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解释:
年轻人黄允修来借书。我把书借给他,并告诉他说:
“书要不是借来的就不会好好地读啊。你没有听说过(那些)藏书人(不懂书的事)吗?《七略》《四库》,是皇帝的藏书,但是(自古以来)皇帝肯读书的有几个呢?牛淌着汗拖来塞满屋的书,这是富贵人家的藏书,但是富贵之家的人肯读书的(又)有几个?其余像祖辈、父辈积藏许多书而儿子、孙子丢弃掉的情况,就更不用说了。不只是书籍是这样,世间的事物都是这样。不是那人自己的东西,而是勉强借了来的,必定担心人家催着要,就忐忑(tǎntè)不安地摩挲抚弄不止,(心里)说:‘今天存放在我这里,明天就要拿走了,我不能再见到它了。’如果已经为我所有,必定(会)捆起来放在高处,收藏起来,说什么‘暂且等改日再看吧’等等。
“我小时候爱好读书,(但)家里穷,很难得到书读。有个姓张的人家,藏书很多。(我)到他家去借,(他)不借给我,回来以后我梦中还出现向他借书的情形。那种迫切求书的心情,竟然达到这样的程度。因此,只要看过的书就认真地去领会,牢牢地记在心里。做了官以后,官俸花掉了,书籍买来了,到处都堆放满了。(由于长期不翻阅,)以至白色的蠹虫和虫丝,时常沾满书本。这样一来我才慨叹借来的书看得是多么用心专一,并且感叹少年的时光是多么值得珍惜啊。”
如今姓黄的年轻人像我从前一样贫穷,他借书(苦读)也像我从前一样;只是我慷慨借书给人和那姓张的吝惜自己的书,舍不得借给人,这一点好像不大相同。既然如此,那么是我实在倒霉而碰上姓张的呢,还是黄生实在幸运而遇到我呢?懂得(借到书的)幸运和(借不到书的)不幸,那么他读书一定很专心,而他还书也一定会很快。
写了这一篇借书说,把它和书一起(交给黄生)。
1 求一篇200字左右的古文~200字左右,不少于190字~少一字不要多一字
清 袁枚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日‘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为一说,使与书俱。
2 一百九十字左右的古诗涉江
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囗囗囗兮囗囗囗(注一),被明月兮佩宝璐。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囗囗囗兮囗囗囗(注二),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 。步余马兮山皋,邸余车兮方林。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疑滞。朝发枉陼兮,夕宿辰阳。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入溆浦余儃徊兮,迷不知吾所如。深林杳以冥冥兮,猿狖之所居。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囗囗囗囗兮,囗囗囗囗兮(注三)。接舆髡首兮,桑扈臝行。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与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乱曰:鸾鸟凤皇,日以远兮。燕雀乌鹊,巢堂坛兮。露申辛夷,死林薄兮。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阴阳易位,时不当兮。怀信侘傺,忽乎吾将行兮!
3 跪求杨振中高中文言文助读162~190翻译据我前几天抄的经验,里面有些话翻得过于啰嗦162多多益善 刘邦曾经在闲暇时与韩信讨论各位将领才能的大小。
个自有高有低。刘邦问道:“像我自己,能统帅多少士兵?”韩信说:“陛下你只不过能统帅十万人。”
刘邦说:“那对你来说你能统帅多少呢?”韩信回答道:“我统帅士兵的越多越好。”刘邦笑道:“统帅士兵的越多越好,那为什么被我所控制?”韩信说:“陛下不能统帅士兵,于带领将领,这就是韩信我之所以被陛下你所控制的原因了。
而且陛下的能力是天生的,不是人们努力所能达到的。”163歧路亡羊 杨子的邻居掉了一只羊,于是带着他的人,又请杨子的儿子一起去追赶羊。
杨子说:“哈哈,掉了一只羊罢了,为什么要这么多人去找寻呢?邻人说:“有许多分岔的道路。”不久,他们回来了。
杨子问:“找到羊了吗?”邻人回答道:“逃跑了。”杨子说:“怎么会逃跑了呢?”邻居回答道:“分岔路上又有分岔路,我不知道羊逃到哪一条路上去了。
所以就回来了。”164指鹿为马 八月己亥日,赵高想要谋反,恐怕群臣不听从他,就先设下计谋进行试验,带来一只鹿献给二世,说:“这是一匹马。”
二世笑着说:“丞相错了,把鹿说成是马。”问左右大臣,左右大臣有的沉默,有的故意迎合赵高说是马,有的说是鹿,赵高趁机在暗中假借法律陷害那些说是鹿的人。
以后,大臣们都畏惧赵高。165奇货可居 子楚是秦王庶出的孙子,在赵国当人质,他乘的车马和日常的财用都不富足,生活困窘,很不得意。
吕不韦到邯郸去做生意,见到子楚后很同情他,说:“子楚就像一件奇货,可以囤积居奇。以待高价售出”。
于是他就前去拜访子楚,对他游说道:“我能光大你的门庭。”子楚笑着说:“你姑且先光大自己的门庭,然后再来光大我的门庭吧!”吕不韦说:“你不懂啊,我的门庭要等待你的门庭光大了才能光大。”
子楚心知吕不韦所言之意,就拉他坐在一起深谈。吕不韦说:“秦王已经老了,安国君被立为太子。
我私下听说安国君非常宠爱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没有儿子,能够选立太子的只有华阳夫人一个。 现在你的兄弟有二十多人,你又排行中间,不受秦王宠幸,长期被留在诸侯国当人质,即使是秦王死去,安国君继位为王,你也不要指望同你长兄和早晚都在秦王身边的其它兄弟们争太子之位啦。
“子楚说:“是这样,但该怎么办呢?”吕不韦说:“你很贫窘,又客居在此,也拿不出什么来献给亲长,结交宾客。我吕不韦虽然不富有,但愿意拿出千金来为你西去秦国游说,侍奉安国君和华阳夫人,让他们立你为太子。”
子楚于是叩头拜谢道:“如果实现了您的计划,我愿意分秦国的土地和您共享。”166望洋兴叹 秋汛的季节到了,无数条溪水汇于大河,河水猛涨,淹没了两岸的高地和水中的沙洲,河面宽得看不清对岸的牛马。
这样一来,河伯就洋洋自得起来了,以为世界上所有壮丽的景色都集中在自己身上了。他顺着河水向东行,一直来到北海,向东一望,一片辽阔的大海,看不见水的边际。
于是乎,河伯才改变了他的骄傲的面容,仰望着海洋,向海神感慨地说:“俗话说:‘有的人只年到万分之一的道理,就以为谁也比不上自己’,这说的正是我自己呀!我曾听说有人嫌孔子的学问不少了,瞧不起伯夷大义,起初我不相信,今天我亲眼看到您的浩瀚无边,才知道自己往日的见闻实在太浅陋啊。如果我不到你这里来看一看,那就危险了,那样,我将会永远受到深明大道的人耻笑!” 167庸人自扰 陆象先……处理政事崇尚仁德宽恕。
司马韦抱贞劝(他)说:“你应当严刑拷打惩罚用(这)来显示威严,不这样的话,百姓就会轻忽并且什么都不怕了。”陆象先回答说:“处理政事就在于治理好他们罢了,(难道)一定要用严刑峻法来树立威严吗?”陆象先最终没有听取(韦抱贞的意见),但蜀地百姓得到了教化。
陆象先屡次升迁做到了蒲州刺史兼任河东按察史。小吏犯了错误,陆象先训诫他就让他回去了。
大吏告诉陆象先,和陆象先争辩,(大吏)认为(小吏)应该受杖打。陆象先说:“人情大概是差不多的,(你)认为他不明白我的话吗?一定要责罚的话,应当从你开始。”
大吏惭愧地退了下去。陆象先曾经说:“天下本来没有什么事端,(只是)庸人扰乱它,制造麻烦罢了。
只要源头澄清,何愁不简明呢?”所以陆象先所到之处的老百姓和官吏都想念他。168一字千金 在那时,魏国有信陵君,楚国有春申君,赵国有平原君,齐国有孟尝君,他们都礼贤下士,结交宾客。
并在这方面要争个高低上下。吕不韦认为秦国如此强大,把不如他们当成一件令人羞愧的事,所以他也招来了文人学士,给他们优厚的待遇,门下食客多达三千人。
那时各诸侯国有许多才辩之士,像荀卿那班人,著书立说,流行天下。吕不韦就命他的食客各自将所见所闻记下,综合在一起成为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言。
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并将之刊布在咸阳的城门,上面悬挂着一千金的赏金,遍请诸侯各国的游士宾客,若有人能增删一字,就给予一千金的奖励。
169入木三分 晋朝的王羲之,字逸少,是个世上。
4 《湖南文征》序的文言知识点《湖南文征》序曾国藩吾友湘潭罗君研《湖南文征》序 我的朋友湘潭人罗研生,把他编纂的《湖南文征》一百九十卷给我看,并且嘱托我替他写一篇序言放在书的前面我曾国藩自感孤陋寡闻,年龄又大了,身体也日益衰弱,哪里够得上谈论文章的事? 我私下里认为古代的文章,原本是没有所谓的文法的《易》、《书》、《诗》、《仪礼》、《春秋》等经书,它们的文体语句气势没有一字相互抄袭到了周、秦的诸子百家,也各自成为一体用这些标准来衡量他们,划分这些好像金玉和花草树木不同类一样,这怎么有所谓的文法呢后人本来不能写文章,勉强借鉴古人创作的文章来模拟,于是有的合乎古人的做法,有的与古人背离,这样的写文章的文法不能用“法”来命名 如果他们不去模拟古人,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自然形成的文章,大约有两个方面:一是理,一是情这两者都是人人本来就有的称颂我所知道的理,要用笔书写记录成书,用传来世代相传,称颂我所说的喜爱厌恶悲伤欢乐的情感,要点缀文辞来让它通达,好像破开肺腑来陈述策略一样这样做的都是顺其自然的文章性情敦厚的人,大致能够做到了然而文章内容的深浅,技法的精妙拙劣,就相差很远而没有极限了除了各种经书以外,百家的著述大都有优胜之处以理取胜的,大多是阐发幽深登峰造极的语句,然而它的弊病或是过激或是迟缓失去了适中原则;以情取胜的,大多是悱恻感人的语言,但它的弊病常常(在)词藻华丽缺少实际内容自从东汉到隋朝,文人才子,在阐发道理时大多不知阐发道理,文辞多为骈体排比就是议论朝政,考核大礼时,也每每用排比的句式来装饰,中间又有婀娜之音,到了唐代还没有改…… 湖南作为一个邦国,北面靠近长江,南面接近五岭,西面接近贵州四川,是苗族各部落居住的地方,大概也是比较偏僻荒凉的山区然而到了周朝末年,屈原出生于这里,《离骚》等名篇为后世的称为“情韵”之祖等到宋朝,周敦颐又在这里出生,他写作了《太极图说》、《通书》,被后世的人成为“义理”之祖两位圣贤,都没有师承前人,却创作了宏文向上可以和《诗经》、《周易》相比,向下百代才子,没有人能够超越他们的范围更何况后代的湖南人士,都受到他们的影响呢?这部文集收录的,长于说理的文章大概十分之六,长于言情的文章大概十分之四;然而骈体类的文章很有文采,不说文法而文法没有乱只是考据类的文章搜集的太少前贤倡导的没有被弘扬,后世羡慕的文章也不多罗研生的学问,考证《说文》来探求文字的通达,注释《禹贡》来明晰地区的标志,本来也很明白考据学家的学说,然而文章只是崇尚体裁要点,不崇尚繁杂成为旁征博引,选取它的长处而不沉溺它的短处,这好像是君子慎重的选择技艺的道理一样啊!知识点: 一、文言常用实词的特点 (一)单音性——古代汉语中,单音节词占绝对优势双音词主要是联绵词、叠音词、象声词、偏义复词以及外来词,为数不多复音词语,分为复音词和复音结构(两个单音节词连用)两类; 附:复音实词(一个复音词)、实词性复音结构(两个单音词) (二)活用性——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这种现象叫做词类活用 (1)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的一般活用 类型及规律例句译法 名词作状语 用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做比喻,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状态 (2)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活 用 的 类 型 例句译法说明 使动用法 动词的使动用法 项伯杀人,臣活之 动+宾=使+宾+动 有时也可译成一个动补式词语(三)多义性——文言实词的多义性,是由词的本义派生引申而来,引申义和本义有着或近或远的意义联系 (四) 近义性——现代汉语中有不太区分的概念,古代汉语中可能分得很细,形成一系列近义词,如关于\"看\"的动词有20多个,除“看、见、睹、瞟、瞄”等词外,更有很多表现神态和情感方面细微区别的词(五)通假性——用语音相同,相近的字代替本字,这在今天看来类似于写错别字,但在古人是一种习惯(熟识《金太阳考案》165面的附录“通假字”) 这些点所对应的内容就自己找吧,咱就帮到这儿了(^__^)。
