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读书文言文翻译

说读书文言文翻译,第1张

1 关于读书的文言文5篇,翻译

原文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

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宋学士文集》) 译文 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

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

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

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从此以后就地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

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

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史苦之,坡洒然不倦。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

且过辄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即如《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钜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

反覆诵观,可欣可泣,在此数段耳。若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岂非没分晓的钝汉!更有小说家言,各种传奇恶曲,及打油诗词,亦复寓目不忘,如破烂厨柜,臭油坏酱悉贮其中,其龌龊亦耐不得!译文 读书把看一遍便能背诵作为值得肯定的能力,其实是最于事无补的。

眼里看的清楚,心里匆匆而过,其实留在心中的并不多,因为来来往往频繁而应付不过来,好像看着歌舞场里的美女,看上一眼就过去了,和我又有什么关系呢?自古以来过目成诵的人,有谁比得上孔子呢?孔子研读《周易》到穿连《周易》竹简的皮条都断了好几次,不知他翻阅过几千几百遍了,从而对《周易》精微的语言,深刻的道理,越探究越[1]明白,越钻研越深入,越是前行就越不知它的尽头。即使是生而知之,安而行之的圣人,也不会停止刻苦勤奋的学习人情事理的基本常识。

苏东坡读书不需要读第两遍,但是他在翰林院读《阿房宫赋》时直到四更,掌管翰林院的老吏觉得他读得辛苦,可苏东坡却十分畅快,毫无倦意。怎能因为看一遍就能记诵。

便丢下书本,草草结束这件事呢!只有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等人,一生读书从不读第二遍,因此始终也没有写出好文章。 况且过目就能成诵,还会产生什么都记诵的坏处,就像《史记》130篇中,数《项羽本纪》写得最好,而《项羽本纪》中,又以钜鹿之战、鸿门之宴和垓下之会几个片段写得最好。

反复诵读观赏,值得欣喜、值得悲泣的,只在这几个片段罢了。如果一篇《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岂不是不懂道理的愚钝之人!还有小说、各种戏曲及打油诗。

也都过目不忘的话,那就像破烂的厨房柜子,发臭的油、腐坏的酱全都贮藏其中,这品味的低俗实在是令人不能忍受。黄生借书说 黄生允修借书。

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

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翻译 年轻人黄允修来借书。

我把书借给他,并告诉他说:“书要不是借来的就不会好好地去读啊。你没有听说过藏书的人不读书的事吗?《七略》《四库》,是天子的藏书,但是天子读书的有几个呢?书多得搬运时使牛马累得出汗,堆满屋子,这是富贵人家的藏书,但是富贵人读书的有几个呢?其余像祖父和父亲积藏,而儿子和孙子丢弃掉的情况,就更不用说了。

不只是书籍是这样,世间的事物都是这样。不是自己的东西,而是勉强借来的,必定会担心人家催着要,就忧惧地忐忑不安地摩挲抚摸不止,说:‘今天存放在我这里,明天就要拿走了,我不能再见到它了。

’如果已经被我所拥有,一定把它捆起来放在高处,搁起来藏着,说‘姑且等改日再看吧’。“我小时候爱好读书,但家里穷。

2 “对于读书来说”用文言文怎么说

“对于读书来说”翻译成文言文为“其于读书也”。

学习文言文写作的技巧

1 多读经典范文。觉得不好挑的话,就多念念大学《古代汉语》课本里的选文。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现在有一些鼓吹“传统文化”的教授文人或民间“国学”从业人士,这些人喜欢写些半文不白的文字,学习请慎重,不要因为其名声或招牌便引为范文,实际上这些文字良莠不齐,其中的大多数,还不如旧时电报风雅。

2 注意积累虚词和结构性的用法(句型),并且练习。这些极为关键,因为文言不是把白话字字对应成“古语”即可,而是有语法上的结构性差异。《文言虚字》、《文言句式》之类的书出得很多,有不少还是大家执笔,多翻翻没有坏处。而且不能光看,要自己动笔练一练。可以自己把书中例子或习题译成现代汉语,放两天再回译成文言,这是很古典的训练方法。

3 典故和习语不仅要积累,还要思考其合适的用法。千万不要拼命堆砌,因为堆砌这些东西很容易,对于初学者来说,也很诱惑,好像很快便能做出一篇“漂亮”的文字。但实际上这些材料要服从于文章的整体需要。很多人写“文言”,直接把今天流行的成语套用,此法极为俗陋,尤其应当避免。

4 虚一点的呢,读读历代的文论也有好处,可以培养气质,熟悉常见概念和美学范畴。如有余力,这方面可以做点功课,比如每日念念《文心雕龙》。

5 最后,心态要谦虚,要选择合适的目标。对现代人来说,由于语言的演变,文言写作已成为技巧性很强的一门“手艺”,很容易画虎不成反类犬,这是客观的困难,不必强求。恰当地运用一些古典元素,用现代汉语书面语体写好一篇典雅切题的现代文,也很不错了。硬写一些非驴非马、不伦不类的文字,意义不大。

3 古文:《读书只要》(翻译)

凡是读书,必须要读得每个字都很响亮,不可以读错一个字,不可以少读一个字,不可以多读一个字,不可以读颠倒一个字,不可以勉强硬记,只要多读几遍,就自然而然顺口而出,即使时间久了也不会忘记。

古人说:“读书的遍数多了,它的道理自然就明白了。”就是说书读得熟了,那么不依靠别人解释说明,自然就会明白它的道理了。

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做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一意,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就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

三到之中,心到急迫最要紧。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

4 关于读书的文言文

原文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1)牛陇上,窃(2)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3)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4)之。

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5)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6)出坐佛膝上,执策(7)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8)。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9),冕小儿,恬(10)若不知。

(《宋学士文集》) 注释(1)牧:放牧牲畜。(2)窃:偷偷地,暗中。

(3)辄:总是(常常)、就。(4)挞:用鞭子、棍子等打人。

(5)曷:通“何”,为什么。(6)潜:暗暗地、悄悄地步。

(7)执策:拿着书。(8)达旦:到早晨,到天亮。

(9)狞恶可怖:狰狞凶恶,令人害怕,(10):恬:神色安然,满不在乎的样子。 译文 王冕是诸暨县人。

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

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

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从此以后就地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

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

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 ①[原文]顷岁②,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③,尝乘间④以文字问之。云:“无他术⑤,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⑥。

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又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⑦。疵病⑧不必待人指摘⑨,多作自能见之。”

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 [注释]①本文选自宋人苏轼《东坡志林》。

②顷岁:年初 ③欧阳文忠公:指欧阳修,文忠是其谥号,公是尊称 ④乘间:乘机 ⑤术:方法 ⑥工:擅长 ⑦至者:成功的事 ⑧疵病:毛病 ⑨指摘:指出过错。 [译文]某年初,孙莘老结识了欧阳修,曾乘机拿写文章的事向他请教。

欧阳修说:“没有别的方法,只有勤奋读书并经常写文章,自然会有长进;但是世上一般人的毛病是练笔的机会很少,还懒于读书,而且一篇文章写好后,马上要求它超过别人,像这样很少有成功的。文章缺点也用不着别人指出来,自己多练笔就能发现了。”

欧阳修把他写文章的经验告诉别人,所以(我认为)特别有意义。 [简析]勤读书,多作文,才能提高文章的质量,此外别无蹊径。

文学大家苏东坡,才华绝世,饮誉古今,犹能这样重视别人的成功经验,并引为良训,足见他治学的严谨、刻苦。由此,它给了我们—个很大的教益:文章的好坏与读书的勤懒、练笔的多少,有着密切联系。

原文:陆友仁苏子美豪放不羁,好饮酒。在外舅杜祁公家,每夕读书,以一斗为率。

公深以为疑,使子弟密觇之。闻子美读《汉书·张良传》,至"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遽抚掌曰:“惜乎!击之不中。”

遂满饮一大白。又读,至"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于留,此天以臣授陛下。

'"又抚案曰:“君臣相遇,其难如此。”复举一大白。

公闻之,大笑曰:“有如此下酒物,一斗不为多也。” 译文:苏子美为人豪放不羁,喜欢饮酒。

他在岳父杜祁公的家里时,每天读书,(他边读边饮酒,)以喝完一斗为限度。杜祁公(对此)深感怀疑,就派家中年轻的晚辈去偷偷察看他。

正听到子美在读《汉书?张良传》,(当他)读到张良与刺客偷袭行刺秦始皇,刺客抛出的大铁椎只砸在秦始皇的副车上(这一段)时。他突然拍手说:“可惜呀!没有打中。”

于是满满喝了一大杯酒。又读到张良说:“自从我在下邳起义后与皇上在陈留相遇,这是天将我送给陛下呀。”

(苏子美)又拍桌子说:“君臣相遇,竟如此艰难呀。”又喝下一大杯(酒)。

杜祁公听说后,大笑说:“有这样的下酒物,一斗不算多啊。”。

5 老学究读书文言文翻译

有个老学究在夜间走路,忽然遇到一位已经去世的朋友。老学究向来性格刚强,也不害怕,问他:“你到哪里去?”答道:“我在阴间当差,要到南村去勾魂,正巧与你同路。”于是两人一起行走。

经过一座破屋时,鬼说道:“这是有学问的人住的房屋,不可放肆。”老学究问:“怎么知道的?”鬼回答:“凡人在白天,忙碌于营生,灵性被埋没,只有睡觉时,心无杂念,自身的元气神明朗清澈,胸中读过的书,一字字都吐露光芒,从全身百窍散发出来。这种光芒飘飘渺渺缤纷多彩,像锦绣般灿烂。学问达到郑玄、孔颖达一般,文章写得像屈原、宋玉、班固、司马迁的人,身上发出的光芒可上射天庭照亮云霄和银河,与星月争相辉映。稍差一点的,光芒有数丈高,再差一点的,光芒约几尺,再往下逐渐降低,极下等的像萤火般的小油灯,门窗透些光亮罢了。这种光芒,人看不见,只有鬼神能看到。这间屋上的光芒高七八尺,因此得知里面是个有学问的人。”

老学究问:“我读书一辈子,睡觉时的光芒能有多高?”

