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看过这样一则广告,大概内容是:人生就像一次旅行,重要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旅途中的风景和看风景的心情,让心灵去旅行。
心灵是我们另一双眼睛,它明亮的时候,比眼睛更加明亮、清澈,像水晶一样的珍贵;可是它变黑的时候,是世界上最邪恶的东西,它便失去了原有的光彩,不在美丽。
多年来,放飞心灵成为我最爱做的事。
我放飞了它,它让我感受到了自由的乐趣,心灵的自由是比人身的自由更加轻松,让感觉全身舒畅。即使我在最无助、最不自由的时候,只要我的心灵是自由的,我都能乐观向上,这或许就是放飞心灵的好处吧。
我的心灵是自由的,所以我从来不会觉得压抑,同学们为此都很好奇,当他们知道后,却认为是无稽之谈,这让我为他们感到难过,不会放飞心灵,你就不能获得人生的自由,他们难道不懂吗
我的成功最多来自于心灵的舒畅,是它给了我辉煌。
心灵的放飞,给我更多的喜悦,让我领悟了更多的人生,使我感受到更多的爱、恨、情、仇,人世间的酸、甜、苦、辣。放飞的心灵就像在空中飘舞的蒲公英,它是那么的渺小,却是那么的飘逸、美好、纯洁,恍如天国的白衣天使。
如果,我的心灵是水晶般透明的,那我是快乐的,如果我放飞的心灵是粉红色的,那我就是幸福的。
放飞心灵,放飞欢乐,放飞幸福;放飞烦恼,放飞仇恨,放飞无奈。放飞你的心灵,还你一片充满希望的蓝天
坐上火车,我来到了清朝,我看到了著名的悼红轩,里面坐着一位千古名人——曹雪芹。此时,贫困交加的他坐在桌旁,写着他那“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创造着一个纯洁的大观园。他写出了多愁善感的“林妹妹”,也写出了妇孺皆知的“情哥哥”。他的作品千古流芳!此时此刻,他对我的观察全然不知,只是一个劲儿地写着、写着,我多想去帮他一把,让他不再“吃了上顿没下顿”,可是,我不能篡改历史。我只能默默地为他祝福。
我又坐上了火车,前往南宋。我看到了一位女子,她在低声吟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原来,她就是易安居士李清照啊,那个充满忧愁的奇女子!她又吟道:“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虽说现在也常常饮酒,可那是借酒消愁啊!哪里比得上少年时的好兴致呢!“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西安,位于关中平原中部偏南。北临渭河,南依终南山,周围曲流环绕,气候适宜,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风景秀丽。西安堪称中国古代社会的“天然历史博物馆”。在漫长的岁月中,先后有周、秦、汉、唐等十三个王朝在此建都,历时1100多年。周人曾于此制礼作乐,铸典章于金石。秦始皇在此建造了中国建筑史上的杰作阿房宫,在骊山修建了规模巨大、埋藏极为丰富的历史宝库秦始皇陵。汉唐时代,这里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外交流的中心,是沟通东西方文明的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宾客云集的东方大都会。“东有罗马,西有长安”是当时西安的历史地位的写照。
兵马俑
飞机平稳降落在咸阳机场,是正午时分。
与二个多小时前出发的热闹嚣张的广州白云机场相比,咸阳机场就要冷清多了。咸阳机场离市区四十多公里,在机场外的一间简陋的小酒家吃过午饭后,我们便向西安市东部的临潼进发,在那我们将参观兵马俑和华清池。
九月的泾渭平原,葱葱郁郁。高速公路的两旁种满了玉米、芝麻等农作物,偶尔还能看到苹果园,大多数苹果是红红的,风掠过,红红的苹果就不停地点着头,诱惑着我真想就下车去摘几个偿偿。放眼远望,平原上零零碎碎地有一些土山包,导游说这些都是古人的陵墓。
一个多小时后,我们到达兵马俑博物馆。
秦兵马俑文物精美,规模宏大,有“世界第八大奇迹” 之美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中国第一批世界文化遗产,所以馆内中外游客人流如鲫,相机的灯光闪烁。