5 传说盘古开天辟地190字作文传说,盘古是一个很雄伟,很壮观的人。
盘古氏在这个 的东西中间孕育了一万八千年,最后他终于像孵化了的小鸡一样破壳而出,用他自己制造了一把巨斧,开天辟地,劈开了这混混沌沌的 的东西。这 的东西经盘古氏一劈开,就分成为两个部分;一部分轻而清,一部分重而浊。
轻而清的那部分不断的往上升,一天能升一丈,久而之久,涿渐形成了高高的蓝天;重而浊的那部分不断地下降,一天能降一丈,久而之久,涿渐形成了无垠的大地。盘古自己每天升高一丈,形成了高大无比的巨人。
盘古氏开天辟地的故事,说明了:我们的祖先很早就相信人的力量是伟大的。天地既然是一个叫作盘古氏的人开辟的,这不是说明了人比天地更伟大!盘古氏开天辟地,用的是他自己制造的巨斧,这朦胧地反映了劳动创造世界的恩想因素。
6 写一个190字的小短文,并写下读后感40字《童年》读后感
童年每个人都经历过。童年是美妙的,童年是快乐的,童年是幸福的,童年
是值得回忆的……而高尔基的童年却是恐怖,悲惨,令人不敢去回想。
可连的高尔基3岁就丧父,失去了亲切的父爱,跟着母亲和外祖母,来到了 外祖父的一个小染坊。从此,黑暗的生活降临到高尔基的头上。外祖父的脾气十
分的暴躁经常打外祖母和高尔基,使高尔基幼小的心灵出现了阴影。
后来高尔基又结识了知心朋友伊凡小茨冈,两人无话不谈,结下了深厚的友
谊。可是,好景不常有,可怜的小茨冈就被两个凶狠的舅舅给害死了。高尔基就
这样失去了好友。雅可夫和米哈依尔是魔鬼,欧打自己的老婆,还天天闹着要分
家产,兄弟之间一点也不团结,两个儿子萨沙也被教坏,处处捉弄高尔基。
此后,高尔基又认识了木匠“好事情”起先不怎么样,可后来又成了好友。
结果被外祖父赶走,高尔基得了个继父,十分凶常打人,几年后,最疼爱他的外
婆死了,母亲也死了,就被外祖父赶出门靠捡垃圾为生。
我们现在丰衣足食 ,要什么有什么,又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心肝宝贝”
哪能和高尔基那悲惨的童年相提并论,年代的不同就是这差别,一个是天堂,
一个是地狱 ;一个充满阳光,一个到处黑暗。我们现在的童年来之不易啊!
童年充满着欢乐,童年到处是温暖,童年是值得回忆的相机,童年爱满心窝!
而高尔基的童年除了一些教育和友谊,没有什么再值得回忆!
7 跪求杨振中高中文言文助读162~190翻译那位好心人告诉我呀~~~~~和和~~162多多益善 刘邦曾经在闲暇时与韩信讨论各位将领才能的大小。
个自有高有低。刘邦问道:“像我自己,能统帅多少士兵?”韩信说:“陛下你只不过能统帅十万人。”
刘邦说:“那对你来说你能统帅多少呢?”韩信回答道:“我统帅士兵的越多越好。”刘邦笑道:“统帅士兵的越多越好,那为什么被我所控制?”韩信说:“陛下不能统帅士兵,于带领将领,这就是韩信我之所以被陛下你所控制的原因了。
而且陛下的能力是天生的,不是人们努力所能达到的。”163歧路亡羊 杨子的邻居掉了一只羊,于是带着他的人,又请杨子的儿子一起去追赶羊。
杨子说:“哈哈,掉了一只羊罢了,为什么要这么多人去找寻呢?邻人说:“有许多分岔的道路。”不久,他们回来了。
杨子问:“找到羊了吗?”邻人回答道:“逃跑了。”杨子说:“怎么会逃跑了呢?”邻居回答道:“分岔路上又有分岔路,我不知道羊逃到哪一条路上去了。
所以就回来了。”164指鹿为马 八月己亥日,赵高想要谋反,恐怕群臣不听从他,就先设下计谋进行试验,带来一只鹿献给二世,说:“这是一匹马。”
二世笑着说:“丞相错了,把鹿说成是马。”问左右大臣,左右大臣有的沉默,有的故意迎合赵高说是马,有的说是鹿,赵高趁机在暗中假借法律陷害那些说是鹿的人。
以后,大臣们都畏惧赵高。165奇货可居 子楚是秦王庶出的孙子,在赵国当人质,他乘的车马和日常的财用都不富足,生活困窘,很不得意。
吕不韦到邯郸去做生意,见到子楚后很同情他,说:“子楚就像一件奇货,可以囤积居奇。以待高价售出”。
于是他就前去拜访子楚,对他游说道:“我能光大你的门庭。”子楚笑着说:“你姑且先光大自己的门庭,然后再来光大我的门庭吧!”吕不韦说:“你不懂啊,我的门庭要等待你的门庭光大了才能光大。”
子楚心知吕不韦所言之意,就拉他坐在一起深谈。吕不韦说:“秦王已经老了,安国君被立为太子。
我私下听说安国君非常宠爱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没有儿子,能够选立太子的只有华阳夫人一个。 现在你的兄弟有二十多人,你又排行中间,不受秦王宠幸,长期被留在诸侯国当人质,即使是秦王死去,安国君继位为王,你也不要指望同你长兄和早晚都在秦王身边的其它兄弟们争太子之位啦。
“子楚说:“是这样,但该怎么办呢?”吕不韦说:“你很贫窘,又客居在此,也拿不出什么来献给亲长,结交宾客。我吕不韦虽然不富有,但愿意拿出千金来为你西去秦国游说,侍奉安国君和华阳夫人,让他们立你为太子。”
子楚于是叩头拜谢道:“如果实现了您的计划,我愿意分秦国的土地和您共享。”166望洋兴叹 秋汛的季节到了,无数条溪水汇于大河,河水猛涨,淹没了两岸的高地和水中的沙洲,河面宽得看不清对岸的牛马。
这样一来,河伯就洋洋自得起来了,以为世界上所有壮丽的景色都集中在自己身上了。他顺着河水向东行,一直来到北海,向东一望,一片辽阔的大海,看不见水的边际。
于是乎,河伯才改变了他的骄傲的面容,仰望着海洋,向海神感慨地说:“俗话说:‘有的人只年到万分之一的道理,就以为谁也比不上自己’,这说的正是我自己呀!我曾听说有人嫌孔子的学问不少了,瞧不起伯夷大义,起初我不相信,今天我亲眼看到您的浩瀚无边,才知道自己往日的见闻实在太浅陋啊。如果我不到你这里来看一看,那就危险了,那样,我将会永远受到深明大道的人耻笑!” 167庸人自扰 陆象先……处理政事崇尚仁德宽恕。
司马韦抱贞劝(他)说:“你应当严刑拷打惩罚用(这)来显示威严,不这样的话,百姓就会轻忽并且什么都不怕了。”陆象先回答说:“处理政事就在于治理好他们罢了,(难道)一定要用严刑峻法来树立威严吗?”陆象先最终没有听取(韦抱贞的意见),但蜀地百姓得到了教化。
陆象先屡次升迁做到了蒲州刺史兼任河东按察史。小吏犯了错误,陆象先训诫他就让他回去了。
大吏告诉陆象先,和陆象先争辩,(大吏)认为(小吏)应该受杖打。陆象先说:“人情大概是差不多的,(你)认为他不明白我的话吗?一定要责罚的话,应当从你开始。”
大吏惭愧地退了下去。陆象先曾经说:“天下本来没有什么事端,(只是)庸人扰乱它,制造麻烦罢了。
只要源头澄清,何愁不简明呢?”所以陆象先所到之处的老百姓和官吏都想念他。168一字千金 在那时,魏国有信陵君,楚国有春申君,赵国有平原君,齐国有孟尝君,他们都礼贤下士,结交宾客。
并在这方面要争个高低上下。吕不韦认为秦国如此强大,把不如他们当成一件令人羞愧的事,所以他也招来了文人学士,给他们优厚的待遇,门下食客多达三千人。
那时各诸侯国有许多才辩之士,像荀卿那班人,著书立说,流行天下。吕不韦就命他的食客各自将所见所闻记下,综合在一起成为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言。
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并将之刊布在咸阳的城门,上面悬挂着一千金的赏金,遍请诸侯各国的游士宾客,若有人能增删一字,就给予一千金的奖励。
169入木三分 晋朝的王羲之,字逸少,是个世上难得的才子。七岁时就擅长书。
1 《黄生借书说》的阅读答案
黄允修来借书。
我把书交付给他并告诉他说: 书不是借来的就不会好好地去读。你没有听说过收藏书的人吗?七略(我国最早的图书目录分类著作,分为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七部)、四库(唐朝京师长安和东都洛阳的藏书,有《经》、《史》、《子》、《集》四库。
这里《七略》、《四库》都指内府藏书),是天子的藏书,然而天子中认真读书的有几个?书搬运起来累得使牛流汗,放在家里塞满了屋子,这是富贵人家的书,然而富贵的人认真读书的又有几个?其余那些祖辈父辈积攒书,子辈孙辈丢弃书的情况就更不用说了。不只有书是这样,天下的事物都是这样。
不是那人的东西勉强(向别人)借来,(他)必定会担心人家催着要拿回去,就忧惧地摩挲玩赏所借之物久久不停,说:“今天还在我这里,明天它就要被拿走了,我不能够再看到它了。”如果东西所借之物已经被我所占有,一定会把它捆绑起来放在高处,放置收藏起来,说“姑且等待到另一天看。”
如此罢了。 我小时候很喜欢书籍,但是家里贫穷难以得到(书)。
有个姓张的人收藏的书很多。(我)去向张家借书,他不借给我,回家后在梦中还表现出那种情形。
我求书的心情迫切到了这种程度。所以只要看过的书,就会牢牢记住。
做官以后,俸禄拿出去书籍买了回来,多而连续不断的堆积使整个屋子堆满了书,蠧虫的虫丝时常覆盖书册。这样以后我才感叹借书的人用心是多麽专一,而自己少年时代的时光是多么值得珍惜啊! 如今姓黄的年轻人和我的贫穷相似,他借书苦读也跟我当时相同;唯独我把书公开慷慨出借,与他人共用和姓张的人吝惜书好像不相似。
既然这样那么是我本来不幸遇到了姓张的人,姓黄的年轻人本来幸运遇到我?了解借得到书的幸运和接不到书的不幸运,那么他读书一定会很专心,而他还书也一定会很迅速。 写了这一篇说,让它和书一起(交给姓黄的年轻人)。
2 黄生借书说文言文原文及翻译1黄生允修借书。
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生:对读书人的称呼。 授:交给,交付。
黄允修来借书。我把书交给他并对他说: 2“书非借不能读也。
子不闻藏书者乎? 子:对人的尊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您”。 “书不是借来的就不会好好去读。
你没听说过那些收藏书籍的人的事吗? 3《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 然:但是。 七略四库,是皇帝的藏书,然而皇帝读书的有几个? 4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 搬运起来使牛累的流汗,放置在家堆满整个屋子的,是富贵人家的书,然而富贵人家读书的有几个? 5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祖父:祖父和父亲。 弃者:丢弃的情况。
无论:不须说,不用说,不必说。 其余像祖父、父亲积藏图书而儿子、孙子丢弃掉图书的情况,就更不用说了。
6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然:这样。
不只是书籍是这样,世间的事物都是这样。 7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夫(fú)人:那人。
