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安县的气候条件

高安县的气候条件,第1张

高安属中亚热带,气候温暖,雨量充沛, 光照充足,霜期较短,生长期长。年平均气温为147℃ --179℃,七、八月最热,月平均气温252℃--296℃; 一月份最冷,月均气温3℃--54℃。年平均降雨量 1550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809小时, 占可能日照时数的41%。年平均无霜期264天,初霜期为11月下旬中后期, 终霜期为2月下旬初。 作物的生长季节平均从二月中旬开始到十二月中旬结束,全长308天。

自然资源 境内资源丰富,有种植资源341种, 野生动物资源184种。森林覆盖率达40%。有矿产资源30多种,其中煤炭储量2亿多吨,石灰石、大理石、 花岗石等储量多达10亿立方米,瓷土、耐火土的储量在3亿立方米以上。 地表水和地下水都很丰足,平均年地表总迳流量为192亿立方米, 人均占有水量约5000立方米。地下水量为98亿立方米。

人口 1999年末户籍人口7857万人,人口密度322人/平方公里,全市有18个民族,民族构成主要为汉族, 汉族人口占9998%。

气候概述 聊城市地处山东省西部,北纬35°47'--37°03′,东经115°16′-116°30′,总面积为8590平方公里,全市为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平均坡降约1/7500,海拔高度275-490米,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和季风气候特征,属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大陆地度为628-648,年干燥度为17-19。聊城春季干旱多风,回暖迅速,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季;秋季天高气爽,气温下降快,太阳辐射减弱。总的看,聊城市农业气候资源较为丰富,适合种植多种农作物。全市年平均气温为131℃,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为-25℃;7月份最热,平均气温为267℃。全年≥0℃积温4884--5001℃,全年≥10℃积温4404--4524℃,全市范围内热量差异较小,热量分布东南部东阿县偏多,西北部临清市偏少。无霜期平均为193-201天,初霜日平均出现在10月24-28日,最早出现在10月6-11日,最晚出现在11月10-22日;终霜日平均出现在4月9-14日,最早出现在3月23日,最晚出现在5月5日。年平均降水量5784mm,最多年降水量为10047mm(茌平,1961),最少年降水量为 1872mm(临清,1992年),全市降水分布东南部多于西北部。全年降水近70%集中在夏季,夏季易出现局部内涝。秋季雨量多于春季,春季干旱发生频繁,有“十年九春旱”之说,冬季降水最少,只占全年的3%左右。全年降水多集中于农作物生长期内,对农作物生长十分有利。全市光资源比较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567小时,年太阳总辐射为1201-1271千卡/cm2,有效辐射为589-623千卡/cm2。 全市气候资源比较丰富,且可由黄河水灌溉弥补,所以本市气候对多种农作物有较好的适应性,因此,种植业历史悠久,成为华北主要作物棉花、小麦、玉米、林果、蔬菜的集中种植区。同时,自然灾害出现频繁,主要气象灾害有旱涝、冰雹、大风、干热风、低温连阴雨、霜冻等,每年都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气温 聊城市年平均气温为131℃,临清市最低,为129℃,东阿最高,为134℃。在地理位置的变化上,气温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增高。气温的季节变化明显,冬季气温最低,1月份平均气温为-25℃,是全年中最冷月份;夏季气温最高,7月份平均气温为267℃,为全年中最热的月份。气温年变化特点:春季气温回升快,秋季气温下降快,夏季易出现持续高温天气,春季3-4月份的月平均增温与秋季10-11月份的月平均降温幅度分别达75和 80℃。全市极端最高气温平均值为411℃,观测到的最大值为416℃(阳谷、莘县);全市极端最低气温平均为-214℃,观测到的最低值为-227℃(莘县,1971)。(常年资料见附表) 降水 聊城市年平均降水为5784mm,时空分布不均。其中,冬季降水量最少,为179mm,占全年降水量的31%;夏季降水最多,为3718mm,占全年降水量的643%;春、秋两季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326%。从降水量与气温变化的搭配上看,属雨热同季型。各县市区之间,降水差异不太大,年平均降水量东阿最多,为6143mm,临清最少,为5571mm。全市年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很大,丰水年,年降水量最大值高达10047mm(茌平,1961),枯水年降水量最小值为1872mm(临清,1992)。一日内最大降水量为3287mm(东昌府区,1985724)。(常年资料见附表) 太阳辐射与日照 全市光资源充足,年太阳总辐射为1201-1271千卡/cm2,有效辐射为589-623千卡/cm2,在全省属中高值区。太阳辐射以夏季最多,春季次之,秋季明显减弱,冬季最小。全市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567小时,全年中,日照以5月份最多为274小时,1月份最少为170小时。各县市区之间略有差别,东北部茌平、高唐较多,西南部莘县、阳谷较少。(常年资料见附表) 湿度与蒸发 聊城市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7%,其中,7-8月份相对湿度最大,为80-82%,春季3-5月份 最小,为58-60%,其余各月为60-80%。全市各地相对湿度的差异较小。年平均相对湿度的年际变化范围在65-69%,是年际变化比较稳定的气象因子。年蒸发量全市平均为1882mm,最大为1994mm(茌平),最小为1688mm(阳谷)。每年中,6月份月蒸发量最大,平均为344mm,1月份最小,为50mm。风 聊城市全年平均风速为34米/秒,月平均风速随季节的变化规律是:春季风速较大,4月份月平均风速最大,为45米/秒;夏季风速较小,8月份月平均风速为25米/秒,但在局地出现强对流天气时,也能出现短时大风。平均风速的地理变化是北部偏大、南部偏小。全年最多风向为南风、偏南风,出现频率为44%,又以春季出现的频率最高;其次为北风、偏北风,出现频率为30%,冬季出现次数较多;东、西风在全年出现次数较少。 农作物气候分析 聊城市主要农作物冬小麦、玉米和棉花,所需的主要气象条件如下:冬小麦 我市小麦品种为普通冬小麦,东阿等部分县市也种植高筋小麦。当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到18-16℃时播种最为适宜,我市冬小麦播种大流一般在10月上旬至中旬。当气温降到0℃时停止生长,一般在12月上旬,我市小麦进入越冬停长期,冬前积温650℃左右,能够满足冬前形成壮苗的需要。大部分年份冬小麦能够安全越冬。春季日平均气温稳定上升到0℃以上,冬小麦开始返青生长,一般在2月下旬,我市冬小麦陆续进入返青生长阶段。