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霜데이크림
晚霜 나이트크림
乳液 로션
洁面乳 클렌징(统称)클렌징로션洁肤露 클렌징크림清洁面霜
香水 향수
眼霜 아이크림
希望帮到你,请采纳~
覆块青青麦未苏,江南云叶暗随车。临皋烟景世间无。雨脚半收檐断线,雪林初下瓦疏珠。归来冰颗乱黏须。——宋代·苏轼《浣溪沙·覆块青青麦未苏》 浣溪沙·覆块青青麦未苏 覆块青青麦未苏,江南云叶暗随车。临皋烟景世间无。
雨脚半收檐断线,雪林初下瓦疏珠。归来冰颗乱黏须。 写景 , 赞美友谊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覆盖著的田畦,小麦还没有返青。像云一样的枯叶悄悄地在车轮下飘着。临皋亭云烟缭绕的景色奇丽,世间少有。
雨小了一半的屋檐水滴断绝了,刚刚下的霰粒在瓦上如珠子般散动。回到房间座上时胡须都结成冰了。
创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十二月二日,雨后微雪,徐君猷携带酒到临皋亭探望苏轼。苏轼出门迎接,苏轼即景生情而作该词。 赏析上片,由远及近地写黄州田园风光。“覆块青青麦未苏”,叙述田园景色,反映了苏轼关心农业的思想。“江南云叶暗随车”,描绘了黄州农家冬闲的淡然风光,反映了苏轼娱乐自然的心境。“临皋烟景世间无”,描写议论结合,特写“临皋烟景”、冬云密布而后发出赏心的赞叹:“世间无”,突出了黄州景色的奇丽。上片三句,连缀成一幅绚丽的图景,暗示了苏轼超然物外的审美情趣。
下片,以特写手法,描绘了雨后微雪的风景。开头由细“雨”-“半收”-“檐断线”,特写雨景变化。紧接着由“雪床”-“初下”-“瓦疏珠”,特写雪景变化。逼真传神,字字珠矶。虽然点化运用了杜甫的“雨脚如麻未断绝”诗句,但未露痕迹。“归来冰颗乱粘须”,将雨雪人性化,进来了好一个白胡子的“老人”!一个“乱”字,苏轼与徐君猷的诙谐之情跃然纸上,反映了苏轼将自然美与人性美高度融会的写作技巧。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苏轼
野径深藏隐者家,岸沙分路带溪斜。马蹄残雪六七里,山嘴有梅三四花。黄叶拥篱埋药草,青灯煨芋话桑麻。一生烟雨蓬茅底,不梦金貂侍玉华。——宋代·方岳《梦寻梅》梦寻梅
野径深藏隐者家,岸沙分路带溪斜。
马蹄残雪六七里,山嘴有梅三四花。
黄叶拥篱埋药草,青灯煨芋话桑麻。
一生烟雨蓬茅底,不梦金貂侍玉华。 写景隐居霜日明霄水蘸空。鸣鞘声里绣旗红。淡烟衰草有无中。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酒阑挥泪向悲风。——宋代·张孝祥《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空》
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空
霜日明霄水蘸空。鸣鞘声里绣旗红。淡烟衰草有无中。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酒阑挥泪向悲风。 宋词精选 , 豪放 , 边塞 , 写景 , 爱国感概梨花满院飘香雪,高楼夜静风筝咽。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小窗灯影背,燕语惊愁态。屏掩断香飞,行云山外归。——五代·毛熙震《菩萨蛮·梨花满院飘香雪》
菩萨蛮·梨花满院飘香雪
梨花满院飘香雪,高楼夜静风筝咽。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小窗灯影背,燕语惊愁态。屏掩断香飞,行云山外归。 写景思念
参考如下:
1、秋日、秋节。
秋日多悲怀,感慨以长叹。(东汉·刘桢《赠五官中郎将诗之三》)
译文:面对萧瑟之秋,常常满怀悲戚,不禁有所感触而叹息。
常恐秋节至,凉风夺炎热。(西汉·班捷妤《怨歌行》)
译文:团扇呵,常常担心秋来的季节,那时凉风会代替夏天的炎热。
2、西陆。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唐·骆宾王《在狱咏蝉》)
译文:深秋季节,西墙外寒蝉不停地鸣唱,蝉声把我这囚徒的愁绪带到远方。
3、素秋、素律、素节。秋属金而色白,秋天又称素秋、素律。
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唐·杜甫《秋兴》)
译文:谙练一种时空的分身术,瞿塘峡、曲江头,距离被心灵无限地缩短。
素律初回驭,商飙暗触襟。(前蜀·韦庄《三用韵》)
译文:初秋时节,秋风渐满怀。
我来夏云初,素节今已届。(北宋·欧阳修《水谷夜行寄子美圣俞》)
译文:当我来时,正值夏初,如今归去,已到秋季。
4、清秋、高秋、霜天、霜日。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北宋·柳永《雨霖铃》)
译文: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总是为离别而伤感,更何况是在这冷清、凄凉的秋天!