鬼支支吾吾好久才说道:“昨天经过你的书塾,你正在睡午觉,只见你胸中有经典著作一部,科举考卷五六百篇,讲解经典的文章七八十篇,时政策略三四十篇,一字字全化为黑烟,笼罩在屋顶上。学生们诵读课文的声音,在浓云密雾之中传出来。实在未见一丝光芒,不敢乱说。”

老学究听了愤怒地破口大骂,鬼哈哈大笑地走了。

引自网络

6 文言文翻译

张溥,字天如,太仓人。他的伯父是张辅之,身为南京的工部尚书。张溥小时候很爱学习,读书的话必定用手抄上一遍,抄完以后朗诵,然后烧掉,接着又抄,就这样反复六七次才完成,以至于他右手握笔管手指和掌心都磨出了老茧,冬天手都冻得皲裂了,他就用水洗几次。所以后世称他读书的房间为“七录”,原因正是为此。他与同乡里的张采齐名,号称“娄东二张”。

崇祯元年他被选做贡生因此进京,张采这时刚成为了进士,两人的名声遍播于京城。然后张采去临川当官。张溥就回到了家乡,与郡里的名士一起复兴古文学,命名他们的文学社为复社。崇祯四年他考中了进士,改授庶吉士。后来因为要埋葬父亲告假回乡,不分寒暑的读遍诗书。四方慕名而来的人竞相拜访他,于是这些人都称为复社文人。张溥也全力结交这些人,交游日益广阔,他的名声也开始在朝野之间传播。凡是经过他所品评的人物,都能为此变得声名显赫。这些人都以此为荣,并自夸:“我得到了张溥的品评”。当朝执政的高官为此都忌恨他。他的乡里人有一个叫陆文声的,掏钱捐了一个监生,请求加入复社而没有得到批准,张采又经常用他捐钱买官的事情羞辱他。于是陆文声向朝廷告发他们说:“现在这些风俗的弊端都起源于读书人,而张溥和张采正是他们的领导者,举办复社,扰乱天下。”当时正好赶上温体仁执政,将这件事发下给有关部门审理。时间长了,提学御史倪元珙、兵备参议冯元扬、太仓知州周仲连都说复社没有什么罪过,于是三人都被贬官,并下令追究到底。福建有一个叫周之夔的人,曾经当过苏州推官,因为犯事被罢免,他怀疑这是张溥所为,所以对他非常痛恨。听说陆文声诬陷张溥,于是上奏说张溥等人把持朝政舆论,自己罢官的事其实是张溥所为,然后联系到复社骄恣横行的行为。巡抚张国维等人说周之夔的罢免与张溥无关,却也被贬官罢免。到崇祯十四年,张溥去世以后,这件事还没完结。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对客挥毫的豪: 毛笔

俄顷立就的俄顷: 很快,马上

就: 完成,写完

①所读书必手钞 手钞: 亲手抄写

②如是者六七始已 如是: 像这样 已:停止

③日沃汤数次 沃:洗 汤:热水

④后名读书之斋曰…… 名:题名

2与“如是者六袋子始已”中的“已”意义相同的有(C)

3翻译句子。

①如是者六七始已

译文:像这样反复六七次才停止。

②后名读书这斋曰“七录”

译文: 后来他把读书的房间题名为“七录”

7 文言文《读书三到》全文翻译

读书三则》

原文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义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至于文义有疑,众说纷错,则亦虚心静虑,勿遽取舍于其间。先使一说自为一说,而随其意之所之,以验其通塞,则其尤无义理者,不待观于他说而先自屈矣。复以众说互相诘难,而求其理之所安,以考其是非,则似是而非者,亦将夺于公论而无以立矣。大率徐行却立,处静观动,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如解乱绳,有所不通则姑置而徐理之。此观书之法也。

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子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子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翻译:凡是读书必须先要熟读,让里面的话都好像出自于我的嘴巴。进一步就仔细的思考,使它的意思好像都出自于我的心里所想的,然后可以有所心得。至于那些对于文章意思有疑惑的,大家的言论纷乱错杂的,就也要静下心来仔细思考,不要匆忙急促地在当中取舍。先把其中的一篇自己单独列为一说,顺着文章的思路去想,来验证它思路的通畅和阻塞,那么那些特别没有明显含义和道理的,不等到和其他的学说相比较道理就已经自动屈服了。再用大家的言论互相诘问反驳,然后寻求它的道理的稳妥,来考证它的正确或错误,好像是对其实是错的,也将被公众承认的说法所否定而不能成立。一般情况下慢慢地停下来看,处理静止状态观察动态的,像攻击坚硬的木头,先攻击它的容易的地方而再攻击它的关键之处;像解开缠乱在一起的绳子,地方有所不通就暂且放在那儿慢点去处理它。这就是看书的方法。

凡是读书,必须先整理好读书用的桌子,使桌子干净平稳,把书册整齐地放在桌子上,让身体坐正,面对书册,仔细从容地看清书上的文字,仔细清楚地朗读文章。必须要读的每个字都很响亮,不可以读错一个字,不可以少读一个字,不可以多读一个字,不可以读颠倒一个字,不可以勉强硬记,只要多读几遍,就自然而然顺口而出,即使时间久了也不会忘记。古人说:“书读的遍数多了,它的意思自然会显现出来。”就是说书读得熟了,那么不依靠别人解释说明,自然就会明白它的意思了。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做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一意,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要紧。心已经到了,眼扣难道会不到吗?

原文是上面那篇。

敬请采纳

        读过诗仙李白的诗,"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知道弘一法师的词,"燕支山上花如雪, 燕支山下人如月。"记得韦应物的''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这些浪漫的,写意的,让人充满了遐想的文字,还有那遥远,悲凉而凝重的历史烟云,无不撩拨着云去去"匈奴故地"一一一焉支山的冲动。

      护士节,春风如醉,阳光明媚。云携妻挈女,驾车前往焉支山。五月中旬的塞上张掖,桃花灼灼,草色青青。云的宝马出城自西向东,在长刀一样的河西走廊上奔驰。一边是巍峨祁连,一边是龙首山脉。高速路如一条灰丝带飘向没有尽头的远方。戈壁的绿色,就像点点稀薄的梦,在那无边的苍凉里若隐若显。唯有山顶的皑皑雪峰,在寂静的光阴里遥不可及,明净而清晰。想起纳兰词,"极目嵯峨,一丈天山雪。"

        出了张掖短短的繁华,便是走廊长长的落寞。但有人烟的地方,就有树。那些默默的杨柳,正抽长着嫩叶。白杨就像身着军装的少年,英姿俊朗。翠柳则似披着绿纱的羞涩的姑娘,亭亭地立在公路边,田埂上,村庄的房前屋后。有的排成行,有的扎作堆,在柔和的春风的沐浴下,姿色清新,令人赏心悦目。

        途径山丹境内,透过车窗,可以看见荒野里并行的长城,在灿灿的朝阳下巨龙般蜿蜒起伏,熠熠生辉。那残垣断壁透着风雨沧桑,似乎在无声诉说着曾经的疆域杀伐、山河换代、民族纷争……

      当年隋炀帝西巡张掖,目睹长城的伟岸有感而作《饮马长城窟》"肃肃秋风起,悠悠行万里。万里何所行,横漠筑长城 ……千乘万旗动,饮马长城窟……借问长城侯,单于入朝谒。”从这首诗的气度来看,这位坊间恶名远扬的年轻帝王,颇有些秦皇汉武的气宇轩昂。

        过山丹向东南行约三十里,焉支山那苍苍的身影便到了面前。 停车于进入焉支山的路边,眺望下方的山谷。山谷中是长着小麦,玉米和油菜的青青农田,丛丛碧树点缀其间,仿佛一条绿色的河。小小的村落,约莫二三十户人家,庭院的白墙黛瓦,隐在葱翠的树荫荫里,画中的一样洁净,漂亮。

        正午的村落睡着了似的宁静,空无人影,甚至听不见一丝鸡鸣与犬吠。方才路过的李桥水库,那片浩淼无际,波光粼粼的戈壁之海又浮显在云的眼前。云试图把二者联系起来,痴痴地望着,仿佛置身梦中,竟感觉有些恍惚。

        驱车驶上山路,行不多久,车停在焉支山景区的停车场上。 山下原木搭建的山门,远远望去,若古时行军的营寨。大门中间是蓝底金字,书有"国博故里"的扁额。霍去病后七百年,抱负宏大的隋炀帝,又一次为焉支山写下了一笔壮丽的史篇。世界上,也是人类贸易史上第一次万国博览会,在丝路古道,风景秀丽的焉支山下召开。西域各国使臣纷纷来贺。中原与世界停滞已久的外贸交易得以恢复。

      《回道张掖》情景剧生动形像的再现了当年炀帝西巡张掖的艰辛往事,以及那场脍炙人口的华丽盛宴。有兴趣的朋友可去丹霞小镇一观。山门旁边的巨石上,"焉支山"三字,至今依然回响着历史的马蹄声声。

        李白语,"燕支落汉家,妇女无花色。""虽居燕支山,不道朔雪寒。"唐时的燕支山,今称焉支山又名胭脂山。 山上长着一种草,名曰胭脂草,叶似蓟,花似蒲。花开红蓝,又名红蓝花。北人取其鲜者做成胭脂,北地胭脂便成了北方美女的代名词。李时珍《本草纲目》引《博物志》云:张骞得种于西域。从此,胭脂这种天然的化妆品自焉支山风靡全世界。

        因了胭脂草的美颜作用,加之焉支山清风白雪的沐浴,这里生活的羌族,月氏,匈奴女子个个"颜如颊玉盘,翻飞射雕鞍",秀丽漂亮,铿锵迷人。匈奴贵族纷纷娶来做自己的妻妾。后来匈奴人便称爱妻爱妾为‘阏氏’,音同胭脂、燕支。

        做为一名药师,云真心希望此行能一睹这种胭脂草的芳容。过山门,正面是一条沿着山脊蜿蜒而上的陡峭石阶。YY望而却步。云带着妻女,左转进入相对平缓的焉支峡。

        焉支峡口溪流潺潺,澄澈清浅,许多白色硕石横卧其中。溪上一辆大水车,悠然地哼着古老的云水谣。 前行约十分钟,步道被溪水截断。一座吊桥,可渡人至彼岸。桥长约百米,上铺木板,人行其上,微微晃动。

        清澈的溪水在阳光下自在地流淌。 水中,岸上,路旁草丛里的石头上,用玫瑰样的红色镌刻着"遇","相识","思","盼归","天长地久有时竞,此恨绵绵无绝期"等等充满浪漫气息的文字。走在寂静的空谷中,读着这些深情的的文字,匆匆那年的时光,一若谷中的流水,在久已荒芜的心底轻轻流淌。人世光阴短促,蓦然回首,风景还在,但风景里却已找不见当初的那些个人影。

