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年初走红网络的河南春晚舞蹈《唐宫夜宴》,到电视剧《风起霓裳》、《长歌行》的热播,“唐风 时尚 ”再度成为网友津津乐道的话题。
说起大唐,很多人想到陕西西安。西京长安是唐朝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见证了唐朝最辉煌的 历史 。而“东都”洛阳,不仅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之一,也见证了一代女帝武则天的传奇人生。山西太原(古称晋阳)更是唐朝的“龙兴之地”,李渊、 李世民父子在此起兵,建立了强大鼎盛之唐王朝……
对于喜欢唐风遗韵的“唐粉们”来说,全国有哪些地方值得打卡呢?
陕西西安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
大明宫是唐长安城“三大内”(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中最为辉煌壮丽的建筑群,始建于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占地面积可达35平方公里,相当于3个凡尔赛宫、45个故宫、12个克里姆林宫、13个卢浮宫、15个白金汉宫,充分显示了唐代宫城建筑的雄伟风貌。
大明宫微缩景观位于大明宫遗址博物馆东侧,是以1:15的比例真实地还原了全盛时期的整个唐大明宫宫殿群。 大明宫遗址博物馆官网 图
自唐高宗起,先后有17位唐朝皇帝在此处理朝政,历时达200余年,是大唐帝国的政治中心,但随着岁月和战火的侵袭,雄伟的建筑群早已不复存在。目前园中的地面文物保留着当年残留下来的宫殿台基、墩台等建筑。另外在遗址的基础上,复原了含元殿、宣政殿和紫宸殿基台,以及皇家园林太液池。
丹凤门遗址博物馆 大明宫遗址博物馆官网 图
在遗址公园中轴景观中心地下,还有面积近10000平方米的大明宫遗址博物馆,这里展示着大量大明宫遗址出土文物、相关资料以及大唐皇家使用的用具、器皿等。以原丹凤门遗址为主题打造的丹凤门遗址博物馆和考古 探索 中心域,可供游客免费参观、亲身体会考古工作的神秘乐趣。
大明宫遗址博物馆 大明宫遗址博物馆官网 图
大雁塔
来到西安,绝对不能错过的一定是大雁塔。该塔通高645米,塔身七层,一直被视为古都西安的象征。
大雁塔因坐落在市区南部慈恩寺西院内,原称“慈恩寺西院浮屠”(浮屠即塔的意思)。慈恩寺也是唐代长安城内的皇家寺院,建于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648年),是太子李治为了追念他的母亲文德皇后而建。寺院建成后,礼请西行取经归来的玄奘担任了“首任主持”。 唐代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玄奘为保存从天竺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而修建了大雁塔。
大雁塔
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登临大雁塔,赋诗抒怀,更是留下了“雁塔诗会”的文化传统。而大雁塔最为珍贵的是见证了丝绸之路佛教传播的 历史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文物要数贝叶经,即刻写在贝多罗树叶上的经卷。由于古印度没有纸张,书写常以贝叶代之,玄奘沿着丝绸古道取回的657部真经均为贝叶经。大雁塔四层塔室内就供奉着两片长约40厘米、宽约7厘米的贝叶经,上面刻写着密密麻麻的梵文,非常罕见。
大雁塔夜景
曲江遗址公园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所说的醉归之处便是曲江。
曲江地处唐长安城东南隅,因水流曲折得名,自秦汉以来就是皇家园林所在地,在唐代更成为了著名的风景区。唐玄宗每年两次在此宴会群臣,那些进士考试及第后,成群结伙到曲江大摆宴席,饮酒作乐,“曲江流饮”便是为长安八景之一。
“曲江流饮”便是为长安八景之一。 视觉中国 图
