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唐代·王勃《蜀中九日 / 九日登高》 蜀中九日 / 九日登高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重阳节思乡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重阳节这天登高回望故乡,身处他乡,设席送朋友离开,举杯之际,分外愁。
心中已经厌倦了南方客居的各种愁苦,我想北归不得,鸿雁为何还要从北方来。
赏析诗歌开头就承题,“九月九日望乡台”,点明了时间是重阳节,地点是玄武山,此处将玄武山比作望乡台,以此来表达乡愁,思乡之情倍增。“他席他乡送客杯”,点明了诗人当时是在异乡的别宴上喝着送客的酒,倍感凄凉。诗歌的前两句就勾勒出了一个易让人伤感的环境,正逢重阳佳节,又是客中送客,自然容易勾起浓郁的乡愁,于是就很自然地引起了下两句对鸿雁看似无理之问:“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北雁南飞本是自然现象,而王勃偏将自己的思乡之情加在它身上,怪罪鸿雁,我想北归不得,你却奈何非要从北方飞来,平添我北归不能的愁思。这一问虽然毫无道理,却在强烈的对比中烘托了真挚的感情,将思乡的愁绪推向了高峰。这两句是这首诗中的名句佳句,前人在评价这两句诗时说:“读之,初似常语,久而自知其妙。”的确,这一问虽貌似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实际上却是诗人用心良苦、匠心独具之处。诗人将其怀乡之情融入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之中,借无情之景来抒发自己内心深沉的情感,开启了唐人绝句寓情于景的先河。
这首诗的抒情手法亦变化多端,第一句用“望乡台”一词突出了诗人乡心之切;第二句以客中送客更突出了在异乡的孤独感;第三句直抒胸中之苦,感情强烈;第四句却委婉别致,借景抒情,以鸿雁的不知南中之苦来反衬自己的思乡之情,这样反复地抒发更是突出了乡愁之浓烈。语言简洁亦是这首诗较大的特色,用了近似日常的口语,如“他席他乡”,“那从北地来”,显得浅近亲切,这也是这首诗流传广泛的原因之一。
创作背景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王勃
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宋代·晏几道《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
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
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 宋词精选 , 重阳节 , 友情思乡重阳初启节,无射正飞灰。寂寞风蝉至,连翩霜雁来。山棠红叶下,岸菊紫花开。今日桓公座,多愧孟嘉才。——唐代·阴行先《和张燕公湘中九日登高》
和张燕公湘中九日登高
重阳初启节,无射正飞灰。寂寞风蝉至,连翩霜雁来。山棠红叶下,岸菊紫花开。今日桓公座,多愧孟嘉才。 重阳节 , 登高 , 写景抒情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唐代·卢照邻《九月九日登玄武山 /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九月九日登玄武山 /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重阳节 , 饮酒思乡