        谷中山体平缓,林疏草薄,视野开阔。静谧的山坡上,白云悠悠,几头不识情为何物的牦牛忘我地啃着青草。云想,这里应该就是传说中焉支峡里让有情人失魂落魄的爱情谷。

        穿过这段不知谷主姓甚名谁,神秘而浪漫的爱情谷,焉支峡渐渐变窄,草木渐渐茂盛。步道绕着一侧山麓沿溪而上,时而石径,时而木栈,曲折起伏。两旁松树的躯干看上去久经风霜,粗糙沧桑。蔓生的枝节,错落交叠,宛如一亭亭苍翠的华盖,高举在头顶。

        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漏下来,闪闪烁烁,斑驳陆离。有些幽暗的地段,寒气袭人,阴风森森。道旁铺满厚厚的松针,上面散落着好多松果。丫丫捡起一枚好看的,作为初到焉支山的记念。

        紧挨着道旁的山麓,林中的疏疏残雪尚未完全消融,新发的野草与苔藓的翠绿交相辉映。明净的阳光酒在上面,一片氤氲,绿野仙境似的,梦幻一般。有的老树的根,盘曲如虬,上面遍生青苔。空气中闻起来有股森林特有的气息。 路上几无行人。涧中溪流潺潺,泉水叮咚,如鸣环佩。一家人并不觉得寂寞。

        走在落满松针的石径,仰望高大茂密的松林,云蓦然想起《挪威的森林》里渡边与直子一起走过的孤独背影。人生中有些可贵的东西,失去了便永远不会再来。走得有点累,一家人坐下来,听溪水哗哗地流过寂静的山谷。许久,两男两女大学生模样的青年,说笑着走过云身旁。一家人起身,十分钟后来到绿草如茵的神仙斋。

        神仙斋是一片松软的圆形草坪,有两个蓝球场大。四面被密密的参天松树重重围住,只留一条短短的狭径,通向溪边,其幽无比。那些急于上山,一心只想着抵达山顶的旅人,很容易错过这一方美妙的风景。

        草坪上蒲公英**的小花,以及其他不知名的红色、紫色、粉色的野花星星点点散落其上,宛如铺着的碎花地锦。一座雅致婉约的双层木亭,静静地矗立在草坪的中央,真的如同神仙**姐居住的地方一般温馨幽静。

        登上亭子的二层,环顾四周,松林窈然,密不透风。仰望睛空,则是一枚湛兰的圆。春日正午的阳光,自圆中泻下来,脉脉地洒在碧绿的草坪上,那草的绿暖暖的,亮亮的,清丽而醉人。随YY去草地边找野蘑菇,发现亭子后面幽暗的密林中,竟然隐藏着一段木阶梯,不知通往何处去。由于时间的关系,容不得云去探密。 

        一家人依依不舍地离开神仙斋,原路继续信步而上,头顶忽然传来"呱、呱"两声熟悉而怪异的鸟鸣。叫声在空寂的山谷里听起来特别地响亮而清远。一家人抬头,只见一只通体漆黑的乌鸦,幽灵般掠夺栈道上空,倏忽不见。YY想象是居住在焉支山里的老巫婆,或者是《千与千寻》里那个裹着一身黑色披风,利欲熏心的汤婆婆。

        溪边有一方巨石,平坦如卧,溪水自其下方流过。云想坐上去略事休憩,拔开灌木丛,下到跟前,才看清原来是一块冻雪结成的硕大坚冰,上面落满灰尘,不由心惊。看来森林里充满了危机,遂又小心地返回林道。

        随着海拔的增高,山上积雪愈厚。焉支峡两边的山崖俞高俞陡。经年照不见阳光的溪面凝结成冰。溪水不屈,似一把利剑,劈开约有半米厚的冰层,划出一道优美的S型曲线。雪水在幽暗的缝隙间奔流,发出隆隆的巨大声响。 云拍了视频,发在朋友圈里,配上文字,"听,涧水穿过冰层的声音,宏迈有力,有一种万马奔腾的雄壮之美。"以享友人。

        两个小时后出了松林,眼前豁然开朗。不长的山坡上,长满了含苞待放,风至楚楚的马莲草。三座圆木小亭,蘑菇般偎依其上,娴静自然。有人漫不经心地坐在亭中。溪水在坡下的石坎中永不停息的奔流着,就像逝者如斯,一去不复返的人世光阴一样,云莫名地生出一缕淡淡的惆怅。

        爬上缓缓的山坡,沿溪边再往前走,再次进入高山峡谷中。峡谷变得更加窄陡,两侧崇山峭直,溪中奇石垒垒,崖壁上苔藓丛生。自此山路变成悬溪栈道,在溪上左右穿梭,颇似江南的小桥流水,但更野更幽。人行其上,脚下山泉淙淙,两旁草树蓊郁。迂回曲折中,山水风光不穷变换。一处小桥对面的崖壁上,成千上万,不同风格的"寿"字,引人注目。这些美妙的书法与秀丽的风景相得益彰,为到此的旅人增添了不少的意趣。

        一路逆流而上,耳饱溪声,目饱秀色,经鹰洼崖,羌活滩,行约七八里,山穷水尽疑无路。坐看云起时,只见一条**"天梯",穿过一侧的松林,沿着陡峭的山体插入云霄。攀梯而上,气喘吁吁逾千米, 一峰扑面,其势欲倾。崖上刻字"八仙峰"。八仙峰并不关八仙事,只是其峻峭的岩顶,八棵形态各异的松树,傲然屹立在岩缝之中。据说有人寓意八仙,刻字于石畔,遂名八仙峰。

        过了八仙峰,再上就到了钟山寺。钟山寺立于山林颠峰,陡壁悬崖之上。精巧别致,空灵自然。风中飘来浓郁的香火味。山门两侧,韦驮尊者与关羽武圣侍立左右,中间是笑口常开的弥勒佛。大雄宝殿中,释迦摩尼,琉璃药师,阿尼陀佛,慈悲庄严。几位男女香客,虔诚的拜伏于地。佛光普照的大千世界,但愿人人皆能慈悲为怀。

        钟山寺规模不大,最早为唐玄宗李隆基诏封的焉支山神一一宁济公祠,后修葺为寺,人称后寺。《大唐燕支山神宁济公祠堂碑》记载,西北巨镇燕支,本匈奴王庭。其燕支山水草丰美,易于畜牧。周以之兴,秦以之霸。明代万历年间在前山半腰建玉皇观,人称前寺,后铸大钟一口悬于寺中,时人合称前后寺为钟山寺。文革中遭到毁坏,今天的钟山寺是在后寺的旧址上复建而成。

        主持云游在外,只留释宽文和尚于寺中打理照应香客。他正值中年,剃了须发,头顶的沙尼戒清楚可见。云与他站在寺门口聊天,他有说有笑,直来直去。梗着脖子说话的神态,有点似活佛济公。后来,他指着不远处的松谷,说他的师傅释什么,云没有听清,是山丹大马营乡人氏,曾经做过教书先生,后皈依佛门,潜心修行,终成正果。八十六岁圆寂,现葬于松谷的灵塔中。

        离开钟山寺,右行踏上去往玉皇观的木栈道。栈道两旁松林更加高大茂密,似两堵幽暗凝重的墙。栈道上面覆了一层厚厚的雪,白玉般伸入密林深处。YY不小心跌了一跤,好在没有大碍。

        这条栈道相对平直,在山上的森林里穿梭,先渐行渐下,走过二三里,是一段上坡的石板路。顺着石板路爬上开阔的山顶,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直插云宵的万佛塔。万佛塔形似黄鹤楼,高大壮观,气势恢宏。登高远望,山上林海松涛,碧波无际;山下沟壑纵横,清流激湍,四周川谷峰恋,一览无余。

        遥想两千年前,霍去病将万骑,出陇西,越祁连,与匈奴浑邪王战于焉支山,匈奴败走,霍去病乘胜过焉支山千余里,斩首八千余级,俘浑邪王太子和相国、都尉,获休屠王与祭天金人。匈奴为此悲泣而歌,“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失我金神人,使我不得祭于天。” 这个两千年前,中国北方最强悍的游牧民族,从此远遁漠北,最终消失在苍茫的岁月深处,不知所踪。

        如今,昔日的金戈铁马,烽火狼烟早已随风而逝,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生机盎然的初春静好风光。

        玉皇观是一座抱朴归真的道教寺院,与万佛塔对望。依山造势,林木掩幽,飞檐翘角,画栋雕梁,以楼、阁亭、榭塔、坊、游廊等建筑巧妙布局。道法自然与人文思想和谐而统一。据说每年农历六月六,玉皇大帝生日的这天,成千上万的游客,会来这里朝山观景,避暑消遣,善男信女,焚香叩拜,祈福求安。

    坐在玉皇观前的饮食小摊上,闻着山顶的阵阵松涛,饥肠辘辘的一家三口,要了三份黄亮干净的山丹凉面,两份卷面凉糕。竟然觉得从未有过的好吃。此刻的丫丫已是精疲力尽,只好坐观光车下山。

        记得上天梯去往钟山寺的途中,发生了一点小插曲。兰妻打电话说,她已到了山顶,问云怎么还未上来?云说刚才休息的时候,把墨镜忘在了石阶上,正返回去找!妻说,"刚才下去了几拔人,不定让人捡去了,还是别去找了!"云心想,"这个时届来游玩的游客,应该不是那种市井俗子,说不定云的墨镜仍在原处。"果然,当云一路返回,远远便看见云的墨镜被好心人捡起来,好好的架在旁边护栏上。应该是怕被人看不见踩坏了,才如此去做的,心中一阵欣喜,想我们真的不应该常常用一颗怀疑的心去揣度每一位世人。

        春行焉支山,途经山丹城,炒拨拉是不能不吃的一种当地特色美食。驱车至一家专营炒拔拉的街边小店,日头已是黄昏。炒拔拉味道不错,但价格也是不菲。一家人了却了品尝正宗炒拔拉的心愿,飞鸟归林,游子归家,迎着铺满西天的彩霞,云的宝马奔驰在高速公路的晚风中。

        这一日游迹焉支山,往来溪谷大山,步危桥,坐茂松,听流水,看激湍,临澄潭,升高峰,访古刹,竟日而归。焉支山岩壑白云,清泉磐石,响涧松风,历历在目。虽然冰雪未全融,鲜花未盛开,传说中的胭脂草云亦未能邂逅,但她在云的想像中,一如昭君般的温柔美好。