指向别人借书的人。强(qiǎng):勉强。
假:借。惴惴(zhuì)焉:忧惧的样子。
摩玩:摩挲抚弄。 摩:抚摸。
玩:玩弄。 不是那人自己的东西,而是勉强借了来的,必定担心人家催着要,就忧惧地摩挲抚摸不止, 8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 (心里)说:„今天存放在我这里,明天就要拿走了,我不能再见到它了。‟ 9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业:已、已经。高束:捆扎起来放在高处。
束,捆,扎。庋(guǐ):放置。
藏:收藏。姑俟(sì):姑且等待。
姑,姑且。异日:日后,将来。
云:说 。 尔:这样的。
如果已经被我所拥有,必定(会)捆起来放在高处,搁起来藏着,说"姑且等改日再看吧",这样说罢了。 10“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难致:难以得到。 富:多。
“我小时候爱好读书,(但)家里穷,很难得到书读。 11有张氏藏书甚富。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富:多。
与:给。 形诸梦:形之于梦。
在梦中现出那种情形。形,出现。
诸,等于“之于”。 有一个姓张的人有很多藏书。
(我)到他家去借,(他)不借给我,回来就在梦中出现向他借书的情形。 12其切如是。
故有所览辄省记。 切:迫切。
如是:像这样。省:记。
辄:就。 那种迫切求书的心情,竟然达到这样的程度。
因此,只要看过的书就认真深思牢记下来。 13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籍:民籍。通:动词,表示从民籍到仕宦的提升。
俸:俸禄,官吏的俸禄。落落:形容多而连续不断的堆积。
素蟫(yín):指书里的蠹(dù)虫。灰丝:指灰尘和虫丝。
时蒙:时常布满。 做了官以后,官俸花掉了,书籍买来了,到处都堆放满了。
(由于长期不翻阅,)以至白色的14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少时:年少的时光。
岁月:指时间。可惜:值得珍惜。
这样一来我才慨叹借来的书看得是多么用心专一,并且感叹少年的时光是多么值得珍惜啊。 15“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
类:好似、像。 “如今姓黄的年轻人像我从前一样贫穷,他借书(苦读)也像我从前一样; 16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公书:把书公开,慷慨出借。公,动词,同别人共用。
吝:吝啬。 只是我慷慨借书给人和那姓张的吝惜自己的书,舍不得借给人,这一点好像不大相同。
17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 既然如此,那么是我实在倒霉而碰上姓张的呢,还是黄生实在幸运而遇到我呢? 18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懂得(借到书的)幸运和(借不到书的)不幸,那么他读书一定很专心,而他还书也一定会很快。
19为一说,使与书俱。” 为一说,使与书俱:作一篇说,让(它)同(出借)的书一起(交给黄生)俱,在一起。
写了这一篇借书说,把它和书一起(交给黄生)。”。
3 翻译文言文《 黄生借书说》读书人黄允修来(向我)借书。
我把书交授给他并且告诉他说:书不是借来的就不能(认认真真地)去读。你没听说过那些藏书的人(是怎样读书)吗?《七略》(我国最早的图书目录分类著作,分为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七部)、《四库》(唐朝京师长安和东都洛阳的藏书,有《经》、《史》、《子》、《集》四库。
这里《七略》、《四库》都指内府藏书),是天子的藏书,然而天子中读书的人有几个呢?那些搬运起来使牛累得流汗,放在家里塞满了屋子的,是富贵人家的书,然而富贵人中读书的有几个呢?其余那些祖辈和父辈收藏(的书籍),子辈孙辈随便丢弃的就不用说了。不只读书是这样,天下的事物(也)都是这样。
不是那人自己的东西却勉强向别人借来,(他)一定担心别人催着要还,因而就显出忧惧的样子,抚摸玩赏那东西久久不能停止,心想:“今天存放(在我这里),明天(就要给人)拿回去,我不能再看到它了。”如果(这东西)已经被我所拥有,(我)一定会(把它)捆扎好放在高处,保存起来,说一声“姑且等到另外的日子再看吧。”
我小时候爱好读书,但是家里贫穷,很难得到书读。有个姓张的人藏书很多。
(我)到他家去借,(他)不借给我,回来以后我在梦中还出现向他借书的情形。我那种迫切(求书的心情就)像这样。
所以(只要)有看过的书就记在心里。(我)做了官以后,薪俸花出去了,书籍买来了,屋里到处都堆放满了,蠹虫丝迹时常覆盖书册。
这样以后我(才)感慨借书读的人是(那么)用心专一,而自己少年时候的时光是(多么)值得珍惜的啊!如今姓黄的年轻人像我(从前一样)贫穷,他借书(苦读)也像我(从前一样);只不过我把书公开,慷慨出借和姓张的吝惜书籍,(不肯出借,)似乎并不相同。这样看来,那么是我本来不幸遇到了姓张的,而姓黄的年轻人本来幸运遇到我吧?(黄生)懂得了(借到书的)幸运和(借不到书的)不幸运,那么他读书一定会专心,而且他还书也一定会很快。
(我)写下这篇说,让(它)和书一起(交给黄生)。
4 翻译文言文年轻人黄允修来借书。
随园主人我把书交给他并且告诉他说: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书不是借来的就不能好好地去读。
您没有听说过那些收藏书籍的人的事吗?七略四库是天子的藏书,但是天子中读书的人又有几个?搬运时使牛累得出汗,放置在家就堆满屋子的书是富贵人家的书,但是富贵人家中读书的又有几个?其余像祖辈父辈积藏许多图书、子辈孙辈丢弃图书的情况就更不用说了。不只书籍是这样,天下的事物都这样。
不是那人自己的东西而勉强向别人借来,他一定会担心别人催着要回,就忧惧地摩挲抚弄那东西久久不停,说:‘今天存放在这里,明天就要拿走了,我不能再看到它了。’如果已经被我占有,必定会把它捆起来放在高处,收藏起来,说:‘暂且等待日后再看’如此而已。”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我小时候爱好书籍,但是家里贫穷,难以得到书读。
有个姓张的人收藏的书很多。我去借,他不借给我,回来就在梦中还出现那种情形。
求书的心情迫切到这种程度。所以只要有看过的书就认真深思并记住。
做官以后,官俸花掉了,书籍买来了,一堆堆地装满书册。这样以后才慨叹借书的人用心专一,而自己少年时代的时光是多么值得珍惜啊!”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
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现在姓黄的年轻人像我从前一样贫穷,他借书苦读也像我从前一样;只是我的书借给别人同别人共用和姓张的人吝惜自己的书籍好像不相同。
既然这样,那么我本来不幸是遇到姓张的呢,姓黄的年轻人本来幸运是遇到了我呢?懂得借到书的幸运和借不到书的不幸运,那么他读书一定会专心,并且他还书一定会很迅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写了这一篇借书说,让它同出借的书一起交给姓黄的年轻人。
为一说,使与书俱。
5 《黄生借书说》带点字解释的练习有答案黄生借书说练习 有答案练习(1)选自《_____》_____(作者),字_____,号_____,_____家。
(2)生:_____ (3)授:_____ (4)子:_____ (5)《七略》:_____ 《四库》:_____ (6)然:_____ (7)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_____ 汗:_____ (8)祖父:_____ (9)弃者:_____ (10)无论:_____ (11)然:____ (12)夫(fú)人:_____ (13)强(qiǎng):_____(14)假:_____ (15)惴惴(zhuì)焉:_____ (16)摩玩:_____ 摩:_____ 玩:_____ (17)业:_____ (18)高束:_____ 束:_____ (19)庋(guǐ):_____ 藏:_____ (20)姑俟(sì):_____ 姑:_____ (21)异日:____ (22)云:_____ 尔:_____ (23)难致:_____ 富:_____ (24)与:_____ (25)形诸梦:_____ 形:_____ 诸:_____ (26)切:_____ (27)如是:_____ (28)故有所览辄省(xǐng)记:_____ 省:_____ 辄:_____ (29)通籍:______ 籍:_____ 通: (30)俸:_____ (31)落落:_____ (32)素蟫(yín):_____ (33)灰丝:_____ (34)时蒙:_____(35)卷(juàn)轴:_____(36)少时:_____ (37)岁月:_____(38)类:_____(39)可惜:_____(40)公书:_____(41)吝:_____(42)无论:_____(43)虑:_____(44)形:_____(45)归:_____(46)为一说,使与书俱:_____ 俱:_____(47)假:_____(48)虑:_____(49)去:_____(50)若:_____(51)富贵:_____(52)其:_____(53)他:_____(54)云:_____ (55)而:_____答案(1)选自《小仓山房文集》。袁枚,字子才,号简斋(随园主人),文学家,浙江钱塘人。
(2)生:对读书人的称呼。 (3)授:交给,交付。
(4)子:对人的尊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您”。 (5)《七略》:我国最早的图书目录分类著作,分为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七部。
《四库》,唐朝京师长安和东都洛阳的藏书,有《经》、《史》、《子》、《集》四库。(6)然:但是。
(7)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那汗牛塞屋的是富贵人家的藏书。这里说富贵人家藏书很多,搬运起来就累得牛马流汗,放置在家里就塞满屋子。
汗,名词用做动词,使……流汗。 (8)祖父:祖父和父亲。
(9)弃者:丢弃的情况。 (10)无论:不须说,不用说,不必说。
(11)然:这样。 (12)夫(fú)人:那人。
指向别人借书的人。 (13)强(qiǎng):勉强。
(14)假:借。 (15)惴惴(zhuì)焉:忧惧的样子。
(16)摩玩:摩挲抚弄。 摩:抚摸。
玩:玩弄。 (17)业:已、已经。
(18)高束:捆扎起来放在高处。束,捆,扎。
(19)庋(guǐ):放置。 藏:收藏。
(20)姑俟(sì):姑且等待。姑,姑且、且。
(21)异日:日后,将来。 (22)云:说 。
尔:这样的。 (23)难致:难以得到。
富:多。 (24)与:给。
(25)形诸梦:形之于梦。在梦中现出那种情形。
形,出现。诸,等于“之于”。
(26)切:迫切。 (27)如是:像这样。
(28)故有所览辄省(xǐng)记:(因为迫切地要读书,又得不到书。)所以看过的就记在心里。
省,记。辄,就。
(29)通籍:做官。做了官,名字就不属于“民籍”,取得了官的身份,所以说“通籍”。
这是封建士大夫的常用语。籍,民籍。
通,动词,表示从民籍到仕宦的提升。 (30)俸:俸禄,官吏的俸禄。