目前的曲江池遗址公园,北接大唐芙蓉园,南至秦二世陵遗址,占地面积1500亩。园内再造了曲江流饮、汉武泉、宜春苑、凤凰池等 历史 文化景观,再现了“青林重复,绿水弥漫”的曲江山水人文风景。
充满了曲江山水人文风景。 视觉中国 图
唐华清宫
唐华清宫,始建于唐初,是唐代封建帝王游幸的别宫。坐落在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南依骊山,北面渭水。
华清宫 视觉中国 图
提起华清宫,很多人会想起“华清池”,唐玄宗每年偕杨贵妃到此过冬沐浴,在此赏景。陆龟蒙在《温泉》一诗中,还写到:“暖殿流汤数十间,玉渠香细浪回还。”可见当时以温泉为中心的殿舍是何等的舒适豪华,而白居易《长恨歌》中那句“温泉水滑洗凝脂”,更是让人浮想联翩。
据说,唐玄宗每年都携杨贵妃到此过冬沐浴,在此赏景。 视觉中国 图
如今,华清宫内集中着唐御汤遗址博物馆、西安事变旧址——五间厅、九龙湖与芙蓉湖风景区、唐梨园遗址博物馆等文化区和飞霜殿、万寿殿、长生殿等标志性建筑群。骊山上还老母殿、老君殿、烽火台、遇仙桥等景点星罗棋布,“骊山晚照”也是著名的“关中八景”之一。
古观音禅寺
隋唐时期,佛教盛行,西安寺院众多。当时僧侣云集樊川,更有“樊川八大寺”之说。
相比较香积寺、兴教寺等名刹,古观音禅寺在古时的知名度或许稍显逊色,但其在当下的人气一点也不亚于前者。因为寺内拥有一棵千年古银杏,相传是当年唐太宗李世民亲手栽种的,几乎每到银杏叶的观赏季,这里都会成社交媒体的“宠儿”,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寺内拥有一棵千年古银杏,相传是当年唐太宗李世民亲手栽种的。 视觉中国 图
古观音禅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东大街办罗汉洞村,距西安市约30公里,始建于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距今约有1400年 历史 ,为终南山千年古刹之一。据说千年银杏树下还有一眼古清泉,清澈甘冽,常年不歇,不论晴天阴雨,水位永远不变,被誉为“观音神泉”。
银杏观赏季十分壮观。 视觉中国 图
如今的古观音禅寺虽然是在原址上维修与重建的,但山门、大殿、钟鼓楼等建筑仍保留着古色古香的韵味,保留着一份超凡脱俗的静谧。
古观音禅保留着古色古香的味道。 视觉中国 图
河南洛阳
定鼎门遗址博物馆
定鼎门是隋唐洛阳城外郭城正门,隋初名“建国门”,唐时更名“定鼎门”,是隋唐洛阳城中轴建筑群上著名的“七天建筑”之一。据了解,定鼎门作为郭城南垣正门的时间长达530年,是中国古代沿用时间最长的都城城门。
定鼎门遗址博物馆 视觉中国 图
如今的定鼎门遗址博物馆外观为仿唐城门,由城门、城墙、城楼和阙楼组成。其中城台、城墙、阙台内部为遗址保护和展示区,考古发掘出土的定鼎门遗址门道、柱础石等在这里得到原址保护展示,为了便于参观,地板设计成透明的玻璃,增加参观趣味性。城楼、阙楼内部空间为陈列展览区,主要展示定鼎门遗址的演变 历史 和出土的部分文物,让游客领略大唐帝国的城市建筑面貌及物质文明发达程度。
博物馆内部 视觉中国 图
值得一提的是,考古人员在定鼎门门址南侧还发现了骆驼蹄印,这是丝绸之路沿线以骆驼作为主要运输工具进行商贸活动的独特物证,印证了西域与中原的密切往来。
上清宫
上清宫是道教名观,位于河南洛阳城北邙山翠云峰。相传是太上老君炼丹的地方,为我国第一个以“上清宫”名字出现的道教名观。
洛阳上清宫始建于唐高宗乾封元年公元666年,唐高宗追尊老子(李耳)为玄元皇帝, 因而上清宫又叫玄元皇帝庙。后人追尊老子为太上老君,所以也称老君庙。
相传是太上老君炼丹的地方。 视觉中国 图
上清宫殿堂巍峨, 门外有石狮石马, 内有吴道子所作壁画《吴圣图》 和《老子化胡经》,十分壮观。据说唐玄宗接班后,迷恋道教至甚,曾三次“敕建”上清宫,足见上清宫的地位。
有趣的是,在距离上清宫不远的地方,还有一个“下清宫”。相传是老子隐居时,曾在此饲养青牛,因此也被人称为“青牛观”,与上清宫是姊妹宫观。目前保存完好,经过翻修之后,依然是殿宇巍峨,一派仙气。
距离上清宫不远的地方,还有一个“下清宫”。相传是老子隐居时,曾在此饲养青牛。 视觉中国 图
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