        古燕支山,今焉支山(胭脂山、大黄山),一座有故事的山。屈原《离骚》诗中“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崦嵫”,据考证与《山海经》记载的西方神山一一一太阳归宿的崦嵫山,指的就是张掖的焉支山。这是一座让诗人们反复描写与浮想的山。

        诗人中有到过焉支山的岑参和王维,也有没到过焉支山,凭浪漫想象而神游的屈原和李白。岑参说,"燕支山西酒泉道,北风吹沙卷白草。"道尽了边塞深深的苍凉。王维写,"连旗大旆黄尘没,鸣笳乱动天山月。"军队的雄壮跃然眼前。明末诗人吕大器夜宿焉支山,月出林静时写就的《雪山》诗,“瀚海欲空青见月,焉支未染白如琼。”云每每遥望一兰如洗的浩空下,晶莹如玉,终年不化的皑皑雪峰,觉得甚是亲切和美丽。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历史深处的焉支山是遥远的,悲壮的,也是苍凉的。今天的焉支山是美丽的,宁静的,令人惬意的。四季的积雪融化为溪流山泉,涓涓流淌。春草吐翠,佳木葱茏,景色奇丽迷人,一派祥和,清静,山青水秀的自然风光,。

        焉支山地理位置重要,曾经深刻影响着中国的历史与命运。  溯岁月的河流而上,云似乎看见匈奴,王昭君,蒙恬,张骞,霍去病,隋炀帝,王维,岑参,高适,林则徐,左宗棠,西路军战士们缓缓走过焉支山的身影。焉支山不语,岁月无声,漫山的胭脂花儿应不会忘记那一段段沧桑的历史。

        云不知道远嫁匈奴的王昭君,是否曾在焉支山上采撷过胭脂草,但汉家秦地的明月,一定至今还记得昭君那一弯思乡的憔悴蛾眉。为了汉民族的安宁,一个柔弱的女子牺牲自己,踏上了去往戈壁大漠的不归路,埋没在了匈奴的漫漫黄沙之中,着实令云钦佩与惋惜!

        归途中,云想像夏天的时候,那火红霞粉,靛蓝亮丽的胭脂花儿一定会漫山遍野的盛开,到时侯云一定再去看看她那美丽的容颜。若有缘,云也会像李白一样,不远千里去昭君的青冢前,奠上一杯千年的葡萄酒,慰藉她那日夜遥望长安的孤独幽魂。

        焉支山风景依旧,那些曾经的荣耀与辉煌,那些痛苦的屈辱与悲伤,都已成为掩埋在尘土中的故事。光阴往来,岁月清凉,明净且沧桑。

      (2020年2月疫情期间根据微信图文整理于甘州云斋,有的来源于网络,在此向原作者致谢!小众自娱,谨供消遣。)

这篇“说”就青年黄允修向作者借书一事发表议论,提出“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勉励青年应该化弊为利,努力为自己创造学习条件,发奋求学。

课文围绕中心,夹叙夹议,层次清楚地阐明事理。文章一开始就提出了“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出人意表,引人深思,随后围绕着这个中心,逐层展开阐述。先以帝王、富贵人家全都藏书丰富,却没有几个读书人,以及祖父辈尽心藏书而子孙辈随意毁弃书这三种常见的事实,来作初步证明;再用类比推理,以人们对于借来的东西和属于自己的东西所采取的不同态度,来说明这个论断是有普遍意义的。作者从那常见的现象中推究出其原因——“虑人逼取”,这种外来的压力,会化为鞭策自己的动力,有力地证明了“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接着,作者又拿自己年少时借书之难、读书用心之专和做官后有了大量的书籍却不再读书等切身经历,从正反两个方面做进一步的论证。最后,在上述分析说明的基础上,紧扣“借书”一事,指出黄生有幸而遇肯“公书”的人,勉励他应该珍惜机会,勤奋学习。

课文多处运用对比方法,从正反两方面去阐明事理。如以“非夫人之物”与“若业为吾有”作对比;以“余幼好书,家贫难致”的勤学与“通籍后,俸去书来”的疏懒作对比;以“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作对比;以自身的“不幸”与黄生的有“幸”作对比,等等。这样,能够鲜明地阐述观点,加深读者的理解,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需要注意的是,本文的中心论点虽然是“书非借不能读”,但很明显,仅从字面上来看,这个论点带有很大的片面性。“说”本身不同于规范、正统的论说文,本文作者袁枚又是一位才子气颇重、任性适情的人。因此,我们更宜于把本文视为作者在有感而发的情况下率性而为的一篇带有游戏性质的小文,其中包含有对逝去的青年光阴的怀念、对如今自己的自嘲,而主旨则在鼓励、教育黄生,只是没有板起面孔来。

关于练习

一、这篇课文借题发挥,寓意深刻。为什么说“书非借不能读也”?“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该怎样理解?

设题目的是让学生从较深层次上理解本文的论点,而不能停留在肤浅的感性认识上。

一个人好学却没有钱买书,要向别人借书来读,固然是憾事。但正因为书是借来的,要还给人家,而且能留在自己手中的时间不长,这就会逼迫自己抓紧时间,尽快读完,并把书的内容牢记消化,这比只买书而不读书的要好得多了。(作者的本意是劝勉人好学读书,话说得出人意表而又在情理之中,不利因素可以转化为有利因素,外界的压力可以变为前进的动力。作者讽刺那些只会藏书、吝书而不知爱书、读书的守书奴,决不是反对人买书来读,更没有嘲讽博览群书,广为搜集,潜心研究的学者、名流的意思,这一点要向学生讲清楚。)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这句话是课文中心论点“书非借不能读”的推论。“然”(这样),指的就是“非借不能读”。作者从读书进而推论到世界上其他事物,指出人们的一种普遍的心理状态,对于借来的东西和业已属于自己所有的东西所采取的不同的态度。作者这句话的用意,一方面固然在于勉励人们,读书或从事其他任何研究工作的时候,不要因环境恶劣、条件欠缺而畏缩,只要有志向、有决心,恶劣的条件反而可以激发人冲破困难的斗志,坚持不懈,取得胜利;另一方面是警醒人们,不要因环境顺利、条件具备而滋长因循苟且、不求进取的惰习。

二、课文论述“书非借不能读也”这个道理时,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细读课文,从中找出几个例子来。

设题目的是提醒学生注意本文在写法上的突出特点。

课文多处运用对比方法,从正反两方面去阐明事理。如以“非夫人之物”与“若业为吾有”作对比;以“余幼好书,家贫难致”的勤学与“通籍后,俸去书来”的疏懒作对比;以“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作对比;以自身的“不幸”与黄生的有“幸”作对比,等等。

三、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2.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3.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4.若业为吾所有

5.往借,不与

6.俸去书来,落落大满

设题目的是让学生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以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水平。

1.无论,更不要说。

2.然,这样。

3.强,勉强。

4.业,已经。

5.与,给。

6.落落,堆积的样子。

四、△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就这篇文章写一篇读后感。

设题目的是让学生由本文引起对自己平时读书态度、读书方法的反思,改掉缺点,坚持优点,获得进步。

教师指导时可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谈自己或周围同学在读书、学习中常有的现象,并对这些现象进行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写读后感。

教学建议

一、这篇文章内容浅显易懂,也没有什么复杂的语句,可先让学生自学,疏通文意,提出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在班上讨论,教师适时给以指导。

二、要注意从本文生发开去,多结合学生实际,力求使学生获得切身的教益。

有关资料

一、译文

年轻人黄允修来借书。我把书借给他,并告诉他说:

“书要不是借来的就不会好好地读啊。你没有听说过(那些)藏书人(不懂书的事)吗?《七略》《四库》,是皇帝的藏书,但是(自古以来)皇帝肯读书的有几个呢?牛淌着汗拖来塞满屋的书,这是富贵人家的藏书,但是富贵之家的人肯读书的(又)有几个?其余像祖辈、父辈积藏许多书而儿子、孙子丢弃掉的情况,就更不用说了。不只是书籍是这样,世间的事物都是这样。不是那人自己的东西,而是勉强借了来的,必定担心人家催着要,就忐忑(tǎntè)不安地摩挲抚弄不止,(心里)说:‘今天存放在我这里,明天就要拿走了,我不能再见到它了。’如果已经为我所有,必定(会)捆起来放在高处,收藏起来,说什么‘暂且等改日再看吧’等等。

“我小时候爱好读书,(但)家里穷,很难得到书读。有个姓张的人家,藏书很多。(我)到他家去借,(他)不借给我,回来以后我梦中还出现向他借书的情形。那种迫切求书的心情,竟然达到这样的程度。因此,只要看过的书就认真地去领会,牢牢地记在心里。做了官以后,官俸花掉了,书籍买来了,到处都堆放满了。(由于长期不翻阅,)以至白色的蠹虫和虫丝,时常沾满书本。这样一来我才慨叹借来的书看得是多么用心专一,并且感叹少年的时光是多么值得珍惜啊。”

如今姓黄的年轻人像我从前一样贫穷,他借书(苦读)也像我从前一样;只是我慷慨借书给人和那姓张的吝惜自己的书,舍不得借给人,这一点好像不大相同。既然如此,那么是我实在倒霉而碰上姓张的呢,还是黄生实在幸运而遇到我呢?懂得(借到书的)幸运和(借不到书的)不幸,那么他读书一定很专心,而他还书也一定会很快。

写了这一篇借书说,把它和书一起(交给黄生)。

二、读《黄生借书说》(士尧)

《黄生借书说》收在《小仓山房文集》中,是一篇优秀的杂说类小品。它既不是以洋洋洒洒的叙写取胜,也不是以强烈的抒情,侃侃的议论见长;它的最大特色是有感于日常见闻,随手拈来,生发开去,自如地朝纵深推展,在姿态横生的叙议中,寓以哲理,读来清淡自然,平易近人。

借书端倪,平列展开。开头一句:“黄生允修借书”,以素日习见之事发端,开卷即入正题,引出随园主人授书以告之辞立论,显现通篇紧凑的特点。“书非借不能读也”一句,立片言以居要,提挈全文,贯注始终。接着,平列三事,内容相类,铢两悉称,逐一写来,从反面展开论证。其一,天子之家,《七略》《四库》的典籍尽皆存之,然天子悉心研读的有几个呢?无非是为了装门面,讲排场罢了。其二,富贵人家也藏书极丰,塞满房舍,装运起来,竟累得老牛出汗,但苦读上进的有几个呢?无非是为了充文雅,显博学罢了。其三,祖父辈尽心藏书,子孙辈任意弃书,这种败落的不景气状况,更不屑一提了。文中蝉联运用反问句,造成语气步步逼进,论述层层深入,宛若一浪推一浪奔向前方。“无论焉”,表示鄙夷,结束得干净利落,遒劲有力。