气温达到6-8℃时小麦开始起身,达10℃以上时开始拔节,这时期是冬小麦的需水临界期,土壤湿度在65-70%最为适宜。冬小麦拔节至抽穗期是小麦需水最为旺盛的时期,一般每亩小麦日耗水量在4吨左右,此期内应及时根据天气情况搞好灌溉,补充水源。抽穗开花期适宜气温为20℃左右,天气晴朗、光温充足、日较差大对冬小麦开花期生长最为有利。灌浆期适宜气温为24℃左右,该时期若遇连阴雨天气,则会影响小麦灌浆,从而影响冬小麦产量的形成。我市冬小麦在灌浆期至成熟期间易受小麦干热风危害,大风也极易引起小麦倒伏。我市冬小麦适宜收获期一般集中在6月上旬。 玉米 玉米是我市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广泛用于饲料加工、淀粉生产等行业。我市春玉米较少,以麦田套种夏玉米为主。15-17℃是春玉米适宜播种温度,夏玉米播种的适宜温度为20-25℃。一般为减少套种玉米与冬小麦的共生期,也为防止玉米芽涝,我市通常在小麦收割前15-20天进行套种。玉米是喜温作物,需要较高的温度条件,特别是拔节后的生长旺盛期,需大量的积温。我市热量条件比较充足,能够满足不同品种玉米对热量条件的需求。玉米也是需水较多的作物,我市夏季降水较为集中,雨热同季,丰水年无需灌溉,干旱年需灌溉1-2次。我市玉米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有芽涝、拔节前期初夏旱、开花授粉期的低温连阴雨天气、大风等,特别是开花、灌浆期间遇低温连阴雨天气易造成授粉不全、缺粒、千粒重下降等。但大部分年份,我市气候条件对玉米生长发育比较有利。 棉花 棉花是我市主要传统经济作物之一,据历史考证,在明清时期就种植普遍,20世纪的八十年代是我市棉花生产的鼎盛时期。1992年的严重干旱及大面积暴发棉铃虫灾害,使我市棉花生产受到很大影响,加上其他社会因素,使我市植棉面积大幅度减少。棉花为喜温、喜光、耗水量大又比较耐旱的作物,我市的气候条件比较适宜棉花生产。当气温稳定上升到12℃以上,即可进行棉花播种,最佳适宜土壤湿度为55-65%,一般我市棉花集中播种期在4月上旬至中旬,但在多数年份播种前土壤墒情不足,需提前灌溉造墒才能达到最佳适播条件。我市棉花生育期间(4月16日至10月25日)≥10℃活动积温为4220-4282℃,80%的保证率为4132-4210℃;日照时数为1444-1603小时;降水量为497-564mm,光温水条件比较丰富,能够满足棉花生产的需要。但因这些气象条件时空分布不均以及年际间的变化较大,也易在部分年份某些发育期造成一定影响。如苗期的低温和高湿,易造成棉苗病害发生;裂铃、吐絮期的低温连阴雨天气易造成棉铃霉烂、脱落、棉絮变质等,影响棉花产量和质量。但从总体上看,我市棉花生长期间,光、温、水搭配合理,除降水略显不足外,光、温条件均较适宜。气象灾害 聊城市是一个农业大市,但同时又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地区,多年来各种自然灾害一直是制约我市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尤其是进入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各种气象灾害有加重发生的趋势,本市经常出现的气象灾害有:旱涝、冰雹、大风、干热风、低温连阴雨、霜冻等。 ① 旱涝灾害:旱涝灾害对我市农业生产危害最为严重,是聊城市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其中旱灾危害面积最大,发生最频繁。椐聊城县志记载,近两千年来,出现较大旱灾370余次,涝灾330次,长期以来,我市处于旱涝交患之中。近三十年来,我市干旱有加重发生的趋势,由于本地区受季风环流影响,季风气候十分明显,各季降水量分布极不均匀,冬、春雨雪稀少,夏季雨量充沛,易于形成春旱夏涝,又因高空西风带和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南北活动位置及进退时间的变化,造成年际降水变率大,极端性强,故旱涝得以发生。我市自有气象记录以来,大旱和偏旱年3—5年一遇,大涝和偏涝年4—5年一遇,根据旱涝在一年中出现的季节不同,可分为春旱、初夏旱、盛夏旱、秋旱和春涝、夏涝、秋涝等主要类型。暴雨是造成局部内涝的主要原因,年平均出现日数为19-26日,有85-96%的年份会出现暴雨,集中出现在7-8月份,以临清市出现最多。通过资料分析,聊城市旱灾多于涝灾,所以抗旱防涝的重点应放在抗旱上。 ② 冰雹:我市每年有不同程度的冰雹灾害发生,冰雹是一种偶发性和局地很强的灾害性天气,影响我市的冰雹大多是自西北而来,向东南或东北而去。临清市、冠县、高唐、阳谷及东昌府降雹次数最多,灾情最严重,全市平均每年冰雹发生次数06—16次,冰雹主要发生在5—10月份,集中出现在5—7月份,6月份最多,占降雹总数的40%。在一日之内,冰雹多发生在午后至前半夜,发生在15—22小时的占60%以上,降雹持续时间比较短促,一般5—15分钟。全市雹灾面积平均每年达64万亩,成灾面积达43万亩,每年都造成程度不同的损失。冰雹发生时,常常伴有大风和暴雨出现。 ③ 大风:大风通常是指瞬时风速≥17米/秒的风。大风天气在我市一年四季都能发生。全年平均大风日数为16-25天,最多年大风日数为38-95天。其中,春季大风日数最多,约占全年大风日数的二分之一,形成我市春季多大风天气的特点。此外,初夏(6月份)大风日数也较多。大风风向多为北风或偏北风,大风多出现于5-6月份,天气转型期。在农作物生长季节,大风常常造成农作物倒伏,严重时会引起减产。 ④ 干热风:也称干旱风,是影响我市冬小麦高产、稳产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它是在冬小麦生育后期出现的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天气现象,它容易导致冬小麦灌浆期内水分平衡失调,造成植株脱水,导致小麦千粒重下降。我市每年都有干热风发生,只是出现的时间、范围、轻重不同,年平均重干热风日15—24天,轻干热风日39-53天,集中出现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干热风持续时间越长,对冬小麦造成的危害越重。我市范围内,以莘县平均出现干热风的日数最多,年率较高。 ⑤ 低温连阴雨:我市作物生长季节,常出现低温寡照及连阴雨天气,对农业生产十分不利。根据发生的时间分为棉花春播期、麦收期及秋季低温连阴雨。4月中、下旬棉花、花生等春作物播种期,如遇上低温连阴雨天气,会给春作物播种带来困难,使播种的作物造成烂种、烂芽、弱苗。麦收期间,在遇雨季开始较早的年份,往往会出现连阴雨天气,影响小麦的打轧、晒场,使小麦霉烂发芽。秋季的低温连阴雨,则往往造成棉花大量的蕾铃脱落,僵烂铃增多,降低棉花品质,对于大秋作物的灌浆成熟影响较大,同时也会影响夏粮作物的播种出苗。以上三种类型的低温连阴雨天气在我市出现次数并不太多,但是往往造成极严重的损失。 ⑥ 霜冻:我市在春秋季节里,也常出现霜冻。地面最低温度达到0℃以下,给农作物生长造成一定危害,通常称为霜冻。首次出现在秋季称为初霜冻,我市初霜冻日期一般在10月24日—10月28日,最早在10月6日,最晚在11月21日;最晚出现在春季的称终霜冻,平均出现日期在4月9日—14日,最早出现在3月23日,最晚出现在5月5日。全市无霜期平均为193-201天,最长的年份为227天,最短为167天。聊城物候 物候是自然界中的动植物或非生物受气候和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的现象。动植物随季节变化开始出现生命活动现象的日期称为物候期。聊城市主要农作物、林木、动物的物候期见附表

