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水漾动力营养水润面膜是免洗的。
使用方法:
• 每周使用1-2片,每次使用15分钟上,无需清洁,轻轻拍打或棉片擦拭(请避免液体因不慎流入眼中)
1)打开小包装并取出面膜
2)轻轻地将面膜敷于面部,用手指轻压,使面膜贴紧面部
3)保持眼膜开放,或者闭上双眼,将眼膜盖上眼部肌肤。(请避免液体因不慎流入眼中)
4)享受约15分钟的放松,给肌肤充足的时间吸收面膜内的水润精华液;亦可根据个人喜好和需要适当延长使用时间
5)面膜使用后请抛弃;可用化妆品绵、纸巾或温毛巾拭去面上的精华液
选自《词韵简编》
平声:三江七阳通用
三江江缸窗邦降[降伏]双泷庞撞豇扛杠腔梆桩幢蛩[冬韵同]
七阳阳扬杨洋羊徉佯芳妨方坊防肪房亡忘望[漾韵同]忙茫芒
妆庄装奘香乡湘厢箱镶芗相[相互]襄骧光昌堂唐糖棠塘章张王常
长[长短]裳凉粮量[衡量]梁粱良霜藏[收藏]肠场尝偿床央鸯秧殃
郎廊狼榔踉浪[沧浪]浆将[持也送也]疆僵姜缰觞娘黄皇遑惶徨煌
仓苍舱沧伤殇商帮汤创[创伤]疮强[刚强]墙樯嫱蔷康慷[养韵同]
囊狂糠冈刚钢纲匡筐荒慌行[行列]杭航桁翔详祥庠桑彰璋漳獐猖
倡凰邙臧赃昂丧[丧葬]阊羌枪锵抢[突也]蜣跄篁簧璜潢攘瓤亢吭
[漾养韵并同]旁傍[侧也]孀(马霜)当[应当]裆(王当)铛泱炀蝗隍
怏肓汪鞅滂螂怆[漾韵同]缃琅颃怅螳
仄声:上声三讲二十二养
去声三绛二十三漾通用
三讲讲港项棒蚌耩
二十二养养痒象像橡仰朗桨奖蒋敞氅厂枉往颡强[勉强]惘两
曩丈杖仗[漾韵同]响掌党想鲞榜爽广享向飨幌莽纺长[长幼]网荡
上[上升]壤赏仿罔谠倘魍魉谎蟒漭嗓盎恍脏<肮脏>吭沆慷襁镪抢
肮犷
三绛绛降[升降]巷撞[江韵同]戆
二十三漾漾上[上下]望[阳韵同]相[卿相]将[将帅]状帐唱让
浪[波浪]酿旷壮放向忘仗[养韵同]畅量[数量]葬匠障瘴谤尚涨饷
样藏[库藏]舫访贶嶂当[适当]抗桁妄怆宕怅创酱况亮傍[依傍]丧
[丧失]恙谅胀鬯脏<内脏>吭砀伉圹纩桄挡旺炕亢[高亢]阆防
说起鱼,并不希奇,但是,你知道中国淡水鱼最多的地方在哪里吗在湖州,这里集中了中国1/10的淡水鱼,有“中国鱼都”之誉;说起养鱼,也不希奇,中国哪里都养鱼,但是,你知道中国的四大家鱼是由哪里人最早家养的吗是湖州人;另外,你知道北京的中南海、颐和园、北海的鱼是谁在帮助养的吗也是湖州人,说起吃鱼,更不希奇,但是,你吃过由500多道菜组成的“百鱼宴”吗?它也出自湖州名厨之手。
于不希奇处见希奇,这就是湖州人的本事。
据考证,中国的淡水养鱼,已经有3000多年历史了。
在这部历史中,湖州占据了十分重要的篇幅。
有专门研究渔文化的人说,中国养鱼的祖师节有两个,一个是范蠡,一个是杨俊成。
他们都不是湖州人,范蠡是河南人,杨俊成是江苏南京人,但他们都在湖州长期生活并养鱼,成就了“祖师爷”的地位。
越灭吴后,范蠡偕西施泛舟太湖,曾在现在的蠡山漾养鱼,后又在南浔范庄掘池塘养鱼,创造了外河拦簖的养鱼法,并写成了世界上最早的淡水养鱼专著《养鱼经》。
这部《养鱼经》已经失传,但曾被北魏贾思勰录入《齐民要术》之中。
杨俊成是三国时人,据湖州民间传说,就是他最早人工养殖了“青、草、鲢、鳙”四大家鱼。
据可靠史料,唐代初,湖州已经开始大量养殖四大家鱼。
这些史证与传说统统集中于湖州,绝不会是一个偶然的现象。
湖州对中国淡水鱼养殖史的贡献,集中体现在菱湖一镇。
这个南浔区所辖的小镇,养鱼历史已有2000多年,以其“桑基鱼塘”的养鱼方式,创造了我国传统的养鱼法,构成了我国淡水养鱼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桑基鱼塘”,指的是种桑养鱼共荣、生态良性循环的一种生产方式蚕粪和蚕蛹喂鱼,塘泥为桑地农田提供肥料。
这种传统的养鱼法的希奇之处在于,几千年过去了,仍然不过时,对中国北方养鱼和世界养鱼产生了巨大影响。