宕开及物,以事隐理。用“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两句,既勾连上文,又宕开一笔,由书涉物,理隐事中,推进一层。作者以假托之人借物摩玩为例,先描述借物人“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担心主人逼取的不安神态;再写他艳羡不已,设为己有后,“高束焉,庋藏焉,”“‘姑俟异日观’ 云尔”的心安理得情态。前后两种异样的表现,形成对比。文章虽多用朴实无华的叙述,如话家常,未见哲理赞辞和大块论述,但在这一人一事中,却隐射理性的判断,含蕴着人生哲理:逆境之中多思危,顺境之下易贪乐。这真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从单一的书拓展到天下的物,进入广阔的范畴,使“书非借不能读”的论证中心深化一步,包举着深广的内涵。

转述自身,引向纵深。文章环绕借书端倪,循事物间内在的逻辑联系,一事接一事边叙边议,环环相扣,步步为营,推向纵深发展。涉物泛论之后,即收揽视线,调转笔锋,回收至本题,述写自己通籍入仕前后的切身体验。幼年时,家贫难以致书,往借藏书之家,又吃尽闭门羹。“归而形诸梦”,飞来的传神一笔,活活勾勒出求读心切的动人形象。尽管境遇惨淡,仍坚持不怠,奋发进取,一旦有书寻得,“辄省记”。而做官后,地位环境改变,花俸禄购书,书籍“落落大满”,即使“素蟫灰丝时蒙卷轴”,也不肯伸手一摸。由幼时家贫到成人入仕,情景迥异,变化天渊,顿然使人联想到逆顺两种处境所带来的影响有多么不同,进而说明逆境能激发上进,磨练意志。至此,“书非借不能读”的论断就引入到了更深层。段末,从己之身世而发慨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策励晚辈勤学苦读,切勿虚掷年华,又为转接末段的议论铺基过渡。

卒章总绾,对照明理。全文在叙述中论理步步深入,至篇末以直议随感作收绾,点明要旨,显出本意。以黄生“贫”和自身幼时“贫”类比,再以“予之公书”和“张氏之吝书”,“予固不幸而遇张”和“生固幸而遇予”反衬,使两类人物、两种处境泾渭分明,所论道理更加清晰,富有逻辑力量。最后归纳出“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的结论,跟开篇论点紧紧扣合,显出深邃的生活哲理:无论“幸与不幸”,顺逆与否,都要爱惜流水般的时光。“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应当自强不息,让青春焕发出光和热。篇末用“为一说,使与书俱”收结,点明本意,照应文题,形成首尾连贯,结构严整的一体。

综览全文,它虽不像有些文章那样,运笔如风,具有大江东去、惊涛拍岸的气势,却如随园的一缕泉流,潺潺荡漾,涟漪层生;它虽不像有些文章那样林林总总,具有千里原野、横无际涯的格局,却若随园的曲径回廊,蜿蜒变幻,臻妙传神。它是一篇玲珑剔透的小品佳作。

三、《黄生借书说》的写作特点(俞琨)

(一)中心明确,结构缜密

全文中心明确,紧扣主题。题目是借书说,通篇都以论说借来的书才能认真读的道理,来表达勉励黄生勤奋读书这一主旨。起首开门见山,结尾简明扼要,前后呼应,点明写本文的缘由。中间三段是重点,论说“书非借不能读”的道理,结构绵密,层次清晰。首先泛举历史上的例证,天子、官宦豪门和富有之家都是以书为装饰品,实际上并不读书。更以读自家所有的书和读借自别人的书,两种不同心理的对比,来论说只有借来的书才能认真读的道理。再进一步以自己切身的经历和体会加以印证。最后以自己当年的贫寒境遇和黄生相对照,使黄生感知能借到书读的幸运,以激励其勤奋读书的上进心。

文章在每层叙事、举例之后发表了议论,又都是由“借书说”而生发。议论、慨叹层层深入,含蓄有力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首先,慨叹“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是作者对那些束之高阁、沾满灰尘的丰富图书不能尽其用而愤慨,并为家贫好读书的青年鸣不平。进而叹息“借者之用心专”,但是由于书难借着,“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这里作者进一步表达了对来借书的青年的深切同情。第三层由于作者很了解青年人的自尊心理,为达到教导的目的,现身说法,循循善诱,比板起面孔能起更好的激励作用。因而从黄生与自己当年相类似谈起,委婉地说到黄生的好机遇,从而要求黄生专心用功读书。

(二)句式多变,语言生动

本文篇幅不长,但运用了多种句式,起了很好的加强语气、表达情感的作用。而且用词简练,语言生动,给人以形象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现在让我们按文章的顺序,分析一下这方面的特点。如“书非借不能读也”,这是以两个否定词“非”和“不”加强语气的句式,意思是“只有”借来的书“才能”认真地读。并用以引起下文的议论和叙述。“子不闻藏书者乎?”是反问语句,这种句式并不要求回答,是为了引起对方注意听取下面要说的话。“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这两句相同的复句,每句都由两个分句构成,前后分句语气相对,以虚字“然”连接。如第一句,前边分句中“七略四库”是主语,“天子之书”是谓语;后边分句的主语是“天子读书者”,“有几”是谓语,用“然”字为转折,表示两句语意相对。这句话的意思是:七略四库是皇帝藏有的书,可是皇帝读书的又有几个呢?这里用反问句式,也是为了加强语气的作用。“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一个“然”字指代了上边所举三种藏书家的事例,用词简练,而且读起来意味深长。又如叙述读书时的两种心理,直陈对话,生动而形象地描绘了读借来的书和读自己的书两种不同神情。“强假”“逼取”用词妥贴生动,一个“强”字和一个“逼”字,自然地引起“惴惴焉”的不安心情。“摩玩之不已”“归而形诸梦”,活画出爱不释手和渴求书读的神态。“‘姑俟异日观’云尔”,读来使人感到有“确实如此”的同感。“俸去书来,落落大满”,描写做了官以后,有钱买书了,书源源而来,虽然比不上“汗牛塞屋”那样多,但是一堆一摞地也到处都摆满了。这里作者仅用了八个字,却道出了书的从无到有。接着作者以书沾满了“素蟫灰丝”,素描了书的静态,同时也表现了不急于读书的状况。读起来,很容易想象到架子上堆积的书籍,由于主人不经常翻阅,沾上了蛛网,盖满了灰尘的情景。这样写来,又与上面“高束焉,庋藏焉”、“姑俟异日观”相呼应。在这点上,也体现了本文结构的缜密。

四、《黄生借书说》讲读备考(张中行)

袁枚的《黄生借书说》,是一篇不满三百字的小文。中学选用,主要是因为其义可取;可是义并不隐晦,文的写法也平实无华。这里考察一下有些相关的事物,是为了帮助教师理解得更深、更确切一些,以作讲读时参考。

(一)关于作者

《黄生借书说》是一篇意思严正的小文,就是说,是板着面孔讲的。可是,熟悉清明文献的人都知道,袁枚的为人,与顾炎武、颜元、全祖望、姚鼐等是大异其趣的,用正统的评价标准衡量,前者是正经儒者,袁枚不是,至少是不地道。一个非正经儒者的文人忽而正襟危坐讲起大道理,我们对此应该怎么看呢?

这要先看看袁枚的为人。他生于康熙末年,卒于嘉庆初年,正赶上清朝的全盛时期。他同一般士大夫一样,也作八股文(并且收入全集),考举人,进士,做官。只是官做得不够大,四任知县。是因为天性所致还是精于看风转舵呢?他忽而改了主意,毅然辞官,走优游林下的名士(有时也不免为清客)一条路。他以诗文,尤其是写诗话,结交上层士大夫,抬高身价,受到稀有的吹捧(姚鼐《袁随园君墓志铭》:百余年来,极山林之乐,获文章之名,盖未有及君也),接受大量的馈赠(《遗嘱》:卖文润笔,竟有一篇墓志送至千金者),发了大财(《遗嘱》:田产万金余,银二万),修治随园,穷池台花木之胜,过了半生豪华生活。

这样一个人,如何评价也要一分为二。可以宽厚一些,说是无伤大雅,因为既不违法,又未败德(历史地看)。但君子爱人以德,对读书人宁可严格一些,那就不无可议,例如与顾炎武相比,人家写的是《天下郡国利病书》,他却写《随园食单》;与黄宗羲相比,人家写的是《明夷待访录》,他却写《子不语》(后改名《新齐谐》),正是“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在这方面,袁枚自己有自知之明,《随园诗话补遗》卷四说:“余性通脱,遇繁礼饰貌人辄以为苦。”以为苦,所以常常就有意无意地流于放浪,例如他曾刻一个闲章,文曰“钱塘苏小是乡亲”,大为某尚书所诟病。甚至必须严肃的时候也不能拘谨,例如朝考作《赋得因风想玉珂》的试帖诗,这按制度是要由皇帝评定的,他却写了“声疑来禁院,人似隔天河”的一联,险些不能入翰林院。因为惯于放浪,有时就不免引来鄙视和嘲讽。

以上着重说可议的一面。但既然一分为二,自然也不能毫无是处。这可以举出下列几点。一,在诗论上有贡献。他的“性灵”说,比之王士的“神韵”说和沈德潜的“格调”说,像是更合情合理。二,在封建时代的儒生群里,他敢于闯破拘束,写些不想登庙堂的文字,写诗话并注意妇女和下层人的作品,这多少总是对伪道学的一种反动。(他答杨笠湖的信里说:“我辈立言,宁可使腐儒厌,不可使通儒呕。”)三,他写的一些似乎欠庄重的文字,却常常有率真的优点,例如《遗嘱》中说:“尚有《随园随笔》三十卷……汝二人行有余力,分任刻之,定价发坊,兼可获利。”这是一般标榜文以载道的人所不肯说的。四,为人和易,对贫苦的失意者有同情心,如借书与黄生就是一例。

总观以上,我们读《黄生借书说》,如果一定要先知其人而后论其言,似乎就可以说:一,宽容一些,说其人其言皆有可取;或者二,严格一些,说人虽可议,但不应以人废言。

(二)关于黄生

黄生名允修,贫而好读书,这是文章中说到的。看《随园全集》,还可以知道:

一、他很年轻。《小仓山房文集》卷十有《赠黄生序》,其中说:“予喜其年甚少,意甚锐。”

二、所谓贫,只是非富豪子弟,不能多买书。《随园尺牍》卷四有《再答》黄生的信,其中说:“且考据之功,非书不可,子贫士也,势不能购尽天下之书,偶有所得,必为辽东之豕。”

三、袁枚很器重他。《随园诗话》卷三:“黄允修云:‘无诗转为读书忙。’……余谓此数言非真读书真能诗者不能道。”

四、因为器重,所以很愿意帮助他,除了借给书之外,还支援一部分生活费用。《赠黄生序》:“又虞其家之贫,有以累其能也,为羞其晨昏,而以书库托焉,成生志也。”

五、他受乾隆时期学风的影响,想致力于考证,袁枚不赞成,希望他跟着自己走,学诗文。《随园尺牍》卷四《答黄生》:“来书自称生平安于古,悖于时,矜矜自喜。仆以为此妄语也。”《再答》:“近日海内考证之学如云而起,足下弃平日之诗文而从事于此,其果中心好之耶?抑亦为习气所移,震于博雅之名而急急焉欲冒居之也?……子之诗文未造古人境界,而半途弃之,岂不可惜!”

