼久盛不衰。秦以前,太子河被称作“衍水”,后因燕太子丹被秦将追杀逃亡于此,故名为太子河。
浑河支流。在今辽宁东南部。上游北太子河北新宾满族自治县南,南太子河出本溪县东,在北甸附近汇合,西流经本溪市、辽阳市,至海城市境入浑河。
《辽史·地理志》 东京辽阳府:东梁河“又名太子河,亦曰大梁水”。《方舆纪要》卷37辽东都司:太子河“在司东北五里。一名东梁河,一名大梁水。源出干罗山,西流五百里至此,又折西南至浑河,合于小口,会辽河入于海”。
乾隆《盛京通志》卷25:太子河,“国语曰塔思哈。……虎也”。太子河即塔思哈之音讹。
古称大梁水、梁水、东梁水。《钦定盛京通志》:“国语曰塔思哈,……虎也。”太子河即塔思哈之音讹。一说为纪念燕太子丹复国和辽太子让国而得名。
在辽宁省东南部。上游北太子河出新宾满族自治县南,南太子河出本溪满族自治县东,在北甸附近汇合。
西流经本溪市、辽阳市,到海城市三岔河附近会浑河。长413千米,流域面积139万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109米3/秒。建有参窝、汤河、观音阁等水库。
扩展资料:
明·韩承训
燕丹昔日避秦兵,衍水今传太子名。
渠口远从千涧出,头边近倚一川平。
斯干自入维熊颂,如带应同白马盟。
向晚渡前争利涉,隔林烟雨棹歌行。
《太水环带》即“辽阳八景”组诗之一。此诗点明了“太子河”名称的由来,并描绘了辽阳与母亲河的依附关系。
明代时,辽阳八景为:望京杰构、广佑雄图、太水环带、千山列屏、香岩佛梦、华表仙因、首峰泉瀑、陀洞悬珠。
韩承训 生卒年不详。辽阳人,明嘉靖时期监生。晚年自署“襄平千山人”。其曾祖韩斌曾任辽东副总兵,祖父辈世代镇守辽东。
韩承训本人虽然仕途不显,但在当时的辽东地区颇有文名,辽阳现今出土的嘉靖间碑志有多甬出自其手,是著名的《辽阳八景》组诗的作者。
人民网-辽阳|辽阳八景之《太水环带》
辽宁省辽阳市太子河区沙岭镇下辖村委会包括东干河村民委员会、小闯屯村民委员会、沙岭村民委员会、韩家台村民委员会、养鱼池村民委员会、小沙岭村民委员会、金山屯村民委员会、沙岭台村民委员会、双台子村民委员会、新民村民委员会、南沙岭村民委员会、高洛子村民委员会、兵马屯村民委员会、西干河村民委员会、大闯屯村民委员会、绣江村民委员会、后绣江村民委员会、后青堆村民委员会。
努尔哈赤在天启元年(1621年)六月发动了他的辽沈战役,六月十三日沈阳被攻破,隔日在浑河两岸歼灭来援的明军川浙兵团,在辽河以东,还差一块关键的拼图——辽阳。
沈阳之战和浑河之战前面都单独写过了,再来说一下辽阳之战。
(一)
辽阳是辽东的古老城市,战国时期就是燕国的大城。元朝置辽阳行省,平章驻地即在辽阳。朱元璋接收辽阳后改定辽东都司,总辖辽东二十五卫,辽阳是明朝在东北的政治和经济中心,规模和人口都是全辽之冠,号称辽东第一坚城。
所以辽东经略都驻节于辽阳,这本身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在于沈阳之战明军败得极惨,逃回来的士兵不到万人,辽阳的兵力就有点捉襟见肘。
开原、铁岭丢失后,沈阳就被顶到了前面,沈阳内外驻扎了七万多明军。此外,辽沈防御圈的奉集堡、威宁堡、虎皮驿、武靖营等大大小小的堡垒驻扎了数千到万余不等的兵力,再去掉作为机动力量的川浙军团,辽阳城内的驻军只剩不到两万。
显而易见,努尔哈赤拿下沈阳,全歼守军与来援的川浙军后,后金士气正盛,下一个目标必定是东北的中心辽阳。
兵力过少难以防守辽阳,经略袁应泰下令将各堡垒守军撤回,合兵防守辽阳,辽阳的兵力增加到了八万余人。
