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形特点
洮南市地势呈东南向西北递增趋势,西北高,东南低,中部微波状平原,南部多起伏沙丘。全市最低点为郭家店泡子,海拔1341米,最高点为闹牛山,海拔6625米。北部为半山区(大兴安岭余脉),中部为微波平原,南部多沙丘。北部为低山丘陵区,属兴安岭余脉,平均海拔300—600米、境内大小山丘800余个,其中海拔300米以上的37个。洮南市位于大兴安岭东麓。松嫩平原的西部边缘j以瓦房至石灰窑线为界,西部主要为低山丘陵、台地和河谷平原,东部为冲积扇、冲积平原和沙丘覆盖的冲积平原。
2、气候特点
洮南市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是温差大,季节性强,雨热同季。春季干旱多风少雨,夏季炎热降雨集中,秋季冷暖适中,冬季严寒少雪。年均降水量为3779毫米,雨量集中在7-8月份。年均蒸发量20833毫米,年平均日照数为30053小时,年均有效积温30005℃,最高气温402℃,最低气温-333℃,土壤冻深180厘米,平均初霜日为9月27日,终霜日为次年5月7日,无霜期142天。≥100℃活动积温2910℃,基本能满足作物生长需要。因受季风影响,全年多偏西风,年平均风速37米/秒。
3、自然资源特点
洮南市主要木本植物有16科39种,主要草本植物有65科397种。饲用植物,主要有羊草、胡枝子、大油贝加尔针茅、麻披草、委陵菜等,分布于南部沙丘区和中部沿河平原及大沁它拉草原;药用植物,主要有甘草、防风、黄芪、桔梗、远志、麻黄草等,主要分布在南部沙丘区,西部山前台地德龙岗一带;可食用植物,主要有苣荬菜、野韭菜、黄花菜等;工业用植物,主要有芦苇、香蒲、贝加尔针茅、大麻、野亚麻等。其中芦苇储量最为丰富,多集中分布于南部沼泽区及沿河低洼地带。观赏植物主要有大花飞燕草、细叶百合、石竹等。全活立木总蓄积量229万立方米,主要有杨、松、榆、柳等树种,森林覆盖率达到951%。
1、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开始降霜的意思。纬度偏南的南方地区,平均气温多在16℃左右,离初霜日期还有三个节气。在华南南部河谷地带,则要到隆冬时节,才能见霜。当然,即使在纬度相同的地方,由于海拔高度和地形不同,贴地层空气的温度和湿度有差异,初霜期和霜日数也就不一样了。霜降时节,凉爽的秋风已吹到花城广州。东北北部、内蒙东部和西北大部平均气温已在0℃以下。“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每年阳历10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为霜降。此时,我国黄河流域已出现白霜,千里沃野上,一片银色冰晶熠熠闪光,此时树叶枯黄,落叶缤纷。
2、霜降的意思是天气逐渐变冷,开始降霜。气象学上,一般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叫做“早霜”或“初霜”,而把春季出现的最后一次霜称为“晚霜”或“终霜”。从终霜到初霜的间隔时期,就是无霜期。也有把早霜叫“菊花霜”的,因为此时菊花盛开,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有诗曰:“千树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
无霜期的意思是指从一年中终霜后至初霜前的一整段时间,在此期间没有霜的出现。作物的生长期与无霜期密切相关,无霜期越长生长期越长。无霜期的长短因地而异,一般纬度和海拔越低,无霜期越长。
无霜期的长短是农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热量指标。由于每年的气候条件不同,初霜和终霜的日期也不同,每年的无霜期也不同。无霜期通常是指从当地平均终霜日到平均初霜日的天数。
中国是一个多霜冻的国家,因为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温带,经常受到冷空气的袭击。霜冻的范围很广,除了海南岛、云南和台湾省南端,四川川江流域和南海诸岛的部分地区。
从春天的一整天到秋天开始地面出现霜的天数。每年的天数变化较大,通常以其多年平均值表示,是农业气候热量资源的重要指标。无霜期长,作物生长期长,热量资源丰富;相反,农作物生长期短,热量资源匮乏。
当空气干燥或有风时,温度往往会降至0℃以下。虽然地上没有霜,但庄稼已经结冰了。农民称这种现象为黑霜。一般干旱地区只有黑霜,因此在农业气象学中无霜期通常用从春季最低地温0℃到秋季开始的天数来表示。中国不同地区的无霜期差异很大。
安徽太平县。
太平猴魁,中国传统名茶,中国历史名茶之一,属于绿茶类尖茶,产于安徽太平县(现改为黄山市黄山区)一带,为尖茶之极品,久享盛名。其外形两叶抱芽,扁平挺直,自然舒展,白毫隐伏,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的美名。