立春

自秦朝以来,立春一直是中国春天的开始。它曾被认为是新年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学上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天是温暖的,鸟语花香;春天在生长,在耕耘,在播种。在气候学上,春季是指气候中平均气温在10至22之间的时期。当我们在初春到达时,人们明显感觉到白天变长了,太阳变暖了。气温、日照、降雨量往往处于一年的转折点,往往会上升或增加。小春作物生长加快,小麦抽薹拔节期油菜耗水量增加,应及时浇水追肥,促进生长。农业谚语提醒人们:“当春天开始下雨时,早起晚睡。”大春的备耕工作也已经开始。虽然“春”已立,但盆地大部分地区仍会出现霜冻,再过几年,就会出现“白雪来不及春,花开花落树飞”的景象。[3]

雨水

节气的意思是降雨开始,雨量逐渐增大。在二十四节气的发源地黄河流域,下雨前天气寒冷,但雪花在飘落,令人不快的雨淅淅沥沥。之后雨水温度一般能回升到0以上,雪少雨多。然而,在温暖的四川盆地,即使在隆冬,降雨也并不罕见。这段时间四川盆地平均气温10以上,桃李含苞待放,樱桃盛开,确实是气候上的春天。除了某些年份,霜冻期已经结束。嫁接果树种树正当其时。盆地冬季干旱后,一年四季春旱多,尤其是盆地西部“春雨贵如油”。农业上要注意土壤保墒,及时浇水,以满足小麦拔节孕穗期和油菜开花关键期的水分供应。川西高原目前仍处于旱季,气温低,风速大,容易发生森林火灾。此外,寒潮入侵时可造成强降温和暴风雪,对老弱幼畜危害极大。

惊蛰

反映节气的自然物候,意思是:春雷的突然移动,唤醒了土里冬眠的动物。此时气温迅速回升,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已逐渐出现春雷。在四川盆地东部和凉山州南部,一年四季都可以听到春雷在雨中刺刺作响。盆地西北部除个别年份外,一般到清明前无雷,是四川省雷雨开始最晚的地区。蛰伏过后,中国大部分地区都进入了春耕的繁忙季节。真的:季节不等人,一瞬间值千金。四川盆地节气平均气温一般为12至14,比雨水节气高3以上,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日照时数也明显增加。但由于冷暖空气交替,天气不稳定,气温波动较大。在盆地东南部的长江流域地区,大部分年份气温稳定在12以上,有利于水稻和玉米的播种。其他地区经常出现日平均气温连续3天以上低于12的低温天气,不能盲目早播。虽然气温上升很快,但降雨量增加有限。中部和西北部盆地的总降雨量在蛰伏期只有10毫米左右。常年的冬旱过后,春旱往往开始出现。此时,小麦的孕穗期和油菜的开花期处于需水量较多的时期,对需水量比较敏感。春旱往往成为影响小春产量的重要因素。造林也要考虑这种气候特点。栽后要勤浇水,努力提高树苗的成活率。

春分

春分是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之一

展示四季的开始。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在每个季节的中间。春分那天,太阳直射赤道,地球各地昼夜时间相等。因此,春分和秋分在古代也被称为“昼夜分”,民间有“春分和秋分平分昼夜”的说法。春分过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中国中部有句农耕谚语,“春分麦起,一瞬值千金”。四川省气温持续上升,但一般没有降雨到春分那么快。3月下旬,盆地北部平均气温13至15,盆地南部平均气温15至16。高原大部分地区冰雪融化,旬平均气温在5至10左右。四川省西南部的金沙江和安宁河流域气温最高,平均为18至20。除盆地边缘山区外,平均日平均气温连续七八年稳定上升到12以上,有利于水稻、玉米等作物的播种,也非常适宜造林。但春分前后,盆地内往往有较强冷空气入侵,气温下降明显,最低气温低至5以下。有时,少量冷空气接踵而至,导致持续数日的低温阴雨天气,对农业生产不利。根据这一特点,要充分利用天气预报,抓住冷尾暖头及时播种。

纯亮度

清明节是代表物候的节气,意思是天气晴朗,草木茂盛。清明节有踏青、吃冷食、扫墓等民俗。俗话说“雪破清明,霜破谷雨。”天气晴朗时,盆地气候温暖,春意盎然。但清明节前后,冷空气仍不时入侵,甚至使日平均气温连续三天以上低于12,造成中稻烂秧、早稻死秧。所以水稻播种种植要避免冷尾暖头。在川西高原,由于冬季严寒,饲草不足,牲畜抵抗力较弱,需防范春季后强降温天气对老、弱、幼牲畜的危害。“清明时节雨纷纷”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对江南春雨的写照。

谷雨

俗话说“雨过百谷”。有了及时充足的降雨,谷类作物可以茁壮成长。谷雨节气有这么个意思。谷雨季节

在四川盆地的节气中,“华阳落至极限”,刘落,杜鹃夜啼,牡丹花开,樱桃熟红。自然风光告诉人们现在是晚春。这时,盆内温度迅速上升。一般4月下旬的平均气温已达到20至22,比4月中旬高2以上。在盆地东部,一两天内往往会出现30多度的高温,让人感觉很热。川西南低海拔河谷入夏。春季盆地高温的气候特征有利于大春农作物的早期栽培措施。野豌豆适宜的种植温度为18~22,此时可以满足。流域老旱区的经验证明,谷雨后早栽紫云英,可在夏旱前封藤叶,增强抗旱性,获得高产稳产。