我窝在一个角落,看。
这是世上无与伦比的地下军阵,站在这你会感到一种强烈的震撼:最前面的是前锋,二百一十名武士俑,横列三队,手持弓驽,背负箭囊;后面紧紧跟随的是身穿铠甲的步兵,间杂着驷马战车组成四十路纵队从十几条坑道里涌出;军队左右各有侧翼,末尾又有三列后卫。整个军阵布局严密,酷似待发之势,令人联想到当年始皇兵强马壮,金戈铁马,横扫六合,所向披糜的威武情景。
“他们是不会喜欢现在这种摆设在这任人观赏的生活的。”我想,“这些风格浑厚、身躯健美的男人们,他们不需要这些大棚,他们应该是在号角声中,驰骋疆场。他们应该是在苍茫世界上,任风吹雨打。他们应该是伫立在暮色中,让墓草青了又黄,黄了又青。”
细细观看,这些汉子的脸型、发型、体态、神情都各有差异,甚至胡须也神态各异,似乎能令人感受到他们不同的遭遇和经历。我想在他们出征时给他们递一根草烟,温一壶好酒,而不是现在这样把他们当现代的明星一般去追逐崇拜。
来吧,将士们,让我们来一碗水酒,出征吧!
华清池
“不尽温柔汤泉水,千古风流华清宫”。 华清池,南依骊山,北临渭水,西距古都西安30公里,优越的地理位置,旖旎的山水风光使其倍受历代帝王垂青。如今,华清池已成为闻名中外的游览沐浴胜地。
到达华清池时,已是暮色蔼蔼。勿勿忙忙中看了唐华清宫御汤遗址博物馆,有莲花汤、海棠汤、星辰汤、尚食汤等遗址,由于年代已久,这些汤池到现在也只是干涸的泥池。望着骊山脚下升腾的夜色,我无论如何努力,也遥想不出当年杨贵妃“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的娇媚,更别提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罗曼史了。
倒是“西安事变”时蒋介石下榻的五间厅处,墙上有不少当年留下的弹孔。摸着这些弹孔,想象老蒋当年逃跑的狼狈样子,有一种很实在的感觉。
我禁不住笑了:历史就是历史,情只是一种装饰。
钟楼·鼓楼
在西安,我们下榻位于西安市中心的钟鼓楼广场北侧的钟鼓楼大酒店,随时能看到钟楼。钟楼位于西安市中心,城内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建在方型基座之上,为砖木结构,重楼三层檐,四角攒顶的形式。以它为中心辐射出东、南、西、北四条大街并分别与明城墙东、南、西、北四门相接,这就是西安人引以为自豪的钟楼。
曾经有西安人很自豪地告诉我,西安的许多文人都是在钟楼玩耍大的。他的意思似乎是说,生活在这个文化气息浓厚的环境里的人都是聪明人。
钟楼是我国古代遗留下来许多钟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西安是明代西北军政重镇,它的钟楼无论从建筑规模、历史价值或艺术价值各方面衡量,都居全国同类建筑之冠。对于建筑,我不太了解,也没太多的兴趣。我只是喜欢靠在这座现代酒店的窗台上,看着静静伫立的钟楼,钟楼幅射出去的四条大街上来来往往的车辆、人群,听着那份嚣闹,什么也不想。
还有那一抹夕阳,沉郁的。
鼓楼,东与钟楼隔广场相望。楼上原有巨鼓一面,傍晚击鼓报时,故名鼓楼。昔日楼檐下悬挂有巨匾,南为“文武盛地”,北为“声闻于天”。鼓楼斗拱彩绘,外观庄重绚丽,与钟楼为姐妹楼,亦有 “晨钟暮鼓”之说。
我不知道为什么人们愿意称它们为姐妹楼,我感觉它们更象一对爱人,遥遥相对,苦苦相恋,却无法牵手。
我常常会从许多美的东西中看出许多的无奈。
慈恩寺·大雁塔
大雁塔位于西安城南4公里处,因当时建在慈恩寺内,故又名慈恩寺塔。
为死人“造寺塔,修功德”的风气在唐朝很盛行。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太子李治(高宗)为了追念他的母亲文德皇后,修建慈恩寺。
对自己的母亲,古人也好,现代人也好,爱戴之心都是一样。古有慈恩寺,现有母亲节。
而我,我修建的慈恩寺在我内心最深处。
公元652年(永徽三年),玄奘为保藏佛经上表高宗,这才修建了大雁塔。全塔造型简洁,古朴庄重,气势雄伟,是我国楼阁式砖塔的典型。
关于雁塔的得名,有几种说法都与佛教传说有关,唐代以雁为佳鸟,故慈恩寺塔以雁命名。
我不知道为什么会把大雁塔建在慈恩寺内,也许文德皇后信佛,也许是有爱就有佛,有佛就有爱。
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主要有四条通道。