秋,吹尽了一切妖娆;冬,孕育着一切意念,触景想起,你在哪?乱红随风去,孤单只一曲。冷枝雪下音,穿透近伤心。
幸福,自从遇见你;落伤,自从你走后。让我懂得了有一种爱叫做魂不附体的思念。
秋天不回来,冬天人不在,红雪润砚,落笔抱歉。岁月如梭,看似漫不经心却在飞逝而去,还未曾来得及将最后一片落叶藏在书笺里,白露便成霜。
秋风从一扇未关严的窗口进来,敞开那些零乱的过往,装订成秋的素颜,在暖阳没来之前,抹上一层淡淡的白霜,横亘在流年之中,等待某个痴人来望断秋水。心事被关在窗外冷得簌簌发抖,是不是秋要走了,你也将要离去?落叶密密麻麻铺成了一条小径,有的沉默不语,有的随风飘舞不知落向何处,怎不一路同行呢?走了那么远的路,到现在方才明白,有些路,或者只能一个人独自前行。那些邀好要同行的人,一起迎过风淋着雨,一起趟过流年的河,终在某一个渡口悄然的分散。
亦曾经,两个人,一颗心,一醉方休,梦里还有你的喋喋不休。
如今,一个人,两颗心,不醉不归,醒来只剩念不回的伤悲,唯,宿醉难求,呓语幽幽。
是否记得曾有过约定?缘定三生的承诺,不离不弃的相依相守?缘!愿!你的命题永远是我的主题,人在,爱在,梦在,心就在!可如今,所有的轻许,抵不过轻轻一句对不起。你我的缘份被冷漠的心拆得七零八落,,所有的过往在此刻悲凄地谢幕,绝美的舞台上只留下我一个人上演着忧伤的独舞。
红尘阡陌,唯自独行,秋风拂过衣襟,霜露湿透诺言,情和爱可以两两相忘,霜和露亦能毫无瓜葛,等到那时,只剩下一个人的江湖,一个人的尘世清欢,守着那些细水长流的日子。只是,只是那些一路走来的爱情都被霜露铺白了吗?你知道,我也明白,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可当初怎么还要去信誓旦旦的承诺相伴永远?永远在哪里,永远有多远?永远是咫尺,永远是一丈,永远是明日永远还是一辈子?或许都是,又或许原本这世间并没有什么永远。
佛说“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佛说得真好!所以我们以为彼此的缘份是前世早已注定的宿命,才不远千里来赴这一场盟约,是不是有朝一日白露成霜时也会漠然离去,再度相逢已是隔世?秋去冬来,自然规律没有什么可以改变,就像你我的故事还没有真正的开始,就被写成了昨日,还未成好好相爱,就将转眼成为过客。不是说过你若不离,我必生死相依吗?怎么我还没弃,爱已死去?哦!原来不离不弃,生死相依是需要经过生活洗礼与考验的。爱!需要积累,更需要能量。别人左右,现实受制的结合,爱的结局注定是珠穆朗玛峰的冷。
黑夜衬托着吐出烟雾的弥漫,那是寂寞的缭绕。月色欲哭无泪表白着夜的慢,那是清冷的围绕。念及曾经,花窗月下卿卿我我,誓言在枕上肆意呢喃,要相守,要幸福,要恩爱,要永远,什么都要,到最后什么也未曾要到,只剩下一丝残余的温存,一如瓦檐上薄薄的露霜,放在掌心里轻轻一捻,就融化在回忆里。曾经勾勒满满福酒交杯的氛围,终成了一个人的宿醉。到底谁是谁种下的因,谁又是谁的果报?当霜露被阳光灼烧成泪的时候,一点一点顺着檐角无声无息的滴落,痴人秋水已是望穿,你可还在水的一方?看着落叶飘飘,不能抑制住惆怅的侵袭,也许美好的东西总是留在从前的记忆。只因为是这世间的俗人,才在寂寥里伤春悲秋,才经不起平淡中的日子煎煮,千帆过尽之后潇洒的回头一笑。
一个人的生活,一个人的睡;一个人的思索,一个人的醉;一个人的瞎忙,一个人的累,一个人的体会,一个人的碎。轮盘转,过客到,前世的尘,今生的风,唯剩精魂在过冬。痛苦的笑,幸福的哭,收不回的泪,天长地久,根本没有,海枯石烂,纯属扯淡。相对于情感,忠诚永远神圣,亦是牢狱,人啊!永远逃脱不了心与愿的折磨。快乐!只因有你围绕;祷告!只因找你不到。流年故事,在等谁的相濡以沫已是不知道。爱着的人,不一定终生厮守;守着的人,不一定深爱对方。命运弄人,总让人的一生留下遗憾或无奈。到底残缺的人生才是完美?还是完美的人生需要残缺?