夏初

节气顾名思义,长夏就是夏天的开始。但是各地气温不一样,夏天的时间其实也不一样。按照夏季五日平均气温高于22的气候学标准,长夏前后,四川盆地南部刚刚步入夏季;盆内其余温度20左右,仍是门外无人问落花,绿荫冉冉遍天下的晚春时节。而川西南低海拔河谷早在4月中旬就感受到了夏季的炎热,长夏气温达到24以上,可谓盛夏炎热。0长夏说“电见”。但就四川而言,即使是最晚第一次雷击的盆地西北部,每年的雷雨都是在4月上旬和中旬开始,所以“电见”不必等到长夏。长夏过后,正是流域中稻大面积种植的需水量关键期。暴雨的早到或晚到,雨量的多少,都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这个时候,如果不下大雨,那些没有灌溉的农田就无法翻耕耙秧。根据气候资料统计,多年暴雨平均始期在盆地东部为4月中下旬,中部为5月中下旬,西部为5月下旬。盆地东南部5月份的月降雨量为100-200毫米,西北部为75-100毫米。盆地西部和中部暴雨开始晚,雨量少,常有夏旱露头。在此期间,正如收获小春作物和在盆地种植大春作物一样,应特别注意多变天气的影响。晴天要及时抢收,雨天要播种。即使是阴雨天,也要防范小春收获物的发芽、霉变,做好抗旱保苗工作,警惕20以下低温对早稻的危害。

小满

节气小而饱,是指小麦等夏季作物灌浆,籽粒开始饱满。四川盆地的农业谚语赋予了小满新的含义:“小满不满意,但他想一想”;"一个小人物是不满意的,但是一个大人物的种子无关紧要"。用“满”字来形容雨水的盈缺,并指出满了的时候如果田里没有足够的水,就可能造成田埂开裂,甚至种下水稻也不能种。因为“长夏小满插秧”,“秧冲小满谷落”,小满正是种稻的季节。流域夏旱严重与否,直接关系到水稻的种植面积。种植时间与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密切相关。

芒种

代表小麦等芒类作物成熟的节气,是反映农业物候的节气。到了芒播的时候,四川盆地的麦收季节已经过去,中稻和红薯的移栽也接近尾声。大部分地区中稻已进入返青阶段,秧苗翠绿,生机勃勃。“东风染三千顷,折鹭无处停”的诗句,生动地描绘了此时田野的美景。芒栽季节,未移栽的中稻要快栽;如果再推迟,水稻的营养生长期会因温度升高而缩短,生长期易受干旱和虫害,产量也不会高。红薯移栽最迟要在夏至前完成;如果种得太晚,不仅干旱的效果会加重,到了秋来气温也会下降,不利于马铃薯的扩大,产量也会明显降低。这就是农业谚语“芒种忙种”的道理。

夏至

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四川各地从日出到日落大约需要14个小时。夏天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尽管白天最长,太阳的高度也最高。因为,表层的热量还在积聚

节气树阴,暑光。酷暑时节四川盆地平均气温26左右,已是盛夏。天气相当热,但还不是最热的时候。全年7月中旬,在盆地东南部低海拔河谷地区,可开始出现日平均气温高于30,日最高气温高于35的集中期,对杂交水稻抽穗开花不利。除了事先在布局中充分考虑这一因素外,对已种植的也应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在川西高原北部,此时仍能看到霜雪,相当于盆地早春的景象。酷暑前后,盆地西部进入暴雨最多的季节。7、8月暴雨日数可占全年的75%以上,一般为3天左右。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地方,经常会发生山洪,甚至引发泥石流。而盆地东部,夏季高温过后,往往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经常晴热,开始进入伏旱期。四川盆地,东旱西涝的气候,与农业丰收有很大关系。必须尽快采取措施抗旱抗洪,把危害降到最低。酷暑前后,四川省各地进入雷雨最多的季节。雷雨是一种灾害性天气现象,常伴有大风、暴雨,有时还会有冰雹,容易造成灾害,要注意防范。

大暑

暑意热。说明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一般来说,暑热节气是一年中盆地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炎炎夏日正是茉莉花和荷花盛开的季节,茉莉花芳香沁人心脾。天气越热越香,给人一种干净香的享受。高贵的莲花,不畏骄阳骤雨,早开晚聚。诗人称赞它“反映了荷花不同的红色”。生机勃勃的夏天孕育着丰收。

立秋

“立秋之日凉风习习”显然把立秋和凉爽的天气联系在了一起。可见,立秋是凉爽的秋天的开始。由于纬度和海拔的差异,在初秋的时候几乎不可能同时进入秋季。按照春秋五日平均气温在10到22之间的气候学标准,除了那些北纬高海拔的地方,立秋还是在炎热的夏季,即使在东北大部分地区,此时也看不到凉风习习、黄叶飘飘的秋景。对于地处中亚热带的四川盆地来说,8月份依然是一年四季的酷暑。气候统计显示,盆地要到9月中下旬才能入秋;在冬季常年持续或者没有夏季,春秋相连的高原山区,根本不可能说秋天什么时候开始。立秋后,四川盆地晚稻拔节孕穗,棉花裂铃吐絮,田间管理丝毫不能放松。水稻、夏玉米进入灌浆成熟阶段,要防范冰雹、大风、暴雨的危害。在流域东部和西部,要继续分别做好旱涝保收工作。在立秋后的盆地,虽然季节仍是盛夏,但“立秋十天遍地黄”的金秋来临了。

热度结束

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节气。“出”是藏而终的意思,“出叔”是炎热的夏天过去了。总的来说,四川盆地的平均气温比初秋低15左右。个别年份8月下旬,盆地西部日平均气温可能连续3天以上低于23,影响杂交稻开花。但由于盆地夏季高温时仍基本受夏季风控制,盆地西部最高气温高于30,盆地东部高于35。尤其是在长江沿岸的低海拔地区,在夏旱持续的年份里,“秋虎”还是感觉比较厉害的。川西高原盛夏,秋意浓。海拔3500多米的地方已经是初冬,草枯萎,霜雪增多。夏季高温是四川盆地降雨分布由西多东少向东部多转变的前期。这个时候,盆地中部的降雨量往往是一年中的第二高点,比炎热的夏天或白露多。因此,为了保证冬春两季农田用水,必须做好这一时期的蓄水工作。高原夏季至秋分将出现持续阴雨天气,对农牧业生产不利。四川盆地也是收获中稻的繁忙季节。一般盛夏季节盆地内日照仍较充足,盆地西部除外,雨天不多,有利于中稻割晒和棉铃形成。但是,再过几年,就像杜甫说的“三伏时节已过,烈日转雨”,秋雨会早早到来。所以要特别注意天气预报,做好充分的准备,抓住每一个好天气,不失时机地抢丰收,抢太阳。