“天有紫微宫,是上帝之所居也。王者立宫,象而为之。”因天帝居所为紫微宫,隋炀帝迁都洛阳后,将宫城命名为“紫微城”。贞观六年(632年),唐太宗改东都为洛阳宫,沿用其旧宫紫微城。
不过,紫微城真正走上“高光时刻”,离不开一代女帝的成就。唐睿宗光宅元年(684年),太后武则天临朝称制,改洛阳“东都”为“神都”,又将紫微城号为“太初宫”。随着唐朝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全面东移,紫微城也不断得到扩建和修整,华美壮丽达到顶峰。
据说,武则天当政时期所建的明堂、天堂,是整个东都洛阳宫城内最高大的两个建筑,它们一改皇宫中轴线主殿为单层的传统,使洛阳宫城殿宇的立体轮廓和风貌气势显得更加辉煌壮丽。
武则天改洛阳“东都”为“神都”,又将紫微城号为“太初宫”。 视觉中国 图
明堂,是紫微城的大朝正殿。整座建筑高达98米,占地12000平方米,因巍峨参天,有吞天吐地、包罗万象之气,武则天于是给明堂起了一个霸气的名字——“万象神宫”。明堂既是布政之宫,也是敬神之所,为武则天“至尊所居”,是皇权的象征。
据说,天堂的高度至少应该在150米以上。 视觉中国 图
天堂,亦名“通天浮屠”,是武则天的礼佛堂。明堂已经有90多米了,那天堂到底有多高呢?《资治通鉴》给出了具体的描述:天堂高五层,且第三层已经高于明堂。以此计算,天堂的高度至少应该在150米以上。
然而遗憾的是,公元695年,武则天称帝后的第五年,武则天的面首薛怀义失宠后放火烧了天堂。由于明堂离天堂过近,“证圣元年(695)正月丙申夜,天堂火灾,延及明堂,至清晨,二堂具毁”。从建成到烧毁,如此庞大的建筑寿命仅有可怜的七年。
天堂内部 视觉中国 图
如今的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在原址的基础上,修复了唐代的明堂、天堂和九洲池等建筑。作为一个“唐粉”,要体验大唐盛世,一定不能错过。
山西
白云寺
位于太原市东南的白云寺,与唐朝 历史 上赫赫有名的宰相狄仁杰有关。而狄仁杰也正是山西太原人。
狄仁杰在白云停驻的地方建观音堂为母还愿,白云寺也因此得名。 视觉中国 图
据说,有一次,狄仁杰返乡省亲,适逢盛夏,走在路上的时候,突然有一片白云跟随专为他遮阳。白云随宰相一路行至红土沟而停驻,恰听闻母亲拜了观音后大病得愈,于是狄仁杰便在白云停驻的地方建观音堂为母还愿,白云寺也因此得名。
寺庙内部 视觉中国 图
白云寺坐北向南,前后三进院落,从初唐至今历经战乱破败,几度重修。现存大部分建筑是由李自成的军医——天泽和尚重建于清康熙年间(1663年),殿内还珍存了部分明代造像和经书。由太原名士傅山先生撰文并手书的《天泽和尚碑》便在此创作,现原件藏于五一广场纯阳宫。另外,寺外古树参天,环境幽深,也是避暑佳地之一。
五台山佛光寺
如今中国现存的唐代建筑仍有百十余座,砖石建筑占绝大多数,而仅存的4座唐代木构建筑,则悉数皆在山西省境内,分别是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五台县南禅寺大殿、平顺天台庵大殿和芮城广仁庙正殿。
五台山佛光寺是我国仅存的4座唐代木构建筑之一。 视觉中国 图
一个偶然的机缘,梁思成在敦煌117号洞窟中,发现有一张唐代壁画“五台山图”,上面绘制了佛教圣地五台山的全景,并标注了每座寺庙的名字,其中有一座叫“大佛光寺”的建筑,让他看到了发现唐代建筑的希望。于是梁思成和夫人林徽因按图索骥,开启了寻觅唐代木构古建的旅程,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也从此成为第一座被发现的唐代木构建筑“活化石”。
五台山佛光寺是第一座被发现的唐代木构建筑“活化石”。 视觉中国 图
佛光寺位于五台县豆村镇,东大殿为其主殿,建于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东大殿集中体现了唐代木构建筑“斗拱雄大,出檐深远”的特点,巨大的屋顶下有着设计极为严谨的木结构铺作层,斗栱分内外两圈排列,不光是用来承接屋顶的重量,还支撑起屋顶飘逸造型的内部架构,因此它也是是现存中国古建筑中斗拱挑出层数最多、距离最远的一个实例。
屋顶下有着设计极为严谨的木结构铺作层。 视觉中国 图
殿内的唐代塑像和唐代壁画也极其珍贵,保存有唐代塑像35尊、明代塑像296尊,形态生动,气势磅礴。东大殿的墙壁上还绘有唐代壁画十余平方米,内容为佛教故事,庄严的佛像、慈善的菩萨、威武的天王、多姿的飞天都体现了唐画的风韵。