(三)关于借书

书多,人不能尽有,因而借书是常事。尤其在旧时代,五代以前还没有印本的时候不用说,就是宋以后,刻板不易,印数不多,得到书比现在难得多,想博览更要多靠借。借书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为收藏而借抄,一是为求学而借读。黄生借书属于后一类。

旧时代没有公共图书馆,借书很难。原因之一是有书的人不多。此外还有种种情况:书系珍本,为收藏者所宝爱,自然不愿借出;书虽非珍本,或者因为常用,或者因为私有观念重,也就不愿借出,等等。守护不借,有的还定为戒条,如唐朝杜暹题其藏书卷末说:“清俸买来手自校,子孙读之知圣道,鬻及借人为不孝。”宁波范氏天一阁挂有禁牌,文曰:“擅将书借出者,罚不与祭三年。”这样吝啬,看似可鄙可笑,实则不当专怨一面,因为书因借出而损坏甚至丢失的事也不在少数。远的不说,举清代为例,《红楼梦》八十回以后的一部分原稿,《越缦堂日记》中的八册底本,都是借出丢失的,无怪乎俗语改“借书一瓻”为“借书一痴”,说借书与人是傻事了。

俗语“借书一痴”之后还有“还书一痴”,这就使藏书者更加怀有戒心。明朝钱榖可为这种心理的代表,他有个藏书印记,文曰:“百计寻书志亦迂,爱护不异隋侯珠,有假不还遭神诛,子孙不读真其愚。”借恐不还,形诸咒骂,可怜可叹,所以有的人就宁可一概不借,如袁枚青年时期遇见的张氏就是这样。一般人不会像张氏那样极端,但借书之难的情况还是不会变的,如明朝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说:“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这样恭恭敬敬,谨小慎微,可证袁枚的“公书”,并为说以勉励借书的黄生,在旧时代正是难得的了。

(四)关于课文

研讨课文,可以分义理、辞章两个方面。

义理浅而明,是借书读比自己有书更容易多省记,用现在的话说是条件差反而进步快。这种事理的认识也是古已有之,例如可以溯到《孟子·告子下》篇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专就苦读而大有成说,古代流传的故事就非常多。以买不起灯油为例,凿壁借光的有汉匡衡,囊萤的有晋车胤,映雪的有晋孙康,随月的有南北朝江泌,等等。但古今条件不同,现在买书容易,图书馆、文化馆很多,借书更容易,至于贫苦到须囊萤映雪,在用电灯照明惯了的今天,年轻人总是很难体会了。那么,这篇课文还有什么作用呢?我个人想,惟其这样,它就于“苦读更易有成”之外,还有另一面或说是更深刻的教育意义。这种教育意义,仍可以引《送东阳马生序》中的一些话来说明,那就是:“今诸生学于太学,……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读此,我们应该认识,现在学习条件好,学有不成,非他人之过,因而应多反省,知警惕,用课文里的话说是:“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

另一个方面是辞章,或说是写法,可以分作三项说。

一是文章的布局。写文章,组织材料,古今中外,花样很多,如常格之外可以用倒叙、插叙,可以用侧写、衬托等等,如何才妥贴,要由作者的喜好、文章的体裁、内容的性质等来决定。《黄生借书说》的布局平平淡淡,毫无波澜。可是自然而得体,由借书写起,中间经过讲道理,举事例,自然过渡到勉励黄生努力读书,有水到渠成之势。我个人想,读范文应该不忘取法,在布局方面,有奇自然不当忽视,无奇尤其不当忽视,因为平顺自然是不施脂粉的美,或者更难学,所以初学应该特别留意。

二是内容充实,有理有据。文章内容的评价,主要靠它包含的义理,这在上面已经谈过;这里着重说说用什么事例来证明那义理。事例有两类。一类是泛说,文章第一段说阔人反而不读书,第二段说自有反而不如借,属于这一类。另一类是谈切身体会,第三段以自己的早年与通籍后对比,属于这一类。这部分谈自己经历,真实恳切,字数不多而有感人的力量。《随园诗话》卷五中也说到他这种感受:“余少贫不能买书,然好之颇切,每过书肆,垂涎阅,苦价贵不能得,夜辄形诸梦寐。曾作诗曰:‘塾远愁过市,家贫梦买书。’及作官后,购书万卷,翻不暇读矣。有如少年时牙齿坚强,贫不得食,衰年珍馐满前,而齿脱腹果,不能餍饫,为可叹也。”语较详而义更显豁,可供参考。

三是文字简洁平易,于恳挚中兼有率真之趣。我们读汉以后文章会感到,六朝人喜欢骈俪,唐宋以来的古文家喜欢古奥,都不少造作气。我个人觉得,上好的文章应该没有造作气,或者经过锤炼而使人感不到造作气,这说得玄妙一些是绚烂之极反归于平淡。袁枚这篇文章能否算上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他没有故意求古奥,玩花样,所以行文能够顺畅自然,如话家常,想到便说,可止则止,这个优点总是应该肯定的,值得效法的。至于恳挚率真,文中这种地方不少,最显著的如“天子读书者有几?”“归而形诸梦”,“其归也必速”,我在别的地方看到的

1 翻译文言文

汉朝末年,宦官当权,何进谋划诛杀宦官,太后不许,何进于是下令四方将领进京,想要以此来恫赫威胁太后。

[陈琳进谏说:“《易》称‘到了山脚下就用不着看林人做向导了’,谚语有‘蒙住眼睛捕捉麻雀’,这些都是自欺欺人的做法。微小的东西,尚且不可以通过欺诈得到,何况国家大事,怎么能用欺诈的手段办成呢?现在,将军你掌握国家大权,以龙虎之威雄视天下,决断由心。

如果象你那样做的话,无异于烧旺炉火而燎毛发。应当速发雷霆之威,进行通变,立即决断,虽然违背常道,但是合乎天理,上天百姓也都顺着你。

但现在你反而放下自己的权力,征求外部援助,大兵一旦聚集京师,势力强大的就会称雄,所以说‘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必定不会成功,只是导致祸乱的台阶。”何进不采纳陈琳的建议。

]董卓率军到京师,废灵帝为弘农王,立献帝。京师大乱。

2 翻译文言文

原文 永之氓咸善游。

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

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于是作《哀溺》。

译文 永州的百姓都善于游泳。一天,河水突然上涨,有五、六个人乘着小船渡湘江。

渡到江中时,船破了,船上的人纷纷游水逃生。其中一个人尽力游泳但仍然游不了好远。

他的同伴们说:“你最会游泳,现在为什么落在后面?”他说:“我腰上缠着一千文钱,很重,所以落后了。”同伴们说:“为什么不丢掉它呢?”他不回答,摇摇他的头。

一会儿,他更加疲困了。已经游过河的人站在岸上,又呼又叫:“你愚蠢到了极点,蒙味到了极点,自己快淹死了,还要钱财干什么呢?”他又摇摇他的头。

于是淹死了。 我对此感到十分悲哀。

如果象这样,难道不会有大利淹死大人物的事情吗?于是写下了《哀溺》。唐河店南距常山郡七里,因河为名。

平时虏至店饮食游息,不以为怪。兵兴以来,始防捍之,然亦未甚惧。

端拱中①,有妪独止店上②。会一虏至③,系马于门,持弓矢坐定,呵妪汲水。

妪持绠缶④,趋井,悬而复止,因胡语呼虏为王⑤,且告虏曰:“绠短,不能及也。妪老力惫,王可自取之。”

虏因系绠弓杪⑥,俯而汲焉。妪自后推虏堕井,跨马诣郡⑦。

马之介甲具焉⑧,鞍之后复悬一彘首。常山民吏观而壮之。

注释: ①端拱中:北宋宋太宗的年号(988~999) ②妪(yù):老年妇女。店:唐河店,地名,在今河北省的西北部 ③虏:指北方辽国的军人。

当时宋国与北方的辽国处于战争状态,互为敌国。 ④绠(gēng):井绳。

缶(fǒu):瓦罐。 ⑤胡语:北方少数民族的语言。

⑥弓杪(miǎo):弓的末端。杪,树梢。

⑦诣(yì):到,往。 ⑧介甲:铠甲。

具,完备。译文 唐河店离南边的常山郡有七里远,以河的名为店名。

平时辽国的兵士到店里吃饭休息,(人们)不把这看做怪事。自从战争爆发以来,边防一直都很严紧,但是(人们)却并不害怕。

端拱年中,有个老妇人留在店里。不一会,有辽兵来了,把马系在门前,拿着弓箭坐着,大声叫老妇人帮他打水。

老妇人拿着井绳和水桶去井边,刚把井绳放下去却停住了,因为辽话称呼胡虏为“王”,就对辽兵说:“井绳短,不够打到水。我年纪老力气又不够,请王自己打水吧。”

辽兵就拿着井绳系弓,低下身子到井边打水。老妇人于是从后面把辽兵推入井中,骑上辽兵的马跑到郡城报告官府。

马的身上有铠甲,马鞍后面还悬着一个猪头。常山郡的吏民都称赞她勇敢。

《艾子后语》是一部古代幽默作品集,文中的故事一虚拟人物艾子为主人公,非常有趣。 [原文] 艾子有孙,年十许,慵劣不学,每加榎楚而不悛。

其子仅有是儿,恒恐儿之不胜杖而死也,责必涕泣以请。艾子怒曰:“吾为若教子不善邪?”杖之愈峻。

其子无如之何。 一旦,雪作,孙抟雪而嬉,艾子见之,褫其衣,使跪雪中,寒战之色可掬。

其子不复敢言,亦脱其衣跪其旁。艾子惊问曰:“汝儿有罪,应受此罚,汝何与焉?”其子泣曰:“汝冻吾儿,吾亦冻汝儿。”