白露

露水是地面或近地物体由于温度降低,水汽凝结形成的水滴。所以千禧年其实是天气转冷的标志。在我省流域的二十四节气中,白露具有明显的降温快、开始下毛毛雨、日照骤减的特点,深刻地反映了夏季向秋季的季节转换。流域全年白露期间平均气温比夏季低3左右,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陆续降至22以下。按照四季的气候学标准,时间序列开始进入秋季。流域秋雨多发生在白露至初霜前,岷江、青衣江中下游最多,流域中部相对较少。“虐千年,日走滑路”的农业谚语,虽然不能以千年当天是否下雨来做天气预报,但一般在千年节前节后总有一段持续的阴雨天气;而且此后流域降雨呈现强度低、雨天多、持续降雨的特点。相应地,盆地白露期的日照突然比盛夏减少了一半左右,这种减少趋势一直持续到冬季。白露季节的上述气候特征不利于晚稻抽穗开花和爆桃,也影响中稻的收获和晾晒。所以农业谚语中有“白露里天晴,粟白如银”的说法。只有充分了解白露的气候特点,采取相应的农业技术,才能减少或避免秋雨的危害。另一方面要利用雨水蓄水,特别是盆地东部的白露是小满、夏至之后又一个雨量较多的节气,不要错过好机会。

秋分

秋分是一个代表季节变化的节气。在这个秋日,太阳位于经度180度,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长短几乎相等。此时,四川盆地气温普遍降至22以下,进入凉爽的秋季。“一场秋雨一场寒”。一股来自南方的冷空气与逐渐减弱的暖湿气流相遇,导致反复降雨降温。在川西高原北部,日最低气温已降至0以下,已经可以看到羊群漫天飞舞、大地银装素裹的壮丽雪景。入秋后,四川省降雨量明显减少,暴雨和大暴雨很少出现。然而,雨天的数量增加了,经常是连续下雨,夜雨的比率很高。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的名句《秋池夜雨涨》,形象地描绘了四川秋季雨夜的气候特征。四川盆地和凉山州秋季多雨潮湿,对秋收、秋耕、秋种影响较大。要抓阳光、管墒、防涝,抓好三秋生产的质量和进度。同时,要充分利用秋季雨水少、土壤墒情好的天气条件,不失时机地植树造林,努力提高树苗成活率。

寒露

在古代,露水被认为是寒冷天气的标志。中秋白露节气“露凝而白”,到秋天寒露时,已是“露气而寒,化凝为霜”。此时,四川省的气温还在继续下降。盆地内日平均气温低于20。即使在长江沿岸地区,水银柱也很难升到30以上,但最低温度可以降到10以下。川西高原除少数山谷和低地外,五天平均气温普遍低于10,按气候学四季划分标准,已是冬季。千霜铺,万里雪飘,与盆地秋色大相径庭。常年寒露期间,流域降雨量也逐日减少。盆地西部大多在20毫米左右,东部在30毫米到40毫米左右。降雨非常频繁,黄昏时分就下,影响了“三秋”的生产,成为我省流域的灾害性天气。伴随毛毛雨的气候特点是:湿度大,云量重,日照少,阴天多,此后雾日明显增多。然而,秋雨的严重与否直接影响着三秋的进程和质量。为此,一方面要利用天气预报,在晴天收获播种;另一方面,因地制宜,采取深沟、高厢等多种有效耕作措施,减少湿害,提高播种质量。在高原地区,雪是寒露前后最严重的季节之一。积雪阻断交通,危害畜牧业生产,要注意预防。

霜降

初霜节气是指天气渐冷,霜降开始。在偏南的四川盆地,平均气温在16左右,初霜冻日之前有三个节气。在盆地的南部山谷,只有在隆冬才能看到霜冻。当然,即使是同纬度的地方,由于海拔和地形的差异,地面空气的温度和湿度也不一样,所以初霜冻期和霜冻日数也不一样。从科学的角度来说,露水变成霜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冻露形成的冻露是坚硬的小冰珠。霜冻是指气温骤降造成的作物冻害现象,受害温度因作物、品种、生长期而异。要形成霜,地面或地面物体的温度必须降到0以下,地面空气中的水分含量也要达到一定的水平。所以霜不一定发生在它发生的时候,霜不一定发生在它发生的时候。但由于霜冻时的温度已经比较低,如果继续降温,很容易导致霜冻。初霜过后,我省盆地开始大量挖红土豆。如果收获太早

立冬,水开始结冰,地面开始结冰”。人们常把刺骨的北风和寒冷的霜雪作为冬天的象征。我省流域也出现了霜雪稀少的情况。所以在气候学上,“立冬”在各地并不固定为立冬,而是以气温来划分季节,即五天平均气温在10以下为冬季,这与当时的物候景观更为吻合。初冬的四川盆地仍处于“三秋”的高峰期,平均气温一般在12至15之间。雨已经停了。这种气候适合油菜移栽。生长期短、弹性强的小麦也要播种,因为立冬后期强冷空气袭击多,气温往往下降幅度大。如果播种后气温低,出苗慢,邪气分布不足,就会影响产量。当日平均气温低于15时,野豌豆的生长已逐渐停止,应及时采收。西北盆地部分年份初冬出现早霜,为避免冻害,有必要及早挖坑。此时高原已是旱季,湿度迅速降低,风速逐渐增大,必须高度警惕森林火险。

小雪

小雪表示降雪的开始时间和程度。雪是寒冷天气的产物。四川盆地北部因小雪开始入冬。“荷花上无遮雨,菊花里尚有傲霜枝”,此时已是初冬。由于北部有秦岭、大巴山屏障,阻挡了冷空气的入侵,降低了寒潮的严重程度,盆地明显“冬暖夏凉”。全年降雪日数不足5天,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少很多。在过去,下大雪的可能性很小。即使是隆冬时节,也难得看到“吹开万株梨树花瓣”的迷人景色。因为冬季盆地表层温度始终在0以上,所以积雪比降雪更困难。偶尔看到天空“打着旋”,却看不到地上的“碎玉”。但是在寒冷的川西高原,一年四季一般都是10月份开始下雪。西北高原降雪日数可达60天以上,部分高寒地区有全年降雪的可能。小雪期间,初霜冻一般出现在盆地西北部,需防范霜冻对农作物的危害。甘肃、阿尔巴尼亚北部最低气温零下15左右,要做好牲畜保暖防寒工作。

大雪

“大雪”表示此时开始下大雪。四川盆地气候温和,冬季少雨少雪。

有大雪,平均气温比长江中下游地区高2到4左右,降雨量只占全年的5%左右。偶尔降雪,多在1月和2月;地上的雪隔三五年就很难见到一次了。如果能看到白雪皑皑的大地,看到银装素裹的绿树,总是一种难忘的乐趣。“薛瑞兆丰年”是中国广为流传的一句农业谚语。在北方,厚厚的一层松散的雪就像是小麦御寒的被子。雪中所含的氮化合物比雨水中的多四倍。雪慢慢融化后渗入土壤,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氮,容易被作物吸收利用。雪水的低温可以冻死和越冬地表的害虫,也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好处。而在南方,如果在雪后的晴天夜晚,地面热量散失较多,就会出现冻害,对豌豆、豌豆等作物造成一定损失。