辽阳兵力是厚了,但如此一来,辽东的网状防御结构已被完全打破,一张网缩成了一个点。
网状防御是指明朝在辽东弹性的防御措施,军堡与城池构成大大小小的战略支撑点,一点受攻,其他点可根据形势作出反应,或从各方来援,或断敌归路,或直捣老巢换家。在这张网上,最强的三个点就是开原、沈阳和辽阳。开原失守,沈阳和辽阳还能互为犄角,撑起一片防御网,一旦再丢失其中之一,剩下一个点就不足以支撑起其他军堡的防御。
或许有人说,明军屡战屡败,再多的点也没有意义,努尔哈赤只需要挥军一个一个拔除便是,这并不符合当时的形势。
天启元年的辽东形势还没有糜烂到后来的地步,明军当时还是有些军队颇有战力,并不惧怕与后金野战,比如沈阳的贺世贤和浑河两岸的川浙军,还包括袁应泰亲自统帅的虎旅军等一些军队。
努尔哈赤的战法历来是避实击虚,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就如同在萨尔浒一样,如果等萨尔浒的七八万明军合兵一处,后金军就不敢与其决战。
辽东这些敢效死力的精锐若是合兵一处,努尔哈赤也并没有把握将他们击败,即使能惨胜,他也不愿意承受八旗兵伤筋动骨的代价,毕竟后金的体量与大明相差太多太多。
对于辽阳,努尔哈赤也是志在必得。虽然在沈阳打了个大胜仗,并不意味着后金就吃下了辽河以东。只要辽阳还在,明军在辽东就还拥有着民心和军心,也就拥有反击的本钱。
攻下辽阳,则河东大大小小的城堡再也无力抵抗,如果不投降就只能被屠戮。明朝失去辽阳,就无力维持在辽东的统治,只能往辽西战略性撤退,寻找下一个可以依靠的支点。
(二)
努尔哈赤在沈阳休整五天后,召集诸贝勒发出命令: 沈阳已拔,敌军大败,可率大军乘势长驱,以取辽阳。
三月十八日,后金大军开拔,浩浩荡荡渡过浑河,由北向南而来。
辽阳之战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战是发生在城外几十里的野战,这一战是努尔哈赤策略的体现。
顺利攻取沈阳有幸运的成分,并不意味着后金已有把握强攻坚城,况且相比沈阳,辽阳城防更加坚固,是辽东第一坚城。为了计取沈阳,努尔哈赤使诈,放出风去宣称要绕开辽阳进攻山海关。
这是个很高明的计策,如果让后金军绕开辽阳南下,袁应泰就里外不是人,敌人经过他的防区却不拦阻,非被人弹劾到死不可。就算明知是计,袁应泰也不得不做出反应,他命令总兵朱万良率万余精兵追赶,务必牵制后金军,不能让他们无视辽东的明军。
朱万良就是在救援沈阳时被皇太极轻易击溃的三位总兵之一。川浙军血战于浑河时,他们拥兵不救,临阵脱逃,触犯了军法。逃回辽阳后,袁应泰本来要将他们开刀问斩,三人乞求给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袁应泰才姑且免了他们一死。
在浑河拉胯的朱总兵,到了辽阳却换了一幅模样,朱万良与后金军遭遇后,已意识到中计,努尔哈赤布下的圈套,正是为了围歼出城的明军。
与浑河边表现迥然不同,浑河之战时南北兵的夙愿影响了他们的行动,朱万良这次再也没打算逃跑,或许这才是他的本色。朱万良表现得非常勇敢,他将手下分立三营列阵迎战。
努尔哈赤指挥自己的两黄旗集中攻击朱万良亲自率领的一营,明军表现生猛,击退了黄旗兵的进攻并发起反冲锋。朱万良这个营整整支撑了大半个白天,最后在后金军优势兵力冲击下全军覆没,朱万良殁于阵中。