(31)落落:形容多而连续不断的堆积。 (32)素蟫(yín):指书里的蠹虫。
(33)灰丝:指灰尘和虫丝。 (34)时蒙:时常布满。
(35)卷(juàn)轴:书册。古代还没有线装书的时期,书的形式是横幅长卷,有轴以便卷起来。
后世沿用“卷轴”称书册。 (36)少时:年少的时光。
(37)岁月:指时间。 (38)类:似、像。
(39)可惜:值得珍惜。 (40)公书:把书公开,慷慨出借。
公,动词,同别人共用。 (41)吝:吝啬。
(42)无论:不须说,不用说,不必说。 (43)虑:担心害怕。
(44)形:形,动词,现出。 (45)归:还。
(46)为一说,使与书俱:作一篇说,让(它)同(出借)的书一起(交给黄生)俱,在一起。 (47)假:借。
(48)虑:担忧。 (49)去:离开,此指“用去” (50)若:如果。
(51)富贵:富有高贵 (52)其:那些 (53)他:另外的 (54)云:如此 (55)而:罢了望楼主采纳、打的我累死了!。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1]
编辑本段译文注释翻译
读书人黄允修来借书。(我)把书交给他并告诉他说:
书不是借来的就不能(好好地)去读。你没听说过那些收藏书籍的人吗?七略、四库是天子的藏书,但天子中读书的人又有几个?搬运起来使牛累得流汗,放在家里塞满了屋子的是富贵人家(收藏)的书,但富贵人家中读书的人又有几个?另外的那些祖父和父亲收藏书籍,被儿子和孙子丢弃的情况就更不用说了。不只书籍是这样,天下的事物(也)都是这样。不是那人自己的东西却勉强向别人借来,(他)一定会担心别人催着要回,因而忧惧地抚摸赏玩个不停,心想:“今天存放(在我这里),明天(就要)拿走了,我不能够再看到它了。”如果(这东西)已经被我占有,一定会(把它)捆起来放在高处,放置好,收藏好,心想“姑且等到别的日子再来看吧”如此而已。
我小时候喜欢书籍,但是家里贫穷,难以得到书读。有个姓张的人收藏的书很多。(我)到(他家)去借(书阅读),(他)不借给我,回来就在梦中还出现(向他借书的)那种情形。求书的心情迫切到这种程度。所以(只要)有看过的书就认真深思并记住。做官以后,俸禄花去了,书籍买来了,(屋里到处)都堆放满了,蠧虫丝迹,常常布满书册。这样以后(我才)感慨借书(读)的人(是那么)用心专一,而自己少年时代的时光是(多么)值得珍惜啊!
现在姓黄的年轻人像我(从前一样)贫穷,他借书(苦读)也像我(从前一样);只是我的把书公开,慷慨出借和姓张的人吝惜自己的书籍,(不肯出借,)似乎并不相同。既然这样,(那么)是我本来不幸遇到了姓张的呢,而姓黄的年轻人本来幸运遇到我呢?(黄生)懂得了(借到书的)幸运和(借不到书的)不幸运,那么他读书一定会专心,并且他还书也一定会很迅速。
(我)写下这一篇说,让(它)和书一起(交给姓黄的年轻人)。[2]
字词注释
(1)选自《小仓山房文集》。袁枚,字子才,号简斋,又号随园主(老)人(随园,在江苏南京市北小仓山上,袁枚中年辞官后居住的别墅),文学家,浙江钱塘人。
(2)生:对读书人的称呼。
(3)授:交给,交付。
(4)子:对人的尊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您”。
(5)七略、四库,天子之书:七略、四库是天子的藏书。西汉末年学者刘向整理校订宫廷藏书。刘向的儿子刘歆继续做这项工作,写成一部图书分类目录《七略》。唐朝京师长安和东都洛阳宫廷的藏书,分经、史、子、集四库。这里的七略四库泛指皇家的藏书丰富。《七略》,中国最早的图书目录分类著作,分为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七部。《四库》,唐朝京师长安和东都洛阳的藏书,有《经》、《史》、《子》、《集》四库。这里《七略》、《四库》都指内府藏书。
(6)然:然而,但是。
(7)汗牛塞屋:搬运起来累得牛流汗,放在家里塞满了屋子。这里形容藏书很多。汗,名词用做动词,使……流汗的意思。
(8)祖父:祖父和父亲。
(9)弃者:丢弃的情况。
(10)无论:不须说,不用说,不必说。独:只,仅仅。
(11)然:这样。
(12)夫(fú)人:那人。指向别人借书的人。夫,那。
(13)强(qiǎng):勉强。
(14)假:借。
(15)虑:担心;害怕。
(16)惴惴(zhuì)焉:忧惧的样子。
(17)摩玩:摩挲抚弄。摩:抚摸。玩:玩弄。
(18)若:如果。
(19)业:已、已经。
(20)高束:捆起来放在高处。束,捆绑。
(21)庋(guǐ):放置,保存。藏:收藏。
(22)姑俟(sì):姑且等待。姑,姑且。
(23)异日:日后,将来。异:别的,其他的。
(24)云:如此
(25)尔:罢了。云尔:如此而已。放在句末,表示“如此如此”的语气。
(26)难致:难以得到。致,得到。 富:多。
(27)与:给。
(28)形诸梦:形之于梦。在梦中现出那种情形。形,出现,表现,表露。诸,等于“之于”。
(29)切:迫切。
(30)如是:像这样。
(31)故有所览辄省(xǐng)记:(因为迫切地要读书,又得不到书。) 所以 (只要) 有看过的书就认真深思并记住。辄,就。省,记。省记:明白的记在心里。
(32)通籍:指做官。做了官,名字就不属于“民籍”,取得了官的身份,所以说“通籍”。这是封建士大夫的常用语。籍,民籍。通,动词,有上升进入的意思,这里指表示从民籍到仕宦的提升。
(33)俸:俸禄,官吏的俸禄。去:离开,此指“用去”“花去”。
(34)落落:形容多而连续不断地堆积。
(35)素蟫(yín):指蛀蚀书籍的银白色蠹(dù)虫。
(36)灰丝:指灰尘和虫丝。素蟫灰丝:蠹(dù)虫丝迹。
(37)时蒙:常常布满。
(38)卷(juàn)轴:书册。古代还没有线装书的时期,书的形式是横幅长卷,有轴以便卷起来。后世沿用“卷轴”称书册。
(39)少时:年少的时候。
(40)岁月:指时间,光阴,时光。
(41)可惜:值得珍惜。
(42)类:好似,类似,像。
(43)公书:把书公开,慷慨出借。公,同别人共用,与别人分享(书籍)。
(44)吝:吝啬。 固:固然,本来。
(45)归:归还。 归书:还书。
(46)为一说,使与书俱:写下这一篇《黄生借书说》,让(它)和书一起(交给黄生)俱,一起(交给黄生)。
(47)使:让
词句补释
书非借不能读也:书不是借来的就不会好好地读。
汗牛塞屋:书多的搬运起来使牛累得流汗,放在家里塞满了屋子。这里形容藏书很多。
汗:使…流汗。
祖父:祖父和父亲(祖辈和父辈)。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不只书籍是这样,天下的事物都是这样。
非夫(fú)人之物而强假焉:不是那人自己的东西而勉强从别人那里借来。夫人,那人。指向别人借书的人。夫,音fú。强假,勉强借来。
惴惴焉摩玩之不已:忧惧地摩挲玩弄那东西久久不停。惴惴,音zhuìzhuì:忧惧的样子。摩玩,摩挲 (suō) 抚弄。
必高束焉,庋藏焉:一定会把它捆起来放在高处,收藏起来。“高”形容词作“束”的状语,“在高处”。庋,音guǐ,放置,保存。
姑俟异日观:姑且等到以后的日子再来看吧。姑,姑且、且。俟,音sì,等候、等待。异日,日后、将来。
故有所览辄省记:(因为迫切地要读书,又得不到书) 所以 (只要) 有看过的书就认真深思并记住。有所览,有看到的。辄,就。省,音xǐng,记。
俸去书来,落落大满:俸禄花去了,书籍买来了, (屋里) 到处都堆放满了。落落,形容多而连续不断地堆积。俸,指俸禄,官吏的俸禄。
素蟫灰丝时蒙卷轴:蠧虫丝迹,常常布满书册。素蟫,指蛀蚀书籍的银白色蠹(dù)虫。。灰丝,指虫丝。
今黄生贫类予:如今黄生像我 (以前)一样贫穷。类,似,像。
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只是我的把书公开,慷慨出借和姓张的人吝惜自己的书籍,(不肯出借,)似乎并不相同。惟,只是。公,动词,同别人共用。吝书,舍不得(把)书(借给别人)。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既然如此,是我本来不幸遇到姓张的呢。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 固,本来。
文中出现的成语
①汗牛塞屋:汗牛充栋。
②必高束焉:束之高阔。
辨音
①假(jiǎ)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借。(现按 假:借 翻译,不作通假)
②省(xǐng) 故有所览辄省记 shěng 节省
③翻卷( juàn) 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④摩(mó) 娑(suō )俟(sì) 辄(zhé)俸(fèng) 庋 (guǐ) 蟫(yín) 省(xǐng)
辨义
·子不闻藏书者乎 子:你
·然天子读者有几 然:然而,但是
·子孙弃者无论焉 子孙:子辈、孙辈 焉:表感叹语气
·非独书为然 独:只 为:是 然:这样
·天下物皆然 皆:都 然 这样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焉:表强调语气
·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已:停止
·吾不得而见之矣 之:代指书
·若业为吾所有:被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 然后:这样以后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为一说 为:作、写
一词多义
子:子不闻藏书者乎(你)祖父积子孙弃(子辈)
然:然天子读书者(但是)非独书为然(这样)
为:为一说(写)非独书为然(是)
若:若不相类(好像)赋若夫(你)
与:往借,不与(给)幸与不幸(和)
1 文言文《借书速还》的翻译
《借书速还》 原文: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以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顶讥侈客侬九畴循川末书。 译文: 我小时侯就非常好学,但因家中贫穷,没钱来买书看,因此常常向有书的人家借书看,并亲自抄录,按预定的日期归还。
天气寒冷时,砚台上的墨水都冻成坚实的冰了,手指冻僵了,屈伸很不灵便,但抄录从不怠慢。抄录完了,急忙把书送还,一点也不敢超过预定的日期。
所以人家都愿意把书借给我,我因此能够读到大量的书。
2 宋谦借书的文言文的翻译
原文: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禀销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3 黄生借书说文言文原文及翻译1黄生允修借书。
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生:对读书人的称呼。 授:交给,交付。
黄允修来借书。我把书交给他并对他说: 2“书非借不能读也。
子不闻藏书者乎? 子:对人的尊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您”。 “书不是借来的就不会好好去读。
你没听说过那些收藏书籍的人的事吗? 3《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 然:但是。 七略四库,是皇帝的藏书,然而皇帝读书的有几个? 4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 搬运起来使牛累的流汗,放置在家堆满整个屋子的,是富贵人家的书,然而富贵人家读书的有几个? 5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祖父:祖父和父亲。 弃者:丢弃的情况。