冬至

冬至是天文学划分的节气,古代称为“短日”、“短日”。冬至日,太阳位于经度270度,阳光几乎直射北回归线。这是北半球一年中最短的一天。在四川省,从日出到日出不需要10个小时左右。冬至以后,随着地球绕太阳公转,阳光直射区逐渐北移,使得北半球的白昼逐渐变长,黑夜逐渐变短。虽然太阳的高度最低,日照时间最短,地面吸收的热量小于损失的热量,但地面长期积累的热量还在继续流失,近地面层的温度还没有降到最低,所以还不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冬至过后,虽然白天越来越长,夜晚越来越短,但短期来看,白天还是越来越短,夜晚越来越长。地面每天吸收的热量还是小于流失的热量,所以温度并没有马上升高。人们习惯从冬至算起九,每九天就是一个九。“三九”前后地面积热最少,天气最冷,所以有“三九之寒”之说!民间说法:1929年不敢开枪,3949年不敢在冰上行走,59、69年不敢在河边开柳,79年不敢在河上结冰,89年不敢吞,耕牛到处走。天文学将冬至视为冬季的开始,这对于我国大部分地区来说,显然为时已晚。冬至期间,川西高原平均气温一般在0以下,四川盆地只有6到8左右。然而,即使在川西南最冷的1月上旬,平均气温仍在10以上。可以说秋平春平,一年四季没有冬天。

小寒

寒就是冷,微寒表示冷的程度。俗话说“九月寒”。“三九”多为1月9日至17日,也恰好在小寒节气。但这只是一般规律。再过几年,重感冒可能会比轻感冒更冷。人们记忆犹新的1975年冬天,气温最低的节气是大雪!四川盆地冬天很温暖。隆冬1月,霜雪侵袭三峡东部,经常冰冻,最低气温在-10左右。但盆地北部最低气温很少低于-5,盆地南部低于0的低温也很少。四川省隆冬最冷的地区是川西高原北部,最低气温在-30左右。天寒地冻,滴水成冰。川西南低海拔河谷是四川省隆冬最温暖的地方。一月平均气温在12左右,只有少数青少年可能出现0以下的低温。另外,逆温效应非常显著,所以香蕉、芒果等热带水果都能长得很好。流域冬季最低气温不低,有利于非春季生产,也适合发展多种经营。“受命不动,生于南方”的柑橘,一般要求最低气温不低于零下5,年气温高于15,流域大部分地区都能满足,亚热带植物几乎应有尽有。

大寒

和小感冒一样,大寒也是代表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现代气象观测记录表明,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极寒不如小寒,但在某些年份和沿海少数地方,年最低气温仍会出现在极寒节气。在寒冷季节,一定的生长期需要适当的低温。小麦和油菜的冬性较强,通过春化需要较低的温度,否则不能正常生长发育。四川盆地冬季常年温暖,过早播种的小麦、油菜往往生长过于旺盛,提前拔节抽薹,大大削弱了其抗寒能力,容易遭受低温霜冻。可见,因地制宜选择作物品种,适时播种种植,采取有效的促控措施,是赢得高产的重要环节。

横塘乡位于苏州市城西南郊,沿苏城盘门、胥门、阊门向西延伸。北与枫桥接壤,西跟苏州市新区连片,南与吴县的越溪相邻,东邻苏州城区和城东工业开发区。横塘地处长江三角洲苏、锡、常经济开发区和上海经济区大都市圈内,方圆15平方公里,素有“十里横塘”之称。

横塘乡境南有闻名天下的石湖,境西有横山(黄山、上方山、七子山),形成天然的山水相映景观。大运河、胥江河、越来溪三水贯穿横塘乡南北东西。横塘镇街在三水交汇点,沿水建街。著名的普福桥(亭子桥)、彩云桥、晋源桥通接街道,苏福公路穿镇而过。横塘商业街沿黄山东坡而建,滨河路贯通南北。横塘乡政府建在晋源桥西堍、横塘商业街与苏福路交界处。 横塘乡的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昼夜长短有明显变化。因受季风影响,具有明显的季风气候的特征。春季天气多变;夏季受海洋影响多偏东南风,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受高纬度的冬季风影响,多西北风,气温较低,降雨偏少,无明显干旱。每年平均温度为15.7℃,最高温度38.8℃,以1月份为最冷,月平均温度为3.1℃,最低温度为0.98℃。日照一般年总时在1996.3小时,最高的月份是8月份为243.8小时;最少是,2月份,为123小时。全年平均无霜期一般是234天,初霜始于11月上旬。年平均降水量一般在1088.53毫米左右,4月间降水量为343.1毫米,最长连续无降水为66天,最大积雪深度为16厘米。 一、四季特征横塘地处中亚热带北缘,受太湖水体调节,雨水丰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具有明显的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润湿,干湿冷暖,四季分明。春季冷暖多变,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昼长夜短,盛行东南风;冬季日短夜长,常刮西北风。全年雨量以夏季为最多,冬季最少。二、气象要素气温 横塘镇历年平均气温为15.9℃,最冷月为1月,月平均气温3.3℃,最热为7月,月平均气温为28.6℃,历史最高温度38.5℃(1978年7月7日),历史最低温度-8.7℃(1969年2月6日)。

日照 历年平均日照数为2189小时,历年平均日照率为49%;年最高日照数为2352.5小时,日照率为52%;年最低日照数为1176小时,日照率为40%。雨量 横塘镇历年平均降水量为1096毫米,最高年份降水量为1467.2毫米(1960年),最低年份降水量为772.6毫米(1978年),一日最大降水量为291.8毫米(1960年6月4日),年最多雨日有149天(1957年)。一年之中有5个相对多雨期:清明至立夏为桃花雨,芒种至小暑为黄梅雨,处暑雨,台风雨,秋季为间秋雨。冬季最少,占全年降水量的15%左右。无霜期 历年平均无霜日为243天。初霜日在11月上中旬,终霜日在3月中旬。气压 历年平均气压为1016.2百帕,年平均最高气压为1016.7百帕(1971年),年平均最低气压1015.6百帕(1975年)。湿度 镇历年平均湿度为79%,年平均最大相对湿度为85%(1951年),年平均最小相对湿度为78%(1971年),绝对湿度历年平均为16.6百帕,最大为42百帕(1979年7月5日),最小为1.1百帕(1968年1月25日)。风向、风速 一年内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夏季),其次为西北风(冬季)。年平均风速为3.9米/秒,间极大风速为27.3米/秒;最大10分钟平均风速为24.7米/秒,风向为东北(1963年9月12日);年平均最大风速为4.7米/秒(1972年),年平均最小风速为2.0米/秒(1952年)。地温 据1960~1970年资料统计,横塘乡历年平均地温值为8.4℃,10厘米处地下温度在零度以上,最大冻土层为7~8厘米。雪日 历年平均下雪1~3次,最大积雪厚度为17厘米(1970年3月13日),最早雪日为1964年12月11日,最迟雪日为1965年3月20日。蒸发量 据苏州地区气象台资料统计,横塘乡历年平均蒸发量为1255.8毫米,年平均最大蒸发量为1648.5毫米(1977年),年平均最小蒸发量为852毫米(1951年);月最大蒸发量262.2毫米(1978年8月),月最小蒸发量14.6毫米(1954年1月)。 全乡地形狭长,南北长达10公里之多,总面积35平方公里,西南部有横山、上方山、吴山岭沿山丘陵,地形偏高。东北部地形较平坦,地面高程在4~4.5米(吴淞零点),有6个村的部分低洼地田面在3~3.2米。