19世纪末,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中国》一书中,把“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欧洲、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这一名词很快被学术界和大众所接受,并正式运用。
丝绸之路有西汉张骞开通西域的官方通道“西北丝绸之路”:由长安经中亚国家、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等而达地中海,以罗马为终点,全长6000多公里。这条路被认为是连结亚欧大陆的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之路;
有北向蒙古高原,再西行天山北麓进入中亚的“草原丝绸之路”(起自中国长安,经敦煌、乌鲁木齐、中亚到达罗马,全长5000多公里。);
有西安到成都再到印度的山道崎岖的“西南丝绸之路”:既陕康藏茶马古道——蹚古道,通向南亚、中亚、欧洲国家。
还有从广州、泉州、杭州、扬州等沿海城市出发,从南洋到阿拉伯海,甚至远达非洲东海岸的海上贸易的“海上丝绸之路”
“西南丝绸之路”在中国境内由三大干线组成,主线全长6000多公里。一条是以西安到成都再到印度的山道崎岖的“西南丝绸之路”:既陕康藏茶马古道——蹚古道,通向南亚、中亚、欧洲国家。这是西南丝绸之路的主线一条是从成都南出发,经宜宾、曲靖、昆明、楚雄;三是上述两条路线大理汇合后西行,经漾濞、永平、保山、腾冲出缅甸,从保山至缅甸段称为“永昌道”。长安、成都分别是两条“西南丝绸之路”的起点,腾冲是国内“西南丝绸之路”的最后驿站。元朝统一云南后,在行省境内建立驿站78处,其中由中庆(今昆明)至大理沿途经禄丰、路甸、威楚、沙却、普棚、白山石诸站,随着时代的变迁有称塘、铺、哨、关、驿等。
丝绸之路,指西汉(前202年-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这条道路也被称为“西北丝绸之路”以区别日后另外两条冠以“丝绸之路”名称的交通路线)。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
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 广义的丝绸之路指从上古开始陆续形成的,遍及欧亚大陆甚至包括北非和东非在内的长途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线路的总称。除了上述的路线之外,还包括约於公元前五世纪形成的草原丝绸之路、南北朝时期形成,在明末发挥巨大作用的海上丝绸之路和与西北丝绸之路同时出现,在元末取代西北丝绸之路成为路上交流通道的南方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德语:die Seidenstrasse)一词最早来自于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1877年出版的《中国》,有时也简称为丝路。 虽然丝绸之路是沿线各国共同促进经贸发展的产物,但很多人认为,中国的张骞两次通西域,开辟了中外交流的新纪元。并成功将东西方之间最后的珠帘掀开。从此,这条路线被作为“国道”踩了出来,各国使者、商人沿着张骞开通的道路,来往络绎不绝。上至王公贵族,下至乞丐狱犯,都在这条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这条东西通路,将中原、西域与阿拉伯、波斯湾紧密联系在一起。经过几个世纪的不断努力,丝绸之路向西伸展到了地中海。广义上丝路的东段已经到达了韩国、日本,西段至法国、荷兰。通过海路还可达意大利、埃及,成为亚洲和欧洲、非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友谊之路。 路线 丝绸之路一般可分为三段,而每一段又都可分为北中南三条线路。 东段:从长安到玉门关、阳关。(汉代开辟) 中段:从玉门关、阳关以西至葱岭。(汉代开辟) 西段:从葱岭往西经过中亚、西亚直到欧洲。(唐代开辟) 以下为丝路各段上的重要城市名称(括号内为古地名)。