无论:不须说,不用说,不必说。 其余像祖父、父亲积藏图书而儿子、孙子丢弃掉图书的情况,就更不用说了。
6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然:这样。
不只是书籍是这样,世间的事物都是这样。 7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夫(fú)人:那人。
指向别人借书的人。强(qiǎng):勉强。
假:借。惴惴(zhuì)焉:忧惧的样子。
摩玩:摩挲抚弄。 摩:抚摸。
玩:玩弄。 不是那人自己的东西,而是勉强借了来的,必定担心人家催着要,就忧惧地摩挲抚摸不止, 8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 (心里)说:„今天存放在我这里,明天就要拿走了,我不能再见到它了。‟ 9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业:已、已经。高束:捆扎起来放在高处。
束,捆,扎。庋(guǐ):放置。
藏:收藏。姑俟(sì):姑且等待。
姑,姑且。异日:日后,将来。
云:说 。 尔:这样的。
如果已经被我所拥有,必定(会)捆起来放在高处,搁起来藏着,说"姑且等改日再看吧",这样说罢了。 10“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难致:难以得到。 富:多。
“我小时候爱好读书,(但)家里穷,很难得到书读。 11有张氏藏书甚富。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富:多。
与:给。 形诸梦:形之于梦。
在梦中现出那种情形。形,出现。
诸,等于“之于”。 有一个姓张的人有很多藏书。
(我)到他家去借,(他)不借给我,回来就在梦中出现向他借书的情形。 12其切如是。
故有所览辄省记。 切:迫切。
如是:像这样。省:记。
辄:就。 那种迫切求书的心情,竟然达到这样的程度。
因此,只要看过的书就认真深思牢记下来。 13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籍:民籍。通:动词,表示从民籍到仕宦的提升。
俸:俸禄,官吏的俸禄。落落:形容多而连续不断的堆积。
素蟫(yín):指书里的蠹(dù)虫。灰丝:指灰尘和虫丝。
时蒙:时常布满。 做了官以后,官俸花掉了,书籍买来了,到处都堆放满了。
(由于长期不翻阅,)以至白色的14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少时:年少的时光。
岁月:指时间。可惜:值得珍惜。
这样一来我才慨叹借来的书看得是多么用心专一,并且感叹少年的时光是多么值得珍惜啊。 15“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
类:好似、像。 “如今姓黄的年轻人像我从前一样贫穷,他借书(苦读)也像我从前一样; 16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公书:把书公开,慷慨出借。公,动词,同别人共用。
吝:吝啬。 只是我慷慨借书给人和那姓张的吝惜自己的书,舍不得借给人,这一点好像不大相同。
17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 既然如此,那么是我实在倒霉而碰上姓张的呢,还是黄生实在幸运而遇到我呢? 18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懂得(借到书的)幸运和(借不到书的)不幸,那么他读书一定很专心,而他还书也一定会很快。
19为一说,使与书俱。” 为一说,使与书俱:作一篇说,让(它)同(出借)的书一起(交给黄生)俱,在一起。
写了这一篇借书说,把它和书一起(交给黄生)。”。
4 关于读书的文言文5篇,翻译原文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
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宋学士文集》) 译文 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
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
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
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从此以后就地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
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
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史苦之,坡洒然不倦。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
且过辄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即如《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钜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
反覆诵观,可欣可泣,在此数段耳。若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岂非没分晓的钝汉!更有小说家言,各种传奇恶曲,及打油诗词,亦复寓目不忘,如破烂厨柜,臭油坏酱悉贮其中,其龌龊亦耐不得!译文 读书把看一遍便能背诵作为值得肯定的能力,其实是最于事无补的。
眼里看的清楚,心里匆匆而过,其实留在心中的并不多,因为来来往往频繁而应付不过来,好像看着歌舞场里的美女,看上一眼就过去了,和我又有什么关系呢?自古以来过目成诵的人,有谁比得上孔子呢?孔子研读《周易》到穿连《周易》竹简的皮条都断了好几次,不知他翻阅过几千几百遍了,从而对《周易》精微的语言,深刻的道理,越探究越[1]明白,越钻研越深入,越是前行就越不知它的尽头。即使是生而知之,安而行之的圣人,也不会停止刻苦勤奋的学习人情事理的基本常识。
苏东坡读书不需要读第两遍,但是他在翰林院读《阿房宫赋》时直到四更,掌管翰林院的老吏觉得他读得辛苦,可苏东坡却十分畅快,毫无倦意。怎能因为看一遍就能记诵。
便丢下书本,草草结束这件事呢!只有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等人,一生读书从不读第二遍,因此始终也没有写出好文章。 况且过目就能成诵,还会产生什么都记诵的坏处,就像《史记》130篇中,数《项羽本纪》写得最好,而《项羽本纪》中,又以钜鹿之战、鸿门之宴和垓下之会几个片段写得最好。
反复诵读观赏,值得欣喜、值得悲泣的,只在这几个片段罢了。如果一篇《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岂不是不懂道理的愚钝之人!还有小说、各种戏曲及打油诗。
也都过目不忘的话,那就像破烂的厨房柜子,发臭的油、腐坏的酱全都贮藏其中,这品味的低俗实在是令人不能忍受。黄生借书说 黄生允修借书。
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
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翻译 年轻人黄允修来借书。
我把书借给他,并告诉他说:“书要不是借来的就不会好好地去读啊。你没有听说过藏书的人不读书的事吗?《七略》《四库》,是天子的藏书,但是天子读书的有几个呢?书多得搬运时使牛马累得出汗,堆满屋子,这是富贵人家的藏书,但是富贵人读书的有几个呢?其余像祖父和父亲积藏,而儿子和孙子丢弃掉的情况,就更不用说了。
不只是书籍是这样,世间的事物都是这样。不是自己的东西,而是勉强借来的,必定会担心人家催着要,就忧惧地忐忑不安地摩挲抚摸不止,说:‘今天存放在我这里,明天就要拿走了,我不能再见到它了。
’如果已经被我所拥有,一定把它捆起来放在高处,搁起来藏着,说‘姑且等改日再看吧’。“我小时候爱好读书,但家里穷。
5 翻译文言文《 黄生借书说》读书人黄允修来(向我)借书。
我把书交授给他并且告诉他说:书不是借来的就不能(认认真真地)去读。你没听说过那些藏书的人(是怎样读书)吗?《七略》(我国最早的图书目录分类著作,分为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七部)、《四库》(唐朝京师长安和东都洛阳的藏书,有《经》、《史》、《子》、《集》四库。
这里《七略》、《四库》都指内府藏书),是天子的藏书,然而天子中读书的人有几个呢?那些搬运起来使牛累得流汗,放在家里塞满了屋子的,是富贵人家的书,然而富贵人中读书的有几个呢?其余那些祖辈和父辈收藏(的书籍),子辈孙辈随便丢弃的就不用说了。不只读书是这样,天下的事物(也)都是这样。
不是那人自己的东西却勉强向别人借来,(他)一定担心别人催着要还,因而就显出忧惧的样子,抚摸玩赏那东西久久不能停止,心想:“今天存放(在我这里),明天(就要给人)拿回去,我不能再看到它了。”如果(这东西)已经被我所拥有,(我)一定会(把它)捆扎好放在高处,保存起来,说一声“姑且等到另外的日子再看吧。”
我小时候爱好读书,但是家里贫穷,很难得到书读。有个姓张的人藏书很多。
(我)到他家去借,(他)不借给我,回来以后我在梦中还出现向他借书的情形。我那种迫切(求书的心情就)像这样。
所以(只要)有看过的书就记在心里。(我)做了官以后,薪俸花出去了,书籍买来了,屋里到处都堆放满了,蠹虫丝迹时常覆盖书册。
这样以后我(才)感慨借书读的人是(那么)用心专一,而自己少年时候的时光是(多么)值得珍惜的啊!如今姓黄的年轻人像我(从前一样)贫穷,他借书(苦读)也像我(从前一样);只不过我把书公开,慷慨出借和姓张的吝惜书籍,(不肯出借,)似乎并不相同。这样看来,那么是我本来不幸遇到了姓张的,而姓黄的年轻人本来幸运遇到我吧?(黄生)懂得了(借到书的)幸运和(借不到书的)不幸运,那么他读书一定会专心,而且他还书也一定会很快。
(我)写下这篇说,让(它)和书一起(交给黄生)。
6 《黄生允借书说》全文翻译黄 生 借 书 说译 文 年轻人黄允修来借书。
随园主人我把书交给他并且告诉他说: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书不是借来的就不能好好地去读。
您没有听说过那些收藏书籍的人的事吗?七略四库是天子的藏书,但是天子中读书的人又有几个?搬运时使牛累得出汗,放置在家就堆满屋子的书是富贵人家的书,但是富贵人家中读书的又有几个?其余像祖辈父辈积藏许多图书、子辈孙辈丢弃图书的情况就更不用说了。不只书籍是这样,天下的事物都这样。
不是那人自己的东西而勉强向别人借来,他一定会担心别人催着要回,就忧惧地摩挲抚弄那东西久久不停,说:‘今天存放在这里,明天就要拿走了,我不能再看到它了。’如果已经被我占有,必定会把它捆起来放在高处,收藏起来,说:‘暂且等待日后再看’如此而已。”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我小时候爱好书籍,但是家里贫穷,难以得到书读。
有个姓张的人收藏的书很多。我去借,他不借给我,回来就在梦中还出现那种情形。
求书的心情迫切到这种程度。所以只要有看过的书就认真深思并记住。