唐代壁画 视觉中国 图
五台县南禅寺
南禅寺位于山西省五台县阳白乡李家庄,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坐北面南。除了其主体建筑大佛殿是唐代原物外,其余残留下的都是明、清时期的建筑。
五台县南禅寺
大佛殿外观秀丽,形体俊美。单檐灰瓦歇山顶,全殿由台基、屋架、屋顶三部分组成,共用檐柱12根。殿内没有天花板,也没有柱子,墙身不负载重量,只起隔挡的作用,屋顶重量主要是通过梁架由檐墙上的柱子支撑。据说一根大平梁上面,还保存着一些模糊的墨迹,写着:“因旧名(时)大唐建中三年……重建殿法显等谨志”,如此推算起来,南禅寺比佛光寺还早75年,距今已1200多年了,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唐代木构建筑,也是亚洲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
南禅寺距今已1200多年了,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唐代木构建筑,也是亚洲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 视觉中国 图
南禅寺大佛殿内还有17尊唐塑佛像,都是唐代珍品,可惜在1999年部分不幸被盗被毁,被称为“南禅劫”。南禅寺内还有三只石狮和一座石塔,也都是唐代遗物。
殿内有17尊唐塑佛像,都是唐代珍品。 视觉中国 图
2011年,狄公祠以台山南禅寺大殿为原型,在太原唐槐公园正式建成,整座建筑占地面积210多平方米,再现了盛唐时的建筑艺术水平。
校对:施鋆
专题1-3中国古代政治史
封建国家的大一统与治乱兴衰
重要的政治制度
中国古代改革与变法
太多了,你自己去看吧
http://bbsxkb123com/topic_3306htm
唐朝前期(自建立至开元年间),出现了包括武则天在内的几代开明君主。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承前启后促进了唐朝的发展。在政治上,唐朝沿袭了隋制,并逐步以中书、门下、尚书三省代替前朝的“三师”和“三公”,加强了皇帝的统治力量。同时,更加完备了隋朝的科举制度,使它成为选拔官吏的主要手段和途径。另外,为了加强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团结合作,太宗在贞观十五年(641年)将文成公主下嫁给松赞干布,使土蕃与大唐关系进一步密切。此外,在我国历史上闻名遐尔的“丝绸之路”也成为当时中原对外发展的重要通道,对改善对外关系与相互间的经济交流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唐代后期,长年藩镇割据使唐王朝的统治权力名存实亡。在全国各地,蕃镇节度使掌有地方政权与大部分兵权,也大都成为世袭制,不受唐王朝的统治。故而,晚唐的政权主要以平息叛乱为主,而无暇顾及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加之安史之乱的原因,使唐朝的国力每况愈下,一蹶不振。李唐王朝因此再未恢复往日的盛世景象。肃宗(756-762年在位)及其之后的代宗(762-780年在位)、德宗(780-805年)等皆昏庸无能,宠信奸臣,疏远贤良,致使唐帝国的统治更加恶化,吐蕃、回鹘等外族不断对唐帝国构成威胁,此时的唐王朝内忧外患重重。公元八零六年,宪宗(806-821年在位)刘纯即位,在朝臣的帮助下,夺回了由藩镇割据的淮西等地,暂时使唐朝恢复统一。但宪宗自认有功,专断独行,宠信宦官,最终为宦官所害;之后,宦官的地位甚至与皇帝不相上下,成为了唐帝国的真正掌权者。
以上资料来自http://wwwhudongcom/wiki/%E5%94%90%E6%9C%9D
这两个朝代国力相当,但各自又有优势。
唐朝的诗文方面比明朝好,因为明代时大兴文字狱,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而唐朝时人们思想开放,感情丰富,作出的文章是比明朝好。