艾子笑而释之。 [译文] 艾子有个孙子,年龄十岁左右,懒惰顽劣不学习,艾子常用木条和棍棒打他也不悔改。

他的父亲只有这一个儿子,常常担心儿子受不住杖刑而死去,每当艾子责罚孙子时就流泪哭泣着求饶。艾子愤怒地说:“我替你教训儿子不好吗?”用木条棍棒打孙子越发严厉。

艾子的儿子对艾子也不知怎么办好。 有一天早晨,雪下了起来,孙子捏雪球玩耍,艾子看见了,剥掉他的衣服,让他跪在雪中,冻得冷颤的神色十分明显。

艾子的儿子不再敢说求饶的话,也脱掉自己的衣服跪在自己儿子的旁边。艾子告诫地问道:“你的儿子有罪,应当受到这种惩罚,你为什么加入进来?”艾子的儿子哭着说:“你让我的儿子受冻,我也让你的儿子受冻。”

艾子笑着宽释了孙子。字义 1慵劣:慵,懒惰。

劣,顽皮。 2榎楚:榎,楸树的别称。

楚,古树上指牡荆,落叶灌木。榎楚,用作鞭笞的的刑具。

3悛:悔改。 4峻:严厉。

5抟:捏之成团。 6褫:夺取或解下衣服。

[编辑本段]原文 司马文王①与禅②宴,为之作故蜀技③,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王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可至于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矣,而况姜维邪?”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

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郤正闻之,求见禅曰:“王若后问,宜泣而答曰:‘先父坟墓远在陇、蜀⑤,乃心西悲,无日不思。

’”会王复问,对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语邪!”禅惊视曰:“诚如尊命。”左右皆笑。

[编辑本段]注释 ①司马文王:指司马昭。 ②禅:指蜀王刘禅,刘备之子。

③蜀技:四川的歌舞。 ④郤正:刘禅旧臣,与刘禅一起被迁送到洛阳。

⑤陇、蜀:都指四川。[编辑本段]译文 司马文王同刘禅一起欢宴,特地为刘禅演唱刘禅故国蜀地的乐音舞蹈,。

3 翻译文言文

原文 黄生允修借书。

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

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 翻译 年轻人黄允修来借书。

我把书借给他,并告诉他说: “书要不是借来的就不会好好地去读啊。你没有听说过藏书的人不读书的事吗?《七略》《四库》,是天子的藏书,但是天子读书的有几个呢?书多得搬运时使牛马累得出汗,堆满屋子,这是富贵人家的藏书,但是富贵人读书的有几个呢?其余像祖父和父亲积藏,而儿子和孙子丢弃掉的情况,就更不用说了。

不只是书籍是这样,世间的事物都是这样。不是自己的东西,而是勉强借来的,必定会担心人家催着要,就忧惧地忐忑不安地摩挲抚摸不止,说:‘今天存放在我这里,明天就要拿走了,我不能再见到它了。

’如果已经被我所拥有,一定把它捆起来放在高处,搁起来藏着,说‘姑且等改日再看吧’。 “我小时候爱好读书,但家里穷,很难得到书读。

有个姓张的人家,藏书很多。我到他家去借,他不借给我,回来以后我梦中还出现向他借书的情景。

那种迫切求书的心情,竟然达到这样的程度。因此,只要看过的书就认真地去领会,牢牢地记在心里。

做了官以后,官俸花掉了,书籍买来了,到处都堆放满了。由于长期不翻阅,以至白色的蠹虫和虫丝,时常沾满书本。

这样一来我才慨叹借来的书看得是多么用心专一,并且感叹少年的时光是多么值得珍惜啊!” 如今姓黄的年轻人像我从前一样贫穷,他借书苦读也像我从前一样;只是我慷慨借书给人和那姓张的吝惜自己的书,舍不得借给人,这一点大不相同。既然如此,那么是我不幸碰上姓张的人呢,还是黄生有幸而遇到我呢?懂得借到书的幸运和借不到书的不幸,那么他读书一定很专心,而他还书也一定会很快。

写了这一篇借书说,把它和书一起交给黄生。 1 注音 摩mó 俟sì 辄zhé 俸fèng 庋 guǐ 蟫yin 2 词句补释 书非借不能读:书不是借来的就不会好好地读。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不是那人自己的物品而勉强从别人那里借到。夫人,那人。

指向别人借书的人。夫,音fú。

强假,勉强借来。 惴惴焉摩玩之不巳:忐忑不安地将它玩弄不止。

惴惴,音zhuìzhuì,惴惴不安、提心吊胆,忧惧的样子。摩玩,摩挲 ( suō ) 玩弄,抚弄。

必高束焉,庋藏焉:一定捆起来挂在高处,收藏起来。“高”形容词作“束”的状语,“在高处”。

庋,音guǐ,置放;收藏。 姑俟异日观:姑且等到日后再来看吧。

姑,姑且、且。俟,音sì,等候、等待。

异日,日后、将来。 故有所览辄省记: ( 因为迫切地要读书,又得不到书 ) 所以 ( 凡是 ) 有看过的就记在心里。

有所览,有看到的。辄,就。

省记,记在心里。省,音xǐng,明白。

俸去书来,落落大满:薪俸花掉了,书籍买来了, ( 屋里 ) 到处都堆放满了。落落,堆集的样子。

俸,指官俸,做官的俸禄。 素镡灰丝,时蒙卷轴:白色的蠹鱼和虫丝常常沾满了书卷。

素蟫,指书里的蠹虫。灰丝,指虫丝。

今黄生贫类予:如今黄生像我 ( 以前 ) 一样贫穷。类,似,像。

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只是我把自己的书拿出来同别人共用,这和张氏吝惜自己的书 ( 不借给别人 ) 好象不大相同。惟,只是。

公,动词,同别人共用。吝书,舍不 得 ( 把 ) 书 ( 借给别人 ) 。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既然如此,那么我是实在不幸而遇到张 ( 这样的吝啬鬼 ) 。然而,既然这样,那么……。

固,本来、诚然、实在。 3 辨音 ①假jiǎ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jià 假期 ②省xǐng 故有所览辄省记 shěng 节省 ③juǎn 翻卷 juàn 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4 辨义 子不闻藏书者乎 你 子孙弃者无论焉 儿子、儿辈 然天子读者有几 然而 非独书为然 这样 非独书为然 是 若业为吾所有 被 为一说 作、写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 接着,这以后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 这样说来,那么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表强调语气 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地 子孙弃者无论焉 表感叹语气 必高束焉 指代书,也可理解为表感叹语气授以书而告之曰 代指黄生 吾不得而见之矣 代指书 少时之岁月 的 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独立性。

4 适合小孩想象力的美文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远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动着进步想象才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由此可见,孩子想象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孩子的想象也许有时候看起来,有些可笑和不切实际,但是作为成人的我们是否想过,瓦特正是有了“为什么蒸汽能把壶盖顶起来”的思考,才有了后来蒸汽时代的到来;莱特兄弟正是有了“人能否长上翅膀,像鸟一样在天空中飞翔”的异想,才有了人类飞翔天空的现实……可是看看当今的孩子们,他们的想象力究竟还有多少呢?

磨掉孩子想象力的锉刀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在某个学校的考试中,有这么一个问题:“雪化了是什么?”这个问题对于稍微有点常识的人来说,是很简单的,但是老师在后来的阅卷中发现,有一个孩子给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答案:“雪化了是春天

”然而,这个别出心裁的答案被打上了一个鲜红的“叉”号,至于原因,自然是因为跟标准答案不符

好一个跟标准答案不符!它如同一把坚硬的锉刀,毫不留情地磨掉了孩子们的想象力但判卷的老师也是言之凿凿:我们这道题目考察的是孩子对于物理知识的掌握,雪化了当然就是水,虽然这个学生的答案非常有想象力,也很有诗意,但是他的答案与标准答案不符,不管他的想象力何等丰富,我们也只能给他判错

对于这个故事,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小学老师对记者说:“其实我们也是一肚子的苦水,毕竟分数是检验我们教学质量的标准,在这个大前提下,我也曾经尝试过保护孩子的想象力,可是结果却不很理想,因为阅卷的时候标准答案只有一个,谁也无法改变它”

5 这段古文的意思

一、令诸儿为攻守之势“之”的意思:指挥这群孩子做出攻打和防守的阵势,这里的"之"是"的"的意思世雄辄挞之“之”:这里的"之"是他的意思,指不听从指挥的儿童。

用于人称代词。其父见而奇之“之”:这里的"之"是指世雄。

也是人称代词。二、这篇短文说了:薛世雄在幼年时,就特别喜欢玩打仗的游戏。

他常常邀集一群儿童,画地为城,互为攻守,他自己做总指挥官。若有人不服从他的命令,他就毫不留情地加以鞭挞。

时间一长,没有一个儿童不畏惧他,因而,每次玩作战游戏,孩子们都规规矩矩地听薜世雄。 薛世雄的爸爸看见了,认为很奇特,对别人说:这个孩子一定会振兴我们家的 后来薛世雄才17岁就跟着周武帝平定齐国,立下战功,被封为都督三、这篇短文表现了薜友雄从小就有了统治的才能,体现了他不平几之出。

四、反映了儿童的丰富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句子是:“辄画地为城郭,令诸儿为攻守之势,有不从令者,世雄辄挞之”五、从侧面烘托了世雄才干的句子:其父见而奇之,谓人曰:“此儿当兴吾家矣。”呵呵,水平有限,见笑了。

6 如何帮助孩子学好文言文

孩子学古文,至少有两种方法:

方法一:省事法。 即,丢给孩子本子曰诗云,背去吧。

方法二:累人法。卓越教育老师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资料,以供参考

最近在引导孩子学古文,有些体会,交流一下。

在让孩子学一些难度比较大的新学问时,比如学古文,至少有两种方法:

方法一:省事法。

即,丢给孩子本“子曰诗云”,背去吧。不喜欢,背不进去,那就苦口婆心、引经据典、翻来覆去、不厌其烦地讲学好古文的伟大意义;还不听,痛骂之;再不听,暴打之。

现在的爹妈,越来越有文化啦,越来越文明了,暴打孩子的比较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其他表现形式的惩罚,如罚不让看电视、罚背“子曰”20遍等等,但换汤不换药,形式变了,本质没变。