气候:

博克图镇属于大陆性寒温带季风性气候,冬、春、秋三季为西风,夏季东南风偏多,因受西伯利亚冷空气的影响,气温条件恶劣,冬季寒流肆虐,零下四十度的时日尤为漫长,有时低于零下50度。且寒暑悬殊,日温差大,昼夜间温差常在15--25度上下,夏季日照时间长达19个小时,冬季最短日照竟不足8小时。但该镇处于大兴安岭南麓,气候与岭北其它村镇相比之下略微偏暖,年平均气温-1、0C度,平均降水量474毫米,平均日照时数为2662小时,初霜始于9月上旬,晚霜始于翌年6月下旬,无霜期接近90天,除小麦、油菜、土豆、甜菜等部分北方耐寒类农作物外,其它不宜生长。

土壤:

境内土质以暗棕壤为主,成土母质以中,多为酸性火成岩残积物,土层浅薄,层次发育不明显,土壤呈微酸性反应。镇内可耕地面积少而分散,土质脊薄,只可宜于物业小群经营。

水文:

雅鲁河以新南沟光头山的清凉泉为源头,这条著名的河流环绕南山林莽,在小镇的东南角,与流经东西沟的另两条河流相交汇,日夜不息地向嫩江流淌倾注。雅鲁河上游水流湍急,流速1、30米/秒,下流因地势限制趋于平缓,干流全长388、2公里,流域面积19110平方公里,平均比降为0、98%,西北--东南流向,干流在哈拉苏以上为山地,巴林两岸的相对高差达400米左右,河谷宽度2--3公里,河宽10--30米,平均流量为13、3立方米/秒。 该镇矿藏、森林资源丰富,植被表层层次状态极好,沙化面积为零。

林地广袤,树种多以松、杨、桦、柞、柳树林带为主,蓄积量为260万立方米以上,灌木层较发育。已被开发利用的褐铁矿、花岗石、珍珠岩等矿产资源蓄量丰富,正在为乡镇建设发挥着优势效益,另有金、铜、钼、硅石等含量颇具前景的矿藏亟待开发。

初霜后是什么节气:立冬初霜后是立冬节气。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是阳历冬季的开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9个节气。初霜表示秋天即将结束,而立冬表示冬天即将开始。因此,初霜和立冬是过渡节气。传统上,我们的人民认为这一天是冬天的开始。冬季,作为结束的意思,是指一年的田间作业结束后,收获后要收庄稼。每年11月7日至8日迎接立冬的到来。立冬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中午太阳高度将继续降低。

初霜习俗

吃柿子在中国的一些地方,红柿子是在初霜季节吃的。在当地人看来,它不仅能御寒保暖,还能强健筋骨。这是很好的初霜食品。泉州老人关于初霜吃柿子的说法是:初霜吃柿子丁,所以不会流鼻涕。在一些地方,对这一习俗的解释是:第一霜在这一天必须吃杵,否则整个冬天他的嘴唇都会开裂。

一般柿子在初霜前后完全成熟。此时的柿子皮薄肉鲜,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维生素和糖分含量比一般水果高1~2倍左右。如果一个人一天吃一个柿子,维生素C的摄入量基本可以满足一天需要量的一半。

柿子虽然好吃,但注意不要空腹吃;适量食用,每次最好不超过100g不吃未熟的柿子;患有糖尿病、慢性胃炎、排空延迟、消化不良等胃功能紊乱的人不宜食用。

柿子的糖分和果胶含量很高,吃柿子后总会有一部分残留在口腔里,尤其是牙齿里。再加上弱酸性的鞣酸,很容易腐蚀牙齿,形成龋齿,所以吃柿子后要立即喝几口,或者及时漱口。秋季是大闸蟹上市的季节。中医认为螃蟹和柿子都是寒性食物,不能一起吃。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高蛋白的蟹、鱼、虾在鞣酸的作用下,容易凝固成胃柿。

初霜时,登高远眺是一种习俗。爬山不仅能使肺功能舒适,而且当你爬到山顶时,还能使你感到放松和放松。天高云淡,枫叶尽染。登高远眺固然赏心悦目,但也要注意。

避开气温较低的早晚。爬山时要沉着慢行,防止腰腿扭伤;下山时不要走得太快,以免膝盖受伤或肌肉拉伤。在攀登的过程中,要增减衣服,以适应气温的变化;休息时,不要坐在潮湿的地面上和风口处;出汗的时候可以稍微松开扣子,不要脱衣服帽子,防止感冒。

对于老年人来说,应该带拐杖,这样既节省体力,又有利于安全。爬山时要注意,注意脚下的石头是否移动,以免踏空。在陡坡上行走时,最好走之字形路线攀登,这样可以缓和坡度。

赏菊古来有“霜降吹菊”之说,所以在这个季节初霜,爬山赏菊成了一件优雅的事情。南朝吴郡《续齐谐记》上有记载。"在第一次霜冻时,只有这种草茂盛"所以菊花被古人视为“待时之草”,成为生命力的象征。秋菊初霜盛开,中国许多地方在此时举行菊花聚会,赏菊饮酒,以示对菊花的尊敬和喜爱。

在古人眼中,菊花有着非同寻常的文化意义,被认为是“延寿之客”,是长生不老之草。0说:房旁种“三杨树、山茱萸”,可延年益寿,消除疾病危害。在古代,侵袭身体的深秋寒气常被视为鬼魅,被pe所利用

白萝卜是一种植物性食品,营养价值高,价格低廉。自古以来民间就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需要医生处方”的说法。在现代,有人称萝卜为“talinum”。白萝卜还有开胃消食、止咳化痰、祛燥生津的作用。此外,白萝卜还有抗病毒、抗癌的作用。