在另一方面,明朝时战争不断,荷兰侵略者还想占领台湾,而唐代前中期可算是国泰民安,百姓和乐,就算是在安史之乱也要比明代安定一些纯属个人意见。因此不难知道,明朝的军事比唐朝更强一点。
唐代时,鉴真东渡日本,而日本也多次派遣唐使来到中国,而与中国的附属国,今日的越南和朝鲜关系也很融洽。但郑和的下西洋不是白干的,受到一百多个国家的款待与接见,外交自然不弱。由此看来明朝的外交比唐朝好。
当然,明朝和唐朝还有很多各自的优势,lz可以多看看史书,吾才疏学浅,只能说明这几点了
大唐盛世的印染之花,神秘消失的宫廷绝技。当国人以为一项古老技艺已经销声匿迹时,在浙南的村庄中却惊现古老技艺的影踪。一座偏僻村庄里,一位老人倾尽家产,只为染出兰白图案交织的优质土布,是偏执,是远见,还是机缘巧合。跨越千年的起起落落,一位手工艺人的坎坷人生。
夹缬是一种极其古老的印花染色方法,其原理与扎染、蜡染相似,但是工艺更加复杂。根据历史记载,夹缬兴盛于唐代,到了宋朝,这种印染工艺逐渐消失,以至于人们今天很难想象古人怎样用木板在布上夹出鲜艳的色彩和绚丽的图案。
现在还掌握这项技艺的薛勋郎并无家族传承历史,20年前,薛勋郎来到上海寻找生财之道,没成想刚到上海就遇上了一笔大买卖。
1988年,薛勋郎在上海认识了收集中国土布的久保麻纱,她让薛勋郎回苍南拿一些古老的纺织品给她看。不久,薛勋郎拿了一条叫做百子图的夹缬回到上海。久保麻纱一看到百子图的夹缬,感到非常惊奇,当即让薛勋郎回家乡去收购夹缬。
五彩夹缬
在日本,完全用手工制成的夹缬,价格非常昂贵。根据历史记载,唐朝时期,在丝织品上染制各色图案的彩色夹缬盛极一时,唐朝诗人白居易留下过这样的诗句成都新夹缬,梁喊碎胭脂。正是夹缬在唐朝盛极一时的写照。
夹缬最为独特的地方就是它的颜色和图案都是用雕版夹印出来的,雕版共有十七块,正反都有图案,前一块的反面图案和下一块的正面图案相同,用水浸泡湿透的白布在对折后,平整的铺在雕版之上,不能有褶皱的地方,每两块雕版之间铺一层白布,如此叠加,直到铺完十七块雕版。
夹缬雕版
薛勋郎原本是个对夹缬印染一窍不通的人,接到久保麻纱的订货后,薛勋郎想到了湖广店村的戴家。在苍南这个地方,戴家制作夹缬已经有100年的历史,但是,薛勋郎发现,戴家如今已经改换门庭开起了印染厂,不再印染夹缬。
原来,戴家早在1980年就停止制作夹缬了,延续了数百年的夹缬制造工艺在80年代初慢慢走向消亡,在现代织物的冲击下,夹缬制品渐渐没有销路,苍南地区所有的染坊都关门了。
随专家在民间寻找夹缬
此时,薛勋郎决定自己印染夹缬,要生产夹缬,首要要有一套雕版。夹缬雕版的最大特点是版子上有明沟暗道,明沟就是指雕版上凹陷的部分,而暗道一般是在凸出部分的侧面钻出很小的洞,但是宽度可以通过一根细铁丝。明沟和暗道就是夹缬印染的机关所在。
夹缬这种技艺最大的特征就是夹,为了让一层层厚厚的雕版牢牢夹住白布,薛勋郎想出了用铁制框架夹紧雕版,用罗帽固定的办法,这是薛勋郎的创新,不过是个力气活,如果没有儿子帮忙,薛勋郎自己是很难完成这个工作的。
苍南民居
夹紧雕版才能保证染料染出固定的图案,固定好的夹缬板重达五六十斤,要用杠杆吊起,缓缓放入染缸中浸泡。夹缬染色的速度十分缓慢,布版在染液里每浸泡半个小时,就要吊起再接触空气氧化半个小时,一块布要经过十六次浸泡氧化才能着色,这个时间要整整一天,薛勋郎一天也染不了多少布,这是个极其耗费精力的工作。
在经过繁琐而复杂的多重工序后,夹缬就结束了染色的过程,拆开固定雕版的框架,拿起雕版,一幅幅色彩清爽,让人眼前一亮的兰白夹缬就诞生了。
薛勋郎终于成功地印制出夹缬,但是,在他手上复活的绝世技艺,不仅没有为他带来美好的生活前景,相反却把自己带入了一个困窘的境地。
采访制作夹缬的老艺人
当久保麻纱不再需要夹缬时,薛勋郎的作坊就要停止生产了,这时,台湾《汉声》杂志发现了薛勋郎和他的夹缬作坊。《汉声》的报道让薛勋郎和他的夹缬作坊成为热点。但是,薛勋郎的名气大了,生意却越来越少了。
在薛勋郎的库房中,存放有五百多条由于以前技术不成熟而染坏了的夹缬。至今为止,薛勋郎已经将近三十万块钱投入到夹缬作坊里,但是现在却还没有回报,因为夹缬在市场上没有销路,只有一些研究夹缬的学者需要它,除此之外,几乎没有人需要。
薛勋郎现在学聪明了,开工就会赔钱,所以没有钱就不开工。按照薛勋郎的计算,通过它的家庭作坊,一条夹缬所费材料和工时,还包括残次品的消耗,一块布应该卖到500元才能有利润。但是谁肯花这么多钱买一块布面呢?