简单的教育方法是三板斧:一说二骂三惩罚。比较简单,比较省事。效果如何呢?也许让孩子学上古文了(未必发自内心地喜欢,孩子总是希望爹妈喜欢自己,为讨爹妈欢喜而学某样自己不喜欢的东西,这种事常有);也许就此讨厌上古文了,逆反了,反抗了,一辈子都讨厌古文。

方法二:累人法。

第一步,先搞清楚古文是怎么回事和孩子喜欢什么。

古文,说白了,不过就是古时候的人用笔说的话(文字语言),有生动活泼、神乎其神的,也有诘屈聱牙、枯燥沉闷的,我们喜欢那一种呢?不言而喻。

第二步,那好,我们就找找生动活泼、神乎其神的古文吧。

小时候中国传统文化没学好,不知道都有哪些古文生动活泼、神乎其神。没关系,上网查呗,网络这么发达,不用白不用。于是,查到《聊斋志异》、《搜神记》、《山海经》等等很有趣。

找图文并茂、印制精美的版本,买来。

第三步,书买来了,花花绿绿,插图诱人,但不让孩子读,自己先读,吊吊他的胃口。

果不其然,这些书神呀怪呀,很有趣,比“盖自天降生民则既莫不与之以仁义礼智之性矣然其气质之禀或不能齐是以不能皆有以知其性之所有而全之也”有趣多了,读起来津津有味。

孩子看到这些花花绿绿、插图诱人、净写神怪的书,且你又读得那么津津有味,还神神秘秘,于是很好奇(好奇是孩子的天性),于是就跑过来问你读什么这么有劲,也想看,但不给他看,馋他,让他着着急。

第四步,等孩子真有点急了,就和他一起看,并挑一小段比较好懂的,一句一句绘声绘色地讲给他听。

(千万不要忘记:你是在讲神怪故事哟,而不是在教古文,千万别跟老学究似的给孩子干巴巴地直译,讲故事要有趣、要互动、要说说笑笑,不论讲古人写的故事还是今人写的故事都该如此。)

有意思吧?有意思。好听吗?好听。那好,没事就给孩子讲讲。目的:让孩子彻底喜欢上这些书,而不是“喜欢上古文”;孩子喜欢这些上书,就会去读,读,就是在学古文。曲线救国,引而不发。

第五步,等孩子喜欢上这些书了,就反过来,让孩子给你讲里面的故事。

刚开始,孩子可能讲得磕磕绊绊,没关系啦,大概其就行了,从没读过古文的孩子能讲成这样,很棒,甚慰,甚喜,鼓励!

不必苛求,古汉语语法啦、每个字词意思啦,都不必苛求一句不差、一词不误地搞懂,孩子能知其大意,讲个八九不离十就不错了,喜欢看、喜欢讲才是最最重要的,喜欢看,喜欢讲,日久天长,语法啦、词义啦,都能慢慢搞懂。

第六步,不管了,自己读吧,不懂的,有字典,有网络,自己查去。

这种教孩子学古文的方法,对大人来说,比较累人,但孩子喜欢,冲冲现在对《山海经》、《搜神记》比较喜欢,爱读。我相信,只要他能读懂这些书,那他的古文阅读能力就比较牛了,以后再读其他,应该不在话下。如果如此,累点就累点吧。

我们为什么要教孩子学古文呢?高屋建瓴、旁征博引、千言万语、万语千言,不过就是为了让孩子能读懂古文,看懂古书吧。

既然这样,干嘛不从孩子的兴趣点出发,给孩子一些有意思的古文让他们读,让他们就此喜欢上古文呢?目标明确,方法灵活,干嘛非要跟四书五经死磕呢?当然,如果读四书五经能让孩子喜欢上古文也不错。

在孩子的教育上,从兴趣出发,循序渐进,“润物细无声”,其他别教条,别死性。

所谓“善教者,因其势而导之”、“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是也。

1、含义不同:

高透网纱窗是近两年比较流行的一款纱窗,窗纱是采用平织工艺织造的,具有良好的透气性、透光性,是目前我国普通尼龙纱窗的替代品。金刚网是市场上新型的高端家用型材,适合装配在比较新颖高端的门窗上,满足了中高端客户的需要。既能起到防虫的效果还能起到防护防盗的作用,而且不影响美观。

2、功能不同:

高透网纱窗造型美观,结构严谨,比普通纱窗使用寿命长,解决了传统纱窗与窗框之间缝隙太大、封闭不严的问题,使用起来安全美观且密封效果好。金刚网纱窗用在窗户、平开门、推拉门等框体上通风,除了挡窗外的蚊子苍蝇,还有一些普通纱窗没有的功能。

3、性能不同:

高透网纱窗具有耐腐蚀、抗老化性能好而且无毒无味绿色环保。主要是高透网纱窗透光性好,既能起到防护作用又不影响室内采光。

金刚窗是由厚实的金属丝编成,硬度和强度都都非常的高,基本不用担心会发生变形。不怕潮湿环境,太阳猛晒。抗氧化,防腐蚀不生锈,使用寿命30年以上。

金刚网纱窗的优点

1、防虫防盗效果更好:

金刚网窗纱不仅可以防蚊虫,而且丝径非常粗,网面坚固用外力很难破坏,而且要拆卸纱窗的话也只能从里面用钥匙开启,所以防盗效果是非常好的。

2、使用寿命更长:

由于金刚窗是由金属丝编成的,硬度高;再加上表面经过坑腐蚀处理,寿命一般在10年~20年左右,而不锈钢窗纱的寿命连2年都不到,两者没有可比性。

3、安全防护,可防止高空坠落:

刚网窗纱的网面和窗体高度嵌合,同时又卡在窗框上,只有用钥匙才能打开和拆卸,所以可以有效防止小孩坠落。

4、后期清理方便:

金刚窗不管用于室内还是室外,都不容易吸灰,不需经常更换或清理,不锈钢纱窗则不同,每次清洗都需要花很多时间,需要经常地进行更换。

金刚窗和不锈钢相比有哪些优势?

首先我们来说一下普通的不锈钢纱窗,一般不锈钢窗都比较细、软,直接用压条就可以固定在窗框上,安装和更换都非常的方便,防蚊虫效果也不错。但是非常容易坏,使用寿命实在太短。

和不锈钢纱窗不同,金刚窗是由厚实的金属丝编成,硬度和强度都都非常的高,基本不用担心会发生变形。

除此之外金刚窗还具有以下优点:

1、防虫防盗效果更好

金刚网窗纱不仅可以防蚊虫,而且丝径非常粗,网面坚固用外力很难破坏,而且要拆卸纱窗的话也只能从里面用钥匙开启,所以防盗效果是非常好的。

2、使用寿命更长

前面我们提过金刚窗是由金属丝编成的,硬度高;再加上表面经过坑腐蚀处理,寿命一般在10年~20年左右,而不锈钢窗纱的寿命连2年都不到,两者没有可比性。

3、安全防护,可防止高空坠落

金刚网窗纱的网面和窗体高度嵌合,同时又卡在窗框上,只有用钥匙才能打开和拆卸,所以可以有效防止小孩坠落。

4、后期清理方便

金刚窗不管用于室内还是室外,都不容易吸灰,不需经常更换或清理,不锈钢纱窗则不同,每次清洗都需要花很多时间,需要经常地进行更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341828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2-24
下一篇2024-02-24

随机推荐

  • ahc眼霜和伊思眼霜哪个好?ahc眼霜和伊思眼霜哪个好用?

    很多人都用过伊思的眼霜,伊思的眼霜确实是很火的,而且是性价比比较高的一款眼霜,能减少脂肪粒,还能防止眼部细纹出现,很多人经常会那伊思的眼霜和AHC的眼霜做对比,两个品牌都是不错的,那ahc眼霜和伊思眼霜哪个好?ahc眼霜和伊思眼霜哪个好用?

    2024-04-15
    21700
  • lamer精华味道怪怪的

    lamer精华味道怪怪的,这可能是因为其成分所带来的。从多个角度来看,可能存在以下几个原因:在化妆品中添加香料是常见的做法,以增加产品的香气吸引力。每个人对味道的感受是不同的,有些人可能喜欢某种香气,而有些人则可能觉得怪怪的。因此,我们需要

    2024-04-15
    26000
  • its skin伊思适合什么年龄?伊思适合多大年龄段?

    伊思其实是韩国很有名的药妆品牌,也是第一个用蜗牛霜和蜗牛成分做护肤品的品牌,而且这一做就风靡全球,成为了自己的明星产品,那么,its skin伊思适合什么年龄使用呢?下面我为大家介绍its skin伊思适合什么年龄二十五岁

    2024-04-15
    8400
  • 妮维雅防晒霜哪款好用?妮维雅防晒霜哪个好用?

    很多人应该都用过妮维雅的产品,妮维雅是一个比较常见的品牌,它们家的男士洗面奶很受欢迎,现在它们家的唇膏是比较火的,价格不贵而且很好用,夏季当然也少不了防晒霜,妮维雅也是有防晒霜的,那妮维雅防晒霜哪款好用?妮维雅防晒霜哪个好用?1、妮维雅防晒

    2024-04-15
    8400
  • 润唇膏哪个牌子好

    润唇膏哪个牌子好要说什么护肤品走哪带哪,一定非润唇膏莫属了,随身必定携带一支,公司和家里也分别都留有存货。那么你们知道润唇膏哪个牌子好吗?有关唇膏的使用,个人有时一天涂十几次,最通常的情况是早上唇膏打底,晚上唇膏滋养,一年四季不间断,秋冬使

    2024-04-15
    8600
  • 怎样可以用打火机之类的去除刺青

    一般打火机是不能去除纹身的,现在去纹身常见的有激光洗纹身法,不过激光洗纹身会比较疼,而且需要很多次才能洗干净现在有一种比较方便的去纹身方式,就是护肤结合,贝黛琪精华露涂抹方式抹在纹身处,这种方式比较方便,没有疼动感,在家都可以自己去除的。激

    2024-04-15
    9800
  • 精华液和精华乳的区别

    精华液和精华乳的区别在于性质不同、功效不同等。1、性质不同:一般情况下精华液的性质属于高保湿型的护肤品。精华乳的性质一般情况下密度相对于精华液的要稍高一些,是一种功能性质的高营养护肤品。2、功效不同:一般情况下精华液的功效可以改善肌肤暗沉,

    2024-04-15
    177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