做官以后,官俸花掉了,书籍买来了,一堆堆地装满书册。这样以后才慨叹借书的人用心专一,而自己少年时代的时光是多么值得珍惜啊!”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
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现在姓黄的年轻人像我从前一样贫穷,他借书苦读也像我从前一样;只是我的书借给别人同别人共用和姓张的人吝惜自己的书籍好像不相同。
既然这样,那么我本来不幸是遇到姓张的呢,姓黄的年轻人本来幸运是遇到了我呢?懂得借到书的幸运和借不到书的不幸运,那么他读书一定会专心,并且他还书一定会很迅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写了这一篇借书说,让它同出借的书一起交给姓黄的年轻人。
赏析:黄生借书说》 这篇“说”就青年黄允修向作者借书一事发表议论,提出“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勉励青年应该化弊为利,努力为自己创造学习条件,发奋求学。 课文围绕中心,夹叙夹议,层次清楚地阐明事理。
文章一开始就提出了“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出人意表,引人深思,随后围绕着这个中心,逐层展开阐述。先以帝王、富贵人家全都藏书丰富,却没有几个读书人,以及祖父辈尽心藏书而子孙辈随意毁弃书这三种常见的事实,来作初步证明;再用类比推理,以人们对于借来的东西和属于自己的东西所采取的不同态度,来说明这个论断是有普遍意义的。
作者从那常见的现象中推究出其原因——“虑人逼取”,这种外来的压力,会化为鞭策自己的动力,有力地证明了“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接着,作者又拿自己年少时借书之难、读书用心之专和做官后有了大量的书籍却不再读书等切身经历,从正反两个方面做进一步的论证。
最后,在上述分析说明的基础上,紧扣“借书”一事,指出黄生有幸而遇肯“公书”的人,勉励他应该珍惜机会,勤奋学习。 课文多处运用对比方法,从正反两方面去阐明事理。
如以“非夫人之物”与“若业为吾有”作对比;以“余幼好书,家贫难致”的勤学与“通籍后,俸去书来”的疏懒作对比;以“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作对比;以自身的“不幸”与黄生的有“幸”作对比,等等。这样,能够鲜明地阐述观点,加深读者的理解,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需要注意的是,本文的中心论点虽然是“书非借不能读”,但很明显,仅从字面上来看,这个论点带有很大的片面性。“说”本身不同于规范、正统的论说文,本文作者袁枚又是一位才子气颇重、任性适情的人。
因此,我们更宜于把本文视为作者在有感而发的情况下率性而为的一篇带有游戏性质的小文,其中包含有对逝去的青年光阴的怀念、对如今自己的自嘲,而主旨则在鼓励、教育黄生,只是没有板起面孔来。 中心:①对于课文的中心,我们不应机械搬用,“书非借不能读”决不是“有书不读”,而应从读书精神上去体会。
作者的意思是说借书比自己有书更容易去勤读,更容易把书记在心里,效果更好,即所谓条件差反而进步快,逆境能促人勤奋。所以我们理解课文中心,就是要发扬我国古已有之的身处逆境而矢志苦读的优良传统,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学好科学文化知识。
自古以来,我国流传着许多苦读的感人故事,且不说战国时苏秦刺股提神、汉代孙敬头发悬梁,就以家贫买不起灯油为例,就有汉代的匡衡凿壁借光,晋时的车胤囊萤夜读和孙康映雪诵书,南北朝的江泌随月取光。这些人都身处。
7 翻译古文《景清借书》景清借书译文:
景清洒脱注重气节,乡试中举,到京城国子监从师求学。当时跟他同住的一个书生收藏有一本书,景清向他借,他不肯。再一次向他请求借书,并相约明天早上就还书。 第二天早上,那个书生向他要书,景清说:我不知道什么书,也没有从你那里借书。那个书生很生气,向地方的官员诉讼。景清就拿着从那个书生那里借过来的书,去公堂,说:这是我灯下辛苦所作之书。说完将书整篇背了出来。官员问那个书生,他却一个字都背不出来。于是官员将那个书生赶了出来。 景清跟着出来,把书还给了那个书生,说道:我因为你太过珍藏这本书了,所以特意用这个方法戏弄你(与你开个玩笑)罢了。
8 《黄生借书说》的翻译年轻人黄允修来借书。我把书借给他,并告诉他说:
“书要不是借来的就不会好好地读啊。你没有听说过(那些)藏书人(不懂书的事)吗?《七略》《四库》,是皇帝的藏书,但是(自古以来)皇帝肯读书的有几个呢?牛淌着汗拖来塞满屋的书,这是富贵人家的藏书,但是富贵之家的人肯读书的(又)有几个?其余像祖辈、父辈积藏许多书而儿子、孙子丢弃掉的情况,就更不用说了。不只是书籍是这样,世间的事物都是这样。不是那人自己的东西,而是勉强借了来的,必定担心人家催着要,就忐忑(tǎntè)不安地摩挲抚弄不止,(心里)说:‘今天存放在我这里,明天就要拿走了,我不能再见到它了。’如果已经为我所有,必定(会)捆起来放在高处,收藏起来,说什么‘暂且等改日再看吧’等等。
“我小时候爱好读书,(但)家里穷,很难得到书读。有个姓张的人家,藏书很多。(我)到他家去借,(他)不借给我,回来以后我梦中还出现向他借书的情形。那种迫切求书的心情,竟然达到这样的程度。因此,只要看过的书就认真地去领会,牢牢地记在心里。做了官以后,官俸花掉了,书籍买来了,到处都堆放满了。(由于长期不翻阅,)以至白色的蠹虫和虫丝,时常沾满书本。这样一来我才慨叹借来的书看得是多么用心专一,并且感叹少年的时光是多么值得珍惜啊。”
如今姓黄的年轻人像我从前一样贫穷,他借书(苦读)也像我从前一样;只是我慷慨借书给人和那姓张的吝惜自己的书,舍不得借给人,这一点好像不大相同。既然如此,那么是我实在倒霉而碰上姓张的呢,还是黄生实在幸运而遇到我呢?懂得(借到书的)幸运和(借不到书的)不幸,那么他读书一定很专心,而他还书也一定会很快。
写了这一篇借书说,把它和书一起(交给黄生)。
1 注音
摩mó 俟sì 辄zhé 俸fèng 度?guǐ
2 词句补释
书非借不能读:书不是借来的就不会好好地读。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不是那人自己的物品而勉强从别人那里借到。夫人,那人。指向别人借书的人。夫,音fú。强假,勉强借来。
惴惴焉摩玩之不巳:忐忑不安地将它玩弄不止。惴惴,音zhuìzhuì,惴惴不安、提心吊胆,忧惧的样子。摩玩,摩挲 ( suō ) 玩弄,抚弄。
必高束焉,庋藏焉:一定捆起来挂在高处,收藏起来。“高”形容词作“束”的状语,“在高处”。庋,音guǐ,置放;收藏。
姑俟异日观:姑且等到日后再来看吧。姑,姑且、且。俟,音sì,等候、等待。异日,日后、将来。
故有所览辄省记: ( 因为迫切地要读书,又得不到书 ) 所以 ( 凡是 ) 有看过的就记在心里。有所览,有看到的。辄,就。省记,记在心里。省,音xǐng,明白。
俸去书来,落落大满:薪俸花掉了,书籍买来了, ( 屋里 ) 到处都堆放满了。落落,堆集的样子。俸,指官俸,做官的俸禄。
素镡灰丝时蒙卷轴:白色的蠹鱼和虫丝常常沾满了书卷。素镡,指书里的蠹虫。灰丝,指虫丝。
今黄生贫类予:如今黄生像我 ( 以前 ) 一样贫穷。类,似,像。
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只是我把自己的书拿出来同别人共用,这和张氏吝惜自己的书 ( 不借给别人 ) 好象不大相同。惟,只是。公,动词,同别人共用。吝书,舍不得 ( 把 ) 书 ( 借给别人 ) 。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既然如此,那么我是实在不幸而遇到张 ( 这样的吝啬鬼 ) 。然而,既然这样,那么……。固,本来、诚然、实在。
3 辨音
①假jiǎ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jià 假期
②省xǐng 故有所览辄省记 shěng 节省
③juǎn 翻卷 juàn 素镡灰丝时蒙卷轴
4 辨义
子不闻藏书者乎 你
子孙弃者无论焉 儿子、儿辈
然天子读者有几 然而
非独书为然 这样
非独书为然 是
若业为吾所有 被
为一说 作、写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 接着,这以后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 这样说来,那么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表强调语气
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地
子孙弃者无论焉 表感叹语气
必高束焉 指代书,也可理解为表感叹语气授以书而告之曰 代指黄生
吾不得而见之矣 代指书
少时之岁月 的
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独立性
文
黄生借书说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
翻译
姓黄的书生允修来借书。我把书交付给他并告诉他说: 书不是借来的就不能好好读。你没有听说过收藏书的人吗?七略(我国最早的图书目录分类著作,分为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七部)、四库(唐朝京师长安和东都洛阳的藏书,有《经》、《史》、《子》、《集》四库。这里《七略》、《四库》都指内府藏书),是天子的藏书,然而天子中认真读书的有几个?书搬运起来累得使牛流汗,放在家里塞满了屋子,这是富贵人家的书,然而富贵的人认真读书的又有几个?其余那些祖辈父辈积攒书,子辈孙辈丢弃书的情况就更不用说了。不只有书是这样,天下的事物都是这样。不是那人的东西却勉强(向别人)借来,(他)必定会担心人家催着要拿回去,就忧惧地摩挲玩赏所借之物久久不停,说:“今天还在我这里,明天就会失去,我不能够再看到它了。”如果所借之物已经被我所占有,一定会把它捆绑起来放在高处,放置收藏起来,说“姑且等待到其他日子看。”罢了。 我小时候很喜欢书籍,但是家里贫穷难以得到(书)。有个姓张的人收藏的书很多。(我)去向张家借书,他不借给我,回家后在梦中还表现出那种情形。我求书的心情迫切到了这种程度。所以只要看过的书,就会牢牢记住。做官以后,花去俸禄买来书籍,多而连续不断的堆积使整个屋子堆满了书,蠧虫的虫丝时常覆盖书册。这样以后我才感叹借书的人用心是多麽专一,而自己少年时代的时光是值得珍惜的! 如今姓黄的书生的贫穷和我相似,他借书苦读也跟我当时相似;唯独我把书公开慷慨出借,与他人共用和姓张的人吝惜书好像不相似。这样那么是我本来不幸遇到了姓张的人,姓黄的书生本来幸运遇到我?了解借得到书的幸运和借不到书的不幸运,那么他读书也一定会专心,而他还书也一定迅速。 (我)写了这一篇说,让它和书一起(交给姓黄的书生)。
编辑本段文言文相关内容
字词注释