为什么我国的主要民族是汉族?这是因为我国历史上出现过长达四百多年的汉朝统治,并且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帝王,到了后来,很多人依旧将自己称为汉人。同样,我们都知道,还有很多中国人称自己为唐人,这其实和大唐的繁荣也息息相关。一个繁荣的王朝,对后世影响是非常深的。
在历史上,大家都听说过“大唐盛世”,在了解唐朝的时候,也都知道,唐朝是一个繁荣开放的国家,但是具体有多开放呢?如果没有深入了解,可能就只知道唐朝时期有李世民、武则天、杨贵妃……等比较出名的人,其实这里面还有很多值得了解的点。
唐朝,从618年建朝到907年灭亡,这里面一共经历了289年,因为统治者姓李,又被大家叫做李氏王朝,在历史上,大唐是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同样,也是人们最想探究的朝代之一,说到唐朝的繁荣昌盛,还得从李渊讲起。
李渊是唐高祖,他的祖父李虎当年是西魏八柱国之一,后来又被追封为了“唐国公”,李渊世袭了爵位,后来他以“尊隋”为名义起兵,入住长安,禅让后以“唐”作为自己的国号,从此就有了大唐。
同样值得一提的是李世民,626年,他通过玄武门之变,成为了大唐皇帝,虽然曾经杀过自己的亲兄弟,但是在史书中,依旧美名流传千古,一切和他英明神武的统治脱不开关系,开创了贞观之治。李世民吸取了隋朝灭亡的教训,明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非常重视百姓,稳定民心,还尊重边族的风俗,促进了大融合,和边疆稳固,被四方诸侯称为“大可汗”。
可想而知,唐太宗是多么的受人们尊重,李世民之后唐朝的国君是李治,李治继位时曾说:“事有不便於百姓者,悉宜陈,不尽者更封奏。”在这个时期,唐朝依旧非常繁荣强盛,大家都说这有贞观遗风,其实,在历史上应该叫做“永徽之治”。之后到了武则天和李隆基手中,大唐都出现过盛世,直到安史之乱以后,大唐出现了每况日下的局面。
大唐在盛世时期,曾出现过“万国来朝”的局面,并且在唐高宗时期,当时中亚的绿洲地界都受到了唐朝支配,也就是如今的越南地区,都属于唐朝的管辖范围,北方领土更是达到了如今的俄罗斯地界,最西的地方达到了乌兹别克斯坦,当时的国土面积达到1237万平方千米,如今的中国是世界上领土面积第三大的国家,但如今的面积是960万平方千米,比大唐时期少了277万平方千米。这也足以见大唐当时有多强大,和多开放。
说到大唐的开放,不得不说到当时的农业方面,因为国家政策开放,对百姓优待,农业非常发达,耕地面积达到了855万顷,天宝8年时期,官仓里面的存粮达到了960万石,有学者估计当时人口峰值达到了14亿,这些数字都是让人震惊的事实。
大唐之所以这么强盛是因为有一个很好的军事体系,有众多神将守护着,就算很开放也不用怕匈奴和其他强国等,这是他能对外开放的保证。
不仅对内开放,对外也开放,当时在唐朝文化、书法、美术、经济、手工艺在当时世界名列前茅,许多外国人都不愿万里来到大唐,已经废弃的丝绸之路在大唐时期有成为了重要的通道,大唐的布料是各个国家都羡慕的精品。万国来朝的目的之一就是来领略大唐的繁荣,如果可以,在他们回国的时候,还会带上大唐的东西。现在的人,没有亲眼见过大唐,其实都无法真正理解,当年的大唐有多开放和繁荣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