爱一个人,是一种幸福;被一个人爱,是一种满足。两者兼之难以定夺,退而求之问自心,我的爱情,需要哪种方程式才能过得快乐,打心底里快乐?心里装着念念不忘的那个人,整天面对碎碎念的这个人,是否成了作茧自缚的负重?可是爱情!从来只允许专一和忠诚。下辈子吧,但愿有下辈子,我不等你谁等你?我不等你我等谁?你不等我你等谁?你不等我谁等我?你不等我,我必等你。说到底,现实面前,爱情就是一场不成熟的游戏,因为那时心未老;婚姻就是一场太成熟的派对,因为此时心已老。爱情恋,婚姻怨,因为爱所以爱,因为爱所以败,最终败给了人之孽障,人之责任,人之懵懂,从满满地,到空落落,再到心死。从清浅走到深刻,青春如水东流逝,白头迟早归青天,有多少爱可以重来?趁着人未老,心未死,好好地活,好好地过,好好地爱,好好地为自己地人生圆梦!
你来,我在,满亭花开;
你爱,我猜,夏花盛开。
一场意外,文字,成了我的存在。取天山之冰火入砚,修了禅心;集天地之风雨成文,悟了人道。一问一答之间,一来一往之牵,一心一念之语,圆了你我今生的际遇。然,你我遇见,注定半生情缘成抱歉,人生如棋,落子无悔,人生若无悔,那又该是多无趣?大成若缺,已是完美。人活一口气,成全一个自己的世界,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珍惜世间的所有相遇,都是缘定的久别重逢。人生,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功德圆满。
时逢秋暮露成霜,几份凝结几份阳意思是:
时光从孟秋一路走来,一旦到了暮秋的时节之霜降,意味着秋天即将结束,冬天的脚步已经临近;这时,野外各种植物叶面的露水也由原来的白露凝结为霜了。意味着天气转寒,万物凋零。
在霜降的节气里,霜的轻重强弱程度决定着太阳的光照强弱程度,往往夜晚的霜越重,第二天的阳光就越好越强。告诉人们一个季节的特征及霜降节气里的自然规律与现象。
出处:
霜降 现代诗人左河水
原文:
时逢秋暮露成霜,几份凝结几份阳。
荷败千池萧瑟岸,棉白万顷采收忙。
扩展资料:
霜降简介: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八个节气,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斗指戌;太阳黄经为210°;每年公历10月23—24日交节。霜降节气特点是早晚天气较冷、中午则比较热,昼夜温差大。由于“霜”是天冷、昼夜温差变化大的表现,故以“霜降”命名这个表示“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的时节。
霜降节气,万物毕成,毕入于戌,阳下入地,阴气始凝。霜降不是表示“降霜”,而是表示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霜降节气后,深秋景象明显,冷空气南下越来越频繁。
就全国平均而言,霜降,是一年之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时节。“霜降”节气反映的是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变化大、秋燥明显的气候特征。天气渐寒始于霜降。
霜降并不是表示进入这个节气就会“降霜”,其实“霜”也不是从天上降下来的,“霜”是地面的水气由于温差变化遇到寒冷空气凝结成,“霜降”节气与“降霜”无关,两者不是同一概念。
霜降节气主要有赏菊、吃柿子、登高远眺、进补等风俗。霜降时节是秋冬气候的转折点,也是阳气由收到藏的过渡,养生关键应注意做好“外御寒、内清热”。民间有“冬补不如补霜降”的讲法,秋令属金,脾胃为后天之本,此时宜平补,尤其应健脾养胃,以养后天。
晏几道(约1030一约1106),字叔原,号小山,晏殊第七子,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性情侠刚,疏于顾忌,一生仕途多舛,官职卑微。曾任颍昌府许田镇监。能文,尤工乐府,自称其乐府是“补乐府之亡”,续“南部诸贤余绪”,写朋友间“意中事”。他以诗人句法入词,不蹈袭前人语,成就在乃父之上,小令尤为出色,深受历代词论家好评。冯煦指出:“淮海、小山,真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求之两宋词人,实罕其匹。子晋欲以晏氏父子追配李氏父子,诚为知言。”著有《小山词》,今存词250余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