这段时间饮食尽量吃一些生的白萝卜块。白萝卜皮白不透明,但肉辣,只能煮。如果皮是透明的,肉不辣而甜,可以生吃。吃白萝卜是为了降低口气,缓解腹胀;二、白萝卜入肺,肺宜在秋。白萝卜能加强肺的“降”功能,不仅能止咳,还能促进大肠的运动。“肺和大肠在表里”。

鸭子很好吃。初霜的这一天,闽南台湾省的人们需要吃补品,也就是我们北方常说的“贴秋肥”。闽南有句谚语叫“一年补尽不如补初霜”。从这句小谚语中,充分表达了闽台人民对初霜这个节气的重视。所以每到初霜的季节,闽台的鸭子都会卖得很火,有时会断货,供不应求。

鸭肉可谓是餐桌上的绝佳菜肴,也是人们进补的绝佳食物。特别是秋季饲养的新鸭,肉质壮、嫩、肥,营养丰富,能及时补充人体必需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同时鸭肉性寒凉,特别适合燥热上火者食用,是秋季吃鸭的首选。

鸭子不仅全身都是宝,而且全身都是好吃的。除了著名的北京烤鸭、南京盐水鸭、杭州老鸭煲,还有鸭血粉丝汤、毛血旺、麻辣鸭脖等特色小吃。哪怕是一碗清火的老鸭汤,也能满足人的食欲,滋润身体。

吃牛肉是很多地方初霜吃牛肉的习俗。比如在广西玉林,这里的居民习惯早餐吃炒牛肉面,午餐或晚餐吃牛肉炒萝卜,或者牛腩锅等。在初霜中补充能量,祈求冬天的温暖和力量。除了牛羊肉兔肉也适合初霜。

牛肉是全世界人民都爱吃的食物。是中国人食用的肉类食品之一,仅次于猪肉。牛肉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所以味道鲜美,受到人们的喜爱。它享有“以肉为荣”的美称。

牛肉是最适合身体虚弱和智力迟钝的人的食物。与猪肉相比,牛肉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更接近人体的需要,可以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特别适合生长发育、手术后、病后补充失血、修复组织。但牛肉的肌纤维粗糙,不易消化,胆固醇和脂肪含量高,老人、小孩和消化能力弱的人不宜多吃。

送芋鬼初霜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人们也很重视。全国各地也有驱邪扫墓等习俗,以求祈求风调雨顺,幸福安康。比如烟台等地,初霜的人会在这一天去西郊迎霜;在广东高明,有初霜前“送芋头鬼”的习俗。初霜时,人们会用瓦片建造河内塔,在塔里放上干木头,点燃它。火会尽可能的亮,直到瓷砖变成红色。然后将河内塔推倒,用热砖加热芋头,当地称之为“做芋头锅”。最后将瓦片扔到村外,这是“送芋头鬼”。这样,人们与邪恶作斗争,迎接好运。

在古代,人们必须在初霜时去扫墓。据《杂五行书》记载,“新年寒食节和初霜节,祭扫扩村,便衣时期和盗墓,有酒写和割草砍树之器;周峰封了树,割了草,所以叫扫墓。”如今初霜扫墓的习俗已经不多见了。然而,初霜十月初一的“寒衣节”仍在民间流行。衣裳节,又称十月朝、祭祖节、鬼节、鬼节,与清明节、中原节并称为三大鬼节。为了防止祖先在阴间受凉,寒衣节的晚上,人们在门外用棉花烧五色纸,把饺子倒成灰圈,表示天冷,给祖先送去御寒的衣服。寒食节是人们缅怀和慰问故人的日子,也是亲人给关心的人送去温暖衣物的日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357488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3-06
下一篇2024-03-06

随机推荐

  • 愈创木修护舒缓喷雾作用仁和臻养

    你要问的是愈创木修护舒缓喷雾作用是什么吗?保湿锁水。蕴含活性壳多糖及愈创木精华,帮助肌肤补充水分,滋养润肤,并改善肌肤干燥、粗糙等不适状况。修护肌肤的保湿锁水屏障,长期使用令肌肤舒适细嫩柔滑健康。丽颜肌专为敏感肌肤研发首款急救型喷雾愈创木舒

    2024-04-15
    19800
  • 天气丹使用顺序图解,天气丹用法步骤

    天气丹护肤产品中包括很多款,针对皮肤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它的顺序,如果使用顺序错误很容易导致护肤品达不到最佳的效果,那么天气丹使用顺序图解是什么?天气丹用法步骤是什么呢?天气丹的套盒中产品是十分全面的,其中包括天气丹水

    2024-04-15
    26100
  • 那个牌子的护手霜好用啊

    1、凡士林护手霜。凡士林润肤露改善肌肤干燥功效显著,凡士林是享誉全球的原创专业护肤品牌之一。 2、欧舒丹护手霜。法国天然植物护肤品牌,专门制造及售卖个人护理产品及家居产品的国际零售企业,其护手霜享誉界内。 3、露得清护手霜。强生旗下高效护肤

    2024-04-15
    25100
  • 娇兰蜂姿系列适合什么年龄

    25-40岁。根据查询娇兰官网可知,娇兰帝皇蜂姿系列是娇兰家的明星产品,虽然是油状的,却轻薄好吸收,一点都不油腻,是娇兰专门为轻熟龄专门打造的系列,适合25-40岁之间的肌肤。法国娇兰成立于1828年,是以香水起家的美容护肤品牌,1828年

    2024-04-15
    27700
  • 精华露,精华凝露有什么区别

    精华露,精华凝露没有区别,两者意思相同,即精华素。精华素是用于脸部的护肤品中的一种,含有较珍贵的功效成分,如植物提取物、神经酰胺、角鲨烷等,它的作用有防衰老、抗皱、保湿、美白、去斑等等。精华素通常使用在护肤水之后,乳液或面霜之前。由于精华液

    2024-04-15
    17100
  • 精华液的作用及用法

    精华液的作用及用法  精华液的作用及用法,精华液是所有护肤品里面非常出名的一款护肤品,生活中很多爱美的女性都会买精华液来护理自己的肌肤,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精华液的作用及用法。精华液的作用及用法1  精华

    2024-04-15
    16300
  • 大蒜美白效果怎么样?与欧露莲蒜肽美容是一样的吗?

        大蒜由于强烈的气味,往往不受年轻人的青睐,但是对于保养皮肤来说,大蒜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蒜对皮肤的作用很大,包括:美白、排毒、补水、保湿等等。所以在生活中要适当的吃一些大蒜。1.大蒜可以美白肌肤大蒜中的维生素C及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很

    2024-04-15
    170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