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国际地球物理基金会认定,菱湖桑基鱼塘是中国惟一保留完整的生态复合型农业模式,值得发展中国家推广;同时,菱湖还被选定为联合国粮农组织亚太地区养鱼培训中心桑基鱼塘教学基地。
据笔者了解,1982年,中国水产养殖总公司拨款2万元组成浙江湖州市菱湖渔业技术服务公司,负责培训、选派技工支持北方淡水商品鱼养殖;1983年首次派出菱湖养鱼技工532名,分赴北京、上海、天津、黑龙江、新疆、内蒙古、宁夏等省。
据反映,菱湖养鱼技工走到哪里,哪里的低产鱼塘就实现高产。
据统计,上世纪末,除西藏、台湾外,菱湖有1万养鱼户在全国各地承包1232万亩水面养鱼。
此外,还有20人次先后到l0多个国家和地区指导淡水鱼养殖。
美国环境质量委员会在一份给总统的研究报告中曾说:当前的淡水养殖,“产量中的大部分归功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亚洲的池塘养殖”。
今天的菱湖,拥有10万亩鱼塘,6万亩桑地,是我国惟一的面积最大的“桑基鱼塘”。
近年来,菱湖淡水养殖已走出四大家鱼模式,发展了河蟹、青虾、沼虾、甲鱼、鲈鱼、黄鳝、河鳗等30余种名优特新水产品,其中许多已创出了品牌。
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菱湖的养鱼是一个典型例子。
菱湖养鱼的另一个希奇事情是:渔民被国家派进了北京,在中南海等一些重要的水面为中央机关养鱼。
进京的渔民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沈菊生。
这位已经77岁的养鱼能手1955年就进了北京,在颐和园、中南海、北海等水面养鱼。
1980年老沈退休后,儿子沈利成接了班,在中南海、紫竹院、龙潭湖等地继续养鱼。
据说,中南海每次拉网捕鱼,都少不了沈利成。
吃鱼之精细,更让人对湖州刮目相看:湖州人吃鱼很“刁”,自古就已分清了淡水鱼美味档次,形成“白鱼为上,鲈其次,鳜再次”的民谚。
就拿鲜活来说,一般人只要鱼是活的就满足了,但湖州人要求高,他们还讲究鱼被捉的时间:被捉时间长了,鱼受到了惊吓,这叫“失魂鱼”,尽管活着,但不新鲜。
因此,湖州人吃鱼,都是将鲜鱼养在河港中,现捞现杀。
南宋奸臣贾似道喜食湖州活鱼,地方官就命渔民发明了“活水船”,确保鱼运到临安后仍新鲜如常。
藉流动的活水运鱼,这是古代湖州人的一大创造。
湖州人不仅讲究新鲜,而且还选季节挑品种,把简单的吃鱼弄得极其复杂。
不过,因为讲究,所以鲜美。
鲜美到什么程度把许多大文人都迷住了。
唐代诗人张志和写了一首《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宋朝苏东坡也写过“蓬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看起来好像是写景,其实,字里行间都已露出馋相;在苏东坡的另一首诗里,干脆把斯文全部丢开:“吴儿脍缕薄欲飞,未去先说馋涎流”。
湖州的“鱼美食”很多,1979年,他们又制作了“百鱼宴”,用二三十种淡水鱼加上各种虾和大闸蟹,做出了五百多道菜,让人随吃随新。
1993年,“百鱼宴”在全国第三届烹饪技术大赛上获得了团体金奖;1995年,“百鱼宴”又在台湾中华美食展上获得特别金奖,在加拿大中华饮食工业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金奖,被称为中华“烹饪一绝”。
在外人看来极普通的鱼,还被湖州人做成了艺术,做成了文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