(1)选自《小仓山房文集》。袁枚,字子才,号简斋(随园主人),文学家,浙江钱塘人。 (2)生:对读书人的称呼。 (3)授:交给,交付。 (4)子:对人的尊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您”。 (5)《七略》《四库》,天子之书:《七略》《四库》是天子的书。《七略》,我国最早的图书目录分类著作,分为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七部。《四库》,唐朝京师长安和东都洛阳的藏书,有《经》、《史》、《子》、《集》四库。这里《七略》、《四库》都指内府藏书。 (6)然:但是。 (7)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那汗牛塞屋的是富贵人家的藏书。这里说富贵人家藏书很多,搬运起来就累得牛马流汗,放置在家里就塞满屋子。汗,名词用做动词,使……流汗。 (8)祖父:祖父和父亲。 (9)弃者:丢弃的情况。 (10)无论:不须说,不用说,不必说。 (11)然:这样。 (12)夫(fú)人:那人。指向别人借书的人。 (13)强(qiǎng):勉强。 (14)假:借。 (15)惴惴(zhuì)焉:忧惧的样子。 (16)摩玩:摩挲抚弄。 摩:抚摸。 玩:玩弄。 (17)业:已、已经。 (18)高束:捆扎起来放在高处。束,捆,扎。 (19)庋(guǐ):放置。 藏:收藏。 (20)姑俟(sì):姑且等待。姑,姑且、且。 (21)异日:日后,将来。 (22)云:说 。 尔:这样的。 (23)难致:难以得到。 富:多。 (24)与:给。 (25)形诸梦:形之于梦。在梦中现出那种情形。形,出现。诸,等于“之于”。 (26)切:迫切。 (27)如是:像这样。 (28)故有所览辄省(xǐng)记:(因为迫切地要读书,又得不到书。)所以看过的就记在心里。省,记。辄,就。 (29)通籍:做官。做了官,名字就不属于“民籍”,取得了官的身份,所以说“通籍”。这是封建士大夫的常用语。籍,民籍。通,动词,表示从民籍到仕宦的提升。 (30)俸:俸禄,官吏的俸禄。 (31)落落:形容多而连续不断的堆积。 (32)素蟫(yín):指书里的蠹虫。 (33)灰丝:指灰尘和虫丝。 (34)时蒙:时常布满。 (35)卷(juàn)轴:书册。古代还没有线装书的时期,书的形式是横幅长卷,有轴以便卷起来。后世沿用“卷轴”称书册。 (36)少时:年少的时光。 (37)岁月:指时间。 (38)类:似、像。 (39)可惜:值得珍惜。 (40)公书:把书公开,慷慨出借。公,动词,同别人共用。 (41)吝:吝啬。 (42)无论:不须说,不用说,不必说。 (43)虑:担心害怕。 (44)形:形,动词,现出。 (45)归:还。 (46)为一说,使与书俱:作一篇说,让(它)同(出借)的书一起(交给黄生)俱,在一起。 (47)假:借。 (48)虑:担忧。 (49)去:离开,此指“用去” (50)若:如果。 (51)富贵:富有高贵 (52)其:那些 (53)他:另外的 (54)云:如此 (55)而:罢了
词句补释
书非借不能读也:书不是借来的就不会好好地读。 汗牛塞屋:书多的搬运起来使牛累得流汗,放在家里塞满了屋子。这里形容藏书很多。 汗:使…流汗 祖父:祖父和父亲(祖辈和父辈)。 非夫(fú)人之物而强假焉:不是那人自己的物品而勉强从别人那里借到。 夫人,那人。指向别人借书的人。夫,音fú。强假,勉强借来。 惴惴焉摩玩之不已:忐忑不安地将它玩弄不止。惴惴,音zhuìzhuì,惴惴不安、提心吊胆,忧惧的样子。 摩玩,摩挲 ( suō ) 玩弄,抚弄。 必高束焉,庋藏焉:一定捆起来挂在高处,收藏起来。“高”形容词作“束”的状语,“在高处”。 庋,音guǐ,置放;收藏。 姑俟异日观:姑且等到以后的日子再来看吧。姑,姑且、且。 俟,音sì,等候、等待。 异日,日后、将来。 故有所览,辄省记: ( 因为迫切地要读书,又得不到书 ) 所以 ( 凡是 ) 有看过的就记在心里。有所览,有看到的。 辄,就。 省记,记在心里。 省,音xǐng,记。 俸去书来,落落大满:俸禄花掉了,书籍买来了, ( 屋里 ) 到处都堆放满了。落落,堆集的样子。 俸,指官俸,做官的俸禄。 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白色的蠹虫和灰色的蜘蛛丝常常沾满了书卷。 素蟫,指书里的白色的蠹虫。 灰丝,指灰色的蜘蛛丝。 今黄生贫类予:如今黄生像我 ( 以前 ) 一样贫穷。类,似,像。 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只是我把自己的书拿出来同别人共用,这和张氏吝惜自己的书 ( 不 借给别人 ) 好像不大相同。 惟,只是。 公,动词,同别人共用。 吝书,舍不得 ( 把 ) 书 ( 借给别人 ) 。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既然如此,那么我是实在不幸而遇到张氏。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 固,本来。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不只是书籍是这样,天下的事物都是这样。
辨音
①假jiǎ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借。(现按 假:借 翻译,不作通假) ②省xǐng 故有所览辄省记 shěng 节省 ③juǎn 翻卷 juàn 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④摩mó 娑suō 俟sì 辄zhé 俸fèng 庋 guǐ 蟫yín 省xǐng
辨义
·子不闻藏书者乎 你 ·子孙弃者无论焉 儿子、儿辈 ·然天子读者有几 然而 ·非独书为然 独:只 为:是 然:这样 ·天下物皆然 这样的 ·若业为吾所有 被 ·为一说 作、写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 接着,这以后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 既然这样,那么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表强调语气 ·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的样子 ·子孙弃者无论焉 表感叹语气 ·必高束焉 指代书,也可理解为表感叹语气授以书而告之曰 代指黄生 ·吾不得而见之矣 代指书
一词多义
子:子不闻藏书者乎(你)祖父积子孙弃(儿子) 然:然天子读书者(但是)非独书为然(这样) 为:为一说(写)非独书为然(是) 若:若不相类(相同)赋若夫(你) 焉:子孙弃者无论焉(语气词)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代词,代有书的人) 与:往借,不与(给)幸与不幸(和)
主旨
本文提出“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观点,劝勉人们不要因为条件不利而却步不前,只要有志向,有决心,不利的条件,反而可以催人奋进,取得成绩,也提醒人们不要因为条件优越,而贪图安逸,养成不求进步的恶习,要珍惜时间,珍惜拥有的学习条件,好好学习
考点
1、《黄生借书说》选自《小仓山房文集》,作者是清朝(朝代)的袁枚,字子才,号简斋, 自号随园主人。 2、“说”是古代的一种叙议结合的文体,课题的“说”是说说意思。 3、课文为了论证“书非借不能读也”这一观点,作者从三个方面作了对比。这三个方面的对比是(1)藏书(物)者和借书(物)者对书的不同态度和心理的对比;(2)“我”幼时遇张氏吝书之不幸与黄生遇“我”公书之幸的对比;(3)“我”年少时借书苦读与做官后有书不读的对比。 5、作者向黄生提出怎样的希望“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用原文回答)
分段
本文大致可分两段。 第一部分(第一至三段):阐明“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第一段是这一部分的首领段,先说黄生借书,缘事而发引出下面议论。第二段在提出“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后,一连用了“天子”、“富贵人家”没有几个读书者和“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这三种常见的事实,来初步证明;并以“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一句,深化了论点,扩展了论题;再以人们对于借来的东西(“强假焉”)和属于自己的东西(“吾所有”)所采取的不同态度做对比论证,证明了“天下物皆然”这个论断是有普遍意义的。作者从那常见的现象中推究出其原因——“虑人逼取”,这种外来的压力,会化为鞭策自己的动力,有力的证明了“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第三段又以自己年少时借书之难、读书用心之专和做官后有了大量的书籍却不再读书等切身经历为有力论据,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论证了“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总之,这部分围绕中心观点,有议有叙,层次清楚地阐明了事理。 第二部分(第四至五段):在上述充分的基础上,紧扣“借书”一事,指出黄生有幸遇到肯“公书”的人,向黄生提出希望,读书必专,归书要速。最后一段照应开头,也是在点出写这篇“说”的目的:勉励他应该珍惜年少时光,勤奋学习。
相关故事
黄允修是个上进青年,读书万卷,知识渊博。在那时候,并没有图书馆,所以要想读到书就得自己去买,而他只是个穷书生又没什么银子,所以常去当地藏书人家借书来读,但借书也并非易事,书一般系主人珍藏,大多不愿外借,况且有时自己也会用,也不愿借出。 所以,黄允修最大的梦想就是希望自己也有个大书房,上藏天文,下藏地理,中间藏世间历史。没银子,自然不能把爱读的书都买回来,幸好当地有个袁牧的学者赏识黄允修,每次都会借书给他。 一天,他又去袁枚家里,想借本《东坡七集》来研究一个宋词。袁枚是个好客之人,见黄允修谈吐不凡喜求上进,是打心眼里喜欢,刚好有人从岭南送来荔枝数颗,便邀黄允修一起品尝。 吃完荔枝,袁枚便带黄允修讲书房,并向黄允修讲宋史。黄允修打算赴京赶考,想向袁枚借些银子买书。袁枚是个小心眼之人,怕黄允修此去无回,能不能中尚未知卜,便不想借他。但交往多日,怕允修对他有成见,何况他也是方圆面里的大学者。矛盾之下,袁枚想到了一个好主意,在一番慷慨陈词的教育之后,袁枚挥笔而就了一篇关于借书有什么好处的文章,就是现在我们读到的《黄生借书说》。 袁枚在文章里大讲借书的好处,借来的书才珍贵,买回来的书不会好好读之类,还以皇宫贵族、富甲一方的仕族打了一番比方,说四库全书有几个人读,祖辈藏书子孙辈弃书的多的是,末了还献身说法,说自己小时候就常去一户姓张的人家借书,因为是借来的,所以非常珍惜,晚上都能梦到书中读的内容。还夸下海口,说如果借他的书回去读,黄生定能高中! 黄生一向崇拜袁枚,被这番言语迷惑的晕头转向。于是再不提借银子的事,借了一大撂书并带着《黄生借书说》一并回家去。经过一番苦读,次年黄允修去考试,果然中了名进士,并任邻县的知县一职。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黄生借书说课件图例
袁枚(1716-1798年),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汉族,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诗人,乾隆年间进士,文学家,诗论家。他是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家”乾隆四年(1739)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袁枚中年即辞官定居江宁,在小仓山下住随园,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所作散文感情真切,论诗主张抒写性情。著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子不语》,《袁枚全集》等。晚年居住在一个院子,自己取名为“随园”。原文内容 注:本文已选入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上海语文八年级第一学期和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课本第十八课