可叹的是,后金军集中攻击朱万良时,只有少数兵马牵制其他两营,其余明军却没有给他有力的配合和支援。朱营覆灭后,剩下的明军也迅速溃败,只有一小部分逃回辽阳,除了战死,其余更多的逃去了其他城堡,辽阳的守军又被削弱了,努尔哈赤达到了战略目的。
(三)
击溃朱万良后,努尔哈赤回军转进,后金军在十九日午时渡过太子河,在辽阳东南角扎营。
经略袁应泰是文官,面对努尔哈赤兵临城下,他并没有凭城固守,而是和贺世贤一样选择了主动出击,由此可见当时面对后金,首选并不是被动防御而是出战。
这与明军守城火器还不怎么靠谱也有关系,让努尔哈赤吃亏的西洋大炮,也就是红夷大炮,要到天启六年才在宁远城头首次发威。在辽沈之战里,辽阳城头有七门熊廷弼仿造的山寨版“吕宋大铜炮”,但在战争中明军自造火器包括吕宋大铜炮的表现差劲,屡屡发生炸膛,过热无法发射等窘况,无法抵挡后金军,之前在沈阳城头也是如此。
相比之下,明军的野战轻型火炮如迅雷炮、虎蹲炮等反而要靠谱得多,因为它们被长期列装使用,实战性能能得到保证。
袁应泰调集城内机动兵力,率领侯世禄、李秉诚、梁仲善、姜弼、周世禄等大小将领领兵五万余出城列阵,留巡按张铨在城墙上指挥守军配合作战。
努尔哈赤首先派左翼四旗兵迎战,两军互相对冲了两次后,后金军不支败退,明军紧追不舍。但努尔哈赤并不慌乱,他指挥白旗、红旗、蓝旗等后金兵给败兵让出撤退路线,从两翼侧击明军。
努尔哈赤这时还拥有了一个新的兵种——火铳手。
火铳手来自沈阳的明军降兵,努尔哈赤活学活用,将他们编入各旗,后金第一次在战场上有了独立的火器兵种。来援的后金兵并没有直接进攻,而是先用自己的火器部队对追杀来的明军进行了一轮齐射。
以往明军与后金军交战,从来没遭到过后金成建制的火器部队射击,追杀得正欢时突然冒出来几队火铳手,明军大惊失色,攻势就此被遏制,各路旗兵乘机冲锋冲乱了明军队列,明军反胜为败,退回城下。后金军乘机掩杀,企图从辽阳小西门杀入城内。明军城墙上和城外的军队一起发射火器、弓箭,后金兵攻城失利再次退走。
努尔哈赤的第一波进攻到此结束,后金兵没有取得压倒性胜利,两军互有胜负。
(四)
三月二十日,第三阶段的战斗开始。
努尔哈赤观察地势后,把主攻方向换成了辽阳东门,因为这里的护城河更容易被堵塞。他派右翼四旗兵推着楯车进攻,袁应泰在前一天交锋中并没吃亏,这天他继续迎击的策略,带着自己的精锐家丁“虎旅军”,亲自率领明军出东门列阵。
在交战之初,明军打得有声有色,抵挡住了后金兵的冲击。但时间一长,明军战斗意志不如后金军的弱点就暴露出来,袁应泰在一线率虎旅军死战,在二线接应的骑兵却不听命令,在两翼遭到冲击时,没有死战到底保护前军,反而稍一接敌就乱了阵脚,慌忙中不少人未得到号令就后撤,不少人掉进护城河里淹死。
偏偏这时,城里又出了纰漏。后金左翼四旗本来的任务是夺取城门外壕沟,但在城内外明军抵抗下受到三面打击受阻,请示努尔哈赤后,把目标改为了直接进攻西门。
西门守军正在奋力据守,但在激烈的战况中,堆积的火药被意外引燃,城头爆炸声不绝,守城士兵被炸倒不少,敌台、窝铺、城楼也被大火焚烧,不久后火势又蔓延到城内房屋,一发不可收拾。这就是火器不靠谱引发的悲剧,之前在沈阳,后金军进攻西门时也是因为大炮炸膛引起城头守军的混乱,被浑水摸了鱼。
城上的动静和城外二线明军的混乱进一步引起连锁反应,城外坚持抵抗的明军也军心动摇,意志不坚定者已开始溜号。危急之时,只有袁应泰的虎旅军奋战不止,他们掩护自己的主帅在炮火掩护下撤回城内后,被四面围上的八旗军包围,寡不敌众,力战之后全军覆没。
袁应泰逃回城内,发觉事态已无法控制,城内城外明军各自为战,陷入混战之中,根本组织不起来。这时城外还有大批未来得及撤回的明军主力,他们失去统一的指挥调度,是战是逃全看各自主将。总兵杨宗业、梁仲善率部苦斗,力尽而亡,更多的士兵则是一哄而散,也不要苛责明军,战场上失去指挥的部队多半如此,即使到了现代也不可避免。