东段各线路的选择,多考虑翻越六盘山以及渡黄河的安全性与便捷性。三线均从长安出发,到武威、张掖汇合,再沿河西走廊至敦煌。 北线:从泾川、固原、靖远至武威,路线最短,但沿途缺水、补给不易。 南线:从凤翔、天水、陇西、临夏、乐都、西宁至张掖,但路途漫长。 中线:从泾川转往平凉、会宁、兰州至武威,距离和补给均属适中。 中段主要是西域境内的诸线路,它们随绿洲、沙漠的变化而时有变迁。三线在中途尤其是安西四镇(640年设立)多有分岔和支路。 南道(又称于阗道):东起阳关,沿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经若羌(鄯善)、和田(于阗)、莎车等至葱岭。 阳关 若羌(鄯善) 且末 尼雅(精绝),西汉时期西域三十六国之一。 和田(于阗) 中道:起自玉门关,沿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经罗布泊(楼兰)、吐鲁番(车师、高昌)、焉耆(尉犁)、库车(龟兹)、阿克苏(姑墨)、喀什(疏勒)到费尔干纳盆地(大宛)。 玉门关 楼兰(为鄯善所兼并,现属新疆若羌县) 吐鲁番(高昌):高昌故城、雅尔湖故城、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焉耆(尉犁) 库车(龟兹):克孜尔千佛洞、库木吐喇千佛洞 阿克苏(姑墨) 喀什(疏勒) 北道:起自安西(瓜州),经哈密(伊吾)、吉木萨尔(庭州)、伊宁(伊犁),直到碎叶。 哈密,水道纵横盛产哈密瓜 乌鲁木齐,回文意思解作美丽的草原 伊宁(伊犁) 碎叶 西段 自葱岭以西直到欧洲的都是丝绸之路的西段,它的北中南三线分别与中段的三线相接对应。其中经里海到君士坦丁堡的路线是在唐朝中期开辟。 北线:沿咸海、里海、黑海的北岸,经过碎叶、怛罗斯、阿斯特拉罕(伊蒂尔)等地到伊斯坦布尔(君士坦丁堡)。 乌鲁木齐 阿拉木图(哈萨克斯坦) 江布尔城(怛罗斯,今哈萨克斯坦城市) 托克玛克(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城市) 萨莱(俄罗斯) 萨克尔 伊斯坦布尔(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城市) 中线:自喀什起,走费尔干纳盆地、撒马尔罕、布哈拉等到马什哈德(伊朗),与南线汇合。 喀什或喀什葛尔 白沙瓦:哈拉和林大道 喀布尔 巴米扬:著名的巴米扬大佛在2001年被塔利班摧毁。 南线:起自帕米尔山,可由克什米尔进入巴基斯坦和印度,也可从白沙瓦、喀布尔、马什哈德、巴格达、大马士革等前往欧洲。 马什哈德(伊朗) 萨卜泽瓦尔 赫卡托姆皮洛斯(Hecatompylos,番兜,和椟,可能位于如今的伊朗达姆甘和沙赫鲁德之间。) 德黑兰 哈马丹 克尔曼沙汗 巴库拜(伊拉克) 巴格达 阿布哈里卜 费卢杰:沿幼发拉底河至阿列颇。 拉马迪 阿列颇(叙利亚) 大马士革 阿达纳(土耳其) 科尼亚 安条克 布尔萨 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堡) 其他 此外,还有多为游牧民族使用的草原丝绸之路、主要与南亚交流的南方丝绸之路以及沿海路行进的海上丝绸之路。
参考资料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175047026946591339html
传统的丝绸之路,起自中国古代都城长安,经中亚国家、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等而达地中海,以罗马为终点,全长6440公里。
这条路被认为是连结亚欧大陆的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之路,而丝绸则是最具代表性的货物。数千年来,游牧民族或部落、商人、教徒、外交家、士兵和学术考察者沿着丝绸之路四处活动。
随着时代发展,丝绸之路成为古代中国与西方所有政治经济文化往来通道的统称。有西汉张骞开通西域的官方通道“西北丝绸之路”;
有北向蒙古高原,再西行天山北麓进入中亚的“草原丝绸之路”;有长安到成都再到印度的山道崎岖的“西南丝绸之路”;还有从广州、泉州、杭州、扬州等沿海城市出发,从南洋到阿拉伯海,甚至远达非洲东海岸的海上贸易的“海上丝绸之路”等。