编辑本段课文分析
作者认为自己幼时借不到书而“形诸梦”是非常不幸的,而黄生能与作者“公书”是非常幸运的,所以作者要黄生“知幸与不幸”,珍惜少时光阴,专心读书。我们现在的读书条件比起黄生来又不知要幸运多少倍,我们更应“知幸与不幸”,珍惜现在这大好的学习条件和自己的青春年华,刻苦攻读,使自己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人才。如果学有不成,非他人之过,自己应该多反省,知警惕。这篇“说”就青年黄允修向作者借书一事发表议论,提出“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勉励青年化弊为利,努力为自己创造条件,发奋求学。 课文围绕中心,夹叙夹议,层次清楚地阐明事理。文章一开始就提出了“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出人意表,引人深思,随后围绕着这个中心,逐层展开阐述。先以帝王、富贵人家全都藏书丰富,却没有几个读书人,以及祖父辈尽心藏书而子孙辈随意毁弃书这三种常见的事实,来作初步证明;再用类比推理,以人们对于借来的东西和属于自己的东西所采取的不同态度,来说明这个论断是有普遍意义的。 作者从那常见的现象中推究出其原因──“虑人逼取”,这种外来的压力,会化为鞭策自己的动力,有力地证明了“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接着,作者又拿自己年少时借书之难、读书用心之专和做官后有了大量的书籍却不再读书等切身经历,从正反两个方面做进一步的论证。最后,在上述分析说明的基础上,紧扣“借书”一事,指出黄生有幸而遇肯“公书”的人,勉励他应该珍惜机会,勤奋学习。 课文多处运用对比方法,从正反两方面去阐明事理。如以“非夫人之物”与“若业为吾有”作对比;以“余幼好书,家贫难致”的勤学与“通籍后,俸去书来”的疏懒作对比;以“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作对比;以自身的“不幸”与黄生的有“幸”作对比,等等。这样,能够鲜明地阐述观点,加深读者的理解,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需要注意的是,本文的中心论点虽然是“书非借不能读”,但很明显,仅从字面上来看,这个论点带有很大的片面性。“说”本身不同于规范、正统的论说文,本文作者袁枚又是一位才子气颇重、任性适情的人。因此,我们更宜于把本文视为作者在有感而发的情况下率性而为的一篇带有游戏性质的小文,其中包含有对逝去的青年光阴的怀念、对如今自己的自嘲,而主旨则在鼓励、教育黄生,只是没有板起面孔来。 中心:作者就黄生借书一事发表议论,提出“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勉励黄生努力为自己创造条件,发奋学习。
编辑本段相关问题
1“书非借不能读”,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作者为了阐述这一观点,从哪几个方面着笔? 答: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只有借来的东西,人们才会感到珍惜,本意就是,书不是借来的,就不会很好的去阅读它。寓意是指,人总是珍惜得来不易的东西。 三方面:天子,富人藏书很多却不读和我幼时,黄生无书可读只能借书苦读的对比; 对假人之物和为吾所有之物不同态度心情的对比; “祖父积”与“子孙弃”的对比 。 2作者说:"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答:不只是读书(这件事)是这样,世间的事都是这样(的道理)。 (拥有的常常不能很好地消受,这就是人的共性。所以说不只是拥有书籍是这样,天下所有的事情都这样!不能好好珍惜拥有的现成的!) 3第三段中作者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 借书时“ 有所览辄省记 ”,做了官后却“ 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这样的目地是 :将自己做官前与做官后对书的态度对比,有力的证明了“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更有说服力。
编辑本段袁枚生平简介
袁枚(1716-1798年),清代诗人、文学家,诗论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苍山居士、随园主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袁枚是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家”。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外调做官,曾任江宁、上元等地知县,政声好,很得当时总督尹继善的赏识。三十三岁父亲亡故,辞官养母,在江宁(南京)购置隋氏废园,改名“随园”,筑室定居,世称随园先生。自此,他就在这里过了近50年的闲适生活,从事诗文著述,编诗话发现人才,奖掖后进,为当时诗坛所宗。袁枚24岁参加朝廷的科考,试题是《赋得因风想玉珂》,诗中有“声来禁院,人似隔天河”的妙句,然而总裁们以为“语涉不庄,将置之孙山”,幸得当时总督尹继善挺身而出,才免于落榜。 著作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16卷及《补遗》10卷;《新齐谐》24卷及《续新齐谐》10卷;随园食单1卷;散文 ,尺牍,随园食单说部等30余种。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挚,流传久远,古文论者将其与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并提。 倡导“性灵说”。主张写诗要写出自己的个性,认为“自三百篇至今日,凡诗之传者,都是性灵,不关堆垛”。主张直抒胸臆,写出个人的“性情遭际”。主张“性灵”和“学识”结合起来,以性情、天分和学历作为创作基本,以“真、新、活”为创作追求,这样才能将先天条件和后天努力相结合,创作出佳品,认为“诗文之作意用笔,如美人之发肤巧笑,先天也;诗文之征文用典,如美人之衣裳首饰,后天也”。主张文学应该进化,应有时代特色,反对宗唐宗宋。他讥讽神韵派是“贫贱骄人”,格调派是“木偶演戏”,肌理派是“开骨董店”,宗宋派是“乞儿搬家”。他也反对沈德潜的“温柔敦厚”说,认为“孔子论诗可信者,‘兴观群怨’ 也;不可信者,‘温柔敦厚’也”。主张骈文和散文并重,认为骈文与散文正如自然界的偶与奇一样不可偏废,二者同源而异流,它们的关系是双峰并峙,两水分流。诗歌清新隽永,流转自如。写景诗飘逸玲珑。 袁枚的文学思想有发展的观点,对封建正统文学观点及形式主义思潮有冲击作用。另外,他强调骈文作为美文学的存在价值,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他的诗多叙写身边琐事,多风花雪月的吟哦,缺少社会内容,有些诗趋向艳俗,不免浅薄甚至浮滑。 江苏古籍出版社已出版《袁枚全集》共八卷。 清代性灵诗派的倡导者,生性疏淡洒脱不喜作官,于壮年辞官,隐居随园,优游自得,不复出仕。一生致力文学,所为诗文,天才横溢,尤工骈体。所著《随园食单》,对于茶叶方面的评述颇为独到,是位知茶爱茶的品茶评茶专家。 袁枚像
当然会碍事,我早也关注过这样的问题,一种是包有保护皮的档杆,一种是凹槽的,虽然很方便不用担心档杆皮的损坏,但最有可能的就是灰尘和颗粒会落进去,所以建议最好是保持周围洁净,如果真的进去大颗粒等去维修店是可以拆开清理的
一个网友的回答借用了
然后叹借者用心专,而少年之岁月为可惜也。古:值得珍惜。今:值得惋惜。 书非借不能读:书不是借来的就不会好好地读。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不是那人自己的物品而勉强从别人那里借到。夫人,那人。指向别人借书的人。夫,音fú。强假,勉强借来。 惴惴焉摩玩之不巳:忐忑不安地将它玩弄不止。惴惴,音zhuìzhuì,惴惴不安、提心吊胆,忧惧的样子。摩玩,摩挲 ( suō ) 玩弄,抚弄。 必高束焉,庋藏焉:一定捆起来挂在高处,收藏起来。“高”形容词作“束”的状语,“在高处”。庋,音guǐ,置放;收藏。 姑俟异日观:姑且等到日后再来看吧。姑,姑且、且。俟,音sì,等候、等待。异日,日后、将来。 故有所览辄省记: ( 因为迫切地要读书,又得不到书 ) 所以 ( 凡是 ) 有看过的就记在心里。有所览,有看到的。辄,就。省记,记在心里。省,音xǐng,明白。 俸去书来,落落大满:薪俸花掉了,书籍买来了, ( 屋里 ) 到处都堆放满了。落落,堆集的样子。俸,指官俸,做官的俸禄。 素镡灰丝时蒙卷轴:白色的蠹鱼和虫丝常常沾满了书卷。素蟫,指书里的蠹(dù)虫。灰丝,指虫丝。 今黄生贫类予:如今黄生像我 ( 以前 ) 一样贫穷。类,似,像。 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只是我把自己的书拿出来同别人共用,这和张氏吝惜自己的书 ( 不借给别人 ) 好像不大相同。惟,只是。公,动词,同别人共用。吝书,舍不得 ( 把 ) 书 ( 借给别人 ) 。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既然如此,那么我是实在不幸而遇到张 ( 这样的吝啬鬼 ) 。然而,既然这样,那么……。固,本来、诚然、实在。 ①假jiǎ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jià 假期 ②省xǐng 故有所览辄省记 shěng 节省 ③juǎn 翻卷 juàn 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打的是带点字) 子不闻藏书者乎 你 子孙弃者无论焉 儿子、儿辈 然天子读者有几 然而 非独书为然 这样 非独书为然 是 若业为吾所有 被 为一说 作、写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 这以后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 那么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强调语气 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地 子孙弃者无论焉 感叹语气 必高束焉 指代书,也可理解为表感叹语气 授以书而告之曰 代指黄生 吾不得而见之矣 代指书 少时之岁月 的 惟予之 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 不相类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独立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