城内已燃起熊熊大火,努尔哈赤的内应乘机高呼“辽阳已陷”。
趁此机会,后金左翼四旗终于登上西门,并沿着城墙进攻占据了左右两面城墙。努尔哈赤下令右翼兵不要纠缠于城外明军残兵的抵抗,分出主力登城支援左翼。至此,辽阳城破,明军再也无力把突入的后金兵赶出去。
虽然后金占领了西门,并不意味着辽阳已全线失守,城内的明军一直在坚持战斗,抵抗了整整一夜。
二十一日,后金大队人马已全部入城,他们整兵对城内明军发起最后的进攻。袁应泰、张铨督兵列楯死战,激战一个白天后,大势已去,辽阳失陷只是时间问题,袁应泰看到局势已无法挽回,叹息着对张铨说:“你没有守城的责任,赶紧走吧!我死在这里!”他佩戴着尚方宝剑和官印,在城东北镇远楼与妻弟姚居秀一起自缢殉国。他的老仆唐世明在主人死后纵火焚楼,自己也跳入火海殉节而死。
张铨也并没逃跑,他抵抗到最后被俘,努尔哈赤想要招降他,被一口拒绝,皇太极再次出面招降,张铨只求速死,于是赐他自缢。
自杀殉国的高级将领并不只袁应泰一人,分守道何廷魁、监军道崔儒秀皆不愿投降而殉节。
辽阳之战明朝有三位总兵官阵亡:朱万良、杨宗业、梁仲善,更多的将领没有战死沙场,而是逃跑了。
逃跑又能分为两种,一种是战事不利但胜负未分时就溜之大吉,代表人物是高出、胡嘉栋、韩初命等五人,他们都是监军,也因此被时人称为“同逃五监军”。另一种是战败后突围而逃,包括总兵侯世禄、姜弼及以下数万士兵,辽阳之战真正的战损并不多,除了一部分投降的明军,大部分溃围逃走,这些人四散逃命,最远的逃入了朝鲜。
(五)
再回看一下整个辽沈之战,如果要找一个主要责任人的话,显然应该是辽东经略袁应泰。任用贺世贤统领沈阳却没有派文官加以节制,辽阳之战时对部下统领无方,导致大部分明军没能发挥出战斗力,这些都是败笔。虽然袁应泰殉节而死,也不能掩盖他能力的不足。
但深层次看,袁应泰也只是个背锅的。
袁应泰是万历二十三年进士,在被调任兵部前,他是工部官员,是个水利工程家,治水赈民颇有功绩,官声很好。
明朝传统是以文制武,这本身没错,但袁应泰之前干的是工部的活,从没经过军事的历练,即使担任河南右参政时,也只是为熊廷弼供应军需粮草,不管是筹划方略还是领兵作战,对他都是个陌生的领域。
在他之前的杨镐由于萨尔浒之败被骂得很惨,但杨镐其实有几十年的军事经验,早期他经常亲临前线作战,对蒙古取得过几次大捷。虽然之后在万历抗倭援朝和萨尔浒之战中表现都不怎么样,但他确实是统兵几十年的文官,经验是有的。
袁应泰的前任熊廷弼的军事经验其实远不如杨镐,但他素有“有胆知兵,善左右射”的名声,辽东形势他素来比较有研究,多次上疏献策,又在万历三十六年就曾巡按辽东,对辽事的了解非袁应泰所能及。
反观袁应泰,在泰昌元年(1620年)九月刚刚巡按辽东,十月就因熊廷弼被罢而代理经略,虽然袁应泰决心很大—— “誓与辽东相始终,更愿文武诸臣不怀二心,与臣相始终” ——但毕竟对军事和辽事都不熟悉。
袁应泰在辽东任上兢兢业业,不过经验的欠缺不是态度所能弥补的。他犯下了一些错误,军事部署也较为失当,给他一些时间,或许还有机会学习调整。努尔哈赤怎会给他这个机会,他抓住这点迅速发动了辽沈战役。
对比一下两军统帅,努尔哈赤对袁应泰,两个人差了十万八千里。努尔哈赤除了治水不如袁应泰,其他方面都是吊打,就算重来一次,袁应泰也不是对手。
所以归根结底看,是朝廷的官员选拔制度出了问题,把不善军事的袁应泰推到了辽东经略这个重要职务上,本身就是个天大的玩笑,好比让水利部长一下成为了战区司令。