清咸丰(1859),猴魁先祖郑守庆就在麻川河畔的山中开出一块茶园,生产出扁平挺直、鲜爽味醇且散发出阵阵兰花香味的“尖茶”,冠名“太平尖茶”。猴魁茶界普遍认为“太平尖茶”是太平猴魁的前身。2004年,在国际茶博会上获得“绿茶茶王”称号。并参加世界地理标志大会、世博会等活动。
生长环境
太平猴魁生长在海拔100—300米,常年平均气温15℃,海拔300米以上,低于14℃,7月份平均气温282℃,1月份平均气温21℃,春秋气温凉爽温和,4月和10月平均气温分别为154℃、167℃。
年平均无霜期210—220天,平均初霜日为11月5日,终霜日为3月29日,稳定通过10℃的初日为4月15日,终止于11月4—9日;≥0℃积温为5085-5500℃;≥10℃积温为4384—4750℃。
年太阳辐射总量为50618千焦/平方厘米,日平均气温≥0℃期间的太阳辐射为36969千焦/平方厘米,占全年总量射量73%。年日照时数为2000—2230小时,年日照百分率在50%左右,光能资源比较丰富。
以上内容参考-太平猴魁
黄河北源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支脉查哈西拉山南麓的扎曲,南源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支脉各姿各雅山北麓的卡日曲,西源发源于星宿海西的约古宗列曲。呈“几”字形,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
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下游的改道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扩展资料:
黄河流域初霜日由北至南、从西向东逐步开始,并且同纬度的山区早于平原、河谷和沙漠。如黄河上游唐乃亥以上初霜日平均在8月中、下旬,而黄河中下游一般在10月上、中旬;流域其余地区在9月份。
流域终霜日迟早的分布特点与初霜日正好相反,黄河下游平原地区较早,平均在3月下旬,而上游唐乃亥以上地区则晚至8月上、中旬,其余地区介于两者之间。
由此可见,黄河流域无霜期较短,即使是黄河下游平原地区,其无霜日也只有200天左右;而上游久治以上地区平均不足20天,可以说基本上全年有霜;流域其余地区介于两者之间。
参考资料:
四子王旗地形从南至北由阴山山脉北缘、乌兰察布丘陵和蒙古高原三部分组成。其中:山地占41%,丘陵占561%,高原占398%。统观地形趋势东南高而西北低。海拔高度为1 000~2 100米之间,相对高差1 100米。
旗境东南西河子、活福滩、忽鸡图、三元井地段属阴山山脉北坡。海拔2 000米左右的山峰约100余座。这些山峰均属中等切割或轻微切割,相对高程1 000米左右。中部乌兰哈达、供济堂、白音朝克图、查干敖包、查干补力格、吉尔嘎郎图、红格尔、大井坡低山丘陵地段,海拔1 500米左右的山峰约数百座。这些山峰均属轻微切割,相对高程500米左右。 四子王旗地处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在1~6℃,1月最冷,平均气温自北向南由-14℃递降到-17℃。极端最低气温-39℃,7月最热,平均气温自南向北由16℃递升到24℃。:极端最高气温357℃。
气温平均日较差13~14℃。平均年较差一般在34~37℃之间,其特点是春温骤升、秋温剧降、无霜期短。3~5月,月际间气温变化大,4月之后月升温幅度减缓。9月下旬气温开始下降,每5天下降2℃左右。全旗大部地区11月较10月降温9~11℃,平均无霜期108天。全旗平均终霜日为5月27日。最早终霜日出现在1964年5月10日,最晚终霜日出现在1965年6月15日。平均初霜日为9月11日,最早初霜日出现在1972年8月30日,最晚初霜日出现在2000年9月30日。最短无霜期年份为1965年,仅78天,最长无霜期年份为2000年,142天。
历年平均降水量在110~350毫米之间。境内地下水资源年平均总量为424亿立方米。地表水与地下水重复计算量为016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为11 721万立方米/年,地表水可利用量为1 651万立方米/年,水资源可开采量为13 372万立方米/年。 四子王旗内地表水主要以塔布河流域为主,其它区域地表水资源贫乏且利用困难、经济效益低。全旗水资源总量为444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平均径流量为3 649万立方米。
该旗有呼和淖尔和查干淖尔两大湖泊。
呼和淖尔是塔布河注入的主要内陆湖,位于旗境北部的卫境苏木和脑木更苏木境内,中心位置在北纬42°48′、东经111°05′。高程在955米以下,水面面积丰水年达20多平方公里,一般年份水深在2米左右;干旱年份也出现过干涸现象。水质矿化度大于5克/升,为咸水湖。
查干淖尔在呼和淖尔东南约4公里处,为塔布河注入的内陆湖,干旱年份时湖水干枯。当湖内水面超过955米时,即流入呼和淖尔。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