高秋八九月,白露变为霜。(东汉·宋子侯《董娇饶》)
译文:等到八九月的深秋季节,下霜了,花儿终会凋谢。
雾浓香鸭,冰凝泪烛,霜天难晓。(北宋·时彦《青门饮·寄宠人》)
译文:鸭形的熏炉里香雾浓郁缭绕,蜡烛淌泪像冰水凝晶,秋夜总难破晓。
霜日明霄水蘸空,鸣鞘声里绣旗红。(南宋·张孝祥《浣溪沙》)
译文:秋日天空明净,远水蘸着长空,军营里红旗飘扬,不时传来马鞭声阵阵。
5、金天、金秋、金素。古代五行之说,秋属金,故称金天、金秋或金素。
寥寥金天廓,婉婉绿红潜。(唐·李白《秋浦感主人归燕寄内》)
译文:秋天寥廓,红谢绿潜,万物蛰藏。
述职期阑暑,理棹变金素。(南北朝·谢灵运《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发都》)
译文:进京述职的时候炎夏将尽,乘船返回时已是秋天。
6、九秋。秋季约为90天,共分九旬,故秋天有九秋之称。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唐·白居易《望月有感》)
译文:顾影自怜好象离群的旅雁,行踪不定酷似无根的秋蓬。
7、商秋、素商。古以五音(宫商角徵羽)配合四时,商为秋。商音凄厉,与秋天肃杀之气相应,故名商秋。
若为借得山头石,每到商秋坐看潮。(南宋·詹体仁《游南台闽粤王庙》)
译文:若能为我借来山头的大石,每到秋天就可坐着观看海潮了。
渐觉一叶惊秋,残蝉噪晚,素商时序。(北宋·柳永《竹马子·登孤垒荒凉》)
译文:渐渐感到一片飘零的落叶,送来了秋寒,几只鸣叫的秋蝉呜噪着,天晚的悲楚,开始了寒秋时节的新景。
8、旻、九旻。
秋岸澄夕阴,火旻团朝露。(南北朝·谢灵运《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发都》)
译文:傍晚的江水一片澄净,秋天清晨的露水异常圆润。
重阳佳辰,九旻暮月。(唐·韩鄂《岁华纪丽·重阳》)
译文:重阳佳节,正当秋季的末月。
9、爽节。天高气爽的季节。
乱山青翠郡城东,爽节凭高一望通。(唐·张固《重阳宴东观山亭和从事卢顺之》)
译文:城东凌乱的山峰一片翠绿,在秋天时节登高望远,直视无碍。
10、白藏:按五色学,秋色为白,秋又是收获贮藏季节,故秋又称白藏。
春为青阳,夏为朱明,秋为白藏,冬为玄英。(战国·尸佼《尸子·仁意》)
译文:春又称青阳,夏又称朱明,秋又称白藏,冬又称玄英。
11、秋令、秋年、秋序、秋绪。秋绪,犹秋序。
季冬行秋令,则白露早降,介虫为妖,四鄙入保。(西汉·刘安等人《淮南子·时则训》)
译文:如果季冬实施秋季的政令,那么白霜就会提早降落,甲壳类的虫就会兴妖作怪,四方百姓涌入都城以求避灾谋生。
冰开春日,兰败秋年。(南北朝·王融《在家男女恶门诗》)
译文:春天寒冰融化,秋季兰花凋谢。
夜半山气冷,始知秋序深。(北宋·沈辽《古兴十六首·其十一》)
译文:夜深山间清冷,才知已然深秋。
12、三秋。古时秋季三月分为孟秋、仲秋和季秋,合称三秋,代指秋天。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唐·王勃《滕王阁序》)
译文:时当九月,秋高气爽。
13、泰秋。秋时安泰吉祥,谓之泰秋。
泰秋,国谷去参之一,君下令谓郡、县、属大夫里邑皆籍粟入若干。(春秋·《管子·山至数》)
译文:到了秋天,粮价下降三分之一,国君便下令通告郡县属大夫管辖的里邑都来向政府交售粮食。
14、凄序、萧辰。
叶黄凄序变。(南北朝·庚信《和颖川公秋夜》)
译文:树叶黄了,秋气更浓了。
千念集暮节,万籁悲萧辰。(唐·岑参《暮秋山行》)
译文:深秋时节,各种念头纷至沓来,万物发出悲吟。
15、九和。古代以九为金的成数(成数,泛指比率),秋属金且气和,所以称秋季为“九和”。
九和时节,君服白色,味辛味,听商音。(春秋·管仲《管子·幼官》)
译文:秋季,君主穿白色衣服,吃亲辣味食品,听商调音乐。
16、 金商、商序、商素、商节。
槐柳萧疏溽暑收,金商频伏火西流。(唐·唐彦谦《秋霁夜吟寄友人》)
译文:槐树和柳树枝叶稀疏,渐渐地秋天来了。
商节已穷秋,晓色还如夏。(明·李畅《有感》)
译文:已至深秋,拂晓时的天色仍如夏天一样。
算等闲,过了薰风,又还商素。(南宋·陈亮《贺新郎·同刘元实唐兴正陪叶丞相饮》)
译文:最寻常不过的,过了和暖的夏天,又到了秋天。
明日届商序,惄焉凄在怀。(清·峻德《立秋前一日有怀大钵子》)
译文:明天便入秋了,满怀忧郁凄伤。
17、劲秋。指肃杀的寒秋,因秋风劲吹,故名。
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西晋·陆机《文赋》)
译文:临肃秋因草木凋零而伤悲,处芳春由杨柳依依而欢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