袁应泰殉国后,明熹宗又重新起用熊廷弼,这就是打自己脸了。复用熊廷弼,说明朝廷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既然如此,就应该给他绝对信任,然而熊廷弼到任后,又与辽东巡抚王化贞不和。
这种事解决的办法有很多,确定到底谁说了算就行,但拖了大半年这个要命的问题还是没解决,经略、巡抚不和直接导致战守两端,谁都无法全权指挥,是后来广宁大败的直接原因。
后人往往责怪袁应泰的部署,痛惜王化贞、熊廷弼的争执而忽略了背后的政治原因,不知他们自己也是身不由己。不管袁应泰也好,熊廷弼也罢,其实都是朝廷政策的牺牲品。
努尔哈赤发动辽沈之战时,后金在辽东战场并没有压倒性的优势,只要用人得当,策略合适,辽东局势绝不会崩坏得如此之快。归根结底,政治上的失策反映到军事上,使得努尔哈赤大获成功。
努尔哈赤攻下辽阳,意味着明朝在辽东的防御土崩瓦解,失去庇佑的明朝军民如潮水一般退往辽西避难。周边大小七十余城堡再也无力抵抗后金,纷纷投降。
拿下辽阳,努尔哈赤的辽沈战役大获全胜。对后金来说,萨尔浒是生存之战,辽沈之战才是一次真正的立国之战。从此,南自金州、西至辽河的广大地区真正成为后金国土。
后金之前的界藩城、萨尔浒城,都远够不上都城的级别,充其量只是个规模大点的寨子。对一个政权来说,没有个像样的都城是极其难堪的。辽阳是个极其理想的都城对象,不到一个月,努尔哈赤就把手下们的家属从萨尔浒接到辽阳,又命令修建新城,辽阳成为后金都城,直到天命十年(1625年)再次迁都沈阳。
占据辽阳后,后金统治中心完全向辽东转移,这对它的 社会 基础产生了极大影响。后金崛起于白山黑水,是传统的渔猎民族,农业并不是他们所擅长,山地间也没有可供他们开垦的田地,努尔哈赤的后金还是部落制,搞得还是奴隶 社会 的那一套。
占领辽阳意味着占领辽沈,这里是汉人农耕的聚集地,要土地有土地,要技术有技术,又得到了大批人民,后金政权的性质从此向封建 社会 开始转变,这对它以后的发展至关重要。
最后再多说两句,这个系列主要写了明金辽沈之战本身,其实除了这两个老冤家,还有两方对战局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蒙古和朝鲜。
明清战争绝不止两方参与,它事实上是明、清、蒙古、朝鲜四方关系的相互较量,忽视了哪一方,都无法摸清 历史 走向的全部。后面的文章里,再来讲讲这四方错综复杂的关系,当然,还有接下去的辽西之战。
辽沈之战前面的两场战役,可以关注后查看以前的内容。
辽河上游分东、西两支。东辽河源於吉林省辽源市哈达岭附近。水从山洞中流出,经东部山地丘陵在三江口入辽宁省,长383公里。西辽河有二源︰一源来自河北省平泉县光头岭,流入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称老哈河,长873公里;另一源来自内蒙古克什克腾旗白岔山,称西拉木伦河,长380公里。老哈河、西拉木伦河在哲里木盟的苏家铺汇合後称西辽河。西辽河长449公里,东流在吉林省双辽县内转向南流,在辽宁省昌图县福德店与东辽河汇合後,始称辽河。辽河干流长512公里,自东北向西南贯穿辽河平原。平原由深厚的河流冲积物构成,地势平坦,间有有沼泽分布。辽河水系包括辽河、浑河、太子河、绕阳河等,流域总面积229,400平方公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