扩展资料:
西汉末,又开辟由敦煌的玉门关北上,经伊吾(今哈密),高昌壁(在今吐鲁番盆地)至尉犁,沿上一路西行。至唐时,丝绸之路变动有二:一是开辟从伊吾向北到浦类海(今巴里坤),沿天山北麓向西,人中亚的大道;另一是废弃玉门关,经楼兰至尉犁之间的通道。
这种变动使丝绸之路的起点都在沙洲(唐时敦煌称沙洲),在沙洲西北的玉门关、河仓城也当然衰落下去。但是,道路的废弃,河仓城的衰落,二者之间的关系、原因尚需进一步探索。这一问题的解决必然联系西北地区较大范围地区的环境变化。
古楼兰位于罗布泊的西北岸不远处,曾经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但在汉时,楼兰东联敦煌,西接疏勒,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连接点。
楼兰古国西汉时因受匈奴影响,经常攻劫汉使、破坏往来交通,遂为汉兵所败,迁其都于今若羌附近。而原罗布泊西北岸之地,则为汉吏屯田之地,至隋唐时,该地区发生了极大变化。
参考资料: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路线图如下所示: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前202年—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东汉时期丝绸之路的起点在洛阳。
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在明朝时期成为综合贸易之路。1877年,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国》一书中,把“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这一名词很快被学术界和大众所接受,并正式运用。
丝绸之路历史:
河西走廊是丝绸之路的要道,但为何在河西走廊上没有“丝门”而有“玉门”。早在文献记述丝绸之路之前2000年,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线路已经开通,但它不是为出口丝绸,而是为进口和田玉。“丝绸之路”名称是德国学者的“发明”。
19世纪末,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中国》一书中,把“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这一名词很快被学术界和大众所接受,并正式运用。
其后,德国历史学家郝尔曼在20世纪初出版的《中国与叙利亚之间的古代丝绸之路》一书中,根据新发现的文物考古资料,进一步把丝绸之路延伸到地中海西岸和小亚细亚,确定了丝绸之路的基本内涵,即它是中国古代经过中亚通往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北非的陆上贸易交往的通道。
传统的丝绸之路,起自中国古代都城长安,经中亚国家、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等而达地中海,以罗马为终点,全长6440公里。这条路被认为是连结亚欧大陆的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之路,而丝绸则是最具代表性的货物。数千年来,游牧民族或部落、商人、教徒、外交家、士兵和学术考察者沿着丝绸之路四处活动。
随着时代发展,丝绸之路成为古代中国与西方所有政治经济文化往来通道的统称。有西汉张骞开通西域的官方通道“西北丝绸之路”。
有北向蒙古高原,再西行天山北麓进入中亚的“草原丝绸之路”;有长安到成都再到印度的山道崎岖的“西南丝绸之路”;明朝还有从广州、泉州、杭州、扬州等沿海城市出发,从南洋到阿拉伯海,甚至远达非洲东海岸的海上贸易的“海上丝绸之路”等。
7ru7 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
出发啦! 敦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