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一半清一半黄在内蒙古包头段。
黄河在中游的时候经过黄土高原,黄土高原上的水土流失大,只要一下雨,泥沙就排到了黄河里,所有黄河含沙量大,水在下游是黄的了。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北麓约古宗列盆地的玛曲,呈“几”字形。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市、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
黄河水貌特征
黄河流域初霜日由北至南、从西向东逐步开始,并且同纬度的山区早于平原、河谷和沙漠。如黄河上游唐乃亥以上初霜日平均在8月中、下旬,而黄河中下游一般在10月上、中旬;流域其余地区在9月份。
流域终霜日迟早的分布特点与初霜日正好相反,黄河下游平原地区较早,平均在3月下旬,而上游唐乃亥以上地区则晚至8月上、中旬,其余地区介于两者之间。
由此可见,黄河流域无霜期较短,即使是黄河下游平原地区,其无霜日也只有200天左右;而上游久治以上地区平均不足20天,可以说基本上全年有霜;流域其余地区介于两者之间。
① 中国无霜期随纬度增加或海拔升高而减少,无霜期的年际波动幅度随纬度增加或随海拔降低而减少。② 中国80%以上区域呈现初霜日推后、终霜日提前和无霜期延长的趋势,且三者的变化幅度均是北方大于南方、东部大于西部。③ 中国多数农区无霜期延长是初霜日推后和终霜日提前共同影响,而西南区和长江中下游区部分地区无霜期延长是初霜日的推后幅度大于终霜日的推后幅度或终霜日的提前幅度大于初霜日的提前幅度。④ 中国过半区域无霜期在1980s和1990s发生突变。突变集中分布在东北区中西部、内蒙及长城沿线区、黄淮海区、青藏区和甘新区;突变时间上,东部农区和西部农区无霜期分别在1980s和1990s突变。
安阳,河南省地级市,古称殷、邺城、邺郡、相州、彰德府等,位于河南省最北部,地处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交界处,东接濮阳,西临长治,南接鹤壁、新乡,北临邯郸,总面积7413平方公里。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安阳市位于河南省最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5°41′~36°21′,东经113°38′~114°59′。东与濮阳市接壤,南与鹤壁市、新乡市相连,西隔太行山与山西省长治市相望,北濒漳河,与河北省邯郸市毗邻。京广铁路、京广高铁、京珠高速公路和107国道贯穿南北,南距省会郑州187公里,交通便利,素有豫北要冲、四省通衢之称。辖区东西122公里,南北128公里,总面积7413平方公里,约占河南省总面积的447%,市区面积5436平方公里。
地貌
安阳全境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展布。西部为太行山;中、东部平原。最高点在林州市四方垴,海拔1632米;最低点在内黄县,海拔仅50米。山地、丘陵、平原、陂洼多种地貌类型,构成复杂的地表形态。由安阳县西部的天喜镇—水冶镇—铜冶镇—观台镇(河北省磁县辖)一线以西,包括林州市全境均属于剥蚀构造作用为主的地貌形态。由安阳县西部天喜镇—水冶镇—铜冶镇—河北省磁县观台镇一线以东至京广铁路,属于丘陵地貌区。安阳市京广铁路以东地区均属于低平原范围,海拔标高一般为70米,向东逐渐降为50米。地势开阔平整,起伏很小,就其表面形态,也可称为山前平原,其范围约占全市面积的60%。
气候
安阳地处北暖温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温适宜,但酷寒暑热,旱涝交替。历年平均气温127℃~137℃。安阳市全年可照时数为44318小时~44323小时,平均实照时数为23680小时~25261小时,占可照时数的53%~57%。全年平均日照百分率为55%。全市最早初霜日为9月30日,最晚为11月21日,平均初霜日为10月23日。最早终霜日为2月17日,最晚终霜日为4月26日,平均终霜日为4月4日。全市平均无霜期为201天,最长达249天,最短为175天。安阳市历年平均降水量为5811毫米~6931毫米,最多年降水量12479毫米,最少仅243毫米。其中,春季占13%~14%,夏季占60%~65%,秋季占19%~22%,冬季仅占3%~4%。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5%~68%,夏季较大,秋冬次之,春季较小。全市年蒸发总量历年平均19273毫米~1997毫米,其中,夏季最多,秋季次之,冬季最小。四季风向多受高空气流控制。春、夏、秋季以偏南风居多,冬季以偏北风为主。全市年平均风速为17米/秒~35米/秒。
水文
安阳市河流属于雨水补给类型,水位变化深受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的影响,由于安阳市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匀,年际变化大,所以径流年内年际变化大,夏秋水位高,冬春为枯水期。
安阳市除滑县东部为黄河流域外,其余大部分均属海河流域的漳卫南运河水系,主要河流有卫河、漳河、洹河(安阳河)、汤河、淇河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